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标下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

第1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85-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新课程标准下关于阅读目标,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有了较大的变化,是学生、老师之间多方对话的有机过程。因此,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目标的取向,要顾及和体现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多样性和心理素质的独特性,语文教师要切实做好阅读教学的组织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和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求异创新,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新课标下的优化教学。

1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教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阅读文章,但是,很多教师一味埋怨学生不愿阅读,就是进行阅读,也只是选择一些“快餐式”的书籍阅读。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证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学生具有主导作用,而且在情感上的感染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点燃学生的阅读火苗,使他们学习迸发生命的活力。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自觉地投入书的海洋中去遨游。

良好的阅读兴趣,具体表现为:乐于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如文学、历史、军事、科技、艺术等;乐于在阅读过程中摘抄并做好读书笔记。如内容提要、读书心得;乐于与同学交流和分享读书心得。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在课后应对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新闻记者内容,教会他们写读书笔记方法,教会他们写读书笔记要领,教会他们如何与同学交流和分享阅读乐趣等。这样,学生对阅读教学则充满了求知欲,他们的学习状态达到良好的情境中,将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习惯,就是由多次重复而达到带有稳定特点的自动化思维或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人们高效地工作和学习,有利于人们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能使人们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

2.1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学生预习是教师讲授的前提,预习前教师必须进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列出预习提纲,以促使学生认认真阅读课文,可从课文中整体感知到局部语句的理解进行设计,也可从结构层次人物分析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文。例如,学生为完成字词等方面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地阅读课文。例如,学生为完成字词等知识就要动手查字典、词典,这就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再如,要培养学生学会做预习笔记习惯,使学生明确做预习笔记的内容:(1)下节课教师要讲的内容有哪些?(2)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哪些联系?(3)哪些是重点问题?(4)有哪些疑难问题等。学生明确了预习的内容,在阅读课文进就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2 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培养学习圈点勾画和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究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阅读时在哪些地方需要圈点勾画呢?①关键性字、词;②重点句、中心句、妙句、警句;③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等。比如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批注,在句下用“~~”标出重点句;用“- - -”标出精彩句;用“?”标明不明确或异议,也可在页空处随手写上阅读心得、联想、见解、疑惑等。通过批注,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索的良好习惯,将阅读引向深入。

2.3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课上可以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例如,为积累知识的目的,可以精读;为欣赏的目的,可以朗读;为清遣的目的,可以速读、浏览;为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例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也有一定难度。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课的开始时,首先扫除生字障碍,理清课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默读或分组读等几种形式,通过反复把课文通读几遍,使学生每次阅读都能达到学习目标,每次阅读都尝到收获的喜悦,也能达到一次比一次阅读都有感悟。学生在快速的浏览课文之后,能准确无误地找出描事定大榕树茂盛和群鸟的快乐的生活情境。

3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读得熟,才能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读书要求,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创意的阅读,利于阅读期待,阅读反思,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第2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个体性阅读行为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之一。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或缺地位作用,举足轻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教学效果,学生们也有了较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强人意的问题现状,需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现状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整个教学模式不相适应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显得比较僵化,灵活性不足。总的看来,教师基本上都是非常尽责的,课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无法按既定计划实施正常教学活动。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以教学实际出发,一味赶进度,照本宣科,无法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

语文阅读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的理解、感悟及分析文中问题的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在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进行通读后,只是在文中找出生字、词进行记忆,而不注重文章内容的深入解读及情感剖析。该教学方法的不利之处在于,无法引导学生进入深入思考,缺乏具体问题的分析解读能力。

(三)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方法单一、训练量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及生理特征,及相关小学教育阅读资源相对较少的限制等因素,他们的阅读总量并不是很多,阅读面相对狭窄。学生们的最主要的阅读资源仍以教科书及配套的作文书籍为主,不同程度降低了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非常大的压制,阅读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升。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以读为本,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是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基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颇具阅读之美感。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把教材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讲解欣赏,让学生感悟作者情感,产生联想,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世界,孩子们越读越想读,乐在读书之中。

(二)以文为根,有效整合利用课内外资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教师不仅要打破教科书教学模式,还要以其为基本参考,搜集大量的课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实施教学,课内外资源的有效互补,可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为达到素质教育之需,课堂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发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开阔视野,放眼长远,具有强烈的资源占有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和长远发展为目标,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

(三)以字为基,打好阅读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阅读之基。“组装好积木的前提是能够认识每个零部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字、词、句的学习掌握。否则,“忘本教学”一切都是“空中阁楼”。

1.生字听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识字累字的有效方法就是生字听写练习。在每节课文授课后,实施阅读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字的听写练习,反复练习,必须过关。通过这一练习方法,日久天长,学生们就可以积累大量的生字和词汇量,为更好地开展阅读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词句训练。培养学生利用词句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大量的造句和解释练习等。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古诗词句练习,对于词句的积累更为关键,可为有效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古诗词是句子的精华,如能很好地掌握掌握这些内容,将对学生们的阅读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句子和诗词的讲解练习。

3.语段教学。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有了“米”还需有“巧妇”方能达到目的。对于语文阅读来说,“米”就是字词句,“巧妇”则是掌握阅读的方法。(1)“问读划”。“问”是针对阅读问题发问。“读划”是语段教学最直接、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文章中找答案。以此,让学生在阅读中将问题具体化,解决问题也就有思路招法。这种阅读方法技巧的掌握,可极大增强学生的做阅读自信心。(2)找问题阅读。就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独自发现并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某一重点语段,让学生先提出问题,之后再实施教学。具体做法为:选择重点语段自由朗读开展小组讨论收集问题选取典型问题围绕典型问题再次朗读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3)以课文为基础进行阅读指导。文章间有着极强的内在联系,是系统的有机统一整体。因此,阅读教学,需从课文入手,从整体出发,给学生传授一种整体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具体阅读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文章的整体上抓住其内在联系,相互关系,抓住规律性的东西,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把教学的整体框架进行确定。突破口的选择要紧扣题眼,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字,并从中窥视中心,把握主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保证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具有充分的主体地位。高度关注学生读的良好习惯及实际能力培养,探究并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祝小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OL].诸暨教育网,2008-11-2807:56:13.

第3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阅读;教学;尝试

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手段,阅读能力就是自学能力。阅读是一种学习过程,广泛的阅读有利于整体掌握阅读规律;有利于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有利于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为什么我们的阅读课堂语文老师激情飞扬地表演,可是很多学生却无动于衷?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就不再阅读其他书籍?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不知道要写什么,从哪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最终捏着鼻子乱吹一通,草草了事?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到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性,关注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告诉我们要把为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笔者从以上得到启示,应该把上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还权于生”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语文课上成活动课,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阅读教学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原则。

基于这种思想,笔者在阅读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阐明意义,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我先向学生讲深讲透,讲活讲美,激发学生从内心产生对书籍的渴望和喜爱,理所当然的把阅读作为人生的第一大事,而不仅仅是把阅读当成获取高分的工具。

二、创设平台,培养习惯

高中学习任务紧张,除了课堂教学接触教材,课下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我便尝试每周抽出两节课作为阅读课,根据班级人数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应数目的图书发给学生,同时鼓励学生每人把自己爱读的书拿来与学生分享,学期结束时还归还本人。每次上课之前由学生自己收发书籍,进行管理。无论任务怎么紧张,阅读课都雷打不动的进行,目的是多给学生时间让其体味书中感悟,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我还鼓励学生不仅课堂读,还要课后读、假期读、茶余饭后读。对于开辟阅读课,同学都非常激动,一上课便很快进入了阅读状态。

三、积极指导,传授学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我每次课前用简短的语言向学生引导一个读书方法(默读、朗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如向学生强调思考,明确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自己思想的过程,如果没有思考,不加辨别,你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相反,如果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从问题开始必将以肯定结束;强调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一目十行,不求读有所得,只是盲目的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读书的质量,那些暂时掌握的东西,往往很快就忘掉,帮助学生树立“读书须动笔,无笔不读书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阅读变成知识的发酵剂,把书籍变成灵魂的营养液,并最终将其转化为生命想走的能量,让人生变得更加轻灵、丰润、华美、高尚。

四、交流分享,深化认识

每两周举行一次美文分享会,用抓阄和自愿报名的方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这两周看到的好文章分享给大家,并说出推荐这篇美文值得分享的理由,最后由全班同学举手投票选出名副其实的好文章。开始的时候好多学生放不开,最后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终于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这是多么艰难的,又是多么可喜的一步呀,在长时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习惯了“听话”,忽然有一天老师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他们时,却有点无所适从了,现在这种模式终于终结了,我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

最后将这些美文进行印刷,分发给全班同学精读,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使阅读进一步深化认识

我时不时的选出其中一两篇进行研读总结。这样做,同学们不但训练了思维,锻炼了口才,同时对提高欣赏水平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并且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联系。

这种阅读教学是我实践新课标的一次尝试,自认为既减轻了老师详解课文的压力,同时又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使他们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当家做主“的快乐。我想不仅仅是阅读课,其他的课型也可完全上成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我们语文教师应努力学习新课标并不断进行有利的尝试。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是学校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意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也是我们一线老师所孜孜追求的目标吧!

参考文献:

[1]卜庆宝,创新阅读模式探究,语文学习报,2007年第35期1版

[2]瞿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语文学习报,2008年第47期1版

第4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看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阅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更加受到大家的关注,许多同行在这方面作过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教材,肢解教材;教师大讲特讲,学生昏昏欲睡等现象层出不穷。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些自己的浅薄看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试想,一个总是以自己为权威的语文教师,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只知灌,不懂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如何培养?适当地把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营造一个使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已是阅读教学迫在眉睫的事。笔者曾经尝试由学生代表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备课、上课,或不定期召开鉴赏品评会,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理解思路、不同的理解结果。教师要对有独到见解的想法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观点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给予宽容呵护,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激情被进一步激发,使他们的阅读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

二、从高中生心理思索语文阅读教学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过程怎能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教育应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最积极活跃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青少年。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社会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会再满足于做个被动的、忠实的听众,而是渴望积极参与、自我实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读书的权利,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留下足够的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给学生思考权,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分析题目、寻找规律,使他们能多问、勤问、善问。教师应重视班级研讨之风的形成,当学生个体在经过努力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组织学生用适当的形式讨论,给学生争论权,及时把握好讨论、交流的最佳时机,注重讨论的实效性。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告诉学生自己和教参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改革语文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有多种,主要有精读、泛读、细读、速读、默读、朗读、研读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特点,如散文、诗歌宜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诵读时让自己深深地融入作者与作品中最好。在此,教师可通过具体教读一些散文、诗歌例作使学生掌握停顿、语气、语速的技巧,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如遇小说,一般可同时使用三种阅读方法,第一步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结构,了解环境描写;第二步精读小说,赏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细读小说,由细节描写赏析入手,结合三要素把握小说艺术特色、主旨和社会意义。如遇价值不高的文章,泛读是最好的选择,教师可指导学生养成“一目十行”的技巧。只要是值得探究的文章,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好好研读,当然首先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文章不外乎由字、词、句组成,研读课文不可以撇开它们,要坚守“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由文本语言出发,从修辞、构造、表达方式、句式特点、句子成分关系等出发探究文章的内涵及文化意蕴。

四、加强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多进行批判性思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及素质教育的标志性概念,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指这样一种思考能力,它能有目的地和正确地来对待、分析和证明某种观点,并能解释该观点的真实含义,最后达到有效解决某种问题的结果。因此,从更通俗的角度来说,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指人们在面临外部世界、外界事件和自己需着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方面正确的知识、能力、态度、习惯和专长,并通过解决各种问题而不断增长自己新的知识。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就是一个会学习的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人云亦云”的“群体思维”和“随大流”的潮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的因素。

五、组织多样化阅读模式,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第5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合作阅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弊端,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新课标提倡自主与合作的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入以小组为形式的组内、组外和组间合作,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怎样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又怎样在合作阅读中激发学生思维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一、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

合作阅读模式是在个人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读书研讨小组,它真正代表的是读者在反馈过程中,合作性学习与独立阅读的相互融合。那么合作阅读具有哪些特性呢?

(一)情境化

通过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环境,拉近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录像、新闻事件、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以活动为载体,设疑激趣,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知识,激发创造的灵感,从而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二)自主性

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合作阅读教学打破以往消极被动接受的常规,让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三)发展性

发展性阅读在吸收了拓展阅读与探究性阅读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还注重阅读的过程:以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以合作释疑式的阅读解决疑难问题。这样,阅读真正成为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的迫切需要,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话性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实践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合作阅读教学中,学生之间为讨论关于课文的理解而开展对话,教师放下了先入之见找回自我感,学生摒弃不成熟的观念,也找回了自我感。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根据合作阅读的特性,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教材内部,精选合作内容,精心分工小组成员,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从而使学生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在合作阅读中激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让思维呈现出活力和生机,学生才能活学活用,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家的心灵,从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让学生在创新性阅读思维中获得创造性发现的喜悦,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合作阅读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的基本操作是这样的。

(一)教师在课始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好的导入语,常常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觉,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自我需要,自觉地进入学习新的情景中。因此,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其实就是好的、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也正体现在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之中。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时得到挑动、感染和熏陶,也就会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学习,来对课文进行阅读、探讨和推究。这时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激发,得到了训练。

(二)注意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及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探讨

教学活动是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俗话说:“沟通贵在及时。”同样以合作交流为形式、共同促进能力成长为教学目的的课堂提问自然也要注意把握提出问题的时机。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允许学生甚至激励学生独立地、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讨论或小组进行探究。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既然是合作后的评价,教师要以是否把小组中所有成员的意见集中起来作为合作成功与否的标准。教师还要及时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在教学时,只要学生完成了阅读任务,有一定的收获,就给予“参与奖”;在读书中,能提出问题,并能通过自己阅读或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的,就给予“善思奖”;能将课内学习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阅读,并得出结论,就给予“应用奖”;能与伙伴合作配合默契并得出好的结论取得良好效果的,就给予“协作奖”……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奖项,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合作阅读这一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以学生为主体,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只要给学生以学习主人公的地位,在学生心中播下自主的种子,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就能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我们的教学也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

[3] 朱春卉.以生为本有效合作——关于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4]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第6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中注重强调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但是,当前大多数高中学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在新课标背景下,大多数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严重影响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保证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构建师生互动的阅读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为了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应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例如,在教学“Good manners”一课时,该课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及Expressing your gratitude句型结构,还需要了解餐桌上 的礼节,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人们餐桌上的礼节,由于该篇文章属于说明文,篇幅较长,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与学生形成良性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中,并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反馈和评价,通过任务型教学的方式,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m dinner table etiqutte and China culture?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同点。

二、注重英语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处理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处理,其中,信息处理主要包括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互作用的信息处理模型,所谓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模型,是指学生根据文章中提供的线索,并利用头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对语篇进行预测、检验和修正;自下而上信息处理模型,是指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器接受词汇及整个语篇单向传递的信息,其比较注重文字层面的意义提取;然而,相互作用模型是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阅读教学模式相互结合的信息处理模型,当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器对文章中的信息加工后,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词汇量对整个语篇进行解释,这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相互作用模型下,应该注重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同时也不能忽视背景知识的积累,只有学生具备了解释语言信息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具有了解背景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图式情况,利用语篇的题目、图片及语篇中的衔接词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这样学生就能根据头脑中的图式来加强信息的归纳整合,例如,教学The silver screen时,在相互作用的信息处理模型下,首先,教师应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如silver,determine等词汇,同时还需要提高语法知识的积累,如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和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等,采用图像、联想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采用分类法来要求学生对词汇进行归类整理,使学生具有丰富的词汇量。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并将旧的图式与新的图式进行归纳整合,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信息的储存,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的处理。

新课标下,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探究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课堂的创新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吕靖.谈谈对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学周刊,2014(07)

[3]徐青.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4(03).

第7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教学对策

一、了解新课标对英语阅读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下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6~9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能根据需要从网络等资源中获取信息,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和杂志。如果我们一味地按照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进行处理,就无法完成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我们只有探寻新的教学思路,大胆进取,锐意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既然阅读如此重要,那么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如何呢?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7.7%的学生对阅读兴趣一般,24.9%的学生不感兴趣,36.3%的学生从来不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仅有7.3%的学生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47.9%的学生认为生词是阅读最大的障碍。调查结果还显示出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词汇量少、阅读习惯差等问题。

研究其原因,一是,目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的教学。使用的阅读材料除了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其余大多来自阅读练习题。由于受到阅读材料的限制,学生们越学越觉得单调枯燥。二是,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阅读课仍然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提问或讨论,也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不少教师处理阅读材料要么是精讲细练,要么就是草草处理,简单核对答案。三是,教师重语言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语言形式的分析,忽视整体阅读的指导,导致学生不能熟练阅读外文书籍,也往往缺乏课后阅读的能力。四是,学生忙于应付考试,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至于达到一定阅读量的要求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创设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阅读教学模式,旨在探求一条有效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新途径。

1.建立阅读机制,确保阅读落实

为了便于分组阅读、讨论、检查、评比,教师采取小组合作阅读的机制。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兼顾座位合理的安排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每组4-6人)。每组设一名小组长便于开展活动,同时让小组成员轮流当任小组长。小组长、组员和教师有明确的职责。小组长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小组反馈会、向教师反馈小组阅读进展情况、主持协调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应广泛进行课外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教师的职责则是建立阅读机制、完善阅读小组、精选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技巧、把握阅读方向、制定阶段目标、定期总结等。三者紧密配合,重在落实,贵在永恒。

2.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能促使其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教师除鼓励小组成员之间或全班同学之间阅读资源共享外,还以题材广泛,如人物类、体育类、文化教育类、时事新闻类等、内容丰富、难度适中(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生词率控制在3%-5%之内)、材料新颖有时效、针对性强等标准精选了各种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例如,《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校园、贴近中学生实际、贴近青少年心理,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特点,成为笔者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首选材料。

3.扩大词汇量和提高阅读速度并重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知识的积累,取决于阅读的速度,还取决于他阅读中的再创造,以及由此产生的创新意识,而这一切都与阅读量有直接的关系。一个有志于掌握一门外语的中学生,应努力扩大自己的词汇量。高考中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超过了平均每分钟60个词以上,如果平时没有养成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阅读内容的习惯,是很难达到高考对学生的要求的。提高阅读速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量的积累又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前提。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阅读速度,并且尽可能多地加强限时阅读训练。

4.加强阅读策略指导,促进主动自主阅读

当前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普遍存在不足,比如视幅小、脑反应慢、回眸重读、回眸倒读、出声阅读、手指阅读和摇头阅读等。教师在做好纠偏工作的同时,应及时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尽快形成新的阅读观念和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我通过“五步阅读法”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此外我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比较明确的课外阅读的目标、计划,安排好自我训练的内容和时间,不断反思阅读训练成功的经验或反思训练效果不佳的原因,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估,培养自己阅读速度的调控能力和对语篇的领悟能力。

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观,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明白阅读就是学中用,用中学。始终把“走在教师的前面”当作学习的动力,把提高阅读能力当作目标,鼓励他们尽力掌握词汇量,越多越好。同时,教师还应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束语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好奇心与强烈阅读需求等因素的驱使下,不再觉得英语阅读是一种负担,而是积极主动要求去做的事。这就真正实现了培养兴趣,寓学于乐,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我爱学”。90%以上的学生认为阅读是很有意义的事,有超过70%的学生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词汇量扩大,阅读速度明显加快。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英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大量的英语阅读不仅促进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还为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8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一、阅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的综合英语的水平。所以要学好英语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其次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供给学生有力的指导、必要的帮助、正确的阅读技巧以及充分的发展空间。最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很少,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们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对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很重要。

二、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因此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教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

四、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尝试新的阅读教学方法我们真正找到了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学生缺少阅读学习策略,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制约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改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做到扬长避短。其次要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阅读材料,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充阅读量,发展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要了解小学阶段各个年级阅读教学的不同标准,站在更高的角度透视阅读教学的发展,在完成好本年级阅读要求后能够有的放矢进行拓展和渗透,从一年级开始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阅读教学各个阶段不要脱节,以免造成前松后紧的状况。

第9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体验

依据新课标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对课文的真切理解和感悟,就必须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通过语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灵活地阅读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合作探究,鼓励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留足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索,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说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情感体验,才能在师生思维不断地碰撞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品之妙处,诗中之景物便活了起来: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古道……纷至沓来,映入眼帘,挥之不去,在头脑中绘成一幅多彩多姿的凄美图画。这就是“再造性想象”的初始阶段。再吟再品,景物愈发活灵活现,图画愈发栩栩如生。 藤想象(枯);树想象(老);马想象(瘦);道想象(古)……顿时一股凄凉之情油然而生,满眼萧瑟,泪眼汪汪欲断肠,与作者达到心灵会通,品出了诗情。这便完成了“再造性想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一,也就是“原象”。接着,三吟三品,进入创造性想象阶段,景越来越模糊,情愈来愈悲凉,自己仿佛就是断肠人,心中凄凄惨惨戚戚,心神迷迷离离,恍恍惚惚,达到物我两忘之境。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对“原像”添枝加叶,充实丰满,补充与此相关的画面,即由白描的“原像”上升到工笔的“新像”。由于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底蕴感悟不同,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的不同 “新象”。从品物境到品情境到品意境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再造性想象”到“创造性想象”的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大脑中经过创造性想象产生的图画二“新象”或口头表达出来或书面描述出来,形成创造性文本二。这样一个从图画到文字的过程,就是想与写糅合在一起并落到实处的过程。

二、品味优美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品味。如学生学习《春》时,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地品味描写“春”的五幅不同画面的语言,才能在字里行间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鼓励引导学生在反复地品味文本优美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如《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这是一首闺怨诗,一个“凉”字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冷、空寂的床席,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营造了一个孤寂落寞的意境。又如《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理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这首诗的诗眼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让人倍感满目春色,早春的气息扑鼻而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以动写静,让人感受到园中的欣欣向荣之景。学生在意境的透析过程中,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品味逐步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了解到作品的真正内蕴,提高语文素养。

三、灵活引导阅读方法

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等等,可见“读”是阅读教学的灵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处理好一个“读”字,可以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达到审美愉悦的良好境界。在教学中,通过读法引导,引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情感共鸣,诱发他们的感知。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托山的奇险。因此要以豪迈的语气去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出了诗人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表现了诗人一种淋漓兴会的新鲜喜悦之感。所以读的时候应以饱含喜悦、充满对美的热烈追求的情感去读,学生自然会受感染,进入到本诗的意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