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授课技巧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主 办:《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特别支持: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研修内容:
从科研选题到论文投稿全流程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科学研究规范
图书馆学情报学科研项目申请与报告撰写
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学术期刊投稿要求与写作规范
读者、作者、编者、学者讨论与交流
2. 授课教师:富有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的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学术期刊主编、副主编。
3. 开班时间和地点:时间:2016年5月31-6月3日(5月31日报到,6月3日疏散);
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4. 会议住宿:详见报到通知。
5. 报名方式:请登录“会议与培训”栏目登记注册报名,注明“写作培训”。也可填写会议回执表发送至邮箱 报名。
6.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4月10日。
7.培训费用:1500元/人(交通和食宿费自理,2016年5月20日前转账或邮寄交费的为1400元,徐州本地参会者优惠一半)。
8.会议费转账信息: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分行
户 名:《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账 号:11001007300059261059
会议费邮寄地址:北京北四环西路33号《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收。邮编:100190
9.联系人:赵芳
联系电话:13718119893;010-82623933 传 真:010-82621460
电子邮件: 邮件主题:2016写作培训班
(1)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一般安排在本科生第三学年,由于总课时数的限制,目前大多数学校仅设置32学时。相对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课时安排是十分紧张的,在这样一个有限的课时里,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
(2)相对于基础英语教学,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相对枯燥乏味,大量的专业词汇和严谨的逻辑关系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专业英语的学习受制于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水平,特别是基础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会更为吃力。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传统教学模式
一般为选定一些本专业的英语文献或者直接使用英文教材,授课老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背诵生词;考试一般为常用词汇、语句的翻译,命题短文的撰写。教学模式相对死板,缺乏趣味性。
(2)对于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以我校为例,目前虽然该课程已从专业选修课改为专业必修科,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仅从学时安排上讲,32学时的课程设置还无法满足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需要。与其他专业课或是基础英语相比,其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3)考核考试不够科学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还是以结课考试为主要形式。考试成绩往往受基础英语水平的影响较大,没能发挥学生日常学习的能动性,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理解也存在误区,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基础英语加专业词汇。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出现了“说专业英语困难,写科技论文更难”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化和改革。
3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3.1注意专业知识的传授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局限于对文献阅读和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应以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一些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英语表述,并将国际最新的研究热点贯穿其中,真正提高学生在环境工程领域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对于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避免和基础英语教学内容重叠,同时注重与同期开展的专业课做好结合。通过与相关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合作,一方面将所学专业课知识融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例如将上学期或本学期所开设的专业课内容编入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讲义里,通过专业英语的方式复习专业课内容,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专业英语,便于专业词汇和相关逻辑语句的记忆和掌握;另一方面请专业课老师协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的实践,例如对于专业英语课程里已经学习的专业词汇,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里不再以中文出现,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这样就使得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大三一学期的英语教学,而是持续得到英语的培训,这样就使英语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使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学有所用。
3.2合理利用课时
以提高学生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和英语论文写作水平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对于英文读写的训练。在专业文章阅读方面,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通过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质量。在翻译训练方面,要给学生多布置一些汉英和英汉的翻译作业,还可给学生布置课外专业文献检索任务,或安排学生从外文期刊中查找指定的环境专业相关文章并要求撰写英文摘要。在课堂讲解方面,注意要点突出,教会学生快读和翻译的技巧,例如,翻译的时候不能想当然,要联系上下文,考虑特殊的语境;遇到长句先找句子的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将修饰性的部分最后加入,等等。通过综合利用课前预习、课余作业和课堂ppt讲解来合理利用课时,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丰富授课内容来促进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
3.3丰富授课形式
通过丰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授课形式,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强化专业词汇的记忆,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观看国际学术会议视频、分组讨论国际环境领域热点问题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己体会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已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提出问题,灵活运用语言、情景、图片、类比等方法来激励学生,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阅读和交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交流,通过小型报告会等形式实践课堂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收集、整理、翻译英文文献,尝试撰写英语论文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英语论文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形成“学生起草—老师讲评—学生修改—老师再讲评”的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4加强学生口语训练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局限于对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首先,每节课都运用英语对学生进行上节课学习要点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专业英语基础的差异,所以在提问的同时结合ppt投影,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专业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听力,更使学生真正学会专业英语口语的表述和交流。
3.5科学安排考核
进一步推进考试方式方法改革,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和作业,通过适当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平时测验的次数,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论
[关键词]会计研究生;多元互动;教学;措施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变化,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对现有的会计硕士生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学人才素质的提高。根据笔者在上海财大做访问学者期间对该校优化会计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的观察与体验。阐述“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整合优势教学资源、追踪本学科研究热点、鼓励思想碰撞、有效提升硕士研究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强大的优势,为加强会计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一、引言
硕士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它相对于本科生教育应该有更高的实务水平,并且是通向博士生教育的桥梁,把握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培养更高级的实务人才以及学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众多学者对如何创新及优化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多探讨,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硕士教学强调学习的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的核心是充分挖掘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潜能。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以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Biggs(1989)突出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可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Richard(2009)研究发现在会计教学中使用团队模型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从重要的社会经验中获取知识的方法。Mercedes Marzo-Nararro(2009)研究证实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提高学生获取实务知识、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交往的技巧。在国内杨淑娥、王海民、郑佩荣、蒲丹琳、聂萍、陈娟、肖宗志、涂洁磊、邓云龙等学者从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对会计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使会计研究生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尽管如此,在探讨会计研究生教学模式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还缺乏系统性,理论重视程度与实际操作水平都很不够。本文结合上海财大会计研究生的教学,拟探讨优化会计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元互动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使会计硕士教学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需要。
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核心:其一是高校可以整合国内外不同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教授,将这些优秀教师聘请过来,组合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队伍,利用这些教师的研究专长,承担某些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以授课、讲座或报告会的方式让本校学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了解掌握最新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其二是凸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推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研讨课;其三是依托各种科研资源,聘请不同国家的教授或青年学者到校举办学术论文及研究课题报告会,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尝试,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开拓了研究生的视野,而且对提高会计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笔者在上海财大做国内访问学者期间,跟班选听了该校会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多门课程,参加了多次研究生课程学习研讨课,对该校与港台等大学在会计研究生教学科研中采取的教学团队组合、联合授课、课程研讨课及科研专题报告会等教学模式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师生信息互动,目标明确,凸显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将会计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社会商界精英和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在提升学生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上,主要从专业知识传授、认知和转换能力、高层次的实际操作运用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受聘教师第一次授课时均会给学生提供本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进度、课程相关的国外最近的研究文献、课后讨论的中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资料等。学生分组认领课后阅读任务后,要提交读书报告,并在讲解读书报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使得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很明白这门课程在研究什么、我应该怎么学、学了后又怎么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管理会计教学中,该校会计学院与台湾政大合作,请台湾政大的教授专题讲授平衡计分卡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应用,讲课中老师将自己主持课题的案例企业资料事先发给学生,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知识运用技巧,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二)互补式教学团队的建设,凸显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教学团队内的优势互补,体现在培养和引进教学名师、以相关性课题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以及团队内互动交流等方面。如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在会计研究生教学中,结合课程邀请不同大学的在某一领域是有很深造诣的,有一定专长的教授学者来校担任主讲教师,并要求受聘的教授带来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咨询服务企业的实际运用效果资料讲授某一专题。如经济数学模型、管理会计研究专题、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分别邀请了台湾政治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的教授来校讲课,受聘教授根据自身的研究专长,突出优势和特色在授课中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佳教学效果。
(三)跨域科研专题报告会,凸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海财大会计学院为拉近与国际的研究距离,几乎每周都会从不同国家聘请教授或青年学者到校举办论文及研究课题报告会,利用科研报告会方式传递国际最前沿的财务会计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对各种途径获得的知识进行理解辨别和评价,学会将这些知识和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利用。受邀请者一定要带来自己未发表的论文或正在研究课题的未公开的阶段性成果。与财大的会计研究生们分享和讨论,学生们可以根据宣讲者的研究主题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参与论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受邀请者可以发现论文或课题需要补充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了解到国际上正在研究的财务会计重点及热点问题,弥补了信息传递滞后的短板。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探究式课程研讨课,凸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研讨课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具有突出的互动性,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倡导合作精神,有利于实现和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体会“教学相长”,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现代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高会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在课程研讨式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
要求,合理分配了讲授和研讨的内容。在讲授的部分学时里,重点讲授理论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要讨论的相关主题提要性地勾勒出来,供学生选择参考。在研讨课上,学生成为某一主题的主讲报告人,学生们根据事先的准备,可以研讨理论知识,也可以研讨案例。如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在管理会计专题研究课程中,将作业成本法的教学采用了企业家、普通会计研究生及MPAcc会计专业硕士同堂案例课程研讨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受聘担任教师的是台湾政治大学会计学院的教授,她带来政大EMBA班的企业家与会计研究生们共同研讨,分享成功采用作业成本法强化成本管理的企业案例。为强化研讨课的效果。EMBA班的企业家专程到案例企业实地访谈,掌握第一手的信息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究问题,通过案例宣讲、提问、交流、总结和点评。有效地防止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倾向,有助于转变教学和学习的性质,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利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准备和参与研讨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积极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上海财大会计学院会计研究生教学的观察,笔者认为要提高会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要求,高校在会计研究生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校内或校内外优质资源整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在研究生会计专业课程中。由各有所长的若干名教师分工备课讲授,分工辅导答疑,将教师最有优势的学科知识传递给学生,共同完成该课程的讲授任务。
(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研报告会
各高校特别是西部高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将教师(本校、本省或其他省市)待发表的论文或研究课题在报告会上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掌握本地或全国的会计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
(三)推广研讨课教学形式,注重提升教学效果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个人读书报告、小组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推行合作学习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重视学习中的合作小组、讲述团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制作PPT、分工讲述、合作撰写报告等形式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本文只是抛砖引玉,作了一个案例企业的教改观察,但笔者相信。关注教学效果,转变教学习惯。不断探索追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我国的硕士教育和科研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杨淑娥.对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模式选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2).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返璞归真 有效措施
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工作等角度,写作表达能力是学生一生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与此同时,写作教学是为了能够增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高中写作教学重点在于进行准确的表达,不同的写作文体等同于准确表达的不同形式。高中作文教学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表达,除去最外一层的装饰,使作文教学返回最原始、最真实的状态,这是现阶段高中作文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一)高中作文教学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和说明文等。通常,学生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时,经常会忽略真实情况而凭空捏造,为没有价值的事情而故作感慨,缺乏真实的情感流露。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进行详细的分析,而是一味说空话、假话,并没有领悟到作文写作的精髓,仅仅流于表面现状,缺乏真实的作文体验,导致程式化作文盛行。
(二)事实上,很多高中学生十分抗拒语文写作,写出的作文大都敷衍了事,并没有投入精力和真实的情感,这与返璞归真的作文教学理念相违背。同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带有明显的随意性特征,缺乏有效思考,对作文素材的选择不尽如人意,虽然文章写出来了,但文章水平并不高。
(三)现阶段的高中作文教学,学生懈怠作文写作现象的日益严重,教师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使得整个作文教学课堂表现出强烈的随意性特征。同时,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仅仅是通过教师授课、学生上课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显得过于死板,缺乏实用性、系统性,导致学生写作学习兴趣严重丧失。
二、促进高中作文教学返璞归真的有效措施
(一)还原作文写作规律,进行教学。立足于整个高中教学的大背景,极端功利主义占有很大成分,当然,语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很多作文教师都将考试放在第一位,强调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的教学,而忽略了作文教学的本真和写作规律。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对提高学生写作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但如果仅仅是片面追求写作技巧的教学,则显得过于功利,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想象力。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住作文的写作规律,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对此,教师要不断增加阅读量,用心体会,并进行详细的思考、对比,以此选择写作素材。与进行写作技巧的教学课堂相比,还原作文的写作规律显得尤其复杂,但只要教师坚持下去,勇于创新,大胆进行思考,就一定能够摆脱写作教学的功利性特征,还原真实的高中作文教学,从而深层次地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二)贴近真实生活,开展作文教学。受到高考的影响,高中教学基本都是以高考作为教学中心。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开展了相应的改革。近几年来,高中语文作文命题越来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一般高中作文有两种问题,即议论文和记叙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虽然这两种文体的写作难度系数基本一致,但通过实际检验,学生很难熟练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是由于议论文主要就是对文章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最后得出总结性的判断,这对学生实际的人生经验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换言之,学生需要牢牢把握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好议论文。高中生基本都是18岁左右,并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因此很难进行正确的议论分析,导致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并不高。因此,高中作文议论文的教学要紧紧围绕“真实生活”这四个字开展,不断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议论文写作方法,写出水平更高的语文作文。
(三)回归记叙文体,提高写作水平。事实上,高中作文中的“记叙文”,是针对“单项描述为主”的“小作文”来讲的。换句话说,记叙文的写作需要头尾相结合,同时要注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因此,学生要想写出优质的高中作文记叙文,就必须回归记叙文体,注意文章结构、情节的完整性。对此,在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生认真审题,在充分理解命题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文必须围绕记叙、描写进行,不能涉及议论。因此,高中作文记叙文的写作要注意以情动人,回归真实生活中的题材,最好是能够打动学生的写作材料,选择的文章材料必须是真实的才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这样才能打动阅卷教师。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中作文教学退去表面的装饰品,返回最原始、最真实的教学中,改变一贯的教学方式,认识到作文教学返璞归真的重要性。对此,可以通过还原作文写作规律、贴近真实生活、回归记叙文体等有效路径,展示高中作文教学的最真实的一面,以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为学生日后在语文作文道路上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东.营造高中作文教学的绿色生态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3(12).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农业工程;创新
一、农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时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农业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基本上放在大三第一学期,总课时大都不超过48节。此时多数学生已完成四、六级考试,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专业英语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缺少专业的教材,尤其缺少适合各校专业
教学实际的专业英语教材农业工程专业英语现有的一些教材内容多是节选自英美的一些教材,内容相对较陈旧,跟不上本领域最新发展趋势,也不符合专业实际,无法实现与专业课程配套。从教材内容设置看,缺少语法讲解和句型分析,尤其是缺少翻译技巧的讲解,课后也没有相应的练习,不是很好的教学凭借。
(三)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普遍缺少既懂专业又懂外语教学的专业英语教师,专业英语教学或者是由没有语言功底的专业课教师全中文授课,或者由具备语言能力但缺少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授课,这两种情况都影响着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
(四)授课方式僵化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大多仍沿袭以教师为主体,以词汇和课文讲解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单一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再加上专业英语教材枯燥难懂,专业英语课堂气氛沉闷,缺少应有的活力,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探索和践行新型教学模式
(一)更新教学内容
为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采用教材和辅助讲义相结合的形式,从网上选择一些与本校专业课设置相关的较新的专业论文和文献作为教材的补充,使学生了解本领域发展的状况、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授课内容上,结合本校专业课实际,着重选择与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建筑工程等相关的材料。有些较难懂的概念性的文献,辅以图片和百科介绍,使授课材料具象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除此之外,利用校园网指导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专业论文写作要素,了解专业论文的基本要求;要求他们尝试动手翻译论文摘要,在实践当中自觉地了解专业英语学习的用途;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英语知识,用英文写求职简历和研究生复试的自我介绍。这样的尝试,充分发挥了专业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激起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专业英语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要转变授课观念,加强学习
1.更新教学观念专业英语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要明确专业英语(ESP)教学的培养目标,转换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向,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过渡。农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的,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继续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另一方面又要兼顾英语知识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专业英语教学要以学习者学习为主要目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由课堂上的“主讲”变成“主持”,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从“学习英语”向“使用英语”转变,使专业英语教学围绕着专业学习进行。2.充实专业知识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是ESP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目前国内各高校专业英语课程多是由英语教师承担,ESP的特定授课内容和目标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光有语言功底是远远不够的,在完成语言教学的同时,专业英语教师必须自主研究学习与特定学科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可以借助网上百科查询、向专业人士请教等多种便捷方式来获取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正确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另外,课后应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了解该专业培养计划,弥补自己在专业理论上的不足。在授课内容上不盲从现有教材,与时俱进,关注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不断更新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3.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干巴巴的边读课文边讲解的形式,有效利用高科技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词汇和长难句,适当插入音频或视频短片,给枯燥的专业英语教学注入声音和色彩。有语言功底的专业英语教师,课堂上应以双语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并适当增加一些写的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潜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课内课外相结合,多途径促教学
打破专业英语教学一贯以教师为主体、以单词和课文讲解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创新授课形式,以课外作业补充课内教学。
1.温故而知新,课前做好复习专业英语课因其信息量大、专业词汇多、句型长难、各单元之间主题独立等特点,给刚刚结束通识英语学习的大三学生带来不少困扰,学生往往学了下一单元,忘了上一单元。为解决此类问题,每次课前要设置五分钟热身练习,以前面授课单元中出现过的典型长句翻译或者一组专业术语英汉互译导入新课,可以请学生单独作答,或集体作答。这种练习符合记忆规律,能够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并使他们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英语标准指出,中学英语教学应当“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的作用。
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安排阅读进行阅读教学,这样在课时上参英语阅读教学有了组织上的保证。各类英语考试中,英语阅读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难度也逐年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消除阅读技能的障碍,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从而大面积提高薄弱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善于教学的本领。
本研究立足于我县初级中学,学生大多数是城区较好学校选择后留下的,学习兴趣不浓,基础知识较差者,各校目前英语教学主要就是课文教学,重视词汇、语法教学,忽略阅读训练。有一些教师与学生中还出以下现象:学生只做语词法和词汇练习,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全空着;教师详细讲解语法和词汇,然而综合填空和语篇理解部分,只报答案。学生很难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学生经常是一词一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反复读,影响阅读速度。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方法,这就是本课题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实施的目的
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难点。大多数同学英语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把它为一种负担,这是因为他们对阅读目的还不是很明确。数十年英语教学不很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拘泥于教科书,没有想当阅读的配合。虽然大量练习中包含任务型阅读练习,但学生大多数为完成任务而完成,缺乏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们在学校读的英语将来主要的目的是看懂英语,获取最新的信息,用于我们的工作与研究。各类英语考试中,英语阅读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难度也逐年提高。
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技巧,经常性地重复读和经常性地查阅字典是快速阅读的障碍。老师们应随时注意这些障碍,而老师们的训练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老师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来训练学生,学生就会避免浪费阅读时间。老师在组织学生做大量练习时,要分析他们在训练过程中的优缺点,也有益于学生迅速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
为了促进教师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题组要求实验老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教案时,在预设教学目的的前提下,预设出教学活动的预案、操作流程,以及需要创设的各种教学情景。这种教学的步骤如下:
Step 1 pre-reading
1)Improve interest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考核成绩的内在因素。
2)Talking about the title
3)Background introduction
4)Teaching words
扩大词汇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好英语,掌握词汇是基础。但是,单词的记忆是一项艰难而枯燥的知识活动。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巧妙地将词汇教学渗透学生的认知过程中。
Step 2 post-reading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紧紧围绕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阅读教学既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也强调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有机统一,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视野。
Step 3 post-reading
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课题组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及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教师就课文中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发放相关资料(完填空、句子翻译、单项选择)。
Step 4 Writing
抓住学生对课文较熟悉的契机,趁热打铁,布置改写或缩写等练习。
三、课题实施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对比法、观察法。
实验过程中,及时总结实验情况,发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四、具体做法
根据“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 Writing”四个步骤进行。
Step 1 Pre-reading
(一)Improve interest
在课堂上,借助生动有趣的多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有效载体,直观媒体、表演、活动等都是有效形式。
(二)Talking about title
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先把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猜测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大概内容。这样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激发阅读欲望,印证猜测结果/
(三)Talking about the title
熟悉和理解阅读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能使学生学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四)Teaching words
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考核成绩的基础。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学好英语,掌握词汇是基础。但是,单词的记忆是一项艰难而枯燥的知识活动。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巧妙地将词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知识过程中。
Step 2 While-reading
在阅读时,教师提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理解课文。要求学生了解大意,找出重难点,发现问题。在阅读课文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这时有些学生就会查字典,这种习惯对阅读是很不利的,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打破了文章的连贯性。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猜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加强阅读能力考核成绩。
通过阅读,应对文章内容大致做到心中有数。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每个段落都是围绕中心来写的,而每个段落常有一个主题句,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通过寻找每段的主题句来理解段落的大意,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
对于理解课文问题,可让学生充分讨论,相互补充,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练习了口语表达能力。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要求把答案写下来,以训练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Step 3 Post-reading
学生在完成阅读后,课题组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及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课文。教师就课文的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发放相关的资料(定然形填空、句子翻译、单项选择)。
Step 4 Writing
课题组授课教师发放卡片。布置改写或缩写等练习。这种练习可以作为课内的后续活动,安排学生课下完成。
五、实验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9-2007.10)准备阶段
a.收集文献资料
b.确立实验班级
c.进行学生动员,收集阅读材料
第二阶段(2007.10―08.2)
a.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
b.进入各校听课,进行调查,进行时化分析,研究实施对策。
c.验者要注意观察课堂情况,及时调整不恰当的步骤和策略,收集数据。
第三阶段(2008.―2008.5)结果阶段
a.分析统计实验数据
b.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
第四阶段(2008.6―2008.9)研究成果推广阶段
a.提交论文研究报告。
b.普及推广研究成果。
六、预期目标
1.总结阅读教学的得失,写出阅读方法与英语学习效果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2.普及推广教学研究成果。
一、早在1999年,语言学家Flowerdew就指出:“在全球化时代,用英语以外的任何语言发表文章都是一方面把自己隔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另一方面为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利。”[1]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将建设国际性知名大学视为发展目标,“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成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动力,也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2]在国际刊物上,特别是在诸如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上的多寡已经成为衡量各高校学术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精英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推向世界,实现专业学术信息的国际交流。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5年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明确指出: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3]为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国内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其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被视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选修课课时相对较少,大班授课,同班学生专业差异大,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全堂讲解模式,教材较为陈旧,学生无法充分体会授课内容和自己专业的关联性,因此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大,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现在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很多研究生已经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着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作为高层次学术精英,他们也拥有相当量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如果课堂上仍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仅仅强调对语言的讲解,就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要尊重研究生的认知特点,探索一种能够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学习、总结,在实践中更新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形下,目前国外较为盛行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项目驱动教学及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式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围绕某一项目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4]项目驱动教学目前在西方国家颇为流行,不仅用于语言教学,还广泛地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该模式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注重语言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协作、讨论,亲自操作,积极探索,主动研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在将来的工作中顺利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Railsback认为[5],项目的主要特征包括:①以学生为中心或导向;②有具体的项目起始阶段、实行阶段和完成阶段;③项目内容对学生来说有意义,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能够进行直接观测;④项目解决的是真实的问题;⑤学生进行的是第一手调查研究;⑥项目必须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⑦项目具有和教学大纲、学校、地区以及国家要求相符的具体目标;⑧有可以分享的具体成果;⑨重视学科知识、生活知识和工作技能的相关性;⑩有反馈和评估的机会;辑讹辊有反省和自我评价的机会;辊輰讹拥有真实的评价体系,如学档、日记等等。
人本主义教育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以及多元智能论为项目驱动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目标上,应该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应该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氛围。教师的职责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6,7]。建构主义提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应该是积极进行意义建构的个体,“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8]。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多元智能论认为人的智能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还包括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9]。多元智能论认为教师不能只以某一种智能的高低去评价学生,因为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学校应突出“个性化教学”,为学生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项目驱动教学充分体现以上教育理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模拟真实情景的特定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协作,积极探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随着校园网络化的普及,网络给我们的学习理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由阶段性转向终身性,由教师全程监控逐步转向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10]。网络的介入可以最大化地发挥项目驱动教学的优势,互联网上的专业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丰富的真实语料,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思考、分析、总结、归纳本专业学术论文在语篇和语言运用等层次上的特征。此外,随着各高校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进一步完善,教师可以在网上管理、指导和协助学生学习,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料、数据库和词典库的链接以及学术论文篇章范本,在线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电子学档,学生将作业提交在学档中,实现网上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论文修订。总之,网络和项目驱动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要点
1.体裁分析
最初人们对学术篇章的分析仅仅局限于篇章的表层语言特征,后来人们发现特定篇章中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是有一定的交际功能和意义的,因而提出了体裁分析的概念,其中代表人物是美国语言学家Swales。体裁分析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超越篇章表层的语言特征去对篇章的宏观结构及交际功能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体裁分析是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掌握选词造句的技巧、谋篇布局的机制,而且对语篇的体裁结构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把握,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将来的学术研究中能够遵循学术规范并且更得体地运用英语”[11]。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术论文结构层面,包括论文的宏观结构及论文各部分的语步结构;二是论文语言特征层面,如情态、时态、转述及措辞等[12]。
(1)语篇结构。学术论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它遵循约定俗成的写作惯例。比方说,实证性研究论文的正文通常包含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几个部分。Swales曾对学术研究论文各部分的语篇构造和语言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方说他曾经将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分为三个语步(move),每个语步下面又包含若干具体步骤(step),如图1所示[13]:很显然,Swales的以上模式是“通过揭示作者的交际意图来达到描述引言部分结构的目的[14]。”由于国内研究生缺乏语篇构造的基本知识,有些学生仅仅将论文按照中文模式翻译成英文,没有遵循西方学术论文的体裁和交际惯例,很难被国际权威期刊接受。比方说,有些研究生的论文中根本就不谈及相关前期研究,殊不知任何一项研究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能绝对独立存在。为了使更多的研究生能够走向世界,有必要将体裁分析融入学术论文写作课堂。Swales等语言学家详细地分析了研究论文各部分的体裁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其取得的研究结果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此外,论文中的一些微观篇章结构,如例证、因果关系、对照对比、定义、分类、描述等也是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授课要点。
(2)语言特征。学术论文的语言分析包括情态、时态、转述及措辞等方面的内容。情态动词是模糊限制语的一种形式,合理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把话说得太绝对,让自己留有余地,使自己陈述的观点更加严谨、周全和客观[15]。中国学习者由于不懂得正确使用情态动词,往往把问题论述得较为肯定武断,从而影响了论文的可信度。
关于时态,Dudley-Evans和St.John认为学术论文各部分的语句有其惯用的时态[16]。如在引言部分多采用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研究方法部分多采用过去时及被动语态,结果部分多采用过去时,而讨论部分多采用现在时等。
[关键词]科技写作 教学内容 学习期望 选课目的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38-03
一、引言
科技写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无论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就业与继续深造过程中,都无法避免地多次接触各种类型的科技写作。例如,目前在国内高校广为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T)就要求本科生独立撰写项目申报书及后续的开题、中期和结题报告,又如本科毕业设计从开题报告到最后的毕业论文都无法脱离科技写作基本技能。而学生就业以后即便没有从事科研工作,也无法避免地会与科技写作打交道,比如起草技术合同、撰写专利等。
对于首都北京而言,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努力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支撑作用。首都高校本科生有大部分未来都会投身于首都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科技写作技能显然已经成为首都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1]
在欧美的大学理工科系中,在专门的课程之外,关于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的写作,一般要讲20-30学时,有的大学还设置了攻读科技写作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以科技写作为职业的科技作家和科技记者。在我国,近几年来,有的大学将它列为选修课,有的大学开设了讲座,一些工厂、研究单位、学会、协会相继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讲习班、报告会,这些都受到了广大学生、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科技写作课程在首都多所高校都有开设,很多高校还专门开设了专题讲座。但一些高校将其侧重于研究生教学,本科阶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2]绝大多数本科生在大学的前7个学期都几乎没有自主地完成过科技写作,有些学生甚至不会查阅最基本的中文文献,直至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才真正接触科技写作,但为时已晚,只能草草了事。此外,某些学校开设了主要针对科技论文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没有涉及其他众多类型的科技写作,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将“科技写作”设置为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公共选修课来实施。笔者所在学校将也是如此,并已开设了近10年时间,目前为24学时 / 2学分,每学期开设一次。每年大约100人左右选课。为了全面了解选课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期望,笔者从选课主观目的和具体教学内容期望两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对2013年春季选修该课程的110名同学在课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发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份数101份,调查结果及具体分析如下。
二、选课主观目的分析
对学生选修“科技写作”课程的主观目的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查:一是选课学生主观上对学习该课程有意义程度的调查,二是学生选修该课程的最主要原因。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图2。
由图1可见,21%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非常有(意义)”,63%的学生认为“有意义”,而选择“无所谓”、“没有(意义)”和“非常没有(意义)”的人数仍然占16%。
根据图2,选课最主要原因中的两个积极选项“个人兴趣”和“学习知识”共占59%,两个消极选项“凑学分”和“跟风”则为41%,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必须注意到的是,五个单选项中,“凑学分”的比例最大,仅一项就超过了总人数的1 / 3。
结合图1、图2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科技写作”课程掌握有用的知识或技能来充实自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课为了凑学分或跟风而选,所以在图1中“非常有(意义)”的选择人数不高,“无所谓”选项的比例也不低,说明很多学生虽然主观上认为选修该课程有意义,但对课课程的认识程度及选课意愿不够强烈。
三、具体教学内容期望分析
科技写作类型多样,为了明确选课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期望,结合本科教育阶段可能或必然遇到的科技写作类型进行了调查,包括专利申请材料撰写、科技论文撰写、URT申请材料撰写、毕业设计撰写。四种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调查结果分别如图3、4、5、6所示。
总体上看,四个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均很好,选择“有(必要)”的比例均为各自最高。
图3、图4、图5中选择“有(必要)”的人数超过50%。图6认为“毕业设计撰写”、“有(必要)”学习的人数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较低,约为46%,但选择“非常有(必要)”的则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内容,高达37%。综合“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两项之和来看,选择比例最高的为“毕业设计撰写”,这说明学生普遍认可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学习毕业设计撰写方法的必要性。
为了对比各项教学内容的学习必要性,选取“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文献检索方法”、“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等五种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性排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图中各项数据为具体人数。从“排名第一”比较发现,将“科技论文写作”和“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选为第一的人数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然后依次是“文献检索”、“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
为了定量考查各项教学内容的学习必要性,给每个选项赋予权重。为简便运算,假设各选项的权重为等差数列,“非常有(必要)”、“有(必要)”、“无所谓”、“没有(必要)”、“非常没有(必要)”依次对应“5”、“4”、”3”、“2”、“1”,将各项教学内容的五种必要性权重求和,得到总的必要性。为统计方便,将计算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必要性如图8所示。根据图8,“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的学习必要性最高,说明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更加注重学习带来的实际结果或成果,然后依次为“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对未来就业、继续深造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更有学习的必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教学内容对未来的实际和实用价值,更注重结果。显然,大部分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涉及专利写作,因此“专利撰写与申请”的学习必要性偏低;而“毕业设计写作”虽然在短期内关乎学生的毕业,但其撰写方法与技巧对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意义不大,导致其学习必要性最低。
四、教学内容改进建议
1.结合学生选课的主观目的来看,今后应增强学生对科技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定期开设专题讲座等各种宣传教育的同时,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甚至可以将其设置为通识教育的必选课,进一步强调科技写作的重要性。此外,可以尝试将“科技写作”课程作为申报URT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类项目的前提条件之一,督促学生重视科技写作,并能够明确科技写作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促进教学内容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2.本学生在校期间涉及独立完成创新性科技工作和取得新成果的机会不多,但却多次涉及文献调研型课程大作业以及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等环节。因此,建议针对“科技论文撰写”教学内容的讲授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侧重讲解综述型和实验型论文,为其他课程的大作业及本科毕业设计、URT项目申请做好铺垫。
3.应适当增加与学生实际学习及未来工作有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例如,适当增加URT申请材料撰写内容的讲解,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项目申报和科技材料撰写能力。例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科技论文规范与发表流程”的学习期望最高,这很可能是因为该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和继续深造有直接利益的原因,然而该内容在绝大多数学校的“科技写作”课程中均为提及或仅轻描淡写,因此应给予足够重视。而“专利撰写与申请”由于本科生在校及未来工作期间涉及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期望不高,建议在授课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即可。
4.应将“科技写作”课程与“文献检索”课程有机整合。[3]很多学校专门开设了“文献检索”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选修以后仍然没有掌握查阅科技文献的基本技能。由于科技文献检索是科技写作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建议在“科技写作”课程中专门设置一定的学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讲解核心的、关键的检索技巧。此外,还应讲授一些科技文献检索的辅助功能,例如如何借助CNKI查询某学科的学术趋势、学术热点,如何借助CNKI翻译助手完成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这些内容都是科技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5.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撰写也比较关注,但由于“科技写作”课程的选课主体为低年级学生,因此建议教学中适当增加该部分内容,但不必详细详解,仅需介绍文献综述、专业英语翻译、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撰写格式等关键环节的基本写作方法与常用技巧即可。在毕业设计开展前期,即第七学期末,建议学校应专门针对毕业设计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详细讲解毕业设计的撰写方法与技巧,这也是目前很多学校缺乏的环节。
6.应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自身优势,如借助学校学报编辑部的师资力量[4],在“科技写作”课程中用2到4学时专门讲授“规范投稿与发表流程”,借助图书馆的师资力量,讲解CNKI使用技巧,从而打造出更加实用和具有针对性的“科技写作”精品课程。
[ 注 释 ]
[1] 许杰,杨基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之实践导向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2):93-95.
[2] 宝月,宋建,高热雨,李波.加强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2-83.
关键词: 《英语写作基础教程》 教材分析 教法运用
1.引言
教材的选择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若想把课上好,教师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在高校外语系任教六年来,笔者一直教授英语写作课。该门课程所用教材为丁往道、吴冰主编的《英语写作基础教程》,曾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是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难度和内容适合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如下是笔者对该教材的分析及使用建议。
2.章节构成
《英语写作基础教程》一共包括八个单元,从遣词造句、段落开展的培养入手,逐步进行谋篇布局到文章写作。
3.优点
3.1系统性强。
整体的编写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每个章节的编写都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习内容的举例及分析,练习。
3.2实用性强。
本教材是按照从小到大,即从标点、词语、句子到段落、文章的次序排列的,这样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和吸收写作技巧。通过对各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从选词造句到展开段落和组织一般文章的一些基本方法。
3.3实践性强。
本教材提供较多的例句、例段和范文,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写作方法,还可供学生模仿。此外,每章后面都附有一定量的练习,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的作用。
4.有待改进之处及建议
4.1某些章节理论过于冗长,重点不够突出。
第一章涉及手稿格式,如词语的移行、单词首字母的大小写等,另外详细讲授了12种标点的用法。笔者认为,本章的内容稍显冗长,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只重点论述学生常用并常出错的知识点即可。在本章的手稿格式部分,可以对题目的写法进行详细讲解,比如哪些词语不用大写,题目的形式(词组、疑问句、陈述句等)。标点部分论述得过细,重点不突出,不需要每个标点都涉及,也不需要把一个标点的所有用法都一一列举,可以重点讲解容易出错的标点。
4.2某些章节内容不够完整。
该部教材中第六章(Composing Essays)主要涉及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事实上,除了应用文(第七章内容)以外,本章还应包含其他重要文体,如议论文、描写文。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雅思,托福等考试的作文中,议论文一直都是重点考查对象,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该种文体的写作。笔者认为,本章没有把议论文和描写文包括在内是一个不足。
4.3某些例子过老,不够与时俱进。文章中有些例子过老,最好替换掉。第六章中有个说明文的例子,题目为“One-Child Policy Suited to Current Social Conditions”,目前“二孩政策”是热点话题,也是刚刚制定的政策。在第七章关于邀请的例子中,有一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之际,邀请某人来参加什么活动”。这些例子过老,不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应该选择一些跟得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范文进入教材,这样,学生在学习范文的过程中才能更接近现实社会,能够学习到洋溢着时代特色的语言、接触到最新鲜的语料,从而可以扩大词汇量,积累写作素材,开拓写作思路。
5.使用该部教材的建议
5.1删减。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一章中可以只讲题目的格式和写法,以及汉英差异较大的标点的用法,其他的删去不讲;第二章可以重点讲授如何正确恰当地使用词汇,其他知识比如词汇的种类、如何使用字典等删去不讲;第八章论文写作不是基础英语写作的重点,所以可以只讲授论文的基本构成和结构,使学生对论文有个大体的认识即可。
5.2补充。
第二章词汇部分,可以让学生翻译一些汉语词组,他们经常会出现chinglish的表达,在指出他们错误的同时,补充一些地道的英语表达。另外,可以补充一些以句子或段落为形式针对如何正确用词及选词的练习。
第三章句子中可以针对学生常出现句式错误补充一些练习,比如学生经常写出类似于“There are many students want to pursue further study abroad.”之类的杂糅的句子,也常在分词短语、从句的使用等方面出错。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进行大量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在句子写作方面有大幅提高。
正如前面提到的,第六章只包含记叙文和说明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描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常用句型、范文等。本章中文体的讲解可以结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的真题材料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考试的不同模式、审题思路、结构安排等。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对写作课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优美、经典的文章、片段或者句子,与学生一起赏析。另外,通过有趣的故事或者名人趣闻轶事的介绍,常用谚语的介绍,或者通过搞笑的汉语式英语的分析活跃课堂气氛,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5.3替换。
根据教学需要,有时会替换材料中某些不太合适的范文。第六章说明文和记叙文中的某些范文内容比较复杂,篇幅较长,不利于学生阅读、分析,所以会被替换成一些有趣的浅显易懂的文章,这样有助于学生轻松掌握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
5.4调整教学顺序。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教材的授课顺序,可以先讲前三章基础知识,即标点、词汇、句子,接着讲第七章应用文写作,然后是第五章总结、梗概的写作,后面的顺序为第四章段落、第六章整篇作文、第八章论文。如果长时间讲基础知识而不涉及具体文体写作,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前三章讲完之后不进行段落的讲解,而是直接进行应用文的讲解。第四章和第六章联系最紧密,所以可以先后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