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传统美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美德教育

第1篇: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

我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开设传统美学课等形式进行教育

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开设班队会、故事会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的古人古事。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国割肾救父的事例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经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提高他们的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他们爱国爱民、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道德意志;养成他们天下为公、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整洁健身的道德行为。

二、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但教学又具有教育性。通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任何学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具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通过各学科进行渗透,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会使受教育过程变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由于各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各有不同,渗透教育的特点和作用也就不同。因此,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不能牵强附会地“穿鞋、带帽、贴标签”,而要认真挖掘本学科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贴切、自然、合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我是教数学的,数学学科也可以通过讲授历代科学家、发明家的发明和创造及其爱国治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立志勤学,为祖国为人民求索攻坚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努力挖掘和运用好本学科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把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使之自然而然的接受教育。

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师长的表率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多的了解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合格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

四、三好生、优秀干部的典型作用。

这些是从学生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学生最熟悉、最直观、最现实的榜样。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同,年龄大小相近,用这些典型为榜样教育学生可亲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容易使学生信服和接受,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可以通过争彰活动,激发带动其他学生。

五、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道德品质是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行为训练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

利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讲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让妈妈高兴”的孝道教育;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开展“我是党的好孩子”。重阳老人节,组织学生给“五保”老人买米,担水,梳头,打扫卫生等,开展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拥军优属,?为民服务、赈灾、助残、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

第2篇: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 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必要性 实效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不灭的灵魂。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在今天的中国,需要用传统美德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中学生健全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浅析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实效性。

一、传统美德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在市场经济向深入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本身所要求的公正、合理、竞争、民主、诚实、守信等新的时代精神对传统道德的维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异质文化所体现出的多元的、与传统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个体所面对的已不再是单一的具有共同民族心理特征和表现形式的价值观、人生观。面对严峻挑战,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成为一线政治教师的科研方向。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追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倡导好善乐施、扶危济困,把人的生命和尊严,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越是危难之际,这些传统越是得到发扬。如九八抗洪,抗非典,南方冰雪灾难,汶川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及时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这些传统美德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传统美德教育,可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情感打开学生的心灵的大门,使他们在情感的激动中陶情养性,在强烈的情感中把真、善、美融化在心中。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优秀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是建构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文明思想体系的重要任务,是应对国际社会变化和东西方文化碰撞背景下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的“魂”

在思想文化领域强调优良传统教育,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我国的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社会的任务。着眼于未来,青少年的教育尤其重要。思想政治课作为专业渠道应发挥自身优势,用课程的形式,按照一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将社会主义信念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奠定坚实的基础。传统优秀道德重视人的实体存在,重视人的精神存在,注重对人进行礼乐的教化。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人被看做是天地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人为贵,重视人生、重视人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构成了以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传统美德对人生、理想、立志、求学、生活、工作、处事、交往等做人的方方面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使人的行为有所遵从。就立志而言,荀况说:“无冥冥立志者,无昭昭之明。”朱熹说:“命为志存。”还有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更是为人所熟悉。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优秀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用观点,将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作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美德渗透于思想政治课之中,思想政治课将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更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特色,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

三、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能增强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中学的德育工作要针对教育对象思想变化的特点,把做人的道理讲“透”,把“空”道理讲“实”,把“死”道理讲“活”。中学生渐入成年,思维已趋成熟,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家庭、社交活动,因此思想政治课与传统美德相结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把握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兴趣爱好、需要追求等特点,才能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接受。例如,在讲“师生交往”一课时,我补充了李白拜师、唐寅学画等事例,使学生愿意听、听得懂,从而教育学生尊师爱师。在讲“友好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荀子的“人无理则不生,事无理则不成,国无理则不宁”,《弟子规》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中蕴含的道理,“友直、友谅、友闻、益矣,友偏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交友原则,等等,教育学生树立“真正做人,无事”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在个人修养、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三个方面逐步树立整洁健身、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勇敢自强、守时守纪、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尊师敬老、友爱合作、诚实可信、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思想道德。

2.批判继承,有机结合。

思想品德教学与传统美德教育衔接是要坚持批判继承原则,要有批判、有目的、有选择地讲传统美德。不能把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原封不动地搬到现实生活中来,更不能用封建糟粕来塑造新一代。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必须对传统文化中许多消极因素进行改造,消除传统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培养具有现代意识观念的人。比如,在讲“孝敬父母是我们的天职”时,教育学生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同时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懂得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孝行,要结合实际落实孝行。赋予孝悌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要求相衔接。凡是具有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奉献精神,注重敬人、爱人、利人、助人,讲究做人道理、高尚品质、思想修养的伦理道德,我们都要学习、继承,并结合实际予以发扬光大。我们的先辈提倡忠恕、孝悌、仁义、礼仪等伦理道德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学习、分析,择善而从,古为今用,对待那些纯属封建性、腐朽性的政治和人生伦理,当然不要继承,但让学生适当了解一点,懂得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由来,对于他们接受传统美德,也会有一定益处。只有对传统美德进行一番消化,力求融会贯通,才能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之中。

3.加强补课,边学边教。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只有补好这一课,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化为自己的德性。

一是学习有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典籍。譬如,读一点先秦诸子的著作,尤其是《大学》《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等,真正入了门就可收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正是这种道德传统的典型表现形式。这样的道德传统相对于今天来说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应成为当今道德教育之必需。孟子的许多伦理道德思想,也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有些话被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作为座右铭传颂,所提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劫难、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它从思想上养育了千万贤者。认真读一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典籍,运用到教材、教学中,将有助于思想品德课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学习有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历代蒙学读物。在民间流行最广的有《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三字经》可称为少儿百科,其中教育尤其德育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和篇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对青少年教之以仁义;礼仪是《三字经》的中心思想,《三字经》还教导青少年学习百科,讲了许多勤学苦读的感人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各种蒙学读物包含着许多有益的伦理道德思想。在道德教育内容、方法、故事、资料等方面,很多都可供今人借鉴。有些名言警句、诗歌韵语在民间传颂,长盛不衰。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些来自《治家格言》的话,可以说已成为一种民族语言。将蒙学读物加以分析提炼,择其精华,教育青少年,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会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历史典籍,还是蒙学读物,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需要“学而思”有所分辨,有所肯定或否定。

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它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增强爱国情感,弘扬传统美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深化学校德育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完善学生人格的需要,更是思想品德课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班华.现代教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4]任远年.世界普遍关注的课题.1995.1.23.

[5]冯增俊.当代西方教育道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62.

[6]钟以俊.论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必要基础.教育研究,1995,(10).

第3篇: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一)传统美德对现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影响

传统美德主要内容的科学总结及认可认同,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及建设中国现代道德文明的重要前提,也是丰富现代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键就是要找到一个传统和现代的链接点。基于目前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以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道德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该包括思想信仰和道德情操、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见利思义和诚实守信、人格修养和自我素质等方面。当前,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得以迅速提升,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们生活开始富裕起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深刻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近些年,人们的道德品质滑坡,价值理想失落;诚实守信缺失,欺骗行为猖狂;奉献精神趋弱,功利意识加强。在价值观念上表现出自我主义、实用主义的特征,在人际交往中显现出更多的个人主义倾向等等。面对着如此不堪的状况,现代道德教育必须要积极借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思想,立足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的几个关系,在诸多方面加强和寻找现代道德教育的内容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契合点。

例如,传统美德中所包括的精忠爱国,这一民族气节可以说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这种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其与现代道德教育所强调的对自己祖国怀有深厚感情的爱国主义紧密相连;传统的律己修身、修己慎独的美德,这种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强调自主自律、自我提高以维护社会整体秩序,其与现代道德教育所强调的自觉自律、自我内化等密切相关;传统美德中的仁爱孝悌、谦和好礼和诚信感恩等道德规范,不仅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亲切感,也蕴育了守信用、讲信义、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美德。这与现代道德教育所强调的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相契合;传统美德中的以义制利、克己奉公与现代道德所强调的共同价值、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相容相生;传统的勤俭节约、勇毅力行等美德也与现代道德教育所倡导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相契合。因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包括的仁爱、孝慈、诚信、忠恕、正义、谦卑、礼让等是现代道德教育内容重要来源,同时对于实现现代道德教育的目的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现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充实必须辩证地吸收和批判传统道德教育的模式和方式,根据时代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心理特征及年龄大小,科学制定道德教育的目标,赋予传统美德内容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中国现代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

(二)传统美德对现代道德教育方法的影响

道德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决定着道德教育结果的好坏,正确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我国传统美德教育主要强调的是“德教”与“修身”两者的有机统一。“德教”主要是运用外在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对人进行知识灌输、有效熏陶和不断影响,其目的实现强调通过个人的自我道德修养和律己修身。古代的一些道德修养方法对今天的道德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例如,学以成性、存心养性、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省察克治、自然无为等方法。这些方法最终目的是进行道德践履与修养实践,重视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过程中的能动性,认为一个人只有身体力行道德约束与规范,不断奋发向上、修身养性,才能真正地达到有修养。另外,传统道德教育注重自我修养的程序,非常讲究其操作方法。而现代道德教育的知识化与体系化的课程,将道德规范浓缩为逻辑严密的章节内容,采取的教育方法大都也是刻板的硬性灌输,不仅强制学生去学习和服从,使得道德教育内容高高在上,变得虚空,而且斩断了道德与现实生活的血肉联系,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遑论认知与践行的有机统一。儒家的道德教育注重在看得见的实际生活中培养人的良好道德素质,这种高效的教化方式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传统道德教育的方式对今天的道德教育所强调的道德实践、道德自律、道德首位等具有重要启示。其立足于学校教化,家庭和社会熏化,自我内化,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修养,这对于现代道德教育目的的实现和途径的探索发挥着重要影响。同时,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乐教”、“诗教”等思想,大大地启迪了现代道德教育中的审美德育模式和情感德育模式。因此,现代道德教育应该辩证地继承传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和创新。不仅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德教”传统,确立正确的道德教育目标,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而且要发掘和借鉴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贵资源和实践经验,纠正道德教育方法中的形式化和僵硬化,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从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出发选择合适且合理的道德教育方法。

二、现代道德教育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反思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其在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传统美德的价值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性。但是,由于传统美德经历了长期践行于传统社会,尤其是在封建社会的特定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存在着一些在不同历史时期被统治阶级所提倡和利用的现象。因此,一定要把这些与传统美德区别开来,现代道德教育在继承和弘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为指导,合理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现实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既不能一味地倡导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返本开新”,全盘照搬和“拿来主义”,也不能追随思潮,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整体上已经失去价值和意义,提倡全盘否定和全面抛弃。在认同传统美德对现代道德教育影响的同时,也要反思其本身的不足。例如,儒家文化倡导修身治国平天下,崇尚仕途,使得传统的道德教育与政治治理紧密相连,导致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最终道德屈从并服务于政治。此外,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虽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看到了自然的客观规律和人们思想道德规律的某种联系,但是缺乏“主客二分”的认识基础。诸如此类,都是我们在新形势下进行道德教育所应该深刻反思的重要内容。(本文来自于《理论观察》杂志。《理论观察》杂志简介详见。)

当前,在全世界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推动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培育民族精神,彰显中国特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势不可挡的浪潮中,我们道德教育的现代化,一方面要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开拓国际视野,以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吸收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德育文化传统,尤其是那些普遍适用于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和能够解决当代人类共同道德问题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规范,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加以吸收和改造,融入时代精神,使其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重塑现代道德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根植于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善于挖掘文化传统中的道德教育资源,积极汲取“母体”的生命养分,需求道德教育现代化内源发展的途径,建立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新时代道德教育体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蕴含着的丰富道德教育资源,为现代道德教育提供了深厚的内源性发展动力。每个社会的发展都应该根据本身的文化特性、思想特征和行动结构,找到自己的发展类型和方式。“为了确保真正的发展,就必须恢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性,恢复这种特性最具有代表性、最深刻、最真实的所有组成部分,借以作为价值上‘求本溯源’的手段,作为发挥创造力和活力的催化剂,实现内源的和真正人类的发展。”

三、总结

第4篇: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一、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就是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班队会、讲一些传统美德故事,或者是学生说说发生在我门身边的好人好事。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都参加了那些社会性公益活动,自己都是怎么做的,这样做的目的谁什么?等等.....作为教师应该每时每刻都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二、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灌输。

就是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思想基础、认识水平和行为差别,有针对性的灌输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品德较好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灌输那些"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内容,启发他们刻苦学习,提高成绩;对那些学习虽好,但孤高自傲的学生,要选择那些"谦虚谨慎,乐于助人"的典型事例教育他们养成谦虚礼貌、团结友爱的美德。对于那些品学兼优或品学兼差的学生也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使其在不同起点上各得其所的有所进步。

三、课堂要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兴趣。

个性互动。师生、生生以语言、表情、动作为载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相互陶冶,以收“近朱者赤”的成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具接纳性的心态来认识和看待学生以及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基本心理需要;不是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学生有了高尚的审美情趣,心理也会更加健康,德育的目标也就容易实现了。

四、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传统美德的渗透。

第5篇: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 传统美德 道德观念 修身养德

―、当前职专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分析

当代职专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敢做,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求新存异,不崇拜权威。但职专学生普遍存在道德观念淡薄,不少学生视传统伦理道德为古董,距己愈远愈好,盛行“道德能值几个钱”、“要不要道德无所谓”的论调。更有一些学生理想信念淡漠,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甚至厌学;追求享受、追求名牌;上课时发短信、打游戏、通电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讲粗话等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美德观念的日趋模糊,使得学生对待事情态度也出现了模糊。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缺乏整体意识,团结协作观念差等。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的时代,高度发达的现代化、信息化的物质文明和相对落后的道德文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呈现道德水平严重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状况更令人担忧。

这种状况对于职专学生来讲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多数的职专学生思想混乱、道德观念薄弱,缺乏传统美德的行为比比皆是,突出表现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普遍成人化;生活阅历超越实际年龄,追求时髦,讲求所谓的个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知耻”之心;讲究义气,但不讲究方法;头脑一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缺乏同情心,恻隐之心;不孝敬父母,对尊老爱幼表现出的是更多的漠视,更有甚者辱骂家长老师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做事没有毅力;挫折承受能力差;校园奢侈之风,盲目攀比之风渐长;好多同学以节约为耻,以浪费为荣;缺乏自强的精神;没有社会公德等等。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恶化,青少年犯罪率也大幅增长,可以说,中国未成年人尤其是对于职专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在落实中已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作为家长、学校、社会是不是都应仔细的考虑一下呢?我们不能把责任一味的推向孩子本人,我们也应该思索!

首先,家庭应该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与家庭教育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学校是孩子道德品质培养的最重要的场所,孩子的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培养基本是在学校完成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今天学校似乎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很多老师都认为学校受到社会的冲击实在太大,要把一部分受社会不良影响的学生拉回来非常困难。事实上,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其实都只是社会的缩影,归根结底,如果社会的道德风尚好了,那么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可行性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的经验总结。李岚清同志曾强调指出:“必须用我们民族的优良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担”。

如何使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在当代青年的身上发扬光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加校园的文化气息与文明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创设自然的人文景观,营造德育和审美教育的氛围。使学校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一尘不染的家。在学校的墙面、走廊、楼梯等空间,布置一些令人奋发向上的环境用语、名言警句和古代现代诗文;在班级的美德一角布置一些名人故事、励志名言等。

树立良好的校风,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基点,有组织地教育、感染师生,使优良的风气成为群体规范,所倡导的精神、态度和作风成为每个师生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我爱我家”、“我眼中的美”等为主题的班团日活动,来达到对传统美德的正确认知和树立传统美德的意识,从而达到通过活动引导行为的目的。

良好的班风更能直接影响班中的每一个成员。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学生尊重师长,谦虚礼让,讲究诚信;从而学习积极性高,自信心、自尊感强。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约束自己的“我的十不准”,贴在班级墙报专栏中,让每个学生每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记录,做自我评价。注重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强化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师长、爱他人,同时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在集体中,打下学会做人、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坚实基础。

第6篇: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小学德育;美德教育;传统美德

中图分类号:G621;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05-01

中华传统美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品质。中华传统美德是一种代代相传,代展的道德文化,无时无处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中华传统美德在净化灵魂,培养人们道德品质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开展活动,弘扬美德

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也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因此,如果能够在活动中灵活地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那么就能够使教育过程充满意义。比如,组织“春游”“班级会议”“课后实践”等活动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全方位地成长。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时应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教材内容和素质培养两个方面考虑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从而抓住有利的时机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春游”是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的一项趣味性很强的户外实践活动,可以在这项活动中开展美德教育。比如,参观动物园时,可以向同学们介绍种类繁多的动物,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提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对大自然应抱有敬畏之心;在参观果蔬基地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分收获都是农民用辛勤劳作换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中华传统勤俭美德,还能复习巩固在课堂上已经学习过的语文知识,从而在教学环节中能够层层渗透“德育”与“美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联系家庭,紧密结合

重视家庭教育,能够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贯彻得更为彻底。教师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指导者,那么家长就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传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意识。要求家长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能够做出很好的示范,在循循善诱和身体力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熏陶和影响孩子,使孩子依照家长的行为习惯和合理的道德标准来做人、行事,勤勉自律、常怀感恩。教学中,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恩”来真正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深沉的爱,从而有效地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想勤俭美德深入人心,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比如,应该给孩子树立“节约”的生活理念,不要挑食,不要浪费粮食蔬菜。外出吃饭时,提倡“光盘行动”,做到吃多少拿多少,吃剩下要打包。要给学生们讲述“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故事,激励孩子刻苦读书,珍惜所拥有的,耳濡目染地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教育孩子与人相处时要懂得谦让,懂得礼貌待人。因此,在家庭教育之中要从细节做起,将家庭中的小环境变成社会的大环境,以小见大,从而使中华传统美德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合理地约束他们的日常行为。

三、创设环境,熏陶思想

创设德育环境,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在走廊和教室中悬挂和张贴宣传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对学生能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传统美德的故事图片布置在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日积月累之中受到道德思想的熏陶;在进行传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之中,还可以把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德育课堂之中,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静夜思”这些教材内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教育,不仅有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还有对家乡的思念和向往的夂袂楦小K以,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能将抽象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行动。“烈士陵园”是纪念我国革命英烈的神圣殿堂,是发扬中华民族“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精神的教育基地。教师可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优良传统通过爱国主义基地教育传递给每一个新时代的革命接班人。学校可以组织创设系列故事专栏,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时,还可以创设一些故事中的合理情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理解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苦和牺牲的革命精神,从而学习并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实现德育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常态下德育课堂要强化祖国传统美德教育。要通过在课堂环节、课堂设计、课堂理念中的层层渗透,并且借助教育者和家长的言传身教,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参考文献:

[1]吴雨潞.把“礼”种进孩子心中[J].中国德育,2015(19).

第7篇: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是一个不断批判继承、不断改造创新的动态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有人将之概括为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律己宽人、先人后己、整洁健身、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并将这十二个要点又合并成修身、齐家、处世、兴国四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足见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时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用传统美德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那么,作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到现在仍然显示出他那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主导作用,其精髓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然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在不断地发展着,新时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和行为准则,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第二,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长远工程,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全力参与,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养成不断地学习和不断积累的习惯,在思想上与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更要多多的了解中华民族大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合格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

第三,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把传统美德教育和二者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把部分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由学校这块主阵地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又把学生在家庭和社区内的道德行为列入矫正和测评的范围。与此同时,发动家长的能动作用,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对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学校来说,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更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还是德育教育实现实效性、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地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从而巩固我们的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8篇: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一、数学史料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素材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爱国包括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献身祖国的建设等。现行新课程版数学教材中,教材富含了大量科学家的数学研究成果,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育者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数据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发现或计算出来的,我国是初等数学最主要的发源地。在数学研究方面,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了许多卓然的数学家,如古代的刘徽、祖冲之、杨辉、沈括等,他们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数学理论和成果,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一百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这些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的华罗庚、陈景润等的优选法、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课堂中,数学教师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使得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数学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也明显加强。

二、数学的应用实践性是渗透培养学生求实科学精神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精神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科学的根本任务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客观求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为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即具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服从真理和细致周密的态度,根据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都是从客观实际和需要抽象出来的,凭着这一点,可对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另外,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较快。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问题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人口、资源的忧患意识,可创设相应问题让学生解决,使学生树立了人口忧患意识,明确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听任人口发展,势必出现生存发展危机,只有科学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开发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我们的聪明才智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利用科学知识探索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又如在传授解三角形应用时,借助大禹治水中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进一步启发学生,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第9篇:传统美德教育范文

为此,我校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站在对国家前途对民族命运着想的高度,开展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学生感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传承一部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

一、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都有德育渗透点,尤其是《品德与社会》《语文 》《音乐》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民族传统思想和美德教育的内涵,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会想方设法通过导语引入,背景介绍,播放音乐,表情诵读,动作讲解,质疑提高等环节或手段,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或氛围,使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境界中,与文本中的人物“见面 ”,让文本中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波澜,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二、利用主题班会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块主阵地,充分发挥班会的作用,尤其是主题班会,如果开得好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开展《我爱我家》《责任伴我行》《做最好的自己》《中国奥运》《我眼中的美》《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演讲、表演、小品剧、快板、讲故事等等进行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准备、参与及亲身感受,来达到对传统美德的正确认知和树立传统美德的意识,从而达到通过活动引导行为的目的。结合教师节、国庆节、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等等,不断开展热爱祖国、尊师颂师、爱生重教、尊老爱老、团结友爱的传统教育,并在学生中评选积极分子,宣传先进,促进后进。

三、利用学校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一年来,我校精心组织并认真实施,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为重点的教育活动。如:去农田实施《颗粒归仓》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灾区人民的募捐活动,生动活泼的趣味体育活动,还有兴趣盎然的读书活动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积极合作的意识,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学生勇于参与,同时品尝到了活动的乐趣,并用写作方式记录了自己的生活感受、思想体验,至今回想起来还兴奋不已。每一次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都力求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美德,行美德,创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