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教学质量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质量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质量分析

第1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本次小学毕业会考和期末调研考试,本辖区严格按上级通知精神组织,落实“四统一”,确保了考试公正公平,成绩客观真实。特别是本次期末考试阅卷前,宣布实行阅卷完教师签名然后把试卷发给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复查的做法,这样就刹住了阅卷马虎得不到学生真实成绩的不良风气。

从本次考试成绩来看,毕业会考成绩较理想,本校总均分超过全镇生平均分26.3分,全镇百名排名占了58人,可以说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培养了拔尖生,为学生在中学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校其它各年级语文均分都达到了75分以上,数学基本在70分以上,思品、劳动、自然试卷中思品要考得理想些,劳动要稍差一点。

从本次考试各年级试题来看,每科试题在选题上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内容全面,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语文试题既注重了平时的积累,还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数学既注重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注重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今后教育的走向问题。

从学生答题得分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各科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特别是高年级语文的字词基本过关,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满分,书中要求记的名言佳句大多牢记在心;数学试题大多数同学能进行熟练地计算,准确率也较高,每个班级都有部分同学能把拔高题做出来;思品、劳动、自然试题考的知识点大多数同学能记得。这些都说明了教师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了基础知识掌握的训练,注重了积累。从失分情况来看,暴露出的不足也不少。从语文方面来看,很多教师还在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一遇到稍灵活点的题就只能望洋兴叹;一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或者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的习惯,理解不了短文的意思;作文水平很不均衡,高年级有部分同学还有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象,低年级有的写话还动不了笔。从数学方面来看,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粗心,很多同学把简单的计算题做错了;实际应用能力不强,许多同学知道了应用题应该列什么算式,却无法说出为何要这样解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严重;部分同学概念模糊不清,做题时有些张冠李戴。从思品、劳动、自然来看,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差,有些题目知道意思却不能适当地阐述;书写马虎,卷面不整洁;不审题,不按题目要求做。除此之外,还有最大的一个不足,那就是辖区内各科很不均衡,有些村小相应科目基础太差,还有动不了笔试或者乱写一气现象。

总之,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我辖区平常的教学工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还需要全体教师提高认识,客观地看待自身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2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1、强化基础,突出主干(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教材中显性的基本知识,即通常所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对教材知识延伸的隐性知识,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知识,也就是教材上没见过,老师未讲过的问题。

基础是能力形成的源泉,是素质教育提高的核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我们再次重申,各科教学一定要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稳步走,高效率”的原则,重视基础,回归教材。“三基”是立足点,复习时要高度到顶,宽度到边,深度到底,要抓点,理线,构网,加强知识的归类,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清华大学生物学教授徐宝冼说:“高三学生备考复习,先要有牢靠的基础知识,先弄懂,再求通,这样才有利于应用回答问题。”因此,各科老师切记不要丢开教材,热衷于搞题海战和模式化训练,要知道,大运动量的训练,只能造成考生在熟题、成题面前轻车熟路,而在新情境、新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要想应对多变的高考试题,就必须回归教材,认真研读教材,深入准确地理解教材里的概念、原理、法则的本质内涵,决不能丢开教材而陷于题海。面对大量的边缘生和艺体科学生,我们只有抓纲守本,抓纲扣本,狠狠地夯实基础,才能在促差转中,促中转优上抓出实效。

高考试卷呈现的信息,许多是课本外的新颖材料,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高考命题)遵循教学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遵循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这固然要求学生要具备自觉拓展知识,开发课程资源的理念和能力,但归根结底,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培养的载体还是教材,要吃透教材,要把教材读“薄”,形成有效能的知识结构,能够灵活迁移知识,这是高考复习中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问题。

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构成。突出主干是指不必面面俱到,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把时间放在学科重点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及其应用或迁移上。要帮助学生把大量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知识点、基本理论、观点、规律、联系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复习过程中,就要强调知识的建构过程,即以某个重点知识为核心,用辐射法、网状图、结构图等将相关知识横向地和纵向地串联起来,并整体地把握和理解其内在联系,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2、善于归纳,注重应用(在教学方式上)

归纳就是将看似分离、零碎的知识梳理成知识块或知识链,构建知识网络或框架。如:整理系统,概括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比较异同,归纳特征等等。因为命题思路在改变,复习的方法必须随之改变,真正把复习过程转变成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教学有讲解,有讨论,有阅读,有绘制图表,有做题分析,无论是对习题的讲解,还是对教材内容的回放,都要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都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建构便于提取应用的知识网络,因为它一方面联系着解决问题的通道,另一方面也联系着思考问题的线索。这两方面不仅需要在审题后进行认定、判断、确定解题思路,还要求学生能迅速地调集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选择、组织,然后判断答案。只有把整理加工过的知识依附于思维线索上,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重应用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重视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是教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围绕国内外重大时事、事件、自然、社会、科技等热点问题命题,始终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特点。以这些重要内容为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是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关心时事、大事,关心自然、社会、科技、日常生活,通过寻找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二是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对教材中基础和重点知识的整理、回归或扫描,教师要设置问题,留出思维空间,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归纳知识体系时,要引导学生参与,尤其是画龙点睛的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典型例题的解析应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不能搞“一言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事干,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都在为掌握和熟练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而进行不懈地探究,而不是无所事事,让老师牵着鼻子跟着走,呈被动接受状态。

3、精讲精练,提高能力(在综合课的复习上)

高考命题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对能力的考核渗透到试题的审读、分析、判断、评价及论述的全部过程中(侧重点是能力),而试题对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的把握,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对知识的重组整合和迁移来实现的。因此让学生会思考,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各科教师起码应当做到的。

历次检测都充分体现,基础知识不牢固然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但思维不活跃,基本能力不强更是学生获不了高分的关键因素。如:审题能力较差,抓不住试题所描述的问题实质,会直接影响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表达能力较差,在非选择题的答卷中,不能正确地运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叙述,也势必影响答题的质量。因此,帮助学生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后期复习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重视和加强这一基本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将失误减少到最低程度,力争做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解得规范”。具体要求是:书写工整,格式合理,科学规范,准确全面,语言简洁,层次分明。

应当重视的是,高考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不论是全国卷和地方卷的一些题目都已经有意识地突出了对这方面的考查。如:人生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新发展观,、互利双赢的新合作观等等。因此,立足新课程,关注新课改应当成为我们复习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综合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是我们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的学生有更大的缺陷,应当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予以解决。

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是关键,在宝贵的复习时间里,决不能出现一节低效能的课。要上好每一节课,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收获,有所长进。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凭想象上课不行,“克隆”教参不行,就教材教教材也不行。应吃透方案,理解课标,紧贴课改本质精神上课。这就要求高三各学科教师要精心备课,备考纲,备目标方向,备学生,备课改,真正地落实基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析异点,激发疑点,联系热点,体现特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师生互动的新教学理念。要在课堂上真正培养提高学生能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尤为重要。因此要切实加强各类课型的备课研究,在加强针对性上下功夫。目前,我们还是要切实解决好课堂教学是完成任务还是为学生服务的问题。真正的教是为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而教。集体备课不允许“一人备课,多人享用”的惰性现象发生,要真正地坐下来研究。不研究考纲、大纲、考试说明,不研究学生,课上的是盲目的,无效的。我们建议,高三的集体备课不要研究教法,就研究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要精心选择相配套的习题当堂训练和巩固。选题要有典型性,要少而精,要结合专题式的复习,从模块化的角度去精选例题,力争做到每组练习、每次考试就是一个模块内的主干内容,最好不要使用成套的试题。讲与练的结合要得当,讲要讲得精当、到位,练要讲究科学,要有梯度、适度,要讲求实效,决不能走“以讲代练”、“以练代讲”的极端。关于练的问题,要学习奔茶中学和南通的经验,做到“四精四必”。讲评练习不能只对答案,不要只看学生做对还是做错,应分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指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努力做到练一次就提高一次技巧,练一次就有一次的积累。

二、强化责任,细化管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1、强化责任,狠抓目标管理。

去年10月19日,市教育局和我局签定了提高教学质量责任状。市局要求我们,确保完成普通类本科上线2318人,力争完成2480人。同志们普遍认为,这一任务比较艰巨。在8月份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李书记在对今年高考成绩提出表彰的同时,曾惋惜地指出,**作为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居然没有徐州市的高考状元,并坚定地提出徐州的高考状元应出自**。与会的同志们无不感到肩上产生了沉甸甸的压力。我们要深刻领会领导的讲话精神,不能在已取得的成绩上沾沾自喜,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高三“一检”优分段的学生偏少,兄弟县已紧紧地咬住我们的“屁股”不放,形势非常严峻。同志们要静下心来,统一认识、早安排、早谋划、早动手。抓重点人物要一着不让,抓主要指标要一着不让,抓中心工作要一着不让,抓时间要一着不让。各单位在局下达的指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认真研究和分析有关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目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在抓高考上线率的问题上,要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重担。在这里要郑重提出,三星级及三星级以上的高中,特别是运河中学、宿山高中、东方学校,要调高目标,确立追求卓越,效益至上的理念。抓实、抓细、抓严、抓紧,坚定不移地实施李书记提出的“五三二一”工程,切实地在促优生,上名牌,出状元上抓出成效来。学校领导要给同志们讲清楚,要进一步增强更快更好发展争创一流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在高起点上着手,在高质量上着力,在高品位上拼搏,一门心思抓教学,凝心聚力抓高考。要实施有效的奖惩措施,对所有的相关责任人要全员评价,全员跟踪,全面评价责任人的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特别要加大对各段教学管理成绩、教学成绩、辅导成绩的奖惩权重,培优保尖,促中转优,扶弱补差都要培出成绩,转出实效,补出提高。抓名牌,上规模,出特色一定要抓出成果。要重金奖励在上述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教研组和教师,重金奖励高考成绩突出的责任人。要严肃处罚责任心不强,落实工作不力的人,实施责任追求制度。

2、强化责任,聚焦过程管理

高三复习能否取得予期的效果,过程管理是关键。过程管理是否优化,取决于校长,取决于管理者关注和投入的程度。一位哲人说得好,注意力就象阳光,关注什么,什么就生长。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重申,校长要走进课堂,与教师一起听课、议课,研究教育教学,探讨教学改革;校长要深入课堂,深入教学场所,深入教师群体,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观察师生的精神风貌和活动状态,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校长要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想状态,为学生的发展改善环境,改善行为。要细化教学的过程管理,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几年来,我们不时地听到一些反映(学生或家长),前几天,葛市长在座谈会上谈了他的一些切身的感受。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很不满意,有了抵触情绪,就无听其课的兴趣,导致成绩逐渐下滑。有些学生公开向学校提出更换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对这样的需求,有没有及时解决,有没有引起我们的关注。听之任之,无关痛痒,只能影响质量的提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像奔茶中学那样,坚持教学管理中的严、精、细、实、活的要求,抓细备课,抓活课堂,抓严辅导,抓精练习,抓实分析。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校长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真正的实践与思考,要克服事务主义、浮躁心理和功利意识,要摆脱种种事务干扰,真正地坐在教学工作的位置上,对各种教学业务活动要深入,管理要到位。要求有了,制度定了,要督查,要亲临现场,要关注细微末节。教师课堂讲越位了,不去查,怎么知道;讲评课只对答案,逐题过滤,不去听,难以了解。校长最好要亲临课堂,上好一门课。在这一过程中,既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又能与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既能体会教学中的酸甜苦辣,又能对教师产生亲和力;既能发挥原有的学科教学优势,又能锻炼提升领导教学的能力,真实准确地把握学校教学的现状。《新华日报》在报道如东中学争创一流的文章中,介绍了校长冒亚平、党委书记樊志瑾,副校长曹津源、唐国均、张必忠。他们有的是科研型、学者型的校长,有的是特级教师,有的是学科带头人,有的虽年过花甲,却仍“宝刀不老”,都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每人上好一门课,身先士卒做表率;每人抓住一根线,管好学校一个面;每人蹲好一个点,带动学科一大片。正是他们身先士卒,以干带管,以干带教,才把如东中学办成了驰名省内外的国家级示范。我们再一次强调,校长要聚精会神抓教学,全神贯注抓高考,扑下身子抓好课堂教学管理,要在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中促提高,要在教学规范管理上促提高,要在研究考试上促提高,要在发挥学科学势,整合学科优势上促提高,真正实现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3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学生成绩 质量分析 excel 分类统计

        一、设计背景

        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由来已久,一般都是一所学校内部分析为校长作决策之用。当数据统计分析扩大范围,涉及几个学校较多班级时,纯手工的成绩统计分析工作就变得复杂而繁多了。成绩统计的内容可分为:分校分年级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单校分班分科平均分及总分平均分、分校分数段人数统计、前百名学生情况等。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利用大家常见的办公软件excel来实现,一个工作簿可以有多个工作表,默认为3个sheet,可以根据需要增减工作表。设计此工作簿的目的是为达到录入学生成绩后立即能得到所有的统计数据,可以减少重复而繁杂的统计工作,更能减少因为误操作引起的错误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以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为例,叙述了excel软件的功能应用。

        二、思路构建

        假设甲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丙校有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以一校一年级段为单位(方便学校试场的安排以及成绩的录入),放在一个sheet中。制作工作表如下图1: 

         

        为实现统计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和各校各年级段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制作工作表如下图2: 

          

        “甲七”工作表结构如下图3-1、3-2: 

         

        图3说明:

        假设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四门,其他年级段工作表的设置依次类推。

        字段设置:①学校,用于不同学校之间的对比;②班级,数字格式,用于实现分班成绩的统计;③考号,用于考试的编排和成绩的录入校对。

        统计项设:①各科及总分的合计,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②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即本校年级段平均分;③分班各科及总分的平均分;④学生总数,亦为方便计算所有学校的平均分,以免减少误差。

        “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设置如下图4: 

          

        八、九年级的统计依次类推。

        “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设置如下图5-1、5-2: 

              

 各分数段的分数值设置可以根据各科总分值进行合理调整。

        三、过程细化

        1、常用函数

        充分利用excel公式函数的功能以实现各类数据的统计,是选择excel软件的最初目的。常用函数有求和函数“sum( )”、平均值函数“average( )”、计数函数“count( )”、最大值函数“max( )”等等。如“甲七”工作表中在计算每个学生总分时用到了求和函数,设置i3单元格的值为“=sum(e3:h3)”,结果显示为431(见图3-1)。

        2、函数嵌套

        excel单元格中很多默认的数字格式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如“甲七”工作表中的e24单元格计算甲校七年级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4的值为“=round(average(e3:e22),2)”,结果显示为94.3(见图3-2),在用average函数进行平均值计算时默认的小数位数不止2位,一般在统计成绩时计算到2位小数即可,因此利用函数“round( )”按指定位数“2”对数值进行“四舍五入”。

        3、巧用数组函数

在“甲七”工作表中记录着甲校七年级所有学生的成绩,现在要得到各班的各科平均分,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为了让计算机能自动筛选并统计出结果,字段设计时增加了“班级”这一项,数字格式,有两个目的,一是用来分班统计,二是用来进行学生人数的统计。在e25单元格中计算七1班语文成绩的平均分,设置e25的值为“=round(sumproduct(($b$3:$b$22=1)*e$3:e$22)/countif($b$3:$b$22,1),2)”,结果显示为90.4(见图3-2),其中用到了数组函数“sumproduct()”,当参数“($b$3:$b$22=1)”为逻辑“真true”时,对e3:e22区域的成绩累计求和,从而实现七1班语文成绩的求和统计,若是统计2班时则参数可修改为“($b$3:$b$22=2)”。

        4、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

        上述e25单元格公式中使用了“$”绝对引用,目的在于公式拖动时不产生变化,因为这些数据区域是固定的,在参数“e$3:e$22”(成绩区域)的e前没有使用“$”拖动公式时就会随公式位置变化相对引用。参数“countif($b$3:$b$22,1)”实现统计1班的学生人数时,区域是固定的,因此使用“$”;同理,统计2班的学生人数可改为“countif($b$3:$b$22,2)”。

        5、表间关联

        为了把三个学校的平均分以及各班的平均分情况汇总分析,在“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中关联各校各年段工作表计算好的数据,如“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总分平均分”工作表中b3单元格的值设为“=甲七!e24”,就可以同步关联“甲七”工作表e24单元格的数值94.3(见图4),c3、……、f3依次类推,同样将b6单元格的值关联“乙七”工作表中相应的单元格,其他单元格也依次类推,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图4所示的各校各年级各班各科及总分平均分的成绩汇总表。

        6、综合应用

        分数段人数的统计与对比能很好地反映不同学校之间的成绩差异,毋庸置疑也可对一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进行对比,这是众多学校领导分析教学质量情况时采用的一个数据量化的方法。文中“各校各年级总分的分数段”工作表要将三个学校三个年级各分数段的人数进行统计,作横向比较,将g3单元格中的值设置为“=countif(甲七!$i$3:$i$22,">=430")”,结果显示为5(见图5-1),表明甲校七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430及以上的人数为5个,在g3单元格的公式中用到了统计函数、绝对引用和表间关联。

        四、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本文通过excel软件建立的成绩统计表实现了三个学校之间以及各个学校不同班级之间成绩的比较,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三所学校之间的差距,对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与教学质量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4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半个世纪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国初期,我国只有少数高校,在校学生廖廖无几。到199年,全国已有1942所高校,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成人高等学校871所。在校学生数达到742.3万,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为413.4万,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为305.5万,研究生23,4万。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起步晚,并受到等运动的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与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据统计,1995年我国每10万人口中的高校在校学生为461人,仅略高于发展中国家(824人)的半数,不足世界平均数(1434人)的三分之一,与美国和加拿大(5544人)相比,则还不到十分之一。在教育管理和教育观念等方面还值得探索与改革,本文就高等教育领域带有普遍性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总结、积累与坚持

建国初期,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较多地沿用了前苏联的一些做法,专业划分比较细,专业知识占的比重较大,人才培养以“专才型”为主。近些年来,我国基本放弃了“苏式”人才培养模式,而又较多地借鉴了欧美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经验,专业趋于淡化,专业知识占的比重较小,人才培养以“通才型”为特征。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的经验,洋为中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强调不够。半个世纪来,我国自身成功的方面是很多的,是值得总结的。我们应该结合国情,遵重中国与外国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善于积累,,明白哪些方面必须改,哪些东西应该留,而不是一味追求发达国家的东西。一位叫崔润民的作者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指出,当我们正在自我否定时,美国人却在悄悄地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当我们砍掉补习班时,克林顿政府则欲加强对暑期班和校外班的投资。我们要避免盲目否定自己,更要避免盲目学习别人。不要等到国外肯定了我们的成绩自己才能认识到。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我国成功的例子均很多。象北京四中的张驰(学生),复旦大学的杨福家(教师),都是震动英国的中国奇才,张驰在英国爱塞克斯(Essex)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直升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边攻读博士学位,边指导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做论文。英国广播公司(BBC)将张驰誉为“中国人的骄傲,北京人的光荣”。张驰为中国学生叩开了爱塞克斯大学的门,1997年在该大学留学的中国人仅张驰rl人。1998年该大学专门委派一名代表到北京四中考察,并表示只要像张驰这样的学生,出自北京四中这样的学校,愿意去爱塞克斯大学的,他们全部免试接收。到1999年,在爱塞克斯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已近百人。杨福家原是复旦大学的校长,如今却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第5任校长,成为英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华人校长。诺丁汉大学宣布此项决定的新闻稿标题为:“诺丁汉推举出一位国际校长”。陈至立部长在祝贺杨福家教授出任英国校长的信中说:“英国著名的诺丁汉大学聘请我国教育家担任校长,这在历史上是首次,这一荣誉是我们教育界同行的骄傲。”对于此事,杨福家校长本人认为:“它说明了20年来,我们中国在科学、教育等领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发展被人所了解,所理解。”确实,中国的教育正在走向国际化,不断为世人所了解和肯定,如荷兰最古老的莱顿(Leiden)大学校长今年2月访华时说,中国学生的英语好得令他吃惊。在今年2月20日北京的新闻会上,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大臣卢克·赫尔曼斯认为中国的教育水平非常高。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我们自己也需要了解自己,理解自己,肯定自己,坚持成功和成熟的东西,不断积累,办出特色,走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之路。

二、论课堂教学的地位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正在逐渐加强。然而,加强实践教学并不说明理论教学不重要,要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走向极端。当前,在部分师生中出现了重实践轻理论的苗头,这是十分危险的。理论与实践必须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谈理论。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重要的,两者不可偏废。目前,我国高校4年制本科学生通常课堂教学为2500学时左右,从时间分配而言,大量的时间仍然花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仍是教学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人才培养影响是非常大的,课堂教学不但不能马虎,而且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社会发展至今,不仅知识越来越多,而且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在高等教育学制不变的情况下,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校园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的效益、选择好学习内容、在直接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选择和汲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课堂和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课堂是教师的重要舞台,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群体,教师在课堂上浪费1分钟,那么如有60个学生听课,就相当于浪费了1个小时。当前,多数学校都制定有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作为系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非同小可。

三、怎样看待现行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全社会都关心的大事,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对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校园内外似乎都有些消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教学质量下降了。对现行高校的教学质量,应该客观地分析和全面地认识。笔者认为,抛开历史背景、脱离时代要求,简单地说“提高”或“下降”是不够科学的。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愈来愈重视;社会对教育越来越关注;教育投人逐年增加;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加强;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比以往有了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学生的经济意识;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观念;学费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不仅不会下降,而且正在不断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要求。

当然,高等教育仍存在不少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如投入不充足,教学硬件总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刻苦程度不够,不善于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够;扩招后使一些学校教学资源更加紧张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改善。

少数人认为高校教学质量一直在下滑,这是一种缺乏质量观和时代感的极端说法。局部时教学质量下降是可能的,但凡事都有度,不可能永久朝一个方向发展,世界上没有永远下坡的路。出于对教育的关心,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表现出忧虑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一定要客观看待,正确认识,全面比较,综合评价,克服消极情绪和负面效应,积极在实践中去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四、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刍议

长期以来,人们将中西方学生作对比时,普遍印象是中国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比西方学生差。其实,这一印象仅对了一半。从表面上看,中国学生总体动手能力是要比西方学生差一些;但认真分析,中国学生的潜在动手能力并不比西方学生差,甚至比西方学生更强。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长期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是观念,中国传统的观念比较固封,不鼓励学生多动。二是条件,我国中小学和高校的实验条件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据说西南边疆有所学校开设计算机班,却没有计算机,很多学生连鼠标都没摸过。试想,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强吗?然而,中国学生知识比较系统,基础较好,只要转变观念,改善条件,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快就会发挥出来。这一点可在许多中国留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著名科学家丁肇中去美国时打算学理论物理,但后来改学了实验物理,而且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少中国学生到西方不久,很快就展现出较强的动手优势。

杨振宁博士也认为中国人不会动手是一个错觉,认为很多的中国人非常会动手。对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持乐观态度。

五、对体育教学的思考

第5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已经结束,掩卷沉思,有让人欣喜的地方,也有令人深思之处。为了真正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现就本次测试做如下分析。

一、调研卷分析

1.具有全面性,关注基础,注重能力的提高。本卷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课本为主,以基础为主,以学过的内容为主,遵循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

2.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其具有工具性,卷中安排了选择正确的音节、写词、写关联词以及通过句式写话等这些内容都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安排结合生活实际的题目,如第六大题的第三小题写名句等,都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二、整体质量分析

本次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考评中,    个班共    名学生参加了测试,合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为    。

三、学生测试情况具体分析

1.字词部分

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一、二两题主要检测学生读准拼音的能力,对字词的掌握程度,并达到规范地书写,第三题主要检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商业街道用语错别字的认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书本上直接出现的词语掌握得还是不错,但一些课外的,如“地壳”这个词语错误率较高,第三题让学生找出商业街道用语错别字,其中的“插座”、“刻不容缓”等都不会改。第五大题“五光十色”也选错了不少,由此可见,学生灵活运用能力不强。

2.句段部分

卷中的第六题主要考查学生句段掌握情况。第一小题的写关联词,学生也错了不少,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前后两句关系没清楚。第二小题让学生仿照例句写句子,许多同学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还是不错的,正确率较高。第七题在原文中修改错误也不尽理想,特别是“即使……也……”这对关联词比较多人找不出来。从这一部分来看,看清题意,重视句子的练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3.阅读部分

本次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大部分。课内阅读除了“清白”表面上指什么掌握不是很好以外,其他的题目都做得不错。课外阅读中,灵活性较强,而且没有统一的答案。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说出一到两点,也能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但是思考得不够深入,比如说短文为什么要以“拯救”为题,学生只能谈到是父亲拯救女儿,而不能深入想到女儿故意摔倒也是拯救父亲。

4.习作部分

此次习作题材广泛,根据材料写篇记叙文,又要明白一个道理,懂得朋友之间怎样相处等。从学生的习作情况来看,题材涉及面也非常广,有的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有的反映了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有的懂得了诚实的重要性,有的体会到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总体来说叙事完整,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但是学生的文章缺少创意,缺乏美词妙句,具有个性的文章不多。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本次语文教学质量考评所体现的命题导向,对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应该有所警示,而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则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漏洞要填补。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这个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和考试命题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性试题、个性化试题和创新试题将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教育形势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法,努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要注重实践,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让他们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并不断体验,这样才能有感悟,语文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说到底,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不是全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勇于实践,坚持实践的结果。?

3.要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积累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能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要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课外阅读,并指导他们做好摘抄和读书札记。同时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开展诸如办报竞赛、辩论、讲演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运用能力的目的。

4.要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必要的解题技巧也是素质的一个方面。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的品质。在学习训练中,可选取一些时文、美文认真研读,由师生共同设计题逐渐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设计题目。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特征从多角度设计题目,设计不同能力层级的题目。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对素养低的学生,自拟一些知识性的题,自己肯定能作答的题目;对语文素养高的同学,可鼓励其张扬个性,放飞思维,大胆创新。

5.要制定科学的写作训练策略。首先,要进一步重视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与指导。要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写作不是纯技巧、纯技术的操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要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要注意对生活环境、周围事物的敏锐的感知,及时记载下有关事件和自己的感悟,以便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并使文章洋溢真情实感。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明确记叙文表达方式的基本要求。写作是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一种“创造”,所以任何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小学阶段是打好写作基础的阶段,主要以记叙文为主,我们应当让学生对记叙文有清晰的认识,应当力求达到新课程中提出的写作要求。最后,要鼓励学生在作文题目拟定、立意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的文章。

第6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1.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师即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观念如果不能改变,改善教学质量也只是空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只是说说而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给学生做好榜样,工作不仅要认真负责更要对学生宽容和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给予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也要随着改变,教学备课等相关准备工作也要随之发展完善,要将教学内容与对学生认识相结合,采取创新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可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只做课堂的旁观者,老师要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及时解决问题与矛盾。

1.2教学课程优化设置

教学的课程是教学的载体,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对教学成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学的课堂设置不能只利于期末成绩的考核,更多的是要适合学生自身的身心教育和未来发展,普通学校是培养综合性人才,高职体育院校是培养专一性人才,因此课程的设置要合理合适,学校要安排学生学习时尽量让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而不是强制性安排,要给予自由选择的空间,否则会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只会对课堂教育产生负面影响,课堂设置要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1.3注重教学方式

1.3.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高职体育学院不仅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短期内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应注重学生未来的长期打算,因而要以此为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而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除了传授学生相关的体育技能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和与体育相关知识的传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脱离实践则一切都是虚设,而实践脱离理论则容易在实践中防错受伤。

1.3.2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产生的教学氛围对教学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古板粗糙乱糟糟的教学氛围只能产生负面效果。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知识起到引导作用,在传授知识时除了解释清楚相关知识要点时,还要通过实践用以演示,并让学生也实践学习,对知识印象加深牢固。在实践联系时可以让学生互助来练习,相互指出正确不正确的地方,通过他人的练习了解到资金的错误。教师亦可以通过游戏或是让学生自己组成一个小团队,每次自己上台讲解知识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课堂中来,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1.3.3合理的教育评估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但现在的教学目的慢慢偏离了轨道,因为考试在中国的教育中地位是最高的,越来越多的考试成绩,教师的教学考核取代了学习的真正目的。教育的评估应该建立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方面的发展基础上来制定评价标准。要采取综合的评估方法,不可只注重最后的期末成绩,要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期末一次的考核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整个学期学习的成果,只重视期末成绩只会以偏概全;要综合自身评价和他人的评价,学校不能仅考虑老师给出的片面评价,还要结合学生的自身评价和同学对他的评价,成绩不突出但是平日积极主动,乐于助人,有组织能力号召力等也是值得鼓励的;定量与定价评估相结合,这样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语

第7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这次的会议使受益匪浅。中考给我们指明了教学的方向,中考的变化也让我们反思,教学中应该如何改变才能更好的适应中考。从今年的中招试题上看,很多题目都和课后练习题相似。所以我觉得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后练习题,用它来指导教学。

现行的人教版课本,将课后练习定位为“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读读写写”,大多题目采用的是开放性题目,可见其更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素质的提升,强调和突出学生在练习中的主体性;同时题目中使用了许多表示行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动词,而且这些动词的动作还完全是由学生发出的,这样便大大地增强了题目的可操作性。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充分引导学生们的积极思考,根据练习内容进行预习语文课文,学习并掌握语文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加强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课后练习题中,一类是积累性练习。最基本的题型是“读一读, 写一写”,这是每篇现代文阅读课后必备的一种练习。关注语文课后习题中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题,指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书以这些练习题为知识要点自己完成对字词音形义的学习。课后练习会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得到充实的课文基础知识。

课后的第二类练习题是“思考探究”, 是理解性练习。它包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把握。 如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题: 文章开头即说: “我爱我母亲,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 想一想: 母亲的“勤劳” 是通过那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就这道题就可以学生抓住个“勤劳” 一词为切入点, 迅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完成了练习题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很快把握文旨。又如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课后第二题:“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理解是思维的核心,新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设置了这样的习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课文。因此对这类练习题的处理时我往往指导学生以该题为切人点, 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8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年级/班

人数

总分

均分

片名次

及格人数

及格率

片名次

优生人数

优生率

片名次

备注

1.1

28

2635

94.1

2

27

96.4%

2

26

92.9%

1

2.1

57

4477

78.5

6

48

84.2%

7

22

38.6%

6

3.1

41

3477

84.8

8

40

97.6%

4

20

48.8%

9

3.2

40

3303

82.6

11

37

92.5%

9

19

47.5%

10

4.1

60

4796.5

79.9

11

53

88.3%

11

23

38.3%

10

5.1

48

3340

69.6

9

34

70.8%

9

9

18.8%

7

5.2

49

2981

60.8

12

28

57.1%

13

3

6.1%

14

6.1

44

3966

90.1

5

44

100%

1

26

59.1%

7

6.2

40

3396

84.9

8

39

97.5%

7

16

40%

11

二、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此次测检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各方面的情况都需要加强。从试卷情况分析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9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六位一体”教改;授课方法;西方经济学;经验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138-02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要保证课程质量。而网络课程是实施网络教育的核心资源,网络课程往往集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为一体,成为承载网络教学功能的核心要素。

一、采用“六位一体”的教改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教学一般采取的是“四位一体”(侯琳琳,2010)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习题练习与辅导、课程设计个环节。但是对于网络学院的学生而言,由于主要采取了网络教学的方式,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觉性,但是系列研究结果(李艳、徐亮,2010)表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取决于目标和计划的制订、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认知管理因素)、学生本身的兴趣和自信心(情感管理因素)。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和资源。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学平台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虚拟环境。

1.“六位一体”教改方法。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高效利用网络平台,同时又能够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取得较好的教学及学习效果,达到学生和学校双赢的格局,“西方经济学”课程结合我校网络学院的教改方案,采取了新颖的“六位一体”教学方法,即围绕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进行录播课件在线学习、阶段练习题(书面)训练及辅导、网上作业(限时完成)、面授辅导、网络在线答疑(交流园地)以及面对面视频答疑。

每门课程的系统化教学基本如下:录播课件在线学习主要是主讲教师每门课提前录制不少于40课时的视频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线学习;若有不明白之处,可以上网络平台进入相关课程的交流园地,进行提问答疑;每一阶段完成一套阶段练习,微观和宏观经济学每一课程总共要完成4套练习题,并将书面作业交到相应教务中心,网络平台公布答案,不懂之处同样可以上交流园地答疑;为了更好地检测学习效果,我校网络学院还要求学生限时在网络平成两套选择和判断类型的作业,记入平时成绩;有条件的教育中心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请主讲教师或同课程的教师进行面授课辅导。主要进行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针对课本和指定的阅读材料与案例中所涉及的焦点问题进行讲解;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我校还特别要求主讲教师进行与学生“面对面”的视频答疑,为学生解决交流园地中光靠输入打字答疑解决不了的问题。

经过近五年的教改实验,实践得出以上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的压力下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也能够促进教学中心的远程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主讲教师的录播课程或者难得的面授课程,在远程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要求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因材施教,变抽象教学为趣味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录播课件在线学习及面授辅导(我校本部及部分教育中心有此环节,大部分无)是主讲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所谓教学,指的就是教与学相结合。也正因为如此,因材施教显得极为重要。现代经济学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作为分析工具。虽然数学表述比文字性表述更具有确定性和精确性,但是经济学毕竟不能等同于数学,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于初学者本来就比较抽象,如果再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数学工具,学生会觉得这门课远离生活实际,挫伤其学习积极性,所以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理解经济模型背后的经济含义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二、“西方经济学”网络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西方经济学”在整个学生学习过程中,采取了步步实时监控的流程,并及时反馈,详细如下:

1.课程教与学的系统过程:录播课件、三次现场教学录制、录播课件在线学习、阶段练习题(书面)训练及辅导、网上作业(限时完成)、面授辅导(部分教育中心)以及网络在线答疑(交流园地)、面对面视频答疑。

2.具体监控方法:在录播课件制作时,进行技术审核,若有模糊或语言不清楚的重大问题时,重新录制;本部组织学生现场上课,同时进行实时转播供各教学中心学习;各教育中心严格考勤学生在线学习时间总数;每门课程要求学生完成四套阶段练习题,并提交相应教学中心批阅;主讲教师进入网络交流园地进行学生作业辅导并进行统计;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两套网上作业,分数记入平时成绩;与师生沟通好时间,一般选择在周末进行面授辅导,严格考勤;记录学生和教师登录交流园地的频次,并同时记录学生发帖次数和教师回帖次数(我校规定每位学生至少发5个帖);教师和助教同时在线答疑;记录进行视频答疑的学生及参与的学生(旁听未提问)。

3.主要负责部门:网络学院技术部门及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另外,班主任将学生作业情况、发帖情况、面授课出勤率等记入平时成绩。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发现,我校在每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上每一步都采取了严格的监控措施,并且尽量将其量化,可以进行及时反馈,比如交流园地中若教师两周内均无登录记录,则采取邮件和电话提醒主讲教师上网答疑,笔者本人就碰到过这种情况。学生在平台提问不足5次,则视为未仔细进行在线学习,班主任也同样进行提醒。在交流园地中,还提倡学生就某一经济现象或问题进行探讨,“组团”学习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另外,监控还反馈到个人的成绩中,我校网络学院规定,学生在课程结束考试中,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40%由班主任掌握,这样平时成绩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学生压力,迫使他们主动学习。

当然,这套监控体系在某些方面也存在问题,比如对于平台提问必须达到每门课程5次以上,造成有学生同样的问题提问5遍,不仅浪费了教师的答疑时问,学生还学不到东西;另外,本部及部分教育中心可以采取至少一次面授课,尽管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但是不适宜全国远程教育。

三、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的效果

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佳效果,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1.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向学生呈现出最新学科动态,使学生自己从中发现兴趣所在,独立自主地探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在探索中形成乐趣,形成他们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内在动机。

2.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经过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分析的一般方法,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拓宽了视野,对于社会经济问题能够从经济学上加以判断和分析,对于深入学习经济学理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多数学生可以初步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加以分析和解剖。

4.增强了师生间的信任和尊重。本课程教学面对的是身心比较成熟的大学生,课程采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更深层次尊重和关心学生,同时注重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友善与合作。

多年来学生授课的测评结果充分印证了教学方法的成功,学生在期末考试及学位考试中较高的通过率也验证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