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书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鲁滨逊漂流记书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鲁滨逊漂流记书评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训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进步史无不是一部阅读史。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者,无不博览群书。新课标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可见阅读尤其课外阅读之重要。但是,由于老师、家长及目前课改状况诸多因素,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一是阅读量远远不够,二是没有质的保证。笔者就此谈点初浅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具体做法如下:

1、立足学生 广开阅读门路

立足学生,因地制宜设立班级 “图书角”,让学生想阅读时都能就地阅读。第一,互借互阅,学生可以将自己新近读到的好书放入“图书角”,限定每生每学期提供图书的最低限度;或提供一些好的文章线索及书评,实现阅读材料资源共享。第二,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把课文内容作为一个点,把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为拓展面,扩大了学生阅读量,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第三,设计“套餐”方案,多渠道跨学科阅读,注意学科内容的融合,鼓励学生“开卷有益”,感受时代气息。

2、以看促读 激发阅读兴趣

当今信息时代,各种诱惑和刺激正与书争夺着那些单纯的花季少年。孩子眼里,电视、网络游戏远比书来得亲切生动。这也是现代人读书量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趋利避害。现在,有许多名著名篇都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如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假期间,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播映。教师家长可引导学生在收看这些影视作品的同时阅读原著,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3、以写促读 促读原作品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话题训练。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写一写《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保尔精神》;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研读原作品,增强学生能力。如本人任教的2000级1班周磊同学曾参加南高“冬令营读写比赛”荣膺第一名,三年后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

《语文教学通讯》(03年第5期)披露一份“中学生阅读调查”书目清单:

1、学生参考书、大纲规定必读书。

2、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

3、漫画类如《仙狐传说》、《灌篮高手》。

4、中外名著类如《史记》《红楼梦》《基度山伯爵》。

5、杂志类如《读者》、《当代学生》、《中学生数理化》、《英语园地》、《当代歌坛》等。

从清单中不难发现,学生整体阅读面较广。但也应看到,其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他们仅凭兴趣,选择爱读的书刊,那么,曾影响几代人的经典名著、反映当今科技发展的时文是否在其中呢?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一些作家就学生课外读物提出了独到见解:肖复兴的阅读“三项基本原则”:太老不读,太长不读,太时髦不读。与其蜻蜓点水,不如照着一口井深挖。张抗抗认为可看一些少年作家的书如韩寒的《三重门》、郁秀的《花季雨季》。她还说,18岁以上的中学生什么都可以看,但如果选择不到适合自己看的书,还不如出去走走。

作家们的观点可以择善而从。而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人积极向上、语言文字堪为典范的读物,让其在有限阅读时间内读出无限收获。

三、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1、“精读”与“略读”并举

“精读”即字斟句酌的读,它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现代人要有“一视就理解,一视就成诵”的略读快读能力。“略读”应始终围绕两点来做文章。一是“量”,二是“质”。既要有“一目十行”的速度,又要有“过目成诵”的能力。这就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获得。

2、“积累”和“表达”并举

有这样一个比喻,阅读者应该更像蚂蚁、蜘蛛、还是像蜜蜂?蚂蚁只会辛勤搬运,比喻读者只重积累,久而久之,难免成为“两脚书橱”。蜘蛛只知吐丝,比喻读者只重表达而忽视积累。只有蜜蜂,它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比喻读者既重积累,又重表达。阅读者应该像蜜蜂一样。

3、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更不是老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获得的。

四、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获得各科教师的支持

课外阅读应当是语文老师的事。如果认为仅是语文老师的事,那就不对了,它需要所有老师的关心支持。有些老师认为:“读什么课外书啊,把课本学好就不错了!”“读这些书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呢!” 这样,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还会高吗?语文教师辛辛苦苦调动起来的阅读积极性,又被一盆凉水给熄灭了。

2、获得家长的支持

课外阅读时间有一大部分在家里。教师要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其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并多抽时间与自己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让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乐于阅读,喜欢阅读。

实践证明,课外阅读是学生终身享用人类文化宝贵财富的一条必经之路。当今的语文教师,应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全面启动课外阅读,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使学生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

[3]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