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考数学范文

中考数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考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考数学

第1篇:中考数学范文

中考数学试题

中考数学命题,是以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所以研读课标、分析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知识点、题型特点、命题趋势,发现中考数学的必考点、易考点是中考复习的前奏曲.通过对近年中考试题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中考数学考查的内容依据课标、体现基础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应用的联系.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概率,综合实践四部分知识点各有侧重;实数、代数式的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图形认识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全等的证明、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证明、图形变换、统计、概率都是必考内容.解答题的试题类型和考查知识点保持稳定.命题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点的综合性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考查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压轴题的命题趋势是以图形(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为基础,进行图形变换,通过对简单情况或特殊情况的分析,进一步归纳出一般性、较复杂情况的规律,并结合证明推理说明理由.分析清楚中考数学的考点、题型和考查目的,师生在教学中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二、强化双基,突出学生个性化的

查漏补缺

中考数学试题凸显综合性,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前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漏洞和弱点都一样,要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知识点漏洞的分析查找的过程中.我们在教研中,可采取让学生写学习日记和作业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总结的能力.特别是每次测试后,都要求学生对自己不会做或做错的题目从知识点、思路上作分析总结和反思,以便在下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克服疏漏之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指导,加强学生的共性的查漏补缺,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精讲,学生要重视个性化的查漏补缺,及时弥补自己的疏漏和不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就会突出.

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学生的易混、易错点精讲多练,教师要分析学生对知识点易混、易错的原因,抓住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理解透彻、思路清晰.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做到人人会做、题题做对.

三、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学习过

程的体验,专题训练攻克中考难点

中考数学各个题型的压轴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题目体现出知识的综合性和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分析清楚题目所牵涉的知识点和思考方法.学生对于这类题目的反应有以下几方面:1.没有思路,讲解能听懂,但自己想不起来;2.有思路,但算不对.过程易错或者做不全面;3.能算对,花时间太多,就是慢.针对以上三种情况,我们分析其中原因及对策:第一种情况是相关基础知识点不熟练,需要熟练掌握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点.第二种情况是综合能力欠缺,需要对此种题型加强专题训练,把“条件”“思路”的思维过程模式化,达到思路自动化.第三种情况是解题思路不熟练或者解题过程书写不熟练,应加强解题思路的分析和解题过程的书写.针对各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析试题,找出条件和思路的联系,让学生去分析试题的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路解题,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小组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试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分析、综合、概括的数学能力.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提高运用数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四、教师要积累教学资源,实现优

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对数学教育教

学的课题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区域教研团队,与本地教研团队成员、与全国各地名师交流研讨,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把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写下来,积极为报刊杂志撰稿,加强对中考试题的把握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应积累数学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师要参与数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建高效课堂,在数学教学资源、学习方法指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为学生的高效复习奠定基础.

五、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

的指导和学习激情的激励

第2篇:中考数学范文

选题是中考数学总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选题只是知识的回顾与再现,选题变成题海战术,学生的能力止步不前或进步不大,复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对中考数学总复习的选题进行总结,想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选题遵循“适用性、巩固性、实践性和探索性”

1.适用性指选题既要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要求,又要适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

2.实践性指选择的习题既要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又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索性指选择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

二、选题做到“三突出”、“三禁止”

1.“三突出”指突出典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2.“三禁止”指禁止使用机械性记忆的题目、偏难怪的题目、低水平重复的题目。

三、选题中常见的几类复习题

1.抓纲题

利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和选用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灵活运用能力。

2.多题一种解法题

用同一种方法或思路解决多种不同的题,从不同形式的问题中发现共同特点,加强基础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

3.一题多解

用不同方法解同一类数学问题,以熟悉数学方法,开阔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存同的思想。

4.变式题

通过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或改变表达形式,得出不同水平的问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问题。

5.改错题

将学生容易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典型错误摆出来,让学生找出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与强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辨别能力。

四、试题来源

1.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

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都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的。试题在选材背景、提问方式、可信度等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成熟、可靠。精选中考试题作为例题、习题是初三数学教师最明智的选择。

2.地区模拟试题

地区模拟试题来源于地方名校中的名师,是名师对当年考试重点的预测,试题一般比较新颖,可以有选择性地作为初三总复习的习题和例题。

3.试题的改编

一些老师都习惯把现成的中考试题不加选择地拿来进行讲解和训练,这样节省时间,也无需多作思考。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原题,透彻理解原题的背景、解法等,在现有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其效果就一定很好。

4.教师的原创

为了解决某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现成的方法,往往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原创。原创试题力求题目新颖、方法灵活、思想丰富、解答过程无科学性的错误。

五、中考数学总复习课堂五分钟训练法

1.准备测试题

准备好一份5至10道以填空为主。试题可以是回顾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模块的核心知识;题量适宜在五分钟内学生能轻松完成;题型尽可多用图形、符号,少用文字,最好能以问题串的形式把重点知识产生的过程呈现出来,或用图表把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

2.具体操作

根据本班实际需求,把班上4至6人按前后桌,分成长期稳定的数学学习小组,各组选定正副组长各一名,由科代表领取老师先前准备好的五分钟训练题,交给学习正副组长。

第一步,上课铃一响,正副组长立刻把题发给组员,开始做题,要求在五分钟内完成,时间一到教师立刻让学生停笔。

第二步,接着教师对上一节课堂五分钟测试成绩突出或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肯定,这样可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步,此时学生立刻打开复习资料书查对答题情况,老师板书答案并加以引导。

第四步,老师用8分钟以内的时间,完成对本节重点知识内容的梳理,然后进行典型例题的分析。

3.信息反馈

第3篇:中考数学范文

 一、因材施教,明确要求,突出重点

 1.要因材施教

 影响复习的因素很多,学生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很大,学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技能和志趣上又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学习方法与态度、意志品质思想状况等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复习不仅要取得系统而牢固的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必须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显得尤为重要.

 2.让每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

 在复习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按顺序、分层次,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复习,由浅入深,由点到面,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

3.制定合理的复习目标,突出重点

 初中数学复习,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复习.对超出新课标和教材的知识、例题、习题,不管来自什么资料,都不要盲目列入复习范围,另外,把握复习的重点,一般来说,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数的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运算及变形;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函数的有关概念、分类、图像及性质,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统计初步及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角、垂线、平行线的概念及相关性质、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五个基本作图;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梯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各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作图;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解直角三角形;圆的一些重要性质,直线与圆、圆与圆相切的性质及判定,与圆有关的计算等等.

 突出重点的复习方式有两种:一是分三阶段复习,第一阶段按知识系统全面复习,第二阶段对重点内容再复习,第三阶段查漏补缺及模拟;二是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进行“循环性”复习.

  二、着眼“双基”,打好基础,学会运用

 基础知识是数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比重大,也是解决中、高档题的依据.学好和用好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

2.要牢固掌握定理、公式、法则

 一是要弄清性质、公式、法则、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并会推导证明.

 二是要能正确运用,不能混淆,不能错用.

3.要善于系统整理 

 将若干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知识链”、“知识网”.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注重数学思想的归纳及运用.

 4.基础知识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如:存款问题,电费、水费问题等等,都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广泛性及其价值.

 5.用基础知识探索新问题

 常见的数学中的开放题,能培养学生熟数学阅读、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要学会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

 如逆运算检验法;回代检验法;特殊值检验法;经验检验法.

 7.选择灵活多变的复习方法

 综合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提问、自学、练习、讨论交流等多种复习方式,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式中锻炼得会听、会想、会说、会问、会总结,达到复习提高的目的.

8.注重复习中的典型例题教学及加强针对性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钻研课标、教材、中考说明及各地中考试题的基础上,精选并研究教学的例、习题,强调对所选题的演变与拓展,以“题链或题网”的形式实施复习教学.

 a.习题的演变与拓展

 ①条件的弱化与强化.

 当一个命题成立条件较多时,可考虑减少其中的一两个条件或将其中的条件一般化,并确定相应的命题结论,从而加工概括成新命题拓展应用.

 ②结论的延伸与拓展.

 ③基本图形的变化拓展.

 结合基本图形所具有的特殊性,可作如平移、旋转、对称等一系列变化

 ④条件结论互逆变换.         

    ⑤基本图形的构造与应用.

 几何综合性问题通常是由若干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必要的图形的分解能力,还应具备必要的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的技能.

 b.练习的针对性训练.

 在进行常规复习的同时,教师应加强针对性训练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①加强基础知识的诊断性训练.

 选用典型的例题,重点让学生根据问题条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解决问题.

 ②加强解题速度的限时性训练.

 选择一些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③加强易错易混知识的辨析性训练.

 为避免学生在同一知识点上重复犯错,教师在课堂上可专门安排一些相关知识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

 ④加强综合运用的分析性训练.

 选择1~2个 综合题引导学生分析,寻找解题思路及方法.

 ⑤加强信息型问题中的数学关系的提炼性训练.

 数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遇到这类问题时,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准确地快速地从其中提炼出相关的数学关系.

 ⑥加强典型问题的指向性训练.

 有些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常年必考,教师应对近几年中考试题加以分析、归纳概括,在复习过程中作针对性训练.

 三、及时反馈弥补复习中的遗漏与不足

第4篇:中考数学范文

(一)狠抓“双基”训练。

“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二)注意前后联系。

初三数学是以前两年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可以用来复习、巩固相关的内容,同时新知识的学习常常由旧知识引入或要用到前面所学过的内容,甚至是已有知识的综合、提高与延续。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以便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

(三)重视归纳梳理。

初三数学各章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学习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归纳梳理,以便于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掌握,灵活运用。要学会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归纳梳理知识。纵向主要是按照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总结归纳,如学完函数,可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归纳知识。横向是平行的、相关的知识的整合,通过对比指出其区别与联系,如学完二次函数之后,可把二次函数y=ax2+bx+c(a≠0)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之间的联系进行归纳,这样既可以巩固新、旧知识,更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掌握基本模型,找出本质属性。

中学的“数学模型”常常是指反映数学知识规律的结论和基本几何图形。初中代数中,运算法则、性质、公式、方程、函数解析式等均是代数的模型;平面几何中,各类知识中的基本图形均是几何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模型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重要的公式、定理是知识系统的主干,我们不仅要知其内容,还应该搞清其来龙去脉,理解其本质。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不仅体现方法,而且由此公式可得出两根与系数的关系,还可类似地推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所以一定要掌握推导过程。再如,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尽管形式上不尽相同,但是它们之间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联系1:由两条弦的交点运动及割线的运动将四条定理结论统一到PA・PB=PC・PD上来;

联系2:结论形式上的统一:PA・PB=22OPR-(O为圆心,P为两弦交点)。

所以也把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统称为“圆幂定理”,这也是几何的一个基本模型。

(五)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是形成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的桥梁,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技能的关键。在解数学综合题时,尤其需要用数学思想方法来统帅,去探求解题思路,优化解题过程,验证所得结论。

在初三这一年的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有: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作图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就是把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手段,使它转化成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答。转化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如在运用换元法解方程时,就是通过“换元”这个手段,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把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总之把结构复杂的方程化为结构简单的方程。学习和掌握转化思想有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次去揭示、把握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辩证的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函数的形式,把这种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并加以研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通过设定未知数,把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然后利用方程的理论和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方程思想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题时要善于从题目中挖掘等量关系,能够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正确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结合起来,使“数”与“形”相互转化,达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从而使问题得以化难为易。具体来说,就是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利用图形的性质得出结论,再回到数量关系上对问题做出回答;反过来,把图形问题转化成一个数量关系问题,经过计算或推论得出结论再回到图形上对问题做出回答,这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分类讨论思想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不同的种类,分别加以研究,从而分解矛盾,化整为零,化一般为特殊,变抽象为具体,然后再一一加以解决。

分类依赖于标准的确定,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总之,数学思想方法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也是训练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更是由知识型学习转向能力型学习的标志。

(六)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的提高,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能力培养是目前中学数学教育中倍受关注的问题,因此能力评价也就成为数学考查中的热点。

(1)熟练准确的计算能力

数式运算、方程的解法、几何量的计算,这些都是初中数学重点解决的问题,应该做到准确迅速。

(2)严密有序的分析、推理能力

推理、论证体现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几何问题较多。提高这一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认清问题中的条件、结论,特别要注意隐含条件;

()能正确地画出图形;

()论证要做到步步有依据;

()学会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

(3)直观形象的数形结合能力

“数”和“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研究数学问题时,一定要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4)快速高效的阅读能力

初三数学中可阅读的内容很多,平时学习中要尽可能多地去读书,通过课内、外的阅读,既可以提高兴趣、帮助理解,同时也培养了阅读能力。如果不注意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应对阅读量较大的考题或热点阅读理解型题目就会有些力不从心了。

(5)观察、发现、创新的探索能力

数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过程教学”中的“过程”指的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了这些“过程”才能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自主获取知识,不断探索创新的能力。

第5篇:中考数学范文

一、 数学中考命题的依据

目前的中考,一般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对九年义务教育进行评估,因此需要体现基础性;二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试题需要有区分度。为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数学中考命题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要求,试题会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双基能力的基本要求。试卷的题型广泛,题量适度,难易搭配,屏弃了偏题、难题的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关注各类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 数学中考命题的要求

数学中考命题要正确反映时代数学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对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加强对数学活动、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考查。试题中应有动态探究性试题、阅读理解题、开放性试题等新题型。

三、 数学中考命题的来源

1. 依“本”不拘“本”。

改编书本例题目和习题是中考命题的重要来源。例如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第二章二次函数的复习题中,有这样的一道习题:如图(单位:m),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以2m/s的速度沿直线l向正方形移动,直到AB与CD重合,设xs时,三角形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m2.

(1) 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2) 当x=2,3.5时,y分别是多少?

(3) 当重叠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时,三角形移动了多长时间?

近年来被多次改编成中考试题,2005年河南省实验区23题、2005年徐州课改实验区26题、2005年南京市28题、2006年山东省青岛市(课改实验区)试卷24题等。

新颖的中考题目很多来源于书本习题,因此复习时一定要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思想方法的挖潜。

2. 原创命题。

根据课标的要求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模型放到现实生活情景中,放到我们身边熟悉的生产情景中,构造出全新的数学中考题,这是近年来原创中考命题主要来源。因此,经常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用数学的思想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储备更多的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对提高我们解陌生的原创命题的能力非常有益。

四、 数学中考命题的趋势

2007年中考数学命题将会更重视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注重创新。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实际运用的考查。试题将体现如下新特点:

1. 双基能力并举,培养规律意识。

在数与代数式内容中,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渐普用,运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计算量变小,这是中考命题的一个趋势。规律意识类试题成为命题热点,规律意识类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觉地探索,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规律意识类试题是中考命题的又一个趋势。例如:用一列数:1,3,2,-1……,其规律是,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等于它前面的数减去再前面的数。第2006个数为___________。

2. 体现时代特征,发展运用意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更注重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问题,体现时代性,并且结合社会特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既有强烈的德育功能,又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它仍然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3. 注重图表信息,发展统计意识。

统计和概率初步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近年已经成为各地中考命题的热点,它考查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达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同时考察学生阅图获取信息、对事件作出预料的决策能力。

4. 弱化几何论证,发展猜想探究意识。

几何论证的考查难度降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数学规律的发现探究能力。让学生从常见的几何图形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发现、猜想和探究型的几何题也是命题的方向。

5. 强化实践操作发展创新意识。

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又一个理念,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由于开放性、探究性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操作题型突出试题的实践性;创新题型,突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成为命题的热点之一。

6. 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数学素质。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试题在考核双基的同时,关注考生数学素质的发展是命题的方向,因此归纳、方程、函数、数形、建模等数学思想依然是今年命题的重要考查目标。

五、 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1. 回归课本系统看书。

只要认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领会书本的例题、习题的意图,解好中考新试题是不难的。中考命题的方向以基础题为主,集中精力把书本看一遍,认真领会每一道例题、习题的意图、解法。认真地做一遍,并从中归纳出知识的体系。

2. 理解概念扎实基础。

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都应该掌握。充分提示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理解教材,熟练地掌握基本解法。

每年的数学中考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基础,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答题技巧,而主要是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3. 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

数学中考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整体代换法、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等。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实质,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要熟练掌握。其次应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善于应用图形、直角坐标系熟练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

4. 掌握数学建模方法。

命题改革要求增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在近年的各省市的中考命题中突出地反映了这一要求,复习时应注意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建模的训练,加强探索性试题的训练。

第6篇:中考数学范文

第一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知识分块,复习为主。主要进行查缺补漏和巩固提高,重点放在课本基础知识重现、重建上,要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落实,基本方法的再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第二阶段,在经过第一个阶段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以后,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保证在基础知识试题上不丢分,建议各位考生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鹜远,不要另行一套。

其次,复习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是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以便在下一轮复习时再巩固。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此时,考生有必要对当前出现的“概念型试题”、“技巧性试题”、“隐含性试题”、“多解性试题”、“作图题”“应用题”、“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等进行归纳分析,以掌握各种试题所表现出的不同思考策略和解题方法。从而克服畏惧心理。

第三轮:综合模拟,培养能力经过初中阶段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学习和两轮的总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过关,基本方法已经掌握,接下来的第三轮便是综合训练,是实战经验的演习和热身。

2、备考的三个注意事项

(1)一定要明确方向,减少盲目性。

(2)不要进行偏、繁、难题目的练习,避免题海战术,对于已经删除的内容坚决不要补充学习,难题也是由很基础的知识组合而成的,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了中、低档习题的解法,难题不是”牢不可破”的。

(3)不要单纯进行题海战役,但不放弃做必要的题。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就得花时间思考,分析归纳解题方法,调整身心状态,切忌急功近利。

3、模拟训练养成好习惯

(1)总览全卷,区别难易。按照先易后难原则,把解答顺利的题先做完,再把留下的疑难逐个解决。

(2)沉着应战,果断抉择。解题时遇到平时没见过的题目,不要慌,题目貌似异常,其实都出自课本,要冷静地回想它与平时见过题的关联要相信自己的功底,多方寻找思路,便能豁然开朗,切忌解题发呆不敢下笔,有时动笔画一画做一做,分析分析,题目一目了然,如果万一思路打不开,切忌不能急躁,也许情况特殊须知其它考生也会与你一样,这时要尽可能解答一步算一步,不放过多得一分的机会,面带微笑,凝神注视,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切忌这里做几笔,那里做几笔,铃声一响收获甚少。

(3)科学审题,灵活计算。审题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思维直接指向试题,达到万物皆空,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弄清已知条件,所求结论,同时在短时间内汇集有关公式定理,用综合法分析法或两头凑的方法,探求解题途径。

(4)过程清晰,稳中求快。①书写清晰,列式,运算,推理,作图都要有充足理由,步步为据,运用数学符号恰当,格式规范,要一次成功,要提升一次成型的效率;②要节省时间,如表达方式画图时,先画圆再确定线;③科学地使用草稿纸,利用好了能帮助思考,节省时间储存记忆;反之就会扰乱思维、浪费时间

4、正确对待模拟成绩,做好试卷分析

在每次成绩出来后,要认真分析,找出丢分的原因,以便查出在知识点掌握上的基本情况。几大问题要注意:

(1)基本运算明显错误(克服对计算器的依赖);

(2)基本概念混淆模糊(只顾埋头做题,做卷子。对数学知识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和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3)推理表述环节薄弱(表达格式乱,论述过程杂乱无章,因为而不知所以,如果而没有那么);

(4)新题型不熟悉(心理发怵,无从下手);

(5)应试能力差,心理状态弱(考试时心急气躁,轻易放弃)。总之,会做而没有做对等,一定要认真反思,薄弱之处要加强。

5、应考四大对策

数学问题的解决,解题状态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是遵循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压轴题,难题最后攻破的顺序,为了保证中考试题能够“正确、迅速、整洁”的完成,平时不要忘记基本功的训练。过好审题关、计算关和表达关。训练解题时,要按照四个步骤来解题:

(1)审题,已知是什么?求证或求解的问题是什么?

(2)思考,需要用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本题有几种方法解?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3)求解,格式规范,表达清楚,书写整洁,步步有据。

(4)反思,本题解法中是否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它与哪些题有哪些联系? 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是否发现新的结论?等等。总之,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坚持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获得成功的秘诀,希望各位考生树立“我能行,我才行”的必胜信念。

(程敏:高级教师,沈阳市沈河区首席教师,东北十佳课教师)

为何老师对我越好情绪越糟――著名心理专家秦晓霞陪您轻松迎战大考

布 凡

近日,到中国医科大学心理门诊求医的学生多了起来,而初三、高三学生的比例占了一半以上,这些都是由考试压力惹的祸。

李文(化名)是重点中学初三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语文成绩很突出,她的语文老师希望李文能考取中考的语文状元。没想到老师的希望成了她的负担,她总在担心自己取得不了那样的成绩该怎么办。这学期刚开学时就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易怒、失眠等情绪反应。刚出现这种焦虑的情绪时,成绩有了一个小小的上升,可是没过多久,李文由于长期情绪不稳定,成绩开始下降,这样的变化让她感到更加害,,它,预感到失败可能来临,那种焦虑、不安的不良情绪愈加严重,还经常哭闹,甚至产生了“我不想读书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的念头。

中国医科大学心理门诊主任、硕士生导师秦晓霞说,李文这是典型的考前焦虑,她的表现是情绪反应,它占了考前焦虑反应的70%左右。适度的焦虑能使考生发挥潜能,这是李文最初成绩有所提高的原因,但过度的焦虑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抑制大脑的思维活动,以致产生记忆力下降,精神难以集中等反应,产生焦虑情绪的学生大都陷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爱面子。他们总在担心如果考不好,没法面对老师、同学、家长,甚至是家长的同事、邻居等不相干的人。其实学习、考试是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考虑那么多,给自己徒增烦恼。

2.标准模糊。这样的学生特别希望自己“好”,但“好”的标准又不清晰,有的认为第一名才是“好”,有的觉得考入前5名才是“好”,其实只要尽到最大努力,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了就是“好”。即使你在班级排40名,但这样的成绩是你尽最大努力得来的,那对你而言,就是“好”;如果你在班级是前5名,但并不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你的能力,就不算“好”。最大能力、最大潜能的发挥才是你的目标。

第7篇:中考数学范文

关键词:教材攻略;专题攻略;模拟中考

一、合理安排第一轮复习,进行教材攻略

第一轮复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的过程。教师应从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入手,抓纲靠本,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条理化的数学基础知识网络,并让学生熟记书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弄懂书中的每一道典型例题,会做书上的基础练习题,并会对书上的题目进行演变,做到精讲精练,举一反三,使第一轮复习更系统、更全面。所以教师必须先明确方向,找出重点,强化难点,对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了如指掌。

将这三年的知识分为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三角形、四边形、圆、图形与变换及基本作图八个大板块,每一个大板块又根据知识点的构架分成不同的小板块,每节课复习一个小板块,教学时,头一天课堂中由教师提出下节课的复习提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提要”先自行复习,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旧知识重温一遍,第二天教学中教师边复习知识点边作知识归类,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是本轮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引起学生对教科书知识的共鸣,在头脑中把不太清晰的知识重新记忆并且“巩固”,因此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面积法、几何变换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针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适时提出让学生熟练掌握。

二、第二轮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专题攻略

本阶段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能力和系统的解题方法,结合中考的常见题型(以中档题为主)和常考数学思想。可把教科书分为若干数学专题,按专题复习,能使学生适应题型,形成正确、准确的解题思考方法。这时每节课选择的例题不能多,两到三道题即可,可以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例题要结合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知识,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益,在结合学生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下,一定要把每个题讲透,不可留“夹生饭”。讲评时,要教给学生思路和方法,与学生一起深入探讨如何寻找问题的解法,解题突破口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解,如何设计解题格式,此题应注意哪些问题,解题中走过哪些弯路,有何教训,有没有其他解法,是否可以变换角度分析,等等。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应用,例如,告诉了自变量与因变量,要求写出函数解析式,或者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都需用到函数的思想。再如方程思想,它是利用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联系和制约的关系,通过建立方程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

三、提前备战,模拟中考

在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复习完之后,这一轮以模拟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中考试题有一定直观的认识,这时试卷尽量选用近一两年的中考试卷及新疆中考模拟试题,试卷的选择要符合新疆中考的各考点。

这阶段要训练学生在考场上考试心态的调整,解题顺序的确定,解题速度的把握,演草纸的使用,解题后复查的策略,学会科学合理安排解题时间和解题顺序,数学中考时间为120分钟,较易试题、中等试题、难题的时间分配比例大致是5∶2∶3,假如时间富余,最好把试卷从头至尾认真检查1~2遍,考试结束前15分钟,假如难题实在是一点思路都没有,最好停笔,把试卷从头至尾认真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思考难题,千万不可在难题部分停留太长时间,以免浪费时间和造成情绪波动。并要学生调整考试时的心态,提高应试能力,加强解题速度练习,解题要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所在,加以解决。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总之,在中考前总复习阶段,提高复习实效,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拟订好复习计划,同时任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要潜心钻研课标,系统把握教材,认真探讨和研究有效的复习方法,明确重、难点,结合学情,因材施教,灵活务实地开展复习,只有这样,期末复习才能富有实效,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成绩实实在在地提高。

第8篇:中考数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复习;基础分析;复习步骤

中考数学复习工作是九年级学生的一项较为艰难而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初中三年学的所有数学知识点都要初三下学期这个短暂的时间段里逐一温习与巩固,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如何用适当的方法高效地完成中考数学复习工作,扎实推进九年级数学复习,对于知识点的巩固与解题能力的提升及其成绩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忌用错误的“题海战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传统的题海战术可以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和速度,但是让学生打疲劳战,学生苦不堪言。为了能进入一所理想的高中,学生整天疲惫不堪,学习效率非常低下而又容易忘记,导致事倍功半。其实做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量地做,要善于总结规律、加强题后反思,切忌让学生进入“题海战术”的漩涡,或让学生只顾做题而忽视对知识点的梳理和深入理解。尤其在最后复习阶段,最忌讳的就是抠难题、怪题,以及盲目撒网搞“题海战术”。即使这样可能会提高学生的成绩,但也提高不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样提高不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所以在紧张的备考阶段,学生应回归课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精练基本知识并能灵活变通,从而利用基础知识解决经典题、吃透常考题、突破难考题,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就会得心应手,避免了不知从何做起的问题。

二、加强课本与实际的联系

只有将课本与实际相结合,把数学放在实际中应用,才能真正学活数学。例如:在复习圆的概念或函数图像时,教师可引入人造卫星、行星、彗星等,由于运动速度和状态不同,它们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圆、椭圆、抛物线或双曲线。教授概率时,可让学生向上抛硬币,猜向上的面是正面还是反面等。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在课堂上欣赏海上日出的图片,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现象。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可从直线与圆交点的个数考虑。教师也可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例如:在复习到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让学生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过程,从中总结和归纳知识,同时理解了数学的价值所在,从而在实际问题感悟中对数学相关知识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

三、牢固树立课标意识,依据课标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

基于现在一标多本的特点,《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成为数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中考复习中必须遵循的总精神,只有明确这些,复习才能有正确的指导方针。所以,教师不能只凭对教材的熟悉,而忽视对课标和考试说明的深入理解。解读《中考考纲》变化,明确中考考点分布范围,紧抓历年“必考点”,揣摩考点适应题型,让考生清楚了解考试方向。这就需要学生了解课标和考纲,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做到:(1)低起点,高要求。即课标中要求知道的内容,如整式的计算不必深究,但必须要懂。(2)适度挖掘教材知识内容之外的隐形知识。即课标要求理解的知识,教材没有讲到的,教师要补充。但对隐性知识的补充和挖掘重在对重点、热点知识的深入理解,加强联系,不能盲目扩大知识范围。(3)概念必须理解性记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中考动态,将课标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学习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在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的偏差,再反思、再认识后加强备课,及时调整教学角度,做到周密设计,科学复习。学生在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更要关注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归类,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以便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四、复习步骤

1.第一阶段单元复习(主题统领教材)

目的: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

主要任务:查漏补缺。

中考数学每年涉及到的知识点不会减少,因此,学生不能心存侥幸,忽略自己较弱的知识点,要通过复习,把不爱学的知识点也变成自己的强项。首先是对每一课的概念进行整理分析,进而理解性记忆;其次是整理单元线索,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主题知识结构。因此,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炼出每节课的主要内容,要逻辑性强、主题突出、板书条例清晰,如采用提纲法、图示法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各单元之间不要间断,要比较联系、合纵连横、拓展知识,适当补充完善知识。例如:前一课正比例函数为下一课的反比例函数奠定基础。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复习完正比例的图像及其性质,第二节课复习反比例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反比例来类比正比例的图像与性质,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异同。

2.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目的: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整体驾驭知识的能力。

主要任务:打破教材编写体制的限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重新梳理所学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专题。

学生学的知识都是零零碎碎的,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所以教师必须有效引导学生整理知识,通过专题复习使学生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加深他们对相同知识的理解。例如:应用题需要一个综合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仅仅用到一个知识点。2012年中考数学热点有代数式的变形与代数式的求值、分类讨论(很容易漏掉)、图形相似,分值大的题有综合计算、概率(送分题)、一次函数、简单的几何证明以及较难的几何证明和二次函数,简单的全等三角形、圆中的切线证明以及圆中计算和证明,动手操作或者几何变通思维能力题目,代数几何综合题目,几何综合压轴题。这些数学题,都是由一些基础知识点整合而成,尤其是后面的几道综合题。而这些题目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中考数学分数的高与低。所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每节课中的基础知识的整合,把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弄清楚,把每一个定理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弄明白,从而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在上课时要勤做笔记,记住每一个闪光的思路;注重归纳,把自己在课本辅导书上做到的相关的题型总结在一起;经常回顾,同时标记重要题型;并且确保熟练添加四边形、三角形中的辅助线,特别是几何三大变换、旋转、平移、轴对称要熟练于胸,对这类型的题目可进行适当的专题训练。

五、综合运用,触类旁通

发明家查理,他从小就善于思考,勤奋联想,综合运用,触类旁通。发明火柴时,他还是个中学生。当时老师正在课堂上做实验,把氯酸钾和硫酸合在一起,用小锤子敲打几下,便响起了爆炸声。于是查理由此产生联想,假如在混合物种加点磷,敲打或摩擦时可能会发出火花。接着他偷偷做了一个实验,只听“哧”的一声,一团火花窜了起来,把他的脸烧伤了,他不顾伤痛,接着把一片小木条在硫磺里浸透后,再在木条的一头涂上氯酸钾,然后往磷上一擦,又“哧”一声出火了。他就这样发明了火柴。其实学习数学更需要查理般的综合运用,触类旁通。

第9篇:中考数学范文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12)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2、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配套练习以《初中双基优化训练》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二、第二轮复习(五月份)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习《中考红皮书》。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9)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六月份)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习有《顶尖冲刺》、《九地市模拟试题》,历年*市中考题(*)。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四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4节课的讲评时间。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11)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2)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