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局内人结局范文

局内人结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局内人结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局内人结局

第1篇:局内人结局范文

时下,在很多大型企业里,基本上都单独设立了营销公司或是企业营销中心,在这里我们暂且通称其为“营销系统”。在这个以市场推广和销售业务为重心的组织内部,为了确保作业目标和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细化职能分工、明确各个归口的权责关系、减少和抑制人为的人事纷争、加强协调促进沟通,营销系统内部往往都还分别设立人力资源部或是行政人事部,其目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和支持营销作业流程的各项工作。

众所周知,营销系统下辖的人力资源部门主要的工作职责原本是以人事招募、员工培训、勤绩考评、后勤管理以及外部公共事务关系处理为工作范畴的。但是基于人事系统在组织内的敏感身份和特殊地位,加之很多企业对于人事系统和营销系统的权责界定模糊,人力资源部门往往还扮演着场上球员和裁判员的双重特殊身份,继而失去了自身的重心、陷入了内部营销的迷局当中了,迷离之际往往是人为引发和导致工作间的水平冲突、甚至激化组织内部的垂直冲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笔者所担任营销顾问的广东一家大型化妆品企业,在营销系统内部就上演了一连串的以人事部门为主角进行演绎的“连续剧”。由于组织内部积怨和纷争的长期矛盾,导致企业过度的管理内耗、一时间企业深陷逆境和尴尬之中……在这里,透视这则真实的案例,角色的错位和落败的实例以及管理的负方向阵痛,也许不仅仅留给我们的是品评和体味,留下更多的应该是三分警醒和七分反思。

【案例回顾】

广东××化妆品公司是一家生产护肤品和洗护用品的股份制企业,兼做OEM代工业务,企业历经了10年的发展历程,终于形成了有序完备的市场网络和一定的市场规模,并且在国内市场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面对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市场主营销售业务的急速扩张,企业老板陈先生更是雄心勃勃,为了致力于强化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邀请国内知名广告公司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企划、新业务的开发;另一方面更是化重金购买了央视和卫视的广告时段,并聘请外脑(媒介专家)指导和参与企业的广告媒介的投放和运作。一连串的这些“大手笔”运作在企业1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企业上下皆是为之鼓舞。

立足于企业未来3-5年的目标发展战略,企业老板陈先生深知自己心力交瘁、必须让贤,在企业内部,为了强化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推行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的市场化运作,公司继而在广州设立了营销公司,并史无前例地掷重金为代价聘请了一位日化行业内的知名职业经理人严诩(通过关系引荐)担任营销公司总经理一职,全面负责营销公司的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

严诩上任后,随即同企业老板陈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不久便向老板递交了《企业2006年度目标管理方案》和《2006年度的市场操作计划和执行预算》,老板陈先生深为新聘总经理严诩的职业水准和专业精神所欣赏,在严诩刚入职的第一个月,陈老板每每在营销公司的例会上帮助严诩树立威信,并大加赞赏,突然在最后一次的管理例会上陈老板性情所致,“从下次的例会开始,我就不用参加了……”果真,此后陈老板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企业的管理例会,似乎也很少到营销公司来巡视了,久而久之,映入员工们眼帘的只有了大门紧锁的董事长办公室。

履新后的严诩深为企业老板陈先生的举动所感动和折服,为了加快营销公司的组建工作,总经理严诩很快同老板陈先生就营销公司的人事问题进行了沟通,沟通的结果是:陈老板完全同意严诩对于营销公司下设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行政人事部、财务部和物流部的要求。为了尽快新老业务工作的对接,促使各项工作早上轨道,严诩随即召来了自己的得力旧部刘斌出任营销公司营销总监一职(通过了企业老板陈先生的面试和认可),又通过朋友推荐聘用了一位张小姐出任公司的市场部品牌经理(市场部经理空缺),当正在为人事部门的负责人犯难时,又有好友鼎力推荐来了一位陆先生,随即被委任为行政人事部经理。

组建后的新团队,新老同事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总经理严诩致力于企业的产品策略、目标预算和管理制度的统筹工作当中;新任营销总监刘斌则忙于营销制度的建设、销售队伍的组建以及销售渠道的布控工作;市场部品牌经理张小姐则会同市场部同事认真地投入到市场状况和业务结构以及品牌提升的系统化工作进程当中;行政人事部陆川则亦忙于营销公司的各项内勤(办公用品采购和各项管理制度编撰)和外勤(工商证照办理)服务工作当中。

一开始,大家彼此配合得非常紧密、可谓相得益彰,但是,微妙的变化却发生在新员工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之后,陆川却心事重重的拿着一大叠公司的管理制度文件和工资表找到了营销总监刘斌,就薪资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几个回合下来,敏感的刘斌就知道了陆川不是对制度有疑义,而是对于自己的薪资有微词。相反,这并不是进入公司的时候没有谈好,而是进入公司后,看到了其他同事的薪资后,心理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随后营销总监向对方明确指出了三点:一则,这样薪资结构是日化行业的普遍标准;二则,这是一间销售公司,如果不能给营销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是很难留住人才的,没有了人才的积累和沉淀,谈何企业再发展和规模壮大;三则,等待合适的机会会就这个问题同总经理进行反映和提报的。当陆川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后,似乎变得一下子精神百倍。

此后一段时间里,陆川经常性地进出营销总监刘斌的办公室,并向刘斌坦诚:虽说行政人事部经理的直线经理不是营销总监,但是总经理严诩有交待,凡事要多和刘斌进行交流、沟通,所有关于营销公司的事情上报总经理之前必须要和营销总监通气,只有把提供给营销系统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做好了,自己的职责才算尽到了,有了这样的行政人事部经理作后勤部长,刘斌一度暗自庆幸自己的运气好。

面对企业在经营模式和业务方向上的转型,繁杂的各项工作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在起初的三个月里,团队中的所有人都非常辛苦、干工作也都非常拼命,各部门的员工工作日基本上都在加班,市场部、销售部和财务部的员工连周六、周日基本上也很少休息过。

俗话说:不经事看不出一个人。适逢又一个休息日加班,陆川来到了中途也来到了公司,找到了营销总监刘斌“闲聊”起来,期间,由于陆川的一席带有攻击性的评论引起了刘斌的极大不满,双方继而产生了一些争论,或许是持续性的工作会使人的性情容易变得脆弱、冲动和不理智,尽管事后刘斌也为自己的不冷静而懊恼,但是他深知自己的部属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部属已经这样辛苦的努力工作了,作为上司和领导,所以他断然不能容忍和接受别人在他本人面前,对他的直接下属的人品、言论以及能力进行指指点点和评头论足。陆川极其不自然地表示了抱歉,一脸凝重地走出了营销总监办公室。

面对繁杂的工作项目、琐碎的业务表单处理、计划和文案的统筹工作,终于有人受不了了,市场部品牌经理张小姐由于家庭原因第一个提出了辞职。

在张小姐离职后,虽说公司很快又增补了两名品牌经理,但是面对业务骨干的离去还是带给了团队一些意想不到的“阵痛”。在张小姐在离职后的日子里,陆川曾经在不同的场合都表示出了对于张小姐的不屑,并歇斯底里地找到营销总监刘斌进行抱怨:一则,为什么自己的级别比市场部品牌经理的级别要高,而薪资还要低2000元呢?二则,为什么同是部门经理,却同岗而不同酬?(陆川月薪3500元,财务部经理月薪5000元)三则,行政人事部经理在公司里最没有地位,连各项费用补贴都是最低的。听完陆川的牢骚,营销总监刘斌在耐心抚慰之余,也只能解释这是公司制度和目标预算,希望能够理解,如果确有疑义、有必要也可以等总经理出差返回公司后进行反映。听完营销总监不疼不痒的劝说后,陆川显然不满意这样的说法,径直独自闷着头走出了营销总监办公室。

此后不久的一天,总经理严诩找到了营销总监刘斌,深入探讨了成功管理者的话题,并要求营销总监做好管理者的船长,主动和各部门经理保持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机制,并极力鼓动要把“非主营业务”的重心和精力放在行政人事部门。

虽说刘斌没有体会到总经理严诩的刻意安排和良苦用心,但是,还是遵照总经理严诩的交待和嘱咐,刘斌主动约了陆川出来喝茶聊天,当刘斌同陆川在一间咖啡厅坐下来,几句寒暄过后,陆川便开始了自己的“开场秀”:一方面,自己和总经理严诩的老同学的铁哥们,是严诩和铁哥们力邀他才肯出山帮忙的;另一方面,反正大家都是在打工,又何必太认真……

面对陆川颐指气使的“激昂陈词”,刘斌强忍不悦、保持了高度的克制,但是陆川非但没有丝毫收敛,谈得兴起之余更是径直道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愉快:一则,自己因为把这份工作看的很重,所以在公司不计个人得失,情愿比别人多付出,但是公司总应该站在他个人的角度替他想想才对呀?!二则,自己是有家的人,开销比较大,不比公司的那些小青年“无牵无挂”;三则,自己每月实际的交通费和电话费支出,同公司给予的费用补贴额度相比是倒挂的,自己还要贴钱……

如果说陆川说自己的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还勉强可以被接受的话,他不应该变相地为了证实自己的忠诚,在营销总监刘斌面前历陈市场部和销售部的员工的表现,甚至将某某员工私下对于公司和公司领导的评论再一次搬到了桌面上来。无奈之下,刘斌再次声明要求陆川以后不要针对营销系统的员工进行品评和“圈点”。

一次不太愉快的沟通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了,非但原有的“隔阂”似乎没有被消除,彼此间的芥蒂却变得更加“牢固”了,或许从那一刻起,各自内心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心里感应和微妙变化。

在期盼问题出现转机的一刻始终却还没有出现,6月初的一天,从总经理办公室里传出了“声嘶力竭”的呵斥声,员工从没有见总经理发这么大的火,事情缘起于行政人事部报来的亟待签批的营销公司当月考勤表,其中一页加班考勤以及结算加班工资申请表引起了总经理的关注,召来陆川进行询问,陆川给出的解释是:“五一期间干部放弃休息日,在公司轮值,很辛苦,如果没有加班费给予补贴,员工会有想法的,以后谁也不愿意再值班和加班了。”在总经理严诩一番申斥和教育后,陆川似乎仍然觉得非常为难,最后严诩只得强行勒令其将加班费折算成标准工作日进行换休和安排倒休。

如果说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人事纷争,但是经济利益的渗透却不能够消除人事内耗的发生。国庆节前夕的一天,营销公司准备评选和表彰半年度的先进个人,总经理严诩将此事交付给了营销总监刘斌,刘斌经过认真权衡将仅有的两个一等奖指标的其中一个分配给了行政人事部经理陆川,陆川得到了“意外”的4000元奖金的时候,很难猜想到他心里会心存感激。但是,就在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陆川又找到了总经理严诩,“不好意思”地询问,声称起初来公司的之时,总经理严诩曾经许诺给他只要干得出色,定会有额外的奖励,陆川便提到现在公司都认可他是“先进个人”了,能否请总经理严诩给予兑现当初的承诺,无奈之下严诩经不起陆川的软磨硬泡,同意再给其一次性4000元的奖励(要求其用票据从公司借款中进行冲抵),并要求其守口如瓶、不要声张。

为了顾全大局,此后不久在营销总监的直接运控下,陆川的各项费用补贴都得到了适当的提高。但是,期间系统内的人事内耗和纷争每日都一直还在陆续上演――从不迟到的陆川不知道什么原因,变得经常会上班迟到,下班按点守时,而且还时不时的突然请上一天病假。

整个事件的转折点却发生在此后的一段时间,缘起于一份企业晋升通报文件:经过销售部经理提名、营销总监核准,将在销售部门一贯表现优秀的一位助理破格提拔为主管。而后,陆川就该员工的晋薪问题,迅速找到了营销总监进行沟通,当得到了按照公司现行制度进行平等对接的指令后,陆川立即义正词严地提出了反对意见:一则,这位助理按照晋级岗位晋薪后,将会和自己的薪资一样,他个人无法接受;二则,因为这位助理同他是同时进入公司的,凭什么她就可以晋薪,而自己的晋薪问题却一直还没有踪影。唇枪舌剑几个回合下来,在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后,陆川悻悻之余还在建议,该晋级员工的各项补贴能否暂时维持原有标准,暂时不做调整,当其再一次遭到严正回绝后,这次原本就不太成熟的沟通,最后只有以沟通无果而告终。

按常理,原本以为这次毫无意义的沟通到此就算划上了休止符,但是这一次深陷迷离的陆川,非但迷失了自己、而且更不能自拔,也许意念和情绪真的是崩溃了。他不明白在自己看过来自己在公司的贡献最大、付出最多,为什么近一年来“换来”的只有表彰而没有得到晋薪的机会。情急之下,他再一次找到了公司总经理严诩,以辞职为前提即而提出了公司给其晋薪的要求,却遭到了总经理严诩的断然反对和申斥……

从总经理严诩的态度上看不到任何转机,陆川次日便毅然选择了离职、递交了辞呈,可以说他是负气而走,在这之余周围的很多同事还颇有微辞、甚至不解……

在陆川离开企业后的一周时间里,企业中各种版本的传闻和矛盾瞬时都指向了营销总监刘斌:其一:陆川是老实人,给公司付出了那么多,到头来只落得“狡兔死,走狗烹”;其二:陆川和公司有些领导一直不和,这次是遭人暗算的结果;其三:陆川为了维护员工利益(坚持员工的有偿加班立场)未果,所以壮士断腕、舍生取义;其四:陆川觉得在这里受挤对、工作不开心,所以另谋了高就。

第2篇:局内人结局范文

关键词: 人工授精 临床妊娠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14-03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指将洗涤处理过的丈夫悬液通过导管直接注入宫腔内,以达到妊娠目的而采取的一种助孕技术,已应用临床多年,其妊娠率受许多因素影响。本文对我院近期IU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IUI结局的因素。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1年3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UI治疗的不育夫妇127对,共302周期,女方年龄23~43岁 ,平均年龄31.47±4.48岁,不孕1~16年,平均5.28±3.21 年。其中原发不孕92例,继发不孕35例 ,促排卵周期259例,自然周期65例。

1.2方法

1.2.1 治疗前准备 按卫生部176号文件规定,选择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常规进行血、尿及白带常规、凝血四项、肝炎标志物、肝肾功能、HIV、梅毒抗体、性激素、分泌物淋菌、宫颈支原体、衣原体培养,对检查异常者进行治疗。女方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腹腔镜检查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通畅。男方按WHO标准[1]进行分析2-3次。

1.2.2 促排卵方案 自然周期组,如有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自然周期IUI未妊娠,不明原因不孕行促排卵治疗,酌情使用CC、HMG或来曲唑。

1.2.3 卵泡监测与授精时机 采用阴道B超自月经周期第三天先测定双侧卵巢窦卵泡数量,第10―12天开始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超声类型直至排卵。B超监测卵泡直径达14mm以上时开始测尿LH,当优势卵泡直径≥18mm或尿LH阳性时,肌注HCG或当有3个直径≥15mm 卵泡或既往周期有卵泡未破裂黄素化史者皮下注射达菲林0.2mg诱导排卵,当日或次日行IUI,每月经周期行1次IUI。排卵后肌注黄体酮20mg/d或口服黄体酮胶丸200mg/d,或每3天肌注HCG2000IU支持黄体功能。

1.2.4 处理 授精前2小时以法取于无菌杯中,37℃保温,30分钟后进行分析,处理用上游法或密度梯度离心法。

1.2.5 妊娠判定 IUI术后2周查血或尿HCG以确定妊娠,术后5周阴道B超检查以确诊临床妊娠。

1.2.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和不孕年限的延长,IUI的妊娠率呈下降趋势。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妊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HCG或GnRHa诱导排卵,其妊娠率无差异。上游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法两种处理方法的妊娠率相似。处理后前向运动总数〈1000万与≥1000万两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影响人工授精结局的各项因素比较

影响因素 总周期数 妊娠

周期数 妊娠率

(%) P

年龄 (岁)

〈35 230 44 19.1 〉0.05

≥35 72 7 9.7

不孕年限(年)

≤5 191 37 19.3 〉0.05

〉5 111 14 12.6

治疗方案

自然周期 66 9 13.6 〉0.05

促排周期 236 42 17.8

诱导排卵方法

HCG 279 47 16.8 〉0.05

GnRHa 23 4 17.4

处理方法

上游法 46 7 15.2 〉0.05

密度梯度离心法 256 44 17.2

处理后前向运动总数

〈1000万 36 7 19.4 〉0.05

≥1000万 266 44 16.5

3 讨论

正常夫妇不避孕1个月后自然妊娠率为22%~27%。而不孕夫妇存在着各种原因,即使采用超排卵后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在5.9%~23.1%[2] ,影响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因素复杂。

妇女的生殖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尤其在35岁后卵巢功能有下降趋势,且高龄孕妇出生的婴儿畸形率高,妊娠流产率也高,其下降的可能原因是年龄增加,其子宫容受性下降,卵子染色体异常率增加。本研究中〈35岁组、≥35岁组妊娠率分别为19.1%、9.7%,下降趋势明显,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孕年限的比较也如此,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数较小有关。

本研究中,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为17.8%,高于自然周期13.6%的妊娠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年轻患者使用促排卵治疗能增加排卵数目,改善卵泡发育,从而提高妊娠结局。年龄较大的患者使用促排卵治疗并不能改善卵子质量及子宫内膜容受性,而自然周期体内的激素环境更接近于生理状态,有自然的卵泡发育和自然激素诱导的子宫内膜环境,可为胚胎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改善了最终的妊娠结局。[3]

比较使用GnRHa或HCG诱导排卵,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RHa作用于垂体促性腺细胞膜上的GnRH受体,激发LH释放,诱导卵母细胞最后成熟与排卵,因为其半衰期短,较外源性HCG更符合生理状态[4] ,可有效防止OHSS发生或减低其程度。

以超声监测确定时机者进行1次人工授精,其妊娠率与2次人工授精相似[5]。故本研究每月经周期行1次IUI。

影响妊娠率的因素,体外处理方法的选择也是重要因素。从本研究的妊娠率来看,两种处理方法相似。上游法获得的活力较高,对于男性正常者可收集到一定数目且活力强的,但回收率低。而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后的回收率高,处理时间较短,故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双方不同的不孕原因,对不同有选择性地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优化效果[6]。

有研究报道进入宫腔内数量与IUI妊娠结局有明显相关性,进入宫腔的数量越多,能够与卵子成功受精的机会就越大,妊娠的可能性就相应会有所增加,当处理后的数量〈1000万时,妊娠的机会就很小[7]。本研究中处理后前向运动总数〈1000万或≥1000万两组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万组中所有妊娠的病例的前向运动数在500万~1000万之间,因此,我们推荐处理后前向运动总数≥500万时,可先行IUI治疗3次,若失败后再考虑其他方式助孕。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及―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

[2]黄荷凤.现代辅助生殖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94.

[3]速存柏,王钰,苏兰,等.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128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2:752.

[4]林守清.生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79.

[5]黄荷凤.现代辅助生殖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91.

第3篇:局内人结局范文

PPG选择“轻公司”这种生存方式,无可厚非,然而,作为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品牌型公司(PPG一直以经营品牌自居),在产品端上的同样采用“轻”战略,实在令人费解,没有产品部门,没有产品经理,没有研发团队,甚至没有一个产品需求调研部门,仅凭个人主观臆判以及搬抄国外邮购目录上的类似产品,就展开全盘的生意计划。李亮对当时整个中国服装业形势判断为:国内男士服装市场尚属沉睡市场,消费者极度匮乏的衣着搭配选购知识严重阻碍了自主消费的热情和意愿。

本着这种思路,李亮认为只要有一款颠覆性产品,就可以搅动整个市场,产生井喷效应,“一招鲜,吃遍天”,然而,随着广告的投放,推广的深入,李亮遇到了两个始料未及的问题:

一、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挑剔超乎预期

PPG选择上海作为生意运作的中枢,以此为根基辐射长三角,拓展北、广、深,上海人素以精明著称,见多识广,买东西喜欢货比三家,所以,PPG产品细节中的瑕疵,被不断放大。虽然PPG策划了系列公关活动,和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联合推广衬衫选搭专题,力求树立公信力,然而产品品质层面的物作为,最终无法掩盖“看上去很美”的媒体造势。

二、市场容量和前景远未想象中的乐观

首先、衬衫并非是每个男人的生活必须品,消费者可能因为PPG广告的诱惑,一时的冲动而购买,并没有连续的二次消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头客”比率极低。

其次、一大批仿PPG模式的公司和品牌如雨后春笋,迅速跟进,极度透支了市场原有的容量。

再次、男士服饰的更新率远低于女性,久而久之,消费者会产生审美疲劳,丧失原有的新鲜感,购买率大打折扣。

最后、PPG先后导入多款高利润产品,未能引爆市场,导致牛津纺独木难支的尴尬现实。

这两个问题,直接暴露了PPG产品和营销策略上的三个疏忽:

第一个疏忽、相关品的开发严重滞后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开一家店,地段选在最好的闹市中心,装修考究奢华,然而店里卖的是平民化产品,只有寥寥数款,而且价格不过区区百元左右,试想单一的大众产品何以支撑一家奢侈品店的运营。

PPG就是处于这种“奢侈品店里卖单一大众商品”的吊诡状态,每个订单的营销成本高企,广告利用率低,广告资源被极尽浪费。

如果, PPG当时借助品牌影响力,迅速从衬衫单品转向男士类消费品平台,在大概念上做足文章,可以实现“广告推动下的品牌搭台,各类PPG贴牌男式用品唱戏”的全盛时期,再看当当和卓越不就是如法炮制,通过售卖书籍,打响品牌知名度,吸纳消费者数据,然后全面转向零售平台。这样做的优势在于:

1、摊薄营销成本,实现PPG量变到质变的品牌升级

从贩卖美式衬衫的PPG到高品质男士用品专家的PPG Men’s Professional大范畴,这种顺势而为的战略转型,肯定会引领PPG迈上全新的巅峰,带给消费者的想象空间无穷之大,每一版广告诉求的对象不再仅仅是一件衬衫或一条休闲裤,而是一个男人从头到脚,从工作到生活无所不包的LifeSytle顶尖供应商(美式背景的铺垫很容易使PPG形象一生再生),其中的质变可能会提升原有广告10倍都不止的传播力和市场效应。

2、建立产品线的立体化覆盖,满足男性消费市场长尾需求

“女人爱逛商场,男人钟情上网”,针对男人的网络共性,PPG男士用品的平台有助于从现有的平面媒体货架横向过渡到超级网店,美式休闲文化绝非一件衬衫可以包罗万象,需要一个围绕男人生态圈的产品链实现这种概念的面面俱到。

“对衬衫不敢兴趣,没关系,PPG系列产品关注男人生活得每个细节,无限延伸你的高品质休闲生活!”有专为男人剔须用的毛巾、内衣内裤便携式收纳袋、竹碳纤维做的拖鞋、带Wi-Fi探测功能的无限上网电脑包、可以听ipod外加数码产品充电功能的夹克……

我想刚才的那一段场景描述是PPG梦寐以求的黄金时刻,同样也是每个男人自我满足的完美诉求。

3、PPG品牌10年盛世的可持续性保证

我当时大胆预测过,如果PPG的能走出这一步,从一个简单的纯粹卖衬衫营销轻公司,整合创新为一个真正立足男用品市场的直销梦之队,PPG的黄金10年一定看的到。因为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男性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储量。

很可惜,PPG在07年急风暴雨般的广告战中,没有冷静的思辨过未来的战略走向,错过了PPG精彩蜕变的最好机会。根本原因之一在于领导层并未想清楚“PPG存在的价值和立世之本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问题,另外,一个强有力产品部的长期缺失,同样无法给PPG战略转型提供基础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这种残缺之痛的真实写照。

第二个疏忽、广告缺乏主题性演绎

男士服装的更新率低,与女装不可同日而语,一个POLO衫就流行了半个多世纪,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男士对逛商店以及购物缺乏足够热情的重要原因,“看来看去都差不多,没什么新玩意和好创意。”

PPG没能看透这种男装本质,除了一个技惊四座的魅力亮相后,完成了消费者首次购买尝试,之后的广告内容,无一例外的陷入了程式化、雷同化、教条化的条条框框。我拿出PPG05-06年最初的广告物料,对比07-08年,形式上没有任何改进和创新,内容反反复复都是再说同一样东西。

既然衬衫不是必需品和快消品,如何保持销售的常盛不衰,需要对广告内容进行主体题化的编辑策略,按照时间点、穿着场合、面料特性、特殊概念进行拆分组合,按照不同的关键字区隔分装到一个个主题包中,针对细分人群和特定时节以及市场变化,有的放矢的发动一波波的广告攻势,不断给消费者新刺激,购买理由,传播一种画外音:“衬衫对于男人,绝不只有一种形式,你需要更多选择……”

按季节的主题化策略:“春夏系列”、“秋冬系列”、“换季系列(促销主题)”……

按穿着场合的主题化策略:“商旅系列”、“休闲系列”、“派对系列”……

按面料特性的主题化策略:“吸湿排汗系列”、“免烫随意洗系列”、“竹麻凉爽系列”、“超舒适系列”……

按特殊概念的主题化策略:“年度10大最热买的PPG衬衫”……

第三个疏忽、人才引进的匮乏

第4篇:局内人结局范文

【关键词】语言;表达;人脑;局限性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通过声音和文字两种形式帮助人们传达思想,交流感情,可是有些时候,我们却发现很多我们想表达的东西无法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经常会发出苦不堪言或者妙不可言的感慨。比如我知道一碗岐山面的味道,我想把它告诉你,可是如果你没有吃过,那么无论我怎么形容,用怎样的词汇比如“好吃,酸,辣”等都无法让你切实感觉到这碗面的味道到底如何。再如我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赛,之后我想把它转述给你,可是无论我怎样描述,用“进了三个球,头球攻门,帽子戏法”等,你都不会有像我一样的感受,都无法体会这场球赛到底有多精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那是因为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并不能把我们的所想所思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这才让我们经常感觉到言不尽意或者不足述意。

《易・系辞上》说: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近身'”,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意识到了“言不尽意”这一语言的局限性。到了魏晋时期,三国魏荀桀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与“言尽意”相对的“言不尽意”的语言局限观更是成了魏晋玄学讨论的重要命题之一。朱自清在《诗文评的发展》中写到:“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议论术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说过:“语言是一种粗劣的工具。所以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把他的理性所体会到的东西付之于语言,都不会写成古代的文字形式。”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妨碍了人对世界的认识,也造成了人对世界的误解。他说“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可见,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语言表达的局限性。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语言的这种局限性到底从何而来。首先,这里我们需要区分一下语言表达形式中狭义的小语言和广义的大语言。小语言就是传统定义中的语言,它以语音为物质外壳,是可以传达人的思想的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而一切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的手段都可以被称之为大语言。人与人的交流其实是在大语言中进行的,语言学家分析小语言是为了使对象便于把握,能更深入,更有层次地分析。所以,下面我们说的语言,如无特别提示,都指的是小语言。

一般我们总以为语言是存在于起于口,止于耳,起于手,止于目之间的。其实,真正的语言只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包括告知者(说话者)的大脑和接受者(听话者)的大脑。而起于口,止于耳之间的是声音;起于手,止于目之间的是文字,并非真正的语言,它们只是语言的介质或者说形式。这是因为,语言包括三部分,形式、意义及规则。形式,就是语言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声音和文字,它是存在在人的大脑之外的。意义,既在告知者的大脑中,同时又在被告知者的大脑中,脑海里所能操作的所有行义,所能提供的所有信息内容,语言所表达的和所不能表达的一切意义都在人的大脑里。语言的规则不言而喻也存在在我们的大脑里。我们只有懂得语言的规则,才能说出让别人可以理解的话。语言的意义和规则都在人的大脑之内,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在人的大脑之内。既然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在人的大脑之内,那么我们探讨语言表达的局限性,就应该从大脑出发,即人的内部世界出发。

人的内部世界就是人通过自己的感知器官(包括眼、耳、口、鼻、舌以及皮肤等)所能感觉到的有关主体和客体的所有内容,外部世界必须移入到内部脑海里,外部世界只有一个,而内部世界至少有一个。人的语言将内部世界作为自己的表达对象,要了解语言表的的局限性,就应该了解人的内部世界的基本状况。

首先,我们先将人脑横向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人出生之前。科学表明,从思维器官形成到人出生,人会有一种原始意识,这种原始意识受声音和母体心境的影响。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胎教的价值。

第二部分,从人的感知器官张开到人的感知器官闭合,即从人出生直到死亡,人会有一种感知意识。它的基本特征是:由感知器官将外部世界移入人的大脑或者叫做由外部世界通过感知器官内化。内化进大脑的东西其实就是外部世界在人的大脑中的映像。这个感知意识,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它很大,因为从时间上来说它贯穿人的一生;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说它很小,因为人的一生中,认识和感知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有限的。

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综合所产生的新的精神世界的总和,我们称之为新意识。它的总体特征是,从意识的构成材料来看,这种意识是外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并不是外部世界在我们大脑中的映像。这种意识包括我们对未知的思考、探索及创造,也包括我们对旧材料进行抽象、加工和总结,同时按旧材料旧有的关联方式来创造新的精神世界,我们很难摆脱旧材料旧有的关联方式,比如火与摩擦现象的关联。当我们创造的新的精神世界与旧材料旧有的关联方式的距离越远,就说明我们人的抽象思辨能力越高。

其次,我们再将人脑纵向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潜意识,即存在于人脑之中,但人们无法感知到的部分,因为无法感知所以人的语言不在这里,我们不在这里多做讨论。

第二部分,显意识,是我们能意识到的内容。语言只在此部分存在,语言的表达、理解和接收只能在显意识里存在是因为语言表达的内容通常都是要告知的内容。语言需要表达,表达就是我们通过一定的手段比如说,写,唱等使大脑中的精神意识内容外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显意识都能被表达,有一些精神意识内容是存在在我们的显意识中但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比如说我们出生前在脑海中的原始意识。那么剩下的我们能表达的就都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吗?也不能,因为在这些能表达的显意识中,还有一部分是我们不愿意表达的。所以,只有在显意识层面上我们能表达且愿意表达的才是承担语言的告知功能的。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在人们想通过表达手段将人的内部世界中的精神意识内容外化时,只能表达在显意识层面上的我们能够表达并且愿意表达的部分,这部分相较于我们的整个内部世界是非常小的,因此,人的语言表达是非常有限的。

【参考文献】

[1]韩宝育.语言与人的内部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韩宝育.语言符号的局限性[J].陕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

[3]纪秀生.关于人类语言局限性问题的思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1).

第5篇:局内人结局范文

【关键词】 子宫内膜厚度动态变化;促排卵;妊娠结局

成功的妊娠需要优质的胚胎和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接受促排卵治疗的患者资料。旨在通过妊娠组和非妊娠组不同时间点子宫内膜厚度及其生长变化值()的比较, 初步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动态变化是否可以更好地反应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从而更好的预测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结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不孕不育门诊接受促排卵治疗的患者资料共346个周期。纳入标准:单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 有1~2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成功排卵。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在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100 mg/d, 同时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测卵泡。当超声发现优势卵泡直径≥18 mm, 尿半定量检验提示LH峰出现时, 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 并指导患者同房, 于注射后24~36 h, 超声监测成熟卵泡是否消失。如消失则视为有排卵。证实排卵后25~30 d超声证实宫内妊娠并有胚芽和胎心搏动则为临床妊娠, 计入本研究妊娠组。

1. 3 主要检测指标 月经第3天子宫内膜厚度(下文用EM1表示)、首次出现优势卵泡日(我们把卵泡直径≥10~12 mm定义为优势卵泡)子宫内膜厚度(下文用EM2表示)、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下文用EM3表示)。

1.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假设检验标准定为双侧, P

2 结果

2. 1 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其变化比较, 妊娠组EM2, EM3, EM2-EM1, 以及EM3-EM1, 均高于非妊娠组, 并且EM2-EM1差异最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 计算EM3-EM1, 并将其按增幅大小分为5组, 1组增幅

2. 3 把HCG日子宫内膜按厚度每增加2 mm分为一组, 计算其妊娠率,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 子宫内膜厚度在7~13 mm时妊娠率最高, 总体妊娠率为40.67%, 三组间差别经χ2检验,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厚度≥13 mm组妊娠率为15.62%, 经四个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计算, 与7~13 m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7 mm组无妊娠, 与其他各组妊娠率经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计算, P

3 讨论

胚泡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是受精卵着床的必备条件之一。经阴道超声技术以其直观、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用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多数研究认为, HCG日子宫内膜厚度14 mm, 胚胎着床率或妊娠率会显著降低。但也有一些报道显示, 子宫内膜厚度不能预测妊娠结局[1]。近年来, Mc Williams等[2]学者认为, IVF/ICSI周期中不同阶段子宫内膜生长变化的评估会比HCG日单一阶段的评估更有意义。

我们的研究从促排卵周期不同阶段的子宫内膜厚度及其变化来探讨子宫内膜厚度的动态变化是否与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结局有关。我们的资料显示, 在促排卵周期的三个不同阶段, 除基础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二个阶段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并且EM3-EM1在≥6 mm时妊娠率最高。提示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 可以影响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而且在促排卵周期中子宫内膜在中卵泡期增长较快者妊娠率相对较高。

在作者所分析的346个周期中, 有19个周期HCG日子宫内膜厚度

综上所述, 子宫内膜的动态变化可以更好地反应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在促排卵周期中提高子宫内膜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幅度, 有利于提高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

参考文献

[1] 王锦惠,门殿霞,于子芳, 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0(10):54.

第6篇:局内人结局范文

犹记得去年的6月6日,一场以“Live For Fun”为主题的会也在这里召开,当时,杨文红和几位联合创始人正式对外宣布兴格传媒成立,并阐述了公司定位:“兴格传媒并不是一家内容制作公司,而是一家汲取高质量IP,并将这些IP转化为兴格综艺、兴格影视剧、兴格现场娱乐和兴格PGC四大板块业务的内容管理公司。”

时隔一年,同样的地点,又一场会。没有大牌明星,没有酷炫的灯光舞美,但现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身着印有兴格Logo的T恤,所有来宾都可以在椅背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简单低调,却诚意满满。

“这一年很专注,很单纯,甚至常常产生出一种自在的幸福感。至于焦虑、紧张、失落,当然也常有,但这并非创业者独有的,这本来就是人生的题中之意。”兴格传媒董事长杨文红如此概括创业一年多的心情。

这一年,杨文红感受最强烈的是市场变化的速率在提升。“从以前以‘年’为单位,到现在以‘季度’为单位,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从渠道、广告,到消M习惯。这也要求内容创作公司更加关注年轻的心态、年轻的形态以及年轻的语态。”正如兴格传媒创始合伙人、执行副总裁陈晔所言,“要在变中求活,变中求胜,在变化中应对挑战,在挑战中寻求机遇。”

从成立之初因为以杨文红、王力为为代表的创业合伙人阵容起点高,刷新了市场上文化公司的A轮估值而引起行业的极大关注,到如今在影视剧、综艺、PGC、现场娱乐四大业务板块全面开花且备受市场期待,兴格传媒用一个个成功的作品,夯实了其作为超级内容公司的实力。更引人注目的是,兴格传媒在近期完成了B轮5亿元融资,本轮领投方为中金公司。

2017年,兴格传媒内容布局的方向是什么?杨文红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划。“产品的核心是用户需求,而文化产品的核心是要与受众实现精神共鸣或带给他们新奇感和快乐感。因此,2017年我们在题材类型上将聚焦‘新现实主义’,以新的形态、新的语态,反映变动时代中的生存痛点和。”

会上,兴格传媒对外公布了其作为超级内容公司的头部产品策略。与此同时,包括《将军在上》《SCI谜案集》《鲛珠传》《妈妈游戏》《全职法师》《锋味》等头部内容在内的兴格传媒2017年项目单也正式对外。

公司创立之初,杨文红就曾表示,“兴格传媒的内容化进程和资本化进程是一致的。”从公布的信息来看,投资者对兴格传媒的看好和追捧,除了超级内容,头部策略和优秀团队外,还集中在盈利前景的认可。

与目前大部分制作公司收入来源集中在广告与版权收入不同,手握超级内容和头部产品的兴格传媒将盈利预期投向了消费市场。在杨文红看来,“C端是内容生产者新的变现机会,要通过直达C端或和其他产业结合到达C端的方式进行变现。”

国际化是兴格传媒的基因,伴随其诞生伊始。兴格传媒创始合伙人、执行副总裁黄海晨表示,未来,兴格传媒将通过项目联合制作、战略股权合作、成立海外基金进行国际市场的布局。国内市场进行内容引进和发行,海外市场聚焦内容与模式输出以及海外原生内容生产。今年,除了继续保持与日本、英国、美国等海外市场的合作,兴格传媒也与以色列的KESHET公司达成了合作。

当下,互联网平台生态的开放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吸引了大量合作伙伴,兴格传媒也在“向网而生”。对于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杨文红表示,“现阶段兴格传媒已经与阿里展开深度合作,后续还将与腾讯、爱奇艺以及斗鱼等互联网平台深度交流展开合作。”

第7篇:局内人结局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孕三烯酮;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017-0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内膜细胞种植在不正常的位置[1],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常见症状为周期性疼痛、痛等,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生活[2]。尤其近几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较多,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采用腹腔镜分别联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取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患者均经过妇科、CT等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排除患有肿瘤、高血压、心脏病及有糖尿病病史者。年龄25~40岁,平均(31.4±2.1)岁。病程1~10年,平均(5.4±0.8)年。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40例,B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采用腹腔镜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A组同时配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Ipsen Pharma Biotech,批准证号H20110290)共同治疗,在术后月经来潮前4 d给患者肌内注射醋酸曲普瑞林,3.5 mg/次,每4周注射1次,B组同时配合孕三烯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20)共同治疗,在术后月经来潮前4 d给予患者服用孕三烯酮,3 mg/次,2次/周,两组共同治疗8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殖激素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与催乳素(PRL)[3],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判定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盆腔检查无肿块为缓解[4];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盆腔检查无肿块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并加重,盆腔检查无肿块为无效。盆腔检查再次出现肿块,临床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为复发。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生殖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殖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的FSH、LH、E2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的比较(x±s)

与B组治疗前同指标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A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P0.05)(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与B组比较,*P

2.3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A组治疗后第1年的妊娠率明显高于治疗后第2、3年(P

表3 两组妊娠结局的比较[n(%)]

与A组第2、3年比较,*P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常见症状为痛经、月经异常、不孕、疼痛等,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生活。尤其近几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雌激素依赖性疾病[5],虽然其属于良性病变,但是其具有与恶性肿瘤相似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6],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随着我国腹腔镜手术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先方法之一[7],取得的效果得到临床认可,但是腹腔镜也存在局限性,腹腔镜手术只能切除肉眼观察到的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对于肉眼观察不到的病灶、侵袭组织较深的病灶、腹膜后病灶或粘连严重的病灶均不能切除[8],易导致再次复发,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腹腔镜手术也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扩散、种植,易增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9]。据有关报告显示[10],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5年内的复发率达到25%~45%,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有学者认为,在使用腹腔手术治疗后配合药物共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选择的药物必须能控制术后卵巢和垂体的功能,引发子宫内膜萎缩、水肿,从而将子宫内膜异位内残留的病灶彻底清除。目前这类药物较多,但效果均不同。本研究选择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孕三烯酮配合腹腔镜治疗,观察取得的效果。

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是天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同工异质体,对垂体具有双向调节功能[11],能有效控制卵巢分泌性激素,从而短暂性地控制月经来潮,对清除子宫内残留的异位症病灶有明显效果。孕三烯酮为 19-去甲睾酮甾体类的三烯类合成激素,能有效抑制PRL、LH、FSH等促性腺激素的释放,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异位细胞生长,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孕三烯酮配合腹腔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相对而言,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的缓解率、妊娠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说明腹腔镜联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芳,付金荣.蔡小荪.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经验[J].中医杂志,2014,55(4):283-285.

[2] 毛妍丽,张信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妊娠相关因素及预测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36-39.

[3] 陈梅娟,张信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4-7.

[4] 王礼华.4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26-129.

[5] 甘忠云.诺雷德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1):29-30.

[6] 王洋,马彩虹,乔杰,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息肉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的自然妊娠结局[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3):207-211.

[7] 赵文龙,张信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68-70,73.

[8] 陈小华.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146-147.

[9] 张晓云,张春雁.针药结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2):139-144.

[10] 李旌凡.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α对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 29(8):1290-1291.

第8篇:局内人结局范文

2、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3、你不喜欢我,我一点都不介意。因为我活下来,不是为了取悦你!

4、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困难。这才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的内容。逃避不是办法,知难而上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5、要想赢,就一定不能怕输。不怕输,结果未必能赢。但是怕输,结果则一定是输。

6、人只有在布满陡峭的路上,才能使自己的脚跟变的更稳;人只有在布满荆棘的路上,才能使自己的身体变的不怕伤痕;人只有在布满危险的路上,才能使自己的战斗力变的无比之强!

7、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8、年征程的路荆刺密布,留下辛酸的回忆,年成长的心充满沧桑,留下难舍的温情,年灿烂的笑透着成熟,留下快乐的祝福,祝福充满**的年:幸福围着你的生活!成功伴着你的工作!

9、人生,短短三万天,有**,有低谷;有成功,有失败;有生,有死。

10、两种人无药可救:一是不服从命令的人,二是惟命是从的人。

11、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12、自我反省,轻轻拂去心灵的灰尘,还自己一片心灵的晴空,不历经风雨,又怎能见彩虹?茫茫人海,紫陌红尘,滚滚红尘中有了你,日子才会过得如此美丽。

13、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

14、人生只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一天天缩短生命的距离,我们只有用宽容与爱心去拉长生命每一天,学会并懂得去面对现实生活,去面对每一个给予我痛苦与快乐的时刻,丰富着我人生的每一天。

15、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16、**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18、有了坚强的理由,一切顺风顺水,虚伪的懦弱,也会在真诚的诺言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无所适从。因此,坚强也就成了你人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19、这儿做一点,那儿改一下,将使你的一天(也就是你的生命)有滋有味。这天是你整个性命的一个小原子,是你生命的缩影。

20、你是否有四个模样?一个是在兄弟姐妹面前疯癫的样貌,一个是在恋人面前完美的样貌,一个是只身一人时脆弱的样貌,还有一个,是在陌生的人群中安安静静的样貌。

21、咱们能够轻易的躲开一头大象,却总是躲不开苍蝇。使咱们不愉悦的,也往往是一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生活中的小细节莫轻视,多用点心把愉悦掌握!

22、奋斗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起点。

23、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24、在工作中从完善到创新,是证明自己的价值,是自己进步的过程,是说明自己有信心,有能力迎接挑战的勇气。

25、愿意放弃什么决定能得到什么。

26、长大的含义是,有欲望、有勇气,还要学会牺牲

27、我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

28、从蛹破茧而出的瞬间,是撕掉一层皮的痛彻心肺

29、把别人认为你做不到的事做到最好,这就是最好的反击。

30、百毒不侵的人,都是曾经无药可救的人

31、童话已经结束,遗忘就是幸福。信什么不好,信爱情。

32、能为你改变,可以无限的迁就你,这就是爱

33、毕业季节,愿我们的友谊永远不散。

34、我输过,但我没怕过;我败过,但我没放弃过

35、没有了你,如何让我去爱别人,我只要你就好了。

36、我们总会找一个借口,留着对方的身边。

37、不是不想说话,而是有很多话讲不出来,放在心里会安全点。

38、迷失在你的国度,让自己在你的世界来回追逐。

39、有些人,只要说说就好,不适合跟你相伴一起走。

40、倘若你愿意的话,能不能把你的爱分给我一点

41、非让现实给你一巴掌,你才知道社会有多虚伪。

42、再见学校,再见教室,再见老师,再见同学,再见我暗恋的女孩

43、有多少人喜欢看最近访客,期待着那个人出现。

44、当初,我们能在一起是缘分。如今,注定要分手是命运。

45、人生有时就像电脑,说死机就死机,没得商量。

46、只要结局是跟你在一起,过程怎样都无所谓

47、最后我们只赚了一段回忆。你若安好,我便心安。

48、我们说了那么久的爱情陪你走到最后的却不是我。

49、尝尽了各种无奈,那些精彩能够改过无奈的风头就好

50、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唯一忘不了的是你的名字

51、不喜欢夏天的燥热,却爱上夏天半片海的温柔

52、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假装快乐,一个真心难过。

53、世上最美的,莫过于从泪水中挣脱出来的那个微笑。

54、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人首先要爱的永远都是自己。

55、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想活成杯具,只好拼命演在喜剧里了。

56、快乐的时候,你听的是音乐。难过的时候,你开始懂得了歌词。

57、不管曾经与否,现在幸福就好,我倒转了沙漏,就可以改写春秋。

58、从现在开始,珍惜尘世种种的爱,让每一天,都安宁如水,慈悲简静。

59、当时,没有爱过,怎么知晓,爱的快乐。局外人,怎么能知晓局内人离别的心酸。没有,甜蜜的快乐,也就不会有难过。

60、人生充满着期待,梦想连接着未来。

61、路是自己选的,后悔的话,也只能往自己的肚子里咽。

62、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的人生由我们自己掌握。我们要珍惜每一个遇到的人,珍惜每一段缘分。

63、要成功,就要时时怀着得意淡然失意坦然的乐观态度,笑对自己的挫折和苦难,去做,去努力,去争取成功!

64、生命需要用真心演绎,需要尽全力走好每一步,需要用心呵斥,那生命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每朵花都有其独特的色彩,每颗星都有其光芒的璀灿,每缕清风都会送来凉爽,每滴甘露都会滋润原野,都会留下不朽的诗篇。

65、想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徘徊。

66、谁伤害过你,谁击溃过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让你重现笑容。

67、用时间和心看人,而不是用眼睛。

68、不要活在过去的回忆里。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

69、要学会对拥有的一切怀有感恩之心,最终你会得到更多。如果你总是对那些没有得到的东西耿耿于怀,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满足。想必,也不会快乐。

70、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71、突然发现,原先不少要好的朋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联系。原来,友情和爱情一样,没有经营,最后也会形同陌路。

72、当长大以后,多希望自己还只是个孩子,给颗糖就笑,摔倒了就哭。不用伪装到面目全非,不用压抑自己的心情。

第9篇:局内人结局范文

【关键词】流动文化;随迁子女;教育;人类学

【作 者】冯跃,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人类学博士,北京, 100089;周宜,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48;马敏,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9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454X(2016)04 - 0010 - 009

在大批城市常住外来人口的研究中,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问题常常成为其中议论与研究的热门话题。的确,迁移与流动行为本身带有明显象征寓意的恐怕是改变现实的决心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其中,教育被赋予了十分重要的向上流动的使命。然而,当人口流动引发出林林总总的结构化调整以及心理、文化适应等方面的摩擦碰撞时,恐怕有必要从学理与实践的双重视角,审视其背后的内涵、隐喻。本文基于对北京市某随迁子女占绝对多数比例的某公立小学① 的田野观察,对逐渐在大批城市常住流动人群中浮现的“流动文化”进行专门讨论,深入勾勒城市文化与流动文化之间的微妙转换,从而对教育的显性与隐加以综合评议。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当前,北京常住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成为目前讨论的热点,而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选择更是成为争论的焦点话题。在户籍制度全面改革的政策背景下,以北京为代表的超大型城市,紧缩、调控等逐渐成为随迁子女城市教育问题的关键词汇。[1 ]目前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讨论,多集中在升学政策的讨论 [2-3 ]、户籍制度改革 [4 ]119-132 [5 ]、公民权 [6 ]、教育不平等的转换机制 [7 ]、心理与身体建设 [8 ]等方面。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从社会结构制度、个体化适应等层面,切入对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体察。

应该说,在以发展及社会变迁为主线的城镇化背景下讨论城乡文化融合与流动带来的学校教育空间的适应性调整话题,问题本身就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结构性的政策制度环境随时都可能因为形势的迅速转变发生适应性调整,作为相对稳定的文化习得样貌势必随时发生改变。毋庸置疑的是,大批随迁子女们承载着各自家庭的希望,他们试图通过教育获得向上的转变,然而,与之对应的城市资源依然有限并存在分配不公的情况,彼此间不断发生磨合与碰撞,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累积,展现出诸多样貌上的表达。

与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进程相反,北京注定将在逐渐紧缩的政策环境下探寻适合城市发展实际的公共服务实践策略,这一路程的更多细节,也是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对峙磨合中获得缓慢推进。表面上看,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随着政策环境的调整有机会进入了公办学校,借用其中一位学生家长的描述:

说你让孩子想在哪儿上学?我说就在村里面上吧,近点,接送她也方便。亲戚们都说谁不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啊,有XX几个孩子都去XX那儿了……我就在那儿等着。等到几点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校长过来,我一问校长他说什么费用都不要,我当时还不敢相信,我说真的假的,你要是要什么我得回家准备,他说你就填个单子就行了……我很知足,能让孩子上学,比上私人的好,还没让我费劲……比村里边强,我也没文化,谁不想让孩子有点文化,有点出息啊。

(田野笔记,真理小学三年级对G学生的家访,母亲访谈,2013.05.09,下午5点到6点,陈开航)

但从北京地区来看,当显性的教育公平遭遇隐性的城市负载能力局限的矛盾时,常常会迫使更多被卷入其中的随迁子女遭遇重重政策实际运行中的隐性壁垒,这也使得他们很难有平等的机会进行教育的向上流动。新一代随迁子女随着其城市生活方式的逐步内化,文化的习得与养成也在城乡文化的对撞中发生新的融合,势必会对城市既有生活世界带来新的改变,这其中,既有外在的结构性规定,也有内在的文化、意识、价值等层面的渐进式沉淀。

在上述政策运行背景下,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一所随迁子女占多数的公立小学的田野观察,通过历时两年多的研究,以代课、听课、座谈、家访等方式,初步实践了人类学意义上的参与观察法。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对随迁子女占多数的城市学校进行详细考量时,显性的教育排斥在教育公平的政策话语引导下逐渐在弱化甚至走向边缘,但不易察觉的隐性教育排斥,常常伴随资源紧缺论的说法时有呈现,这一并置交错着的文化体验,在实践者身上有着更为微妙地表达并被加以了新的诠释,从而逐渐构筑着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文化实践与认同体系,本文中,我们尝试从中抽取出一个较为特别的文化生成的动态脉络,并对此概括为“流动文化”,以此反观城乡文化并置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日常教育体验。

人类学意义上对“流动文化”的研究并未有太多专门考量,但有关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碰撞带来的文化融合与生成的研究文献十分丰富(周大铭,2005[4 ];庄孔韶,2011[9 ])。刘建洲(2011)在借鉴卡茨尼尔森等关于阶级形成的比较研究框架时,深刻勾勒了“表达性”现实话语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遮蔽与操控:一方面,在国家话语得以表达的制度文本中,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和社会权利得到了极大的承认;另一方面,实践中依旧存在着对农民工权益的漠视与侵犯,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促使农民工阶级形成过程中存在着“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的巨大张力。某种程度上看,打工文化为农民工阶级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但这种建构不得不以乌托邦为参照系而构成了一种对意识形态所建构的现实的迂回批判,反过来为农民工及其后代对自身处境予以反思性认识提供了一面镜子。[10 ]可以说,该研究基于对文化建构背后的阶级关系重组与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对于打工文化如何促成了更为隐性的文化认同与选择方面的内在运作与组合分析,依然显得薄弱。此外,叶攀(2014)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中表达了目前学界较多关注结构性问题,较少关注文化状况的共识,并就此提出工人文化状况的断裂式、破碎式的样貌。其教育和文化资本是顺从的、弱势的。[11 ]叶攀的研究,抛出了很好的文化眼光的透视,但依然局限在单向度上的静态观察,未能深入就打工文化的动态运作予以描述。基于上述梳理,本研究尝试对既有的城市文化体系加以静态分析与动态比较,同时从更加微观的角度细化勾勒与描述局内人实践感的生成过程。

二、流动文化:内涵及形态

教育人类学基于对社会-文化与学校教育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专门分析了引发不同社会群体的儿童学业成绩表现差异背后的社会与文化根源,如Gearing 主张把人类学知识传递给学生,以增强文化理解与认同,[12 ]Ogbu深入讨论了自愿移民与非自愿移民在文化生态表现上的差异,[13 ]Spindler基于大量田野经验,详细剖析了隐性价值传递如何影响学生行为的认知过程。[14 ]这些社会文化的差异在学校场域中通过师生的共促式互动逐步沉淀生成出儿童的人格、学业表现及未来发展契机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在田野观察中,常常能从城乡流动背景中感受到因身份、阶层等区别而或显性或隐性地呈现在学校空间场域中的流动文化给师生交往带来的直接影响。

这里的流动文化,广义上说,泛指文化实践者因职业、家庭居所的不断转换而表现出的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样貌。篇幅所限,本文着重聚焦展现在城市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场域中的流动文化,是通过家庭成员的日常交往、沟通以及家庭以外的人、事、物的联系,逐渐生成的以漂泊、不确定为核心内涵的文化样貌。流动,既是城市打工家庭的生存状态,又是引发、影响及改变家庭成员交往、互动及关系建构的重要牵引力量。流动文化的生成,常常因城市对流动人口的限制性政策、家庭生计、居所的不断迁移、转换,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核心内涵往往与暂时性、不确定性、文化认同的迷茫不安等内涵相关联。流动文化的生成,不仅是随迁子女所在家庭的一种城市生存形态,更是潜藏在当事人心理意识深处的一种不安定感的体现。

在学校教育场域中,流动文化时常与教师对城市文化的显性传递发生冲突,加以强化,表现出更为迷茫无助的社会退缩感;在家庭场域中,表现在当前随迁子女身上的流动文化,与其父辈母辈作为城市一代移民身上的内涵有所不同,他们的成长记忆与社会认同都印刻在此,但迫于结构化的身份限制,常常发生文化认同上的游离感,这一游离感往往会通过生活经验的累积得到强化与展现。

如果继续探究流动文化生成的结构化背景,显然是与城镇化、社会变迁与发展等宏观主题相关,而城乡文化的剧烈交汇、撞击,也无形中表现出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峙、磨合与整合。在Durkheim看来,社会结构的再生产、维持这一结构的文化价值的再生产是维护人类及社会体系续存的重要条件,教育归根到底是社会持久地再生产其存续条件的一种手段,对年轻一代具有系统的社会化作用。[15 ]123-124布迪厄也说过,“学校不仅能再生产社会的阶级体系,而且也能再生产与统治和被统治社会阶层相关的文化价值”。[16 ]240-241当大批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学校教育体系,他们所直观感受体验到的,往往是一种看不见的结构之网,在学校教育体系,以看似稳定无漏的方式表达演绎着城市文化的运行逻辑。

在对大量的田野调查笔记及家访记录的梳理归纳基础上,以下简要梳理城市文化与流动文化在一般意义上的对立,目的在于更好区分两者间的内在分歧。当然,必须承认的是,文化的理解与融合随时随地也会发生,下文的区分仅是文化解释意义上的初步勾勒,而非代表性意义上的分析,当然更不是标签般的固化结论:

(1)作息时间方面,前者有相对固定的工作与休息时间,并伴随相应的权益保护及制度设定,后者常常面临不固定的工作与休息时间,工作与生活常常融于一体;

(2)亲子互动问题,前者相对固定,有规律,有主题,后者相对不够固定,常常带有随意性;

(3)对待学校的态度方面,前者常常坚持各司其职,把家庭视作子女成长的重要领地,后者倾向于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庭仅是子女生活的空间;

(4)教育观念方面,前者认为教育是家庭的未来,其意义不可估量,关注精神交流,后者时常迫于生计,把教育视作投资消费行为,关注物质满足;

(5)工作状况上,前者通常职业稳定,可以确保女教育活动的稳定开展,后者通常职业起伏不定,父母时常受其影响,发生教养态度的改变,并影响到家庭生活及子女教育活动的正常维系;

(6)家庭分工方面,前者倾向选择父母共同承担,各司其职,后者时常是男主外,女主内,而隔代抚育、父母角色同时缺失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7)教育方式问题:前者倾向于理智型、民主型或权威型的说教;后者倾向于情境性、情绪化、偶然的、起伏不定的教养方式。

中国城市打工者大多来自传统乡村社会。在对传统文明的描述中,传统中国是一个“阿波罗式”的社会。[17 ]人们依托土地,生成潜在的安定感,踏实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乡土文化样貌,包括重土难迁、姻亲宗族、关系本位等相对固定完整的文化风貌。这与以城市文化为代表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快速发展的逻辑显然是相对立的。

城市文化与流动文化的并置,也同时暗含着一种身份认同的秩序与无序、稳定感与游离感、主干与次生之间的对应关系。显然,当教师坚守的是以城市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学生所习得的是以打工家庭为代表的传统文明与城市文明交织的样貌时,很多在教师看来“想当然”的事情,恐怕直接以“说不清”“不可思议”的方式碰撞展示出来。这其中,我们更加看重的是教育的对象,那些身心尚待成熟,正在发育中的个体将以何种方式把这其中的碰撞、冲突内化于心?

Spindle在研究移民问题时发现,移民儿童普遍具有心理上的断裂感,他认为人有两种自我,即持续的自我和情境的自我,前者是个人过去的经验、意义以及社会认同连贯的自我,后者是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适应的自我。要发展完整的人,儿童需要使她们的深层问题、他们的持续自我和他们在现代社会所扮演的情境自我达成协调。[18 ]142就读于公立学校的随迁子女,常常会从家庭场域中受到流动文化的熏陶,而从学校场域中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如果两者在相似性上趋近于一致,则会更好推动儿童持续自我与情境自我的内在统一,可是如果两者无法达成内在一致,恐怕就会让学龄儿童的持续自我与情境自我发生错位矛盾,而带来内在的非连续感或是断裂感。

这种断裂感在Gibson那里,被描述为碎片化的融入(segmented assimilation),也就是说,流动人群的文化适应过程不是简单的从不适到适应的线性过程,而是包含多种路径与结果的碎片化过程。具体包括三种情况:(1)传统的线性融入:在社会及政治地位上呈现一种上升式的流动;(2)有选择性的适应(部分融入):(3)无法调和的融入(dissonant acculturation,下降式的流动)。[19 ]

无论是内在的心理层面的断裂感,还是外在的碎片化融入表现,小规模的个体与家庭面对大规模的文化变迁与社会转变,都将意味着在反复的适应性调整中重现定位发展的内在与外在格局。在吉登斯(1979)看来,剧烈社会变迁带来的社会转型,或者断裂,都属于是一种在时间序列上的再结构化,而非孤立的转型与断裂。社会以不连续性为始而以连续性为终,这成为社会秩序问题的一种新的探索方式。[20 ]

三、田野观察中的流动文化

文化融合的意境不在于消除差异,而是在承认、尊重差异中达成共识和新的平衡。而差异的存在也不是单纯自在状态下的客体,在更多情况下,是一系列对比和互动中的主体经验与感知。这也为差异提供了更具情境性的内涵。以真理小学为代表的公立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他们更为直面的是城市文化的优越感与乡村文化的边缘感,作为城市文化代言人的教师群体,常常会以城市文化的样貌与逻辑传递在教育互动中,其间时常发生的两种文化体系的碰撞,常常以更为丰富鲜活的人性观的共鸣与理解为沟通基点,在此之上,演绎出两种文化体系的整合样貌。如,以六年级某语文课为例,借着点评作文《春游》的契机,有了如下的师生对话:

许老师:同学们,五一你们去哪里了?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用一两句话说一下。

张同学:老师我去了颐和园;

王同学:老师我去了科荟集市花园,挺荒凉的,没啥意思;

许老师:思维有点儿偏,你觉得好玩儿么?

王同学:还挺热闹的。

许老师:嗯,要抓住好的地方表达。谢老师五一也出去了,我去了怀柔,感受了一下乡野情趣,大家写游记都要这样写,从积极方面思考问题。

黄同学:老师我去了北郊公园,里面挺舒服的,树都发芽了,花也开了。

许老师:嗯,欠独特、欠具体。

刘同学:老师我去了望京公园,看见了蝌蚪和青蛙,以前我没见过蝌蚪是什么样子,这次终于见到了,你只要站在哪儿静静地听,就能听见青蛙的叫声!

许老师:好,说的很好,这就叫具体!大家都见过青蛙吗?

(有两个同学没见过青蛙)

许老师:我看了一下全班的作文,一部分同学写了出去玩儿的感受,什么公园啊、市场啊,一部分同学就是流水账,什么帮爸妈看摊儿,上网打游戏什么的,还有一部分同学根本就没写,我不知道你放假是怎么过的,是不是光在家睡觉了?另外还有同学错字很多,比如小阮,你让大家看看你写的错字,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小阮的头一直低着,始终没有举起作文本,后来课间跟许老师聊天时,她又说起这件事,又要求阮**把作文本拿给我看看,她也没有拿过来)。

(摘自2013.05.06,田野笔记)

坐在后排的我顺便问了一下旁边叫可可的河南女孩,女孩说,放假期间一直在帮爸妈卖菜,没来得及写作文,接着她便低下了头,那一刻,我立刻读懂了话语背后的含义,女孩成绩一直在班里是前三名,很努力,但户籍关系,秋季小学毕业后马上要被妈妈送回河南老家上学,女孩心情不是很好,毕竟北京已是她生活了七八年的家。

的确,放假期间,让爸妈带着孩子出去春游,回来写份作文,表达心得体会,对很多城里的教师来说,是极为自然、正常的城市生活方式,可对于一个班级里,三分之二比例的学生家长依然终日忙碌在体力劳动层面的打工生活中,放假又是做生意的关键时间点时,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主题恐怕直接被父母的打工逻辑所覆盖。

正如我们从女孩可可眼中流露出的无奈感一样,如果学校文化依然是以优势文化的姿态审视这些年幼的城市过客,势必在他们内心中埋下重重差异感累积之下的失落感、无助感。他们或是表现出强烈的反弹与不满,成为学校眼中的叛逆者、坏孩子;或是默默承受这一切,让局外人的失败感弥散生命的最深处,成为成长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如果城市生活的记忆中充斥着生存的压力、无处不在的竞争、失落的身份感,无奈的回乡结局,我们担心,幼小的心灵如何把这一切承受起来,绽放生命应有的活力?

在有限的田野研究里,我们试图以人类学参与观察的方法,尽可能还原田野的真实本来面貌。当然,对民族志演进脉络的追溯,也不由得让我们反观这一“真实”境地的达成是否会真正存在。正如格尔茨所言,“如果说传统民族志侧重于对‘客观事实’(fact)的关注,历史民族志强调对文化结构‘真实性’(reality)的解释,实验民族志强化‘解释性’的‘真实’(truth)认知,那么,人类学家通过田野作业对现实社会的体认,以及民族志‘写文化’(writing culture)便演变为人类学家理解和反映文化的一种实践,从而使民族志研究成为一种‘部分真实’的话语形式”。[21 ]无论真实的样貌是事实,还是结构抑或是解释,人类学家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所关注的问题、采取的方法、形成的范式等,必然使他们在“真实性”样态的把握和反映上出现差异。[22 ]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变化中的真实样态。正如人类学研究所坚守整体论视角一样,虽然整体的掌控几乎无法真实企及,但整体的眼光与分析视角是一种难得的人文关怀,而始终以动态的、实践着的整体眼光审视任何既有的内在观念、外在表达也都是弥足珍贵的有力透视。

与其父辈母辈有所不同的是,成长于城市文明中的新一代随迁子女,通过学校教育体系的传递,已经明显具足了城市文化的显性样貌,但往往会因为家庭的结构性影响,不得不在内心深处停滞在流动文化引发的发展的不确定感。如:

琪琪说:“我是一年级转来的,以前住在保定姥姥家,因没和爸妈住一起,接触多的是朋友,所以我很重视交朋友。之前有好几个同学都转走了,他们真的都特优秀,我跟他们玩得很好,可都走了……我时常会觉得我跟北京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人也特别好,我跟他们是很好的朋友,但我还是觉得我跟她们不一样,您说为什么要分户口啊?您说以后政策会变,我们能在北京上高中和高考吗?”

(摘自2015.04.03,田野笔记)

琪琪的几位优秀的同学前几年便迫于以后升学的政策限制而转学回了自己的老家,而琪琪本身也非常优秀,她在学习、能力、人缘等各方面都很棒,还于今年成为真理小学唯一一个获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的学生,但从她的话语中传递出了一种对未来上学的担忧和深深的不确定感。这一不确定感往往始终如一地贯穿在他们的城市生活的每个细节瞬间,试图融入、参与其中,但又时常局限于既有体制与资源的有限性开放,让他们颇感融入的内在艰辛,进退两难。学校教育如果仅仅从城市文化传递层面入手,对大批新一代随迁子女的影响,势必是强化了他们对城市文化认同的无奈感、疏离感甚至是反叛感。如威利斯(Paul Willis)通过对英国小镇的民族志研究,发现出身底层家庭的孩子由于“洞察”到通过教育向上流动的机会非常微小,而学校所授知识、技能和文凭与其自身将来工作又无实质性联系,于是开始建构劳工阶级的“反学校文化”,抵制并反抗学校权威、制度规章及学校活动,“自我放弃”了向上流动的资格,崇尚享乐主义和体力劳动,自愿从事劳工阶级的工作。结果是,他们的确进入了劳动力市场,成为劳工阶级,从而完成了底层再生产。因此,在威利斯看来,“反学校文化”构成了劳工阶级再生产的机制。[23-24 ]

我们在田野观察中,时常会遇见一些学校老师推荐过来的“问题学生”,他们表现出较频繁的共性问题是打架、偷窃、扰乱课堂秩序、排斥学习等。这其中,给我们团队感触较深的是三年级一位八岁女孩的案例。据介绍,女孩的习惯性偷窃行为让老师同学十分头疼。她每次偷窃后都会痛哭流涕,后悔不已,但依然屡教不改。女孩父母常年在京打工,儿时曾在河南老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上小学时被母亲带到北京,家里还有大她10多岁的姐姐,已辍学并在外打工。G同学一家居住在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居民楼地下室里(房租1200元/月),在母亲的访谈中,我们逐步可以还原这个家庭的基本面貌,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的节选:

天天说,不管她再要啥东西,再难我都给她弄。只要是没人在那儿的,你就是想看,本人不允许你,你就不能看人家的东西。在她奶奶那儿两年,就惯了个这毛病。她奶奶回家就说,有时候她书包多装人家的书,多装就多装吧,只要她不哭就行。那天我说,惯了个这毛病不好,天天回家都说她。她爸也说,你再拿人家的东西,我把你手剁下来。她说你就舍不得打我大姐,也不舍得说她,她老跟我矫情这个。我说你想想我咋不喜欢你?你大姐要什么也没给她买过,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买。

我在超市里,一个月工资只有1800块钱。一个月有八天休息,一个礼拜休息两天。没有干促销员挣钱多。回老家干什么呀,也是没事干,回老家地也少。我们那一个人就一亩地,早两年出来就挣钱了,比这好挣,我没时间看电视,她爸上三个班,六点半得打卡,到十点半,干四个小时。

她不愿意走,一开始弄过来就不愿意走。现在还说妈你给我弄过来,现在我都不想回老家了,那时候想回,现在不想回了,回老家也没什么意思。她说我才不让你去扫马路呢,说妈妈等着我考上大学,我开个公司,你去我公司里。我说我去你那公司干吗呀?让妈妈还干活吗?她说不是,让你坐到那儿,她还想开个公司。

(田野笔记,真理小学三年级对G 学生的家访,母亲访谈,2013.05.09,下午5点到6点日,陈开航)

从上述家访中呈现出的G同学母亲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的是,通过辛苦的打工挣钱,支持孩子上学,有能力通过物质的补偿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是这位母亲较为在乎的,然而,孩子眼里既有对物质占有带来的短暂愉悦或满足感,更有超越物质本身的母女之情、手足之情,以及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想象。由城市打工的生计牵引,直接给这一流动家庭带来的日常生活化图景是,忙碌而快速的物质生产与消费以及无暇顾及的成员交往细节与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简单化处理。

从积极层面上看,流动文化的逐步生成、生产与再生产,也可以发挥自我激励、奋进、为美好生活努力、改变家庭及家族命运等积极效应,进而扩展地说,似乎每个人的存在状态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场“流动”着的存在之旅,总有终结的一天。然而,此处所专门加以强调的,是流动身份带给文化实践者始终无法通过自我努力而超越的一种无奈感、边缘感的弥散蔓延而引发出的种种结构性反思,这一无法通过自我超越而发生改变的流动文化的生成,往往又通过城市文化所隐性散发出的优越感与排斥感加以强化,让两者并不是以相互借鉴、彼此欣赏、相互补充的平等关系出现,而是以天然难以调和的鸿沟方式,为更为冲突、对峙局面的引发埋下隐患。

四、流动文化的深层运作逻辑

上文中,我们尝试基于田野观察的资料,呈现勾勒出来自局内人的一种文化观念体系,类似于先生所勾勒出的“水波纹”一样的中国人的亲疏关系格局,按照文化价值观念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程度的不同,以下尝试从表层、中层及内层文化体系的建构方面,初步勾勒流动文化所展现出来的实践样貌:

(1)表层文化体系,作为无处不在的城市文化的宏观表达,以平等、自由、民主、权利等为现代价值理念为依托,让学生们感受、触摸、企及到其中涵盖的现代文明所预设的形式价值理念;

(2)中层文化体系,是社区、学校等自有文化体系的营塑,如城市文明与传统文明的碰撞,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的碰撞等,常常以家庭、学校、社会等空间展现出的较为丰富的文化样态出现;

(3)内层文化体系,直接以与己相关的人生观、立场与利益分歧为界,在一些关键性的人生选择节点上,让参与人感受到其中的内涵与能量,涵盖了文化内核的隐性分歧,如人性假设的分歧、立场分歧、利益分歧等。

在前文关于城市文化与流动文化的对比式分析中,我们从其运行脉络中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基于校园文化日常实践主体感受:笼罩在师生共处场域之外的城市融入政策,像是一把隐性的杠杆,随时随地影响改变着校园场域内的交往瞬间。如果以文化区隔(差异感)与文化融合(同一感)作为纵坐标,显性融合与隐性融合作为横坐标,可能会生成如下组合:

上面的表格可以更为清楚地展示同处文化融合脉络下,依然需要更为细化的分类处理:

1、显性区隔:通常以资源匮乏论、精英决定论、个体差异论等理由,通过户籍制度、入学条件限制提高教育门槛,作为教育选拔与分流依据;

2、隐性区隔:通常个体原生家庭的收入水准、父母职业类型、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差异等成为隐性的区分依据;

3、显性融合:通常以平等观、权利观、开放流动等观念为代表,往往基于人性平等、天赋权利等判断为依据;

4、隐性融合:通常以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观念上的接纳认同为依据。

当我们基于对公立小学的随迁子女校园生活脉络的细化展示基础上得出如上分析框架时,显然,社会融合已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平等观、发展观和权利观基础上的内涵判断,从而有了更为细化的分析脉络,这似乎也与当前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霍耐特(A. Honneth)等人提出的承认理论(Theory of Recognition)有异曲同工之处。面对种种形式伦理与实质伦理间的错位、规范与经验层面的不一致等局面,承认理论在坚守以“爱―权利―团结”为内涵的一元承认模式时,更为强调将承认、尊重赋予正义内涵。[25 ]5-49人类学从经验层面所持有的文化相对主义立场上的差异感以及试图超越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思维上的三元研究[26 ]等,更为我们综合审视复杂性教育场域里的人事互动提供了线索依据。

五、结 语

受现代教育发展思潮的洗礼,城市小学教育体系往往在平等观的外在表达上,有了较好的展现,但实质的或是更为内在的区隔是隐性的,这种隐性的分歧、无奈及疏离感,往往为城市正常节奏带来隐患,当下讨论随迁子女教育发展问题,显然有必要看到显性平等观与隐性文化区隔的共同作用,当初长成人的新一代随迁子女,本能地以平等观、权利观来捍卫自己的城市生存权利时,内在的流动文化及观念显然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引发冲突的导火索,这其中,赋予他们以基本的城市生存技能与确保底线上的平等观等发展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教育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传承,是一种带有强烈价值感与人文关怀使命的文化传承,教育的应然使命依然是赋予人以清明的头脑,开启生命展现的自在状态,虽然实然层面上常常发生令人倍感无奈的个体社会层化与分化结果,然而,这也恰恰是促使我们不断拓展教育改观的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网.推进北京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EB/OL].(2014-07-21)[2015-07-21].http:///dybg/gqdy_sh/201407/t20140721_1261643.shtml.

[2] 吴霓.进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取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2).

[3] 吴霓,朱富言.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考试政策分析[J].教育研究,2014(4).

[3] 周大鸣.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5] 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3).

[6] 王小章.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J].社会学研究,2009(1).

[7] 李煜.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4).

[8] 高明华.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及干预策略――以农民工子女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3(4).

[9] 庄孔韶,王媛,评议“离农”“为农”争论――教育人类学视角的农村教育[M].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10] 刘建洲.打工文化的兴起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基于卡茨尼尔森框架的分析[J].人文杂志,2011(1).

[11] 叶攀.北京市Q村“工人文化”初探[J].北京社会科学,2014(10).

[12] Gearing. Fredrick. 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G]// Honigmonn, John J. Handbook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Chicago: Rand MeNally, 1973.

[13] Ogbu,J.U.. 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G]// Husen,T. The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vol.1,1985.

[14] G.D. Spindler. Doing the Ethnography of Schooling[M].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1982.

[15] Durkheim, E.. Education and Sociology[M]. Trans. S. D. Fox. Glencoe: The Free Press,1956.

[16] Borman, Kathryn M.. Amy E. Fox, and Bradley A. U. Levinson .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Contemporary Schools. [G]// Bradly A. U. Levinson. Schooling the Symbolic Animal: Soci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Lanham, MD.: Row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0.

[17] .乡土中国[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

[18] 周德祯.教育人类学导论――文化观点[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19] Margaret A. Gibson and Jill P. Koyama. Immigrants and Education[G]// Bradley A. U. Levinson and Mica Pollock. A Companion to the 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 Wiley-Blackwell,2011.

[20] 赵旭东.连续的插曲与插曲的连续――吉登斯对一般功能论关于社会变迁看法的批判[J].江海学刊,2012(4).

[21] J. Clifford, G. E. Marcus. Writing Cultur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Ethnography[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22] 彭兆荣.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J].中国社会科学,2006(2).

[23] Wills, P.. Learning to Labo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Work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7.

[24] 吕鹏. 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J].社会学研究,2006(2).

[25] A. Honneth. The Fragmented World of The Social[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1995.

[26] 彭兆荣.体性民族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法的探索[J].民族研究,2014(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