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学史论文范文

药学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学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学史论文

第1篇:药学史论文范文

作者:李建生 李翠萍 雷敬卫 孙刚 陈随清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开展教学研究

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开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由此不断推动教学改革,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开展师带徒学习模式为培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具有坚定的中医职业信仰和中医诊病的思维方式,能熟练运用中医传统方法诊疗各科疾病,对仲景学说有系统研究的优秀人才,我校经过多方论证,依托河南地方资源优势,开办了“中医学(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培养为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精髓而奋斗一生的中医传承人才——仲景学术思想的传人。为该班学生在校内外选聘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高的知名资深教师进行授课,并且选聘中医临床水平高的名老中医作为学生的临床导师,负责指导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实践。学生则2~3人一组,跟从1名导师,3个月进行一次轮换,不局限于一家一师之言。学生边上课边跟师临床学习,打破了集中实习的局限,拓宽了专业知识面。举办教学大奖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钻研课程教材,探讨教学手段,强化教学设计能力,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学大奖赛,互相观摩教学。并且每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变化,历年来分别举办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奖赛”“高层次暨双语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各具特色,对加强研究性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教育研究创新体系,完善管理激励机制学校充分发挥教育研究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切实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管理激励机制,探索教育科研改革的新途径。如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职务考核、评先评优等工作挂钩,先后出台了《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教学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实施、检查、结题、经费、奖励等都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规定,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由此形成以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验收、成果鉴定报奖等的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教育研究课题全过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我校发展和改革中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科研管理新体系的实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科研队伍水平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搭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平台,学校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和形式多样的教研培训活动。如“教学科研论文写作的思路与方法”“教学科研程序及注意事项”等专项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大型“教学观摩”“优秀教案展评”“获奖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由此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富有教育科研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术研究骨干和带头人,这已成为我院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主要原因和重要标志。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校成立了学生信息员教学管理委员会,每学年换届一次,管委会下设教学信息管理、宣传调研、策划协调3个部,独立自主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开展师生座谈学生根据学习情况,主动与各二级学院教师联系,组织学生召开师生座谈会,并针对对课程的理解、学习方法、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国外研究情况、学院学科及实验室建设情况、考研问题、就业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促进了师生了解,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开展课程调研学生对正在开设的主干课程、多媒体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并把学生调研报告反馈到各任课教师,利于教师及时整改。组织征文活动,参与教学管理以“学生眼中的河南中医学院”为主题举行有奖征文活动,从学生的视角,了解学生对我院办学特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并组织评选优秀论文,将论文发至各教学部门及管理部门,作为工作参考,并协调各教学部门和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毕业生离校前也召开多次专题座谈会,收集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同时,通过问卷和用人单位反馈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对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遵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理念,开展“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活动。该项目面向学生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项目,进行以独立性思考和创新性工作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探索和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本科阶段进行基本的科研思维与科研方法训练。通过对中医药学专业认证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践,我们认识到,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是一个符合时代需要,能够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的建立,为我们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了依据。按照本科中医药学教育标准进行中医药学专业建设,对于实现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有积极意义。

第2篇:药学史论文范文

1.1组成全自动摆药机在医院HIS信息系统的平台上,由局域网计算机、摆药机、打印机组成,

(1)触摸屏:可显示包装信息;

(2)双重滚筒式旋转药柜;

(3)摆药药盒(DTA),用于非机储药品及非完整药片加药;

(4)封装设备:内有包装纸、传送带、自动封口机、墨盒,打印设备。

1.2主要功能通过HIS系统传送医嘱信息,将其传输到摆药机系统;摆药机控制系统接收HIS系统的处方信息,并将处方信息通过中间表转化为摆药机可以识别的语言,摆药机进行工作,将一次药量的药片或胶囊自动包入同一药袋,包封、打印,药袋上印有患者基本信息,如:科室、姓名、ID号、床号、药品名称、用药时间及日期、药品规格、数量、服用方法等。

2新老摆药模式的不同点

2.1提高效率传统的敞开式手工摆药,我院中心摆药房每天为全院30多个科室1100多名住院患者的口服用药服务。单剂量摆药需要6名人员,平均每人5个病区。使用摆药机后,只需2名摆药药师与2名核对药师共同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原来手工摆药时间平均每个科室30~60min。现在摆药机可摆60包药/min,去除DTA加药因素,平均每个科室仅需5~10min,摆药时间大大减少。原来手工摆药,药品准备工作有各人拆包装,现在变为集中备药。备完药集中向摆药机加药,加完药,由摆药机密闭摆药,药师只对摆药机进行操作、监控、核对摆药机所摆药品。

2.2提高准确度原来手工摆药,因患者用量及用药品种繁杂,难免出错。手工摆完药后再由另一个人对第一个人的药盘进行核对,护士来取药时再进行核对,来回经过3次对药。使用摆药机后,根据定制药盒的名称核对加药后,一般很少出现错误。因为摆药机的药盒是按照药品规格和形状专门定制的,加药发生错误及DTA加药位置发生错误时,摆药机在分包装过程中会拒绝加药。这就要求药师在加药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机器摆完药药师必须再次核对,无误后送到临床,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2.3减少污染传统敞开式手工摆药核对药品时,会对药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科室来领药时再次核对会造成二次污染。因为药品是非封闭包装,领回病区途中,分给患者摆放也会造成污染。在防潮、密闭、防污染等方面亦有不足。使用摆药机后,摆药机封闭摆药,根据医嘱时间段分袋包药,且同一时间段所有药品放在同一药袋中,药袋也为封闭药袋,大大减少了药品污染机会,增加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2.4节约人员原来手工摆药,每个病区有两个摆药盘,每天由工友送到摆药房。摆完药后由护士来对药、领药。使用摆药机后,不需要工友送药盘,也不需要护士来核对药品、领药,全部由药师核对完成后送到病区,再由护士分到患者手中。大大节约了人员时间,能让工友、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2.5节约空间传统敞开式手工摆药,需要5张桌子,几十个拆零的摆药瓶,几十个摆药盘子,一次性药杯,一次进货十箱,占据一定空间。现在大大节约了空间,使药房环境越来越整洁有序。

2.6摆药机的不足之处

(1)摆药机价格昂贵,加大了医院成本支出。

(2)药袋成本,每次开机摆药时前面有5~6个空袋子,最后面有3个包装袋浪费。根据药片的量,来调大药品包装的尺寸,增加了包装袋的用量,增加了消耗。

(3)不定期出现故障,增加维护成本。

(4)由于储备药需要拆包装,增加了摆药前的工作量。

(5)偶尔出故障出现串包现象。

(6)增加辅料成本,碳带、塑料包装袋、热敏纸等。

3药学服务方面的作用

3.1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往患者从护士手中拿的药是若干种药片的药杯,不清楚服用的是什么药,甚至不知道服用方法,容易出现漏服、错服等现象。现在每个患者的药袋上都有患者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品剂量、服用时间(早、中、晚,餐前、餐时、餐后),患者对自己服用药品一目了然,保证了用药安全,增加了患者依从性。

3.2将临床护士还给患者自从使用全自动摆药机后,护士不需要到药房核药、领药、对药,由摆药机摆完,药师核对后送到各病区,将护士的时间还给需要帮助的患者,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对特殊病区(老年病区、内分泌科)还要进行床边用药指导(用法用量、缓控释制剂的服用方法,糖尿病用药注意事项等)。

3.3协定处方改变包装以往协定处方的拆零药品是在制剂室分装的。门诊量大,需要拆零的药品用量也比较多,每周都要拆零一些药品,耗时、耗力。通过摆药机分剂量包装,大大减少了人力。且药品包装上打印清楚药品常规用法用量,也减少了发药药师贴标签所花的时间,同样也减少了分装时的药品污染机会。

4结论

第3篇:药学史论文范文

1.1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学者DavidSackett等提出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简称“EBM”)的概念。循证医学是指“慎重、准确、合理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的价值和愿望三者相结合,进而对患者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循证医学的诞生,无疑给医药领域带来了思想革命和实践革命,它给临床医师提出了全新的命题,敦促他们重新审视以个人经验为主的传统医学模式,转而思考既重视个人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的循证医学。

1.2临床中药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对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与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主要毒副反应、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药品资源浪费,以及服务临床与科研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发展相对缓慢。在具体医疗实践中,医师对患者的诊疗往往建立在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上,不注重现代临床研究方法的应用,因此获得的临床研究试验数据较少。二是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多以个人临床经验总结、临床描述性研究等较低质量的研究报告为依据,难以获得真实、准确的疗效评价标准,从而影响研究结论的推广应用。三是中药及其制剂缺乏科学、系统的质量标准和不良反应评价体系,给临床药物的遴选、应用和进一步研发带来困难。为此笔者设想,医院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是否可以应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临床中药学实践提供符合自身规律的临床试验方法,建立中药及其制剂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和不良反应评价体系,以实现临床用药有据可依,医师用药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患者的能力。

2运用循证医学的可行性

2.1循证医学理论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用药合理、规范合理、科学地运用中医药是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共同愿望。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持,中药大多只能起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药的临床使用主要凭经验和主观感觉,客观、全面的依据相对缺乏。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下,临床诊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师个人的经验。而在现代的循证医学下,临床医师的工作将有质的改变,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临床医师从系统、可靠、无偏的研究中获取信息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二是正确评价和利用临床实践提供的证据是指导临床工作的重要基础。然而,开展循证医学,依靠最新证据进行临床决策,在不完全依赖经验的同时,并不排除利用经验。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制定任何临床医疗决策,都需要基于科学研究的依据”,同时,循证医学也是一门临床实践的方法学。EBM是近年来临床医学界倡导的医学发展方向,它倡导改变传统的经验医学行为模式,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依据为基础的医疗行为。循证医学对医师的诊疗技术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精湛的临床技能,而且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医学科学进展,及时获取最佳研究成果,提高临床诊治技能,所以高素质的医生既是证据的使用者,又是证据的提供者。利用EBM建立科学、规范、可行性强的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对中药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价,使医疗决策建立在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上,这些有助于临床医师实施正确的医疗决策,对临床医师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合理、规范使用中药都将有积极推动作用。

2.2循证医学理论有利于医院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中药疗效评价体系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开展医院临床中药学科学研究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其中涉及中医药理论、中药疗效、药材资源以及中药生产工艺等多方面研究内容。近年来,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科学研究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基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复杂性,中药及其复方制剂质量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同时,中药的辨证论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分病论治”有很大差别,为中药的临床试验提出了许多难题,例如,如何处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证的规范化问题,以及如何更客观地选择评价中药的疗效指标。同时,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病例较少、临床研究时间短、用药条件控制较严等。运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临床中药学科学研究工作,在从自身实际出发的同时,应注重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并达到国际认可标准的中药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药理学实验和临床验证等标准。目前,循证医学理论及其系统分析方法日益得到国际医学界和各国卫生决策部门的认可与重视。这些为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具体努力的方向,将EBM理论运用到医院临床中药学的科研实践,在科研工作中遵循国际上通用的双盲法、安慰剂、阳性药对照、指标客观化等方法,可提高临床中药学科研的含金量,增加临床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第4篇:药学史论文范文

(一)以专业为指导,设置个性化的中药学教学内容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中医药院校整体呈现出了多层次、多专业的办学模式,这对中药学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中医院校会设置四年制的中药制剂专业、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五年制的中医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护理本科专业、针灸专业等,七年制的中医学专业、中药专业、针灸专业等。不同专业的中药学教学,教学内容的设置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中医院校必须要以专业为指导,设置个性的中药学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突出学科的特点。即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知识、中药的性能等,如归经、毒性、四气五味等基本理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等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突出专业的特点。如针对中药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从事药品研发、药房、药厂等工作,教学内容要设置与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物功效等结合;针对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从事临床方向的工作,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将药物的疗效和药理药效结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针对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临床护理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注重预防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强化中药的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后的解救措施等知识。

(二)以技术为载体,实施先进的中药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中药学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在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日益发展和丰富,教师必须借助这些资源,以技术为载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中药学教学,教师能借助多媒体等文本、图像、语言和视频等功能将抽象深奥的中医药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化的临床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在身临其境中提高自身的临床操作能力。吴圣华发现利用CAI软件能综合处理多种信息,进而使得人体的听觉和视觉能产生多重刺激,让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这种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的以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单调、呆板的问题,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虽然在中医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定要遵守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设计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课件,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新型教学方法的作用。此外,在中药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采取合作学习、PBL教学法、比较法、“精讲—自学—讨论”等教学方法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中药学教学改革。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

系教学评价是中药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科学的评价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中药学的教学评价必须要以考核形式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考核是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和管理,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一个重要手段。在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中,除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中药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和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的日常考勤、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等都列入考核内容中,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理论性评价和实训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等评价方式有效结合起来,以更好的、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评价。刘立萍等在对中药学教学中实施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研究显示,根据中药学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等,将教学评价和其他很多要素相互融合后,形成了实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有效的评价方式,并将其融合与整个中药学教学的过程中,构造出了一套具有加强理论性、实践性、适用性的中医思维模式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因此,新形势下的中药学教学改革,必须以考核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以人才为目标,开展科学化的中药实践教学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医学人才,因此,促进中药学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科学化的中药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知,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操作力。因此,中药学想要与时俱进,实现改革和创新,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就必须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如教师可以定期带学生上山采药或者到当地的药圃进行实训,让学生能亲身体会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了解药用部位,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药药物的理性认识,还能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学习的效果。张彦在对提高中药学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显示,教师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参观药材的原形标本、饮片标本、植物的形态标本和实施炮制实验课等手段,学生能与中药药材全方位接触,让学生能初步了解和掌握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中药的掌握程度。通过开展这样一种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中药实践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结语

第5篇:药学史论文范文

1.1找准定位医院部分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药师这一职业了解不多,药师在下临床初期难免遭遇误解、冷遇或是质疑。所以药师在一开始应尽量用直观、具象的表述解释自己的工作目的和方式,让临床医护人员对自己将要开展的工作有个基本了解,避免让其产生“药师是来监督用药”的刻板印象。而如果能让医护人员了解到药学工作的服务本质,也就能淡化他们与药学工作者的对立感。

1.2尊重医师年轻药师工作初期以“学习”的心态参与临床查房,谨慎有礼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以开阔的胸怀多向临床医护请教是融入陌生环境的应有姿态。这种严谨、谦虚的态度更容易获取治疗信息,也便于构建和谐的团队关系。交流过程中,不要好为人师空谈理论,对于比较确定的问题需要和临床医生讨论时,可在合适场合私下找医生用请教的句式提出疑问,在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后,顺带提供出自己了解的数据资料或是用药意见,避免让医生产生“药师干预治疗”的不适感。

1.3端正态度临床药师虽然没有分管相应的病人,但下临床后只有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才会体现存在感。秉持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无论是给病人做癌痛滴定还是协助医生制定抗菌药方案,都应该用心关注和监护病人的病情变化。另外,对一些当下无法立刻解答的问题,应该尽快查阅文献资料做出解答,把握点滴机会,建立医疗团队对药师的信任感。

2结合实际找准立足点

在渐渐融入临床后,药师应该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找准方向,有所侧重的开展一些容易取得收效的药学服务工作。

2.1患者教育一项美国的1364家综合性和儿科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医院的患者用药监护工作(89.0%)由护理人员承担,但是也有很多医院(68.9%)称他们的药师负责1%~25%的患者。通常情况下,患者入院评估、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出院教育等工作由临床药师分担,也深受病人的欢迎,容易快速获得认同。另外,在工作伊始的破冰期,与医护人员的关系也较为敏感,因此,从病人身上着手是个不错的选择。朱立勤等的研究表明:74.2%的患者希望临床药师为其提供用药指导。当病人对临床药师的工作有了最直观、具象、正面的理解以后,他们对药师的好评及需求,也同样会慢慢修正医护人员对临床药师刻板的印象。

2.2授课交流授课交流也是药师与临床医生沟通用药知识的良好平台,临床医生的时间被繁重的医疗工作占据,对药品的了解可能会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药师可以结合医生的需要,将相关的知识总结出来,并“夹带私货”的提炼出自己的药学观点,宣传合理用药理念。例如,我院临床药师在《非甾体抗炎药在心内科的合理应用》授课中介绍了非甾体抗炎药的心血管风险,尤其是推广了“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同样也增加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这一研究结论,有效影响了临床医师对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习惯。对护理团队而言,80%~99%的护士认为药师提供有关药品正确使用的信息资料很有必要,一项关于临床药师对护士进行用药培训的效果评价研究显示:无论是采取分专题讲课还是集中一次讲课的方式,经过培训的护士对常用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培训前都有显著提高。可见,临床对药学知识培训还是有需求的,并且,贴近临床工作的专题授课也能显著促进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

2.3参与科研有条件的医院,临床药师也可以尝试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临床工作结合,利用药学部门开展的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等项目,开展一些药物临床研究,或者是与临床医生一起共同申请课题、参与新药临床试验、收集病人用药后的回访数据等,未尝不是药学服务的一种方式。专家认为———临床药师通过获取临床信息,了解和熟悉临床上急需解决的用药相关问题,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开展药物方面的研究,也更容易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应用。

2.4药师门诊美国的多数医院有药师门诊,主要针对罹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药师门诊和医师门诊一样,收费20~30美元/小时,病人可以到医院和药师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和药师交流。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医院开设了药师门诊或是药师参与的综合门诊,较为常见的有抗凝门诊、内分泌门诊、更年期一日门诊等形式。以抗凝门诊为例,药师关注病人抗凝治疗的各个环节,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及服用药物方面的相关教育、确认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检查结果,了解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用药依从性、饮食习惯及改变、决定华法林的服用剂量、预约下次PT/INR检查及抗凝药物门诊就诊时间等。因为华法林的出血风险及监测困难,国人血栓栓塞风险病人的用华法林抗凝的比例极低:住院人群不超过10%,一般人群不超过3%,药师的介入与监护,让医生使用药物更无后顾之忧,也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与指导。

3发挥特色提亮闪光点

一些临床药师尽管比较年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都存在不少短板,但可以有目的性的强化某些方面的知识,取长补短的创造亮点,也能在专科领域实现个人价值。

3.1特殊人群用药老年、儿童、妊娠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有其个体化的用药需求及用药禁忌,是药学监护的难点和重点。临床药师在对其重点监护的过程中,如若能协助医师提升治疗效果、规避用药风险,也能取得不俗的工作效果。妊娠状态和哮喘疾病互相影响,治疗矛盾较普通患者多很多,因此杨勇、童荣生[10]两位药师在对哮喘病人进行用药监护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妊娠期合并哮喘的患者。结合美国妇产科协会的《妊娠期哮喘治疗指南》中的治疗原则,他们对入院的妊娠期哮喘病人进行详细评估和过程干预,对存在合并感染、先兆流产、发热等问题的孕妇,分别给予细致周到的药学干预和用药教育。这些药学服务探索,也取得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

3.2辅助用药专科医生在特定病种的治疗上通常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用药知识和治疗经验,而在辅助用药的选择上可能会存在困惑。如费燕等临床药师团队在神经内科开展工作时,就抓住了医生对琳琅满目的肠内营养制剂存在选择困惑的现状,发挥专业优势的从用药时机、制剂选择、途径选取、用量制定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协助临床医师制定用药方案、实施全程化的药学监护,很好的协助了临床发现、解决专科疾病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遇到的问题,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第6篇:药学史论文范文

在改革探索中,我们首先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来源植物识别及栽培的《中药植物学》课程,从而从制度上保证课程的正常开设。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主要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教材补充、药用植物园原植物识别、中药标本室植物标本及中药饮片识别、中药采收及收获中药的实验室观察等方面尝试改革,现总结如下。

1.1实践教学课时的安排:

实践教学课程一般与理论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并且实践教学内容通常在相应的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为了保证学生全面学习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药植物学课程分设在第二及第三学期。其中,第二学期主要进行中药植物学及栽培学基础知识、中药植物园幼苗及开花期原植物识别的教学活动,第三学期进行中药植物园果期原植物识别、中药标本室植物标本及中药饮片识别、中药采收及收获中药的实验室观察的教学活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我们将课时安排做这样的改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了解中药原植物从幼苗到收获的全过程;并且,由于《中药学》安排在第三学期,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就已经进行了《中药植物学》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同时,感性认识的积累对学生以后学习理论知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1.2补充知识点,编写教材,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鉴别中药原植物,我们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编写,并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中药植物学》教材,以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材为对象,介绍其来源,包括植物的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及栽培基础理论,并首次提出“中药植物学”概念。全书分为绪论、中药植物学形态及分类、中药植物栽培、各论四大部分。在各论部分,详细介绍每一味中药材的来源、药性、功能主治、采集加工、栽培及植物形态,使学生可以系统掌握中药从栽培到采集加工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知识,丰富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1.3中药原植物识别与药材的采收:

采取中药植物园原植物识别和标本室腊叶标本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带领学生识别中药的基原植物。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生活状态下的植物,我院在校园内建设占地40亩的中药植物园,园内按照一至两年生草本区、多年生草本区、乔灌木区和藤本植物区四个大区规划种植中药400余种,其中,300余种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中所载的大部分常用药材,其余品种为当地常用药材。在植物的营养生长期,根据植物开花的先后次序,尽量将具有相同功效的中药原植物归类讲解,并重点注意让学生识别易混淆植物,如金钟花、迎春花和连翘的区别,白玉兰、广玉兰、望春玉兰、辛夷、二乔玉兰的区别,木犀科丁香和桃金娘科丁香的区别等;同一植物的不同入药部位,如板蓝根和大青叶,枸杞和地骨皮,苏子和苏叶,半夏和掌叶半夏,桑叶、桑枝、桑白皮和桑椹等,以便开拓学生的视野,为以后理论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中药材的收获期,带领学生采收中药。为了保护中药资源以及增加学生对中药材的资源保护意识,我们主要采收种子、叶类和花类药材以及部分需要更新的根类药材,让学生从采收、晾晒到简单的炮制过程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生药及中药炮制的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用药的意识。此外,学院标本室也保存了部分亚热带、热带植物标本,以弥补药用植物园缺少此类植物的不足。

1.4中药饮片的识别:

结合理论课的讲授以及药用植物园收获的药材,让学生在实验室观察中药饮片,重点讲解饮片的色泽、气味、鉴别特征,比如,杜仲断面有胶状的细丝粘连、大血藤有棕红色放射状排列的髓射线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调动视觉、触觉、嗅觉与味觉等感官进行观察,加深学生对中药形、色、气、味等的感性认识,并与中药学理论知识以及以后中药药理学的学习相结合,更好地掌握中药的药性理论。此外,学院的中药标本室中也存有近500种中药标本,按照中药的功效进行分区存放,其中,每一味中药都配备相应的图文介绍,包括中药的基原植物、入药部位、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功效及用法用量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充分利用标本室的资源,以巩固加深在理论及实践课上所学到的知识。

2结语

第7篇:药学史论文范文

选题有几种来源,要么来自于指导老师的专业经验,要么来自文献阅读或是已有选题的延伸和扩大。医院药学所能提供的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药学方面

1.1 治疗药物监测

指导老师可以选择日常监测病例较多的品种之一,指导学生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与某一临床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通过整理血药浓度数据并查阅相应病历,了解药效观察指标或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指导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

1.2 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某些疾病药物治疗决策的进展,选定某一病种有目的地进行处方动态分析,了解其中相关药品的使用变化。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是对专业书刊的查找、利用,充分了解该病种治疗策略的进展变化,了解所涉及药物的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明确需要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在指导老师带教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处方调查结果,了解疾病治疗策略的进展对药物选择的影响或新药的出现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利用药物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研究这些变化在优化处方方面带来的课题。

1.3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2004年起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网络上报。这就使回顾性分析某个医院或某个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变得方便,数据更加全面。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及分析ADR数据,从结果直观地认识各类药品ADR的发生率、ADR常见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什么是严重的ADR等概念。通过具体病例的研究及文献查找还可对ADR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这类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ADR的发生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更高的敏感性。

1.4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PIVAS)的医院能给这类课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收集本单位临床上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情况,特别注意中药注射剂,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些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实验,逐步累积药物配伍的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5 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运用HPLC等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可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控制质量提供科学根据。

2.医院制剂

2.1 优化制剂处方

这类选题多由指导老师常年工作经验所提出或新技术的应用所激发,可对于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制剂处方进行改进,通过稳定性试验评价制剂原料、制剂工艺及制剂成品外观,优选最优处方。

2.2 摸索含量测定的方法

医院制剂药检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制定控制药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摸索出优于原有测定方法的测定手段。特别是需要预处理的样品,通过中间环节的改进,摸索出更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3 在实际生产中摸索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对设备、制备工艺或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不断实践验证,摸索出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2.4 为中药制剂的开发做前期的实验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8年1月颁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对于医院开发中药制剂非常有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制剂。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资源丰富,中医药知识储备充足并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我们可通过文献、网络获得的信息,利用医院制剂室良好的设备条件与临床医师一起充分研究挖掘我们的传统古方和经典验方,开发对于难治性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做前期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工艺摸索及药物配伍等研究。

2.5 开发临床需要的新制剂以解决实际需要

结合本院临床特点,与相关专业临床医生合作,根据临床治疗需求,科学制定协定处方。

3.讨论

第8篇:药学史论文范文

药学微生物是一种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之一。侧重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基本微生物培养技术中,药物制剂的消毒,杀菌处理,药品和其他内容微生物检验的各个方面的生态。药学微生物重点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微生物理论,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为主,大多是“一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教学模式,微生物繁殖不生动,形态逼真的内容,体育展示给学生。此外,教学条件,不能好学生的技能。出于这个原因,许多教师以提高教学效率做了很多工作。如制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后用长挂图也变得模糊,并不能体现空间感。这样一来,学生们会觉得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难以理解,微生物类变得乏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的兴起。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中合理教学手段的同时,逐步引入幻灯片,教学视频等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枯燥生动,可视化,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一定程度的兴趣。微课教学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微生物制药,呈现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多维空间。用图,文,声,像,传播的模式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的集成,生动,直观,表达教学内容切合实际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内容课堂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枯燥和教条式的教学,提高主动学习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微课教学的优势

2.1微课教学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在做一些实验教学,你可以实验原理,实验演示中显示的视频动画的形式,连同解释,使一些问题无法厘清的传统教学已经成为简化,学生容易理解。可以由学生自己和实验操作等关键信息的原则进行控制,如果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复观看这一部分,教师需要作出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减少对演示的复杂性操作时,在实验的成功率通常将改善。

2.2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主要由微缩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教学等手段来实验教学,可以使实验具体,生动,动态显示方式,便于学生观察,探究实验产生的直觉,感知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

2.3微课教学有助于反馈实验信息

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的教堂,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反馈,所以老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验中,利用微课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成像技术,将展示在大屏幕上的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实验操作的分析是标准化的,实验结果是合理的,这与传统的测试,直观,生动的对比。通过这些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检测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运用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3.1课件设计突出重难点,切忌繁琐、冗长、过于华丽

传统医药微生物学教学的教师由参考书,口语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手段来解释,这是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利用微型教学,解决一些传统教学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师要备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幻灯片,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如使用的不同的字体颜色,大小不同的文字,但也乐音斑点,视频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弄清楚的重难点内容,容易掌握。微课的课件设计应清晰,美观,有层次感,短,但并不复杂。没有太多的文字,字体要清晰,厚重,要与背景色对比强烈,以及为避免视觉疲劳要注意色彩搭配协调。你可以使用一些小插曲,但不是太夸张了。总体来讲,涉及微课课件画面,然后选择你要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繁琐的新奇的电影,太华丽,以避免分散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以教学内容的干扰的注意。

3.2微课教学是辅助工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微课教学的应用和发展,在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集成,同步输出,同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带领学生到微观的现实世界,感受真正的实验环境。如果忽略微类是一个辅助工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点上,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CAI播放模式,这将导致在一个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盯着文字,图像屏幕上,听着语音音频,形成了典型的计算机为主导的模式,老师只是计算机操作员,像一个剧场观众的学生,这种机械枯燥的教学,不仅模式降低了学习的学生的利益,也影响智力发育学生。因此,使用微课教学是不是教学的唯一模式,教学方法和微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组合,以确保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主体地位,配套使用微课教学。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4结语

第9篇:药学史论文范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按照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标准和本校“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完善中心硬件平台、加快软件建设、改进管理模式,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大力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适应于中药学类专门人才培养需求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努力把该中心建设成为实验设施完善、实验装备精良、实验教材先进、教学体系多维、教学队伍合理的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为真正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和应用型中药学人才的示范基地。

2多维立体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以基础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班和实训实践平台为依托,构建多维立体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凸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实验教学与中药产业的结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促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中药产业实践的良性互动,使培养的学生中药学实践能力更强,更加适应社会和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心实验室除了本科教学实验室外,还建有包括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实验室,中药制剂制造应用基础实验室,中药活性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实验室,以及建设中的中药传统炮制实训室、中药制剂成品检验实训室、药物合成中间体平台、新药筛选实验室等具有中医药学特色的实验(实训)室,能满足中药学类学生实验实训的所有需求。学校还有国家固体制剂工程制造中心、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民族药与中药种质资源研究中心、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神农园)等,可充分满足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践实习。中心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如下4个平台。

2.1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深化基础模块

按课程归属分类,将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分为基础化学类、专业化学类、药理类、资源环境类和制药类教学板块,并分别下设功能实验室。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通过归类整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实验教学平台除上述5个板块之外,还具有以下特色教学系统和实验室。

(1)实验示教系统。承担各实验教学项目,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验操作的查阅、结果分析等服务,成为具有较大容纳能力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场所。

(2)化学类虚拟教学系统。包括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虚拟实验室等。可以通过虚拟实验扩充实验项目,让学生先进行虚拟实验练习,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可有效提高实验效率。

(3)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通过升级改造现有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更利于资源环境类实验教学指导教师进行微观实验的演示、示范、指导,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增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具有实时监控功能、屏幕控制功能、示范教学功能、师生交流功能、作业下发及批改功能、屏幕录制和课件制作功能、彩信交流功能、拍照功能和自动开启功能等。

2.2实训平台———实训拓展模块

近年来,中医药专业就业的竞争压力增大,对中医药类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药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进行过程中和实习前的实训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中药学类学生本科教学中必不可缺的实践环节,对于构建中药学类学生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药学类学生课外实训基地包括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传统中药炮制实训室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药专业相关知识,充实其专业结构和文化背景。中药标本馆由中药综合展厅和药用植物标本室组成。其中中药综合展厅由原药材展区和饮片展区组成:原药材展区包括经典生药、国际生药、名贵药材、江西特产药材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中药研究专题标本;饮片展区展示了临床常用饮片和闻名遐迩的江西“樟树帮”、“建昌帮”等特色炮制流派的中药饮片。药用植物园将各种中医药文化景观点缀园中,已逐步成为将生态与人文结合、专业实践与校园景观结合的重要基地,为中药学类学生课外见习和实习实训提供平台。传统中药炮制实训室强调传统中药制药实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在传承“樟树帮”、“建昌帮”两大江西中药炮制流派特色的基础上,以从传统炮制加工实训到临床饮片模拟应用的实践,来构建中医药类学生完整专业知识的“形象教学”平台。通过传统实训拓展,将进一步提升江西省传统的中药制药的传承水平,培养能够传承传统中药制药文化和技艺的中药学人才。

2.3实践平台———创新能力培育

实践平台是进行产学研结合培养中药学类学生的重要平台。我校现有的实践平台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民族药及中药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现代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药物合成中间体平台和新药筛选平台。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中药固体制剂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集成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建立了中药提取纯化、固体制剂、质量控制、药效及安全性评价、制药工程等技术平台;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基础研究,已形成“产学研”结合模式圈,实现从处方筛选、药材粉碎、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制剂成型、检测等一整套制剂制备过程,保证了中药制剂质量、安全。实践平台为培养中药学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参与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奠定了基础。在现有实践平台基础上,中心拟再建设药物合成中间体平台和新药筛选平台,并将着重从中药和天然药物中进行挖掘,开辟中药新药研发的新思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2.4创新实验班———能力强化模块

创新实验班一直是我校独具特色的培养创新创业及应用型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中“中药科研实践班”已开办10年,“药学摇篮班”也已开办3年。中药科研实践班实行专业学习+科研实践的双重培养机制,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形成了高素质复合型中药人才培养的“121”模式。“121”的含义分别是:“1”———学生入学后第一、第四学期基础课程一个完整学习阶段;“2”———学生在校期间2次较长时间的集中实践训练,分别是大学第五个学期的集中科研实践阶段与大学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阶段;“1”———学生在大学第六、七个学期的专业课程一个完整学习阶段。通过综合应用型实验、设计创新型实验、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课题培训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药学摇篮班是创新实验的另一个代表,采取由浅入深、分段培养,以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技能、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实验设计和专业志趣为目标。中心拟继续开展类似创新实验班的工作,并将实验班模式逐步推广到其他教学班级,以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中药学类人才。

3深入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中心强调深入进行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途径;强调对外学习和交流,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改革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使实验教学中心在教学、管理、设施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达到更高水平,更加有利于中药学人才培养。

(1)推进分层次教学。中心采用分层次实验教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基础、拓展模块中,设置了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为学生营造自主、宽松的实验氛围;在创新、强化模块中,给学生提供综合设计与研究创新的实验机会,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大胆创新,提高综合设计能力。

(2)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心将在各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投影设备,条件具备的实验课开发电子多媒体课件,实现多媒体教学。中心将通过自建的实验教学中控平台,收集和开发各种实验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和设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管理。

(3)实现产学研结合最大化。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促进实验教学与中药学行业的有机结合。

(4)实施开放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模式,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对学生实行全方位开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

(5)鼓励虚实结合的实验模式。逐步改变实验室单一的课内实验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实验,设置虚实结合实验。对于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直接在课内完成,有些实验则直接在课内通过计算机仿真来达到验证和演示的目的。

(6)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对于基础模块的学习,主要采用教师现场授课与指导的常规教学方法;对于拓展模块,一般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合作式、互动式的学习与实验教学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强调启发式实验教学;对于创新和能力强化模块,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学习与实践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建设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

(1)培养制度。中心注重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目前,学校建立了委托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等相关制度,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委托或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中心依托学校相关制度,对实验教学人员进行培养,注重提升中心实验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培养举措。鼓励教师赴国内外著名高校进行访问学习,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学术交流,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资助青年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改革相关课题的研究,使他们在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也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5运行机制

5.1管理制度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与管理,出台了专门的文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推进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并对教改研究项目提供经费支持,所有设备采购由学校审批。中心挂靠药学院,负责建立教学体系,安排实验教学和管理维护实验室。中心实行教管适度分离的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管理机制。中心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在完备的制度下进行有效管理,可确保中心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5.2运行措施

(1)不同层次实验教学活动。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采用不同的开放形式。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的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要求本科生全修;对于开放性实验、中药科研实践、药学摇篮实践和毕业实践,则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指导教师提供多方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选题,使学生接触相对完整的科研过程,选题—文献查阅—课题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分析—实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实验室全天开放及其他条件保障。

(2)课外开放实验活动。作为开放性实验、中药科研实践、药学摇篮实践和毕业实践的补充形式,中心所属实验室还对本科生进行创新立项和各项竞赛活动实行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开放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加深和拓宽了对中药学的认识,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更增进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实验室的完全开放,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条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固体工程制造中心实验室的完全开放,方便了学生从事药物开发、中药制剂的实验和设计创新,并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通过开放式实验实践教学,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6结束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