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人故事演讲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
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2.难点:(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puXuewaNG.com)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知识素养准备:
演讲者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阅历修养与演讲的成功有着紧密的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演讲者感到演讲的最大困难在于没有演讲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做有心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广泛地阅读、收集、积累材料,上下、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学习,同时加强自我的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修养。这是一个长期、琐碎而复杂的工作。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多收集历史资料,对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熟记,并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
②多收集现实资料,对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的有关情况要了如指掌,进行思考;
③加强记忆,多记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古典诗词、经典文学、寓言故事、时文政评等等。
练习:请分别以“珍惜时间”、“奉献青春”、“珍爱生命”、“和平万岁”为主题,收集名人名言、故事、古今中外的人物、典型事例。
请收集有关亲情、爱情、友情的古今诗词各5首并背诵。
2、临场观察准备:
演讲者要尽快观察、熟悉演讲现场,及时收集捕捉现场的所见所闻,包括现场环境(时间、地点、场景布置)、听众、其他演讲者的演讲等,以确定自己的话题,增加演讲的即兴因素。
3、心理素质准备:
既然是有感而发,就要有稳定的情绪,有十足的信心,有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保证思路通畅,言之有物,情绪饱满,镇定从容。
二、快速思维的技巧
临场性决定了即兴演讲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快速思维能力。快速思维即快速组织内部语言,实际上就是一个快速创作、打腹稿的过程。其技巧主要表现为:三定、四思、五借。
(一)三“定”: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定话题——应选择你想说的、观众想听的、你能讲的、社会生活需要的话题;
定观点——应确立明确精练、正确深刻、为大家所能接受的、言之有理的观点;
定框架——两种模式:
开门见山式:也叫金字塔式。方法为:先亮出主题,然后对主题作较详细地论证和分析说明。
曲径通幽式:也称为卡耐基的“魔术公式”。方法为:先举例,再叙主旨要点,三说理由,进行论证分析。
(二)四“思”: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即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这是一种反弹琵琶式的思维模式 ,它鲜明地表现为对传统的批判精神,但要注意观点必须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纵深思维:从一般人认为不值一谈的小事,或无须作进一步探讨的定论中,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中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多端、灵活、精细、新颖是它的特点。
综合思维训练:是前面三种思维的综合运用,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般情况都是将各种思维综合在一起使用的。
(三)五借:借题发挥、借人发挥、借物发挥、借事发挥、借景发挥。“借”的东西很多,“五借”是泛指。它要求演讲者要善于观察现场,获取信息。
快速思维的线路图:观察——抓话题——定语点——扩展语点(组织语言)——语序的排列——表达。
练习:给出一些图片,仔细观察后做即兴演讲,认真体会快速思维的过程.
三、表达技巧(四种技能、五个注重)
(一)四种表达技能:
1、散点连缀:在即兴演讲前紧张的选材构思时,人的头脑中会出现很多散乱的思维点,演讲时要捕捉住这些思维点,从这些点的关系中确定一个中心,并用它连缀这些点,与主题无关的全部舍去,当表达网络形成后,就可以开始讲话了。
2、模式构思:用我们前面所讲的两种模式作框架,使自己的表达有条理。
3、扩句成篇:即开门见山的构思方法。但也要将思维的路线理清,注意逻辑明晰。
例如:句子“当前的形势需要徐洪刚那样的英雄人物”扩展后可以是这样的:
当前的形势需要徐洪刚那样的英雄人物,需要大力提倡革命英雄主义。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有困难,有曲折,也有风险,没有超人的勇气是进行不下去的。同大自然的斗争也不会一帆风顺,在自然中有许多我们未知的东西,凶恶难料,有险阻、有困难,因而也就有流血、有牺牲。例如,外空探险,可能有去无回;海底探秘,可能葬身鱼腹;开山放炮、地下采煤、高空作业、科学实验、机械操作等,无不带有一定的危险,没有革命英雄主义,没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是根本做不好的。更何况改革开放,难免
会泥沙俱下,造成某些腐朽的东西有所抬头,国内外邪恶势力和敌对势力正在虎视眈眈伺机而动,这样就更需要我们像徐洪刚那样敢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随时准备为保卫改革开放的成果而英勇献身。所以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向四化进军的征程中,不是不需要革命英雄主义,不是不需要徐洪刚那样的英雄人物,而是更加急需;不是没有表现的机会,而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练习:请以“人生处处是考场”为题扩句进行演讲。
4、借ⅹ发挥。即前面讲的“五借”。“借”了之后要扩充成句成篇。
(二)五注重:
1、注重开头,引人入胜;注重结尾,耐人寻味;
2、注重内容,言之有物,机敏幽默,蕴含深刻;
3、注重语言形式,以口语短句为主,巧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复等修辞手法;注意过渡词、句、段的使用,加强衔接;防止语言陋习,不用粗话、碎屑语和方言。
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的多年经历,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口语实践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多年的语文实践和探究中,笔者认为演讲能力培养是提高口语能力有效的方法,将其归纳为三步曲。
一.练口齿、正读音
这是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有效方法。首先,充分发动学生收集绕口令,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绕口令,师生相互交流,做到资源共享;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把绕口令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或者教师印发给学生,供学生练习时使用;第三,教师具体指导绕口令的练习方法,要求学生由短到长、由慢到快,分阶段进行练习,让学生认真体会口耳并用、巧用停顿等技巧;第四,在口齿训练和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读音是否正确,针对农村学生乡音浓重和舌尖前后音不分等问题,重点加以纠正,使学生能做到口齿清楚、读音准确,说绕口令快速流畅、连贯一气。
为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自信,根据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可以开展单人表演、分组对抗等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总结好的经验,评出优胜者并加以鼓励。这样通过有计划的绕口令训练和有目的的纠正读音,为学生在今后的口语表达和交际中,能够达到清楚、准确、流畅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讲故事、仿演讲
讲故事就是让学生讲现成的名人故事、幽默笑话或者复述他人的演讲等。大多数农村学生社会知识欠缺、生活经验不足、思路狭窄以及初学演讲的羞怯或胆怯、不善表达。根据这些特点确定的讲故事练习方式,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知识和口语能力的实际,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过渡到下一阶段创造条件。讲“故事”是将现成的东西变为学生初学演讲的有效资源,使学生认识到演讲只不过是“说话”而已,从而消除畏难情绪,轻松上阵,从容练讲。通过讲故事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思路,可谓一举多得。
仿演讲是学生学习演讲过程中的过渡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重点是让学生将现成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发挥学生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大胆去说,或者学生口述自己的见闻,大胆表达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观点、态度、感情等。在训练过程中增强记忆力和深化理解力,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本阶段训练要求学生语法规范、语句通顺、表述口语化、条理清楚、表达富有感情等。
三.写讲稿、表思想
本阶段是学生学习演讲的高级阶段,是让学生独立自主收集、整理和加工材料,自己撰写演讲稿,将自己对事物的态度、观点和思想感情融入演讲稿中并进行演讲,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表达的阶段。演讲要感情真挚、中心突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纪念日,让学生回顾历史、缅怀先辈,在情真意切的演讲中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也可以利用重要的科技、体育等新闻事件,让学生了解国家在科技、体育等多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慷慨陈词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演讲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本阶段训练,学生语言的条理性、思维的敏捷性、想象的丰富性和演讲的感染力等都得到进一步增强。
上述学生演讲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遵循着由初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互相割裂,而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
1、“自由演讲”式训练。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学生自我介绍的;有讲自己兴趣爱好的;有回顾自己最难忘的一 段经历的;有谈异国风情的;有讲成语故事的;有讲名人轶事的;有讲热门话题的等等,涉及面很广。通过演讲,无论讲者听者,都拓宽了自己的思路。而且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2、“命题演讲”式训练。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 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3、“即兴演讲”式训练。
【关键词】教材材料感染与点评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说,“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教师应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基地,课堂则是德育教育的园地,课本就是德育教育材料的载体,更是学生获取正面信息的主要来源。而学校、课堂和书本都是“死”的东西,要使它们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起作用,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相关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教育来说,德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心,自律能力,选择能力,法制观念,勤奋、努力的品质,乐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参与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团队协作的精神,有公共秩序、公德意识、积极上进、不屈不挠、诚实守信的品德,有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材是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如能将德育教育溶于知识学习中,学生的素质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强大的感染力超过老师的苦口婆心。我所带的班是一个特殊的班级,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很富裕的家庭。他们在上小学、初中时受到溺爱和关照,从小就形成了较强的优越感,处处以“我”为中心,很少有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公共秩序、公德意识很淡薄,更谈不上积极上进、不屈不挠的精神了。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也与众不同。作为班主任和政治课老师,自知肩头责任重大。
新课标下的教材体系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可利用的德育教育材料。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我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寻找有关“友谊”和“朋友”方面的经典事例。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对“友谊”和“朋友”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得出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的结论。到此我并没有打住,而是进一步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经常请你吃饭、喝酒而不让你买单的,是你的好朋友吗?经常给你小恩小惠但从不索取什么的,是你的好朋友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莫终一是。当大家意见不能统一时,我又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手拿仅有的苹果,不顾个人安危,在废墟里寻找被困的朋友,将宝贵的苹果从缝隙里递给身处困境的朋友的故事讲给学生。我告诉学生被困的朋友得到了最宝贵的东西,学生也进一步明白:能患难与共的,才是真朋友!能处处为你着想,关心你的,才是真朋友!朋友情能经受岁月的考验,历久弥坚。友谊之树常青。同学们也明白了酒肉朋友不是真朋友。为了加深“好朋友”和“友谊”的概念,我继续讲述冯骥才先生当初“倒霉”时的故事:冯先生当初倒霉时,被下放到偏远的山村,他已经很穷了,临走时,朋友相送,每个朋友给了他一点钱,加在一起共有200元,而这200元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字,超出了他在此之前数年的工作收入。这时冯先生也得到了他最需要的宝贵的东西。这才是真朋友,真友谊!听完了这两个故事,我发现有的学生眼里已饱含泪水,我知道他们的内心已触动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出来了。
我要求学生寻找名人和他们自己心中的伟人。在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平时做事主动的、做事被动的和内向的三类学生走上讲台,分别陈述自己所找到的名人和自己心中的伟人并说明理由。三位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后,我未加评论,而是让同学们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讨论,然后又让几位学生走上讲台陈述他们讨论的结果。这时效果很明显:平时做事被动和内向的学生听到他自己的观点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和赞扬时,他们显得是那么的眉飞色舞,内心显然很激动。这时我知道进一步鼓励他们的时机到来了,于是我就对刚才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特别表扬了平时做事被动和内向的两位学生,并强调说:XXX和XXX是我们班今天的“名人”了。我相信如果他们能大胆这样做,并能持之以恒,有朝一日他们还会成为“伟人”呢!因为名人是暂时的,伟人是永远的。他们的区别就是伟人能沿着一个看准的目标,矢志不渝,甚至终身追求,最终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成为一代甚至数代人的楷模。第二天放学后,被表扬的两位同学找到我说:老师,我们今天真有成就感!我接着鼓励说:你们终于发现了真的自我!
现代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他们大多不自觉地接受了其“糟粕”的东西,对其“精髓”部分触动很少。但中学生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主要活动在学校,主要时间花费在课堂,他们人生的基础和观念在学校和课堂里形成,也就是说基础教育将影响他们的一生。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初中政治课老师任重道远。政治教材内不缺乏德育教育的材料,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它,发掘它和利用它。材料有很多,用之须得当,要巧妙,德育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当老师将材料与德育教育结合且用流于形式的说教,学生就会先在心里进行拒绝。他们会认为:这不就是讲故事吗?----一个蠢人,一件蠢事,一个笑料而已。一些学生会付之一笑,一些会嗤之以鼻,一些会置若罔闻。老师的辛苦付诸东流,哪里有德育教育可谈呢?我们仅有发现美的眼睛是不够的,更要有像罗丹一样能够塑造美的“手”,最终才能打造出精美的、理想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立范《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构建与形成》东北师范大学
2.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有所改善,教师们都知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对于阅读教学,特别是农村的学校,一些教师的做法还是不尽人意。
1.把课本当作唯一的阅读资源
语文课本作为重要的学习载体,一直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资源,但是有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当作唯一的阅读资源。这样做学生虽然能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对学生的发展是狭隘的,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满足不了现实生活的需求,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对阅读资源缺乏筛选指导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电脑,手机等。学生多多少少都会从这些设备上获得阅读的机会。教师也会引进各种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而这些丰富多彩的资源却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却忽视了对阅读资源的判断和筛选,导致一些资源与学生的理解水平不符或者偏离了教学目标等,造成阅读资源利用的无效或低效。
二、盘活课外阅读资源的对策
我们把课外的阅读资源分为校内阅读资源、校外阅读资源和网络阅读资源。明确了资源的分类,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利用。
1.校内阅读资源的有效盘活
学校里的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是最直接的、最明显的阅读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通过标准化的建设,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1)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随着“书香”校园的活动开展,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越来越受师生的关注,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室的阅读资源,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应加强对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建设。首先,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化管理;同时要规范购书的渠道,保证学生阅读书籍的质量。其次,要对图书室、阅览室进行布置。要设置优雅的环境,布局要合理,光线要充足,卫生要整洁,再加上一些读书的名人名言,使人激起读书的欲望。最后,还需要一位具有爱心,热心、耐心的图书管理员。作为图书管理员,对学校的藏书要了如指掌,要主动向学生提供新书的信息,介绍图书,帮助学生了解图书、利用图书,对学生服务要热情周到,做到百问不厌,百拿不烦。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班级图书角的利用。班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中心。而班级图书角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校内阅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花心思去开发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为图书角命名,提读书口号,写读书标语等;动员学生捐书、存书,利用学生家里的藏书,暂时存放在班级的图书角让全班阅读,到期末再取回。这样既“盘活”了家庭藏书资源,又大大丰富了班级图书角的书源。
除了对图书角的建设,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外读物选择进行正确引领。在小学阶段要完成课标规定的一百万字的阅读量,必须要有足够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读书是没错,但是现在书籍种类繁多,有些书根本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有些读物对孩子甚至具有危害性。只有健康的读物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语文素养。所以,我们教师在班级图书角要进行读物筛选、分类,剔除一些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或者不健康的读物。还要在课外阅读中,整合资源,帮助学生选择既健康又能满足学生兴趣的读物。比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向学生推荐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读物:向低年段学生推荐绘本《我爱我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向中年段学生推荐《名人故事》、《历史故事》、科幻小说、古诗词等;向高年段学生读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精美散文《朝花夕拾》等许多名家名篇。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查找相关作者的其他作品来阅读,如学习了鲁迅的《少年闰土》就可以推荐学生读《故乡》等。
2.校外阅读资源的顺势挖掘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自然资源,拓展教材,增加学生阅读的机会。比如,在清明节的时候,组织学生去祭扫烈士墓,引导学生阅读纪念碑上的英雄事迹,使学生对烈士们的生平激起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通过自己的阅读,查找,收集,把英烈们的生平事迹都了然于胸。又如带学生参观江继芸纪念馆,学生通过解说员的介绍,知道了抗英民族英雄江继芸的戎马一生和丰功伟绩,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爱国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就是在这样的情感驱动下,学生有的上网查找资料,有的去书店查找阅读资料,就这样利用校外的资源,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潮,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然,校外阅读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有书店,图书馆,社区等等,都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学习的机会。如家长可以带学生逛书店,为学生办理县图书馆借书证,到社区里看报,读新闻,使书报的来源更加广泛。
3.网络阅读资源的合理使用
网络具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如果将这些资源用于语文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浩瀚的阅读海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主题单元都有拓展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知识面广,题材丰富多样,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去准备、收集上课需要的阅读材料,比如背景材料、作者生平简介以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的一些阅读材料。在信息化时代,师生可以非常方便调动与文本相关的大量阅读材料,拓宽了学习领域。合理利用这个优势,语文课堂将无限精彩。
虽然网络资源浩瀚如海,但任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很容易被游戏等一些危害性的信息所侵蚀,会对阅读造成低效或无效。所以教师要预先甄选下载优秀精品资源,建立阅读资源库,让学生从资源库里查找所要阅读的材料。例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们从电脑上搜索、下载了大量的圆明园的历史,以及它为什么会被毁灭的等一系列的阅读材料。有的同学还在网上就“圆明园该不该重建?”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看法,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网络里丰富的资源,同时还要“去伪存真”,把优秀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促进学生的阅读成长。
三、有效利用课外资源的助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
“做有思想的行动者,做有故事的德育人,做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应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育人的价值所在。
一、分享难忘故事,润泽美好心灵
古今中外的德育故事是学生们沐浴德育的金矿,而用故事的形式来滋养德育又是学生喜欢接受的一种有效途径。故事里大大小小的人物所经历的事情充满了人文性,情节性;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故事内容,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都会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达到有效德育的目的。而这些故事的分享过程则要求老师精心安排时间,搜集故事内容,并根据学生情感接受的程度有层次地影响他们,从而让故事来润泽他们美好的心灵。
1.适时随机演说故事,夯实文明基石
文明行为是道德的基石,榜样的故事是点亮孩子文明习惯养成的一盏明灯。一个有思想的德育人会适时随机地用多样化的故事来滋养孩子,升华孩子的道德情感,规范孩子的文明准则。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晨间活动课、班队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品德课等主阵地以及各时段、各学科,组织学生轮流演说故事,这无疑顺应了学生想听故事的童心渴望。
(1)主阵地中升华。班队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基本途径,更是学生在集体的展示中汲取震撼心灵的空间。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老师应充分利用好班队活动课这一平台,让学生精心准备一个个中外德育故事,其中有美德为主题的德育故事,有英雄为主题的故事,有关注人文为主题的德育故事等。如在准备以英雄为主题的故事时,老师可以根据不同时代选择不同英雄来感染学生,就如“5·12”汶川大地震中所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震撼心灵的英雄故事,还有每年的“感动中国”“中国骄傲”等年度人物故事评选出来的典型英雄故事,都是对学生生命意识、崇高道德、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教育的活生生的材料。通过演讲,学生们从内容、声音、服饰、情感等多方面营造了感染学生性情的氛围,触动着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使德育成为于无痕中达到有痕的教育。
(2)随机时段中教育。在其他可利用的教育随机时段里,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实施教育。如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上和生活行为上有很多毛病时,就可针对这些问题选择德育故事,而且是他们同龄人的故事,以此为榜样,不断地纠正他们的行为,思想上向榜样看齐,行为上向榜样学习。如有学生在学习上有拖拉的现象,就让学生找有关勤奋好学的榜样故事,像《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内容,用海伦·凯勒、达尔文、柳公权、高尔基、海顿等人的事迹来感化他们;有的学生行为上不是严格要求自己,老师就让学生搜集有关严于律己的榜样故事,用《竺可桢》《》等故事来教育他们;有的学生在生活中显得很无助,老师就让学生搜集有关自立自强的德育故事,如《张海迪》《一个无手农民的自立自强故事》等……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发现同龄人班级中、校园中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讲述自己身边的温情故事。
(3)多学科中渗透。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更具有直接性,融学科教学、品德传授、榜样示范等多种角色于一体。多重身份的老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来拓展中外名人的立志故事,让学生分享新鲜的精神食粮,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而课前拓展“中外名人的立志故事”也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所谓“大教育”不仅仅是单一学科,它还包括与各门学科相关的所有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其中一些“中外名人的立志故事”的资料,可增加课外阅读量,同时一起分享故事精华。为了有针对性地选择精华故事,老师可以根据学科内容选择相关联的,语文老师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内容选择故事,如选择故事,让学生接受坚强意志的历练。学生们在这样的立志故事里树立崇高的理想,胸怀大志,放眼世界,灵魂得到了熏陶。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德育手段,同时也是对教育无痕的理念做出的深刻诠释。
时时处处事事中,我们力争让学生在故事里感动,在故事里立志,不断地规范着孩子的行为,陶冶着孩子的情操,夯实着孩子文明道德行为的基石。
2.感悟体验反思行为,升华道德情操
阅读了大量的德育故事,再进行消化、吸收、提炼和加工才可以真正成为学生内心的一根准绳,时刻提醒自己在这根准绳之内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处世方式。消化、吸收、提炼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撰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消化、吸收德育故事中的精华,提炼成为自己所用可用能用的行为方式。如学生阅读了孝敬的美德故事后,写出了自己曾经不懂事而惹家长生气的事例,告诫自己要重新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思想上去认识和改正。在后续的一些日记中,有学生写出了自己孝敬家长的故事,有的还发表在报刊上,这又是一个监督大家行为的跟进过程。这样的过程浸染着学生的心灵,使自己的不规范行为得以纠正,和其他同学一样,成为同一起跑线上的精灵。
二、书写难忘故事,积淀教育智慧
当老师把学生领进教育时空的那一刻,就与学生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老师的心。学生的喜怒哀乐里有老师关注的目光,教育引导式的帮助也就开始了,每一个片段里都有老师智慧的播撒,爱心的流淌,教育艺术的展示,与学生共经历共体验共反思,从而演绎着各种不同的动人故事。同样,学生与老师牵手的一刹那,就注定会留下很多故事,那里有学生调皮捣蛋的一幕幕,有学生袒露真诚与纯洁的一幕幕……这些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一笔心灵的财富,是攀登人生高峰的思想阶梯;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笔教育的财富,为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更是提升老师教育艺术的见证。
1.让教育的片段定格成老师反思的原始材料
老师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一个人,老师时刻都想着把最好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呈现给学生,一个又一个属于师生的故事正在发生着,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作为老师都应该静下心来,或提炼成功的经验,或反思失败的教训,并把这些故事写下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做好以后的工作,取长补短,也为同行留下经验教训,也成为老师自己反思教育过程的一种原始材料,使教师成为一个由“经验型”走向“反思型”的老师。一种最真实材料的呈现往往可以让自己和同行、更为那些教育专家提供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寻找更好的教育方法,少走弯路,更有利于教育学生。以一个平凡老师的视角书写对孩子们别样的爱,用心记录教育轨迹,记录一些教育的缺憾与缺失,记录一些教育的灵动与亮点,为自己走上研究型教师的金光大道奠定坚实的基础。
2.让教育的片段定格成学生成长的动力之源
学生在校的时间与老师相处最久,所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多。彼此之间的教育故事也时时在发生,老师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学生写的日记去了解。为了让教育的片段定格成学生成长的动力之源,作为一个德育人,应注重细批学生的心理日记,对学生记录的一个个真实的校园生活故事给予高度关注,或采用个别交流与课堂展示讨论等办法鼓励学生用敏锐的目光去捕捉发生在师生间、同学间的瞬间。学生在关注学生之间的故事时,学会了分析事物,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起到教育自己的目的。其实,学生写的校园故事是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有师生之间的,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当他们遭遇某些困惑或不公平的事件时,虽然叙述的语言有明显的偏向,但老师的评语给了他们正确的导向,他们都会很快乐地接受,当然也有观点碰撞的时候。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文字里体验了接纳别人意见的习惯,默默地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方式与处世习惯,说明他们的思想正在成熟。一个个故事让学生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回头再读这些小故事时,又是一些德育的好材料,它来自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成为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之源。
一、激发读书兴趣
1、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高考状元的特点,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鲁迅、朱自清、冰心等名人,张俊逸等高考状元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2、塑造形象。课外时间,我也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作用。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是怎么阅读的,并给学生肯定的启示是:阅读是非常有乐趣的。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学生整个人生。
3、推荐好书。由于中学生善于想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钢铁是咋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哈利波特》、《骆驼祥子》等等,学生被吸引,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书、想读书、要读书。
4、亮出成果。召开读书展览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览;开展“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指导。要求学生摘抄词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它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5)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三、开展活动,促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引导应该巧妙,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演讲。每上课之前用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读一段好词佳句。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得心应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而且,现在“农远”工程的实施也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保障,下面谈谈语文教学中信技术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找、收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一个部分。教师可以在节假日或者周末时间,布置本单元课文需上网查找的内容,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集课文所涉及的新知识的相关信息。如:写人的文章让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主要的写作手法等;写景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自主收集各种信息过程中,逐步提高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提高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生成信息等方面的素养,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语文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丰富学生的预习方式,而且比起传统的预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预习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现代技术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声形并茂,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如,阅读教学注重词句理解和文章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形象、逼真人情的情境,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资料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如执教《和田的维吾尔》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新疆维吾尔的民俗风情,可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维吾尔族神奇美丽。出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不能及的。事实证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图文并茂、声形并举,多样互动,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