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新闻摄影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摄影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闻摄影课程

第1篇: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旧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体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此关注课堂提问设计就是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符合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需要。要真正打破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就有必要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课堂问答是师生间最有效的互动活动,一个科学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以往课堂教学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设计指向性不明确。课堂提问是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提问要有清晰明确的目的指向。

新世纪英语课文《Metropo lises》的案例,老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ich city do you think is 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结果学生冷场,很明显学生不知道老师问题中的great的标准,老师又问,“What is New York?”学生继续冷场,而老师所预设的答案是“New York is a polnical,cultural and economic center.”显然案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不够清晰,学生难以理解老师的问题指向。从而师生循环不畅,阻碍了课堂的有效生成。

(二)课堂提问设计过细、过大或者难易不当。老师设计的提问要引领学生对文本最核心的内容,对于重点难点的知识进行品读和理解,而问题设计假如过细、过大或者难易不当,则浪费了课堂宝贵时间,又阻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本人在教授新世纪英语《An interview with a pop pianist》一课中,在播放了刘伟的视频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How did he succeed?”这样的问题明显太大太难,学生不知道根据什么思路和线索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课堂提问设计重展示性问题,轻参阅式与评估性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对应的提问类型,如展示型问题,参阅式问题,以及评估性问题,而我们平时的课堂提问设计多的是以一些阅读活动为主的展示性问题。比如本人在对《Miracle in the rice field》一课的科学家生平进行提问设计时,我只注重了展示性问题设计,设计一张时间线索的表格,罗列出关键的时间,让学生找事件。即使学生都找出了答案,但是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应该适当增加参阅式和评估性问题的设计。这样就避免了对文本只流于浅层次的理解,能够锻炼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品质。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课堂问题设计的前提是吃透文本。南汇中学的朱淼妙老师的《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一课,当老师提问“Why is he so successful?”时,学生的产出令在场所有人震惊,对浦外学生的英语功底钦佩之余,也感悟到,在整节课中朱老师所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做铺垫。没有一个是多余的,低效的,无效的提问。之后当我私下问及朱老师是怎样做到师生互动这么流畅的时候,朱老师回答我:“学生的任何回答都是有价值的回答,无论学生回答是B是C还是D,我都能把她引回到A,因为我平时非常重视提问设计,而且我对文本非常熟悉!”

(二)课堂问题设计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华师大一附中的姜振骅老师执教牛津版教材《growing up》一课时的经典案例:当姜老师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What are your solutions to these growing pains?”的时候,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其中一位学生的回答是:“To become a monk,”而且还自圆其说给出了三点非常到位的理由:“First,becoming a monk involves eating less meat or olly food,which will result in less pimples on your face……”在这种意外的答案面前,大部分老师都会以简单的“good,sit down,”等没有内容的评价,但是姜老师给出了相当智慧的评价:“Don’t be treated or tricked by him,Monk is a person you can be when in adulthood,But we’re now talking about problems in puberty,So let’s go back to puberty,Monk is a deci s ion you can make when you fully go into adulthood,”在这样的教师反馈给学生以启迪与感悟。在这由老师启动,学生回答,教师反馈的循环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才是课堂教学舞台真正的表演者。

(三)课堂问题设计类型的多样化是三维目标达成的保障。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海市延安中学杨卓琳老师执教的《Two Truths to Live by》一课为例,杨老师的问题设计环环相扣,在读后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评估性问题“In your life,what do you want to hold fast to?What do you have to let go of?”这两个问题既复现了本课两个关键短语“hold fast to”和“let go of”,促进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知不觉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2篇: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关键词:新闻摄影 摄影教学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信息的时代,需要大量的图片信息。图片在新闻、传媒、科研、考证、广告宣传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当今社会需要大批的摄影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已经设立摄影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五百多所,而设有摄影课程的高等院校有七百多所。”①按理说,完全可以满足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可社会对高质量摄影人才的需求仍十分迫切。这种人才供求矛盾的出现,与我国新闻摄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

一、缺乏对摄影教育的重视

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新闻摄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新闻摄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必备专业技能。然而,我国高等摄影教育的形式基本上都只是在高校中设立新闻摄影课,少有新闻摄影专业。目前,新闻摄影主要是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的先修课程。其课时只有54个到72个学时左右,教学内容包括摄影技术和新闻摄影理论两大部分,而内容大都一成不变,理论思想相对滞后。这与新闻传播业对摄影专门人才,尤其是图片编辑和摄影总监的需求极不相称。

摄影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摄影作为其他专业辅助课程的教育理念,加强摄影教学。如前文所说,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摄影课程,但是学习的时间非常短暂,且大多是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而已。然而,在这个多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摄影其实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无论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图片社,还是企事业单位等,都需要摄影专业的从业者,学好摄影更有助于学生的就业。

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应该从以往将摄影作为其专业辅课程的观念中走出来,改革摄影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认识到摄影是人类文化表达与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加强相应的人文素养教育,更应该考虑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增强学生对学业与就业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使之能够更快地为就业作好心理及专业上的准备。

二、缺乏精通理论与实践的教师

2009 年 9 月出版的《中国高校摄影教育概览》中关于目前国内高校摄影教育现状调研的数据显示:自 1999 年至今,10 年间国摄影院校在各个层面都出现了长足的发展,专业师生比由原来的1:48 发展为 1:16,②师资层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硕士学位及中高级职称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确,师资队伍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对于摄影这门技与艺相结合的专业来说,单一的学位及职称的提高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摄影课程讲授的好坏,也要求授课教师既精通理论,又能懂得摄影实践。这样的教师讲授的课程才会入情入理,引人入胜。如果只懂理论不懂技术的老师讲课,总觉得隔了一层;如果只懂技术,不懂理论的老师讲课,往往缺乏逻辑和理论深度,流于肤浅。

与我国不同,美国新闻专业课的教授一般都是资深记者出身,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的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大部分教授认为,是新闻从业经验,而不是博士学位,更是一个聘任新闻教育工作者的先决条件”。③因而,摄影专业教师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摄影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或到企业去锻炼,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校管理者应该开阔视野,不拘一格地聘用人才。关于教师的聘任,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可以利用各种讲座或开设实践课程等方式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摄影师来校作讲座、上课,使学生分享不同领域的摄影工作经验。各企业的摄影师是摄影界的先锋人士,他们了解摄影的最新发展情况,最懂得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摄影需求。他们来校讲学,不仅带来最新的摄影信息,而且为学生的就业打开一扇窗户。

第二种形式,就是学校和与之有合作的企业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实行“双师”结构教学,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以形成双向培养的人才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精通理论与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

三、 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传统新闻摄影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很少涉及新闻摄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多介绍一些突发事件、单幅照片的拍摄等,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就业后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摄影技术过关了,但缺乏网络传播技术的实践经验;新闻敏感与判断能力不足,思维缺乏创造力;对新闻摄影的认识过于平庸和概念化;对新闻摄影的自身发展和电视摄影的交互发展缺乏前瞻性;这显然不能适应今日社会的需要。

如今用图片传达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新闻图片报道范围已有较大的延伸,所以今天的新闻摄影教学内容应当根据社会的需要而设定,不仅需要加强突发新闻图片报道,还需要对事件进行评论、表达自己观点的纪实摄影。同时,还需加强图片内容教学,而过去对新闻摄影的图片教学重视不够。由于图片不可翻译性,所以应要求学生做到用图片突出需要传达的准确信息,最大限度抑制干扰信息。新闻摄影教学必须按照图片学习自身的特点读图、制图,从图片本身入手,研究图片的本意、寓意,将图片研究上升到视觉文化的高度。此外,还应注重新闻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新闻道德的培养,养成不干扰新闻主体思想的习惯;同时注重电子信息传播处理技能的学习,适应社会的需要。

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新闻摄影教学中,可以缩减传统暗房制作的教学内容,数码摄影的出现对传统暗房制作冲击最大,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缩减甚至放弃了传统暗房,纷纷建起了数字暗房。对于新闻摄影专业教学来说,传统暗房中黑白、彩色胶片的冲洗处理可以缩减或舍去,由数码图像处理技术代替。此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缩减感光材料、曝光控制、彩色摄影基本理论等内容,加强数码摄影基础知识、数码图像处理技术、图像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力度。

近年来,我国高校摄影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对此,应认真总结经验,合理科学的开展摄影专业教育,避免草率设置专业和过热发展,对我们所热爱的这一专业的发展负责任地展开研究,是每一位摄影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广泛开展摄影学科理论研究,进行摄影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摄影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强与海内外摄影界、摄影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最新摄影教育思想,科学借鉴国际先进摄影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中国摄影教育体系的形成与进一步成熟。

注释:

[1]转引自赵维俊、李元鸣《论理工高校进行摄影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见:http:///com/gxsy/index.php3?file=detail.php3&kdir=817986&nowdir=2125727&id=294982&detail=1。

第3篇: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 教学资源 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摄影技术和理论应运而生。现代摄影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学科广泛,与多个专业交叉的独立门类,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特征。尤其是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使得摄影在多方面的应用领域中出现,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所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综合性大学所开设的摄影课程,正是响应了社会和教育的这一需求。当前不仅美术、新闻等传统专业将其作为基础课程开设,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也在全校选修课中开设种类繁多的各种摄影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理清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安排好课程教学中的各项环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适应全方位的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是教师必须真正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一、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资源的合理性

教学资源是摄影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条件,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集合。摄影课程教学必须以一定的资源条件为前提,否则教学行为就无从谈起。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最基本条件。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具备与摄影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广泛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过从目前各综合性大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不是摄影专业出身,而是从其他关联专业转行过来,甚至有其他专业教师兼职代课的情况,在摄影专业的技能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另外,有少数高校聘用职业的摄影师从事教学,他们虽然摄影专业技能很高,但教学方面则明显经验不足。因此,要提高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高校必须针对自身特点,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合理的培训和引进方式,不断提高摄影课程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摄影实验室和数码机房,是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资源的硬件体现。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完全依靠教学设施和场地等硬件付诸实施。很遗憾的是,目前的高校在摄影硬件建设方面大都投入不足,无法完全满足摄影实践教学的需要,或者是设备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教学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应针对课程教学的需要,做到优化资源,高效利用。

二、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手段的适用性

在摄影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合理安排,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确定该摄影课程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编撰课程教案,整理摄影鉴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程课件,等等,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实施。

摄影是一门视觉化、艺术化的课程,摄影课程教学需要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手段。针对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特殊性,应该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现代教育视听结合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适用于摄影课程教学,将信息量较大,丰富的图文资料全面完整地传达给学生。

在摄影课程教学手段的实施中,特别是摄影的器材结构和操作技术,以及摄影的成像原理,等等,都可以通过丰富的实物和媒体方式动态地展示出来,结合摄影器材实物和图片资料、视频放映将信息传达给学生,避免技术理论的枯燥讲解,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由此可见,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传达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各种教学手段毕竟只是一个实施方式,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因素全面研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三、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在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上,要分析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教学重点应简洁明了,通过加工和提炼,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按照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的特点,因学生专业多而杂,不可能兼顾,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弱化专业区别,内容尽量多而全,且通俗易懂。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做到少而精,抓住重点,详细讲解。应以讲授最基本的知识点为主,同时充实大量的摄影作品鉴赏,使其将摄影的感受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感受到摄影的实用性,激发对摄影的兴趣。

摄影实践是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还必须针对讲解的知识点,配合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实践操作。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系统结合起来,使学生亲手实践操作,创作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来,才是真正的学为所用的体现。此外,在教学中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摄影作业。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手把手地举例示范,对学生的摄影作品多加鼓励,调动学生的摄影激情。

在学生的摄影课程实践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摄影理论,善于思考和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实践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和摄影水平。课程结束时,还要进行相应的作品评讲,或者是举办摄影作品展,让学生体会摄影的喜悦和成就,同时互相比较,发现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摄影实践,学生才能把摄影课程中的理论真正掌握。只有在教学中充分贯穿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让摄影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为学生所熟练掌握,最终提高摄影技能,并且使学生真正喜欢摄影。

四、结语

在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摄影课程中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这给我们的摄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要全面提高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还有很多的问题等着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综合性大学摄影课程教学必将一步一个台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德]海曼・施达姆.新包豪斯摄影课程篇[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王天平,应用摄影基础教程[M].文汇出版社,2008.

[3][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第4篇: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问题情境 创设 生物 教学 应用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美国学者布鲁巴克也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能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历亲受、自感自悟、静思揣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情境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注意哪些问题?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我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1、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1、科学性原则。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科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依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试验方法来精心设计,如果设计的问题似是而非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反而会适得其反误导学生。

1.2诱导性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重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带进一个教师特设的问题情境中去,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揣摩、去感悟。

1.3层次性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出一个科学的、有层次性的、有一系列小问题组成的问题串。要注重小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用铺垫和设台阶的方法来提高问题情境的整体效应,通过一个个问题串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突破难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1.4针对性原则。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学考试大纲、生物教学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的,针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设置问题。体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真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的类型和方法

2.1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在讲授一些内容比较复杂,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的设置一系列相联系的阶梯式问题串,引导学生沿着设计的情境拾级而上,由浅入深,在解答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进入问题深处,达到学习目标。例如我在讲"人和动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丽身体较胖,她想减肥,于是不再吃肥肉等一些油腻的食物,改吃清淡口味后食量变大,经过一段时间后体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升高。她很苦恼。请大家想一想,小丽发胖的原因是什么?她采取的减肥措施为什么效果不明显?请你给她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2.2创设"对比式"问题情境。对比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一些彼此之间有联系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采取设置对比性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达到正确理解、系统掌握的目的。例如在讲"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一节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牛非常羡慕大树,它想我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吃草而大树却不,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够像大树一样,不吃不喝,每天只是晒晒太阳,那该多好啊!同学们想一想大树是不是不用"吃"?如果说大树也要吃,那它都吃些什么?大树吃的东西与小牛吃的有何本质不同?小牛的愿望会实现吗?"。

2.3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有些问题,它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做酶的高效性实验时,实验效果并不明显,将肝脏研磨液滴加到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时,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产生大量的气泡,实验失败了。但是我并没有重新再做,而是让同学们分析实验过程,寻找可能导致的原因,提出各种假设并设计出证明假设成立的实验。这样就把一个失败的实验变成了点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火花。

2.4创设"归纳式"问题情境。归纳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常用在章节内容的结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把已经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知识网络,例如在学习完"生物的变异"一节内容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培育新品种就是发现或创造那些有利于提高产量或品质的新形状,其本质就是变异,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所知道的育种方法都有哪些?他们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各是什么?"。

3、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3.1创设问题情境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生搬硬套。问题情境是为了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创设的,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挖掘和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不要不加选择的随意创设,这样容易使学生思维发生混乱,从而失去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第5篇: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初中是系统学习英语的时期,它与小学英语的基础化和高中英语的深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在国际发展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但是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往往导致初中生英语学习朝着应试化方向发展,进行新课程问题教学势在必行。

一、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主要语种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新课程问题教学简单来说就是不仅针对学校的理论知识教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注重学生兴趣、技能的培养发展素质教育。初中是学习英语的最好时期,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针对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时代背景不断对课本进行优化改进,对英语课本内容做出了一定的更新,不再沿用传统课本的老旧事例,加入了最新的实时报告,在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进行教学就是利用新课本、新事例,针对课本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对课本的陌生感,增加亲切感,事例就在身边,更好地掌握初中英语知识,将英语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表面,将英语学习日常化、生活化,增强初中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二、初中英语教学特点

1.基础性

现在大多数小学都有英语学科,但是由于小学学习的局限性和不规范性,所以在初中教学中会重新将小学英语内容再学习一遍,掌握一部分高中词汇,所以初中英语的单词词汇量十分巨大。并且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不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对各种词汇、短语、语法的贯通,英语学习不再局限在读写这类技能,在掌握单词的过程中增加了听说,要求学生从认识单词向运用单词转变。了解单词的正确发音和组成,分析不同的相近词,区分不同短语在不同情况下的中文意思,掌握to,of等不同介词的使用。

2.大容量性

初中是系统学习的开始,与小学单纯地学习英语字母和简单的英语单词有很大的差距。在学习初中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单词,还要系统地学习英语语法、谓语、定语等单词的多种用法。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句子的不同时态,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和现在发生的事情都可以选择用现在进行时,并且在中文表示“是”的三个英文未手am,is,are根据不同的人称对应不同的词汇,而这些都属于初中英语的入门,属于学习英语的基础。在系统化地掌握英语基本词汇的同时要对基础的语法进行一个系统化的训练,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初中英语学习的质量以及日后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三、新课程下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措施

1.设立情境教学

在新课程教学模式下的课本中就不乏创建情境的内容,它将情境融入初中英语教育中,例如,在课本开头就是新生入学的情况,大家相互介绍自己,“I am Lilei,I am six years old”等简单的语句学习。在英语课堂的第一节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开课前的自我介绍融入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开拓创新发展新理念,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鼓励学生结合情境介绍自己,融入英语情境中,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先要合理框定英语情境范围,根据课本内容做出适当的延伸,大量地引入新内容,在对英语原文意思了解充分的前提下,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预习下一章节,使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回归生活将题目放入情境中,学以致用,增强实用性。

2.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英语知识

新课程的学习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良性发展的必然产物。传统初中英语课本多注重英语语法等理论知识的教育,具体的实际事例则占了很小的比例,这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提出后,初中英语课本采用故事教学完善英语课本中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英语课本有了兴趣,锻炼发散性思维,利用新课程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英语知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英语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英语生活化,英语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用英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减少用中文与学生对话,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促进新课标下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综上所述,在未来初中英语教学的地位会越来越高,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势在必行。

第6篇: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摄影课程;课程探索

一、高职艺术类专业《摄影》课程培养目标和定位

从课程性质上看,高等艺术院校《摄影》是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主的课程,除了要让学生了接触并了解各类摄影器材,掌握数码照相机的性能、结构及使用维护方法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美学基础和艺术素养。摄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从教学目标上看,学生不但要学会和掌握摄影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教学目标往往定位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教学重点讲解照相机的原理、结构和基本操作。艺术类高职学院由于教学群体的目标和定位不同,《摄影》基础课程相应具有其专业独特性,如果照搬普通高等艺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

根据高职教育“学做合一”的办学特点,艺术专业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生源情况,结合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摄影课程应定位于“了解现代摄影技术基本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摄影实践操作,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操作数码相机,成为具有真才实学、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面对不同场景,完成图片拍摄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二、高职艺术类专业开设《摄影》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所培养的人才数量越来越多,人才质量越来越高,教育技术也越来越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成效显著,这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就艺术类高职发展状况来看,呈现出多门类、细分化专业发展趋势,与之相对应的师资力量、实训教学条件发展迅速,但也反映出不少问题。现阶段高职院校开设摄影课程在艺术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得以迅猛发展起来的教育体系,多数艺术类高职学院教师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加之摄影专业又属于稀缺专业,多数高职院校摄影教师由非本专业教师兼任,部分院校在社会上聘请的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出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缺乏专业教师是不同艺术类高职院校所面临的相同困境。

2、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实训所需的摄影器材从数量到质量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摄影》课程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配合理论讲授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因此,实验实践课程开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摄影》课程教学的质量,就现阶段来说,多数学生无法购买价格不菲的摄影器材,加之学校实训条件有限,摄影课沦为纯理论课或“放羊课”的情况比比皆是,实训条件依然是制约高职学院《摄影》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

3、教材内容不精,知识点过于宽泛化。高职类摄影所采用的教材基本同属普通高校摄影专业的专用教材,理论原理深,专业概念多 ,传统摄影的内容占有大量的篇幅,而对于实际提高学生摄影技能的篇目相对较少。在目前《摄影》课程教学中,多使用北京电影学院编写的一套专业摄影教材,对于非摄影专业的艺术类学生来讲,明显不相适应。现在某些高职院校也采用了一些大学普及性摄影教材,其实质也不过是缩水版的专业理论教材。过于强调技术理论方面的知识,对于如何结合高职特点,把握专业与摄影在教学中的结合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来说,存在明显不足。

三、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有力保证,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培养、引进或聘用高质量、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符合人才培养评估的要求。

2、加强实训教学建设投入,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高职学院要加大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充实设备设施,创造良好实训条件,依据实践教学需要建立摄影基地或实训室,充实各类摄影器材,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3、根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摄影技术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因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加强教材建设,并对课程设置作适当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的内容方面,要精选适合时展和实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选取适合高职教育的高校规划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注意教学内容应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有条件的高职艺术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教学条件编写《摄影》课程专用教材。

除此之外,针对在校生业余相机的特点,重点讲授色彩构图、色调意境、风景人物静物等专题。对以美术设计为专业的学生,则在广告摄影、摄影图像与设计的结合方面以重点,收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结合观念摄影等主观艺术摄影作品赏析,做一些画意摄影的实践。

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艺术类高职同样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需要调整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用、够用,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采取课程实训、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方式,使学生熟练照相机的使用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摄影曝光控制、景深控制、色彩控制,熟练掌握摄影用光及布光方法、构图方法,掌握人像、风光、花卉、新闻、体育、广告等各类摄影的拍摄技能及拍摄技巧。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专题讨论法、课堂辅导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课外要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影展、摄影名家讲座、艺术欣赏、摄影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摄影水平。

5、开展顶岗实习实训,强化专业应用能力。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习训练向校外的延伸,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类高职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6、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就业、创业校外摄影实习基地。艺术类高职摄影课程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摄影课搬到社会大课堂进行讲授,以社区、厂矿、街头作为摄影课堂。同时,艺术类高职要与摄影企业、文化传播公司、出版、新闻媒体单位、广告宣传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让更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亲自动手体验拍摄过程、亲历一线操作,提高摄影技能,在顶岗实习中实现预就业。要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使摄影技能人才有就业的出路,使更多毕业生在职业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参考文献:

[1] 王飞 广告学专业摄影课程架构探讨 孝感学院学报,2006.1

[2] 夏风、姜琳 中国摄影教育任重道远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9

第7篇: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关键词:仿真模拟;现场实战;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陈旧、保守的教育教学活动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教与学之间大多是“主与从”的关系,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较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油水分离”式的教学桎梏。由于教学环节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过剩,实战技能匮乏”的普遍现象。

从2004年,笔者开始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新的尝试,将“仿真模拟+现场实战”的教学模式引进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延伸。所谓“仿真模拟+现场实战”教学模式,指的是授课教师摆脱陈旧、保守的理论教学观念,本着“实践能力为重心,理论知识为辅助”的教学理念,通过灵活的、贴近实际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的活动,并结合现实问题将学生置于全真的现场,促使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与提高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较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专业知识散乱,实战经验匮乏等问题,利于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情景教学,巧设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体验着、探索者,而在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此而提出的情景教学,则充分开掘了学习者的这种心理需求。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与之相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绪和优化的环境中展开,以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使其有效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特点就是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情景设置的生动性、鲜活性及愉悦性融为一体,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情景教学的基本原则,巧妙地设置“现实问题情境”,作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催化剂”,引导、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不起眼”事物的好奇心与关心度,培养其职业敏感和职业素养。如:在给04级摄影班学生上第一节新闻摄影课时,冷不丁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通往4305多媒体教室的东楼梯西侧墙壁上的消防柜最近有什么变化?”学生们虽然天天从这个地方经过,但大都是熟视无睹。所以他们面对这道怪问题愣了半天,无一能答。“古怪”而现实的问题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是笔者带同学们到楼梯上现场寻找答案――原来消防柜被人砸坏了。随后,笔者列举了一系列的案例,详尽地给大家阐明了一个道理:作为一个准新闻摄影人,必须善于在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发现问题、捕捉镜头的前题,是一种宝贵的职业素养。在“古怪而简单”的问题破解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对职业敏感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知,而且印象深刻。

又如,讲到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拍摄这一章节时,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个“突发性”的情节――讲完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定义之后,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摄影记者,面对突发性新闻事件应该如何应对?请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这时一名男生主动走上前,在刚刚踏上讲台之际,突然“晕倒”在地,笔者忙上前扶住他,同时高喊:“谁会急救,快来帮忙……”说时迟那时快,一名男生快速赶到,对“昏倒”者开展急救,整个过程仅仅持续了1分钟左右。由于事先没有告诉在场的学生,结果大家信以为真了。现场先是爆发出一阵惊叫,接着有人奔跑加入到“救人”行列。而大多数同学则被眼前的情景惊住了,没有任何反应。当大家得知这只是一次“现场演习”之后,才松了一口气。经历了这样一次惊心动魄的场面,学生们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拍摄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则趁热打铁,先请大家结合自身体会谈一谈感受,再进行系统的总结。

二、多做少说,放手让学生去操练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于20世纪就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其教学精髓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笔者在借鉴“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多做多练,少说少灌”。学生要成为“运动员”,老师要做“教练员”,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督促而不是越俎代庖。具体的做法是上课时首先把所要掌握的知识,所要掌握的技能以口语的形式(以区别于死板、枯燥的书面语言)提纲挈领地讲解一番,并作一简要的示范,然后设置一系列问题和实践任务,接下来就大胆地放开手脚把“运动场”让给学生,让他们去“操练”。

在仿真模拟训练课上,笔者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三家“新闻单位”(要求自己起名,突出各自的媒体特色)。要求“新闻单位”各自设计一个“突发性新闻事件”,由本组的一部分同学充当事件“当事人”,表演“突发事件”的情节,另外的同学则充当“摄影记者”现场进行抓拍。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照片,进行评比,分数计入考试总成绩。由于拍摄训练比较别致,且三个小组之间存在着竞争,结果同学们接到任务以后,情绪高昂,异常兴奋。几分钟之后,诞生了三家新“报社”:“先锋报”、“现场目击报”和“日新报”。很快三家报社的记者们就纷纷进入了角色,大家先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拍摄方案,接下来安排拍摄环节,最后进行现场抓拍训练。“现场目击报”的记者拍摄了“校园抢劫”的惊险新闻,“先锋报”的记者拍摄了“街头救人”的感人镜头,“日新报”的记者则报道了“解救人质”的精彩事件。仿真模拟训练结束之后,笔者专门组织了一次作业评讲课,先把三组作业放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进行展示,接着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新闻发言人”就本组的作业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大家进行比较、分析,选出了最佳作业。

三、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

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力、语言表达力、随机应变力,笔者在课堂上频频采用“学生当老师”上台讲评新闻照片的教学方法。笔者随机选择几幅图片,请学生以“老师”的身份上讲台进行分析、讲解,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不拘一格,多提新的见解,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四、现场实战,“真刀真枪”上战场

第8篇: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该书是美国新闻摄影从业人员和大学生最熟悉也是必备的一部教程。作者是美国摄影理论家、新闻摄影师肯尼思・科布勒。他的书影响了美国最杰出的一批新闻摄影工作者,该书以巨大的销量和极好的口碑确立了在这个行业的经典地位。美国许多新闻图片获奖者也坦言,是科布勒的教程给了他们拍摄的灵感和启发。该书从首版到现在的第四版,共经过了20年,20年来,该书在美国一直畅销不衰,每一次改版,都是新闻摄影界观念和方式的变革见证,是专业新闻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此前国内尚未出版过科布勒的新闻摄影教程,这次最新版本的推出,不论对于科布勒教程英文版的老读者,还是首次接触该书的从业人员,都是第一推荐。

2004年5月16日,由“紫图”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合办的《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研讨会,在新闻学院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新闻摄影领域和摄影教育领域的专家参加探讨。会上同时举行了紫图图书公司向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赠书仪式。

关于作者

肯尼思・科布勒

肯尼思・科布勒教授在旧金山州立大学讲授新闻摄影课程。他还写过《如何拍摄朋友和陌生人》(How to Photograph Friends and Strangers)一书。他作为摄影者与人合著了一本儿童书《为生活:一个俄罗斯移民男孩的故事》(L’Chaim:The Story of Russian Emigre Boy)。他还在《新闻摄影师》杂志的《视觉传播季刊》上开辟了一个新闻摄影季度专栏“正片/负片”(Positive/Negative)。

科布勒的拍摄合作关系非常广泛,其人是水星图片社(Mercury Pictures)。他的摄影作品刊登在《新闻周刊》、《旧金山商报》、《旧金山观察家报》以及许多其他公司的出版物上。

关于封面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肯尼思・科布勒著(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16开,416页,四色铜版印刷,精装定价:128元。

安妮・韦尔斯因本书的封面照片荣获普利策奖,她曾是本书作者的学生。照片中英勇的救援者正在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进行对遇难女孩的救援,她焦急的母亲正在一旁守望着。韦尔斯现在任职于《洛杉矶时报》。

没有什么比特写更震撼人的了。镜头中,玩具的两只眼睛和孩子的一只大眼攫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拍摄:理查德・库奇一哈南德斯 《圣何塞信使摄》)

当街头一角成为一个假扮的洗礼地时,摄影师发现这张独特的特写,在被发觉前他用一个300mm、f2.8的镜头连续拍了10张照片,只有一张具有水花四溅的效果.

(拍摄:艾伦・蒂特里克 俄亥俄州 《托莱多刀锋报》)

摄影师从紧急事件无线电频道扫描监听器中听到了这场教堂火灾的消息。

(拍摄:斯蒂夫・林森迈耶 印地安那州韦思堡《新闻哨报》)

……我们不应该排除教材的商业性,但如果承认、正视它的商业性,就应该将商业性同时也是服务性做到最好。如果说什么是商业主义的话,这才是真正的商业主义。从这一点看科布勒的教材,我们就应该知道商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

――(摄影评论家)顾铮

我对这本书在中国发行的评价是:“一本好书,一件好事,有些局限。”这本书就是我在美国读书时的教材,它的全面性、系统性是它最大的价值;这本书的引进对于东西方报道摄影交流有很重要的作用,是件好事;局限首先体现在这本书所介绍的仅仅是美国的新闻摄影,它反映的是美国体系。其次在翻译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应该在以后的版本中加以修正。

对于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来说,这本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教材中有很强的“故事性”,她把一个个规则转换成一个个故事,并且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严肃刻板的新闻摄影教材往往会把一个学习者最初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全部消磨掉。

……这本书不提供观点,但提供规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观念上略显保守、陈旧。

――(《中国青年报》记者)晋永权

这本教材对于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只能作为一个参照的体系,是一本很好的辅导教材。我们不能全面照搬。美国的新闻摄影标准也存在着局限性,我们不能没有批判地就接受它。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唐东平

在这本书中,对于采访的技巧和图片编辑方面的内容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作用。这种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必须应该有中国本土的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师)任悦

第9篇:新闻摄影课程范文

关键词:摄影;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04-02

摄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摄影》对于包装工程专业来说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继《艺术概论》、《美术基础》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功底、绘画功底、造型能力和色彩审美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同时它又与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平行同步开设。摄影可以说是为所有视觉艺术搜集创作素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对专业课的学习具有很大辅助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影像艺术逐步走向数字化,构成了全新的多媒体摄影艺术,形成了全新的创造手法和表现形式, 使得摄影课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摄影在教学时要重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摄影教学理论课程在教室进行,教师以传授为主,较多运用图片,对照相机各部位结构、功能、工作原理进行讲解,缺乏直观的操作展示, 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课程中,一般在摄影室、室外或企业中进行, 沿袭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 由于时间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步,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遗忘较多,而不能应用于实训操作,最终导致技能训练效果差。从现实来看,教师对相机的使用、曝光的控制、暗房技术等基本原理在拍摄技法上的运用讲解较多,而忽视了实践教学中具有发展性和创造性的艺术性摄影。这造成了多数学生只能拍出技术性较强图像清楚的照片,而缺乏摄影的艺术价值,使得学生作品雷同毫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和滞后的教学方式已不符合多媒体时代下摄影教学,达不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摄影教学模式,构置一种框架(纲领),进行教学创新,把科学、技术、艺术结合起来,加大艺术摄影实践课程的设置。故如何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个性,将技术更好地运用在实际的操作中,是我们在教学中思考和解决的重点所在,改变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做实验的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应用于社会。

针对上述现状,本论文研究依托于食品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所开设的《摄影》课程,结合教师本人自己的教学实践实例进行实际研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 在实践课程目标、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境与资源,考核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提出"基础原理实践课程+摄影专项实践课程+摄影创作综合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思维模式,以期通过推进开放式和互动式实践课堂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基础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这无疑对今后多媒体环境下摄影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实践教学目标创新思想的再定位

摄影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有效培养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编辑梳理拍摄意图、拍摄方式、拍摄内容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形成自己独立和特别的审美方式和观察视点。因此新的实践课程的目标是: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实践中掌握摄影基本理论。

课堂讲授只是这门课程的一部分,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根据每章小节不同的拍摄题材,或室内或室外,边讲解边实际操作。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讲解。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他们更牢靠的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为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学模式的这种中介作用,是和它既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的特点分不开的。

《摄影》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对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它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象征性的符号、图式和关系的解释,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程序性的实施程序。

便于学生对《摄影》教学更加深入的理解,将实践课程分别以"基础原理实践课程+摄影专项实践课程+摄影创作综合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思维模式来设计指导, 经过三年的《摄影》实践教学研究,构筑这样的“三位一体”以全新理念统领,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拓展为支撑的实验教学体系,效果明显,是新媒体环境下《摄影》课程实验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

1、“课题化”的教学理念

即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课题的设计,课题设计实际上就是对研究课题进行详细规划的过程和结果。如,新学期初即布置本门课程的期末结题作业“其实很…”半命题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这一学期的学习期间,边学习边做课题研究。像一根主线一样贯穿整门课程各个环节, 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地知识教学, 将技术更好的运用在实际的操作中,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2、“同中求异”的教学方法

摄影实践教学大模块无外乎新闻摄影、体育摄影、人像摄影、产品摄影、动植物摄影、风景摄影这几大类,在教学中如果过分重视陈述性、技术性材料的教学,学生必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被禁锢,结果造成每个学生的作品几乎雷同,没有特点。故如何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个性,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并能够帮助准确的传达思想,是我在教学中思考和解决的重点问题所在。采用“同中求异”的教学方法,如进行风景摄影实践的时候,要求所有学生对同“一棵树”进行拍摄,每个同学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新拍摄,有的拍“这棵树”的全貌,有的拍细节枝、叶、花、树根,有的选择雨天拍摄,有的选择逆光拍摄,看似相同却大有差异,学生创作出不同情境、不同观念、不同手法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践课堂与企业、报社、影楼的互动

将课程作业与实际企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实地操作,使学生对传媒第一线的摄影工作的真实面貌有更直观清晰的认识。加强与社会联系,进行校企结合。摄影协会,引导学生进行有偿的摄影服务实践,尝试市场化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闻传媒领域,在摄影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分析当前传媒领域摄影图片特征,结合大学校园里和校园周边的新闻题材,如新生入学,学校艺术活动,校园买卖,等拍摄出有意义,符合要求的作品,有针对性的向各类网络媒体、新闻媒体投稿。加强与社会摄影机构如婚纱影楼、广告公司、婚庆公司等的联系,定期带领学生做一些交流访问,在企业允许下安排学生做兼职活动,不但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