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第1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近义词 辨析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汉语中存在大量近义词,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区分常见的近义词不是一件难事,如“参观”和“访问”、“安静”和“宁静”、“经过”和“通过”等,但要区分某些近义词程度较高的词并非易事,如“赶紧”和“赶快”、“到底”和“究竟”等。对于以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类型的近义词辨析则更显困难。尤其是在他们掌握了1500左右的词汇量之后,近义词辨析所带来的困扰愈加频繁(杨寄洲,2004)。因此,如何准确辨析近义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二、近义词辨析方法的历史沿革

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方法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单纯的词义辨析阶段。

这一阶段的代表郭志良(1988)在探讨词义辨析时,分析论证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对象、单位和方法。他的结论主要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辨析对象范围大于同义词典和汉语教学的词义辨析对象范围;词义辨析主要以义项为单位,兼顾以词为单位;辨析方法是义素分析法。这三个方面都是围绕近义词的意义辨析展开的,为早期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参考。

(二)词义辨析为主,兼顾搭配。

刘缙(1997)注意到了近义词辨析是以汉语为二语的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分析了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即相同语素的误导、一词多义、词与词之间的复杂关系。他认为教学中要重点辨析相同或相近义项间的细微差别,重视语素义的搭配特点及典型例句的运用。从此传统的词义辨析不再是唯一比较标准,近义词辨析方法有了质的突破。

(三)词义和用法辨析并驾齐驱,后者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杨寄洲(2004)在考察了1700对近义词之后,总结出从意义和用法两个层面进行近义词辨析的十一个对比方面,并分别给出例证。在意义层面,可对比基本义、感情意义和语体意义;在用法层面,可对比几者的词性、搭配对象、造句能力、语体、音节长短、感彩、使用场合、构词能力和构形能力等。尽管“语体”对比和“感彩”对比出现了重复,但总体而言,他较全面地概括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方法,且例句翔实恰当,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近义词的辨析从单纯的词义辨析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词义、用法辨析同时进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法辨析的具体对比方面因词、因人而异,但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是一致的。总之,词义/用法辨析是现在的主流辨析法。

三、近义词辨析实例分析

近义词教学归根结底属于词汇教学,因此要符合词汇教学的原则。刘(2000:362-363)认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2.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

3.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在系统中学习词。

4.掌握汉语构词法,重视语素教学,词与字(语素)教学相结合。

5.不同的言语技能对词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

6.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

本文将结合以上原则,以“过头”和“过分”为实例,阐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从课前生词梳理、课堂讲解策略、课后练习设置三个方面,介绍“过头”与“过分”二词的辨析教学。

(一)课前生词梳理。

备课时,首先要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梳理,结合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将生词分为不需要讲解、简单讲解或重点讲解等几类。不同的教学对象,生词的归类是不同的。方绪军(2008)给出了一般情况下要进行教学的词:高频词;学生需要使用的词;学生在理解或使用时经常感到困难的词;用来构成一定常用格式的词。近义词属于第三类,因此梳理生词时要着重关注存在近义词的词。

(二)课堂讲解策略。

1.比较词义上的区别。

(1)基本义。“过头”有两个义项:①超过;出头;②过分;超过限度。“过分”的意思是:①超过本分或一定限度;②(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由此看出,“过分”和“过头”有一部分义项是重合的,而“过头”的内涵大于“过分”。这是两个基本义上的区别。

(2)语体意义。“过头”和“过分”在语体上略有区别,“过头”用于口语,不用于书面语。“过分”既可以用于口语,又可以用于书面语。

(3)感情意义。就两者的感情意义而言,“过头”是一个中性词,侧重于客观描述。“过分”含有主观评价义,有批评的意思。对比“我昨晚喝得过头了”和“我昨晚喝得过分了”,我们可以发现:前者只是说明一个客观事实,即“昨晚喝酒喝多了,超过了平时的量”;而后者明显具有“喝酒喝多了,本不应该这么喝”的意思。

2.比较用法上的区别。

“过分”是形容词,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或补语,句法功能比较全面。“过头”也是形容词,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定语或补语,但不能作状语,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下文使用的例句来自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1)作谓语:“过分”作谓语通常用于口语,“过头”作谓语的情况较为少见。

a.你太过分了!

b.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

(2)作定语:“过分”作定语时,中心语常常是名词化的谓词,“过头”作定语比较少见。

a.父母过分的担心让子女觉得深受束缚。

b.不说过头话,不说过头事。

(3)作状语:“过分”作状语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是其主要句法功能;而“过头”没有这种用法。因此,能不能作状语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a.他过分依赖父母。

b.他过头依赖父母。

(4)作补语:“过分”作补语时,只能作程度补语,用于“adj./v.+得+过分”中。“过头”作程度补语,则是它的主要句法功能,它补充说明谓词时,加不加“得”均可。如第二个例子可改成“他自信得过头了”,句子依然成立。

a.这个房间干净得过分。

b.他自信过头了。

补充说明,“过头”和“过分”都可以作“有”的宾语,组合成述宾短语,充当一个述补短语的补语。如“他这话说得有点儿过分/过头”,这里两者的意义几乎没有差别,唯一的差别要回到上文所说的“感情意义”上找。

(三)课后练习设置。

李泉(2006:251)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行为当属于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必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在讲解“过头”和“过分”的区别时,笔者基本遵循了精讲的原则,接下来就是“多练”。笔者设计了三种不同题型供学生练习。

1.选词填空。

题目设置意义:有效地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题目设置要求:必须体现二词的区别,且例句的用词要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

例题如下:

(1)他昨晚喝酒喝(?摇?摇)了,到现在还没醒来。(过头)

(2)你太(?摇?摇)了,怎么可以迟到那么久?(过分)

(3)这次比赛小明(?摇?摇)自信了,没有准备就去了。(过分)

(4)考试时,麦克紧张(?摇?摇),忘了在试卷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过头)

操练方法:每个句子请一位同学回答,答对则公布答案,答错则请下一位同学回答,直至回答正确。所有句子回答完毕后,再次强调二词的区别,并请全体同学朗读句子进行巩固。

2.造句。

题目设置意义:考查学生对生词意义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题目设置要求:尽量让学生多想几种用法。

例题如下:

(1)用“过分”造句。

(2)用“过头”造句。

操练方法:先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思考,然后请他们各自说出句子,加以适当点评。每个词出现三种用法以上停止提问。

3.根据所给的词完成对话。

题目设置意义:这类题目的难度又增加了一个等级,不仅要求学生正确使用这个词,还要求学生完成的句子要符合语境。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题目设置需考虑的因素:首先,给出的语境要够清晰、易懂;其次,预留答案应具有开放性,不能框死在某个答案上。

例题如下:

(1)甲:这件事情虽然他有错,但是也不能全怪他。

乙:?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过分)

参考答案:对啊,我们不应该过分批评他。

(2)甲:你今天怎么那么晚过来?

乙:?摇?摇?摇?摇?摇?摇?摇?摇(过头)

参考答案:不好意思,我睡过头了。

操练方法: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进行思考,然后请三位同学回答,并加以适当点评。

四、结语

近义词的辨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本文基于词义/用法辨析法,通过层层递进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过分”和“过头”二词的辨析教学。调查显示,87%的学生掌握了二者的区别,80%的学生学会了使用这两个词,53%的学生会了使用这两个词完成对话,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绪军.对外汉语词汇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郭志良.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88,1:005.

[3]李泉.对外汉语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51.

[4]刘缙.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漫谈[J].语言文字应用,1997,1:18-22.

第2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泰国;汉语名词;近义词

现今是信息的年代或者是称作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代,所以人们可以无限的进行的通信,这就是世界无国界。那么学习语言在交流、贸易、投资和旅游方面都非常有利,包括不同的知识领域和具有发展潜能的职业。中文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语言之一,因为中国在现今的世界经济占据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中泰合资的企业也稳步增长。此外,教育部在2001年已经将中文列入外语基础教育课程,在小学和中学开始普及中文教学并且泰国每天都会学习中文。现今仍然集中在语言知识中,如说、读、写,课程的基础就是课本并且中文就是排在第一位。在中文教学中遇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缺少词汇量、词汇来源和使用方法等等,这也就造成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中文非常难、无聊的主要原因,造成不理解或者没有信心说中文,因为害怕用错词汇并且在语境中用错词汇。

一、避免语言迁移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母语迁移的对学习的干扰。泰国学生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与汉语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泰国学生的母语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如果现在要学习一种新的语言,让他们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将难以摆脱母语的影响,特别是在词汇学习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先把一个词语翻译成泰语中所对应的词语,然后再根据这个词在母语中的同等意义和功能用法等,再反过来理解新学习的汉语。这一学习过程难免会受到母语所带来干扰,例如“热”与“烫”均表示温度高,但是它们在用法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对于泰国的学生而言就会产生偏误。由于这两个词在泰语中所对应的词都是“????”,学生很容易就会依据“????”在泰语中的用法在类推到汉语中,如此就会出现诸如“昨天天气真烫”的偏误语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这样的词语,并加强汉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异,以帮助学生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偏误,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

语言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感受目标语言的文化环境。汉语中存在大量其他语言所没有的谦词、敬词、贬义词、褒义词等,这些词语当中通常包含除了词汇本意之外的附加色彩意义,这些附加意义使话语的表达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确切,并且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成败和效果的好坏 。

二、近义词的区分

泰国汉语学习者中,尤其是初级学生或中级学生,由于学习时间较短,他们很难准确的辨析出哪些词语间有近义关系。在做练习的时候,往往把近义词与非近义词混为一谈。例如我们的学生把“招待 ―接待 ―对待”、“礼节―礼仪―礼貌”、“礼让 ―谦让 ―退让”、“赶忙―赶紧―赶去”等词语都看成是近义词;此外,还有学生把“接受―承受―接收―受到―遭到”、“表现―体现―表示―表白”等都看成是近义词。

词的多义性使不同词义之间的联系变得非常错综复杂,这些词义分别以单项意义与另外的词结合成近义关系,使得词义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力争”这个词语有两个动词义项:(1) 极力争辩;(2) 极力争取。二者各有各的近义词,前者的近义词是“争辩”,后者的近义词有“力求”、“争取”。再如“嗓子”这一名词有两个义项,以句子示范,“他的嗓子哑了”中的“嗓子”是名词,其近义词是“喉咙”;而在“她的嗓子真好”中,“嗓子”的近义词有“嗓音”。“喉咙”和“嗓音”本身并无近义关系。综上这些现象的复杂度也会让泰国学生难以分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分清哪些是近义词,其关键在于找出词义间的异同之处,避免相同词素或语素的误导。

三、区分词语色彩

词语的色彩意义包括语体色彩、感彩和形象色彩三个方面,对近义词进行辨析时可从这三方面的差别来具体的分析。具体的分析方法已在前了详细的阐述,这里我们主要总结使用方法。但在辨析时因为学生都是非汉语母语的,都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话,需要结合它们的特点,要注意的是色彩意义的三个方面均与中国文化相关。因此,在辨析近义词的色彩意义间的差别时,应适当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中国人语言使用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心理来进行教学。比如说:“去世”与“死”,二者的基本意义完全相同,但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却表达着不同的感情因素。一般而言,对值得尊敬的或比自己年长的人的死亡通常使用“去世”,而不用“死” ,这主要是因为“去世”这一词语是指“离开这个世界” ,词义本身较为含蓄,并没有“死”那么的直接。这与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长幼尊卑、忠孝节义等观念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 崔亚丽. 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状语语序偏误研究及其教学策略[D]. 山东大学, 2010.

[2] 李晶. 初、中高级阶段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2.

[3] 刘迎欣. 初中级水平泰国留学生――汉语作文形容词偏误研究[D]. 厦门大学, 2009.

[4] 卿雪华. 留学生汉语习得近义词偏误研究――以泰国学生为例[D]. 云南师范大学, 2004.

第3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二语学习 易混淆词语 词典 语料库

一、引 言

对外汉语教师普遍认为,词语辨析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可能难以分清一些只有微妙差异且意思比较抽象的近义词,如“孤单/孤独/寂寞”“居然/竟/竟然”等的用法;也可能因母语的影响,误解或误用了在教师看来无需辨析的词对,如“祖国/故乡”“偏偏/故意”等;一些同译词也是相应母语学习者辨析的难点,如“本质/自然”是英语同译词,“事实/内容”是法语同译词,“正确/公平”是西语同译词,“赞同/满足”是阿语同译词。(郭志良 1988)

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使用“易混淆词语”(confusable words) 的概念,并指出“‘易混淆词语’是站在中介语的立场、着眼于目的语理解和使用中的词语混淆现象并根据混淆的普遍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类聚”。(张博 2005)

目前针对汉语词语辨析的词典主要是着眼于汉语语言系统内部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词典,如:张志毅《简明同义词典》(1981),梅家驹、竺一鸣等《同义词词林》(1983),刘淑娥、佟慧君等《近义词辨析》(1983),刘叔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1987),邓守信《汉英汉语近义词用法词典》(1994),林德金《凯氏现代英汉同义词近义词辞典》(1996),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2000),马燕华、庄莹《汉语近义词词典》(200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同义词词典》(2003),刘乃叔、敖桂华《近义词使用区别》(2003),杨寄洲、贾永芬《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2005)等。有两部针对英语易混淆词语研究的专著:孙湘生、龚艳霞的《英语易混词汇大全》(1991)和英国学者E. Carpenter编著的Confusable Words(2000)。(张博 2007)还有一部针对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的《现代汉语特殊同义词词典》(高莉琴 2000),所收的“特殊同义词”主要是“同音(近音)和换序同义词”,如“人才/文采”“收服/收伏”“侵入/入侵”“/抚爱”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然而,对二语学习者提出的众多易混淆词语的系统研究及专门词典编纂与语料库建设还很不够,可见,面向二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和语料库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词典编写理念

我们编写词典的理念是:“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此类词典不仅应能帮助二语学习者辨析所列的易混淆词语,还能帮助他们掌握辨析的方法。

1.编纂针对不同母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

有些易混淆词语是由于汉语系统内部原因产生的,有些则可能是因学生母语迁移产生的。后一种类型中有些可能具有语种的普遍性,有些则可能只针对个别语种。如日韩语的汉字与汉语汉字的混淆;又如引言部分所列举的同译词。这些同译词的混淆只在相应的语种中存在。鉴于此,应该编写针对不同母语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如《面向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面向日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等等。

2.易混淆词语的来源、类型及辨析维度

有些易混淆词语只是个别现象,另一些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词典收词范围应为后者。而针对某一母语又具有普遍性的易混淆词语如何得来呢?

(1)易混淆词语来源

张博(2007)指出:“易混淆词语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目的语使用和理解两个层面,既表现为口头表达和写作中的词语混用,也表现为阅读和听辨中的词语误解。”结合张博的观点,我们可以归纳出易混淆词语的几个来源:1.中介语语料库中的词语偏误;2.学生考试、练习或交流时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混用的词语;3.学生考试、练习或交流时阅读和听辨理解中的误解性词语偏误;4.汉语系统中音、形或义近似的词语;5.汉语与学生母语对比,尤其是同译词或近译词,有交叉关系的词;6.已有的汉语近义词、同义词词典中的部分条目;7.调查问卷;8.其他。

是不是所有的汉语近义词、同义词词典中的条目都需要纳入考虑呢?不然!因为有些近义词由于可以借助其母语翻译中介或其他手段加以区分,对于有些学习者而言,不算易混淆词语;而有些近义词较生僻,二语学习者学习的词语主要是词汇等级大纲中的词语,平时使用汉语主要是完成日常交际,那些书面性、文学性很强,或使用频度很低,或带方言古语意味的词语一般不会遇到,这些词语形成的易混淆词语对他们而言,一般可以忽略。如:“受伤/挂彩”“熟悉/熟稔”等。

(2)易混淆词语类型

根据影响学习者词语混用和误解的因素,可把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语分为以下几种:

A.汉语的音、形、义相同或相近诱发的易混淆词语

a.语音相同相近的词或词组。如:“权利/权力”“厉害/利害”等。

b.词形相同相近的词或词组。又可具体分为四种:

具有相同部件,如“话/语”“线/浅”等;

字形近似,如“千/干”“日前/目前”等;

异序,如“样式/式样”“兄弟/弟兄”等;

具有相同语素,如:“后来/以后/之后/然后”“鲜/新鲜”“有点儿/一点(儿)”等。

c.理性意义基本相同的词和词组。如“粗心/马虎”“诞辰/生日”“百分之/成”“两/俩/两个”等。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词同时在音、形、义的两个或三个方面都易混淆,如“练/炼”“必须/必需”等。

B.因二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形成的易混淆词语

a.同译词:见引言。

b.母语一词多义对应的汉语词。如:英语的live有两个常用义:(在某处)住,居住;(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日子。学生学过“住”后,可能会误将汉语“住”与英语的live等同起来,表“生活”这一意义时也常用“住”,写出“我住的地方还留着封建的想法”这类句子。

c.母语汉字词与对应的汉语词。主要是日、韩等语言,如:日语“娘”表示“姑娘、女孩”的意思,汉语则是“妈妈”的意思,日本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可能混淆。

d.方言词与对应的普通话词。如,有客家方言背景的印尼学生在该用“吃”时,会误用“食”,造出“我们一般七点食早餐”这样的句子。(转自张博 2007)

(3)易混淆词语的辨析维度和方法

易混淆词语大多是近义词,有大量近义词辨析成果可供借鉴,可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大维度若干小维度进行研究。此外,词语的音、形以及跨文化视角等也应纳入考察。

有关易混淆词语的来源、类型与辨析维度和方法应在词典说明部分加以介绍,以便使用者系统地掌握辨析知识,再结合词典中具体的辨析,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辨析词语的方法,弥补词典收词的不足。

3.释义元语言简明易懂

既然词典是针对二语学习者,那么释义元语言(简单地说,就是解释词语所使用的词句)必须简明易懂,让词典使用者一看就懂,乐于使用,获得自信。为此,必须从用词范围、用词数量、专业术语和句式四个方面控制释义语言的难度。

释义用词范围应限定在初、中级词汇范围之内,并以初级词为主。用词数量应控制在3000个之内。1978年,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仅用了2000个浅显易懂的核心单词诠释43500个词目,受到辞书界、语言界、教育界和翻译界人士的推崇。再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例,词典中“干净”一词的释义是“没有尘土、杂质等”,且不说其准确性如何,“尘土”“杂质”本身比“干净”一词难,外国人查完“干净”,还要查“尘土”“杂质”的意思,会觉得麻烦、太难。

专业术语不能不用,但不能多用。可使用基本的、常用的专业术语,如“名词、动词、主语、谓语、陈述句、疑问句、单音节词、短语、褒义、贬义、书面语、口语”等。但比较专业的术语,如“语义、语用、句法、中心语、动补短语、偏正短语、自主动词、持续动词”等,尽量不用。另外,还可以在词典说明部分加上一个常用专业术语的汉语与其他语种的对照表。

句式方面,应尽量使用简单句、短句,不用或少用长句式、复杂句式。(赵新,刘若云 2005)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好奇”为“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这样的解释就比较复杂,杂糅了“对……觉得……”“对……感兴趣”“所V的”“……而……”几个结构,这一释义可以改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很新奇,有兴趣”。例句也是释义的一部分,例句的选用也应遵循以上基本要求。此外,例句要规范、贴近实际生活、适量而有针对性(为对比分析服务)。传统词典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取例句的做法似不可取,我们主张从教材、学生创造的例子、日常会话、新闻语篇中选取例句,也可以由编纂者自编。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悄悄”条有一条例证为“部队在深夜里悄悄地出了村”。这样的例句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可以换成“为了不吵醒妈妈,她悄悄地走了进来”“上课时,她悄悄和同学说话”。

4.词典编排方式的突破

(1)词对或词群的编排突破音节、词性等的限制

面向二语学习者的易混淆词语词典应突破传统近义词典只收词而不收短语、固定格式的限制。在编排词对或词群时,突破音节、词性等的限制,只要有可能造成混淆,就把它们编为一组。如:“既……又……/既……也……/又……又……/不但……而且……/不光……还……”等。

(2)突破以往词典的编排方式

以往词典的编排基本是:先给出词对;然后描述各自的意义;指出其同,给出例句;再分别描述其不同之处,给出例句。我们的编排方式则是:A.先借助语料库给出足够的典型而有效的例句;B.然后根据是否可以替换(a.能替换,替换后意思是否完全一致?差异在哪里?b.不能替换=差异)给出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在形成初步语感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异同;C.再用几条简洁的公式、图示、图片或说明给出参考答案,强调使用情境;D.给出一些常见偏误或练习题。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的编排设想:

夸张/夸大

(1)张悟本夸大了“食疗”的效用。

(2)黑客指责科学家“夸大”气候变化。

(3)Lady Gaga的衣着很夸张。

(4)一件衣服就3万元,他知道她没有夸大价格,但他觉得太夸张了!

(5)主持人幽默而又夸张的话把大家逗乐了。

根据以上例句,再利用语料库或网络,找出更多的例句,思考:“夸大”和“夸张”可以替换吗?两者的同与不同是什么?

以上例句一般不能互换。

“夸大”一般做动词,后面带宾语,另外的例子还有:夸大成绩/功效/优点等。

“夸张”一般做形容词,可以说“很/太/非常/十分/特别……夸张”,也可以说“夸张的话/打扮/表演”“夸张地说/表演/笑”等。

两个词都含有“夸”,“夸”的意思是夸奖,说得很好,很漂亮,实际可能不是真的这样。

“夸大”是贬义,知道事实不是这样,说话人说大话、言过其实;而“夸张”则有知道事实是这样,但是觉得有点不正常或不能相信,如例(3)、(4)。此外,“夸张”还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话语更加生动,更有想象力,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如例(5),再看下面夸张的艺术手法:

(6)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7)这么巴掌大的地方,怎么住人哪?

(8)古代有个名叫夸父的人,为了追赶太阳而一路奔跑,他渴极了,喝完了黄河、渭河的水,还要继续追赶,最后渴死在路上,他遗留下的木杖,后来变成了一片树林,叫做邓林。

以上语句有什么特点?其中例(7)是夸大了还是缩小了?你还可以说一些类似的句子吗?第(8)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其他相似的故事吗?

――夸张,可以往大和小两个方向夸张。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白发三千丈”“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及“他瘦得像一只猴子”“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放在心上”“教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可以听得见”等。

电视电影、神话故事里常常用到夸张的手法,还有如《爱丽丝梦游仙境》《阿凡达》等。

这样的“夸张”表达法,可以让你说话、写文章更加生动精彩,以后多试试吧!

常见偏误或练习:

(9)不要(夸张*[1]/夸大)这个产品的功能。

(10)他知道数据是真实的,但还是觉得有点(夸张/夸大*)。

(11)她今天穿得很(夸张/夸大*)。

(12)他(夸张/夸大*)地大叫了一声。这是一部真正的学习词典,通过它,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词语的异同,更是词语的辨析方式,词语所出现的典型语境,甚至词语所反映的文化。

三、语料库建设理念

词典编纂必须依托语料库。首先,例句需要从语料库中筛选;其次,学生利用词典来辨析易混淆词语之后,可能还没有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语感,还需借助语料库,输入相关词语,得出若干例句,反复朗读体会其含义,验证给出的图示或说明是否准确,并最终内化为语感;再次,借助语料库,二语学习者便可通过词典编纂中介绍的方法去自己操作,包括词典中不可能穷尽的一些项目;此外,利用语料库,我们可以足量占有、穷尽分析语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提高释义的完备性、可靠性,促进释义的精确性、科学性;分析义频,筛选常用项目,淘汰不常用项目;运用搭配、语体等分析,揭示易混淆词语的区别性。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并没见到附有语料库网址的词典,更没有针对性的语料库或软件供用户查询、使用。

与面向二语学习者易混淆词语相关的语料库有两种:一是“面向二语学习者的语料库”,一是“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这些语料库根据学生母语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建成若干子库。目前针对语言研究的语料库确实不少,有汉语词频统计语料库、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文五地区共时语料库等;但“面向二语学习者的语料库”和“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则还在起步阶段,规模最大的是面向语言教学研究的汉语语料检索系统CCRL(为8亿多字次)。中国大陆已建成并可实际使用的“汉语中介语文本语料库”有5个:北京语言学院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南京师范大学的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偏误信息语料库,中山大学的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的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1.1版);“汉语中介语口语语料库”只有一例,即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收入部分外国考生参加HSK口试的信息。目前我国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存在较多问题:如规模小,语料不全面,随意性强,检索不便,不能共享等。(张宝林 2010)

对于易混淆词语辨别而言,理想的自然语言语料库应该能够帮助二语学习者检索相关的易混淆词语(如标注了可替换词语,或对易混淆词语进行了标注,具有易混淆词语模糊检索功能),然后得出若干足够易理解并有用的例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语料库样本应主要取自日常会话和新闻语篇(有选择性的,对难词进行过干预的);要考虑词汇量的输出与复现,对于难以辨别的易混淆词语,不妨通过人工干预增加它们的复现;而理想的中介语语料库则应对词语偏误进行标注并能有效检索、系统分析。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四、结 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编纂面向二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及其语料库建设。当然,不管是词典编纂还是语料库建设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一代有志于此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但语料库的建设应该先行,因为一旦能通过语料库获取需要的语例,二语学习者便可通过词典中介绍的方法去自己操作,包括辨析一些词典中不可能穷尽的易混淆词语。

附 注

[1]*表示句子不成立。

参考文献

1.高莉琴. 现代汉语特殊同义词词典.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2.郭志良.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辨析的几个问题. 世界汉语教学,1988(1).

3.李绍林. 对外汉语教学词义辨析的对象和原则. 世界汉语教学,2010(3).

4.卢福波. 对外汉语常用词语对比例释.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5.马晖男,吴江宁,潘东华. 一种基于同义词词典的模糊查询扩展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7(3).

6.钱厚生. 语料库建设与词典编纂. 辞书研究,2002(1).

7.王永耀. 语料库介入的汉语语文词典释义途径.辞书研究,2010(1).

8.杨寄洲,贾永芬. 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9.张宝林.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现状与对策.语言文字应用,2010(3).

10.张博.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同(近)义词”处理模式分析及建议.∥郑定欧主编.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5.

11.张博. 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语: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世界汉语教学,2007(3).

第4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1. 运用形近词,避免混淆误解,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形近词在高中英语词汇中占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记忆时经常会混淆、误解,导致语言理解出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其掌握,抓住一些高频难掌握的词进行归纳,利用其形近的特点区分理解,促进学生吸收。

比如,在学习account、accompany、accomplish后,由于单词前三个字母相同,后面的字母区分度不是很大,学生就容易混淆,在记忆运用时“张冠李戴”,闹出很多笑话。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其运用思维导图,对比归纳这几个单词,随其形、意有深刻的理解,避免混淆。再比如,soap和soup也是学生经常会混淆的形近词,虽然两者只有一个字母不同,但在意思上有很大差别,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让其发挥想象形成这样的认知:u是圆形的像勺子,soup就是“勺子”,a像一个肥皂盒,所以soap是 “肥皂”。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分辨,还能体会到学习单词的快乐。此外,词根词缀法是英语构词法中最重要的一种,很多英语单词都是由此生成的。鉴于这一点,我们要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衔接,让其系统地掌握。比如,translator、interpreter两个词是“翻译者”的意思,但是后缀明显不一样,前者是“or”,后者是“er”,由此就可以知道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这两个后缀的词进行归纳,深入了解其共性和区别,像有的表示一类人,意指各种职业,但又有细微的差别,学生可以借思维导图进行深入探索,整理归纳。

2. 运用近义词,加强存储记忆,激活学生词汇运用

高中英语词汇中有很多近义词、同义词,其辨析不仅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高考题型的“常客”。考虑到这一形势,我们可以利用近义词之间的关联,即搭配方式和表意功能的相同,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思导图分类整合,促进其掌握。

比如,在辨析adopt和adapt、affect和effect、assure和ensure、loose和lose,feel, fall和fell、raise和rise时,我就会指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全面探知这些同义词的不同,不仅仅是意思,还要了解其发音、拼写、解释以及词性等,从多个方面理解单词,在加深记忆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组织能力,让其能很好地运用。此外,我们要注意同义表达,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有效整合此类单词词组,用方框和不同的图形直观地表达,促进学生掌握。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广泛积累,拓宽知识面,一边辨析理解,一边灵活运用,发挥词汇教学的作用。比如,有写高频词组学生写作时会经常用到,如“陷入沉思”就有多种表达:be lost / buried / absorbed in,“陷入困境”也不止一种表达,学生能够想到的有be stuck / caught / trapped in等。对于这类同义词组,学生可以先运用思维导图辨析,然后广泛积累,以便写作时避免重复。此外,有一些词组意思相近,表达不同,如“导致”:lead to / result in / bring about,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有效积累,借助一些关联符号替换,以便活学活用,让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调兵遣将”的状态,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

3. 运用音近词,强调归类总结,帮助学生有效掌握

音近词由于发音和拼写的相似给学生记忆理解带来了很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优点,借助图表和图标帮助其区分掌握,优化吸收,形成良好的词汇储备。

在指导学生辨析之前,我们先要带其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之后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几组观察,学生发现音近词往往有一个共同的词源,也就是词根,这个一般固定,会改变的只是其细微处,这就是有些单词发音相似的原因。经过这一变动,不仅词性会变掉,其表意功能也会不同。比如,compete、competitor、competition、competitive、computer就是由一个共同的词根形成的一组音近词,虽然读音相似,但是用法等有恨去区别。再比如,success、succeed、successful、successfully,很显然这是一组词,由动词succeed发展而来,读音很相似,用法迥异。对于这类词,我们要引导学生好好积累,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掌握,利用联想深化记忆,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样就能减少学生词汇匮乏、误解滥用的问题。此外,还有一类词不仅音韵相似,形也形似,极易混淆,如cancer/career,advocate/adequate/allocate,为了帮助学生清晰认知,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标注举例,认同求异,加深学生印象。这样,学生就能在不断积累中各个击破,有效掌握音近词。

第5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古代汉语尤其是先秦汉语单音节词多,一个语素往往就是一个词,两汉以后,汉语走向双音化,到了现代汉语阶段,双音合成词已经成为汉语词汇的主力。现代汉语双音合成词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古汉语的双音短语词化,即双音短语由句法层面进入词法层面;一种是利用双音形式直接构词。无论哪一种来源,双音合成词都是由两个单音语素组成,这两个语素在古汉语中都是独立的单音词。语义具有传承性、累积性,它们原有的词义及特点会影响现代汉语双音合成词的使用。掌握语素的特点和组合规律能让词汇学习事半功倍。

一、分析语素的语义差异有助于辨析近义词

语言学习者掌握的近义词越多,语言表达,尤其是书面语表达就越丰富。近义词的词义既有相同部分,也有差异,能否准确地分辨使用它们,既是考验语言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同为双音合成词的一组近义词,如果把每个双音合成词当作一个整体去进行比较,往往很难找到它们之间本质的差别,而且学生在记忆时也比较困难。尤其是现代汉语中有些近义词具有相同的语素,语义差别有时很细微,学生很难区分,使用时也容易张冠李戴。其实双音合成词的词义源于构成它们的语素,它们的词义特点也必然受所构成语素的控制。所以对待双音近义词,可以考虑从语素入手进行辨析。具有相同语素的一组双音近义词,它们的词义共同点由相同语素决定,它们的词义差别一般是由另一个不同的语素决定的。比如:“持续”“继续”“延续”是一组双音同义词,它们拥有共同的语素“续”,《说文解字・糸部》:“续,连也。”“续”的本义是“连接”,这组近义词都可以表示行为动作接连发生,但它们的词义侧重点因另一个不同的语素而各有不同。

“持续”的另一个语素“持”的本义指握住某物不放,《说文解字・手部》:“持,握也。”“持”的语义特点是“坚持不放弃”,这个特点从它的引申义“坚持”“保持”“维持”中也能看出。“持”与“续”结合后,侧重表示某种行为或关系从起点开始的坚持不间断,如:这场比赛持续了三个小时。/两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持续了一千多年。

“继续”的另一个语素“继”在古汉语中与“续”就是近义词,《说文解字・糸部》:“继,续也。”“继”的词义有承接前者再往下进行的特点,所以“继”有“继承”的引申义。“继”“续”连用侧重表示承接、继承前面发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可能中断过。如:他勇敢地站了出来,继续父亲未竟的事业。/出院后,他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延续”的另一个语素“延”的本义是“长行”,《说文解字・廴部》:“延,长行也。”“延”有“延伸” “延长”的特点,“延”“续”结合侧重表示行为或状态从某一点开始延伸下去。如:会议延续了两个小时。/他的出生使这个家族的香火得以延续。

除了上面所说的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近义词,汉语中还有大量两个语素都不相同的双音近义词,也可以借助语素的辨析来区分。比如:“巨贾”这个词常与“富商”一起连用,“富商”是个常用词,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巨贾”与“富商”是近义词,他们就能明白词义,但认真的学生会马上询问两者的区别。“贾”与“商”在古汉语中是一对近义词,都可以表示“做生意的人”,它们的区别在于“坐贾行商”,即“贾”是指在集市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商人,特点是居留于一处,“商”表示往来各地经行贸易活动的商人,特点是流通、流动。宋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的改善,商业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沟通地域有无的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即便是固定的市肆买卖,也依赖于各地商品的流通。“商”的词义特点与经贸活动日益突显的流通性相符,它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涵括了“贾”,成为常用语素,现代汉语中与商业有关的合成词基本上由“商”来构成,“贾”只作为古语词保留在书面语中。“巨”与“富”相比,书面色彩更重,常用程度也不及“富”,因此,“巨”与“贾”搭配更和谐,“富”与“商”组合更自然,“富商”在口语中也可以使用,而“巨贾”只出现在书面语体中。虽然在教学中不一定需要向学生仔细地解释每个语素的差别,但教学者必须有这个知识储备。

二、剖析语素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深入理解词语

每种语言的词汇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汉语合成词是由语素组成,它们的文化内涵往往隐藏在语素里。在讲解合成词时,如果能够将语素携带的文化内涵剖析出来,会比将整个词囫囵地说解要更清楚,对学生而言也更有吸引力。例如,上面所讲的“商”与“贾”的使用变化就涉及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变迁。

例如,汉语中有个常用词“青年”,“青”是个颜色词,为什么可以和“年”结合表示年轻人呢?这与“青”蕴含的文化意象有关。古人认为“青”是一种与生命有关的颜色,每到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各种植物的枝叶都会呈现青绿的颜色,生机盎然,《释名・释采帛》:“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青”与“生”同源,具有“有生命”的词源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青”和“东方”“春季”相关联,是生命力的象征。古汉语里春天也被称作“青春”,如《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春天是一年中最生机勃勃的时段,人生最有生命力的阶段如同春天,后人遂将“青春”指代人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人们也因此被称为“青年”。通过介绍“青”这个语素背后的文化,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青年”这个词,而且能帮助学生串连学习一系列以“青”为语素的词语:青草、青春、青丝、常青藤、万年青、万古长青……

三、了解语素的系统性体现有助于扩大词汇量

词汇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系统性。现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有一个重要体现,即具有共同语素的合成词会形成一个以这个语素为中心的聚合,如上一节提到的“青”串起的一系列词语,聚合与聚合之间又由相同的语素勾连起来,如以“教”(“教育”义项,下同)为中心可以形成下面的聚合:教师、教案、教材、教鞭、教导、教程、教诲、教练、教化、教官、教室、教学、教训、教养、教唆、教研……

以“师”(“传授知识技术的人”)为中心可以形成下面的聚合:教师、老师、师父、师范、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师母、师资、师承、导师、讲师……

汉语的每个单音语素都会有类似的或大或小的聚合,合成词与合成词之间因此构成或近或远的联系,形成网状结构。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合成词具有以语素为中心而形成系统的特点,将会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合成词的拆分组合练习就是一种利用语素帮助学生更快扩大词汇量的办法。以“教师”这个双音词为例:从“教师”可以拆分出“教”这个单音语素,先让学生找出“教”的组词规则,然后指导学生用“教”组词,这是第一轮的练习。第二轮的练习是将含有“教”的双音合成词的另一个语素拆分出来进行组词练习,如“教师”中的“师”“教学”中的“学”等,这样循环往复的拆词组词练习实际上是让学生在了解合成词的构词规律的基础上学习词汇。比起让学生强记每个合成词的意义,这样的方法让词汇的学习变得更简便,学习的成果也更容易巩固。学生掌握了单音语素的意义,就可以举一反三,对从未学过的多音合成词也可以大致猜测其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词汇的能力,自主扩大词汇量。

四、挖掘语素间的语法关系有助于纠正语法错误

前面我们说过,现代汉语双音合成词有一个来源是古汉语的双音短语词化,短语是句法层面的组合,短语原有的句法关系在短语词化后并没有消失,而是隐藏于语素之间,并影响合成词在句子中的使用。语文教学中,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学生明白某些双音合成词的词义,但在使用中会出现误用,究其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学生不了解合成词词化前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例如:“祝福”和“祝愿”在“表示良好愿望”这个意义上是一对近义词,但“为新婚夫妇祝福”“举家互访祝福”“祝福你”可以成句,“为新婚夫妇祝愿”“举家互访祝愿”“祝愿你”却不能独立成句。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祝福”和“祝愿”内部的语法结构不同。“祝福”的来源是一个动宾短语,“祝”是动词,表示“祈祷”“祈求”,“福”是名词,表示“福佑”“赐福”,是“祝”的内容。“祝福”本来指祈求上帝福佑、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因为“祝福”本身已含有祈祷的内容――“福”,所以后面可以不再出现表示祈祷内容的宾语,但可以直接带上祈祷的对象。而“祝愿”的内部结构关系为“祝”+“愿”,是同义并列式双音合成词,“祝愿”和“祝”“愿”意义相同,都是“祈祷”“祈求”的意思,是一个及物动词,后面必须带上表示祈祷内容的宾语,否则语义不完整。

第6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汉语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语境分析意识,并在词汇教学中自觉运用语境理论,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语用得体能力的汉语词汇教学目的。

Ludwig Wittgenstein曾在他的词语语义“用法论”中认为,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仅从词本身不能了解词的意义,只有在词被使用的环境中,才能了解词的真正意义。这种观点虽然不乏偏激,但它却充分肯定了交际语境与语言意义之间的关系,体现了Ludwig Wittgenstein对语言在其运用中的功能的重视。这个观点对词语意义的研究,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语义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何谓“语境”

语境是语言的使用环境,是在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理解接收信息时所依赖的因素总和。Leech认为语境就是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也有学者把语境理解为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发生言语行为时的实际情况以及文化、社会和政治。

虽然语言学家们对语境的定义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但从他们对语境的理解可以看出,语境的内容十分丰富。总结一下,其对语境的理解包括以下几类:

1、语言语境,即文章或言谈中的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

2、情景语境,即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语境。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J. lyons)把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参与双方,场合(时间和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

3、文化语境,谈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即某一言语社团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即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活动中更容易接近、理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具有相同的认知环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处于同一地域文化中的人的情感、心理具有相通性的事实。

二、语境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对于语言教学来说,我们知道的一些重要的语言教学法,如功能法、情景法、视听法等,都是在充分重视语境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绝对离不开语境。而在把汉语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中,我们发现语境对于汉语语言的分析与表达更是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制约作用。

1、掌握语境有利于近义词语的辨析

应当说,我们汉语所有词的语法意义和语用价值,都是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体现出来的。尤其是近义词语,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对其中的分辨困难往往习焉不察,而对于汉语能力还很差的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正确理解和使用近义词的难度是很大的。

所以,一定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即语境,来理解和辨析其中的差异。上下文包括句内和句外两个方面。句内的上下文指本人的一连串话语中的前言后语,句外的上下文指对话中的前言后语。

如果教师能够在近义词语的教学中通过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来讲授、练习,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语境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采用例句作为词汇语境的形式呈现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应该同时注意语境例句的安排顺序、语境的信息量、语境的对比性、相关性、科学性、技巧性等问题。

2、掌握语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用得体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级阶段的外国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一句话单独说时没有什么错误,可如果把这句话放在具体的语境时,就会让中国人觉得别扭。

譬如我们常会听到外国学生这样说:“老师,我想找您谈话,您有空吗?”经过分析发现,“找……谈话”的用法是没有错误的,同时该学生也懂得对老师应当尊敬使用了尊称“您”。可是在我们听来就会觉得很别扭。究其原因就是整句话违背了汉语中“尊上”的语用规则。因为“找人谈话”,在汉语交际中是运用于“上对下”的一种言语行为。外国汉语学习者的这种语用失误可以说是对“谈话”的语用规则即它所联结的人际关系不了解所致。

这是由于外国人不习惯用汉语思维,对汉语上下文之间“意合”的内在气脉没有充分地感知和把握,因此也就不能随着交际对象的改变而自然地选择恰当的词语。

所以,利用语境培养学生的语用得体能力至关重要。要想让学生做到说话看对象看场合,用词恰到好处,对语境的分析于判断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合理运用语境学的理论能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能够培养学生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也恰恰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优化语境,运用语境理论设置教学环节,借助语境提高学生的语言分辨能力、加深理解记忆以取得更佳效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师的努力方向。同时,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体语境意识、语素分析意识,并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训练中把这种观念外化为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才能扎实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参考文献

[1] 陈贤纯. 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学[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8.

[2] 崔希亮. 语言理解与认知[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

[3] 郭继懋 似同实异—汉语近义表达方式的认知语用分析[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4] 黄锦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6] 郝小明.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释义[J]. 太原大学学报, 2003,4.

[7] 江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1.

第7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复习目标: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0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300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复习资料的准备:

1、字词部分: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划去不同类的词语等

2、句段部分: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成分、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

3、写话:整理句序、看图写话等

4、综合练习

5、模拟试题

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4、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练习。

6、看图,写几句话。

7、查字典练习。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范文篇二

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策略:

复习难点是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1)汉语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字:看拼音写字词,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在句子中选择字音),总结易错的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独体字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偏旁,来判断它们的用法,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或者进行一些口答或者书面的填空。

(3)词语:反义词、近义词、填合适的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出现形式有:直接填空、连线、在句子中填写。拓展积累词语:你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四字词语、AABB式,ABAC式,ABB式)

(4)句子:加标点、造句、被字句和把字句、比喻句。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5)古诗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填空或会默写。

(6)阅读:数句子和自然段。按要求画有关的句子。(注意画准、画全。)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要找到有关句子注意标画,写正确。)选择文中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或正确的字,选择恰当的词。词语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连线、填空)加标点符号。拓展(如:你想对文中的##说点什么?)注意抓住主要人物说,句子要通顺。

(7)看图写话: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单幅图看图写话:抓住图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当时会说什么,神态怎样。(由图展开想象。)[本册的写话复习,重点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仔细观察画面,弄懂图意。积累一些句式,如:谁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并能运用指定的句式来写话。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范文篇三

复习目标: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5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350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巩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习作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复习时间:12月18日到1月10日

复习形式: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复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4、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练习。

6、看图,写几句话。

7、查字典练习。

复习措施

1、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助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大胆想象,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过程:

1、字词部分: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划去不同类的词语等。要求全体过关。

2、句段部分: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成分、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进行专项练习。

第8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计算 jìsuàn 估计 gūjì

【计算】①根据已知数通过数学方法求得未知数。②考虑,筹划。如:

1.从声学角度来说,礼堂中每个人所占的空间以四至六立方米为宜,如果按此计算,这个万人大礼堂最多只能有六万立方米的体积,再大了,声音就难于听清楚。

2.他心中计算,怎样才能既节省能源,又能保证质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作大概的推断。如:

第9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过级考试;单词量;重要性

一、前言

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是检测在校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而每年能一次性通过考试的人数也不多。经调查了解,发现学生从一开始的词汇学习上就出现了问题,词汇量少,即使有一定的词汇量,做题效果也不乐观。许多学生只顾背单词,并没有真正懂得如何使用所背单词,以至于不会用词造句,故英语水平就无法提高了。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本文将举例来探讨做题方法。

二、举例讲解

以英语四级考试为例,说明词性在解题过程中的重要性。

例:2011年12月的CET四级考试中的Part Ⅳ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中的一段:

Finding the resources to meet this demand in a __48__ sustainable way is the cornerstone of our nation's energy security,and will be one of the

major__49__of the 21st century.

第48空,解答:横线前面是a,后面是sustainable,是形容词,由此判断出应该在横线上填一个副词,因为副词修饰限定形容词。

第49空,解答:横线前是major,是形容词,形容词修饰限定名词,由此判断出应该在横线上填一个名词。

三、词汇学习

上述例子,也只是大学英语过级考试中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单词的词性来解答的。现在就简单介绍下英语词性的变化方法:

1.名词变形容词

(1)名词后加-y可变形容词。例:rainDrainy,cloud-cloudy.

(2)抽象名词在词尾加-ful可变形容词。例:use-useful,beauty-beautiful.

2.动词变名词

(1)动词在词尾加上-er或-or后就变成表示“某一类人”的名词。 例:work-worker .

(2)动词词尾加-ing变名词。例:meet-meeting .

3.形容词变副词

(1)在形容词词尾加-ly可变副词。例:quick-quickly.

(2)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形容词,要把y改为i再加-ly。例:happy-happily,这里只列举了基础词性变换方法,有特殊情况的需要学生自己查阅字典,强化记忆。

四、提高词汇量的方法

以下列出四方面有关加强日常教学中学生词性认识的方法。

(1)加强教学技术环节。如:音标导入:任课教师介绍不同的元音字母,辅音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以此加强学生单词记忆力。

(2)提高近义词、形近词的辨析能力。如近义词A.disclosed B.exposed C.exhibited D.revealed,形近词A.claim B.reclaim C.exclaim D.proclaim的辨别能力。

(3)加学生实际用词能力。鼓励学生多动脑,多造句,多犯错,在错误中学习英语。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英语学习的方法,从根本上把英语词汇学懂、学好,提高英语词汇的使用水平,进而提高英语水平,为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提高英语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