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观察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纵向捆压子宫缝线术,也叫B-lynch外科缝线术,是针对产后宫缩乏力需急行开腹处理或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迅速控制子宫出血的新方法[1,2]。纵向子宫前后壁缝线加压止血较子宫动脉结扎术简单易行,保留生育能力,能改善分娩和剖宫产结局。为产后出血的治疗又增加一个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1999年2月~2005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者1416例,术中有26例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初产妇18例,经产妇8例,孕周36~43周。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B超检查,无子宫肌瘤及附件疾病。26例剖宫产指征摘要:多胎妊娠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宫缩乏力滞产3例,前置胎盘3例,胎盘早剥2例,臀位2例,过期妊娠2例,巨大儿伴宫内感染1例,珍贵儿、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脐绕颈5周各1例。术中均采用联合麻醉和新式剖宫产手术。胎盘娩出后,立即出血量多者15例,触及子宫软,收缩差,逐渐呈软水袋样改变。5例一开始即是软水袋样改变,继而大出血。6例子宫收缩尚佳,由于操作不当,继而转变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
1.2方法每例产妇采用纵向捆压子宫缝线术前,均常规宫体肌注或静脉滴注缩宫素及止血药,并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均采用纱垫压迫出血部位,按摩子宫,局部出血缝扎等方法。捆压子宫结束后,观察5~10min,无效者改用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
1.3结果纵向子宫体前后避缝线加压后,显效12例,有效14例,成功率达100%,手术时间为3~5min,术后12例病人接受输血治疗,出血量为600~2200ml,输血量为400~1400ml,均因施该术前出血量多造成。施术后,无一例再发生大出血。术后随访16例,均无非凡不适。2例3个月时月经来潮,14例月经恢复时间为5~16个月,现已有2例妊娠。
2护理[3]
2.1心理护理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保持产妇恬静,使其和医护人员主动配合,答应家属陪伴,给予产妇关爱及关心,增加平安感。
2.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神志的变化,术后1~3日体温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应每4h测体温。假如体温持续升高,注重有无切口、肺部、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手术后每15~30min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1次,连续监测6次以后,改为每4~6h测1次,24h以后,每日2次。在观察过程中,如有异常或提示有出血倾向,应增加监测次数。
2.3伤口及阴道出血情况的观察和护理了解手术中情况,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有无出血、渗液及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保持留置导尿管引流通畅,保持床铺干燥,及时更换会阴垫。早接触、早吸吮,能增进母婴感情,增强母亲自信心,增加内源性缩宫素的释放,从而加强宫缩减少出血。
2.4饮食护理术后的营养和饮食和肠道功能的恢复,机体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术后病人需170J/kg的热量,在静脉补充营养的基础上,鼓励病人进食。手术6h后可进食流质饮食,但应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以防肠胀气。排气以后,改流质为半流质饮食,再逐步过渡到普食。能进食的病人应鼓励进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素丰富的食物,以满足术后机体康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0.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
二、设计
设计是在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
三、实验与观察
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巴甫洛夫语)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
有些护理论文的撰写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四、资料搜集与处理
资料是构成论文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
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五、拟写论文提纲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 。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 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 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 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 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 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 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 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 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 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 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 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 能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 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 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 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 、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 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 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2.2 在科研过程中选题 医学科研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现象或问题 ,作者如果能够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可以在这些偶然中获得新的选题。 2.3 在临床实践中选题 临床工作是医学论文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者在 临床中会经常遇到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或理论问题,对此,只要从本学科 实际出发,用心思考,会从中产生很多好的主题。其包括:①探讨发病机制与预后 情况;②分析临床症状与表现;③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 等。 2.4 从文献资料中选题 医学文献是人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是医学论文
选题的重要来源。阅读最新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当前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开
拓思路、激发灵感,从而挖掘提炼出好的医学论文主题。
3 医学论文的一般体裁
3.1 实验研究 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
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包括: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
;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
验;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3.2 临床分析 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
、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
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3.3 疗效观察 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
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
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
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3.4 病例报告 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
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3.5 病例(理)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
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
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6 调查报告 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
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
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3.7 文献综述 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
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
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3.8 专题讲座 围绕某专题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讲授,介绍医学发展新动向,
传播医学科研和临床上实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更新传统的理论
、知识和技术,改善知识结构,推动医学科技进步。根据对象不同,可分为普及讲
关键词:维A酸乳膏,短时多次接触疗法,痤疮
痤疮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影响美容。随着经济发展,痤疮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安全、有效成为治疗的目标。0.1%维A酸对痤疮有肯定的疗效,但外用时对皮肤有刺激性,随着药物浓度和用药时间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性炎症、红肿、糜烂,削弱角质层屏障,使药物吸收增加,引起系统毒性〔1〕。笔者自2009年1~6月,采用短时多次接触疗法治疗轻、中度痤疮。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1.1.1 病人入选标准 确诊为面部痤疮(病程≥6周),并符合以下标准:①年龄16-40岁男女患者;②临床诊断为寻常型痤疮Ⅰ~Ⅲ级,面部至少有10个皮损(诊断标准见表1)〔2〕;③患者愿意且能够遵守试验方案。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1.2 病人排除标准 ①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疗停止时间少于2周;②系统使用维甲酸类停药时间少于8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和其它治疗停止时间少于4周;③已知对维甲酸类药物及其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1.3 病人基本情况 共有48例患者入选,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0.1%维A酸乳膏短时多次接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4例。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两组在性别组成、年龄、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随机、有效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为24例,对照组为27例,试验中对照组3例因为局部刺激退出,完成病例数共计48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
1.2.1 药品来源 0.1%维A酸乳膏由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5克/支。
1.2.2 用药方法 患者按随机号进入试验,使用药物前用非药物性香皂和温水洗脸,擦干面部后将药物均匀涂于面部皮损区域,短时多次接触治疗组患者擦药5分钟后用清水洗干净面部药物,每日用药5次。对照组(常规组)直到用药次日患者正常洗脸时洗去药物,连续外用8周,分别于用药后2、4、8周复诊。
1.2.3 观察项目及指标
1.2.3.1 疗效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用药后2、4和8周时分别计数非炎症性损害(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的数目、炎症性损害(炎性丘疹、脓疱和结节)的数目及皮损总数。
1.2.3.2 不良事件观察 受试期间患者所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均应记录在临床观察表上。局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脱屑、干燥、灼痛、红斑和瘙痒等。按轻、中、重度分级。轻度:轻微反应,不需要治疗,不需要改变原观察方案;中度:需要减少用药次数,或/和需要治疗;重度:停止观察用药。同时记录发生时间及转归(仍然存在或已缓解,并记录日期)。
1.2.4 疗效判断
1.2.4.1 疗效计算 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
1.2.4.2 疗效判断标准〔3〕:基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进步:2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20%。作疗效评价时,将基愈病例和显效病例合计为有效病例,计算出有效率。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1.3 统计方法 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比较采用χ2检验。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科技论文,维A酸乳膏。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后2、4、8周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论文关键词:中药敷脐疗法,痰浊瘀阻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D)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失常,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增高的一种病症,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进行性和全身性的。调脂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减少高危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现代医学提倡综合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运动锻炼、戒烟等早期干预,根据控制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药物治疗疗法。中医学无HLD的病名,从病症角度归入“眩晕”、“头痛”、“心悸”等范畴。认为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年老体衰等有关,痰瘀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从痰瘀论治,应用祛痰化瘀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HLD患者,均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HLD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5年)的诊断标准。排除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急慢性肝胆病所致HLD及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①胆固醇(TC)>5.72mmol/L;②甘油三酯(TG)≥1.70mmol/L;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④高密度脂蛋白单固醇(HDL-C)≤1.04mmol/L。中医主症头重如裹、肢麻沉重、心前区刺痛、胸闷。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6~79岁,平均(43.7±12.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保持正常的日常活动,参照HLD膳食控制方案限制量饮食治疗,重点限制甜食、食用油、蛋、肉类的摄入量,3月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饮食控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疗法,药物组方:何首乌(制)、生山楂、生大黄、泽泻、丹参、冰片,制成药粉,按药5份,食醋3份药学论文,凡士林3份剂量比例调配成药丸并压成饼备用。酒精消毒神阙穴周围,放上药饼用脐贴固定,每次贴敷12h,一周3次,3月一疗程。
1.3实验室检测和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10.26mmol/L;(TC-HDL-C)/HDL-C下降≥2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mmol/L<0.26mmol/L;(TC-HDL-C)/HDL-C下降≥10%<20%;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实验室检测未达以上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改善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30%论文的格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80例HLD患者中,应用中药敷脐疗法的观察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饮食控制的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17
9
6
8
80.0a
治疗组
40
8
4
11
关键词:硫锌酸;依帕司他;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造成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病会损伤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减弱以及运动障碍的体征。我院采用硫锌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8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7.53±4.21)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7.21±1.53)年;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7.63±4.18)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13±1.5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症状可见肢体的感觉异常,运动神经病变的表现可见肢体的麻木,肌萎缩无力,深浅感觉出现减退,患者腱反射减退或者消失;患者肌电图检查发生有神经传导速度的减退[2]。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调整血糖。同时采[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用甲钴胺注射液1mg/次,1次/d,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锌酸和依帕司他治疗,硫锌酸注射液60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时间在30min,1次/d;给予患者依帕司他50mg口服,3次/d,治疗4w观察疗效。
1.4观察指标 患者临床疗效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触觉、温度感觉和跟膝腱反射明显好转,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超过5m/s或者完全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触觉、温度觉和跟膝腱反射好转,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低于5m/s;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或者加重,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变[3]。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改善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 SPSS 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 见表1。
2.2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情况比较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占到糖尿病患病的50%以上,由于患者高糖状态会引发代谢的紊乱以及血管的病变,激活了多元醇通路的活性,在醛糖还原酶的反应下产生山梨醇与果糖并堆积在周围神经细胞的周围,造成了肌醇的合成下降,神经细胞的水肿与纤维出现了变性和坏死,进而使得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发生了降低。
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锌酸和依帕司他进行治疗,硫锌酸属于强效抗氧化药物,可以清除各种自由基,同时还可以还原、再生细胞内的谷胱甘肽、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C等抗氧化药物,发挥了间接的抗氧化[lunwen. 1KEJIAN.C 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效果,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由于氧化应激反应造成的损伤。依帕司他属于新型的醛糖还原酶抑制药物,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了山梨醇与果糖在周围神经组织沉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硫锌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PBL教学 大班口腔 医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13-0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是一种自我指导以及小组独立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医学教育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1]。PBL的特点是将大班的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鼓励学生、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能巧妙地将原来学习的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有机结合,并能为团队合作、相互沟通、相互尊重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为此本文将对口腔科的学生采用PBL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方式教育效果进行对比,现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口腔科的医学生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医学生68例,女性医学生52例,医学生年龄为18~22岁,平均年龄为(19.5±1.8)岁。随机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学生,其中观察组学生实施PBL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实施常规性教学,两组学生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教学
对照组教员按病种对学员进行讲课,理论课程结束后,让学员在医院各科临床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让学员完成实习报告,并完成毕业论文,并做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而学员在医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包括医学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问题则由学员自行解决。
1.2.2 PBL教学方法
观察组教学法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进行:(1)由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病例,病例并不是临床简化的情景,而是被设计为提问的方式开展,并让学生模拟患者病情作为病例让学生参与到病例的诊断及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根据相关病例提出疑问,并解答学生的疑问。(2)组长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组长通过对他人及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从而调动每个组员学习的积极性,并由助教向小组成员提出随机提出相关问题,并以他们遇到的问题作为方向性指引,在每个病例讨论结束时应向对组员提出课程相关的内容,并做简短总结,然后根据本专业知识回顾性分析课程重点,包括自我学习过程中遗漏的内容,并最终做出相应的评价。(3)阅读-讨论:阅读:让学生根据提纲进行阅读,并将疑难问题记录待上课时向老师提问。讨论:让教师筛选其中较为集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通过讨论让学生得以启发,使得问题更加明确。小结:教师根据涉及的问题及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表述,使得问题变得明朗。(4)病例分析:通过演示-分析等,通过对学生演示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向学生展示病理、生理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对理论进行分析,并揭示现象本质,最后对病例分析进行总结及表述。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实验操作能力、病例诊断能力、医学论文撰写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原有的口腔科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教学模式,口腔科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选择一种新的口腔科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医学专业知识非常重要[3]。PBL教学方式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的,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实验操作能力、病例诊断能力、医学论文撰写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46~73岁,平均( 55.3±12.6)岁;病程4~21h,平均(11.2±2.4)h;梗死灶最大面积21~49cm2,平均(34.2±11.3)cm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21.3±5.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49.2±[第一论文 网(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14.8)分。伴有糖尿病68例,高血压53例,冠心病49例,血脂异常3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CT或核磁共振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为初发。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并发症以及既往病史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与Bathe评分比较()
组别 n NIHSS评分 Bathe评分
治疗前 治疗14d后 治疗90d后 治疗前 治疗14d后 治疗90d后
观察组 100 14.3±3.5 7.8±2.8■ 4.1±1.6■ 49.2±14.8 84.2±21.5■ 93.2±25.4■
对照组 100 13.8±3.8 10.3±2.6■ 6.8±2.2■ 46.3±13.6 67.4±14.3■ 79.1±20.6■
t 0.569 3.832 4.027 0.194 5.024 4.592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14d后相比,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100 44(44.00) 30(30.00) 22(22.00) 4(4.00) 96(96.00)
对照组 100 22(22.00) 37(37.00) 27(27.00) 14(14.00) 86(86.00)
x2 5.173 2.568 4.271 4.271 4.271
P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组别 n 脑出血 尿中有红细胞 血常规异常 肝损伤
观察组 100 2(2.00) 4(4.00) 2(2.00) 2(2.00)
对照组 100 4(4.00) 8(8.00) 12(12.00) 4(4.00)
x2 1.593 2.026 4.726 1.593
P >0.05 >0.05 <0.05 >0.05
1.2 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5],并经过头颅CT或核磁共振确诊,发病在72h内,发病年龄<75岁。排除:昏迷或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或者痴呆;过敏体质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同时给予促脑细胞代谢类药物和脑细胞保护剂等。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山西华辉凯德制药有限公司,Z20050582)30mg 加入到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 中静脉滴注,2次/d,14d 为1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浙江永宁制药有限股份公司,Z20050146)0.1g 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d, 14d 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4d、90d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使用NIHSS以及Bathe指数评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NISSE评分和Bathe指数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患者病残程度评定为0 级,为基本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46%~90%之间,患者病残程度评分为1~3 级,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45% 之间,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为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量数据以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IHSS与Bathe评分均得到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与Bathe评分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
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痊愈率为44.00%,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仅为22.00%和86.00%,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第一论文 网(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脑出血、尿中有红细胞、血常规异常以及肝损伤。观察组患者血常规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尿中有红细胞以及肝损伤两组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研究表明,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等斑块脱落,脱落斑块引起颈内动脉系统阻塞。脑梗死对脑组织的损害范围较大,同时可能会引起患者颅内压增高以及意识障碍。同时,脑梗死患者的血液中会分解释放多种神经毒素,神经毒素会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继而对大脑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脑梗死治疗关键是恢复梗死部位的血流供应,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目前研究及临床实践所关注的是抗凝、溶栓、抗血小板、降纤治疗以及卒中单元等方面。治疗急性脑梗死以往的方法为溶栓疗法, 但是该治疗方法只适用于发病内6h[6]。
依达拉奉是一种抗氧化剂,由于其分子量小,其血脑屏障的通透率较高,因而能够有效地清除患者脑内多余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脑部产生的继发性伤害,同时保护脑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神经细胞[7-8]。研究表明,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捕获剂,其能够降低脑梗死患者脑部羟自由基的浓度,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9],同时其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与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增加前列环素的生成而降低白细胞三烯的生成,达到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10]。临床研究还表明,依达拉奉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和出血时间,因此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11]。红花黄色素是重要红花中的一种提取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氧化,抗凝血与抗血栓形成,减少血栓的体积,同时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2]。红花黄色素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35g,具有降低梗死面积和活血、止痛、舒筋等功效 [13]。因此红花黄色素在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能够有效起到保护患者脑组织的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与Bathe评分的结果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44.00%,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仅为22.00%和8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红花黄色素。观察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的预后要优于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有研究显示两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4d后的总有效率高达90.00%以上,同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14-15]。本研究显示治疗14d后NIHSS与Bathe评分与报道接近,但观察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ath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两药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第一论文 网( dylw.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通过研究红花黄色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发现该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抑制血栓形成,同时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两药联合使用,提高了药效,是一种比较有优势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卫斌,谢艳.虫类中药联合他汀类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预后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238-1239.
【关键词】 母乳; 哺乳期妇女; 皲裂; 临床体会
【abstract】 the cracked nipple occurs in lactation women is a kind of common disease, especially editorial are more likely to happen. light person the nipple and areola surface is size differ, the person that weigh the break of the erosion of drainage, or ooze blood. the pain was severe, particularly when lactation. so many mothers often for fear of pain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lactation, lead to breast milk, induce mastitis, is stuck in the breastfeeding one of the causes of the failure。
皲裂是、乳晕部发生大小不等的皮肤裂口,甚至表面出现小的浅表溃疡,当小儿吸吮时,有刀割样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局部感染,继发乳腺炎。
皲裂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人使用母乳与红霉素软膏结合的方法治疗皲裂,通过跟踪随访的方式观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治疗期间有40例患者接受治疗,另外有对照组40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共8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均是我辖区内的哺乳期妇女,年龄在21-35之间,对红霉素均无过敏史,均在哺乳3-5日内出现局部皮肤灼热感,随着哺乳次数的增加,病状逐渐加重。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在每次小儿哺乳后治疗。
方法:在每次小儿哺乳后立即保留最后一滴奶水均匀地慢慢地擦在及乳晕周围,待其自然干燥后再取适量的红霉素软膏均匀涂于与乳晕周围即可,在小儿下次哺乳前必须将其清洗干净。产妇产后3天开始治疗,7天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2.2 对照组:同样在每次小儿哺乳后治疗。
方法:使用医用凡士林油或食用油等均匀涂擦在及乳晕周围皮肤上,在下次小儿哺乳前洗净干净。产妇产后3天开始治疗,7天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有效: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
治疗组:40例:痊愈 32例,有效 7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 97.5%。
对照组:40例:痊愈15例,有效 17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 75.0%。
2 讨论
引起皲裂的发病因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由于哺乳方法不正确,小儿的吸吮力一强,预防措施不得当;其次是皮肤过敏,不注意自身清洁卫生等,因此本人认为通过上述临床观察及治疗,用母乳治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因为母乳不含细菌,温度适宜,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抗体等物质,涂擦后可缓解皮肤干燥,对起到营养、滋润、抵抗细菌侵入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并且与红霉素软膏配合治疗可补充母乳治疗的不足,还可以起到抑制细菌的产生,起到抗炎止痛的作用,同时可以软化皮肤,保持长期湿润,预防干裂,促进创口愈合,控制感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艳.吴慧萍.王慧民 维生素e治疗皲裂的疗效观察 [期刊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7)
[2] 李红 产褥期皲裂的防治 [期刊论文] -中国当代医药2009(21)
[3] 高德艳.蒋红梅.王贤华.石玉琦.文霞.李力 产妇发生皲裂的原因及护理 [期刊论文] -中国医药指南2008(20)
[4] 陈润.买文丽.田娜 产妇发生皲裂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期刊论文] -现代预防医学2007(20)
[5] 石如 环臀侧卧式哺乳降低皲裂发生率分析 [期刊论文] -浙江临床医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