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管的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XX年,是我们实现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一年,也将是我们面临生产任务重压力、迎接严峻挑战的攻坚之年。并结合公司实际提出了XX年工作的总体目标和生产任务,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
一、安全生产
安全是电力生产的首要要求,也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安全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按时召开班组安全周会,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员工从生命安全的高度认识安全的重要性,自觉的去关爱生命、关爱家庭、关爱企业,做到警钟常鸣,提高防范意识。认真学习国网公司,建德局,新龙公司的各类文件,结合“三不发生”,“九个务必”狠抓安全工作,始终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工作任务。
二、两票三制
严格执行“两票”工作制度,不管任务繁简,工作两大小,必需持票作业。第一,做好工作前的现场勘查,找出危险点,不安全因数,始终要让工作现场处在“可控,能控,在控”的状态中。第二,认真严肃的开好每次班前会,“三交三查”清楚,仔细。交底时每位员工必需清楚自己的工作任务,危险点,防范措施。第三,事后总结,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安全隐患。
三、材料及资料管理
制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材料管理员,必需了解每天进出材料,仓库必需有清楚的台账,进出材料清单,合理的上报各类材料。在项目结束后,马上盘存仓库及废旧材料的登记上缴局仓库。绝不虚报,假报材料。
在项目开始前拿到设计书及三措一按,仔仔细细的进行学习,每月排出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好每天的工作任务。在项目结束后及时上缴各类有关资料并留存根。
四、加强沟通,服务于民
加强与供电营业所,配电工区等主业的交流,沟通。在其范围内的改造,施工。停电必需提前出具停电联系单,做到事先提前通知,提前准备。
施工中,科学合理安排走线,支架的安装,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与用户发生口角,耐心,仔细的解释给用户听,必需做到百分之一百的优质服务。
五、关爱员工,认真工作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步骤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城市经济状态分析、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分析、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以及建设规划的管理等环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很多大中城市开始出现能源短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水资源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正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实施的时间较短,城市规划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过渡时期,受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而且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城市规划目标的盲目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情况,导致很多城市规划方案先天不足。为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并积极探索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方法,保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家的资源相对短缺,城市是我国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应该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城市发展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推动城市发展实现。
1. 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常规规划内容,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建立一个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构架,城市规划的制定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以城市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城市规划的指标,将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消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新思路,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超出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城市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下,形成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再次与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不达标需要再次改正,直到修正后的规划方案可以满足城市自身的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止。在城市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内容,其一,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应该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该强调城市资源供给力与城市环境承载力,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其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应该将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环境等都纳入规划计划中,保证以上各个因素互协调促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其三,城市规划方案应该以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一个重要控制点,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能超出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另外,现阶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都在逐步提高,所以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制定时,可以不完全受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限制,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系统的发展规模。总之,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城市规划必须引进资源供给力和环境承载力指标。
2. 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该坚持综合性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应该可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并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城市社会、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综合性指标,确保该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和测度城市的发展状况。
其次,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保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和简型相统一,同时充分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充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同时还可以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可以为大众所接受,另外,在制定指标时应使用现有的相关规定标准和统计资料,以保证该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再次,应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有所不同,各大城市应该严格依照本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价指标,使其真正发挥对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最后,城市可持续发展评定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评价指标中的指标数据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情况,又要符合城市系统分析和生态学原理,指标数据来源应该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确保评价指标的定义准确,并且可以量化处理。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 城市规划,2011(02).
[2]范先明.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
[3]张春祥.试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促机制[J].宁波经济丛刊,2009(01).
规划管理的“规”是规范、规则、规定,“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划”是筹划、谋划、策划,解决的是规范,规定落地问题。“规”,是总结了历史上城市以及建筑的建设和发展规律,通过实践上升到理论,体现的是法律法规的支撑,“划”,是研究实践,讲究操作,更多的是依靠体制,机制的高效运作。规划工作,不仅仅是形态的规定,而必须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协调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应该是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统一。所以,规划管理工作,既需要“规”,又要有“划”,先“规”后“划”。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又可以互相转化,相互提升。
二、纲与目的关系
在各项规划中,城市总体规划是纲,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为目。纲举才能目张。总体规划既要统领众多的专业规划和产业规划,又要以后者为依托,才能层层落地。如果一个地区的规划尚未编制或批准,具体的项目审批切不可“孤军深入”。否则,若干个具体工程项目的审批,很可能造成几个层面规划的被动,甚至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同样,规划及建设项目审批的着眼点,也有主次之分。着眼点应当放在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保障城市的长远利益和市民的公共利益上。
三、点与面的关系
项目管理要有整体规划的理念,要避免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单幢建筑在点上体现自身特色的同时,更要注重与周边环境景观即面上建筑群的交融与协调。一个地区的群体建筑一定要融入城市,与原有城市肌理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一幢楼要关注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处理好平面与立面的关系。一个区域的建筑群,更要关注总体布局和立面协调。这项工作的难度更大,这就是时代赋予城市规划管理者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四、前与后的关系
前期的科学引导和后期的理性评估,是提升规划管理水平的重要组合手段。两者要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强调按照规划审批项目在规划管理中,既要加强前期的功能定位、建筑总量、环境、交通、日照等指标分析,又要注重综合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完善规划的反馈机制,建立和健全规划后评估体系。应该说,审批工作往往体现的是管理者理解执行规划的水平,而后评估则可以反映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市民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综合意见。对管理部门来说,及时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从实践中得出道理,不断完善技术规范,提高管理水平,尤为重要。同样,在具体项目的审核过程中,也有“提前引导”和“事后管理”之分。
五、高与低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在规划管理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中心城建筑容量可以高一点,郊区建筑容量应该低一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管理部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城市总体规划,需要理性思考;高和低是相对的,不能绝对而言。岫岩做为县级中心城镇,应体现小城市的建筑风貌,主城区内建筑容量不能太高,高容量的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可能会带来高密度的人口集聚;郊区的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可能会带来高密度的人口集聚;郊区建筑容量也不能太低,城镇建设要按规划分梯度组团发展。我局已适度提高了郊区产业园区的容积率,并制订了产业园区的容积率下限。对新城和新市镇,也应提倡建设多层和小高层,控制别墅和低容量的住宅。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应确定不同的规划管理策略,实现分类业务指导。中心城要坚持“双增双减”,强调建筑问题特别是住宅问题的控制;郊区要确保基本农田的数量,推进“三个集中”,突出土地的集约利用。同时,两者又要互联互动,中心城旧区改造和郊区重点城镇建设要“搭桥”,切实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六、地上与地下的关系
一个城市的地上建筑和地下空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要合理、有序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要科学规划、统筹整合地上、地下两类资源,综合考虑,协调发展。地上建筑较多的是体现城市的功能和风貌,讲究的是内涵和神韵;地下空间则更多关注的是各种使用功能,注重的是安全、系统和实用。
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城市规划工作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要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近期实施的关系,处理好规划的前瞻性、宏观性与可操作性的关系,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真正“落地”。当前的规划,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要为将来的建设留有充分余地,决不能急功近利,留下历史后遗症。没有想清楚的建设工程,宁可先花时间做规划,也切忌仓促上马,留下后患。特别是旧区改造中,更要慎重。新建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这是城市发展中的“两手”,新建是发展,保护也是发展,这两手都要硬。今年,岫岩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已经人大部门审议通过,对岫岩五个城市组团的控制性单元规划的编制也列入到规划工作日程当中。从规划上讲,是承上启下,突出重点,有序落地,指导实践。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模块化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国内大专院校企业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此课程站位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是研究制造业生产体系管理和服务业运作管理的一门应用型课程。由于它的强应用性和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成为培养学生现代经营理念、实际动手能力和现代生产控制和管理方法的核心课程之一。经调研,国内大专院校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教学内容脱离企业实际,学生对制造业不了解,缺少工科基础,计算和图表使学生失去兴趣等教学效果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着重解决基于工作过程重新构建课程模块体系。
一、课程模块化建设的思路
第一,开展校外专家座谈会,明确《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并根据专家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进厂深入调研计划;
第二,课程组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深入调研,现有的生产相关的职业岗位具体有:生产统计员,班长,线/组长,生产工艺经理,生产改善经理,生产计划经理,调度员,质检员,库房管理员,维修组长,设备工程师,工装工程师,模具工程师,精益生产经理在,物料主任等;
第三,课程组对上述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结合企业管理类专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使学生系统地理解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确立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理念,掌握基本的生产运作管理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基本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管理实践提供技能储备和理论指导。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分为生产战略、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现场管理等四个模块。
二、课程对应的职业工作任务分析
(一)典型工作任务
1.执行生产战略
2.优化工厂现有空间布局设计和生产时间调度
3.制定、优化生产计划
4.现场管理
(二)职业能力
1.符合企业组织结构要求,能够从职能层的角度制定生产战略、战术并执行。
2.根据企业选址,总平面布置,能够分析现有工厂空间布局中不足之处,优化工厂布置,车间布置和设备布置,实现“一个流”; 通过生产调度,能够按时完成订单。
3.依据企业愿景,竞争战略,结合企业硬件设施,通过项目计划法制定企业生产计划,确定工期,并能够解决工期优化、费用优化和环境优化等问题;计算出生产能力,为采购、接订单服务。
4.运用5s,定置管理、目视管理等方法,在车间里解决工艺、工装、设备等日常生产及突发生产状况;其中设备管理中制定设备维护制度,确定制度有效工作时间,保障交货期。研究运用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如精益生产,JIT优化生产管理工作。
三、课程模块化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分为生产战略、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现场管理等四个模块,14个项目,具体课程模块构建如下:
(一)模块一:生产战略
生产战略模块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产战略作为执行层战略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如何开展,认识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运作战略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制定企业生产运作战略的能力。
生产战略模块有三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1生产与运作战略案例分析、项目2生产与运作管理及生产战略相关概念认知、项目3制定生产战略的要点。
(二)模块二:生产系统设计
生产系统设计模块主要讲授企业生产系统空间组织设计和时间组织设计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辅助工程选址;能够优化现有工厂布置、车间布置和设备布置;能够计算期量标准。
生产系统设计模块有四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4选址案例分析、项目5生产系统及生产过程概念、项目6如何选址布置、项目7期量标准。
(三)模块三: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模块讲授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能够编制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绘制网络图并优化。
生产计划模块有三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8什么是生产计划、项目9如何制定生产作业计划、项目10项目计划。
(四)模块四: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模块讲授生产系统运行和维护,使得学生熟知当前生产管理技术、会进行现场管理、学会精益生产的原理、掌握设备磨损和故障规律,并制定设备保养维修制度等。
现场管理模块有四个细分项目分别是:项目11当代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概述、项目12现场管理及5S、项目13设备管理与TPM、项目14精益生产。
四、课程模块化构建后的教学效果评估
(一)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模块
大学的教育的趋势是向就业导向,一门课程能够延伸出哪些岗位供学生就业抉择,是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首先要想到的问题。本文针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贴切制造业的特点,课程组进行了深入企业调研,获得了一手资料,明确了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岗位设置之后,再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工作过程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置为:生产战略、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计划、现场管理等四个模块。
(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贯穿其中
课程组在进行课程模块化构建时,细分了14个项目,项目的设置是对模块化的补充,且模块中的每个细分项目都符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过程,每个模块都有案例开始,汇报作业结束,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三)专业课讲座的形式新颖
课程组在进行模块构建时,安排现场管理模块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业课讲座,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看到生产现场的视频,了解当代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专业课的讲座的形式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为未来择业提供参考。
(四)形成课程组,优化专业课
关键词:建设工程 基础轴线规划核验 管理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建设进入一个相对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的不断细化和深入,建设工程规划验线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目前实行的灰线验线工作虽然在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规划管理工作的不断细化,一些新问题不断暴露了出来。特别是规划验收工作逐步规范化开展以来,发现竣工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全可以在前期验线工作环节得以解决。下面将对现行灰线验线工作的不足,以及通过增加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工作完善规划验线环节进行分析探讨。
1.现行灰线验线作存在的不足与分析
目前灰线验线工作已开展多年,建设工程灰线验线是根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图要求对放线测量结果进行校核的过程。随着后期规划验收工作的开展,发现现行的灰线验线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灰线验线未能监控关键施工环节;灰线验线未能检验施工单位的放线内容;灰线验线未能检验建筑物施工阶段的标高;灰线验线未能监控施工图纸变更情况。
2.对现有规划批后管理核验工作程序的分析
目前,在规划批后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其规划验线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灰线验线和±0.00验线,即通过开展±0.00验线来加强规划批后管理的环节、解决单纯灰线验线未能达成的诸多问题。但相比较±0.00验线而言,我们发现,在建筑基础垫层阶段开展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更具有特点和优势。
国内各大中城市的目前执行的规划验线为灰线验线和±0.00验线(即复验)两个阶段。其中,±0.00验线的工作特点如下:
受理条件:规划建筑单体施工到建筑标高为±0.00的位置,并现场标记±0.00标高线,且建筑物主轴线已实地测设。
±0.00验线时间与施工进度的关系:采用对建筑工程按许可证证载内容进行统一核验,武汉和长沙对分阶段建设的建筑工程,可以采用分期申报核验的方式。
±0.00验线的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及±0.00标高、管线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的位置(不包括单项市政工程)、其他构筑物的位置。
3.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工作开展的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基础轴线规划核验的定义为:建设工程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根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规划附图的要求,在工程施工至基坑槽底(即基础垫层)时,对建筑物基础垫层上测设的轴线的平面位置、长宽尺寸和基底标高进行核验的过程。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建(构)筑物基础轴线交点坐标(平面位置)的检验;建(构)筑物基础轴线长宽尺寸的检验;建(构)筑物基础垫层标高的检验。
为什么不采用已有较多经验的±0.00验线,而提出在基础垫层阶段实行轴线及标高的核验呢?下面将进行分析比较:
3.1基础轴线规划核验的阶段与±0.00验线的阶段不同
垫层概念的引入:垫层又称基础垫层,是建筑物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基础与地基土的中间层,作用是使其表面平整便于在上面绑扎钢筋,方便施工放线、支基础模板,还起找平、隔离和过渡作用。经过分析目前建设工程施工概况,发现基础垫层处于施工前期,如果有违规现象,可控性强、整改难度较小、成本较低,能够在执行规划监管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证建设项目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施工,不仅节约了工程成本,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3.2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对垫层上的轴线定位进行验线
对基础垫层上的轴线定位的验线,较±0.00标高面上的轴线验线更方便测量操作,同时可增加轴线间距尺寸的核验,对建筑物内部长宽尺寸距离进行校核。可以对总平面图建筑外轮廓与施工图外轮廓存在不符的情况以及施工图纸中建设方单方面采用文字替代尺寸修改数据的情况进行了监控。而±0.00验线时,施工现场已堆积大量建筑材料,主轴线位置已扎捆钢筋,无法校核尺寸,存在作业安全风险。并且,基础垫层上的轴线定位完全可以替代±0.00标高面的轴线定位,精度也较为可靠。因为后续建筑层面的施工均是基于基础垫层上的轴线,直接向上进行竖向投测(如图1),基础、地下建筑层、地上建筑层的整体轴线具有一致性的特征。所以,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对垫层上的轴线定位进行验线,既能够对建筑物绝对平面位置进行核验,也能够更好的控制其相对位置的施工精度。
(注:本图演示了基础垫层面上测设的主轴线交点位置,及利用激光垂准仪向上方建筑各层面投测轴线定位的过程。)
3.3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对基础垫层标高或标高引测基准点进行核验
基础垫层的标高或场地内的标高引测基准点直接影响到基础大样、建筑自然层的结构标高数据,由此,建筑施工中±0.00等结构标高推算也依赖于基础垫层标高或标高引测基准点向上传递高程(如图2)。正是因为认识到施工过程中存在高程传递这一环节,所以可以对基础垫层标高或标高引测基准点进行核验。在不减弱核验强度、精度的情况下,基础垫层标高核验相比直接在±0.00标高阶段核验,具有难度小、可操作行强、安全系数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方便等多方面的优势。
图2 基础垫层标高向上传递示意图
(注:本图演示了施工阶段建筑物各层面结构标高通过基础垫层向上传递的过程,其中较为典型的方法是使用重锤钢尺法或水准辅助法进行施测。)
4.开展建设工程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工作的意义
为了更好的体现规划的服务职能,充分体现“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和谐规划” 的工作原则,坚持走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针对现行的灰线验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开展建设工程基础轴线规划核验(简称基槽核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具体表现在:
4.1完善、补充了验线工作环节
在施工阶段上可以对灰线验线过程中有遗漏的部分进行补充检验,充分体现了规划的动态管理思路。
4.2增加了新的验线对象和验线内容
基础轴线规划核验是对施工单位的平面放线精度(主要是轴线定位)进行检验,对基础垫层标高或标高引测基准点进行检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监控了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施工误差与设计标高变更。保证了规划建筑物的平面和高程等方面的精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
4.3及时核对图纸,保证了规划管理的严肃性和规划落地的唯一性
通过对施工阶段的建施图与规划附图进行核对,及时发现两套图纸的情况并予以纠正,及时掌握建筑施工变更时间和内容。
4.4体现了规划服务城市建设的工作宗旨
经过理论逻辑及实践经验的验证,开展基础轴线核验工作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对核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较±0.00阶段发现问题,具备减少整改成本,降低整改难度,整改更趋近规划要求等优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建筑物角点坐标、长宽尺寸等平面位置精度,同时也能保证建筑物基础垫层标高、±0.00标高等高程精度,从而有效地减少违法建设情形的发生。基础轴线规划核验工作相对于灰线验线和±0.00验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可作为规划批后管理之规划验线环节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2011[S]
[关键词]公路工程;计量支付;造价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72
1 工程概况
唐山市境内某公路互通立交项目主线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千米/小时、被交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千米/小时、匝道设计行车速度为40千米/小时。主线路基宽26米、被交道路基宽85米、单向单车道匝道采用85米路基断面、对向分离双车道匝道采用155米路基断面。
2 计量前期工作
证明质量达标的相关资料是计量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除此之外,还有公路工程的清单、设计图纸、合同中的计量条款和技术规范、测量的数据以及计量的补充协议等,都是计量工作的重要依据。计量工作的内容量大、步骤多且项目烦琐,尤其到了完工的时候,还要与支付工作进行协调,因此需要花费较多精力。要使计量工作能有序而顺利进行,就需对其前期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
21 精确进行工程量复核
业主与承包商要对合同的明文细节充分达到统一,以免日后出现问题而引起纠纷。根据合同规定,所要完成的计量和支付,是要达到合同中所规定的已经完成了的工程数量。同时,要按照承包商规定的计量方法,以及监理工程师规定的尺寸和断面计量,并通过检验审核,达到合同中规定的标准,经相关检测人员和监督人签字,才可进行计量工作。
22 严格建立计量台账
建立完整的工程计量台账,这里可用到清单计量支付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的办公软件对计量数据进行记录,编制成台账。台账的格式可借鉴工程量的清单复核表的格式,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改变,要保证台账内容详细准确。清晰的计量台账不仅能方便计量工作的管理,还能防止重计、漏计现象。另外,还可按某些比例或部位计量的工程来反映工程进度。由承包商建立的台账需经过项目总负责人进行详细的审核,对每项完成和未完成的工程量都需经济的评价,并将资料记录下来进行归档。
23 严格计量软件选择与修订
以往的计量软件只能对计量数据进行整体的控制,而不能进行细节的控制,功能还不够完善。根据该项目的特点,以及计量管理的需求,对计量软件的选择需严格进行。为了简化计量工作,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可以运用分项核算计量支付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以工程的清单为主线,以分部分项为基本单元,巧妙地将清单和分项结合在一起,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中的WBS工作分解、工程量核算、变更增补、计量支付、额外费用支付、材料、索赔、结算等功能。可以支持高速、一级公路、新建、续建、大中修、养护、绿化、房建、乡村路、战备交通、市政路网等项目。这为计量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也确保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中期计量程序
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计量工作就可以顺利地开展了。此时,计量工程师需按照计量管理程序的每个步骤来进行计量工作,不能图简单,走捷径。在计量工作中丝毫的错误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在中期计量程序上进行严格控制。
31 计量程序管理
公路工程计量履行承包人申报、驻地办复核、总监办审核、业主审批的逐级把关、签认程序。业主对承包人、驻地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的计量结果有否决权。对计量中存在问题的工程量有权更改。
计量程序需要测量和收集很多相关数据,因此一定要确保其准确性。又因为计量工作必须及时与工程进度跟进,又要求有一定的及时性,这不免产生了计量工作严肃性与集中性之间的矛盾。建立一个合理的计量程序,是缓解这种矛盾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将计量和支付两方面工作分开,计量工作优先,之后再进行支付表的上报。其次,要简化计量工作的签审流程,将内容整合化,并加大签审责任。最后,业主要抓好清单核算的工作,从总体上来控制计量工作,同时加大计量审查工作的奖罚力度。
32 计量软件应用
选用好计量软件后,就需对软件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熟练运用计量支付管理软件,能够让计量工作及时准确、简单便捷地进行,从而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纪律管理。在需要用到软件进行操作的步骤和地方,计量人员就必须按照要求,通过软件来进行相关的计量操作,绝不能为了省事而采取随意式的人工计量方法,这是对计量工作的不重视,更是对本分工作的不负责。同时,还要形成流畅化的线条管理模式,以便对计量软件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进行及时的改进。该工程选用的软件能够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计量、支付、变更、结算等大量、烦杂的计算问题,为计量支付管理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
33 工程变更计量
由于工程项目难免会有突发状况,随着工程施工的深入,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变更工程。因此,在合同条款及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指令后,就需立即建立变更计量的台账,对变更的项目进行及时的方案论证和审批。由于变更项目较紧急,且数量较大,因此适宜采用流水账式的计量方式,对计量台账以及其他程序的清单,进行详细的跟踪记录。
4 工程支付与造价管理
对符合本公路工程支付条件的工程项目,严格按合同条件、监理规范及工程支付程序,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支付方法,对工程的前期支付、中期支付和最终支付的所有支付项目,由承包人提交有关计量报表和支付申请,经各级监理部门审查、签认、扣除应扣款项后,签发支付证书并由业主审批支付。
这里重点论述最终支付管理。最终支付,就意味着工程接近竣工。通过最终支付,将整个工程项目的费用支付工作进行全面的整理,并完成支付。支付工作直接涉及合作双方的利益,容易引起纠纷,因此为了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都能达到各自的满意程度,则需进行以下几个程序。
41 依“范本”、合同通用条款,承包人提交最终支付申请
承包人完成以下工作后,具备提交最终支付申请条件(即最终财务报告及结算清单),即:①全部遗留或缺陷工程均已完成且达到合同规范要求,获得监理工程师签发的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②有关合同各方遗留事宜均已与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协商达成基本一致,并按合同办理有关手续;③竣工图纸及有关竣工资料已按合同规定全部完成,得到监理工程师确认;④对合同期所有支付款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所需支付凭证进行了必要补充与完善。
42 承包人最终支付申请组成文件依据
①正文(申请最终支付证书总说明)。②最终结算清单。③最终结算证明文件等及时申报。
43 监理工程师审定承包人提交的最终支付申请内容
①逐项审核修订承包人的系列结算清单。②逐项申验相应的系列证明资料。③确认所有的计量与支付均符合合同要求等已审定。
44 支付证书的确认
业主在收到监理工程师签发的最终支付证书时,对最终支付证书确认无误后方能签认,使最终支付证书生效。在合同规定时间内,依最终支付证书对承包人付款或扣款。
5 结 论
在计量支付与造价管理的工作过程中,按照图纸、工程量清单、建立的台账、选用的计量软件以及合理的程序,来规范计量管理工作。同时,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效控制项目的投资,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时思利浅谈公路工程项目中的计量与支付工作分析[J].才智,2013(20).
[2]华素平浅谈公路工程项目计量支付控制要点[J].华章,2011(20).
[3]谢大伟,杨才金浅谈公路工程计量管理[J].科技资讯,2010(9).
关键字:评级体系 酒店管理 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F719-4
科研项目:本文系2014年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ZY1217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以酒店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但目前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一、评价体系现状和不足
1、目标和过程脱节
很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名称和教学方法上,使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字样,但是教师在上课或者实践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这就导致课程本身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相脱节,同时也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需要,缺乏社会适应性。
2、偏重终极考核,忽视过程考核
目前很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都提出了过程考核这一概念,但在执行过程中,总是把期末考核作为主要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依据,虽然也提出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看上去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 但实际上是为了“过程而过程”,并没有突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评价考核模式化,无法全面体现职业技能要求
很多院校在期末技能考核的时候,通常拟定了好了考核内容,以餐饮服务员为例,往往考核内容就是:摆台、斟酒、上菜、点菜等模式化的考核内容,实际上餐厅服务员的服务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过程,每个服务环节都是对职业能力有相关要求的,如果简单的分解过程,简单的进行操作,就通过考试,这样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就明显的与社会对其所需的职业能力有较大偏差,所以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尽快适应社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4、教师主导评价,学生被动接受。
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这个系统不仅指的是时间上的系统,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也因该是空间维度上的系统,评价维度上的系统,传统考核,老师主导了所有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这样就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现实,学生个人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没有发言权利,事实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考核评价有一个个人认识,同学对他也有一个客观评价,加上教师的评价,这才是一个系统评价。而且在评价上,我们不仅仅是把知识的掌握程度,动作的标准程度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更应该把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团队合作也加入到这个评价体系当中,较为客观公正的体现一个学生真正能力,但是很可惜,目前很多院校在这方面都是缺失的。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1、突出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评价
以餐饮服务人员为例:从工作准备开始,到客人进入酒店用餐,直至客人离开,后续工作完成,这才是一个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这个过程中,我们考核的不仅仅是学生某个服务技能的水平高低,而重点衡量的是客人对整个服务工作的评价。因此,我们建立一个有效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分解评价,但是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必不可少。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建立维度上的评价体系,根据工作过程的不同,有学生自评,有小组互评,有班级竞争性评价,有期末考核评价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能够独立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缺点,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过程,主动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
3、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参加竞赛获奖的成绩纳入评价体系中来。
职业技能证书、竞赛获奖成绩是对某种职业能力的肯定和评价,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这些证书和成绩的取得,是代表着学生努力学习的见证,用这些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在未来选用人才的一个判定标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4、鼓励学生社会实践,引入企业评价机制
学以致用,这是教育的根本和宗旨,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通过阶段实习,真正到企业中工作一段时间,通过企业实践活动,由企业给出学生的能力评价也是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企业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学生与工作零距离接触,一方面,解决了课堂教学的模拟操作永远代替不了真实工作岗位的尴尬,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实的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第三方面,企业评价的也相对比较客观,企业看到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现,而不是对某个特质的判断,也就将前面提到的团队合作,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综合素质都展现出来了,这样在今后学生就业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无缝”对接。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评价方法不止于上述几种,以上都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验证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真正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秦增梅,宋书武.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3
论文摘要:在介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概念及其目标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的工作内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工作流程。
自从斯威比博士1986年最先使用“知识管理”一词,并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基础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来,知识管理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并迅速得到了商界和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从1999年起,我国图书馆界对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也开始升温,发表了一些关于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工作结合方面的论文。本文结合图书馆具体业务工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高校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后的新工作流程。
1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定义
至今为止,虽然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都已日浙广泛,但是知识管理的定义仍未统一。一般来说知识管理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知识管理是指对组织中的知识资本的管理。广义的知识管理则是针对知识本身的,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因此,通常来说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图书馆所有智力资本(包括显性的与隐性的、个人的与团体的信息和知识)进行组织、开发、运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r2]。实际上,高校图书馆的智力资本还应包括所在高校拥有的资本。因此,对高校图书馆而言,知识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图书馆本身所拥有的智力资本,还包括所属高校所拥有的智力资本。
英国科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将知识分为两类,即显性知识(articulaedknowledge)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显性知识是指通常被说成知识的东西,即用书面语言、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达的文字化的东西,它只是知识的一种,是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正是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对象。隐性知识是指不能系统阐述的知识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它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是我们知道却难以表述的知识。通常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和行为之中。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隐性知识是整个学校包括图书馆本身全体人员(教师和学生)头脑中难以编码的知识的总和。图书馆传统工作流程针对的管理对象是显性知识,但是显性知识皆有其隐性根源,隐性知识在人类知识中起决定性作用。根据专家的估计,人类全部知识中的90%多是“隐性知识”,而表现为文本、报告等外显形式的“显性知识”只占不到10%,只是知识宝藏的冰山一角。这也是波兰尼理论中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的优先性。波兰尼指出,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其理智地控制的能力;心灵的领会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更加重要,图书馆工作不应该仅是管理文字化的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虽然复杂,但是更应予以重视。隐性知识的传播要求与隐性知识的创造者和拥有者直接对话与交流来实现知识的共享,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也要适应对高校和图书馆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的需求。
2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的目标包括:提高组织创新能力;提高组织应变能力;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提高员工素质;实现组织资产价值j。相对应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包括:提高高校和图书馆的创新能力;提高图书馆适应学校要求的能力;提高高校和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提高高校和图书馆师生素质;实现学校和图书馆硬件和软件资源价值。因此,图书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部分。
2.1知识地图的规划和绘制
高校通常是融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组织,但是中国高校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相当低,对科研有负面影响,这里面原因很多,但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转化渠道。需要高校的知识进行创新的外界组织与个人没有适当的渠道找到合适的合作者,而高校有实用价值的创新项目往往找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甚至是已经成功完成的项目找不到合适的实施者以至搁浅,这种浪费是巨大的。所以为了提高本校的创新能力并实现组织资产价值,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应包括规划和构建学校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是展示知识客体的知识因子和知识关联所形成的有机结构,为用户提供创造时所需的信息和知识f。高校知识地图就是将学校所有学科点及各专家教师及他们的专业领域、发表著作及做过的课题按相关关系如地图般绘制出来。就像是书的目录表,可以让使用者一目了然地看到不同主题之间的关联关系,便捷地找到所需知识,随时发现谁是相关问题的专家并及时进行沟通;也可以了解到地图内相关信息内容的利用率和信息之间的链接关系,从而形成完整、条理清晰的高校知识体系结构。
知识管理系统中专门建立企业知识地图的系统已经出现,如IBMLotusDiscovery服务器。这些知识管理系统可以高效率地从各种信息资源中挖掘出知识,把存放在关系数据库、Internet/Intranet网站、文件服务器、文档数据库等不同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映射成统一的“知识地图”,建立团队协作和通信的专家网络,使知识能够有效地在校内和校外得到共享。图书馆是高校知识的管理者,由其建立统一的全校知识地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和图书馆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帮助实现学校硬件和软件资产价值。
2.2知识资源的建设
2l世纪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已不仅局限于纸质文献,网络资源与电子资源日益成为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采访经费的分布和使用应依据高校实际情况,针对专业与层次需求状况决定采购比例。采访工作要针对学校所设学科、项目,这已是共识,但是采访人员的学科专业知识毕竟不如各科专家,在公共图书馆,为了提高采访水平只能通过设立学科馆员来解决,但是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完全可以依托高校教师资源,可以通过在各学科设立“图书资源建设员”,南具有对口或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与一个或者数个学科的“图书资源建设员”进行联系,及时将本学科教学科研巾的所需资料定期反馈给图书馆。此外,针对某个学科的集中现采活动也应邀请相应学科的“图书资源建设员”参与,最终达到提高图书馆适应学校要求的能力与实现学校资产价值的目标。
2.3信息系统的应用
信息系统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全面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员工素质方面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在采访TJ作中,信息系统的运用有利于更快、更准确地;在分类编目工作中,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应用既可以提供多途径查询指导读者的使用,又可以增加分类的准确性,帮助分类编目人员对文献的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在借阅工作中,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更全面、多途径的检索,而且检索不仅可以在图书馆迅速完成,还可以在任何一网电脑上完成,节约读者的时间与精力,在地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个图书馆还可以开展馆际互借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文献利用率;在参考咨询工作上,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应用使得远程工作和合作咨询都便捷化,充分利用了知识资本;信息系统的统计功能也使得剔旧工作有了量化依据,进入标准化、科学化进程。总之,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既提高学校与图书馆工作效率又提高师生素质。
2.4人本管理的实施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人本管理,简言之就是读者第一,馆员为中心。具体到工作中,读者培训是图书馆应当承担的常规工作。读者培训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对图书馆的了解,包括了解图书馆有哪些资源,资源在馆内的物理分布,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图书馆借阅规定等,这些可以在进行新生培训、组织新生实地参观和分发图书馆指南时完成,同时在馆内和图书馆首页醒目处也应有介绍。其次是对读者使用图书馆能力的培训.这对读者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指定专门的馆员定期开班进行培训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培训内容也应包括网上信息和电子文献的获得技巧,同时,这也是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可以随时对利用馆藏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读者进行指导。
2O世纪7O年代以来,通过学者帕罗苏尔曼、贝利、兹桑莫对服务质量的研究可以看出,为了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除了提高硬件水平外,衡量读者期望、增加读者对服务的了解和提高馆员的服务水平、责任心和能力,在近年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馆员的再教育不仅要包括专业培训,还包括服务理念的深化。总之,人本管理对图书馆知识管理五大目标实现都有积极的作用。
2.5知识桥梁的构建
无论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的吸收,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隐性知识来说。因此,举办讲座、研讨会、论坛、读书会,为读者提供与不同领域专家面对面接触的机会也是图书馆丁作的一部分。这不但有益于读者知识面的开拓和隐性知识的吸收,还有益于学习气氛的培养,激发学习热情,并在此过程中完成隐性知识显性化,形成科研成果。这对提高创新能力和师生素质都很重要。
3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工作流程
传统图书馆工作流程见图1。首先由采访部门通过书目订购和现采将图书和期刊购人,再由编目部门将图书和期刊分类编目,接着由阅览部门将图书期刊上架以供读者借阅,参考咨询部门知道读者使用现有资料的情况,最后将部分损毁书和实用价值降低到一定标准没有保留价值的图书剔旧。可以看出传统工作流程是针对文献的.可以说纸质文献在图书馆的生命周期是线形的。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后的工作流程见图2。采访部门针对读者需求和本校学科特点购人一定比例的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编目部门根据读者习惯和分类编目规则进行细致分编,以此指导读者阅读;培训部门负责引导读者熟悉图书馆并教授检索技能;流通部门凭借对馆藏的了解帮助读者选择资料进行流通;参考咨询部门向读者提供各种服务协助教研工作,包括主动提供服务与定题跟踪等;读者服务部定期安排讲座向师生提供面对面互相学习和向外界专家学习的机会,帮助隐性知识的交流,并为有需要的校外机构和个人与本校有能力胜任的专家教师牵线搭桥,激励创新并实现学校资源的价值。可以看出,实施知识管理后的工作流程变成了发射型,每个丁作步骤都是针对读者的,与读者直接相关,同时对馆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专业能力、责任心。新的图书馆工作流程图形象地揭示了知识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网状结构。
关键词:图书馆 流通子系统 读者 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自动化的普及与应用,各种集成系统软件的功能不断地完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以下简称为ilas)是使用c语言编程,依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准则,将以往手工使用采购目录、馆藏目录和流通借阅等信息存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管理的一套图书馆应用系统。该系统具有先进可靠、实用灵活、简便易检及标准完善等特点。系统从图书的订购、编目、入藏、检索、流通的基本流程流变为在计算机控制下有序的书目信息流。我馆早在十年前引进了深圳图书馆研发的ilsa,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改善了业务工作手段和服务水平,使读者服务工作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尤其为读者外借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供了可行性条件。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对ilsa流通子系统在我馆实际应用谈几点看法以与同仁商榷。
一、 ilas在流通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采用ilsa应用系统使馆藏书目数据建设更加完善
对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书目数据库建设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应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最基础的条件。书目数据建库是将本馆以往藏书根据馆藏特点和服务对象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我馆在2000年引进ilas系统后,基于当时的资金和人力缺少的情况下,全馆工作人员排除困难,齐心协力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先后粘贴条形码,再根据题名、责任者、分类号等检索点查询标准书目数据源进行著录,生成条码库进入流通,完成了标准化的书目数据建库工作。通过书目数据库在我馆实际应用,我们感觉ilas流通子系统功能比较完善、性能稳定可靠、应用灵活、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而且书目数据库在内容上丰富,检索点多,便于检索,读者借阅图书更加方便、快捷、准确,使外借工作更趋向科学化、规范化。为更深层次读者服务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对传统文献的检索起到突破性作用
ilas流通子系统中的检索功能,是它的显著功能之一,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的手工检索既慢又费力,转换为计算机检索书目,既能检索文献的借阅史又能检索文献的当前借阅情况,提高了检索的速度,又实现了多途径检索功能。对于读者数据信息,可用读者条码进行检索,也可用读者姓名或单位进行检索。从而简化了相应手段,使检索结果更准确更简捷,降低了差借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服务工作效益
以往传统的文献借阅系统中,读者从把借书证和索书单交到工作人员手中,到拿到所借的图书也要几分钟时间,每逢借阅高峰时就要出现排队等侯的现象,自从实现了利用ilas流通子系统后,这种情形几乎少见。同时图书借阅实行全开架形式,读者可以自由选择,所需文献自选的范围大,更能满足读者所求,最重要的是简便读者借阅手续,也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工作人员程序化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工作人员更有精力投入到深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中。
二、ilas在流通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1、书目数据输入性错误
在对图书进行外借或图书当前借阅查询过程屏幕上提示出错误信息“无相应条码记录”,最常见的是书目数据录入中条形码号的错误录入或遗漏。导致时常出现同书异条形码号、异书同条形码号及书名不对,张冠李戴的情况。也有部分新书在流通环节中因输入数据有误,计算机不识别而无法流通等现象。要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ilas系统在书目数据录入过程中应设计能及时纠正失误的程序,即在出现错误时,能及时中止输入,并给出改正的提示,以保证馆藏数据的正确性,从而使错误信息的输入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在出现这些情况无法借阅时,工作人员应及时将此书送回采编部门修改之后再办理借阅,以确保读者需求,达到读者满意,真正体现“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
2、在借还过程中图书条形码易损、有误
条形码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数据库内给图书定位,即每本图书都有自己特定的条形码号,我馆图书条形码号一般由八位数字组成,每个条形码号都代表特定的某本图书。条形码有误一般有几种情况:电脑显示条形码所标图书书名与读者实际所借阅的图书书名不符,当输入所借图书的条形码号时屏幕上出现的是另一本图书;图书实行开架借阅,图书流通频率高,条形码易破损、皱折、脱落,尤其是部分热门图书由于借阅率高,在借还过程中扫描仪器经常摩擦条形码,使之模糊不清;扫描仪器使用不当,失去了作用,导致扫描仪器无法正常读码或误读码现象,不能及时办理借阅手续,影响正常的借阅工作,降低了服务质量。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是图书条形码上粘贴一张透明胶带,胶带的面积要大于条形码的面积,以防条形码脱落、磨损,从而有效地延长条形码的使用寿命。二是正确使用扫描仪器。在借还过程中要将图书条形码铺平,无皱折,将扫描仪器由条形码上方向下方略悬空后一扫而过,不能抖动,更不能上下移动,仅用光点扫描条文,这样既不磨损条形码又不会误码。三是发现条形码破损或模糊不清及时更换条形码,特别是对出过错的条形码重新确认校正打印后更换,以免再出错。四是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意识,熟练业务技能,在借还图书时要认真、细致、严格把好每本图书所借还的质量关,以减少工作失误。
3、检索书目数据条件比较单一
在ilas流通子系统查询功能中,只能从题名、责任者、索取号等检索项中选一项进行检索,这样检索经常查不出所需文献,特别是在输入内容与书目数据库的内容相差一个汉字、空格及标点符号时都检索不到所文献。因此建议ilas系统在升级时,增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书目检索条件,这是完全必要的。再者还应设立模糊查寻系统,例如:查询《蚂蚁扳倒大象》,只需输入“蚂蚁”一词就可以把有关蚂蚁的所有书目数据全部出现在屏幕中。这不仅增加了检索的宽泛程度,同时也减少读者在所查找的信息中再进一步筛选有价值信息的时间,即节省了检索时间,又简化了检索程度,有利于提高检索效率,达到检索专指化。
4、ilas系统操作权限的设置引起技术蔽障
图书经过采购分编加工后进入不同的借阅室进行外借流通。我馆设有社会科学借阅室、自然科学借阅室及文史借阅室等三个不同外借地点。当借还过程中出现文献馆藏地点有误时计算机拒借,这是由于给予各借阅室工作人员借还权限不同,使借阅室之间不能相互协作借还工作,尤其是给读者还书带来极大的不便,读者由于借出图书时间长了忘记所借地点,有时需跑几个借阅室才能还上,给读者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有些读者将图书还到不该还回的借阅室,当工作人员发现后应及时送到所藏的借阅室。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借还过程中发现读者还错地点的书及时解决处理。提示读者所借图书在哪里借就在哪里还,以免造成读者还错地点。其次建议结合本馆的实际设立公共还书处,真正解决错还书,还错书的问题。设置工作人员各种不同权限,本意是对ilas系统的一种有益保护,也是对书目数据库的一种保护措施。但这种权限使读者服务工作受到一定限制,也给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划上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各自工作性质不同再加之工作权限的限制,使图书馆知识与技术而被分割,在某种意义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可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建立一个ilas系统的虚拟操作系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相互学习掌握图书馆知识和技能。让所有图书馆工作人员来熟悉和掌握整个ilas系统工作流程和各子系统的操作办法,使图书馆计算机操作知识与ilas流通子系统知识得到普及,有利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总之,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流通子系统为流通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服务设施和手段,简化了工作程序,但流通工作主要还是要靠我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正视前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改善流通管理工作。让我们为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利用得更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付占娟.ilasii系统借书工作经验谈[j].河北科技图苑, 2002,(3).
[2]张亚宏.图书馆流通子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07,(3).
[3]王民学.从流通的角度对ilas提几点意见和建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