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群众路线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组建了街道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组,调研组以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凝聚民智为宗旨,深入社区干部居民中间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重点选取了XX县XX街和XX街两个社区进行全面的访谈、调查,召开居民大会及干部群众座谈会各两场次,发放问卷调查表XXX份,其中社区居民占到了XX%,对街道社区的工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主任、副主任等XX人进行了个别访谈,并对访谈及调查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汇总,了解掌握了一些社区干部、居民对做好社区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做法及意见、建议。
二、主要做法
(一)便民服务平台降低居民办事成本。为方便居民就近、快捷办理各种代办事项,全县4个社区统一建立了“一站式”惠民服务大厅,将就业保险、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综合服务等居民经常办理的事项归集到大厅办理,公开办理所需资料及流程,工作人员定岗定责,挂牌上岗,实行一站式或式服务,实现了居民少跑路办成事,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二)“五百”活动主动排解群众疾苦。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了“进百家门,做群众的家里人”、“知百家情、问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分组包片入户走访了解居民家庭实际生活状况 ,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登记造册,由社区党支部研究共同帮助解决,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三)“双岗双争”汇聚社区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职党员报到制度、承诺公示制度及“双岗双争”评议制度,按照“一名党员一个岗,以岗承诺办实事”的要求,通过在职党员帮钱、帮物、慰问困难群众、开展公益劳动、修建公共设施等多种形式支持社区建设,帮扶社区居民,形成了齐心协力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五心”工程,打造“五园”社区。创设了“支部建在楼院、党员驻地管理”新模式,围绕疏通社区居民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搭建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探索出了系列化活动载体,初步实现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创建目标。
三、社区及党员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群众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党员干部工作有滞后。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区人员构成越来越复杂,居民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社区承载的责任越来越广泛和重要,但是社区人力、财力、物力配备与现代化社区的建设还不匹配。一是人员紧缺,服务群众难以做到全覆盖。社区联系千家万户,群体庞大,人员复杂,组织管理有难度,这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走访入户主动联系居民,做好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扶残帮困等工作,但目前社区人员配备达不到这样一种工作需求。二是经费设施有限,不能满足群众娱乐、健康、学习等各方面需求。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不断满足居民各方面基本需求,但仅靠社区做好社区工作很有难度,这就需要上级部门级规划建设单位、驻社区单位联合行动,整合各种设施、场地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多服务。三是社区工作人员学历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组织协调能力不足,个别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履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二)社区群众享受服务少,驻社单位党员干部联动机制不健全。一是驻社区单位与社区没有形成长效性、制度性联动。驻社区单位既没有开放单位活动资源,也缺少财物支持,仅靠社区化缘式、随机性的争取。没有对驻社区单位与社区联动的方式、内容及量化考核做出制度性要求,使得和谐社区创建势单力薄,难以有更大作为。二是服务机制不健全,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潜力难以完全释放。尽管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有些党员不愿意在社区做扶民帮困的事或摆摆样子没有诚心做实事。三是街道社区专注于行政性事务,联系服务群众有冲淡。社区多半以行政性事务为主,关注并解决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需求的力度、广度不够,在群众眼中,社区往往是一个办事机构,同时充当社区“灭火器”作用,使得社区服务跟不上广大居民对日常生活需求,降低了居民对社区工作及干部的信赖度和亲近感,不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三)便民利民活动多,居民群众尝到甜头少。一是上级检查街道社区工作只延伸到党工委或支部一级,与基层群众见不了面、谈不上话,了解不到实际状况,因而不能形成对实际工作的推动力。二是上级检查往往注重一些平面化资料,如文字材料、表册、展板等,未能听取或查看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因而导致务实工作变成务虚应付。三是群众因不了解政策或监督通道不畅,渐渐失去了参与社区管理与建设的热情。
(四)党员干部的群众立场不坚定 ,履职尽责看形势。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强、宗旨意识淡薄。对自身的党员身份、干部身份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处理与群众关系,解决群众困难时有懒得管、不愿管、不敢管等不良情绪态度,对基层群众疾苦缺少切身体验,导致与普通居民群众交流少、感情浅,甚至没有感情基础,不能赢得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是部分社区领导干部履职未尽责。一方面是部分干部因工作能力不足或管理权限的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个别社区干部考虑安排工作着眼点在应付上级和方便自我,淡化群众利益诉求,没有站在群众立场和社区长远发展考虑,使得上级部门调查研究掌握不了实情,党的一些惠民政策没有达到效益最大化。三是缺少群众问责干部机制,干部做得怎么样,往往群众说了不算,上级说了算。部分领导干部工作出发点在应付上级,不把群众冷暖放心上,逐渐形成了个别干部向上看不向下看的工作倾向。
四、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社区干部群众认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实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认为联系群众最有效的方式为入户走访,其次是接访群众、基层调研;认为组织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应防止出现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及集中教育与日常工作“两张皮”的问题,我们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其它意见建议做了如下归纳:
(一)教育实践活动要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机制。一是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及内容,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监督。二是建立基层群众参与机制,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群众的关注与关切作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力量,采取方便、快捷、实用、直接的方式征求群众意见、调查群众满意度,将群众真实的满意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融入到活动的评价体系中。
(二)教育实践活动要做到党员干部真触动,教育实践双丰收。一是教育活动化整为零,注重实效。避免大排场、大会场,采用规模小、内容实、研讨多、宣讲少的方式,扎实开展教育引导活动;二是实践活动要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自留地”,以现实成果接受组织和群众检验。
一、组织机构
调研活动分四个组进行:
二、主要任务
调研活动要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对照基层反映和要求,重点调研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查找当前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查找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最不满意的问题;
3.查找局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在贯彻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4.查找如何构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帮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困难的长效机制;
5.查找科技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6.听取基层对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方式
全局领导干部要深入到所包村组、企业、业务联系单位扎实开展调研活动,通过进农村访农户、进企业访员工、进单位访服务对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感受群众疾苦,征询群众对改进作风的意见和建议,把基层最不满意,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找出来。
四、调研步骤
调研按照制定调研方案、集中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干部评议调研报告、完善上报调研报告等五个步骤进行:
1.制定调研方案(3月6日-3月10日)。按照县委活动领导小组要求,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确保每名同志都要参与本次调研活动。
2.集中调研(3月10日-4月10日)。集中调研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走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
3.撰写调研报告(4月10日-4月15日)。各组将调研要及时将调研成果梳理归纳,总结提炼,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4.群众评议调研报告(4月15日-4月25日)。要组织机关中层干部、群众代表、服务对象等人员评议调研报告,充分征求干部群众意见。
5.完善上报调研报告(4月25日-4月30日)。要及时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并组织班子成员对调研报告进行讨论,进一步完善调研报告,并于4月30日之前上报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把专题调研工作作为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小组组长要以身作则,带领小组成员深入一线认真开展调研。
集中了解群众在推动建设“五个”进程中,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全面掌握当前干部作风、党风廉政等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认真征求群众对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
二、内容及重点
切实做到“六清”:一是清楚群众最期盼解决的困难,争当服务群众的五星好干部。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走访贫困户、征迁户等群体,重点了解并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走访农村带头人、“两代表一委员”等先进典型和离退休干部职工,重点了解他们对建设“五个”的意见和建议。二是清楚影响和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集中的问题,争当推进发展的五星好干部。通过深入走访镇办、村、社区、企业和项目单位等,了解和掌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环境整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征求基层干部群众对大都市建设、产业发展、惠民富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清楚群众对干部作风、社会风气和党风廉政建设最不满意的地方,争当廉洁自律的五星好干部。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区委“十项规定”,深入查找领导干部对建设“五个”认识不足、境界不高、办法不多等方面的问题,并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和症结。四是清楚物价局班子自身建设和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争当服务大局的五星好干部。对照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查找局领导班子与建设“五个”不相适应的工作思路、措施和方法;查找与贯彻群众路线、谋求群众利益相脱节的工作部署和体制机制;查找为政不廉、损坏群众利益的做法和行为。五是清楚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消极懈怠之风、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争当求真务实的五星好干部。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是否存在有,贪图享受,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各种表现。六是理清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争当创新实践的五星好干部。结合“三争三做创五星”、争当“党性强、品行正、重实干、爱百姓”好干部等活动及调研实践,总结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三、方法步骤
调研活动从2013年5月20日开始到8月15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研阶段(5月20日-7月15日)
深系点不少于26次、走访包联村1/2以上农户、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全体干部和10名以上干部职工、社区全体干部和30户以上社区住户。调研过程中认真记写民情日记,详细记录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
(二)整改阶段(7月16日—7月31日)
开展“六查六看”,一查思想,看宗旨意识强不强;二查作风,看干部形象好不好;三查方法,看工作效能高不高;四查机制,看工作运行畅不畅;五查创新,看工作闯劲足不足;六查廉洁,看自律要求严不严。在认真查摆的基础上,找准查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和措施,形成自查报告。重点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围绕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能力,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等突出问题,狠抓整改落实。
我局把公路建设作为全盘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其中,澄韦一级公路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茨沟大桥完成桩基62根,完成全部承台的浇筑,4个主桥墩累计浇筑高度174米,1#、2#、4#已封顶,3#完成45米;路基工程累计完成路基挖方24万方,完成素土回填7.2万方,完成灰土填筑1.8万方;征地拆迁完成韦庄交道两镇6村377亩征迁任务,占用地总量的52.3%,城关庄头两乡镇的征迁工作已登记确认,进入核算兑付阶段;联通、移动、电信三家杆线移迁工作已全部完成,广电网络基本完成,长线光缆已签订合同,电力杆线部分完成。S202线城区过境段工程已完成底基层和30公分二灰土3.709公里,回填土方32万余方,强夯7万余方,涵洞工程220延米,完成投资1600余万元。17公里醍醐至东白农村公路升等改造项目已完成11公里路基和3公里路面建设任务,完成投资700万元。
二、农村公路养管工作保持在较高水平
我们始终把农村公路养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出台《县村道养护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乡镇村组责任;将养护中心职工岗位类别由综合管理类转换为公路养护类,完成职工身份转变;下派25名养护中心职工到乡镇管理所工作,解决了业务部门和责任乡镇在公路养管工作中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围绕交通运输示范县建设,扎实开展“好路杯”竞赛、公路干线化养护、文明路创建三项活动,公路养护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水平。公路超限超载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
三、城市客运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紧贴群众需求,努力提供更加规范舒适便捷的城市客运服务。组织出租车从业资格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经营业户从业素质;加强对出租市场的监管,首度消除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的乱涨价现象;加大市场整顿力度,出台《县2013年城市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意见》,查扣非法营运车辆42辆,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利用出租车LED屏幕宣传新平台,加大对好人好事、党风廉政等公益性内容的宣传,凝聚社会发展正能量,展示交通行业良好风采。
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抓好建养管运等业务工作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全系统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调研活动,先后组织座谈会9次,收集归类整理各方建议30余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4篇,为今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局机关认真落实县委“六项规定”和作风“五治理”有关要求,修订《交通运输系统制度汇编》,改进公车管理方式,强化工作纪律和交通执法监督检查,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持续好转;运管所组织“学法律、学、读经典”活动,出租车管理站再次开展“爱心送考”活动,免费接送考生人4000余次,赢得群众一致好评;《交通志》完成初稿校订,交通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创造性组织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考试,不断探索党员队伍纯洁性建设的新途径。
一、指导思想
调研走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县委总体部署,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以“推进科学发展观,建设魅力”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大走访活动,重在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思路、举措,使学习活动真正成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创新实践的过程,奋力开创我乡工作的新局面。
二、调研目的
根据第一阶段工作方案要求在精心组织好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结合各自的岗位实际、工作实际,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落实实践于具体的工作中。
三、调研走访
(一)调研主要方式:调研走访采取召开座谈会、分析会、设立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上门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和上级机关以及有关单位对我乡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对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意见、建议等。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意见,并注意采取适当方式,主动征询县、乡两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
(三)具体要求:
(1)确定调研课题。各参加对象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确定调研课题,特别是在影响我乡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热点问题等方面选择确定调研课题。
(2)领导带头调查研究。乡领导班子成员要围绕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富民增收、改进工作作风等问题带头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研。采取上下结合、点面结合、正反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活动,既要做好专题性调研、经验性调研,更要做好问题性调研、差距性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交流调研成果,认真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
(3)广泛开展走访活动,问计于民。各参加对象要广泛征求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走访活动,记录好“民情日记”,虚心听取意见建议,重视反映的问题,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所盼;重点走访离任村干部、致富能人、军烈属、特困户、留守家庭、残疾人家庭、长期上访户等,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切实找准本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把调研走访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每个参加对象走访的农户数不低于15户。
(4)围绕调研课题召开座谈会
要对调研情况进行集中交流,认真梳理,适时召开座谈会。要吸收党代表、人大代表以及老党员、老村干和村民组长、发展能人等人参加座谈。座谈会参加人员不低于20人。与会人员要针对调研课题,畅所欲言、充分讨论。要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
(5)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对于发现和了解到党员、群众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使调研走访过程成为解民忧、增民利、化民怨的过程,努力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吸引力。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特别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更是加强了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也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二、理论学习方面
努力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向书本学、向导师学、向同学学。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读好了专业参考书目,打牢了基础,通过不断的阅读,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也慢慢培养了自我学习,认真思考,勤于钻研的能力。此外,在积极参与小组课题研究讨论过程中,通过与小组成员协力完成调研报告,进一步加强了我团队协作能力,也丰富了自己的思维。
三、生活爱好方面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并乐于参加学校各类文体活动。
(一)调查研究是明确工作方向的需要
社会发展工作点多面广,实施起来千头万绪,容易重微观、轻宏观,重项目建设、轻调查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大量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工作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逐步明确了以“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发展工作思路,由过去单纯抓项目建设向谋划和促进社会发展全局转变。
(二)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需要
社会发展工作与群众利益联系最直接、关系最密切。针对社会事业存在的问题,我们走进基层、贴近群众,通过面对面地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基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密切了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转变了政府工作作风,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调查研究
(一)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
调查研究要有的放矢。一是要围绕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当前,社会发展主要工作仍然是切实解决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二是要围绕项目谋划开展。三是要围绕规划编制开展。调查研究更是编制规划的基础。
(二)有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
社会发展有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之分,有轻重缓急之分。我们把主要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调研的关键,有针对性地选择调研课题。
(三)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
一是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召开群众座谈会等方式,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二是面上调研与典型调研相结合。在调研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从全省面上对老人数量、养老基础设施、养老服务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又深入到阜阳市敬老院、合肥益寿苑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点上了解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快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三、调查研究促进社会发展工作
(一)调研建议转化为政策文件
近年来,我们一些调研报告转化为具体政策文件,进一步指导社会发展工作。如撰写的《关于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利用情况的调查》的报告,转化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和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利用工作,使闲置的校园校舍很多都改造利用为乡村幼儿园、敬老院等公益性设施,充分发挥了闲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工作难点转化为工作亮点
在调查研究程中,我们发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面对社会事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变工作难点为工作亮点。比如,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既要把国家政策落实好,又要考虑到本省高校实际情况,难度较大。为了把最符合条件的项目高校遴选出来,我们一方面对高校实地调研,另一方面把全省省属高校按照实习实训用房短缺和本科生多少、社会公认度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排序,并将排名前列的高校作为申报高校。
(三)推广实施好的做法和经验
社会发展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需要调研来总结提炼,并推广实施。如全省的“一老一小”,即部分养老服务、幼儿园建设和运营的做法值得推广。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护理中心、合肥九久夕阳红老年护理中心建设集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通过养老、医疗机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让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还能获得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为了总结这一做法,我们深入到这两家养老机构调研,认真总结“医养结合”的经验,并在全省进行推广,还积极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支持了一批“医养结合”养老项目建设,受到许多老人及其家属的好评。
本团队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士官生组建。为深入学习沂蒙文化,调查其传承与弘扬情况,本团队利用六天的时间,深入沂蒙革命老区,采取实地走访调研、参观学习的方式,对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文化站站长、村民、老党员、退伍军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群众、临沂大学副教授曲元刚等进行了专项调研。
在活动开展前,团队成员就任务分工、实践地点、活动流程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由于团队成员缺少“三下乡”调研经历,所以在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碰了不少“钉子”,但团队成员秉持“钉钉子”精神,咬住问题不放松,群策群力,克服了许多难题。
在六天的调研学习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但不呆板,遇到特殊问题,灵活处理、相互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使得本团队在调研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比如在费县马庄镇娄子峪村,村子坐落在山腰处,建筑分散,结构复杂,山路崎岖难走;当地百姓多为留守老人,不会讲普通话,按照计划中的工作安排进行开展显然行不通。针对这一情况,团队成员果断采用分区、分组、分批次的方式开展调研,一些同学临时担任摄像、记录,家在临沂附近的两位成员分别担任翻译的角色……正是成员间的密切合作,才使得调研得以顺利开展。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时刻保持良好的作风,展现出了当代准军人应有的军政素质。其挺拔的身姿,帅气的形象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感染了所有走访的群众。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团队成员不忘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实时传播沂蒙红色故事,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路,针对当地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自身的感悟和思想变化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受访者。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要求,密切联系企业,深入企业,围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为企业解决用工等突出问题,为企业在落户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活动内容
1.学校中等以上管理干部、80%的专业教师、50%的文化课教师要通过挂职锻炼、走访等形式深入企业,开展“服务企业年”专项活动。
2.开展服务企业系列活动
①就县工业园区主要规模企业的岗位需求、素质要求开展调研,力求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学生培养与岗位要求相结合。
②围绕企业用工、岗位培训、技术攻关切实解决一些企业的困难。
③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
④加强校企合作,签订一批校企合作协议书。
⑤开展服务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专题征文活动。
3.带着项目下车间,带着任务学技能。听取企业对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4.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以我校骨干专业为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和中高职衔接、校企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5.适应产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按照教育与产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原则,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进专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对接职业标准,完善骨干专业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6.对接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模式。科学安排学生到县域企业见习、实习,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的导向。
7.建立企业参与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实习鉴定成绩、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纳入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8.逐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与企业互建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活动安排
2014年1月—2月,为活动酝酿、宣传、发动阶段。
2014年3月—6月,为实施的第一阶段。
2014年7月—8月,教师大面积进入企业调研、实践锻炼阶段。
2014年9月—11月,为督查、完善阶段。
2014年12月,为全面总结阶段。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学校成立“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