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课改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一直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然而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与时间,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合作交流可以采用分大组或小组、同桌等方式进行组织。合作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给定多种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选自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在这个题目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设计,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并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现各个小组的所有构想。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构想出了非常多、非常有趣并且丰富的图形,语言也能够让人感受到耳目一新。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并且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2)教师要更多的采用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数学知识所需要的思维和解题方法,而且也应该包括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引导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启发,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应该立刻带领学生前行,而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方向。引导更多的是对学生的鼓励,当学生对前面的困难产生畏惧时,教师不应该拉着学生前行,而应该在学生的身旁,不断地鼓励,帮助学生战胜困难。例如在对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教学时(选自华师大版初一数学),我没有直接教学生线段的比较,而是从比较学生的身高开始引导。我问学生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的,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回答,然后我请学生进行演示。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把学生引导到两条线段上,学生再学线段比较时,就容易了很多。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参与的方式可以采用观察、倾听以及交流。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教师也要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去了解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要包括对知识的交流,更要包括对情感的交流。例如,我在进行立体图形的教学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正方体的展开图。在整个制作的过程,我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并与他们交流制作的过程与感受。对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有效引导。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也培养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对我讲出来。
二、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新课程提倡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非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智慧与创造,设计出精彩丰富、充满趣味性地教案来。不仅直观地把问题表达明白,更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例如,针对形状和体积的关系问题(选自华师大版初一数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学生去做题、去思考,而是找来了多个圆柱形的水杯和一小桶水进行实验。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主动的观察中,自己便自然地学会了相应的知识。
三、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灌输的知识信息,而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地对外部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与处理,进而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应该说是更科学的,更有效率的。学生的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内在的生长过程,是由内而外的生长,而不是反过来的由外而内的灌输。教师所要做的,是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完成自我建构。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了解学生想知的与未知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活动也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与认知水平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对知识信息进行选择与吸收,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四、科学的评价新课程评价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走向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师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不仅研究“教”什么,还研究“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引导学生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伴随这些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拟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走向。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灌输轻参与。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模式单一,满堂灌、注入式现象非常普遍。部分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不愿意花力气探索新路,相当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例如:一位老师评讲“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单元检测试卷课,从第一题开始一直讲到下课,试卷还未讲完,中途也没有抽学生回答问题,整个课堂很安静,学生也没有乱说乱动,大部分学生表情茫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重少数轻全体。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数学目标。观察发现有超过半数的教师上课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的教师上课时只要听到少数尖子生的声音,就认为全体学生都已经理解了,于是就放心的讲下去;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或提出问题的同时,就迫不及待的指定个别学生回答,不给其他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热衷于拔高知识难度、拓展知识深度,能够接受的学生只是部分或少数;有的教师在课堂练习时,只叫举手的学生,不顾及那些不举手的学生;有的教师总是叫学习好的或前排的同学回答问题,坐在后排的同学,尽管一次次把手高高举起,但却得不到教师的“关照”,于是,这些被教师冷落的同学在一次次的失望中产生了消极情绪,手越举越低,最后干脆不举手了。
3.重讲解轻指导。观察发现,有的教师习惯于站在讲台上讲课,很少或几乎没有走下讲台开展课堂指导的习惯。尤其是分组学习时,有的教师仍站在讲台上,无所事事;有的教师走下讲台只是例行巡视,根本不进行个别指导,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
4.重教师教轻学生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见到以下四种替代现象:一是以教代学,即以教师讲清楚、讲明白,来替代学生学懂了、掌握了;二是以讲代练,即以教师的讲解来替代学生的练习;三是口头替头,即以学生的口头回答来替代学生的笔头训练;四是少数替代多数,即以少数学生的回答来替代多数学生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课堂替代是产生低效课堂的罪魁祸首,要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二、未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
1.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入数学思考的前沿。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平台,而双方互动是建立在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的。教学民主就是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其表现为:学生要尊重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能因为学生的行为稍不合常理就给予否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而是要予以正确的引导。
2.增加有效提问,减少无效或低效提问。有效提问是指那些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提问。有效提问不仅与提问的内容有关,还与教师提问时的语速、音调变化有关。此外,教师提问的方式也决定了这个提问能否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或理解为怎样一个问题。低效或无效的提问不但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减少封闭性提问;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可采取如识记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创造性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要注意提问的质量。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发展纵向深入的应然需求,数学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价值虚化、目标弱化、内容窄化、实施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悖于“以学生为核心”课程理念的践行,而且桎梏数学本质凸显,严重弱化了数学的育人功能,影响了生师学科素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基于问题解决,不少人士都积极投身于基于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究。江苏省洋思、东庐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学模式,既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尽管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论文、案例数以万计,但因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如何引导县域初中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旬阳县地处陕南山区,辖22镇,现有初中、九年制学校29所,初中数学教师200余名。一直以来,我们以校本研修为抓手,立足县情,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总结出“行政推进、统筹资源、校际合作、活动引领”的校本研修经验和“三模四载”研修方式。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研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申报立项安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探寻出“创新课标教材学习方式、启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整合工程和探索建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三项策略,引领全县数学教师积极建构人文化生态课堂,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由“讲堂”向“学堂”转变,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与远程教育资源的最佳切合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尝试将学科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经过反复探索求证、筛选提炼,构建了具有开放探究特点、能充分体现“生本理念”和人文和谐的“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盲区和死角,极大地增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构了覆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库。然而,由于参研教师教育理念、施教水平、教学环境等良莠不齐,致使成果生成参差不齐、普适性受限、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效度受阻,难以适应课标教材变化和县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学科研修方式、提升研修品位、实化研修价值、强化研修目标、深化研修内容、活化研修策略,解决课堂上“过于追求热闹,忽视教学绩效,过于倚重现成资源,忽视个性化创新,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数学素养有所降低”等问题,已成为数学学科校本研修进一步深化的客观诉求。
本课题研究是对《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自然延伸,重点围绕前期研究所探索建构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和课例研究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引导县域初中数学教师理性移植并有效嫁接先进教改、学改经验,由此催生具有本土特色、能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具有县域特色的轻负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助推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师生数学素养质性提升。
本课题主要研究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有一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制定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策略”,即:有效果的计策、谋略。在此特指有效教学策略,即: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有效课堂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最初起源于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在杜威实用主义教学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核心指向为“有效”,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运用一定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最大进步与发展。
1. 合理移植嫁接洋思、杜郎口经验,建构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框架和各类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科教师突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实施低效化瓶颈,促使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步入规范、高效的快车道。
2.探索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强力推动学科校本研修深化的课例研究基本模式,引领学科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有理、有效助推自身的专业发展。
3.探索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助推学生在“善学——乐学”的轨道上良性运行,使“人人都要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得以优效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不断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机制,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持续发展。
1.研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模式。建立覆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资源库。
2.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学习策略,探索优化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
3.研究初中数学课例研究基本模式,探索提高课例研修质量有效
策略。4.研究构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运用与管理长效机制。
1.研究假设:针对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操作体系,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与学行为,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模式,促进师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1)构建“三部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所涉及的六类课型教学设计进行统摄性研究,从而规范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针对性、有效性。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实现“学、思、习、行等智力条件和情、意等非智力条件”达到高度统一。终极指向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按照“问题诱导、自主探究、交互评价”三个部分横向展开,具体实施则按照“导、探、变、结、展”五个环节纵向延伸,从而架起“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桥梁,扬 “生命灵动”之帆、行“知识探秘” 之船,体现在文本上,则按 “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横向贯通,且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问题诱导,探究新知(探)——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变)——全课小结,细化新知(结)——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展)”活动序列展开。从而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优化的部件和要素。
(2)作为有效课堂学习引擎式 “学习指南”,既规避了因预习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符合以学定教理念,层递性问题序列利于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过程,在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与教学设计有效对接,不仅有利于减负增效,而且有利于学科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3)案(课)例研究模式为学科教师深度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优化提供了操作要领和技术支撑。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助推初中数学教师施教水平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和学的模式。
1、调查法。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诊断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2、行动研究法。以实践研究为主,动态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3、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采用 “统一要求,严格标准;分校承担,责任到人;加强引领,通力协作;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的研究策略。
1.形成上下沟通的研修共同体。本课题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织由片校学科教研(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和有代表性初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研修共同体,共同研究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设计、跟进实践、优化提升。
2.聘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学科专家,成立由县域初中数学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策划指导、流程监控。
3.在课题组指导下,县、片、校数学教研组围绕总课题,开展子课题研究。
4.边研究边改进,因需开展课例研究、课堂观察、难题会诊等系列活动,推进课题深入研究。
(一)课题研究时限及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2012.9---2015.9)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9——2013.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文献法。重点工作如下:
(1)拟定调查问卷,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学校学生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2)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确定研究框架,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3)召开课题开题会,进行子课题研究任务分解,完成实验校的布点。
2.实施研究阶段(2013.9——2014.6):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课题负责人编写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设计基本框架要求,主要参研人员按照统一要求分课型编写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导学案样例。
(2)各子课题负责人在总课题的引领下,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年级、按章节开展优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编写实践研究,聚焦课堂,开展学案导学实验探索,并在比较实践中修改完善。
(3)修订《旬阳县初中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制定《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4)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完善阶段(2014.7——2015.7):本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研究法,重点工作如下: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册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南汇编,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整理校本教学设计案例、制作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等,按照分工安排完成相应任务。
4.应用推广阶段(2015.9——):本阶段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于文献法、调查法。主要工作如下:
(1)按照《旬阳县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暨学科资源整合管理办法》和《旬阳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践探索、修改完善、优化提升,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普及共享。
(2)按照“个人申报,片校筛选,县级展评”的程式,组织优秀成果评推,特优成果推介参加上级成果评选。
略
1. 成果预期
(1)建立完善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策略,主要包括:有效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策略,有效管理与评价策略。
(2)建构描述性概念课、推导型概念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活动课等六种课型课堂教学模式。
(3)建构导学案设计基本框架和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4)修订完善初中数学课例研修基本模式,引导教师围绕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有效开展课例研修。
(5)形成覆盖初中数学学段的课堂教学资源库(包括:章节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2.成果呈现方式
(1)阶段性成果
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实施方案
③《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④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窥(论文)
⑤《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录》(光盘)
⑥《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教与学系列成册)⑦《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研究报告
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论文、叙事、反思集》(装订成册)
(2)最终成果
①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窥(论文)
②《整体优化县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③《太极探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指南》(见阶段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在县师训教研中心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本中心及时成立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课题负责人及各初中教研联片组长校校长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参研教师的选定和研究进程的督察。成立由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主要参研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实施组。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立项,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参研人员的选定,负责子课题选定及任务分解,承担对片校参研教师的业务指导,负责对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跟进调控。各片区数学教研联组协助实施组负责辖区所承担研究任务完成情况的过程督查、成果收缴、展评遴选、汇总上报等。各中学、九年制学校的学科教研组长或带头人除完成各自研究任务外,负责组内任务分解、收缴、审核、修改与上报,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可通过“青蓝共进”方式结对协作)参与既定成果的优化完善。各中学、九年制学校不仅要进一步确立校长第一责任人地位,充分认识课题研究在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研修、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弱化管理的“行政色彩”,增强管理的“观念点拨”、“心灵震撼”、“情感慰藉”等心理效能,想方设法为参研教师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促进学科教师真心实意地、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担当参研教师的支持者、服务者,体会教师的甘苦,用自己的研究情感、专业造诣、人格魅力感召教师、吸引教师、带动教师积极前行。
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
__
(2)课题研究工作实施组
__
充分利用联片研修工作机制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促使数学教研组长明确职责、认识到位,充分发挥其引领拉动作用,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运行。通过专题培训、提供资讯、难题会诊等引导学科教师认识到生源日渐锐减、人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需求日渐强烈、教师准入政策日渐拓宽等现状,迫使教师不得不发展,不能不发展,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教师应充分感受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引领教师认识到本课题研究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有效载体,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磨练专业能力、明确研修方向、丰富专业智慧、塑造专业人格的有效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上,从而增强参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研修时效性。
课题负责人定期通过网络平台和实践跟进等为教师提供资讯服务,做到“六个及时”:及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或资讯服务;及时发现、遴选推介优秀研究成果,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征集、汇总、求证、解决问题;及时组织过程性监控和展评引领;及时向上级专业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推介优秀作品;及时引导学科教师在规范中优化,在优化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在升华中发展。带领学科教师在辛勤中收获智慧,在矫正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成功。
一、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还人的本来面目,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师要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具有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新的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并没有做具体规定。但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要清楚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新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三、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整个初中数学教学都是在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活动。特别是新增“课题学习”这一内容,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在数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从站在讲台上的传授者、管理者变为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因为数学从本质上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探究性即体现在逻辑思维方面,又体现在数学实验方面,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四、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新型的、现代教学的研究者
新课改之后,提出了许多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将许多不太适合现在观念的传统规定作出了调整与修改,当然在改变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会出现,很多老师不能够及时的适应新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模式,面对社会、学生、家长、学校于是会出现一些分歧,例如在初中数学教育上原本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培养“三大能力”,但是在新课改后会加入“四大学习领域”的培养,教师本身对这些概念不太熟悉,所以也没有办法做到对学生的能力新的培养,下文就着重对初中数学的教育研究以及数学教育改革模式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对初中数学教育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育;数学改革
初中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初中的基础打好了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优势,舍生学习的不只是数学知识,更多的还应该是一种学习数学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影响则还是主要由教师来引导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培养也尤为重要,此外MM教育实验时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改革中的重要产物,下文便对此教育模式以及数学教育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数学改革现状与问题
(一)数学改革的国内外的现状研究
1、国外数学教育现状与改革
对于国外的数学教学观,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绝对主义数学观,其二就是可误主义数学观。前者主要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的真理性,是绝对正确的且没有异议的,而后者则较为灵活,认为数学知识是可以被的,不具有绝对正确的一方,可以是有错误存在,并接受在未来的某一时刻被更正。而对于国外的教师教育模式与教师数学观上的要求主要是被分为两种,其一是形式主义数学观,而另一种则为非形式数学观。而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都更倾向于后者的数学观,且倾向于后者的数学教师在对于课程的认知上、教学过程上以及数学课上的结构模式上都会有更多的掌握与认知,在教学上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2、国外内数学教育现状与改革
对于国内的数学观与数学的教育改革,有许多的研究者对此进行研究且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作品,可见数学初中教育在教育界的重要性。在数学界对于数学观的研究主要是依据欧内斯特的前任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增加与修改的,主要认为有4种形式:问题解决数学观,柏拉图数学观,工具主义数学观,文化主义数学观。其中最后一个是从国内的性质上进行添加的,其理论注重的是理性的数学思维模式,且需要重视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而对于数学改革前的教师的数学观,主要是柏拉图式的教育观念,但是这样的教育观念并不是最为理想的模式,甚至是不够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动向的,因为教师传授的观念就是———数学是准确、严谨且不可改的。而这一思路会使得学生出现创新与质疑的能力下降。
3、数学改革中数学观的价值
数学观看似是一种数学理论上的教育观念,但是对于初中数学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数学观可以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学生的指导有更好的作用,且可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数学影响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改革后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模式上的,更多的还有观念上的潜移默化。
(二)数学改革中的问题
1、教育区域性不平衡
在较为发达的地区,教育也会相对的更为优异且普遍,但是在较为贫穷的西部以及某些山区,教育是一种奢侈且不被重视的行为,因此全国来看,教育分布与接受程度并不均衡。
2、教育模式单一
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由于初中数学教育过于基础与简单,因此在教学上主要是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进行,且没有对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基础的数学观念进行培养,教育模式也非常单一且不符合当展,因此对于学生之后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育改革方式概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应该随之改变,传统的黑板板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最新的教育模式,而多媒体以及各类的先进设备应用在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应该主动的学习多媒体设备,并进行有效的运用,在数学模型的动态图、影像资料以及各类知识百科上都可以有更多的渗透,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的兴趣。通过本文的简要叙述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教师的引导方式,数学一直是一门较为重要且基础的学科,无论以后学生想要走哪个方向的路,都需要一定基础的数学能力,而数学思维又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教师的引导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数学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观,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才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学习数学的环境,且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改革后的新要求创新出适合教学的模式,将学生的基础教育打好,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蓝图。
作者:刘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而素质教育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所以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展示课改的舞台,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迫切的任务,初中数学教师首要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摒弃长期惯用而与现行创新教学相悖的陈旧思想方法手段。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创新教育的大方向
创新教育没有范例可鉴,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一种教育改革。而改革就有可能失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数学课程标准》,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备课上课实践等方面作一些改进,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与总结,这样才能把握创新教育的大方向,不至于漫无目的地喊口号、瞎忙碌。
例如:数学教师关于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的定位,就应以标准为依据。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二、设计问题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探究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能训练他们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能力。
例1:有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如工地实施爆破炸山,若导火线长85cm,燃烧速度为0.85cm/s,问点火者能否以4.5m/s的速度跑到500m的安全区。
教师可安排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让学生说出有三种解法。(学生说得不全,教师引导)(1)比较时间;(2)比较路程;(3)比较速度。
例2:一只不透明的袋制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会出现那些可能的结果?
张华的观点:摸出的球不是白球就是红球,所以摸出白球和摸出红球这两个事件是等可能的。
王鹏的观点:红球有2个,如果给这2个红球编号,那么摸出白球、摸出红球1、摸出红球2这三个事件是等可能的。
你认为谁的说法有道理?
解:一只不透明的袋制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因为这三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所以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每一个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红球有2个,如果把它们编为红球1、红球2,那么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有三种可能的结果:摸出白球,摸出红球1,摸出红球2,并且这三种结果是等可能的。
由上面的分析知道,张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王鹏的观点是正确的。
三、进行研究性学习,诱发创新“燃发点”
关键词:互动探究;现象;教师
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互动,作为新课改的产物,互动式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实施互动教学还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互动中教师与学生都需要参与进来,由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作为“导演”,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探究的背景
1.探究领域的变化
数学课堂互动探究的一个新趋势便是从最初的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变为更加注重剖析学业成就的背后影响因素,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引起学生学业优劣的原因。
2.探究方法的变化
任何领域和学科的研究都与研究方法密切相关,课堂互动探究也不例外。以往的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近来,录像分析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录像拍摄,使对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成为可能,这有利于从多角度进行重复研究,增加研究的可信度及准确性。
3.课堂互动探究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一轮启动在我国各个地方陆续展开,此时的课堂互动探究也随之被建立起来,可以说,对课堂互动进行探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起点,是新世纪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的关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取其所长,去其所短,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改进,努力跟随新课标的改革步伐向前迈进,使学生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师也能够在新的环境下为教学的改革不断创新。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积极开展互动探究教学,避免填鸭式教学继续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二、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探究进展
1.课堂互动的类型
依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论,师生课堂互动的行为被分为知识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教师中心式三种类别。其知识中心式指课堂的进展是通过教师运用知识来控制的,学生可以带着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疑问进入课堂中去;学生中心式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给予指导,积极鼓励学生自觉参与;教师中心式则指教师为教学主体,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
2.课堂互动的模式
课堂互动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它有着丰富多样的内涵。课堂互动的一般模式是启发-回答-反馈/评价序列(IRF/E),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控制课堂互动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然后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由老师给予一定的意见从而结束整个互动。
3.课堂互动的分析方法
课堂互动的分析方法有多种形式,其中由弗兰德斯(Flanders)所提出的“互动分析系统”(简称Flash)被广泛采纳。“互动分析系统”是通过记录师生间互动的重要事件,并了解其影响,从而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中的不足以便加以改进其教学行为。弗兰德斯将师生语言互动分为10个类别,1~7类记录老师对学生的说话情形,8~9类记录学生对老师的说话状况,第10类主要记录教室里出现的安静或混乱状态。观察人员以此为标准每三秒钟记录一次。
三、初中数学课堂互动的注意方面
1.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在遵循传统教授型师生关系的同时,更要发展交流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应该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应该倾向于朋友关系,从而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完成传授和接受的学习过程。
2.互动所占课堂比例
一节课不仅要完成新课标所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还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参与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根据以往的研究和自身体验,我认为每节课8~10分钟的课堂互动时间最为适宜,当然,根据教学进程和实际情况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3.班级桌椅摆放位置
新课改下,很多班级率先着手改变教室布置。这对于加强课堂互动的效果是非常有效的。再美的东西,时间久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经常性地改变教室布置和座位顺序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四、课堂互动的具体做法和实例
课堂互动、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的一种模式。经过论证,数学合作性学习是必要的、可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才会出现师生共融的场景。课堂互动的具体做法和实例如下:
1.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当问题呈现之后,我们不妨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开展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争执,有争执才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案例:不用开方、查表和无理数知识,让学生求出一个带根号数的数值。学生苦思冥想一段时间不得其果后,他们会自发组合,通过查找资料,激烈辩论,借助计算机,终于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2.面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当学生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应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40名同班同学生日相同的可能性问题。学生凭直觉认为,一年365天,班级40名同学生日相同的概率会非常小。事实果真如此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根据等可能事件概率公式计算出40个同学生日都不相同的概率,结果大大超出人们意料,部分学生对计算结果还是半信半疑,教师又指导学生进行5人小组合作,利用学生档案对全校各班学生的生日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使学生坚信计算结果。这个问题对个人而言有一定的挑战性,独立解决比较困难,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
我们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到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探究的现状以及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应注意和加强的一些方面,并且结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实例来论证我们的观点,说明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数学合作性学习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产生师生共融的场景。我们常听一些学生说,学习数学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通过这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我想数学不会再那么让人头疼了。因此,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数学上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来使课堂互动的效果达到最佳。这就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但是,在课堂互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很多老师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时不能真正领会互动的精髓,而是将其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呈现,没有发挥其实际作用。所以,在互动教学实施时要注重对老师的培养,使之领会互动的内涵,发挥其功效。
参考文献:
[1]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M].庞维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晓红.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微课指的是依据教学目标需求及新课改标准,以视频为形式,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知识点开展的生动的教学过程,其自身具有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等特点。研究实践表明,将微课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较好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微课,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利用微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初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前提与基础。课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的最关键环节,是将学生注意力聚拢到课堂中的重要环节。而微课凭借自身特点,可把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形象、生动的声音与画面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可解决多种感觉感知与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活泼性及趣味性,并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激起学生以更大积极性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用微课形式设计新课导入环节。由于传统的介绍与绘制统计图表的方式过于枯燥与繁琐,不仅不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课堂上绘制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事先将统计图表的绘制过程制作成动画视频,在课堂导入中展示给学生,借助新颖的形式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统计图表制作方法的兴趣,最终为教学质量的优化做好准备。
二、利用微n,加深学生的数学知识感性认识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及抽象性都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苍白的文字解释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并且还可措施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奥秘的积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就需要教师借助微课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精准地理解教材中原本抽象、静态的知识。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为传统生硬的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显著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顺利地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与《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相关的内容时,由于学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过少,因此在学习中只能凭借教材文字描述来理解与学习,而这种过于感性的知识难以被学生全面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尽可能多地收集生活中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然后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观看生活事件之后对教材的感性概念有更直观认识,有助于教学活动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微课,密切教材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
数学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课程,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收编的内容都源于生活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将教材理论知识与相关的生活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都真切感知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与魅力,才能激起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参与到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将生活元素渗透到课堂活动中,使得学生明白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学习数学学科的最终目的也是用来指导现实生活。为了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知识的源动力,就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事件,较好地把现实生活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生活与课堂教学之间搭建桥梁,使得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生活,从而使得学生以更大积极性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与《轴对称图形》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用微课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精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形式与概念,还应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而教材中的事例有一定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引入为了,就可将广阔生活中的相关事例贯穿到教学中,以扩大学生视野及想象空间,把空洞的教材知识放置到生动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更准备把握其概念、性质及判断方法。
四、利用微课,帮助学生高效巩固教材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强、前后联系紧密等特点,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及知识脉络,就需要教师选择有效的巩固方法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使得学生明确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牢固掌握与记忆各个知识点。而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灵活生动的特点,教师在每节新课之前就可用微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及以前学过的与新课有关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数学知识,为新课教学效率的优化奠定基础。为了具有图文并茂、可重复播放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将学生难以理解、存在疑问的知识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以降低学习难度,针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环节,可反复播放、耐心讲解,至到学生真正理解为止,最终使得学生可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还可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易于犯错的习题类型汇总在一起,在复习课中播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以加深学生对正确解题方法的印象,最终有效避免学生再犯类似错误。
总之,微课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兴起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将其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快速激发,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明显优化。因此,数学教师应大胆探索有效应用微课教学法的技巧与策略,从而借助微课形式切实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庄美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0):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