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管理学的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中职学生工作的困境
以前,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首先要务。伴随着学生工作更加被重视,出现了绩效更加低下,学生工作的困度也更加大的情形。在学校,最不肯意做的工作是班主任工作,有苦劳而缺乏功劳。学生工作缺少 魅力的理由是多方面的:
学生工作的期望与实际的效果不对称。学生工作者肩负育人的重任,怀着全部的热情,拜托着无限的希望去做德育工作,但是,严峻的实际粉碎了他们的期望,学生工作比他们想象的要难得多,目标的达成度比他们预计的要低得多。
支付出与回报不对称。学生工作者的支付出是巨大的,班主任常常是天天“跟班”,而效果其实是微乎其微,更加是零效应、负效应,这又让学生工作者感到工作的艰辛和不值得。
工作与评价不对称。从时间来说,班主任的工作时间最多;从空间来说,无论是教室、操场,还是是食堂、宿舍,无论是围墙里面的学校,还是围墙表面的社区,学生无论在哪里出了难题,班主任都会及时出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是学生工作的成绩所在,而这样一些成绩常常被学生不够正常的地方所取代。于是,班主任常常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二、中职学生情形研究
总体素质较差。中职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初中毕业生,学校对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成绩限定相对较低,对学生的基本素质无从筛选。有的学生初中尚未毕业,少数学生把社会上的不良习性和风气带进了校园,学校很难将这相当一部分不肯学专业技术,总体素质较低的学生管理好。
学习综合能力较差。中职学校的学生一相当一部分来自弱势群体,其家庭成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无严格要求,忽略对孩子如有需要的家庭教育及培养。还有一相当一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时间照管,将孩子送到中职学校只图代其照管,对于孩子能学到多少技术,家长并不在意。多方面的理由使得很大一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思朝上进步,自由散漫,不可以认真主动地学习。
三、做好学生方面的管理工作的措施
树立有关服务学生的理念。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依照学生本性发展和学习的必要,制订各式各样方面的管理条例,而不是以方面的管理者的意志为中心,使这样一些方面的管理条例满足方面的管理者的意愿。并且,学校要为学生的本性发展和学习创造一个自由活泼的校园环境,包括对学生依照本身的兴趣爱好组织的社团、刊物、活动等提供充实的条件允许,而不是对其进行局限。别的,要为学生提供相当好的生活条件允许。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有关服务的理念,是保管学生工作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
注重教育学生的基本道德,让学生养成优良习惯。选取反面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教育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文明、卫生、公德的十分主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学生并贯彻《公民道德建设落实纲要》的详细内容,增强基础道德修养与基础文明的养成,报告学生严格执行学生整体行为规范,从详细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克服陋习,树立文明意识,养成很好的习惯,使精神文明在校园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
抓好学生社团建设,发挥社团文化的育人功能。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自主性和松散性并不料味着放任自流,不要规范和方面的管理。学校在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社团文化的带领和方面的管理。要规范社团登记程序,对于学生社团的特征,创建社团方面的管理体制,督促社团文化更加规范化;要带领社团开展活动,不仅支持社团自主开展适应本社团成员实际必要的活动,又要使社团文化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符合。
发挥学生骨干作用,让学生本身方面的管理本身。一是 要选好人、用好人。对学生干部的任用应以评议为基础,多方考察了解,把那些思想品质好、道德素质高、工作本领强、真心实意为学生有关服务的优秀学生选拔到学生会当中。并且增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培训,监督和检查,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方面的管理工作中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二是让学生参加宿舍方面的管理、食堂卫生、饭菜质量监督工作中。宿舍环境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好处,并且是最容易出现难题的地方。学生会应成立监督机构,对宿舍环境卫生、食堂卫生、饭菜质量进行不定时检查,并准时颁布检查结局,以促进学生生活质量的提升,创造高雅的宿舍文化环境。
所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部分,管理哲学兼具二者的特性。中国企业很多管理困惑颇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根源并非坏在管理科学方面而出在管理哲学思想范畴。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管理界在引进和借鉴国外管理科学与思想的进程中前后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拿来主义阶段。大规模翻译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管理经典。中国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对外来管理科学与思想的“一股脑”的被动接受,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管理实践进程,但也陷入盲目崇拜、泥沙俱收的陷阱;第二阶段:反思阶段。近些年来对外来管理思潮的反思,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推进进程下新形势新问题不断的层现,资本主义管理理论丛林的出现,各类管理学派思潮的空前繁荣与大规模“入侵”,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管理思想内涵与外延,同时企业界也陷入“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做何选择,向谁学习的境地;第三阶段:创新阶段。最近一段时间,在对西方管理科学的吸收与发展基础上融合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散落的朴实管哲学思维的整理与提炼拉开了对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回归的思潮;这也是“中国式管理”一次“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管理哲学的一次“集成”与创新。
管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管理哲学却有强烈的地域差别。在中国管理实践进程当中,有一个人一直被中国管理界顶礼膜拜和推崇,他就是彼得德鲁克,管理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经验主义学派又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当代的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无愧于“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管理是什么(what),管理为什么(why),如何管理(how)。现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管理上面,却忽略了对前两个问题的研究。
中国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建立自己的管理哲学,指导并服务于管理实践,如何创造一种适合管理哲学自身的方法论,而非完全的应用拿来主义?在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管理的客观环境日新月异,管理哲学如何随之变化? 我想不管未来如何发展,思想“管理丛林”如何“茂密”?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都是十分有参考意义的事情,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作用于存在。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指导中国管理实践的哲学原则,随着中国经济日益繁荣发展,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也将迎来其极其辉煌的时刻!
作为管理学教师应熟练掌握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并将此方法融会贯通,融入到管理教学当中。任务型教学法共分为四个步骤。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结合自身在管理学教学的实际和新课改中提出的要求,总结出任务型教学的5个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好这几个方面是在课堂上做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一)任务的设计要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学生一般对当前发生的管理事件会保持着关注与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分组讨论,课堂上与理论相融合。设计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课堂上的具体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方法可以突破管理学抽象、难以理解的困难,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因此,管理学教师师在设计任务之前要认真思考,尽量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最好和实事联系起来,比如,讲到社会责任,可以联系到三鹿奶粉和地沟油事件;讲到组织文化可以联系到淘宝网的侠客文化和蒙牛的口号文化。这样,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就会大大提高。(二)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梯度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设置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尽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有梯度的任务,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如果只顾让成绩好的学生有尽情发挥的空间,而成绩差的学生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旁观者,这势必会造成两级分化的状态,时间久了,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老师应该坚持“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三)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任务型教学既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效果更佳,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互相激发灵感,思想与思想之间进行碰撞,从而形成新的思想,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科学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实践表明,异质分组效果比较明显,即将男生和女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和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习成绩较好的和学习成绩稍差的分到一个组内,这将会达到互补的目的,此外,教师要对个别性问题在小组内及时点拨,适时进行机会教育,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应有的效果。(四)教师要明确角色定位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常规的传授知识,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在管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演员型变成导演型,从管理学学科特点入手,把管理学中的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等重要职能以任务的形式设计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形成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学生认真完成任务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的模式。(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知道答案但不发言的占有很大的比例,更谈不上竞争意识了,当今社会更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学生自身来讲是有好处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竞赛方法,无论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还是小组与小组之间都要有竞争意识,竞争会使学生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此外,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使学生跃跃欲试。有利于集中他们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教学示例研究
笔者以管理学激励中“如何提高激励有效性”为例,具体阐述如何使任务型学习活动在管理学课堂中有效实施。(一)题材内容及学习目的教师以“父亲为什么困惑了”这一情景将任务导入,让学生思考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旨在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教师则是不断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做任务时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对激励有效性的理解以及尽可能多地列举激励的方法。(二)教学过程1.任务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在讲授课堂内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情景“父亲为什么困惑了”。父亲让虎子去买菜,给了他10块钱,虎子花了5元买完菜,花1元钱吃了一盒冰淇淋,回来告诉父亲花了6块钱买的菜,还回4元,这时,父亲就损失了1元钱。管理难题就是如何让这个父亲少损失这1元钱呢?(点评:利用任务导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任务的设计尤为重要,从形式上,可以把这个情景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并配以图片,供学生分析)。2.呈现话题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任务,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师:同学们,我们下面一起要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个管理难题,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不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只采用启发式提问形式,同学们各抒己见,把你们好的想法和解决方案都提出来,并思考此类问题本质。3.完成任务生1:父亲亲自买菜不就都解决了,再也不用花成本了。师:父亲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他实际上不可能亲自买菜。生2:我认为父亲应该对虎子进行情感教育,教育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个社会是需要诚信的。师: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假定虎子的行为永远是存在利己主义的,也就是说,打情感牌对虎子来说是不好用的。(点评:教师切勿批评类似如此“浅显”的学生,学生的回答说明学生们在激励方法与现实间未找到结合点。要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为进一步的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生3:给虎子激励,买菜回来后,父亲给孩子5角钱作为奖励。并告诉他以后不能偷着买冰淇淋了。师:这位同学谈到了激励问题,大家认为呢。生4:这个方法好是好,但是虎子会因为得到这5角钱,而放弃吃冰淇淋吗?虎子会不会左手拿着5角钱,右手吃着冰淇淋呢?(点评:同学们经过思考,已经开始把案例和激励联系在了一起,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并开始使用激励的方法,)师:这位同学说的不错,虎子的得到了奖励,却依然吃冰淇淋,父亲的损失已经上升到了1块5。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生5:请别的小孩去监督虎子,跟着他去,回来汇报,并且给监督的小孩5毛钱。生1:反驳:不行,不行,这样会出现一种情况,虎子会从父亲的10元钱中拿出一部分来拉拢监督的小孩。师:顺势点评,同学们说对了,虎子给监督的小孩6毛钱拉拢他,而且监督的小孩很快就被收买了,因此,父亲使用监督机制后损失了2块1。(同学们大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点被激发了出来,越来越觉得这个案例有意思,但不简单,学生开始激烈讨论,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生6:我认为父亲可以上网买菜,网上银行付款,快递会直接把菜送到家里,就不需要虎子去买菜了。师:同学们想法很超前,也很时尚,但还是不切合实际,同学们再想想其他的办法。(点评:由于本节课要学的是其他问题,故不可在此过于纠缠)生7:能否引进竞争机制呢?师:这个想法好,同学们的想法更深入了,大家认为呢?生8:对啊,多找几个孩子和虎子一起买菜,谁买菜用的钱少就奖励谁。师:好,同学们已经想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生9: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原因在于菜市场的菜价是浮动的,总是变化的,这就给了虎子可乘之机。生10:不错,如果是让虎子买一包烟或是买一包盐,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说明大家的思考更加深入了。(点评:完成任务阶段主要是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生虽然开始解决任务设计的问题,但还有很多疑问,这些疑问是教师精讲的重点,是课本的难点。)4.评价师:其实这个案例的实质是委托的激励问题,父亲是委托人,虎子是人。两权的分离使委托人采用适合的激励方法来激励人。刚才同学们提到父亲亲自买菜实际上是“两权统一”,但父亲的代价是机会损失,况且许多情况下这是不可行的。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解决方法是给虎子激励,然而孩子并不因为有奖励而放弃吃冰淇淋,其实企业管理经常有一种现象,即工资涨了、奖金涨了,但员工的行为还是没有改善。激励在这个地方没有起到作用。但如果这个家里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帮孩子,父亲就可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使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要使激励和监督机制发挥作用,需要竞争机制的配合。我们经常发现有很多单位在员工的绩效考评中,实行末位淘汰制,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就是竞争机制起到了作用。虎子之所以偷吃冰淇淋,其实是父亲和虎子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那么减少信息不对等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如果父亲不是让孩子出去买菜,而是去买一包盐或者一包烟,他还敢吃东西吗?不敢,原因是市场上的盐价和烟价是稳定的,父亲和儿子都知道它们的价格,儿子在这个时候就没法弄虚作假。所以企业管理者在激励的实施过程当中要减少信息不对等。下面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解释激励的有效性的。
结论及展望
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传统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提倡应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和临床见习法,不断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讲究师生沟通并遵循教学的基本步骤,重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合格护理人才。
[关键词]
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高职高专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护士职业能力、护理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管理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具有较多的概念、原理和抽象的理论知识;护理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无疑增添了教学难度。然而,当前护理管理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实践缺乏关联性,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少,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与自己现实生活接近甚远的理论知识,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由于没有护理实践经验,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使护理管理学成为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课程。有效利用护理管理知识能够提高护理的效率,将护理管理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用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更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提高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临床的见习能力。高职护理学生对护理管理学及临床护理工作接触较少,且护理管理学涉及面较广,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为此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参考文献,探讨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如下。
1传统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是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由于护理管理学具有较多的概念、原理和原则,信息量大,且相对较抽象,理解胶南,课时相对较少。针对这个特点,知识讲解主要采用以课堂讲授法为主。教师必须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高度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护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内涵。通过讲授法,学生能系统了解护理管理学各章的知识要点及基本理论,基本能够把握护理管理学知识概况。
2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
2.1案例教学法护理管理学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案例教学法为其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是指将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教师在备课时经过加工整理,变成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临床案例,展示给学生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分析或决断临床案例,来判断这一案例的可行性处理方法。护理管理学知识理论性强,不易理解某些管理学原理,为使学生学好理论并能融会贯通,可以列举有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比如,某护士大学毕业后,分在普外科病房工作。几年后医院考虑工作需要进行必要的人员调整,考虑到这位护士业务能力较强,决定由其到脑外科担任护士长,科内原护士长被调到其他科室工作。科室原护士长已经在科内连续工作了十多年,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较高,深受科室同行的好评,只因年龄原因被调到无关紧要的科室,心里很有想法。新护士长上任时,原护士长没有进行工作交接,就离开了原科室。新护士长工作伊始面临的困难较大,业务不熟、管理知识缺乏、科内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人际沟通不畅,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本应高兴却实在令人担忧的工作。护士长所面临的情况:自己年仅32岁,性格较为内向,科室内年长于她的有5位护士,其他8名护士较年轻,从未干过管理。给出这个案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护理实践,为这位护士长出谋划策,如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护士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学生在热烈讨论中不但学到了管理学知识,并将管理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较好地分析和解决了问题。这个案例就是非常的真实,也可能是实际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管理理论剖析实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了教学任务。
2.2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护理管理学中的“挫折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等管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贴近生活,课堂上可以采用“提问法”来讲解相应护理管理学知识。人际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者也会经常见到,教师可以此为例。如教师先提出问题“群体中个人之间的冲突常见于哪些原因?”然后继续提问“针对不同的冲突,各自怎么解决?”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学教材,理解理解,再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这样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才会真正地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利,这样也能增强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法和临床见习法
3.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由于学生没有接触临床,对医院护理管理具有陌生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发学生情绪的学习场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表述等方式来深入主题,把握故事情节,不但培养了学生沟通合作能力,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医院工作场景,对于以后护理择业打下了一定基础。
3.2参观实习法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医院为人民服务。采取见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医院在管理上的问题或者优势,这样的效果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有效。为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学习,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发现医院的优点和不足,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如何改进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等。见习后,每人交一份见习报告。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护理管理学的精髓,提高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4运用教学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4.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一门艺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语言是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最好工具,这是护理管理的一项基本能力。有研究发现学生语言能力欠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不自信、害羞等。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忽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较差,思维能力欠缺,甚至引起自信心的不足。因为在不自信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缺乏逻辑性,显得条理不清晰,思维不够活跃。语言的表达和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有关。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大学生而言,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较少遇到突发事件,这是客观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变主观意义上的不自信。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给予每个同学上台发言的机会,如可以介绍自己及自己对护理管理学的认识及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工作的想法、前景,宣读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等。通过这些实践性的锻炼,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得到思考,培养其临时组织语言、严密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4.2组织课堂讨论针对课堂所讲的内容和原理,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课题讨论,让同学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原理、概念去分析讨论问题,这样既巩固了课堂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还锻炼了总结发言的表达能力。
4.3师生沟通护理管理学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讲解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到困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反馈,师生沟通,才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原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地。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拿出10min的时间,让同学直接提问,教师答疑解惑,一起讨论。通过及时反馈,解除了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提高了课堂吸收率。
4.4遵循教学基本步骤遵循师生共同策划、教师精心讲解指导、自主学习与控制、交流与评估的四部教学法,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根据资源共享的基本思路,促进校内外教学资源合理流动,改变传统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为基本出发点,调整考核方式,重新调整时间环节和理论知识的考核权重,开辟第二课堂,将拓展训练中各类团队项目、辩论、管理主题情景剧表演等形式逐步引入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延伸式学习,让课堂变得不再枯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5重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我国的护理管理学教育内容,更多的是关注管理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在系统的基础上关注细节;而国外则是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有助于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模式,为使学生毕业后迅速成为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考核方法上,我国的学校在期末考试里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学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认知、分析与解决能力的获得和对管理工具的运用全依赖期末考试,导致学生对护理管理学的学习也变成了期末的突击行动。应该把对护理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管理工具运用的考核放在平时,值得借鉴国外一些学校把案例陈述方法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都是在过程中考核。
4.6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拓宽护理服务领域,创新护理服务理念,传统的医院护理管理模式和观念受到严峻挑战,并面临着改革的大好机遇。护理工作要求每一个护士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在团队精神的激励下共同努力,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完成救死扶伤的卫生服务任务。让学生身临其境,利用身边日常生活的事件,运用自己所学的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发散的思维,巩固理解教材知识,为今后护理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庆华.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4):77-78.
[2]饶艳.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6):1-4,45.
[3]陈蜀,王海彦,吴雷,等.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护理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174-176.
[4]周瑾,陈君英.《护理管理学》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尝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54-1555.
[5]范宇莹,孔繁莹,杨丽,等.护理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3,28(17):77-78.
艺术管理教学模式优化策略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兴盛,带动了艺术管理类专业在国内艺术院校的普遍设置,一些综合大学、理工大学也设置了此类课程。由于艺术管理学突出的交叉专业的特征,其学科归属在各个高校也一直分布不同。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第一次将管理类列为一级学科或专业,将公共事业管理列为其中学科之一,但由于艺术管理学专业倾向培养从事艺术创意与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方面的人才,更多高校将艺术管理专业置于艺术类教育体系之中,作为分支专业方向来设置和建设。北京工业大学既是将艺术管理专业设置于艺术学体系的高校之一。艺术管理专业设置和探索,给这些高校已有艺术学专业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也为现有的艺术学课程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原有的艺术学教育的价值体系与教学功能产生相应的改变。在这种必然的改变中,艺术管理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从授课教师、学生自身和形势环境三个角度呈现。
一、艺术管理学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一)从授课教师角度呈现的问题
艺术管理专业和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学科有所不同,它不再是纯粹的艺术技能和理论的教育,而是一整套围绕着艺术产品的策划、生产、传播、消费而建构起来的商业化运作体系的形成。艺术管理学专业作为新兴的学科,虽然以原有的艺术学体系作为发展基础,而其本身所要求的艺术市场实践和理论学习高度密切结合的教育模式,往往是新设置这一学科的高校自身的教学体系很难实现的。实践课程的需求在艺术管理学专业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其实己经使原有注重课堂传授的艺术教育模式面临着新的境遇,而目前多数教育机制尚未对此进行积极的调整。由于经验模式的缺乏,教师对原有的学院教育方式不能够及时更新,在高校其它学科原有注重课堂教育的大氛围中,艺术管理学课程教育,对于具有创新和实验意义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让位于着重学生对艺术技法和理论掌握的需求,于是,课程方面的教学也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技法和理论学习领域,很难将其推进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市场实践的层面,更不用说使学生亲身了解艺术市场之后达到独立稳定的创作和操作观念了,新兴的课程由于教育者欠缺经验和创新胆量,使教学的形态已逐渐进入一种学院故有的课堂授课为主的单一的发展状态中,疏于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和观察艺术市场的机会,使学生隔离了与艺术市场的接触,对艺术市场缺乏真正本质上的认识,艺术管理课程也因此产生了教育方式与教育目的的偏离。
(二)从学生素质角度呈现的问题
艺术管理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针对具有艺术创作功底的学生,但是艺术管理学专业中含概着产业经济管理内容,所以艺术管理学专业招生生源也必然含概一部分具备管理学专业兴趣但是缺乏艺术技能功底的学生。对于缺失艺术创作技能的学生,补充和强化他们艺术技能的训练尤其重要。同时,这些技能训练的方向,还要涉及到对当下艺术市场运作与管理的内容。从课程目的的层面,比较起其他的单纯的艺术技法训练课程,,艺术管理学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具有了双重性质:一方面,要求对于不具备艺术创作功底的学生进行补充训练,达到艺术操作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已具备艺术创作技能的学生作品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多元性和先锋性,同时也必须引导所有的学生将艺术作品与社会密切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正确掌握和感知艺术市场运行规则和规律。从课程目的的层面,比较起其他的单纯的艺术技法训练课程,艺术管理学课程的设置,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具有了多种兼顾和多重性质。既需要针对部分学生强调艺术创作和创意思维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对已有艺术功底的学生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活动模拟教学以及加大课外实践;既需要针对学生现有的素质状况探索新的艺术技法训练模式,还需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现实针对性,深入剖析当下艺术市场与产业的各个层面,致力于向学生传授艺术生产的特殊规律、运作过程、生产技艺,讲解艺术产品经营、管理及艺术组织的具体操作方式与规则,强调以实务教学充实原有的课堂单一理论教育方式,培养适用性、复合型、实践能力强的艺术人才。在这样的既定条件和多重要求下,艺术管理学课程教学自然会承受一种新生的压力和挑战。
(三)从形势环境角度呈现的问题
关键词:管理研究主题选择研究设计
为了提高管理研究者进行管理研究的品质,代表世界管理学学术最高水平的期刊《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MJ)近来以专题文章的形式陆续推出了从研究选题到最后论文讨论的一系列主编建议,共七篇文章,这些文章均为《管理学会学报》的主编依据当前管理研究的稿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做的系统的总结,而这些代表最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主编们所做的经验总结对从事管理学学术研究的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宝贵和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得研究者避免一些重要的错误并且少走弯路。本文主要就Colquitt和George(2011)撰写的“关于研究主题的选择”以及Bono和McNamara(2011)撰写的“关于研究设计”两篇文章进行综述,前者聚焦了关于管理研究选题的一些重要标准,后者则重点总结了研究者在进行研究设计时需要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为了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参考,本文亦附上了几位主编在总结管理研究时涉及到的部分文献,同时,对于原文中由于篇幅问题部分要点主编没有深入展开的部分,或者说只提供了推荐学习的文献部分,本文也尝试通过借助相关文献来展开综述。
一、主题选择的五个重要标准
Colquitt和George(2011)开篇即写道,此刻,《管理学会学报》的审稿人手上有64篇稿件在审,主编期望这些专家能够根据期刊的使命和目标来严谨地对这些论文的价值做出判断,尽管这些专家会对稿件进行深入的阅读,但对于他们建议的采纳在一定程度上仍将取决于那个老话题:研究的选题。一些论文一开始就被拒绝,原因在于其选题不能充分吸引审稿人和读者,同理,一些论文最终能修改并通过,也是得益于论文的选题。由此可见,一方面主编给予了审稿人权力去根据期刊的使命和价值观去对稿件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主编最后保留了最终关于稿件去留的决策权,而其中最重要的决策标准不是其他而是一个最基本、传统却又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即关于主题的选择。在明确了这一核心原则之后,Colquitt和George(2011)开始自问,什么样的研究主题可以打动《管理学会学报》?显然,这个问题并非仅仅是《管理学会学报》所需要提问和解答的,更是所有的管理学学术期刊以及所有从事管理研究的人员都需要关心的问题。两位主编根据多年的经验,结合那些被拒稿以及最终发表的文章,将这一问题的答案总结为五个标准,即一个好的研究选题需要满足:主题要有重大意义,主题需要新颖,主题要有趣能够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主题和内容要容量丰富,主题要有行动力可以对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1.重大意义:承接“重大挑战”
Colquitt和George(2011)从何为重大挑战、管理研究所处理的问题以及外延视角三个方面对“重大意义”做了阐述。Colquitt和George(2011)首先指出,研究是否直面或者贡献某个重大的挑战是选题的起点。“重大挑战”这个词还要归功于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他列举的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推动了二十世纪数学研究的创新。这个词现在已经应用到自然科学、工程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例如,美国工程院用这些挑战设计出了更好的药品,以及使太阳能变得经济。联合国致力于消除贫困、疾病和饥饿则是最大的挑战。重大挑战的基本原则是敢于设想并用非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从大范围上讲述了何为重大挑战之后,Colquitt和George(2011)还是回到了关于管理学研究和期刊本身上来,指出,《管理学会学报》的文章虽然几乎不处理全球贫困问题,但也是围绕已有研究中未曾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并且用大胆的、非常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超越了现有的解释,并且往往会为学术研究探索出新的道路。例如,Ferlie等(2005)的重大挑战问题是为什么询证创新没能在健康护理行业传播。创新传播是很多文献中的重要问题,健康护理创新作为焦点又在这一问题上加重了砝码。Ferlie等(2005)选择了超越线性传播模型这一大胆的、非常规的方法来直面问题,并提出诸如职业化那些看似有助于传播的因素反而造成了“非传播”。
关键词:公共管理;参与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6-0023-03
公共管理学科旨在培养面对复杂问题时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为此需要的创新精神、应变能力、综合思维和反应速度,以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对公共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挑战,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相比其他社会科学学科领域,公共管理学科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不了培养复合型、操作型、实践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需要,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教学和实践意义。
一、公共管理的学科特色
公共管理学科是研究公共组织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交叉性与开放性。
(一)应用性
与传统社会科学学科相比,公共管理既有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面,要追寻公共管理的原理和规律,也有应用的一面,要解决公共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事实上,公共管理学科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基础理论来源于人们在政府管理经验的总结,反过来,公共管理学科教学和科研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要求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密切结合实践,把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理论和新看法应用于教学,培养的学生应以实际应用能力为先,把理论转化为应用,转化为生产力。
(二)交叉性
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学科比较多,涉及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甚至可以说是运用各种社会科学原理去分析公共组织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中的客观规律,有着明显的学科交叉性。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思维界限,通过引入最新经济学、政策分析、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假设和研究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其主题也由传统的政治过程和行政管理扩展到新公共管理、治理、经济人、社会资本、政府失灵、多元共治、新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等大量新主题。因此,公共管理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交叉性的广域知识,学生的学习要求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以适应复杂治理环境下的公共管理需要。
(三)开放性
在社会日趋复杂的今天,面临“不可治理”的外部环境,政府独白式的包揽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方法已经不适应于后现代语境下的治理。政府只有采取开放的姿态,与外部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结构。这不仅是政治民主的需求,也是政府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是迎接社会日益不可治理挑战的现实需要。公共管理学科要求教学与研究内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吸收管理实践中的新理论,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营养,通过开放式的姿态,既发展了自我,同时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和价值
参与式教学是通过学生积极地参与、探讨,学生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介入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互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其基本假设是,“用户最有资格来决定如何改进他们的工作和工作环境。”[1]只有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教学活动才实现其真实价值和预期目的。
按照心理学的看法,人的需要可分为内在性需要和外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被周边环境所支配,自我无法控制,往往要适应环境的要求;而内在性需要则是自我能够掌握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由教师决定教学过程,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感到外在激励强而内在激励弱,由于无法控制而使学习过程变得十分乏味且异常艰难,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参与式教学属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互动,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有效发挥了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也因此更加有趣、有意义,更富于挑战性,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参与式教学法再加上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外在激励加强,内外激励结合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2]
参与式教学方式注重营造民主、宽容、开放的课堂环境,创造和谐、热烈、活泼的教学氛围,打造师生平等、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它特别强调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与式教学模式对于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未来复杂社会的治理对于公共管理学科大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他们掌握广博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对于多元社会的治理,民主和参与精神是其内核。作为未来社会的公共管理主体,在学生阶段就应该培养这种参与精神,把大学阶段当做训练场。学生在参与科研和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是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过程,而且也是知识增值和创新的地方。”[3]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和猜测者,学生没有任何的权利,也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参与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目标的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同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赋予学生参与权,享有权利,履行责任,权责的明确对于未来的公共管理实践意义重大。正是由于这种责任感,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采取更负责的态度。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孕育了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组织,要求其工作人员培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而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探讨,共同学习,最终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精神。
(二)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社会对于公共管理学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公共管理学科教师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参与式教学,为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吸收学生的创新思想,丰富教学实践和经验,从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中获得鼓舞,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协商的氛围,避免师生之间的误解,有助于相互体谅,这是传统的那种完全由教师进行的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参与式教学中课堂交流与讨论的驾驭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4]
(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意见和想法得以充分表达,虽然有可能肤浅,但有利于彰显学生的差异性,对于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更有帮助。同时,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实现由“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化,这是教学模式和理念的重大调整和变革,避免人才培养的标准化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多样性,有效生成契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努力也是整个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整体努力,避免了教师的单向思考,产生了“1+N”的良好效果。“高质量的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高度协作,必然有助于教学的直接目标――教学效果的提高。”[5]
三、公共管理学科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公共管理教学中,我们参照参与式教学的特色,设计出一套符合教师和学生特点的参与式教学模式。
(一)本科导师制的制度设计
一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配备导师,但是,面对浮躁的社会风气,大学生的学习面临着严重的困惑,对于专业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公共管理学科属于新兴学科,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发展往往存在脱节。为此,我们设计了导师制。导师的基本职责是,在学生就读本科期间,以专业指导为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基本素质培养,学习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培养等进行全面的指导和教育。为避免导师制下学生的被动,要求学生和导师共同设计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以学生为主。这样,学生进校之后就开始参与到自己的规划里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变旁观为参与。
(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
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性和时效性很强,单纯对学生的填鸭式讲解只能成为教师的独白,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理论和知识。公共管理学科要加强全方位、多视角的教学,转变“教师一堂课讲到底”的传统模式,积极引入互动式教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机会留给课堂。教师应该认识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也更能开启学生的思考,这比单纯通过教学所获得知识更加重要,事实上,这种教学开启了知识的大门,学习是无止境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辩论赛、现场观摩、角色扮演、专题讲座、读书会、学生主持课堂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立足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扮演相关角色,有效避免了教学的“搭便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参与式的实践教学
实习是高校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为此,加强公共管理实习基地建设,构建以桂林市为基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核心,并拓展到全国(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并渗透到各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公检法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的实习基地网络。在实践流程上,大一安排的认知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之后对现代公共组织的管理过程进行全面认识,培养学生对现代课程组织及公共管理过程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二上学期安排的专业实习,深入各乡镇和企业实习基地,实地学习、了解中国最基层组织的运作流程,参与基层管理。下学期的行政管理专项调查侧重通过学生的实际调查统计,从宏观定性的角度去考察地方政府治理现状。大三上学期安排的E化电子政务实习,一方面让学生在校内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通过电子模拟公共管理的流程,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前往市级以上政府实习基地实习,以了解中国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府和门户网站建设。下学期安排的专业综合实习则是安排学生“挂职实习”。所谓“挂职实习”是指根据实习单位岗位的实际情况,通常安排实习学生到实习基地担任一定的职务,参加实习单位的实际管理。事实上,虽然只是“挂职”,但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融入到这个单位之中,除了不享有工资福利之外,其余的和单位员工一样。可以说,“挂职实习”是检验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最好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而大四的毕业实习则是学生与社会的真正接轨,是学生将公共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最重要的环节。
(四)学生考核的配套改革
参与式教学模式必须重视考核的配套改革,如果考试还是传统死记硬背的模式,即使参与式教学和实践取得了部分成功,也会因突击背诵进行考试而前功尽弃,作为学生学习指挥棒的考试,如果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一些热衷于参与式教学的学生可能选择放弃。因此,我们扩大了开卷考试和综合考试的范围,并将平时课堂和实践中的参与表现也纳入到综合测评中,并占据很大的比重,重点加强考核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也要求联系现实进行分析,不能泛泛而谈;对于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则重点以现实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考核。既避免了学生“一考就背、考完就忘”的传统习惯,对于遏制学生作弊也有不错的功效。
(五)丰富的课外活动
除了课堂和实践教学之外,课外活动也有可能成为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战场。依托大学生科技活动“奥林匹克”的“挑战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博览群书,收集社会前沿领域的资料,敏锐而富有创造性地捕捉社会热点,结合社会实践选取研究的切入点。一次“挑战杯”的参赛过程,考验了学生理解现实社会的能力。通过调研、选题、查新、假设、调查、分析、论证、撰写等完整的分析流程,学生收获颇丰。同时开展学生科技立项,围绕社会公共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和理论研究,以此作为参加“挑战杯”的选拔标准。这样,既能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外科技作品创新,同时又为“挑战杯”积累了经验。我们每年还举办一次公共管理实践技能活动周,在活动周期间,在公共管理实验室举办办公自动化软件技能操作大赛,旨在提高学生的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操作水平。面向专业所有学生开展公文写作大赛,以考察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邀请校内公共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年热点话题和学生对话座谈。活动周期间,还举行“乡长论坛”、“县长论坛”,邀请基层政府官员为学生进行讲座,传授公共管理经验技能。当然,公共管理活动周从策划到实施都由学生来组织,教师只是加以指导并负责联系专家学者和基层领导。
总的来说,参与式教学十分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公共管理人才。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参与式教学对于公共管理学科教师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可能会让适应于传统教学的教师感到困惑。过度强调参与,可能会忽视教师的责任,很多学生难以承受。一些学生不能承担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压力,很可能在参与过程中“搭便车”,应付检查。参与式教学还需要整个教学计划包括学校相关教学政策的调整,不是一个专业学科所能完全兼顾到的。如何评价参与式教学模式,仍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
[1]Andrew Large,Jamshid Beheshti,Valerie Nesset,
Leanne Bowler.Designing Web Portals in Interge-
nerational Teams:Two Prototype Portals for Ele-
mentary Sc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the Amer-
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
ology,2004,55(13).
[2]金丽,张守凤.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黑
龙江高教研究,2011,(1).
[3]过增元.提倡参与式教学强化创新意识[J].中国高等教
育,2000,(6).
[4]诸培新,石晓平,曲福田.完善参与式教学改革[J].江苏
高教,2004,(5).
一: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现状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展参差不齐
目前而言,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参差不齐,有些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务处系统,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进行考核;有的高校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就业指导方面的专题讲座来开展;还有些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设。从上课的年级来看,有些学校将就业指导课安排在大二、大三期间讲授,有些则集中安排在大三即将实习前来讲授。
2、就业指导课老师未经系统培训,专业性不强
通常情况下,就业指导课的老师一般来自各高校分管就业工作或高校团委的老师,但所教学生人数众多,讲授内容杂、任务重,所以老师不够时各高校会从各院系抽调部分老师来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由于部分抽调老师未经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面对就业指导时专业性不强。
3、就业指导课讲授方法单一
首先,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老师来自各院系的专业老师或辅导员,他们在各自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有所建树,但在就业指导课教学方面他们未经系统的培训,上课时不知从何开始,只能根据书本或课件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结果课程结束时学生什么也没记住。其次,部分指导老师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就业分析不全面,就业市场调查不充分,讲授的理论未同当今就业形势紧密结合等,导致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不丰富,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实用性不够,无法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
4、就业指导课课程形式不规范
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以大课的形式出现,通常为150-200人的大教室,学生人数众多,课堂纪律较差,且指导老师无法集中精力讲授知识,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上课形式让部分学生误以为这门课程不重要,随意性比较明显。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承担的老师主要是由高校招生就业处老师、校团委老师及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三大主体构成,他们虽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未系统而全面的接受专业性的培训,面对理论性知识的拓展、实践经验的分享、案例分析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学生所需的大量信息。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统筹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知识,面对如此多的学科指导老师需熟悉掌握其知识点,并能结合实践经验侃侃而谈,这难度较大,所以高校需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术业有专攻。聘请校内从事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老师来担任就业指导方面相关模块,如求职择业前的准备等相关内容,同时心理学老师也可以给就业压力较大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第二,聘请企业高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毕业生就业创业优秀代表等为特聘指导老师。他们了解市场动向,熟悉企业用人及招人的流程制度,了解毕业生求职前的困惑和需求等等,理论与实践经验充分结合的他们能给毕业生做出更为准确的就业定位。第三,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首先,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经验交流会,取长补短,相互探讨,相互提问来提高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如指导老师将上课时遇到的难点或学生提出的建议在会上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还有如指导老师课件和ppt学习等方面。其次,定期开展就业指导业务培训。聘请校内外专家、企业高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定期为指导老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分享相关案例,不断提高指导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方面的能力。
2、紧扣学生需要,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就业指导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该课程更注重实用性,是一门真正的学以致用的课程。这门课程与市场、用人单位、学生三个方面紧密结合,缺一不可。所以指导老师在授课时要充分考虑这三方面,尤其是学生内心的想法,内心的困惑。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就业方面的困扰,谈一谈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针对这些问题指导老师通过充分的调研,实事求是的做出解答,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当前所处的环境,充分认识到将来就业所要面临的压力,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3、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 校长成长 学校发展 双赢
纵观中西方的近代教育大家,会发现他们有着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哲学家,都对于教育和个人的成长抱有浓厚的兴趣。以美国20世纪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为例,他就是对于教育、对于哲学均抱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曾经自己创办过小学,秉承“实用主义”这一理念进行教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陶行知同为杜威的弟子,均受到了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并对中国的近代文化和教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在教育方面若想有所成就,必定要对于个人的成长有一定的科学计划,通过不断的实践验证,才能最终实现校长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一、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在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上,要给予教师大力的帮助,包括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内容。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对于校长而言,还应该意识到教师的角色同样重要。首先,教师是教学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丰富,懂得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完善;其次,教师是一位终身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改进,从而改进相关的专业问题。在教师的成长上,校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帮助。
(一)保证自己是一位成功的教师
如果想要保证教师的成长,那么校长自身在专业知识,比如授课、教学研究等方面,应该时刻保持更新,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
(二)对于一线教师给予关注
教师之间的互相讨论,互相之间的磨课,师生的沟通,都是对于教师的关注。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让教师感觉到被爱,让他们有安全感。透明的薪资设计、收集教师的授课评价、对于不同的授课水平教师进行分级。都能调动教师积极性。此外,还要保证教师流动率在合理范围,才能实现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双赢。
(三)对于教学和研究有所倾斜
校长通过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同步发展,能够带动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同步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和科研的成本投入上,以及教师的人力资源投入方面,需要有良好的制度设计,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二、注重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上文中,笔者也已经提到了校长在专业成长和管理水平提升上的重要性。下面就这两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自身专业知识的成长
校长的自身的专业知识是从事学校管理的前提,也是专业化发展的基石。
以某学校的校长为例,他就是将经济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学校管理中的典范,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个人成长的重要。
案例:该校长刚刚接触学校时,食堂的饭菜很差,学生连水都喝不足,一个学生只能喝半杯水。所以,他首先从教委要了两万块钱换了一台锅炉,使学生都能喝够水;第二件事,他把食堂一分为二竞争,结果两个月之后两者仍然抬高价格,于是他食堂分成了三个,于是价格也就变得合理。这就是市场的力量,这也是经济学中的一项基本原理。
(二)管理水平的提升
管理一词的真正被提出,是源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但是管理学的发展已经有百年历史,最初是源于《科学管理学原理》一书。在这里要强调细节管理。
案例:某校存在学生浪费现象,德育老师认为是学生不懂珍惜粮食,需要对他们进行教育。但是校长调查发现,学生食堂的馒头都太大,四两一个,有些女生买两个,一个吃不完就剩下三分之一,剩下之后就舍不得扔,放在饭盒里两天就干了,再过两天还吃不完,星期六要回家了就扔了。谁都不愿意扔,问题背后的问题就是,单位食品的重量太大。因此,食堂做了二两的馒头、做了一两的包子。浪费的问题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将学校作为探究实践基地
(一)了解学校的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古今;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历史的层面,观察一个学校的历史,能够了解到一所学校过去的发展情况,现在有什么样的问题或者困惑,让学校止步不前,这样也就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改革的基础。
(二)进行科学规划
在了解过学校的历史之后,就要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建设。有的学校不是以教学和科研作为学校的核心目标,而是将学校每年能够得到的补助多少作为价值衡量标准。而科学的规划,应该是在长期来看,学校能够培养出多少大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如何等等。
(三)保证学校与社会的衔接
现在的学校,存在与社会脱节现象,有的学生读了10多年的书,等到毕业了才发现,原来自己身处于失业队伍当中,这就是学校与社会的脱节造成的。因此,校长在平时的社会活动中,应该积极进修。另外,校长每年也会有许多的考察机会,与不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同样助益良多。
四、积极进行教育管理的创新
(一)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教育@个词当中,虽然“教”很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育”。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在教育的理念当中,“德、智、体、美、劳”这些根本的理念都没有发生动摇。这些看起来非常简单的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校长需要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待今天中国的中小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留守儿童”、“校园暴力”等等。
(二)创新教育管理方法
上文中提到,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有着百年的历史。校长只有在了解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管理学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究竟哪些管理理念才能够被运用到学校管理当中,才能为学校的建设寻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管理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五、结语
本文提出了初中校长成长的一些基本策略,比如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业余时间积极进修,学习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等等。校长的成长对于学校的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相信在一定的时间里,校长的个人成长必定能够给初中的校园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张新平.从校长喊“忙”说到校长的办学自[J].中国教师,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