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

第1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方法 探讨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min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预习题纲:1.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3.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4.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5.无定形碳通常有什么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听老师讲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得到培养。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们讨论、老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第2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初中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初步的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新学科、新起点,课程刚开始时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甚至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法”,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做好各种实验,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获得正确结论,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能力

初中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通过分析获得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会学生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就采取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的方式,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再到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同水的反应。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基本思维步骤是: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在教学《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并与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进行对比。在教学中,通过这样有的矢的引导,学生可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以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让学生自学,不愤不启

让学生先自学其实就是课前先预习。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积极作用,同时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的,听课时不能有的放矢。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在上新课时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让学生花10分钟左右,有目的地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如下预习提纲:1.物理性质包含哪些方面?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举例说明。2.氧气可以同哪些物质反应?3.你想怎样表示这些物质同氧气反应?4.这些物质同氧气反应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数量上看,有什么规律?5.这些物质同氧气反应时,现象有何相同和不同?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经老师的点拨解决,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于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离不开解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首先,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和题目的求解用简洁直观的化学语言表示出来,然后排除与题目所求无关的干扰信息。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阅读、理解、推敲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中的知识点、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第三,验证解题结果,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否验证,如何验证?同时可以多角度地思考本题的不同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记忆是化学学习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学生的记忆能力是有差异的,应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谐音、编顺口溜等方法,增强记忆的趣味性,消除死记硬背的枯燥性,以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在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时,就采用列表比较三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金属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比较,学生对金属的性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了记忆能力。

第3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任何功课的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学是教的依据,教的目的。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如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深入,课程难度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感到困难,直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有学生会说:“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习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语。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内容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预习提纲:①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③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④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⑤无定形碳通常有那些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听教师讲解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有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只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氧气的性质”一节教学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不同物质的共性。

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也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解题能力

第4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习方法;衔接;指导

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大多反映化学难学;不少学生初中化学成绩优秀,升入高中后化学成绩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在部分女生身上表现更加突出,成为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较多地强调教师领会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教法,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的研究,致使教与学脱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因而要降低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台阶,提高学习能力,结合课堂教学进程加强学法指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就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问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指导

初中生一般没有预习新课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去预习,这样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就困难重重,因而高一教师就必须肩负起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责任。课前预习指导可从学习目标指导和阅读方法指导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区分重点知识和非重点知识的能力,明确学习的预期结果,对学习起着定向和指导作用。学习目标可分成“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问题目标”等不同的层次目标。如“离子反应”的课时教学目标可具体地描述为“四会”:会写――会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会看――看到离子方程式就知道它不仅代表一个化学反应,而且也代表一类化学反应;会判断――能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会检验――掌握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多数学生的课前预习始于教师的“启动”,因而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学案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阅读目标提出要求和任务,做到要求适当、任务具体、检查及时认真、评价有激励性。我在引导学生预习时,用拟定预习提纲的方法来使学生明确预习任务。如氧化还原反应,我列举的提纲为:初中学过的氧化还原概念是什么?元素得氧和失氧过程与其化合价变化有何联系?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举例说明四大反应类型中哪些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价态与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这样拟定预习提纲,设计预习问题,能使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注意力集中,学习有针对性,预习效果好。

二、课堂学习指导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果学生不能处理好听课和笔记之间的关系,就会沦为课堂笔记的“抄写员”,影响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听好课,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巧妙完整地记笔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明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认真学习教师如何提炼教材知识要点来进行课堂小结,并在上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掌握化学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我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一要注意抓“色、味、态、溶解度、密度”等共性,二要抓其个性概括;学习化学性质时,指导学生遵循“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典型应用联想类比”的方法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习化学概念时,则侧重于它的外延和内涵以及概念的运用;在实验过程中,则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仪器及装置,教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药品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伴随的各种实验现象等;在金属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中,指导学生从“海、陆、空”全方位观察现象。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作为学习过程的持久性、系统性记录,对已学知识的复习非常重要,因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做笔记,而如何及时捕捉、准确记录信息,则是课堂笔记的主要任务。我指导学生当课堂教学中出现教材中没有的定义、表格和图解时,就要做详细的笔记,其他则只需将纲要性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比如重点、难点、疑点等,自己在听课过程中迸射出对解决某个问题有启发性的思想火花。学完新课的当天,及时将课堂笔记梳理,该完善的完善,该删除的删除。比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来不及记录的内容,在笔记空白处加以说明,记录不完整的内容,借阅其他同学的笔记来参考,取长补短。

三、课后复习指导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防止遗忘。有些学生在初中养成了复习时一遍遍地读,按部就班地对教师总结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背诵的习惯,这是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的。因而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改变这种复习方法,逐步培养有效复习的科学方法。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和阶段性复习。

在课后复习时,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几遍后掩卷而思,尝试“过电影”,即以回忆的方式复习,或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做作业前在脑海中复述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甚至以出声地讲述解题思路或分析过程等方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方式促使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多问为什么,从而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阶段性复习一般在完成章或模块的教学时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内容量增大,辐射范围广,知识点多而零散,因而必须指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并逐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如下三种复习方法:

1.相关对比法

把几个易混淆的相关概念或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比如,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比较归纳,提炼它们的共性,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准确、更全面。

2.点线网络法

运用图示、连线或箭头等手段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结构整体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中最常使用,如“硫”这部分知识就以这一线索形成线形结构,同时这种结构也揭示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以“单质氧化物酸(碱)重要的盐”为线索,每种物质再以“存在性质制法用途”展开形成知识网络。我在教学中,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顺序完成钠、铝、铁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再布置学生自己做章甚至模块的结构图,课本知识通过学生的重组再现,使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特点的化学学习思维。

3.分解记忆法

学生在复习时通常都会先看课本,但许多学生很困惑:书看了几遍,就是记不住。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学生都是把书当成小说一样地看,不明确复习要记忆的重点目标,泛泛而读,因而一无所获,继而厌倦看书,要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合理分配复习的任务量,指导学生将复习的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小块,采用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来提高复习记忆的效果,如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可分解成钠、铝、铁几个小模块,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又分成氯、硫、氮等不同部分进行独立复习。

四、作业解题指导

在各种大小测试或练习中,常会有不少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解题速率太慢,测试题中能做的题没时间做完,课后练习完成不了等。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不足,导致解题速率低下,因而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由于现行教材中几乎没有解题技巧的专门内容,很多学生无法去探究解题技巧;少部分学生虽然从某些参考书上看到了一些零散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但由于似懂非懂或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提炼,仍不能形成较高的解题能力,因而我针对这种状况对练习进行精讲精练。比如,在解决“过量问题”和“多步计算”时,采用了几条规律:“方程式要先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左右单位要相应,上下单位需相同,遇到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遇到多步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关系式来关系量,对准计算细完成。”按不同类型题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学生在掌握这些规律和方法后,解起题来都能得心应手,以后再遇到其他有关问题时,就会迎刃而解了。

在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指导时,还要合理选择教学的时机、内容和形式。例如,守恒法的应用,应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分步向学生介绍:电荷守恒法在讲授离子反应时介绍,电子得失守恒法(化合价升降守恒法)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时介绍,元素守恒法在讲授有关多步反应计算时介绍,质量守恒法在必修一后半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而物料守恒法则在高二学习盐类水解时向学生介绍等等。此外,还要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关系式法等解题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之后,再指导其及时整理错题集,结合已做的练习联系解题前后的思路,使学生悟出审题、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来提高解题能力。

初高中的衔接除学习方法的衔接外,还包含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衔接。衔接问题虽然是初高中过渡中出现的暂时性问题,但如果不注意解决,将会影响整个高中的化学教学质量。因此,为学生架设“阶梯”,让学生都能顺利越过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台阶,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对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的指导和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对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进行研究、探索、尝试,摸索出一套更优化更完善的衔接教学方法,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夏正春.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探析[J].化学教育,2002(6):33.

第5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多维学习方法 化学笔记 课学预习

听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找重点听,抓难点着重听。读有利于理解课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及理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初三化学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类学生往往会吃一些“暗亏”。而读有利于该类学生更好地写,更好地答题。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化学中的文字题其实都有一定的“题眼”,通过读能够加强学生找“题眼”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解题习惯,不骄不躁,从容读题。写是在学生认真听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好课堂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作业需仔细挑选,将笔记与作业结合,让学生学会利用笔记,强化自学能力,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听学生说:为什么我平常听课也懂,做题也不少,效率也不低,就是一到考试就不会?我什么都忘记了现在怎么复习呀?越复习到后面,我越乱,是怎么回事呀?有解决的办法吗?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笔记没做好。

一、提倡学生记好化学笔记

1.从感知规律来说,做笔记可以加强记忆。

课堂上学到东西很容易忘掉,因为课上的记忆只是短暂的,记得快忘得也快,如果笔记上不留些痕迹,哪里去找记忆的空缺?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记笔记看成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虽然有些同学没怎么记笔记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笔记在平日积累、期末复习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至于记笔记是否会影响听课,那就要看你随机应变、灵活取舍的能力了。

2.做笔记可以促使学生听课更加专心。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一定要记笔记。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外,许多学生上课时听得懂,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也不知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是怎么讲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是什么。所以一定要做笔记,而且教师要亲自检查。有些学生,资质普通,那么他就必须记笔记,反复钻研,虽然不能自创,但至少可以精通老师所教。如果老师教的得法,这种学生也可以成才。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做笔记可以使他们上课不睡觉。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如果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就不太容易走神了。有效地记笔记不仅可以积攒学习资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防止开小差。

3.笔记在学生构建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记是学生认知地图。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选择、重组、提取知识结构的技能训练过程。笔记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可以说,体验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只有在充分体验后,才能加深对知识概念、规律理解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强化情感体验。化学笔记,主要应记提纲、记问题、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1.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探索,根据需要自学。因此,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预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3.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有所提高。

三、着眼实际,立足课本

1.立足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处理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课本学习逐步形成的。近年来,不少学生认为可以不看课本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细细研究初三化学课本就会发现,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对课本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然后以课本为基础,向外延伸拓展。

2.着眼实际探究。

在教学中多运用实际实验情景,不杜撰,最好切切实实,经过实验的验证,切实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被课本束缚,解放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常规。

第6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函数 信息化

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的数学教学中,就是要实现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工具,把数学教学的内容作为载体融合到信息化的工具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让老师和学生都从中受益,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

函数作为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函数教学是学生接触函数的第一步,是为高中和大学的函数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图像来简单的分析函数的性质是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目标。学生通过对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之间的变量关系的学习,对变量概念的掌握是整个函数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教学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首先是通过图像法、表格法和表达式法来学习函数,进而才能理解函数的定义。其次,在了解了函数的概念后,再学习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在图像和性质的指导下去运用函数,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信息化技术与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知识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是自己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建构起自己的理解,是主动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概念和思想的组织过程。即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信息化是学生知识构件的工具。

2.信息化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是引导者;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强调协作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评价。

3.中学数学教学理论。现代数学教学强调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信息化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三、信息化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方法的分析

1.信息化技术下初中数学函数概念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概念的教学是函数教学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概念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记忆,要理解透彻甚至要到所有的性质和应用练习进行完才能完成。如初三代数中函数的概念,“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一个唯一的值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利用信息化技术,首先显示y=x+1的函数式,再播放水库的蓄水画面,引导学生将水位设置为y,将时间设置为x,这样就形成y与x之间的关系,并可以通过观看画面使学生对概念有了直接的认识。

2.信息化技术下初中数学函数的图像以及性质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函数图像及其性质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这几种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函数性质的研究,是通过对函数图像的研究来实现的,在教学中需要使用几何画板来绘制大量的图形。几何画板软件的使用,使得函数图像在变量过程的轨迹的表达具有可行性,学生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感受和体验函数的产生和变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增加了函数图像的直观性。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函数图像,以及在x的变化对y带来的变化,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几何画板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有了动手“做数学”的机会,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他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和问题的研究者。学生的主体身份得以突出,自主性学习能力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思考,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3.信息技术下函数应用的教学方法

抽象的函数概念必须经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来实现深刻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时候可以与一次、二次方程的求解和几何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整个数学体系中,函数是重要的建模工具,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很好的创设接近于现实的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让学生运用函数的知识去解答,在函数的实际运用中实现对函数概念、变量、函数性质等知识的透彻理解。

4.借助计算机的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信息化技术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各种多所需的材料。如在讲函数中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讲解:首先是老师利用投影仪将事先收集的现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像的图片,学生们在多种多样的现实图片中体验对称的美。第二个阶段是实践阶段,让学生利用白纸制作出一件轴对称图形。第三阶段是利用信息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灵活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练习使用。

四、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整合的原则

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和提高认知工具三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要主要了解信息化在函数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以免产生错误。原则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的引导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由老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供引导和帮助。很多老师觉得信息化的应用减少了自己的讲解,对教学的过程失去的把握,而过多的干涉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二,以任务驱动和问题的解决作为初中函数教学的主线,强调协作学习。利用信息化的技术给学生创设问题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总结

信息化技术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只依靠老师讲解和画图来教学的方式,给函数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现实情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函数知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包春晖. 信息技术与初中函数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2] 张丽娟、荣宝珠. 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之教与学的变革[J]. 科技信息,2010(18).

第7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 表达能力 学习兴趣 方法

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表现各种能力的一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系统教学工程。下面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增强学生兴趣方法谈点看法。

近几年,通过调查发现初中三年级学生部分存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共性问题。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是教师探讨的典型问题之一。根据化学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学生认知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充分准备绪论,建立培养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多数学生上初中时对化学课重视不够,认为化学知识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如物质构成奥秘等,这就需要通过语言由生动活泼的绪论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使学生真正把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

二、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是整个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实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在此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且对学生的实验技能也起着示范作用。然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内容一般是平铺直叙的,缺乏趣味性,乃至影响实验教学效果。针对此情况,根据实验目的,在许多新课前,需要设计一两个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利用出现的奇妙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激奋、高昂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时,需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利用实验,讲解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是化合物。学生既接受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日常生活中化学现象、问题是多方面的。要十分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验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培养热爱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动机。如:为什么衣物上的油渍可用汽油擦掉?为什么发面、做面包要用小苏打?等等。在课堂上联系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了为什么不能用工业酒精做饮料酒。这样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体会到学习化学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第8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88-01

复习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成功的复习课能起到画龙点晴之效。全面、系统的复习有利于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更好地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复习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对以前所教知识点的回顾,而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优化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对每一章节的各个知识点做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下面,笔者就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略谈浅见。

一、捕捉错误,让学生在复习中治标更治本

随着知识的扩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不过,学生的错误是引导他们改进自我、提升数学能力的宝贵资源。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深入剖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克服思维上的干扰,在复习中治标更治本。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幂的运算法则》时,学生常常会因为相似或相近而产生混淆,为此,笔者在复习时有意搜集了容易出现的错误(如下所示)进行展示分析:

1.同底数幂相乘的错例:

(1)a2+a3=a5 (2)a2・a3=a6 (3)a3+4=a3+a4

2.幂的乘方中出现的错例:

(1)a3×4=a3×a4 (2)(a3)4=a3+4

3.积的乘方中出现的错例:

(1)(-a3)2=-a6 (2)(-a2)3=(-a)6

对于第一种底数幂相乘的错例中,通过错例分析,可引导学生重新思考什么是“同底数的幂相乘”,以避免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第二种错误是关于幂的乘方法则,在错例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指数反映的是底数的个数这一根本意义的认识。第三种错误是积的乘方,两题都是把积的乘方当成幂的乘方来做。通过列出三种常见的错误,从形成错误的源头刨根问底,帮助学生记住公式,加深对数学概念、法则的理解。

二、点面整理,让学生在复习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系统性强是数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往往对各个数学知识点都是以模块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上对各个知识模块进行点面整理,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对所学知识以“竖成线、横成片”的形式予以系统整理、分类、综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教学,教师可先复习如下教学重点:比0小的数(负数)、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蹼的距离)、相反数(相反数的和为0)、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方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帮助学生归纳与整理本章内容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呈现如下:

三、知识拓展,让学生在复习中温故知新

常态下的复习课,必须上出新意,才能激发学生上复习课的积极性,在新的情境中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知识的延伸,抓住复习的机会,在知识转化间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炼出隐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AE、BF交于点O,∠AOF=90°,如图1所示,求证:BE=CF.

证明:∠AOF=∠ABE=90°

∠AEB+∠CBF=90°

∠AEB+∠BAE=90°

∠CBF=∠BAE

又∠ABE=∠BCF=90°,AB=BC

ABE≌BCF

BE=CF

题目虽不复杂却较经典,在重新复习这样的题型时,教师也可以将例题进行适当的“扩充”或“变型”,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复习课的魅力,应用促理解,会一题而通一类,让学生真正在“趣”中巩固,在“乐”中练习。

第9篇:初中化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一、前言

中学化学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容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下来谈几点我在化学教学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教学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一)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老师的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并能购积极主动地去学。

(二)学生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对化学还挺感兴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感到很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当成“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就会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细化初中化学知识,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有趣的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形成和发展,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趣事;谈世界著名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在无形中增强他们化学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分散。如教材中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学生都很难记住,为此我们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并做做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记住,能够完整准确地说出实验流程和化学反反应。

(四)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他们往往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我们就成立了化学实验小组,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从激发兴趣着手,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消除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枯燥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的乐趣,并喜欢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三、精讲多练,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来讲,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解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

(二)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知识体系,抓住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出现问题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真实体验。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