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企业创新项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创新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创新项目

第1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关键字】绩效评估;可拓;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及市场竞争的需要,大型制造企业在新产品和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大。为有效利用科研经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有必要列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绩效评估。现有的关于创新项目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等,由于现有评价方法大多采用综合指数原理分析,会造成单个指标信息遗漏问题。可拓物元评价方法是由我国学者蔡文提出来的一种评价方法,选择用可拓物元评价方法来实现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的客观合理的评价。

二、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物元模型及可拓学评价方法

(一)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的构建

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评估的标准和依据,根据指标设计的可操作性、可比性、科学性等原则,在参考文献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人才培养、经济效益、产出成果、技术水平等四个方面建立了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绩效评价指标,具体体系见上表:

(二)物元模型的建立

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为基础,由专家或根据统计聚类分析,将大型制造业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绩效定量地分为j个标准模式或等级,把它们描述为以下的定性、定量综合评价物元模型(称为“经典域”)。

3.2确定节点域物元

将n个评价指标划分为1个物元,则节域物元模型为:(三)确定待评物元对评价对象Rf,将所得各指标的取值用物元表示,称为评价对象的代评物元。

三、实证分析

选取1 000kV特高压电力变压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作为评价对象,梳理了项目完成后相关指标值,并选取公司专家委员会11位成员进行评分。

(一)建立经典域与节域。

取各等级的经典域为别为[90,100],[80,90],[60,80],[0,60];节域物元为[0,100]。待评价物元中的各项指标是由公司专家委员会11位成员打分并求得平均数。[94.81,94.45,76,1 8];[94.36,94.90,94.36];[94.72,87.09,94.45,94.36];[93.09,86.45,94.27]。

(二)AHP确定指标权重

Wi=[0.2809,0.4996,0.1405,0.0790];wlj=[0.3325,0.5278,0.1396]w2j=[0.2402,0.2098,0.5499];w3j=[0.5083,0.0910,0.2075,0.1931];w4j=[0.1662,0.0726,0.7612]

(三)计算赋权后的指标综合隶属度和评价结果

K3(R)=6.318037215=max(6.318037215,-0.478936179,

0.199719843,-6.318037215)

四、u价结果分析

1000kV特高压电力变压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被评价为优秀,评价结论与实际一致。保变电气通过1000kV特高压电力变压器项目研制,掌握了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的研发、制造、试验及运输的核心技术,奠定了保变电气国内领先的行业地位,极大地促进我国交流电力设备的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使我国电力工业核心技术水平达到世界至高点。

第2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机制,理念

1、管理理念创新是项目管理创新的动力

项目管理是一门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即工程项目管理学,属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建立体制、组织与管理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的范围包括管理思想、体制以及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手段等。研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管理总目标的控制。这个总目标包括费用(成本)目标、时间(工期)目标、质量(包括安全)目标和其它相关目标。与项目管理学相关的学科还很多,如组织学,它研究一个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内的工作流程。又如投资学、技术经济学等等。只有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管理科学,而不是看成依行政指令推行的权宜之计,那么,就会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去推动和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

要实现管理理念创新,首先是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因为只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才是项目承包合同的履约主体,也是项目管理成败的最终承担者。只要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就必然极大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整个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从而为项目管理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管理理念创新还要求项目管理者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明确和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确定目标值时,不可能达到三个目标都是最优,也不能使每个目标都绝对满意。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它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应当注意的是,工程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功能目标以及施工质量合格是必须优先予以保证的,并力争在此基础上使整个目标系统最优,满足确定目标值的相对满意原则。对于设定的最终目标要使工程达到优质水平,让用户、社会满意,为企业在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2、管理机制创新是项目管理创新的前提

项目管理机制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项目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并开拓源源不断的市场。

2.1实现组织机构创新

项目管理机制创新,首先要明确项目管理的性质,将项目部建成一次性的项目管理经济组织,实现组织机构创新。在推行项目管理的初始阶段,项目部依然带着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色彩。

1)除行使项目管理职能外,还行使后勤服务、人事劳资、教育培训等行政管理职能;

2)跨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导致单项工程盈亏状况不明的事件时有发生;

3)项目部固化,违背了项目部的一次性和动态性原则。因此,项目管理必须从这一传统惯性中走出来,真正使项目管理走上科学化轨道。

2.2实现制度建设创新

项目部是经济管理组织,企业必须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其管理行为。制度建设,一是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尽可能统一项目管理模式。要有机处理好企业经理与项目经理、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项目经理是企业经理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代表企业对外履约。项目经理与企业经理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经济合同平等关系,不能以经济平等关系代替上下级关系,更不能以上下级关系代替经济平等关系。二是不断优化企业的基本职能结构,科学界定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强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服务职能,弱化直接指挥控制和行政命令,变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调控模式。三是对项目管理成效的考核要科学化、理性化,必须明确企业本部是投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而项目是成本中心,要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与考核,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2.3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按照市场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施工管理体制和组织方式的改革,对构成项目生产要素的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内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代替过去的行政指令,推动企业全要素市场化。对项目经理进行工程项目现代管理知识培训,并着手理顺和建立工程项目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总分包管理体制,以尽快形成工程总包与分包的管理格局,努力实现建筑施工组织结构和承包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为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2.4实现人才管理机制的创新

项目人才管理机制的核心是项目经理的管理机制,而创新项目经理的管理机制,一是需要企业统一认识,把项目经理真正当作一个职业,并且当作稀缺资源来看待,形成内部的项目经理人才市场,对项目经理实施业绩档案和资质的动态管理,用市场机制进行调控,促进项目经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二是要落实项目经理的责、权、利,做到赋之以责、给之以权、厚之以利,保证项目经理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把职责履行到底。三是要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既然承认项目经理是稀缺的人才资源,就应该按市场原则进行定价,敢于突破传统的分配禁区,实施利益激励;承认项目经理的社会价值,实施必要的精神激励;通过市场选择实现优胜劣汰,实施竞争激励。四是要完善项目经理队伍的储备、教育及淘汰机制,以市场化的手段推进职业化的进程,从而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管理方法创新是项目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

管理方法创新是项目管理有机处理和协调好工期、质量、成本多项目标的关键,是项目管理成败的重要保证。

3.1进度控制手段创新本文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作为进度控制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3.2质量管理方法创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获得市场主要靠质量。质量控制核心是落实质量责任,严格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坚持做到时间再紧程序不超越,任务再重标准不降低,条件再差要求不放松。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群众性QC小组活动,为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创造条件。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不断创优和铸造精品工程的目标,赢得顾客满意,从而不断开拓新领域,占领新市场,最终达到市场创新的目的。

3.3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项目部做工程,不是简单地按行政指令完成任务,而是依法履行合同。项目管理第一要重视研究合同条款,在执行合同中,要对所有的变更以函件形式备案,不能有随意性。第二要善于运用合同,尤其是要善于运用合同索赔,保护自己正当的经济权益。

3.4人本管理思路创新

项目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不动摇。无论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倡导的质量管理原则,还是ISO 14000环保管理体系,直至OHSM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特别是OHSMS 18000的实施,将会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使人真正还原于企业和社会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异化对象,同时还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并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形象。因此,项目在坚持人本管理原则的过程中必须实施思路创新,可通过ISO9000、ISO4000、OHSMS 18000的整合与贯彻实施,使项目管理上升一个全新的层次,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3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关键词 法制 价值链 执行

一、关于制度及其存在意义

制度在广义上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狭义概念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行政制度等。汉语中“制”是节制、限制;“度”是尺度、标准。换言之,制度是一种调节人际关系的工具,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任何个人、组织、社团,甚至政府都处于特定的制度中受其束缚和制约。制度具有系统全面、合法合规、可操作性强、体现人性化管理等特点,在文体上的变形通常有章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指引等形式。

从古至今,在管理模式上就有“方”、“圆”之说。方是原则,圆是变通。方以不变应万变,圆以万变应不变;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若将其简化,圆其实代表了制度出现之前的“人治”,方代表制度出现后的“法治”。当企业历经初创期,业务日益复杂,组织日益庞大,产权与管理权分离,员工与亲属朋友分离,单纯以“人情”、“常理”来约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了,一套对人人平等的行为规范显得非常必要。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能发挥企业的效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是全面强化竞争力的保证,是建立现代化公司的前提,是给予合作者和社会广泛信任的必要条件,是赢得商业机会、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

二、关于流程与流程的决定因素

流程是一组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相互关联的活动进程,它包括输入、活动、活动相互作用、输出、客户、价值六要素。流程具有明确的目标,拥有内在性、整体性、动态性及层次性等特点。它与1985年提出的“价值链”管理概念具有异曲同工之意,实质皆为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

流程与价值链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企业战略目标。战略回答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做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情”,为流程设计与运作指明了方向,换言之,流程是保证战略目标执行效果的基本工具。

三、关于制度与流程的关系

如果把企业经营比喻为驾车,目的地对应的即是“企业战略目标”,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线,就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流程。当选择路线后道路两侧的边界好比道路缘,等同于企业“制度”;选定线路内具体行车轨迹好比道路车道,等同于企业“流程”。这样的关系总结起来即为“流程侧重于疏导,制度侧重于堵漏”;“制度基于问题,强调管理措施,流程基于客户,强调价值增值”;“制度更关注‘面’,流程关注‘点’和‘线’”。

制度主要是针对局部问题出台的规则。就单个制度而言,它的完整性、体系性不强,不加注意就会造成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真空或重叠。而企业流程或价值链,针对的是全局,关注业务的运转是否顺畅。企业应将制度条款和流程节点做匹配对应,防止出现流程节点无制度约束或者制度条款未落实流程的问题,可以避免多个制度管同一件事,无数制度管不住一件事等现象发生。如果制度不能和流程相匹配,业务规范和实际流程“两张皮”,业务的执行一定会出现问题。

四、制度与流程的制定

制度与流程的制定通常经过调研、需求分析、草拟、研讨、修改完善、决策、实施等过程。在开始设计制度与流程之前,要充分理解制度或流程运行的需求,以及公司政策、人员素质、业务运转、部门协作等内外部环境,切勿进入认为“制度或流程越多越好”,简单理解“流程仅为做事的步骤”,“过多站在某一个部门设计制度或流程”,将“制度过于固化或变动过于随意”等误区。制度或流程研讨过程必须多次、充分,提倡以“面对面”的会议形式进行讨论,鼓励业务骨干参与,对该项业务的一般规律与规则以及其他细节进行充分讨论,暴露各种问题和不足,对制度或流程的完善提出建设性的想法。随着业务的调整或发展,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有的流程已经客观地出现了与实际情况脱节,有的制度遭到了大部分员工的不认同或抵触时,应进行制度与流程的修订与优化。

五、制度与流程的编写格式

制度的编写结构存在两种主流形式:一是与政府的行政法规体式风格保持一致,为传统国有企业普遍采纳,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按照章、节、条、款、项、序号的结构编写。二是参考国际化标准文件模板,拥有文件版次、修改记录、目录等部分,按照多级项目号结构编写。制度编写的核心内容应涵盖行为规范,例如哪些行为该做,哪些行为不该做,做了会有什么处罚;数据规范,例如按要求填写审批表单,保留哪些行为记录;流程与权限规范:例如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去做,明确找谁审批。

流程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简单流程图或上下流程图、跨职能流程图或矩阵式流程图两种。无论哪种形式,都应具备开始、活动过程、逻辑顺序箭头、决策点、信息文档、结束等关键图标。

六、制度与流程的执行

第4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方法;企业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战略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一个科技创新主体来说,科技创新的每一个成果都其智力资源的结晶,为其自身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上的各个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都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承担着创新性科技成果研发的任务。一个新的科技成果的诞生是建立在科技项目申报的基础之上,科技项目申报就如同一个桥梁,使政府和创新主体二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的紧密。对于一个科技创新的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拥有大量的智力资源优势和体制支持是基本条件。另外政府对科技创新主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也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相对于其它科技创新主体来说,其管理机制更加灵活,在科技创新一体化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1、科技创新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

现代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新的方向,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是针对社会活动中的各个项目而言的。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性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研究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各个科研项目数量的激增,对项目的管理也更加复杂。科技的创新促进了项目管理的发展,项目实施者为了实现管理和科技发展相适应,加大了在项目管理的研究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对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创新。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各高科技项目的开发研究,使得项目管理面临着更新的挑战,为项目管理增添压力的同时也促进项目管理不断创新和发展。

2、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度的提高,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也加大了力度。因为政府的支持不仅包括政策上的引导还有资金的投入,个别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支持,出现虚报科技项目套取资金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损失,也干扰了政府在科技发展方面的管理决策。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类型上也有重复的现象存在。很多企业申报的课题项目具有趋同现象,有的甚至存在严重的雷同,在个别企业内部,也有新申报的项目和曾经申报的项目雷同的现象存在。此种问题不仅对科研经费造成重复浪费,对于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该对于申报企业进行严格的资质认定,对于企业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排查。同时对于研发的整个过程进行适当的监督检查,加强资金在项目的利用合理性方面的监管,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另外,政府要加强企业申报项目的引导,使之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于技术水平落后的行业领域,政府要引导企业在项目申报上加大力度,对于此方面的项目,政府可适当放宽政策,加大科研资金的支持力度。

3、企业科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

3.1合作创新战略

合作创新战略是指加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联合创新,是项目管理方法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以合作为基础,资源互补为条件,创新为目标的一种创新方式。企业相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其技术能力基础比较差,创新的能力有限,如果单凭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来进行科技的创新需要的周期较长,而且对于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来说,在短时间内加以提高难度较大。而在创新资源的分配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却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企业、高校、科研院校三者各行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其创新性不能及时的满足市场需求;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研究和开发与市场需求相脱离,创新不能及时的取得市场效应,造成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相脱节。合作创新战略正是对创新资源的优化合理的配置,实现了资源的互补,使创新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很好的解决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合作创新战略将科技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使科技创新满足市场的需求,弥补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不足。将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不仅是创新成本得以降低,创新周期得以缩短,同时也使创新向更高级别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作为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方法,将企业的整体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首先,企业的对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加以利用,建立功能齐全,操作简单的企业信息系统。其次,企业将地域信息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再次,企业要将现代先进的信息网络手段充分加以利用,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积极引入具有高技术能力的人才。最后,政府要充分认识自身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重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信息网络不仅要在企业中建立和完善,更要在全社会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应用和推广,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信息网络的社会化发展,形成多行业多格局的信息化网络工程。另外,做好建立科技传播平台,提高全民科技认识。

3.3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是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前进性突破,是原有科学技术的更高层次的提高。自主创新也是企业具有核心技术水平的体现,是企业科技能力的评价指标。企业的自主创新首先要有大量的资金提供物质支持,其次要有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提供技术支持,还要有具有高管理能力的管理团队给予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以重点突破为原则,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注重成型技术向生产上的转化,注重各领域高科技成果的引进和开发,带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发展

第5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之后,文化就深深埋藏着对自由意志的介绍。自由意志是相信人类能选择自己行为的信念或哲学理论。约翰·穆勒的《论自由》反复强调的一个论点是:个人自由本身就是好的,就是目的,是人类幸福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使得人类的生活丰富多样,生机勃勃。书中有一句话准确表达了他的出发点:“一个人自己规划其存在的方式总是最好的,不是因为这方式本身算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方式。”

无论是洛克、约翰·穆勒以及严复最信服的斯宾塞等人的古典自由主义,还是以罗尔斯、哈耶克为代表的当代自由主义,都是把个人自由看作独立的善。罗尔斯正义论的第一原则就是自由优先,他认为较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不能构成接受较小的自由的充足理由。他还强调,自尊即个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是最重要的基本善。哈耶克则反复阐明:个人自由是原始意义上的自由,不能用诸如政治自由、内在自由、作为能力的自由等具体的自由权利来混淆它的含义。托克维尔指出:“多少世代中,有些人的心一直紧紧依恋着自由,使他们依恋的是自由的诱惑力、自由本身的魅力,与自由的物质利益无关;这就是在上帝和法律的唯一统治下,能无拘无束地言论、行动、呼吸的快乐。谁在自由中寻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东西,谁就只配受奴役。”

无论对于个人、组织还是社会,最有价值的保险措施,是自由!

人活着不是为了拖动锁链,而是为了张开双翼。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新一代的年轻职员已经不能接受作为“公司资产”这样的提法,在他们看来,重要的不仅仅是“我”能为公司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公司能为“我”做什么,人们正越来越趋向于相信自己所能创造出来的事物。影响管理向前发展的决定性挑战是:“改进经营的灵魂,释放人的能力,培养战略更新能力,广布权力,重塑管理思想,并且寻找平衡与和谐。”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来说,在思考战略、竞争时,主要还是围绕获得权力的零和逻辑:我要赢,就意味着你必须输。但是如今商业领域存有希望和积极的一面,越发重视“共赢”,而这些几乎都建立在扩散自由的前提上——邀请公司内外各种各样的人出点子,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对于领导者来说,如今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你控制了多少人、多少部门或者多少经营小组,而是你激发了多少能量和参与度。自由实际上比权力更重要。权力是关于你能控制什么,而自由是关于你能激发什么。

欧洲教练技术管理学院院长施密茨指出:“以世界观和人类宏观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观点已时过境迁,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对人和市场这些要素进行管理和操控。……在这里,自由行动、承担责任、透明化、参与、团队合作、结果文化都‘不再是特例,而是法则。’按照这样的方式,企业会发展得更快,更具适应性,更能取得超越他人的成功。”今天的企业员工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于作为一个听命者去行动。他们不仅喜欢自我管理,每一个人更渴望参与能为自己创造未来的组织工作,共同去改变商业模式,甚至参与公司政策的制订,如果员工能参与到从模式改变到政策制订的过程中去,他们自然也会拥护这些原则,工作上更有控制力和权利感。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把这一自下而上的协作过程比喻为“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指挥”,以变革过去已经固化不变的组织架构。

1943年晚秋,德鲁克接到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成为他命运中的重要转折。这个电话使他从法学领域转换到管理学领域,进而成为“管理学教父”,改变了这个世界。

电话的另一端说:“我是保罗·加勒特,通用汽车的公关主任,代表本公司副总裁唐纳森·布朗先生向您请教。不知您是否有兴趣为我们公司的高层主管分析研究本公司的政策和组织结构?”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邀约,他实在是喜出望外,于是他到处寻找相关的管理学书籍,结果令他十分沮丧,他只找到了有关广告学、推销术、会计、财务等方面的七本书,其中有英文版、德文版和日文版。

他给自己安排了两天一夜的快速课程来阅读这几本书,读完之后,他做了一些总结,这些总结成为了通用汽车公司制订政策和建立组织结构的参考。

在研究中,德鲁克提出了自己的重大研究成果:一是,在保持个人自由和劳工成本弹性的前提下,为员工研究出一套保障薪资的办法。二是,发展出德鲁克后来提出的“工厂社区自治”的概念。

也就是说,将管理的责任交给员工、团队小组,以及一些由员工组成的群体,让他们来制订个别工作的内容,评价主要工作的表现和安排社区的管理事宜,诸如排班表、休假的安排、加班的办法、职场的安全等,特别是员工自己的福利。

多数企业的情况是,在个人成就被打压而不是鼓励的工作环境中,他们无法保留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会离开,而留下来的人则会沦为平庸之辈。我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这正是苹果成长的原因。乔布斯指出,苹果是依靠来自其他公司的“难民”发展起来的。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人,他们带来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其他公司,他们却会成为麻烦制造者。

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在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个人自由活动的副产品。

请看下面的测试题,根据三家公司的管理现状,判断他们的前途:

A公司:八点钟上班,实行打卡制,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五十元;统一着装,必须佩戴胸卡;每年组织职工一次旅游、两次聚会、三次联欢、四次体育比赛,每个员工每年要提4项合理化建议。

B公司:九点钟上班,但不考勤。每人一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布置;走廊的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免费敞开供应;上班时间可以去理发、游泳。

C公司: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有专门的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带到办公室也可以;上班时间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看了这三家公司的管理制度及状况,你觉得哪一家公司更有发展前途呢?据说,有96%的人认为第一家公司会有更好的前景,因为他们制度严密,松弛有序,应该是发展最好的。

可是,事实却令人意外——

A公司:广东金正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5年7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9年。

B公司:微软公司。1975年创立,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和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2012年4月股票市值2 600亿美元。

C公司:Google公司。1998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创立,2012年4月股票市值2 050亿美元。

这个结果使人震惊!

人如果处于一个越放松、越自信的状态,就越能够感知到自己和他人原始的需求,就能够有贴近人天性的想法和创造力,所做出来的东西就能受到人的青睐,结果会流行起来。反之,人如果处于焦躁和紧张状态,所接收和处理的信息就会扭曲,就不能感知到自己和他人真实的需求,接下来的一切,都可能是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所以,创新不是找博士后搞实验室,而是从内心尊重员工,让他们在宽松、自由、快乐的环境中工作,创新就会慢慢迸发。更重要的是,当人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然的尊重和宽松,那么,他们不再会以高工资这些世俗的指标来衡量自己,追逐自己的天性和乐趣,不再仰人鼻息。这就是真正的放松和自信的一代。

追求创新的公司认识到:在企业内对创新思想严加控制是愚蠢的。他们对自的态度基于如下的权威意见:招聘自我激励的员工并尽量“放任”他们。要相信员工会自动调整他们的行动,向企业的目标看齐。可以发现在许多企业里,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不能将企业只构建在自上向下的命令和指导模式之上,他们努力激励自下向上的创意和主动性。它要求一个企业放弃那种认为高级管理层是发挥企业家精神和主动精神最佳位置的观念,只有当一线管理者的角色由执行者转变为发起人,而高层领导的角色变成为企业家精神提供发展舞台时,自下而上的主动精神才成为可能。

追求开拓创新的企业致力于创造重要的产品和服务,但这并不是一个零缺陷过程。创新与持续改进长期存在的工作流程是完全不同的,不允许任何错误的公司绝不可能期望它的员工公开发表他们那些未经尝试的想法。

开创贴现业务和在线交易的Charles Schwab公司培养了一种文化,接纳为追求尖端创新而犯下的错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公司对技术进步的承诺包括一系列失败,其中包括:Pocketerm和Schwab Quotes报价服务系统、Financial Independence货币管理软件和在线交易信息设备Equilizer。Schwab公司认为,只要从错误中获得有意义的教训并且不超出公司的允许范围,失败就是可贵的。它将错误看作是“体面的失败”。Schwab从失败中得出的经验教训日益积累,最终成功预测出市场的未来需要。除了带来的额外收入,Charles Schwab还注意到这种接纳错误的文化也吸引了高级人才,它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鼓励冒险的地方。

了解人们在工作中自由程度的有效方法是区分角色服从和角色开拓。在角色服从型的环境中,职责说明代代相传,即使在市场状况发生变化,他们也丝毫不改变。相反,角色开拓者自由地突破职责说明的限制。他们不是奴隶似地服从,而是重新定义他们的工作,预测顾客未来的需要。这里有一个非常突出的角色开拓者的例子: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Quality食品中心的一个员工为一个顾客包好鱼后,顾客问道:“我听说某些鱼含有很高的胆固醇,而有些含量较低,你能告诉我哪些含量高,哪些含量低吗?”这个员工回答道:“先生,你知不知道有两种胆固醇?”然后这个员工向这个顾客清楚而又权威地解释了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区别,他这个海鲜专家甚至还教顾客几种扇贝和鲑鱼简单的烹调法,并为他挑选特别的调料和烹调书。角色开拓的真正威力在于它的乘数效应。在自主环境里,每个角色开拓者会为同事树立新的做法和奋斗的标准。最终,这个角色就会完全不同于过时的职责说明中规定的角色。

第6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煤矿安装施工企业,因为煤炭安装施工企业其本身投资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施工的流水线却比较长,比较复杂,所以对煤炭安装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项目成本管理的简介

(一)项目成本管理的定义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约定的前提下,对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通过成本计划、预测、核算、分析、实施、考核、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等活动实现预定成本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项目成本管理意义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把成本控制目标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所以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资金的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对企业的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不仅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得越来越完善,各行各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成本管理体制逐渐建立,而对于我国目前的煤矿安装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当前,很多项目的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成本管理缺乏事前和事中的监控与管理,仅仅只是在项目进行到相当阶段甚至是到了结束后才对已经发生的成本进行准确地核算,但是往往那个时候已经晚了。我国对于煤矿安装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采用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即是对已发生过的成本进行计算和归集,这实际上是一种事后管理。而目前,施工项目经理的成本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并且很多施工项目要开工前没有编制合格的项目成本计划表,即使有了编制,也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降低成本的措施。现在的施工项目经理一般关心利润,但是却对成本的开支情况很少过问,还有的施工项目经理管理只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自己说了算,这缺乏了健全的制度规范,管理工作也得不到落实。

一些施工单位不遵循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流程,没有落实全员成本管理,从而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不能完全掌控工程中的各项成本,造成了施工项目成本会增加许多。还有的是施工项目部缺少完整的管理体制,使监督与控制落不到实处,对一些人、材、机要求的手续不齐全,传达不及时,造成了工程费用的极大浪费,人为的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虽然有些公司或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建立了工程的审计制度,但是实际的执行却很少。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如何适应于当今建筑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这是当前施工项目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企业现在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使企业能够摆脱困境,从而得以发展和生存,只有建立建全和施工项目管理深化改革相适应的科学化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且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贯穿一个项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重要任务。对于任何一个项目的目的都是想通过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来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煤矿安装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 , 煤矿安装施工企业在加强和改善成本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 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是 , 从总体上看 , 煤矿安装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 , 管理粗放、控制不力等境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目前煤矿安装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只注重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 忽视其他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

一个施工项目的全过程包括承揽签约、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五个阶段。受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的影响 , 长期以来煤矿安装施工企业只注重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 , 千方百计采取一系列方法进行施工过程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的控制 , 而对其他阶段没有成本管理意识或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二)成本定额制定脱离实际

首先,成本定额的制定主要停留在项目层次 , 没有深入到工序等作业层次;其次,成本定额的制定没有考虑设计、设备供应、材料采购和空间条件对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费等的影响。煤矿安装基本建设生产周期不长,流动性大,所以 , 成本定额的制定比较粗略 , 而且考虑因素不细致 , 依此制定的成本定额势必与实际情况不太吻合 , 一方面影响工程项目的承揽决策 , 另一方面使得成本控制不力。

(三)忽视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

1、工程项目的质量总成本分由质量故障成本和质量保障成本组成。长期以来 , 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 有的片面强调工程质量 , 有的片面强调成本的节约 , 忽视对工程质量成本的科学管理。

2、工程项目的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我国煤矿安装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 , 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 , 但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 , 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四、煤矿安装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创新原则

(一) 先进性原则。先进性原则主要指成本管理创新应该利用价值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与方法,将成本管理的范围延伸到项目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层次深入到具体工序。

(二) 科学实用性原则。对可控成本项目深入到作业 , 充分考虑资源、作业及其他诸如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 从而更准确地制定成本目标或定额,使成本管理更具科学性。同时,以此为依据进行的成本管理涉及诸多具体的成本耗费影响因素,更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三)可控能动性原则。可控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成本指标分解、确定成本计划和进行成本考核时,只分解、确定以及考核作业或作业中心的可控成本 , 对于不可控成本项目集中统一核算和管理。

五、煤矿安装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创新

(一) 成本管理总体模式创新。煤矿安装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主要存在煤矿基本建设项目涉及到地面、井下、高空、外线,而成本管理没有深入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成本管理的层次停留在项目层次,成本管理过于粗放两个方面的原因。为此 , 基于安装施工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是煤矿安装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必然选择。将成本管理范围拓展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承揽签约、施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全过程。

(二)成本定额制定的方法创新

改变传统的以项目为单元的成本定额的制定方法,考虑煤矿安装施工的具体施工、设计、设备供应、材料采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动态网络,确定各影响因素条件的不同作业的材料消耗、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制造费用等定额。根据相似输入产生相似输出的推理联想功能 , 作为以后当影响物料消耗的各因素发生变化时 , 调整确定物料消耗的依据,从而使所确定的物料消耗更为准确。

(三)成本管理的内容创新

成本管理的内容应该有所扩展。对于煤矿安装施工企业而言,除了施工过程的生产成本以外,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应该成为其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质量保证成本和质量故障成本相交时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低值。对施工企业而言,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 , 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 , 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总之,对煤炭施工企业加强项目成本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煤炭安装施工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 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现状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2)

第7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关键词] 信息化;图书;项目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31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50- 03

项目管理的主导思想就是把活动当作项目以实行项目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如果说战略管理是核心,营销管理是命脉,那么项目管理则是企业发展的主体,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

出版企业近年随着市场开放而飞速发展,选题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前对图书项目的粗放型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出版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一个出版企业不实现图书项目管理,就无法对选题的规划、资金的调配、人员的考核、市场的定位做出一个准确的计划。从各出版集团实施信息系统的经验看,信息化为实现图书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每一个图书出版项目的运作都是一个经济行为,项目管理为图书出版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流程和模板,便于组织和协调图书出版业务中的各项活动,在财务管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极大地提升出版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图书项目管理的本质是编辑出版人员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图书的编辑出版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实现生产要素在图书项目上的优化配置,为读者提供精品图书。图书项目的管理主体是出版企业,图书项目管理的对象是图书项目。图书项目管理的周期也就是图书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图书项目选题策划、选题审批、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终审发稿、装帧设计、印刷加工、销售及发行服务等。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共享,实现了图书项目的选题、印制、发行等环节的出版信息一体化管理,为出版企业实施图书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

1.确定选题环节。在图书选题的项目管理中,出版信息管理系统以图书选题项目为核心,始终贯穿流程管理的指导思想,实现对选题策划、预算、实施等整个选题阶段的一体化流程化管理。同时对所有与选题管理各阶段关联的资源、人员、费用、合同、数据交换等进行全面统一有效的管理。出版信息管理系统还提供选题合同管理、合同付款计划、付款情况管理等合同管理功能。

2.实施印制环节。在图书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出版印制部门作为出版企业的主要生产管理者,在印前需要对图书的印制成本进行比较准确的估算;在印制过程中,直接负责图书的生产进度、印制质量,管理纸张材料的采购、使用,安排图书的排版、印刷和装订等生产流程,并对图书的生产成本进行监控。出版信息系统的实施,将图书的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计算机有序地连接起来,并能够为财务、发行系统提供相关的基础数据,进行无缝连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3.图书发行环节。在图书项目管理的发行阶段,发行信息系统将发行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与编辑、出版、财务系统的紧密衔接,实现业务财务的信息一体化管理。图书项目在发行管理过程中,按图书分类、地区分类、客户性质、销售部门等多个不同层次进行统计,对出版企业的图书库存、发出商品、应收账款、开票情况、回款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并提供多种统计方法。快捷准确地获取某一品种的销售回款分析数据、某一地区的销售分析数据和某一出版物品种在不同时间段的销售情况比较数据,为出版企业按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出版计划,控制编务和出版部门的工作进度,避免图书的积压,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从管理及统计等多个角度,对整个出版企业的图书项目运行进行分析,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增加企业的决策准确度和对市场反应的敏感度。

4.信息一体化管理。财务与业务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提高了出版企业图书项目单品种核算的准确性,为实施图书项目管理创造了条件。在信息化以前,要实现图书项目的单品种核算困难重重。①在图书印制方面。图书的印刷费、纸张、材料一般都不是实时结算,有时几个月才结算一次,但此时图书销售已经完成,售出图书的成本就无法确定。②在图书发行方面。图书销售实现后,回款才给出版企业,卖不掉的图书无条件地退回出版企业,图书销售结算周期较长。③在图书核算方面。出版企业因为品种很多,又有不同的版印次,印次周期较长,印次不清导致图书项目单品种核算困难。图书核算在出版环节不能及时知道一本书的制版、纸张、印制和稿费等成本是多少,在发行零售环节不能知道这本书真正卖了多少钱。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后,财务部作为信息归集中心,从单本图书到系列图书再到事业部,财务系统能及时归结业务系统的各项成本数据、销售数据,及时掌控图书项目进度,进行图书项目的量本利预测和分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成本、销售、库存的图书项目单品种核算,为出版企业各事业部图书项目的考核提供依据,为准确的部门绩效考核提供支持(如图1所示)。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林,续慧泓.财务管理信息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樊海云.信息化规划与实践:信息化价值创造从无序到有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8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1. 创新的必然性

1.1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1.4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世纪50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网络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顺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 创新原则

2.1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 创新方案

3.1 观念创新。

(1)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 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 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1)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2)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3)第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 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 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2)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士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项目部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是企业的分公司,是企业的缩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实力,是企业在市场的触点,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惟有创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第9篇:企业创新项目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企业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48-02

材料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是大学生能够得到社会承认的必要条件。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在大学的教学工作中考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了解社会需要和敏感捕捉企业需求,是现今理工科教学培养模式必须考虑的内容。结合企业科研课题的要求,将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理工类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1世纪材料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通晓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性能与应用的全面知识,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适应材料工程的社会发展需要。国内外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兼顾材料科学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得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材料工程师。

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例如,通过教学计划的修改、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工程实践基地的扩大等踏踏实实的做法。完善教学计划,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运行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中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时的针对性,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删减,都与行业实践相结合,由于实用性比较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也好,有利于大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从根本上有利于学风建设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调查研究,根据企业项目需求提出研究课题,教师了解课题,并做较深入的研究。专业教师利用实习和走访企业的机会,密切了解行业动向,将科研方向与企业需求和实践结合起来。搭建与企业需求结合的科研实践平台和实验室环境,为进一步开展实践教学和训练项目做好平台与铺垫。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完成企业科研课题密切联系。针对企业合作内容,指导鼓励学生通过了解实际情况和联系理论知识,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和总结报告;教师做阶段性的科研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落在实处,一般可以分为介绍情况、查阅资料、指导实践、信息反馈、课题组内部交流讨论、阶段性计划等环节,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的效果;强调学生动手认真写总结报告,将科研结果仔细分析,完成他们学习的“实践―理论―实践”的学习过程,将实践中的收获与体会上升为理论的高度,并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习惯;教师善于发现和总结创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收获与体会。在校大学生明确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实用性,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认真。把教师的科研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促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大学生思维活跃,头脑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精力充沛,企业项目由于具体而明确,学生容易理解,又感到充满挑战性,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非常主动,勇于克服困难,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老师能够及时地引导鼓励、正确地指导和充分地利用实践条件,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这种机制形成了良性循环:一方面,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风建设;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并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在工作中上手快,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生在就业过程目的明确,就业率一直很高。与已经毕业的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利用好学缘优势和校友资源。哈尔滨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自1994年成立以来,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光纤光缆及电缆行业工作。十几年来,他们在光电线缆行业的踏实工作,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引进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走进学校教学的实践教学。通过与企业的技术合作,邀请企业技术负责人来学校给大学生进行讲座、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邀请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给进行讲座和行业介绍他们在工作的体会,使得在校大学生更加珍惜大学期间的学习,而且给学生树立的学习的示范和榜样。结合企业项目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校企合作研发项目,参与工程项目的论证、设计、研究和结题过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习光电线缆及电工材料方面的先进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除了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工程项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技能训练等环节,还通过科技竞赛、挑战杯、专业实验、开放性实验等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创新及与企业联系的各种机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实践活动。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使学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2013年,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企业的赞助下,开展了“东沪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学生踊跃参加,活动过程邀请赞助企业负责人参加,活动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的扎实基础和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与企业联系搭建了交流的机会,为毕业工作签约做了铺垫,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企业项目,不仅促进了教师的科研应用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将教学与实践的具体事例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将具体生动的事例与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与生产实际结合的意识与能力。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经验表明,结合企业项目与行业需求,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为其他相关专业提供了可推广和借鉴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莉娜,虞海珍,潘学松.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议[J].高等理科教育,2008,(05).

[2]汤卉,董丽敏,吴泽.21世纪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4).

[3]汤卉.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创新课程体系模式的构建设想[J].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2003,(12).

[4]王霞,马成国,沈广才.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6).

[5]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