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教育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网络课程”概念界定
“网络课程”不是一个学术名词,没有严格的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做了不同定义与描述。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网络课程给出如下描述:“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样,网络课程就可以简单描述为“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课程”也不例外,但这里仅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即网络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目前主要教学形式(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这一方式辅助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2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内涵研究
“网络课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②从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三分屏课程、Flash课程、网页型课程等。从网络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可分为围绕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和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两种。围绕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的网络课程强调以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中心,认为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优化整合的网络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协作。
2.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必要性
“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③所谓“跨界”即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意味着职业教育不能只遵从教育规律、认知规律,还要遵循职业发展、职业成长的规律,因此,职业教育在办学上要做到:第一,校企合作办学。即职业教育首先要关注市场、企业、行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第二,工学结合办学。即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的能力,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关注职业及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这三点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途径。在微观层面上看,任何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则是课程。利用网络课程跨时空的优势,具有跨界特征的高职教育开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企业交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并借助网络课程将资源提供给学生,引导其学习使用,使学生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工作环境等,不断缩小毕业生与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第二,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网络课程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不断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即经过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实验、实训的提交或内容总结、课后总结等学习模块,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链条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第四,通过小组学习与互动、学习论坛等方式,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习兴趣。
2.2“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的含义
国内学者将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笔者总结了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有代表性的解释: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目前,国内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并且主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这些在文献1中有详细的描述。本文所讨论的“有效教学”特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而实施的网络课程的有效性,即网络课程作为课堂辅助工具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3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途径研究
从网络课程类型的选择视角去看,本文认为第二种分类方式(即按照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的分类方式)下的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的网络课程是本文讨论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关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要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近年来,在我国高职院校大力实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师徒制”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在教育部倡导和支持下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更使得高职教育的实施更顺利、高职教育的质量更上一层楼。然而,笔者多年高职教育及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的实践经验表明,以堆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与之不同,以课程教学组织为主线而精心设计、开发、整合的教学资源,通过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能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笔者认为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应该丰富,而不是堆砌。课程资源应用应该好用能用,而不是华而不实。
3.1精心做好课程设计是前提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课程设计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软件开发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知识能力为依据,以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为培养核心,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为指导与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课程。课程建立了资源系统、完整、优质的立体化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共享系统向师生、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即以“校企合作,项目支撑,立体资源,学做合一,提升能力”为理念设计课程。
3.2重点做好课程建设是基础
(1)建设资源丰富、系统、结构清晰的网络课程资源。课程基本资源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支撑性网络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保障,能与实际教学条件相结合支撑教学活动,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开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立体化呈现,使用。教学资源系统、完整,包括基本资源及拓展资源。基本资源:开发的教学指导类资源为教学团队教师实施标准化授课提供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指南、重点难点指导、跟踪案例集、实训项目集、PPT课件、学习考核评价标准等。学生使用资源包括:“学生学习指南”,“项目任务单”,“任务引导单”(内含评价表)、作业、项目考核记录表、Java编程常见问题及解答、软件编程规范(Java版);Java常见异常、软件开发操作视频资源库、专家讲堂、习题库、在线测试等。拓展资源:开发的拓展学习资源包括案例库、考证及竞赛辅导、考证及竞赛辅导、专家讲堂、学习网站链接等。拓展资源的应用大大支持了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2)自主学习资源特色突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中做,做中学”、课后通过平台方式交流、沟通、总结提高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这些通过“学生使用说明”、“学习日历表”、“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总结”、“BBS”、“小组交流与协作”,“课后作业及反馈”等平台模块等来完成。
3.3以学习模式改变引领资源建设、使用是关键
在开展以网络平台为辅的教学方式的情况下,首先,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仍然以课堂facetoface的学习模式为主,但要从主要接受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自主学习为主,从以课堂听课为主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网上预习、网上复习、网上交作业、课后答疑、讨论、在线测验练习、在线考试、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笔记记录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课程目标: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互相牵引的互动、系统的学习模式。
4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关 键 词:网络教学;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3-0078-02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现代化教育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高校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把网络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充分驾驭课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传统教学重视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在短期内形成。传统教学首推班级授课制,教师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监控。传统课堂还有助于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能充分运用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言语表达、意志品质的培养。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网络教学模式有着很多前者无法实现的效果。(1)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学生可自主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内容。(2)网络信息和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教材以外的音频、视频等各类学习资源。(3)网络教学还具有传统教学不具备的互动交流优势, 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讨论、提问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开展。(4)网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显示、播放、情景模拟优势,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5)多样的教学形式是网络教学的另一个优势。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不局限于固定的学习模式和内容, 可提供多套学习模式和内容,满足分层教学的需要。这在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成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英语学习的转变意义重大。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就是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 优势互补,使网络教学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也有助于解决课程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因此,推进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组成要素包括:课程内容、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主导教学行为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行为。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对四要素综合评价才能探索出实际有效的整合模式。根据这四要素,笔者将整合模式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基于课堂讲授型的“情境探究”模式
情境一般是指由客观事物和人物关系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后构成的具体的环境。课堂教学情境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关系等构成的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探究是对知识的搜寻、调查和检验、提问和质疑,就是对知识的求真活动。因此,基于课堂讲授型的“情境探究”模式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创设特定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它主要针对课程标准中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境探究模式具体来说首先要展示资源库中的一项资源创设情境,然后针对课程内容和展示的资源提出有关问题,再利用资源库提供的资料探究问题,最终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
利用网络进行情境探究教学的课程教学过程是: 通过情境资源展示提出个案情境利用问题呈现工具提出问题采用资源展示操作进行思考和探索运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意义建构运用自我测评工具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二)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型学习模式,是教师依托网络引导学生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前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型学习模式较为著名的是1995年美国的伯尼·道格和汤姆·马奇提出的Web Quest(网络探索)教学模式。Web 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它要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Web Quest,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习者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此模式时,首先要进行调查,然后确定学习主题或者目标,确定目标后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可通过角色扮演、竞争、设计等方式进行学习,而后运用网络资源和工具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然后对作品进行评价、完善,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三)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专题学习网站是在网络环境下, 针对一个专题建立学习网站。 它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的普遍建立、 应用而出现的。专题学习网站不仅有结构化知识展示,便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还有扩展性学习资源和网上协作讨论空间,便于学生进行知识扩展和讨论,同时,还有网上自我评价系统,用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检验。
该学习模式主要有三个环节: 一是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目的,利用网络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源,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 二是依托自我储备的资源,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根据对信息和资源的分析和判断, 形成相关成果, 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形成最终学习成果,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经过三个环节的学习,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四)基于因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模式
基于因特网的校际协作模式也可称为远程协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明确分工的协作学习方式。基于因特网的校际协作模式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 由挪威民间组织发起的“Kidlink(小鬼网络)”被认为是最早的跨国合作学习项目。
远程协作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教师,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有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主题,而后确定协作对象和具体的教学计划,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协作学习,并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同时开展网上评价和网下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梁正明. 基于INTERNET网络的辅助教学[J]. 中国电化教育,2000(8).
[2]王磊. 论远距离教学中的互动理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00(4).
在高中外语教学中巧用网络,提高英语口语表达帮助学生对英语产生并保持浓厚兴趣,真正达到英语作为交际的目的。
在高一到高三的英语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培养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丰富多彩的资源,坚持用课前两到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阶段:“自由演讲”式
一、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
高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Good beginning is a half of success.”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二、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是:
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英语片段。
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
3、用标准英语,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
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
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
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并给予发音、语调等方面纠正。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self-introduction,my family,my favorite song,foreign food,the Tang poems, the war of the worlds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英语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逐步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目的,逐步形成为英语素质。
第二阶段:“命题演讲”式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的爱好、年龄、兴趣、水平等都很接近,演讲的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困难,大都能较好地扣题展开,而且讲得有声有色。出题的学生,出于荣誉感、责任心,平时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看书看报也勤了,思考的问题也广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互相竞争,各显神通,大大挖掘了自身的潜力。学生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如:my dream and health,father and son,low carbon life, cheating in examination,a training class or private teacher necessary? A computer can’t replace the teacher……
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
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这种演讲的命题可以是多角度的,如讲授the highlight of school life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出一个演讲题目。如:your highlight of primary school。在学习basketball这篇课文时,可以出Yaoming这个题目。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与高一阶段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高二阶段的练习,同学们的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演讲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了。口语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而且寓心理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其英语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第三阶段:“即兴演讲”式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等方面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项目实施背景
1. 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做到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准未来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供给结构。
2.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需要
2015年,《北京市实施教育部的课程计划(修订)》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5-2016学年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相继出台,明确了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多元化、开放式的学习。以应用为导向,丰富优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教与学方式上,逐步实现课堂边界的“穿越”。结合线上线下教育,努力实现课堂的静态固定时空向动态生成时空的转变,突出课程的选择性、多元性和丰富性。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教学时空拓展。
3.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骨干教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直播课堂”为骨干教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与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对整体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4. 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
2015年4月23日北京市出台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依托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大市、区县、学校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平台整合力度,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不断创新首都教育公共服务方式,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课程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5. 周末及寒暑假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学生在常规学习时间,有学校的整体设计与安排,有教师的指导与督促,在整体学习氛围下,学习生活有序而充实。但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学生脱离学校的学习氛围,有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却缺乏自我规划与执行能力,反而一时茫然无措,不能自发地主动学习,无事可做。而“直播课堂”的出现,不仅让学生有事可做,而且在配套导学案及后续课堂跟进的支持下,让学生能够有真正的实际获得。
6. 特殊天气的需要
近年来,雾霾红色预警、大雪、暴雨等特殊天气出现频率不断上升,为确保学生健康与安全,遇特殊天气,学校要采取停课措施,单纯的作业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直播课堂”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跟随教师一起学习,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
直播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直播课堂采取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形式,收看人群涵盖了学生、家长及教师。初一至高二年级每周六上午及寒暑假期间收看直播,并在直播中设置签到环节,督促学生按时、认真收看。高三年级由于本身学习任务较重,采取录播形式,学期初集中录制讲课内容,高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与需求,在网络平台中选择课程,收看录播内容。“直播课堂”的课程内容丰富,根据学生的需求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学科讲座,主讲人均为区级骨干教师,讲座内容紧跟学校教学进度,选择难度较大或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第二类为指导类课程,在特定时间,面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指导,如开学第一周,由教师研修学院心理研修员为初一、高一学生进行专题辅导,指导学生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三类为政策解读类课程,如针对初一、高一学生及家长,进行中考、高考政策解读,让学生及家长了解中高考变化,明确目标与方向,针对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课程改革,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与具体的操作指导,让学生及家长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
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直播课堂”工作,密云区教委采取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合作。
(1)技术部门负责学校、教师、学生账号设置及技术支持,并每周进行直播课堂在线数据统计。
(2)行政部门(中教科)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制定方案、监督落实、协调推进,直播安排,每周反馈,每学期进行评比表彰。
(3)研修学院负责精选直播教师,研讨直播内容、课件、习题;研修员组织本学科教师按时收看直播,并指导教师如何将日常教学与直播课堂相结合。
(4)学校主体落实,每周通过家校平台等渠道,按时通知直播内容;对上网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自习课等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回放;定期在校内进行评比表彰。
PDCA的管理模式
在推动“直播课堂”的进程中,区教委采取了PDCA管理模式,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 PLAN:计划先行
学期初制定翔实的工作计划,确定每周直播科目、教师、主题,并将课表下发至各校。
2. DO:落实各种环节
每周四,中教科通过短信平台发送本周直播内容,并提醒各校周五前通知学生按时收看;学校通过家校互动平台、短信、微信等形式,通知家长本周直播内容,叮嘱家长督促学生按时收看;每周六直播时,中教科、信息中心、技术公司全程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直播顺利进行。
3. CHECK:检查跟进
每次直播课堂结束前,设置检测环节,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周一,学校教师将根据直播课堂内容进行拓展与检测,固化学习成果。每周一,中教科通过教委邮件系统通报上一周直播课堂各校、各年级收视率,对收视率低的学校进行电话沟通,督促学校做好直播课堂工作,并通过视导等形式,检查各校推进措施。
4. ACTION:反思改进
每学期,区教委在学期中期组织召开“直播课堂推进会”,在学期末组织召开“直播课堂表彰会”。推进会上对阶段性收看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表彰会上,对本学期收视率高的学校、班主任进行表彰和奖励,并邀请获奖学校与班主任代表进行经验交流。
“直播课堂”自开播以来,共播出超过200节,累计学生参与人数13682人,学生平均在线时长达62小时,共有400余位骨干教师参与课堂直播,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喜爱和赞许。通过“直播课堂”,显著提升了学生周六日及寒暑假期间的学习效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拓宽了与家长沟通的渠道,使密云区教委真正地将教育云平台用到了实处,是我们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的积极创新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应用
时代在发展,网络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了,要使教学跟上世纪的步伐,必须依靠网络技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主动进行自学英语的实践,突跛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参与者。作为新世纪的英语教师有义务不断探索,制作出各种新颖、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相信,网络技术在今后教学中的前景会更加灿烂。
一、运用网络技术展现情境,激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展。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统式”,教学通常在课堂中进行,课堂教学显得单凋枯燥,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双向的沟通,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使图像、动画、声音、视频有机融合,创设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情境,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使小学英语教学更为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在教学动物单词时,如果按照传统教学带领学生拼读就难免枯燥,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动物园的画面,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鲜活的动物园场景,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并加入不同声音,让学生先听声音猜动物,继而呈现动物,再打出单词,最后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画几只小动物,边画边念。这一动画情景的创设,使抽象、枯燥的单词具体化,形象化了,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运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一种语言要想学习好,听说是基础,也是关键。要提高听说能力,首要的就是听到这种语言的纯正发音。在语音训练阶段,我要求学生首先听清楚,听准确,正确感知标准的发音。为此,我在课堂上多借助于收音机、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受这种语言。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留下准确清晰的印象,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发音上的偏差,为其流利地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通过“模仿秀”的游戏,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影像,要求学生对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说出相应的语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如在教学PEP教材三年级下册Do you like pears?时,让学生先看一段Amy和妈妈逛超市的VCD,创造一种真实的氛围。学生观看后,兴奋盎然,跃跃欲试,我趁势指导学生模仿学生有关用语,使学生很快学会了“Do you like …?”“Yes, I do.”“No, I don’t”等用语,然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消掉课件中对话的声音,让学生充当角色给课件配音。学生们分组给课件配音,进行得投入,表演得得体,进而利用听到、学到的知识去探索、表演。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但掌握了句型的具体运用,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训练,注意力持续稳定,训练效果好。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 多媒体 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从来都是最具活力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求索,弄潮于改革的长河,使语文教学绽放出了许多美丽的浪花。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就是其中的一朵,折射出不同时期课堂教学理念的不同色彩。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语文课堂教学媒体是粉笔、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虽然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行云流水的板书、妙语如珠的讲解,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道德、人格、情感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些传统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低下,传递信息的功能也比较简单机械,导致课堂形式静止、僵化、单一,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不必赘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媒体纷纷“触电”,幻灯片、 录音、录像、CAI课件等,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优先选择。这些媒体为学生传递的是视觉与听觉全方位的感官信息,能使学生进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学由传统的平面化走向了立体化,能增加知识密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思维,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但在开始阶段,教师在使用这些媒体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味追求生动形象,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下,不顾作品的内涵意蕴,硬要以多媒体画面来“言传”,甚至以课件演示替代了学生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发挥。不少语文教师很快注意到这一误区,开始研究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思维的同时,力求保持语文教学美妙的韵味,力求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媒体的使用又上一台阶。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标志着语文科课程与教学将实现时代转型。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语文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新课程在课堂的定向上突出了四个方面:课堂不是教师表演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训练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探究知识的天地,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以这种课堂定向来审视现有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就会发现原本以为先进的课件演示只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改变了传递信息的手段、形式而已:原来用“人语”和“人书”传递信息,后来加入“机语”;原来只传递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后来传递“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信息。手段和形式虽有进步,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课堂仍属于“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模式,教师的“导演”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学生仍然根据教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2、媒体传递的大多是陈述性的知识,很少涉及程序性知识。多媒体的满堂灌和知识的满堂灌一样,都是让学生“克隆”知识,缺乏探究性。
新的形势促使语文教师作出新的探索。现在,一些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不仅注意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特点的整合,更注意到了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整合。他们将网络引进语文课堂,促进语文课堂跨越式发展,这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首先,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学生处于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构建网络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平台,学生可以走出语文课堂和教材的时空局限,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能较大限度地接触多样语言文化现象,并从文化层面上去鉴别、理解、欣赏,从而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判断能力。
近年来,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变革。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随着网络的大众化,语文多媒体教学也正趋向网络教学,网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因此在广大农村城镇中学如何运用现有的多媒体及教室网络科学地、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教改崭新的课题。
一、优化学习资源,激发语文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秋魂》的教学中,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与学生脑海中的秋天是否一样。而大多数文人笔下的秋天的肃杀、凄凉的景象也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印象。而这些光靠教师口头说说,学生是领会不了的。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二、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运用“主导――主体”理念,采用“情境――探究”方式 和“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基本模式,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扩大知识领域,激发创造思维
语文课的特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交际和人文素养。因此它能及时吸纳现代科技,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工具进入语文课程,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和网络的连接,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大大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循序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一文,我是这么处理的,由文中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格里高尔关心着家人,异化为虫形人,最终被亲人抛弃的情节明确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并进而提出基本问题:“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有什么普遍意义?”然后让学生自由交流看法,自由讨论,共同明确研究的方法: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老师要能精辟地从普通的教材中发现可探讨的问题,而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既能将作品与时代牵连起来,又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创造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而网络教学借助虚拟的网络,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使语文课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语文课也从单纯语文知识讲授进入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信息素养广阔境界,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
六、利用网络环境,拓宽作文空间
关键词:网络环境 英语课堂教学 有效性
伴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也向着信息化教学的方向转变。而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教学媒体也是组成现代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它承载了教学信息并能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加以传输,教学媒体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为学生扩展思维,拓宽视野。由于它的跨时空性、直观形象性、交互性、多种信息形态的表现形式等特点,能在教学中强化重点,化解难点,学生既可通过媒体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其一、引领合作互动,激活教材图文
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图文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如:电影、录像、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来呈现,那么教材中的静态图文就会被激活,课堂容量就会增大,变得信息丰富,趣味昂然,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尽量做到“活”、“美”、“广”三个字。所谓“活”是指图文的再创要灵活,既忠实于教材原有设计,又不受其束缚,其内容可以合理取舍,大胆增删,只要能更好地服务于教材与教学就行。所谓“美”是制作的课件要美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所谓“广”是指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多设计一些discussion, action, report 等教学任务,引领学生互动、合作参与,真正使知识应用于行动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多媒体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如识记一个单词、理解或背诵课文、表演对话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优势进行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等方式的交互。教师可以根据课型和内容不同自行设计一些趣味小练习。例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复习单元中,我设计了一组单词的归类练习。点按“动物”并将它们拖入到相应的“单位”中,如果是正确的,“职业”就停留在“单位”的下方,并马上听到音箱里传出的一阵掌声,否则,“动物”就会自动落到原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而手的活动直接影响到大脑的发育,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智力得到了开发,他们全神贯注、兴趣昂然地做着各种练习,力争每道题得到悦耳的掌声,而教师则无须开口,只要走下讲台听一听,看一看,电脑会给每个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
其三、联系生活实际,推进“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焦点是任务的完成,不是语言形式的学习。语言形式是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时,无意识习得的,它是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中完成。这一任务的顺利完成主要依赖于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思考,使他们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以上任务的设置在互联网环境下,紧紧联系着生活实际,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获取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身边场景,设置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这要比教师口头表达设置教学任务的教学效果好得多,可谓一举多得。
其四、共享网络资源,激活课堂45分钟
根据所教知识的特点,“网络课”可以将图、文、声、形等融为一体,创造丰富逼真的文化背景、社会现象、语言交际环境等,使抽象、平面的语言教学变得立体起来。在上网络课之前,为避免学生无目的地找寻花费时间,受不良信息的污染,教师可通过超链接方式组织教学基本信息,提供资源检索,参与书目、相关网站等导航系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重点学习,主动从网络上获取多方位、开放性的知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进行枯燥乏味的句型练习,网络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去搜索资料,了解电影的起源、发展、种类,甚至是电影明星的成长故事,赏析经典影片,调查电影院正在上演的新片、好片等。通过一节网络学习课,学生学会了用英文表达自己喜欢的电影,制定周末看电影计划,他们还把在网上学到的知识,做成portfolio,电脑技术好的同学还
制作了powerpoint和个人主页。当然并非每一节课都适合上网络课,否则教学效果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了,教师也就是在“做秀”了。
“视思明,听思聪”。多媒体网络教学集视听于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把生动直观、抽象思维和实践合理地结合,使教师的讲解如虎添翼,学生的学如鱼得水。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不言而喻。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优化中学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从而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思政课堂教学
1 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其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4门必修课之一,更是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进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历史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如此重大,但是在此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非常满意。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思政课内容本身理论性强,政治高度较高,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本身就并非易事,再加上教师对传统说教式教学方法的守旧,使得思政课堂缺少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新题材、新素材,学生较难获得深刻的直观感受,因此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教学方法守旧。思政理论教学一直以来以强调理论知识观点的传授和灌输作为“硬任务”,很少考虑方法的掌握、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较难提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三是教学手段滞后。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说教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缺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得目前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学生不能有充分的自我空间,学生的参与度较差,这使教学效果和教育意义也大打折扣等等。以上表现均是思政课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 设想
针对上述问题,很多专家、学者或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使思政理论更好地为大学生所接受,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使理论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等,此类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创新了高校《概论》课的课堂教学,即借助互联网,将传统思政课堂搬入网络机房,通过完成确定目标下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种方法不仅将思想政治理论渗入到项目任务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情民意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设计思路
《概论》课的上机教学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设计,力图借助网络(上机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某些专题内容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并完成课堂任务,以期达到既全方位了解专题知识,又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效果。
3.1 课时安排
鉴于《概论》课理论性强,内容多,而上机教学的专题内容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因此每学期上机课时可以安排1-2次即2-4课时,并分布于不同章节是较为合理的。
3.2 专题内容选择
借助网络的上机教学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专题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学生的内在和外在经验,贴近时事政治,贴近主旋律,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任务的完成更顺利;另一方面要做到“两结合”,即与课程内容体系相结合,与学生认知能力水平向结合,以利于学生对课程理论体系的扩展和深化,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解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概论》课第八章第四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例,本节内容条目繁多,内容本身相互交叉性强,如果是在教室进行纯理论教学,出于课时限制,常常是对每个内容蜻蜓点水式地简单讲解,学生很难对其中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理获得深刻感受,且容易对繁多的内容感到疲倦。改用上机授课,可以选择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构建两型社会”)作为专题,以某一案例为背景进行深入的剖析,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从点到面依次挖掘出本节的学习要点,提升学习的效果。再比如,在“两会”期间,可以选取民主政治的相关专题进行上机教学,既能了解民主政治的理论内容,又能传递了“两会”精神,提升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养。
3.3 教学组织方式
借助网络的上机教学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使教学资源多元化,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短时间内获得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大量信息。因此上机教学通过布置和完成任务(如让学生亲手制作专题文档),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利用这些信息深入思考专题内容,以及进行编制多样化文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充分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其综合素质。比如,在选取构建“两型”社会专题情况下,教师通过介绍一个真实的环境问题进入话题,通过提供思考框架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式,通过布置任务(PPT形式的一个专题报告)推动并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学习探索,一步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借助网络的上机教学一改“纯理论”、“空洞说教”的单向式教学方式,而是努力追求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实践在课堂上的完美结合。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也是当前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方向。比如在上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个分支问题进行个别讨论或小组讨论,亦可以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使课堂充分互动,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3.4 考核
借助网络的上机教学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教师提前设置针对学生的任务指导书和考核标准,以便依据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和任务成果给予评价。此种考核方式避免了传统的“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弊端,突出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表现,有利于促进学生日常思政理论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方便学生管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
4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发现,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思政课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明显改进;同时,也使教师从传统的说教中解放出来,调整自己的定位,变“说教”为“引导”,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客观实践条件的限制,借助网络的思政课上机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
4.1 对教师的要求
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一方面要对学情充分了解,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专题内容和任务的难度要把握准确,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取得好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对网络机房的技术管理有所了解,以便在教学中灵活地控制和掌握教学的节奏,指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最后教师要对所选专题内容事先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教学互动中可能出现的理论问题有所准备,最好是搭建一个知识框架,以便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4.2 对学生的要求
对学生而言,对任务中专题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任务完成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背景学生的差异。有些时候还可以将任务背景提前告知学生,使他们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即将要完成的任务。
4.3 对学校硬件设施的要求
上机教学中搜集资料、完成任务都需要使用互联网。由于往往是一个班或者几个班学生同时上网,因此这种方式对学校网络机房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1]庄秀文.《网络时代思政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2009,(06).
[2]柯水云.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整合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3]陈贞.积极应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文教资料,2009,(06).
[4]苏晓虹.信息技术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