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医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康复医学;现状;实习基地建设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较之国外,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远远不足,为了尽快适应社会,推动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一、康复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康复医学的概念
康复医学是医学学科的一个新分支,主要涉及利用物理因子的方法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研究使伤病残患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等得到全面康复,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到社会当中。
2.康复医学的发展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疾病的结构发生了改变,逐渐变化为以“慢性化、障碍化、老龄化”为主体的情况。据统计,2013年我国残疾人约有8500万,而60岁及以上人口为1亿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因此为了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和陧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康复医学的发展迫在眉睫。
3.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例如,部分医院对神经科的患者不能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导致不可逆的损伤,致使后期康复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国现有的康复工作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专业化水平不足。在我国,康复医学教育依然存在师资力量和办学规模、资金投入和办学规模、教学基地和办学规模等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加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1.提高专业办学层次,加快康复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老师数量不足,所以许多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老师是从其他临床科室或教研组调过来的。他们中间有一部分可能只是经过一个短期的康复医学培训或者进修,缺乏对康复医学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所以必须加速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另外,也需要从高等医学院校康复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一些优质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2.增强医学生的康复医学教育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调查表明,经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康复人才不足干人,而且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中专、大专,以及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少之又少。因此,应该加紧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定点培养。各高等医学院校应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培养康复医士或康复治疗师;各中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应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或康复技术专业,培养各种康复治疗士或治疗技士。此外,还应该在各医学院校的其他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让广大医学生接受康复医学教育,增强康复意识,为工作后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3.加强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
康复治疗需要的不仅是精湛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好医患之间沟通的能力。只有深入临床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康复医师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才能够体会到患者的康复需求。首先要获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配合训练,其次要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的选择和风俗习惯,最后在临床康复教学实践中应该有目的地进行培养,使他们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康复医学招收文科生。
只有少部分医学专业在招收理科生的同时招收少量文科生。招收文科生的医学专业有:中医学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
报考以上专业时注意事项:在上述专业中,招收文科生最多的是中医学专业。其它专业只有部分学校招生。
重庆医科大学近年来除了上述专业招收文科生外,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也逐渐招生文科生。
(来源:文章屋网 )
康复医学包含的医学知识理论多,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要求高,涉及的疾病范围广,康复技术多样化以及实际操作较复杂等,致使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引导式教学法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结合广泛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具体而实际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已学临床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综合归纳演绎,例如,在讲述“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及课堂讲授内容,将此章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怎样处理和改善”的递进关系,将知识点的重点难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并将授课内容和教学大纲提前发给学生预习此章。授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现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患儿出现临床症状的机理和方法处理。据此,教师提出小儿脑瘫康复的总思路:
①康复评定:包括小儿身体发育、躯体功能、平衡反应、协调能力、站立和步行能力、心理、智力及言语功能评定等;
②估计预后;
③确定康复治疗总目标;
④制定康复治疗的阶段计划与总体计划;
⑤实施具体的治疗计划以及处理这些症状的过程,并多媒体录像和图片演示Bobath法、作业治疗、认知、言语治疗等。通过问题引导,结合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学生对小儿脑瘫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为了进一步说明引导式教学法和传统式教学法的区别,笔者曾在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0级中医康复专业120名学生按照学号分为传统教学方法组(60名)和引导式教学方法组(60名),在进行言语疗法、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神经康复技术、肌力增强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这六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对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教学,最后对学生12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引导式教学方法组在概念原理的理解、基础知识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学生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归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我院2011级中医康复本科两个班124名学生,在讲授“脑卒中的临床康复”一章中,按班级其中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另一个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讲授,将此章节按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以及“怎样处理”的递进关系,将知识点的重点难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并将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成多个问题让学生课前预习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查阅相关基础知识,授课时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现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结果表明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及康复治疗技术的掌握运用方面与传统教学无显著差异(P>0.05)。在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分析归纳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引导式教学法能较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加强临床教学见习,引入临床先导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临床先导教学法(observationteachingdiscussion,OTD)是以理论学习(teaching)、临床观察(observation)、病例讨论(discussion)为中心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临床思维是需要反复思考反复观察并进行必要验证的过程,临床思维在康复治疗的临床决策中意义重大,因此康复专业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由此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医学专业课程量多知识抽象内容广,许多医学生不自觉地采用死记硬背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而课堂教学活动也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教师灌输式的教学,致使学生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脱节,临床思维能力较弱,笔者在09级康复专业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课程教学时,带领学生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观察典型临床病例表现以及康复治疗,并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次获得临床信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主动学习以解决相关问题,理论教学后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法加强了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改进教学手段,加强网络教学
在康复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与手段展开积极的改进,可提高教学质量,场景式教学、形象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会诊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学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将现代化技术下的高效教学手段予以充分利用。当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方向,网络教学日益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教学传递模式。国家教育部2012年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要求,力求为学生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继续教育的深度融合,关键是发展和采用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笔者在康复专业的教学中,加强网络教学的运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重庆医科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上和康复教研组教师们将康复医学基础、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康复治疗学、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学等康复专业的必修课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教学网站,网络教学为师生互动提供交流平台,教师在网站上公布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习题、课程讨论、拓展阅读、课程答疑、师生互动、视频等相关内容,和学生进行网络互动,学生可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自我表达、主动学习、利用信息资源和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利用幻灯片、教学视频等相关影像资料等在课堂上展开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
1.1关于康复医学专业课程介绍
通常情况下,对学习康复医生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医学方面最基本的只是还有临床方面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此同时,康复医学还包括康复方面的医学知识。例如,对康复情况的判定、相关的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表现的主要情况等等。在教授康复医学专业课程知识的时候,应该首先对课程的教育目标进行判定,根据专业的要求培养出复合型康复医学人才。康复技术的专业课程主要是用来培养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的治疗师。康复技术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最基本的医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必须要掌握的临床中处理病人情况的方法,但是这门课程的重心应该放在康复技术上面,要培养出复合型的康复技术人员。
1.2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一套科学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在培养不同医学人才的时候,不可以盲目的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不可以一味的参考我国临床医学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根据我国传统的康复医学内容,构建一套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康复技术课程培养的是康复治疗的医生,这一专业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多种多样的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以及相关的知识,为了学生治疗技术还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医学基础知识还有临床的知识。培养复合型的康复人才。这一专业采取的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式学生要想学好治疗技术,就必须要打好一定的专业基础,并且学校方面能够在安排相关专业的时候将技术与基础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培养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1.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康复治疗学是医学相关学科。而且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在培养复合型康复医学人才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康复治疗技术方面更加需要学生进行临床的实验,多多参与临床康复工作,慢慢的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
2实现复合型康复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1学校方面应该重视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教育
康复医学课程在我国开办的时间比较短,作为一门新的教学课程,很多人对这一专业并不十分的了解。从最先引进这一概念到开办专业课程已经有将近15年的时间,可是不能够否认的是康复医学招生数量十分少、招生范围十分的狭窄,人才严重匮乏,专业知识缺乏。如何提高康复医学人才的复合性,需要做到:第一点,学校需要加大该学科的宣传力度,借助各种手段提高专业的影响力,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二点,不断的扩展招生规模,提高学生数量,增加课程的多样性;第三点,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学习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增加考核制度规范考核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2构建高水平的教师行列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从事康复医学的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其他医学专业调过来的,有一小部分是经过了康复医学知识的训练,或者是在国外学习过相关的知识,然后有一定的临床从业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复合性,和知识的丰富性,从事教学的老师不单单需要拥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我国相关培养学校需要组建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提高学生知识的丰富性以及多样性。
2.3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创建康复医学教学基地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重庆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09和2010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共93人。分为实验组47人,对照组46人。
1.2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任务型双语教学。参照美国康复专业课程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以情景模拟和仿真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任务,课堂用英语交流,具体内容包括:①教师根据《诊断学基础》设计并提出任务:用患者参与实验(patientlab),患者损伤部位包括胸椎、腰椎、盆部、髋部、膝部、踝部;②学生课下准备:主要记忆相关医学术语及步骤;③课堂实施任务:学生一般2人一组,询问病史、查体、治疗,时间为1h;④小组讨论:讨论任务完成情况;⑤教师评价:给每位学生量化计分。对照组采用传统双语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用英语讲解理论与实践。
1.3评价方法①以赖昌贵教授的《学生学习方法测验》”为基础设计“任务型双语教学学生学习综合情况量表”,各条目按好、中、差3个层次分类,统计人数;②使用任务型双语教学1个月后,通过测试检验《诊断学基础》理论与实习成绩;③通过问卷调查93名学生和4名双语教学教师,分析实施任务型双语教学的困难因素。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检验和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任务型双语教学的学生学习综合情况”两组间除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外,均有显著性差异(尸<0.05)。见表1。两组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尸<0.05)。见表2。康复教师的外语水平有限,学生外语基础差,教材缺乏,实训基地设施不完善等都是制约任务型双语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3讨论
在医学院校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时,首先要明确我国医学教育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整体突出预防、诊治和保健为一体的目标,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提升学生的素质。我国康复医学行业大多有效信息来自国外,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对于高校毕业的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如不能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就难以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现有的康复医学双语教学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数与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养成。且大多数学生进入医学院校时对医学学习认识模糊,在文习之前没有足够的信心解决临床t遇见的基木问题。为了使我国康复医学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与国际接轨、使用国际接轨的语言,让学生更适应西医的“语境”,我们参考美国的康复医学课程设置,其课程科目专业性强,且重视医疗道德与专业态度、沟通能力、心理等知识,同时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我国传统医疗特色。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要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接触临床前移,能推进早期接触临床与保健和健康促进;医学问题前移,能在基础医学学习中,全面推行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系统整合教学。康复医学任务型双语教学以解决某一交际任务为中心,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在解决某个医疗问题中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在完成医学任务中不仅掌握了实际的医疗技能,而且在整个技能操作过程中和团队协作中使整个语言学习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们普遍认为,以病例为中心的“实战”可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临床操作能力。任务型教学特别强调“做中学”,更为重要的是,任务使得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从而能够突}H意义的第一性,有效避免语言学习为形式而形式。
康复医生的能力包括对诸多医疗卫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对辅助医学和替代医学等有恰当的理解和评价,并且有团队协作能力和与同事、患者和雇主沟通的能力;同时要配合相关的政府机构并开展普及工作,让其充分认识到适当的康复治疗能帮助他们的功能恢复并改善生活质量。康复医疗是现代医学的一个专业分支,需要由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团队来实施。在团队中需要每名医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
【关键词】康复医学;基本医保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0-02
近年来,国家对康复医学发展日益重视,加大了对康复医学领域的投入,卫生部相继出台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尤其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落实将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一系列措施,大大规范和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建设和发展。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大量伤员集中发生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社会关注度急剧提升成为中国康复发展的推动力。中央政府的政策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可能是对康复这门学科的了解不够有关。因此需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支持康复医学发展。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一医学,预防医学为第二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以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现代康复医学是近半个世纪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损伤及疾患康复(脑血管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本《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规范》要求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1】而一般情况下,综合医院康复科以开展神经疾病康复、骨与关节疾病康复为主,内脏疾病在相应的内科治疗。由于受医保支付的限制,商业保险的限制,车祸伤、外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往往留下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康复医学始于战争,发展于灾难,汶川大地震催生康复需求,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根据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达67183人,受伤人数达361822人,失踪人数达20790人,住院人数合计达84810人。数以万计的幸存者遗留永久性残疾(如截瘫),需要长期康复医疗服务,而幸存者在震后也会出现许多新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抑郁症、心脑血管病等),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2】“5・12汶川大地震”催生了巨大康复需求,然而,当时四川全省所有的康复从业人员不足2000人,其中有执业资格的康复专业医师563人。在灾后四川通过各种努力,培养了大批的康复人才,在全省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了康复科,使大批伤员得到了康复治疗,当时卫生部长陈竺给予高度评价:“康复医疗的实施将使伤员功能恢复到最高水平并重返社会,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第一阶段的医疗救治已经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善和大爱,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要加强领导,发挥优势,全力以赴,再创康复医学奇迹”。灾后大量伤员的康复需求和政府的资金保障推动了四川康复医学的跨越式发展。
然而,攀枝花市的康复医学发展却落后于四川整体发展水平,各大医院康复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攀枝花市从业的康复医师不足40人,有高级职称的不足10人,人才的缺乏本已制约我市康复事业的发展,而市医保对支付康复治疗项目的限制更是阻碍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使大批病伤残患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治疗,尤其是中风偏瘫患者,工伤、骨折患者因支付不起康复费用,不能进行康复治疗而留下后遗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更大的负担。如果此时,面对有如此康复需求的患者,医保在治疗费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他们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康复医疗的重要性勿容质疑,它在预防残疾、治疗残疾、改善功能、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减轻临床医疗负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康复措施如何才能落到实处,给病、伤、残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呢?如果有专业的康复机构和康复人才,有医疗经费的保障,康复医师早期介入,将治疗前移,就能发挥作用,并挑起重任。早在5.12地震灾害中,一套灾害康复临床模式也随之初具雏形。在地震伊始,华西医院就派出从事康复的医务人员进入到骨科等病房进行早期康复,打破了学科之间界限,多学科共同协作,完成对地震伤员的抢救与治疗,事后据统计得到早期康复的伤员预后比没有得到早期康复的伤员恢复情况要好。这一经验也值得我们在中风偏瘫病人和普通骨伤病人的治疗中推广。首先对偏瘫患者入院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在住院过程中及出院时也进行评估。住院期间根据患者损伤平面及残留功能,确定康复训练目标,针对Barthel指数涉及的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及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步行、轮椅操作、上下楼梯等10个方面制定训练计划,治疗师、护士、医生在治疗上互相配合,使用传统的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尽可能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凡是偏瘫患者、外伤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康复治疗的比没有治疗生活质量要好,通过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的比传统康复治疗的更好。因此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手功能训练、电动起立床训练、作业疗法、神经发育疗法、吞咽功能障碍检查及训练、言语能力评定及言语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等都应该纳入基本医保,取消限制,造福于广大患者。
我市的康复治疗项目对职工医保、对工伤患者是完全受到限制的,换句话说就是所有的职工都不能享受现代康复治疗,这对广大参保职工来说是绝不公平的。
虽然地震灾害对中国康复医学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四川的康复医学也走到了全国的全面,但是各种挑战还是存在。首先是国家对康复医学建设投入方面不足,康复场地和康复医学设备不足,康复人员和技术难以进入社区。地区间发展还不平衡,尤其是攀枝花市的康复医学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医院还没有像样的康复病房,而我院的三十多张病床往往不能满足患者对康复的需求。还有就是相关政策制定滞后,康复医疗没有纳入社保体系,将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同时对康复医学发展也极为不利。康复治疗项目不纳入基本医保支付,医院会认为投入康复科建设,是无利可图的,因为大多数患者是支付不起自费康复治疗的,患者也放弃康复治疗,医院就不愿加大对康复科的投入和建设,造成患者想康复治疗而没有能力支付费用而放弃治疗,医院想投入而又害怕没有病人而不敢投入康复科的建设,以致于我市各个医院的康复科建设都不成规模,限制了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已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试想一个关节附近骨折的患者,骨科医生将骨折固定愈合以后,而出现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这个病人算治好了吗?如果此时有康复医师介入,对其进行恢复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是另一番景象。国家已经在2012年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康复医疗能力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四川省在2013年成立了省级康复质量控制中心,以指导康复学科的建设和质量控制,省内的成都、南充、德阳已将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攀枝花市是否可以在国家大的政策启示下,先行调研,先行一步,借鉴外地的经验,将康复常规项目纳入医保,将工伤患者纳入综合医院的康复治疗,支持康复医学的发展,体现康复治疗的特色,使康复医学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三医学,造福于广大患者,同时也将减轻临床医疗的压力,节省医疗经费,促进社会和谐,康复医学在攀枝花的发展必将赢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春天,同时也将造福于广大伤病患者。
参考文献:
健康时要防病、生病后要治病,对疾病后遗的残疾和不幸要给以康复处理。为此,在医学领域内便出现了健康医学、康复医学,健康心理学和康复心理学也应运而生。康复心理学不是孤立地诞生的,它是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现代医学发展中诞生的。这些学科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康复心理学的内容,并指导康复实践和提供康复技术。
2.康复心理学与临床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患者在不知道患了什么病时,可自己到门诊就诊,一旦知道自己患得有肿瘤时,则立即瘫倒了。著名哲学家,医学家Hippocrates曾讲过:“一个医生了解什么样的人得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这充分说明了临床康复中,大多数伤残患者,很难在短期内面对现实。来自生活、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使患者失去了自信。如果我们无视这种心理。会导致医患严重脱节。患者多表现为应付治疗。部分甚至讨厌治疗。严重影响康复效果。加重残疾。给家庭、社会增加负担,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和生活质量,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患者的特殊心理,给予针对生活的治疗。
3.残障患者一般的心理表现
3.1疾病初期,患者因自身或部分功能的丧失,心里承受了一个突然性的打击,变得麻木,迟钝,不愿相信和面对现实。看问题易于走极端,往往把残疾的范围和影响扩大化,而忽视自己尚存的功能,误以为丧失了一切。3.2病情稍稳定后,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使患者不得不考虑今后的生活、工作、家庭义务、社会义务等问题,患者的心理也比较复杂。习惯于伤前看问题,以自己的残疾与健康人比较,越比较越丧失信心,有的残疾人陷入苦恼中难以自拔[2],以至于出现强烈的身心症状,猜疑,敏感、抑郁、逃避现实,甚至轻生等。部分因工伤,或不是事故的主要承担者往往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心理。如:委屈、愤怒、报复等。3.3残疾的功能锻炼往往要很长时间才有效,患者易失去治疗信心而自暴自弃。另外这过程中,患者易产生孤独感,失助感等心里。3.4易于由外表的变化陷入自卑,忽略了自己的理想、意志、学识、人格等方面宝贵的内在价值的存在,他们多数人与社会隔离,信息封闭而感到孤独。部分患者后期会产生家庭依赖和社会依赖。
4.康复心理治疗
在临床的康复治疗中,心—身治疗的一体化非常重要。常用的心理疗法有:精神疏导法、行为治疗法、人本治疗法、认识治疗法,呼吸放松疗法以及气功诱导法等。治疗中需要因人而异。首先了解患者因残障所致的精神压力。让患者体会家庭社会还需要他。其次请同类病人中恢复较好者“现身说法”使患者看到希望,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再次培养患者业余爱好,调整情绪,分散注意力。最后让患者以解治疗发展,争取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心理疗法的种类很多,但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树立患者的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心理康复的对象有:4.1残疾人。4.2临床常见病症患者:疼痛患者、压疮患者、睡眠障碍患者、言语吞咽障碍患者、排泄障碍患者、障碍患者。4.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血管意外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帕金森病患者。4.4运动系统疾病患者:截肢后、骨折后患者。4.5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4.6代谢和营养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4.7其他疾病:烧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5.康复心理治疗展望
岚皋县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岚皋县唯一一个以现代医学康复与传统中医理疗技术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多功能学科。该科成立于2012年,它担任着全县因各种急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及意外伤害导致有功能障碍人士的康复工作。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在这里,你总能见到一群充满朝气、笑颜如花的天使们忙前忙后--------她们就是这里的康复治疗师,她们的病人都亲切地称她们为“老师”。科里康复治疗师一共7人,其中5人都是女生,占总人数71%,平均年龄31岁。她们每天忙碌于康复治疗室与病床之间,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用她们的无私奉献、用她们的青春谱写了一幅幅动人画面……
瞧,张奶奶正在吃力的练习翻身,歇息时还“呵呵呵”地笑出了声,尽管很累、很艰难,一点也看不出她的疲惫。那是她的小袁老师一边耐心地引导她做动作,一边讲笑话逗她开心,以消除训练的疲乏与枯燥。
哟!那边陈大伯这是怎么了?沮丧的坐在角落里直抹眼泪,她的小徐老师紧挨着大伯坐着,一边小声地说着什么,一边为他擦去眼泪。哦,原来一直要强的陈大伯自生病以来,接受不了自己“瘫痪”这沉重的打击,情绪出现了问题,小徐老师正在耐心地给他做心理辅导。
咦?言语治疗室传来悦耳的歌声?那是小周老师在给王大叔做言语训练,一直发不了音的大叔现在也能有模有样地跟着唱歌了!看他从愁眉不展到现在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大家都跟着高兴。
办公室门口,李大伯自己小心地慢步走过来,双手紧紧握住了他的小卢老师的手,鞠着躬哽噎到“谢谢、谢谢你们……”看到这一幕,在场的所有人眼眶都湿了。原来,李大伯因脑出血致右侧肢体偏瘫,坐都坐不起来,当初想着后半辈子可能要在床上度过了,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治疗,现在他恢复的比较理想。今天出院,来和大家告别了。
康复治疗工作非常繁杂,随着近些年心脑血管发病率日益增高,科室患者也大幅增多,因其特点为突然发病,致残率高,偏瘫、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等导致患者不仅仅是肢体的功能障碍,随之而来的情绪变化和防卫机制组成了形形的异常心理反应,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也变得急躁易怒,这就给康复训练增加了极大难度。所以治疗师们不仅要给他们制定合适的肢体康复计划,还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障碍给于适宜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战胜病魔,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2012级两个班(共计122例学生)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资料,按照教学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进行传统的康复医学授课方法的62例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40例(性别比例为1.8︰1),年龄20~23岁,平均(21.2±1.3)岁;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60例学生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39例(性别比例为1.9︰1),年龄20~24岁,平均(21.4±1.4)岁,两组参与本研究调研学生的一般资料(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的单一形式的康复医学理论授课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2.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
康复医学教学任务的第一部分是经络腧穴的相关理论,该部分的学习目的是为以后针灸技术和推拿技术等打基础。理论教学相对枯燥,而且在授课始端,学生多表现难以理解等问题,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授经络和腧穴等内容时为学生播放经络走行的动画,并依次标注重点需要掌握的穴位。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学生更感性的认识经络腧穴理论,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
1.2.2实践教学
康复医学教学第二部分的任务是教授运动疗法,此部分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重点从实践方面掌握运动疗法的要点,我们在教授这一部分时选择走出教室,在体育馆等宽阔场地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在学生中间带领学生做一系列的操作方法,同时对重点的动作要领等进行边授课边示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实践意义上接受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
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中的针灸技术和推拿技术等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临床上具有最重要的应用,学生是否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好这些技术会直接影响其实习技能水平。因此我们对这部分内容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3]:在讲解针刺方法的时候,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临床上经常应用的行针手法有哪些?具体操作要点是什么?”等,将学生进行分组:5~7人一组,提前预习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课上有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2.4采取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康复医学教学任务中最后一部分内容是临床常见病症的康复治疗,对这一部分我们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4]:挑选典型案例,向同学们介绍后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1.3评价标准
对教学满意度的评分标准依据为吴大兴等[3]编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结束后,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通过考试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考核,统计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比较,配对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选择t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选择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得分(85.6±9.8)分,实践考试平均得分(88.9±7.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填写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3讨论
由本研究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多元化方法进行教学的观察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最终考核成绩(包括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单一的理论授课的对照组学生成绩,另外,从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来看,观察组学生对老师授课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性提高,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康复医学是一门具有高实践性特点的学科[5],担任授课的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在康复理论知识够用的情况下,加重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单一的理论授课使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在康复医学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同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很多同学能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老师根据这些观点通过带领同学们查阅相关文献等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师生收获颇多,更营造了一个活泼宽松的环境,学生不再感觉康复医学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