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拜师仪式发言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纪念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请允许我标准采用“川话版”!)
人一辈子要走很多很多的路,但关键的路只有三步: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寻一个好伴侣。
首先,考个好大学——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登上最快的成才专列,赢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其次,找份好工作——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才智,奉献社会,回报自己,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最后,寻个好伴侣——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幸福,享受生活的甜美和谐,体会爱情的温馨浪漫!
可以说,幸福人生其实就是步步相连、环环相扣的“三好生”:好大学,好工作,好伴侣!
有人说,不读大学不是照样可以生活吗?没错,不读大学可以生活,但读了大学,我们的生活就大不一样!因为,大学有我们更好的成长平台,有我们更高的人生起点;大学才是人生真正“裂变”“聚变”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抢占人生的制高点。因为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想让自己的青春无悔无怨,都愿让自己的人生溢彩流光!
然而,要跨进大学,必须先决胜高考。高考虽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在求学路上,我们风雨兼程,孜孜以求,并肩携手,艰辛地走过了十二载,但距梦想开花还有一百天!
一百天,可以收获累累,可以突飞猛进,可以创造奇迹,可以铸就辉煌!事在人为,人皆可为,“为所欲为”,大有作为!有父母坚强的后盾,有老师精心的指引,我们没有理由不破茧成蝶,化龙上天!只要我们放平心态,摒弃杂念,耐住寂寞,潜心钻研,做到节节有得,堂堂有获,那么,每一秒都有收获的契机,每一道题都有发现的惊喜。
同学们,“只有轮回的四季,没有轮回的人生!”最后一百天,需要我们多一分沉稳,少一分浮躁;多一分自信,少一分自负;多一分勤勉,少一分清闲。脚踏实地,分秒必争,敢于挑战对手,勇于超越自己,我们就可以笑傲高考,收获金秋!
拿破仑说:“最困难之日,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老师,我们有幸陪大家一同走过生命中最亮丽的时节,而此时,我们会更坚定地和大家一起冲锋陷阵!一百天的时间内,作为高三老师,我们会一如既往,春风化雨;优化整合,群策群力;我们会更好地在“精”字上大作文章,在“准”字上下足功夫,在“实”上使足力气,在“活”字谋求突破!一切从效果从出发,一切为梦想开花!当然,我们也许会对大家有更苛刻的要求、更艰苦的训练、更严厉的批评,但“只要明白了锤子的用心,钉子就不会计较疼痛!”因为强者自强,因为勇者无惧!
从徒弟到师傅 搞好"传帮带"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李尊重,现任五市政三分公司安技科科长,2013年大学毕业进入五市政之后参建了沈海复线高速公路和蓟汕高速公路。很荣幸能在这里作为优秀师徒代表发言。
首先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到公司以后的第一位师傅。他是我刚毕业在福建莆田项目的师父郑文均。在我刚刚毕业对现场施工和安全管理一窍不通的情况下,他不厌其烦毫无保留的教导我,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和郑师父相处8个月时间里我的收获颇丰。白天跟师父去工地检查收费站配套房建施工、施工现场文明以及农民工宿舍等,晚上在办公室跟师父一起做资料。福建业主对施工安全标准化、文明施工要求高,检查也多,尤其是对安全内业资料要求更高,在和郑师父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现场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当时郑师父负责安全和后勤行政,施工现场的各类行政问题都找他,他也随叫随到不厌其烦,也是那时我在师傅身上学到了怎么处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师父经常告诉我说,做工作要有始有终,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了。经过师父的悉心教导,我一步步从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业务"小白",成长为一个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得心应手的专职安全员。
第二位师傅是2014年初我到蓟汕项目的纪文清。因为我是第一次接触桥梁的项目,对架体安全、临时用电还停留在研究规范阶段。了解了我的情况后,纪师父就在第一联架体搭设时候一边监督架子工搭架子,一边拿着规范告诉我架子管多厚算是合格、扫地杆怎么安装合格。由于蓟汕项目工期紧、作业点位多、用电量大、用电设备多,用电安全在整个项目上格外重要。纪师父从入场初期就带着我以及现场电工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对现场线路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刻处理,每月定期对各个电闸箱漏电开关进行检查,这个习惯使得蓟汕项目在三年的时间里用电没有出现过事故。我最佩服纪师傅两点,一是他对农民工安全教育的工作方式,众所周知施工现场农民工的安全教育不好开展,纪师傅教导我们安全教育要从农民工角度出发,让他们知道我们安全员的所做工作就是为了他们的安全,让他们潜意识里就把安全放到第一位。他在工作中发现有不安全行为时以安全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告诉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的后果以及他知道的事故案例。二是是他在现场安全标志标牌制作和安放非常专业,同时好多现场标志标牌都是他带领我们自己动手使用现场现成材料做成的,不仅警示作用不比在广告公司做的差,而且标志标牌使用的非常得当。师傅的言传身教让我学到了很多原来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在大家的努力下,项目部在2014年底的市安监中队质量安全检查中获得了全市通报表扬。
2014年年底纪师傅光荣退休,于是我就担当起了师傅的角色,我的师弟也就成了我的徒弟。我深深地感觉到"带徒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术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徒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过程,以及师傅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由于蓟汕项目涉及到跨高速施工,很多工序都是在既有高速路面上或上方完成,既得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同时还得保证既有高速车辆的安全,这就需要我们做很多前期工作。项目领导会安排给我们部门工作,同时很多工作自己得提前想到,这样才不会在施工时存在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通过参建蓟汕项目,我学到了做工作和看问题都从要项目整体上去看,这样才能不影响施工进度,同时保证项目不出现安全事故。2015年9月在业主举行的劳动竞赛中,我荣获优秀安全负责人,我的徒弟金旭荣获优秀安全员称号。这给予了我们更大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作为师傅,更应该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徒弟的榜样,我于2016年荣获集团级二星级岗位能手的称号。同时,我也是一名刚刚毕业刚满三年的年轻人,各方面能力和知识还很欠缺,我会和我的徒弟一起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学习,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工作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我认为在我们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自己发掘工作中的乐趣,这样才会有动力做好本职工作,就要从现实做起,从自己做起;勇于主动承担工作责任,不知难而退,尽心尽责;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干一行,精一行;工作中细致认真,尽心尽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推脱不逃避,勇于实现工作中的创新;结合自己岗位的特点,树立自己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
(李尊重)
拜师仪式上师父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首先感谢车间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更要感谢车间领导为我们创造条件,搭建年轻学员培养发展的平台,能让我借助师徒结对活动的契机,与大家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我相信所有在场的师父们都有同感:能给充满活力的青年学员当师父是车间的信任,更是责任。今天的拜师仪式,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走出校门,参加工作时候的情景,更让我想起,我从一名学员成长为今天的机车司机,我师父对我的帮助和教导。今天我想对在座的每一位新学员说:祝贺你们!在你们乘务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就有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给你们搭建好了成长的平台。
我们都知道,机务系统是铁路的第一线,我们车间更是担负着牵引旅客列车的重大责任,确保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只有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有足够的技能来确保安全。在这里,我作为师父代表,代表在座的所有师父们,向车间领导和各位学员承诺:发扬山海关运用车间师徒结对"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热情关心青年学员的进步,在尊章守纪和执行标准上为徒弟们做出表率,积极主动地传授行车经验,对他们的一次乘务作业给予具体的指导,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长处,尽全力使徒弟们成长为优秀机车乘务员。
最后,我代表全体师父们,希望各位新学员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你们在实践中成长,在岗位上成材,祝你们成功!加油!!
优秀师徒对子徒弟发言材料
"学习培训 拜师带徒"活动助我不断成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李凯扬,于2014年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正式成为五市政的一员,入职后被分配到二分公司,并拜二分公司常务副经理姜连宝为师。参与了天津大学新校区工程的施工建设,担任质量员、安全员和资料员。经过学习和锻炼,在师父的带领和教导下,在同事、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业务水平、职业技能及为人处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将入职两年来的工作经历简要总结如下。
2014年7月-2015年1月:先后参与天津大学新校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二标段,天津大学新校区基础设施第三批道路、排水工程,天津大学新校区基础设施室外综合配套工程,担任质量员、安全员,负责现场施工及安全、质量控制,质检资料、安全资料的整理。在紧盯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与施工技术的同时,与监理、建设单位协调配合,参加各方的组织协调会议等,并且进行一些内业资料整理以及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学习、研究,克服诸多困难,最终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等均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我参与编制的"废旧混凝土再生骨料在路面基层施工的技术研究"的QC课题,在公司及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了集团二等奖、市级一等奖、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
2015年1月- 5月:我多次进入公司开发部进行项目投标工作学习,为公司的投标工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并且经过和同事的努力,中标了天津大学新校区中心岛广场及运动广场工程、天津大学新校区基础设施停车场工程。
2015年5月-2016年2月:先后参与天津大学新校区中心岛广场及运动广场工程、天津大学新校区基础设施停车场工程,担任质量员、安全员,负责现场施工及安全、质量控制,质检资料、安全资料的整理。在此期间和同事张磊学习计量并报过两次计量。我参与编制的"彩色透水混凝土在天大停车场应用的技术研究"的QC课题,在公司及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了集团二等奖、市级二等奖和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
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到学校讲座,一小时的讲座延长至两个半小时,并取消随后的高校讲座,还不收补贴,他从行动上对西大附中学子的学术热情及学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那不叫鱼香肉丝,叫鱼香大葱”“我想喝AD钙奶”……学校食堂边BBS吐槽墙上,写满了学生的“真心话”。平时吃完饭,想起什么,他们就去写,非常自由。负责部门的老师也常去看,在理的,即刻做出调整。
这些只是西大附中在打造中学里的大学、构建真教育的殿堂过程中显露的冰山一角。
作为重庆市教委七所直属重点中学中唯一的女校长,张万琼既不失女子的细腻――在学校更名庆典时为每位到场专家“私人定制”相册,提醒教师在重阳节给父母送上温馨;又充满男子的豪气――在全市率先创办“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不遗余力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社会贤达来校开设讲座。诸如此类的做法,为西大附中营造出了浓浓的学术味、文化味。
多年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依托大学资源优势,秉承“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践行“行己有耻,君子不器”的校训,生成了“重素质教育、重文化品位、重学术素养、重君子淑女人格”的“附中性格”,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4年12月,西南大学附中将迎来办学百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校长张万琼在风云流变的大时代中,调控着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用显微镜落实细节,用望远镜把控全局,面向未来为这所百年名校敞开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语商培养,会做也会说
学生要开讲座谈“麻将”,审核通过了。
张万琼听到这个消息,惊诧不已,赶紧叫来课程研发中心的负责人质问。“他们解释这是分析麻将背后的文化以及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等等,不是教人打麻将,我也就通过了。”
开讲那天,人山人海,学生听后说很有意思,对麻将刮目相看。
这是备受西大附中学子追捧的“立人大讲堂”之小先生讲座。前年开始实施,去年全面铺开,校级层面每周一次,截至目前,已开展140余次,有的一个讲座上座率高达3000人次,深受师生欢迎。
学生对某一题材有兴趣,则组织兴趣组着手研究,自己选择课题导师,拟方案、写发言稿、做课件,分工协作,井井有条。课程研发中心审核通过,安排时间和场地。在此期间,他们要主攻一件事:吸引观众。
题材吸引人,海报时尚,演讲水平高,自然“客人”就多。因而学生常借助社会热点造势,并绞尽脑汁为演讲排兵布阵,甚至一段话的语气、一个字的语调也要琢磨好一阵。
通过小先生讲座,学生们获得了“秀一秀”的舞台,他们的研究热情、研究性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飞速提升。除此之外,西大附中还有很多策略,“逼”着学生开口说话。
早在张万琼还只是西大附中化学教师兼班主任时,她就意识到“会做不会说”的局限性,着手训练班里学生口才。每天中午,张万琼让他们提前十分钟到教室,进行中文演讲。
2010年7月,张万琼走上校长岗位,就是通过竞聘脱颖而出。由此,她相信,未来人才的竞争,除了拼智商,还要拼语商。
她在全校的语文课中,特意开设了口语课,让语文学习回归“听说读写”的正道。有教师这样上口语课:最先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回去准备三分钟发言。学生自信逐渐建立起后,便改为现场抽签选题,准备一分钟,演讲三分钟。讲不出来,微笑面对大家,三分钟满后再回座位。渐渐的,学生的胆儿练出来了,也能淡定地表达。
学校还单独开设了英语口语课。采取学唱英语歌、常见英语术语表达、值日报告等活动式教学,绝不将就了事。国家级、市级各类中学生英语竞赛,附中学子均有不俗表现,每年一度的英语晚会是附中学子的英语狂欢。
日复一日中,西大附中学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在同年龄段的孩子中脱颖而出,他们也开始更受高校自主招生团队的青睐,而类似“西大附中的孩子真会说,什么问题都能应变自如”的夸赞,不绝于耳。
文化活动,化育真人
除了小先生讲座,“立人大讲堂”还包含由院士、科学家、社会贤达等开设的专家讲座和由学校教师开设的大先生讲座,旨在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尤其是专家讲座,不在乎学生听懂多少,能把窗户打开,让前沿风景隐约浮现眼前,足矣。曾有一名院士讲天体物理,让学生听得如坠五里云雾,却没想到,这间接培养出了一名攻读天体物理专业的哈佛高材生。
张万琼特别注重典礼文化教育的力量。新生入校,必须参加两至三天的入格教育。建班礼、拜师礼、升学礼、成人礼、毕业礼都有一套系统流程。这些仪式,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更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油然而生一种庄重感,积淀优雅的人格。
西大附中的校园内,可谓书香四溢。教学楼道、室外等公共区域有图书角20多个,班级和年级办公室有漂书角120多个,学生自主登记借还,处处有书,随拿随读。有些班级的门口还自创对联,教室、办公室更是翰墨飘香,散发着文化的味道。采访当天,正值周末,不少家长来接孩子放学,边等边坐着看书,不失为一种享受。
缤纷节,也是学校培养“多向度的人”中的重要一环。
夜幕降临,一个个节目,既精彩又富有文化品味,“让人感到这不是一所中学在办晚会,而是大学的学子在进行一次超水平的艺术表演。”著名教育记者陶继新对此赞叹不已。
如果以为缤纷节只是几场华丽晚会的堆积,那就错了。书法展、辩论赛、附中好声音、附中梦想秀……在时间上、空间上,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多元展示的机会。而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止演绎出缤纷青春,还懂得了爱与责任。
比如颇受欢迎的“附中梦想秀”,经过层层选拔出的冠军,可以得到企业赞助的两万元梦想基金。但这些孩子将钱化作崭新的学习用具和温暖的冬衣,捐给了特殊学校、农村留守儿童。
面对各种检查,学校从不让学生说假话。“你教了学生说假话,平时再倡导学生讲诚信,这叫什么教育?”张万琼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西大附中要构建真教育的殿堂。
在西大附中,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没有必要三年都耗在题海中。”张万琼一直坚持“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培养多向度的人,走“素质教育与应试成绩双优”的道路。
多元课程、分层教学、四度课堂
构建“三维一体”全效育人体系
张万琼率领的这一届领导班子无疑对课程改革有着充分自觉。
在综合分析校本实际后,学校建立起四个纵度(国家标准课程、校本课程、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课程、国际课程)、四种方式(必修、必选、任选、自修)、三个层级(基础级、综合级、高级)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高中保持60多门校本选修课,初中保持30多门选修课。
学校副校长刘其宪介绍:“虽说课程多样,但并不都要学生消化,除了必修课,学生可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
除此之外,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弹性小课程”。“弹性”是指课程的容量、难度、师资等有弹性,例如把语言和社会类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素养升级课程两部分;“小”是指课时少、微型化,这使得弹性小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课程整合是西大附中课程改革的又一大亮点。
比如整合初中数学课程,初一就将三年的数学教材发给学生。教师根据班里学生的整体水平,打破教材的知识结构,研发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教材只是基本的教学蓝本,教师授课并不局限于此。
但是问题接踵而至。因为实行抽签入学,每个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何保证教学方式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这就涉及到分层教学的问题。考虑到教育公平以及因材施教的要求,学校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两层,让各层学生接受难度不一的教学。
有家长不服气,跑来学校闹着要把孩子从B层调到A层。了解情况后,张万琼第一时间给家长打了电话,聊了半个多小时,解释即便将学生分层,也是同一教师上课,并且更有针对性。这自然化解了分层教学导致的矛盾。
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张万琼提出了“四度课堂”的主张,“教学内容上有宽度、知识结构上有深度、学生参与上有热度,学生发展上有生成度。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她并不赞同全校一个教学模式,而鼓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多元创造。
在实践过程中,西大附中逐步构建起“三维一体”的立体课堂体系:第一课堂指传统课堂,主要承担国家课程学习,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第二课堂指活动性课堂,主要承担校本课程学习,以拓展、动手、体验为主;第三课堂指物化的隐性课堂,主要承担生活实际场景的摄入、筛选、积累,以熏陶感悟为主。三个课堂交互,形成了立体全效育人体系。
整合资源,创新实验
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自由、宽厚的土壤
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附属中学,西南大学附中非常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将环境教育、科技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纳入学校整体课程教学规划之中,注重学生创新欲望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西南大学30个实验室签定了无偿使用协议,附中学生可以直接使用大学实验室。”张万琼介绍,西南大学也到附中建立实验室,并让大学教授和中学教师以双导师制形式指导附中学生做课题研究。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近20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完成8000余个学生课题,300余名成员获国际“环境小硕士”。学校还承担着指导全国百多所中小学环境教育的任务。
依托大学优势,西大附中于2011年联合西南大学在全市率先创办了“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创新在哪儿?用张万琼的话说,主要就是“师资配置和课程设置两大方面”。
西南大学校长担任名誉班主任,配备了人生规划导师、科研导师、学科导师。课程由西南大学教授共同研究设计,分为国家高考课程、国际高考课程、理工科技学科突破和人文素养课程、情感励志课程,以“个性化+小班教学+分层教学+分项教学”的形式实施。“如果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圈养,那么这种就是放养。”
这种宽广、自由的培养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释放。今年毕业的第一届创新实验班学生,已全被“985”重点高校录取,其中王旎瑞在清华大学领军计划中还获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历年高考,西大附中的重点率、本科率始终居于重庆市重点中学前列。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精英和高素质人才。西大附中因此获得了人才成长的“超级梦工场”的美誉。
学术引领,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根据教练指令,每位教师用同样的纸折叠同样的花样,期间不能相互商量,只允许向教练提问。对折三四次后,撕掉一个纸角,再打开看。结果折出的形状五花八门。
2011年8月全校教职工素能特训的这次体验式折纸训练,让学校党委书记邓晓鹏记忆犹新。“这引起我们深刻反思:仅有师生互动效果尚且如此,教师霸占课堂海讲一气,学生接收效果又如何?可能对许多教师来说,‘以生为本’的要求早就听腻味了,但这次训练只是让他们当回学生,效果就出来了。”
然而,仅有思想转变并不足以使教师支撑起高水准课堂,为此学校进一步将课堂置于公众视野下,迫使教师主动发现问题,在比较中去粗取精,提高教学艺术,推动高效课堂形成。
“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每位教师打磨自身的同时,也在给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张万琼希望无论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做到大气,保持开放的心态、展现真实的面貌。
学校与西南大学良好的对口合作关系,为教师带来不少福利。各教研组对接高校院系进行专业提升,在其指导帮带下开展科研;教师可进一步学习和深造以提高学历,高校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也可随时去听。
今年9月20日,全国“鲁迅文学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西大附中举行,这是鲁研会首次选择在中学召开。会上,西大附中师生对鲁迅进行了“重估”“重构”“重塑”等,在思想碰撞中产生了不少创见。
此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搬到校外进行。张万琼相信:“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度,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教学姿态。”
人文关怀,享受职业幸福与尊严
这是一场特殊的敬颂活动。音乐响起,一左一右两名学生,搀扶着西大附中的离退休教师,走过红地毯,登上颁奖台。青年教师致颁奖词,讲述领奖人的教育人生。接过私人定制的终身贡献奖水晶奖杯,教师们热泪盈眶,哽咽着致谢学校。
“他们为附中耗费了太多心血,其实更多的感谢是放在师生心中。”张万琼一直强调营造尊师氛围,“行动是跟着心走的,教师在附中有主人翁的感觉,自然会尽力完善自己的家园。”
西大附中里外省市的教师不少,即便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因工作任务繁重,也难以投入太多精力照顾他们。张万琼便将关怀一直延续至教师父母身上。一到假期,她便倡导教师带着家人出去走走。每逢重阳,还会特意嘱咐他们给家里双方父母送礼物,让教职工的家人感受到学校浓浓的爱意。
张万琼强调“教师要追求有尊严的生活”,“不要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喊学生补课,失去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因而学校教师私自有偿补课的情况基本绝迹。
《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一直以来,张万琼提倡“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鼓励教师张扬个性,在独当一面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合力与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