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辅导员范文

大学辅导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辅导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辅导员

第1篇:大学辅导员范文

然而,当我们从实践视域去认识当今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时,却可以清晰地发现: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辅导员是一个特殊而又尴尬的群体,一方面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是一支专门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队伍,既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学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可以说是大学期间“任课”时间最长、“课程”最多的老师。另一方面辅导员是高校师资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往往是被当作消防队员,往往有意或无意地把辅导员当作“多面手”来使用,当学生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辅导员就会受到质疑,同时由于高校往往注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对辅导员的身份缺乏认可,而辅导员责任重、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较低、身份地位边缘化,使得辅导员自身也对自己的职业身份产生怀疑,不利于大学辅导员角色的生成。具体来说,制约大学辅导员角色生成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辅导员自身的归属感和专业情感不足。从当前我国大学实行辅导员制度的情况看,辅导员应该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一个“阶段性岗位”,招聘来的新教师首先都要从事辅导员工作,造成了辅导员只是“临时工”,在达到一定的年限以后,不少辅导员要么从学生工作转岗到党政工作,要么转向专业学术领域。在这种背景下,辅导员很难形成自己的工作归属感,如果一种角色没有自己的归属感,必然缺乏应有的动力,更谈不上有什么专业情感。而一种社会角色的生成,专业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专业情感,是指一种社会角色对其专业活动及其行为所应具有的意识、态度与精神。如果辅导员缺少这种专业情感,在高校中很难实现其角色的认知和生成。

二是当前辅导员队伍是专职化而非专业化的,职而不专。从当前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看,对辅导员实行的是专职管理而非专业管理。辅导员既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未必具备辅导员应该有的专业素养,也没有实践经验,因此在高校中实现辅导员的角色生成,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是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不足。在高校中,辅导员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但其承担的角色可以说是高校中最为关键的。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引导者、监督者和守护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从当前大学的运行机制上看,辅导员在高校是最为弱势的群体,高校基本上是把辅导员当作多面手在使用,学生中出现问题最先受到责难的是辅导员,对辅导员缺乏普遍的职业认同感。如辅导员烦琐的工作与行政晋级、职称评审困难、收入待遇偏低、工作压力过大形成较大反差,缺乏对辅导员工作有效的评价,从而导致辅导员在高校中很难认同自己的职业。

角色生成意味着角色认同,是个体生命的自觉。角色生成是生命的过程,它最深刻地体现了人的主体自觉性。角色是人在社会中的生命存在,但角色并非固定给予,人也并非是完全被动接受。在现实空间中,人不仅拥有对角色的自主选择权,更重要的在于人能够进一步生产、丰富角色。人对角色的选择、创造既取决于社会对人的制约,又和人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密切相关。选择某一角色其实就是人对这一角色的认同,但其认同程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而在角色生成过程中,角色扮演者总是逐渐融入角色之中,并最终合二为一。如此,角色获得了具体的生命呈现,而角色扮演者拥有了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表征。尤为重要的是,人对角色的认同,是人的积极自为,是人对生命的自我觉悟。大学辅导员的角色生成,根本而言是人们在选择大学辅导员这一角色以后,不断发现、丰富、创造角色内容,进而自觉地将自己融入角色之中,赋予角色独特生命并以角色的呈现表达自我生命存在的过程。除了自身的需求,辅导员角色的生成离不开相应的运行机制。因此,大学辅导员角色生成的路径主要有:

第2篇:大学辅导员范文

从心理上把握规律

其实人的成长有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成长。身体成长的规律几乎人人都能够把握好,只要遗传基因正常,摄入足够的营养,那么身体就会遵循自然规律发育成长。也就是说,只要条件满足,这个过程是本能的、自发的。二是心理的成长。如同身体的成长一样,心理的成长只要条件满足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也是本能的、自发的,只不过这个条件经常得不到满足。这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得到适度的爱。人感受到爱就会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就能深度放松,就有能力去探索和体验,内在的潜能就能指引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内在心理就会自然成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要经过孕育和独立两个阶段,连接这两个阶段的过程就是分娩。对身体孕育和分娩的过程大家都清楚,但是对心理孕育和分娩的过程很多人则不是很了解。

不妨回顾一下人的成长历程,感受身体和心理成长的经过。首先从在妈妈肚子里开始,胎儿在恒温下感觉很舒服,一切都无须担忧,受到了最严密的层层保护,这种被爱感,让胎儿觉得很安全……某一天,身体的发育达到了阶段性的成熟,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独立的过程就开始了。分娩是人经受的第一次创伤,但正是这样,人第一次因为某种成熟而独立了,这种独立更多的是指身体上的独立。

第二次孕育的成熟与独立从这时也开始了,第二次孕育的是心理。从孕育的环境看,主要是家庭,其次是学校;从孕育结束的时间看,每个人都不同,但是社会普遍的预期应该是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当来到这个世界,怎么活下去也许是每个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与人交往?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这需要人们在爱的氛围中感受、学习、认同。在爱的氛围中,我们就会独立得相对较早,就会表现得有创造力、勇气和力量,对未来充满希望。

用爱来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这是心理成长的条件,但是这种爱应该是适度的。缺失的爱阻碍心理发展,过度的爱限制心理成长。首先来看缺失的爱,它会让人非常焦虑。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一旦家庭和谐的氛围因为某种原因遭到破坏,譬如说吵架,自己就会变得焦虑无比,同时热情也会突然消失,学习没有效率,工作心神不宁。因为没有了爱,就没有了温暖和安全感,人就会焦虑,就会被束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简单说就是缺少爱,缺乏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在这种缺失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行为方式往往会出现问题,心理的发展会受到阻碍。其次来看过度的爱。过度的爱其实是在爱的名义下,限制了人经历各种事情的机会,同时也阻止了人成长的脚步。

所以说人的心理成熟是在爱中孕育的,这次孕育也有一次“分娩”的过程,就是人在经历世事中渐渐成熟而走向独立,第二次“分娩”意味着人的心理已经可以独立面对这个世界,靠自己的力量生存,这次独立获得了心的自由。

深入了解学生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环境正发生着快速而又巨大的变化,他们有着共性的部分,个性特点也非常鲜明。从共性的部分讲,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全家的宠爱使他们的童年在温暖和安全中度过,但是这种宠爱也限制了孩子的成熟和独立。同时,巨大的学习压力也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阻碍了他们心理的成长、成熟,使他们成了智慧、活跃、创新同时也是自我、幼稚、依赖的一代。从个性特点看,由于家庭氛围等成长环境差别很大,使得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成熟度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独立成长了,而有的学生还在依赖中迷茫。事实上,辅导员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真的很难,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代沟不断加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辅导员经常感觉理解不了学生的原因所在。这都要求辅导员应去除主观判断,深入调查研究,分类把握学生。

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从了解大环境着手,看看自己的学生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哪些重大的社会变革,影响他们的社会思潮是什么,甚至要了解他们的话语体系。这可以帮助辅导员把握这一代学生的特点,消除代沟,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二是从把握个体着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氛围、教育方式,学生在家庭中的感受,了解每一个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了解他们曾经所在学校的氛围。把握每个个体的成长环境,这可以帮助辅导员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每一个学生。

调查研究清楚后就需要给学生分类。分类不是为了分个三六九等,贴上标签;分类的前提是辅导员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们只是在某些方面的成长速度不同而已,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第一类是心理已经基本成熟的学生,他们就如同已经长满根的小树,只要告诉他哪里有养分,他们就会去积极地吸取。第二类是心理正在成熟的学生,他们还会时不时地面临一些成长的困惑和问题,科学地引导他们一下,他们就能顺利成长。第三类是心理还远未成熟的学生,有的是因为身体的创伤而造成了心理问题,阻碍了成长的进程;有的是因为经历的太少,还处在依赖状态,无法独立成长,他们都需要特殊的帮助和引导。

分类引导成长

辅导员在分类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做好自我调整。应该清楚的是,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这就意味着不是只有辅导员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在影响着辅导员;不光学生在互动中成长,辅导员也在互动中成长。要实现共同成长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鲜明,大多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长大的,辅导员如果没有真诚平等的态度,就不能让学生有被尊重感,甚至连和学生沟通的机会都没有,更别奢谈影响和引导了。从辅导员自身看,真诚平等的态度有助于放开自我的束缚,勇敢地面对自我,这是在人际互动中觉察自我、获得成长的前提。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都有成长的议题,而成长的前提就是觉察,否则问题就会在生活中不断重演,得不到解决。二是注重自我身心健康。辅导员的身心状态不光影响自己同时也影响学生,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辅导员会牢牢吸引住学生的心,成为他们认同的对象。注重身心健康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考虑:首先是自我调节,最重要的是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情绪需要宣泄,倾诉、运动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泄作用;其次是团体支持,可以组成辅导员的团体,定期相互倾听交流,彼此支持;最后是心理辅导,并不是只有心理问题才需要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促进成长的专业捷径。

辅导员只有自身做好了准备才能在和学生的互动中引导他们成长,不管是集体互动还是个体互动。给予学生爱,营造温暖安全的氛围是前提条件,在这个前提下分类引导学生应注重集体和个体两个层面。一是创建温暖安全的集体。班级建设是有规律的,而不是简单地开展集体活动。班级的发展有四个阶段:一是表面形成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相互认识和熟悉,逐步建立信任感的阶段;二是暗流涌动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为了维护班级表面上的和谐,隐藏互动中的摩擦和矛盾,只在小圈子中分享交流,形成暗流,表面的和谐掩盖不住不和谐暗流的涌动,小团体就在这个阶段中形成;三是真实凝聚阶段,如果暗流能够浮上表面并得到沟通解决,那么班级就会发展到真实凝聚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坦诚交流,凝聚力极强,这是真正能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阶段;四是处理分离阶段,毕业前班级就会自发进入处理分离的阶段,大家合影留念,互留赠言,相互祝福,依依惜别。从现实中看,为什么有些班级感觉很散,原因就是它们的发展滞留在了前两个阶段,没有顺利发展到真实凝聚阶段。譬如,有的班级学生毕业时还有叫不上名字的同学,还滞留在表面形成阶段;有的班级集体活动搞不起来,学生经常分散活动,还滞留在暗流涌动阶段。当班级发展到真实凝聚阶段的时候,学生之间相互支持、促进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这时辅导员就真正“省心”了。二是帮助遇到问题的学生。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辅导员要特别关心、帮助那些遇到问题的学生,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平等尊重、倾听接纳,在此基础上再给他们有用的信息,要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在现实中辅导员总是会遇到棘手的学生,当感到无从下手或是收效甚微的时候,千万不要坚持到底,建议转交给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请专业人员帮助,自己做好辅助工作。

当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辅导员如何成为大学生成长导师的时候,就会觉得辅导员的职业是如此重要和神圣。辅导员“孕育”的正是一个个鲜活的、渴望成长的生命,其人格魅力以及所做的工作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走入社会时能否真正独立。

第3篇:大学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培养机制;专业化;职业化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负责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例如学生的奖勤助贷、择业就业、党建团建、心理健康等,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与学生和谐发展。

一、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高校育人方针贯彻执行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品质。其次,辅导员还担负着管理、服务学生的工作。辅导员是学校要求和活动安排的传达者,工作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班级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工作对于学校的稳定和谐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此外,辅导员还担负着学生心理咨询的责任,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当前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辅导员整天与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因此,辅导员工作十分重要。

二、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大部分辅导员都将这一工作视为权宜之计。有些辅导员甚至在工作期间复习考研考博课程,对学生日常工作以应付态度对待,更别提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了。大多数学校在辅导员招聘时不限专业,导致辅导员队伍理论素养不高,专业知识严重缺乏。一些本科生辅导员是本科学历,理论水平与思想境界与所带学生差不多,根本无法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当前高校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一名辅导员带一届学生三四百人属于正常现象,这远远不能达到教育部1∶200的要求。

三、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

1.在高校设置辅导员专业。当前高校辅导员严重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一个很好的措施是设置辅导员专业。一方面可以让有意向当辅导员的本科生考取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另一方面让已经在职的辅导员继续深造,获取辅导员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辅导员队伍的来源、专业化和学历的问题,推进辅导员队伍向前发展。

2.建立辅导员执业认证体系。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很多专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认证系统。可以建立辅导员资格认证体系,设置几个等级,由低到高,不同级别的辅导员工资待遇不同。高级别的辅导员需要一定的从业时间、科研成果、管理成效和一定学历背景。

3.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导辅导员朝着正确专业的方向发展。推行目标责任制,将组织目标分解到个人,明确个人应该达到的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将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将结果作为薪酬福利和职位升迁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到物质激励的重要性,制定出合理的分配制度。

四、辅导员的职业化培养

当前地方高校辅导员职责并不明确,学校的各部门都将对学生的要求转化为对辅导员的要求,辅导员经常是任务繁重,忽略了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因此,当前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迫在眉睫。

1.给予辅导员合理正确的职业定位 。提高辅导员的准入门槛,给予辅导员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引导辅导员将重心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提高工作上来,而不再是整天忙于琐碎事务。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院级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与辅导员一同直接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而不是将学生工作全部推给辅导员。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优秀辅导员的待遇要高于学校一般行政人员的待遇。

2.增加辅导员培训机会。增加在职辅导员培训机会,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鉴于大部分辅导员并非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所以鼓励并支持有意愿者读取该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建立多种多样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在辅导员上岗前要给予足够时间的专业培训,对在职辅导员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并支持辅导员参加培训,考取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与学生工作紧密相关的资格证书。

3.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核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上,制订标准,定期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考核,按照考核结果给予不同的奖惩,且采用一定概率的淘汰制。采取形式多样的考评方法,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评。例如,辅导员所负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应成为考核辅导员的重要指标。

第4篇:大学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 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干预对策

高校思政辅导员制度起源于清华大学,发展至今已逾五十多年。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在发展中不断的改革前进,新形势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也使得辅导员群体职业倦怠心理不断滋生,对高校思政工作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1、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次提出的,用以描述助人行业中工作者由于工作压力、工作预期悲观等原因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C.Maslach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以及低个人成就感三个方面界定了职业倦怠,其中,情感衰竭主要指生理和心理极度疲劳,工作热情丧失;去人格化指工作者以消极和否定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对象、同事以及家人;低成就感则指工作者对工作的自我评价消极否定,看不到工作的意义所在。

2、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参照C.Maslach对职业倦怠的界定,笔者把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分为以下4个主要方面:

(1)情感衰竭。这是最明显的职业倦怠表现,工作没有激情,对待学生冷漠无情,缺乏爱心,不愿深入学生群体,刻意躲避学生活动。

(2)去人格化。消极、否定地对待学生、同事甚至家人,自怨自艾,通常对所处的工作环境不满意,慢慢和社会孤立。

(3)低成就感。感觉现实和理想差别太大,个人成就感降低,觉得自我价值没有实现甚至觉得工作毫无意义,逐渐失去工作的动力。

(4)生理衰竭。精神颓废,疲劳虚弱,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甚至间接导致疾病的产生。

二、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工作角色多样且定位模糊,容易发生角色冲突

高校辅导员具有育人和学生管理双重职责,落实到具体日常工作中,辅导员承担着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突发事件处理者、学生活动指挥员、心理辅导者、就业辅导员等等角色,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必然弱化了辅导员思政教育的身份和职责,一方面,角色的多样性使得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定位模糊,降低了辅导员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权威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事务性工作的缠身使得辅导员花在思政教育的精力大大减少,导致了思政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

辅导员日常工作角色的多样性就必然要求辅导员要在工作中不断变化这角色。在学生面前时管理者,服务者;在领导面前是下属。最典型的冲突就是催缴学费,这和思政教育者角色格格不入,但辅导员还是得不断转换角色以完成工作任务。角色的不断变换和冲突导致了较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也导致了工作倦怠的产生。

2、工作待遇和社会认同感偏低

高校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在薪酬待遇方面教学和科研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但是思政辅导员由于繁忙的日常事务一般都很少授课,腾出足够时间来进行学术研究更是难上加难,这也导致辅导员的课酬和科研经费相对其他任课老师较少,繁重的工作和相对较少的物质回报很容易造成辅导员心里的不平衡。

再者,也正是由于高校的重心在于教学和科研,使得高校的评价机制更倾向于教学成果以及科研成果,这使得思政辅导员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赏识。

工作待遇和社会让同感偏低使得部分辅导员心理失衡,产生了消极情绪,职业成就感薄弱,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产生了离职倾向,导致了职业倦怠的产生,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3、工作压力过大

工作压力可分为外在压力和内在压力。外在压力主要指工作强度,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师资力量却没有同步跟上,这一点在辅导员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高校专职辅导员一般要带200名以上的学生,繁杂的事务加之管理对象的庞大,使得辅导员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已经开始威胁辅导员队伍的身心健康。内在的压力则主要来源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受阻,这方面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认同感的低下,也即领导家长的不重视。自我实现的受阻使得部分辅导员觉得工作前途渺茫或者自己工作能力太低不能很好完成工作任务,这都从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4、个人因素

当然,职业倦怠最多只是辅导员队伍的常见现象而不是通病,所以,职业倦怠和辅导员自身有着重要的联系。抗压能力差,办事效率低,职业认同感不够,人格不健全等个人因素也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三、缓解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1、明确大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应该定位在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这三个方面。明确高位职责,在院系有多个辅导员的情况下根据每个辅导员的特性科学、合理的分工,减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避免事务性工作不合理挤压思政工作是减少辅导员职业倦怠,保证高校思政工作品质的重要措施。

2、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

辅导员工作效果的隐性和长期性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和标准来衡量辅导员的工作业绩。对高校思政工作正确的评价选取合理的考核指标是关键,高校要减少实时性指标,减少显性效果方面的考核比重。应该多从工作态度、实际付出和学生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来考核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做到自我、学生、高校三个评价相结合,显性、隐性两个成绩相结合。保证考核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要岗位聘任、津贴标准和职称晋升三者相结合,充分肯定成绩,大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干部蓄水池作用,拓宽辅导员晋升管道。

3、完善大学生辅导员培训机制

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建立了较完善的辅导员进修机制,为优秀辅导员提供国外进修、校外进修、挂职锻炼等进修机会,在提高辅导员素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脱产学习和进修也有效的使高校辅导员摆脱角色多样性导致的角色冲突的困扰,同时,进修学习还是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各高校应该借鉴成功经验,完善大学生辅导员培训机制。

【参考文献】

[1] 牟海萍.高校思政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

[2] 李娟,孟雪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1(09).

[3] 裴慧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干预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5).

第5篇:大学辅导员范文

“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现代价值观后代价值观现代教育模式一、引言

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开始了教师队伍的改革,大量聘用“80后”辅导员,来进行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由于2008年以后,我国的高等院校中的学生主体逐渐转变为“90后”大学生,从而造成了高等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构成情况的大变动。而且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对科学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于是,为了提高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我国教育机构针对高等院校人员构成变动的现状,开始了有关教育模式的探索。

“80后”和“90后”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由于二者所处时代的环境不同,而且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理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导致二者的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冲突。“80后”性格沉稳,由于所处环境较为艰苦,所以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由于思想过于僵化,导致其不擅变通,观念较为落后,容易叫死理;而“90后”却迥然不同,他们思想开放,新潮,大胆敢于创新和挑战,但是由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生活的独立性,乐于享受,厌恶劳动。因此,当“80后”和“90后”以“辅导员”和“学生”的身份,出现在大学校园中之后,他们的价值观变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于是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的碰撞便开始了。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高等院校存在“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共存的情况,其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导致了教学管理的效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为此,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与探讨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不同价值观,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

二、当前处理“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关系的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不足,而且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缺乏危机感,并且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科学,计划不周密。另外,高等院校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不充分,缺乏相应的人才以及足够的经费,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管理机构进行有关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科研工作。同时,我们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导致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缺乏至关重要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2.“80后”辅导员的教学管理能力不足,且缺乏相应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80后”辅导员年纪较轻,缺乏相应的教学管理的经验,而且由于其导师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保守,从而导致其思想过于僵化,并且从心底对素质教育和人性化教育有着很强烈的排斥感,从而导致其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过于以自身为中心,忽视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三、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1.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提高当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的需要

当今的高等院校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开始普遍趋于年轻化发展,“80后”的青年们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了辅导员队伍之中的主体;而于此同时,由于时代的向前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开始普遍成为“90后”的人群,由于二者价值观迥然不同,而且又同为年轻气盛的青年人,再加上师生之间本身就存在的隔阂,导致二者严重缺乏沟通,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与争执,从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效果。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可以进一步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其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同时满足师生的需要,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当代高等教育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的提高。

2.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促进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进一步沟通与交流的需要

根据人文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可以知道价值观是阻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重要因素。虽然“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而且都是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但是由于所受教育水平不同,在加上师生之间固有的隔阂,导致师生之间沟通不足。如果能够解决师生之间的价值观念的问题,那么便可以打破挡在两者之间的坚冰,促进两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往,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便可以很好的做到这一点,从而协调“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

3.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性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对人的重视越来越明显,各种教育管理制度也都在向人性化发展。而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探索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有利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帮助“80后”以及“90后”的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满足双方共同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需要,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人性化教学管理进一步发展。

四、建立适应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条件下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对策

1.高等院校要加大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完善相关的制度与管理机制

我国高等院校应该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并且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高等院校应加大对探索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先进的人才,并努力形成一个相关的科研管理机构,或是建立相关的课题,组织一批权威人士或专家进行相关的科研工作。同时,要努力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完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整个教育管理系统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转变其思维方式,提高其教学能力

我国高等院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提升“80后”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高等院校在招聘辅导员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学历,还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注其教学管理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时组织一些优秀教师,出差到重点学校学习一些先进的科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

“80后”辅导员们也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及思想素质,并要及时给自己“充电”,保证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要跟上时代的节奏。同时,要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努力从生活中把握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法,另外,要努力转变其思维方式,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协调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

3.努力实行更为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实现对“90后”大学生的科学、有效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医疗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渴望能够摆脱冷冰冰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享受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满足学生的要求,维护学生的利益,例如可以采取相应的“软管理”(即采用由学生自主控制或一些强制性较弱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相关的教学管理)。

4.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我国的高等院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压抗挫折的能力,使其能够拥有平和的心态,以此来对待一切人、一切事。同时,要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冷静,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来处理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80后”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这些辅导员们可以学到更多的心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其能够在与“90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其心理动态,根据其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交流计划,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师生之间的沟通问题,打破二者之间的隔阂,帮助“90后”大学生解决其心理问题。

另外,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80后”辅导员,要努力用“心”去与“90后”大学生相沟通。“80后”的辅导员们在与“90后”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并要学会尊重其所提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做到换位思考,保证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而且,“80后”的辅导员们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能够增进彼此关系,促进沟通交流的小游戏,从而能够在快乐中渐渐的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5.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媒体,促进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网络也渐渐成为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国高等院校可以以局域网为基础,搭建一个大型的师生网络沟通平台,从而给“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这个师生网络沟通平台,可以规避面对面交流的一些羞涩、矜持和尴尬,减少一些忌讳和紧张,给所有人畅所欲言的机会,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另外,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繁荣,一批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社会交友类的手机软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如微信、QQ、飞信、微博、易信等新媒体。“80后”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促进和“90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交流的范围,从而能够从多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促进“90后”大学生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五、结论

目前,我国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但由于其本身的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再加上我国教育机构缺乏该方面的权威人士及创新人才,导致该方面的教学模式的发展仍不充分,还不能在当今高等院校的教学条件下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普及,所以加强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因此,我国要加强对完善现代价值观与后代价值观碰撞下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工作的重视,加大对高等教育工作中教学模式探索的技术支持与投资力度,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引领潮流,从而影响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协调好当前“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和合作,从而促进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效率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华丽,沙文涛.试析高校中的“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J\].黑河学刊,2013,(06).

\[2\]何敬业.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0).

\[3\]陈建祥,陈玉平.高校“80后”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挑战与对策\[M\].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4\]谢雪梅.“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M\].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

\[5\]张英.“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73-74.

\[6\]陈子庭.当80后辅导员遇见90后大学生――浅析80后辅导员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青春岁月,2010,(05):102―107.

\[7\]董琳.当“80后”辅导员邂逅“90后”大学生――高校“80后”辅导员的工作探析\[J\].科教文汇,2012,(04):152―157.

第6篇:大学辅导员范文

  刚开始担任这一职务是心里是兴奋的,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工作,使我陷入了惘然和困惑中,于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很被动的,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我调整了心态,对待每件事都要主动,做事情要积极,突然一下子觉得大学其实是锻炼人的开始。

  党校点名的任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点名,周末查人,等等一些事情,看起来是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就难了,首先胆子是要够大的,对待每个人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我会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来帮助自己做好这一些事情。再者和辅导员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只要沟通好了,才能更好的协助辅导员。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责任,辅导员所要求的事情就是对待学生们的一种责任,所以要认真的完成这些任务。  

  在这半年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也从一些班干身上看到一些问题,班干身上还是存在团结这个问题,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从古至今,只要班干团结了,班上就不会从在问题,所要求的任务也会准质量的完成,所以再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协助每个班上的班干讨论这个问题,进而让这一点完善。

  半年的工作也有错误的发生,比如说交东西的不及时导致辅导员工作出现了问题,有时候偷懒留下的错误,等等,让我自己觉得这半年工作做的很不好。新的一年来了,我的计划也会随着经验和教训所改变。不管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负起全部责任,一定努力做到最好,有时候并不能责怪别人工作的不认真,从自己做起,才能树起榜样。完善自己。每天都要跟辅导员沟通,了解辅导员的需要,和辅导员所说事情,处理好每一个小细节,尽善尽美。  

  首先自己要学会团结,学会体谅,从工作中吸取做人的道理,及时传达信息,不能总是今日复明日,其次在点名这个工作发现了许多问题,许多班干有迟到旷课的情况,包括我自己也有,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克制,班干们也要竭力克制,做好自己。 

  再者,在学习方面我还不够努力,比较贪玩,成绩不突出,对于这一点我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作为辅导员助理,自己却不学习,在新的一年要努力学习,综合全面发展,只是我的目标,相信也会是全体xx工程系同学们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要一起努力。  

 相信我自己会在新的一年将辅导员助理这一职务做得越来越好,也希望能得到同学们和辅导员的支持。 

                                                                             xx二班

第7篇:大学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道德教育 大学辅导员 塑造

一 、大学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探究

大学德育教育的效果不佳的原因,来源于多个方面,其中从国家整体方面出发: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速度、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等相关,从个人因素方面出发:与家庭环境、个人素质等因素相关。但是,这些都是客观原因,高等教育院校的自身主观因素,才是导致大学学生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学自身的主观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点,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过于模式化,教育系统相对存在不完整性。众所周知,我国的大学教育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专业选择,这样的教育方式也是受市场需求影响的。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进而企业需要那些专业技能较强的毕业生。但是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限制,因为大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对其所选择的专业并不够了解,等他们真正的接触到所学专业时,可能完全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这将严重阻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第二点,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可以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直接决定着我国未来社会的整体素质。

对于大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高等院校首先需要从观念对大学生进行改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上去,大学生思想受到社会整体环境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受到了一定的熏染,存在着一些偏差。因此,我国的高等院校应该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高等院校当中,主要承担这部分责任的就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各个院系的辅导员。对于这些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严格的进行筛选,只有道德品质良好的教师才可以担当,同时也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

二 、辅导员的人格对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在高等院校中,辅导员的角色对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接触的时间最长,同时也相对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所以说,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基于这种情况,辅导员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大学生树立不良的形象,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以下几个方面详尽的介绍了辅导员人格是如何对大学生道德品质产生影响的:

(一) 辅导员的人格直接影响德育教育的最终结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世界上的整体地位得到不断的提高,进而我国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到和世界接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其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我国也应该着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高等教育院校肩负着为我国提供优秀大学生的重任,所以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的重任也落到了高等院校的身上。这需要高等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上。

我国各大大学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程度的重视也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很多教育专家曾表示,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而是使其在思想上、品质上、人品上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高等院校要将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铸造提升到一定高度上,并对其进行坚持不懈的教育。同时,加强直接同学生接触的大学辅导员的个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以便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楷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想法。同时,高等院校也需要充分的认识到,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自身各个方面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完善,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正是树立人格,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因此,高等院校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而也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辅导员个人品质的高尚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的整体学术氛围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院校之所以被称为是高等学府,就在于其拥有一些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而这些教师之所以为人们所敬仰和信服,正是因为他们具有比常人更高的素质和道德品质。基于这一情况,想要造就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就要聘请优秀的教师。而教师是否优秀就要通过其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先进的专业知识来进行判断。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中的一名教师,更加需要在道德品质上有所建树,这样才能符合其在高等院校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高等院校中,辅导员一直扮演着引导学生学习、照顾学生生活的角色,基于这种情况,辅导员和学生的接触要比高等院校中其他教师更多一点。因此,辅导员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是辅导员通过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规范自身行为来增强高等院校中从事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高等院校中从事学生道德思想品质教育的教师除了辅导员外,还有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政治教师,他们共同组成一个德育教育团队。第二点是辅导员正确清晰的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所处位置的意义。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尤其是从事学生道德品质方面教育的教师更是伟大。他们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意义至关重要,可以说他们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因此,辅导员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将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份对学生、对社会都影响深远的工作中去,使得辅导员自身和他们的学生内心均得到净化和升华,促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大学辅导员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的供给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近年来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数量和岗位质量却大幅降低。如何合理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和国家稳定。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力量,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但辅导员就业指导队伍由于整体素质不高、指导观念不强、指导技术落后等,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提高辅导员队伍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成为各高校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

一、辅导员参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1.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等方面和大学生比较接近,较易赢得大学生的信任,也容易凭借角色优势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客观分析,使他们克服困难,走出误区。

3.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辅导员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这样会有较强的实效性。具体方法有:一是利用主题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给学生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政策和形势;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三是建立学生就业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就业后的心态和需求,尽可能地提供相应帮助。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达不到专业化水平。就业指导教师往往要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而高校辅导员多数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不足,又忙于繁杂的工作,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探究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就业指导中往往力不从心。

2.忽略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存在重教学轻就业、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在学校大氛围的影响下,辅导员把工作局限于日常教育管理,产生了一些诸如“就业指导工作不属于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等错误的认识。就业指导工作长期被辅导员所忽视。

3.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身处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每天要应付大量日常事务性的工作,难以抽出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指导,致使就业指导仅局限于大四求职阶段的“临阵磨枪”,指导内容只流于简单的就业信息传达等服务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

三、对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建议

1.提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水平和专业水平。辅导员需要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技巧,在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辅导员要针对不同年级,分段实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之顺利就业。

2.将服务功能与教育功能相结合。辅导员应利用每学期开学伊始或毕业生离校之际,针对各年级学生,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模拟招聘会、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能力测试等形式,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就业指导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

3.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中提升能力、完善自我;通过就业指导课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指导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根据个性、兴趣和特长准确进行自我定位,主动出击;开展创业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增加公关礼仪、经营管理、创业常识、技能培训等,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平台。

4.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和突破口。辅导员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珍惜各种实习机会和勤工助学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促使学生努力扩大与社会的接触;整合资源,加强指导,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5.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就业指导。辅导员要让弱势群体学生在比较中找优势,从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入手,经常在公开场合开展一些锻炼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活动,如辩论、演讲、自我介绍等;以心理咨询和就业教育为主,分析特殊群体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收集、整理必要的求职技巧,做好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张精华,蒋蕾.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J].科技信息,2007,(30).

[2]傅苑,万清祥.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就业指导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01).

第9篇:大学辅导员范文

一、以榜样的力量感染队员。

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教育他们热爱班级,搞好团结;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并加以督促。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愿和我掏心窝的好朋友。

二、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辅导员,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家访、家校联系、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交流更能了解学生,从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结合平时发现的问题在家长会上,对家长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比如如何检查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不要直接指出,而要引导孩子自己检查出来,必要时可以缩小范围,这样可以养成孩子自己检查的习惯。在生活体验和家务事上要求家长不要太宠着孩子,而要让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锻炼。因为一个孩子缺少了因有的生存能力和应急能力这将影响到孩子的将来。因为我们现在的队员在这方面的能力在逐步的退化。这一学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家长会,在会上给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争取双向管理学生,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重视学生的特长,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在每月一次的素质展台中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有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心愿卡、硬笔书写、优秀日记,鼓励全班队员向他们学习。尽管这些学生并不是各方面都拔尖的三好学生,有的成绩并不出色,有的并不是班干部,但是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确是出色,有进步。通过这种途径让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给他们的内心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从而也增强了学好其他功课的信心。为了鼓励队员表现自己特长的欲望,我还结合我校开展的第一届技能运动会让学生自行报名,参加自己喜欢的各项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我看到了学生自信心普遍得到提高,同时也促使优秀生更加追求卓越,中差生增强信心的良好势头。

四、重视各项比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比赛是最能检验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情况。这学年学校举办重大的比赛有体育运动会和拔河比赛。虽然训练的时间不多,但参赛队员在课余进行了训练。体育委员、班干部都各负其责。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只要认真投入,积极训练,不管这次比赛成绩如何都应该肯定的。比赛结果说明,努力是有收获的。在校运动会上我班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和精神文明风尚奖。拔河比赛中虽然没有夺得名次,但赛后同学们都在教室里流泪,可见我班队员的班级荣誉感之强。在五星大擂台上,五颗星能屡屡争得,文明班的红旗每月夺得。如有同学值日不认真扣分,大家的眼神也能让他无地自容。晨读课上我每天安排好领读人员,指定好领读内容,并在布告栏中张贴好,这样每天的晨读就非常的有秩序,对于不认真的同学,负责同学要及时批评,如听劝告那我就找其个别谈话,进行教育和批评。所以在晨会课的检查中我们班屡屡能得到网上的公布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