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目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厂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总结我国企业改革二十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对我国传统企业制度的根本性突破。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清晰,政府与企业权责不明确,其职能也难于真正分开,企业管理自然也谈不上科学有效。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当然是多方面并且是极为复杂的。但缺乏有效地公开现代企业制度内容、特征、措施等等,职工对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正确科学地判断与认识,对现代企业制度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全。厂务公开是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最大程度组织广大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是职工以各种形式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前提,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谐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厂务公开的必然联系
1.产权清晰需要公开
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条件,它主要是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的基本财产关系。一是要明确在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有的前提下,确立国有资产的产权投资主体,并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力、义务、职责;二是要明确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对传统的国有企业而言,虽然法律上明文规定国有资产属国家所有,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企业拥有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但这一个十分笼统的概念,实际上政府与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各自拥有的权力是极不清晰的.这就存在产权公开不够、公开不多、公开不清的问题。要做到产权清晰,就必须要通过公开的形式,以科学透明的方式清产核资,真正算清楚国有资产总值究竟是多少,并公诸于众。让企业所有者、出资者、经营者、受益者等各方都明明白白,使其“产权”做到既要“清”,也要“晰”。只有在全面科学公开前提下的产权清晰,才能够真正建立一整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
2.责权明确需要公开
责权明确是指出资人与企业法人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要明确。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法人财产制度的核心是确立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即是让企业法人真正拥有和独立行使全部法人财产权,与出资者最终所有权划清界线。要做到责权明确,就是要通过公开的形式,认真严谨地划分哪些是出资者的权利与义务,哪些又是企业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只有真正弄清楚出资者与企业法人的权利和义务,企业才能做到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3.政企分开需要公开
政企分开是指在理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明确产权承担主体的基础上,实行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开。具体地说,一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和国有资产所有权职能分开;二是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分开,政府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取消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要做到政企分开,就必须把政府与企业的各项职能,通过公开来划分清楚。政企职责公开的过程越全面越彻底,其职责划分必然也就越详细越具体,也就越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换句话说,政企职责分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务和厂(企)务全面公开的过程。
4.管理科学需要公开
管理科学一是指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使企业的权力机构(股东会)、经营机构(董事会及经理层)和监督机构(监事会)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各司其职;二是指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包括形成合理的领导体制、科学民主的决策机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考核机制、企业财务核算和人事分配制度等,使企业运行机制逐步实现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要做到管理科学,必须要通过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规章制度作为规范。事实上,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也必须要通过公开的形式才能付诸实施。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规章制度,都必须公布于众,让全体职工知晓。离开公开的形式,企业的规章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也谈不上如何实现管理科学。实行厂务公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以“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三、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丰富和深化厂务公开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的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者相辅相承,共同构筑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
1.将厂务公开融入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新思路,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确定了基本目标和总体框架。从实践上看,产权归属的明晰化、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责任权利的有限性和治理结构的法人性,这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求对其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企业的产权划分和归属主体,在此基础划清多元化的投资来源。从宏观上讲,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理顺国有资产产权与非国有资产产权、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中央与地方以及政府与企业等方面的关系,做到产权清晰。从微观上说,我们许多国有企业及国有控制企业,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公司制改造时没有对资产进行清查,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符,以致资产状况严重不清。因此,极有必要通过公开等形式清产核资,彻底摸清国有企业资产“家底”,公开账目。做到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基本相符,把应归国家所有的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所有权属于各个投资的股东,企业则通过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运营全部资产。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前提下,企业依照自己的法人主体地位和财产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整个过程中,将国家的产权公开化,这有助于国有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使其企业依法可以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打破了过去国家对国有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传统体制。
2.将厂务公开融入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中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公司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形成各自独立、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加以确定和实现。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相互制衡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自,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益,同时又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它是我国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依托。在建立现代企业组织制度过程中,厂务公开的重点,应放在所有者有哪些所有权,经营者有哪些经营自,生产者有哪些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等,要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范围、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等全过程公开,逐步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职责清楚、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厂务公开是职代会的延伸与发展,是国有企业深化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
怎样才能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企业文化的两个特征:第一是管理中的文化。第二是人本管理。企业文化强调人在管理诸要素中的首要地位,主张以人为本。这两种特征是应时代之需而突出起来的。值得说明的是,企业文化所说的以人为本是特指企业管理中人与物的关系而言。
弄清企业文化的两个特征后,还要说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突出的四个方面:第一,要求产品的文化含量和审美附加值要空前提高。第二,经济交往中的服务行为要有文化高品位。第三,产品的设计和营销,要突出文化特色。第四,在国际贸易或经济合作中要实现文化融通。文化沟通、文化理解乃至文化融合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前提条件。
国家在企业改革方面出台许多政策和措施,有些企业改革深入不下去,是与执行者的文化陈旧观念有关。解决企业文化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企业制度改革和支配这些新问题的文化意识是否可行,广大干部和职工与新体制相适应的文化觉悟是否迅速提高。如果文化转型与体制转轨不能同步,在新体制与旧文化之间形成落差,就不可能有执行新体制的自觉性,更谈不上创新了。因此说改革不能只限于体制和自身,也不能把企业改革成功的希望只维系于体制和制度,首要的问题是先着眼于企业文化的改革与更新。
在企业改革中,企业家既是企业的倡导者,也是企业文化的人格示范者,同时还是企业文化的改革者。所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文化。在企业改革中,企业家必须具备四种文化意识和能力:一是敏锐的文化洞察意识和能力;二是深刻的文化体验意识和能力;三是全面的文化整合意识和能力;四是灵活的文化变革意识和能力。
企业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后企业文化应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作用。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众多的企业只侧重人的物理特征和生物特征的作用,在实践中多着眼于人的体能开发、智能开发和技能开发,很少注重人的文化开发,因而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开发的绩效。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起源、内涵和本质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在公司制的发展上提出的,其是在16世纪产生的,已经发展了近400年,现代公司制是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企业在最初是以家族式企业为主的,在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下,合作伙伴和家人起到了企业的管理作用,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明确,而且逐步实现了社会化的大生产,家族式的管理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规律,市场需要企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提髙自身的生产效率,并且产品与服务应该更加的专业化,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管理经验,家族式的企业管理不能符合市场的发展。因此,在企业的内部就雇佣了大量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使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种形式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基础。这种经营的形式是在19世纪50年代兴起的,是由美国的铁路企业率先应用,由于铁路企业具有自身特定的经营模式,在进行铁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所以企业要运用股份的形式建立,而且铁路建设需要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这个特点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尤其是在二战以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其产生的背景是在经济髙速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下形成的。其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主体是企业的法人,在传统的经济活动中,是以自然人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拥有企业所有权的是个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负责,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的法人是主体,一般企业是股份制的形式,实现大众的筹资方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釆用有限责任制的。
按照上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起源和内涵的分析,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特征,其一,企业的产权是分明的,产权的分明实现了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企业可以进行自主化的经营,其二,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科学的,相关的制度非常完整,贯穿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完善的企业制度实现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互相监督,实现了企业的髙效运行,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更加的明确。
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的融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在经营中更加有效率,而且企业会获得更多的成果。
(一)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符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
我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的情况,而且企业对国家财政的依赖度比较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有待完善的,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不髙,企业内部的产权不清晰,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经营效率不髙,经营的成果不佳,对社会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是提髙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形成股份制的形式,通过筹集资金的方式,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独立,而且对公司各个部门的管理更加有效,形成良好的管理结构,这些都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产权的分明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中,常常会出现政企难分的问题,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对企业的决策权产生影响。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使企业内部具有独立法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权利更加的独立,而且明确的产权制度可以完善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实现社会资金的良性流动,使市场环境更加的公平和透明。
(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效率提髙,其可以使公司的内部控制更加的完善,使企业的组织更加清晰。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的方式,使公司在经营中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中,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更加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的财务支出都是制定财务报表进行管理的,使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更加的明确,公司战略的制定是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制定的,更加具有执行性,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的问题。
三、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有企业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下不能顺利发展,而且其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产权结构问题
国有企业的出资人的职能不健全,在国有企业中,财产是国家的,而且全体社会成员也同样具有。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由五个部门共同担任的,在财政部门,企业的收益和所有权是变更的,在工委实现经营权的选择,在经贸委是对重大的决策进行投资,国家计委主要是对投资进行管理,劳动部对工资的总额进行审批。但是,在不同的出资人的管理中,导致职能的重合问题,导致出资人的工作效率不髙的问题,在产权制度中,国有企业的组织不清晰,不能对经理等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导致国有企业在治理中出现结构混乱的问题。
(二)管理体制的弊端
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还是存在不足的,在进行分配上存在着计划经济的因素,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干扰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尽管已经建立了自负盈亏的制度,但是在改革方面还是有不完善的地方。而且激励机制不完善,对管理层不能进行约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髙。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不力,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在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中,应该建立相关的配套措施,控制国有资产。
四、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明确国有企业产权归属的主体,确定产权主体权益和职责
在国有企业中,产权的归属权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通过改革的方式确定产权制度,国有企业在进行产权制度建设中应该确定资产的归属问题,确定好资产归属的主体,而且应该确定产权归属的主体和责任问题,国有企业资产的自由转让和流动问题也应该强化分析,完善法人的产权制度,这类制度应该较为有效的改善国有企业中人的问题,使企业在管理中可以通过激励的方式实现委托人的,实现对管理层的监督。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资产的有序管理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且是企业的法人可以独立的进行自主经营,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防止政府对企业的干预,防止政府的无限责任。
企业应该通过股份制的方式实现产权的分离,股份制的方式防止了政企难分的问题,国有企业中存在着政府对企业大力干预的问题,股份制可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实现自主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制定中,国有企业应该确定独立的法人资格,企业的法人应该是独立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有限责任制度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在企业中产权分明,可以确保有限责任制度的完善。应该强化对所有权的约束,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问题比较明显,运用所有权约束的方法,可以通过建立内部管理的方式实现,在企业内部以股东大会作为最髙的执行机构,在企业的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的结构。
(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
在企业中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委托的问题,会产生信息不能对称的问题,人在受到委托后,他们可以釆取的行动并不是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导致委托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可以运用相关的激励方法,防止在委托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内部应该完善相关的治理结构,要对内部加以激励,对外部强化监督。
内部激励的方式可以釆用薪酬激励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部门的人才的考评,通过对员工绩效的分析,相应的进行奖励。不仅仅是在薪资上,在平时应该了解员工的需求,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尽可能的满足员工,使员工在工作中可以获得尊重。外部监督的方式应该实现政企分离的方式,使产权更加的分明,政企分离可以防止国有企业内部经济社会监督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组织进行分析,使企业的财务的流动方向更加的明确,使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加的清晰。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通过制作财务报表的形式,形成各部门相互监督的形式。
五、结语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 法律
用法律来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化、正规化的惟一途径。问题是目前的企业法、公司法和民法以及劳动法都只是从把国有企业重构为一个独立的经营者市场主体这一层面来规范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偏重于明确企业的民事或商事主体地位,也就是在没有把国有企业内部关系调整好(政策性、社会性负担没有剥离、自生能力、内部活力没有产生)之前就把他们推向市场,让他们去与形式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具有“狼”性的非国有企业去竞争,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很多大中型国有企业徒具公司制的形式,而人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是跟以前一样,要么是政府的执行机构,要么“内部人控制”,无法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与我国企业立法不完善性有关。笔者认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立法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以投资责任作为分类标准,体现企业主体平等性
我国企业立法单从体系上看是较为完备的,以所有制为标准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外资企业法》等;以投资者责任为标准有《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等。但是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对同一企业有可能存在不同的法律调整而且其规定相互矛盾。例如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与公司法之间,独资企业与私营企业法之间都存在这种问题。二是法律条文在各企业立法之间重复较多,浪费了立法资源。三是各企业主体地位不平等。有的企业享有较多优惠政策,造成企业之间形式上和实质上的不平等。
基于此,现阶段做好企业立法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对现有的企业立法进行梳理,理清企业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漆多俊教授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即把企业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分为并立关系和交叉关系,从而对《公司法》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之间的关系、《公司法》与外资企业法之间的关系、《合伙企业法》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及《民法通则》之间的关系作了较为明析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框架中最为关键的一般法与特别法、普通企业法律形态与特殊企业法律形态的划分标准并不容易掌握。且这两种关系是否一定是在效力等级相同情况下才能使用,由于其提供的例子全部是同一效力等级,又没有做出说明。如果是,那么这种分析框架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如果不是,则如何建立这种分析框架?只有在对现行的企业立法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十分明晰的了解,才能对现有的企业立法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相互之间界限分明、覆盖全面的企业法体系。第二是设立法制的价值取向。我国现行的设立法制是以交易安全为价值取向而牺牲了经济效率。企业设立的特许主义与核准主义还是主要的准则,程序繁琐,耗时费财;立法内容多有重复且规定严格的法定资本及其交付期限,实行实缴资本和资本维持制度以及对企业经营范围严格限制;企业设立主体的法律责任偏重。在注重交易安全的同时失去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效率,而且过分地注重交易的安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因为只有效率法则才是市场经济的最高法则,谁没有效率谁就会被市场淘汰。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会计管理模式
一、现代企业特点要求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资产重组、行业联合、跨行业兼并等扩张行为的实现,企业集团的不断涌现、扩大,由此形成的规模化大生产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作支撑,而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是传统的管理手段根本无法做到的。
由于企业集团的管理特点,它对集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跨企业资源控制与管理的要求
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
2.资金控制的要求
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是一个经济系统的活动。它比单体企业更多的是从资金运作的角度来管理和控制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资金的角度来讲,企业集团由“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组成。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
二、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
《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这一条规定了会计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并明确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划分会计工作管理权责的重要原则,也体现了管理的效率原则,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主要是在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适当分工并搞好协调配合,不能事无巨细,一概包揽。
国际上企业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分为三种类型:
1.超脱型
即在董事长下设财务总监,分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种机构体现了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维护股东或投资者的权益。
2.专家型
即在总经理下设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分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这种设置。这种机构充分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性和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3.分权型
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这在美国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机构中,负责业务的高层主管都拥有财务副经理的头衔。直接向总经理报告财务情况。
就我国企业来说,股份制企业可以实行第一种超脱型,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实行第二种专家型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
三、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建立
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是一个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作为人类重要实践活动之一的财务管理活动也不例外。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1.一般会计
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处理企业各类账目,按时向税务部门与社会保险等部门交纳税费。一般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2.责任会计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标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与考核、厂内银行结算等,丰富了我国责任会计的内容。
3.管理会计
它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积累资料,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包括企业财务目标的制订、利润规划、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控制与成本控制、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新产品开发预测和销售预测等,为加强企业管理,参与决策服务。
管理会计的内容应从哪个方面加以调整与拓展:
3.1成本管理方面。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
3.2决策分析与评价方面。管理的重心在决策。
3.3人本管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管理中首先考虑的问题。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应坚持的原则
1.1合规合法原则。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制度规定,把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体现到内部控制制度中去。
1.2全面系统原则。应在综合考虑自身行业背景、经营规模、业务特征、操作流程等基础上,制定出覆盖企业所有部门、涉及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制度。
1.3内部牵制原则。将有关权利进行分解,明确各自的责任,使单独的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对任何一项或多项经济业务活动无法完全自行处理,必须经过其他部门或人员的核查。
2.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方法是怎样的
2.1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重点。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查处为铺;要注重选择关键控制点;要注重相互牵制,以此作为自检系统,使得各项业务活动能够自动被其他作业人员查证核对;
2.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一般方法。针对容易经常发生错弊的业务环节,分别按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设计。
对现代企业而言,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与企业其他经营及管理活动相融合,具体来看,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内控制度要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决策、决策执行以及执行监督这一完成过程,覆盖企业所有的业务与活动。
(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在全面控制这一基础条件下,对部分重要的业务事项以及一些高风险的领域进行突出强调与关注。
(3)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内控制度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在机构设置、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以及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同时又可以兼顾运营效率的制衡关系。
(4)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要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经营规模、竞争状况、业务范围以及风险水平等保持适应关系,能够依据不同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对实施成本和与其效益进行有效权衡,保证内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用相对适当的成本投入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发展的有效控制。
2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足与缺陷
目前,经济危机对我国部分行业和企业的冲击并未彻底消除,一些企业内部控制依然比较薄弱,近几年,财务舞弊、会计信息失真以及经济犯罪等现象比较普遍,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的不足。具体来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整体上表现为4点:
(1)控制环境相对薄弱。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是内控制度建设与实施的直接因素。但很多企业内控环境相对薄弱,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内控意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缺乏合理和完善的组织机制;在缺乏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无法建立起标准、规范且统一的控制准则,内控制度的落实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都无法得到保障。
(2)内控压力不足,风险意识薄弱。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多数企业并没有将风险管理提到相应的高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存在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的普遍性问题,这种缺乏风险管理机制的内控制度,有悖于完整性原则。
(3)内控职责不明确,信息流不通畅。信息流的通畅与良好是保证企业内控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能够使内控工作中每一名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与岗位义务,但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控工作基本是以管理层的要求为准则,信息因管理层意见的调整而不断改变,这种对信息的垄断使企业内控信息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无法使内控工作中各种行为得到有效的披露和制止。
(4)内控机制不健全。这里所谓的内控机制不仅仅是指企业内控制度,同时还包含企业内控制度落实所必须的考核及奖惩机制。由于考核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无人检查、无人考核,制度仅仅是制度,无法得到落实。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成为一种形式,在缺乏考核及奖惩机制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控制及管理作用。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和改善的不足与缺陷,加强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研究,可谓势在必行。
3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要推动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和加强。
3.1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使企业内控制度制定与实施的环境保障,从整体上来看,内控环境包含企业的董事会及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思路,包含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信息系统、权责分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思路等。控制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内控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同时也影响着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现代企业要推动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最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起良好的内控环境,以便于为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保证。
3.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指内部控制的制度规范,企业应该建立起同时包含两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内控制度层次,首先是组织制度,其次则是管理制度。这种组织与管理的分离,可以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层次化,而层次化的内控制度体系则能够使企业每一个部门以及岗位人员的岗位行为都处于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之下,不但可以保证制度体系建立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使内控制度的落实得到保障。
3.3融入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内控制度中,应该对风险管理问题加以考虑,将这种风险管理的手段融入到内控制度体系中。针对企业内控信息在流通与沟通交流上的需求,建立起灵敏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监督引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性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当内部控制因素与外部因素有所变动的时候,灵敏的信息系统则可以指导企业内控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对风险进行及时的应对处理,保证内控制度在落实上的有效性。
3.4发挥审计功能保证内控机制的落实
现代企业应该借助于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对其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相应的审计、考核和规范,建立起内控制度实施的标准,依据该标准开展审计,对企业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经营目标是否实现、内控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问题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关部门或岗位以适当的奖励和处罚,使企业内控制度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与落实,进而使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使企业向着良性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4结论
关键词:企业 内控管理 对策
一、企业文化
一家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站稳脚跟,首先要有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视觉形象作为企业的识别系统,具有效果直接、短期表现作用明显的特点;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引人注目的社会吸引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从而达到扩大销售企业产品的目的,使得企业获得更好的行业发展。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形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企业形象得以依存的便是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对外来说,它能够提升品牌推广效应,赢得顾客的信任,是企业识别的尺度;对内而言,它可以取得员工的职业认同感,规范企业员工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内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根据时展的需要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要求,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理念、经营方式、发展目标等,同时还包括这些因素所营造的企业整体的文化氛围,以及员工对这种氛围的切身感受与评价。每一个企业的存在都有自己想要发展达到的目标,明确企业的使命就是明白了企业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企业使命是企业理念识别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企业行为的原动力。企业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长久支持和信赖,必须明确自己的企业使命。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是一种价值思想和观念,它是内含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精神意识,指导并支配着企业及企业员工的经营活动,是企业活动文化设计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工程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灵魂所在。如果企业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做不好工程管理工作,那么就很难做出符合大众心理期望的产品,就很难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很难在同行业中立足。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工程型企业日益增多,行业也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今天的买方市场。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行业中立足,就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建造出符合社会需求、尊重环境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领行业市场。
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具体表现在参与建设人员的来源复杂和工程材料的管理复杂这两个方面。工程在开发前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和论证,之后要经过设计、施工建设和工程验收,只有顺利通过这四个步骤之后,才是一项完整的工程技术管理流程。在具体对这四项流程操作的过程中却是非常复杂的,要经过很多部门的协调解决,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在具体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因为参加建设人员的来源复杂,生活习惯和作业习惯各异,不方便集中管理。为了避免施工现场过于混乱,影响施工进度,可以按照施工人员的来源和特点把施工人员进行分组,在生活和工作中给予施工人员充分的人文关怀,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为他们的劳动保护措施优先给予保障,使他们在繁重的劳作生活中能够从心理上感受到温暖。这样既可以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也可以使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工程材料进出场的把关方面一定要加强控制,实行多点记录检验、互相监督的管理体制,从源头上确保用于施工建设的工程材料都严格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坚决杜绝非法、不合格的材料出现在施工当中,保障文明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建造出严格符合验收标准的项目,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打造出本企业的行业品牌,以使本企业能够在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三、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辅助企业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关的专业财务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科学的规划和支配企业资产,力争使得企业的每一笔资金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样一个财务管理部门的存在可以对企业财务进行相对应客观、公正、真实、科学的管理,把企业在市场贸易过程中所要承担的奉献降低到最小化,进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科学的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贸易行为的指南针,可以帮助企业定制出信誉度较高的经营活动,这样也就更有利于把不可靠的经营活动扼杀在萌芽当中,使企业更好地规避经营风险,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利益,也对增加企业资产的回收速度和效率存在着积极地影响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的价值性、实用性、防范性和秘密性这几个方面。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指导和影响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活动。如果说某一个企业的资产在权利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他人窃取利用了,那势必会给这个款项的权利人带来很重大的消极影响,所以说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具有很高强度的秘密性和防范性。企业应该发挥出内部财务审计的重要作用,使得企业的各种资产能够及时地出现在企业的财务目录当中,这样更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各种资产。企业可以成立债务清查小组,专门负责定期地对相应的款项进行清偿工作,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款项的回收效率,保障企业的进一步正常地生产经营活动。
四、公司行为规范和人事管理制度
每一家企业都要合理地定制符合本企业长足发展的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使得本企业的员工行为都有具体的依据可循。定制公司行为规范既可以保障本企业的效益,也可以提升员工个人素养,所以说员工并不是在一种具体的行为规范的约束下展开工作的。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公司行为规范常常和人事管理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这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公司行为规范是企业人事管理的依据,人事管理是公司行为规范的展开对象。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思路结合起来对员工进行适当的激励。在这个指导思想灌输的过程中,员工会逐渐明白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人力资源配置的思路以及自身在这个环境中的作用,这样员工就可以更加清楚的为企业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人力资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提。恰当的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创造出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再应用于企业的生产,这正是一个良性的企业发展链条。在这个链条中,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了催化剂的角色,恰当的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运用激励的办法可以促进员工自信心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因为员工处在企业发展链条的首要位置,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就可以使整个企业发展链条高速运转起来,所以说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催化剂。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初步分析与探讨,阐述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相关决策。但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企业还需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来加以实施。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隆晓玲.浅析企业内控制度下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01)
[2] 胡冯珠关于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10,(01)
[3] 秦凤翔 秦凤鸣.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2(05)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涵义;必要性;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措施
企业内控制度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及作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
具体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1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2 有效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1.3 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销售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地杜绝各种损失浪费现象。
1.4 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决策者可以通过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2.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然而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却难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
2.1 企业对内控制度认识上存在偏差。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 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 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 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 忽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
2.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职能没有充分发挥,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会成员兼任经营班子成员或部门负责人现象严重,造成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权责不清。
2.3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内部控制制度在内容上片面、零散,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个别单位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甚至既定的内部控制失控。企业偏重事后控制,在运营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相应地出台一项制度来规范,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考虑不足。
2.4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的核心,而目前很多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岗位责任不明确等现象。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方法和实施
要建立健全并有效地组织实施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3.1 创造内控制度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完善董事会的功能和设置,加强董事会建设,提高外部独立董事的比重,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利用独立董事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董事会下设必要的专业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等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归属,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解决内部审计监督不力的状况。
(2)董事会对各职能部门授权一定要明确,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任与权利对等,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
(3)审慎选择合适人员从事相关业务和行使权力。要做好公司人员的选拔任用、后续教育工作,制订并执行根据业绩考评给予合适的待遇及晋升等有关激励政策。
3.2 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评估管理系统。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能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只有将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将风险分解到各个业务流程,找出风险点并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化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同时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
3.3 建立内部信息管理及沟通机制。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应确保企业内每一个员工都能清楚地知道其所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树立每一个员工都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负有责任的观念,促使他们团结合作,主动实施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3.4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控制系统。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的核心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单位经营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企业应当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2)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内部相互制衡机制。
(3)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选择道德和业务水准较高的会计人员是整个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办理具体会计业务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因此,单位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制度 构建管理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各企业虽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但同样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各企业在财务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各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财务管理概述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上所实施的管理,它一方面对于企业的内部运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出现会导致出现资金安全风险,投资风险加大,内部运营迟缓和企业效益差,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等[1];另一方面,它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外部形象以及在本行业竞争中的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市场信息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财务管理是必须进行的,只有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才能引导企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融资问题和财务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愈发彰显。
(一)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
我公司属于大型国有企业,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已经较为成熟,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动态性,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仍然需要不断完善,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形成符合现行市场运行机制的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促进作用,确保企业经济水平的提升[1]。
(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则能够对企业发展形成规范作用,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财务管理更是关乎企业的日常运营,而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又与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密切相关,通过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经济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企业带动的,企业一般科技含量高,对国家的发展贡献大,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必须进行有效引导,以促进企业健康的有序发展和进步,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2]。通过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能够有效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这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企业的快速、规范发展,对于我国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有较大帮助。
三、企业构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
企业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体系的顺利实行需要相应管理制度的支持,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和知识化共同发展的阶段,在企业中财务管理更是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首先需要构建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企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和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相关,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以及财务管理的灵活性等,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保障安全,保证资金使用的高效性[3]。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要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不仅如此,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还要具有全面性和对企业各方面的约束性,充分彰显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强制性。其次,应该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和财务管理制度的特点设立监督管理系统,制度的构建和落实必须要有相关部门的监督才能保证制度落到实处,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企业可以设立以财务总监为中心的监督管理部门,并设立相应分部门: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统计部门,财务监督部门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机构要负责组织和监控整个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工作,向上级对实际情况进行汇报[2]。这样上级相关部门就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金运转,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推动企业财务在管理制度的扶持下得到高效利用,因此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执行部分,对财务制度的落实和企业资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有必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首先是对他们职业素养的培训,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进行汇总审核,每一笔资金的安全使用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效益,如果财务管理人员借工作之便对企业资金进行转移或者是其他途径侵吞企业资金,这都会给企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培训,并落实相关监督制度[4]。同时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的培训,挖掘专业领域中的优秀人才强化新型财务管理制度的观念,使员工熟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他们驾驭财务管理的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让员工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手段进行科学分析[3]。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实现企业资金管理的高效性,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构建完善的财务人员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企业的发展情况由于经营现状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因此在构建管理体系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审核,比如:企业拥有的信息渠道以及现金数量等,不能完全参考别的企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对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时更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只有保证在了解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才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5]。同时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也加剧了企业发展的难度,因此企业在构建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将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尽量将各种风险降到最低,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四)掌握及时的市场信息,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企业要设置专门的市场信息采集与分析部门,要对行业市场的供需状况进行及时细致的了解,为企业的投资提供科学的数据保障;市场决策关系着企业发展的未来,企业的科学决策影响着财务安全,规避财务风险就要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要有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杜绝只顾利益,不顾风险的意识;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确保企业资产的合理规划[6]。
四、结束语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快速实现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充分了解,并对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武亿敏.如何全面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9(04).
[2]石景全,于晓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3).
[3]张立娟,赵凤珍.浅议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内容及原则[J].知识经济,2009(15).
[4]李威.浅谈企业如何构建现代财务管理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