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创新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绩效评估;可拓;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及市场竞争的需要,大型制造企业在新产品和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大。为有效利用科研经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有必要列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绩效评估。现有的关于创新项目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等,由于现有评价方法大多采用综合指数原理分析,会造成单个指标信息遗漏问题。可拓物元评价方法是由我国学者蔡文提出来的一种评价方法,选择用可拓物元评价方法来实现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的客观合理的评价。
二、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物元模型及可拓学评价方法
(一)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的构建
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评估的标准和依据,根据指标设计的可操作性、可比性、科学性等原则,在参考文献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人才培养、经济效益、产出成果、技术水平等四个方面建立了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绩效评价指标,具体体系见上表:
(二)物元模型的建立
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为基础,由专家或根据统计聚类分析,将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定量地分为j个标准模式或等级,把它们描述为以下的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物元模型(称为“经典域”)。
3.2确定节点域物元
将n个评价指标划分为1个物元,则节域物元模型为:(三)确定待评物元对评价对象Rf,将所得各指标的取值用物元表示,称为评价对象的代评物元。
三、实证分析
选取1 000kV特高压电力变压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作为评价对象,梳理了项目完成后相关指标值,并选取公司专家委员会11位成员进行评分。
(一)建立经典域与节域。
取各等级的经典域为别为[90,100],[80,90],[60,80],[0,60];节域物元为[0,100]。待评价物元中的各项指标是由公司专家委员会11位成员打分并求得平均数。[94.81,94.45,76,1 8];[94.36,94.90,94.36];[94.72,87.09,94.45,94.36];[93.09,86.45,94.27]。
(二)AHP确定指标权重
Wi=[0.2809,0.4996,0.1405,0.0790];wlj=[0.3325,0.5278,0.1396]w2j=[0.2402,0.2098,0.5499];w3j=[0.5083,0.0910,0.2075,0.1931];w4j=[0.1662,0.0726,0.7612]
(三)计算赋权后的指标综合隶属度和评价结果
K3(R)=6.318037215=max(6.318037215,-0.478936179,
0.199719843,-6.318037215)
四、u价结果分析
1000kV特高压电力变压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被评价为优秀,评价结论与实际一致。保变电气通过1000kV特高压电力变压器项目研制,掌握了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的研发、制造、试验及运输的核心技术,奠定了保变电气国内领先的行业地位,极大地促进我国交流电力设备的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使我国电力工业核心技术水平达到世界至高点。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机制,理念
1、管理理念创新是项目管理创新的动力
项目管理是一门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即工程项目管理学,属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建立体制、组织与管理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管理思想、体制以及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手段等。研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管理总目标的控制。这个总目标包括费用(成本)目标、时间(工期)目标、质量(包括安全)目标和其它相关目标。与项目管理学相关的学科还很多,如组织学,它研究一个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内的工作流程。又如投资学、技术经济学等等。只有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管理科学,而不是看成依行政指令推行的权宜之计,那么,就会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去推动和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
要实现管理理念创新,首先是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因为只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才是项目承包合同的履约主体,也是项目管理成败的最终承担者。只要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就必然极大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整个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从而为项目管理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管理理念创新还要求项目管理者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明确和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确定目标值时,不可能达到三个目标都是最优,也不能使每个目标都绝对满意。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它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应当注意的是,工程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功能目标以及施工质量合格是必须优先予以保证的,并力争在此基础上使整个目标系统最优,满足确定目标值的相对满意原则。对于设定的最终目标要使工程达到优质水平,让用户、社会满意,为企业在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2、管理机制创新是项目管理创新的前提
项目管理机制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项目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并开拓源源不断的市场。
2.1实现组织机构创新
项目管理机制创新,首先要明确项目管理的性质,将项目部建成一次性的项目管理经济组织,实现组织机构创新。在推行项目管理的初始阶段,项目部依然带着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色彩。
1)除行使项目管理职能外,还行使后勤服务、人事劳资、教育培训等行政管理职能;
2)跨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导致单项工程盈亏状况不明的事件时有发生;
3)项目部固化,违背了项目部的一次性和动态性原则。因此,项目管理必须从这一传统惯性中走出来,真正使项目管理走上科学化轨道。
2.2实现制度建设创新
项目部是经济管理组织,企业必须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管理行为。制度建设,一是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尽可能统一项目管理模式。要有机处理好企业经理与项目经理、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项目经理是企业经理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代表企业对外履约。项目经理与企业经理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经济合同平等关系,不能以经济平等关系代替上下级关系,更不能以上下级关系代替经济平等关系。二是不断优化企业的基本职能结构,科学界定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强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服务职能,弱化直接指挥控制和行政命令,变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调控模式。三是对项目管理成效的考核要科学化、理性化,必须明确企业本部是投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而项目是成本中心,要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与考核,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2.3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按照市场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施工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的改革,对构成项目生产要素的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内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代替过去的行政指令,推动企业全要素市场化。对项目经理进行工程项目现代管理知识培训,并着手理顺和建立工程项目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总分包管理体制,以尽快形成工程总包与分包的管理格局,努力实现建筑施工组织结构和承包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2.4实现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
项目人才管理机制的核心是项目经理的管理机制,而创新项目经理的管理机制,一是需要企业统一认识,把项目经理真正当作一个职业,并且当作稀缺资源来看待,形成内部的项目经理人才市场,对项目经理实施业绩档案和资质的动态管理,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控,促进项目经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二是要落实项目经理的责、权、利,做到赋之以责、给之以权、厚之以利,保证项目经理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把职责履行到底。三是要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既然承认项目经理是稀缺的人才资源,就应该按市场原则进行定价,敢于突破传统的分配禁区,实施利益激励;承认项目经理的社会价值,实施必要的精神激励;通过市场选择实现优胜劣汰,实施竞争激励。四是要完善项目经理队伍的储备、教育及淘汰机制,以市场化的手段推进职业化的进程,从而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管理方法创新是项目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
管理方法创新是项目管理有机处理和协调好工期、质量、成本多项目标的关键,是项目管理成败的重要保证。
3.1进度控制手段创新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作为进度控制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3.2质量管理方法创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获得市场主要靠质量。质量控制核心是落实质量责任,严格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坚持做到时间再紧程序不超越,任务再重标准不降低,条件再差要求不放松。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群众性QC小组活动,为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创造条件。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不断创优和铸造精品工程的目标,赢得顾客满意,从而不断开拓新领域,占领新市场,最终达到市场创新的目的。
3.3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项目部做工程,不是简单地按行政指令完成任务,而是依法履行合同。项目管理第一要重视研究合同条款,在执行合同中,要对所有的变更以函件形式备案,不能有随意性。第二要善于运用合同,尤其是要善于运用合同索赔,保护自己正当的经济权益。
3.4人本管理思路创新
项目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不动摇。无论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倡导的质量管理原则,还是ISO 14000环保管理体系,直至OHSM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特别是OHSMS 18000的实施,将会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使人真正还原于企业和社会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异化对象,同时还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并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形象。因此,项目在坚持人本管理原则的过程中必须实施思路创新,可通过ISO9000、ISO4000、OHSMS 18000的整合与贯彻实施,使项目管理上升一个全新的层次,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法制 价值链 执行
一、关于制度及其存在意义
制度在广义上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狭义概念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行政制度等。汉语中“制”是节制、限制;“度”是尺度、标准。换言之,制度是一种调节人际关系的工具,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任何个人、组织、社团,甚至政府都处于特定的制度中受其束缚和制约。制度具有系统全面、合法合规、可操作性强、体现人性化管理等特点,在文体上的变形通常有章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指引等形式。
从古至今,在管理模式上就有“方”、“圆”之说。方是原则,圆是变通。方以不变应万变,圆以万变应不变;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若将其简化,圆其实代表了制度出现之前的“人治”,方代表制度出现后的“法治”。当企业历经初创期,业务日益复杂,组织日益庞大,产权与管理权分离,员工与亲属朋友分离,单纯以“人情”、“常理”来约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了,一套对人人平等的行为规范显得非常必要。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能发挥企业的效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是全面强化竞争力的保证,是建立现代化公司的前提,是给予合作者和社会广泛信任的必要条件,是赢得商业机会、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
二、关于流程与流程的决定因素
流程是一组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相互关联的活动进程,它包括输入、活动、活动相互作用、输出、客户、价值六要素。流程具有明确的目标,拥有内在性、整体性、动态性及层次性等特点。它与1985年提出的“价值链”管理概念具有异曲同工之意,实质皆为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
流程与价值链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企业战略目标。战略回答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做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情”,为流程设计与运作指明了方向,换言之,流程是保证战略目标执行效果的基本工具。
三、关于制度与流程的关系
如果把企业经营比喻为驾车,目的地对应的即是“企业战略目标”,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线,就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流程。当选择路线后道路两侧的边界好比道路缘,等同于企业“制度”;选定线路内具体行车轨迹好比道路车道,等同于企业“流程”。这样的关系总结起来即为“流程侧重于疏导,制度侧重于堵漏”;“制度基于问题,强调管理措施,流程基于客户,强调价值增值”;“制度更关注‘面’,流程关注‘点’和‘线’”。
制度主要是针对局部问题出台的规则。就单个制度而言,它的完整性、体系性不强,不加注意就会造成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真空或重叠。而企业流程或价值链,针对的是全局,关注业务的运转是否顺畅。企业应将制度条款和流程节点做匹配对应,防止出现流程节点无制度约束或者制度条款未落实流程的问题,可以避免多个制度管同一件事,无数制度管不住一件事等现象发生。如果制度不能和流程相匹配,业务规范和实际流程“两张皮”,业务的执行一定会出现问题。
四、制度与流程的制定
制度与流程的制定通常经过调研、需求分析、草拟、研讨、修改完善、决策、实施等过程。在开始设计制度与流程之前,要充分理解制度或流程运行的需求,以及公司政策、人员素质、业务运转、部门协作等内外部环境,切勿进入认为“制度或流程越多越好”,简单理解“流程仅为做事的步骤”,“过多站在某一个部门设计制度或流程”,将“制度过于固化或变动过于随意”等误区。制度或流程研讨过程必须多次、充分,提倡以“面对面”的会议形式进行讨论,鼓励业务骨干参与,对该项业务的一般规律与规则以及其他细节进行充分讨论,暴露各种问题和不足,对制度或流程的完善提出建设性的想法。随着业务的调整或发展,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有的流程已经客观地出现了与实际情况脱节,有的制度遭到了大部分员工的不认同或抵触时,应进行制度与流程的修订与优化。
五、制度与流程的编写格式
制度的编写结构存在两种主流形式:一是与政府的行政法规体式风格保持一致,为传统国有企业普遍采纳,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按照章、节、条、款、项、序号的结构编写。二是参考国际化标准文件模板,拥有文件版次、修改记录、目录等部分,按照多级项目号结构编写。制度编写的核心内容应涵盖行为规范,例如哪些行为该做,哪些行为不该做,做了会有什么处罚;数据规范,例如按要求填写审批表单,保留哪些行为记录;流程与权限规范:例如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去做,明确找谁审批。
流程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简单流程图或上下流程图、跨职能流程图或矩阵式流程图两种。无论哪种形式,都应具备开始、活动过程、逻辑顺序箭头、决策点、信息文档、结束等关键图标。
六、制度与流程的执行
【关键词】项目管理方法;企业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战略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一个科技创新主体来说,科技创新的每一个成果都其智力资源的结晶,为其自身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上的各个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都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承担着创新性科技成果研发的任务。一个新的科技成果的诞生是建立在科技项目申报的基础之上,科技项目申报就如同一个桥梁,使政府和创新主体二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的紧密。对于一个科技创新的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拥有大量的智力资源优势和体制支持是基本条件。另外政府对科技创新主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也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相对于其它科技创新主体来说,其管理机制更加灵活,在科技创新一体化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1、科技创新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
现代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新的方向,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是针对社会活动中的各个项目而言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各个科研项目数量的激增,对项目的管理也更加复杂。科技的创新促进了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实施者为了实现管理和科技发展相适应,加大了在项目管理的研究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对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创新。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各高科技项目的开发研究,使得项目管理面临着更新的挑战,为项目管理增添压力的同时也促进项目管理不断创新和发展。
2、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度的提高,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也加大了力度。因为政府的支持不仅包括政策上的引导还有资金的投入,个别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支持,出现虚报科技项目套取资金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损失,也干扰了政府在科技发展方面的管理决策。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类型上也有重复的现象存在。很多企业申报的课题项目具有趋同现象,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雷同,在个别企业内部,也有新申报的项目和曾经申报的项目雷同的现象存在。此种问题不仅对科研经费造成重复浪费,对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该对于申报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认定,对于企业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排查。同时对于研发的整个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检查,加强资金在项目的利用合理性方面的监管,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另外,政府要加强企业申报项目的引导,使之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于技术水平落后的行业领域,政府要引导企业在项目申报上加大力度,对于此方面的项目,政府可适当放宽政策,加大科研资金的支持力度。
3、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
3.1合作创新战略
合作创新战略是指加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联合创新,是项目管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以合作为基础,资源互补为条件,创新为目标的一种创新方式。企业相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其技术能力基础比较差,创新的能力有限,如果单凭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来进行科技的创新需要的周期较长,而且对于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来说,在短时间内加以提高难度较大。而在创新资源的分配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却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企业、高校、科研院校三者各行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其创新性不能及时的满足市场需求;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研究和开发与市场需求相脱离,创新不能及时的取得市场效应,造成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相脱节。合作创新战略正是对创新资源的优化合理的配置,实现了资源的互补,使创新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很好的解决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合作创新战略将科技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使科技创新满足市场的需求,弥补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不足。将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不仅是创新成本得以降低,创新周期得以缩短,同时也使创新向更高级别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作为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方法,将企业的整体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首先,企业的对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加以利用,建立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企业信息系统。其次,企业将地域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再次,企业要将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手段充分加以利用,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积极引入具有高技术能力的人才。最后,政府要充分认识自身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重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信息网络不仅要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更要在全社会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应用和推广,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信息网络的社会化发展,形成多行业多格局的信息化网络工程。另外,做好建立科技传播平台,提高全民科技认识。
3.3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前进性突破,是原有科学技术的更高层次的提高。自主创新也是企业具有核心技术水平的体现,是企业科技能力的评价指标。企业的自主创新首先要有大量的资金提供物质支持,其次要有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支持,还要有具有高管理能力的管理团队给予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以重点突破为原则,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注重成型技术向生产上的转化,注重各领域高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开发,带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发展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之后,文化就深深埋藏着对自由意志的介绍。自由意志是相信人类能选择自己行为的信念或哲学理论。约翰·穆勒的《论自由》反复强调的一个论点是:个人自由本身就是好的,就是目的,是人类幸福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使得人类的生活丰富多样,生机勃勃。书中有一句话准确表达了他的出发点:“一个人自己规划其存在的方式总是最好的,不是因为这方式本身算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方式。”
无论是洛克、约翰·穆勒以及严复最信服的斯宾塞等人的古典自由主义,还是以罗尔斯、哈耶克为代表的当代自由主义,都是把个人自由看作独立的善。罗尔斯正义论的第一原则就是自由优先,他认为较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不能构成接受较小的自由的充足理由。他还强调,自尊即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是最重要的基本善。哈耶克则反复阐明:个人自由是原始意义上的自由,不能用诸如政治自由、内在自由、作为能力的自由等具体的自由权利来混淆它的含义。托克维尔指出:“多少世代中,有些人的心一直紧紧依恋着自由,使他们依恋的是自由的诱惑力、自由本身的魅力,与自由的物质利益无关;这就是在上帝和法律的唯一统治下,能无拘无束地言论、行动、呼吸的快乐。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
无论对于个人、组织还是社会,最有价值的保险措施,是自由!
二
人活着不是为了拖动锁链,而是为了张开双翼。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新一代的年轻职员已经不能接受作为“公司资产”这样的提法,在他们看来,重要的不仅仅是“我”能为公司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公司能为“我”做什么,人们正越来越趋向于相信自己所能创造出来的事物。影响管理向前发展的决定性挑战是:“改进经营的灵魂,释放人的能力,培养战略更新能力,广布权力,重塑管理思想,并且寻找平衡与和谐。”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来说,在思考战略、竞争时,主要还是围绕获得权力的零和逻辑:我要赢,就意味着你必须输。但是如今商业领域存有希望和积极的一面,越发重视“共赢”,而这些几乎都建立在扩散自由的前提上——邀请公司内外各种各样的人出点子,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对于领导者来说,如今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你控制了多少人、多少部门或者多少经营小组,而是你激发了多少能量和参与度。自由实际上比权力更重要。权力是关于你能控制什么,而自由是关于你能激发什么。
欧洲教练技术管理学院院长施密茨指出:“以世界观和人类宏观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观点已时过境迁,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对人和市场这些要素进行管理和操控。……在这里,自由行动、承担责任、透明化、参与、团队合作、结果文化都‘不再是特例,而是法则。’按照这样的方式,企业会发展得更快,更具适应性,更能取得超越他人的成功。”今天的企业员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于作为一个听命者去行动。他们不仅喜欢自我管理,每一个人更渴望参与能为自己创造未来的组织工作,共同去改变商业模式,甚至参与公司政策的制订,如果员工能参与到从模式改变到政策制订的过程中去,他们自然也会拥护这些原则,工作上更有控制力和权利感。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把这一自下而上的协作过程比喻为“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指挥”,以变革过去已经固化不变的组织架构。
三
1943年晚秋,德鲁克接到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成为他命运中的重要转折。这个电话使他从法学领域转换到管理学领域,进而成为“管理学教父”,改变了这个世界。
电话的另一端说:“我是保罗·加勒特,通用汽车的公关主任,代表本公司副总裁唐纳森·布朗先生向您请教。不知您是否有兴趣为我们公司的高层主管分析研究本公司的政策和组织结构?”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邀约,他实在是喜出望外,于是他到处寻找相关的管理学书籍,结果令他十分沮丧,他只找到了有关广告学、推销术、会计、财务等方面的七本书,其中有英文版、德文版和日文版。
他给自己安排了两天一夜的快速课程来阅读这几本书,读完之后,他做了一些总结,这些总结成为了通用汽车公司制订政策和建立组织结构的参考。
在研究中,德鲁克提出了自己的重大研究成果:一是,在保持个人自由和劳工成本弹性的前提下,为员工研究出一套保障薪资的办法。二是,发展出德鲁克后来提出的“工厂社区自治”的概念。
也就是说,将管理的责任交给员工、团队小组,以及一些由员工组成的群体,让他们来制订个别工作的内容,评价主要工作的表现和安排社区的管理事宜,诸如排班表、休假的安排、加班的办法、职场的安全等,特别是员工自己的福利。
多数企业的情况是,在个人成就被打压而不是鼓励的工作环境中,他们无法保留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会离开,而留下来的人则会沦为平庸之辈。我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这正是苹果成长的原因。乔布斯指出,苹果是依靠来自其他公司的“难民”发展起来的。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人,他们带来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其他公司,他们却会成为麻烦制造者。
四
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在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个人自由活动的副产品。
请看下面的测试题,根据三家公司的管理现状,判断他们的前途:
A公司:八点钟上班,实行打卡制,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五十元;统一着装,必须佩戴胸卡;每年组织职工一次旅游、两次聚会、三次联欢、四次体育比赛,每个员工每年要提4项合理化建议。
B公司:九点钟上班,但不考勤。每人一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布置;走廊的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免费敞开供应;上班时间可以去理发、游泳。
C公司: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有专门的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带到办公室也可以;上班时间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看了这三家公司的管理制度及状况,你觉得哪一家公司更有发展前途呢?据说,有96%的人认为第一家公司会有更好的前景,因为他们制度严密,松弛有序,应该是发展最好的。
可是,事实却令人意外——
A公司:广东金正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5年7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9年。
B公司:微软公司。1975年创立,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和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2012年4月股票市值2 600亿美元。
C公司:Google公司。1998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创立,2012年4月股票市值2 050亿美元。
这个结果使人震惊!
五
人如果处于一个越放松、越自信的状态,就越能够感知到自己和他人原始的需求,就能够有贴近人天性的想法和创造力,所做出来的东西就能受到人的青睐,结果会流行起来。反之,人如果处于焦躁和紧张状态,所接收和处理的信息就会扭曲,就不能感知到自己和他人真实的需求,接下来的一切,都可能是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所以,创新不是找博士后搞实验室,而是从内心尊重员工,让他们在宽松、自由、快乐的环境中工作,创新就会慢慢迸发。更重要的是,当人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的尊重和宽松,那么,他们不再会以高工资这些世俗的指标来衡量自己,追逐自己的天性和乐趣,不再仰人鼻息。这就是真正的放松和自信的一代。
追求创新的公司认识到:在企业内对创新思想严加控制是愚蠢的。他们对自的态度基于如下的权威意见:招聘自我激励的员工并尽量“放任”他们。要相信员工会自动调整他们的行动,向企业的目标看齐。可以发现在许多企业里,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不能将企业只构建在自上向下的命令和指导模式之上,他们努力激励自下向上的创意和主动性。它要求一个企业放弃那种认为高级管理层是发挥企业家精神和主动精神最佳位置的观念,只有当一线管理者的角色由执行者转变为发起人,而高层领导的角色变成为企业家精神提供发展舞台时,自下而上的主动精神才成为可能。
六
追求开拓创新的企业致力于创造重要的产品和服务,但这并不是一个零缺陷过程。创新与持续改进长期存在的工作流程是完全不同的,不允许任何错误的公司绝不可能期望它的员工公开发表他们那些未经尝试的想法。
开创贴现业务和在线交易的Charles Schwab公司培养了一种文化,接纳为追求尖端创新而犯下的错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公司对技术进步的承诺包括一系列失败,其中包括:Pocketerm和Schwab Quotes报价服务系统、Financial Independence货币管理软件和在线交易信息设备Equilizer。Schwab公司认为,只要从错误中获得有意义的教训并且不超出公司的允许范围,失败就是可贵的。它将错误看作是“体面的失败”。Schwab从失败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日益积累,最终成功预测出市场的未来需要。除了带来的额外收入,Charles Schwab还注意到这种接纳错误的文化也吸引了高级人才,它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鼓励冒险的地方。
了解人们在工作中自由程度的有效方法是区分角色服从和角色开拓。在角色服从型的环境中,职责说明代代相传,即使在市场状况发生变化,他们也丝毫不改变。相反,角色开拓者自由地突破职责说明的限制。他们不是奴隶似地服从,而是重新定义他们的工作,预测顾客未来的需要。这里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角色开拓者的例子: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Quality食品中心的一个员工为一个顾客包好鱼后,顾客问道:“我听说某些鱼含有很高的胆固醇,而有些含量较低,你能告诉我哪些含量高,哪些含量低吗?”这个员工回答道:“先生,你知不知道有两种胆固醇?”然后这个员工向这个顾客清楚而又权威地解释了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区别,他这个海鲜专家甚至还教顾客几种扇贝和鲑鱼简单的烹调法,并为他挑选特别的调料和烹调书。角色开拓的真正威力在于它的乘数效应。在自主环境里,每个角色开拓者会为同事树立新的做法和奋斗的标准。最终,这个角色就会完全不同于过时的职责说明中规定的角色。
七
关键词: 成本 管理创新
1 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工、料、费用预测
①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包住。
②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费,在混凝土实际操作中要掺一定量的外加剂等。
③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1.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1.3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混凝土拌合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两线,高压进洞等,也需根据实施性施组作好具体实际的预测。
1.4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大型临时工作费的预测应详细地调查,充分地比选论证,从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1.5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小型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
1.6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
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
2)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
3)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
4)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
5)对气候的分析。
2 围绕成本目标,确立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此,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有:
2.1节约原则
节约就是项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来达到节约。
3 寻找有效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3.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处、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所以他不是一经济实体,应对处整体利益负责任,同理应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3.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经济措施管制工程成本包括: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其二
是机械费的控制.
(3)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从经济的角度管制工程成本还包括对参与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措施。
4 加强管理创新
4.1加强合同管理。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对合同进行分级、分层、分类管理;建立合同签订前的申报备案制度和合同执行过程中信息反馈制度,并对签约、履约进行过程监控,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加强合同的索赔管理,凡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组织索赔。
4.2突出资金管理。强调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运作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所有资金进出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实行资金计划调度使用,规范内部资金市场,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采取报批制,重点掌握工程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
关键词:建筑企业 项目成本管理 实践与创新
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建筑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具体的目标要求,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强化施工生产管理,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核算水平等管理活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管理过程。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企业积蓄财力、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人结合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安装分公司近几年施工管理经验,浅析建筑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实践与创新。
一、完善三评一审制度
(一)标后初评
工程项目通过招投标程序,建筑企业接到中标通知书后,企业机关合同管理部应先与甲方签订《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再签订《劳务承包合同》、《物资购销合同》、《技术服务合同》、《设备和周转材料租赁合同》和其它施工协议等,再由企业机关成本控制中心核算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企业项目评审领导小组应根据本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和初评项目部人员设置情况,按年人均管理费核算到项目部。企业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争上岗机制选定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及其他班子成员。项目班子确定后,项目评估领导小组与项目班子进行面对面地标后初评,根据初评结果,企业确定该项目上交企业利润指标,同时企业规定项目班子成员按照工程投资一定比例交纳年度风险抵押金;项目经理与项目书记同企业法人与书记签订以“质量、安全、工期、效益”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企业、项目部、项目班子成员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和权力。在标后初评中,项目评估领导小组应对本工程的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费用、税金、利润等指标进行全面测算,并指导该项目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
(二)中期评审
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推进,施工中的可变因素基本成为固定因素,企业为了更准确地测算到该工程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项目评审领导小组应依据该项目在施工管理中施工内容的变化、管理人员的增减等诸多因素,进行中期评审,进一步确认《政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各项指标。
(三)综合评审
工程项目全面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后,项目评审领导小组应依据本工程在施工生产中施工内容变化、管理人员的增减、物价变化等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评审。
(四)最终审计
企业机关成本控制中心应对该项目的工、料、机、税金、利润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结算审计,并出具结算书,与甲方共同递交双方认可的审计单位,进行最终审计。
二、严格执行物资采购和设备租赁招标制度
企业制定的《物资管理实施细则》中规定: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实行企业、项目部、劳务层三级共同管理机制。物资采购应遵守:“合格供方名录中采购的原则”、“阳光招标采购的原则”;“五比(比质、比价、比付款、比服务、比信誉)采购的原则”。建筑企业物资设备部、项目部物资部门负责人,应广泛收集物资的质量、价格信息,掌握主要物资的信息变化规律,为阳光采购提供第一手资料。在物资采购中,企业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应根据以上信息,对具备招标条件的主要原材料和大宗物资的采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组织招标采购。设备租赁与物资采购的办法相同。
三、积极推行成本定期分析和项目单独核算制度
(一)推行项目成本定期分析制度
企业为了掌握各个项目部的项目成本管理情况,应要求项目部成本管理负责人每月进行一次本月项目成本分析工作,重点分析材料费、机械费、人工费和管理费等实际发生情况,找出费用节约或超出的原因和存在什么问题,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提出下月改进措施和降低费用的重点,把握好关键环节。确保企业法人、项目经理与企业成本控制中心都能牢牢掌控该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动权。
(二)落实项目单独核算制度
从近几年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项目单独核算制度——应对工程项目所发生的施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进行项目单独核算。核算应计入施工管理的各种成本、各项费用,每月应进行月度核算,每季进行季度核算,每年进行年度核算。核算已完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的情况,核算结转期间费用。企业定期对本工程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管理费用的开支是否合理?查评项目管理者管理水平高低?查评《政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落实情况等。
四、完善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制度,推进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一)完善项目管理效绩目标责任书制度
在工程项目单独核算的基础上,企业应持续完善《项目管理效绩目标责任书》制度,即实行项目部上交企业利润与个人工资、奖金挂钩机制,承担风险与奖罚对称机制等。根据近几年的企业管理实践,形成如下见解:对超额完成《项目管理效绩目标责任书》指标的项目部,除风险抵押金全部返还外,超额上交利润中一部分奖励给该项目部,其中大部分奖金奖励给该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多交多奖,上不封顶;对足额完成《项目管理效绩目标责任书》指标的项目部,风险抵押金全部返还;对完不成《项目管理效绩目标责任书》指标或造成亏损的项目部,除扣除全部风险抵押金外,还要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根据情节的严重性,分别给予降职、降薪、免职、罚款等处罚,严重处罚该项目的项目经理。
(二)持续推进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
在建筑企业号召推进“法人管项目”的同时,应持续推进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企业应坚持以法人直管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直管劳务作业层的组织结构模式,项目经理及项目班子成员按岗位分工集体对企业法人负责,企业法人授权项目经理部具体负责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管理。企业制定的《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实施细则》中推行项目经理分类制,每季度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按类别发放每季度项目经理岗位补贴。为避免项目经理岗位补贴发放流于形式,强化约束作用,根据近几年的管理实践,建议如下:在建工程项目若工程款拨付未达到总承包合同约定比例(每季度考核一次),停发该项目经理的岗位补贴;无论何种原因,导致工程项目最终结算亏损,该项目经理的岗位补贴逐月全部扣回;由于项目经理休假、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不在现场项目经理岗位的,不发放项目经理岗位补贴。
五、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全员意识
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全员意识,是组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组织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组织降低、控制或保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有力保证。建筑企业必须加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树立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全员意识,应要求项目部统一思想,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认识,从项目经理到普通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全面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教育,灌输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理念与意识,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益为先”的意识深深地印在每位员工的脑海里。应建立激励机制,运用“成本考核”和“成本否决”等手段从严管理,使员工意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严肃性;应建立“资源节约型”、和“低成本管理”的企业文化。
六、细化管理费用审批程序,严控管理费用支出
根据近几年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管理费用的审批与支出形成如下管理制度:在项目部管理费用审批与支出的管理中,项目部管理费用小额支出,由该项目部项目经理签认后列销;项目部管理费用大额支出,由企业法人签批列销;小额低值易耗品购置、个人小额借款等,由企业总会计师签批办理;项目部各项奖金发放、个人大额借款等,由企业法人批准;项目部必要的大额支出,必须事先报请企业法人,企业法人签字认可后,才可确定办理。项目班子成员不得借宴请质监站、安监站、甲方、监理等名义随意吃请送礼;不准抽公费烟、喝公费酒;不准自己驾驶项目部配备的公车,不准驾驶公车回家办私事;不准在项目所在地以外的地方消费等。
七、坚持季度对口业务督察,强化机关职能部门作用
为了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全员意识,企业应坚持每季度的对口业务督察。督察组组长应由企业法人担任,企业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企业机关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督察组每季度对在建项目和部分收尾项目进行对口业务督察。督察内容主要包括:对工程总承包合同、物资购销合同、劳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其它协议等的管理与学习、技术资料编制、安全与质量管理、物资购销审批,工程预算编制、工程计价上报、阶段性材料计划提报、项目效益分析、财务基础工作、财务制度执行、项目劳保返还、季度进度款拨付考核,劳务层管理等。督察结束后及时下发督察通报,限期整改。充分行使企业机关的“检查、监督、指导、服务”功能,从不同的管理层次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企业法人、项目部及企业各职能部门共同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控的目的。
随着建筑市场的环境日益复杂化,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进入了战略管理的新时代,需要对传统的成本管理作适应性变革,制定科学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目标,积极采用科学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手段,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多元化格局,拓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领域,增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活力,促进、改善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主编张彦宁.《现代企业管理最新理论和案例精选》.2008年版.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发行
[2]主编李佩山.《管理与服务》.2012年11期.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编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1. 创新的必然性
1.1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1.4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世纪50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网络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顺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 创新原则
2.1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 创新方案
3.1 观念创新。
(1)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 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 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2)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3)第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 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 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2)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士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企业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48-02
材料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是大学生能够得到社会承认的必要条件。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在大学的教学工作中考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需要和敏感捕捉企业需求,是现今理工科教学培养模式必须考虑的内容。结合企业科研课题的要求,将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理工类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1世纪材料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晓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性能与应用的全面知识,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适应材料工程的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兼顾材料科学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得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材料工程师。
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例如,通过教学计划的修改、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工程实践基地的扩大等踏踏实实的做法。完善教学计划,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运行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中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时的针对性,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删减,都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由于实用性比较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也好,有利于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从根本上有利于学风建设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调查研究,根据企业项目需求提出研究课题,教师了解课题,并做较深入的研究。专业教师利用实习和走访企业的机会,密切了解行业动向,将科研方向与企业需求和实践结合起来。搭建与企业需求结合的科研实践平台和实验室环境,为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和训练项目做好平台与铺垫。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完成企业科研课题密切联系。针对企业合作内容,指导鼓励学生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和联系理论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和总结报告;教师做阶段性的科研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落在实处,一般可以分为介绍情况、查阅资料、指导实践、信息反馈、课题组内部交流讨论、阶段性计划等环节,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的效果;强调学生动手认真写总结报告,将科研结果仔细分析,完成他们学习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学习过程,将实践中的收获与体会上升为理论的高度,并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习惯;教师善于发现和总结创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收获与体会。在校大学生明确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实用性,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认真。把教师的科研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促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大学生思维活跃,头脑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精力充沛,企业项目由于具体而明确,学生容易理解,又感到充满挑战性,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非常主动,勇于克服困难,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老师能够及时地引导鼓励、正确地指导和充分地利用实践条件,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这种机制形成了良性循环:一方面,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风建设;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并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在工作中上手快,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生在就业过程目的明确,就业率一直很高。与已经毕业的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好学缘优势和校友资源。哈尔滨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自1994年成立以来,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光纤光缆及电缆行业工作。十几年来,他们在光电线缆行业的踏实工作,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引进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走进学校教学的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的技术合作,邀请企业技术负责人来学校给大学生进行讲座、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邀请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给进行讲座和行业介绍他们在工作的体会,使得在校大学生更加珍惜大学期间的学习,而且给学生树立的学习的示范和榜样。结合企业项目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参与工程项目的论证、设计、研究和结题过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习光电线缆及电工材料方面的先进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工程项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技能训练等环节,还通过科技竞赛、挑战杯、专业实验、开放性实验等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创新及与企业联系的各种机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实践活动。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201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企业的赞助下,开展了“东沪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学生踊跃参加,活动过程邀请赞助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的扎实基础和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与企业联系搭建了交流的机会,为毕业工作签约做了铺垫,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企业项目,不仅促进了教师的科研应用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将教学与实践的具体事例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将具体生动的事例与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与生产实际结合的意识与能力。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经验表明,结合企业项目与行业需求,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了可推广和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莉娜,虞海珍,潘学松.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8,(05).
[2]汤卉,董丽敏,吴泽.21世纪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4).
[3]汤卉.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模式的构建设想[J].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2003,(12).
[4]王霞,马成国,沈广才.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6).
[5]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