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幼儿园课程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课程教案

第1篇: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应当把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并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演练。”《纲要》进一步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可见安全教育只有回归原点,聚焦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引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发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何让幼儿感受生命,珍爱生命呢?在安全教育园本课程研发过程中,涠洲岛幼儿园的教师们认为开展种植活动能够快速激活幼儿对生命和成长的认识。他们在组织幼儿开展种植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植物从种子的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落叶的成长、变化的过程,一起见证生命的生长;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浇水、捉虫、施肥,观察、对比、记录、管理、收获等过程中,体悟如何帮助、保护生命的成长,幼儿在亲自动手、亲身体验的种植过程中感受生命生长的快乐,了解生命的顽强与伟大。由“它”及我,从而萌发珍爱生命的意识,形成人之初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敬畏。在此基础上,教育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能事半功倍。如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在幼儿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感受生命珍爱生命后,再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卫生保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气候灾害避险、人身安全(防拐骗、防、身体器官保护等)七大主题作为安全教育园本课程内容。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选取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小班年级以“我的身体”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我自己,初步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常识。中班年级以“交通安全”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提高幼儿的道路安全意识和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文明交通行为习惯。大班年级以“消防安全”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牢记“119”,了解火灾的突发应急和逃生办法,提高幼儿火灾防范意识,增强幼儿消防逃生自救能力。这些回归原点的安全教育课程,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学习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方法能够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同时提升了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教学的能力,为进一步探寻幼儿园安全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一日生活中形成幼儿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敬畏

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耐心细致地科学引导。只有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一)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强化安全教育规范安全行为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是形成幼儿安全共识的主要途径,在每周不少于一次的集体安全教育常规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季节变化、社会热点安全问题、卫生保健、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气候灾害避险、人身安全等安全教育内容,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学习方式选取合适的主题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建立班级游戏的安全规则,与幼儿一起解决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达成安全共识。

(二)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安全教育

环境是隐性的教育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延伸。教师在环境创设时,考虑到的不仅仅是美化、课程教学的作用,还要关注环境的安全教育。如为教室的每扇门都装上防夹手条并向幼儿说明其作用;班级活动区贴上小脚印,让幼儿明确进活动区玩耍的人数;在卫生间张贴“小心地滑”“有序排队”等规则画图。校园环境创设时,墙面、上下楼梯走廊中张贴各类温馨提示标语,安全通道、上下楼的方向标识等;鱼池栏杆旁张贴禁止攀爬标识和安全提醒;园内道路涂画斑马线、人行道等交通安全标识。教师的精心创设使幼儿园形成独特的安全教育氛围,幼儿将会在与环境的亲密接触中习得安全知识,规范安全行为。

(三)在游戏中玩转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安全效果将会十分显著。一是在班级游戏中渗透安全教育,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在大班体育游戏《我们不拥挤》活动中,通过从瓶中解救出小鱼的实验和钻圈的游戏,让孩子们迅速得出通过窄小出口的办法,懂得遇到危急情况时从室内逃生的最有效办法。二是在情境游戏中体现安全教育。教师通过营造一种类似于“危险”的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思考如何自护自救,直接获得相应的经验。如开展消防、防拐骗、防震、防洪防汛、防踩踏、防暴反恐等各类应急演练时,不仅针对性强、效果凸显,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师幼应急避险的能力和技巧。如北海市机关幼儿园教师设计的大班交通安全情景剧《马路上不能太马虎》、中班安全教育情景剧《我做小交警》和小班安全教育精彩一课《不上你的当》,采用模拟情境的方法,将角色游戏融入安全教育。进行一系列模拟教育活动,让幼儿直面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游戏中获得了自我防护的能力。三是在竞赛游戏中把握安全教育。安全知识竞赛游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趣味性,深受中、大班小朋友欢迎。如大班“安全在我身边”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所选问题以幼儿所能理解的图文并茂的形式,涉及交通规则、交通标识、出行行为等方面,内容丰富,通过大屏幕播放安全教育视频和问题,安全竞赛分小组答题、抢答题和观众答题三个环节,通过问答题、选择题、判断题等方式进行,竞赛形式活泼,生动形象,切合幼儿实际,不仅丰富了幼儿交通安全知识,也增强了文明安全出行意识。

三、通过家园安全网络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建立园本安全教育课程

教师是幼儿安全教育课程的建设者,也是幼儿在园安全的实施者。为了进一步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对幼儿卫生保健安全工作的认识,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开发了家园安全教育课程,邀请北海市人民医院儿科教授从儿童常见疾病展开,讲解不同时期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疾病,引导家长正确认识疾病,提高防病意识,做好传染病防控和治疗。同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长讲坛”,邀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消防、交警、医务人员家长来园指导,给教师和幼儿传授安全常识;邀请家长志愿者不定期参与幼儿园的演练活动,促进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

(二)开发安全教育童谣课程

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是孩子们喜爱的文学作品。北海市涠洲岛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把安全教育内容创编成形象生动有趣的童谣、儿歌,让幼儿在念唱过程中轻而易举地熟记了安全教育知识。如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就编创了安全教育童谣:“公鸡叫,太阳笑,宝宝起床上学校。见到老师问声好,每天晨检少不了。生病服药请登记,医生帮你来喂药。危险玩具不带来,宝宝安全最重要。”外出春游时,为有序管理以确保春游活动愉快而安全地进行,教师们又自编了童谣《安全嘻游记》:“我们相约田野游,大手牵好小手走。一切行动听指挥,跟紧队伍别掉队。别带孩子随意跑,离开老师先报告。不要摘果踩花草,注意防蚊防虫咬。危险水潭别靠近,攀高爬低不可去。美食分享要节制,上火食品要少吃。文明卫生要注意,别让垃圾落满地。保障安全是第一,愉快郊游留回忆。”这些童谣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吟诵时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幼儿在朗诵中很快掌握了安全要领。

(三)建立“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课程

第2篇: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 微格教学 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 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teaching 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ized Face-To-Face Class

HENG Ruoyu

(Sichu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73)

Abstract The microteaching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ized courses i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eory" of face-to-face teaching. First in learning phase combination of the micro-standard teaching theory knowledge with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eory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lan writing choose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content, formulate specific the behavior of the target, idea and detailed teaching process, and carry on effective reflection; In the training phase, pay attention to role play view demonstration the guidance of the modify feedback link, through the micro-standard teaching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teaching practice earnestly, achieves good education effect.

Key words microteachi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pre-school educatio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微格教学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及伊芙提出并创制,将之应用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他们将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 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营造微型课堂,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上一节课或者练习一种技能,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时至今日,微格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演练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推广于世界各国。而在我国,微格教学也是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重要教学方法。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幼儿园在职教师,教授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并能够有效提升其工作能力的实践性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目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课程论”课程的面授课中,笔者尝试采用了微格教学的方法,结合电大面授课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对微格教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实施方法进行了改编,探索了微格教学应用于电大学前教育专业面授课的路径。

1 幼儿园课程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

在理论学习中应将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教学理论结合。前期的理论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微格教学和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原理,微格教学虽然仅要求学生做很短时间的教学实践练习,但其中涉及了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有效的教学评价等相关知识,基本涵盖了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较高的。因此,相对传统教学仅讲授课程内容,教师应注重在所讲课程内容中找到能够契合微格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为学生后期的微格教学演练做好准备,如笔者在幼儿园课程论的讲授中,就将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拟定、教学过程、活动评价等理论知识融入到了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活动设计、方法和评价的相关内容中。

2 幼儿园课程微格教案的编写

2.1 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即编写适宜于微格教学演练的教案,由于微格教学的时间较短,因此教案的编写应尽量结合课程内容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在幼儿园课程论这门课程中,涉及到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形式,如主题活动、区角活动、集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在15~20分钟,且在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符合微格教学强调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因此笔者将集中教学活动作为微格教学的主要形式,并要求学生就幼儿园课程涉及的五大领域(科学、社会、艺术、语言、健康)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选题。

2.2 拟定教学目标

如前所述,以幼儿园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微格教学目标的拟定,应符合微格教学教学的特点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点,具体而言,不仅要切合集中教学活动的要求,还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得具体细致,以便随时检查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微格教学目标制定,首先应满足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三方面的要求,其次应符合集中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应具体细致的要求,即应制定具体、客观、可操作的行为目标。所谓行为目标,是指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指向实施课程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譬如以认识不同国家为主题的微格教学集中教学活动,把目标定为“让幼儿了解不同国家的名称”和“让幼儿说出三个不同国家的名称”,后者即为行为目标,较之前者更具体,也更易于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3 构想教学过程

微格教学过程的拟定是教案编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后期的微格教学实践演练提供脚本,笔者认为教案中构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具体详尽的,如何进行导入、需要用到的教具,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等应体现在构想的教学过程中。此外,从幼儿园课程对教师要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幼儿园课程面向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其年龄发展特点决定了课堂可能会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因此,教案的设计者应仔细设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引导策略、提出的问题及幼儿可能的回应,教学过程的设计越详尽,在教学实践演练中出错的几率越小,同时,详尽教学过程构想,也有助于设计者观照之前学到的幼儿园课程中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巩固所学经验。

2.4 进行初步反思

这里的初步反思是指在微格教学的教案设计完成后,设计者应回归设计的教案内容,对目标的制定、教具的采用、选取的教学方法、提问引导的方式、可能出现的状况等等进行回顾,反思是否存在不足,如何进行调整,通过反思进一步完善教案。

3 幼儿园课程微格教学的实践演练

3.1 角色扮演

在学生编写好了教案,并进行了充分准备之后,就可以开始微格教学的实践演练了。实践演练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即是角色扮演。幼儿园课程微格教学的角色扮演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分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教案将学生按照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分为五个小组,将同一领域的学生分为一组更便于学生在微格教学中相互取长补短、对比评价。其次,是进行模拟教学,同一组的学生在进行模拟教学时,由主讲的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其他学生扮演幼儿的角色。在开始讲授之前,扮演教师的学生应讲明本次微格教学有一个简单的说明,阐明自己的设计意图,扮演幼儿的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微格课堂中,与教师的扮演者进行互动,力求营造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在整个微格教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扮演教师的学生进行录像摄制,完整记录学生的教学过程。整个微格教学的过程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3.2 课后评议

课后评议的价值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集思广益,指出微格模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帮助学生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更好地反省。教学课后评议可分为同学评议和教师评议两个部分。完成模拟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之前的分组进入同学评议阶段。同学评议可在小组每一位学生模拟教学之后进行,也可在整个小组完成模拟教学后进行。在评议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师之前摄制的教学录像,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评议,评议的内容应结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完成情况,扮演教师者的教姿教态,教学氛围的营造,语言表达的提问的方式和技巧,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应对等。在教师评议阶段,教师不仅需要在分析和把握学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学生微格教学演练的问题所在,还应该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学生在微格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整个评议过程中,教师都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3 观摩示范

在幼儿园课程的微格教学中,除了强调通过师生评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教学技能,也强调要给学生提供教学示范,教学示范可以是正面的示范,也可以是反面的示范,但一般以正面的教学示范为主,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一次好的幼儿集中教学是怎样的,并以此反思自己的微格教学演练过程。教学示范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以微格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示范,另外一种是通过播放优秀的幼儿教师集中活动视频为学生提供借鉴。就幼儿园课程中集中教学活动的教学示范而言,笔者认为更宜于采用后者,因为优秀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更能够给予学生更直观更富实践性的启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往往经验不足,在观摩示范的时候可能会不知道重点看什么,视频中哪些内容值得借鉴。因此,在提供示范的同时,教师应就范例中学生借鉴的重点和涉及到相关教学技能运用的内容进行点评。此外,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就示范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比示范的内容,反思自己的演练可能存在的不足,通过讨论交流巩固学生的经验。

3.4 修改反馈

在就学生的微格教学演练进行了充分讨论、评价,且观摩了优秀示范案例并进行点评之后,学生对如何上好幼儿园的集中教学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和经验,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演练和讨论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之前的集中教学活动教案进行修改,修改的依据可来自教师的点评、同学的意见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三个方面,教案修改完成后,如时间允许,可就修改后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演练。通过及时修改和反馈,让学生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4 幼儿园课程微格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

4.1 增强了课程的实践适宜性

幼儿园课程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之所以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要让学生学以致用,需要将幼儿园课程论中涉及的课程理论、教学与设计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微格教学为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了一条实现的路径,在微格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参与编写教案、进行微格教学演练,均涉及到了幼儿园课程中目标编制、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四大基本要素,通过微格教学实践,学生更切实地理解和运用了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知识,增强了课程的实践适宜性。

4.2 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微格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重在前期是指导和后期的点评,而微格演练的讲台是属于学生的,无论是前期准备阶段的教案编写,还是微格演练的过程及后期的反思,均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自己设计教案,自己讲课,通过同学间讨论进行效果评价。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倾听,而是让学生在自己操作演练中不断地学习,将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转换为教学中的直接经验,这种类似于做中学的学习方式能够给学生带来较为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4.3 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

在微格教学指向的是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讲,开展幼儿园课程的微格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也能够让教师汲取有益的经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微格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组织、示范、研讨和点评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在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和各种难以预计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知识要有完整而熟练的把握,要能够准确地抓住这些问题,并给出恰当的建议或解决方法,这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完善自身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微格教学是培养师范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应用于师范类院校,也广泛应用于教师在职培训。对于广播电视大学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已有教学经验的在职幼儿教师,还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通过微格教学演练,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通过笔者将之与幼儿园课程集中教学的相关内容结合,经过理论学习、教案编写、实践演练等环节,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因此微格教学是非常适宜应用于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笔者也将在教学中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微格教学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振海,等.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3] 陈传锋,等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9).

[4] 冯海英,等.微格教学在师范生语文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第3篇: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浙江省上虞市松厦镇中心幼儿园312300)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下教师备课中存在的“克隆”、“分离”现象,剖析根源,提出应对策略:改革备课评价观,激发教师备课的内驱力;改革备课形式,提升教师解读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幼儿教师;备课问题;对策;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第2版)的使用,不仅带给一线教师更多新课程的理念,而且带给一线教师更丰富的课程资源,给一线教师的备课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便捷、高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正滋生着一些阻碍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危险“病菌”,在此,笔者根据《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指南》第二章《保教常规管理》第十四条中指出:“建立备课制度,引导教师形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克服对教学参考资料的过份依赖”的精神,结合我园备课改革的历程,从新课程下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应采取的对策三方面作如下阐述:

一、新课程下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克隆”现象,导致模式化教学

一些教师备课中出现“克隆”现象,她们依葫芦画瓢地将《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中的活动设计一成不变地搬到备课本上,而后不折不扣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的幼儿,可我们的教师却上的是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话。这样的活动,既没有标新立异的鲜明特色,更没有一丝一毫个性的张扬;它不仅造成了教学模式化的弊端,更隔绝了教师对备课形式、内容的创新。

(二)“分离”现象,导致教学效果差

一些教师出现“备课”与“教学”分离现象,她们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案”的抄写,但不思考所抄活动方案中的关键经验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等等问题。由于未读懂文本,因此,课堂教学时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有的目标偏离,有的过程没有落到实处,如:大班音乐活动“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伟大的音乐家舒伯特所写,舒缓流畅。教学用书上编者是作为音乐欣赏活动而进行的,由于教师课前未认真阅读现成的活动设计,于是错将音乐欣赏活动上成了歌唱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如此备课,致使备课与课堂的联系割断,教师自我反思的桥梁自然也坍塌了。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幼儿园备课的评价标准导向有误

当前大部分幼儿园备课质量评价标准单一、片面,形式主义的成分居多(如统一的教案格式,以教案的详略、字迹工整与否、数量多少论优劣等),很少关注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教师的创新思想。在这样的检查制度下,教师的备课自然就形式化了,仅仅是完成一项任务,抄完及可、抄满及可,久而久之,备课蜕化成了一项教师抄写教案的机械、呆板的体力活,富有个性化的活动设计从此销声匿迹。

(二)教师个体专业成长意识淡薄

当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感现象明显,她们对工作的意义及自我效能评价下降,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没有工作动力,常常抱怨幼儿园教育工作量大,压力大,地位低。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教师当然也就缺乏对专业技能及修养的提高意识,也缺乏研究新的教育方法的兴趣,不愿认真备课也就不奇怪了。

(三)教师缺乏审视活动方案的意识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1.教师缺乏审视活动方案的意识

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用书》中的活动设计是集省内专家、名师智慧编制而成,因而成为了她虔诚的崇拜者和忠实的执行者,把《教师用书》当作不可违背的金科玉律,局限在藩篱内不敢越雷池一步。就算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是从自己或孩子身上找原因,而不会去审视活动方案的适宜性。

2.教师缺乏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所谓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内在素质。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可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又涉及到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还可以反映教师的创新思想。然而,目前很多教师虽然也意识到《教师用书》中的有些活动设计与本园、本班幼儿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但却不能按照新课程要求,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过程、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

三、应采取的对策

(一)改革备课评价观 ,激发教师备课的内驱力

新课程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即评价应该成为改进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促进教师业务成长的主要手段。对教育管理者而言,应树立“抓大(备课)管小(写教案)” 的改革意识,清醒地认识到写教案只是备课工作的一个环节,对备课工作的检查,不能仅停留在查教案这一层面上,而应赋予更多的实际内容。

1.拓展考评内容

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能反映教师劳动的创新性和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上课、教学反思、教改实验、创新性教学和案例分析等引入备课考评的内容,帮助教师逐步树立整体的备课观,清晰地知道:要从课前准备(备教材、备幼儿、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看备课;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备课;从教学反思看备课;从课堂创新尝试看备课(指的是运用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尝试创新)。激发教师增强备课质量,淡化备课的应检性。

2.实施分层考核

制定教师备课层次性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她们备课注重规范、详细,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老年教师,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工夫;对优秀教师,要求她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

实施备课考核个性化措施:评估中,注重实用性、创新性,淡化模式化,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满天星的批注等,彰显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在这样的要求督促、评价激励下,教师们慢慢地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备课不再流于形式;不断放开,不拘一格,不自觉地将其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完成, 已形成了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案都是好教案的意识。

3.改变检查方式

杜绝一切形式主义,不一味地醉心于数页数、看环节、是否整洁等。领导(评价者)亲临教学第一线,采用集体研讨、说课、听推门课等形式,将这些过去看不见、不好查的隐性工作显现出来,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4.建立动态的人性化评价

建立动态的人性化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教师迈出专业成长的第一步,体验成就感。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它注重评价结果的分析,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次备课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避免了片面化和绝对化,唤醒了教师专业化的状态,激发了教师备课的内驱力。它不仅促使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师用书》中的教案,研究幼儿,大胆进行教学创新,而且走出了备课模式化的“瓶颈”,提高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二)改革备课形式,提升教师解读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独立备课,没有精心的备课,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备课与课堂中的实践,又怎能有反思和继续实践的基础;没有了反思性的生活,教师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为把简单的“抄写教案”变成实实在在的学习研究活动,为把备课的过程由机械重复而且基本无效的“体力劳动”,转变成缜密的思想和设计实践活动,可尝试以下“三二三”备课形式:

*三——“三段式”备课

所谓三段就是: 一是课前预设性备课——备课本上几条筋;二是课中生成性备课——《教师用书》上满天星;三是课后反思性备课——教学反思。

1.课前预设性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目标、备方法、备学习方式、备教学策略;备课本上几条筋,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师用书》上活动设计的解读,在备课本上概括性写出以下几个方面:

(1)此活动的关键目标是什么?

(2)幼儿的已有经验有哪些?

(3)活动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什么?

(5)每一环节各要解决的是什么?

2.课中生成性备课,主要是备教学活动实践后应调整修改的具体事项;《教师用书》上满天星,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在《教师用书》上写提示语、批注、做记号等“打补丁”的方式,对原设计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扬长避短。

3.课后反思性备课,主要是看自己课前的预设与课程的实施过程、效果是不是相吻合,反思目标达到的程度,方法是否恰当等,反思成功之处和败笔漏洞应怎样修正等。

课前预设,课中生成,教师根据幼儿所学情况对课堂进行调控,加上课后反思,在环节上跟新课程研究接轨。把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和幼儿一起研究,把课本、备课本、甚至小纸条一起经营,个体的思考、设计与集体的交流相结合,使课前准备,成为真正的多元化开放性、深层次学习和研究活动过程。

*二——“两会式”诊课

所谓两会是指:课前论课会和集体备课会。

1.课前论课会,是指管理者每周抽查教师的一周备课情况,对其中问题比较大的一个半日活动或某一环节进行论课。通过和教师面对面的答辩、质疑、辩论等方式,帮助澄清活动中的重难点、分析目标的合理性以及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有了这一举措,促使教师事先思考《教师用书》中活动设计的理由,抄现成教案时会静下心来思考这样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从而帮助教师辩证地看他人的教案,渗透自己的思想。

2.集体备课会,是指以年段为单位,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一起探讨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制定等问题。这样通过同年段不同能力层教师之间对教材见解的交流和团体的研究,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很好地领悟其文本中的重点、难点。

*三——“三环式”磨课

所谓三环就是“洗课”、“磨课”、“炼课”, 赋予“备”以“用”的实际意义。“洗课”,借助于活动设计意图的讲解,请老师们把内容好好的洗一洗,洗去虚饰、浮华、艳丽的,凸显自然的、本色的内容;“磨课”,借助于一课多磨的形式,多次施教、多次研讨、多次提升,体现教学的精益求精,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炼课”,借助于活动后的反思,让教师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加以评价、提炼,逐渐形成可供大家借鉴的方法。

“三二三”备课形式的使用,虽然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说并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是老师们普遍感觉到无效劳动的时间少了,做表面文章的机会少了,学习的时间多了,思考的时间多了,审视活动方案的意识增强了,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提升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感受到了自主创新的快乐,体验到了成功感。

诚然,教师备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的有效策略创新不够、较易出现程式化的过程设计等等,但只要我们清醒的认识,高度的重视,积极的应对,幼儿园的备课一定能精彩纷呈,幼儿园的教学一定能生动有效。

参考文献

第4篇: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构筑理想课堂;《主题文件夹》建设;优化网络教研

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原本教研即满足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立足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对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按照新《纲要》的要求,我园积极拓展原本教研内容和新模式,立足原本实际,以研促教,努力寻求有幼儿园自身特色的原本教研之路。

一、以“构筑理想课堂”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教研模式

课堂教学研讨是幼儿园最基本一种的教研模式,我园把目光聚焦于课堂,立跟课堂,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探索,通过“精品教案分享”、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教学比武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将原本培训直接走进课堂呈现课程的魅力,让教师充分“卷入”到课程当中来,在参与中提高。

(一)立足课堂,强化基础教研

幼儿园教研活动已形成制度化――每周周二集中教研活动,每周五年段组活动,平时根据计划每月安排一次大型教研活动。通过“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培育,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支架式”理论学习、“问题挂牌式”专题讨论、“互诊互评式”集体备课、“滚动推进式”导师制度等,不断锤炼教师的教学技能,积淀教学基本功。

(二)抓住问题,重视应用教研

以教研组、年段组、帮教组为平台,以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为焦点进行研究,具体方式和过程:“靶子课”呈现问题;“原点叩问”聚焦问题;“示范课”解决问题;“透视课堂”生成观点;“经典反哺”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高效性。实施青年教师模仿课、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抓准共性问题,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找准点子,加强专题教研

针对本园教育教学情况,组织开展了主题课程研讨,语言领域专题研讨、健康领域专题研讨、科学领域专题研讨、礼仪教育研讨等,我们先采用“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然后鼓励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在实践――在反思”的途径进行,直到教师教师获得较为满意理想的结果为止,从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及改进能力。

二、以“落实主题课程”为目标的《主题文件夹》建设的主题课程教研模式

幼儿园《主题文件夹》的内容是以年段为单位,共同讨论、制定、收集,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主题的确立,目标的制定,主题计划、教案设计、主题下环境创设、家园互动、幼儿活动过程的记录、幼儿发展评价、活动反思等课程实施全过程。

通过主题课程研讨进一步完善《主题文件夹》的创建,要求教师将活动方案、活动后的反思、听课教师的评价、方案的调整计划及时予以汇总和整理,最终形成完整而有质量的文字资料,作为今后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借鉴。我们通过这样的操作流程开展:年段组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业务园长的指导――第二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第三次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的听课、评课 、研讨,总结,形成最优化的教案,收集到主题文件夹中。通过这样的主题课程研讨,促使教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尤其让教师探究“是什么”、“为什么”,逐步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智慧,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题文件夹》的建设过程,培育了教师的反思文化,倡导了教师的行动研究文化,使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改变教育行为,从而落实课程质量。

三、以“教师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共同体”为特点的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教研模式

(一)以点带面,倡导个性教研

我园注重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营造学习文化,培育反思文化,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写作,倡导行动研究文化,立足教研,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

倡导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课题不求大,不求异,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求教师的科研要研究真问题,科研的成果要能实实在在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有多个课题成果获奖。教师人人撰写论文、案例,多人次在市级获奖。

(二)依托信息技术,深化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利用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

1.电子备课──上传教案交互修改,实现资源共享

备课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幼儿园历来把集体备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集体网上备课,跨越了时间、空间甚至学科的限制,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进行专题研究。

2.博客论坛──借助网络平台展示自我,收获研究乐趣

2006年,幼儿园全体教师均注册了教育博客。通过教师博客平台,构筑了一种资源共享、自主化、互动式的园本教研新模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来,园领导更起到了率先引领作用,经常参与网络研究,网上评课,发表观点并及时整理发表日志。

3.班级博客――借助网络平台,快捷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

班级博客、幼儿博客已成为幼儿园家园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博客上与家长共赏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家长提供正确的育儿及教育点子,深受家长的欢迎。

几年来,我园通过构筑理想课堂、《主题文件夹》建设以及优化网络教研这三大模式,通过强化基础教研、重视应用教研、加强专题教研、倡导个性教研、深化网络教研这五条主线为教研路子,以传统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园本教研为教师的发展和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使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发教育智慧,改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58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语言教学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及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学前期正是特殊的“游戏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无疑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尊重儿童的教学理念。语言本身所先天具备的游戏性特征也使游戏在语言教学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鉴于游戏对于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对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游戏运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问题分析与探究,得出结论如下:语言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以故事、看图讲述、儿歌为主,以游戏形式组织开展的语言活动较少;语言教学中的游戏资源主要来自书籍和网络;教师担任游戏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角色;幼儿较为被动地接受并参与游戏。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游戏观念的局限性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观念上都很重视游戏,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把游戏置于必需的位置,常常是可有可无。教师对教学中的游戏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游戏可以为教学增加趣味”的认知水平。因此游戏在教师眼中就并不是语言教学所必需的,只是作为需要时的“调味品”。游戏对于幼儿独一无二的价值以及对于改造语言教学的重大意义便淹没在教师局限的游戏观念中。

(二)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

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对活动教案的“按部就班”。教师在活动以前对各个步骤的安排几乎是事无巨细。如何提问,预期幼儿怎么回答,该如何衔接下一环节,整个活动过程的分分秒秒都在设定与计划中。虽然这样的“课前准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让课堂能够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但同时,这样缺乏“自由”与“意外”的教案也给课堂带来潜在的“危险”。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天衣无缝”的教案,才使得教师因为严格“履行”计划而忽视了实际教学的“不可控性”和“非预设性”,甚至会导致诸如“教师暗示幼儿说出正确答案”、压抑或回避幼儿的“非计划”中的问题。在日常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因担心难以掌控游戏中的“不确定因素”会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或给课堂秩序带来混乱而对游戏采取慎用态度。但同时,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过分拘泥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一切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也必然会离“游戏”越来越远。

(三)游戏中过多强调秩序与纪律

我听了很多语言活动,发现在一堂20~30分钟的活动里教师平均要进行5~8次的纪律维持,尤其是当活动课的内容不能强烈吸引幼儿的时候,幼儿的“违纪”次数会更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倾向于进行更多的纪律维持,“请大家看某某小朋友坐得多神气”“我不会对你笑,因为你没有坐好”“老师看谁表现得乖就先去玩游戏(或去吃饭等)”,而且幼儿自身也已习惯做出教师期望的行为以获得教师的表扬。法国幼儿教育家凯果玛曾说:“如果要我在纪律与没有秩序和喧闹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没有秩序和喧闹,因为喧闹和没有秩序至少表明:儿童是真正地活着!”然而,在“秩序”与“纪律”主导的活动课上,幼儿实际是根本无法“活动”起来。

三、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优化对策

针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一)更新游戏观念,恰当实施游戏

为还原游戏的本来面目,教师要给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更多的自由。给游戏更多的自由意味着教师要把游戏主人、主体地位归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尽情地投入游戏、享受游戏,在游戏中愉悦自我,发展自我。游戏开始后,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游戏,无需过分关注游戏中的对与错,或是游戏是否朝预期的方向发展。

彭海蕾认为:“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质是培养幼儿的游戏性品质。”我对此是持赞同态度的。在成人专制与权威成长下的儿童要么会变成一味顺从的“奴隶”,要么会走向暴戾叛逆的另一个极端。而在富于民主平等的游戏精神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也必定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谐发展者。

(二)尊重幼儿,合理指导游戏

教师不论是设计游戏还是指导游戏,都要注意给幼儿预留适度的发挥空间。教师不能把游戏过程等同于“脚本”,要求幼儿按照脚本来“演”。脚本式的游戏只会让幼儿感到拘束与紧张,生怕出错受到教师的批评。一旦幼儿在游戏中无法体会到愉快与自由,幼儿也就无法真正在游戏中进行主动探索与内化,游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语言教学游戏兼具“教学性”与“游戏性”,因此语言教学游戏时要求教师既要“介入”,又能“退出”。美国教育家斯米兰斯基曾提出:“游戏辅导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样,舍法提亚也认为:“成人参与游戏可以提高想象游戏的数量,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介入游戏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对游戏进行过多的预设与安排,不随意代替幼儿决定或裁决对错。

(三)善于观察思考,多渠道开发语言教学游戏资源

教师不能被网络或书籍等有限的游戏资源所限制,要将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来源放大到无限的生活中,让生活成为语言课程内容的不竭之源。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赋予了语言课程内容生动性、真实性,幼儿因为熟悉而能更好地接受。幼儿教师要做善于观察生活、开发课程的开拓者,而不是只知照搬“现成”的复述者。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或教案,要善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语言教学的素材。

总之,当语言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时,儿童往往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师应该让幼儿在自己有兴趣,能主动、能胜任的状态下,多听、多看、多做、多想,充分积累语言经验,使我们设计和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能促进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能力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贾慧慧.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的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6篇: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一般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要求,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引导幼儿主动、生动、富有创造性地活动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引导,幼儿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就是教师依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依托一定的背景资源,在活动实施之前对活动及其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确认、规划和逻辑组织加工,使活动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的工作。这项工作对教师来说是完成幼儿园保教任务的必然要求,无论是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还是国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设计工作。在此,我们所说的“活动设计”,并非只是“一纸教案”(这只不过是活动设计的一种形式和要求),而是要特别强调:其一,这种设计是对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不仅仅是“教学”活动);其二,教育活动设计的形式是不同的(不仅仅是“文本”形式)。

二、关于“教育活动”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

许多教师一谈到教育活动设计,可能在观念上不自觉地指向教学活动设计。有的人甚至把教学活动说成是幼儿园的正规性教育活动,非教学活动就是非正规性教育活动。这是非常错误的。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中对“教学”一词的使用看,我们发现,前两者的全文各使用了一次“教学”这个词,而后者中并没有用到这个词。如果教育活动只是指“教学活动”,那是非常狭隘的教育活动观;如果教育活动设计只是指“教学活动设计”,其设计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把教育活动设计看成是“一纸教案”这样的文本形式,同样是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片面理解。

三、关于“活动任务”与“活动目标”

一些教师常常混淆教育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活动任务”,一般是指幼儿在活动前或活动中非常明了的具体活动及其内容要求,或指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工作。无论如何,教师应该在幼儿开始活动之前以一定的方式清晰明了地向幼儿交待活动任务。“活动目标”一般是指教师对幼儿在参与并完成教育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或发展成果的一种指向或预期。很显然,活动任务与活动目标是不同的。活动任务是幼儿的,而活动目标是教师的(幼儿自己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问题是许多教师忽视活动任务的设计,却紧紧抓住活动目标不放。更令人不解的是,国家对不同年龄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的规定是十分清晰的,为什么在教育活动设计中还要突出强调活动目标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中心”或“教师本位”的观念使教师相信:有了活动目标,教师自己对活动本身才有把握,组织活动时心里才有底儿;二是目标模式的课程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活动设计,一些教师认为有了活动目标,活动开展才有意义,活动过程才有针对性,活动评价才有依据;三是对活动目标与教育目标的关系的理解,使教师认识到活动目标是教育目标层层分解后的具体化,既然有教育目标,就必然有相应的、具体的活动目标。前两点显然是陈旧的观念,需要更新。第三点在此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从现实来看,人们常常把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一般认为,教育目标要通过一定的课程来实现的,课程目标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实现。但是,如果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又可以分解为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就可能混淆了教育、课程与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四、关于“活动功能”与“活动目标”

第7篇: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具体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使孩子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怎样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与人合作、交往以及群体意识,怎样将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近年来,特别是学前教育领域在学习、探索奥尔夫教学法的实验中有较大的发展,并通过大纲、教材、计划贯穿到实际教学中。而作为高师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探究方面仍然比较空缺,不能很好地与当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进行有效接轨。作为这门学科的传授者,我想我有义务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在高师院校的推广及普及尽一份微薄之力。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所在院校的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笔者的初步构想。

一、教学大纲的建设

教学大纲对任何一门学科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它是教学的指路标。面对音乐程度参差不齐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制定一个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但笔者发现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新形势下从外引进的先进课程,在国内的不少院校里仅作为选修课开设,并无类似于钢琴、音乐等学科具有系统、规范的教学大纲。社会上办的培训班也只是根据授课教师的某项特长进行开课,并没有一套适合本土的、完善的、系统的教学大纲 。因此,笔者通过下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班学习,搜集各方面相关资料,再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第一版教学大纲。

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本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是:明确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突出奥尔夫艺术思想及其作品、教学方法的重要特色,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遵循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奥音乐教育的理念,并运用这种理念为将来从事幼儿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立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同学们提供优秀课例,通过“授课”的方式表述课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知识方面应达到下列要求:了解奥尔夫的生平与音乐活动,理解其音乐教育思想。通过课例的学习,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在能力方面基本能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开展幼儿园各项音乐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提倡动手自制乐器,动脚踏出自己的舞步,动口唱出内心的情感,动眼看出视觉艺术的音乐流线,动心将这些元素整合运用在音乐艺术上,将创意用在音乐教学活动上。简单说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脚跳、动口唱、动耳听、动眼看。”因此设计了以下五大模块内容,使每一节普通的音乐课不再枯燥,全面提升音乐课的实用价值。

“节奏教学”

(一)节奏的培养与训练

奥尔夫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学,结合大自然的节奏、语言的节奏、动作体态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

(二)运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最容易敲击出声,音色鲜明,被孩子们喜爱,常可以运用在朗诵、给歌舞伴奏、给旋律伴奏等。包括:1.打击乐制作和利用;2.打击乐的使用方法;3.如何组建一支生龙活虎的乐队4、如何指挥乐队

(三)即兴演奏训练

奥尔夫教学中即兴演奏是一大特点,由于打击乐器的技术简单,和声单纯,伴奏常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让幼儿一开始就作即兴性演奏。即兴演奏可以让孩子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正好符合奥尔夫要“动”“注重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孩子自己创造音乐,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的精神。

(四)模拟幼儿课堂操作训练

为了将来能让学生零距离上岗,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模拟教学尝试:1.环境创设,模拟教学;2.布置课题,分组讨论如何开展教学;3.分组展示;4.讨论总结。

“唱歌教学”

(一)幼儿唱歌技能培养包括:1.听觉培养;2.感受培养;3.发声培养;4.呼吸培养;5.音的高低培养;6.音的强弱培养;7.音的长短培养

(二)怎样教唱歌

虽然现在不主张以往的唱歌教学模式(唱一句学一句),但用什么方法来使孩子真正的感兴趣?我们知道人在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歌曲,孩子也一样。设计情境,营造歌唱氛围:1.从歌词的道白节奏入手;2.结合语词替换、律动、图片、故事、游戏、戏剧等手段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3.进入旋律,水道渠成

“舞蹈教学”

音乐、舞蹈、语言、表演等融为一体,是奥尔夫艺术思想及其作品的重要特色,也是他的教育理念中颇有特点的组成部分。古人云:“动情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争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道出了语言、歌唱、舞蹈原是同根一体。这里的舞蹈是指没学过。舞蹈的人都能跳的舞,要求是:依据音乐,要有想象,自由设计1.动作由浅入深,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编;2.创作来源于幼儿生活的舞蹈语言;3.幼儿舞的教学浅析。

“欣赏教学”

(一)全新意义的欣赏

说到欣赏,许多人认为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听音乐,即使是老师也做不到从头至尾不走神,何况我们的幼儿,怎么才能让幼儿真正的读懂理解音乐呢?两个字“参与”。

(二)间接欣赏

即不在正式的音乐课上欣赏,在课间、在用餐、在睡前睡起等时间段,看似简单和随意,但却贯彻了奥尔夫教学中“让孩子通过自身活动去感受音乐”的原则。

(三)直接、有准备的欣赏

多变的活动形式:声势、律动、游戏、乐器演奏、独奏、伴奏、合奏、轮奏、齐唱、合唱、轮唱,几乎调动了音乐的一切手段,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又高度统一于欣赏。

(四)模拟幼儿课堂操作训练

“教案编写教学”

目前许多幼儿园老师上奥尔夫音乐课都有现成、统一的教案,他们不用过多的思考和研究,因为在她们接受培训时,专家已经告诉他们每节课该怎么教,怎么做,做什么样的音乐活动和律动、游戏,将课程内容细化到每一步灌输给教师,教师们上课照搬培训内容就可以了。笔者认为对教师们进行教材的指导以及培训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这些培训是否让老师们真正的了解奥尔夫教学法呢?将教学模式化、内容具体化所带来的结果会怎样?即老师们上课时所做的音乐游戏和活动一样,所有的教学基本相同。这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本意吗?本人持怀疑态度。无论有多少现成的优秀教案,毕竟是别人写的,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通过自身的思考、钻研编写出的教案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教案编写的教学,及时发现教案设计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教案。

三、注重教材建设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由引入到实践运用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仅仅经历了30年的时间。在这30年的时间里,奥教育理论经历了由照搬国外教育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践的本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出现了许多奥音乐教育专家,同时在专家们的努力带动下,通过各类培训班和学校开设的课程,在音乐师范教育中基本普及了奥音乐理论,同时培养出一批能够将此教学法运用于实际教学的音乐教师。我作为一名研究音乐教育的高校教师,了解和学习了奥音乐教育理论,也有幸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对此教育理论的认识由初步认知阶段到基本了解阶段。在实践与理论的碰撞后,我发现很多奥音乐教师并没有一套完善的教材,但他们有的是丰富的课例,他们通过优秀的课例进行展示,让学员在展示中了解奥音乐教学。在200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是一本非常不错的适合本土教学的教材。该教材是奥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我想在更多音乐教育同行努力下,将会涌现出更多有价值的书。

四、注重实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始终贯彻“学生实训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和“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锻炼”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穿行。同时,聘请幼儿园一线的专业教师把幼儿园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融入到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看到、学到当前幼儿园音乐教育对一名教师在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更使学生在专业的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带领下,在具体的幼儿园模拟教学任务中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不是推崇一种潮流和时尚,不是认为不用奥尔夫教学就跟不上时代,而是看到了奥音乐教学给中国传统的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其教学也完全充分体现了我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而且更加完善了音乐教学手段。奥教学的真谛是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话剧、美术、文学等各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此同时,发掘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树立自信心,培养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以育人为根本,既为学习艺术专业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挖掘和发展孩子们的各种潜能素质,培养和造就适合当今世界需求的人。这种真谛让我意识到一种崇高的使命感,虽然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推广和使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矛盾,但我坚信有一天它必然会走出一条广阔的大路,而我们的音乐教育也会在坎坷中一直前行。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思想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

[3]郭亦勤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7,8

基金项目:

第8篇: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近年来,园本课程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很多园长感觉,如果自己不懂或者不做园本课程,仿佛就“out”了。然而,是否所有幼儿园都有能力开展园本课程呢?答案却未必肯定。通过笔者观察和了解发现,尽管很多幼儿园都有所谓的园本课程,有很多幼儿园做得也很好,但是总体而言,园本课程在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方面,并未真正发挥应有的实效。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碎片化”现象严重。

一、幼儿园园本课程“碎片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原因

笔者认为,当前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碎片化”现象,简而言之是当前幼儿园实施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很多园长和老师把园本课程理解得支离破碎,甚至把园本课程误解为不完整课程、特色课程等。我们把这种实施园本课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称之为园本课程的“碎片化”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有些园长对于园本课程的本质理解存在误解,导致对园本课程理解呈“碎片化”现象。幼儿园为什么要实施园本课程?这一问题经常被很多一线的园长和老师错误地理解,因而在实践中,园本课程也常常被异化成了某些幼儿园实现某种功利化目标的工具。正如虞永平教授《园本课程建设之我见》一文中所说:“园本课程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有助于课程的建设,对这个问题的误解则会造成虚假、错位甚至是反科学地‘园本课程’的泛滥,对这个问题做任意的、错误的解释,有可能给幼教领域中过度的、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甚至违法的商业化操作找到‘理论支持’”。

第二,有些园长对国家或省编课程与园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出现了把园本课程“课程园本化”的“碎片化”现象。据笔者了解,很多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国家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性文件以及本园所使用的省编课程与本园的园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有的园长把园本课程和“课程园本化研究”混淆起来,认为园本课程就是“把国家或者省编教材里的内容进行适当筛选,从中选取适合本幼儿园上课用的内容的课程”。

第三,有些园长对如何将课程理念、办园理念与园本课程联系起来缺乏正确理解,导致园本课程没有很好地体现办园理念,在园本课程的个性化方面出现“碎片化”现象。一个好的园本课程一定是在一定的办园理念下进行的课程研究。开展园本课程的前提是在办园理念指引下,既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又关注个体和个性张扬的课程,更是幼儿园的管理者、教师、家长、工作人员共同知晓的,朝着共同愿景努力的一种课程。每个幼儿园由于理念不同,教育资源不同,教师和家长层次不同,园本课程一定呈现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很多园长没有理解办园理念应渗透在园本课程中,而出现了盲目跟风和照搬所谓时尚潮流课程引领下的“园本课程”,或者看到所谓“好”的幼儿园怎么做,从而出现“千园一面”的状况。

第四,有些园长和教师把特色课程等同于“园本课程”。一般而言,园本课程的理念应该是基于完整课程为前提,而不是仅仅发展幼儿的某一方面的特长,更不能等同于特色课程。然而,现实中,有的园长甚至错误地把园本课程当作“特色课程”来理解,比如,有的园长把“奥尔夫音乐课程”“幼儿园体能课程”“幼儿园创意美术课程”“玩转数学”或“幼儿园自主游戏课程”等异化为园本课程,曲解或肢解了“完整课程”的内涵。从某种意义而言,这种不正确的理解会造成执行园本课程行为的偏颇。

第五,园本课程的主题、内容方面呈现内容散乱、缺乏发展幼儿的主体线索,从而使园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呈“碎片化”现象。从本质上来看,无论什么样的园本课程,其课程理念和方向都应该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幼儿园所具有的独特条件和资源进行因地制宜地建设园本课程。然而,我们却发现,实践中很多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虽然有主题和大量内容,但是主题和主题之间,内容和内容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特别是在发展幼儿能力方面,无法很好地体现以促进幼儿知、情、行等的完整课程理念。很多所谓的园本课程,类似大拼盘,或者就是教材的编写和教案的拼凑,丝毫无法凸显“园本课程”的理念,呈现出主题和内容呈碎片化现象。

第六,实施园本课程的干扰因素太多,园长和教师精力被碎片化,也是导致园本课程“碎片化”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园本课程的行政化、功利化状况严重。有些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不是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更不是基于自身优势和兴趣而引发,而主要是为了给上级检查看的或者评定等级需求而做!不仅如此,为了做出所谓的园本课程,有些幼儿园不惜忽视幼儿发展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园本课程无法承载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很多时候,是幼儿为了配合幼儿园的需要,而不是园本课程符合幼儿自身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一些功力目标幌子下,幼儿反而成了园本课程的“牺牲品”,更不要说对幼儿发展的实效了。在实施园本课程过程中,园长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经常被大量的行政、检查、开会、评比、培训等所占用,他们的精力和时间被“碎片化”了,谈何精力来科学有效地完成园本课程?这也会影响到园本课程的完整性、科学性。很多所谓的园本课程大都是教案的堆砌。有的幼儿园搞园本课程就是一阵风,容易被外来各种新鲜理念和课程冲击,容易导致课程跟风和摇摆不定的现象。最重要的,在园本课程建设方面,很多幼儿园都缺乏所在市区相关教育部门的顶层设计和全面专业引领,从而出现“千园一面”的雷同化园本课程。很多园本课程都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上级有关部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很少给予或者从不给予应有的支持。

第七,实施园本课程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导致园本课程的效果也呈现“碎片化”现象。

尽管一些幼儿园园本课程进行得轰轰烈烈,然而由于园本课程还缺乏应有的评价指标,因此,往往难以在孩子身上看到“成效”。撇开园本课程的实施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方案等是否科学,是否能体现园所个性,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假如开展园本课程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体现了幼儿园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定位,那么,我们如何评量开展园本课程的幼儿园和没有开展幼儿园之间的差异,如何看出园本课程带给幼儿独特的发展价值?或者,园本课程对幼儿的独特价值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得以体现?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客观、科学地研究和思考。教育不能只是注重表面的热闹和眼前的功利,更要从深层次、从内涵方面关注对人的发展影响。

第八,在园本课程在管理上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培训;在师资团队上,缺乏幼儿园和高校专家等园本课程研究共同体的建立,导致园本课程的理论、逻辑等方面存在问题。

很多园长反映,实施园本课程很有必要。然而,园本课程的实施缺乏有效的管理。比如,在每个幼儿园的上级教育部门,没有对全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每个幼儿园都在“跟着感觉走”,即使出现了千园一面的“园本课程”,也没人管。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方面,园长和教师也缺乏较为明确地管理目标。很多园长都认为,单靠幼儿园的力量做好园本课程“真的很难很难,也很累”。杭州市一位多年负责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园长说“实施园本课程,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比如我们幼儿园就有学前专业的研究,我们还有本市可以利用的各种高校专家资源。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感觉开发园本课程很难,更不用说那些缺乏相关资源和师资的农村或者偏远的地方了”。幼儿园很多教师是被动地被牵引着参与到园本课程中来的,缺乏主动性和课程执行力,导致园本课程的实施时间上也被“碎片化”了……

二、有效开展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提升园本课程建设质量的建议

综观当前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之现状,探寻提升园本课程在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可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有效开展园本课程,提升幼儿园质量可从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开展园本课程园长是关键责任人,园长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开展园本课程的关键和核心人物。《浙江省幼儿园保教指南》第一条中就明确规定“园长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园长要全面了解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承担一定的保教和保教指导任务,定期了解和监控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实施情况;要指导教师明确各类课程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理解和认同本园课程的设置结构、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并在保教实践中自觉落实和执行本园的课程理念。”很多园长在园本课程理念上需要提升。比如,如何基于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开展园本课程、如何挖掘幼儿园自身优势和周围资源优势进行园本课程建设,如何把课程理念、课程观在课程中体现,从而保证课程和理念统一。

其次,实施园本课程,除了园长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准以外,还需要建设一支业务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团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对园本课程的理解以及执行能力,设计和撰写园本课程的能力,以及践行园本课程的能力等等,是园本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园本课程在设计思路上、体系上和科学上支离破碎,缺乏完整的逻辑性和内部自洽性,也就无法具有应有的生命力。因此,对教师团队进行园本课程相关内容的有效培训,是提升园本课程执行力的重要前提。

第三,开展园本课程,需要各个地方相关的教育部门进行较为科学的顶层设计,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开展园本课程,园本就是因地制宜地整合各个幼儿园优势资源,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同时,还提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建议减少行政化过多干预,更不要用功利化的指标来评价幼儿园,最重要的要做好本地区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指导,还要为各个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在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帮助幼儿园建立一支包括相关课程专家、幼儿园教师在内的园本课程研究共同体,给予幼儿园充分的保障,这是有效实施园本课程的重要保障。从现实情况看,实施园本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方可进行。现实的情况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类课程内容,很多幼儿园教师在选择适宜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内容时都存在困难,更不要说,让他们执行园本课程。

尽管很多幼儿园实施园本课程的初衷是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立足于本园独特的优势进行“求异”发展,从而创造富有特色的办园品牌,但是,依然有很多幼儿园或是被迫于无奈,或是仅仅为了迎接上级行政监察,或为了评定等级,或为了从众等等,在提升幼儿园办学质量方面,很多所谓的园本课程并未真正发挥其“独特”价值。

第9篇:幼儿园课程教案范文

关键词:乡镇幼儿园;集体备课;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41-02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纲要》的贯彻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幼儿园选择了集体备课这种备课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失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保教质量。然而,针对乡镇幼儿园同年龄段班级少,专业教师少,转岗教师多,年龄大,教师业务水平低的现状,如何利用好"集体备课"这把双刃剑,让集体备课焕发它所特有的活力,碰撞智慧的火花,既能短时高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又能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园从2011年秋学期开始,开展了"乡镇幼儿园集体备课有效性途径探究"课题研究,目的是通过实践探究,摸索出适合于乡镇幼儿园集体备课的有效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经一年半的实践研究,本园教师在活动设计、评课、课堂驾驭能力等均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旨在抛砖引玉。

1.跨年龄段分组,创设浓厚的研讨氛围,提高研讨质量

乡镇农村幼儿园、学前班,平等班级少,乡镇中心幼儿园同年龄段班级往往1~2个,以年级分组的话参与讨论的教师数太少,讨论没有氛围,也达不到优势互补。为此,采取了跨年龄段分组的形式,将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的4个班级做为一个集体备课组,学前4个班为另一集体备课组,保证每一备课组有8个教师参与集体讨论,这样参与讨论的人员多,想法多,发言也热烈多了,真正实现集思广益的目的。

2.按上下午班安排集体备课时间,确保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乡镇幼儿园大多数家长从事农活,收工晚且时间不一,接园的时间也较晚,幼儿园教师集体备课的时间就不能像小学那样安排在放学后,只能根据本园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教师集体备课时间。教师带班按上下午安排,利用上下午不带班的时间安排集体备课时间,这样,既保证集体备课有充足的讨论时间,也能保证完成一学期集体备课任务。

3.乡镇中心园,村小幼儿园联园集备

在本镇农村幼儿园、学前班,平等班级少,全镇9所小学附属幼儿园、学前班中,共有小班2个,中班5个,大班6个,学前班9个。大部分村小只有学前班一个班,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备课难以落到实处。开展乡镇中心园、村小幼儿园联园集备,有效的解决这一现状。每月安排一次中心园、村小幼儿园学前班联园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乡镇中心园示范辐射,引领带动各村小幼儿园教师参与集体备课,达到资源共享,推进村小幼儿园、学前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不同村小幼儿园、学前班保教质量。

4.集体备课以《纲要》、《规程》为指南,体现课程新理念

4.1集体备课要与学习《纲要》、《规程》、五大领域教学目标相结合。《纲要》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作了重要的诠释,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指南,为幼儿教师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是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的理论依据。集体备课要以《纲要》、《规程》为指南,要体现《纲要》的理念,为了让每位教师全面的熟悉《纲要》的内容和要求,在活动设计中体现《纲要》的新理念,把集体备课与学习《纲要》、《规程》相结合,每学期初开展集体备课前要组织教师学习《纲要》、《规程》,并要求每位教师将《纲要》、《规程》中的总要求摘抄到备课本的扉页上,以便教师备课时随时对照,为教师们的教育工作指引方向。

4.2集体备课要体现课程理念,突出科学性、创造性。

①开展学期备课。在学期初要求每位教师先通览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整个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弄清本年级组各主题分别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以及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在此基础上备课组讨论确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②开展主题备课。要求集体备课组在每个主题教学进行之前,拟出一个主题的教学计划,目的在于从整体出发,明确每一个活动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突出重点,明确应该培养目标。

5.`活选择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

对于教学经验还不丰富,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的新老师,开展"一课二上三讨论"集体备课形式,对于赛教课则以"一课多研"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同一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组教师进行集体讨论、任课教师几次执教、磨课,发扬"将一口井挖深,把一节课磨精"的教研精神,为教师提供多次磨练的机会,促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更快的提高。

6.开展集体备课案例观摩活动

在集体备课研讨中,每学期有计划的选择一些集体备课案例,组织教师现场观摩,观摩后组织教师集体反思,让教师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为教师搭建一个边讨论、边修改、边实践的平台,让教师在不断优化、改良教学策略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快速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7.梳理集体备课流程,完善集体备课环节,提高备课质量

结合本园实际,按"个人自备形成初案――集体讨论、整理共案――个人结合本班实际、调适修改形成个案―实施教学―课后反思―收集归档"几个环节进行。

7.1个人自备,形成初案。要求主备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安排表上的内容,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真整理形成讨论初案。并于集体讨论前三天,将初案发到参与讨论的辅备教师手中,辅备教师在讨论前必须先研读教材,全面熟悉教材,并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做具体的分析和记录,带着思考参与研讨,以便集备时提出讨论解决。

7.2集体讨论补充,整理形成共案。集体研讨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特长,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时,教师深入的研讨是提高集体备课成效的关键。全组教师在认真领会主备教师的教案设计意图的基础上,针对初案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等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以及改进的策略,主备教师将集体讨论的意见、建议整理,形成集体备课的共案设计。为减轻教师负担,主备教师并将共案复印一份给同年龄段班级任同课程的教师。以便任相同课程的教师调适使用共案进行教学。这样,既达到资源共享,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7.3个人调适共案,实施教学。由于孩子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虽然集结了大家的智慧,但具体操作与方案还是存在差别。因此,同年龄段班级教师要认真梳理研讨结果,立足本班实际和自身特长,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以及学习特点,适当的调整,合理修改教学活动共案,实施教学。

7.4课后反思。每位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对该教案的亮点和不足、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等多角度来观察、了解、分析、反思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下一次集体讨论时,将反思作为一个专门的内容进行交流,并由该内容的中心发言人把交流所得整理成文,并上交教研组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