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病理学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理学教学论文

第1篇:病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当今教育专家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传授专业知识看的同等重要,也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要位置。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启发式教学包括逻辑推理、比喻引申、正答反问等方法:

1.1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从基本知识出发,从浅到深,由易到难,层层诱导,步步深入,使欲释的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讲到水肿时,首先是其概念,水肿是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多积聚,为什么会积聚呢?直接发生机制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结果,表现为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那么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都可以导致水肿的形成;水肿又如何维持和发展呢?那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和(或)肾小管重吸收增强使机体钠水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形成潴留的结果,因此使水肿得以维持和发展。如此层层深入,水肿的基本发生机制学生就牢固掌握了,那么学生对临床上所有疾病引起的水肿就不难理解其发生的机制了。相应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1.2比喻引申

比喻引申是指列举人们日常生活中易懂的事例,从而联想到所要解决的难懂或抽象的问题。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往往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起到化繁为简,触类旁通,一点即明的效果。例如讲到休克时,休克期大量的血液淤滞在微循环内,可比喻为“一潭死水”。总之,比喻引申要做到反复酝酿、精心推敲,恰到好处,从而使病理变化像一幅幅多彩丰富的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1.3正答反问

正答反问就是在叙述一个问题后,为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提出某种假设来探讨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问答法和比较法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它有助于学生辨证观察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问题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例如在讲到心力衰竭时,慢性左心衰可导致肺淤血,在患者的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的漏出,并可见典型的“心力衰竭细胞”等改变,可反问:如果不是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而是外伤等其他原因所指的肺出血,肺泡腔内能否出现“心力衰竭细胞”?由此引出“心力衰竭细胞”不仅见于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组织里,也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出血的肺组织内。

2实施课堂讨论式教学

高专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课时仅占整个病理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存在着教学内容多,但课时短少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实施课堂讨论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呼吸衰竭时,大纲要求两个学时完成,仅以教师讲,完成全部内容较为困难。因此在讲具体内容之前,先让学生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然后围绕概念预习其发生机制,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列出提纲,在下节课展开讨论。课堂上,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作为教师,也不失时机的加以指导,一个学时的时间就将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掌握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讨论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轻松,学生要用比传统多几倍的时间去预习,查阅资料。但是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思、勤做,敢于标新立异、同中见异、平中见奇;对于学生的不恰当、古怪甚至荒诞的问题和念头教师不要取笑责怪,而要正确引导、耐心分析,在信任、尊重、平等、友好、谦逊的气氛中保护学生质疑和回答问题的勇气与兴趣,激发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浓厚兴趣,启迪其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宽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减少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

3教学理论与病理实验相结合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加强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应有所侧重,理论课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详尽、透彻的讲授;实验课则通过复制某种病理生理过程的模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记忆、理解。例如讲完缺氧后,在实验室,让学生在小白鼠身上复制出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两种病理生理模型,不但验证了课堂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上述能力。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并重,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4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第2篇:病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中医皮肤病隶属于中医外科学。就108课时的中医外科学而言,皮肤病一般只占24课时,课时较西医皮肤性病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皮肤章节达到31节,教学中必须有所取舍,无法面面俱到。我们选择临床常见病,具有中医药诊治特色的疾病着重讲解,譬如带状疱疹、湿疹、银屑病、痤疮等,而性传播疾病则是另立选修课模式,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讲解的疾病就力图讲透彻、讲清晰,更重要的是强调对专科临床思维的训练。课程中的病案都是来源于临床诊治的真实患者,譬如住院的带状疱疹病人。一方面可以掌握详实的信息,对于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皮损及舌苔的照片都有第一手资料;其次因为有自我参与的诊疗经过,对病情变化及用药过程的理解更加深刻。选择的病案也有层次之分,以临床典型的病案进行启发教学,对于非经典表现的则归属于某一疾病的病情演变或其他分型中,不作为主要讲解。

2案例教学的模式

案例式教学的模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式展开。在进行具体疾病讲解前,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病例首先以文字的方式告知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中医刻诊和专科检查;其次以多媒体展示皮损图片和舌苔表现;最后提供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这属于提出问题阶段。下一步进行分析问题,首先进行主证和次证分析以形成对病机的归纳,进而判定中医证型;其次阐释该病的西医学认识,并通过对专科阳性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的分析,提出中西医诊断。在提出诊断后则进入解决问题阶段,就本病例讲解临床的中西医治疗,并向学生展示治疗过程中皮损的变化情况,以让学生有一个动态观察病情演变的过程。最后对本病的其他表现和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3案例教学的核心内容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两方面。一是提高对疾病的诊断能力,二是强化专科的中医临证思维。皮肤病的直观性,使得基于皮损形态学的理解尤其重要,教学中根据皮损图片进行专科检查分析时,我们要求学生参与,进行分组讨论与回答。首先区分原发性皮损、继发性皮损,然后根据皮损的颜色、大小、厚薄、部位、症状等逐层剖析,并对每一幅图片配以详细的注释,将直观图片和理论文字两方面结合,以加强对疾病皮损的认识。专科中医思维的培养不足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软肋,案例式教学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传统教学按照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的程式进行理论灌输,其知识系统性更强,但和中医思维模式却不尽相同。象思维法是中医病机认识论的思维基础,临证时采用“司外揣内”“取类比象”“以譬尽意”等具体方法来收集信息,进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皮肤科尤其强调局部辨证,这一点较其他各科更为突出,所谓“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这也提示我们要注重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统一的原则。譬如我们以“右胁肋部水疱疼痛3天”为主诉的患者案例进行教学。资料展示后进行主证分析,局部疼痛提示火毒郁结,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右胁肋部灼热、水疱成簇乃是肝经所循之处,湿热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泻,湿邪与郁热蒸于肌肤而成。综观主证,审证求因,病位当责之于肝,病性则当从郁、从火、从湿入手。次证分析患者胁肋灼热胀痛乃因肝经布两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所致;心烦为肝经郁火,上扰心神而成;口苦为火邪内郁,肝气不舒,肝胆之气被抑;咽干、便干、溲赤乃邪热化火灼伤营血所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亦符合肝经湿热之判断。至此可归纳病机为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久而化火,湿邪与郁热蒸于肌肤而成。以上可以体现出中医审证求因的细化过程,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中医辨治思维的体系。

4案例教学的成效与挑战

第3篇:病理学教学论文范文

近几年来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学课题组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理论课与实习课,教学效果有了提高.课件需要不断更新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把各教师课件中的精彩的内容互相分享,互相介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经验,取长补短,即省时省力,又能提高病理学教学的整体多媒体课件的水平.

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年代,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资料,如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的教学视频、各种病理图片、病理过程的动画等等,其他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如今,在这医学信息爆炸性地增长的时代,在医学教育中可广泛采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集体备课,把好的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在教师间共享,上课时把相关网站及资料介绍给所有学生,这是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的趋势.年轻教师在应用互联网搜集各种资源、巧妙应用等方面有所优势,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相关技术的更新方面的交流是有必要的.

集体备课的形式及其改进

1集体备课的定位

参加集体备课的人员主要是任课教师及研究生.集体备课的形式不是单一固定的,它的效果不在于它的时间地点是否固定、内容记录是否详实,而在于它的研讨氛围浓厚与否,教师是否共同商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完善,甚至互相争论.实际上往往争论越热烈,观点碰撞越激烈,教师得到的提升就越大,集体备课效果就越好[4].

2集体备课的形式

1)把集体备课制度化,每周1次,固定时间及地点,实行签到制度,教学秘书记录备课过程.2)先由授课的教师把上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每位老师各抒己见,一起讨论,并拿出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把好的经验及解决方法提练出来,整理成文档.3)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专业把下周教学内容中需要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了解的内容划分出来,并把学生自学的内容范围划分出来.4)由1名年轻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病理变化及机制等重点、难点内容拿出来预讲一遍,由其他教师提出指导意见及不足之处.5)各位教师把自己的课件拿出来互相分享,由1名教师负责放映课件,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放映完后互相取长补短,有不足之处及时改正.6)年轻教师及研究生搜集网上的相关学习材料及资源,把搜集到的相关学习资源,如动画、讲课视频、教学论文等提供给教师们,共同研究价值,把有价值的资源直接用在多媒体课件或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自学.7)切片的阅读是青年教师的弱项,老教师们应给予年轻教师详细的阅片指导.8)由教学秘书把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整理成电子文档,发给每位教师及研究生,并整理成册,存档.

3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1)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集体备课时间与学校其他日程安排或个人的日程安排相冲突的情况出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改变集体备课的形式,即试着进行了网上集体备课.网上集体备课就是由教学秘书把需要交流的问题与信息进行汇总,分发给每位教师.网上集体备课仅缺少预讲及讨论的部分,其余所有的内容都可在网上完成,避免了因日程安排的差异,集体备课出现中断的情况.利用其他时间浏览集体备课的文档及附加文件,并把意见发给其他教师.2)以往的集体备课是以一个年轻教师预讲一节课为主,其他教师听完之后对其预讲进行讨论,指出优缺点,这种形式难以激发教师们对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现在的集体备课在保留预讲形式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信息的交流,包括各种专业教学内容的调整信息、各种网络上搜索到的新教学资源的信息、优质多媒体课件的共享交流等.这种改进不仅增强了集体备课的实用性,而且有效发挥了集体备课优势互补的作用.

实践集体备课的体会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