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因此,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引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这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重要条件。例如,生男孩或者生女孩主要由谁来决定;父母都是B型血,而孩子是O型血是不是抱错了;基因突变会不会让人变为超人;克隆羊多利是怎样产生的等生物现象,不仅会激发学生诸多的遐想,而且还会使学生更愿意从学习中、从探究中获得答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分层激励,全面提高
正如木桶中的每一块木板都变长了,它的容量也就自然增加了一样,整体成绩的提高依赖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提高。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别较大,我们要加强学情研究,及时了解自己的服务对象,研究合适学法和教法,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多维的发展。
分层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合理奋斗目标。所以要坚持“立足中间抓两头”的策略。所谓“立足中间”,指的是把中等程度的学生作为工作重点,课堂教学要面向中层学生为主,加强基础题、中等难度题的训练,不宜对学生进行太多的难题训练。所谓“抓两头”即抓尖子生和下层生。其次,作业和习题的布置也要分层。每次的作业或习题都要给尖子生留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对待下层生要坚持回归基础的策略,回归到基础知识的理解、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面。
三、创新生物教学方法的途径
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手段和内容都与时代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实施教育改革,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使之得到深化。具体来说,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确立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学生是生物课程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生物。学生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乐趣,引导学生不断的去了解生物世界中奇妙的现象,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生物科学与周围事物和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
2.让生物教学更加密切的联系生活。生物学科作为高中理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自始至终给学生的感觉是“书本感”十足,理论感十足,是冷冰冰的理科科目。课堂教学效果的完美理想是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自我感觉中学到有意义的知识,那么针对高中生物,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尽可能地完善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在轻松有趣的课堂讲解下学习生物,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充分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脱下生物“书本感”十足的外衣,使生物充分和现实生活结合,使得生物成为一门实实在在的,有亲和力的高中科目。
如果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每节生物课的中心问题融入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是实际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学科,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倍感亲切。同时这种结合日常生活的教学方法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使学生对生物学习更有兴趣,也增强了生物教学的效果。
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生物作为理科科目,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实际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验教学,使学生体验生物学科的真正魅力。就高中生物来说,其实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观察型实验和判定型实验。观察型实验较为简单,实验者可借助显微镜等生物实验工具,对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形态等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型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绿体,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也巩固了相关知识点。至于所谓的“判定型实验”,即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分析,来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就是我们所说的“判定型实验”。如: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种所谓的“判定型实验”的目的是解决“是不是或是什么”的问题,这类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巩固了相关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基于以卜的实验重要性,任课教师必须特别注意生物实验的课堂教学。
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四步分析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即从取材、药品与试剂、步骤及操作、显微镜的使用四个方面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
第一步: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分生区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分生区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三”)中,选取的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择。
我一般不提倡学生在做实验前,不作任何思考地去查看本实验的材料和试剂,而是会让学生在理解了实验原理后,告诉我他们想要完成此实验,所需的材料是什么。一般来说,学生会很快地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有时也会有差错。
还是以“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为例,学生可能会认为甘蔗也可以作为实验材料,那么说明学生对还原糖的概念理解不清楚,此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并适当巩固还原糖的概念,效果较好。同时,由于这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所遇的问题,往往记忆深刻,在以后的做题中不易出错。
第二步: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三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倒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
第三步: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0%盐酸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
(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果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步:显微镜的使用分析
需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显微镜的操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显微镜的操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等。有的学生不按程序操作,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例如常有学生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这些学生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眼睛看着物镜,同时下降镜筒,让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到清晰物像。此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有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
以上介绍的“四步分析法”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掌握,而且经过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高中生物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
“四步分析法”可以在实验课上讲授,也可以在实验(理论)专题复习课中讲授。在具体的实验分析或解题过程中,既可顺次运用,亦可综合运用,具体问题,灵活分析。
例1.实验一中,在显微镜视野里,几乎看不到分裂相细胞,试分析其原因。
分析:①从取材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取准生长点部位导致的;②从步骤及操作角度看,可能是没有压片过程导致标本太厚,看不到单层细胞;③从显微镜使用角度看,可能是没有移动寻找。
一、导学式教学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或求知的途径,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的一种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包含背景呈现法、要点提示法和问题导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导学法能够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疏导、辅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由无疑而生疑,由思疑而释疑,由释疑而再生疑。运用“问题导学法”,“问题”是基础,“导”是关键,“学”是核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而学生则应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实验探究式教学
实验探究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去探究实验手段和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的、花钱少的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同,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相差甚远,有的甚至就是错误的实验方案,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有效取舍,分析得失,寻找新的突破点,灵活调整教学流程,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生物实验过程与结果的探究,主要是教材中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以往生物实验课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然而在他们的心中可能有很多的疑问。探究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代谢”,“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比较来学习知识。再如,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酶的应用”,“探究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生活中的酶,如加酶洗衣粉等,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三、讨论式教学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能力,实现课堂范围内的真正平等对话,实现教学相长。讨论法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种课堂环境中,通过主动积极的、有批判性的讨论,参与学习、融入讨论的每个学生会逐渐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在讨论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老师及其他同学一起探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探讨中进行感悟、作出判断、调整思维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给予参与者向小组其他成员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在交流各自观点时,学生也很可能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比较式教学
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在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或字面相似或本质接近的容易发生错误的概念,如“细胞液”和“细胞内液”,“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极核”和“极体”,“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单倍体”和“多倍体”,等等。因此,采用比较法,通过表格、图解等,对相关概念进行异同点的比较,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生物科学史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
一、 我国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效率较低
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初中时期,已经变得更广了,内容上更加丰富,知识也更偏向于微小生物周期等的研究,并且知识点相应也增加了很多。如果单纯按照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依次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征来说,内容交叉相关的也很多,另外生物课程本身的抽象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
(二)重视课程进度,忽视教学本质
对于现阶段而言,教育行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对于高中教育阶段更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对生物教学课程的安排相对来说相对紧凑,往往按照教学重点顺序进行授课,从而忽略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除了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体课堂中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后期生物的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本质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发展进程,更是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生物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了解生物课程中知识点的内涵,从而继续后期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的引入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
生物概念教学法指的是在生物教学中以生物课本的基本概念知识为基础来进行生物知识的扩展学习。生物概念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概念体现的是对自然界以至整个生物界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或者生命体的集合。生物概念的出现也体现了生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伟大成果。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背景
根据2011年修改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凸显科学本质,需加强并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在课标内容标准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重要概念。这也体现了生物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在现今,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也带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必然发展要求。
三、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关键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则需加强概念教学。但是在生物的教育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相似名词概念的区分
高中生物中相似名词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例如,“囊胚”与“胚囊”的区分,从概念上来区分,囊胚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增多,而形成空腔的球状胚,则为囊胚;而胚囊是由植物的胚珠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需通过实质概念进行区分,否则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又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所以概念间的关系是有关联也有差异的。
2.教师的适宜讲解
在实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应多思、多辩才能取得相应教学目标。在生物课程中也是如此,将概念教学的引入时,教师作为引路人,应先让学生初步理解,然后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沟通,要避免教师全盘讲解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以便促进后期生物教学。
(二)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引入的意义
生物概念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后总结出来的科学性的结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概念教学,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才能够了解到概念的本质,概念需要学生在思维的不断升华中去慢慢理解。因此,高中阶段生物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课堂教学;第二种是多媒体课堂;第三种是实验教学。不同方式的教学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生物基础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迅速掌握知识点。
一、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老套,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比较偏重于知识的记忆,而不是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过程.这在遗传与变异的教学中也是如此.一般而言,教师都是先讲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然后再分析课本中的遗传案例,最后再推导总结出遗传与变异的规律,让学生进行记忆、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根本没有参与学习,其主体性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学习动力,更别说生物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
2.评价方式单一、落后,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
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仍然在按照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而很多教师“唯分数论”,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也根据分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态度及创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素质.这样的教学评价单一、落后,不能全面、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按照学生的成绩进行教学,学生按照成绩来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考虑到教学实际和学习实际,塑造的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型的人才,而学生并没有深刻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这样的评价方式,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具体的教学方法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才能具有不断进步的内驱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知识水平,创造机会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学习“相对性状”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举例,学生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多指与正常指”、“单眼皮与双眼皮”、“直发与卷发”、“狗的黑毛与白毛”、还有一些错误的例子,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为什么是错误的,怎么判断的.通过这些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能力
所谓探究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多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的基础知识时,教师要紧紧抓住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这条线索,和学生一起对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总结来得到答案,从而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3.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发展,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相继进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挂图来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也可以用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来说明DNA的结构等.而且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学习遗传和变异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影视资料进行教学,在大屏幕上展示比较抽象的生理过程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将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这是教学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以便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其次,评价要具有层次性.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活生生的人,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势必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一些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的评价要具有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学习.再次,教师在评价时要多鼓励、多肯定.哪怕学生有了一点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用赞赏的语气给予表扬,以便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即使是学生有了错误,教师也要中肯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积极进行改正.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50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生物学科作为一门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要引起重视。通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使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点。本文就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学观
生物是一门研究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一些现象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生物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也有很大帮助。
教师为了更好的开展生物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能够更新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学理念。传统的一些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新课改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积极的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并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进而使生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二、课前精心准备,为上好课打好基础
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仅仅依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现场发挥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在备课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备课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想要在备课阶段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更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多下工夫。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课:
(一)备教材
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教材上知识点的讲解,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备教材,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要有清楚的把握。当然,为了更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材上知识点的讲解,教师还要结合知识点的特征,积极的进行思考,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教师才能为课堂上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做好准备。
(二)备学生
学生作为知识点的@取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自然也要对学生引起高度重视。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情况有清楚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还要将一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总之,备课阶段在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备课阶段要积极的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才能更加完美的开展。
三、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既可是积极主动的,也可是消极被动的。然而两种学习方式却能够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为了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生物知识点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而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方法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究竟哪一种方法更加有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应用。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师只有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进行有效选择,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势必会感觉大脑疲劳,教师如果在此时能够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该话题与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又相关,那么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大脑疲劳,而且能够使学生有效的感受到生物学科学习的乐趣。
四、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开展有效教学
实现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应用,也是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虽然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生物知识点的学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生物是一门知识点较多,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出较高要求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当然,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不是教师将越多的教学方法堆积于课堂教学,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越高,而是只有教师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为了通过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切实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对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清楚的把握,深入了解不同教学方法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进行反思,能够针对不同教学环境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出灵活选择,进入切实达到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五、积极开展实验、实践活动
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知识板块,教师在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自然也要对实验引起重视。实验既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点,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如此重要,然而在目前的生物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较少,进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55
生物学科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生物概念知识有很多,掌握生物概念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基础。如果学生对生物概念都把握得不牢靠的话,那么,教师的生物教学工作就难以顺利的进行。我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的观察发现,学生对于生物概念的掌握并不重视,许多学生对生物概念的掌握并不透彻,导致他们在上课时,跟不上老师对更深层次的生物知识讲解的步伐。再对学生的生物试卷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在基础概念题上很容易丢分,学生写出的答案模棱两可,抓不住问题重点而导致丢分的情况非常多。如果生物知识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学生的生物成绩越来越差。故而在教学中开展概念性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生物的概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生物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研究的重点内容。下面来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概念性教学的使用的几点方法:
一、学生重视基础概念教学
生物概念是学习生物的基础,它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生物学习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计算或者综合性解答题的能力。许多学生对生物基础概念不重视,是因为在初级教学中许多老师认为生物是副科,觉得学生学习生物没有必要,上课教学敷衍,由于老师的教学态度,导致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也越发的不上心。学生长时间养成的思想难以得到改变,让高中老师在教学中也无法改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态度。因此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之初,就要转变学生对生物的固有学习态度,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认识生物概念对生物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的时候不断的向学生灌输生物概念的重要性,在教学时不断的强调。只有让学生自己重视起生物概念的学习,才能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二、分清生活常识与生物概念
许多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有些属于生活常识,但是在生活中,学生所看到的现象往往是不明确的、浅层的、模糊的,没有过多的思考或验证。知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完全不同,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生物概念下定义,但是往往定义并不全面并且可能发生错误。比如对动物的概念下定义,动物:是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为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在生物学中,人也属于动物,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把人归为动物一类的说法。所以学生要能够将生物概念与生活分清楚,避免学生用生活常识解答生物问题的习惯生成。
三、加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生物课程中有大量的生物概念,但是学生记忆这些概念性的东西非常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这些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记忆,让学生记忆概念变得更加的简单。比如在记忆食物链的概念时,首先,对食物链的字面意思进行准确的了解,然后通过食物链的概念解释延伸到食物网、生物圈等概念上去。还可以与食物链的构成部分联系,了解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三者的概念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联系,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将生物书的内容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能够将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在学生做题寻找概念头绪时也更加容易。比如对食物链的概念解释,学生如果硬记食物链的概念,那么如果在考试时,一时无法记起食物链的概念的话,那么这道题的分学生就丢掉了。但是如果学生是通过联系记忆的话,就算学生想不起食物链的概念,但是学生可以通过食物网或者消费者,以及生产者来想起食物链的概念。而且将知识联系起来以后,学生更容易将生物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将知识互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变得更加简单。
四、准确记忆生物概念
许多学生掌握概念模棱两可,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采用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意规范学生概念的记忆,纠正学生一直以来对生物概念错误的认知,让学生学会建立起正确的基础概念学习模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构建起正确的生物知识概念,能够对学生以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学生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在概念学习时要细心、耐心,认真仔细的记对每一个字。通常在对生物概念进行考察时,大多数题目都是对概念中的一些重点字眼进行转换,比如将概念中的“可能”变成“一定”,如果学生对这些重要字眼掌握得模棱两可的话,会导致严重的丢分情况。而且在考试中这样的考察都存在于选择题中,四个选项的“大概”、“一定”一类的可能性语气以及肯定语气,关键词被替换的几类现象是学生觉得生物很难的一个方面。
五、深化生物概念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提问技巧
1 研究教材设置和学生实际
课前要研究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在此基础上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过程中去思考哪些环节和方面需要进行师生的问答互动,用怎样的问题来设问,提问的表述有哪些不同方式等,也要关注问题设置的必要性、问题表述的准确性、问题提出方式的多样性,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其思维能力并完善其智能结构,从而为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而服务。如:在“光与光合作用”节中,先让学生自学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总结。之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水中的H的转移途径是怎样的?那么二氧化碳的C的转移途径又是怎样的?”该问题需要学生通过联想进行一定的综合思考才能得出结论,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在讲难点时提问
一堂课的核心是重难点的分析。此时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能巧妙地提问,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教师及时点拨,则可以使学生轻松地突破重难点。例如: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设置以下问题: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哪些物质?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了哪些物质?光反应产生的ATP能否用于各项需能的生命活动?如果突然停止光照,那么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在瞬间将如何变化?学生只有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了解后,探究两者的关系才能向更深处发展。光反应产生的ATP不出叶绿体,也就只能用于叶绿体中需能的化学反应了。关于G3、C5含量瞬间变化可以用来源于去路的模型来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是逐渐提升的,但都是围绕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于学生进一步思维、深层次理解具有显著效果。
3 在学生感兴趣时提问
在课堂中,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在此时提出一些有难度、深度和广度的问题,就会把课堂效果推到另一个高度。又如:在讲性别决定时学生很感兴趣,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人类男女性别的比例是多少?产生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性别到底是由准决定的?很多学生会认为男性产生的类型有两种即“X”型和“y”型,所以人类的性别由男性决定。这种解释是否完善?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一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几种不同性染色体类型的?比例如何?几种与卵细胞的结合是否是随机?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成熟的个体的概率是否相同?学生能把上述问题自主探究清晰,也就深度了解了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
4 提问目标明确且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目标明确可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有助于兼顾到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有助于让所有学生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期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日常实施提问环节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达到这两点要求,在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问题的基础之上,面向全体学生,精心预设课堂核心问题。例如:在讲解基因突变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核心问题:“基因突变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细胞所发生的基因突变都能遗传给后代吗”“基因突变的原因何在,它有什么显著特点,通常发生在什么时间”“任何细胞都会发生基因突变吗”。通过以上几个关键性问题,就很自然地帮助学生清楚把握住了课的脉络,也方便他们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
5 提问要具启发性
新课标倡导高中生物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加以启发和引导,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提问环节的过程中,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尽量多采用疑问性提问,减少单纯的判断性提问,以此促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比如在学习高等动物和人糖类代谢过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精心设计如下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生物体细胞内糖类主要来自哪里”“糖类在组织细胞中多会转化成什么物质”“多余的糖类是怎样转化成糖原的”等,通过这些问题的问答,不仅可使学生思维受到启发,还能使之更加深刻理解糖类代谢的过程。
6 以教师的提问诱导学生提问
[关键词]提高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118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都需要实验的推动。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没有对实验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验教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当前,如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已成为众多高中生物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师生认为实验教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不少教师把实验教学变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事实上,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首要的一步就是教师要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认识到生物实验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实现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性。教师只有理念更新了、认识提高了,才会精心准备实验教学。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物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要对实验教学有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要不断学习新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在积累和反思中提高实验教学能力,使实验课和理论课有机结合,共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认真分析教材,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提高了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认识之后,还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其前提是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要认真分析教材,深入研究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实验的类型、工具、材料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操作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实验教学的目标、安排实验的流程和具体步骤,保证实验教学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例如,在教学“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实验时,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操作实验,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教学,然而虽然学生能够获得实验结果,但他们只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这样按部就班地实验缺乏新意、缺乏趣味性。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应精心准备,将课本上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开始操作实验前先让学生合上课本,也不告诉他们三支试管中的样品分别是什么成分,只是笼统地告诉他们是淀粉溶液、葡萄汁和稀蛋清,之后让学生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分别鉴定试管中的样品成分。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改变了实验方式后,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出来,他们非常愿意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验问题。且学生在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实验步骤和方法,也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
三、注重实验后的讨论与总结
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出实验结果,或者是验证实验现象,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知道和理解产生某种实验结果或实验现象的原因。所以,教师在自己或者学生操作完实验后,应组织和开展实验后的讨论和总结活动,讨论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验结果的产生原因,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当然,课堂实验不可能每次都成功,当实验失败或者得出的结果与预期不符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教学机会,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失败或出问题的原因。这样做能使学生经过自己的探讨得出结论,更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经过实验后的讨论和总结,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原理的掌握会更牢固,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而这也是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四、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生物实验校本课程
生物实验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延伸到课外,而且新课程改革提倡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本实验课程不仅丰富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