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第1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具有认定、评价和指引三项职能。认定职能表现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过程或结果进行核实,并予以认定,认定职能是一切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审计建议的基础与前提。评价职能表现在审计人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行为和结果的评价,具体来讲是对受托人某些方面管理活动的过程、结果与既定目标、决策等一系列标准的符合性进行评价。指引职能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能,其表现在审计人员针对管理层涉及单位局部甚至整体的显现与潜在的管理负偏差,提出纠正和预防等改进管理的建议。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幅度越来越大,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以快速的反应和独立的立场,向管理层提供基于客观事实的描述和建议,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内耗,甚至避免错误和舞弊的发生。(1)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它从属于本单位的最高领导,是为本单位服务的。(2)随着单位实力的增强,业务的扩大,规模的不断增强,单位需要监督检查和验证的对象越来越多,其作用会越来越明显。(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特别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其一切活动都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符合市场经济的相关准则,内部审计是单位使自己的一切经济活动符合法制经济要求进行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结构不够合理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步入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走国际化经营之路,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水平,以现代化管理理念去解决单位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性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缺乏充足的权力制约。从现实情况看单位赋予内部审计的权限不够,有的甚至不赋予权限,从而导致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难以到位,内部审计实现不了应有的效果,出现了内部审计空有其名并无实际内容的现象。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理结构不合理。目前的内部审计直接由单位负责人着手管理的较少,很多是由行政事业单位总会计师担当,有些甚至由财务经理担任,这种管理机制,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职能的发挥,从而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2、从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审计理论滞后于实践的问题

(1)从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基础职能方面分析,如内部审计的决策与目标、职能、任务和作用等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并与现实情况相符合的理论体系,存在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离的现象。

(2)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务理论方面分析,如经济效益审计、真实合法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理论知识也落后于实际运营情况,管理审计理论也尚未形成一套与实际运行相融合的体系,可操作性较弱。

(3)我国对内部审计的立法也相对落后,除审计署关于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管理的暂行规定之外,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也迫切需要法律规范。

3、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单位的内部审计仅限于单位财务会计审计方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没有同单位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而是应扩展到单位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4、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队伍自身建设不够规范

(1)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当前的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转行,缺乏经济、管理、法律等高素质人员,且内部审计人员因为没有再教育或培训的机会,导致总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学历、专业等严格的限制,很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缺乏必要的审计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现代化审计方法更是难以掌握,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执业效率降低,从而制约了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的发挥。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1、政府职能机构应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自律管理,提高自身免疫力,定期进行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要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关键。只有自身免疫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这也是快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竞争力和更好面对市场经济的有效途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树立强化“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大处罚不法行为的力度和提高处罚的额度,营造良好的单位氛围。

2、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和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内部审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自己给自己“诊断病情”的机构。其重要地位众所周知,系统来讲内部审计能够实质性的减缩上下级信息不对称的差距,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高层领导和职员进行激励提供合理的评价标准;做到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强化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3、确定统一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

较之企业审计而言,评价标准难是一直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开展的技术因素。目前尚未建立起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评价标准和体系,使不同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的评价尺度不一,存在极大风险。与风险管理的配套制度如其它科室建立的风险管理的要求等环境未形成。需要建立起三层次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第一层次是共性标准;第二层次是行业分类标准;第三层次是项目补充标准。三层标准互为作用,互为补充,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人员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时,就衡量的评价标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以保证审计人员选择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导向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

4、审计人员应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着手,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购销和经营状况。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执行审计时,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入手,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具体情况,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购销状况、经营活动的审计。具体是针对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状况、经营活动的资金分布为切入点,审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往来情况。通过对这些资金的流动来寻找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

5、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拓宽内部审计领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要合理应用审计资源,从对待问题消极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转向积极、及时提出其实可行的建议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效率;从认识上限于“查错防弊”,转变为以效益审计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中来,为其出谋划策;要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贯穿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来,清除内部审计死角,重点实现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管家婆”的功能。

6、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将综合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尽快培训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重视和加强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内审人员自身也应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但要熟悉财务会计和审计业务,又要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善于和别人交流。在个别审计项目实施前,可聘请专家对某领域的审计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实际审计中如有问题随时与专家沟通,以避免由于业务知识的缺乏而影响审计结论。

总之,内部审计应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过程,主要为内部控制服务,目的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价值。

四、总结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因素,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与管理起到再控制的作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把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化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置于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中予以认识和重视,抓好行政事业单位规章制度建设,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执行空间,以避免架空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李明辉,唐予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理论突破与修订建议[J];上海会计;2006年03期

【2】马颖;风险管理与政府治理一体化概念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6年08期

【3】车正红;对内部控制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第2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放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职责。政府审计可以考虑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但不得推卸自己的责任。 

  

 

政府审计是受人民委托对公共财产管理者承担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进行的经济监督行为。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公共性等特点,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它对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强化权力制衡,健全民主与法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所实施的审计。与政府审计相比,它具有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审查的经常性、及时性和针对性等特点。内部审计是现代组织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防止、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错误与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健全我国审计体系,明确各种审计主体的责任,提高各种审计的效率,充分发挥各种审计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笔者认为,当前应当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关系的探讨 

 

 政府审计机关应对公营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是大多数国家的一种通行做法。例如美国《预算和审计法》就规定,gao有指导联邦各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等非审计监督职责。《瑞典国家审计法》也规定,国家审计署的职责包括:“监督政府经办机构内部审计活动;监督中央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活动;在审计、会计和有关方面帮助中央政府培训有关人才。”但是,政府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西方国家中,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而且,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职权都逐步转让给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只保留了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以强化公营单位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保证公共财产的安全完整。 

我国现行《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对政府各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指导和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制定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部门单位依据法规和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宣传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制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帮助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训审计人员;指导内部审计职业组织——内部审计协会的工作;指导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工作等。 

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应当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放弃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职责。 

保留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职责的理由是: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具有重大影响。公营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又直接影响着公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权益维护。作为公共财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和享有权益的监控者,政府审计机关有责任在对公营单位进行有关审计时通过评审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其质量,纠正其错误与不当做法,促进其提高工作质量,强化内部控制,保护国有资本的安全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放弃对内部审计业务指导的理由是:内部审计职业化是一种国际趋势。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内部审计职业组织,而且内部审计全球性职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我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已成立。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是内部审计职业组织的基本职责。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能够有社会和市场办的事要尽量让社会和市场去办,而且,企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属于“私人领域”,不宜由政府部门干涉。因此,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应当由内部审计师协会来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更专业、更权威、更有效率,可以统一不同性质单位的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可以使政府审计机关专注于公共领域的外部审计监督。 

至于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代表,理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出发,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甚至可以进行直接领导。这与政府审计机关从保护国有资产的目的出发,对公营单位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监督是不矛盾的。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审计机关仍然对国有单位内部审计进行基于所有权的指导和监督,就与政府审计机关的身份不符,因为政府审计机关不是国有单位的所有者或其代表。 

 

二、政府审计应当如何利用内部审计成果 

 

任何一种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的经济监督机构,不参与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但要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遵循了单位的规章制度等进行监督,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单位进行审计时,要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就需了解其内部审计的设置和工作情况。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例如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与外部审计的审计内容相同,所依据的标准都为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方法上都要评价内控制度,检查凭证、账册,核对账表一致性等。这就为外部审计利用内审工作的成果创造了条件。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外部审计人员在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进行评价以后,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减少现场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用。 

任何一种现代外部审计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解,据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程序与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同时,针对内部控制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为以后的外部审计提供更好的基础。此外,外部审计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审成果和对下属单位审计的结果,以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之前,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核评价。政府审计机关只有在审核评价认为内部审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质量控制严格,审计工作成果比较可靠时,才能对内部审计成果进行利用。利用内部审计成果也不能推卸政府审计责任和损害内部审计及其所在单位的声誉与其他利益。 

 

 参考文献: 

第3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一、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审计廉政建设。加强区教育局内审人员的内部审计业务提升,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继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人员严格执行《省教育审计工作廉政规定》的内容,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做到依法审计、规范审计、精细化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审计人员的廉洁从审。

二、重点实施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项审计调查。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维护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固定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项审计调查,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固定资产的增加、使用、维护和变动、处置等财务活动,严肃财经纪律,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等行为发生,促进勤俭节约和廉政建设,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三、常态化实施教育系统三年轮审工作。《区教育系统第二轮内部审计三年轮审工作计划》中明确规定轮审对象、范围、方式、内容、重点以及组织实施方法,按照学校单位内部管理情况、预决算管理、收支管理及结余情况、“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往来款情况、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单位收费情况、学校食堂管理情况、工会账务管理情况等十个方面的审计内容进行审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年轮查计划中的开始第二年的审计任务,是教育局审计室落实审计监督的具体工作要求,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服务功能。通过审计,深入了解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状况和财务管理情况,规范经费收支行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强单位领导和后勤管理人员的财经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预防和遏制违规行为发生,确保教育经费和财产安全。

四、实施下属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教育局下属单位负责人的人动情况,及时组织完成校长(园长)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通过审计,核实单位财务收支及账内、外负债情况,以澄清家底。全面掌握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及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实施和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审计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并对校长(园长)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其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和评价,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第4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审计;医院管理;作用

一、审计工作的作用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

1.审计工作是深化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措施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单位深化管理的核心举措,而审计又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核心构成因子。缺乏严格的审计,那么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内控制度。审计可以有效的监督内控制度的运作,尤其是在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性,预算执行的制衡性等方面。

2.审计工作是规避职务犯罪的有效措施

伴随医疗体制的调整,党及政府都在慢慢的规范一些违规行为。审计作为监督机制,在此方面作用显著,在招投标上,可对招投标环节予以严格的审查,避免串标、指定中标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审计可以在对医疗设备等的物资采购价格上予以分析,避免吃回扣等行为的发生。利用上述审计措施,职务犯罪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避免。

3.审计工作可以有效节约建设资金

在医院的项目建设过程,很多都是基建项目建设。很多基建项目,隶属国家及政府投资的民生工程,伴随我国对医疗方面的整改,促使基建项目一般都具有投资金额大的特点。在基建工程环节,建设材料繁多,且价格也参差不齐。深化审计,对建设环节的各项投资予以监督,对材料价格予以审计,这将会节省大量资金,进而使医院投资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4.内部审计是推动科学投资先决条件

医院虽然是服务系统,不过也有很多的投资活动。例如设备的维修以及前沿设备的引进,工程的建设等。若决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医院的效益损失。深化审计,经市场考察,对病患消费的情况,对风险的评估分析,给出经济层面的专业性见解,这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使医院在投资中收益最大化。

二、深化医院审计工作的方法

审计不仅存在上述提及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与监管不严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内部审计让审计作用最大化,我们要侧重于解决以上问题,予以全面的改进。

1.加强认识、完善制度

要避免以往重财务、轻审计的思想,深化对内部审计的全程监督。把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心,在制度构架上要从根本加强。要深化人员配置,要将审计工作交给那些真正掌握经济管理、作风优良的工作者去做,改变以往人员充数及岗位虚设的情况。要实现财务与审计各司其职这一目标,一些医院的财务与审计都交由相同的人员进行,自己监督自己,显然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要将审计与财务予以区别。要确保审计的职权,审计是对全医院的审计,无关于职别,都要无理由配合并接受审计,因此就要全面确保审计工作者的地位与权限,避免发生审计工作者由于权限问题而无法开展工作的情况。

2.深化能力、提高监管力度

能力是一个合格审计工作者的先决条件,现阶段很多医院的工作者没有相关的业务识及基础。所以,要注意深化此类工作者的综合素养。要侧重于会计业务知识的培训,增强业务基础。要深化经济管理知识的培养,增加从业人员看评经济的意识。

3.找到重点、避免总账纰漏

深化内部审计,要抓住审计核心内容。(1)要深化医院财产监管,对医院设备的引进、资产等深化审查。比如在贵重设施的折旧上,要找到有效且科学性高的方法,避免有人从中获利。(2)深化对预算执行的审计,预算的审定与执行是单位管理经济的核心因子,针对医院来说也是日常运行的一个环节。审计工作者要深化对预算执行环节的检查,在财务收支、投资决策上是否根据预算去进行,预算是否可以指导好工作。而且,对决算的审计要密不透风,避免人为的使决算与预算同等,确保上述结果的精准性。(3)要全面利用HS系统。医疗一卡通,可以方便医疗手续,避免出现漏洞,为内部审计加快审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医院要在此方面继续执行好相关政策。(4)要算清楚总账,财务是医院的一个资金管理系统,不过审计要把事情想到前面,尤其是在重大项目投资决策方面,要确保头脑灵境、分析要匹配于当前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要避免潜在的风险,有多少资金做多大的事,不可盲目的扩大引强,进而影响医院经济良好的运转。

4.深化考核,加强教育

教育即对审计工作者自己与财务、职能系统负责人的教育,对其职业规范、道德等方面予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让其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深化考核,考核不仅是对普通医护工作者的考核,同时还要对在服务环节的服务品质与客户满意度予以测评。对管理系统在各项经济工作中考核,对投资收益、预算执行状态等,予以全面考评,深化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三.结论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单位深化管理的核心举措,而审计又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核心构成因子。缺乏严格的审计,那么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内控制度。审计可以有效的监督内控制度的运作,尤其是在确保财务信息的有效性,预算执行的制衡性等方面。

作者:谭善梅 单位:河池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赵韡,韩作为,张懿文.数据库审计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4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4(02):31-14.

[2]陈本凤,刘小晶,蒋世明,袁媛.行政单位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探讨——基于重庆市规划局对下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3(04):41-42.

第5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是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努力的方向,不仅是单位管理经济活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标准,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价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依据。

事业单位从事的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涉及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服务活动,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其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决策科学、业务活动规范、管理高效、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能充分体现社会效益的实体。

具体说来,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章,自觉形成依法履行职责、业务规范运作的经营管理思想和风格。(2)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尽职尽责。(3)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财产的安全完整。(4)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使会计活动提供的信息能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控制、纪律控制和实物控制。基础控制是指通过基本的会计活动和会计程来保证完整、准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及时发现处理和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包括:凭证控制、账簿控制、报表控制和核对控制。纪律控制是指为保证基础控制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实物控制是指为了保护单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所进行的控制。包括: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清查等控制制度。基础控制、纪律控制、实物控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基础控制侧重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物控制侧重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而纪律控制则是前两者得以最终实现的保障。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意识,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第一责任主体”意识,得到他们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支持和肯定,从而营造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原则,防止会计工作发生低效率或不法行为。加强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物资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对外投资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制度建立后,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尤其要适应于内控的变化,忌流于形式,不能一劳永逸。

(二)加强内部审计,强化会计外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的一种手段,主要是对正在执行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应实行定期内部审计,以保证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效落实,从而及时发现、处理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违纪违规行为无藏身之地。

同时,强化外部会计监督。外部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的主体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各部门应分别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别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对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事务所出具不实或不当的审计报告。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

(三)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

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第6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

会计电算化,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对事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要求。环境的改变必然要求有新的内部控制系统与之相匹配, 以全新的方法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已是形势所需。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的安全完整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等的总称。会计电算化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发生深刻变化,具体体现为:

(1)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

事业单位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单位的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

(2)控制方式发生改变

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和程序共同控制。例如,从前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以往应由几个部门逐步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由一个人完成。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单位的内部控制是由会计人员通过会计软件实施的,由会计人员和计算机来共同完成。

(3) 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一般都集中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处理,而财务部门人员往往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编码,并对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这样,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重点就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4) 内部控制的范围发生变化

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5)会计档案发生变化

由各种纸质的原始单据、凭证、账簿、报表变为打印输出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和存储在计算机软盘、硬盘或其他介质中的会计数据。

二、会计电算化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新要求

会计电算化使事业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发生深刻变化,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要求,具体体现为:

1. 要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

在电算化会计中, 确保输入数据的精确度是最基本的前提。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 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 计算机无法识别, 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 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 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 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 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 对应用计算机的单位, 要求制订硬、软件管理制度, 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

2.要制定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

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也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电算化功能和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 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职能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 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单位重要的数据。

3、规范档案管理制度

手工条件下,会计数据和信息记录在纸介质的单、证、账、表上,修改困难,修改会留有明显痕迹,从而便于查证、控制。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后, 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下的有形记录大为减少, 凭证、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明和账簿等大多要依赖计算机方可录入、阅读或查询,而且众多信息都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所以会计信息也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因此,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4、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控制能力

网络技术无疑是目前IT发展的方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也不可避免受到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Internet在财务软件中的应用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项范围大、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主要体现为:

1、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要保证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事实,首要问题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自觉强化对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认识,更新管理观念。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执行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层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只有领导管理层真正认识和重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够以身作责,从上到下组织力量去认真贯彻和执行,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作用。

2、会计数据准确性控制

首先, 控制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事 业单位可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同时可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其次,控制输出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数据输出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包括输出数据正确性控制与输出结果的处理、分发控制。

3、会计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

这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 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 保证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 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其内容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

接触控制是为了保证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以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实体安全控制涉及到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光和磁介质等数据存储体的存放和保护。硬件安全控制要求硬件设备的质量必须有充分保证,为防万一,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

4、会计操作人员的权限与职能控制

为建立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 制订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 明确职责分工, 加强组织控制, 实现操作人员职能控制制度的创新。会计电算化所要求的完善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就是职责分工。首先是将会计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 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 以防止对处理过程的不适当干预。

5.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通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来促成建立好的控制环境,它是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算化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会计人员操作电脑进行大量数据运算,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主要包括: 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 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 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以及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等。加强内部审计,可以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进行及时调整, 可以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 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 防止出现漏洞。

6.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更要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严格和规范系统操作,因此需要加强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熟练的外语与计算机水平等综合能力的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会计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系统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电算化警戒教育和日常操作技能,对电算化会计信息树立良好的思想认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减少人为操作和系统运行出错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刍议 薛康蓉 沿海单位与科技 2007(8) 129-130

2、 浅谈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秦华 财会月刊 2006(2)77-78

第7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个方面的财务管理也必须跟上改革的脚步,其中作为国家血脉的交通运输业的财务体系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本文旨在浅析交通运输企业内部财务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毫无疑问的,财务体系的建立和监控对如今的各行各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财务系统稍有差池就会产生非常严重后果,甚至会导致整个企业的瘫痪。那么既然企业的财务内部体系如此重要,到底该如何去建立和监控呢,尤其是们今天谈到的交通运输企业的内部财务体系。 

说白了,交通事业单位财务体系的管理的主要任务无非是要合理编制单位的预算并尽量按照预算来进行财务操作,务必真实的反应财务收支状况;完善健全单位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防止资金的流失,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的程序和方法对资金进行有效监控,强化财政息的反馈。 

以上的交通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和一般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并无太大的区别,但由于交通事业单位具有某些独特性,例如管理的事业单位点多、线长、面广等,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 

一、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建立 

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所有的政策和方案开始实施之前必须要建立较为完善的健全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以后财政工作中每步都有章可依。 

近来,由于交通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随着整体格局的变化而不断的修善和补充,以保证交通企业资金运转的流畅。但是,现在的交通企业的财务管理上暴露了大量弊端,比如对整体的交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资金的支付计划性不足。对财务预算程序流于形式化,没有实际的效果,要么预算过多“宽打窄用”,然后年底就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要么预算不足,年底就哭天喊地的。其次是会计人员的专业没有要求的标准,导致不合格会计的存在不能有效地完成财务工作。这就要求各项制度的及时的出台并严格遵守,比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费用报销制度、资金调控制度、稽核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等等。这样确保交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流畅的进行。 

二、交通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做预算 

预算在交通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是一定要做的。并且交通企业单位的预算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来。像以往的那种“根据去年的经验”这样的字眼再不适合出现在财务预算中了,以上年的实际发生额为今年的预算标准的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固定金额的这种预算编制的方法,只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和资金用途不明。因为如今的交通企业部门也逐渐向自负盈亏的方向转变,因此预算编制方法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做到重点明确,统筹兼顾,并与与企业的发展是一致的,合拍的,全面而又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收支状况。可以推荐的是零基编制法,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也是尝试的比较多的一种预算资金的方法。 

其次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实时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观察预算资金是否用在了实际计划之内的活动,若有变动,则需知道其原因并计算是否与实际脱节太多,从而进行有效地调剂,确保不会影响了预算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单位的预算要具有一定预见性,对比较稳定的项目支出要合理编制,对变化比较大、可控性差的项目则要科学、合理的预测,充分考虑到各种政治、经济形势,尽量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度和可行性,树立财务人员资金预算的权威性。 

三、交通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审核 

在做好预算了以后,根据预算再要结合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交通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动每一次都因该经过严格的调研审批,明确事实后,征求大家的意见,确定了在允许资金的支出。这样做可以防止出现某些不必要或别有目的的预算项目。是每一笔资金能确实的用在刀刃上,从而发展使企业正常的发展。审批的过程则要求是严谨的并且必须同时具备合法的单据、有关的批件、经办人员的签字、主管领导的审批、会计人员的审核、内审员的审核等才可以给予报销。在支出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抵制不合理开支,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财务支出的内部审计是内部财务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能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并且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的发现在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的管理监控制度是否完善,各级的财务管理人员是否严格的按章办事。是企业能有一本明白账,而不是以往的糊涂账一堆。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一些权限和义务,最好是只对企业的第一人负责,这样执行起来会更便捷。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交通通企业中很多的问题是有会计的准也素养不够而引起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应该极力改善解决的,以下方式可供参考: 

(1)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对其进行业务培训,这会产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为之后的工作带来的成效是巨大的 

(2)培养会计人员的全局观念、协调能力以及对资本市场的敏锐洞察能力等,现在的专业会计早就告别了埋头于账本苦算的年代,而是应该有对企业的管理经营和对市场的了解分析方面的能力。 

(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修养。对于每天和钱打交道的会计来说,他们的职业道德是一定要加以强化的,那些可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结束语 

总体来说,交通企业的内部财务体系的建构和一般的企业相差并不多,但是其特殊性还是有的。这就要求整个财政体系在准则不变的情况下要实时的根据自身多变的状况加以调整,不论是上面的管理者,还是下面执行某项任务的人员,都要遵循整个建立的体系才可使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让整个交通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服务大众。 

参考文献: 

[1]张艳辉.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d] 中国经贸 2010 

第8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内部审计;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潜力进一步挖掘,各类市场主体竞相活跃,市场角逐将更加激烈,特别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以及利益集团的逐利性带来各种风险,企业所面临的形势愈发严峻,使得经济社会中风险无孔不入。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隐藏着各种风险,使得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程度和认可程度在发生改变。内部审计作为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从各个层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审核,以此改善内部结构和管理水平,更好的履行监督和评价职责,使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

新一轮改革在各领域持续推进,对企业、对审计行业和审计人员等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有利于优化企业组织现有管理模式、实现审计组织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管理的高效运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审计风险的隐蔽性、多样性、普遍性增加了企业内部审计和经营管理的难度。所以,论文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防范措施研究为主题,对内部审计及其风险进行深层次研究探索,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审计的关注度,使审计行业得到进一步深化,日趋规范。有利于激励审计人员不断提高执业素质,加强专业道德修养,给予必要的指引和提醒,有利于提高识别风险的意识,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完善反应预警机制,将风险扼杀在源头,遏制风险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建立内部审计长足发展的有效机制,更好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I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完善自我。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对内部审计风险的理解,国内外学者大体上是相同,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其含义:“一是审计人员认为某会计报表是存在错误的,但事实上它是公允的;二是该会计报表已经证实是公允的,审计人员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实际上它没有遵循相关准则,没有客观公允的反应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及经营管理状况,或者是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对存在重要错误的会计报表未能察觉”。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客观原因

1. 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低

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低是存在企业中一个显著的问题,虽然有的企业组织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大数情况下也只是一个摆设,毫无价值可言;如果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监察部或者其他部门,他们就不等保持与之相平等的地位,也就很难对组织其他职能部门开展独立、客观地审查,做出恰当的评价,更无法向组织高层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因此,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低就很难对所进行的审计事项发表客观、准确、公正的审计意见,进而也将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

2. 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企业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国家审计有《审计法》作为法律依据,社会审计有《注册会计师法》作为法律依据,但至今仍没有一部审计行业的专门法律,现行中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法律层次低,严重滞后了内部审计行业的发展,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经常存在找不到客观依据,只能凭主观判断,依法治审不力,这就会失去审计本质;在某种情况下就会对审计结论、审计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权威性、正确性和客观性丧失,也相应的增加了审计风险 ”。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

1. 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存在局限性

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受审计目的、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审计环境等因素影响,这就决定了所采用的审计方式方法多样性,传统审计方式多采用手工方式,审计工作量大、审计具有盲目性、审计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都会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与审计的目的和要求相距甚远。

2. 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强严重滞后了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进程。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专业性不强,知识面狭窄,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储备没有及时更新,认识不到位存在轻视心里。

三、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具体措施

(一)加强内审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审计工作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是一项重要的企业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审计事业的成长转型,人们对审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审计的作用和影响力也日益凸显。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结构的合理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 拥有高水平的业务结构。在专业背景方面,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合理配置专兼职审计员,保持合理结构。

2. 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的、全面的专业技术结构。企业人事部门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时,应尽可能多引进经验丰富、理念先进的中、高级职称的人才,同时也可以引进其他方面的人才,优势互补,拓展他们的思路,解放他们的思想,能够更加积极地参加审计工作。审计机构要为审计人员再学习、再教育提供渠道、资助。鼓励他们回炉再造,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二)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的权威性是审计的重要特征,确保审计的权威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与被监督对象毫无利益关系并且在审计过程当中得到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充分支持。审计人员结业考试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严进严出,从另一层面增加了审计的权威性,这也被各方所接受,国家也要从法律层面对相关规章制度、理论准则做出更为严格的界定和要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要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定专门针对内部审计的组织规章,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刚正无私,严肃认真对待每个审计行为以及做出可以量化的贡献,只有保质保量,才能更加保证审计的权威性。

(三) 改革和创新内审方式和方法

1. 改革审计的基本方式

首先,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改革、调整和优化现行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手段,探索适合企业、适合市场的辅助审计。其次,加大对企业资金流的监督,特别是支出资金的审查,进行事前结算,通过全程监控,最后做出合理的审计评价。最后,规范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行为。对企业的重要经营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与审计,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通过改革和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延伸内部审计链条,实现自我约束、自我革新、规范管理,使内部审计形成点面结合、纵横交错的覆盖网,实现对企业的重要经济行为全过程审计监控,更好地发挥审计的服务、监督、咨询等职能”。

2. 创新内部审计的方法

风险的普遍性、隐蔽性,决定了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已不适应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因此要创新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法,使防范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更加有效、具体化、科学化、可操作化,革新内部审计的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实施内部审计营销战略,广泛宣传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关动员工作,积极拓展和利用各种渠道创新审计工作;一是利用现代化的办公系统和新媒体技术,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网站,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拓宽了审计证据的收集渠道;二是设置专栏和展台,宣传审计工作,定期对审计情况进行公示;三是开展模拟审计,测评审计结果,做出合理性判断,及时提前进行整改,最大效率的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合作,协同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建设情况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因此,对原有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与完善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这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来完成,虽说在现如今,我国公司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内部审计一定能在公司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顾佳英.论企业审计风险及其规划[DB/OL].大学生论文联合对比库,2014(06).

[2]张来法.论我国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及产生原因[J].企业导报,2011(03).

第9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 内部审计 科研经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16-02

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科研经费数量逐年上升,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教育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等科研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高校健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作为内部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也逐步将科研经费审计作为审计重点工作之一。

一、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定义、定位和内容

科研管理是指高校对其承担的全部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的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依据有关法规,对科研管理业务活动合法性、适当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第28条指出,高校内审的目标是促进完善管理,控制和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高校实现办学目标。科研经费审计的定位就是通过审计,促进科研管理的完善,控制和防范风险,提升科研水平。内审部门作为高校科研中不可缺少的角色,起着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作用。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科研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评价。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机制、预算标准都不是很合理,如果我们生硬地去追求与预算一致,侧重预算执行效率,不但不会提高科研管理效益,还会引导科研支出的虚列,造成负面影响。预算不是我们的定性标准,它本身也是我们审计的对象。审计人员应该通过正面引导,科学预算、科学执行,而不是生硬地追求一致性。科研预算执行审计重点是对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核。科研经费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不是科研项目个人的。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科研经费使用都须合法合规。

二、科研经费审计的特征

1.政策依据的专业针对性。科研经费属于专项经费管理审计的范畴,审计依据除了国家相关的财经制度外,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政策依据也不同。纵向科研经费有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如国家自然基金管理办法、社科基金管理办法等,横向科研经费更多地是依据合同(任务书)或委托方要求。

2.审计内容的特定性。科研经费审计内容根据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的要求和项目经费来源确定,主要是审计相关项目内容及制度的遵循性,目的是查错防弊,查处与科研不相关的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审计报告使用范围的指向性。目前所做的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课题结项验收或中期检查,报告的使用人主要是科研项目主管部门。

4.审计结论比较单一。审计结论主要侧重于经费管理的规范性,预算支出的准确性,以及支出的相关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目前关注绩效部分较少。

三、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存在的常见问题

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科研经费的使用往往被看成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行为。项目管控方面,内控不完善,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疏松。科研管理任务重、科研经费规模大的学校,未按教财【2012】7号文件要求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统一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科研人员认识不够,意识不强,未严格执行预算。

具体表现有:项目管控方面,尤其是对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学校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规模大的学校未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服务岗位或机构;横向科研经费未完全实现分项目核算;科研经费尚未完全实现辅助账登记;因异地转账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部分外地专家咨询费发放未使用银行卡;少量科研劳务费发放存在无人员身份信息、无银行卡号、代领代签等现象;纵向科研经费报销烟酒、餐费;报销与科研活动无关的费用,如:衣服、包、药品、食品、蔬菜等日常生活用品;报销汽修费、保险费;部分办公耗材大量从商场、超市购入,存在报销个人生活用品的可能;个别旅游景点住宿、往返车票,与科研活动关联度不高;发票无抬头或发票开具单位与开票内容不符,存在极个别虚假发票问题等。

四、科研经费管理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1.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教师对科研经费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研项目是自己凭个人能力向有关部门申请来的,是个人的经费,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随意。

2.科研管理内控不健全。三级内控失效,项目级内控没有,院系级内控虚设,校级内控乏力。内部审计一般停留在核查单据层面,对内控关注不够,整体把握不够,重点突出不够。

3.审计资源有限。科研项目数量多,经费金额大,许多高校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内审人员一般不超过教工人数的2‰,还要从事工程造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将科研项目全部纳入内审范围,对内审来说,显然力不从心。如果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由于注册会计师主要擅长公司、企业审计,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熟悉,对学校业务比较陌生,审计效果不佳。

4.难以界定支出合理性。科研项目涉猎广泛,专业性强,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局限性和自身的能力,对一些支出特别是对一些专用设备、材料是否真正用于科研无法界定,部分支出合理性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科研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有时很难认定。你没有办法去认定一个科研人员是坐出租车,还是开车,或者租车与科研成果更有关,你也没有办法去确定科研过程中是用200个试剂比用300个更应该。

5.审计时效滞后。由于目前多为事后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立项、预算编制等事前和经费使用、核算等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既成事实,有些问题整改难度较大,在顺利结项和存在问题之间容易引发矛盾。

五、内部审计机构如何搞好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1.建设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环境可以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基础。《河北省省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学校应将科研经费审计纳入内部审计部门的重点审计范围,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应通过各种渠道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增加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合理性,同时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审计工作。高校应建立规范高效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配备专业胜任的审计人员,购置必要的审计软件,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2.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服务性作用,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准确地查出问题,还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的宗旨在于为本单位增加价值、改善业务流程,提高控制与治理过程的有效性,促进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发挥建设性和服务性作用,通过纠正科研经费使用的不当行为,对非故意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对恶意行为予以纠正,必要时责令清退违规资金,促进学校科研管理相关部门建立内部控制(包括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工作规范等),科研管理任务重、经费规模大的学校,在财务部门或科研部内部设置科研管理服务机构,确保科研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执行。高校科研管理的内部控制包含校级、院系级、项目级三个层级,应完善三级内控。高校内审部门通过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三级内控落实。

3.把握重要项目和重要业务环节。重要项目指项目到位资金总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大的、关注度高的项目;或者是金额虽不大,存在问题性质严重的项目;来自财政拨款的纵向科研项目,也应作为重点。目前科研经费领域出现的问题按照性质与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在预算与执行过程中,擅自扩大开支标准、未经批准调整项目预算等问题;(2)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招标、重复采购、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3)应该用于某类型的开支被通过某种方式挪作他用,比如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购买其他物品,以购买办公家具的名义购买自用家具等;(4)不仅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有些完全用于一些无中生有的项目,比如虚列项目支出、虚列劳务人员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等。

重要业务环节,是管理控制中的薄弱部位、衔接部位。主要有经费转拨、材料采购、劳务费开支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应作为内部审计重点,进行有效地管控。

4.综合运用审计调查、跟踪审计、事后审计等方式。科研项目数量多,金额大,在开展审计时,可采取下列方式:(1)为了全面了解科研管理的业务、控制和风险,内审部门定期对学校科研管理状况进行审计调查,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缺陷。(2)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跟踪审计能更好地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控制潜在风险,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3)事后审计可以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科研项目审计,并从中发现问题督促项目组整改(包括违规资金的清退)。内审部门扩大事后审计的覆盖面,加强事后审计。如:审计科研经费转拨时,审计人员应在“企业信用网”查询收款单位有关信息(法人代表、高管、股东等信息),查阅项目任务书、预算评审书、项目合作协议等项目资料,审查经费使用的相关性。从科研项目结果入手,发挥审计的监督和威慑作用。

5.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全程审计。高校科研项目细分预算复杂,数量多,涉及人员广,内部审计不仅要做事后审计,还要将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单独或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等信息技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类信息化技术,适时掌握、评价审计结果,提高审计效率,识别、评估科研经费管理风险将变得更加便捷。

6.推行科研经费审计结果公示。高校内审部门可以参照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等规章,结合学校实际,在校领导批准的情况下进行公示。一定程度上推进校务公开。审计结果公示由发起审计项目的机构对审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充分考虑学校保密规定,对于项目不能公开。审计公示有利于将审计监督与民主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广泛的监督力量。科研经费审计结束后,公示内容应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过程管理信息、结题验收信息和审计结果信息等。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应通过查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堵塞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学校科研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学校科研健康发展。

[本文是河北师范大学校本研究项目(S2015XB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芸.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万钢.要坚决杜绝科研经费管理出现问题.新华网,2013.10.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