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覆盖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覆盖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覆盖技术论文

第1篇: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一)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的主从关系一方面,就内涵而言,G2C服务与其伦理绩效评估的根本意图,决定了G2C服务是目的,其伦理绩效评估是手段,后者为前者服务,两者之间存在明确的主从关系。如果把两者递推至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层面,那么后两者之间仍存在这样的主从关系。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后两者之间的主从关系有时可能会呈现反方向转化[3],即在实践过程中,常常把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推行作为目的,针对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中提出的需求与问题再辅以相应的G2C服务完善策略,这种做法看似颠倒了主从位序,但如果使用恰当,却有助于政府实现完善G2C服务的目的。况且由于实现G2C服务完善的主旨并未改变,后两者之间主从关系的逆转只是暂时性的、策略性的,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这两者之间的位序。另一方面,就过程而言,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开发者理解G2C服务内容,优化G2C服务运作流程,诠释G2C服务施用空间、输出对象、生成结果的过程。这含有优化和再造的意味,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两者优先级策略问题。我们来分析以下几种情况:其一,G2C服务与其伦理绩效评估的主从关系及其两者的遵从方向,决定了率先进行G2C服务完善的必要性,所以,优先完善G2C服务符合行政体制改革的客观规律,能增强G2C服务伦理的水平,减少G2C服务伦理发展的不确定性,避免G2C服务伦理困境的出现。其二,对于某些公众感知明显并且一段时期内又很难提升的G2C服务,可先优先推行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以较严格的量化控制来改善有限的结果。这种情况并不属于优先级反转,它与第一种情况的优先级顺序的根本意图上具有一致性,彼此并不矛盾,是一种策略性措施。其三,政府通常借助强力的政治与行政手段来推动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齐头并进,似乎不分先后,看起来优先级对等,但实际上,两者的主从关系仍然是选择G2C服务完善的适度超前以保证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的健康有序进行,这种情况下两者的优先级顺序与前两种情况意图仍是一致的。

(二)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的依互关系首先,就内容与形式而言,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是G2C服务完善的一种技术实现逻辑,决定了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既是G2C服务的内容之一,又是G2C服务内容的虚拟形式之一。当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作为G2C服务内容出现时,表现的是它的外部压力特征,当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作为G2C服务的虚拟形式出现时,表现的是它的内在动力机制,这说明G2C服务与其伦理绩效评估之间互为表里的依互关系是不争的事实。其次,从结果上,G2C服务体系与其伦理绩效评估体系之间看似内容分立、结构分立、功能分立、工作独立,但实质上,两者是内容统一、结构同一、功能同一,其框架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影响,表现为互为条件的依互关系。同理,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也存在着这种依互关系,具体体现在:如果G2C服务完善了,其伦理水平也必然得到提高,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也易于推行;同时,如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具有有效的指标体系、先进的测评方式和高效的工作协同,使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得到其应有的信度与效度,此时,它则成为G2C服务完善的实践动力和发展依托,进而使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推行过程成为G2C服务完善的过程。

二、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互动的触发源:行政生态环境变化和行政体制改革

探究行政生态环境变化和行政体制改革对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的触发,旨在为促进两者良性互动寻求动力根源和基本依据。

(一)对行政体制改革大环境的适应性是自然演进意义上的触发源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是行政生态环境变化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新的政府管理需求导致的结果。另外,G2C服务完善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行政体制改革应首先选择的方面,表明了政府在面临全球化、市场化、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传统官僚体制失效和新公共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的宏观背景下,对于如何有效履行自身职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新思考。伦理绩效评估则直接是评估理论的广泛应用和科学管理环境生成引发的政府管理创新。这种自然演进的同步性可以被理解为静态地互动。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绝对的,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在某一时间以某种方式相结合,进而产生积极的意义,这种自然演进的联系则是一种积极互动,为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提供发展动力。

(二)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动融合是人为建构意义上的触发源如前所述,在行政生态环境变化的促动下,G2C服务与其伦理绩效评估之间会发生自然的互动,但由于两者在具体的行动中常常仍是相对独立,其自然演进意义上的互动就必然呈现出不稳定与不确定的特征,并常常滞后于政府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G2C服务与其伦理绩效评估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更积极作用地发挥还依赖于政府实践主体与学术理论主体的主动作为,根据行政生态环境变化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构建G2C服务完善的策略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的指标体系,以及两者的互动机制。而此时,G2C服务与其伦理绩效评估应统一于科学化、信息化、民主化的行政体制改革,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相协同,这是它们发展的基本依据。

(三)与行政生态环境变化和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的契合是良性互动的理想状态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要适应于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要遵从和统一于行政体制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个意义上,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就共同构成了行政体制改革环境变化的变量,其良性互动成为行政生态环境良性变化和行政体制改革深入的动力源。而行政生态环境良性变化将为G2C服务完善的运行方式和实现形式塑造更好的环境,行政体制改革深入则为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推行提供更加科学而规范的指标体系。

三、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协同并进的推进器:流程优化和指标评估

(一)流程优化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的改进作业绩效的方法流程优化强调根据组织使命与意图的需要,确定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并且总是以一定目标为依据。G2C服务欲完善,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欲提升就必然涉及流程的优化和重组。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推行,实质上就是以需要与目标为重心来整合指标和评估效果的过程。由此可见,流程优化是连接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的最有效工具。基于G2C服务完善与其伦理绩效评估推行良性互动的流程优化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以公众感知为导向,优先选择易被公众感知、公众异常在意的评价内容。二是按领域构建次序流程,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高度重合。如构建政治、单位(或者说组织)、社会与个人的次序流程,进而形成一站式业务系统,以满足政府、学者和公众的个性化需求。三是以体系为目标。以为整合中心构建框架,核心是面向评价的最终目标和服务对象,打破传统条块分割、职能分割的职业伦理结构,加强各主体内部及之间的协同,以形成G2C服务伦理绩效评估的权威平台。

第2篇: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岩质坡面,挖沟挂网,生物防护工程

 

一、传统的岩质坡面绿化方法

岩质坡面传统的绿化方法是在坡脚栽植攀缘植物、坡顶栽垂吊植物或在岩面上挖种植槽或鱼鳞坑栽植攀缘、垂吊植物及花灌木等实现绿化。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施工速度慢,养护困难,成活率低,重要的是岩面达到完全覆盖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二、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应用

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是指在坡面上按一定的行距人工开挖楔形沟,在沟内回填适宜于草种生长的土壤、养料、土壤改良剂等种植基质材料,然后挂三维植被网,再覆盖基质材料喷播植草。

2.1适用范围

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要充分了解该施工区域内岩质边坡的结构,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其适应范围为:

(1)硬岩边坡。如花岗岩、闪长岩、中生代砂岩,表面坚硬、不易风化、龟裂少且稳定性好时,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考虑采用挖沟植草护坡方法。

(2)软岩边坡。如岩浆、凝灰岩、页岩、第3纪泥岩、粉砂岩等,根据其是否易风化、是否会砂土化及龟裂的多少可采用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

(3)易风化硬岩。如蛇纹岩、粘板岩等开挖后在短时间内风化为砂土或沿裂隙分解为细片的岩石,按软岩边坡处理。

2.2材料的选择

(1)基质材料

种植基质材料主要有土壤、有机质、化肥、保水剂、接合剂、pH缓冲剂、水及草种。

土壤:土壤可因地制宜,选择就近的沙壤、壤土或黄土。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要保持干燥、过筛,去掉粗的颗粒物及杂物。

有机质:常采用的有机质有泥炭土,泥炭土有机物持水量很高,通气性良好,其独特的轻质、持水、透气和富含有机质特点,可蓄水、保水,防止板结,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并保持肥效的持久力。

化学肥料:加入一定量的缓释全价肥有利于植物生长后期肥料的持续供应。

保水剂:岩体面基本上为不透水层面,易反射辐射热。因此,岩面上植物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对气候相当敏感,稍一干旱植物凋败枯萎。此时加入保水剂是岩面上植物得以正常生长发育的关键。保水剂可吸收自身数百倍至数千倍的水分。这些水分不易被一般物理方法挤排出来,而植物根系却能吸收贮存在保水剂中的水分。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保水剂可将偶尔的降雨迅速而膨胀成凝胶将水分贮存起来,干旱时便慢慢地释放给根系。

接合剂与pH缓冲剂:为了避免雨、风、雪等因素对种植基质造成侵蚀、冲刷,必须在种植基质中加入适量的接合剂,以促使基质与岩面粘结和基质硬化。常用的接合剂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呈碱性,一般来说对种子的生根、发芽是有害的,因此其用量必须控制得当。掺入水泥的同时,可加入一定量的碱性中和因子,如磷酸作为缓冲剂以调节基质pH值。

用水:就近利用,用水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植物种子选择及配比:岩体坡面上种植基质厚度薄,环境恶劣,植物除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种类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抗旱性、抗逆性强的品种。实际应用中多以一种植物为主,多种草籽混播,以便增强适应性。常选用的草种主要有高羊茅、白三叶等。为了丰富景观,可加入一定比例的草花种子,如波斯菊、金鸡菊等。由于风化岩上常有灌木和乔木自然侵人岩体,还可在喷播时加入少量银合欢、丁香、胡枝子等灌木种子。

(2)辅助材料

三维植被网:采用约15mm的三维三层植被网,底网为两层,网包一层或约18mm的三维四层植被网,其底网为两层,网包两层,原材料为聚乙烯,质控抗拉强度分别为≥1.6±0.2KN/M,≥2.4±0.4KN/M,单位重量分别为300g/m2和350g/m2,幅度可选定。

U型J型钢钉:起固定作用,用直径6mm钢筋预制。

无纺布:无纺布作为植物养生网能防止种子和土壤受暴雨冲刷造成流失,也可适当遮阴,防止土壤干燥,使种子更容易发芽,无纺布可选16-20g/m2热合或热粘型无纺布。

2.3施工工艺

(1)坡面修整

高速公路路堑坡面因山势和征地等原因,一般都较陡急,修整前边坡因暴露风化,碎落,形式凹凸不平。在进行绿化前应按设计要求,对边坡不平整处进行人工修坡,清坡平整度宜控制好,并把坡顶和可视断面一并修整,保持坡体线条流畅。

(2)开挖楔形沟

在岩石坡面上人工开挖楔形沟,楔形沟竖向保持直立,横向设置5%的倒坡以保证填土的稳定,沟间距离为300-400mm。

(3)回填基质材料

沟内回填富含有机肥料的基质材料,土壤和基材必须事先混合均匀,并保持一定的湿度。适当洒水以确保坡面潮湿,再挂三维网并用U形J形钉固定,网上撒细粒土经多次喷水沉降以覆盖三维网网包。也可采用灌浆法对三维网灌浆,还可通过喷混机,将表土均匀喷到三维网上,直到全面覆盖三维网。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

(4)喷种

采用液压喷播机,将种子、保水剂、肥料、纤维混合料均匀喷播在坡面上,喷播完成后,视情况可撒少许细土覆盖表面。

(5)覆盖

喷种后可在坡面覆盖无纺布以防止雨水冲刷,并可在干热季节适度遮阴,利于种子萌发。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

(6)养护

喷播后应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免费论文,生物防护工程。在春天5-10天左右发芽,一个月成坪,成坪后进入正常养护。

三、存在的问题

土壤和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岩质坡面,其硬度大、土壤少甚至无,植物生根、发育非常困难,因开挖后的岩质边坡大多较陡,在坡面上回填的种植基质往往难以固定,即使一时附着,还会因降雨、流水及大风等遭到流失,使种植基质连同生长的植物一起滑落、崩塌。因此,岩质边坡绿化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坡面上必须有植物能赖以持续生长的种植基质,二是种植基质能永久固定在岩面上。

四、结论

过去对护坡常采用浆砌条石或水泥喷浆等构造物进行护坡处理,随着人们环保及审美意识的提高,需对裸露的坡面进行绿化处理,以防止坡面的侵蚀和风化,恢复自然植被,在绿化的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以求达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经在多条高速公路通过挖沟挂网喷播植草技术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较传统的绿化效果更明鲜,建议广泛推广使用。

第3篇: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贵州高校,黑白地图,偏向瞄准,等高线

 

2.5在地形山形的识别上也有很大的优势,一张简单的黑白地图因为在图上没有多余的颜色覆盖在等高线上,所以在地形和山型的识别上一目了然,是平地还是有起伏的地势、是山谷还是山背、是山顶还是洼地等;而一张标准的定向地图因为等高线是最先覆盖的符号单位,导致所有的地图符号都是优于等高线显示的,所以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山形是很难识别的,很多人在一次长距离比赛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因为分辨不出等高线而跑了冤枉路浪费了很多时间消耗了大量的体能。

综上所述使用黑白地图训练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更适合普通高校的开展。

3 利用黑白地图训练的缺点.

3.1训练期间因为使用的是当地国土局1975年测绘1977年出版的黑白等高地图,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地图和实际地形对照不上的情况,如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会使特征发生改变,沼泽、小溪、池塘在雨季是充满的,在旱季可能就完全干涸了。在训练中,如果到达地图上点标是设在小溪区域时却找不到点标,或者也可能发现它更像个池塘,小路也经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在以前地图上有小路的地方由于道路的建设变成了二级或大公路,在春天很容易找到的小路,冬天树叶掉光都却再难找到,如果不注意将很容易迷失方向;而标准的定向地图就不回出现类似的情况,因为标准的定向地图都是临时制作的,如果出现在实地有变化的情况只需马上进行修正就可以了。

3.2概略定向和精确定向,概略定向是一种利用大而明显的特征导航,快速前进的定向技术。通常在一个段落的前一段路程中应用这一技术。通过概略定向只要求知道自己在地图与实地的大概位置。概略定向可以利用导航特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导航定位,通常在穿越具有较大的明显特征路段部分,特别是从起点或检查点通往下一个检查点的攻击点路段部分使用;精确定向是一种在错综复杂的实地中,利用小的特征进行精确地导航,慢速前进的定向技术。精确定向要求通过精确读图,并借助指北针、距离判断等技术时刻保持图地关联。免费论文,等高线。。通常在短距离路段的后一段路程中,特别是由攻击点向检查点行进时适用这一技术。

概略定向和精确定向的区别

 

 

 

概略定向 精确定向 地形选择类型 选择比较大的导航特征 选择比较细小的导航特征浓密的植被环境 适用路段  

第4篇: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GIS土壤侵蚀,遥感监测

 

土壤侵蚀是一个复杂的人文和地理过程,利用常规地面调查的方法,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且费时费力。遥感技术具有信息丰富,实时性强和动态监测等优势,无疑是最快速有效的先进监测手段之一[1,2]。因此,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我国土壤侵蚀性状况进行调查是近来水土保持研究的热点。

1. 土壤侵蚀模型

土壤侵蚀受到诸如降水、下垫面岩性、地形坡度、土地覆盖类型及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定量调查方法的核心,侵蚀量评价模型经历了单因子方程式到多因子侵蚀模型的发展,使得每个对土壤侵蚀发生作用的因子都能较好的被描述。根据建模方法,这些土壤侵蚀定量模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经验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类模型。

1.1经验统计模型

经验统计模型是根据标准小区试验结果,确定土壤侵蚀的控制因素并拟合出能最大概率重现观测数据的函数对应关系式。该方法基本不考虑土壤侵蚀过程的内部机制,因此又被称为黑箱模型。这类模型主要有USLE[3]、RUSLE[4]、卜兆宏模型[5,6]和我国的黄土高原模型[7]等。

USLE系列模型是为显示长期年平均侵蚀速率而设计的,主要包括USLE(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卜兆宏模型。他们均采用相同的模型结构,更确切的讲,后二者是在USLE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USLE系列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1)

式中,A为土壤流失量;R为降雨侵蚀力因子;K为土壤可蚀性因子;L为坡长因子;S为坡度因子;C为作物经营管理因子;P为土壤侵蚀控制措施因子。

RUSLE包含了近期研究的附加数据和USLE中所包含数据的修正版,对USLE做了包括技术性的和因子值算式的改进,因此在土壤流失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且代表了当今最好的预测土壤侵蚀技术。

卜兆宏对USLE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国本地化应用研究。虽然采用的监测模型鱼USLE具有相同的表达式,但是其因子算式、算法均为我国实测资料所建,因此更适合我国土壤流失的实际情况。

江忠善等通过在黄土高原的试验得出了次降雨无植被裸露坡耕地和人工草地的侵蚀量多元幂函数统计模型。如次降雨人工草地侵蚀模型为:

(2)

式中,M为次降雨土壤侵蚀模数;P为降雨量;I30为最大30分钟雨强;S为坡度;L为坡长;e为雨量动能;c为植被覆盖度。

1.2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考虑了土壤侵蚀过程的内部机制,依据较为严密的质量、动量、能量守衡方程,经过一系列简化后,对土壤侵蚀过程及各因子的变化进行了定量表达。与统计模型相比,该模型应用经典物理定律描述土壤侵蚀的数学分析工作仍然太少。

从预报精度的角度来讲,物理模型无疑是极具潜力的。但目前发展的物理模型需要大量的参数,而有些参数又难以获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尚难以取代经验统计模型在土壤侵蚀定量调查中的主导地位。

本文基于USLE模型,运用ENVI的图像综合处理能力来对试验区的土壤侵蚀性作出评价。研究的基本流程图如下:

图1.土壤侵蚀性评价流程图

2. 植被因子的提取

植被因子是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重要的一个因子,植被因子一般用植被覆盖度来集中体现。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地块总面积之比,它是植被冠层形状、植被空间分布、叶子倾角及重叠所形成的参量。

传统的植被覆盖度测量方法主要是目估法、采样法、仪器法等,但由于目估法主观性太强,采样法野外操作不方面,仪器法成本较高难以在大范围内快速提取植被覆盖度。因而,遥感成为了估算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技术手段。

2.1 植被因子提取方法

2.1.1 三波段法

一般来说,植被在绿光波段有一个低反射峰,在近红外波段有一个高反射峰,在红光波段为一个吸收谷。而土壤光谱在绿到近红外波段近似线性变化。从土壤光谱库中全部25种土壤在0.56到0.8微米之间的光谱曲线可以看出,在该波长区间内,大部分土壤光谱近似现行变化。唐世浩等根据上述植被和土壤的光谱特点,提出了如下形式的三波段梯度差植被指数(T1):

(3)

若T1<0,则取T1为0。免费论文。

式中,Rir、Rr和Rg分别为近红外、红、绿波段的反射率;lir、lr、lg分别为响应波段的波长中值。

分析该植被指数可以看出,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绿光和近红外反射率增加,红光反射率减小,该植被指数增大;反之,该指数减小。对于植被来说,T1一般不会小于0。

利用T1计算植被覆盖度(Fc)的公式如下:

(4)

式中,Timax为最大三波段梯度差。

2.1.2 回归模型法

通过对遥感数据某一波段、波段组合或利用遥感数据计算出的植被指数与植被覆盖度进行回归,建立经验模型,利用得道的模型求取大范围的植被覆盖度。包括了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

2.1.3 像元分解模型法

像元分解模型法的原理是图像中的一个像元实际上是可能由多个组分构成,每个组分对遥感传感器所观测的信息都有贡献,因此可以将遥感信息(波段或植被指数)分解,建立像元分解模型,并利用此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

目前已开发出的模型主要有五种,分别是线性模型、概率模型、几何光学模型、随机几何模型和模糊分析模型。免费论文。最常用的是现行分解模型,其假设像元信息为个组分信息的线性组合。在线性分解模型中有一个简单使用的模型,即像元二分模型。

像元二分模型的原理为:通过遥感传感器所观测到的信息S可以表达为由绿色植被部分所贡献的信息Sv和由无植被覆盖(裸土)部分所贡献的信息Ss两部分,即:

(5)

设一个像元中有植被覆盖的面积比例为Fc,即为该像元的植被覆盖度,则无植被覆盖的面积比例为1-Fc。如果全由植被所覆盖的纯像元所得的遥感信息为Sveg,则混合像元植被部分所贡献的信息可以表示为Sveg与Fc的乘积,即Sv=Fc*Sveg。同理,如果全由无植被所覆盖的纯像元所得的遥感信息为Ssoil,混合像元的土壤成分所贡献的信息Ss可以表示为Ssoil与1-Fc的乘积:

(6)

通过公式变换。可得一下植被覆盖度的计算公式:

(7)

该模型表达了遥感信息鱼植被覆盖度的关系,其参数Ssoil与Sveg都具有实际的含义,即土壤与植被的纯像元所反映的遥感信息,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摆脱了地域的限制,易于推广。免费论文。同时,该模型也削弱了大气、土壤背景与植被类型的影响。

2.1.4 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

直接利用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计算公式为:

(8)

根据像元二分模型理论,一个像元的NDVI可以表达为由绿色植被部分所贡献的信息NDVIveg与无植被覆盖部分所贡献的信息NDVIsoil两部分组成。将归一化植被指数带入公式(7)可以得到:

(9)

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采用卫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坡度图,遥感影像中提取植被指数NDVI,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得到植被覆盖度,依据水力侵蚀标准将土地利用、坡度和植被覆盖度等进行编码后做空间叠加分析,得道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数据。但是这种处理流程中仍存在一些缺陷有待改进:

不同季节的植被覆盖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数据往往是一个时间范围内影像的集合,为了得到统一而有效的植被因子,需要对数据做时相上的协调处理。

一些零散分部的小块地块,由于面积太小,数据处理中难以勾画界线,不能充分表达细节信息。

各个区域往往具有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也不尽相同,因而区域具体应用中可以扩充影响因子的选择,使其能更贴切的变现当地的土壤侵蚀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对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1998(2):20-23.

[2] 景可,王万忠,郑粉莉.中国土壤侵蚀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9.

[3] W.H.Wischmeier. Predicting rainfall-erosionlosses from cropland ea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Handbook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Washington D. C.1965.

[4] Renard, K. G., Foster,G. R., Weesies, G. A., McCool, D. K., Yoder, D. C. Predicting soil erosion bywater : a guide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 with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equation.Handbook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Washington D. C.1997,703.

[5] 卜兆宏等,水土流失定量遥感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7,34(3):234-245.

[6] 卜兆宏等,应用水土流失定量遥感发发监测山东全省山丘区的研究[J].土壤学报.1999,36(1):1-8.

[7] 江忠善,郑粉莉,武敏. 中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研究[J].泥沙研究,2005(4):1-6.

第5篇: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防虫,选择,使用

防虫网是一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经拉丝制造而成的网状织物,具有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毒无味、废弃物易处理等优点。能够杀灭常见的害虫,如苍蝇、蚊子等。常规使用收藏轻便,正确保管寿命可达3~5年左右。

防虫网覆盖栽培是一项增产实用的环保型农业新技术,通过覆盖在棚架上构建人工隔离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切断害虫(成虫)繁殖途径,有效控制各类害虫,如菜青虫、菜螟、小菜蛾、蚜虫、跳甲、甜菜夜蛾、美洲斑潜蝇、斜纹夜蛾等的传播以及预防病毒病传播的危害。且具有透光、适度遮光等作用,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确保大幅度减少菜田化学农药的施用,使产出农作物优质、卫生,为发展生产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防虫网还具有抵御暴风雨冲刷和冰雹侵袭等自然灾害。防虫网广泛应用于蔬菜、油菜等制繁原种时作隔离花粉传入用,马铃薯、花卉等组培脱毒后隔罩及无公害蔬菜等,也可以应用于烟草育苗时作防虫、防病等用,目前是物理防治各类农作物、蔬菜害虫的首选产品。真正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为我国菜篮子工程作出贡献。下面介绍防虫网的主要应用技术,供参考。

一、防虫网的作用

1、防虫: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可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黄曲跳甲、猿叶虫、蚜虫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据试验,防虫网对白菜菜青虫、小菜蛾、豇豆荚螟、美洲斑潜蝇防效为94~97%,对蚜虫防效为90%。

2、防病:病毒病是多种蔬菜上的灾难性病害,主要是由昆虫特别是蚜虫传病。由于防虫网切断了害虫这一主要传毒途径,因此,大大减轻蔬菜病毒的侵染,防效为80%左右。

3、调节气温、土温和湿度:试验表明:炎热的7~8月,在25目白色防虫网中,早晨和傍晚的气温与露地持平,而晴天中午比露地低1℃左右。早春3~4月,防虫网覆盖棚内比露地气温高1~2℃,5厘米地温比露地高0.5~1℃,能有效地防止霜冻。防虫网室遇雨可减少网室内的降水量,晴天能降低网室内的蒸发量。

4、遮强光:夏季光照强度大,强光会抑制蔬菜作物营养生长,特别是叶菜类蔬菜,而防虫网可起到一定的遮光和防强光直射作用,20~22目银灰色防虫网一般遮光率在20~25%。

二、防虫网选择

防虫网有黑色、白色、银灰色等多种颜色,可根据使用需要来选择网色。单独使用时,应选择银灰色(银灰色对蚜虫又有较好的拒避作用)或黑色,与遮阳网配合使用时,以选择白色为宜,网目一般选择22目为宜。

二、防虫网的使用

1、大棚覆盖:将防虫网直接覆盖在大棚架上,四周用土或砖压严压实。棚顶压线要绷紧,以防夏季强风掀开。留正门揭盖,方便出入。平时进出要随手关门,以防蝶蛾飞人棚内产卵。同时还要经常检查防虫网有无撕裂口(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一旦发现应及时修补,确保网室内无害虫侵入。

2、小拱棚覆盖:以竹片或钢筋弯成拱棚插于大田畦面,将防虫网覆盖于拱架上,以后浇水直接浇在网上,一直到采收都不揭网,实行全封闭覆盖。

夏秋栽培蔬菜一般采用防虫网全棚覆盖。对于生育期较长、高杆(或需搭架)的蔬菜需用大中棚栽培,以便于管理、采收。夏秋栽培的速生叶菜类蔬菜,因其生育期短,采收相对集中,可用小拱棚覆盖栽培。晚秋、深冬、早春及反季节栽培,可在薄膜以上的放风口,棚顶放风口,棚门内衬以防虫网,并用压膜线压紧,既能起到防虫作用,又能节约成本。

三、注意事项

1、在播种或定植前采用高温密闭棚室或低毒农药杀灭土壤内的寄生虫蛹、幼虫。

2、栽植时苗木最好带药入棚,并挑选无虫害的、未被病毒传染的健壮植株。

第6篇: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景观式地面烟炉,系统组成,技术指标

 

RYJ-1型景观式地面烟炉外形似欧式尖顶建筑,采用太阳能供电远程遥控作业,其控制距离不受限制,可布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技术指标,实现焰条的远程遥控检测、点火和自动播撒。本系统除可在手机信号覆盖的地区使用外,还可选择安装在北斗接收装置上,可覆盖没有手机信号的所有区域,实现中国境内无盲点覆盖。

1 功能及特点

1.1 实现了无人职守,适时作业的功能,作业安全可靠,可广泛布点,实用性强。

1.2 具有设备破坏报警技术指标,烟管被盗自毁的功能,可确保设备安全,可避免燃烧剂危害社会。

1.3 功能配置先进,配置北斗卫星通讯,可覆盖中国境内所有区域。

1.4 考虑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及卫生,填装烟管工作在烟炉外完成,无需将手伸入烟炉内部,装填方便、快捷技术指标,可确保烟管安装人员安全卫生。

1.5 装填烟管数量多,催化剂含量大,作业时间长。

1.6 具有烟管是否点火成功的检测功能和异常检测功能及燃烧情况记录功能。

1.7 遥控系统具有可靠的加密功能。

1.8 外形美观,性能可靠,可靠选择单体或成组(套)安装使用。

2 工作原理

中心控制器采用密码无线通讯方式。远

程获取终端站点信息,庙宇烟管点火时间、点火数量,使烟管在选定时间正常点火,燃烧催化剂技术指标,通过烟炉将催化焰剂播撒释放于空中,并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抬升到云中,达到催化增雨(雪)功效。

-------------------------------------­­­­­­­­­­­­­­­­­­­­­­­­

学本科,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科研工作

2.1 本系统由地面烟管、烟炉、点火控制系统组成。

2.1.1 地面烟管由接电铜片、底座、壳体、催化剂药柱、自毁装置、喷管、防潮塞组成,见图1。

图1 地面烟管

Fig.1 Chimney of equipment

2.1.2 地面烟炉由1雨帽、2烟囱、3炉顶、4炉镗、5烟管固定装置、6烟管、7收渣盒、8烟炉底座、9接线板、10门、11控制器等组成,见图2。

图2 地面烟炉

Fig.2 landscaping artificial rainfall aerosol equipment

2.1.3 点火控制系统由点火控制器、内置电池、

无线通讯模块、太阳能充放电控制、防盗报警系

统组成。系统工作框图见图3。

图3 控制系统工作框图

Fig.3 Map of control system

3 技术指标

3.1 烟管技术指标

管长398mm

管径Φ46.5 mm

质量925 g

催化剂重量 535 g

碘化银含量 11 g/支

成核率(-10℃) 1.03×101 个/g

催化剂燃烧时间 6 Min/支

催化剂燃烧温度 1260℃

使用温度-30~45℃

储存温度 -40~50℃

烟管同时工作数量 ≤9支/套

储存期3年

3.2 地面烟炉、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外形尺寸4212×1538×5475(长×宽×

高)mm/套(3个单位为一套)

质量 1500 Kg/套

烟管最大装填量 168支/套(单位装填量56支)

电源电压220VAC(远程中心站);8~

16VDC(现场终端)V

待机功耗 ≤2W(终端

供电方式 太阳能供电系统

电池能量 7个连续阴天可靠工作

电池寿命 >1年

手持式控制方式 现场控制

控制距离 中国境内不限

最大点火容量 168支(可以独立点火)

平均无故障工作 >7000 H

平均修复时间 <2 H

工作温度 -30~45℃

工作湿度 10~100%

点火控制方式 支持GPRS、CDMA、SMS、卫星通讯

21世纪,对于我区人工影响天气的工作发展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技术指标,希望和困难同在,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的先进技术,落实科学发展观,丰富我区人影作业手段,促进我区人影工作快速的发展,从而进入一个全新的局面。

参与文献: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手册

第7篇: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大学校园 TD-SCDMA WLAN 校园分布系统

大学校园人员密度大、手机普及率高,一直是移动通信运营商通信保障的重点区域。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以及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大学校园有大量无线上网的潜在需求,大学校园无线上网将成为运营商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本文将从大学校园不同区域的不同通信需求分析着手,讨论大学校园无线上网的建设方案。

一、大学校园不同区域的潜在无线上网需求

大学校园中不同区域因其功能不同,对无线上网的需求也不同,下面按照不同的场景对无线上网的需求从业务类型和业务量两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1.1 学生宿舍无线上网潜在需求

学生宿舍中人员密集,主要用户群是学生,通过对目前使用固定宽带的学生用户进行行为分析,在学生宿舍中可能发生的上网业务大多是网页浏览、文件下载、在线游戏、即时通信等业务,用户对于带宽需求量大,终端类型以电脑为主。

对于学生宿舍中已有固定宽带的场景,学生用户可能由于空间限制、固定宽带资源(如网线接口数少、用户量大导致带宽下降等)限制、追求新潮等因素选择无线上网,由于固定宽带对用户的的分流作用,该场景中潜在用户比例不高,此时无线网络支持的单用户带宽应超过固定宽带或与固定宽带接近才有可能吸引用户并保证用户长期使用无线上网业务。

对于学生宿舍中尚无固定宽带的场景,由于没有固定宽带对用户的分流作用,该场景中潜在用户比例为100%。

1.2 教学楼无线上网潜在需求

本文按照功能的不同,把教学楼分为三个区域:教学区、实验室、会议室。

1.3 图书馆无线上网潜在需求

在图书馆的阅览室中使用笔记本电脑已成为一种时尚,在阅览室中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作笔记,有的学生因为阅览室安静而在阅览室中写报告、写论文,此时如果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直接查阅网上的资料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很大便利,由此可见,图书馆的阅览室区域有较大的电脑上网潜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图书馆中藏书室、借书室等区域无线上网需求非常小,可以不予考虑。

1.4 校园内其它区域上网潜在需求

由于场地限制除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外,其它区域通信的主要需求是话音业务,对无线上网的需求不大,特别是使用电脑上网的可能性趋近于零,手机上网也是偶发性的。

1.5 各区域无线上网需求排序

1.5.1 按业务量排序

按各区域业务量由大到小排序: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学楼>其它区域。

1.5.2 按业务带动作用排序

按各区域业务带动作用强弱排序:学生宿舍(无固定宽带)>>图书馆>教学楼(会议室)>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有固定宽带)>其它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各场景中的潜在用户一旦成为真实用户(如购买了TD上网卡、TD手机、TD上网本等)将在校园内各区域中产生无线上网流量。

二、无线上网的制式选择

目前有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系统都可以提供无线上网业务,对中国移动而言2G制式中的EDGE、3G制式中的TD-SCDMA以及WLAN均是可选用的无线上网制式,按容量由小到大排序:EDGE

从支持的业务类型上看:手机上网这种低速数据业务适合用EDGE、TD-SCDMA制式承载;电脑(主要是笔记本电脑)上网适合用TD-SCDMA、WLAN制式承载。

三、建设思路

通过上一章的分析,整个校园内适合采用在校园内不同区域使用EDGE、TD-SCDMA、WLAN三种制式的不同组合的方式分步进行组网。

具体建设思路为:整个校园内全面开通EDGE、TD-SCDMA,在容量上重点保证学生宿舍、教学楼的实验室、会议室、图书馆阅览室等重点区域,随着无线上网业务的发展在这些重点区域开通WLAN。

四、覆盖方式

由于EDGE、TD-SCDMA、WLAN三种制式的频段及自身技术特点各有不同,本章将分别分析以上三种制式在校园各区域的覆盖方式。

4.1 EDGE、TD-SCDMA的覆盖方式

整个校园范围内的EDGE、TD-SCDMA信号广度覆盖应以宏蜂窝的形式实现,对于学生宿舍等重点区域需要灵活的选用宏蜂窝覆盖、室内分布、室外分布三种覆盖方式,或是这三种方式相结合以满足覆盖与容量的需求。本章后续部分主要讨论学生宿舍等重点区域覆盖方式。

4.1.1 宏蜂窝覆盖

为保证覆盖和容量,用于覆盖学生宿舍楼等重点区域的EDGE、TD-SCDMA基站,天线主瓣方向覆盖三座楼宇,天线挂高至少高出周围建筑物5米,也可采取光纤拉远的方式进行校园宿舍楼的覆盖,拉远站的BBU可集中放置。

该方式的优点是覆盖范围大,共址站建设周期短,成本相对较低,协调难度相对较小;缺点是容量小,天线所在的楼宇覆盖效果不好,容易形成“灯下黑”。

出于快速建站、在业务发展初期抢占市场以及需求不明朗的时期保护投资等考虑可选用EDGE、TD-SCDMA宏蜂窝覆盖重点区域。

4.1.2 室内分布

EDGE、TD-SCDMA室内分布通过RRU拉远方式实现,考虑将BBU安装在附近的宏基站,RRU通过光纤拉远接入到学生宿舍楼等重点区域,每层通过RRU带多天线的方式实现室内的TD-SCDMA信号覆盖,同时可利用建筑物墙壁对信号的隔离作用,实现空分复用提高数据业务流量总吞吐能力。室内分布采用“小功率、多天线”的技术,室内信号对室外影响小;室内分布与宏基站采用不同的频点,室外信号对室内影响小。对于GSM信号盲区以及WLAN需要馈入室内的情况,可通过建设三网合一的分布系统实现三个系统的室内覆盖。

该方式的优点是容量大,干扰小,能够实现重点区域的深度覆盖;缺点是协调难度较大。

该方式优势明显,是覆盖重点区域的最佳方式。

4.2 WLAN覆盖

随着无线上网业务的发展,需要适时的对重点区域引入WLAN覆盖,从工程建设的角度考虑,WLAN系统可与TD-SCDMA系统同时建设,以降低工程协调难度。

WLAN系统属于局域网的范畴,目前可用的组网方式为:室内单布AP、馈入室内分布、室外单布AP以及室外MASH四种方式。以上四种组网方式较成熟,本文不再描述具体实现方式,仅对四种方式的适用范围进行说明。

五、总结

本论文分析了大学校园不同区域的潜在无线上网需求,将学生宿舍、图书馆的阅览室以及教学楼的会议室、实验室等区域确定为无线上网业务的重点区域,在整个校园区域内通过宏基站实现EDGE+TD-SCDMA系统的广覆盖的前提下,针对重点区域讨论了GSM、TD-SCDMA、WLAN三个系统各自的覆盖方式,并分析了各种覆盖方式的适用场合。希望本文能对今后大学校园无线上网的建设提供一点思路。

参 考 文 献

第8篇: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腐蚀,材料腐蚀,腐蚀控制

 

一般而言,金属、混凝土、木材等材料受周围环境介质的影响而发生的化学、电化学和物理等反应,而引起的变质和破坏统称为腐蚀,其中也包括上述因素与机械因素、生物因素等的共同作用。金属腐蚀的主要对象,其中尤以钢铁的腐蚀最为常见,危害、损害性极大。

一、腐蚀的概念及分类

(一)腐蚀的概念

腐蚀是材料与其环境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引起材料本身性质的变化,如铁的生锈是金属腐蚀的普遍形式,又如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材料的腐蚀是包括材料本身和环境介质两者在内的一个具有反应作用的体系,腐蚀反应的场所,首先是材料和腐蚀性介质之间相界面处。材料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碳钢及其合金、有色金属、塑料、混凝土和木材等,在一个腐蚀系统中,对材料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表面形态。材料的周围环境介质包括与其接触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以及周围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速度、光照、辐射、生物条件等。这个作用包括化学的、电化学的、机械的、生物的以及物理的作用。

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止或者控制腐蚀的危害作用的工程,称为腐蚀工程。

(二)材料腐蚀的分类及特征

材料腐蚀的现象和机理比较复杂,材料腐蚀的分类方法也有许多,根据不同的起因、机理和破坏形式而有各种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按腐蚀机理分类

通常材料腐蚀按照腐蚀机理可以分为金属化学腐蚀、金属电化学腐蚀、结晶腐蚀、物理化学复合腐蚀。

(1)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纯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其特点是在反应过程中没有电流产生。如铝在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或乙醇中的腐蚀,镁或钛在甲醇中的腐蚀、物理化学复合腐蚀。

(2)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表面与离子导电的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破坏。在反应过程中有电流产生,腐蚀金属表面上存在着阴极和阳极。阳极的反应是金属原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状态转移到介质中,成为阳极氧化反应。阴极反应是介质中的去极化剂吸收来自阳极的电子,成为阴极还原过程。这两个反应是相互独立而又同时进行的,称之为一对共轭反应。有阴阳极组成了短路电流,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如金属在潮湿大气、海水、土壤及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均属这一类。电化学腐蚀比较普遍,对金属结构的危害比较严重。

(3)结晶腐蚀:是指因酸、碱、盐等腐蚀介质侵入到建筑物或材料内部生成结晶盐,由于结晶盐的体积膨胀作用使建筑物或材料内部产生应力而引起的破坏现象。结晶腐蚀是工业厂房、非金属设备常见的腐蚀类型。

(4)物理化学复合腐蚀:是指因机械与化学复合作用而引起的破坏现象。如火炮发射引起炮身管的腐蚀等。

2.按腐蚀破坏形式分类

按腐蚀破坏形式可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局部腐蚀又可细化为小孔腐蚀(即点蚀)、应力腐蚀、电偶腐蚀、缝隙腐蚀、选择性腐蚀、晶间腐蚀等。

(1)全面腐蚀:又叫均匀腐蚀,指腐蚀遍布于材料结构的整个表面上,其特征表现为金属质量减少,壁厚减小,非金属体积膨胀,韧或脆性能减退或失去。腐蚀虽然同样发生在整个材料便面上,但各部分的微观腐蚀速度实际上并不均等。

(2)小孔腐蚀:又称为点蚀,在金属表面上腐蚀成一些小而深的孔,蚀孔的深度大于直径,严重的可将设备腐蚀穿透,蚀孔上部往往被腐蚀产物覆盖。不锈钢和铝合金在海水中受到的破坏就是小孔腐蚀的典型实例。

(3)应力腐蚀:是指在机械应力(外载荷或内部残余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金属材料发生的腐蚀破坏。如应力腐蚀开裂、腐蚀疲劳等。

(4)电偶腐蚀:电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互相接触,并在一定介质中所发生的的电化学腐蚀称为电偶腐蚀。电偶腐蚀造成负电位的金属或合金部件加速腐蚀破坏,破坏一般集中在连接部位附近。

(5)缝隙腐蚀:由于金属表面的缝隙内滞留介质引起的电化学腐蚀破坏称为缝隙腐蚀。

(6)选择性腐蚀:多元合金在腐蚀介质中,较活泼的先溶解,因而造成材料强度而大大下降,这称之为选择性腐蚀。如黄铜脱锌等属此类腐蚀。

(7)晶间腐蚀:是指腐蚀破坏沿着晶粒边界进行,使晶粒之间失去合力,使材料丧失强度。

(8)磨损腐蚀:是由于机械因素(湍流、漩涡、流体冲击、空化作用、微振摩檫等)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造成的腐蚀破坏,其特征是形成密集的凹坑或沟槽。免费论文,腐蚀控制。。

(9)氢损伤:是指氢进入金属内部造成的腐蚀破坏,它包括氢脆、氢鼓泡、氢破裂、氢腐蚀等。免费论文,腐蚀控制。。

3.按环境状态分类 按产生腐蚀的环境状态,可以将腐蚀分为自生环境中的腐蚀和工业环境介质中的腐蚀,其中自生环境中的腐蚀又可分为大气腐蚀、土壤腐蚀、淡水腐蚀、海水腐蚀、微生物腐蚀;工业环境介质中的腐蚀分为酸性溶液腐蚀、碱性溶液腐蚀、熔盐腐蚀、液态金属腐蚀、特殊工业介质腐蚀等。

事实上,在工业设备或建筑的实际腐蚀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是两种或多种腐蚀类型共同作用,所采用的控制方法也往往不局限于单一方法措施,而是包括选材、选型、表面控制、环境介质控制等综合防腐蚀体系。

(三)腐蚀因素

材料的腐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也很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内外结合因素三大类,内部因素指涉及到材料自身的材质、结构、性能等因素;外部因素指环境因素,如溶液酸碱度、介质温度、压力、速度、应力、杂散电流、土壤含水量、溶液杂质等;内外结合因素指涉及到材料和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因素,如埋地管道的管地电位等。

二、金属腐蚀控制方法

腐蚀控制技术涉及面广,内容也十分丰富。材料防腐蚀的基本原则是:针对腐蚀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腐蚀的各种因素,从实际出发,以预防为主和进行重点保护,防止或减少腐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多的腐蚀控制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合理选材。根据不同介质、操作条件、材料的性质等,选用合适的金属或非金属代用材料。

(2)表面覆盖层。表面覆盖层是在金属表面采用涂刷、喷涂、贴衬、参透、施镀等方法覆盖上耐腐蚀性较好的金属或非金属层,将金属表面与介质隔离以减缓金属的腐蚀。这是多数防腐蚀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方法,因其简便实用,喷涂或刷涂防腐涂料是工业设备、设施在线不停产进行防腐施工的主要措施。

(3)电化学保护。电化学保护是利用电化学原理来减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电化学保护分为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阴极保护就是将被保护金属进行外加阴极极化以减缓或防止金属腐蚀,它分为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源法。阳极保护是对被保护金属进行阳极极化以减缓或防止金属腐蚀。

(4)添加缓蚀剂。添加缓蚀剂是向介质中添加少量能够阻止或减缓金属腐蚀的物质以保护金属材料。缓蚀剂不改变介质的性质,往往用量很小,大多在1%左右,但效果显著,缓蚀剂根据存在状态可分为液态缓蚀剂、气态缓蚀剂、固态缓蚀剂。免费论文,腐蚀控制。。

(5)金属表面转化。金属表面转化是用化学和电化学的方法将金属表面进行氧化、磷化、钝化转化等,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隔离金属基体与腐蚀介质,以减缓金属的腐蚀。

参考文献

1、张清学、吕今强主编,腐蚀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吴涛主编,施工项目经理工作手册.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

3、胡士信主编,阴极保护工程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9篇:覆盖技术论文范文

3G对室内分布系统的要求

3G网络的主要业务量来自于室内。根据香港SUNDAY对业务数据的采集结果可知,3G业务的室内话务量占总话务量的一半以上。而NTTDoCoMo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大约70%的业务量来自于室内。综合考虑建筑物结构、电磁波传播环境和容量需求方面的因素,将室内分布场景细分为以下几类,见图1。

和2G网络相比,3G网络在深层次覆盖时存在诸多不足。此外,由于3G系统自干扰的特性,会引起“呼吸效应”现象和“远近效应”现象。因此,网络规划时需要考虑减少网络的满载率,同时也要考虑切换区域大小的设置问题。

由于室外站进行室内覆盖对信号的控制和深度覆盖不能做到最优,严重影响用户的满意度。韩国最大的移动通信商SKT的数据显示,大部分服务质量差的位置都在室内,且往往是由于宏蜂窝基站覆盖不到位造成的。

相比之下,室内分布系统不仅可以在话务密集地区进行有效的话务吸收,解决室内“无死角”覆盖,而且减轻了室外站小区“呼吸效应”,降低了室外系统的负荷,从而能够提高整个网络的质量和容量。

3G室内分布系统

传统的室内覆盖系统将不同系统割裂开来,采取单独建设、单独维护的策略。但由于我国目前网络存在多种系统,且频段跨度较大,所以室内分布系统应该采用多系统的宽频室内覆盖方案,即一套天馈系统来实现多系统信号的同时覆盖。

其中,信号源主要包括室内宏蜂窝基站、室内微蜂窝基站和直放站等。从系统容量和功率需求的角度,根据不同话务需求和覆盖场景选择不同的信号源。比如,对于大话务量地区,宜采用宏蜂窝基站作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能够插入多块基带处理板,满足话务密集地区的需求;对于写字楼等室内用户集中、话务量较高区域,可以考虑建设微蜂窝室内分布系统;对于隧道、地铁车站、地下商场、地下酒吧等强调覆盖而非容量的场所,可以考虑用室内直放站引入基站信号。

信号分布系统可以分为无源分布系统,有源分布系统和混合分布系统三种形式。无源分布系统是通过无源器件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无线信号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到覆盖单元上,从而实现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有源分布系统中加入了功率放大器这一类有源设备。信号经过各级衰耗后,到达末端时,可以利用放大器放大以达到理想的强度,保证覆盖效果。也可以混合采用无源系统和有源系统的部分器件,建立一套混合的信号分布系统。

覆盖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分布式天线系统(DAS)、泄漏电缆系统和混合方案。

分布式天线系统能够支持从400MHz到2.5GHz很宽的频率范围;对于建筑物内部结构狭长的特别区域,例如公路隧道、铁路隧道、矿井等,可选用泄漏电缆分布系统,泄漏电缆不需要室内天线,通过电缆上泄漏信号进行覆盖;多系统的宽频室内覆盖方案共用天馈线系统,具有相当灵活的可扩展性。但是在多网合一的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中,对系统间干扰的分析和抑制至关重要。

3G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

在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降低室外信号对室内的影响;减少室内信号外泄;室内环境的特殊性所带来的传输与空间衰耗。

首先,由于室外基站会对室内系统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对来自室外基站的信号进行测量,以了解室外宏站对室内系统的影响。

其次,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泄漏容易造成对室外信号的干扰,容易导致室外用户选用室内信号,使软切换增多,从而影响室外的掉话率。在3G工程设计阶段就需要控制过多的软切换区,减少室内天线的输出电平,控制信号泄漏电平。在靠近窗户、门口等边缘区域,应采用方向性较好的定向天线,以减少信号的泄漏从而优化切换关系。

最后,由于频率上的差异,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系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不同系统间在室内分布系统上功率损耗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在2GHz下信号的馈线损耗,空间损耗和隔墙损耗都有增加。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天线低功率”方式进行覆盖,合理布防天线。

链路预算

1.容量预分析

A地的人流量是2000人/小时,设手机人均使用率为25%,A地移动电话用户数为2000*25%=500/小时。用户均匀分布,平均每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2Erl,则A地总的话务量为10Erl,按照20%的余量,最大吸收话务量为12Erl。系统信号源为微蜂窝基站,根据Erlang-B公式表,当呼损率为2%时,两个载频容量为8.20Erl。因此采用4个载频容量足够提供系统使用。

2.覆盖场强预分析

吸顶全向天线的输出口功率为7dBm,增益为3dBi。距天线的最远覆盖距离约为10m。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58dB,贯穿损耗和多径衰落分别是15dB和10dB。则边缘场强=7+3-58-15-10=-74dBm。

覆盖电梯的定向板状天线的输出口功率为11dBm,增益为8.5dBi。距天线的最远覆盖距离约为20m,20m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64dB,贯穿损耗和多径衰落分别是20dB和15dB。则边缘场强=11+8.5-64-20-15=-79.5dBm。

一般以移动终端的发射功率来确定漏泄射频同轴电缆的最大覆盖长度。移动终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W,系统要求的最低场强为-105dBm。频率为2GHz,95%耦合损耗为86dB,耦合损耗的波动余量为5dB。漏泄同轴电缆的衰减常数为44dB/km,跳线及接头损耗为2dB,地铁系统车体的屏蔽作用和吸收损耗为10dB。则最大覆盖距离=(33-(-105)-86-5-2-10)/44=795m

在新的通信系统中,覆盖、容量和质量不再独立,需要综合考虑;多业务的同时存在也需要均衡考虑;重要的是,需要兼顾多网同时进行通信的状况;干扰也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的最大攻克难点。而这些对馈线、漏缆、器件及附件和天线的性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链接作者简介

袁卫文:现为中天日立射频电缆有限公司(ZTT)技术部研发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曾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XSCC)任雷达工程师。多次获国防科工委及XSCC的科技进步奖项。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