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广东高考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东高考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镜头一:

三岁,我站在窗前挂着的一块小黑板上,用稚嫩的手,摹画出两个汉字--我的名字。爷爷站在我身后,轻轻地指点我哪儿“画”得不像,还不时把住我的手,语气里满是慈爱。

当年我画出的字,形状早以忘记了,忘不了的,惟有那只温暖的粗糙的透出沧桑的手,里面握着我的小小的手。

在春天早晨暖和的阳光下。

镜头二:

十岁,我和表妹、姨妈一起上街。我留在了书店里,而她们去逛商店。

一个小时后,我如约来到书店的门口,我看到:

熟悉的绿意正浓的法桐下,表妹轻舞着一截装在塑料袋里的甘庶,犹如小仙女轻舞着手中的魔杖。

“在公园门口她嚷着要吃甘蔗,还一定要我也买一份给(她的)姐姐。”姨妈笑着解释。

在春天下午轻柔的微风中。

镜头三:

十四岁,我背着沉重的书包,骑车回家。路灯已然亮起。因为是初春的缘故罢,天暗得很早。橘黄色的灯光洒向地面。在玉带路边的不知是第几颗柳树旁,我习惯性地拾眼向左上方一瞥。啊,那盏楼梯间的灯已亮起,妈妈已经回来了。我顿时感到暖暖的,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踏实感涌上心头。那盏灯,那点黄晕,是家的感觉。但那时,我只道是寻常。

后来,妈妈出差。那两天,再没有人为我开启那盏灯。一阵失落。终于感到那盏灯的份量。

纵然世间有千百盏精美的华灯,我仍然只钟情于这一盏。

那天,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亲情。

第2篇: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鸡同鸭讲眼碌碌”,这是广东著名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主题曲的一句歌词,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正如“一言不合,倒戈相向”所言,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甚大,所以,我们在沟通中要重视语言。

首先,语言对沟通有重要影响。英国有一款小轿车,车型新颖,马力强劲,其性价比十分优越。然而,这款车在德国却打不开销路。英国汽车公司总部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派人到德国调查。原来这款车的英文名字被翻译德文后叫“类便”,难怪没有问津了。由此可见了,语言对沟通的影响是多么巨大。语言沟通成功,我们办事就容易得多了。百事可乐公司产品“7up”直译成中文就是“七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七上八下”,怪怪的。翻译人员别出心裁,叫它为“七喜”,取“起”的谐音,“起”不就是“上”吗?可这么一改,“七喜”便被广大中国人民接受,销量大增。语言就这样在沟通中扮演了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利用好了,沟通就成功了;利用不好,沟通注定失败,谁愿意买“类便”呢?更不用说坐了。

然而,语言不光是口头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沟通从心开始”,若谁想光靠一张嘴信口开河与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那他注定要失败。“山中竹笋,皮厚嘴尖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我们周围这些空有三寸不烂之舌的“竹笋”、八面玲珑的“芦苇”又何其多,表面上看,他们确实是擅于沟通,交游广阔,但是实质上,又有谁会与他们有心灵的沟通!无可否认,语言在沟通中有重要地位,但是,若在沟通中过分依赖语言,而不注重内心交流,沟通必然是失败的。

既然语言与沟通关系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沟通中该如何对待语言呢?我认为,必须用最真诚的话语来沟通。梁晓声说,无话可说是一种寂寞。刘英在《现代的寂寞》中说,终日说的话并非内心的话才寂寞,我是认同刘英的,用心中的语言沟通,我们就不会寂寞,沟通成功。

【点评】

第3篇: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范文:

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 two men had a big dinner in a restaurant, but much of the food was left and some was even untouched at all. When the waitress asked them to pack the remaining food, they felt very surprised, thinking that it was unbelievable for them to do things like that with too much money in their pocket.

It is a pity that many people act like the two men in the picture. In my view, we should pack the leftovers when we have meals outside. As we all know, saving is a fine tradition for our Chinese people and therefore we shouldnt waste a bit food. Also, there is not enough food in the world and there are many people starving. In addition, we students should form the habit of saving food and give away some to the people in need. Finally,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help people around u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build up an economized society and live a happy and healthy life.

[高考英语作文范文光盘行动]:

第4篇: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学生:中职学校多因“需” 施教

不少学生表示:中职的因“需” 施教是报考的主要原因。上初中以前,李倩雯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定中职是“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的”,但一次去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参观改变了她的看法。

“学校实验室里的模拟银行系统深深地吸引了我,这里没有乏味的课堂,他们的学习以实践为主,因‘需’ 施教。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上初中时,她就特别喜欢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还尝试过做校园来挣钱。以670分考入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的彭同学则觉得“上高中很有压迫感,中职学习相对轻松,与市场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李倩雯透露,选择中职的另一原因是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中职毕业找到工作还能继续进修,也解决了经济问题。在学费方面,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黎校长表示,为了让学生更无忧地投入到技能学习中,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助学金、奖学金制度。优秀生每学期都可获得奖学金,各类贫困生也可申请获得1000到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

学校: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录取的600分以上考生由去年的29名增加到今年的84名;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今年录取生平均分在550分以上(比往年高20多分),600分以上的达到184人……两位学校副校长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专访时均表示,这一变化源自学校明确定位、扎扎实实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

第5篇: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当今的社会,文化交流与商品流通已变得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了。于是,在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中,语言成为了最重要的沟通工具。

在当今这个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但又有哪一种方式比用语言来得直接而迅速呢?是图像,还是动作?也许图像比语言形象,而动作会更有趣、生动。然而,用语言进行的面对面沟通会更加直接、迅速,更加亲切,更加能够营造出当时所想要的氛围。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双方可以随时掌握情绪的变化,而让沟通进行得更加融洽和深入。

当然,由于世界上语言有千万种,而且即使同一语系也会因为方言而有着千差万别的口音,加上科技发达和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愈来愈频繁,因此,由语言交流不成功而引起的误解,甚至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往往在这个时候,如果双方都有耐心,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彼此交换心中的所思所想,那么,那些不愉快的结果是有可能避免发生的。

城市越来越多,楼房林立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钢筋水泥为人们筑起一间间寓所,但往往也筑起了人与人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那堵墙。因此,不少城市中生活的人心灵感到孤寂。而愈来愈高节奏的生活也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在城市中呆久了的人,寂寞已成为一种习惯。但是,请你学习倾听,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之后,你会感觉到,其实人类的语言最能真正地让人倍感亲切。也许你还会记得《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她的那句"爱哥哥"听得让人觉得又可爱又可笑又亲切。也许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它让人的心贴得更近,让文化的交流变得更融洽。

请你掌握好语言,用好语言,让语言发挥其最大的功用,切勿让语言成为你与他人之间燃起战火的火花。用好语言,让语言真正成为沟通的桥梁。

第6篇: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在这里,笔者不想把思维的触角投得更远,只想就近三年来中国高考作文题的变迁,来感受高考作文时代转身的文化脉络。

在诗意迷失中感受命题的失意

依笔者看来,高考作文的文体从过去的“逼仄具体”,到现在的“自由开放”。本身就可以视为高考作文变化的重要表征。

曾几何时,高考作文被明确的标注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样的文体要求。而到了最近几年,这种规定渐然淡化和模糊了。不过,许多题目或题材的设定,本身还是为高考作文提供了某种具体的选择路径。

记得2007年高考作文一出来,人们都普遍感叹,高考作文竟然如此诗意盎然。比如,这一年高考作文的全国卷,题目就叫《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此外,湖南题为《诗意的生活》,江苏题是《怀想天空》,浙江则是《行走在消逝中》,而山东更为迷离,就叫《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不难想象,在诗意的构想中,在怀想的漫游中,在消逝的追忆中,表达的魅力将得到极大显扬,这样的高考作文命题,必将带来满纸诗情画意,会有不乏文采斐然、华靡绮丽之作。但是,也必然会滋生出大量吟风弄月、顾影自怜之文,甚至可能大量充斥着无病地陶然于小我得失悲欢的情绪。

思想先行,语言次之,这是评判作文最基本的依据。既然高考作文是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凭借,它就必须承载起反映学生作文水平的功能。即要求高考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一个独立审慎的思考平台。一片“诗意盎然”、“春风细雨”,只会更让那些贴进现实生活、反映主流社会的文章,失去依托空间。

高考作文命题讲求开放性与自由度,但不应以牺牲高考作文题应有的思想价值与社会责任为代价。如果文章总是凌空虚蹈,风花雪月,那还谈什么文以载道?事实上,以前像“诗意”、“记忆”之类的高考作文题,导致的“睁着眼睛说瞎话”,“闭着眼睛说梦话”,派生出大量的假、大、空般无病或胡编乱造的文章。高考作文题,离现实太过遥远,于时政太过冷漠,我们又怎么能寄望,考生能于这样的作文题下,写就彰显社会责任的锦绣文章呢?

中学课本里有副名联,叫“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如果高考作文都去大谈风花雪月,感怀听风品茗,势必又陷于务虚与失重之中,这样的高考作文,除了让我们看到一些语言的奢华绮丽,又能有多少思想的重量,又能凸显多少人文关怀。当文章被抽空了思想,也就自然失去了价值的依存。

是的,要让考生们从“诗意怀想”中捕捉到诸如时代精神、人文情怀、责任使命、思想价值等等信息元素,让他们在“春夜细雨”中感受到“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意味着,高考作文应从诗意浪漫走向责任担当。

在社会现象中寻迹公共精神

2008年的中国,太不平凡,有太多的悲情与感动。太多的社会公共事件与现象,已经植入了一个民族的记忆之中,同时,也在当年的高考作文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一年的高考作文,其中的全国卷与陕西卷直接就是《与“抗震救灾”有关》,四川卷题为《坚强》,安徽卷叫做《带着感动出发》,广东卷题为《不要轻易说“不’》,浙江卷题目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重庆卷为《生活在自然中》……

从这样的命题不难看出,高考作文在逐步走出“诗意迷失”。这样的高考作文题,传递与倡导的,无疑就是基本特定社会事件下的社会责任,通过发挥文以载道的功能,来实现符合特定时代正义的“价值”和“秩序”的精神诉求。

不妨再去想想这一年的情境,冰雪灾害、闹事、汶川地震……一系列的伤痛与灾难,必然会带来多向度的思考。很显然,如何形成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如何为公民社会的发育助力。将是走出中学校园的这代年轻人无法绕过的人生命题。于是,高考作文题就开始领引他们直面现代的社会伦理,来传承特定年代的公共精神、人文情怀、责任使命等。

比如,全国卷将作文内容直接与抗震救灾挂钩,有利于传递国家理念与民族情怀。四川卷以《坚强》为题,既贴进社会现实,又直指考生心灵。面对地震,四川坚强。那么,应赋予《坚强》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呢?把这样思考交给四川考生,体现命题的智慧与理性。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这种直面社会事件的高考作文,还是显然太过具象了,命题本身也有特定的局限性。有时候,很不利于没有经历特定情境的考生发挥。但是,它又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考,那就是既然公民素养是现代社会进步必备的条件,那么,作为“国考”的作文命题,如何最大程度地凸显“公民精神”的培育呢?

毕竟,很多时候,孤立的人们,就像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如果高考作文能够承载着培养公民思想素质与提升公民精神厚度的功能,就会成为一根强韧的文明绳索,把那些散落的珠子串接起来,使公民社会得到健康成长。

显然,高考作文从诗意迷失开始触摸公共责任担当,意味着一种重大转身的开始,但是,这样的转身,也只有进行得更加彻底,才能真正发挥其公民教育的价值功能。

这让人们对200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一条通向公民社会的文化路径

高考作文的时代转身,在2009年命题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它寓示着,高考作文的主流方向已经告别过去那种“务虚”的诗意迷失,选择那些更能直接贴进现实社会生活的时代命题。

比如,上海卷要求作文展示《金融风暴中的我》;辽宁卷的作文在探询《明星代言你怎么看?》;广东卷作文要求谈谈《对常识的认识》;江西卷作文的由头是《兽首拍卖》;江苏卷作文是让考生《品味时尚》;天津作文题是《我说九零后》……

这样的高考作文题,都是要求学生去“写实”的――就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去进行判断分析,阐述特定的价值理念与文化思想。这样的作文题,当然有利于检阅我们许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素质教育,到底培养了学生怎样的公民精神。高考作为中国学生的“成人礼”,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到这些年轻的中国公民是否心智成熟,在特定时代的社会洪流下,能否有着自己的独立价值与责任使命。

不论是古代科举考试文题,还是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之所以都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说到底,就是这种“国考”本身既是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更应该是一种体现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品

格的表征。这些年,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被通过各种媒介来“集束展示”,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家都会对高考作文进行“彻底把脉”和“全面解读”,使高考作文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成为最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背后,其实就包含着最深刻的文化意味,那就是在拷问我们的教育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会不会陷于过度工具化与技术化的误区,是否为这个时代培养出具有健康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公民。

看看诸如“金融风暴”、“明星代言”、“兽首拍卖”这样的高考作文题。这些不都是被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通过不同视角解构过的现实命题吗?而对这些社会现实与现象,考生们提供的“价值判断’’和“秩序设想”,实际上就是界定现代公民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一切表明,为文化判断与思想表达提供最大空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是走向公民社会的现代教育无法绕过的选择。

龙应台曾说,文化才是立国的依据。现在,当有约千万的考生,一起走进考场,去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它自然是可能孕育出可贵的文化价值。少年强则国强,而年轻一代人形成健康的笃定的文化思想,这是现代公民教育理应承担的使命。

现在,在全社会都在分析今年高考作文题,教育专家、经济学家、社会学者以及所有想对公民教育有所表达的人们,思想和语言的剑道游走在今年高考作文题里,最终应该形成的文化场域,也应该是传递出公民精神与公共责任的文化思想价值。来自于考生与社会的这一切文化判断,让高考作文成了全面检验公民教育的文化路径。

第7篇: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从形式上回避了对社会热点的直接呈现,但是回避并不等于不体现。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仍旧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既引导考生把握时代的脉搏,又引导考生回归经典,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哲理思辨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另外,从选才角度,高校也需要具有哲理思辨能力的学生,因此哲理思辨考题仍是历年高考的重中之重。

一、折射热点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在题旨方向上延续了2012年的命题思路,即折射社会热点。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折射出以下社会热点:

(1)关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北京暴雨、雾霾天气,雅安地震……关注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引导考生思考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比如江苏卷材料中,“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蝴蝶”飞走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影响自然的发展,在这个方向下,我们可做以下解读:①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一群微小的蝴蝶,人类都得给他们让路。②生态情怀。蝴蝶迁徙,微弱的翅膀扇动着生态的不安与无奈,不知道这柔弱的翅膀能否扇醒人类越来越物质化的大脑,人类要不要停滞贪婪的脚步?能不能修复这失衡的生态?③人文与生态的交织。生态的修复离不开人文情怀,蝴蝶是自然界的代表,尊重自然生物们的生存习惯,不恣意改变它们的生活环境,就是人类对自然最好的关爱。

(2)关注新兴事物,鼓励考生自由表达意见。

近两三年来,广东的慈善事业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放宽注册还是配置社会力量,广东都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活力。作为全国慈善业发展的高地,广东卷将慈善议题镶嵌进高考作文,是很鼓舞人心的。但是,如果将慈善事业放入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的慈善事业才刚刚起步,国家对慈善机构该如何管理?百姓该如何参与?出题者对接受帮助的第一家,允诺报答的第二家,以及认为慈善是施舍,干脆拒绝了富翁的帮助的第三家,都没有一丝褒贬态度。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鼓励考生关注新兴事物,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既能增加试题的开放性,又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北京卷“对手机的解读”也同样是此命题理念。

(3)关注物质文明下人们的心灵,走进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一项调查显示,70%的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少于3小时,还有8%的受访者表示几乎没有休闲时间。日益发达的科技手段和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忙碌,但忙碌过后常有空虚感袭来,原来我们“丢”的不是生活,而是“心灵”。在此背景下,浙江卷呼唤保留“童心”;四川卷倡导“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当然,这里的“平衡”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平衡,更多的含义是指向一种平衡的心态;湖南卷则大胆地表达“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幸福”。

二、回归经典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一直弘扬着真善美,代表着一种主流价值观,具有永恒的生命力。2013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者依然关注以下经典主题:

(1)道德引领。如广西卷“不能用贪心来对待爱心,要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2)立身处世之道。如新课标Ⅱ卷“同学之间只有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3)生活哲理感悟。如新课标Ⅰ卷“人生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山东卷“莫言被‘咬’之后,不但表示谢意,并且还认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重庆卷“大豆只有变成豆腐后,其自身价值才能得到升华”,天津卷半命题作文“ 而知之”等。这些试题都旨在引导考生从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

三、哲理思辨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所以历年高考作文命题者一直关注哲理思辨类考题。2013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考查了考生如下哲理思辨能力:

(1)辩证分析能力。如湖北卷“上善若水任方圆”,引导考生思考“方”与“圆”之间的辩证关系;福建卷哲理小诗《忧天》引导考生思考“自由”与“地层”之间的辩证关系。

(2)矛盾互相转化的分析能力。如辽宁卷“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引导考生分析怎样才能将“沙子”转化为“珍珠”,同样重庆卷“大豆只有变成豆腐后,其自身价值才能得到升华”,旨在引导考生分析怎样才能将“大豆”转化为“豆腐”。

(3)发散思维能力。如江西卷的“怕与不怕”,安徽卷的“为什么会这样和为什么不能这样”,考生只需抓住一个观点自圆其说即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创新思维能力。如上海卷“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旨在引导考生转变思维,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

【2014年备考指南针】

总体方针: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所谓全面撒“网”,是指在高三备考别是第一学期,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理,认为高考就考这些主题而忽略对其他主题的关注,进而造成在高考时才发现知识盲点的“悲剧”,所以我们的“网”要尽量撒大一点。所谓重点捕“鱼”,是指在高三第二学期备考中要重点突出,有的放矢,重点瞄准以下几条“大鱼”:

(1)社会热点。在捕这条“大鱼”时考生可这样撒“网”:① 关注各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特别是《新闻1+1》。② 绕到社会热点背后对热点多做几个发散思考,如2013年最大的社会热点是“中国梦”,考生可做以下发散思考――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还有哪些代名词?怎样实现“中国梦”?据此考生可提出见证、飞翔、足迹、路径、创新、实干等话题。新课标Ⅰ卷“经验与勇气”就完全可以从大的层面上立意,谈实现“中国梦”的条件。

(2)经典话题。在捕这条“大鱼”时考生可这样撒“网”:① 梳理经典话题,比如责任、爱心、珍惜、知足、尊严、宽容等。②采取“话题+美文+时文+素材”的形式充实写作素材库。

第8篇: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一、“稳”中有“变”

试题材料类型

稳定――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延续了前两年的选材理念,试题材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

1.生活现象(故事)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山东卷“我的行囊”,共计5道。

2015年――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山东卷“辨别丝瓜藤与肉豆须”等,共计4道。

2014年――山东卷“打开窗户看风景”,江西卷“探究式学习”等,共计9道。

2.社会现象(焦点)类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共计2道。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全国新课标卷Ⅱ“最具风采人物”等,共计4道。

2014年――广东卷“数码时代与胶卷时代”,北京卷“老规矩”等,共计5道。

3.言论类

2016年――江苏卷“个性与创新”,共计1道。

2015年――浙江卷“文章与人品”,江苏卷“智慧”等,共计5道。

2014年――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等,共计3道。

变化――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材料虽说主要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但却呈现出以下细微的变化。

1.侧重现象淡化故事。2015年安徽卷“观察蝴蝶翅膀”等;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山羊过独木桥”等,这些题目试题材料均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2016年,这种以故事为试题材料的题目数量明显减少,仅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试题材料属故事型。

2.将“我”融入材料。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等;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等,这些题目试题材料中均找不到“我”。而2016年, 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江苏卷“我的个性与创新”,这些考题试题材料中均突出了“我”,从材料的内在要求上强调了考生写作的自我意识。

关注方向

稳定――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和前两年试题所关注的方向大体相同,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关注时代焦点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关注的是教育改革话题,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及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关注的是文化传承及学习方式话题,上海卷与浙江卷关注的是“科技与人文”话题。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探讨的话题是“依法治国”,同时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又如何处理好“情与法”的关系。

2.关注传统文化

2016年――北京卷“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与“神奇的书签”,“老腔”与“书签”既是具体的事物,又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及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语文素养”与“阅读”既是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手段。

2015年――北京卷“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浙江卷“文章与人品”,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考生对民族文化经典的阅读情况。

3.注重价值构建

2016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告诉考生既要学会尊重、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又要理性地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告诉考生只有创新与分享才会有更大的成功;江苏卷“个性与创新”教导考生既懂得“藏”又要懂得“露”。

2015年――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引导考生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重庆卷“赶公交车的妈妈”告诉考生,人应该有一颗宽容、理解、尊重之心。

变化――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和前两年试题相比,在关注的方向上有以下细微的变化。

1.将个人的价值观念与时念有机结合。2015年,广东卷“感知自然的远与近”,四川卷“老实人与聪明人”等;2014年,重庆卷“出租屋的故事”,江苏卷“不朽的青春”等。这些考题要么重在从个人的角度上切入注重价值构建,要么从社会的角度上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焦点。但2016年高考作文明显地做到了让二者有机结合,如: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既是对个人阅读方式的思考又是对全民阅读方式转变的思考,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既是我与他人之间的评价又是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评价,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既是个人的素养又是全民的文化素养......这些考题考生均可从自我切入,然后便可升华到时代的高度上,可谓可大可小,亦可先小后大。

2.避开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关注焦点话题。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违反交规的父亲”;2014年大纲卷“老王生病”与福建卷“坚守大山的党支书”。这些试题均为具体的社会热点事件。而2016年此类试题一个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从“面”上给考生展示一个时代焦点现象,如,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形式既能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又能有效地避免了试题被猜中的可能,从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

考查能力

稳定――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仍延续前两年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辩证分析能力

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既可赞同电子阅读,又可赞同“纸质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各有其优缺点;山东卷“我的背囊”,背囊中的东西有用与无用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

2015年――广东卷从远与近的角度上感知自然其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四川卷“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2.创新思维能力

2016年――江苏卷“个性与创新”鼓励考生要张扬个性,敢于创新,说出自己的想法;全国新课标卷Ⅲ“市场规则”告诉我们,坚守固然可贵,但突破自我、大胆创新更有出路。

2015年――天津卷认为“智慧是一种境界”;湖南卷大树转变思维能让“种子传播到远方”。

变化――对“二元矛盾”即辩证分析能力的考查有所淡化,对“多元矛盾”即开放思维能力的考查明显增强。

上海卷用一句“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作为提示语,而没有限制某个具体的写作方向;天津卷用“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作为提示语,写作角度同样很宽泛;浙江卷用“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作为提示语,也没有限制某个具体的写作角度。

二、守正“创新”

创新试题――全国新课标卷Ⅰ“教育的奖惩”。在全国上下都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为备考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适用范围最广的全国新课标卷Ⅰ却命了一道漫画型材料作文,这让广大师生感觉自己被狠狠的“耍”了一把,但静下深思,其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般是以时事热点文字素材为载体要求考生就事论事,而漫画型材料作文的写作仍是要求考生就事论事,二者在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漫画命题,只不过是将试题材料由文字材料换成漫画而已。避开大家都能想到的形式命题,既是创新,又是命题中心反押题思维命题的具体体现,可谓一箭双雕。

创新试题――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试题的命题背景是试卷上的阅读理解《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如此设计作文试题既降低了命题作文试题的难度又增强了其开放性,这种命题形式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有机结合,将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有机结合,可谓独树一帜。

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展望与备考策略

1.命题展望――继续鼓励考生关注自我,抒发真情实感。

备考策略――从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可通过坚持写日记、读书笔记、书札、读后感等方式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

2.命题展望――继续鼓励考生关注社会焦点,增强历史使命感。

备考策略―― 关注各大媒体时事新闻,并思考热点背后的时代性话题。

3.命题展望――继续加大对考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备考策略―― ①关注哲学中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包括两个论断(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几个范畴(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②多做开放式思维训练。

第9篇:广东高考作文范文

比如谈“理想”,她写道: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

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

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所谓“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

最终,根据当年的高考战报,那位操练“三比法”的考生确实成了该省文科第一名。

……

本人也在人民网《高考作文库》“历年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荟萃”(1979年-2008年)中作了一些统计分析,经过分析发现,这种模式的高考满分作文最早出现在2000年,当年的作文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民网搜集的12篇作文中有2篇“三比”式作文,此后,这种模式的作文比例开始逐年增加并大量出现,尤其是2004、2005、2006、2007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在2008年很多省份的高考满分优秀作文中仍然大行其道,其中人民网登载的江苏2008年9篇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中就还有4篇“三比”式作文。

这种思维方式、结构模式、表达技巧雷同化的作文如若任其泛滥,“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将成为高中生作文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奇文共赏”只能成为一个古董式词汇,高中作文教学也只能走向刻板僵化的死胡同。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首先,高中作文教材编写不系统,作文教学无绪。余岱宗说:“从高考作文整体水平来看,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福建省中学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其实大家想想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又岂止是福建呢!“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三流的教材”这句话本来是一些人士用于批驳当今中国大学现状的过激言论,但我想这句看似有些过激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于概括当前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因为从高中作文教材的编写来看,如今全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书市上各种写作辅导教材虽是铺天盖地,但多为“投机取巧”式的技巧性辅导资料,若坚持练那些技巧,最后发现还是无法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所以平时的作文教学现状是“教无定法”,老师们个个赤膊上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高中作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又从何谈起?

其次,语文老师的写作特长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从写作的角度来划分语文老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家型、评论型、编辑型。应该说编辑型最多,评论型其次,作家型比例最小。这三类老师中,作家型的老师当然会对文学创作型学生提供有效指导,评论型的老师对善写议论文的学生能给予有效的支持,而编辑的老师往往很难对学生作出切实的写作指导,只能改一下错别字和病句,最后打打分。其实这几种老师都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创作型老师的思维模式是形象思维,评论型老师的思维模式是逻辑思维,编辑型老师的思维模式不确定或不具备哪一种较强的思维模式。但是每个班的学生是各种思维类型都有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千差万别的。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老师们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所以基于教材编写的无绪、教师思维特点和学生思维的差异性等复杂问题,老师非常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万能”思维模式结构。而“三比”式则提供了近乎“万能”的思维模式!因为用“三比”式写作散文或记叙文,就可以在首尾以排比加比喻的方式写景叙事抒情,如“小学、初中、高中”“春、夏、秋、冬”“爷爷、父母、朋友”……反正找出一组出来排列组合就行。用于写作议论文也可以在首尾以排比加比喻的方式大加议论,然后“个人、集体、国家”“古、今、中、外”“孙膑、勾践、司马迁”……一气填进去,要多少有多少,这就好比批量生产石膏像,匠人只需要往固定的模型里倒入石膏浆,很快便可以制作出一件件一模一样的“艺术品”。多容易!哪里用得着考虑什么起承转合、承上启下等艺术构思呢!哪里管它情感真假、论据优劣、观点新旧呢!再加上“三比”式高考优秀作文的示范性作用,“三比”式作文大行其道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个原因是师生的投机心理。学生平时不愿意扎扎实实地读书,写作起来就只能用华丽的形式来掩盖内容的空洞苍白,用这种华丽的模式蒙混一个分数甚至是高分。老师也认为这是一种可以一劳永逸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看家本领,而且一度屡试不爽,于是乐此不疲地向一届又一届学生大力推广起来。平时的作文评改也只看学生作文的结构模式,不管不抓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结果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借鉴,蔓延开来!

除了以上原因,还因为市面上许多高考作文辅导专著或高考指导名师也对此推许有加,也对这种作文模式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三比”式雷同化作文满天飞的时候,一方面一些阅卷老师也已经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另外还有一些清醒的人士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广东省2007年高考作文评卷现场就已经开始“特别关注”“三比”式作文:不要被表面的形式欺骗了!对那些只有这种“三比”模式而内容空洞的文章一般只评37、38分!人民网收集的2008年福建省6篇高考满分作文中,就没有“三比”式作文,6篇作文体裁多样,内容充实,文风独特,都不是那种批量生产的复制的“艺术品”。

写作是一种极富个性的创造。首先是思想道德个性。即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理想观,以其个性化形式存在于作文的言语之中。其次是情感个性。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托马斯•沛西•能在他的《教育原理》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是以一种特有的独立的态度面对着世界”,“以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本性和力量,走自己的道路”。作文应该真实地展现学生的情感个性。再次是哲学认识个性。哲学既是一个社会认识范畴,也是一个个体认识范畴,世界是多元的,认识也应是多维的,从真理相对论的角度看,凡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经验得出的哲学命题都有它相对的合理性,作文都应该表现。最后是创造个性。创造具有独特性、流畅性、变通性,它与个性的追求是一致的。

所以作文是一种艺术创作,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作文重要的是写出感受的独特性、描写的生动性和思维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