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人家不必论富贵,唯有读书声最佳。
2、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7、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9、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11、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12、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13、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4、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1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6、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4、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的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量表宜采用心理专家提供的专门设计的量表,一般不提倡自己设计心理调查表。小学生在回答调查表时会有意无意地接受某种暗示,量表的设计一定要符合科学性,否则会诱导歧义。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分别进行团体辅导、心理辅导俱东部活动、个案教育等,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当然,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犑辈患欠郑瑺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
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荫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
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课堂;德育;主阵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子女的关爱程度越来越高,有时甚至达到溺爱的地步,加之社会环境日渐开放、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兴盛、社会活动增加等诸多因素,使现在的小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这给小学阶段的教育以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呢?
一、加强对德育的认识
党的十报告中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就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
然而,对于德育这个问题,部分教师和领导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德育是一种活动,完全在于个别问题上的指导。事实上,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同时小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启蒙期,如果在此阶段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必将为学生以后的道德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一个具备良好德育素养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德育的教育。
二、树立全员德育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
既然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一种长期的坚持,所以认为学校组织的有很强政治性的活动才是德育活动,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过去人们总是采取灌输的方式理解德育教育,灌输一种什么道德,被灌输者就要有一种什么样的道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让被教育者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但对方甚至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因为他们的年龄根本无法接受灌输,而只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养就自身的道德素养。因此我们应该动员全体教师树立德育思想,形成时时显教育、人人抓德育的全方位、无缝隙的德育局面。只要是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就不能忽略了德育活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不仅要很好地利用周会和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还要多与任课教师交流,帮助任课教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喜欢和尊重任课教师,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班主任要经常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任课教师共同商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还要积极争取任课教师参与班级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感情。班主任要积极与任课教师统一思想,学要求,使任课教师为班级工作。如果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能够同心携手,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德育理念,那么就会改变班主任唱德育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书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就一定能够把学生的德育素养提上去,这样就不仅解决了学校管理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家庭和社会中的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
三、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教师在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重要性和全员参与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还要在根本上寻找小学教育中德育实施的方略。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如果把课堂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德育,那对德育工作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同时,小学课堂教育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堂上德育教育才是可能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的主要渠道。从德育工作的规律来看,有效的德育必须具有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在学校教育中,要保证教育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必须通过重视和发挥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来实现。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时间都在课堂上,主要精力都倾注在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因此,如果抓住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那么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德育的落实就有了途径、有了载体、有了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以教材内容作为德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使其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每门课都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契机:数学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语文课可以培育学生各种各样的品质;自然课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地球的环保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可以进行德育教育的,班主任可以在任课教师之间进行协调,切实将德育与各门学科进行渗透。
培育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关键需要教师的一种意识,这种意识就是一种主动的精神,并且还需要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贯彻一种德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和课堂行为的一致性,否则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教师与课堂活动中的差距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怀疑,这样就会影响德育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做到这些,德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关键词:武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一、前言
武术,是竞教结合的一门课程,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它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伴随着武术的发展,武术教育也随之兴起。武术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从狭义的角度看,武术教育仅仅是身体教育;但从广义的角度看,武术教育更像是一种文化,一种具有多种内涵的教育课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再仅仅是考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这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武术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武术课程已被列入中小学及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观赏、表演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功能,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武术教育能更好的锻炼小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练习过程中要克服疼痛,培养刻苦耐劳的品质;遇到强手时,要克服消极逃避的思想,锻炼勇敢无畏,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
四、武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一)增强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当今社会比较复杂,小学生要想健康成长,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从孩子幼年时就应该通过武术素质教育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提升小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
大多小学生都特别喜欢武术,这源于武术本身的魅力。对小学生而言,武术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科,在学习武术中通过不断地接触武术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乐趣。
(三)武术锻炼提升小学生的反应能力
武术对小学生反应能力有很大影响。学习武术后,大约83.3%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反应能力,武术教学中一般会有很多课堂比赛,通过这些课堂训练,可以大力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需要坚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很强的反应能力。
(四)武术对小学生的意志有积极影响
武术对小学生的意志有很大影响。学习武术后,大约有63.3%的学生变得十分坚强,在一般情况下,学业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并能克服困难,坚持组织自己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通过武术锻炼中的辛苦和汗水能使学生得到锤炼,意志品质也悄然提升。
(五)武术教育对小学生见义勇为优秀品质的培养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武术素质教育能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它不仅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还可强化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勇于吃苦、奋发向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和报效国家的思想品质。
(六)武术会使小学生更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武术可以大力提高小学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小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大家互相交往,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友谊和帮助。
(七)武术教育能提高小学生的组织能力
武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通过集体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娱自乐,可以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做好准备。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武术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重要影响,通过学习武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为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通过武术的学习和教育,小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武术的内涵,激发内心的正义感;通过学习武术,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合作。
(二)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武术素质教育,使社会对武术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学校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原则,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兴趣进行课的内容和组织教法的安排,在武术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武术课堂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刚,黄淑杰,姜娟.从学校武术课现状透析武术教育的背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02).
[2]吴炎兵.对学校武术教育形成及现状的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1(01).
[3]刘彩平.论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精神价值[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04)
[4]吴尚.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04)
【关键词】中小学生 礼仪教育 道德品质 家庭 班集体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礼仪的目的是社会交往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做人。做人先知“礼”。礼仪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一种言行仪式。礼仪是一个人品位的外现,礼仪是一个人涵养的展示,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的标志。
礼仪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表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中小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落在引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讲礼仪包含对他人的宽容、谦让、尊重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懂得谦恭,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本人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出以下对策。
一、道德品质是礼仪的基础
学习礼仪,要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为根本。一般来说,一个有自尊的人,待人接物比较文明,谈吐文雅,与人交往时,能尊重对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般说来自尊心强的人,其道德修养也较高。所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美化自身。人人讲礼仪,也能净化社会风气。要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因为个人的礼仪是以个人修养作为基础的。
二、培养学生礼仪重在实践
一个人的礼仪是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反映出来的,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学生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无处不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懂礼仪,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与人交往,展示一个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讲文明的中学生应有的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展现自我的礼仪言行。礼仪涉及内容很多,每种礼仪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打电话、接电话、待客等,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学生要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中学生。
三、家庭是礼仪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家长的礼仪素养、家庭的文明礼仪氛围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般来说,家长素质高的,孩子的品德修养也比较高。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平时很少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是他们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养。有些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行为上,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运用文明礼貌的言行,真正做到礼仪教育以家庭为根,以社会为本。
四、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懂礼貌,讲礼仪。抓住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时机,特别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要求。只有学生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我们的课堂才会轻松愉快。
五、把班集体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利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充分依靠班干部和班团委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文明之星”“守纪之星”的评比等。让学生通过平常的锻炼和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六、以生动的活动形式作为礼仪教育的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学生在活动中懂得文明礼仪的内涵,显示个人的优雅风采,体现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
总之,学生良好的个人礼仪并非自然形成的,也非一日之功,培养要从小处着眼,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只要学生不断地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文明人。
每一年东盟博览会都在南宁举办,南宁市民素质与修养将接受世界八方来客的考验。南宁市民应该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把我们的良好文明礼仪修养展示给外国朋友,这是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南宁承办东盟博览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给世界人民留下良好的形象,也为自己赢得尊重,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在世界上口口相传。
【参考文献】
近年来,小学生校外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个体量巨大的小学校外教育服务市场。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小学校外教育市场规模约为300亿人次,每年参加校外培训的小学生数量超过1亿[1]。小学生校外教育发展迅速但不完善,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下加强对小学生校外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小学生校外教育现状分析
小学生校外教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存在着管理混乱、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等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2.1 校外教育意识不足,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把小学教育重点完全放在了校内教育上,小学校外教育观念不强,对小学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对小学校外教育的监管方面。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小学校外教育监管政策不明晰、不健全,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来规范民办教育,但是法律法规没有考虑校外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小学生校外教育。尤其是在小学生校外教育性质界定方面,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开办教育机构,但是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经营性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方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实际上,该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条例至今仍未出台,导致小学生校外教育出现有法难依的尴尬处境[2]。
2.2 校外教育管理混乱,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对小学生校外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了小学生校外教育管理不善,由于小学生校外教育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不仅包括教育部门,还包括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民政部门、消防部门等,多头管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导致各部门相互推诿、管理混乱的现象。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校外教育中约20%的家长在小学生校外教育中与民办教育机构发生过矛盾纠纷,校外教育机构乱收费、虚假宣传现象时有发生[3]。同时,小学生校外教育中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部分校外教育机构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大部分校外教育机构招聘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员担任讲师,部分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不能熟练掌握小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小学生校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不容乐观。
2.3 校外教育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目标盲目
随着我国小学生小升初压力的不断增大,小学生校外教育的性质逐渐发生变化。当前情况下,小学生校外教育主要是服务于小学生文化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据相关数据统计,小学生校外教育中参加语文、数学、英语课程辅导的学生所占比例约为70%,参加音乐、体育、美术等兴趣班的学生所占比例不高[4]。同时,小学生校外教育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校外教育机构都是采用教师讲解课文、学生摘抄笔记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小学生在校内教育中已对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导致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小学生校外教育质量令人堪忧。
3、完善我国小学生校外教育的具体措施
针对小学生校外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小学生校外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强化校外教育理念,健全校外教育体系
教育部门应当转变只注重校内教育发展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校外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促进作用,提高对小学生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强化校外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现行教育法律法规,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小学生校外教育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修改现行教育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中不适应小学生校外教育发展现状的内容,区别对待公办学历教育机构和民办培训教育机构,明确界定小学生校外教育机构的营利性质,尽快出台小学生校外教育机构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条例,为小学生校外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5]。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小学生校外教育的监管,教育部门应当联合工商、税务、民政、消防等部门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明确划分各部门权责,教育部门负责校外教育机构的行政审批,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营活动则由其他相关部门负责,规范校外教育机构的招生行为、收费行为、教学活动等,健全小学生校外教育体系。
3.2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校外教育管理
小学生校外教育工作最终需要教师身体力行,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校外教育质量。小学生校外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校外教育机构可以通过提升教师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严抓教师人员从业资质,积极吸引外部高素质人才为本机构服务;另一方面,校外教育机构也要加强对本机构现有教师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举行小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理论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学习班,鼓励教师人员积极参加相关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及时更新教师人员知识系统,提升教师人员专业素养。同时,校外机构也要加强对教师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人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帮助教师人员树立一丝不苟、耐心教学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校外教育机构还要进一步明确教师日常工作内容,要求教师制定详细的教学规划和备案,加强小学生校外教育日常管理。
3.3 丰富校外教育方式,明确校外教育目的
小学生校外教育质量与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息息相关,一方面,教师人员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参与校外教育的积极性,比如在小学生校外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人员在传统的教师讲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播放纪录片观赏文中涉及景色等增强课堂活力,活跃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再比如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使用音乐器材、教导学生弹奏当前流行歌曲等方式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增强音乐教学的娱乐性和实用性,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应当明确孩子参加校外教育的目的,综合考虑孩子兴趣和学习需要制定校外教育规划,防范从众心理,切忌盲目参加小学生校外教育。
小学生安全教育发言稿 篇【1】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构建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刚刚过去的11月9日(上周五)是全国第十七个“119消防日”,今年“119消防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生命至上,平安和谐”。
每到冬季,风干物燥,火灾多发。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公安部于1992年发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消防日,而 11月9日的月日数恰好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既是对消防工作的警示,也是对火警电话的宣传了。
提到消防,同学们自然会想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灾二字。是的,火,带给人们光明,赋予人们温暖。但是火也吞噬了无数生命,留下了累累伤痕。我们不会忘记,20xx年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近200名学生受伤,41名学生死亡,其中,中国留学生受伤46人,死亡11人。这场大火用血淋淋的数字和惨痛的代价,给我们敲响了安全防范的警钟,警醒我们火灾是威胁日常学习、生活安全的重要因素。身处人员密集的校园的我们,应在脑海中长期鸣响“119”警铃,提高防火意识和技能。希望大家能做到“三懂”、“三会”。“三懂”即懂得火灾的危险性,增强消防意识;懂得火灾形成的原理,不玩火;懂得火灾预防,积极开展消防宣传。“三会”即学会火灾报警方法,学会使用灭火器扑救小火,学会火灾自护自救的方法。要时刻牢记消防安全,学习消防知识,消除火灾隐患,防微杜渐,防范未然。
与消防安全同等重要的是我们校园安全。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我们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它关系到我们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因此,校园安全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据了解,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灾火险、溺水、体育运动损伤等等,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我想每一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忘记安全与生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关注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安全是师生幸福生活的保证,安全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安全不仅关系师生本人、关系学校、关系家庭,安全同时也关系 到我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希望全校师生都能认真做好。
第一、我们全校师生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若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学校汇报,防患于未然。
第二、要注意心理安全。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和互相理解,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尊重同学的不同个性;同时自己也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自己面对的困难。
第三、体育课、实验课一定要听从老师的要求,严格按照要求来做,不得擅自行动。如有身体不适要提前老师,便于老师另作安排。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四、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课间游戏不在教学楼内玩,上下楼梯往右走,避免同学之间的磕磕碰碰。
第五、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要到无牌小店去购买食品。
第六、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放学离校要关好门窗,关闭所有电源。
第七、要注意交通安全。上下学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第八、学会自我保护,在校外不受外界和陌生人的诱惑,不到游戏机房和网吧活动,不到施工场地玩耍;一人在家,拒绝与陌生人搭话、给陌生人开门。
我们要创建"平安校园",保校园宁静,让孩子平安。希望全校师生都能把安全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第一准则,都能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在紧急状态下的急救、自救方法,衷心的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同学们,我们热爱生活,我们在校园中演绎活力,憧憬明天;我们珍爱生命,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拒绝伤害。让安全的意识常驻我们心间,让生命的绚烂闪耀我们四周!
小学生安全教育发言稿 篇【2】一个和谐温馨、安定有序的校园是我们每位同学生命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校园的安全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同学们,安全重于泰山,同学们要自我监督,严格要求,防患于未然,安全意识要警钟长鸣。更要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身以及周围人群.
下面我就安全问题给大家提几点具体要求:
1.在校期间,参加课内、外活动如:体育课、参加集体劳动要注意活动安全,学会活动保护技能。
2、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左右看。学生未满12周岁以上一律不得骑车上学。12周岁以上骑车上学不得载人。
3、坚决杜绝买校外流动摊贩的不洁食品,不喝生水,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和诱发肠道传染病。
4、不聚众打架斗殴、燃放烟花爆竹、攀爬墙壁树木;注意水电安全,不允许玩火玩电,防止人身伤害;不到公路、山上、池塘、河道、水库等危险地段及其他如高压线旁、变电站、炸石场、加油站、液化气站、建筑施工场等明令禁止的地方追打玩耍、游泳等,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不进入“三室两厅”。
5、不和生人搭讪,防止坏人拐骗,做到生人的话不听、事不做、路不带、东西不拿。
6、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勤锻炼,继续防范流感、甲肝等传染病传播。
7、不得参加非法宗教、迷信、赌博、偷窃等不正当活动。
8、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保持校园环境卫生整洁,遵守学校安全纪律。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工作重如泰山,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
老师们、同学们!为了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而努力!
最后,祝愿我们的校园,永远平安! 祝愿我们校园中的每个人永远平安、快乐!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生安全教育发言稿 篇【3】大家好!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愉悦地凝望大地,忙碌的人们便开始了一天的旅程。不经意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放学的路上,一些同学因赶时间而翻越防护栏,将“安全才能回家”的警示抛诸脑后;车站里,几位男士将未完全熄灭的烟头扔进草丛中,对“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的标语视若无睹;公汽上,往往是小偷猖狂的地方,可就有女士对“包包挂胸前,时尚又安全”的提示抛之脑后。
我们每天的生活平静得像湖水,可安全意识淡薄,就潜伏着一些安全隐患,一个小意外都有可能带给我们巨大的伤害与损失。于是,“安全”在一刻被凸显得尤其重要。也许你早已厌烦了父母的唠叨,听腻了师长的叮嘱,但“安全”之灯却不可以熄灭。也许你认为自己的安全意识已烂熟于心,但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你是否真的能从容面对,冷静解决?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因安全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多达数万人,其中包括交通事故、火灾、抢劫等众多方面。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就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溺水、火灾火险、危害等等。在全国各类安全事件中,学校安全事故所占比重很大。在“安全”这个严肃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马虎与侥幸,我们必须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努力做到“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事事安全,人人安全”,用我们的智慧与信念筑起一座守护生命的安全长城。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中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学生孝敬父母的教育,让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非常必要。下面就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安排教育内容
1.要将传统“孝”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加以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其适应并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点。比如,传统的“孝”主张“子不言父过”,这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和谐社会的要求了,而应主张子女对长辈有意见应有礼貌地提出;当父母犯了错误的时候,做子女的应以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为重,大胆地、积极地、有针对性地指正。
2.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的孝敬要求等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分别提出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如:
一、二年级主要要求做到:知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大人过生日时,能把心爱的东西拿出来作为礼物;对父母说话和气,父母呼唤立即答应;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惹父母生气;听父母讲话要面向父母,认真地听;好吃的先让父母、爷爷、奶奶吃;有座位让给长辈坐;出门时告诉父母,回家时要先面见父母;不打扰父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
三、四年级主要要求做到:对父母恭敬有礼;正确接受父母的正确批评和教导;在生活上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不让父母担心;对父母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能向父母讲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和一些事情;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认真学习,努力上进。
五、六年级主要要求做到:尊敬自己和别人的父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父母患病要好好地护理,能帮助父母操持家务和接待客人,未经家长同意不在外住宿,尊重父母的爱好和生活习惯,能为父母分忧解难,对父母的错误能有礼貌地提出批评和要求。
二、注意抓住教育环节
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也要紧紧地抓住这四个环节。
1.明礼。即加强正面教育,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认识的教育,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
2.激情。即要以情感人,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激发学生爱戴父母、崇敬高尚人品的激情。
3.炼志。即锻炼意志。意志是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在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过程中,要重视他们的意志培养,与学生家长沟通协作,给学生创造一种矛盾斗争的情境,让他们在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斗争中,意志得到锻炼,觉悟得到提高。
4.导行。即抓好实践环节,通过严格的要求和训练,逐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认真开展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