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写作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运用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通过比赛的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比赛就意味着有竞争,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想为自己赢得一个好的名次,争取一份荣耀。在这种动力下学生会积极参与写作,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里面,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容易就得到了提高。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出几个作文主题,让每个学生办一份属于自己的个性作文报,评选出若干等次予以奖励,对特别优秀的作文报贴在光荣栏中让其他学生学习。再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出一个话题,然后把学生分几组,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这个话题,每一个成员为了自己小组能取得好的成绩,都会积极参与讨论,最后每组再派一个代表起来口头演讲,最终选出不同名次给予表扬。
2.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写作。写作和日常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学生只有把周边的生活作为题材才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而周边的事情与学生的生活最为贴近,可以点燃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果让学生写一些空洞的事情,学生对这些空洞的事情都处在一种懵懂的阶段,提不起兴趣,这样既写不出真实的感受也打消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多让学生结合身边真实的事例来写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写“我为母亲洗脚”,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为母亲洗洗脚,然后把感想写出来,第二天把作业交上来,这样学生会很感兴趣。到了第二天就把作业交上来了,绝大多数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由于许多学生是第一次给母亲洗脚,感想都很深,而且每个学生的感想都不一样。有的学生写自己为母亲洗脚发现母亲特别开心;有的写通过为母亲洗脚感觉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母亲……这些都能够说明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提高语文作文能力。
二、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
1.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的知识。一个人经常看各种各样的书,头脑就会像电脑一样,把这些知识都储存起来,到用的时候就可以随意拿出来,如果头脑里没有储存大量的知识,到写作的时候,脑筋就像一片白纸,什么都想不出来,也就什么都写不出来。语文作文本身就缺乏趣味性,教师在课堂上很努力地给学讲理论知识,学生不但会感觉枯燥无味而且会厌倦,而且有许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如果在语文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再加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布置学生课后多看一些课外书,课堂上给每个学生三分钟的时间来讲一讲这一段时间通过课外阅读,他们学到了哪些东西,而且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可以自己来总结一些写作技巧,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会比较透彻,印象也会非常深刻。长期的锻炼,让学生学到了很多丰富的知识,语文作文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提高。
2.摘抄文章精华。博览群书,可以广泛的增添知识,而摘抄文章的精华,可以增添知识中的精华,把这些精华写在作文中可以让文章有闪亮点,看着让人觉得特别有文采。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养成这一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前选择一些精美小文章,把它打印出来,在上作文课的时候,把它发给班里的每个同学,让同学们都仔细阅读,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自己认为最优美的句子,把它记在准备好的本子上,等到时间到了,老师可以提问:哪位同学可以把自己找出的优美句子分享给大家?接下来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说完了,老师对回答的学生给予评价,适当的再给予鼓励,最后在黑板上总结出来让学生一起朗读几遍,以增加印象,长此以往学生见到优美的句子就把它记录下来,精华知识就会不断增多,一旦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很快就可以在学生作文中看到亮点。
小学语文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必须要学习的科目,它连贯小学教育的全部。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中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提高写作技能是语言交流能力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这些是不容忽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比较关键的,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能够培养小学生写作的潜能。孩子从家庭中走到学校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我,有利于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小学生情感的培养,还能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创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第一,要真心的爱护自己的学生,跟小学生之间以友谊的关系相处,要尊重每一位小学生,不管是学习好的小学生还是学习不好的小学生,老师都要平等对待,真正的做到不偏不倚,有耐心的帮助每个小学生改正错误,鼓励小学生勇敢的战胜困难,消除小学生对老师的恐惧感和压迫感,给小学生以自信心。比如说在写作教学的时候,让小学生写作,作品精彩的予以表扬和鼓舞,让学生保持住这方面的优势:对于作品欠佳的小学生,老师要细心的教导,指出其中的不足,让学生再接再厉。这样每个学生对写作都会产生积极性,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良好的写作效果。第二,在小学生的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时无刻的影响着他们,老师是他们学习的一个标准,所以说老师一定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老师的熏陶,自然而然的就爱上了写作。
采用游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效率。在写作教学当中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方法,比如说可以利用文字游戏,老师在给学生们讲课之前可以用文字游戏做开场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情趣。“接句子游戏”,例如,开头是“彩”,接下来是精彩,精彩的,精彩的世界,精彩的世界杯,精彩的世界杯开幕。就这样,开头随便说一个字,然后一个字到多个字链接,一直到小学生能够说出一句话。这样有趣的游戏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全神贯注的融入到学习当中,一堂课下来,让小学生学会了很多的知识,积累了很多的字词和语句,有利于小学生写作。老师还要引导小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让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探究、相互学习的关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言传身教。
关键词:小学教学;写作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一、小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写作习惯,语言表达问题严重,常感觉无话可说,抄袭、堆砌形象严重,语言与童真年龄不符,毫无童心童趣,抒情单调化,内容不够丰富;
2.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命题与实践脱节,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和兴趣的培养,训练不足,讲评次数少且形式单一,讲评标准过高,缺乏示范教学;
3.应试教育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观念重理轻文的思想的制约,学生套改他人作文,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应付式的写作。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难,难作文”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顽症。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情境。作文教学时创设情境是很有必要的。由老师根据生活经验设计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机会,使得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而且,小学生作文多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咋教学过程成要有具体的情境描述才能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并通过联想,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
2.展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是很重要。当然,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童话,可以一人单独写,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允许学生表达各自的经历和想法。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启发,互想补充,还可以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想象思维得到了引发和锻炼,写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而经过想象思维的运用,学生的文章页就更充实生动。
3.多加鼓励。从小学生童真的心理来分析,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上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任何和鼓励,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离不开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努力写的,作文中健康积极的观点、思想、行为、心理,教师应该要多予给鼓励和肯定,而对于一些写作较缺乏写作积极性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善意的引导,尽量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逐渐转变这些学生的写作态度。
(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明确目的,教给学生有序的观察方法。作文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桌明明是小眼睛,大嘴巴,写作时却写:“长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樱桃般的小嘴。”问其原因却是因为“炯炯有神”这个词好。在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学生经常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三角形的鼻子,一张樱桃小嘴。” 所有的人都成了同一个模样,写作不真实,因此,观察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因此,作文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先近后远,先整体后局部,先从上再到下。让他们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感受。这样在作文中才能看到精彩的表达。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各种观察顺序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观察的角度等,着力培养自己独立确定观察顺序的能力。
2.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需要学生观察过后学会概括,加深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教师在学生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着重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会比较分析,概括出事物的特点。例如,观察小兔子,审引导学生与所喜爱的小猫、小狗进行比较,找出小兔子特有的地方。观察到事物的特点,就可以把写作写得具体生动,富有特色了。
(三)丰富学生文字底蕴
1.拓宽学生知识面。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上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各类书籍,不管是童话、寓言、故事还是诗歌、散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字底蕴,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创作之源才能不断。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写作时的语句自然而然的就会通顺,造句、用词自然就会文采,写作就不会再是难事了。
除了阅读更多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多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多阅读适合小学生的报刊杂志;在课余时间收听一些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教师们可以经常组织孩子们广泛开展辨析美丑善恶、吟咏唐诗宋词、背诵名篇佳作等活动。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多看、勤听、常说,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便可以做到“思如泉涌”,写出的作文不仅视野开阔了,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2.日记或读书笔记。写日记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记忆的良好写作习惯,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在遣词造句以及篇幅布局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现场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现场作文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除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之外,还可以用“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里每天坚持读一定量文章,然后每天把读过的文章中自认为好的一些词句摘抄下来;也可以写读后感。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四)良好的评改方式
1.朗读修改法。出声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传递信息转变成有声的传递信息,调动口、耳、眼等多感觉器官,同时让大脑得到参与,进行思维活动。通过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的感悟和理解,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及脑神经去审视作文的语感、情趣、意境以至语音、字句搭配诸方面的不顺畅处,进而有针对性的修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2.交换修改法。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给其他同学的修改,也就是交换修改法,那么这些问题也交容易发现了,而交换修改法也较适用于写作的评改,在互评过程中,互评双方皆可以借鉴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给出中肯的评语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评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小学作文是学生开始作文生涯的起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思维的限制,小学生对直观的具体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文化底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激发学生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丰富,同时,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比如学生的大声朗读,同学之间的相互评改等,都可以极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厚宝.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2]郭淑清.教会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13).
[3]吴滨.论我国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新趋势[J].大家.2009,10.
[4]任红晓.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
[5]李春燕.小学生作文教学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写作 写作教学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33
写作是英语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教学过程中与现代教学过程中都对写作教学引起了高度重视,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写作教学引起了高度重视,并积极的归纳总结了一些有助于提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在文中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更加有效的开展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师掌握有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
高中阶段既是学生收获大量知识点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写作既是一个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提出较高要求的板块,同时也是一项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的板块,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要掌握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提升写作能力。
虽然写作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引起了重视,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掌握了有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因此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进行写作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本人认为为了有效提升英语教师的写作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的进行教学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特点,总结出一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写作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积极的学习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与技巧,开阔自身的视野,从新的视角展开写作教学活动。
二、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
高中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基础知识。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起了高度重视,为了找到更多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与技巧,本人不仅积极的学习他人有效开展写作教学的方法,而且还积极的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到简单的标点符号都对文章产生重要影响,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从基础知识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引起重视,学生对从基础知识学习的角度提升写作能力也没有引起重视,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这就启示广大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首先应该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在学生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
语法是英语学科的重点,同时又是英语学科的难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法教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就写作而言,语法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语法引起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英语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普遍反映语法学习难,尤其在写作过程中正确的使用语法,更是难上加难。高中阶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法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学生学习的语法的数量较多,同时需要学生学习的语法的难度也较大,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的适应语言,并且通过有效使用语法更好的表达思想情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语法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对学生进行语法讲解,还是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对学习的语法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尤其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的使用语法,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效应用语法的能力将会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四、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
在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实现途径的多样化,然而一些较为传统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使用,例如: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就是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才能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进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有更多的领悟。本人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通过写日记,一方面使学生对学习的基础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等也进行有效训练,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当然,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即使教师鼓励学生写英语日记,部分学生也会因为学习时间较为紧张而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写作学习的重要性,写英语日记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写作活动。
五、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有助于学生开展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如果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文章框架更加完善,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文章内容更加具有可读性。本人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与技巧,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想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只有采取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一些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呢?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英语写作 结果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近年来,随着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高涨,英语写作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本文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英语写作不重视
在中职学校里,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在众多专业学科面前位于次要地位。因为无升学压力,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缺乏积极地学习英语的态度。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更是受到冷落。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作的机会相对于听、说、读等方面都要少。所以大多数学生一听说要写英语作文,就感到头痛,写作还没开始就已经放弃了。通过“英语写作情况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喜欢写作课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5%,认为写作课枯燥无味的却占85%。
2.英语基础差
由于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都很差,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上课睡觉、说话等情况经常出现。学生词汇贫乏,语法不明白,很难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也限制了写作的发挥,为英语写作教学造成了很大困难。
3.练习写作的时间太少
写作水平的提高要求有大量的写作训练。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作的时间不多。在“问卷调查”中,课后练习写作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几乎没有学生自觉找时间进行练习,因此大多数学生写作的水平很低。
4.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
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外,其他时间全处于汉语环境中,汉语思维基本已成定势。由于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加上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兴趣不高,所以英语学习效果始终差强人意。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常由于母语干扰而犯错误。有些学生的作文不是用地道的英语来写的,而是用“中国式英语”造出来的,所以会出现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是正确的句子。例如,我很喜欢我的学校。学生会写成:I very like my school.
二、两种常见的英语写作教学法
1.结果教学法
“结果教学法”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基于句子层面的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写作的最终结果上。它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写作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提供刺激、学生作出反应的过程,是一种“提纲―写作―编辑”的线性活动。通常是由教师提供范文,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最后由教师批改、打分。
目前,中职学校的写作教学大多采用的是“结果教学法”。这主要是因为“结果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较多的范文,学生在写作前就对文章的组织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限时作文能力。而且“结果写作法”的整个写作过程都是在老师的完全控制下完成的,更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因而受到很多教师的喜欢。但这种写作方法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根本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被动,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写的文章常常过分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在“结果教学法”中,许多教师给学生批阅作文时耗时多、工作量大,但过细的批改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写作能力太差,挫伤他们对写作的积极性。而且学生拿到作文后,对教师修改过的部分并不认真阅读,只关心分数的高低,以至于在以后的作文中依然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2.过程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过程,学生是在社会交往中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教学法”强调写作的认知过程,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的心理认知过程。虽然“过程教学法”的划分阶段不尽相同,但根据麦肯齐和汤普金斯((McKenzie & Tompkins,1984)的理论可将其分为以下6个阶段:
(1)写前阶段,又称构思阶段。它是写作的准备阶段。在构思过程中,要认真审题,明确写作要求,拟写提纲,搜集素材。
(2)初稿,这是一个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过程。在初稿阶段,学生的任务是将自己的构思付诸于文字,即用语言表达出来。重点放在对形式的组织上。吉恩特里(Gentry,1983) 曾指出:“在习作中大量运用生词将有助于学生提高词汇量和词汇运用水平以及单词的拼写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使用那些他们目前还不会写的生词。
(3)反馈与修改,这是写作的中间阶段。作者把自己的初稿在小组中传阅,然后根据小组提出的优点和不足,对作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修改。这也是合作学习模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作用则是组织好小组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4)审校润色。审校润色阶段,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完成初稿后,作者自己要十分仔细地重读初稿,对每一个细节加以修改。
(5)定稿,这是写作的最后阶段。学生在参考了教师或小组的意见经过最后修订之后,将作文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形成作者的最终作品。
(6)讲评。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作文中的进步因素,发现文中精彩之处,对大多数学生给予鼓励或表彰的机会,但对于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一些典型错误要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讲评,让他们从中得到启发。讲评作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在小组中讲评,在班上讲评,出作文墙报专刊、手抄报专刊,进行作文比赛或装订成册供全班传阅等。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范文提供给学生,学生还可以根据范文和教师的批改再写一遍。
“过程教学法”综合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写作,有利于学生了解写作过程,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相互倾听、互帮互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对减少错误,提高学习有促进作用;教师批阅经过修改后的第二稿或第三稿时,可节省很多时间。但由于学生在写作前没有得到足够的指导,没有范文可参照,因而在一稿的写作中会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性写作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过长,无法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的能力;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课堂上给予教师积极的配合。
3.将两种写作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写作教学法各有利弊,在我校主要采用“过程教学法”,因为这种方法会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写作活动上来,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在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法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具体的因素,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三、其它措施
除了采用上述两种写作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英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教育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必备工具,是每一个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此来培养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动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好英语。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外,还可利用举办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2.要把“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因此,写应该和读、听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听力练习,能积累足够的地道的英语语言素材,使学生在写作中觉得“有话可写”;阅读文章中的主题句、中心思想、论点、论据、情节和顺序等等内容的分析过程在无形中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口语中包含了大量写作中需要的结构和措词,练习口语,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英语写作能力。
3.写作训练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由于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思维过程,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成效,所以教师对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先从简单的写作训练练起。如多做遣词造句、英汉互译、连词成句、缩写、改写等练习,再过渡到写一些复杂的文章。在练习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写作的技巧,或者适当地给予提示。对学生在写作中的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处,也要及时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总之,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改直至作者满意的过程。写作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写作氛围,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通过写作教学,使学生由怕写到会写。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进一步促进听、说、读其它三项技能的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玉凤.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的有效方法[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02,(3):38-41.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血小板;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4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01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aspirin clopidogrel in th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with non-atrial fibrila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ed 5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TIA with non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divided two groups from March 2011 to May 2015 in our hospital. They were control group (19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37cases). Control group was administered aspiri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was administered in treatment group.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rate of recurrence of TIA, cerebral infarctio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erythra, and cerebral hemorrhagic during 90 days. Results Rate of recurrence of TIA was 42.1%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8.1% in treatment group(P=0.004). Rat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as 26.3%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5.4% in treatment group(P=0.038). Rate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was 10.5%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8.1% in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557). Rate of erythra was 5.3% in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8.1% in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582). There were no occurrence of cerebral hemorrhagic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as effective and safe in midst and high-risk TIA patients with non-atrial fibrilation.
[Key word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ntiplatelet;Therapy
短盒阅匀毖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研究显示,首次发生TIA后,约10%~20%的患者在9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大多数的脑梗死事件发生于48 h以内[1-2]。因此,对于TIA患者及时诊疗在临床上至关重要,该研究组对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56例中高危TIA非心房纤颤患者做了一次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TIA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方便收集自2011年3月―2015年5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IA非心房纤颤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按Johnston 等提出的ABCD2 评分对入选的TIA患者进行评分:①年龄:1分,≥ 60 岁;②血压:1分,TIA发作后首次收缩压≥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③1分,糖尿病;④临床特征:2分:一侧肢体无力,1分:言语障碍、但无肢体无力;⑤症状持续时间:2分,≥ 60 min,1分,10~59 min。ABCD2 评分7分[3]。TIA 患者根据发生脑卒中的风险程度分为:低危组:0~3 分,中高度组:4~7 分,然后对中高度危组56例患者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阿司匹林组(19例)、治疗组(双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37例)。
排除标准:心房纤颤患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患者史;出血性疾病、胃溃疡患者;经头颅MRI/CT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
1.2 临床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对病因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高血压,血压的控制为收缩压
1.3 疗效评定
观察90 d治疗期间TIA复发率及脑梗死的发生率。
1.4 安全性评定
观察90 d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皮疹、脑出血的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收缩压水平、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症病史、吸烟史、房颤史、入院时血糖值、BMI指数、ABCD2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两组患者TIA复发、脑梗死事件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对照组TIA复发率为42.1%、治疗组TIA复发率为8.1%,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4);对照组脑梗死发生率26.3%、治疗组脑梗死发生率5.4%,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8),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90 d不良事件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90 d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0.5%、治疗组TIA胃肠道发生率为8.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对照组皮疹发生率为5.3%、治疗组皮疹发生率为8.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2);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脑出血,见表4。
3 讨论
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相关,最常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TIA在中国的发生率尚未有报道,不过根据国外的研究,预计中国的发生率为2/106,TIA患者增加了随后的脑卒中风险,如果没有预防措施,约10%~20%的患者在90 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大多数的脑梗死事件发生于48 h以内[1-2],TIA患者每年发生严重的血管事件的机会是4%~16%[4]。
因此,及早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迅速控制TIA,防止脑梗死发生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则。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心源性栓子卒中二级预防主要措施。目前国内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为环氧化酶抑制剂,能够阻断血栓素A2合成,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活性。阿司匹林其他作用包括介导血小板抑制的嗜中性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以及参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和纤溶过程。故阿司匹林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常规处方用药,在一些二级预防试验中减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19%[5]。氯吡格雷作为P2Y12受体拮抗剂,能够协同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6-7]。在2014年AHA/ASA指南中,对于微小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已慎重推荐24 h扔杷抗血小板疗法[8];而在2013年的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中尚没有推荐双抗血小板治疗[9]。
近期Wang YJ等[10]在国内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高危TIA及微小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前者脑梗死发生率为8.2%,颅内出血发生率为0.3%,后者分别为11.7%、0.3%,其结论为对于微小急性脑卒中或TIA患者,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减低再次脑卒中的风险,同时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在该研究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与单用阿司匹林组比较,能显著降低TIA的复发率及脑梗死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方面:如皮疹、胃肠道反应、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与之相比较,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治疗90 d后,双抗血小板组脑梗死发生率5.4%,阿司匹林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为研究对象为中高危TIA非心房纤颤患者所致可能较大。
综上所述,双抗血小板疗法治疗中高危TIA非心房纤颤患者是有效的,且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 Redgrave JN,Courts SB, Schulz UG,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acute ischemic 1esions 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clinical predictors of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Stroke, 2007,38:1482-1488.
[2] Kleindorfer D, Panagos P, Pancioli A, et al. Incidence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Stroke, 2005,36:720-723.
[3] Johnston SC.Rothwell PM.Nguyen―Huynh MN,et al.Validation and refinement of scores to predict very early stroke risk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I.ancet,2007,369:283-292.
[4]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J]. BMJ,2002,324:71-86.
[5] C Baigent,L Blackwell,R Collins,et al.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 Lancet, 2009,373(9678):1849-1860.
[6] Wang Z, Xu C, Wang P, et al. Combined clopidogrel-aspirin treatment for high risk TIA or minor stroke does not increase cerebral microbleeds[J]. Neurol Res, 2015,37: 993-997.
[7] Zeus T, Ketterer U, Leuf D, et al.Safety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2016,105:356-363.
[8] Kernan WN, Ovbiagele B, Black HR,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 Stroke,2014,45: 2160-2236.
[9] Kern R, Nagayama M, Toyoda K,et parison of the European and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schemic stroke[J]. Cerebrovasc Dis,2013,35: 402-418.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过程,阅读是学生提升文章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接受思想情感教育的重要方式……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阅读方法是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有力推手,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然而,现阶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力度不够且缺乏一定的策略,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迷,效果不显著,致使阅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鉴于此,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策略迫在眉睫!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呢?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初中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策略。
一、抓关键,知大意
能否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表达的意思是学生阅读效率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生可以通过采用一定的技巧,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表达的意思。这些技巧就是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熟练掌握的阅读方法。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表达的意思呢?学生只要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就可迅速知晓文章大意。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迅速抓住关键词语,准确知悉文章的大意。“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通过这一句学生就可以知道前面写的是春、夏、秋时的百草园,接下来要写冬天的百草园了……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逐渐学会了通过准确地抓住关键词句来迅速地知晓文章的大意。
二、品细节,悟感情
能否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生要想真真切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然而,学生掌握这些技巧的过程不仅仅要依靠学生自己去揣摩,更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点拨。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点拨学生掌握一些真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技巧呢?学生只有通过品读文章中的词句细节,才能真切感悟文章情感。仍然以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为例,教师通过点拨学生仔细品读词句细节,真切感悟到了文章的情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从这些词句之中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了通过仔细地品读词句细节来真切感悟文章的情感。
三、研结构,习写法
能否全面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是学生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学生要想全面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阅读技巧。然而,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这些阅读技巧显然是费时费力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技巧。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全面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呢?学生只要全面研究文章的段落句式的结构,就可透彻地学习写作方法。再以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文章的段落句式结构来透彻地学习写作方法。文章在⑹觥把┑乩锊赌瘛闭饧事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短句。作者通过这些言简意赅的短句将“雪地里捕鸟”这件事叙述得一清二楚。另外,文章也有好多排比句,学生通过研究这些排比句式,也习得了一些写作方法……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了通过全面研究段落句式的结构来透彻地学习文章的写法。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准确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迅速知晓文章的大意,抓关键、知大意是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学生仔细品读文章的词句细节来真切感悟文章的情感,品细节、悟感情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全面研究文章的段落句式来透彻学习文章的写法,研结构、习写法是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渠道。简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让阅读方法成为学生高效阅读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程雄.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教学浅见[J].读写算,2015(36).
摘 要 商业银行公文是行内各项规章、制度、方针、政策落实的基石,合理、规范、高效地进行公文写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公文的性质、公文的要素与公文的种类,然后阐述了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程序和写作格式,最后列举了商业银行常见的公文写作方法运用。
关键词 公文写作 商业银行 写作程序 写作方法
公文写作是公务文书的拟稿工作。公文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个人工作能力、工作风采最基本的体现。
一、公文的性质
性质是一事物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根本区别。就其公文的性质,公文首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然后是体力与脑力结合的劳动;最后写作的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在于读者的阅读与认可。
二、公文的要素
在公文写作前,应该明确公文的要素。公文的要素包括写作的目的、作者、读者、内容以及方法和技巧。具体体现为首先应该弄清楚为什么要写这篇公文。其次,由于公文的严密性、严谨性等特点决定了公文作者只有对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具有清晰的判断力,才具备资格写作这篇公文。再次,根据不同的读者,行文的架构和方式也应该产生相应的变化。然后,公文具体应该阐述什么内容。最后,公文应该怎么写,这体现公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商业银行公文的种类
商业银行的公文包括11种,分别是:内审结论和处理决定、决定、公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此外,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除了以上11种公文,国务院给予了一个更高的公文:命令。
四、商业银行公文的写作程序
没有程序就没有一切,世界将是混乱的。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的程序需要体现科学性和高效性。
(一)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程序的科学性
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的科学性体现在公文写作需要依次包括以下主要程序:接受指示、分析意图、提炼主旨、查找行文依据、确定行文材料、设计行文结构、实施行文写作、修订文稿、部门主管审核、报送审批。
(二)商业银行公文写作程序的高效性
金融市场讯息万变,公文需要迅速传达制度、方针、政策,这也就要求写作者高效地完成公文的写作。
五、商业银行公文的写作格式
商业银行公文主要由17个部分组成,依据公文的不同,有不同的要求。这17个部分体现在公文3部分中,分别是眉首、主体、版记。
(一)眉首
眉首包含6个主要要素,分别是:印数序号、秘密程度、紧急程度、公文名称、公文编号、签发人。
印数序号标注在公文的左上角,是上级行对下级行发送的公文。一个印有印数序号的公文隐藏的含义有三层,一是该公文非常重要;二是该公文下级行必须认真执行;三是该公文必须做好存档,严禁销毁。公文的秘密程度包括商密、机密、秘密3个级别。公文的紧急程度包括加急、特急2个程度。签发人有3个注意事项,一是对于往下签发的公文不需要标明签发人;二是对于往上报送的公文需要标注签发人,以示对此文档负责;三是签发人不允许标注职务。
(二)主体
主体包括6个主要要素,分别是:标题、收文单位、正文、附件、日期、印章。
标题需要注意以下:一是对于往下发送的公文需要标注发文机关,以示公文的严肃性;二是对于往上发送的公文,不需要标注发文机关。附件需要注意以下:一是需要空一行、空两格;二是不能添加书名号;三是对于多个附件直接用1、2、3表述,数字后面直接用圆点,每个附件单独一行。日期使用中文日期。印章的使用必须骑年盖月。
(三)版记
版记包括5个主要要素,分别是:发放范围、主题词、抄送单位、印发部门、印发日期。版本的印发日期使用数字日期。
六、商业银行常用公文写作方法
(一)通报
通报包括表彰、批评2种形式。通报类公文需要存档。通报写作包括以下:一是通报的缘由;二是通报的主要事实;三是对通报的事实从理论、政策角度进行评论;四是通报的决定,需要具体说明;五是对通报单位或者个人提出希望、要求;六是通报日期和公章。
(二)请示
请示类公文写作的原则是先运作、后写作。在写作请示类公文前需要先与领导口头请示、沟通,再进行公文请示。请示应注意以下:一是不允许多头主送;二是不允许越级请示。请示的内容有收文单位、请示缘由、请示事项、结束语。请示事项只能一事一议,对于有多个事项需要请示,需要撰写多个请示。
(三)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包括前言、主体、结束语。前言包括召开依据、时间、地点、参加单位、议题、成果、会议评价。结束语主要是对会议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会议纪要不需要标注收文单位,也不需要盖章。会议纪要的行文可以采用发言顺序、发言者身份、设小标题,分层展示等方式进行。
七、结语
本文是对商业银行公文写作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结果,用于指导商业银行常见公文的写作。随着商业银行公文写作队伍的壮大,加强人员间相互沟通与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切实解决公文写作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一步合理、规范、高效地提高商业银行公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闵庚尧.谈公文写作中的“六要”和“六忌”[D].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84(03).
[2] 季祝平.当前银行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
小学语文作文的个性化教学主要是指对学生作文写作的指导不禁锢于某一种写作模式或者写作命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老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对其素材的积累、写作视角的选择、写作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不加以干涉,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教学评价不完善等问题,所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
一、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下,老师更加注重对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的灌输式讲授,课堂时间占用较多,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很少,只是按照固有的写作模式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进行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首先需要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坚持个性化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用自己独特的写作方法来描述事物或者抒感,提升写作水平。例如,关于《我们的课余生活》写作练习,在个性化教学的理念下,老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写,既可以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去参加了哪些实践活动;也可以写课余生活中发生的有趣事情,或者对某件事的想法;还可以将写作对象集中于宠物,观察自己所养宠物的一举一动。总之,老师要明确写作内容不限,写作题材不限,学生可以任意发挥自己的思维,写出自己的个性,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创设个性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意识
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需要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顺利的开展,所以要创设良好的个性化教学环境。首先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由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既需要老师对写作的讲解,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老师要进行高效的备课,设计教学方案,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其次是拓展个性化的写作内容。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对于写作内容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来写,并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内容,而是要不断拓展,自拟题目,创新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意识。最后是进行个性化写作指导。由于每位学生的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各不相同,所以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逐一批注或者当面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学生对老师也不再产生畏惧感,而是针对自己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
三、丰富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有效的进行个性化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结合写作内容灌输式的进行讲授,学生往往无精打采,效率低下。所以要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开展个性化教学。例如,关于《介绍家乡景物》的写作,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山川、河流、花草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选取家乡中的任意景物进行描写,既可以是对一种景物的详细描写,也可以是对景物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描写,这样不仅更有效的展开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又或者关于《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的写作,老师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法,如,父母日夜操劳忙碌的身影,下雨天倾斜的雨伞,饭桌上可口的饭菜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感受父母的爱,这样既能激发写作兴趣,写出真情实感,又能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四、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