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1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关键词:教学 转化 提高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喊了多年就是减不下来,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许多家长不愿减,一些教师也不愿减。不愿减的心态是:担心减负会降低质量和影响升学率。这其中一个根本问题是对课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的认识。随着家长对教学质量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学校和教师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延长学习时间,以打题海和疲劳战术来提高质量。这是一条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学习能力差――厌学甚至逃学――教学质量低,缺乏发展后劲的恶性循环之路。这是一种以牺牲学生健康和发展后劲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是不足取的。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努力练好内功,寻求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就学校内部来说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是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教育效果诸因素的综合反映形式,根源在于教育思想问题,要解决课业负担过重必须从端正教育思想入手。端正教育思想,我着重解决了三个片面的认识:

一是片面的质量观。即认为高负担=高质量,从而通过布置超过学生承受极限的课外作业以此来提高质量。这种做法使学生整天埋于作业堆里,成了做作业的“机器”,既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的发展,又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种片面的质量观。教学质量的实质应该是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

第2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提倡刻苦学习,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这些年不断高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利于少年儿童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还有人担心,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会降低教学质量。有些老师总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反之,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就必然降低教学质量等等。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通知》精神,并围绕着:“减负的目的是什么?减负和勤奋学习的关系如何?怎样才能作到减负提质?”等问题展开了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形成了共识、我的体会如下: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21世纪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要想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可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我们教师要经常自问、自省,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和生长点,确定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听课评课,加强同伴互助和合作,注重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教学活动中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教师每节课后写课后笔记,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总结和提高。

2、了解学生,尊重差异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学生都有个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搞一刀切,我们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和一片苦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这个方面我的具体作法是:

(1)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既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2)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3、注重管理,讲究效益减负不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4、强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保证教学效益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我们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制定了上好每节课的原则和要求,提出教学中要做到“六为”、“六突”。“六为”即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方法为中介,能力为目标。

5、精心设计弹性作业,保证学生足够休息时间传统的作业布置是一刀切的,其存在三种弊端:

(1)优生“吃不饱”;

第3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1、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课程开课,学校决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

2、深化改革,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学校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学校除了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足课程外,严禁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和寒署假组织学生大面积补课。

4、改革考试制度,学校取消中考。考试采用口试、笔试相结合,演算、操作相结保,全面衡量学生能力。学生成绩不排队。

5、严格控制比赛次数。学校不参加非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比赛。严格控制各级、各科组织竞赛活动。

6、加强资料管理。学校严格控制各种资料的征订,非教育部门规定订购的资料,学校一律不准征订。

第4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关键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具体办法 探究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它不仅长期困扰和阻碍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而且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破坏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成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根据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有效性一致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生课业负担是成反比关系的。”也就是说,学生课业负担越轻,学习效率越高;学生课业负担越重,学习效率越低。由此可见,准确把握关键知识、重点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把知识比喻成一张鱼网,那么其中的关键知识就是这张网的纲,一般知识就是由一根根网线织成的目,即所谓“纲举目张”。准确地掌握关键知识就如同为学生思维的网加入了重要的“纲”,可以说关键知识是构成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和重点。我们通过对学生加强重点知识的引领,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关键知识理解得深透,对整个学科知识也就会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更快速地构建起整个学科知识的框架。真正做到“减负不减效”,让教学质量在“轻松无压力,快乐我要学”的佳境中创造辉煌。在教学中,我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具体方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明确教育目标,从思想上杜绝“高负担=高质量”

一般,我们所说的“课业负担”是指学生在课业方面应当担负的责任、履行的任务和承受的压力,而现在所说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上是指要减去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量或限度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放任学生不完成课业任务。在针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要想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不是盲目地加大学习量。总之,在教学中要把握关键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杜绝“高负担=高质量”的片面质量观。

二、整体感知,揣摩重点,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让抓不住重点的学生熟读知识的整体脉络并学会感知,从中理清思路,找出知识的重点。俗话说得好“浓缩的就是精华”。在学习中也同样如此,重点往往就是知识的浓缩。如果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整体感知仍没有准确抓住应学习的重点,可引导他们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通过体会一些重要的词句来抓住学习的重点、知识的关键。

三、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减轻学习负担

学生在学习时能准确地把握关键知识,就可以更快速地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只要找到了知识的重点所在,学生对学习也就充满自信,学习负担自然就会减轻。

1.在关键知识处重点讲解。

对关键知识着重讲解,也可进行反复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学生掌握了关键知识,对其他知识的掌握也就会更加容易,更加快速。学习就会在学生的心里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小了,课业负担也自然会减轻。

2.在关键知识处进行提问。

提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师利用提问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认识和思考,更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努力让学习在学生的心中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在布置作业时把握关键知识,减少低效和无效劳动

研究发现,练习题量的多少并不是与学习成绩成正比的。如果学生内心反感,无论做多少练习题都是无效的,如果作业中许多都是机械重复的知识,做多了学生反而会失去兴趣,产生反感心理,影响他们正常掌握知识。

老师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事先一定要认真考虑,抓住每一个重点知识来选择需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多少。使学生认真做,仔细体会,从作业中感受知识的乐趣,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传授学生系统学习的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让他们学会系统学习。

第5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关键词:减负提质  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  

        长期以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教育的普遍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各科学业,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如何让“轻负担,高素质”这样的“鱼和熊掌”兼得呢?我认为如果我们教师把课上得有效又有趣,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劳动,就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由发展,同时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

        人们在进行有趣味的活动时,往往就会负担较少,虽然活动并不轻松;而开展一项没有趣味的活动,多数会感到负担,尽管这项活动并不劳累。如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你听到过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是“负担”吗?有些东西,一旦喜好,“负担”就没有了。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是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教师上课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负担”,如果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反而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享受的事,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减轻学业负担

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老师布置相同的作业量,有的学生能完成得既快又好,有的学生却既慢又差。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前者大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感兴趣,做作业时能抓紧时间,而后者则反之,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负担,即使老师布置很少的作业,他们也会有过重负担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时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年龄越小,习惯越容易建立,也越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年龄越大,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如果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就有更多的时间将自己交给阳光、交给操场、交给艺术、交给科技、交给大自然。

        三、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减负提质

1、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捷径。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所花的时间是恒定的,即教师所花的时间多,学生可以少花时间。为了确保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师就必须多花时间。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合理布置作业,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技能。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好,相应的作业时间也会减少,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和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才能感受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成长是愉快的。

   2、改变教学观念。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减轻学习负担。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减负提质

在充满活力的育人空间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积极进取,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1、 学习心理教育。

围绕构成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因素,努力寻找造成学生负

担重的内在原因,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树立精神支柱,努力克服惰性心理,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及时疏导已形成的消极情绪,解除精神压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社会生活心理教育。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学生交往面。在交往中获得启示和力量,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个性化和社会化得到和谐协调,预防学生心理偏差的产生,能以良好的心理品质,经受各种困难和挫折,并能随时主动地应用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及时解除自己的焦虑与困惑,达到心理平衡以保持乐观的心境,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轻负担、高素质”是我们教育的美好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便不是负担,这样才能真正减负, 还学生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部.2010-2020年.

[2]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

第6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这种做法落得“出力不讨好”,被学生厌恶,被家长投诉。是什么原因驱使教师要给学生安排过多作业呢?笔者以为,是教师专业自信的缺失。他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否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没有把握,于是,就试图通过学生多做作业来提高成绩。殊不知,其做法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专业自信是建立在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教师的专业知识由三方面组成,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有人把这三方面知识形象地做了比喻: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中的“水”;条件性知识好比“怎么倒水”;实践性知识就是倒水过程中的经验。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导致了他们专业自信的缺乏。但比较而言,许多教师更为缺乏的是条件性知识,他们以为学生作业做得越多,越能提高成绩,就是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不够,以致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

学生负担过重主要原因是过多重复、机械性的练习所致,“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练”,学生学得的知识才能巩固,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但练习不是机械重复,它应该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现实中一部分教师缺乏对“练习”的正确理解,如有教师把课后所有的练习不加选择地布置给学生,且课堂上做回家还要做;有教师把考过的试卷让学生再抄一遍(改错是必要的,但往往考98分、100分,也照抄不误);有教师在让学生抄写生字生词时写10遍、20遍,如果写错,再罚写50遍至100遍……如此做法,名曰加强“练习”,实则极大地加重了学生负担,甚至在损伤或摧毁学生稚嫩的心灵。

是不是重复的次数越多效果越好呢?有实验表明,第二次重复学习比第一次的学习记忆效果提高18%,第三次提高9.5%,到了第四次,就不再提高了。还有实验表明,如数学习题是全部让学生做效果好,选择部分做好?是教师选择好,学生自选好?答案是学生自选效果最好。正如托尔斯泰所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对于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和选择,让学生做“有意义”的练习,这样既减少了无意义的消耗,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魏书生的做法:不留课外作业,自己不批作文,不改作业,学生自学后的课文不再补上。既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自己,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看书学习或根据自身的爱好发展特长;教师也有富余时间充实专业知识和了解研究学生。魏书生的教学实践是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

魏书生的“轻松”就是建立在在他充分的专业自信基础之上。他的专业自信从那里来?一是读书。魏书生爱书、读书和作书,虽然他不是科班出身,却结合工作需要自学了苏霍姆林斯基、夸美纽斯、凯洛夫、赞可夫、罗素、皮亚杰、、陶行知等中外教育家的著作,学习使他丰富了自我成长的知识宝库,丰满了自我发展的羽翼,奠定了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二是研究。他研究教书,创立了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教给学生若干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他研究育人,构建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他研究管理,创立了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模式。他研究人生,构建了一整套享受人生快乐的学说。

因此,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途径就是帮助教师建立专业自信。充分的专业自信来自于牢固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知识的途径别无他法,只有两个字:“学习”。

第一,本体性知识的学习。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主要在大学读书时习得。几年以后,大学期间学到的那点知识,差不多已经过时。如果我们继续抱残守缺,不注重学习,不接受新事物,不用最新出现的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一味吃老本,早晚会面临知识“赤字”和“本领恐慌”;那“一桶水”,就会明显偏少或者“水质”偏差。怎样不断进行“本体性知识”的补充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第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这是许多教师重点要补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工作中就会像在黑暗中走路一样。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这项复杂而又有规律的科学面前,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盲目辛苦,“时间加汗水”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教师只有懂得了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其预见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性。没有教育理论的指导,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第二次加工”、“回炉处理”是教育工作最大的忌讳,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其实就是“第二次加工”或“回炉处理”。李吉林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并且是高材生,但她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仍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卡片。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刻苦学习古代文论的经典,从“意境说”中敏锐地发现儿童教育所需的“真、美、情、思”,创造性地用于小学教育中,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在理论的指导下,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欣喜、兴奋,在美的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中,他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第三,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性知识的学习,要求教师在不断回顾教学行为和经验时(教学前后都可以进行)反思:“我的教学有哪些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原因何在?”“哪些经验可以与教育理论互相印证,那些理论与实践经验不一致?”“有效教学的前提是什么?”“我的困惑在哪里?”……注重反思与总结,是中外教育大师走的一条可行之路。陶行知、于漪、魏书生、苏霍姆林斯基等中外教育家就是范例。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教师反思的方式主要是写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依据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方式、教学氛围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是教师教学的再备课。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智慧的凝结。

第7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减负”不是减质量,减效率,它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前提,远离了质量和效率来奢谈减轻负担,就会造成手段和目的的错乱,必须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陈旧的教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指导教学,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把它们应用于实践。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被教师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教师学。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同学互助”教学策略是以同桌或前后桌两人或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某学科上学习优秀的当“小教师”,该学科上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最终实现师友共进,合作双赢。“和谐互助”课堂上的师友互助学习,让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和心理出发去教学生,更能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传授给自己的学习伙伴,充分彰显了合作精神的巨大魅力。互助不仅是学习上的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互补和人格的相互影响,极大地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信。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教室”真正变成了“学室”。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的边缘化,预防两级分化,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而且促进了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在教学中要注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断设置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思维“冲突”,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亲自去探索,主动地发现和认识新知识,从而达到理解并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目的。要充分相信学生,不要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充分相信学生就是要坚信学生潜力无穷。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学生能够完成的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不能够完成的事设置台阶指导帮助学生自己做。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讲得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那么,这样的教学为,不是学生听不懂,便是强压学生学习。

第8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小学生减负调研报告

按照区教育局“不忘初心”主题教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十月初我对学校减负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我国小学生的“减负”成效却不明显。“减负”问题历来都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与难点,其现状和发展关乎着小学生群体的切身利益。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一) 调查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1.深入到一学年,调研零起点教学情况。主要是通过听课、看教案、看进度、看学生作业,检查老师是否尊重学生发展规律,零起点教学。

2.每学年抽取一个班检查学生作业,调研各班作业量、难易程度和老师批改情况。

3.召开学生和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课外兴趣班、课内作业情况。

4.随机听课,了解课堂改革情况。

5.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减负情况。

(二)调查对象:学生、老师、家长

三、调查结果

(一)作业方面

1.由于各种原因,小学低年级仍布置有课外书面作业。

2.学生的作业均以书面作业为主,少有实践性的作业。

3.部分教师和学生对教辅资料和作业比较依赖,但作业又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

(二)评价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占了较大的比重。

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教师语言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

(三)观念问题。

家长的观念。就减负工作而言,家长、老师、学校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家长的观念急需转变。

教师的观念。有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家长,由于攀比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依然存在有应试方面的陈旧观念。

课改问题。

落实问题。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改是否落实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我们的课程改革,大多停留在表面,在落实的问题上还需要努力。

信心问题。我们也在尝试着落实课程改革,但由于较多老师对课改没有信心,担心课改影响学生成绩,对课改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及抓学生的考试分数。

四、对策与建议 

1.建立课业负担控制制度。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制度。根据“十项规定”要求,从课程计划、在校时间、违规补课、布置作业、课外活动、考试、教辅、竞赛、评价等方面制定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制度。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公示制度。在学校显著位置公示课程安排、作息时间、学生作业量、课外活动时间、教辅资料的使用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向家长发放《学生减负提质告家长书》。

2.改革学生学业评价制度。

语数学科的评价。一至六年级只组织期末考试,由学校组织命题和实施。

非语数学科评价。根据学科性质,由任教学科组或年级组组织考查,考查可以安排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也可以在学期本进行,主要考查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特长的评价。学校建立学生特长展示和评价方案,通过提供展示的平台,如组织比赛活动、学生风采展示等将学生特长评价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习惯养成的评价。由红领巾监督岗和学生校长助理,根据学生一日常规要求进行量化,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来给学生习惯养成评定等级。

3.改革教师考核制度。

改革班主任评价制度。针对现行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加大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评价力度。

增设学生家长满意奖。每学期至少了解各班50%以上的学生家长对学科教师、班主任等方面工作的满意度,并纳入考核。

增设家校联系奖。通过建立制度,要求班主任或语数教师每学期至少和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或家访一次。以此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的情况,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工作,以打造家校共同体,形成减负的共识和合力。

减少考试分数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

第9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范文

1. 熟读教材

熟练掌握教材,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前提。它要求教师本身对教材要有个消化、选取、压缩、吸收、熟悉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读”。通读教材包括辅助文、材料、插图等,对知识形成初步印象。其次细读,对教材认真圈点、勾划、标记,特别注意有“核心”、“本质”、“特征”、“基础”、“前提”、“根本”、“标志”等词的内容,分出一般与重点、识记与理解、掌握与运用的知识点。再精读,抽出重点内容细细体味,进一步把教材由厚变薄,由薄变熟,由熟变精,牢固储存在大脑之中。第二步:“研”。主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知识的联系、教学过程的联系、课堂练习的设计等,构筑起整体知识结构。第三步:“备”。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梳理知识,完善教案,把重点放在疑难点上,并充分考虑让学生如何掌握及应用。实现了这三步,不但能够减轻学生学习教材的负担,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2. 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关键。精读,一方面搞好“四点”:一是讲透重点。这是突出教材的中心所在,要舍得动脑筋、花时间,集中力量讲深讲透。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犯罪的特征”时,不光讲清“是什么”,还着力分析“为什么”。二是突破难点。难点就是教材中抽象、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它常常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像“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就属这类。在讲授时,首先给学生一个总印象:我国公民在劳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好比一个连体婴儿,不可分割。接着进行分析:父母积累财产让儿女享受,这是儿女在享受继承权。那么,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这是公民在享受劳动权。儿女给父母钱物、精神安慰,这是儿女在尽赡养义务。那么,劳动者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的义务。通过打比方、作陪衬、就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俗化、形象化了,学生自然轻松地渡过了难关。三是结合热点。热点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时代性特征的体现。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时,结合目前招工、接收、留用、就业等用人体制的改革,组织学生开展了“要享受好这一权利,我现在该怎么做”的讨论。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认为:成才,才有出路,才是出路。四是启动思考点。这一步充分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点,积极思考为什么。学会假设,学会判断,学会述理。另一方面,用活“五不”:学生自己能弄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获取的,教师不送;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想到的,教师不导;学生自己能得出的,教师不传。这样,把课堂变成“剧场”,让学生充分“演出”、“亮相”。

精练,形式上采取“看”、“做”结合。把握得准的只“看”,过目就行;模糊、含混、易错、没掌握的必须“做”,以求清楚明白,动脑、动手、动口、心到、神到相得益彰。内容上突出“实”、“新”、“活”。练基础,讲究“实在”;练题型,重在“新颖”;练答题,主张“灵活”,综合体现能力、技巧、速度。要求自己重视自己,即自己构思,自己设计,自己去做。

3. 分析典型

分析典型问题,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程的诀窍。典型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它分析得精、深、透、全,一定能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学生学习“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时,笔者选用了这样一个材料:王丽和妹妹因父亲留下的遗产处理不当,经常发生口角,兄妹的关系疏远。哥哥认为,按习惯儿子是惟一继承人,何况父亲临死前有口头遗嘱。妹妹认为,我对父亲尽了赡养义务,也有权继承遗产。而王丽又与邻居李某因两间宅基的空地发生争吵,双方均认为空地该自己所有。王丽妹妹又完全维护其哥说法。假如你是“法官”,该如何裁决这个问题?“法官”们根据案例,展开了讨论、分析、推敲,找出了裁决该问题的法律依据:遗产、遗产内容、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遗嘱、遗嘱方式、遗嘱的法定条件、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财产所有权及其内容、国有土地的权属等,解决了清官难断的事情,而最大的收获还在于掌握了解决典型问题的钥匙,逐步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讲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