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偷鸡小分队范文

偷鸡小分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偷鸡小分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偷鸡小分队范文

一、中国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分析

(一)前期开发成本

土地费用,即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土地依法使用所交付的各种费用;规划设计费用,即对实施地界的人文地质的考察与规划所产生的各项支出;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即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对一地界进行开发的同时一般会对该地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以及周边的道路、绿化面积等建设所需要的费用,也包括后期的维护与新物件开发;信贷费用,即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从银行取得的贷款会相应的产生银行的信贷费用。

(二)管理维护费用

房地产业开发期间,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产生各项费用,在外筹集各项资金产生的费用以及对房地产开发地界的维护和设施的维护费用。对前期的住房销售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各项费用等。

税费,即房地产企业依法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各项税费。

预期之外费用,即在房地产的开发投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建材或其他必备品涨价或其他不在预料之内的费用的产生等等。

二、影响房地产开发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

房地产开发不是盲目的投资与建设,房产开发建设项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将房地产开发与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着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例如房地产业开发与建设位置的选择、房地产建设水平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制约其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址和规划限制条件

房地产开发企业就房地产开发与建设项目的选址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开发出来的物业的有效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及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就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与之相对应。材料中海河开发公司正是基于天津市政府加快海河下游两岸整理开发的政策契机,是按照当地启动的土地整理开发部署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海河开发公司对当地的原有条件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并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房地产开发规划原则上要科学合理,求真务实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发展机遇明显可见,各地的土地资源如何得到良好的利用,企业如何才能在众多的房地产开发行业之间独占鳌头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呢?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以及进行长期的开发地区人文考察是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来海河开发公司秉承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开发观念为指导,拥有求真务实的思想理念多次获得当地的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称号。事实证明,开发规划是否科学合理严重影响着开发经济效益的获得与否。

(三)房地产开发、周边环境与配套设施的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开发地区城市的繁华程度、交通便捷度以及当地人文特征等环境包括当地的医疗、教育、通讯等生活设施的复杂程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与规划。因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一个地区的规划和开发时,更应该充分考虑房产开发项目周边环境与配套设施等基本特征,并将其充分融合进房地产的开发与规划中,否则只会陷入一种尴尬局面而导致规划无法进行。

(四)对于房地产开发与建设项目的后期营销

作为一个拥有法人代表的注册公司,海河开发公司是一个从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开发的公司。面向的对象是大多数人群,但要想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与建设后期的营销环节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硬性环节。营销活动贯穿整个房地产开发规划的全过程。在开发项目之前的营销活动以及开发项目之后进行良好的媒介宣传活动则显得必不可少,一方面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又能实现对企业开发项目进行宣传与推广,有利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很快的获得其预期的经济效益。

三、中国房地产开发及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

房地产开发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说的经济效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投入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务活动等费用和开发项目的实际收益效果折合后的比值。那么,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如何衡量一个企业的投资所带来的效益的多少呢?房地产企业的开发直接带来的正面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对于数据平稳性的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各方面计算可以得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的增长呈现由增到减的变化模式,在国家的大力宏观调控的影响下,GDP的数值随之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而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开发投资起到了相对的抑制作用。每个年度的数据值都是跌宕起伏的,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协整变量的检测准确性,因此,我们就需要时间来整理数据以便于平稳性检测。

(二)协整方法及检测

协整方法已成为了分析非平稳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最主要工具之一在两个极端进行检测,就会限制两个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存在。那么想把平稳检测作为标尺,就要对协整方法进行验证。就可以得出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和GDP存在着协调关系,也就是说房地产的投资每增加一个数据后,当地的经济也会有一个数据量的增长。

(三)因果分析检验

经济学家开拓了一种可以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的办法,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在协整检验中显然说明房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下面则需要进一步证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及影响。再次,需要接着用因果关系的方法对其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方法,我们就可以看出,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系统的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房地产开发及投资企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通过对上面分析的整合可以得出房地产投资每增加一定的数额与之相对应的当地的经济总额就会相应的增加,从长期上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GDP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对当地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效用;反之,当地的经济增长也会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的发展。海河开发公司正是做到了房地产投资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才能取得了如今重大的发展和成就。

第2篇:偷鸡小分队范文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能力;意愿;途径;公司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一、引言

全球范围来看,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随着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规模不断壮大,逐渐发展成为证券市场上主要的投资主体。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和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一样积极地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实施监管,是否有能力和意愿作为企业积极的“监督者”,是否有多样化的路径来实施监督,这都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本文根据“能力-意愿-路径”的研究思路,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进行相关的分析。

二、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绩效的能力分析

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地位、专业及运作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做出更加符合“理性经济人”要求的投资行为。这些优势能够说明机构投资者有足够的能力影响到企业公司治理状况并影响到企业的绩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位优势。机构投资者集合了众多的分散资金,资金实力雄厚,既有利于进行分散投资和组合管理降低投资风险又可以集中股东的权益拥有强大的地位优势。“强大的地位优势”表现为:一方面较高的持股比例打破了小股东“搭便车”现象,避免了分散的小股东的投票权对企业不能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的情况;另一方面较高的地位优势拥有更高的股东地位和更有效的话语权,有效避免了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

(二)专业优势。首先,机构投资者具有投资管理的专家群体,他们具有专业的投资知识,丰富的投资经验及先进的分析手段,有能力对各行业和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可以帮助被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决策。其次,机构投资者还集中了治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凭借其专业优势,参与公司治理,增加公司决策的专业性与科学性,使上市公司的经营更加规范化、有效化。

(三)运作优势。机构投资者作为专业的投资组织,大都以法人实体的形式存在,本身必须遵守法律中有关法人设立、变更、运营及终止方面的规定,同时还要受到行业主管部门、国家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在此基础上,风险控制和投资决策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程序,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具有更为理性运作的基础。

三、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绩效的意愿分析

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其行为选择应遵循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当综合所有因素的影响后其收益大于成本,机构投资者就会发挥“积极股东主义”,愿意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

(一)成本分析。通常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显性成本又称绝对成本,主要包括监督成本和行动成本。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治理状况的外部监督者,持续关注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经营决策,会发生监督成本;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参与到公司治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行动成本。当机构投资者认为监督或行动时必要的,就会产生相应的成本。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可能面临一些潜在的但可能构成损失的隐性成本,主要体现在“机会成本”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需要花费很多的物力与财力,从而必然减少其他业务活动的收益,这就是机构投资者的机会成本。

(二)收益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所获得的收益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又称显性收益主要体现在财务收益上,财务收益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动力。间接收益又称为隐性收益,主要包括业绩声誉和挖掘上市公司的动态价值增值。

总之,机构投资者在衡量是否有意愿参与公司治理时,通常是结合成本和收益分析,并且这种成本收益分析是相对和动态的,只要当所获得净收益大于零时,机构投资者就有意愿参与到公司治理中,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

四、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绩效的途径分析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方式有:

(一)私下协商 。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实践来看,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在对所投资公司的业绩或治理状况不满并打算采取积极行动时,首先会与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私下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私下沟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机构投资者才会考虑将有关分歧公开,通过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之前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提案内容,以引起其他机构投资者跟进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重视。私下协商这种非公开方式在节约成本、争取时间和避免股价波动等方面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备受积极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二)股东提案 。股东提案,即由股东提交要求管理层采取某些特定措施的报告。随着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发展,其在企业的话语权不断加重,公司管理层越来越重视机构投资者提交的提案。机构投资者提交的股东提案主要涉及:管理层报酬问题、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反对管理层自利行为等方面。股东提案的投票结果与提出者的影响力、提案内容、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和业绩有关。机构投资者因持股水平较高,提案通过的可能性也较高。

五、结论

作为一种治理机制,机构投资者本质上是外部股东对公司“内部人”的监督者;作为一种公司治理创新,机构投资者能否在一国公司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本文正是从机构投资者的能力出发,根据“能力-意愿-路径”的研究思路,在考虑到机构投资者的能力和意愿的基础上,再对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进行阐述,这三个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通过对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呈现出一个积极监督的态度。不仅有能力及意愿对企业进行监督,并且其监督的途径也是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第3篇:偷鸡小分队范文

关键词:头孢他啶;头孢西丁;急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29-01

急性盆腔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等,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由于当前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及多种耐药性细菌的产生,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水平[3]?现就头孢他啶对比头孢西丁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科就诊的9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的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对头孢菌素过敏者以及近1w接受其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年龄18~48岁,平均(37.3±1.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头孢他啶组和头孢西丁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跟踪调查,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头孢他啶组给予0.8%头孢他啶(浙江亚太药业,规格:1.0g/支)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头孢西丁组给予0.8%头孢西丁(深圳致君制药,规格:0.5g/支 )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7d,用药后进行妇科及血项检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临床评价标准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4]?痊愈:用药一个疗程后体温正常?体征消失,白细胞总数少于10×109/L,B 超检查盆腔无包块,宫颈管分泌物量和色正常;有效:体征明显减轻,体温正常,下腹局部有轻压痛,白细胞总数少于10×109/L,B 超检查盆腔包块明显缩小,宫颈管分泌物量和色正常;无效: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计算痊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以痊愈率与显效率合计为总有效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呕吐?皮疹?药物热等不良反应的人数,对比两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率?

1.4统计学处理根据SPSS17.0软件对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运用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作为统计学的评定标准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根据1.3中评价标准,头孢他啶组痊愈率为 57%,有效率为 26%,总有效率为 83%;而头孢西丁组的痊愈率为76%,有效率为16%,总有效率为92%?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比较根据1.3中评价标准,头孢他啶组出现呕吐3例,皮疹2例,药物热1例,总不良反应数5例,头孢西丁组呕吐2例,皮疹1例,药物热0例,总不良反应数3例?经过及时处理,以上症状均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6% ,头孢他啶组明显高于头孢西丁组(P

3讨论

急性盆腔炎在急性期的治疗非常关键,若未得到及时彻底诊治,可进一步诱发慢性盆腔炎,导致不孕不育等症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殖健康?其常见病原体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需氧菌,以及粪链球菌?脆弱类拟杆菌等厌氧菌,有资料显示[5],急性盆腔炎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故临床上多采用能覆盖常见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头孢西丁具有抗厌氧菌活性且酶稳定性强,抗菌谱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当,临床上主要用于合并厌氧菌的混合感染[6]?同时,头孢西丁作为头孢霉素的衍生物,其β-内酰胺环上含有一个甲氧基,这使头孢西丁在针对耐药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降解作用时,与现有的头孢菌素及其衍生物有所不同,而头孢他啶作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其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近似或较弱,同时可能是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导致细菌对其耐药性增加?本次试验通过临床用药观察,在同样情况下,头孢他啶对急性盆腔炎的总有效率为83%,而头孢西丁的总有效率为92%,显著高于头孢他啶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因药物敏感性检查试验尚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原则为在获得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前,根据临床经验选择药物?本试验运用头孢他啶与头孢西丁治疗急性盆腔炎,以二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做为比较?头孢西丁与头孢他啶相比较对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更为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少,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偷鸡小分队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安全经济投入;安全效益;均衡;研究

从实践来看,企业安全经济投入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的,安全效益自然也就伴随着生产经营而产生,其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过程中。对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而言,若不全面了解安全经济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制约辩证关系,则所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也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企业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效益的均衡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安全经济投入

从实践来看,所谓安全经济投入实际上就是企业用于安全生产与管理的经济投资,它首先表现出一种法律性和社会道德性特点,以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以及某种安全需要为主要目的,尤其要保证企业生产发展的安全性。同时,安全经济投入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它通常以财务的投入为主要手段,以尽可能地减少费用开支为主要经济原则。对其企业而言,对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关系认识与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安全经济投入决策的正确与否,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安全经济投入实际上就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效控制各种危机与风险因素,尽可能消除各种事故隐患、提高其生产经营的安全系数而投入的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以上各种资源之和即为企业安全经济投入。

从形式上来看,企业安全经济投入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即主动性投入,又被称为预防性投入;被动性投入,又被称作是控制性投入。其中,主动性投入通常是指安全措施、防护用品、保健、应急救援以及保险方面的投入费用;被动性投入通常是指事故或问题发生之后的营救、设备修复以及员工职业病治疗等方面的投入。

2、安全效益的内涵

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正确生产生活之需求,经济效益的实现与否,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存环境的优劣。从实践来看,事故引发的间接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其影响更深远;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对其进行定量计算、统计,因此人们只关注直接经济损失及其影响,而严重忽略了间接性的经济损失,从而导致安全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同时,这一现象也反应出了企业安全经济独特性,即隐蔽性、间接性以及潜在性。

实践中对于安全经济方面的认知,最大众化的观点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可能造成的各种伤害与物质损失,其思维逻辑推理表现为若事故不发生,则该事故损失即转化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重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安经济效益应当是减少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以及安全投入费用而转化成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包括因安全管理而产生的现实效益等内容。需要说明的是:现实经济效益具有潜在性特点,它通常渗透在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全过程之中,并非独立表现出来,因此又被称为是潜在经济效益。

对于安全经济效益而言,按其基本性质其主要表现为正效益与负效益两种形式。安全经济中的正效益,主要有减少安全投入并转化为高效经济效益与实践中所创造的现实经济效益。若将对影响企业效益的各种因素定义为不变量,将安全管理作为一个变量进行分析时,即难以看出安全因素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安全经济中的负效益,主要是指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经济效益,然后再扣除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损失剩余的部分。因数值上通常表现为负数,所以称之为安全负效益。

3、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

从实践来看,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效益之间是对立统一制约关系,二者之间既相互冲突,又存在着内在的辩证统一,因此要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最关键、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出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平衡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该企业的存在价值与责任目标,因此应当加强对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担负起来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们也不能为此而忽略了经济效益的实现,因为这是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实现员工切身利益的基础和条件。由此可见,安全经济管理工作既是企业履行责任的一种体现形式,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目标。

实践证明,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履步维艰,但任何企业都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断努力和奋斗着。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安全经济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实现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因此合理的安全经济投入,不仅可以减少、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企业安全经济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理想状态就是“双赢”,简单的说就是随着企业安全经济投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也随之而不断的增长。那么,如何才能在有效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争取经济效益,并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4、实现共赢目标均衡点的确定

从本质上来讲,企业最佳安全经济投入与经济效益问题通常是某一系统安全标准规范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因此安全度的选择是优化企业经济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以上三幅关系图可知,企业安全经济投入对企业的安全效益影响非常的大,而且安全经济投入通常要经过有效的积累之后方可促进安全效益发生变化。随着企业安全经济投入量的不断增加,S1位置以前的安全效益提高非常的缓慢, S1点安全效益大幅度提高,至S2点位置达到极值,此时再增加安全经济投入其效益将逐渐下降。安全经济投入在T1或S1位置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有所下降,至S2或 T2点以后,即便增加安全经济投入,安全状态也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善,当事故频率至0时,重大事故将不再发生。

根据边际理论分析之:边际安全经济投入成本(MC)小于边际安全收益(MR)时,增加安全经济投入可增加安全经济总效益,此时可是当加强安全经济投资;二者相等时,安全效益最大,此时适宜保持一种持续的安全投入状态;前者大于后者时,即便增加安全经济投入也会降低安全效益,此时安全经济投入不科学。因此,当安全经济投入超过S2位置时,企业的安全效益逐渐下降,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趋于恒定值,事故频率为0,我们可以认定S2点为企业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效益均衡的双赢点。

结语:企业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效益是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安全经济投入是企业获得安全效益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条件,安全效益又是企业安全经济投入的终极目标。因此,在企业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应当力争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强 张忆.企业安全经济投入与安全效益产出的平衡研究[J].商业时代,2010(30).

[2]程启智 向宏桥.安全投入与企业安全生产最优决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2).

第5篇:偷鸡小分队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建设;投资控制;解决思路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185-02

一、项目管理对于高校建设的影响

项目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和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大化增大投入效率。不仅是人员投入,而且包括物资、资金投入。它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目标,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各方面既定的需求。项目管理首先是管理,只不过管理的对象很专一,就是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项目的组织通常是临时性、柔性、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过程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用到多学科的知识和工具[1]。就工程项目管理而言,质量、进度、成本即投资是其三个主要控制目标,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保证三者结构关系的均衡与合理是项目管理追求的基本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普遍扩招,各高校为满足教育部均占有校舍标准要求,纷纷不遗余力扩建校区。项目管理理论对于搞好建设工程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各高校普遍存在高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经验不足,不能很好运用项目管理理论进行工程建设管理,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目前,各高校建设通病除了时间紧、任务重之外,摆在其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因此,从项目管理角度研究投资控制,对于高校建设将意义深远。在现实工作中,由于高校建设者往往不能很好应用全过程、全方位投资控制的项目理论以及投资管理的各个层面的不完善,导致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工程建设投资失控的现象屡见不鲜,投资效率低下。如何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是摆在各高校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调研、论证工作不足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建设程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由于时间紧、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力量缺乏等原因,造成调研、论证缺乏深入细致,使得项目决策走了过场、流于形式,立项批复建设内容与实际应建设内容出入较大,甚至有些项目已经竣工,前期建设手续尚未完成,投资概算对造价的控制失去意义;有的项目虽然做了可行性研究,但内容和数据不实,流于形式,一开始就使项目投资失控。

(二)没有把好设计关

把好设计关是投资控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工程总造价。然而,长期以来,设计单位更多考虑设计工作的技术指标而轻视经济指,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设计力量的欠缺,管理经验缺乏,也难以对设计经济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以至出现肥梁、胖柱、厚板;有的平面布置不合理,结构系数过大等浪费现象[2]。

(三)招标阶段控制措施不当

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造价。目前各高校工程项目建设,往往在抢时间、抢使用。致使很多项目在设计图纸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就进行招投标工作,招标机构(或清单编制单位)往往在短时间内提交工程量清单,造成工程量清单中漏项缺项、工程量不准确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施工阶段管理不到位

施工阶段高校往往为节约资金,选择投标价低的单位,造成低价中标,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建设中伴随着大量的变更。诚然,有一些技术变更是难免的,有时是非常必要的,可能成为节约投资的重要途径。但是,实践中的设计修改或变更,其结果大多是超标准、增投资。

(五)竣工结算阶段存在提高造价现象

竣工结算阶段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调查资料显示,对施工单位的结算审查核减率一般在15%~25%。然而,此时的造价控制已是杯水车薪。

(六)建设市场存在其他问题直接影响投资控制

首先,在建设市场,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中的招标费、工程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等,按现行主管部门批准的计费标准,都是以项目投资额或工程造价为计费的基数,水涨船高,工程项目造价高,相应的费用也高,造成投资控制流于形式。

其次,参与工程建设各项方对投资控制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约束。对投资控制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评价,投资控制得不到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重视。如:招标单位,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没有行业的约束制度,所编制工程量清单造成项目的损失也没有追究责任。

三、高校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科学充分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高校在开展施工建设初始,应找专门有资质有经验机构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要对决策项目的选定,所建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建设地点和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多方案比较,最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并要求出具权威报告。切不可流于形式,应付审批,请其随便编写可行性报告。这对控制建设投资,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严把设计关,做好投资控制最重要环节

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决定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设计方案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及总造价。首先,要加强设计阶段的经济论证。在设计阶段,应让经济人员积极地参与进来,不仅从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在方案比较时,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满足工程结构以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指标选择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一经确定,又可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其次,实行限额设计及相应的奖罚制度。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确保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以及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杜绝出现肥梁、胖柱的超量钢筋以及加大截面和任意提高钢筋混凝土标号等级等现象出现。对突破概算限额,要求返工,相应费用由设计单位自负。严重的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于远低于概算且满足结构要求的设计,对设计单位予以一定比例奖励,从而建立工程造价管理奖罚制度。第三、设计监理作用不容忽视。往往我们提到监理总是和施工监理联系在一起。设计质量对投资控制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设计监理虽然是新生事物,但是其监理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控制项目投资、保证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第四、联席会及专家论证会制度一个都不能少。高校建设方要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建立联席会制度,使设计方充分理解学校建设需求,吃透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案出来后,要抓好设计的优化工作,建立专家论证会制度,及时组织专家对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论证,将要产生隐性的投资增加表现出来,即从结构形式,建筑效果,规范设计标准方面配合设计人员做好简单的基础分析,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模式,以降低整体成本的投入。

(三)努力做好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任务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实际工程造价的决算价格。首先,要加强施工管理队伍建设[3]。高校历来在施工管理方面专业人员缺乏,特别是在公办高校,由于管理机制及用人机制上的教条及不灵活,使得队伍建设相对落后,现有施工管理人员学历水平相对较低,管理工作经验主义盛行。因此要通过用人机制上的转变,引进高素质施工管理人才,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其次,要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投资控制计划按总目标的要求和分项工程的施工安排进行资金配置。投资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投资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应有专门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资金使用计划,必要时可以设立分财务,由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地确定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目标值,包括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值、分目标值、各细部目标值。第三、设置好投资控制点。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主要是以工程预算或工程承包合同价为控制目标[4]。以合同价或工程预算总造价作为总的控制点,控制总造价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等费用多占总造价的比例,再将整个项目以各专业和分项划分为多个子项。也可将各分项的投资占总投资的百分比作为投资的控制点,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投资分析和投资节超分析。第四、做好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与控制。工程进度款应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支付。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由监理工程师、甲方代表及施工方项目经理共同签证的“已完工程价款结算单”和“已完工程结算表”及有关凭证,待相关施工管理部门审核后,按月结算。第五、严控工程变更。工程变更主要包括工程量变更、工程项目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原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等。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往往会引起工期、造价的变化,并可能引发工程索赔,因此监理工程师更必须加强对工程变更的控制,要仔细分析和审核工程变更是否符合合同文件和技术规程,评价工程变更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是否合理,是否会拖延工期,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要加强施工变更签证的审计管理,分清签证权限。必须建立工程变更的签办制度,制定签办各方既能相互配合又能相互制约的程序。执行工程变更应贯彻“先办、后干、及时审”的原则,避免在施工结束后因为无法核实工程量和单价费用而发生争议。

(四)把好投资控制最后关

高校施工管理方既要防止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出现高估冒算现象,又要避免片面压价,侵犯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审查的重点应首先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是否出现多设或少设项目。划分项目方法要注意与定额项目一致;其次,应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是否与定额保持一致;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是否与套用定额单位保持一致。最后,一定要注意各项收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文件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雪英.浅议建设项目投资控制[M].广东审计出版社,2003.

第6篇:偷鸡小分队范文

在临床上年轻护士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面存在着很多压力源。如何减少源,从而减轻其对护士的压力,使护士能顺利地高效地完成小儿静脉注射工作,这是护理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现将笔者在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1 压力源

1.1 患儿及家属因素 ①患儿到医院陌生环境,看到不熟悉的人穿着特殊的衣服,深感恐惧,加之头皮静脉穿刺强行固定头部,便出现哭闹、乱动、不合作,这样就增加了穿刺难度;②患儿年龄小,头皮血管细,壁薄,末梢循环不好,进针后回血慢或无回血;③小儿肥胖,静脉血管隐匿,触不清。穿刺时难以捕捉,反复穿刺造成静脉损伤而影响再次穿刺结果;④家长对患儿疼爱有加,看到孩子啼哭,自己也跟着掉泪。因此,家属对护理人员期望值过高,对医学知识缺乏理解。言语不当,甚至就说你必须一针扎上,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1.2 年轻护士 的因素

1.2.1 心理因素面对病儿及家属的紧张、胆怯,对自己缺乏信心。一次穿刺失败时,不能坦诚面对,而是自责、慌乱,甚至怕在领导和同事面前没面子。不能正确对待患儿家属的刺激性言语。工作繁忙时,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年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困难,从而产生焦虑、生气、挫败感,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1.2.2 技术因素 对小儿头皮静脉解剖位置掌握不准确,动静脉混淆不清;穿刺角度及深浅掌握不准。

1.3 社会因素 护士社会地位低,患者及家属不礼貌。同事之间的不理解,缺乏护理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

1.4 环境因素 患儿陪护多,一个患儿甚至有4名家长陪同。环境嘈杂、拥挤。

1.5 减少压力源的具体做法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要培养护士具有良好的素质;掌握高超的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做好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这样才能减少上述压力源,变压力为动力,顺利、高效的完成小儿静脉注射的工作。

1.5.1 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及思想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加强他们责任心和爱心教育。衣着整洁、仪表大方、动作协调、举止自然[1],会给患儿以舒适、依赖、安全及尊重感。

要宽厚待人,理解和着尊重不同性格的患者。学会忘掉不愉快的事,原谅自己、宽恕别人,正确对待家长的刺激性语言。操作前要深吸一口气使自己镇静、自信,心平气和。以果断、审慎的心态操作,动作轻、快、稳、准。

1.5.2 组织学习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请老护士介绍经验。如:正确选择血管。 对空虚不充盈的血管,穿刺前可用局部按摩、热敷及指压等方法。穿刺时左手要绷紧皮肤,特别是对于皮下脂肪比较薄的患儿。否则皮肤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根据患儿血管位置,操作护士应进行护理评估,决定进针角度。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主干,由于这些血管粗、管壁厚、弹性好、活动度大,所以进针时应增大进针角度。以45°正面或旁侧进针后挑起皮肤以25°进血管,见回血后平行进少许。如此成功率高且疼痛小。对血管细、短、活动度小、较固定血管,宜以15°~20°进针皮肤,再挑起皮肤以5°~10°进血管,见回血立即停止进针。对于血管细小、不充盈而无回血者,可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和变色现象,滴入顺利证实穿刺成功。

1.5.3 管理者要关心、鼓励护士,解决其后顾之忧。充分理解并保护护士的自尊心。合理分工,联劳协作,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工作氛围。领导和同行的支持能很好地缓解护士的压力[2]。

1.5.4 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 仪表端装,不穿白色工作服,面带微笑,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对患儿要亲切,如:小朋友和姐姐握握手;让姐姐抱抱;扎上针姐姐给拿玩具等。对家属要诚恳,若一次穿刺未成功一定坦诚面对,马上说对不起。我给您请个“高手”过来操作,以给家属安慰。

1.5.5 对患儿家属进行权利和义务教育,增加其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如:孩子的康复是我们和您的共同愿望,但您孩子的血管不显露穿刺有难度,我们需要您的配合。若有您的支持加上我们的努力,穿刺一定会成功。

1.5.6 设独立的小儿静点室,室内光线充足,墙壁粘贴儿童喜爱的图画,有一定数量的玩具。一个孩子尽量允许一位家属进入,防止不良情绪给护士带来的干扰。

2 结果

每一位新到我科的年轻护士经过1~2个月基本能减轻压力,顺利完成小儿静脉穿刺工作。

参 考 文 献

第7篇:偷鸡小分队范文

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2年~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1.6%。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对外投资流量达到878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位,发展中国家首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2%,英国的29.4%,德国的34.4%,法国的35.5%。

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技术外溢,是我国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一国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主要途径有购买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等。由于国外企业不可能将其核心技术以技术转让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出去,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难以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通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路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技术进步效应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走出去”战略中最值得关注的效应之一。因此,研究我国对外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不同学者由于采用了不同方法,得出了不尽一致的结论。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考察对外直接投对我国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机理,并利用中国2003年~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地区差异比较研究,深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

二、 对外直接投资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的机理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研发反馈、技术扩散、收益反馈和公共效应四个机制对母国技术进步产生影响,其具体的影响路径分析如下:

(1)研发反馈机制。对外投资的企业通过到技术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开设研发机构或者海外子公司,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是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技术资源优势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设立海外研发子公司,嵌入当地研发资源密集区,可以了解国外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合作或者模仿来利用当地先进的研发平台或者完善的基础设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然后通过公司内部将最新技术信息反馈给母公司,经由传播或扩散效应对其他公司产生影响,从而调整和优化母国技术研发方向,增强母国的吸收与研发能力,带动母国的技术进步。

(2)技术扩散机制。一般来说,越靠近技术产生源越便于分享技术扩散的外部性,母国企业并购东道国拥有适用技术的企业,对其核心技术内部化,能够有效地提高逆向技术转移的效率。通过跨国并购海外企业,既可以将原来的竞争对手变为内部公司,绕过技术壁垒,将其研究能力和研发成果为己所用,从而获得关键研发资源以及与母国企业互补的研发能力;还可以采取与东道国当地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开发和横向合作等方式,获得产品的技术支持,并通过公司内部交易等渠道将技术传递回母国。

(3)收益反馈机制。收益也是跨国公司进行海外经营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的关键性资源供给,并通过竞争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实现母国利润的增加。然后,增加的利润可以加大母国自主研发投入,或通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引进技术专家的方式,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进而促进母公司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可以绕开贸易壁垒成功地进入东道国当地市场,通过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使海外子公司的财富增加,然后子公司又会加大研发投资,通过与东道国政府联合开发等方式,刺激东道国政府分摊部分研发费用,降低单位产品研发成本,促使母国企业腾出资源用于核心项目的研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公共效应机制。从社会以及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效应,即公共效应。首先,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投资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使生产结构得以优化,会引致正的生产溢出,使得母国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从而使母国在高科技产业中比以往更具竞争力。其次,跨国公司通过向国外的扩张,使本国的出口得以扩大,在经营环节或资源获取等领域获取规模经济效应,提升母公司的生产力。再次,厂商间的逆向技术转移能够带来更为直接的外部性,即子公司通过吸收各种知识,会产生强烈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母国该领域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最后,增加的投资收益转变为国内企业的利润和居民收入,可以进一步带动国内的消费和投资,盘活国内市场。

三、 对外直接投资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分析

其中,专利授权量和研发投入来自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人力资本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原始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这些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

图1是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进步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存在非常明显的正向关系。

影响技术进步的变量有很多,表1中的解释变量是经过多重共线性检验选择的结果,接着基于F检验和Hausman检验对具体的回归模型进行判断,因为Hausman检验值大于临界值,因此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表2是基于全国层面数据的技术效应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中可见,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都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外直接投资虽然估计系数为正,但不够显著,即OFDI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一是投资动机和投资规模问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发展较快,但是投资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小,对外直接投资与吸收国外投资的比例相比差距明显,制约了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市场导向型的,技术寻求型在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很小,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创新路径产生了锁定效应,这是由于企业只要凭借既有的技术优势就能够实现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技术创新动力不大,对本国技术进步影响较小。二是吸收能力问题,技术外溢不仅取决于获得技术的途径也取决于吸收技术的能力,我国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自身吸收消化再创新能力不够高,会影响反向技术溢出的效果。三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和区位分布不尽合理,在行业结构上,我国对外投资侧重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投资偏低;在区位上,我国对外投资过度集中于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少数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但对我们能从中学习到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投资却较少,这一现实使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无法获取更多的先进技术,无法借此加快我国的技术进步。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看到,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高于对外直接投资,所以虽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得国外技术,但自主研发始终是提高技术水平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我国应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与层次,加强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加快引进国外技术的步伐,从而增强国内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表3是分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回归结果。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方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没有什么显著差异,但是在研发投入上,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更为明显,说明加强中西部地区研发投入的必要性。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部地区通过10%显著性水平,显示出正向效应,但是中西部地区回归系数为负,结果不显著,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较强,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倾向于获取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会对当地技术进步产生正面效应。然而,中西部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素质、研发投入等没能跨越引发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值,对外投资还不能显著提升当地的技术水平。

为了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外溢,应该针对东、中、西地区采取差异化措施,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研发能力较强的东部地区应加大技术获取型的对外投资比重,同时增加对技术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投资吸收海外的研发资源。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研发能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应以增强其技术吸收能力为主,例如增加教育投入和研发投入、完善金融体制等,加快其跨越技术溢出的门槛值,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

四、 结论

第8篇:偷鸡小分队范文

静脉穿刺见回血是穿刺针成功刺入血管的最重要的判断标志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而护理人员往往采取重新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这样既给患儿造成二次穿刺的痛苦,增加护患之间的矛盾,又造成血管的破坏,增加穿刺的困难,甚至贻误抢救及治疗的最佳时机。

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2010年6月,本科门急诊患儿20701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有127例患儿153次发生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其中同一患儿出现此种现象2次或2次以上者11例。

2 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判断

护理人员按正规程序进行操作,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明显感觉到头皮针进入静脉(有落空感或针头已在静脉所在范围内),且再将针头向前推进时无阻力,但无回血,打开输液开关,静脉点滴通畅,穿刺局部无肿胀,患儿无疼痛及不适,静脉点滴能够顺利完成。

3 原因分析

3.1 患儿因素

3.1.1 静脉因素

3.1.1.1 自身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且无静脉瓣[1],大多数血管细小、管壁薄且血管充盈不足,尤以1岁以下小儿为甚。

3.1.1.2 血管弹性差

慢性病长期输液、化疗患儿,长期药物刺激造成局部静脉弹性差,甚至血管硬化,致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回血。

3.1.2 血液因素

3.1.2.1 血容量不足

剧烈呕吐、腹泻及大量出血易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致浅表静脉管壁塌陷,而造成穿刺成功无回血现象。

3.1.2.2 血液流速缓慢

危重患儿大多呼吸循环衰竭,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血流缓慢,不易回血。

3.1.2.3 血液呈高凝状态

中重度脱水的患儿血液黏度高;先天性心脏病右向左分流时,血氧饱和度降低,红细胞代偿性增加,血粘度增高;DIC的患儿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之头皮针细小,容易堵塞针孔,造成不回血。

3.1.3 心理因素

患儿恐惧、疼痛等,外周静脉痉挛,血管收缩变细,管腔变窄,不易见回血。

3.2 操作者的因素

3.2.1 调节器因素

3.2.1.1 调节器位置低

调节器越低,与头皮针相连的液体越少,由于液体分子间存在间隔,液体向后压缩越难,回血时阻力增大。

3.2.1.2 开关未旋紧

一定要旋紧调节器的开关,使调节器与头皮针之间的液体形成密闭系统,否则因重力作用,头皮针开口处形成正压,对抗静脉压力,不易见回血。

3.2.2 输液瓶的高度

穿刺时输液瓶挂的太高,静脉压和输液瓶内压压差减小,不易见回血。

3.2.3 穿刺的方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无法扎止血带,穿刺者只有用左手拇指、示指固定被穿刺患儿的血管两端,右手持静脉头皮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2],且小儿头皮静脉又镶嵌于颅骨骨缝内,无法阻断静脉血流,所以不易出现回血。

3.2.4 穿刺的速度

受惯性的影响,进针的速度越快,越易见回血;进针的速度越慢,越不易见回血。

3.2.5 头皮针

3.2.5.1 型号

头皮针型号越小,静脉回血的阻力越大,越不易见回血。

3.2.5.2 位置

穿刺时头皮针的斜面与患儿静脉壁相接触,形成假性阻塞,造成穿刺成功后无回血。

3.2.6 环境因素

寒冷、消毒液的冷刺激使血管受冷收缩变细,不易见回血。

3.2.7 其他因素 胖瘦等。

4 护理对策

4.1 正确选择头皮静脉,尽早开放静脉通路

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充盈,易于固定的头皮血管,如颞浅静脉、前额静脉、耳后静脉等。对危重、呼吸循环衰竭、中重度脱水的患儿,应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4.2 头皮针假性阻塞的处理

轻轻转动头皮针,或将针柄用棉球稍垫高,让头皮针的斜面与血管壁分开,一般可解除假性阻塞。

4.3 正确选择头皮针型号,提高穿刺熟练程度

根据小儿头皮静脉的粗细,选择相应型号的头皮针。平时要苦练静脉穿刺技术,穿刺时要胆大而心细,对自己要充满自信,不要因怕穿破血管而缓慢进针,要力求又快又准。

4.4 掌握输液技巧

4.4.1 调节器高挂法

穿刺时将调节器开关尽量往高处放,这样输液管里的液体容积相对增加,回血阻力变小,易见回血。

4.4.2 低挂输液瓶

穿刺时将输液瓶稍低于穿刺平面,可增加穿刺的负压,易见回血。

4.4.3 注射器回抽法

用2ml注射器抽2ml生理盐水,与头皮针相连,排气,穿刺进入皮肤后,回抽注射器,形成负压,易产生回血,这是临床上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4.4.4 输液器反折法

穿刺针进入静脉后,将输液器近端反折,再松开,增加了负压,易产生回血,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4.4.5 接头断开法

穿刺时可将头皮针与输液器接头断开(保持接头处无菌),由于输液器内液体压消失,易产生回血。

4.4.6 热敷法

穿刺前可用小毛巾蘸点温开水在头皮静脉处热敷一会儿,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易产生回血。对小儿剧烈呕吐、腹泻、大出血、休克等导致周围血液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尤其适用。

4.4.7 静脉挤压法

穿刺时可在穿刺点前方将静脉由近端向远端挤压(注意不要触及头皮针),由于给予静脉外在动力,易产生回血。

4.4.8 婴儿哭闹法

患儿哭闹时静脉压升高,易产生回血。

4.5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保护头皮静脉血管

对长期输液、化疗患儿要有计划的合理选择血管,严格遵循由细到粗,由远端到近端,交替使用的原则,保护血管,减少穿刺困难。

4.6 心理护理

输液区可以张贴一些可爱的卡通人物,放映儿童动画片,减少小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穿刺时做好小儿的安抚工作,使其尽量配合。

5 小结

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我们除了要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外,还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对穿刺成功与否做出正确判断,这样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第9篇:偷鸡小分队范文

一、公司治理变量对企业R&D投入、绩效关系的有效调节

从本质上来讲,R&D投入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绩效,而R&D支出不会自动提高企业的绩效,这种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关键取决于支出的利用效果。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企业资源的利用和配置可能不会产生预期效果,即使R&D投入相同的两个同类企业,其创新能力也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R&D投入产生的绩效也有较大的区别。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很多企业的经理人存在着相同的偏好,即企业多余资金长期留置在企业之中,而不将其分配给股东。该种现象的存在,过剩的R&D支出,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成本费用开支,因此并非R&D支出越高的企业,其绩效就会越好。实践证明,企业的R&D投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某种因素的影响,这就是公司治理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以下图示来展示。

通过上图关系分析可知,当公司治理变量、R&D之间的交互项统计较为显著时,若公司治理变量和绩效之间没有产生明显的关系,则可判断出该公司治理变量只是一个没有价值的纯调节变量;若公司治理变量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显著,则说明公司治理变量就成为一个半调节性的变量;当公司治理变量、企业R&D之间的交互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时,若公司治理变量、绩效或者R&D投入变量显著相关,则说明公司治理变量并非有效的调节变量;若公司治理变量、绩效或者R&D投入变量均为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则对样本实施分组检验,看各组之间的差异性,从而进一步检验公司治理变量是否为同质调节变量。

二、公司治理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是作为企业制度建立核心问题而存在的,当前各类企业均致力于公司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绩效。对于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大量的研究试验所得出结论并不趋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观点:观点一,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改变来实现的;观点二,治理变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并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治理变量、企业绩效间存在着一个中间过度过程或者其他的影响因素。同时,在国内作为一个制度层面的安排,公司治理也会对绩效产生影响。虽然上述研究和观点,涉及到了治理机制、绩效关系,并且还提到了二者之间的中间过程,但似乎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了治理机制、企业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上,对所谓的中间过程,缺乏深入的研究。然而,笔者相信,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的国内经济体制下,应当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治理机制要素是如何通过中间因素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对于公司治理而言,首先它应当是一套机制层面的安排,主要用来支配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各类团体,比如投资者、企业经理人以及职工之间的关系。

首先,CEO持有企业的股权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企业CEO未持股权时,通常会以投机形式来获得更高的收入,并确保自身职位的安全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企业的短期绩效上,对于市场机遇的把握明显不足,而且也不愿意将企业的资金大量地投在高风险项目上;相反,若CEO持有一定的股权,则他们的行为倾向也发生了改变,更多地会选择增加股东财富的投资行为。同时,CEO与股东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的紧密,并且为实现更多的利益,往往会选择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一明显的对比说明,CEO拥有企业的股权越多,个人对公司价值的依赖感也就越强,企业绩效便随之增加。

其次,两职分离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所谓两职分离,即董事长与公司总经理这两个职位的分离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两职分离对董事会的作用,对董事会、经营班子的影响。管理理论认为,不管董事长、经理是否两职分离,他们都是公司的忠实管家,都会为股东的利益做事。这说明,两职理应合二为一,这样可以有效加强双方之间的协作,对于减少纠纷、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股权集中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所谓股权集中度,实际上就是股权“量”的一种体现,表现为集中、分散以及适度集中等类型。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公司只有一个决定对控股股东,其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实践中可以看出,股权集中度的不同,对公司治理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正面、负面上的影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影响。实践证明,股权集中度越高,对企业CEO股权的激励性就会越低,这对企业绩效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实证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公司治理变量对企业R&D投入、绩效关系的有效调节以及公司治理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国有控股对企业R&D投入、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负向的调节作用,即国有控股对企业R&D投入、绩效关系的形式和发展方向起到了调节作用。国有控股对企业R&D执行之所以不利,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国有控股企业,摆脱不了政府的干预,这就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体系;其二,国有控股企业的社会责任较多,风险较大的一些R&D投资项目通常是由国有企业来承担的,而且这些项目的成功率都非常低,这些项目与社会效益相挂钩,即便成功了,其收益并不专属企业所有。因此,国有控股对企业R&D投入、绩效关系的调节是负向的。

第二,公司董事会会议的召开次数,对R&D投入、绩效关系强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且是间接性、负向等调节。当公司董事会会议召开的次数较少或者频率相对较低时,R&D投入与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反之则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基于此,当公司的R&D投入的执行效果较 好,而且R&D投入与绩效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时,公司的董事会会议频率一定较低;当公司的R&D投入执行效果不好,而且R&D投入与绩效关系并不显著时,公司的董事会会议频率一定会较高。这说明中国董事会会议频率与公司经营状态的关系是反向对应的,当董事会会议频率高时,说明公司经营状态不佳,反之亦然,董事会被动解决问题。

第三,公司独立董事对企业R&D投入、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的独立董事对企业R&D投入、绩效关系并不起到明显的调节作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国内独立董事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当前的现状及上文关系分析可以推测,当前国内公司独立董事的设定,很大程度上是迫于制度的约束,并非公司或企业自发设置的,被动的制度驱使必会影响独立董事甄选标准和要求设定,多数情况下公司只是为满足制度上的要求,而由经理人随便介绍一个熟人,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然而从实践来看,这种熟人董事在实际工作中,或是碍于面子而不提异议,或是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而成为一个摆设。

第四,公司经理层拥有股权,对R&D投入、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公司经理层在拥有股权的激励下,会对R&D投入、绩效关系强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公司经理层持股,R&D投入、绩效之间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经理层未持股的公司,R&D投入、绩效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显著。这说明公司经理层股权激励机制,可有效降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存在的问题,可确保R&D投入项目朝着股东利益最大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戈阳、张宗益、宋增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 刘彦文、叶曦、郭杰.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2,(06).

[3] 钟峥、郑欢、李剑虹.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02).

[4] 秦兴俊、张雨、宋泾溧、宋瑞卿.多元化战略、公司治理与绩效:一个理论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0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