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律图书馆范文

法律图书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律图书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律图书馆

第1篇:法律图书馆范文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年7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颁发过一个关于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的实施细则。该细则规定公报、政报、文告一律免费赠阅。

公众对于查阅法律文件的需求量出乎记者的预料

采访时发现,公众对于查阅法律文件的需求量出乎记者的预料。在国家图书馆参考咨询部社科咨询室,副研究员、法律参考馆员赵红随手指着一堆排好的书告诉记者:“你看,这都是按照读者的要求提供的资料。”

在“社科咨询组到馆读者咨询登记表”上,读者有查阅民事诉讼相关法律法规的,也有查阅劳动法文献的,多得数不过来。“有位企业女职工因常年病退在家,要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文件,有关部门就告诉她去找劳动法解释100条(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她不知从何查起,只好求助于图书馆,请我们帮忙查找。”

赵红说,根据国家图书馆采选条例,国家图书馆全面收藏国内公开出版物,因此,对政府主动公开的文件在图书馆还比较好查找,但不公开的红头文件,图书馆也没有渠道获得。

条例颁布后,国家图书馆在期刊阅览室开辟了政府公报文告专架。但这仅仅是象征性的,目前这个专架总共放了不到40种公报,与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政府部门利用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与公民的期待仍有距离。

期待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一方面是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但另一方面,这种“应当”并未强制规定,所有政府的文件、出版物并没有存到相应的图书馆。

**年7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颁发过一个关于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的实施细则。该细则规定公报、政报、文告一律免费赠阅。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向通过邮发订阅公报的图书馆反而无法获取了。这种情况导致公共图书馆部分公报缺藏。例如,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自该细则实施后反而断藏了,目前只有**至**年的。这种状况给读者查找政府信息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于丽英告诉记者:不少国家对政府出版物都有指定的托管图书馆。按照国家图书馆信息咨询中心程真的解释,这些政府出版物的核心部分主要就是公开的政府信息。

“事实上,很多图书馆的人士也在积极参与这个事情”,条例起草者之

一、中国人民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告诉记者:“我们对条例的实施情况做了一个调研,在很多地方的研讨会上,当地图书馆的人员也积极参加,希望能发挥作用。”

在调研中,**发现,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很多地方更重视通过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比如在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摆放免费的政府信息印刷品、设置电子阅览屏等等。”

政府信息公开应有专门的法律图书馆

目前,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背景下,有学者认为,成立专门的国家法律图书馆对于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和教育、学术机构的法律图书馆相区别,这类法律图书馆应该是公共性质的法律图书馆。

但有人认为,建立专门的法律图书馆必要性不大,因为目前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查阅政府信息,比如条例规定的“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查询。

针对这种反对意见,于丽英表示担忧。“尽管这些方式便捷,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这些方式有即时性,过后查询不是特别方便;二是这些方式资源整合的能力弱,比如我们目前的政府官方网站,大都只具备简单的搜索功能,相关信息难以整合出来。”

在于丽英看来,最为关键的是权威性问题。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网络方式权威准确还有困难。从法律上说,网络信息仍只具有参考价值,最终具有效力的还是印刷品,因此有必要通过公共法律图书馆来弥补这个缺陷。对于这个观点,赵红也表示认同。

记者了解到,早在5年前,我国就开始了建设国家法律图书馆的讨论和实践。**年,国家图书馆的一项课题就提出《关于成立国家图书馆(文津街)法律图书分馆的申请报告》。这个课题并没有落实。

而在深圳,为适应依法治市的需要,被同行称为国内第一家公共法律图书馆的深圳法律图书馆成立并于**年12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它成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法律专业人士提供研究参考资料;为非专业人士提供法律普及知识文献;为社会普法工作提供交流的平台”。

第2篇:法律图书馆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ibrary's book lending conditions, a use ratio model of book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a calculation formula of books use rate is given. Thus, the use effect estimates of books is provided so that it can offer managers decisions for investment and purchasing books.

关键词: 图书借阅状况;层次分析法;图书利用率模型

Key words: book lending condition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use ratio model of books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003-02

0 引言

图书馆是为读者在馆内使用文献而提供的专门场所。而高校的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具有服务性和学术性强的特点。如何能够使得对图书馆的有限投入产生最佳的效益呢?本文根据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状况,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建立图书利用率模型,给出图书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和图书利用率的评估,为管理者对图书投资和采购提供有价值的决策。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家T.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判别方法,具有很高的逻辑性、系统性、实用性和简洁性,是对于多目标、多层次规划综合问题的有效决策途径。近年,层次分析法已普遍应用在解决综合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部门中,如科研成果评估、能源利用分析、经济规划、人员考核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参见[1-4])。虽然文

献[4]给出了用层次分析法对学校图书馆图书效益评价,然而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关于用层次分析法去建立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模型的报道,因此,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图书利用率模型,将具有实际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1 学校图书馆图书的利用率指标的建立

学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率主要考虑图书的借用次数和借用时间两要素,其中要对各个不同学科做行全面衡量。首先,分为文科和理科两类,再对文科类分为:经济类、语言类、政治类、艺术类;理科类又分为:工程类、物理类、数学类、电气类、机械类(这里按照华北电力大学的主要学科分类,对于其他综合性大学可做更多更细的分类)。从而构成利用率分类指标体系。

2 学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率模型的建立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学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率评价,首先要构造出问题的层次结构表,再由各层的各种要素确定相对应的权数,由此算出途径层各方案的相对权数,以及层次结构表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应数据。

2.1 建立层次结构

层次分析结构一般分为3层:目标层A、准则层B和方案层C,按照目标到途径从左到右,可将各类要素相互的关系排列在不同层次,并构成层次结构表。

下面根据学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率指标递阶层次表示为如表1。

2.2 判别数表的组成与计算

由于图书的利用率确定和分值给定常常含有人为要素,为了避免人为要素的影响,按照Saaty建立的1~9比例率方法,对9种成份做互相比较构成量化的判别数表。例如,所属指标Ai的指标Bj(j=1,2,…,n),其判别数表为n行n列的数表。bij表示在所属Ai的相关指标中,指标i对指标j的相应重要程度。

我们的算法按照方根法[2,4]计算:

①组成判断数表每行所有数据乘积的n次方根

Wi=■(i=1,2,…,n);

②用方根作矢量归一化Wi=Wi/■Wi得矢量

W=(W1,W2,…,Wn)T,即所求特征矢量的近似值,也是各要素的相对权重;

③组成判别数表的最大特征值:

λmax=■[(AW)i/nWi],其中(AW)i是矢量W的第i个元素。

所得的权重是否合理,要用判别数表进行一致性鉴别:若CR=■

如果目标层A对准则层B的相对权重为:■■=(W■■,W■■,…,W■■)■、准则层B对方案C的n个方案的相对权重为:■■■=(W■■,W■■,…,W■■)T(L=1,2,…,k),那么各方案对目标的相对权重就能由权重■■和■■■做数量积得:V■■=■W■■W■■。

最终,图书利用率的综合分值可由公式Z=■qiUi计算得到,这正是由AHP所得的权重的算出的图书利用率综合评价的数值(其中n为影响要素的个数,qi是各个影响要素的实际评数值,可以取为总体的百分比;Ui是各个影响要素的权重值)。

3 学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率例案分析

下面以大电力为主导的电力学校(例如,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为例,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判别数表与排序、一致性检验的数值结果(见表2~4)。

由表2~4所得到的数据,就得出图书馆图书利用率模型组合权重为:

V(2)=(0.0013,0.0098,0.0105,0.0114,0.1681,0.1871,

0.1326,0.3552,0.1878,0.0109,0.0122,0.0125,0.0101,0.1124,0.1204,0.0133,0.2628,0.0315)T

由层次分析确定权重后,再由组合权重和具体评价值乘积就能得出图书利用率综合评价的数量,这里不再细述了。但是从图书利用率综合评价模型的组合权重可知V■■=0.25521和V■■=0.2628最大,这正是华北电力大学以电气为主的师生最多,从而电气类的图书利用率最高,这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因此,该华北电力大学应该更多地采购电气类图书,这就为决策部门提供有用信息。

4 结论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图书馆图书利用率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华北电力大学的图书利用率做初步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相符合的。这些研究对指导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会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模型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陈时佶,罗振东.层次分析法在经济强县特征分析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11):9-10.

[2]杨少梅.层次分析法在员工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33(4):96-98.

第3篇:法律图书馆范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区域性合作香港高校欠发达地区

论文摘要:对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的做法进行了描述,借鉴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JULAC)的做法及经验,结合内地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特点,对内地欠发达地区图书馆之间合作的必要性、合作项目及实施合作项目的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2008年5月,本人有幸参加了在湖州召开的ITIE2008信息技术与国际学术会议。在高校分会场的专题论文报告会上,聆听了来自香港地区并任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馆长、联席会主席罗明新先生的关j:香港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对香港地区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八所大学的图书馆在采购经费、资助、资源、服务、采购等方面展开合作,以及对开展合作的理由、计划、原则、过程、效果、好处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作为内地一一名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馆员,受益匪浅。

1.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合作

1.1.组建联席会

罗明新(MichnalRubinsun)主席首先介绍了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JuintUniversityLibrariansAdrioryCommittee,简称JULAC),于1967年成立,是由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简称教资会UGCJ)直接资助的8所大学图书馆,包括香港中文大学(1963)、香港城市大学(1984)、香港浸会大学(1956)、香港教育学院(1994)、香港理工大学(1937)、香港科技大学(1991)、岭南大学(1967)、香港大学(1912)的图书馆组成,各馆之间互相商讨、协调和合作进行各种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然后对近几年(2006-2008)的合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讲解。这8所院校图书馆其同合作首先做的是对各校数据的统计,如:各馆受到教资会经常性补助金额的统计(2007-2008),各校图书馆采购经费的统计(2006—2007),这两项统计包括纸小图书、纸本期刊、电子资源等,并对作出的各类统计情况通过柱状图进行比较。

1.2.共同迎接挑战及合作理由

联席会成立首先进行的是各类数据的统计和摸底,然后梳理出他们共同面临的是资源上的挑战,如:纸本馆藏的不断扩展,纸本材料及电子资源的需求和用量持续增长、读者对改善使用馆藏方式及增加馆藏的需求、图书馆经费收缩、消费能力下降、如何管理旧馆藏、保存馆藏需要大量空间,如何向所属院校及政府负责等,找出合作的理由即为何要合作,如:对每所院校的师生育潜在益处、有效利用成本、更符合成本效益——若各种资源能集合在一起,可能会收获更大效益,通过共同努力落实各种创新服务,有机会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也可能得到个别院校的支持等。

1.3.JULAC合作原则

这8所院校图书馆在对各馆情况进行了了解(相互)并找出共同的合作理由后,便由JUAC制定出合作原则,对用户、馆藏、服务进行整合,结合发展策略,在各馆之间达成识以及参与投放资金等方面都一一作出相关约定,这就形成了他们共间合作的原则。他们制定的原则很具体,比如:要用户方面约定,每位JULAC图书馆的同学和教职员工都是我们的用户,在馆藏和服务方面约定,JULAC各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将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资源,开放给所有用户。在整合性方面,规定了以每所图书馆都能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流畅无阻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为目标。又如,在共识方面,约定每个项目必须得到JULAC的8个成员当中至少6个成员的参与才能够展开,个别图书馆可根据其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与任何项目等。

1.4.JULAC合作项目

在制定好原则的基础上,联席会(JULAC)根据达成共识的内容提出了合作项目,如:图书馆使用及流通服务上的合作、联合采购资源、建立及管理各种联盟、合作贮存馆藏、以及投放资金等。

1.5JULAC(或使用对象)

在使用图书馆资源的合作中提出了主导项目,如(包括使用对象在内):让本科生使用所有JULAC成员图书馆,为研究生和所有教职员工提供馆内借阅服务,统一规章及JULAC图书卡、馆际互借及文献传递服务、港书网HKAIL一按要求送递图书、RAPID)一按要求送递期刊文章等。

1.6.实施合作项目

合作项目的实施:港书网一香港高校图书联网,港书网借阅情况的统计,JUACRAPID文献传递联盟,JULAC合作采购资源,HKCMAC-图书采购及ERAIL一电子书的采购、投标、经费的配对和提供。

1.7.JULAC合作馆藏贮存计划及其他JULAC项目

JULAC合作馆藏贮存计划及其他JULAC项目包括书目服务(编目)、统计资料、版权、读者意见调查、地区性合作等等,并拟定出在馆际互借合作、合作式采购等方面的关注事项,如:共同承担财务与平平衡的分配成本计算方式、物流及运转、联盟成员对有关产品和资源应有共同兴趣、公平分担经费的模式、有足够的资金以行使购买力。

1.8.合作的好处

第一,节省成本;第二,能更有效地运用资源:第三,能够推出创新和新增的服务;第四,得到个别院校的支持;第五,有机会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资助:第六,最终令师生得益,第七,新的JULAC合作主导项目,通过各方合作,JULAC在采购、联盟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也产生了合作效益,达到了合作的目的,如:合作的基础上又成立了馆藏合作发展委员会,专注于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期刊,利用成员图书馆的联盟购买力以达到省钱的目标。目前,各类联盟已超过五十个,在2006-2007年度,经由联盟节省的经费约港币一千六百万,欢迎附属会员加入以加强购买力等。于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合作项目,如:数字化合作计划,管理及人员培训合作计划,图书馆系统联合招标、合作发展馆藏等。

2.内地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合作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香港地区是我国最发达地区,是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最具优势的地区,他们之所以在各方面都发展较快,这与他们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分不开的,大学图书馆的合作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内地欠发达地区,主要是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观念陈旧及恶性循环等因素所造成。在这种状况下,需要向发达地区取经、学习,如图书馆的合作发展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引进。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合作的效益、好处从上述已有所了解,即联合购买以达到省钱的目标以节约经费,节省成本,更有效地运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水平等等,这不正是欠发达地区所需要的吗?

内地大中城市的图书馆合作或联盟已逐渐形成和发展,比如,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广东网络图书馆、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湖北高校网络图书馆等,它们对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另外,我国高校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A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项目(CADLIS)等为代表的高校图书馆合作联盟的建立,标志着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合作(联盟)已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这种合作已有了大环境的基础上,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合作就越显得迫在眉捷了。

3.内地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特点

第一,欠发达地区多为中小型图书馆,且类型多样化,有公共馆、高校馆、科研机构,公共馆分省、市、县三级,高校馆又分综合性大学、专科院校、职业院校、电视大学等图书馆。第二,各区域内有图书馆学会小组等一类专业组织,有一定合作基础,利用现有专业组织开展合作,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合作体系,容易为合作成员接受,管理效率较高。第三,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因多在行政区划的四类地区,地方小、各图书馆间地理位置接近、人际交流机会较多,比起跨地域或全国范围内的合作,更容易沟通和凝聚合作意向,也便于开展组织培训等。第四,区域内成员馆的用户群差异明显,需求自然不相同,公共馆的用户群广泛,各级馆也有用户需求差异;第五,区域内成员馆的信息资源内容差异,高校馆资源数字化程度高,尤其是外文数据库资源突击,公共图书馆一般多为普及性图书文献,地方文献收藏丰富有特色。第六,区域内成员馆咨询人员的能力差异,各级公共馆的咨询人员业务能力差异较大,高校馆的学科专家特色比较突出;第七,区域内成员馆的咨询业务用户差异,高校馆突出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开展课题检索服务等,地方公共馆强调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等。

4.内地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区域性合作的项目;

根据欠发达地区实际状况和特点,在区域内,实行合作的项目,可通过图书馆学会或协作小组等组织,根据各个图书馆的需求和特点以及共同愿望,拟定出合作项目。比如:在资源建设方面,资源利用方面,人才培训等方面,谋求共同发展.

4.1.联合购买大型数据库

在区域内的各图书馆读者中,除高校馆外,还有公共馆、中学图书室各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这些馆的读者都有各自的需求,他们都能使用的都是有意义的(有必要的)。

4.2.搞联合目录

在区域内各图书馆间做联合目录,作为区域内广大读者提供较全面的各馆馆藏情况并为其阅读、查找资料提供重要的参考,不为其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办法,比如,20世纪80年代末,笔者所在地区就曾由当时的本地区图书馆学会小组组织编纂了《铜仁地区农业科技联合目录》一书,为当地的农科部门提供了很大帮助,对当地的农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3.建设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地方文献是反映当地文史、地理、政治、经济、旅游、民俗、民风等有关地方建设和发展的史料文献,对地方建设、期刊等数据库的前提下,地方文献等地方特色和发展的特色文献,就显格外重要和具有一定的价值。在这个方面公共馆则具有很大优势,因此区域内各类图书馆进行有组织的建立地方文献目录或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一件事,是值得地方政府和各类图书馆作为重大举措来抓的大事。

4.4.办理通用借阅证

在区域内的各图书馆间相离不远,读者相对也比较集中,由于读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对于各类图书馆的藏书,都有不同需求的读者可利用,比如:根据了解,在同一区域内,高校的学生除在本校借阅图书等文献资料外,他们还利用周末时间在公共图书馆(如市、县图书馆)等地也借阅有大量图书等文献资料,同样,在高校馆也时常有校外读者来馆查阅资料,并询问可否到馆借阅等情况。鉴于此类情况,在区域内各图书馆问如果采取联合办理馆际间的通用借阅证,就会更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给读者带来方便,这种共享服务,也会对各馆馆藏文献利用率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满足广大市民阅读兴趣,为科研等提供方便。

4.5.人员的培训

大馆可帮助小馆对人员进行培训,优势在于,不需要为培训到外地学习,可节约时间、经费。

5.实施合作项目的措施

以上各项目的合作要能付诸实施,笔者认为,可借鉴前面所介绍的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合作的做法,结合当地或本区域的实际状况,建议采取以下办法(措施):第一,建立组织机构,可通过以下方式:通过学会组织,一般内地各地都有图书馆学会组织,且分别有国家级学会和各省市级图书馆学会,以及地(市)、县级图书馆学会小组,区域性图书馆合作可由各图书馆提出申请,建议由各学会小组组织进行;通过各馆长商议,成立联盟组织,区域内图书馆类型各有不同,有大专院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及各单位图书馆,各图书馆也可以根据本馆的需求、条件等情况,在各类型图书馆间的联盟组织进行;通过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有组织的协调和协商。区域内中、小图书馆的合作,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机关,如上属机构文化局(厅)来协调进行,也可以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指定区域内有较高声望的图书馆等与其它各馆协商进行;第二,找出合作理由;第三,制订合作原则;第四,确立合作项目;第五,实施合作计划。

6.区域性合作的优势

6.1.节约经费和成本,区域内各图书馆间进行合作后有文献资源的购置上可节约大量重复购置的经费,从而节省开支。

6.2.有为当地各类读者群和民众提供较全面的信息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科研,提高民众素质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6.3.提供便捷服务,方便读者和广大市民,减少读者和广大民众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

第4篇:法律图书馆范文

一、现阶段小学图书管理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图书室中的图书资源不断扩大,对小学的图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图书资源贫乏的小学图书室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难以发挥图书资源的作用。如今,大多数小学都有自己专门的图书室或图书馆,大量的图书资源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然而,一些学校由于对图书管理的认识不足,以及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和资金的短缺,不能对整个学校的图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其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发挥图书资源的真正作用。

二、提高小学图书管理效率的意义

小学图书管理是针对学校的图书资源,在具体的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中,合理分配图书,必要时采购一定量的图书,来支撑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另外,图书管理也包括向学生及教师提供借阅的服务,使学校的图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小学图书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提高小学图书管理效率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具体的课堂教学提供及时的图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次,能激发学生阅读学习以及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图书管理中的宣传与相关阅读活动的开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效、高质量的图书管理能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激发教师科研与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提高小学图书管理效率能使大量的图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整个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提高小学图书管理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图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目前小学图书管理的现状,结合图书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提高小学图书管理效率对整个小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提出以下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的方法。

1.建立完善的图书分类系统

网络时代催生了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小学图书资源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也越来越多,大量的图书如果仅仅靠人工分类,会严重影响整个图书管理的效率。因此,建立完善的图书分类系统,运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将大量的图书资源录入专业的图书分类系统进行管理,能大大减少图书检索的时间,提高图书管理效率。①完善图书管理制度过去图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建立的图书管理制度,在现阶段图书资源丰富的大环境下,已经不能更好约束图书管理的各项工作。因此,完善图书管理的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图书管理在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按照一定的图书管理特点以及不同学校的发展情况,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上,优化图书管理的制度,使其能更好地监督图书管理工作,促进小学图书管理的发展。②引进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过去参与图书管理的人员一般是学校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缺乏一定的管理技巧,加之教师本身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因此,提高小学图书管理效率要引进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与时俱进的图书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效率。另外,对一些原有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再深造,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地参与图书管理工作。③积极开展丰富的图书阅读活动图书管理工作不仅包含内部管理,也包含与外界的有效交流,为师生提供图书的借阅服务。因此,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应该包括对外界交流管理的优化。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阅读活动,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其阅读兴趣,使图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④组织学生参与图书管理在小学图书管理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作用,能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小学生希望能帮助教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任务给他们,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图书管理中,可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到图书管理工作中,提高其图书管理的效率。

四、结语

第5篇:法律图书馆范文

关键词:专业资料室 高校图书馆 特色馆藏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料储存中心,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提供服务;专业资料室是为本专业搜集采购、整理、保存、提供本专业信息资料的机构,通常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服务。其中专业资料室作为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其与图书馆的关系决定了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本文从资料室的产生入手,主要讨论专业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专业资料室的发展方向。

一、专业资料室的产生

首先,图书馆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标志之一,同时亦反映着高校的特色和文化氛围,因此,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自身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无论在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上还是在图书管理员素质与馆藏资源等软件条件上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受制于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有限性,在资源建设上只能照顾各学科的基础馆藏均衡发展,而不能兼顾各个学科的更加全面更加深层的专业信息资料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采购数量多、采购任务大,兼顾不到各个学科中各个专家的个性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的采购人员有的缺少各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很难做到全方位满足专业科研人员领先的专业研究。这样就可能影响到各专业学科研究的蓬勃发展。

其次,由于各高校的文化氛围和学科偏重不同,馆藏资源亦不相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高校的学科设置相关,更为强调学科建设的专业性,即使在综合类院校,也往往存在各不同院系的图书馆,既方便分类又方便读者查询收集资料。由以上分析可看出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的采集与发展方面都满足不了蓬勃发展的各专业学科的要求,且在管理资源的投入上也大大高于专业资料室。由此看出,随着专业的细化,高校图书馆不可能均衡兼顾不同学科蓬勃发展所需的特色馆藏,高校图书馆并不能准确把握各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以提供充分的科研文献资料,于是资料室应运而生,其中包括系改院之后的院系资料室,及研究基地的专业资料室。

二、专业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

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主张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并存,认为两者在队伍建设、文献资源与财力上存在差异,有区分之必要;其二,主张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合并,全校图书资料一体化管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两种观点的区别在于是否一体化管理,“并存”的观点认为文献采集与财力、人员等实行分别化管理,但不否认向全校师生开放,亦无法否定共用相同的网络平台,因此,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将专业资料室与校图书馆共同管理、分工协作的方案可行,既方便读者收集资料又可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利于各学科的交叉发展。另外,在院系较多的综合院校,可将资料室打造成图书馆的分馆。

专业资料室是为整个学科的深远发展而设立的,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例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代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应为重点培育对象,其资料室应被打造成本学科文献资料信息基地。研究专业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可为其自身建设提供帮助,并且应站在全国学科发展这样的全局高度上,而非仅局限于校内文献资源与经费投入的整合。

(一)专业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的相互联系。

隶属于研究基地或研究中心的专业资料室虽然与院系资料室有所不同,但院系资料室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专业资料室的发展方向,其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亦可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研究基地的资料室与图书馆也应该是互补的关系,两者由于功能定位各不相同,提供资料的层次亦不同,图书馆服务于全校师生,提供的信息需兼顾不同阶段师生的学习与要求,属于大学基础知识以及某些研究性资料;而专业资料室提供的信息更为深入、专业,因此在资源利用上形成互补。虽然专业的科研人员在科研工作中更为偏重使用专业资料室提供的前沿资料,但他们也需要利用高校图书馆查询符合自己要求的信息。

(二)专业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服务对象的不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校师生,馆藏图书一般力求全面、系统,涵盖各个专业的知识范围,藏书特点是综合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的。而专业资料室的服务对象是具有特定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相关层次的研究生、本科高年级的学生,是本学科教师从事科研、教学活动的第一资源场所。因此,服务对象的不同是决定两者区别的关键因素,因为图书馆或者资料室的建立都是以满足读者需要为基础的。

(三)专业资料室收集文献资料的特殊性。

藏书是办好图书馆的前提,也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馆藏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图书的周转利用,图书馆功能的发挥亦取决于其提供的各种资料,因此,资料的采集与更新也就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但是各图书馆与资料室应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特色选择不同的资料: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全校师生,而专业资料室的对象则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德国学术型图书馆的建设与马普所的资料收集工作为例,他们收集的资料坚持“广”和“深”的原则,“广”是指资料的广泛性,包括公开与非公开的出版物。“深”是指研究比较深入、学术价值比较高的资料。但与此同时,资料的采集工作受制于经费,有些资料室可能因经费不足无法采购到广泛的文献资源,所以,专业资料室更应重视资源的集中使用,收集的文献资源主要注重以下两类:

1.注重采购外文图书资料。

虽然高校图书馆均有外文书籍,但是资料室的收藏与高校图书馆相比更为专业,更应关注国外学术研究的发展成果,因此,了解并购进外文书籍是专业资料室的资源建设的一大特色,以为专业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这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对研究基地资料室资源建设方面的要求之一。

同时,也应在资料收集上兼顾其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图书馆与法学图书馆、知识产权学院图书馆即实行分工协作,法学图书馆和知识产权图书馆分别重点加强有关民商法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原版外文资源建设,校图书馆负责购买法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外文原版图书。同样,中国政法大学校图书馆负责采集法学基础及其他分支学科的外文原版图书,而诉讼法学研究院资料室重点加强有关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司法制度等程序法研究方向外文原版图书。注意功能上的互补,可更高校地发挥专业资料室的作用,节约资源投入。

2.注重收集内部文献资料。

鉴于专业资料室提供信息资源的专业性特点,同时为避免其文献信息与图书馆重合,专业资料室应更重视不易获取的、未公开发行的内部文献资料,以保持资料收集的全面性,例如,各种学术会议未公开发表的论文集,内部交流形成的科研成果,未出版的课题研究成果等。但是,内部文献资料的收集使用不可忽略对著作权人知识产权的保护,应有一定的使用限制。

另外,专业资料室在资料选取方法的选择上应更偏重专业研究人员的推荐,专业研究人员比较了解学科发展动态,能够接触到较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资料室的建设亦是以满足研究人员的需要为前提的,因此以专业研究人员的推荐作为主要的资料选取方法可更好地保持资料采集的及时性、专业性。

三、专业资料室的发展方向

(一)资源共享方面的发展。

既然资料室存在的价值主要是为保持学科的先进性,为专业研究提供资料收集的平台,那么,资料室在整个学科领域内应该是开放的,即使研究基地分布于不同高校,对校外的研究人员也应该是共享的,因此,怎样完善资料检索平台并建立共享机制成为资料室发展的又一重要任务。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检索已取代手工检索成为用户查询资料的主要工具,其可提高检索效率,为各高校图书馆所采纳,资料室亦应借助网络的力量,建立现代化的数字资料室,提供方便的检索平台,将馆藏资源以及自身特色详细、准确地展现给读者,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更为详细的检索服务。

其次,与高校图书馆检索平台连接。目前,高校的电子信息检索平台已经日益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各高校间已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共享机制,加之各专业研究基地与研究中心均隶属于各高校,因此,借助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平台一方面可方便校内专业研究人员对资料室文献的查询与使用,另一方面可借助高校间的共享平台加快资料室共享机制的建设,节省成本。

(二)专业资料室管理特色的发展。

首先,在资料采集方面与上述采集较新、较广、较深的资料工作相关,资料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同时具备相应的学术价值鉴别能力。但是,在目前同时具备各专业知识与图书馆学知识的资料管理人员较少,因此,一方面,需要资料管理员通过与法学科研人员的交流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资料采集工作的完善更应通过畅通研究人员推荐的渠道,重视研究人员的建议来完成,以满足“读者需求”,彰显专业资料室特色资源的建设。这方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资料室的做法是:凡是中文图书都有本专业的老师和研究生亲自划选推荐或现场选购;外文图书每册都保证有专业老师、教授和本专业博士亲自选挑推荐,以确保资料在教学科研中的使用价值。避免有限资源的浪费。

其次,在分类整理工作方面,传统的分类整理工作主要采用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等图书分类方法,但是由于资料室提供的文献资源集中于一个专业,图书的学科种类较少,仍严格按照以上分类方法分类,会使编目工作复杂化,给资料室的图书排列带来麻烦,因此,资料管理员有必要创造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使专业图书得到更加合理有序的排列,保障及时、高效的图书检索。

再次,资料管理员在导读工作方面可以起到读者与书刊的桥梁纽带作用,能够引导读者迅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信息。作为沟通两者的桥梁,资料管理员必须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了解读者特别是专业特殊群体的需求,以提高资料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应掌握并及时宣传资料室的馆藏信息、资料特点、资料分类整理方法、检索方法等。

以上通过对专业资料室的产生、专业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专业资料室提供资料的特殊性等方面的论述,充分阐明了专业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从各自专业侧重的馆藏资源方面,发挥各自的专长,在资料室与高校图书资料采集与管理投入方面,可协调发展节约资金投入,搞清关系可进一步肯定专业资料室的存在价值,保证专业资料室的有效发展,使专业资料室更好的为各学科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专业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一起构成我国文献资料保障体系。另外也有利于明确专业资料室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黎琳、戴海鹏:“高校学院资料室特色化馆藏建设初探”,载《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2),第39页。

[2]张晓琳:“新世纪高校法律图书馆应与法律系资料室兼并”,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第81页。

[3]刘君君:“近十年来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关系的研究”,载《河北科技图苑》,2011(1),第43页。

[4]王玉:“高等专业资料室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作用”,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第59页。

[5]宫建华、田洪燕:“高校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探析”,载《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4(5),第16页。

[6] “深化学术型图书馆服务的若干思考――访德国马普学会法律图书馆的启示”,《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1(1),第55页。

第6篇:法律图书馆范文

〔关键词〕山区县图书馆;发展规律;存在问题;对策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4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趋势的影响下,山区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质的变化,使山区县图书馆因购书经费不足而形成的藏书不足、设备简陋等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为山区广大读者对新的书面知识和现代的网络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山区县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山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但由于受历史、地域、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的影响,贫困山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仍然贫乏,山区县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步伐也十分缓慢。“共享工程”的实施,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填补了基层文化需求的空白,从而丰富、活跃了山区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山区县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1电子阅览室的形成

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也随之形成。国家文化部、财政部也印发了关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依托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的网站、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努力构建内容安全,服务规范,环境良好,覆盖广泛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体系。它的实施,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了“绿色”、安全的上网场所,对于扩大思想文化阵地,净化网络环境,提高未成年人及社会广大公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健全山区县公共文化体系网络,提升山区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已经配置有服务器1台,计算机30台,投影机1台,复印机1台,数码相机2台,扫描仪1台,已经建立网站1个,库存电子文献20件,年接待读者的使用约34800 人次,给该馆带来了可喜的读书人脉。电子阅览室在山区县图书馆的建立,让山区读者在宽敞的信息时空浏览和获取所需求的文化信息资源,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大了图书馆的使用率,从而改变了山区县图书馆建设简陋和服务方法贫乏的旧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为“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1.2流动图书馆的设立

二十多年前,山区县图书馆就以农村流动书箱的形式,充实乡镇基层文化站的文化资源,为农村农民科技种养传送了新的科技信息。今天,为提高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的覆盖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创新文献信息共享模式,以476万册藏书和数字化资源为依托,在全省各地设立图书流动分馆,并为各流动分馆的读者免费提供1.2多万册新书借阅,80多万种电子图书、2000多万篇期刊论文联机检索和原文,以及几十万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会议论文等多种网上文献知识信息服务,实现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与各流动分馆读者的共享,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看书难问题,也促使地方政府对山区县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视。据笔者调查资料显示,清远市连州市图书馆在未引入流动图书馆之前的年接待读者为2万多人次,2007年流动图书馆启动后,接待读者的人数续年递增,其中2011年接待读者递增到10万多人次。地方政府为配合“流动分馆”的建设,对该馆的年购书经费也从原来的2万增加到10万元。可见,流动图书馆的设立,起到了助推山区县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

1.3免费开放服务

目前,山区县图书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的会议精神,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山区县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实施方案。“方案”使山区县图书馆从图书外借、期刊阅览、电子阅览、资料查询等都无任何障碍存在,也不收取读者的任何费用,真正让读者行使到获取科技文化知识的基本权益,读书热潮也明显增加了山区县图书馆的图书借阅量和读者的流通人次。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图书馆,紧紧围绕“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并响应落实国家文化部关于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精神,把所有的服务窗口实行免费对外开放,为当地的少数民族读者送上了免费的文化大餐。据统计,该馆2011年的图书外借量为7千多册次,接待读者3500多人次。自2012年6月实施免费开放后,年图书的借阅量达25000多册次,接待读者12000多人次,与实施免费开放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 。由此,“免费方案”,可以说是国家的一项民心工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又一重大改革,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它的实施必将释放和引领更多的社会的公共产品向完全的公益性转变。

2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然而,当山区县图书馆发现自己正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发现自己在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困扰着山区县图书馆事业正常发展的“绊脚石”。

2.1馆员的工作分工不合理

由于山区县图书馆因不断重复着单一的工作方式而陷于一种不加思考的盲目状态,久而久之,那种不再寻求山区县图书馆的工作改革方案,只求“平稳过度”,不求“激流进取”的现象也就不断出现,更为严重的是因人员不足而形成了分工不合理的状况。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图书馆为例,全馆仅五个工作人员,六个主要工作和服务窗口,馆长兼管电子阅览室,副馆长兼管财务和外借处,出纳兼管成人阅览室,采编兼管少儿阅览室。每当馆长需要行政工作时,则电子阅览室岗位“空缺”;当财务和出纳需发月薪和报表时,则外借处和成人阅览室唱“空城计”;当采编忙于采访工作时,则少儿阅览室“关门大吉”。这样的“兼职”也就自然出现了读者叫开门、叫借书和叫还书的不良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山区县图书馆当前存在的一大弊病,它无形中困扰着山区县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完成。

要解决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首先是领导要树立正确的图书馆观念。馆长要率先起“领头羊”的作用,带领馆员不断学习和深刻领悟图书馆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地位,从而不断提高馆员的工作素质、业务素质和树立好正确的图书馆观念,扫除那种“图书馆可开可不开”的陋习,为今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二是抓好人才管理改革。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馆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合理安排馆员的工作岗位;三是着眼于规范化。建立和完善各项业务的岗位规章制度,以岗位的工作实绩和读者对该岗位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馆内符合和有利于读者使用的开放时间,让读者真正行使获取文化知识的权利,从而促使山区县图书馆向规范的、标准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发展。

第7篇:法律图书馆范文

【关键词】绿色生态混凝土;循环经济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遵守可持续发展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结构升级的基本方向。建筑行业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耗项目,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对建筑行业施工原材料进行绿化升级,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绿色生态混凝土是绿色技术的代表,已经在现代社会生产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进一步认识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改革升级奠定基础。

1.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

1.1绿色生态混凝土定义

目前,业内对绿色生态混凝土还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而在1990年,日本著名学者山本良一根据既有混凝土发展现状,提出“环境协调性材料”概念,强调在现阶段工程建设中尽量保持工程施工与现有环境的相协调。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又提出许多类似的概念,包括“生态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与生态混凝土概念相似的是绿色混凝土,强调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协调与自适应特性,重视生态建设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求在现阶段的生态建设中,要保证能降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保证自然的可修复与可调节。

综上所述,绿色生态混凝土的定义为:这是一类特种混凝土,是通过材料研选、采用特殊工艺制造出来的具有特殊结构与表面特性的混凝土,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少;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对环境的负荷小,能够主动改善环境;非再生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率高;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功能性。

1.2绿色生态混凝土特征

结合材料过程工程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分别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混凝土本身品质等方面判断绿色生态混凝土特征,其主要表现为:

1.2.1节约型特征

绿色生态型混凝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资源、能源的大量节约,有利于推动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当前绿色生态混凝土生产中,部分地区会通过工业废渣与碱金属化合物产生反应,获得碱矿渣水泥;而将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简化为“一磨”之后,即可通过无熟料水泥配置新型水泥。上述技术的推广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最终达到节能目的。

1.2.2友好型特征

绿色生态混凝土的友好型特征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与混凝土的和谐共生上。与传统混凝土相比,绿色生态混凝土能缓解环境负担,并积极改善环境。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在上海世博会上就采用了一种由粗骨料、水泥、特殊增强剂等材料和水搅拌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与常规混凝土相比,该混凝土在质量、透水性能、透气性能中存在优势,使雨水能快速深入到地表中,不仅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也进一步保证了会场卫生。

1.2材料过程工程学理论

材料过程工程学理论被认为是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基础。在传统资源生产中,人们只能无止境的从资源环境中获取资源,在使用后的混凝土被当做废物而随意排放,严重降低了原材料使用价值。针对这一现象,部分学者进行的积极探索,并提出了材料大循环理念,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大循环结构示意图

上述结构是材料大循环的基本结构图,从各点的分配内容来看,除了地球与废弃物外,每个驻点都代表着一种产品,能满足人类生产活动需要。但随着现代技术发展,废弃物终将会演化为一种产品,在通过一系列转化后被人们所利用,并转化为整个结构中的任意一点,这就是绿色生态混凝土的发展演变。

1.3绿色混凝土加工模式

就绿色生态混凝土而言,在工程建设中应用这种混凝土,能在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利用固体废弃物,结合多种再生资源配置高质量混凝土,实现混凝土加工过程中的绿色无污染。

以混凝土生命循环过程为例,其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图2混凝土生命循环过程示意图

从该示意图中可发现,整个混凝土的生产、使用、废弃、再使用等共有6个环节,基本涵盖了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内容。从该结构中可发现,实现混凝土生命循环过程的关键就是在生态设计角度分析绿色技术,并充分考虑混凝土废弃后的资源回收要求。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

1.混凝土循环经济模式发现的可行性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的一种经济模式,该模式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以高效利用资源为核心,并通过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根本性变革。

对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而言,其本质就是要实现混凝土产品的“绿化”,需要从生产、施工、使用、报废、再利用等多个环节对其进行优化,最终实现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生态处理。结合材料过程工程学理论的相关内容,需要通过对单元过程进行优化重组,可以形成满足不同性能和使用要求的绿色生态混凝土的最佳生命循环周,实现这一过程的具体途径,就需要在现阶段的混凝土生产中,进一步联合生态设计、能源减化利用等,在循环经济的思维框架下建立绿色生态混凝土体系。

2.发展分析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再生混凝土是绿色生态混凝土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要求设计人员在混凝土设计阶段就有意识的选择可循环使用的原材料,当混凝土达到使用寿命后,能够以较低的能源代价回收,将原有混凝土材料的大部分甚至全部资源转化为新混凝土生产的原材料,实现混凝土资源的可再生生产。

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先分析了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再结合循环经济对绿色生态混凝土做讨论。总体而言,绿色生态混凝土在未来省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应该得到推广与应用。对工作人员而言,要正确认识到绿色生态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及循环经济理念对绿色生态混凝土的影响,重视对创新与应用的研究,为获得更好的工程施工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久,艾红梅.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与循环经济发展[J].混凝土(理论研究),2009(01):6-11.

第8篇:法律图书馆范文

前言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越发普及,智慧化已成为时代的宠儿,传统的图书馆受到先进理念和智慧的冲击,也体现了智慧化元素。2003年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首次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智慧图书馆是可以被人类感知的,不局限于空间限制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物联网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智慧图书馆是将传统图书馆管理融入进现代科技领域中,利用互联网先进管理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方便读者借阅,为读者提供一个更舒适的阅读环境。智慧图书馆成为读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方式,能够实现随手翻阅、随时查找,随地登录。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减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完全颠覆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一、大数据和智慧图书馆概念

1.大数据

自从2012年金融转型开始,全世界开启了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整体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大数据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数据与数据量大并不是同一概念。大数据必须是能够提供给人类使用资源的,再大的数据量如果不能够被人们利用,也不能称之为大数据。换言之,大数据不是数据的整合数量。百科全书中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指的是因资料量太多,用现有统计工具或者软件无法统计的一种资讯信息[1]。美国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无线网络称为开启未来的三大科技革命。

2.智慧图书馆

随着大数据一词被公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智慧校园、智慧城市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侧重点逐渐加大。目前,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并不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定义智慧图书馆会产生不同的概念。笔者根据对不同定义的分析发现,《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观点相对来讲更加全面的诠释了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即智慧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运用物联网、元计算、智慧化设备等融合而成的系统。

二、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图书馆的实践

智慧图书馆和大数据理论是在近些年信息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因此,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技术、管理和实践三个方面,国外的智慧图书馆领域已经有所成就,早在2004年,加拿大渥太华部分高校及公共图书馆等已引入了电子图书馆[2]。发达国家已经在智慧图书馆领域迈出了实践性的一大步。我国智慧图书馆的起步较晚,最早引进智慧图书馆的是台北市图书馆、随后,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各个省、市地区图书馆以及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高等学府也纷纷加入了智慧图书馆建设阵营。本文中仅以北京大学以及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为例进行探索。

作为中国第一所大学的北京大学,在2012年也引进了高科技技术,将传统图书馆管理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语义检索等功能相互融合,当读者需要查询相关资料时,不仅能查询到原始文件,还能查询到与之相关的信息、实事,还可将其导出成任何格式或形成报告,供人们使用。经过改造后的图书馆,不需要专人看管,无论读者在馆内的哪一个地方,都可以轻松通过随手操作屏幕,进行查询和阅读、欣赏字画等。完全沉浸在智慧化图书馆编制的科技神话中。智慧图书馆再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阅读的场所,还可以提供给公众一个会面的艺术氛围。浙江杭州市余杭区图书馆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手机图书馆,轻易访问海外电子文件。通过手机APP平台,公众可以轻易登录,自行借阅馆内图书,避免路途奔波到图书馆才能借阅图书的传统借阅方式。借助手机就可以轻松阅读,实现借阅“零门槛”的个性化服务。

三、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图书馆已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为此美国的乔治敦法律图书馆在2013年还举行了一次研讨会,就大数据进行讨论。212年,我??教育部也组织了一次专题报告会关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建设。由此可见,大数据对喜爱你在图书馆建设的冲击。

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就是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行业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是图书馆推行的新理念和实践。智慧图书馆从形式上看,智慧化已实现。第一,智慧化的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每天都有很多的信息需要处理,所以智慧图书馆的带宽和接口必须要足够多。互联网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非常重要。智慧图书馆要实现绿色、高效、安全、环保,就要建设足够的互联网设施。互联网的运用还可以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可以充分感应安全环卫信息、车流信息、人流信息等。第二,智慧化的馆藏资料。图书馆的基础就是藏书,传统的图书馆藏书很多,不方便管理,而且书籍极容易破损。书籍的分类、管理和保存都要占据很大的空间,还要花费工作人员较长时间的进行摆放,对于图书的查找也不方便。而智慧图书馆中,实体图书占得比重较小,多以电子形式存储。这样虽然方便了管理和查找,但这就对智慧图书馆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一,就是快速输出数据检索,数据的输出一定要快这就要有强大的网络支撑;其二,就是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智慧图书馆可以和外部沟通,但也要注意自身数据的保密;其三,就是数据的存储,智慧图书馆的数据非常多,就需要很多的存储设备。第三。智慧化的服务形式。传统的图书馆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只能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才能得到服务。而智慧图书馆突破了实践、空间的限制,所以我们不仅可以在实体环境中提供服务,在网络上也可以接受图书服务。这就极大的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更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得图书的途径。

现在已经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有三大特征。第一,规模性。现代的智慧图书馆数据量可到TB,更甚者可达PB。第二,多样性。现代的智慧图书馆可实现你对数据的任意要求。第三,高速性。现代的智慧图书馆的书籍建立,整理收集和处理分析速度还在

四、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背景

1.智慧图书馆理论体系

随着智慧图书馆给人们提供了方便的阅读方式,智慧图书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虽然国内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改进。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仍处在智能阶段,部分学者将智慧图书馆误认为智能化图书馆,对于二者之间概念的区分不明确,简单的认为智能化图书馆就是智慧图书馆,将传统的物联网检索应用看成是智慧图书馆;其次,一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只是简单的物联网技术上的延伸,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物联网和智能化的结合,对于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概念认识不清;再次,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人才技术水平仍需提高,现阶段的智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发表的建设性的文献较少,其他的技术人员的没有发表过文献或没有发表文献的能力。

2.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宏观的全局的顶层设计

目前,国内的智慧图书馆仍处在萌芽阶段,虽然,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迅速,但缺少国家宏观指导和高端设计,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智慧图书馆的精髓,没有对智慧图书馆的更广泛应用进行挖掘,呈现智慧图书馆乱象丛生的状态[3]。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拱托业绩、好大喜功、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将智慧图书馆建设作为一种标志性政绩来建设,偏离了推广智慧图书馆的初衷。因为建设部门和设计者大多对于智慧图书馆没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盲目开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全局意识,独立设计建造,无法满足大数据的信息检索需要。大大降低了智慧图书馆的使用率,无法做到资源共享。

3.网络安全

物联网的应用是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基础,在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成为保护资料的核心技术问题。智慧图书馆涉及到文献资料的机要性,也涉及到个人财产安全和隐私保密性[4]。网络安全是保证智慧图书馆信息安全的最大难题。无论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将加强网络安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防护高度。2012年通过了《加强网络安全的决定》,这一决定为政府、单位、个人的网络安全使用提供了法律保?o。

4.智慧图书馆项目牵扯部门的协调

智慧图书馆牵涉到部门众多,不同地方的高效、图书馆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构,给数据资源共享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若想让信息数据贡献出来作为公共资源进行共享,需要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统一起来,但信息毕竟涉及到政府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经验等保密性的资源,能否让企业有意愿的贡献出信息资源,还需要政府的协调。智慧图书馆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项目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领域的高端技术应用,需要将不同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分配供应平台将系统组建而成。

五、大数据时代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完善

1.深化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

智慧图书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和信息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衍生的,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慧图书馆在时间和发展空间上仍有恨到的发展空间。大数据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必须要依托我国国情和科技发展的趋势。智慧图书馆建设进程基于理念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5]。完全照搬外国的实际案例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无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依靠社会力量,争取社会科学组织、各高校、团工委等机构资助智慧图书馆建设相关技术的理论研究,鼓励专家侧重研究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内涵、技术、创新、结合实际情况将智慧图书馆深入挖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图书馆理论架构,用于指导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之路。

2.争取政府支持,搞好顶层设计

面对仍处在萌芽阶段的智慧图书馆,政府作为智能部门,是唯一可以进行宏观调控的组织。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迅速,应从人才建设、资源共享、管理职能等方面,对智慧图书馆进行国家宏观指导和高端设计,让大多数人真正的了解到智慧图书馆的精髓,对智慧图书馆的更广泛应用进行挖掘,从根本上杜绝呈现智慧图书馆乱象丛生的状态。从地方政府的关注点在拱托业绩、好大喜功、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转移到,将智慧图书馆真正建设成为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的平台,不忘初心。提高建设部门和设计者对于智慧图书馆深层次的认识,在建设过程中,提高全局意识,使智慧图书馆满足大数据的信息检索需要。大大提高智慧图书馆的使用率,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3.加强支撑平台建设,推进大数据在图书馆的应用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将传感器放置在智慧图书馆内,结合管内现有的智能化设备、卫星导航网,建立物联网终端平台,提高管内感知水平。在提高业务处理能力,了解读者需求,利用数据发现新的软件,推进智慧图书馆不断发展,拓展信息化应用,提高图书馆信息化的支撑能力,创建决策型阅读平台。

4.吸取国外经验,加大软件建设力度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核心在软件开发上,无论是智慧校园还是智慧图书馆亦或是智慧医院,都是以网络为支持,数据为基础。我国智慧图书馆近年来注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开发,然而,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技术就在软件开发上。通过快速馆藏清点功能、读者自助借还书功能、安全防盗功能、快速查找功能、统计功能、自助借还、安全防盗、预借取书、信息查询、数字资源推送、24小时开放等等都需要软件技术建设,才能在智慧图书馆上建设道路上更加平稳。

5.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安全机制

在法律上明确物联网智慧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保护读者权益是立法根本宗旨和监管的主要服务对象,规范资物联网公司的营运资格和营运方式。立法监督体系主要分为一是在现有物联网法律法规基础上,针对物联网的特点和风险制定、修改法律,二是对于物联网信息中发现的漏洞,作出法律上的补充和完善,打击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盲区进行违法活动,损害人民财产安全。创建物联网公平、合理、稳定的交易环境,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6]。所以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就成为目前智慧图书馆建设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物联网信息使用运行程序的安全,严防个人信息的泄露,资金的流失,给物联网读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目前,对于物联网的使用已?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甚至是老人,都对物联网信息的使用有所涉猎,但与此同时就存在了很多读者的个人信息和财产信息被盗取,并用这些个人信息进行违法的行为,给广大读者不仅带来了财产上的损失,还对读者的日常工作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物联网信息处理量大,无法做到毫无差错,为了提高智慧图书馆的安全性[7]。一方面,防止黑客入侵,由于物联网中存在大量登录人员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具有高私密的个人信息,所以读者账户安全问题的解决就成为提高技术安全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建立读者与图书馆的信用评估体系,降低道德风险。最后,完善操作流程与安全管理办法,监管部门不定期监测。

第9篇:法律图书馆范文

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和内容做了比较分析,旨在借鉴国外发展思想,寻求对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启示,建设具有时代性的现代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12-0090-03

收稿日期:2013-11-01

作者简介:周孟秋(1983-),吉林省图书馆助理馆员。

图书馆战略规划是指对图书馆未来的规划,即通过分析图书馆现状、发展环境、趋势及调查专家用户与馆员意见等制订图书馆使命、愿景、价值观目标即行动方案,并不断地修订、完善,以建设一个更理想、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图书馆。它是构成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纲领。笔者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上的差异,来了解我国在图书馆建设上的不足,从而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制定适合实际需要的战略规划。

1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主要模式分析比较

1.1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

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总—分馆”模式、“关键领域”模式、“目标—战略—资源需求”模式、“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模式。

1.1.1“总—分目标”模式。“总—分目标”模式是指图书馆围绕着其基本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开展一些规划的主题,并确定这些主题的总目标、分目标及具体实施战略或分析预期结果的一种战略规划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确保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远景规划不偏离主干道,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保证图书馆建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主题—总目标—分目标—战略”模式、“主题—总目标—分目标—预期结果”模式、“总目标—战略—现状—分目标—资源”模式是其主要的三个子模式。该种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牛津大学图书馆服务2010愿景》中就明显地体现出了这一思想,其围绕着牛津大学图书馆服务的主任务,即一方面针对现有和将来用户的需要,尽可能提供最为高效的大学图书馆服务;另一方面维护和发展作为国家和国际研究资源的牛津大学图书馆馆藏,制订了一系列战略计划,以实现服务用户、发展馆藏和服务建设、加强空间管理的目标(见图1)。

1.1.2“总—分馆”模式。“总—分馆”模式主要是指图书馆根据总馆—分馆运行体制分别制订战略规划,它主要由总馆战略规划和分馆战略规划两部分组成,具有统属的关系。总馆战略规划强调图书馆的整体运行,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主要涉及图书馆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有时也称为关键假设)、关键成功因素、目标与战略等比较宏观的战略性目标。分馆战略规划是指各分馆根据总馆的战略目标的统一部署和思想领导,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分馆使命、目标、战略三项基本内容,有时还包括价值观(关键假设)、关键成功因素等侧重于图书馆的结构模式。这种图书馆战略模式也被国外很多图书馆采用,具有较强的领导性和适应性,如:剑桥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剑桥大学思夸爱(Squire)法律图书馆战略规划、剑桥大学科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和剑桥大学医学图书馆战略规划。

1.1.3“关键领域”模式。“关键领域—评估”模式并不同于以上两种模式,不具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它是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需要,确立发展的主要领域,并将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建立该领域目标及其战略和行动,然后通过专门负责人对这些行动或目标进行评估。这种模式目标定位明确,针对性、执行力、实效性都很强,但是它覆盖力度小,整体性不够强,具有片面性。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2007~2009”属于这种模式。

周孟秋: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比较分析周孟秋: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比较分析

1.1.4“目标—战略—资源需求”模式。“目标—战略—资源需求”模式是图书馆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再根据目标提出可行的建设意见和措施,并从战略所需的经费、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设备等资源出发,分析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这一种模式强调的就是资源与战略的配置,其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战略与资源的协调,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这是一种非常“环保”和讲究效益的图书馆战略模式,适应了21世纪的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杜克大学图书馆2006~2010战略规划——把人们与思想连接起来”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1.1.5“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模式。“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模式是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将战略目标的实现分为几个阶段。该种战略模式实际操作性较强,一般短期和中期的目标是为长期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这就使得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步一个脚印”的特点,基础较扎实。英国“塞尔温学院图书馆战略规划2007~2027”属于这种模式。

1.2国内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

相对于国外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我国显得就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是传统的“总—分目标”模式,比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是以“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年度计划”的形式制定的:以“到2015年,重庆大学图书馆将努力建设成为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图书馆,建成基本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和知识服务体系,成为师生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的综合性信息服务中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为重庆市的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成为重庆市和西南地区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发展目标,制定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知识服务体系建设、科学管理体系建设、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和具体措施。这种模式在其他图书馆的规划中也表现得较为明显。

还有少部分图书馆采用“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模式,按时间段来设置发展目标,如《辽东学院图书馆2007~2012建设发展规划》中分为两步走:2007~2009年发展目标和2010~2012年发展目标。

我们从以上对国外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分析中可以发现,国外图书馆战略目标体系多以层级的方式层层展开,具体模式在上面已做详细的陈述。而国内图书馆的目标体系很少以体系框架的形式层级展开,主要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分别来展示图书馆的愿景、使命等,呈现的模式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以传统的“总—分目标”的模式展现。单一的战略规划模式限制了我国图书馆的多样化发展,创新力度不够,以长远的发展目光来看,则显得比较保守。

1.3国外图书馆战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在战略规划模式的选择上,我国图书馆应从战略实施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本馆的特色、服务对象与范围及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勇于积极探索新型的战略规划模式,双管齐下,以实现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的多样化。我国必须加强对图书馆建设的研究,多角度地分析各种战略发展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发展的条件,挑选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多样化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还能够促进我国图书馆公共事业的繁荣。

2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内容比较分析

2.1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主要内容

图书馆战略规划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比如: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目标、行动计划、评估指标、服务承诺等。国外图书馆在制订战略规划时是结合自己的发展需要有所侧重、有所针对性地重点突出某些规划内容的(见表1)。

这些图书馆对于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十分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性地制定规划,发挥优势,转化劣势,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2.2国内图书馆战略规划内容

相对于国外图书馆来说,我国在战略规划体例结构的组成上相对不平衡,内容比较单一。我国20所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体例构成的分析见表2。

通过对上表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使命陈述、愿景展望、环境分析、评价指标和预期效果这些要素占的比例很低,大多数的战略规划对其都很少有突出和明确的阐述。而这些又是图书馆战略规划中重要的要素,对图书馆的建设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各高校图书馆对自身的发展任务以及最后的成果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但值得肯定的是,所有的战略规划文本中对自身的发展目标都有了清楚的认识,这说明我国图书馆对阶段性的目标的认识是比较清晰的。从整体上看,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体例结构失衡,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2.3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内容对我国的启示

战略规划的内容并不是要做到面面俱到,越全面越好,只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在基础的内容之上,有所侧重就可以了。我国图书馆在制订规划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突出对图书馆发展意义较深远的要素来,体现图书馆的特色。笔者认为,评估指标这一要素的设定虽然比较呆板,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但明确的评估指标不仅可以衡量某一时期内图书馆发展的成果,为图书馆建设的反省提供一定的数据和资料,还能够及时地反映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图书馆不妨在制订规划中增加这一内容。

图书馆是历史长期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既是历史所留下的痕迹,又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对图书馆的建设是现代文明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模式和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图书馆在建设上的不足。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够从各个方面为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多样的规划模式和较成熟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满足我国不同性质的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使我国图书馆能够较容易地做出调整。我国必须借鉴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典型案例,以建设具有时代性的现代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世伟.我国公共图书馆“十二五”发展战略重点[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3).

[2]柯平.图书馆战略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3).

[3]建言献策 共谋发展——国家图书馆“十二五”规划座谈会在京召开[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

[4]柯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馆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1).

[5]赵益民.基于内容分析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编制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5).

[6]王启云.图书馆24小时开放实践与反思[J].图书与情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