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良渚文化范文

良渚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良渚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良渚文化

第1篇:良渚文化范文

关键词:良渚文化;寺墩遗址;玉器;衰亡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68-03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之一。与同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史前文化相比,它在文明的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其祭坛、玉器、黑陶、发达的生产力和等级社会的意识形态都让人惊叹。但它在晚期,却突然间快速衰亡。关于良渚文化衰亡的原因,多年来学术界众说纷纭,主要有海侵导致消亡说、洪水灾害说、战争导致衰亡说、良渚文化北迁说、内因说等。笔者不才,从玉器方面谈谈良渚文化的衰亡。

一、良渚文化简要的发展历程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域,其范围大致为: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北达宁镇地区边缘的长江以南,围绕太湖大致呈三角状。通过碳十四测定,良渚文化的年代距今约为5300年~4000年。但由于资料的缺乏,学界目前对此没有一致的认同。我们目前把良渚文化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

(一)良渚文化早期,是处于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过渡阶段,主要以张陵山、福泉山一期、庙前、龙南南区、吴家埠等为代表。其器物在早期阶段时还具有崧泽文化的影响,但到后期已日趋成熟,有了鲜明个性,形成了显著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良渚文化中期,是良渚文明的鼎盛时期,主要以反山、瑶山和福泉山三期等为代表。玉器制作精美,在反山和瑶山大墓中出现了琮王和璧王。这个时期,良渚古国已经出现,社会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在中国的史前史中处于相当领先和重要的地位。

(三)良渚文化晚期,以寺墩等为代表。良渚文明此时已经开始衰落,玉器数量和品种明显减少,制作工艺简陋,陶器也是如此,石器亦不能与昔日相比,呈现一派衰败之象。但这时的寺墩遗址,却出现了继反山、瑶山后的又一辉煌。

从良渚文明的发展趋势看来,良渚文化在早中期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政治体系,和以玉为代表的宗教神权体系。在其晚期,良渚文化开始衰落,财力、物力逐渐匮乏,并最终消亡。

二、良渚晚期寺墩遗址出土玉器的概况

1973年发现于江苏武进郑陆镇三皇庙村的寺墩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约900米,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先后经过五次发掘,出土的玉器和其他资料非常惊人,充分显示了晚期良渚文化的发展情况。

首先,从玉器的出土情况来看。1973年春,墩东出土琮、璧等玉器30多件。1978年9月,电灌站北低田中出土琮、璧三组,约20多件。1979年9月,墩东再次出土玉璧4件、玉琮1件。[1]南京博物院于1978、1979年两次在墩东、墩北试掘,发现两座良渚墓葬,其中位于墩东上文化层的一号墓有玉器出土。1982年在墩东进行的大规模挖掘,发现了三号、四号两座良渚显贵的墓葬,尤以三号墓为甚,出土玉器100多件,包括玉璧24件、玉琮33件(其中高体玉琮就达27件),[2]是目前所知良渚文化出土琮最多的一座墓葬。1995年,五号墓葬出土玉琮2件、璧2件,还有其他玉器发现。从发掘报告来看,寺墩三号墓葬尤为重要,按反山“三件一套”的规制,该墓葬达到11套,此墓规格之高,可与反山第一等级十二号墓相提并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应与反山十二号墓的主人相当。该墓的发掘者还指出:“玉璧中一件碎为数块的达21件,而其中的13件又有明显的火烧痕迹;玉琮中为两截或两半的仅5件,也有8件有明显的火烧痕迹……上述这些现象说明在葬地曾举行过某种殓葬的宗教仪式。其过程是:先将死者葬地的头前和脚后各铺上各十余件玉璧,然后放火燃烧,等火将灭未灭时,将死者安放于葬地,再围绕四周放置玉琮,并在头前脚后放置陶器和其他玉器,而将最好的两件玉璧摆放在死者的胸腹之上,最后覆土掩埋。”[3]这种特殊的敛葬仪式也充分表明了寺墩三号墓的不同寻常。

其次,从玉器的鉴定报告来看。经过鉴定的33件玉器,除一号墓的1件璧和地层中出土的4件镯、锥形饰、管外,其余28件都出自三号墓,有琮、璧、钺、锥形饰等,其中琮16件,璧9件。经鉴定这 28件玉器都属于真玉,与反山、瑶山大墓情形相似。反山、瑶山、福泉山和荷叶地等墓地出土玉器的鉴定结果表明:“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玉器,比诸同位良渚文化的浙江余杭反山及瑶山,总体而论,用玉数量约少一个数量级,质量也有逊色,真玉居多而杂有假玉,甚至大件的琮璧也杂有假玉,不如反山及瑶山的几乎全都是真玉。但比诸亦为良渚文化的浙江海宁荷叶地,则福泉山明显高于荷叶地,后者多数墓用玉仅几件,而以珠管等小件居多,且质量也差,其用玉总量中真假玉约各参半。综括起来,上述3处良渚文化墓葬代表了3个不同的用玉等级,即:

第I等级:反山(YFM12)

第II等级:福泉山(QFM7)

第III等级:荷叶地(HHM8)”[4]

由此可见,寺墩遗址出土的玉器和反山、瑶山大墓出土的玉器都为真玉。所以,寺墩遗址的地位应该和反山、瑶山不相上下,即使可能稍微低些,也不可能低于福泉山。

再次,试将寺墩玉器与其他良渚文化玉器相比较。寺墩四号墓葬中的曲尺形边框玉琮,其边框是目前所见的孤例,整体纹饰风格和瑶山M12:22非常相近,其刻划工艺应该直接出自于中期阶段内的高端制玉系统,它是一件流传已久的良渚中期遗留物。而且寺墩三号大墓的玉琮中,大多是质料相同、做工相近的多节玉琮,即使是器形较矮的单节或双节琮也不例外,并且射孔较近,显示为同料同工批量生产所得。且该墓出土的镯形琮从器形和纹饰看,则能够和福泉山M9:14、横山M2的一件玉琮比对,连兽眼外眼角都有一个特殊的外撇折角,它们应该属于同源产品。寺墩五号墓的两件玉琮,一件为十一节的高节琮,与寺墩三号墓的同类器一样,神人鼻部刻有细纹;另一件三节琮,纹饰细部特征与福泉山M9:21十分相近,应该是同源产品。[5]虽然这些玉器来自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墓葬,但是却能通过玉料、纹饰、加工手法等相关信息的比对而看出它们来源的同一性。从良渚中期的瑶山曲尺形边框玉琮的流传,通过寺墩玉琮与良渚其他时期、其他地方玉琮的比对,以及琮璧这类器物的特殊性等方面来综合推断,当时的寺墩很有可能已经是良渚文化晚期的制玉中心。

最后,从玉料来源方面来看。学界关于良渚文化的玉材来源在久经探讨后达成共识,良渚文化的玉材来源属于“就地取材”。对于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来源虽然缺乏正式的课题研究,但是江苏溧阳小梅岭发现的古玉矿却是不争的事实,且寺墩遗址南缘距江苏阳小梅岭玉矿也仅仅数十公里,如果再考虑到寺墩遗址附近的丁沙地作坊遗址,可以推断出,晚期的寺墩遗址,是通过掌控玉料资源而占据了社会结构中的领导地位。

从以上种种分析来看,寺墩遗址和良渚中期的反山、瑶山具有一样的地位,可以说是晚期良渚文化的中心。有可能在良渚文化的晚期,良渚先民围绕着寺墩遗址建立了一个早期的国家,而寺墩三号墓主人就是集神权、军权、政权于一身的王。

三、良渚文化的衰亡

虽然在寺墩遗址中,良渚先民各种先进的创造力仍在体现,但在良渚文化晚期,总体的社会生产力开始下降,宗教凝聚力也逐渐弱化。

首先,良渚文化晚期的玉器,刻纹简单,甚至素面。琮也向高节发展,大量高节玉琮的出现,体现了玉料的充足和制作技艺的粗糙、不足。这有可能由于是玉礼器的功能转变,为了满足当时社会权力或宗教意识的表达,重视多节的表达而忽视了纹饰的特殊要求;也有可能是由于玉的使用量不断增大,需要等量的经济活动获得资源来支撑,如二者失去平衡,就只能以降低玉的质量、制作工艺来加快玉器的生产速度。[6]

其次,经历了早、中期对于高台墓地和祭坛的建造,社会生产力下降的良渚文化晚期,寺墩又建立了一个规模和瑶山祭坛一样大型的祭坛,使得社会生产力全部放在建设这些非生产性设施中,农业生产受到相当大的影响。[7]良渚文明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忽视农业生产,使得原本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开始下降,由此导致社会不能持久地发展,逐渐走向衰亡。

再次,社会生产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良渚文化土筑高台墓地的营建,主要是用遗址周围的农田用土和四周丘陵荒地上的土,一经破坏,很难恢复。根据对遗址地层植物群的分析,我们得到了在良渚文化晚期环境恶劣、气候凉而干燥的结论。在晚期前段还可从事农业生产;到了后段,由于自然环境的不适宜,给良渚先民种植水稻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人们随之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

最后,因为源于自身宗教思想和文化偏见的保守性及排他性,良渚文化很少与同时期的其他先进文化发生交流。而此时,中原文明已出现了青铜制造的萌芽,逐渐发达的生产力与青铜文化使良渚以宗教神性建立的社会等级制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由上可见,良渚文化晚期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都处于不利的局势之中,从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衰败的景象,为良渚文明突然之间的衰亡做了铺垫。美国考古学家约瑟夫•泰恩特总结过研究文明崩溃的十一种基本主题:1,社会赖以生存的某种资源或多种资源的枯竭或消失;2,新的资源基础的建立;3,某种不可抗拒的灾难的发生;4,对环境变化反应不力;5,其他复杂社会的存在;6,外来入侵;7,阶级矛盾、社会冲突、统治层失职或渎职;8,社会功能紊乱;9,神秘因素作用;10,事件的连锁和巧合;11,经济因素。[8](P66)笔者认为,良渚文化的衰亡是个综合作用的过程,但是其中社会依赖的关键资源的耗竭或供应中断应该是主要原因。良渚文化是个以玉器为主建立的宗教神权、政权、军权统为一体的社会组织,有强烈的等级意识,而玉器作为他们的特殊器物,更有着神圣的象征,是开展宗教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在良渚社会中晚期,玉料的消耗十分明显。在福泉山四十号墓中较多重器都使用假玉来制作,和反山、瑶山大墓相比,除显示福泉山等级略低以外,也显示出玉料消耗的严重性。玉的使用者是贵族,尤其是高等级的贵族,所以良渚文明的中心,随着玉料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转移而转移,而晚期的寺墩遗址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其取得了玉料和制玉的控制权。但由于在后期玉的使用量不断加大,为了加快玉器生产而忽略其神性的表达,玉器宗教凝聚力的表达下降。再加上当时环境、外界等各方面的影响,良渚统治者对晚期社会生产的经营不善,社会玉料资源不断流失,产生恶性循环。良渚文明创造了精美绝伦的玉文化,但却由于片面地追求玉文化的发展,过分要求制造玉器的数量而导致创造力的衰竭,[9]最终不能承受,一颗伟大的文明行星就此陨落。

注释:

[1][2][3]南京博物院.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J].考古,1984,(2):109;114;114.

[4].闻广,荆志淳.福泉山与崧泽玉器地质考古学研究――中国古玉地质考古学研究之二[J].考古,1993,(7):642.

[5]秦岭.良渚玉器纹饰的比较研究――从刻纹玉器看良渚社会的关系网络[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八辑――纪念良渚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0.

[6]宋建.良渚文化衰变研究[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八辑――纪念良渚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36-237.

[7]吴汝祚,徐吉军.良渚文化兴衰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第2篇:良渚文化范文

诸葛亮因为说了他可以借东风打败敌人,刘备就误以为诸葛亮可以用东风就打败敌人。所以,刘备就不派给诸葛亮一点兵马,诸葛亮就不知道为什么逃到了我家。

诸葛亮哭着对我这个武器专家说了他的苦处,我听了他的苦处,我就满口答应了他的要求:因为我可以从这大捞一把,说不定他能给我些古董哦!

第二天,我就带他到我的武器库,他一看到我的飞机和坦克,就吓得要尿尿了。他说:“妈妈啊!好大只鸟啊!靠!还有一只好大的大象啊!快逃啊!”“晕啊!这不是什么鸟和大象,这是飞机和坦克啊!”我说道。“这有什么用?”,诸葛亮惊奇的问:“能帮我打胜仗吗?”我说可以,还教了他怎么用BF-13重机枪和扔手雷呢!而他,一学就会了。

战争开始了。刘备坐在上席看打仗。我先开飞机飞到了天上,只见诸葛亮在装模作样的作法,这时我才知道他是一个神棍。他一举木剑,我就用飞机的双机枪扫射曹军,子弹就像雨一样飞像了曹军,刘备大吃一惊,然而对这个神棍亮敬佩了起来。又见诸葛亮起木剑,我只好发射导弹,炸得曹军飞上了天空,曹军不但不怕,还发起大兵进攻。我下了飞机,坐上了坦克。我用坦克高能耗离子弹将曹军炸得粉身碎骨,曹军爬上了我的坦克,发现了我,我用AK-47扫死了那几个曹军。诸葛亮见曹军要吃败战,就用BF-13重机枪扫死了不知多少曹军大将,诸葛亮就这样赢了这场战。

之后,他给了我几个三国时期的花瓶,我就拿去卖,我想一个差不多值100万吧!这可我发了!当我兴高采烈的拿给古董商,他说:“花瓶手工不错,但古董不会是新的,看在手工上,20元一个卖给我吧!”我晕!

第3篇:良渚文化范文

从地域范围而言,楚地一般指以今汉水流域为中心北抵方城、南至衡、西起夔、东抵鄂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吴地指长江下游以南、杭州以北、常州以东环太湖周围地域。

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木骨泥墙体系建筑文化与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南方干栏体系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之两大源头,中国北方地势平坦、文化容易交流,建筑文化也易具有共性,而南方多山水阻隔,文化易单独发展而形成一个个自具特色的文化龛。历史学家将太湖流域的“吴”文化与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和钱江流域的“越”文化相并列为长江中下游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

和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人有诗云:“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诗中两人虽分隔两地,然而有长江将两人紧紧联系,串起“我”与“君”之日日相思;“楚”建筑文化居长江头,“吴”建筑文化居长江尾,同一条江孕育着不同性格的建筑文化,了解其魅力,分析其联系,寻找其差异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的。

建筑作为文化的一面镜子亦具有各自文化之烙印。纵观吴楚两地建筑文化史,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虽然在源源不断地汇入来自中原的文化活水,但体现本土精神的主流建筑文化始终在延续,未曾中断,本文试将“吴”“楚”建筑文化进行对比以反观地域文化对建筑之影响、加深对吴地建筑文化之认识。然而吴楚两地各有自身复杂之历史地理状况,建筑也并非匀质分布、特征明显、分野清楚,比较也只能是粗略的、草简的、“见林不见树”的。

1、天人合一:吴建筑与自然高度和谐,楚建筑与自然诗意共处

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吴楚两地的建筑文化之中。

吴地气候适宜、平川广野、山青水秀、河流湖泊众多,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的恩赐加上人工的匠心成就了有机和谐的景观环境。

吴地建筑从区域的开拓到城市的缔造,到园林名胜的经营,到建筑群体、各类建筑的布置,乃至建筑小品的点缀,都十分注意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如吴城的规划设计十分注意物质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城外的山水名胜,从纵向的佛塔的制高点,到横向的河路走向,与城中佛塔、城楼、宫殿等高大建筑所形成的天际轮廓线和水平河网的联系均有周密的考虑。建城者早已胸有成竹,立意城里城外,自然人工形成有机的统一。

吴地古典园林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联系与统一更是登峰造极。取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们对自然巧为利用,又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情、景、意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楚地多水多山,气候潮湿,夏季温度偏高,全年风量小,楚地建筑必须注重通风,通常为独立的散点式建筑。楚建筑也讲求“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根植于人类本性,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显得淳朴、自在、带有原始野性。看楚民居有漫不经心地撒落在山林之中的、也有线性排列于水岸边的,布局自然而随意,并不追求对自然的理性驾驭,建筑与建筑的关系似乎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建筑空间随意组合,建筑体块直率碰撞。建于斜坡的建筑,并不先将基地整平,而是将房屋悬挑于山坡,下面用树杆支撑,是为吊脚楼,吊脚随随便便垫几个石块,处处洋溢野性之美。

2风格:吴建筑精致细腻、楚建筑质朴简洁

吴地街道多为尺度窄小的水街小巷,人们印象中是精巧纤柔的小桥流水人家或蜿蜒曲折之雨巷,园林规模也甚小,如苏州师俭堂在一块240平方米的锥形三角形地块里建了一个包括亭台楼阁,游廊假山,下有山洞,上有半亭,高低错落的有致园林。园林建筑纤细玲珑、比例适度、风格清雅秀丽。园林中的山石、池水、植物、建筑无不精心设计,吴地建筑的单体设计亦极为精细,建筑尺度不大,注重细部,大木作严谨而小木作华美,建筑的雀替和柱头等部位往往是装饰的重点,廊庑、亭子、栏杆、台阶无不精心推敲,文章做足。建筑细部处理尤其精致,苏式门楼造型优美,做工精细,雕刻华丽的程度几乎成为工艺品,决非他处门楼所能匹敌。屋顶之屋脊装饰丰富细腻,嫩戗发戗曲线层层伸出,渐渐收敛,伸入空中,显得玲珑剔透,远比楚地的翼角来得轻耸、灵巧、曲势优美。室内外的石雕、砖雕、木雌、竹雕,做工精细、造型生动,具有清丽灵秀的地方特色。室内家具设计亦独具特色,其风格概括起来,可用“简”、“线”、“精”、“雅”四字表述设计精巧,做工精细、气韵雅重、整体和谐,其高超构思与技艺堪称江南一绝。

相比之下,楚地建筑显得质朴简单,例如湘西鄂西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主体平面一般为三开间,四进深,以堂屋为中心,堂屋又以火塘为中心。主体结构相对规整,四周根据功能需要加批厦,批厦的形状、位置、大小皆不拘一格。建筑屋顶均为悬山,一般为小青瓦屋顶,整个屋面只用瓦片这一种材料,屋脊为瓦片层叠成,有大约3寸的生起,中部及两端稍作变化,中部用瓦片叠成品字形,两端略微曲线起翘,不似吴地民居屋面构成元素多种且花样众多,更显得简朴、轻灵,有飞动之美,也有用杉树皮屋顶的,部分建筑位于夯土层,部分悬挑于河边或坡地,下面竖木柱支撑,木柱亦不构成严谨柱网,而是或高或低,自由散漫,下面亦无汉族常用的精美之柱础,往往垫上几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便把所有负荷都交给它了。材料一般为杉木,材料皆袒露其原生质地。整个建筑所洋溢着的自在的浪漫气息。

3、“尚水”---吴建筑淡雅素净

“崇火”----楚建筑重色重装饰。为“水乡”,吴地人藉水为生,宋人苏舜钦有“吴侬水为命”之诗句,吴文化是尚水的文化:吴地荆蛮民族的图腾是龙,龙是水族的首领,大禹治水在吴,伍子胥开胥溪在吴,范蠡开蠡河在吴,夫差开邗江在吴,三国时代,孙权的水师所向披靡,成为赤壁之战破曹的主力。建筑亦如水:阴柔、恬静、精灵婉约。

吴地山青水秀,且因朝夕晨昏之异,风雪雨雾之变,春夏秋冬之殊,呈现出不同的气象景观,建筑有此优美丰富自然景色来陪衬,自不必喧闹。故吴地建筑用色崇尚淡雅,以黑、白、灰系列色为主,“画栋雕梁徒眩眼目,竹篱茅舍引人遐思。”庭园布局雅致疏朗,建筑造型雅逸俊秀,室内装修雅淡明快,家具陈设雅洁大方。城内的邸宅、寺庙、店铺无不浓具“雅”风。苏州的传统建筑不仅在空间布局,立面造型,装修细部,庭院绿化,山石小品,匾联额题,精雅素愚。而且在建筑色彩上也极其高雅。白色的墙、黑色的瓦、灰色的砖、栗色的木装修,整个色调温柔素净、娟美精雅,形成吴地建筑文化的重要风格。当地建筑材料为建筑外貌圈定了淡雅的基色调,太湖流域多为水乡泽国,再加上江南多雨,烟雨江南雾朦胧的天气作为建筑背景,自然与建筑形成一幅恬雅静谧水墨画。

楚地崇火崇凤拜日尚赤好巫。楚之祖先祝融为火神兼雷神,凤凰为火之所生。楚地的图腾是凤,湘西有命名为“凤凰”的古城。楚建筑的装饰亦喜欢以凤为主题。楚地民风信巫鬼,重祭祀,建筑用色丰富,色彩艳丽。《楚辞·招魂》中:“网户朱缀、刻方连些。”“仰光刻桷,画龙蛇些。”“翡围翠帐,饰高堂些。”“红壁沙版,玄玉梁些”讲的便是室内装饰,首先是朱红色的大门,上面镂着精致的方形网格,进门以后是红红绿绿的帷帐装饰着厅堂,最后见四壁涂着赤红的颜色,顶上是漆黑如玉的房梁。短短的一段流程,其色彩何其丰富。尤其是红色,是楚人一贯之所爱,闪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此外还有黑色和黄色,红黑黄三色的搭配是在楚地出土的漆器的主要颜色。《国语.楚语上》记伍举说,灵王所筑章华台有“彤镂”之美。韦昭注云:“彤,谓丹楹。”可见,著名的章华台就是以红色为主。

4、文化心理:吴建筑内敛、实用、重人性化,楚建筑浪漫、夸张、善想象

建筑亦是人们文化心理的体现。

吴地自古经济富裕、生活安逸、人情风雅、文化氛围浓郁,多出文人;楚地自古多战争冲突,多出革命志士;吴人善享受,重生活,楚人重理想,重浪漫;吴人性情如水:温和恬静、多愁善感,政治上趋向偏安无为,而楚人性情如跳跃的火焰,热烈奔放,火爆脾气、容易冲动、喜革命。吴人喜甜,楚人嗜辣。

吴地建筑多精心设计,处处体现对人的体贴,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小小庭院,千般经营,无非想营造出“人间天堂”的美好环境,目的在于适于居住、方便生活、增加生气、颐养性情,在于物质精神之享受。装饰多为花鸟虫鱼,民间故事,梅兰松竹等。园林多题额、楹联、字画。体现较高的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吴地建筑内敛,建筑外表平淡,功夫下在院墙内,苏州退思园为了掩盖园中的半亭,院墙也随亭子增高,人从墙外看不出与普通民居的不同。只为追求此一方天地的清幽宁静。新晨

楚人信鬼好巫,喜浪漫、好想象,《楚辞·湘夫人》有辞云:“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兮既张。”在水中盖房,以荷叶盖顶,房屋盖得很浪漫,草木花卉构成了安乐窝。

楚人喜高台重檐,喜空灵,喜夸张。《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人筑台追求高峻,以纵目远望,楚人修榭追求空灵,以澄怀远目,而且在建造中还有层台累榭的特点,这一点为后来的南方园林所继承。唐宋时期,楚地就有号称三大名楼中的黄鹤楼和岳阳楼。黄鹤楼“台阁庑廊,错落有致,高阶遏云,危檐欲飞,红楼金瓦,朱栏粉堞”虽多为中原建筑的形制,其中依稀可见楚建筑之影子。岳阳楼,屋顶陡峭,颜色艳丽,翼角起翘夸张,带有楚文化的浓重烙印。

5、结语

随着千城一面造成的单调乏味和对城市传统建筑文化的破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吴建筑文化特色依旧在传统街巷、园林、楼阁亭榭中沉淀,新的江南特色建筑在积极探索之中,然而经过几千年东西南北的文化交流,楚地文化已变得个性越来越不鲜明了。谈及楚建筑,似乎也是海客谈瀛州,烟波茫茫实难求。然而无论是继承何种建筑文化,都应避免硬性模仿,不用飞檐翼角,现代材料也能营造烟雨朦朦之梦里水乡,未曾见过高台重檐的楚建筑,尚可将楚文化的自由浪漫、大胆想象、处处体现生命运动之活力等特征在建筑创作中表达,是否也可以让现代建筑平庸刻板之大局做些许改观?此外建筑文化在交融中发展,在追寻本地地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可从他地建筑文化中得到借鉴与启发,从而加深对本地建筑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许伯明主编:《吴文化概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江苏南京1997年

2高雷:吴文化及其建筑的谭概华中建筑1995年02期

3王友三主编:吴文化史从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南京1993年

3、张正明主编:高介华、刘玉堂著:楚学文库:楚国的城市和建筑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第4篇:良渚文化范文

    致力于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跑者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3月24日在北京东方君悦酒店举行“磐石行动。北京会议”,向外界阐明了万科的质量观、客户理念及供方理念。

    基于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万科于2003年正式启动“磐石行动”。“磐石行动”通过对万科十余年来产品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分析,以全面质量提升为目标,提出了未来三至五年万科工程管理的发展策略。2004年是磐石行动全面推广实施的一年,年度主题是“倡导零缺陷质量文化、关注客户需求、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万科质量之路

    1999年至2002年,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增幅分别为21.88%、17.25%、8.76%、19.1%(国家统计局数据),而同期商品房质量投诉的增幅分别为21.90%、-2.5%、12.01%、55.81%(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从统计数据看,产品质量未能得到有效保证是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国家建设管理机构针对房地产产品质量问题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例如禁止垫资施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明确界定建设各方的质量责任、推行住宅质量保证保险等,对住宅产品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建筑市场监管制度相对健全的地区,已经显现效果。例如,上海市住宅发展局统计显示,2002年上海商品房质量投诉总件数同比下降了50%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品房质量问题虽然普遍较严重,但在政府、建设、施工、材料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将逐步出现稳步回升的趋势。

    房地产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动用社会资源多的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建筑施工、监理等关联行业的发展和其他市场资源的成熟。在现有的法规体系下,房地产开发商并不是房地产产品质量问题的唯一责任人。但是一个负责任的开发商,必须有主动承担质量责任、促进产品质量改善的责任心。作为全国性知名地产商,万科在品牌管理、规划设计、物业管理、销售策划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而对于优秀的产品质量的追求同样是万科始终注重的。万科认为,只要建设各方提高质量责任感,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房地产产品质量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据统计,2002年万科已销售住宅的返修数量为0.27条/户,2003年降低至0.22条/户,降幅达18.5%.这个数字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万科数年来在质量提升之路上的不懈努力:

    1996年,万科确定年度主题为质量管理年,强化公司员工对质量的认识。

    2000年12月,推出a-housing.com建材电子交易平台,通过透明化操作提升材料部品品质。

    2000年,正式设立客户服务管理部门,负责对客户的投诉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至2001年集团及各地分公司客户服务组织架构全面建立。

    2001年6月,万科与数家国际知名品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采购质量。

    2001年,在全集团内启动“合金计划”,建立集团统一工程质量管理规范。

    2002年,启动“专业集成”计划,对房地产开发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进一步提升工程管理能力。

    2002年,建立质量缺陷统计分析制度,以每月住宅质量返修量作为工程管理水平及供方履约评估的考核标准。

    2002年,实施设计标准化计划,至2003年已经基本完成区域设计标准化工作。

    2003年,启动“磐石行动”计划,提出工程管理五年发展规划。经过多年来的质量改进,万科的建筑综合质量已经位于业内前沿,但距离满足客户的需求仍然存在相当差距。万科始终认为,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服务和产品质量是房地产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万科正致力于全面改善住宅质量状况,提供符合客户高要求的产品,“磐石行动”正在全面推广实施中。

    磐石之心

    一、质量文化驱动

    近期广东省质监局公布对广州、佛山、东莞16个重点楼盘工程使用的钢筋、水泥、涂料、陶瓷、电线、插座6种产品的专项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仅为84.4%,只有7个楼盘所抽产品全部合格。作为经济相对发达、房地产建设较成熟的珠三角地区,质量合格率如此之低,反映的不仅仅是质量控制能力的问题,而更多说明行业内普遍缺乏每一个经营环节都以质量为重、每一个工作细节中都能考虑质量的认识。这,正是需要通过意识驱动、通过质量文化才能解决的问题。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任何忽略质量的行为会加大企业的运作成本,并对企业品牌造成巨大伤害,只有企业中的每个员工乃至所有的合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工作中重视并克服,才能扭转不正确的价值观,让质量成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从业人士都不再认为质量管理是一种行为的约束,当关心质量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房地产产品质量的提升将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二、关注客户需求

    尊重客户,理解客户,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引导积极、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是万科一直坚持和倡导的理念。这种理念来源于对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剖析,早已构成万科品牌的一部分。

    关注客户需求不是空泛的口号,万科对此制订了具体可行的策略和计划:

    第一,打造基于客户需求的质量管理平台。基于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把握,万科正在编制万科材料部品性能标准、工艺验收标准。国家规范及标准是质量要求的底限,万科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更详细、更人性化的要求,理解客户需求、加强过程控制、关注细部质量才是万科工程质量标准的内涵。

    第二,倾听客户需求,“让万科在投诉中完美”。万科已经建立投诉网站,并形成了完善的客户投诉跟踪处理及反馈机制。客户提出的每一份投诉,均将由专业人员跟踪解决。

    第三,以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万科每年均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已经作为万科工程系统业绩考虑的重要指标。同时,万科已经形成月度质量投诉及返修统计分析制度,该统计指标是万科对供应商、施工单位等合作伙伴进行履约评估的重要依据。

    三、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万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合作伙伴的支持与合作,万科尊重合作伙伴对利益及利润的追求,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各方的利益共享、共同发展。而客户是万科与所有合作伙伴存在的共同理由,满足客户的需求是万科对合作伙伴的基本要求,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为保证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合作关系,万科目前已经在以下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制定了具体措施:

    第一,积极推进战略合作。万科已于2002年开始实施材料设备战略采购;2003年又根据监理资源相对较缺乏,行业自律率不高的现状,着眼于培育资源,提出了与监理单位建立战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管理输出、互动管理的合作方式提高监理工作标准及工作质量;万科还计划在其他合作伙伴中积极发展战略合作,通过联盟体系推动产品质量的改善。

    第二,建立合作伙伴双向评估制度。对于所有合作伙伴,实施万科与合作伙伴的双向评估,发现各自在服务、技术管理、过程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2003年底,万科已经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展了总承包商后评估并取得良好效果,今年将继续把这种评估制度在集团范围内推广,并逐步延伸至所有类别的合作伙伴。

    第三,严格过程管理制度。对于采购、施工的所有过程,根据客户反馈质量缺陷发生频度进行工序分解,设定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对应万科材料设备选用标准、工序验收标准进行严格管理,从而实现“过程建造精品”的目标。目前过程管理制度已在万科在建项目中全面实施。

第5篇:良渚文化范文

“喂”

“是小诸吗?”

“我是小曹”

“咦!!!你是不是打错了?”

“没有,我有事要求你。”

“哈哈,除非你送我一台最新版苹果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台式”

“哦,小意思了!你可别忘了我是最爱吃apple的你想要apple就找我,一车一车的给你。”

“哈哈!!你这个土老帽,苹果不是你吃的苹果,你还是百度一下吧!”

“哦,我去看看。”

10分钟后

“找到了,找到了,没想到百度这么厉害,哼我的小兵居然不找点介绍给我,你有K宝宝吗”

“哈哈!!K宝宝,哪个是K宝,是可以付款的,”

“不可能,你是不是骗我,他能付款?”

“当然,你太土了。”

“我给你买了,我让客服给你邮到你家。这可是超快的!大概1小时就到,我现在派兵给你拿钱去。”

“ok,你要拜托我什么事呀”

“谢谢呀!你不说我就忘了。”

“瞧我这乌鸦嘴,找知道不说了。”

“你可以送我一个厨师吗?”

“哈哈!好。”

“你去搜:找厨师!”

“谢谢呀!你可帮我大忙了。”

“我这的厨师天天玩做饭游戏,不知道怎么做了。”

“呵呵!88,对了你把我的电话费给报销了吧!”

诸葛亮好阴险呀!1分钱没花弄来苹果全套呀!

第6篇:良渚文化范文

这不,诸葛亮又准备搞大发明了。诸葛亮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一次他的爸爸要卖家里的狗赚点小钱,狗很生气,他爸爸被咬了一下,得了狂犬病。医生说过了,如果没钱打疫苗,过了3天的潜伏期,他爸爸就要死掉。诸葛亮到处请求医生们救救他爸爸,可惜没人愿意免费为他爸爸治疗。诸葛亮便找了一本治疗狂犬病的书,慢慢地学,可是他还没学完他爸爸就死了。诸葛亮很不甘心,但有件事让他更不甘心。因为就在第四天他爸爸死的时候他已经学会治狂犬病的方法了,但他赶到医院他爸爸刚好死了。于是他以后每天都或在痛苦之中,活在丧父之痛中。

诸葛亮这次发明的东西叫“记忆程式化”,他首先把天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自己的脑袋上和电脑屏幕。电脑上出现了诸葛亮的一大篇记忆,有昨天洗澡啊,今天上午拉大便啊,父亲死了啊。诸葛亮把父亲死亡的记忆删除了,他顿时感觉到不再痛苦了。

有一个人名叫周瑜,也是跟诸葛亮一所学校的,诸葛亮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他就是第二聪明人了,跟三国里很巧合,现代周瑜也非常嫉妒现代诸葛亮。每次诸葛亮考试第一名,他会吐血。这次诸葛亮的这个发明,周瑜也吐血了。周瑜经常念:“既生瑜,何生亮!”

第7篇:良渚文化范文

诸葛亮——上天的宠儿,他似乎拥有挥不尽的才华和无尽的智慧,以至于刘备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赤壁之战,他舌战群儒,分析战事,以少胜多,逼得曹操败走华容道。公元223年刘备内忧无患,忧忿成疾死后,他又效忠于刘禅,前后六次出师北伐曹魏,最终死于军中。

一曲高亢的《出师表》,牵动了多少人的心,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他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对于后主,诸葛亮既是忠贞不一的臣子又是受托孤之重任的长辈。表文中“兴国安邦”之理既要讲的透,语气又不可用重;既要循循善透的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诸葛亮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并且以“措施”教之,告知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

如果说,天空的湛蓝离不开云的陪衬,那么,蜀汉地兴盛必然离不开诸葛亮的智慧;如果说,鱼儿的畅流离不开水的滋润,那么,赤壁的胜败必然离不开诸葛亮的策划……

初三:朱婷

第8篇:良渚文化范文

梁漱溟生于1893年,长朱谦之六岁,为朱谦之在北大的印度哲学教师,两人由于年龄相若所以亦师亦友,常在一起论学,据朱谦之回忆:“于我放浪的生涯里,时回北京过冬,在京有几个顶好的朋友,一个是梁漱溟先生,一个是我友黄庆,他们的思想比我好,我常受了他们的益处” [3]朱谦之受梁漱溟的影响是由于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经历。梁漱溟十六七岁时便倾向佛家的出世思想,并身体力行,十七岁时拒绝母亲为其谈论婚娶,二十岁开始研读佛典,怀抱着出家为僧的念头。信仰着虚无主义的朱谦之自然把过佛家生活的梁漱溟当成知己挚友,相互影响。当朱谦之的虚无思想走到尽头,徘徊迷惘之际,梁漱溟的思想恰好也在变,由佛家转入儒家,给朱谦之以很大启发。

梁漱溟回到这世间来的表现在于,一是学问上认为儒家文化为世界未来文化的趋向,另一个则是在行为上娶妻成家。这两方面对朱谦之都有直接影响,一个影响是朱谦之由此写了阐述他信仰的《周易哲学》,另一个是从1923年5月开始了他与杨没累的恋爱生活。

朱谦之在谈到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他的影响时说是“当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我实受极大的影响,这时我的本体论完全折入生命一路,认情本有,不是无” [1]这是因他提出了一种和虚无主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发挥儒学回到这世间来。

受梁漱溟的影响,朱谦之也把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儒家人生哲学相糅合,突出生命、精神、心的意义。他把“真情之流”看作是《周易》的根本意思,其本质即孔子所谓“仁”。他说:“我这唯情哲学,就是孔家的本来面目,不幸孔家这一套哲学,自孟子以后失传了数千百年……我的意思,是要扫清旧传统,再接续起来,组织起来,而且应用到政治、伦理、教育、艺术、文化各方面,用真情的默识方法,使宇宙生命化,物质精神化,这么一为,‘真情之流’才可以完全实现了!神在人间实现了。”[2]朱谦之视孔子为中国生命派的代表,认为现在正是孔家思想的“综合时代”,是生命哲学时代。他说:我的宇宙观及人生观,“是我真情认识的真理,而这种真理,同时就是中国生命派的普遍真理——就是孔家的真理……孔子就是唯情论者,一个唯情论就是我,我和孔子在这生命的一条路上,是有一样的价值的。”[3]很有替孔子说话的勇气,这与其师梁漱溟重重的观念影响不无关系。

梁漱溟之子梁培宽在《朱谦之与梁漱溟的半个世纪的友谊》里谈及,在其父亲写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初版(财政部印刷局1921年版)的扉页上有一副照片,是其父亲梁漱溟与北大哲学系朱谦之等三个学生的合影,并在“题记”说明:“这是我同三个顶好的朋友叶麔、朱谦之、黄庆的照相,他们都是北大的学生,却四人年纪皆二十几岁,差不许多。我们相与并无所谓先生和学生,只是朋友,而且是小孩子般的朋友。四人性格思想见解并不相同,几乎一个人是一个样子,所以议论每多不合,但是总觉得彼此相对是第一乐事。当我们相熟半年多后,就是今年四五月间,我有幡然改变态度的事,决定是作孔家的生活,而把这些年来作佛家生活心愿断然放弃,于是辞脱大学讲席,要离开北京到山东滨县乡间去住一年半年。最先就同他们发表这个意思,适其时朱谦之要到西湖去,叶麔便约我们同照一像,即这个像片。”[1]从中可见,朱谦之在梁漱溟思想转变时,与他有频繁的交往,而且为此还常有争论。在争论中朱谦之不知不觉地受了影响。朱谦之早年就曾在《太极新图说》、《政微书》、《周秦诸子学统述》中对儒学有专门的研究,虽在信仰虚无主义时曾批判一切,但对儒学则多有回护。此时经其师梁漱溟的启发,便开始借《周易》谈自己的真情哲学

转贴于 梁漱溟提出文化发展的三路向说,他认为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代表了人类第一类文化。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适中为其根本精神”,代表了人类第二类文化。印度文化则是“以意欲反身向后为其根本精神”,代表了人类第三类文化。[2]所以按梁先生的意思,印度文化是最先进的文化类型,而西方文化是最落后的,但现正处于西方文化占优势的阶段,而由于西方文明已出现“疲蔽”,所以未来只有走“中国的路子,孔子的路子”,西方才能得救。所以世界未来文化的希望在中国。

而朱谦之虽也似其师提出文化的三路向说:(一)高地发生宗教的文化---以印度为代表;(二)平原发生哲学的文化---以中国为代表;(三)海洋发生科学的文化---以欧洲为代表。认为印度文化是最落后的文化,中国哲学的文化虽有其优势但由于现在处在科学的文化占优势的阶段,而中国文化只注重谈心说性,&l

dquo;这种‘人的文化’,当现在这竞食的时代,实在拿不出来,其价值亦不易为世人所认识,要是勉强拿出,其结果也不过吃亏而已。”[3]所以认为只有顺应文化的发展事实,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使中国文化有复兴的可能与希望,而到了第四期艺术的文化,这时候中国的哲学文化才能大放异彩。

第9篇:良渚文化范文

检察文化,一般认为“是检察机关在检察实践中创造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乃至物质文化的总和”,“它包括检察思想、检察规范、检察设施、检察技术等诸多方面,是支配检察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和基本理念”。由此定义可见,在检察文化发展建设中,强化检察技术力量保障,夯实检察技术物力和人力资源合理配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发挥检察技术载体功能,保障检察文化功能发挥

南明区检察院党组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检察技术力量的培养。

首先,在硬件上,高度保障检察技术力量的充分配备。尤其是抓住“两房”建设的重要契机,申请了科技专项经费400余万元用于大楼信息化建设。不仅在办案办公设备中按照统一标准,“实用、急需”的配置了审讯指挥系统、控告申诉远程视频接访系统、三级检察专线网络、看守所一级规范化标准技术装备,更在巩固提高上大做文章,添置了大楼安全门禁系统、80余个摄像头的全天候监控系统、广播系统、电梯实时新闻资讯播放、干警影院、网络打印机等。技术硬件设施的迅速装备到位,使检察技术载体更好的发挥作用、更加有效的服务检察业务工作和检察文化氛围培养。

其次,在软件上,南明区检察院党组统一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实施方案和管理举措,规范、有序的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人员配备上,技术科现有正式干警5名、行政辅助人员2名,人员结构涵盖法律专业、计算机专业、法医学专业、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等,同时还有在业务科室轮岗的专业痕迹鉴定人员,力争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检察技术参与办案的敏锐性和综合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借现有检察技术力量,多样化推进检察文化建设

在检察文化的建设中,不仅要多形式、多举措,更要经济、高效,以促进检察业务工作开展为出发点,以创新模式为工作思路,依托现有技术力量,深挖亮点,找准突破口,多样化整体推进检察文化建设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检察官荣誉感和凝聚力

检察人员不仅是法律人,更应当是“文化人”,检察文化建设要努力发挥每一个检察人作为“文化人”的功能。要做到“人人树检察形象,处处是宣传阵地”,“以院为家,以岗为职”。检察干警身份的特殊性要求检察人员不仅仅是八小时工作内,还应在二十四小时内都符合检察官职业操守。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树立忠诚、公正、清廉、为民的形象,给公众一个良好的形象感知。

南明区检察院从队伍建设上入手,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队伍建设主题活动。检察官宣誓仪式、检察官礼仪礼貌培训、检察官荣誉奖章颁奖、检察官心理指导讲座、户外拓展训练、岗位练兵、各项专业知识培训、军训列队训练、野外实弹枪支射击训练、院体育运动会等等主题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升了检察官的荣誉感和凝聚力,给检察文化烙下深刻的队伍印记。检察技术力量的发挥在这些主题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支持。在多次主题活动中,技术科收集大量照片、影视历史资料,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宣传视频,回放时引起干警强烈感触。尤其是在纪念检察机关恢复建院三十周年暨老检察官荣誉勋章颁奖现场,精心收集制作的80至90年代老南检人的影视资料,更是引起现场老同志的内心激扬和强烈荣誉感。

同时,队伍建设更是政治思想和纪律建设。在多次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学习、干部学法用法考试、组织收看十七大会议、收看省党代会实况、传达重要纪律文件精神活动中,技术科均提早做准备、提前做调试,保障了每一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院新大楼会议室启用后,引用双屏显示模块,实时演示主题标题、内容和会议议程,较好的完成了技术保障工作任务。与纪检部门协同工作,安装干警用车安全提示装置,在8小时外对干警开展警示教育。

2、“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提升干警文化修养

南明区检察院经过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高点定位、自加压力、务实创新、负重奋进、追求卓越”的南检精神。在把贵阳市南明区建设成为“首善之区、魅力之都、幸福之城”的过程中,主动创新工作理念,在干警文化建设的高度寻找突破口,培育“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新大楼的建成给南明区检察院文化氛围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该院主体建筑七层楼中,每个走道、每个会议室都挂着省、市、区著名艺术家的题词和书画作品,潜移默化的提升着干警的文化修养。刚刚结束的摄影比赛邀请了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亲临指导点评,干警获奖作品也被精致的画框固定在食堂、洗衣房、洗澡间旁,让干警生活区充满生活趣味和集体认同。检察技术干警每周1、3、5放弃午休时间,在干警影院播放健康向上的影片。读书会、车友会、摄影协会等干警协会的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从整体上培育了“爱岗爱院、以院为家”的工作氛围,提升了干警的文化修养。

3、要向科技要效率,走科技强检之路。

在信息化汹涌发展的宏大历史背景下,检察工作也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政治立检、业务树检、改革兴检的同时,科技强检之路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文化建设新的课题。

为此,南明检察院强化干警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将各部门岗位练兵纳入绩效考核,对检察技术部门更是高标准、高要求,仅今年上半年就开展了五次检察技术岗位练兵活动,内容涉及对法警队和保安人员的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培训;对控告申诉科的视频接访系统应用培训;对公诉部门的多媒体示证培训;对公诉、侦查监督、反贪、反渎等部门审讯指挥培训;对全院业务部门网络办公、办案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