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预算会计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算会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预算会计制度

第1篇: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一)深化政府会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加快推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全面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各单位会计工作需要与当前会计工作建设需求有较好的契合度,同时在诸多领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体系,确保财务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新时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预算会计管理工作的目的即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充分的发挥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因此,在当前预算会计改革进程中,可以基于可持续发展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随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单位总预算与预算实现了有效的合并,进一步优化单位会计体系,能够更全面、有效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数据,强化社会对公共财政的有效监管。(三)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一直以来,我国各单位预算制度在执行方面都有所欠缺,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托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单位预算制度的有效执行,并更好地解决现行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因此,在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及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需要做好各相关制度的贯彻落实,提高预算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另外,还要充分利用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这一契机,全面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确保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当前新环境的现实需求相符,加快推动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部门预算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针对当前发展的要求和预算工作的实际情况,部门预算改革工作不断推进。这就要求各部门要统一预算,并按照既定的预算编制原则、依据、程序、标准和预算报表体系等,编制出独立和完整的部门预算,有效解决当前各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同时,还要强化对预算的审计,通过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全面提高监管效率。及时发现预算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利用预算绩效评价来实现对预算资金的有效监管。(二)开展政府统一采购对单位会计的影响。通过实施政府统一采购,可以有效控制各单位采购环节的不规范行为。各单位对于自己所需要的采购物资,需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上报,审核通过后,政府依照规范化和公开化的流程来统一采购物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各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规避了采购环节会计工作中账实不符的问题,使各单位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得以全面提升。(三)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对单位会计的影响。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预算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在当前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账户和财政专户,实现对各单位预算资金的有效控制。当前,财政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向各单位进行预算资金拨款,财政零余额账户具有不可提现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需要额外支出预算外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要加大审核力度,并由财政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授权支付,以此来有效规避单位内部预算资金违规使用的问题,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单位会计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实时监管资产,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新的改革环境、新的制度体系,要求单位在深化改革发展的同时,要坚持以创新发展的思维,完善会计核算内容、创新会计核算方法,都是提高会计核算科学性的重要内容。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为会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基础,也进一步要求单位会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要性。首先,单位应强化对长期资金的有效监督,抓好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中,应严格依照会计准则,避免固定资产流失或“虚报”等情况,确保在预算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体现。其次,资产管理是全面深化的实时监管,确保财务信息及时更新,信息及时反馈,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提高财务报表的完整性、科学性,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基础。(二)完善预算会计报告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能够与国际预算会计制度接轨的会计制度,全面提高预算会计管理的规范化和统一化。进一步优化单位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创新核算方法和体系。明确预算会计目标管理,全面提高预算会计的有效性,做好预算外资金和财政拨款的分类工作,细化预算会计制度。通过建立权责发制来全面提高制度的约束性,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还要明确职责及部门分工,并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三)优化会计科目设置,形成有效的财务反映。为确保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财务情况,应调整现有的会计科目,并进行科学细分。一方面,要修订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制度,并创新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重新设置收支类账户,细化结算项目。另一方面,优化固定资产的核算,并将“基建”纳入会计核算中,完善预算会计体系,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消除财务数据交叉问题,严格控制资产总额、负债等“虚增”情况,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语

第2篇: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预算制度;改革;影响

预算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分支,区别于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核算和监督的对象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对原有制度进行改革是多个方面的统一要求,不仅仅是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发展的需要,也是各部门各自维持正常运转、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因为现行制度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改革预算会计制度自然会对各非营利组织部门的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总体趋势是促进我国会计制度更加完善,便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社会资源高效配置,更方便与国际社会接轨。

一、改革预算会计制度的原因

(一)现行制度存在问题

之所以要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因为它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现行制度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较为现行预算会计体制较为呆板、体系不完善、信息不公开等。这些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以收付实现制为例,我国事业部门一直采用这一核算方法,由于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采用收付实现制有比较方便快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部门内部发生的经济活动种类逐渐增多,数量也明显增加,实付实记的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日渐显露。现金的支付与收入登记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部门经济活动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业务,实收实付的记账方式显得太过落后,也更易导致错账,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十分必要。

(二)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非营利性组织的各部门财务处理工作日益重要,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无法避免的环节。经济腾飞过程中,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成熟,科学先进的预算会计制度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更有效的管理其他事业单位,也能够保证各种公益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采用先进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还能确保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同时,逐渐完善的经济体制也需要逐渐发展的会计制度相匹配,相互协调的体制和制度才能齐头并进,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科学的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各部门会计工作质量,整体提高各部门的财会工作水平,从而满足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旧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各部门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了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各种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保证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各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部门,负责调配各种公共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真正体现了人民权益。事业单位在新时期面临由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应当渗透到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包括财会部门的会计制度,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形式变化。服务型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公益机构需要接受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然而旧的会计制度无法满足信息向社会大众开放的要求,因此,对部门的制度进行调整改革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管理者时的官僚制度严重制约了公共部门向服务型部门的角色的转变,部门自身的维护和发展同样需要对制度进行改革。

(四)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益性组织的工作性质是服务社会、管理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让最多的公民获益。这些相关部门的会计核算信息能够为其部门内部的工作情况提供基本的记录,便于管理者及时进行工作调整和制定新的工作安排,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更有效的调配资源、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出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也非常必要。

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重新确立会计目标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确立了新的会计目标。相较之前的核算目标而言,新目标不仅能够发映出部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还能发映出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程度。并且新的预算制度明确表示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部门的预算会计信息,而不仅仅只是作为政府以其他公益性组织的部门日常经济活动记录。这一新目标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只有确立了服务性的新目标、公开日常信息,才能彻底推动事业单位角色的转变,才能更全面的服务大众并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公益性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新目标的优越之处在于,向所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同时能够促进部门内部的自我净化和自我监督,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二)优化核算方法

在核算方法方面添加了“双分录”的核算方法,所谓双分录的核算方法就是在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科目的资产、负债等会计业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入、支出等会计业务中采用较为简单的收付实现制这两种核算制度,当一笔业务的发生同时涉及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时就采用两种核算制服,即双分录核算方法。采用这一核算方法能够确保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准确性,既可以反映部门财务状况,又可以体现出部门对预算财政的执行力度。新天际的核算方法同时满足了计划和执行的管理要求,保证部门会计工作的质量,维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便于管理部门做出最有针对性的决策。同时又与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有所区别,突出公益部门的工作性质。

(三)增设核算内容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还包括对核算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增加了会计记账的业务内容。例如将政府持有的债券股权等单列为一项,这样可以使政府行为更加明确,政府财政收入支出也会更加清晰明了,对国库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改革之前的预算会计制度没有国库资金收复做具体的划分,但是国库划拨资金或者税收等都会引起公益部门的资金大幅度变动,然而旧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详细反映政府拨款造成的资金变动,为日部门日常会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容易造成实际发生业务登记与预算不符合。在纳入了政府部门的收支管理科目后,可以有效避免资金流通过程中环节接洽部分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部门预算会计工作的质量,也能确保向信息使用只提供有效并且精确的信息,助力管理者制定决策。

三、预算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一)核算制度的影响

会计核算制度按的改变对各个公益部门的会计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权责发生质的引入为例,权责发生制本来是我国的企业会计采用的核算制度,但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来说在负责业务的处理以及跨时期业务的会计操作方面拥有很大的优越性。公益部门的会计核算制度向企业靠拢有助于部门的高效运转和合理管理。向企业会计制度靠拢首先就要在核算制度上靠拢,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最鲜明的特征,因此在公益部门采用权责发生制是非常必要的。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弥补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加强成本控制,有效进行资金管理,确保账面与实际资金流动相符合。也能够提高管理者对自己部门的资金状况的了解程度,便于其严密控制风险程度,避免无效损失。最后,权责发生制的引用能够为公益部门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加强政府对各部门的管理和控制。

(二)部门单独预算的影响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目的是为了监督资金流动,反映预算的执行程度,将各个门类的部门单独进行预算可以细化会计的记账科目,增加账面的准确性,也能够为信息查阅者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这一改革措施还能够真实反映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预算执行程度。同时,部门单独预算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会计素养更容易得到体现。各部门的责任更加清晰,部门对每个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会更加具体。并且部门参与预算能够明确反映各部门的详细情况,能够为财政划拨的调整以及新时期工作规划提供有力依据。并且部门预算可以为单位整体工作计划提供详细的部门成果,也可以根据部门的工作成果加总得到单位整体的工作情况,方便管理者对自己所管理的部门的整体管控,也为信息参考者提供了多种参考途径。

(三)引入新制度的影响

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还包括对新制度的引入,例如政府采购制度。顾名思义,政府采购制度就是有关政府采购方面的一套政策和办法,企业通过竞标等方式与政府的基建项目进行合作,通过由政府出资、企业执行的方式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或者政府部门正常运转所需的物资也可由企业直接提供,这种直接采购也属于政府向采购制度的规范内容。由于政府采购制度的引入,事业单位各部门进行采买的资金流动从支出到记账需要经过几个部门的手续,这往往导致显示资金流通与会计账面不符合。而采用政府采购制度之后可以将政府的购买行为集中管理、统一实施,有效避免账实不符的情况。另外,政府采购制度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公开程度、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公效率。

(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影响

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也要采用新的资金管理办法,这会对公益部门的会计核算产生不小的影响。以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为例,国库单一账户就是用于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管理的统一账户。这一制度使得部门资金流动更加规范化,会计人员的记录项目及包含了收入也包含了支出,对会计人员的操作要求更加严格,也提高了各公益部门的资金管理水平,同时也从内部推动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例如公益部门的工作人员直接从财政领取工资,人民银行直接划拨,并未经过部门内部的会计核算流程,这时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原则便无法满足部门各项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容易导致记账遗漏、错误等问题。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是改革的必然措施。

四、结语

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不只是影响我国政府部门的会计工作,还影响全体社会成员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更对我国整体会计体制和经济体系有重大影响。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加大,公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全民监督的目标越来越近。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会因为监督力度加强而更加严谨,工作效率会由于体制更加健全而提高。另外,由于新的改革措施涉及到细化会计科目,增设核算内容的方面,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也会随之下降,责任更加明确,资金流动记录更加详尽。服务型公益部门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总之,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汪华.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63-64.

[2]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56-57.

[3]韩晓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5(13):141.

[4]郑芳.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5(04):80-81.

第3篇: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会计;预算会计;预算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129-02

一、预算会计制度的内涵和形成

1.会计按其核算、监督的对象及适应范围划分,可分为企业会计(也叫营利性会计)和预算会计(也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制度是指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是国家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包括《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

2.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形成。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财政部根据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和《中央金库条例》提出了建立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设想,并于同年12月12日正式制发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从此,我国第一套适应国家财政经济需要的、崭新的、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了。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是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一系列预算会计制度。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财政部先后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及其补充规定,《〈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补充规定》和《关于中央单位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中有关账务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年终结余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地方财政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年终预算结余资金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等制度,在财政支出支付核算、非税收入收缴、年终结余资金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规范。

二、预算会计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一般说来,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适用于各级政府和各类事业,行政单位的会计;而企业会计责任以资本(资金)循环为中心,以营利为目的,适用于各类企业的会计。由于各自主体的经营目的不同,其会计核算的对象差异也各不相同。

2.预算会计的服务对象以宏观性为主,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预算会计统一的信息系统;企业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具有较大的独立空间和灵活性。

3.预算会计核算一般采取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

4.在事业单位,由于行业分工复杂、类型丰富,会计主体和资金渠道的多元化,因此,预算会计具有广泛性和政策性的特点。

三、预算会计的职能

预算会计一般有三大职能,即核算、反映和监督职能。预算会计一般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首先,负责公司年度财务预算的编制、并上报预算报表;其次,检查指导基层单位年度、季度、月份财务预算的标准工作,并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每年四季度参与当年经营预测,预测下年度经营指标;再次,下达各基层单位月份、季度、年度利润指标,并分析利润完成情况参与年度财务决算工作。

四、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现状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以下漏洞和缺陷:

首先,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核算内容较窄,内容不完整。从会计体系和内容来看,按国库集中收付的内容和环节,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和核算内容还远远不能满足核算、反映、监督国库集中收付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要求。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个别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都实行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存在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这样一来就无法不如实反映年终的收支结余,使各年度之间的数据产生很大分歧,产生收支不平衡的现象,不能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其次,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有效调整。政府采购制度规定,凡是列入政府采购计划、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货物和劳务,均由政府采购部门组织对外采购,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向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这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将使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部分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直接以向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的实际拨付为依据,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可能。但现行的会计预算制度遇到采购过程跨年度的情况时,就不能完整反映该项经济业务活动。因为在收付实现制下,总预算会计只能在实际拨款时按拨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财政支出,如果在年末时,采购已基本完成,但款项尚未付清,或按照采购合同须扣留部分保证金,则在年末会形成财政资金结余,因此,这种会计处理不能真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再次,会计科目不完备,无法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的债务。现阶段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负债问题也就随之突出。近些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我国还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借入了相当数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是,现行预算会计不能提供这方面的完整信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财政支出只包括现金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当期已经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不能反映政府债务存在的实际状况,造成虚假平衡现象,加大了财政风险的发生。

最后,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的暂存款科目反映的内容失真。会计报表信息的不真实,是造成政府经济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现行总预算会计制度按财政拨款数列报财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财政实际支付数和单位预算支出数的差额,即单位年度结余,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结余会计处理办法规定作为财政暂存款列报,使暂存款科目名不符实。

五、对预算会计改革的建议

1.完善预算法,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角色是执行的社会管理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多种所有制形成的企业和广大居民依法缴纳的税款。政府应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百姓谋求最大化的福利。政府财政活动的真实与否体现在财务报告上。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政府会计体系,完善预算法,从根本上保证各方的利益。

2.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的收缴、支付、监控机制,加强账户管理。同时,通过研究制定财政资金支付条例,以及修订预算法、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等措施,确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地位。

3.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政府财务报告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规范化途径。但是,我国现有的政府预算、决算还不能满足各方使用者的需要,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应该建立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以使预算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真实地传达,来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政府部门责任与绩效的管理和监督的需要。这样也会更好地促进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以及其工作和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4.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研究。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政府采购方式,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化采购平台,并继续做好政府采购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孙柏.国库集中收付给会计带来的变化[J].财会通讯,2005,(1):74.

[2] 张娟,黄贇.经济科学出版社[J].财务会计:综合版,2008,(8).

[3] 张秀英.政府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改革思路[J].财会研究,2005,(2):61-63

[4] 张致殿.总预算会计改革:变核算国库资金为核算预算指标[J].财会研究,2005,(3):18-20.

[5] 项怀诚.中国财政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第4篇: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一)预算会计及预算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发展和事业发展为目的,非营利性、广泛性、宏观性、政策性是预算会计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是由预算会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预算会计制度是以预算会计核算规范、法律法规等有机组成的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对国家财政、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规范制度。

(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在变革了一些财政预算制度外,在财政治理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财务会计制度的深入改革,相关部门为了满足变革的要求,也做了相应的内容变动,现在,我国在创建经济资源和现实义务与义务活动中还没有完整的体系。尤其是在一些规范、管理学以及其他的预算管理等方面,它们与期望的目标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更加严重的错误。

收付实现制提供的财务信息难以将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财务绩效的情况完整地表达清除,不利于正确地管理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源的效率和经济性,也不利于集中支付或当局采购等活动。因此,努力探究政府会计工作,加强深化财务改革,增强财务科学,对提高事业成本以及合理安排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预算会计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预算会计不适应当前的预算改革

最近,随着财务会计预算的不断变化,一系列制度陆续出台,如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政府预算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好多改革后的制度对加强预算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之也带来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实行集中国库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我国用单一的账户或者运用采购专户按一定的规定分发到职工的工资卡里。有些行政或者事业单位需要按照规定对会计核算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但不论怎么修改,最后都要在总预算中核算和反映这项资金的去向。

(二)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会计信息是收付实现制存在的弊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采用收付实现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错综复杂的政府经济业务,以此为基础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于简单的会计资料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由于社会和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的经济业务逐渐增多,经济形势也在不断扩大,一些财政部门的经济业务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2.反映政府的债务状况上有所欠缺。我国现行的财政支出反映的主要是实际支付的现金,那些当期已发生的不反映,对于未使用现金支付的资金易导致人们忽略不是用现金支付的债务情况。

3.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在业务成本上不能很准确地计量,不便考核政府部门的业绩。出现的错误采购、成本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企业不能正确地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消耗状况,这也是导致成本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的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及时,这样很容易导致信息失真,老百姓不能清楚地了解政府部门的债务和债权情况。在养老保险金、社会保险金等方面的负债当局部门只能是在支付中体现,而不是在形成过程中进行确认,从而低估了政府的财务状况。

(三)会计制度的核算范围过于狭隘

1.财务管理制度仅限于当期的付出,当局不能满足其各种各样的要求。政府逐渐加强了在基础建设设施方面的合作,也增加了参股投资。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实施资本化运营化的政策,可以实行买卖行为(有价证券),不能对国有股权进行会计的四大要素核算,因此很难得出正确的单位的资金状况,而且也不能管理其所有权、收益权。

2.不全面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核算,尽管一般的会计单位对它持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核算,只是反映了它的原值,在会计报表上根本无法反映它的真实情况。账面价格与现实价格相矛盾,不能看出行政单位的公共服务的消费资源状况。当它付出后就远离了政府和群众的视线,不便核算其财务资产,也不便对其加强管理、监督。

3.资金预算不同于财务支付核算管理的要求。首先,不允许实施内外预算、资金分别运行、各自平衡的预算方法。其次是不符合财政编制部分预算的需求,其实施的是“大收入、大支出”的办法,这样不便于部门的预算编制。最后在财务会计中,它的会计列报付出不同于行政事业会计列报付出的口径。财政总预算采取的口径是以拨列支的方法,其表示预算内资金在当年的拨款状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表示预算内、外资金的支出,因此它们决算和支出的范围不一致。

三、完善我国预算会计制度需注重以下环节

(一)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务服务,政府是否真实地为居民提供真实可信的福利,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财务的收支情况,首要任务是为预算会计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二)合理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完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

我们实施预算会计核算改革之前,要充分估计在改革进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做好改革前工作,也要提前做好相关措施,降低改革的风险和成本。按照跨级核算确认相关基础原则,总结并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改革。

权责发生制必须要与特定的内容预制相适应,它应该满足当局的工作人员,很多情况下,领导的想法和意见关系到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如果真的想要更好地实施权责发生制,相关人员就要团结一致,一心一意地为政府的成本做好规划。一旦领导缺少这种意识,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施行的预算制度就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在指定的交易中比较侧重于收付实现制,如捐款、奖励、赞助等业务。企事业单位大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但很多情况下,不能一味地施行这种制度,而要有收付实现制相配合。

(三)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体系

总的来说,单位的预算由报告目标、原则、内容、范围等几个方面构成。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主要内容,它能够进一步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的有效性。在管理的过程中,对政府产生的资产负债应及时向上级提供相关信息,使其可以凭据信息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实行正确的判断和精准的点评。按照信息的全面性、相关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等报告原则,政府的财务报告范围主要包含当局机构、群众以及相关的评估机构。对于财务报告的内容要参照企业会计管理的相关经验,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量表、损益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等相关内容。

四、结语

第5篇: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

公共财政是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获取资源、筹措收入,为社会提供满足公众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是政府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公共财政的核心在于“公共性”。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关联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所有的职能都是财政活动”,不论是经济建设、行政管理还是公共服务,政府的任何活动都要通过财政来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就是要求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的职能重心放到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物质保障。

二、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现状分析

1994年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从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出发,主要致力于提高“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关注于财政收入体制改革。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会计,又称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它是一般会计原理在企业之外领域的应用,是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社会公众和经济组织提供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产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和各类公共机构、公益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系统。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非盈利性组织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对预算会计进行一定的改革,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财政支出体制,尤其是各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相对滞后,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功能定位、各级财政的职能分工等方面的改革不够深入,因此,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现行预算会计范围过窄,难以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动

目前的预算会计仅限于与预算资金收支有关的范围,并没有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及结果。

1、对政府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反映不全。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中,总预算会计没有核算和反映政府的固定资产。这意味着用于购置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财政资金,一旦支出以后就退出了政府和公众的视野,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不利于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

2、总预算会计制度不能适应政府资产多样化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形式除了无偿拨款及部分有偿贷款以外,还有政府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政府参股的情况下,现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制度只能反映为当期的财政支出,不能对国有股权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无法真实地反映政府资产状况,也难以实现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管理。

(二)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存在局限性

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对政府资金管理的需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暴露出局限性。

1、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支付作为确认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财政支出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债务,使政府的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政府的这些债务被“隐藏”了,政府的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其产生的不良结果。一是,不自觉地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和造成虚假平衡现象,对宏观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产生错误导向。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同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不相匹配,有可能出现政府代际的债务转嫁,导致各届政府间权责不清,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和考核政府绩效。

2、不利于正确处理年终结转事项,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进行的总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因跨年度支出而出现结余不实的问题。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经常会遇到预算已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无法支出的问题。如果按照收付实现制的要求处理,容易造成当年结余不实。类似情况在中央及其他地方财政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今后随着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的推广,类似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三)会计报告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高

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有着覆盖上百万预算单位和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体系和层层汇总上报的会计报表制度,但从总体上看,预算会计信息的报告和使用都是不够充分的。

1、缺少统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目前我国没有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政府的预算和决算形式来间接地传达给立法机关和公众的。由于政府预算的主要任务是向公众提供政府预算的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所能传达的预算会计信息非常有限,政府的债权、债务、债务资产等财务状况不能得到全面的反映,在预算编制比较粗放的情况下,就更为有限。

2、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反映信息过于简单。目前的预算会计报表内容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总预算会计及其报表之中。因此在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并不能反映。对此类情况,不仅立法机关和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自己也缺少准确的了解。3、会计报表项目列示不科学,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首先,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列示不科学。其次,收入支出表的项目列示不合理,难以操作。再次,预算内外资金核算方法不统一,影响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

四、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思路探讨

(一)建立和支出预算管理相互适应的公共财政的管理框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共财政的框架逐步完善,这使得公共支出预算的范围将会以社会共同发展的需要作为界定。在实践中,一些单位不符合这显示标准,则不应该纳入到公共支出的预算范围之内,也不应该继续由财政对其进行经费的供给,对于这些单位来讲,应该逐步的退出公共预算的范畴,进入到市场,通过企业会计的方法来进行核算。对于目前不断增加的事业单位和其他的非盈利组织,则应该明确的纳入到预算会计的体系之中,这不仅仅有利于对各个组织规范化的进行管理,同时也有助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应当开展必要的改革,将基建资金纳入到会计单位来开展核算。

(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实践过程中,政府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重要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基于会计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所构筑的会计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构筑完善的会计体系已经成为了社会各方的共同要求,这同时也是日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开展预算会计改革,应当强化政府的会计准则研究,尽快的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有先后顺序,并且概念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依据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开展具体的体系制定工作。

(三)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和相应的审计制度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很少编制全面和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这显然不利于新形式下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每年都在召开政协和人大的会议,政府也做了相应的工作报告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但是这些报告除了预算执行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度预算的收支情况之外,并没有完整的、详细的全年政府财务报告。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这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加强群众对于政府监督的作用,为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应该完善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计工作,审计工作的参与有利于提升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督促政府官员更加高效、廉洁的开展工作,最大限度的防止和杜绝政府官员的和贪污腐化现象。政府财务报告审计体系的完善不仅仅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同时也能够使得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审计报告毕竟要成为政府财务报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

(四)政府会计中应当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记账方法

第6篇: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一)现金为基础的系统上的收付实现制制会计准则体系,应收账款的实际情况,不是基于业务由政府预算系统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用现金核算提供的财务数据缺乏所造成的。不同的有关部门的核算,指标互相可比较性差性能。在政府中机构制度就是未知的,不利于提高政府的效率,核算真伪,明确不能得到保障。

(二)以现金为基础制同步的基础上,代收代付,记账势必造成权利和义务。经常不得不负担的开支,并没有反映在今年的消费。其他收入并不能反映,如:利息支付,社会保险缴款的政府系统。最为一方面可动用之财务资源,另一方面,要支付给政府并没有出现在账本出现。通常这种情况常常提供虚假会计资讯系统决策者,导致政府决策出现一些错误。

(三)有关政府有关部门增加的资产,无论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还是其使用寿命在本年度支出,都在同一时间,增加社会固定资产及固定资金。固定资产中周期为使用过程中保存原始值不变。折旧以及系统成本。否则固定资产的清理工作,资产的价值体现在记账凭证中,就是并不利于对国有的资产制的管理。

(四)通过中国的经济体系,一个日益显著制问题,持续系统的政府的债务。及财政预算案是依据上的现款的基础会计,财务申报可以只体现一部分的实际现款经费,不也用现金支付政府债项,金融不匹配造成的实际数目及财务报告的反应时有发生,导致政府当前系统的运行的系统对政府的影响。

二、会计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思路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和确立公共透明度。世界其他地方的政府预算制度研究,包括预算控制系统改革是焦点,政府的核算体制改革的基本理念,根据现金收付及时对的权力及制介绍。以权责发生制应计制,确认对收入和支出来验证在发生,不管是否在收付款项。权责发生制及现金收付比较,有助于精确地确定的收入和费用的转归期内,有利于收入及费用的比例。有助于客观地报告的财务报表。有助于的设立公共透明度,和世界各地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

(二)改革措施建议

1、中国就是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初级阶段,我们的预算在预算执行成绩。对重力中心制会计和财务报告规定制对预算执行的成果。为了政府的债项,准确和批准现有的金融资源,提高计算制统计制,财务报表。未反映政府的预算管理和效率对政府,而不是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反映。实施有效的监督不能或负债,鉴于目前的情况,政府预算,国家预算一定是及时推出权责发生制,为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全面的客观反映。中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应为国家情况同时考虑到,本国的的系统对政府各部门,逐步的运作特点。

2、在中国的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了重大改革,财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公开,透明的财政。财务信息,有利于正确反映有利于政府对经济决策制定。比如设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部门预算的系统,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提高了会计和报告制度。对这些措施,动力的改革进程,到转到通过一个某些观点的目前的政府的预算现款的基础,以应计制过渡的过程,需要为专家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对中国的政府机构。可选择先进的经验学习并吸纳世界,中国只有及时学习,引进将国家预算置改革方案制选择性地在不同幅度的,不同级别的政府机关,引入应计制制试点制直到积累起来的经验完全扩展的广为,国家财政预算,以使财政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和进一步开放和透明的财务信息。

3、在的市场经济体系制,市场在相关资源配置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的的执行情况,在社会管理者的功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来自所缴纳的税收形成多种所有制。根据法律规定的企业和居民的大多数。业务及居民作为在税法上的同时,财政收入的必然要求,政府承担起责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制为入驻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制居民个人是否合理有效的监督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以提供的公共服务,无论制储蓄,无论寻求中获取最大利益。中国应为尽快修订以完善预算法,国家财政预算适时,推出按权责发生制是必不可少的。

第7篇: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一、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现状

(一)缺乏合理的预算会计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中,预算会计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关系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的预算会计体系涉及到了各项内容,并将预算会计体系划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这种条块分割的方式不仅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也无法真正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2]。此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具备不合理性与不全面性。

(二)缺乏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观念

从整体角度分析,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弊端与问题,所以需加强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改革形势与改革方法存在多样性,改革效率却难以提高。归根结底便是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观念有所落后,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缺乏责任感与创新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法得到深层次变革。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不够灵活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所采取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上个世纪所制定的,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变化,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采取的预算会计制度呈现出了不灵活现象,这种现象过于死板,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不符合,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阻碍作用。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而言,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四)预算会计信息内容缺乏透明性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变化,要想真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需要针对性的构建公共财政体系,保证该体系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另外,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角度分析,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核算过于简单,各类财务信息内容比较狭窄,无法真正反映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现象,也无法将政府绩效与成本信息报告进行反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3]。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产生的影响

(一)对未来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以政府为主体,构建新型政府会计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转变为政府会计,将总账与明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另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积极转变为非盈利组织会计,不以盈利为目的,能够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部门会计。第二,要将权责发生制赢取其中,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特征制定具有国际化发展特点的会计核算制度。还要根据会计核算基础的基本特点,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现如今我国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素养,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所以需要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比如国有资产收益已经安排没有拨付的支出等结算收支需要采取权责发生制对资产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

(二)预算会计制度下部门预算改革带来的影响

第一,部门预算需要将部门收入以及部门支出的内容进行准确反映,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作为主要核算对象,实现对所有资金收支的预算。此外,由于我国基建会计存在一定的特殊,所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中需要适当的添加会计科目,以此实现资金核算[4]。第二,零基预算作为一项重要的预算方式,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采取零基预算的方式,将资金收支信息进行整合,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满足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才能真正保证资金的可持续使用。

(三)预算会计制度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带来的影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之后,传统模式下所存在的预算资金流转方式会发生变革。无论是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各项经费都会汇总到财政总预算会计之中。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取的收付实现制也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5]。比如我国当前行政单位的工资是由财政部门通过银行转入到职工银行卡之中,这种方式下财政总预算会计需要严格按照拨款数据做出一笔支出的变化,但是一笔支出的方式与“收付实现制”有所不符。

(四)政府采购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第8篇: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会计制度 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我国财经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在预算编制上,还是在预算执行上都发生了改变,同时预算会计所运行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我们知道,预算会计主要是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单位以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与结果的会计体系,并且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提供基础的会计数据。因此,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有效进行,管好、用好财政拨款,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计工作者必须要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适应政府融资、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融资、投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在加深,其融资与投资行为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公共领域投资的不断开放,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所出具的会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事业单位出具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参考性与可比性;二是社会各界对这些信息来对自身的成本进行核算、定价。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就意味着,预算会计水平要与国际接轨,要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不仅仅是要求企业参与到竞争中来,同时也要求政府提高办公效率,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事业单位要向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比如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公共管理的需求,必须引入权责发生制,以绩效为导向,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

(二)会计信息体系有待完善

会计体系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财务报告作为机构利益相关者了解机构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必须要得到有效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同样也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存在的,所以,它的设计必须要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为目的。但是,目前事业单位所提供预算会计报告,还存在着不够全面、不够透明、不够准确的现象,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必须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三)预算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预算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预算监督体系的建立也不够完善。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规范化方面,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的一面,而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绝对不能一蹴而就。而在费用支出方面,事业单位还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因此,直接导致了预算编制对于费用支出方面的约束力还不够。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对策

(一)采用权责发生制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财经体制的改革呈现出了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首先,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一制度能够全面、准确的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运作情况,能够保证会计信息体系的全面性与完整性,进而能够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权责发生制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外部与内部资金的流向,令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加清晰、透明,从而减少会计违规行为。最后,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单位每项经济事项的完成状况。

(二)完善会计信息体系

要在对事业单位现行会计报告项目、指标进行改进的基础,增添事业单位整体合并会计报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等,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体系必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提供反映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的准确信息;二是能够把会计系统与预算、规划、债务管理以及内部审计系统结合;三是能够进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并且编制相应的审计报告;四是能够报告出有关政府产出以及政府方针政策推出之后后果的相关信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加大监督力度

一是要针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既可以避免重复编制,也能够保证预算的可行性;二是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高预算编制的权威性;三是对各会计事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预审,并且在单位内部建立制度准则,规范会计人员行为。

(四)提高预算治理水平

预算在编制时,必须要涵盖单位每一个部门的公共资金,要采用综合预算形式,将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资金全面考虑在内,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体系之中。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治理工作,提高预算的权威性与执行的力度,完善预算编制的科目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我们不但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同时也要稳步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现阶段,虽然事业单位在预算会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如无法适应政府融资、投资体制改革的需要;会计信息体系有待完善;预算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但是相信通过广大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预算会计制度必然会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瑞雪.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2]李晨霞.浅析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

第9篇:预算会计制度范文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是在簿记、传统会计以及财务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会计的发展是反应式的”,财务会计的出现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20世纪财务会计在确认和计量技术、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报告体系的充实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然而,建国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改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下面就来谈谈这两方面的发展。首先来谈谈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其次,再谈谈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

 

一、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运用已经从金融工具扩展到传统领域。公允价值会计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其运用领域已经由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势。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该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为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客观环境。

 

二、Wallman(1996)提出彩色财务报告模式

 

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描绘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正陷入困境:一方面投资者指责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程度正在降低;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技术及财务会计本质特征限制了相当多的项目无法进入财务报表进行确认,而只能够在表外进行披露,致使表外信息披露的激增和信息过载。即使如此,还有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项目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进行披露。Wallman的彩色报告模式较好地回答了财务会计现在面临的这一难题。该模式将财务会计确认的四项条件进行分解,由此形成如下五个层次:a.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均符合要求,这形成了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层次。b.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都符合要求,但可靠性存在疑问。这个层次的划分主要涉及目前财务会计上拒绝确认的项目———如顾客满意程度、人力资源、研究开发支出等。c.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与可靠性存在疑问,如顾客满意程度支出。d.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存在疑问,如企业的战略风险、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份额等。e.仅相关性符合标准,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不符合,如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和智力资本价值。

 

三、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贸易障碍的逐步清除,催生了全球经济的交互性。在WTO的促进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密切,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度已达到休戚相关的程度。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会计这种“商业语言”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通用”。各国的会计及会计准则将在协调中增强一致性。

 

四、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形成

 

1.预算会计制度形成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财政部根据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和《中央金库条例》提出了建立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设想,并于同年12月12日正式制发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从此,我国第一套适应国家财政经济需要的、崭新的、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了。

 

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从1951年起,财政部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到1965年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型的预算会计制度。它是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以单位预算会计为补充,以会计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的有别于企业会计的独立的会计体系。为适应财政体制和财务改革的要求,财政部于1983年和1988年,两次修改预算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为补充的、以制度形式确定的独立会计系统。由于预算会计制度存在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财政部于1997年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并实施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一系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从组织体系到制度模式,从核算基础理论到会计各项的具体处理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财政管理方式、事业单位的资金渠道等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对预算会计的要求。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五、对预算会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建立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情况和预算会计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国际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会计的改革变化,我国未来的预算会计体系将会是: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将更名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包括执行政府总预算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执行政府总预算支出的行政单位会计,他们是总和分的关系。此外,还包括三个部分,即执行政府总预算出纳保管业务的金库会计;执行政府总预算收入业务的收入征解会计;执行政府总预算的基本建设支出业务的基建拨款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或服务的部门会计。

 

(二)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逐步转变

 

我国未来预算会计模式是基金会计模式。这里所说的基金是指按特定目的或业务而分别设立,并构成分立的会计主体,用于核算与报告分属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费用和基金额及其变动。而基金会计是按照基金种类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一种会计体制或模式。它具有目的性、限制性和受托责任广泛性三个特征,每种基金均有其特定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费用和基金结余,从而构成了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基金会计是现代政府会计及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一大标志。基金会计在我国已有其雏形。

 

(三)预算会计实务规范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行的预算会计采用“一则三制”,即《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不难看出,这里的会计准则并不处于对三种制度的统驭地位,仅仅是对事业单位会计而言。因此,为满足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建设的需要,根据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具体情况,逐步构建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所以未来的预算会计规范形式是实行会计准则,即涵盖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准则”。

 

(四)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与国际趋同的财务报告制度

 

根据我国政府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结账基础的特点,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和会计改革时,根据公共治理提高政府绩效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鉴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数据的客观性等情况,在政府会计中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如国有资产收益、财政预算已安排而尚未拨付的支出、应拨入拨出上解下划等结算收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当年年末列收列支;依靠国家财政补助并有一定业务收入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收支相抵,经济自主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余事项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如政府总预算会计的一般项目和某些特殊项目实行收付实现制;行政单位原则上实行收付实现制;全部依靠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