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直接融资范文

直接融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直接融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直接融资

第1篇:直接融资范文

票据融资。此项融资限制条件较少,适用面较广,近三年来一直居于我省直接融资的第一位,去年达到500多亿元,今年有望600亿元。

公司债和企业债。此项融资条件要求较高,适用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近年来我省利用较好,2011年公司债获批135亿元,企业债获批103.5亿元;2012年公司债获批178亿元,企业债获批103亿元。今年两项债券融资有望达到200亿-300亿元。我省利用中小企业私募债进行债券融资的潜力也较大。

私募基金。这是最简便的一种“集资”行为,没有审批限制,符合金融改革方向和控制债务风险需求。2011年前,山西省只有十几家小型风司(VC),资金总数不到20亿元。近两年来开始发展私募股权基金(PE),今年上半年组建三只城镇化建设基金,总规模25亿元;如果下半年扩大到30个大县,可望增加150亿-200亿元的规模。规划中的旅游文化、医疗卫生、并购和农业四个基金如果成功组建,今年新增基金规模可以突破300亿元,可拉动投资1000亿-1500亿元。

企业上市、增发和挂牌融资。今年上市公司股票融资可望达到100亿元;可望有100家以上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四板挂牌融资。如果适当推进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激活社保基金,还可为政府谋得更大规模的资本金。

资产证券化融资。这一工具山西省刚破题,今后有潜力扩大。主要是用好信托理财、券商理财两个工具,为一些轻资产、富现金流的项目提供融资。

初步估算,“十二五”山西省可望实现直接融资6500亿元以上,可拉动社会投资1.5万亿-2万亿元。

那么该如何利用好全国资本市场?一是要想多发股票,要加快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二是要想多发债券,功夫要下在项目质量上。三是要想企业融资便利,就要激励金融机构,建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对接机制。四是要创新融资促进方法,让山西潜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市场转化到企业投资上来,如大力发展私募基金;以私募基金方式归集社会资金,定向购买山西省企业发行的各种债券;建立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发债增信,探索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等。五是加强企业套期保值业务培训,完善国企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办法,支持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锁定价格风险、稳定营销。

第2篇:直接融资范文

流动性过剩既是压力又是机会。我们现在过多看到的是负面影响,那么我们从正面看,目前的货币环境也促成了发展直接融资和调整居民资产结构的机会,并且我认为这个机会是难得的。我们一直想发展直接融资而发展不起来,这就使得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仍然集中在银行,银行又是经济周期特征很强的行业,在经济衰退时期往往容易产生大量的坏账,累积在银行体系的坏帐是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过分集中在银行体系的融资结构非常脆弱。所以必须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样化,这样的融资结构和经济结构才可能是富有弹性的,才有灵活性,才能应对各种冲击,例如美国经济从“9・11”事件中很快恢复,与其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选择是密不可分的。

之所以说现在是十分难得的调整融资结构的机会,是因为,首先,过剩的流动性需要大量的投资渠道和融资产品来吸收,对金融工具的需求很旺盛第二,从银行层面来说,一系列日渐严格的监管制度会促使银行将其一部分储蓄转换为金融产品。资本的约束和严格的监管使得银行不可能继续依靠原来的过快的贷款扩张获利,而必须跟其资本金相适应,将一部分储蓄转换为贷款以外的金融产品,发展所谓中间业务,不占用资本金。银行从单…依靠贷款获取利差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寻求贷款利差和中间业务收入相匹配的模式,也推动其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再加上中国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也将成为从机构层面推动居民资产结构调整的力量。

从需求方来说,居民的资产结构调整一旦启动,就会形成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力量之大,短期内往往不是货币政策或者什么其他的管制政策所能调控的。例如,现在监管机构可能倾向于对基金的发行进行控制,但是实际上居民可以通过购买已经成立的开放式基金来入市,也可以直接入市。真正有意义的,此时实际上是投资者教育和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让投资者真正了解这个市场,不要把基金当作储蓄或者债券。在此基础上,这也正是多种金融产品加快上市、优质企业上市、企业债发行、保险市场发展的良机。我们还预计,2007年将继续是基金、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实现大发展的时机。

所以,我们不能仅看到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还要看到,这也意味着直接融资发展的重大机遇,意味着中国融资结构调整、居民储蓄多元化快速推进的时代到来了。

第3篇:直接融资范文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研究,大部分都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King和Levine(1993 a, b)开创了实证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先河,通过跨国回归分析证明金融活动的水平、银行发展程度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程度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717-737Rousseau and Wachtel(1998)针对过去一个世纪5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来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论为金融发展是导致经济增长的原因。Xu(2000)运用改进的VAR方法使用了41个国家1960年-1993年间的面板数据,证明金融发展对长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在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面,刘伟和王汝芳(2006)通过动态模型实证,对比分析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要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陈双和王庆国(2012)对金融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改进,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研究直接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张灿和习节文(2016)基于协整理论构建VECM模型研究了直接融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本文根据我国2002年-2016年直接融资及经济增长数据,构建OLS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为促进直接融资拉动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二、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直接融资一般指股票和债券融资,这里运用增量法计算了我国2002年-2016年直接融资总额X,即直接融资为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与企业债券之和。另外,运用国内生产总值Y的增长来代替经济增长。设定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Y=B0+B1X

利用EVIEWS软件,采用OLS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可得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该模型R2=0.9471,可决系数较大,F检验值为232.8419,明显显著,Y与X的相关性较强,并且呈正相关,也就是说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可能存在较强的正向关系。下面对模型进行检验。

1.模型异方差性的检验

运用White检验,可知nR2=1.7203,当α=0.05时,χ20.05(2)=5.9915,同时X和X2的t检验值并不显著。再比较计算的χ2统计量与临界值,因为nR2=1.7203

2.模型自相关性的检验

因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所以模型OLS估计法得出的初始模型:

Y=156321.1053+15.5622X

该方程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显著,运用DW检验,在样本为15,解释变量为1,5%的显著水平下,dL=1.077,dU=0.361,DW=1.3620,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通过对模型进行异方差、自相关检验,可知模型能较好的反映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果直接融资总额每增加1%,则经济增长15.5622%,显然,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影响明显。

三、政策建议

1.进一步发展股票市场

经过分析,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股票融资是直接融资的一部分,提高股票融资发展水平能促进直接融资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当前,我国股票市场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不够成熟,如果能够进一步发展股票市场,扩大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将会发挥其自身巨大的融资作用。当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股市规模还不够大,需要扩大股市规模,从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优化股票市场结构,不仅要扩大股市规模,还要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积极发展创业板市场。除此之外,降低股市交易成本也是促进股票市场良好发展的一大要点,让投资者更积极地进行融资活动,进一步提高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另外,也需要加强对股市的监管,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形成有序的股票市场有重要意义。

2.大力发展企业债券融资

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尤其是要注重企业债券的发展。作为直接融资的一大组成成分,企业债券投资风险相对股票而言较小,收益也比较稳定,大力发展企业债券,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总额,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首先完善企业债券发行监管体系。我国的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制度及市场体系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而复杂的监管体系使得不同的市场以及不同的债券品种在发行流程和制度流程上都存在差异,这更加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尚未成熟,监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债券融资有序进行。目前,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价主要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出具评级报告,随着债券市场的扩展,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对发债主体进行信用评价,筛选出合格的发债主体,确保投资者获取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求投资者有对企业债券投资的风险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第4篇:直接融资范文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重重。由于对债券发行条件和规模的严格控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国家规定企业债券利息征收所得税,这样更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等自身特点,结果是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所以对于成长中的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来说,债券融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实际表现为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高门槛。“二板市场”是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一个有效选择,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二板市场尚未推出。许多的中小企业只能去香港和国外的创业板上市以解决资金融资的问题,而更多的企业只能靠创业者自己和亲友的资金投入及企业内部的积累,且直接融资规模很小。

在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也是中小企业的重要直接融资方式。风险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风险投资通过设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或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进行。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的管理参与分阶段投资的性质形成厂对中小企业的严格激励机制,同时也给子了中小企业在管理、技术上的支撑,这是传统融资方式难以实现的,因此,风险投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同时,也为其弥补了管理等“稀缺要素”,这一点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我国的风险投资始于2()世纪80年代,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已经有1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规模也有上百亿。然而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和民间资本的介入,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也不成熟,我国的风险投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对中小企业特别足民营中小企业采取歧视性政策。虽然“十五大”已经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方针的贯彻还有待于不断深入。在融资方面表现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较大企业往往要严格得多,一些个体私营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资格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从金融政策上看,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我国目的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制定的,因此,社会大多数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大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过程。银行的大部分贷款也是贷给大企业。这几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虽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然受到了束缚和影响。

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来看,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匹配。随着改单的深人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今,迫切需要有与中小企业相配套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

此外,从社会中介的担保功能发挥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扣保机构本身的运作机制不仅制约了资金的扩充,又使担保机构这一市场化的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其次是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再次是由于目前财政、经贸委、银行三方面的协调配合还不够,使一些具体操作性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影响了担保功能的正常发挥。

最后,在税收政策、土地政策、行业准入、融资渠道、政府介入等多方面,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受到多重限制,这些都是导致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的原因。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法律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信用担保制度

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其信用担保制度, 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的构建,主要有一下几点:

第一、我国在信用担保法律制度立法中或者沿用中小企业基本法中的规定,或者在单行法中对其进行单独规定。中国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并无对信用担保基本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定,故应该在《条例》中予以明确。

第二、信用担保机构组织法;即规范信用担保经营主体主要是信用担保机构以及相关机构的成立、机构设置、运作方式、经营范围、行业监管、法律责任等问题。

第三、信用担保行为法即规范信用担保机构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制度,即担保资金的构成、来源、使用、管理,政府资金的支持,风险补偿、优惠税收政策等内容;业务规则,即担保业务的范围、种类,担保业务程序,提供担保的条件,对中小企业的要求,协作银行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风险控制制度,即担保资本金放大比例限制、与贷款银行的风险责任分担、贷款担保最高额限制、项目评审、资信调查、反担保制度、事后追偿等内容。

第四、信用担保监管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体制。根据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的两个规范性文件,中国当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关,省级监督机关不健全。综合国际立法,世界上信用担保机构都有完善的监管体制。如美国的监管机构是由联邦政府的机构――小企业管理局执行的。它是根据美国《中小企业法》设立的。美国《中小企业法》于1953年通过,2001年12月21日最新修订。该法规定了小企业的政策目标,设立小企业管理局的架构、职责、运作程序等。中国可借鉴美国的作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体制,在中央单独设立或者在一个中央部门内部设立一个主管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行政管理机构,主管全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工作。通过法律的形式对该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范围、监管程序等做出具体规定。做到职责专一,任务明确,同时配合财政部门的单项财务监督,逐步建立和健全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体制。

此外,为了鼓励设立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宜规定:信用担保机构可以依法享有部分税收优惠。在立法时,考虑到立法的便捷,该优惠措施则既可以在信用担保法律制度单行法中规定,也可以在专门的税收法律法规中规定。

二、创建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

我国的证券市场长期以来被作为国有企业改制的工具。从沪深两市目前的上市公司结构看,大型国有企业上市比例占到了98%的比重,而民营的中小企业上市数量微乎其微。只是在近两年,民营企业上市才略有增加。

另外,从法律法规上看,也人为地限定了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发行股票债券上市融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来看,股份公司的设立最低注册资本要1000万元,而上市的股份公司,其最低注册资本则要5000万元。这样高的“资本门槛”,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很难承受的。因此,客观上将中小企业上市的路予以封杀(国外大多对中小企业上市提供有专门的所谓“二板市场”,其对上市公司的股本、盈利状况、主营业务记录均不作要求,只是要求公司具有高成长潜力,以及相应的尽职披露义务)。

从《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的债权发行条件来看,同样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排除在外。公司债券发行的主体只能是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两个或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控股的有限公司以及股份公司。因此,彻底改变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环境,是当前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风险投资法律构建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尽管起步很晚,但近几年发展速度相当快,而目前我国调险投资业的法律依据仅有《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以及《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因此急需制定一部专门调险投资的法律来对风险投资业进行规范发展。

风险投资作为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基本政策,国家应把发展风险投资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给予风险投资基金优于其他基金的优惠税收政策,向风险投资公司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发展。

政府应该给风险投资公司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政府在税收方面要给予优惠政策,实行减免所得税办法;在增值税方面,应允许将纳税期内购置的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全部进行扣除,作为过渡措施可允许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新产品试制费等可比照免税农产品按l0%计算进项税进行抵扣,对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转让,按其实际所含的营业税予以扣除。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匮乏的问题。其实,国外很多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此,西方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普遍采取多种手段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不但有专门的立法,还有专门的机构,而且保护的内容也很广泛,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国政府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保障。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制约,几乎都存在着同样的弱点,即融资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一状况,我国立法机关要相应的制定一系列专门的法律和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法律确立中小企业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当前中国应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按照上交所与深交所适当分工的原则,及早地明确深交所作为“中小企业股票交易所”的地位。选择总股本5000万股以上、流通股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在深交所上市,以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对新上市的这部分中小企业,实行单独运行、单独监管,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根据创业板市场建设情况,逐步降低门槛,适当调整上市规模和盈利要求。降低中小企业板块的准入条件,使更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有可能通过中小企业板块进行直接融资。

第5篇:直接融资范文

一、小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难以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认知要求

小企业在创建时都是根据市场供不应求缺口大的产品来确定创建的。企业对该产品的市场寿命,产品在产品链中的必要程度,产品现在占有市场的份额,产品在将来市场中的稀缺性,产品更新换代的趋势,市场要求产品的创新措施,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等经营中的相关要素都知之甚少。企业所拥有的信息只是现在产品卖得快,利润回报率高,目前有能力把产品生产出来,而前景的预测没有很到位的信息来证明企业的市场前景旺盛,因此不能强有力地引导投资者参与投资的信心。

二、小企业管理信息封闭,导致诸多投资因素和潜力丧失

小企业在创建初始,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竞争,一般都设置竞争壁垒,对外封锁自己的生产成本、技术含量、产品性能、投资回报率、固定资产构成、产品生产程序等信息。这种封闭信息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竞争缓解有力,但是对直接融资却产生了不利影响,因为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缺失,导致了很多可挖掘出来的投资因素和潜力丧失。

三、小企业融资管理不规范,投资收益实现缺乏必要保障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小企业往往不能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很好地和谐一致,所以影响到投资回报不能充分的实现。尤其是在融资管理上没有建立起统一、规范、合理和科学的模式,具体表现为企业行为和经营的个人行为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资金运用和生产发展没有形成一定的协调关系,盈利分红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分配模式等等问题,使得投资收益实现缺乏必要的保障。

四、小企业创建和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导致了融资缺乏吸引力

小企业在起步发展阶段一般都会因为以下五种情况而影响融资。一是盲目创建。其创建一般是根据某种产品一时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冷热表象程度来确定的,而不去考虑产品长远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因此它在创建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是设备简陋。小企业往往因为仓促上马和资金不足原因所购置的生产设备简陋,有的甚至是淘汰设备,所以经常会出现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问题。一旦设备运转出现问题,不仅不能保证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而且最主要的是会延误商机,造成收益下降,甚至出现亏本。三是人才缺乏。小企业一般都缺乏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因此经营意识、管理水平和产品开发研制能力都跟不上市场发展需要,因此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衡力。四是效益低下。某种产品在创建时它的原材料价格会很低,一旦其价值被过热市场认定后价格很快会被抬高,那么产品成本就会翻倍上升。这种成本快速跟进,使得原来预测的利润很快被暴涨的成本吃光,企业的收益很快减少。五是环境制约。在市场经济环境、社会信用环境、投资理财环境逐步完善和好转的情况下,小企业的经营发展与许多环境因素不相适应和协调问题的暴露,造成小企业不能与社会抗衡的融资困难和压力,小企业在融资信心不足和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得不放弃融资。种种因素表明了小企业的融资缺乏吸引力。

五、小企业融资行为背离了商业道义,导致融资空间缩小

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格化和企业行为的随意性,使得企业融资行为经常出现一些背离商业道义问题。如在偿还债务性融资不是根据借款时的承诺为依据,而是根据企业资金宽松程度来决定是否还债,一些欠债也不能及时归还等等,造成了小企业的融资的信誉度下降。这种现象在社会上逐渐扩散和传播后,很多持币待动的投资者对小企业资金成长能力持否定态度,因而资金就不会趋动到这一块空间,使小企业融资范围逐渐缩小。

六、小企业失去了金融业规模融资支持,导致融资渠道狭窄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中国的市场经济处于萌芽时期,市场主体的份额以小企业为主流,当时的金融企业以支持小企业的发展为主要业务,所以在那个阶段,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它的生命力及市场推进力都很强。而现阶段市场主体的基本份额都由大企业主宰着,金融企业的业务重心于是倾向了大企业,对小企业的业务推进逐渐乏力,甚至放弃。小企业在没有了规模资金的注入后就失去了规模发展的可能,它的市场推进力也因此没有了后劲。

七、对策建议

第6篇: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融资风险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中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本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而通过资本经营,利用财务杠杆,在短期内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就成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除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十分有限。总的来说,企业所获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源融资;二是企业外源融资。其现实状况是: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内部资金比率”(内部资金/外部资金)普遍偏高

大量资金都来源于企业的自我积累,不易获得外部投资,造成企业只能转向内部挖掘潜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间接融资方式所获资金数量非常有限

根据近两年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量仅占全部贷款的4.65%,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约占1/3的比重形成强烈反差。中小企业之所以难以取得贷款,与其对贷款需求“急、频、少、高”的基本特性相联系。同时由于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沿袭传统,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沦为“二等公民”。另外中小企业建立时间相对较短、规模较小、资信等级比较低,使得银行不愿为其贷款。

(三)从直接融资来看,中小企业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获取资金的寥寥无几

种种现象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难度很大、比例极低。主要原因:一是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规模有限;二是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基础不稳定,风险集中;三是多数中小企业不是国家支柱产业,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使中小企业在僧多粥少的环境中难以占领一席之地。

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外部市场融资机制,基本上是内部融资、自我滚雪球式的发展,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生产。这种状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融资要求。

二、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的涵义

风险一般泛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在特定环境下和特定时期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风险就是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融资风险的大小主要通过风险成本来反映。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主要包括破产成本和财务困境成本。

财务困境成本的内涵要比破产成本宽泛。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未得到偿付的债权人有权利以合同被违反为理由要求企业在正式向法庭申请破产前,通过一系列非常行动,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使企业免于破产,维持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财务困境成本包括三部分:一是法律、管理和咨询费用;二是间接成本,包括因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经营能力的降低,至少是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减少;三是管理层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直接融资风险是指企业直接融资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经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资本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性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我国融资体制由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逐渐向直接融资的转变,直接融资将成为各类企业融资的迫切要求。通过直接融资,企业可以获得比银行信贷更广阔的渠道,从而可以根据自己经营能力和金融环境变化,来决定自己的融资结构,改变单一依赖银行信贷的状况,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但与此同时,企业将会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

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资信劣势和社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偏见等原因,而只能筹集到短期的资金。短期资金虽然成本较低,但由于它只能满足短期的、临时性的资金需要,使得中小企业经常面临发展和偿还的两难境地,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短期资金的再筹集,则将直接导致企业停产甚至倒闭。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

三、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的类型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债券融资、租赁融资、兼并融资、引进外资融资和民间融资等。与此相对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股票债券融资风险

股票债券融资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利用发行股票债券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发行数量不当,筹资成本过高,时机选择欠佳等原因所造成的经营成果损失的可能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很不完善,只有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才有资格发行股票和债券,中小企业的比例非常低,所以这种风险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表现还不突出。

(二)租赁融资风险

在租赁融资过程中,由于租期太长、租金过高、租期内市场利率变化较大等原因也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诸多风险,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决策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租赁融资决策时,由于决策失误而产生的风险。中小企业在决定采取租赁融资前,必须考虑何种设备,租期多长,选择哪家租赁公司等具体问题,如果考虑不周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它是租赁融资时的主要风险之一。

2. 技术风险。是指在租赁期内中小企业租赁的技术和设备由于科技进步而发生严重的无形损耗以至不得不淘汰所租赁的设备和技术,由此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

3.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造成中小企业租赁融资成本增加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在租赁融资时要充分考虑利率因素,因为在租赁期内不能中途解约,当利率变化时,而租金却不能变化。一旦利率下调,企业所付的租金就会超过其利用借款方式购买设备时所支付的本息,这样就会造成中小企业的机会损失。

4.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出租人或供货商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如期提供租赁设备和维修服务等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风险。

5. 财务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通过租赁方式取得设备时,不能按期支付租金的风险。

(三)兼并融资风险

在兼并融资过程中,如果对融资环境与时机把握不好或对兼并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和对兼并双方资产评估有误等,就会产生一系列风险。按其成因可具体分为:

1. 目标风险。是指兼并企业由于被兼并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而引起的风险。

2. 过程风险。是指在实施兼并过程中,原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化导致每股收益变化而引起的风险。

3. 管理风险。是指兼并完成以后由于兼并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风险。

(四)引进外资融资风险

所谓引进外资融资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引资融资过程中,由于外商欺诈故意使投资资金不到位或不讲信誉将投资设备以旧顶新、以次充好甚至虚报高价等给我方中小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五)民间(或私人)融资风险

民间融资具有快捷、简便、直观等优点,但是也具有利息高、信誉低,来源不稳定等缺点。再加上向私人融资时链条单一,缺乏法律公正等。一旦对方不守信用,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就是民间融资风险。

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直接融资风险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在风险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并采取一定方法和措施,风险还是能够防范和化解的。直接融资风险是动态型风险,其技术操作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由于各个企业情况各不相同,故就一般情况,总结出基本的风险防范办法和化解对策。

(一)清偿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1. 积极还债。企业要注意维持自身的信誉,要废除赖债、废债思想,积极偿还债务。

2. 适度负债。不能不考虑偿还能力,一味地负债经营。如果负债利率高于资产利润率,企业必然不能正常支付利息,从而到期也难以还本。因此,在资产利润率下降时,要降低负债比重,减少财务杠杆系数;资产利润率上升时,可调高负债比重,从而提高财务杠杆系数,提高资本利润率。

3. 按需负债。企业应按实际需要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债务资金。股本收入和长期负债所筹集的资金可以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和形成其他长期性资产占用,短期借款只能满足临时性的流动资产的需要。

4. 债务重组。通过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债务重组计划,包括将部分债务转化为股票,申请减免部分债务,降低利率,延期还款等,以使企业在新的资本结构基础上“起死回生”。

5. 提高偿债能力。借助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减少资金流失,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利率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1. 降低融资利率。如尽量争取发行利率较低的债券。企业还应当尽量争取贷款期限长、利率低的软贷款。

2. 采用浮动利率。如发行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票据(浮息票据)等。

3. 加强利率预测。在固定利率融资中,当利率趋于上升时,长借有利;当未来利率将下降时,短借有利。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下降,应尽可能将融资时间推迟。相反,预测市场利率上升,可适当提前融资。

4. 运用金融工具。远期利率协议、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可有效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

(三)汇率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1. 重视货币选择。在不能以人民币计值的情况下,一要争取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二要对资产、债权及其他收汇,争取用硬货币;对负债、债务及其他付汇,争取用软货币。企业作为债务人如能争取用软货币计值对外融资,则可减轻其债务负担。

2. 进行外汇保值。可用远期外汇交易、调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进行外汇保值。

3. 订立保值条款。在贷款协议中订立保值条款,总的原则是使贷款额和偿还额相等(不包括利息因素)。常用的保值方法有黄金保值法、“一揽子”货币保值法、国际货币单位保值法等。

4. 进行配对管理。外汇暴露是指将承受汇率风险的那部分外币。外币的配对管理是将外币债权与外币债务、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收汇与付汇配对,这是减少外汇暴露,降低外汇风险的一种方法。

(四)其他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对政策风险,企业要了解现行政策,同时对政策变化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充分利用有利于直接融资和有助于降低直接融资成本的政策。

对发行股票融资的收购风险,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好,股票价格相应较高,收购成本必然增大。同时,企业必须密切注意本企业股票的交易情况,如遇有收购情形时,可采取适当的反收购措施。

(五) 直接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中保险机制的选用

保险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保险机制引入企业融资中,可稳定资金结构,缓解资金紧张、风险恶化局势。在选用保险机制时,注意考虑风险补偿基金的来源、保险责任界点的制定以及保险理赔的要求等。

直接融资风险分析是企业直接融资资本结构的选择和优化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直接融资风险分析必须综合考虑直接融资成本、直接融资收益才有意义。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模糊评判方法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分析模型,能有效地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为直接融资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只要中小企业充分认识直接融资风险的重要性,按照本文提出的若干应对措施去做,便可有效降低直接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静怡,裘永铭.航运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造船技术,2000,(1):4-6.

[2] 张云贵.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大小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19―22.

[3] 陆正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 陈浪南.西方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1.

第7篇:直接融资范文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指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发起设立,以单一企业的直接融资为资金投向,在指定的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统一登记托管,在合格投资者之间公开交易,在指定渠道进行公开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投资载体。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一种新型的直接融资“产品包”,其创设宗旨是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一个绿色高效的直接融资方式,是一种特殊目的载体(SPV),具有明确的法律性质及制度安排,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资产独立于发起管理人和其他参与方的固有资产,在法律形式上起到风险隔离和破产隔离的作用。这是银监会为理财资金对接直接融资开辟的一条高速公路,由此不再需要依靠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机构走那些所谓的“羊肠小道”,其目的是要通过创建一种具有一定流动性、可市场估值、信息披露更加透明的金融工具,逐步替换非标债权资产,以进一步提高理财投资的标准化程度。从中国整个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脉络来看,无通道、标准化、可估值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将引导原本就广泛存在的表外融资正式转入“阳光化”运行,进一步引导理财资金直接服务实体经济。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理财资管计划推出的主要目的是在银行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之间,建立起防火墙,建立一条完全独立于银行自营业务的直接融资管道。而要建立起银行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的栅栏,需要风险隔离、风险可计量与投资者可承受三个方面的要件。投资者到底承担多大风险,要透明公允。“计划”净值化的基础上其所投资的“工具”要可交易、可估值,即通过动态管理与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处于资产端,解决基础资产如何从非标转向标准化的问题。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则处于资金端,实现银行理财与自营业务的风险隔离。而银行在资金端和资产端,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在资金端担任理财管理计划的管理人,为理财客户管理风险和收益,收取管理费。在资产端担任工具发起管理人的银行在募集资金后投资于某一融资企业,通过管理融资项目风险和收益,以及连续报价和信息披露等服务,获得工具的管理费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作为SPV,代替之前的通道业务,节约成本,直接对接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作为桥梁,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和投资者理财需求的有效对接。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市场发展现状

自2013年推出试点至2016年末,累计发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约1500亿元,发行支数约420只。发行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中,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发行规模占据市场前列。从地区分布来看,江苏、浙江、北京、河南、重庆及广东分别占据市场前六位,全国除宁夏、青海、海南三省区未有工具发行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有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产品覆盖。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业务采取资格准入管理。截至目前,业务具有开展资格的商业银行44家,包括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从业务开展情况来看,由于非标额度充沛、内部体制、机制问题导致创新敏感度较弱、创新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大型国有银行除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试点阶段有所参与外,其他国有银行尚未开展直融业务。市场上较为活跃的发起管理人基本上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2014年下半年陆续获得准入资格的城商行。

目前,国有五大银行尚未全面开展直融业务,这也是市场规模没有快速做大,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原因。这也给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难得的业务拓展时机。2016年,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市场仍以民生、兴业、平安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大型城商行为主。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债务类融资产品比较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一个形似理财、神似债券的产品。从产品发展演变的逻辑来看,由商业银行的表内信贷市场到表外非标市场再到标准化市场逐步演变进化,它遗留了一些未进化完成的基因特性,与信贷市场、非标理财市场、债券市场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均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区别。

与债券产品比较

目前债券市场主要包括三大市场,分别为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和企业债。

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无论从注册流程、信息披露程度与范围等方面,都与私募债PPN较为相似。在发行价格方面,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较短融、中票较同期限中票价格上浮50~100BP左右,主要为流动性补偿。

除价格方面以外,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债务融资工具相比较来看,银行间市场投资资金来源丰富,市场表现为成本低、波动性较高。而其资金目前全部为理财资金,理财资金由于存在刚性成本约束决定了收益率下降空g有限,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表现为成本较高,但相对较为平稳,波动幅度较小。并且不同评级主体之间利差较小,利差一般在10~30BP,同一主体、不同年限之间利差也较小,利差平均为20BP,而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利差区间一般在50~100BP。

交易所公司债市场。于2015年市场进入井喷模式。自2015年1月新公司债管理办法出台,发行主体大幅扩容,从上市公司一下开闸至所有企业,可以说从高高的门槛完全降为无门槛,带来发行量的迅速放大,月发行量已达2000亿元,相当于2014年公司债全年的发行规模。

新版公司债完成了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改革,分为大公募、小公募以及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简称“私募公司债”)三类。大公募门槛极高,不仅评级上要求须为AAA级,还包括其他一些财务指标要求,仍由证监会审核,对应的投资人为公众投资人。小公募注册权限下放至交易所,面向的投资人为合格投资人,私募公司债采取证券业协会事后备案方式,公司债的融资效率大幅提升。

从发行价格上看,交易所的公司债质押新规使公司债如虎添翼,杠杆效应拉低了公司债发行价格,发行利率屡创新低。从期限结构上看,公司债也是以中长期限为主,一般为5年、5+2年、7年为主。公司债缺乏1年以内的短期产品,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可以有效填补公司债客户的短期资金需求。

发改委企业债市场。2015年企业债市场亦是政策频出,集中于放松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发行效率。发行制度大力改革,由原发改委审核制下放到中债登进行第三方评估方式的准注册制。企业债一般期限较长,以7年以上为主,发行主体主要为城投企业,基本以AA评级添加担保公司增信方式发行,一般设置分期还款,项目债的性质较浓。

总体看来,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债券市场有明显区别,不是债券市场的简单替代,而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益补充。

与非标产品比较

非标业务相对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来说流程更加便利,收益更高,商业银行自身会更有动力去做。但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商业银行理财监管文件“8号文”出台,将各类通道化的融资类理财项目定义为非标资产,并对非标资产进行总量控制。2014年12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非标业务采取更为严厉的回表政策,按规定进行资本计提和计提拨备。该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使得达不到出表目的的非标业务大大萎缩。

目前,监管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升级预留了一定缓冲期。但是监管导向明确,商业银行均在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为了大力发展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业务,部分商业银行内部通过制定更有利的入池价格等政策来鼓励和引导自身业务转型,令其在承接非标资产方面存在较大业务机会。

与信贷市场比较

贷款是商业银行资产存在的主要形式,也是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天然的存贷利差收入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也是最大的利润来源。但是,自利率市场化于2015年正式完成落地实施以来,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将被彻底颠覆。

目前由于对创新产品没有统一认识,一些银行仍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比照非标业务作为综合授信项下的业务进行审批,使用需要占用授信额度,以致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面临来自贷款额度竞争压力。

与贷款相比,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除具有成本方面优势以外,作为银监会认可的标准化资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可以真正达到资产出表目的,完全不占用风险资产,可节约银行稀缺的风险资产。同时能够赚取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这是商业银行开展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业务最直接的市场动力。而对于融资企业来说,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资金用途灵活、自主支付相对于贷款具有较大吸引力,这也是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相较于贷款业务的核心优势和市场机会所在。

与资产证券化产品比较

2013年8号文提出非标资产的概念以来,全国股份制银行非标压力大增,而城商行压力更为突出,寻求合规高效的非标转标模式成为各行当务之急。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就是在这种需求之下诞生,而自2012年资产证券化重启并加速以来,资产证券化也成为非标转标的有力工具。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有着显著区别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商业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通过创设工具向企业新增融资,并不是将已形成的存量信贷资产打包,未经历基础资产打包、证券化的过程。而资产证券化是对已有的存量信贷资产标准化出表,释放风险资产,赚取中间业务收入。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存在的主要缺陷

市场发展缓慢,发行规模小。目前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属于比较小众的产品,市场参与主体只有银行,券商、信托、基金、保险、财务公司等机构均无参与资格。而且全国600多家银行中只有44家具有业务资格,44家机构分为大型国有银行5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10家以及城商行29家。

从国有大行角度来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市场存量规模较小,难以容纳大资金,并且业务量很小的情况下还要投入人力、系统、财力、物力,投入产出不匹配,故对国有大行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国有大行缺乏参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市场的积极性。从城商行角度来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业务资质对于城商行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城商行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动力较强。但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其工具业务的发展。工具业务相较于传统的信贷业务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而城商行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平台因素难以吸引到高端投行人才,并且直接融Y服务经验的积累、城商行内部创新业务流程搭建、理念转变以及人才配置均需要时间。因此,城商行群体与国有大行相比,积极性虽高但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

基础制度框架建设滞后。监管层推出该创新产品以来,缺少一个市场化机构对该产品进行推动和管理,对市场参与主体进行统一指导和培训。市场各家银行之间、同一家银行内各部门之间对产品缺乏统一认识,没有统一执行的标准可参考,没有相关制度可依据,这也是导致该业务发展迟缓的重要因素。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其服务是实体经济需求的产物,从产生以来就以市场化力量为主导,缺少顶层制度安排。应将发展理财直接融资监管制度化、标准化,进行顶层设计。由市场监管主体牵头,市场机构自律管理,风险自担,并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或机构,进行市场服务和风险监控,不断推动该项工作市场化、常态化、规范化发展。郭树清指出:“引导理财产品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严控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监管部门要坚持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强行为监管与功能监管;银行业要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规章,补齐制度短板。”同时,同时银行自身还应细化制度安排、健全风控指标、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业务规范性和效率。

完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深化服务实体经济

2016年8月,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中心业务由银监会监管,负责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终于有了市场化的推动和管理机构。推动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市场发展进入快速轨道。作为市场成员的各商业银行应尽快提高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理财公司应充分汲取市场成员的意见与智慧,深化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大力推动产品创新,建立完备的产品体系

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魅力在于不断创新。以银行间市场为例,2005年推出短融,2008年推出中票,2009年推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区域集优模式、高收益债。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壮大,创新步伐不断加快。2010年陆续推出超短融、定向工具PPN、项目收益票据、并购票据、永续票据、ABN(资产支持票据)以及近期推出的创投债、绿色债、保障房债务工具等。从发行主体上已经实现大中小全覆盖;从发行方式上有公募,定向私募,单一,集合;承销方式上有独主、联席及承销团方式;在发行流程上也不断优化,推出分层分类管理机制,储架发行机制;在标准体系建设上有成熟的信息披露表格体系;在配套建设上,成立了自已的增信公司、评级公司等相关机构。

因此,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应在产品种类上尽快创新和丰富,结合国家政策与监管导向,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建立自己独特完备的产品谱系。

加强并扩大投资人队伍,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创设之初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即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是唯一的工具投资主体,将资产端和资金端一步到位引导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方向转型。但改革创新需要一个过程,应给予产品端一个培育期,从而带动资金端发展的互相促进和良性循环。与券商、基金相比,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研发与投资管理一直都是能力上的短板,虽然后期将投资人群体放开,但目前不是所有银行都有开放式理财产品。由于投资主体的单一和匮乏对工具的一级市场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流动产生很大的制约,目前各个市场都在不断扩充多元化投资主体。建议将工具投资人进一步放开,银行自营资金、基金、信托、券商资管计划、险资均可以投资,加快对产品端的培育,快速做大规模,有助于增强市场活力,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增加市场对大资金的吸引力。目前银行理财余额30万亿元,拿出10%投资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上就是3万亿元,直接对实体经济注入3万亿元增量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战略转型升级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引合管理,拓宽资金用途

目前,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只有单一发起管理人一种发起模式,建议可以增加2家或多家银行共同联合发起管理的联席形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同业合作与交流,共同研判风险分担风险,同时,又可提高工具的发行成功率,提升市场活跃度。

而且,理直接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途只有补充流动资金与项目建设,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多的企业并购、股权投资等活动的资金需求。拓宽资金用途,可以使资金更合理使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防止空转,脱虚向实。

构建备案注册制

按照市场化的规律完善必备文件清单体系。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推出的最初目的是促进理财业务与信贷业务相分离,建立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之间的防火墙。建议应回归产品设计初衷和功能本位,指导各行将工具的审批与信贷审批相分离,建立直接融资业务的审批模式,打破刚性兑付思维,有效管控信用风险,充分强化信息披露,约束融资主体的自律行为,构建一个高效绿色的直接融资服务渠道。

第8篇: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字: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发展方式转型

一、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总需求结构失衡。影响经济结构的因素有很多,但当前最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是总需求结构的失衡。在需求结构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有利于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国内消费需求不振;在产业结构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经济社会效益较高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而且同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投资效率低,可见下图一、图二: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为56%,大于由第三产业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49%,说明我国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比不一致,生产效率还不高,还没有达到规模经济。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要实现三个“结构性转变”:一是需求结构转变,即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产业结构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三是要素结构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壮大中小企业是必要条件

民营经济的典型部分是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一是制度环境提供的激励不足;二是缺乏自主创新;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且融资成本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企业就无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致使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是我国目前面临“经济政策两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三、推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首先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设,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其次推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然后推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一)完善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目前我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的行业,已从最初的典当行迅速扩展到自然人、担保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银行和企业,股权质押融资模式越来越受各类资金供给主体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但是据对银行、典当、担保等行业质权人的调查,股权质押主要是对其他融资业务质押担保不足的补充,在捆绑组合式打包质押担保物中处于从属、辅助地位,基本上没有开展单一股权质押或以股权质押为主导的融资业务。

(二)提高创业板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功能,规范创业板的运行,逐步增加在创业板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功能,规范创业板的运行,逐步增加在创业板上中小企业的数量。

(三)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平台,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小,对中小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交易,为其利用只有知识产权申请质押融资提供便利。

(四)发展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基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点所表现出的对资产快速周转的要求,中小企业的融资有额度小、频率高和时间性强的特点。在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条件较高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更倾向于民间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

五、结束语

面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政府提出了以“低碳、高效、创新”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经济转变可否成功的关键,是决定转变成效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一系列(如人力、物力、财力)因素的制约,其中融资难是最主要的因素。可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建设是解决其融资难的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的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保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雪彬,李静.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的路径选择[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4).

第9篇:直接融资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解决途径

当前,中小企业都已成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基础和社会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因素。但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由于其先天的竞争弱势,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尤其是融资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以荆门市沙洋县为实证,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机制的关系层面入手,来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而提出通过对融资机制的改造以实现融资结构优化的路径。

一、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形式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中企业的融资渠道亦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按照资金的来源,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1、内源融资。内源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留存利润,即属于股东但未以股利形式发放而保留在企业的资金。企业的留存利润实际上是普通股东对企业的再投资。除留存利润外,企业职工持股也成为一项内部资金来源。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

2、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即企业向社会筹集资金。外部资金来源的种类和规模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和资金供应的宽裕程度。若不考虑市场发育不全、资金供应不足等约束条件,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借款、租赁、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按照融资是否有媒介,可分三种:一是直接融资。这是金融交易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此时,资金从贷出者直接流向贷入者,而不需经过金融中介。二是半直接融资。在半直接融资中,借款人和贷款人不是直接进行交易,而是通过经纪人和交易商进行。交易商以自己的资金买卖证券,所以承担了证券交易的风险。交易商可以将较大额度的证券分散卖给众多的投资者,从而避免了借贷双方数量上的一致。三是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实现资金从贷出者向借入者之间转移的融资方式。

从融资的制约因素来看,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偏好、自身融资能力和信用条件等企业内部因素;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资金供给方,对投资项目的受益和风险的评价和筛选,以及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交易成本、法律和市场体系的规则等外部因素。

二、县域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沙洋县地处江汉平原南岸,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及经济弱县。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兴工富县”战略,企业发展迅猛。截止2011年末,全县各类中小企业已达到1024家。目前该县经济结构主要以中小企业为支撑,在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1、行业的传统性。调查显示,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该县中小企业主要从事传统行业,其中商品批发和零售的企业占比达到32.58%,住宿餐饮业占比8.59%,制造类企业仅占比20.13%,科技型中小企业较少,在科技改造方面投入需求不大。

2、经营的灵活性。表现在其资本投入相对较小,转向成本低,业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经营方向,这一特点是大中型企业所不具备的。

3、控制的绝对性。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为私人控股,业主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同时企业的经营成败也系于业主一人,企业发展与业主的个人素质密切相连,如果业主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和管理能力,则企业会步入快速的发展阶段,如果业主素质较低,则企业发展缓慢,甚至惨遭市场淘汰。

4、劳动的密集性。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其主要特征,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企业生产不需要先进的技术作支撑,主要是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来获取利润。

5、信息的封闭性。中小企业大多采取家族式管理,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企业的经营信息被业主视为商业机密,不会轻易告知外界,更不会定期进行信息披露,从而在融资活动中,形成了银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综合分析沙洋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企业介入的低门槛促使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另一方面因受其经营的随意性、信息的不透明、财务的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导致外部资金难以介入,从而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发展带来较大影响。通过我们对沙洋县50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由于资金短缺对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造成的影响最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特点

1、内源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通过对沙洋县50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显示,近四年沙洋县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158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8301万元,增长了11.5倍,并且内源融资额一直高于外源融资额(见图示)。2011年末,样本企业的内源融资额达到11346万元,高出外源融资额4391万元。从内源融资在融资总额的占比情况来看,2008-2011年内源融资占比逐年下降,由2008年的75.9%下降到20011年的62%。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虽然内源融资仍占主导,但外源融资占比在逐年上升,说明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在逐步改善。

2、内源融资中资本金是主要来源。从样本企业的内源融资结构分析,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是资本金、留存盈余和内部集资三个方面,而内部集资主要是内部股东集资,样本企业均没有采用职工集资方式。2008-2011年4年间,样本企业的资本金占比在内源融资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内源融资中资本金年均占比为72.5%,而内部集资年均占比为10.5%,留存盈余年均占比为17%。从发展趋势上分析,样本企业资本金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资本金在内源融资中的占比为65.4%,低于其年平均水平;而内部集资和留存盈余的占比呈上升趋势,2011年二者占比分别为15.8%和21.3%,均高于年平均水平。这一现象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在逐年增强。

3、债务融资中银行贷款是主要途径。企业的债务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商业信用、民间借贷和债券融资。由于我国对企业债券市场实行严格的发行管制,沙洋县中小企业尚不具备债券融资条件,因而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主要是银行贷款、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三种方式。从调查情况来看,2008-2011年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呈逐年上升趋势。样本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户数由2008年的9户,增加到2011年的35户,增长了近4倍。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也由2008年的37.8%上升到2012年的77.3%,增长了39.5个百分点(见下表)。调查显示,银行贷款主要集中于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两家金融机构贷款在样本企业中的占比高达85.6%。

4、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发展不足。从样本企业的债务融资结构来看,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所占比重较低。商业信用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通过对样本企业分析,2008-2011年,样本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在债务融资中的占比处于10%左右,民间借贷在债务融资中的占比在8%左右,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在债务融资中的占比一直处于20%以下。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小企业对现金支付偏好;二是对民间借贷认识存在误区。民间借贷作为非正规金融的一种形式,一谈起民间借贷不少业主就联系上了高利贷,从而对民间借贷调查项目普遍反映较为敏感,只是象征性的填报数据,不能反映出企业民间融资的真实状况。

(三)中小企业融资缺陷

1、融资链条出现断层。根据“啄食理论”,企业的融资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而沙洋县中小企业只是从内部融资走到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尚属空白。由于县域绝大多数不具备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条件,从而使中小企业的完整融资链条被客观割断。

2、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企业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来反映。然而据调查显示,有近7成的样本企业没有完整规范的财务报表,即使部分企业编制了财务报表其水份也较大。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积极性不高。

3、间接融资满足程度不高。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是银行贷款,据调查,有60%的企业认为银行贷款不能满足其需求,只有10%的企业认为满足需求。从企业自身条件来看,样本企业中30%暂时难以达到银行信用评级标准,70%的企业因抵押不足而无法获得贷款。

三、融资机制发育不全制约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从对沙洋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沙洋县融资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其融资结构并不完全符合优序融资理论所展示的标准,从融资效率分析其结构也并未达到最优,致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融资机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其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一)中小企业内在缺陷与竞争劣势

1、中小企业的内在缺陷。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作为个体,则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比如信息不透明、财务不健全、发展不稳定等,除这些客观因素外,大多数中小企业业务经营存在短期化倾向,自身积累意识差,内源融资源头不畅。由于这些“缺陷”,金融部门对其贷款会更谨慎,主要表现为贷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调查企业的真实情况,防范“逆向选择”风险,贷后也要加倍监督,避免企业“道德风险”发生。这使得银行拉长信贷流程和增加审贷环节,影响了放贷的及时性。更重要的是,当银行信息收集和监督成本过高、交易不经济时会选择“慎贷”甚至“拒贷”。

2、中小企业竞争劣势。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从中小企业的特点来看,大多是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为大中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一旦大中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后,往往通过自身处于产业链前端的优势将“紧张”转移给中小企业,造成“大中企业感冒,中小企业吃药”状况。所以,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与金融改革滞后

1、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融资是以寻求最优融资结构为最终目的,而这又是通过融资渠道来实现的。但现实的状况是:资本市场进入门槛高,二板市场起步晚;民间融资较不规范,地区差距大;商业信用不发达,票据市场发展慢;融资租赁水平低,典当融资额度小;各种科技投资基金、创业基金属新生事物,方兴未艾。从沙洋县中小企业典型调查来看,一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二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所承兑的商业汇票难以被交易方所接受,更难流通转让,加之金融机构一般对商业承兑拒之门外,则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障碍。

2、金融改革滞后,国有银行保大舍小。目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信贷市场竞争不充分,垄断供给较严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似乎它们应该是支持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实际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对业务授权和分支机构进行了调整:一方面统一评级、集中授信、上收信贷审批权;另一方面削减分支机构、减员增效。各级分支行大都把信贷战略转向于“双大”和“双优”的企业、行业,而把数量上占绝对多数,但单个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严格的“抓大放小”,严厉的“零风险责任制”,使中小企业成为金融改革的牺牲者。

3、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业务定位偏离实际。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实力单薄,本身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就不够。但在业务定位上,也未将业务“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从沙洋实际来看,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一家农村信用社和一家农镇银行,应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退出给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贴近基层、熟悉当地、掌握准确信息资源的优势,迅速占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但调查发现: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由于资本实力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短期内还没有能力太多的填补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的信贷市场。

(三)融资环境欠佳

1、法律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只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一部关于中小型企业的法律,但尚未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在内容及条款上也未能根本解决中小企业的整体重要性与个体弱势的矛盾。反而现行法律中部分规定对中小企业起到不利的效果:一是过多强调担保,致使商业银行过分注重担保物、抵押物和第三方担保,而忽略了对借款人本身现金流的审视;二是我国《担保法》中规定担保只能是不动产的担保和一些有价证券的质押,尚未放宽动产抵押和质押;三是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未得到明确。从执法环境看,银行胜诉案件执行难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2、政策环境欠缺。地方政府营造的政策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中小企业所希望达到融资效果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受地方财力所限,地方政府无力对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和创业资金支持;二是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弹性较大。据调查发现,虽然地方政府在中小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上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随意性较大,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及招商引入的企业明显优于其它中小企业;三是政府对担保中介机构的扶持不足。如沙洋县于2007年成立的华澳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政府注入部分资本金后,并未后续跟进相关配套的政策扶持措施,致使公司运营举步唯艰,直至歇业,从而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

四、改造融资机制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

当前,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必须从改善融资主体地位、优化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制度设计。

1、加强法律环境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为配合《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应出台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在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担保基金、信贷准入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个人、公司、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行为和交易行为。在此基础上,要通过法律形式净化和优化执法环境,确保司法部门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以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加大银行案件的执行力度,确银行债权的落实。

2、中小企业应积极改善自身融资环境。一是要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二是规范自身经营行为,提高信用程度与经营素质。

3、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改善政策服务环境。政府部门应结合地方实际,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同时,建立健全有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清理行政审批收费项目,制定适当的融资中介评估收费标准,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此外,还应大力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银企充分合作牵线搭桥。

4、提升中小企业整体信用等级,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各金融机构要制定符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的信用评价制度,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办法,同时通过规范其财务管理、增加其信息透明度,提升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在征信建设方面,除信贷信息外,还应积极加强与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完善综合征信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通过组建地方性中小银行及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等形式,解决服务主体缺位问题;二是改革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国有商业银行可适当下放授信权限,并适时开发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品种,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模式;三是建立科学的信贷激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贷款营销的积极性。

6、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担保公司治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损失追偿机制,充分发挥担保公司功效。在此基础上,还应积极促进和改善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协作机制,明确担保放大系数和风险分摊比例,最大限度的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