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人物传记读后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物传记读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一、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调查显示,现在许多学生钟情于武打小说、言情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指导老师也有责任,试想:你不推荐好书,学生就只能读这类“闲书”。所以,读什么书,何时读,如何读,都必须有一个规划。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当然,这里所谓的计划是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好书读,要正确处理课内课外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妨读一些与课程有关的文章,即我们所说的“延伸阅读”,还可读一些报刊文章。如果时间充裕,名人传记、杂文、古典诗词、科普读物等都是宝贵的精神食粮。学生还可利用寒暑假阅读一些文学名著,如中外名作家的中长、短篇小说等。如此一来,既有长期的读书计划,也有短期的阅读安排,灵活机动,循序渐进,争取学生每学年都有相应的读书目标。

二、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也不例外。有学生说,我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不喜欢读书。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的做法是三个字:选、谈、赏。“选”即选择,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推荐阅读材料。一些文学素养较差的学生,如果一开始就让他读中外名著,他可能看不太懂,以致兴味索然。教师应根据学生层次和知识兴趣的不同,推荐不同的阅读材料。例如,阅读《老子》《庄子》,如果只是布置学生去读,估计很多人都会望而生畏。我的做法是先选择一些“老庄”的介绍材料,如通俗易懂的人物传记。对于那些没有太多阅读积累的学生,可推荐他们多看《读者》《杂文选刊》《语文报》等课外读物。“谈”,就是平时多与学生谈书,交流读书心得,不时地问他们——最近读了什么书或文章,感受怎样,对哪些内容印象深刻?谈得多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也就提上来了。“赏”即赏析作品。我常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带领学生进行作品赏析。看似简单的赏析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我曾在课前向他们讲述宰我的故事,其中提到孔子与他的关系。学生问,宰我的学问怎么样?做过什么官?孔子为什么骂他?我便趁机推荐他们去《论语》中找答案。

三、实施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有效的阅读要做到“动手、动口、动笔、动脑、动心”。首先是动手。遇到不懂的字词要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甚至网络“寻根究底”,尽量不让自己留下太多的疑问。其次是动口。阅读中的好句好段,或一些难懂的地方,最好是读一读、记一记,加强理解和记忆。第三是动笔。一些好句好段可用笔打记或抄下来,写下阅读感悟和体会。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常写读后感,学生语言表达、情感体验、观察生活的能力在这里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要避免写成“读后抄”。最后是动脑、动心。阅读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情感体验,也就是入脑、入心。当然,高中生学习紧张,时间有限,应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该精读的精读,该略读的略读。略读全文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选取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精彩部分要精读,其他内容可使用泛读、跳读、扫读等方法,也可根据具体需要而采取不同的读法。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甚至高效阅读。

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要“促”。用什么来“促”阅读呢?我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例如,利用班会课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同学分小组进行阅读分享;举办诗朗诵比赛、国学经典吟诵比赛;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读书沙龙”等。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位学生在参加班级“读书沙龙”后告诉我:“原来别的同学都读了那么多书,我很有紧迫感,忽然感到自己读书少,而且理解不深,以后必须重新制定读书计划,好好进行课外阅读。”我真实地感受到,每一次读书活动都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进而掀起新一轮的读书。所以,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吝啬给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时间,阅读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推动是非常有益的。

第2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阅读兴趣;言行表率;读抄讲演写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50

每年全国最专业的演唱比赛当属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而其中颇引人关注就是综合素质考核的环节。提问“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某歌手答“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再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生的事?是谁做的?选手抓耳挠腮之后说是宋朝的铁木真。当这些之前还在激情高歌人气急升的选手绞尽脑汁后只能挤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答案时,评委和观众在瞠目结舌之余只能心酸地苦笑。这种无知识、缺常识的普遍现象引发了报刊网络上的大讨论,更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反思。

纵观各省市高考题,现在的趋势是阅读与写作是决胜高考的两大武器。而写作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提升到一定程度就难上去了,而且感觉这一块也难拉开分数。所以,现在阅读越来越引起师生的重视。

《考试大纲》对阅读的要求是:要能理解字词句文的含义主旨,具备筛选信息、归纳整合、分析推断、鉴赏评价的能力。在新课标大背景下,现在高考越来越多开放题型(古诗、现代文、语言运用、作文审题等),无唯一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皆可,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个性思维。

而现在很多学生的知识不系统,缺环掉链子,或只会生搬硬套常见主题与术语,没有个人思维理解,考试得分不高,平时对阅读无兴趣无主动性,甚至恐惧。所以,对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希望能与同仁一起探讨。

第一计:春风化雨润物无形

首先,作为教师,笔者很相信潜移默化的表率影响引导作用,所以在上课或与学生说道理聊天时,笔者都会有意识地利用机会引用名著名言、介绍推荐名著,而他们也常看到笔者在看名著等书籍。因为笔者自己买了不少书,所以笔者还拿了几十本名著、励志类、人物传记等各类书借给学生看。

课堂内外笔者常向他们强化一些观念,如认真品味一本好书,其实就是与书本、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多多思考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写,怎么写的,进而学会与自我内心对话,反躬自省,采得他山之石,探骊得珠。现代社会精神沙化与快餐文化现象严重,但这些浮华喧嚣的东西都代替不了一本好书特别是名著对人的心灵震动、灵魂净化、人格升华、阅历增加等各种深刻长久的影响作用。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第二计:修炼内功参考秘笈

高一刚开始没多久就向学生渗透自觉积累阅读的重要性,然后综合人民教育出版社提供的资料与本校学生的情况,笔者打印出一份“高中必读推荐书目”张贴于班内,让学生找感兴趣的一两本来看。书目分中外小说名著、散文、人物传记、杂志等类别,对学生阅读有直观的指导作用。

高一主要提倡学生看散文(美文)与文摘杂志,加强语言功底,提升文采,拓展视野,学会观察,做生活有心人,注意思索感悟。为此还布置周作业,摘抄(优美有哲理的文段或名言名句)札记或读后感,这其实是作文的打基础阶段,同时配合高一主要训练记叙文散文为主的作文计划。高二主要提倡看小说与杂文,特别是古今中外名著小说戏剧,配合课堂并进行拓展,加之现在有不少省市高考题喜欢考对名著的研读理解,杂文这一块主要是配合高二主要训练议论文的计划(当然还会穿插练写诗歌与小说,甚至可以编剧本),让他们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学会运用哲学原理深入分析点评,积累写作素材。

第三计:眼脑手口全动徜徉书海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提倡学生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每天至少看类似《读者》里文章长度的文章两篇,并花时间摘抄美句好段,或花几分钟思考文章的亮点与自己的收获是什么。有时,笔者还利用课堂时间带学生到阅览室去看书,要求完成摘抄札记作业,有时派科代表到阅览室或图书馆借出书,利用自习课或晚自习一人一本,然后再交换来看。有时还要求当场交流,然后代表发言,向大家推荐好书妙文。

第四计: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仅仅提倡有时效果并不好,所以一定要配合以作业、任务式趋动来促使他们开始尝试行动,以避免有些学生没兴趣或畏难而敷衍或不做。

课前三分钟每天一人轮着上台向大家介绍一本书或杂志或文章,或者一个成语故事、或者一首诗、一句名言、片段美文,或者自己生活见闻加感悟,或者是一则好的作文素材。这个无可回避的任务,让学生有了表现的舞台,同时也有了压力、动力去关注生活阅读书籍。

寒暑长假要求每人选择一两本名著阅读,回来后开展名著阅读交流主题班会,先是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发言,向大家说明小组共读了哪些书,然后向大家推荐一两本作为主打,要求介绍书名、作者、时代背景、主人公、故事梗概和读后感受,还要求推荐你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情节、语句并说明理由,还要求说明你最喜欢其中的人物并阐述理由,最后教师点评。

第五计:演戏读诗感受生活诗意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最容易感受到美的文学类别,但也是最难准确把握的,而高考又是必考的。所以在一、三、五、册上到诗词时,年级组织了诗词朗诵比赛,班级开展了背诵诗词比赛,课堂上还搞诗歌鉴赏活动(小组查资料讨论然后向大家推介诗作)。

戏剧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高考目前基本都不考,但这一块其实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而且学会分析人物、把握人物性格与心理、揣摩剧本潜台词,其实对把握小说也有促进作用,而且现在语言运用题里有要求揣测人物潜台词的题目,这更是有益于考试的。所以,笔者组织了班级课本(包括语文读本)角色朗读比赛,上课时随时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来看谁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与心理。当然笔者会有意识地进行范读,与学生共同学习研读。

第六计:多样课堂学生主唱

上课时有意识地在每一册书中选几篇文章让学生自主合作研读,如上《祝福》时把全班分成法官组、祥林嫂原告组、被告(鲁四老爷、四奶奶、柳妈、婆婆等)组、并配双方律师团,那一节课完全让学生表现,通过大家激烈的审判争论辩解,以此找出祥林嫂死亡案的真凶。《道士塔》也可以采用此法,审出谁该为此负责。

结合分组查找资料,上《胡同文化》时开展的是“经济发展与保护传统文化,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上《阿Q正传》时开展的是主题是“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辩论赛。上《三块钱国币》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多个问题并陈述观点,李嫂是否应该赔那个花瓶钱,从情理法角度来看在现代社会这个钱还要赔吗,吴太太的行为又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此课笔者已就此专门写了论文)。

第七计:仿写诗文形神兼备

作文讲仿写技巧,然后布置仿改名著,从结构思路到主题、手法方面进行,仿写《荷塘月色》、《纪念刘和珍君》、《陋室铭》、《虞美人》等的很多;改写其实是有语言运用题型作范例的,如给他们改写《山居秋暝》、《长亭送别》、《登高》等诗歌戏剧为散文,改《邹忌讽齐王纳谏》、《雨霖铃》、《清明》为小短剧等,每一次都不乏佳作,笔者都打印出来或贴在班上或印订成小本让学生传阅,让学生有成就感,原来小作家就是这样炼成的。

第八计:一目十行阅读提速

学生做题速度慢,特别是花在阅读文章题目等的时间太长,且不得要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地设置了快速阅读并复述原文的比赛,看谁复述的量最多最准确。后来变为阅读后概述原文比赛,这样其实也要看完全文,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概括与语言表达能力。

第九计:精彩影视再现名著

配合课堂,平时利用上课时间,周末学校影视爱好者协会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在晚上放名著有关影片给学生看,提升他们的兴趣。如《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三国演义之“失空斩”》、《水浒传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飘》、《简爱》、《环游地球八十天》等。如果以后课改,高中也搞选修课,笔者估计设置影视加名著的课程或专题讲座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

“读书,足以增长才华,陶冶情操”――培根的总结最恰切了。作为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地应以各种形式有意识地引导调动学生喜欢上阅读书籍――人类文化的最佳载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乐于阅读,进而钻研创造,善于敢于提炼出独特见解与感悟。这不光是为了高考,更能让学生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第3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教师必须充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谈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培养了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这些初学阅读的孩子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怎样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1.利用故事,引发兴趣。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平时,利用班队会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有趣的故事,将把孩子们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2.利用活动,激发兴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功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如背诵古诗、朗诵诗歌、猜谜语等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并且能培养阅读乐趣。3.因势利导,诱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信任崇拜教师的心理特点,适时批评、表扬、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二、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书

1.依据年龄推荐读物。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

2.依托教材推荐读物。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推荐的书目应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

三、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会读书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引导学生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读书应边读边想,读书时要不断地在重点词、句、段上圈点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之后,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点。对于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己去寻找答案。通过读思结合会收到好的读书效果。2.引导学生读与写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阅读方法。当然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阅读完后再把采摘的内容记于摘记本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3.引导学生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孩子们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样扫除这些读书中遇到的“绊脚石”呢?这时候老师不要急着去帮助孩子解决,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在阅读中注意使用工具书不但可以扫除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定期交流阅读效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4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爱”作主

1.兴趣引路,自主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有了兴趣才能有阅读的渴望,此时的阅读,完全是“我要读,我想读”。其次,应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孩子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生活积累不同,智力背景不同,阅读的方式固然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阅读,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第三,教师要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要保证学生在读书时不受干扰。教师要少布置习题,多让学生读书,多读整本的书。

2.以身作则,与生共读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认为“把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读书生活去影响学生。他还说:“只有当你在书的世界里享受丰富而充实的生活的时候,你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只要办法得当,最敏感、最固执任性的学生,都能成为读书迷。”这些朴素而又充满哲理的话,都揭示了教师读书示范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让学生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一个爱读书的教师身边围着的也必定是一群爱读书的孩子。

二、拓宽阅读渠道,有“米”下锅

1.阅读多方面的作品

如利用寒、暑假读书活动,分层次、分门类将好书推荐给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通过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为搜集信息,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广泛性的阅读等。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涉及天文、历史、经济、地理、生物等方方面面的作品,这会为以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为终身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2.阅读多个人的作品

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小学生的膜拜心理较强,整日抱着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不放,这也是有的。指导学生博采众长的最好办法,是借课堂的阅读教学引荐众多的名家名品。以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

3.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

小学生受童话启蒙的居多,因而,童话类的书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我们结合各科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三、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把读书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现场演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强化基本读法的训练,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1)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小学课文大多语言隽永,文质兼美,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引导学生抓住精要,进行圈点批画地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批注,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略读法。即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要逐步培养学生善于抓住关键性词句,抓线索,抓文眼,拨冗去繁,提纲挈领,搜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2.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熟记于心。教师定期组织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赏读成诵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5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现状策略思考

阅读是学生当前学习与后续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以智力活动为主的活动,阅读中智力品质的迁移,也促进了听说能力与作文能力的形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以阅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著名学者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遵义县一、二、三小和镇小都是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县城里的学生,这些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精神营养匮乏,家里闻不到书香。这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左右;另一类60%左右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这部分孩子的家长作为个体商贩和打工的居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甚至居无定所,父母养家糊口已不容易,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教育子女方面对学校的依赖性强。

怎样在城乡结合部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本人想谈谈自己开展近一年的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课题,提出看法。

一、学生阅读现状

活动开始,我们首先在县城一、二、三小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问题涉及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家庭娱乐休闲方式,家中藏书情况,学生阅读过的课外书的种类、数量等。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家中没有图书柜(箱),75%左右的学生的课外书多是一些《故事会》、《故事大王》、《作文精选》和一些注拼音的低幼读。60%的学生喜爱阅读课外书;对于阅读课外书的态度,25%的学生家长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支持、鼓励,30%的学生家长反对,45%的家长不管不问,国家规定小学生必须读的读物,有83%的家长根本没听说过;98%的老师支持和鼓励;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有13.4%,低于30分钟的有65%;拥有50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占8.9%,10本左右的占53%,低于10本的占46%;78%的学生表示课外书是买的,7%的学生表示经常到书店看书;95%的学生喜欢看漫画类书籍,98%的学生喜欢看童话、故事书,60%的学生喜欢看作文书,10%的学生喜欢看经典名著,35%的学生喜欢看文学类书籍,23%的学生喜欢看科普类、历史类书籍;3%的学生经常写读后感(主动写的,非老师布置),20%的学生经常会摘抄优美词句(主动)。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在阅读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爱看科幻、侦探、动漫、探险、军事、战争等题材的书,女生则倾向于选择童话、动漫、文学、小说、散文等。且女生钟情小说和散文类的程度分别是男生的9倍和7倍,女生较之男生在情感上更为细腻丰富。中外名著、人物传记、历史等其他书籍在男女生中的阅读率都不高。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和寓言,中年级学生喜欢科幻、小说、文学、侦探类书籍,高年级学生偏爱儿童文学、中外名著、古典文学、历史类书籍。

面对当时的调查结果,我们真的很替这些学生担心,就目前现状,这些学生如何完成语文课标规定的“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二、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1、在学生读课外书家长及老师的态度。通过谈话发现,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充分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持支持、鼓励的态度,但大部分教师没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资料,只局限在所学课本内容上。在方法的采用上教师只注重对阅读材料表层信息的讲解,忽视了阅读文化方面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轻视对阅读活动过程的监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对教学和学生的评估。但学生家长中,绝大多数家长却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认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本人通过与部分学生家长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要学科上,读课外书耽误学习时间,对学生没有好处。由此可见,家长在认识上有误区,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家长普遍是农民出身,学历较低,文化素质不高,对课外阅读的作用不了解。也有少数家长因为孩子经常读课外书有时作业没完成或者写得马虎,有时读书姿势不正导致视力下降,因而反对孩子读课外书。

2、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通过调查,喜欢阅读的学生超过半数,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在兴趣上大部分孩子把精力放在打游戏、看电视和玩耍上;其外是部分家长的思想意识不够,不让孩子看课外书,怕影响学习;再次是在学生生活中和学校给学生的动力不够,氛围不浓,缺少榜样这股无声力量。二是在阅读习惯上不好,学生不能坚持每天看书、在阅读时不喜欢写读后感、也没有意识的去积累优美词句、在时间上没有保障等。这与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督促力度不大有很大关系。

3、图书的拥有量和阅读来源。通过了解,城乡结合部孩子的图书拥有量很低,主要原因是城乡结合部小学没有图书馆(室),学生无法借阅图书,只能自己出钱购买图书。而这里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大部分都不好,有的家庭甚至生活艰难,没有足够的钱用于购买图书。

4、阅读结构。通过调查,城乡结合部孩子93%的学生家中没有图书柜(箱),70%左右的学生的课外书多是一些《作文精选》等“功利性”图书和漫画、《故事会》、《故事大王》等,多为故事等趣味性图书,和一些注拼音的低幼读物。文学类、科普类图书读的少。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与小学生文化积淀不够有关以外,还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有关。学生没有读经典书籍、文学书籍等的氛围,对文学、科学的兴趣不浓。

三、对策思考

从遵义县城乡结合部小学生阅读现状来看,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孩子们读书的氛围不浓厚,多数没有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也无书可读。作为学生,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针对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争取家长支持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开展课外阅读还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开学不久,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有效手段,向他们说明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作用,书目等同家长广泛协商,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书香”的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并能为学校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出谋划策。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不再像他们那样。因此,通过家长会和家访使多数家长思想认识上有所转变,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学校开展课外阅读。

2、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享受读书

要想孩子热爱读书,必须形成热爱读书的“大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其在书中找到快乐,让其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首先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吧认为可读性的图书捐献出来。或者争得了家长的支持后,要求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至少买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把这些图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组织学生定期借还,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倡导学生自己设计阅读卡片,把阅读的书目列出来,阅读后记录阅读日期,督促自己做到天天阅读。此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作出热爱读书的榜样。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介绍一些省时高效的读书方法,可将书本上的东西来剖析生活的事和物,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在读书同时学会摘抄优美的词句,勤动手写读后感,把书籍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3、以活动促读书。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小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在日常教学中,在班级开展实践活动。如每周一首古诗、每周一句名言警句、每课前一分钟演讲、每周一堂名著导读(低、中年级为佳作欣赏)、每月一次语文活动(成语、诗词、对联、笑话);学校可以在每学期开展读书节活动,如在班级举办“好书推介会”、“读书心得交流座谈会” “课本剧表演”;在年级范围内举行“读后感征文比赛”、 “手抄报比赛”、“成语故事会”、“古诗文吟诵比赛”、“读书方法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我当小编辑” 评选“阅读之星”等这些活动对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爱读书的学生受到表彰,会读书的学生成为模范,使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量。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并在课余主动与人交流读书心得,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读书的良好氛围。

4、阅读方法的指导

通过了解,目前这些小学生的阅读倾向模糊,约有20%的小学生对阅读倾向不明,不知道阅读哪类图书,还有一部分学生渴望有人给予阅读指导或需要推荐阅读书目,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掌握了合适的读书方法,就好比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不仅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每周的阅读指导课上,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一是学会选择读物;二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会根据读物特点和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读法;三是学会做读书笔记。

第6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一、探析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语文教学来说,普遍性的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我们的相关实践分析显示,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缺乏对语文课的热情。产生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整体的成绩不太理想,处于较低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这样一来,他们在进行文化课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太理想。2.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对于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它往往是进行技术性的专业知识学习,而对于文化专业课的教育上相对薄弱,而一些学生也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文化课是副课,所以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也较低。3.学校在重视程度上偏低,导致一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它往往没有升学压力,这样一来,很大一部分的语文教师就没有较高的教学热情,而在教学过程中相对呆板、程序化,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教学引导,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职业学生自身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以至于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入,需要以前大量的基础知识做铺垫,在学习中要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这时候就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学习中不能了解词语的多层含义,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只能了解表面内容等,这些问题的不断积累,又不能及时得到解决,随着课程不断深入,本身即不愿意学习,在学习中有一定难度,又觉得学习语文不是很重要,就很容易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于老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当然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当前职业教育体制本身为增加就业率或升学率就以专业课程为主,从而忽略基础学科的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以专业课程为主,基础学科为辅的教学模式,从思想上深深影响着学生。二是当前的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沿用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完成作业为辅,这样的教学方法针对高考,不适用于面对就业、面对社会的职业技术教学,而且缺少课堂活跃性,不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致,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出适合职业教育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让他们重新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和建议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也是提高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认识到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是不可缺失的,所以我们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完善相应的教学机制,将文化课的教学也纳入对学生考核的过程当中,而不仅仅依靠专业课的考核,让各个科目都表现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多的推荐就业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或者是笑话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他对于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学好了语文,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等。当然,也可以和他们的专业技术教学结合起来,让他们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教育他们只有在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之后,我们才可以更好、更加深入地进行技术知识的钻研和学习。这样一来,在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后,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就可以更加顺利、更加高效地开展起来。

四、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老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一方面,他们既然选择了职业教育就等于和现在应试教育相分离,少了许多考试的压力,觉得只要本身专业学习好就可以,其他学科不需要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升入职业技术学院后,他们又希望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学习后,发现除去本专业课程外,像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还是要进行学习,而本身这些基础学科就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中就比较吃力,因此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从心里就开始抵触基础学科的学习。

五、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两大部分,其中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内活动更受学生欢迎,就从课外活动入手,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外活动中灌输相应知识,增加动手、动脑能力。首先加大课外阅读量,例如励志类、人物传记类、自然科学类、社会发展类等优质的课外读物提供给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并从中学会里面所传承的好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进行课外写作,提倡学生写个人日记,课外阅读后写读后感,针对国内外大事件提倡写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第7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阅读 指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Full Reading "Savings"

――Humble Opinions on Students Reading Instruction

NIE Zhongguo

(Tongshan Area, Zhangji Mine School of Liuji Middle School, Xuzhou, Jiangsu 221147)

AbstractReading more good books can widen the visual field, increase experience. The teacher wants to lead students to read the good book, thus mould healthy, bright soul, through study, let student become full of wisdom morals people, through study, let student become intelligent talented in literature person.

Key wordsread; guide; method

“我们的脑袋是个积蓄,这个积蓄象点点下雨一样,点点滴滴落下来,哪里有这滴水刚好长果,那滴水刚好长叶的呢?你就多积蓄,要用的时候自然就流出来,该流什么就流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的积累逐渐饱满,笔者认为多读书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道路,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发挥课堂优势提高阅读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前人已经证实了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课堂是语文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块主阵地。我们提倡的“以读为本”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思索与情感的朗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的朗读。只要在课堂上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学生的读就可以提高的更快、更多、更全。

2 寓教于“趣”授之以“渔”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和读的欲望,只有有了欲望才能愿意去干,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乐意去干,激起学生的兴趣,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朱熹说过:“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不喜欢不乐意学语文,就谈不上喜欢读书。只有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为了培养读书兴趣,我们应该理解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有积极性高,才会有浓厚的兴趣。第三“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利用课堂课外的时间介绍名人成功的事例,引导学生去钻研他们成功之道,引领他们成长。

最后,要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词句、仿句练习;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结合练习考试中的仿句等练习,让学生在读完以后仿照练习,既培养学生应试训练,又让学生学习了阅读的方法。

3 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课本上的文章在必要的讲读之后,让学生们了解如何读文章,如何分析文章,最终如何写属于自己的文章。因为阅读也是写作的前提。并且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这样不仅仅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养,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情感意趣。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要让学生广泛地去阅读各种作品。广泛是指读的内容要广,天文地理、人文掌故、社会百科、人物传记、名人名言等,无所不读,无所不包。读了就是积累,读了就会思考,读过就会在学生心中扎下根来。时间长了,自然也就会说话会写作文了,这就是多读书的好处。

我们还不定期在班里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知识问答、朗读比赛、专题论坛等等。我们还应该通过开办班级或者学校规模的图书角,交流个人图书;开展系列性阅读讲座;举办读书征文比赛,交流读书心得,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等方式,使学生有书可读,有话可说,多角度阅读,收获读书的乐趣。我们更要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利,尊重不同的阅读感受,让他们自由的选择,自由的思索,自由地发挥。

陶冶学生读书情操。读书应是教师不能忽视的心灵之旅。一个教师爱读书,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有高下之别,要仔细鉴别。多读好书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从而塑造健康、美好的心灵,通过读书让学生成为有智慧的道德人,通过读书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文采的人。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小时候读书就象“冰山”的形成,“冰山”的融化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学生只要在读书阶段广泛积累,使自己的“积蓄”变得满满的,那么在用的时候将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于漪主编,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魏书生,张彬福,张鹏举主编.中学语文教改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第8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 写作 训练方法 句段 词汇 语法 阅读

写,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要素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是英语语言综合素质的最终体现。它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学习、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重要的近期目标便是参加高考。新课改之后的高考命题要求中,作文的分值会有很大幅度的增加,这就使得我们中学英语老师在平时教学以及指导学生备考时都要加强学生写作方面的指导。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鉴于此,除适量的命题作文训练外,我更多采取的是其他多种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从而最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现总结如下:

掌握语言知识,积累词汇,学好语法。因为要想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脑子里必须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和清晰的语法概念,才能经过整理加工变成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语言,把自己的所想输送到书面上。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加强词汇方面的训练,使其积累写作所需词汇。在所学的每单元的精读和泛读的篇章中都有很多的常用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和句型。在教学过程中,每单元我都至少要坚持给学生两次听写。听写含有这些单词、词组和句型的句子,然后再让他们用这些词和词组自己造句。并且在学生所造句中选出典型句子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所属的基本句型,同时还鼓励学生扩展要点连句成短文。此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选用过渡词或连接词,如表时间:now/then/later/before long...; 表空间顺序:first/second/above/below...;表达意思的连贯:luckily/fortunately/in general/even worse...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此外,可在讲授语法的过程中渗透写作训练。语法课上课堂内容以语法讲解、口头或笔头句型转换操练为主。例如:语法内容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这样一个游戏:一半学生观看两个事先准备好的学生表演,但这两个学生只打手势或做表情,不讲话。观看的学生发挥想象,写出演员的对白(用直引语);然后要他们再写一段文字叙述表演的过程,其中的对话部分要用间接引语表达;写好后交给没有观看的学生。这时两位演员作一次有声表演,让第一次没有观看的学生评出写得最好的对白和描述。这项练习给了学生“写”的理由:告诉别人你所知道的事情。学生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获得了发挥创意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训练了书面表达的能力。

以教材为中心,运用所学课文完成由句到段的训练。这个阶段主要以改写和缩写课文为主。缩写或改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这种练习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篇的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积累了不少词汇、句型,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他们改写或缩写课文,不仅再次很好地对此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新教材中的课文涉及不同题材,文字优美,语言地道,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如:改写、缩写、总结大意等。阅读课内容以理解课文为主,在课堂上经过听、读、回答问题、分析讲解等一系列的活动后,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上都能掌握。在此基础上作改写练习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最初为了降低难度,我先做示范,而又不完全完成,留下关键词或新学词语,让学生去填写,然后再读几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缩写或改写文章,进而能通过写出自己的体会等方式进行扩写训练。

另外还可通过复述课文的方式对缩写知识进行巩固性训练,锻炼学生连词成句,运用所学词性,结合文章的线索用成段的文章表达所学内容。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人物传记,我先写出关键词,同时按时间给学生提供线索,让他们以介绍人物生平的形式,叙述出人物在各个不同时间的主要事迹,并进行正确评价。若学到跟环保相关的文章,便可引导学生围绕寻找污染原因、种类及危害进行分别叙述,并要求学生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或说出自己的良好愿望。为了集思广益,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再选有代表性的学生当堂口述,其他学生作必要补充。有时,我还采取续写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给原本没有结局的故事加上一个合理的,或出乎意料的结局。通过一系列的坚持不懈的训练,定能为书面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围绕本单元的文章题材和话题,完成写作的进一步升华、提高。新教材每单元的第二部分都有明确跟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写作要求。每次让学生完成这个任务时,我都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讨论文章大体的写作步骤,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难度较大的词、短语或句式,然后各自独立去写(在限定的时间内)。之后再回到小组互相批改,尽可能地找出所有的词汇、句式、时态运用的错误,判断上下句之间是否连贯以及文章的整体思路是否清晰合理。对出错较多的地方在全班进行讲评,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还让学生选出习作中的佳句。最后每个学生在改正被指出的错误后,再把这篇文章重写。老师可收取部分或全部学生的文章进行批改,以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批改后选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讲评,选出最佳篇章,让作者在班上朗读,或全班传阅,或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读。

当然,除了教材的话题外,教师还可以从报纸上找到热点话题或时事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意见。如英文英语周报(高中版)第一版中每期都有时下流行的话题。我曾选取不少适合的题材让学生作文。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让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有了接触现实的机会,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

扩大阅读范围,坚持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范文。英语中的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写作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只有读多了,学生才能写得好。因此,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体裁、内容、形式的文章,引导学生模仿,从文章中学习写作文的方法,训练自己的思维。同时,阅读一些与课文同步的课外读物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句型、语法等。学生通过所阅读的材料,经常会接触到英语固有的表达法、习惯等,从而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可供中学生作课外阅读的读物很多,如:《英语周报》、《中学生英语读写》、《中学英语园地》、《海外英语》等,这些刊物上都有一些难度适中,语言地道、优美的文章,其中还包括一些中学生习作。读完后,让学生写下故事梗概和读后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大增,知识面拓宽,文学修养也提高了,甚至连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会有所改变。老师可挑选各种题材的合适的文章让学生抄写、背诵、默写。这样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一定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充分利用零星时间,加强写作训练。英语这门科目本不是靠短时间的突击学习所能奏效的,写作更是如此,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零星时间。这些时间利用起来形式也非常灵活,如:课前几分钟造句,课前五分钟演讲,记日记,课后总结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每天坚持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写三四句英语。内容可涉及日常生活、兴趣与爱好、文体活动、健康、旅游、交通、著名人物和职业等。这几句话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能说明某物,或解释某一现象,或简述某一观点。当然,学生有想写写不好或不知如何写的感觉,对此老师不要过分纠错,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用短语、句型和地道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感悟生活,要求学生多看,多听,多想,用心体验和感悟身边的人和事,然后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英语写出来。这样,学生既感悟了生活,又有了写作的内容。并且记日记有助于复习并巩固所学过的语言要点,及时掌握词汇及其搭配和用法,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扩大词汇量,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感受成功的喜悦。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方法也因人而异。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全面提高其写作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非一朝一夕,一时一事可完成,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力求以更好的方法来完成中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9篇:人物传记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高考英语;试题评析;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27-03

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全国I卷)保持了近年来全国I卷的命题思路和风格,符合2012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的要求,加强了对考生综合语言能力的考查。试题的命题原则、难度,能力测试都与2011年全国I卷保持一致,所选材料多来自主要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语言地道,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符合考生的生括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试卷主要突出了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突出语境,综合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能力;二是试题选材地道,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可读性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和思想性。

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依然围绕听力、基础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查,听力占20%,英语知识运用占30%,读、写占50%。具体题型分布比例如下图所示:

一、听力

试题评析: 2012年全国大纲卷听力部分继续了近年来全国I卷的风格,难度适中,语音纯正,材料素材话题广泛,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自然真实,同往年相比,变化不太大,仍然是美式发音,十段材料,前五段为短对话,后五段为长对话。其考查了考生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具体事实性信息及对所听内容进行推理、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能力。题型具体分布为:细节题:第1、6、7、8、9、10、13、15题;主旨要义题:第3题;内容推理题:第2、4、5、11、12、14、16、17、18、20题;数字题:第19题,略有不同的是今年只有对话材料,没有独白,语速提高了,让一些平时积累不充分的考生受到较大的影响。例如,第八段材料中第11题,问的是What colour does the man want?三个选项pink,black和orange都体现在文章中。男声说要换一个相机,女声说“I am afraid we dont have other pink one,”接着说道“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a different color? We do have this camera in black and orange.”可是男声马上说道“My wife doesn’t like either of these colors”,故听到这里就知道black和orange是被否定了,答案应确定为pink,但有考生却选择了black或orange。

教学建议:教学应指导学生重视基本词汇的积累,注意同义词辨析,重视单词的发音,以免因发音问题影响听力。还应要求学生积累英语的否定表达方式,要熟悉这些词汇的发音;考试时要沉着冷静,以免受到干扰。

二、单项选择

2012年全国大纲卷单项选择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命题的“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的指导思想,试题覆盖面广,题干简洁,语言情景设置完整而真实,强调了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考点突出了时态、复合句、交际用语、非谓语动词、动词及动词短语的辨析等,但第28题考查的是往年试题中未出现过的独立主格结构。试题具体分布如下:

试题评析:该题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法、词汇表意功能的能力。2012年大纲卷该题覆盖面广,考点分布较均匀,难易度适中;语境设置真实,结合的语言点科学合理;试题难易有区分度,突出了以下特点: 1.加强了非谓语动词的考查,分布在第28,32小题; 2.个别考点较少见。如第28小题是独立主格结构,The party will be held in the garden,weather___. A.permitting B.to permit C.permitted D.permit. 3.干扰性较强的题分布在23和24题,如第23小题 “Life is like walking in the snow,”Granny used to say,“because every step ____.” A.has shown B.is showing C.shows D.showed.其句意是祖母过去常说“人生就像在雪中行走一样,因为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 show意为“显示,显现”,此处祖母说的是一个客观事实,所以应选C项一般现在时。4. 突出了特殊句式的考查,分布在第26题和第29题。如29题This restaurant wasn’t____that other restaurant we went to. A. half as good as B. as half good as C. as good as half D. good as half as,其意是:这家饭馆不如我们去的那一家一半好。在比较句型中,倍数或分数要放在第一个as或比较级之前,所以答案为A项。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单纯地讲解语法,要将语法融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句中,让学生通过例句来理解语法的应用。在平时练习时,给干扰项提供语言环境,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复习中,应该充分注意历届高考试题,探究知识的规律性,切身感悟和领会所学知识的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考生备考。

三、完形填空

试题评析: 该题既考查学生掌握词汇知识、习惯用语、语法知识、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生活常识、句法结构等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对短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完型填空的体裁发生巨大的变化,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介绍了肢体语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肢体语言的理解不同,如果不理解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虽然体裁变化了,但是考生反映不太难,主要是话题比较熟悉,文中也没有出现特别晦涩难懂的情节,在词汇考查方面也比较常见。词汇考点还是以实词为主(见下表),尤其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与往年一致,考生只要紧密联系上下文,理解选项中的单词意思,很多题目便可轻松解决。

教学建议:建议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要遵循“四遍法”原则:首先跳过空格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及文章的体裁、结构等;其次,学生应逐题推敲,切忌按题号顺序答题,不能确定的暂时跳过去,应先易后难;再次,通篇考虑,把一些上下文联系紧密,涉及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难度较大的空缺填好;最后,再次通读全文,修正与全文不相称的选项。此外,将平时教授的课文改造成完形填空试题,进行短文填空训练,培养学生的上下文推测、篇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阅读理解

试题评析:该题集中全面地考查学生从阅读中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及对文章理解的准确性。所选的文章难度不一,体裁和题材也各不相同,有记叙文、说明文、描述文、议论文等,内容涉及科普知识、天文地理、人物传记、名人轶事、哲理小品、科技教育、风土人情、新闻报道、历史文化等。命题考查要点主要涉及文章中心思想、主旨大意、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中的关键词句、某个段落、某个细节、人物的性格、实物的特征等。今年高考英语大纲卷5篇文章在选材上保持了知识性、趣味性强,实用性、时代性强,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彰显文化特色。考查考生在阅读中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考点包括细节题、推理判断、主旨大意、归纳概括、词义猜测等,试题布置由易到难,分布合理。A篇是说明文,为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讲述一种帮人找到蜂蜜的鸟类,难度不高,只要学生定位准确,不难选出正确答案。B篇是记叙文,描述群众演员的一天。C篇同样是记叙文,描述作者本人在没有警察、没有其它行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闯红灯的故事,说明美好社会的建设需要相互信任,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原则。D篇是议论文,社科类文章,描述人类记忆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学习。E篇是应用文,久违的广告类文章,主要介绍了几个适合孩子们参观学习的博物馆。

五篇文章可读性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难度适中。只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配合恰当的技巧,从理解上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选题以细节题为主,部分题目设置巧妙,考生须细致甄别,方可得分。

教学建议:在平时教学中,要逐步发展学生的语篇完善能力,加强对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基本句法,理解语篇的逻辑手段,领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表达,正确识别问题的题材和体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捕捉语篇的文化差异,加强定量的泛读训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学会识别不同体裁的文章,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和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正确判断文章的类别,对不同体裁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技巧。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复杂句子的能力。

五、短文改错

试题评析:短文改错同样考查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英语知识的准确性,测试考生判断、识别和改正短文中错误的能力。文中错误涉及词法、句法及行文逻辑等方面的问题。同旧的短文改错相比,新短文改错有以下特点:1.以短文形式自然呈现,以“句子”为单位设置错误,情景自然,任务真实,但难度较大;2. 要求考生在文中直接用符号标示,在标示下写出答案,考生不易出错,阅卷更加直观;3.试题设置有增加,删除和修改三种类型,10处错误中,每个句子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改变了旧短文改错中错词、多词、缺词和正确四种类型的设置。该文仍取材于学生自己的作文,考查知识点涉及到名词单复数、时态、介词、连词、代词等,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短文的能力、从语篇角度识别并纠正语言错误的能力和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建议:首先要求学生增加与目标语的接触,形成良好的语感品质;其次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让学生要关注自己和同伴的语言错误,进行相互纠错;第三,进行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明确短文改错题型的要求,学会解题;第四,让学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第五,让学生解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去甄别错误、改正错误;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自己易犯的语法错误,进行总结归类并加以强化记忆,以达到正确使用英语的目的。

六、书面表达

试题评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以笔头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的事物、发表意见和表明观点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2012年高考英语大纲卷书面表达是:假定你是李华,从互联网(the Internet)上得知一个国际中学生组织将在新加坡(Singapore)举办夏令营,欢迎各国学生参加。请写一封电子邮件申请参加。其内容要求具体,要点清晰,考查既有规定表达的内容,又能使考生自由发挥,能够较好地测试考生的实际语言运用水平。由于题材常见,故写作难度不大,只要考生书写工整、要点齐全、语句准确,就能得到满意的分数,要想出彩,学生只有加强英语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方可达到。

教学建议:教师平时应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对学生加强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及操练,鼓励学生勤背诵多仿写,常写日记和读后感,培养学生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和规范的写作习惯。平时写作训练中,第一,教师要求学生审清题目,准确把握作文的主题,列出提纲,防止偏题和跑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如表格、漫画和文字等,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二,教师要加强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英语教师要不断地钻研作文的辅导方法,积累更多的切实可行的英语写作模式教给学生,同时提醒学生要留心英语写作技巧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例如整理思路,组织素材,构思文章结构,组织语言,遣词造句,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母大小写、高级词汇和句型结构等;第三,教师要根据教材主题、题材和体裁,有目的地自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话题具体,目的明确的书面表达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2012高考英语大纲卷题型未作变动,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总体难度适中,选材广泛,设题科学,体现课标理念,突出语篇,立足语境语用,重视基础知识,强化文化意识,有利于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和高校选拔人才。故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与高考测试的命题原则——“考语言运用而不是考查单个的零碎的语言知识”(刘庆思,2011)是相违背的。教师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知识、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改进单纯以语法为纲的教学思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输入语言的环境和机会,逐渐积累语言经验,发展语言意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加强语篇训练意识,改变思维品质,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