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工程识图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识图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识图实训总结

第1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钢结构;实训基地;课程改革

为了节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国家力推钢结构工程,学院建设了学生的实训基地,根据钢结构工程的实际应用,学院实训基地的钢结构工程部分包括,门式刚架、多层框架、空间网架,钢桁架;这些正是钢结构广泛应用的结构体系,因此本文以实训基地已有的结构体系划分课程单元,编制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各单元的划分及学时列表如下:

下面将具体论述钢结构施工课程中的各单元内容:

1 .绪论

(1)介绍钢材力学性能和相关试验,并分析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介绍建筑用钢的种类及其选用。

(2)介绍钢结构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2.构件的连接

2.1焊接

介绍焊接的方法、焊缝的形式,使学生能区分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分析焊缝的受力及相关计算,使学生了解焊缝的设计。学习《建筑制图标准》中焊缝的符号及标注,使学生掌握焊缝表示方法,以便看懂图纸;讲述焊缝的缺陷及质量检验方法。

2.2螺栓连接

介绍普通螺栓的连接构造及计算,使学生了解普通螺栓的传力机理及破坏形态;介绍高强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使学生了解摩擦型高强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的计算。

3 .多层框架

(1)理论知识 介绍框架结构体系中基本构件梁和柱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其中重点讲述钢梁整体失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钢梁钢柱局部失稳的防治措施即各种加劲肋的作用及设置部位。

(2)识图 先用图片介绍各种构件节点的构造,包括:梁的拼接、主次梁的连接、柱头和柱脚,并分析其传力途径;再看图纸,特别是节点部位重点讲述。

(3)参观 结合课上已学习过的图纸,让学生把图纸上的节点与实际工程节点相对照,使学生既形象又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

(4)安装 先介绍多层框架结构体系的安装方法,再播放相关视频。

4 .门式刚架

(1)理论知识 用图片认识门式刚架的组成,并讲述各构件的名称、作用、常用的截面形式及节点构造。

(2)识图 与学生一起识读实训基地门式刚架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实训基地的门式刚架,让学生指认

体系中的构件并说出其作用;结合图纸看节点构造。

(4)安装 介绍门式刚架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介绍高强螺栓的安装方法。

5 .钢桁架

(1)理论知识 讲述桁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名称、受力特点及截面形式;分析桁架的优点;介绍桁架的支撑体系并讲述其设置目和方法。

(2)识图 识读学院内公交站台的图纸,其结构体系中包括桁架梁、型钢梁、、型钢柱和格构式柱。

(3)参观 结合图纸参观学院内公交站台,读懂各种截面形式的构件节点构造。

6. 空间网架

(1)理论知识 介绍空间网架结构的组成形式及适用条件;结合图片分析各种结构体系中构件的布置规律和网格的格构原理。

(2)识图 识读学院食堂空间网架结构屋盖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学院食堂屋盖,并结合图纸让学生了解其结构体系的组成形式。

(4)安b 讲述空间网架结构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

7. 构件的制作和涂装

介绍构件制作常用的工具及工艺流程。

介绍各种涂装材料及涂装工艺流程。

总结 本课程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编制教学内容,并将实训融入每个教学环节,识读图纸和参观具体工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一体化教学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建设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同样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基础课程,要想《建筑工程制与识图》的教学内容更合理,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做到统筹安排,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有条理系统化,将重复内容尽可能的减少扩大学习范围,缩短《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间,提高教学速度和效率,同时在教学质量上也能明显的提高,让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1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传统教学探析

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就是把《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当成一门非重点的基础课程。值得说明的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都在不断的快速更新进步,这对老师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应的提高要求。那么为了适应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能力的新要求,如何更好更快的达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中的教学目的和知识技能的传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上课内容如何进行安排,什么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就需要教学内容内容的充分剖析,对教学需要和睦充分的解读。

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一般都是先上理论基础课,再进行实际训练,理论和实际没有形成统一的合理,达到对学生对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么课程的教学促进作用,反而放学生之前忘后,,教学活动的层次和顺序较为混乱,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学生读图能力和画图能力的培养,浪费了学生学生和学校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师资。

2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新型教育方式方法。打破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新整、整合、理分了教学资源,这种对于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整理是基于教育效率的现状和教学目标科学制定的。重新整合购置的教学资源,有着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的特点,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好的规避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不科学的教学问题,在增强教学直观性同时,学生以受教育主体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对于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主要有以下优势:

(1)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应用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时,能够很好的将测绘制图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际训练相结合,让课堂既是理论教室又是实训教室,冲破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理论课同实训课之间的教学壁垒,良好的课程流程和教学内容涉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并轨, 大大的减少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时间,同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2)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际训练相结合, 将枯燥的理论和较为有趣的实践相结合,将抽象知识变成形象实物,让学生可触可感,不单单是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教学效率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3)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快速上岗,能够适应企业岗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契合了新课表对于教学的新定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这样的方式中学习,让理论更加扎实,实践能力也有所提高。由于实行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教育方法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得出课程理论知识,同时让理论知识引导实践,使得实践能力得到理论知识的深化加强。理论和实践技能互相渗透,沟通推进,达到《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3针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一体化教学的保障

3 . 1 制度保障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先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以符合现展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观指作为导向,推进《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进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学校推行一体化教学为前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契合了新课表对于教学的新定义,达到教学的统一和协调。

3 . 2 师资保障

师资力量和素质是保证一体化教学质量的保证,让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际体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操作流程,让教师和企业对接,避免出现教学和实际脱轨,实现学校企业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教学水平,理论和实践的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只有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方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实现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双促进。

3 . 3 设备保障

先进的教学设备是确保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的条件,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建造出《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的专业教室。方能更好更快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周斌. 一体化教学思维的理论与实践,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

[2] 胡济群.浅谈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影响,理论探索,2001(6).

第3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 教学改革 构造识图 多媒体教学 实训

近几年来中职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现就笔者任教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1 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1.1 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中职学生还不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对建筑缺乏认识,直接灌输理论知识学生难以接受,因此,笔者经常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建筑物或结合课程内容到工地进行见习,学校为配合教学在实训基地建设了各种建筑构造模型,以便学生学习。如笔者进行墙体细部构造这节课教学时,会先让学生预习基本的概念:散水、勒脚,然后带学生去实地察看,老师指着地面沿建筑四周的一圈混凝土给学生讲解:这就是散水,大家想想起到什么作用?有多少宽度?为什么要做成有一定斜坡?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七嘴八舌回答,最后老师引导出正确的答案。

再比如进行楼梯这一章的教学,因为楼梯的构造在建筑里是最复杂的,国家强制性规范条款在这里又多,特别是楼梯尺寸设计,该如何下手呢?笔者把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把下列数据:楼梯净宽、楼梯净高、踏步宽、踏步高、踏步前檐挑出、栏杆扶手高度、梯井宽、每楼层踏步数、计算层高,设计成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填写好。比一比,哪一组测的最接近答案;想一想,算一算层高是多少;从得出的数据中来贯彻国家强制性规范,比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明显好。

1.2 采用多媒体教学。前面已谈到,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在口头上讲述清楚是不可能的,或是依靠黑板去描绘也是非常难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制作的各种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现场施工环境,能有效地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实验、试验过程和现场看到的操作过程更好地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调模式,使学习落到实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文字图像与影像文件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将一些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建筑施工的要求和施工程序,有效地帮助其加深了理解。再如进行屋面防水构造这一节教学中,就是利用拍摄的录像向学生展示其一层层铺贴的材料、厚度及注意点等操作要领,为进一步掌握各层的作用及泛水的构造打下基础。

1.3 模型制作。《建筑识图与构造》这一课程的课程性质就决定了其授课形式和方法,建筑以创造空间和改造空间为其根本研究和设计目的,其产品和构建均是三维的,层次多样。另外,建筑的结构构件与材料多具有隐藏性,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成品得出其具体情况。因此,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往往采用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提高学习效率。但建筑识图与构造多在一个三维空间完成,这种二维平面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其授课需要,同时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空间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而模型制作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为此,学校专门购进了一大批教学模型,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其中既包括各部分的具体模型,也包括整体构架模型,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模型更好的了解和熟悉建筑构造,为其下一阶段识图绘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环节,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借助模型加深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安排一些课程实践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一些课程项目,并通过最后的总结和评价及时反馈信息,加强教与授的双向互动。例如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马牙槎砌筑教学,在实训工场上课进行情景模拟,再根据课程大纲中本节教学内容所安排的一些具体资料,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以加深学习印象,提升学习效果。另外,在实际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引导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相互影响,最终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完成学习任务,然后由师傅现场示范,最后学生协作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和师傅引导学生的行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与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使学生能适应以后工作的需要。

2 教学评价

以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学生的作业及考试上。其优点在于考试程序规范、操作简便,对学生较为公正,教师评分主观成分较少,因此一直为学校长期采用。其主要弊端是只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考查,无法反映学生的全过程学习情况。此外目前的考试内容设计仅限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核,而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没有涉及。这样的评价方法较片面,不仅容易使学生片面追求考试的成绩,而且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容易使其产生挫折感,容易诱发这些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笔者结合建筑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本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训实践+学生自评+互评。

2.1 课堂表现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堂提问、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小组讨论等,笔者在教学中把对学生提问的评价形式运用在每一次课的教学中,并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每次课后都将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列出来,作为下次及再下次提问的要点。这样给出一定的范围使学生感到容易掌握,增加了学生参与评价的信心;同时对这次提问评价成绩不好的同学,允许课后及下次重新评价。这一点十分重要,这样可使学生不丧失自信,也可以激励学生再学习的劲头。

2.2 平时作业的评价。每个同学都不想自己的平时成绩不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经常会发现下列情况:许多同学抄作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抄作业,影响其新课的学习;学生有时抄了也不知道抄的对不对;有个别抄作业的学生,作业的平时成绩好过那些自己做作业的同学。针对学生作业中的这些问题,允许其迟交、补交。凡是交作业的都给予作业登记。通过这样的尝试,再没有出现学生上课赶抄作业的现象。

2.3 实训实践的评价(可通过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笔者制作了学生实习实训评价表,其内容主要有:考勤、工作安全意识和防护、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小组间的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综合考评。通过笔者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一些尝试,体会到学生学业评价必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互助合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 对课改的几点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推广宣传力度,全面提升中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层次,学校应不断反思和总结,对于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以推动中职院校的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发挥其在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具体来看,当前中职院校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增加实习实训部分使本来教学容量大、课时紧的矛盾更加剧。②课堂的形式虽然多样化,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有部分学生在实训课中只注重实训过程而不注重从实训中得到结论。③手头资料缺少,配套练习缺乏,还有许多地方需修改及完善。④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片面强调理论知识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实践课程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方面的作用。⑤课堂教学仍以授课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严重影响了课堂授课效果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先荣.建筑构造[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忱.建筑构造[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赵研.建筑识图与构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张耀军,李永超.《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及建议[J].职业教育,2008(4).

第4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堂实训;教学案例分析

【主题描述】

“案例实训”是“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它可以通过现场施工图识读、计算工程量、查阅定额、套用定额、计价等一系列现场演示来进行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实训”教学是以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分部分项工程为案例,根据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完成每一工作过程任务为目的,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实训各环节实践,完成施工图识读、计算工程量、查阅定额、套用定额、计价等步骤,进而掌握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对应的专业技能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案例实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使教学与实际生产高度对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案例描述】

“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为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13级室内与家具设计(大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和“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属于工程项目管理中“投资或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艺术学、建筑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按照《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是计算规范》(GB 50854―2013),装饰工程项目划分为: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及隔断、幕墙工程,天棚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门窗工程,其它工程等,这也是这门课程计量和计价部分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楼地面工程中整体和块料两种面层在定额计价模式下的计量与计价。课时安排:两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是:1、楼地面工程的主要内容;2、楼地面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3、楼地面工程的消耗量定额的使用与计价。4、复习前章学习定额计价法费用组成和计算。重点是计量和计价的方法,难点是工程识图与定额的应用。重点和难点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案例实训来使学生通过工程识图来计算工程量,再通过应用定额来计价,最终计算出工程总价。

【教学流程】

一、内容讲解

逐条讲解“楼地面工程的主要内容”、“楼地面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两部分容。先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此时学生处在读懂字面意思但不会应用的阶段。

二、实训方式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实训内容和所有步骤;步骤为:分析断面结构查定额确定计量项目分析平面图计算工程量套定额确定基价以市场价确定人、材、机的费用换算不同厚度、材料价格按题意和相关费率计算措施费、利润、规费、税金等费用计算工程造价教师讲解学生交换核查总结经验。

三、实训内容

以事先准备好的施工图为基础,根据本节课程中计量和计价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假设条件,制定案例。施工图的主要内容有反映整体面层和块料面层施工断面和图各一张,反映建筑铺装平面布局的平面图一张,使用块料面层时某一房间采用多色简单图案镶贴块料面层的施工平面图一张,使用块料面层时某一房间采用多色复杂图案镶贴块料面层施工平面图一张。假设的内容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按定额算价不调整;无单价措施费,总价措施费仅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其他项目费和工程排污费为零,还假设了所有主格的市场价,施工地点在昆明市区,按照《云南省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规则》(DBJ53/T―58―2013)计算工程造价。

四、实训环节

1、准备与分析

学生需要准备好《云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定额》、计算器、工程量计算表、费用计算表格、汇用汇总表等。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不同面层在计量和计价项目上有哪些不一样;垫层及面层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差别;块料面层中如有不同花色和不同价格材料图案镶贴时计量和计价方式有些什么差别,垫层厚度不一样、强度不一样时如何换算等。

2、整体面层的计量与计价

(1)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整体面层的构造断面图进行识读,并根据案例题意及定额列出工程量计算项目;

(2)建筑平面图识读,根据整体面层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各项目工程量,完成工程量计算表的填写包括计算公式和计算量,以备核查;

(3)套用定额,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并掌握垫层和面层厚度的换算;

(4)在上一步骤计算的直接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再通过题目假设计算措施费、规费、税金等费用,最后计算工程造价。

3、块料面层的计量与计价

(1)块料面层的构造断面图识读,并根据案例题意及定额列出工程量计算项目;此阶段注意出现“简单图案镶贴块料面层和多色复杂图案镶贴块料面层时的工程量计算项目。

(2)建筑平面图识读,根据块料面层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各项目工程量,完成工程量计算表的填写包括计算公式和计算量,以备核查;此阶段注意出现“简单图案镶贴块料面层和多色复杂图案镶贴块料面层时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

(3)(4)步骤同上一环节。

4、核查

在学生完成每一个实训环节时,学生互换计算表格、计算步骤记录和最终计算成果。指导教师边讲解计算规则、方法、过程和公布参考答案,边由学生互相核查交换同学的计算项目、公式、数据等是否正确。

5、查找问题,总结经验

当教师公布计算公式和参考答案时,答案错误的原因也同时被找了出来。此步骤旨在让每一位同学在分析别人计算对错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计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分析】

本次课堂实训结果非常令人满意,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也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一、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中,先从理论入手,逐条讲解“楼地面工程的主要内容”、“楼地面工程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让学生有了实践的目标,再通过案例实践学生识图、计量、计价等能力,检验先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学生的认知也从“读懂字面意思”升级到“理解并会应用”。

二、做到了承前启后

教学过程中,通过直接费进一步计算管理费、利润等费用,再通过题目假设计算措施费、规费、税金等费用,最后计算工程造价。这部分内容就是本教材中前一章的内容,而这个方法的整体应用则是计算“墙、柱面工程及隔断、幕墙工程,天棚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门窗工程,其它工程”等章节都会用的方法。因此作为本章第一节内容的“楼地面工程”的案例法做到了承前启后,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和训练方式。

三、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训模式

因为整个课堂实训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学生独立在完成任务,教师仅仅起着督促和引导作用,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热情非常高,能够认真完成每一个工作环节。通过学生互相检查,既起到了互相督促的作用,又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课堂案例设计不仅能体现教师的职业水平,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其中有的同学还在教师的案例讲解中提出自已的见解和题目中没考虑的问题,被教师所采纳;还有的同学提出了使用计算机软件CAD来辅助计算面积的方法以减少人工计算的工作量的想法。这些现像都是因为学生知识理解到一定层次才具备的能力。

四、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通过案例实训,改变了学生课堂上只听不练,消极接受知识的上课方式,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虽然此方法在其它课程中也有应用,但在“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中应用则需要任课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讨论】

虽然“案例实训”在“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堂课的内容和案例刚好可以安排在90min内完成,如果遇害到大的案例,则这么一个时间段则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个人为单位限制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等职业能力;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还存在一定差距;教学条件还不允许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计量与计价。

参考文献:

[1]郝改莲.高职园林专业的项目驱动实训教学案例分析[J].林区教学,2014,(2):9-10.

[2]沈君.教学案例分析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黄亚倩.优质课是这样炼成的――《认识方向》教学案例分析[J].辅导员(教学版),2012,(6):52-53.

[4]万广文.思想品德学科落实廉洁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健康成长 需要俭朴》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9):116-118.

[5]胡春梅.案例分析:《生殖类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4,(9):58-59.

[6]李凌倩.基于教学案例分析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以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7]孙树东.关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考试周刊,2014,(64):164-165.

第5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基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实训的情况,提出在校内建立建筑示教模型实训基地的思路,探讨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以推进中职技能实训教学。

关键词 :建筑施工示教模型实训教学

在中职院校中建筑施工技术一直都是土建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这门课更注重实践与综合性。目前,学生学习该课程仍然主要是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即任课教师简单直接的课堂授课方式,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或者并不同步进行,主要原因一是安全问题,二是不一定找到合适的施工工地即实践场所。因此,急需创建一个高效的实训教学模式,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既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一、示教模型实训场地的建立

因校外实训或实习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可选定校内某场地作为专门示教模型实训场地,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建筑结构从场地勘察、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封顶等过程的半成品,这个建筑结构要求与实际建筑结构同样大小,但是必须表现各项施工进程。我们称之为反映一系列施工进程的示教模型。该模型可作为土建类专业的模拟仿真的实训手段,尽管目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实训手段,但建设较完备的校内示教模型实训场地,发挥多种功能,具有自身突出的优势,可作为中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

二、示教模型实训的多种功能

1.认识实习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从图样识读、下料加工、安装施工、质量验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讲解,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了感性认识,这比在课堂中学习更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此外,在实训工场的计算机中,可收集、制作一些有关施工过程的动画片,作为参观静态施工过程的补充。还可以收集、自行拍摄一些实际工程当中的施工照片和视频。了解、熟悉这些信息将极大地丰富示教模型实训的内容,完全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

2.施工实习

显然,示教模型实训场地不能仅仅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还应该作为施工实习的场地,即直接动手进行施工操作、现场学习施工技术。实训场地还要设有现场操作场地,教师根据授课的进度,随时安排施工实训,在校内实训场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必要时辅助施工照片、视频,比如制作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楼梯、楼盖、雨篷等整个构件或一部分,整个制作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决策实施,教师可以在之前课堂上介绍构件组成材料、制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按小组查阅资料写好操作步骤,做好充分准备,完成之后写出总结或体会。这种结合亲身动手操作,让学生更了解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技术的问题上,有更好的解决与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

3.复合实训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的全过程,这也涉及很多其他专业课程,比如: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测量、施工组织、建筑构造、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安装等重要课程。因此,还可以用来组织复合实训。例如,在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课程中都讲到雨棚,它有多种形式,可做成结构形式,也可做成建筑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的受力钢筋应设置在上面,这与一般的梁配置受力钢筋有区别,为什么呢?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可以找到答案,该课程常将结构形式的雨棚简化为平面的悬臂梁,与墙的连接为固定端支座,受向下的均匀分布荷载作用时,上部受拉,因此必须将受拉钢筋配置在上面。

此外,在复合实训中由于时间长、涉及课程多,而且各门课程研究重点也不相同,所以也要注意场地的使用效率。如果某种构件在某课程中已要求制作过,在其他课也涉及时,不必再重复制作。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取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可探讨在电脑中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动画模型。

笔者认为在复合实训中可加强计算机的使用。如在平法识图教学中,梁中的钢筋关系十分复杂,理解难度很大,虽然在施工实训中可以动手操作,但不会反复去做。这时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三维立体模型,如三维模型软件3DMAX 、MAYA、SketchUp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软件,并利用它模拟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构件及施工过程,这样学生对此更有兴趣,既学习了软件,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三、小结

第6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二次回路;基于工作过程;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董雪峰(1968-),男,河南鹿邑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工程师;赵卫东(1965-),男,河南登封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系电力实训中心主任,高级实验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19-02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是面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是一门从专业岗位分析入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二次回路故障查找是其中的一个学习情境,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看懂电气二次原理图和安装接线图,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和绝缘表,会根据故障现象分析二次回路故障的原因,并掌握现场二次回路故障查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电气二次回路上工作的安全技能。

一、传统模式下的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教学

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设置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等专业第四学期进行,主要分成两个项目:项目一是电气二次回路安装,学生按照给出的过电流保护的二次安装接线图,采用相对标号法进行接线,锻炼学生识图和二次安装接线工艺的训练。项目二是二次回路故障查找,给出学生微机保护测控盘的安装接线图和原理接线图,让学生练习识图和二次故障的查找。每个项目15学时,共计30学时,一周时间。

分析这两个项目的实训内容,发现和其他实训环节有重复的地方:项目一的二次安装接线工艺,学生在第二学期低压电动机控制回路的实训中已经练习掌握;在识图方面,项目二中也有安排,造成实训内容重复安排,使二次线故障查找的时间较短,训练力度不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教学的主宰者和指挥者,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安排都是围绕老师教学进行的,学生受制于老师,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训教学内容和过程与现场的工作情境有很大的差距,这样不利于学生专项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二次回路实训的开发与设计,是通过查找二次回路故障来实现教学任务的。在教学过程的情境设计中遵循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查找,老师引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主动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操作实际技能。

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中,以现场实际工作的二次回路故障查找为导向,让学生在二次回路故障查找的过程中,加深二次回路原理图和安装接线图的认识,掌握二次回路故障查找的方法和步骤,以及二次回路上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实训设计内容包括二次交流电压电流回路、二次直流保护控制信号回路等,总共30学时。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安排在典型客户配电室实训室里,以“检修班组”处理运行设备二次回路故障来承载学习活动。典型客户配电室内有10kV高压配电柜、变压器、低压配电柜和直流系统,采用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每个小组以工作班成员身份,根据老师给定的二次回路故障查找工作任务的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制订查找方法,准备工作票和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在配电室进行带电和不带电两种状态下二次故障查找工作。查找过程老师做好安全监护,对整个过程引导指导,工作结束后,各工作班成员,填写工作记录,进行总结和反思,向指导教师汇报经验与体会,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二次回路实训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1.准备阶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二次回路故障查找教学之前,要求学生会大致看懂二次安装接线图和原理图,每名学生每人发一套配电室的二次接线图,了解图纸包含哪些内容,不必要求很精确地掌握理解,每名学生提前认识二次设备,采用小组自查和老师抽查的方法进行准备作业的检查。

2.任务布置,编写解决方案

学生分成8个工作小组,每组5人,老师布置任务,提出配电室出现的故障,比如:某断路器不能电动合闸、某断路器在跳闸位置而绿灯不亮、母线电压指示不平衡、直流一点接地信号发生等,让学生填写工作票,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确定测量方法,查找故障点方案。此过程学生也可以在课下完成,为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编写解决方案,打好基础。

3.基于工作过程的实施,下面以某断路器不能电动合闸为例说明整个教学过程

(1)学生制订故障查找方案后,各组之间互查,老师抽查并分析。在教学中预先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留有做方案的时间,小组互查结合老师抽查给小组制订的方案打分。通过检查,分析方案的全面性,看能不能查到故障点;分析方案的可行性,比如有些想法在原理图上是说得过去的,在实际操作测量中是没法进行的;分析方案的效果,在二次回路的故障中,有些二次设备故障是现场经常出现的,有些不常出现,如熔断器熔断、接点接触不良等容易出现的故障,现场容易出现这些缺陷的安排先查,不易出现的故障安排后查。

(2)准备工作票和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工作票和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组织措施,通过准备和填写工作票,让学生了解、掌握现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认识设备,了解一次系统,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

(3)按照既定方案,先在不停电情况下,带电查找断路器不能合闸的原因。二次回路带电工作,故障点查找方便快捷,但安全系数不高,现场查找故障点时,一定要有专人监护,带电测量时,要两人配合,一人测量,一人读表,表计档位正确,严防直流系统接地和短路。

(4)按照既定方案,在停电情况下,进行二次回路故障查找。该方法是在断路器操作电源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的,二次回路的测量要注意电阻和线圈直流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前牵涉到的二次回路提前在黑板上画出,以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帮助学生了解故障查找者的工作思路,整个故障查找和测量数据要在黑板上记录,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故障查找过程的安全性、可行性、时效性,直至最后查出故障。

(5)在二次回路故障查找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设计几个惊险动作,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其终身难忘。如:例举低压人身触电伤亡远高于高压人身伤亡,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例举二次回路工作时,不记录拆接线,致使二次线没能完全恢复,造成重大事故,这种人为事故在工作中会受到严重处理,甚至丢掉工作。例举断路器合闸时,控制开关合闸接点两端是直流220V,但是合闸时接通并不短路,是什么原因。演习一个从高低登上不小心摔下来的例子,只让表演者知道,其他同学不知道,惊险的一幕让学生们懂得工作时注意安全。

(6)故障点找到后,工作结束,恢复故障查找过程中所拆除的二次线,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最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各学习小组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共同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打分。

(7)课后留一些思考题,如二次回路包括哪些设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为什么只有一点接地,直流系统为什么不接地,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有哪些危害等等,既能帮助学生对一些常识的掌握,又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获取的技能

通过对实训内容和训练方法的改革,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识图能力和故障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安全技能: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二次线故障查找实训,使学生加强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安全技能。通过整个工作过程,学生理解了工作票和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的作用、履行工作票的手续。在整个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中,学生们懂得了要遵守现场的规章制度,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识图能力:在二次回路故障查找过程中,不断在原理图中分析故障点在什么地方,并在安装接线图中找到位置来测量,这样就深刻理解和掌握原理图和安装接线图的识图能力。

二次线故障查找的专业能力:学会了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会了拆接线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如何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点可能在哪里,学会了如何判断排除可能的故障点,懂得了二次回路哪些部位容易出现故障。

社会能力:增强了学生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努力感受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培养了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客观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二次回路实训项目完成后,从以上几个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五、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二次回路实训经验和不足

1.用“任务驱动法”实施全部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积极主动

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工作任务单和学习引导文,制订故障查找方案。教师审核后,学生执行施工计划,完成学习工作任务,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2.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工作组成员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操作实施过程中,按照现场工作票工作成员的组成,使学习小组成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包括工作负责人、安全员、工作班成员、值班员等,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在不同的学习工作任务中,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

3.“讨论教学法”落实到方案的制订、方案的讨论和实施各环节,活跃了学习气氛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二次回路故障查找的教学,从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障的可能原因,制订故障查找方案,到对方案的审核、执行,都需小组成员充分讨论,采用由小组不同成员作为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讨论,老师点评的方法。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小组自行组织讨论解决;在讨论中,学生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4.“演示教学法”用于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

对电气二次回路实训中基本操作,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教学,规范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行为,在实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演示教学法在二次回路故障查找的应用中,由于场地小,二次设备集中,学生不可能都能看到,为了能够兼顾40人的班级,每个学生都能看得到,可以采用教学现场配置多媒体教学系统,提前拍照片、录制录像,操作者测量到某个设备或端子排时,要配以照片说明。

5.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引导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来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6.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的考核

(1)学生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主要考核学生个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的个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评价即考核小组方案制订、实施、效果及小组的团体意识。

(2)小组自评价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老师引导组织,不同小组派代表介绍并自评价,其他小组观察思考和打分,同时也了解了各小组的作业任务完成情况。

(3)学生自评和老师抽查点评相结合。为客观给学生打分,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小组、每位同学,利用学生相互检查,使检查更细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此外,老师一定要抽查督促,使学生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六、总结

通过对电气二次回路实训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对采用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证明在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中学习,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自己动手亲自操作实践,较快地掌握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适应可能不断变动的职业生涯,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7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1.创建专兼结合的钢结构专业教学队伍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即校内专业带头人与企业专业带头人;4名专业骨干教师即2名校内骨干教师与2名企业骨干教师。通过建设,所有的授课教师均需达到双师素质,即同时具有教师系列职称与工程系列职称。校内、企业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能胜任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和钢结构识图两门核心课程的讲授能力,并参与这两门课程的骨干校建设任务。企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还需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该专业的核心力量。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涵盖了校内、校外、岗位实习三个方面的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笔者所在学院结合学校搬迁计划,充分考虑原有的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增补就业单位要求的实训设备,扩建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本专业的实训工作。

3.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规格通过3年的任务学习,企业实训等环节,力求使钢结构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8%。同时,使全体毕业生都具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为钢结构公司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二、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的改革方案与改革思路

1.校企合作创建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依托、三个对接”,即:充分发挥船舶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作用,整合、调动校企双方各种资源,通过加强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使教学过程与船舶建造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学生身份与造船企业职工身份对接,建设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2.教学内容与钢结构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对接以两门核心课程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和钢结构识图为主,带动钢结构CAD/CAM、钢结构施工及钢规范设计等其他专业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针对钢结构企业的生产实际,以实施真实的钢产品制造“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模式。根据钢结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以实际产品的加工为教学载体,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指导,学生分组围绕各个工作任务经过讨论、实践、总结的学习过程,以集体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最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

3.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钢结构企业职工身份对接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前五个学期需要在校完成多门课程的学习和多项实训任务;在第六学期,将走向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的企业实践,从一名学生过渡到企业员工。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要以企业为主,学院在企业聘任1名负责人和2名兼职教师,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

三、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与资金保障

首先,学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学习教育部、省、市下发的相关专业建设文件,领会素质教育精神,充分认识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的必要性,精心组织专业建设,精密安排,为专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其次,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严格执行学院骨干校建设的有关管理规定,认真履行骨干校建设项目各级项目负责制度,并将每个项目落实到人,严格把握整个骨干校建设进度,为专业建设提供了管理保障。最后,学院启动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包括核心课程建设、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培养、专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专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四、预期效果

第8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 项目引导 工作过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建筑行业必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工程造价人员的总体需求量还会有一个较大的增长趋势。但由于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建筑业对工程造价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简单的预算,而是要求工程造价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直到施工结束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如何让高职学生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满足现代建筑业的需要,拉近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每一个高职教师需要考虑和深思的问题。

1 “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创办于2006年,迄今为止为社会输送工程造价专门人才1000余名,在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现毕业生普遍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汇能力较差。专业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来任教,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不够,致使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缺失,造成教学过程中,各门功课相对独立,知识点分散,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不足。而实际工作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融合,一项工作常常需要好几门课程作为支撑,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往往很差。

1.2 造价工作的程序不清楚。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调查的十个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中,毕业生进入工作角色的能力和速度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并且对工作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知之甚少。需要用人单位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再培养。

1.3 对全过程工程造价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工程造价等同于工程预算,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只重视工程预算方面的能力提升,而忽视工程估算、设计概算、招投标价款、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在工作中不能将各阶段工程造价连贯起来考虑问题,偏科情况较为严重,最后导致事倍功半的工作效果。

1.4 工程计价不准确。学生工程算量的学习热情,明显高于工程计价。定额条款和清单计价的专业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工程计价的灵活性较大,要求学生对建筑构造、工程做法、施工工艺、合同条款等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对工程计价的套用方法极其不准确,甚至不知道应该套用何种子目。

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以该校教学信息化改革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进行大量的社会调研,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基础,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出并探索“项目驱动――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希望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新道路。

2 “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内涵

2.1 项目引导式:即工程造价专业课程遵循“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原则,选用典型工程项目作为教学重点,将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让学生在项目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

2.2 工作过程:每个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安排组织教学,将工作引入课堂,利用该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室,将教和学的过程落实到真实的工作过程上,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职业人”直接参与进来,提高职业能力,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技巧。

3 “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教学改革思路

3.1 教学模式改革总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双融”职业教育”为特色,以“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为核心,以工程造价项目化为前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全过程工程造价工作控制为目标,依托各造价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及该校建筑专业实训中心,按照“推进个性化特色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建设思路,建设成江西省具有鲜明特色的一流专业,成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摇篮。

3.2 教学改革思路。以校企合作教育、工作过程培养模式为根本,以“四结合”为具体实施步骤,建立了一个以“零距离上岗”为教育目标、教学与工作过程“零距离”为接口、校企合作教育、“基于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教学改革指导思路,全面深化改革工程造价专业。

在四结合的基础上围绕“4+4+6”项目驱动,整体考虑学生的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制定改革思路,即“四大工程造价”、“四个基本工作过程”、“6个相关工作岗位”重新组织教学。

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在教学计划安排中,以 “理论与实践教学――校内真实实训――工学交替结合与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顶岗实习”为主线,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按照“理论教学为项目服务”、“工作过程为主”的思路,将实践教学前置,理论教学后置。重点推进以“四大基本技能”(以四个基本预算能力培养中心)、“四个工作过程”(以四个基本工作过程为实践基础)和 “三级实训”(单项、综合、岗位)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

3.3 实践性教学改革思路。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次改革的核心环节。改变教学和实践脱离的情况,务必要实现“零距离上岗”、“教学与工作过程零距离”为接口、借助校企合作,完成“项目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该校实际,遵循行业对造价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实践性环节,具体思路如下:

①大一上学期完成构造与识图、建筑材料等工程造价基础知识的学习。依托该系即将建设完成的国家级实训基地,使学生对建筑工程有一个较好的认识。本阶段的重点在于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认识建筑材料及特性、掌握建筑工程的构造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②大一下学期及大二上学期,引入工程项目,以项目引导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手段,将知识以工作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从土建工程预算为第一个工程项目,依次完成安装工程预算、装饰工程预算、市政园林工程预算,每个工程项目预算都必须经历工程识图、工程算量、工程套价三阶段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合完成四大工程预算。在此阶段对上学期专业知识进行加深,上学期的专业知识在此时得到应用。同时开设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安装工程识图与概预算、装饰工程概预算、市政园林工程预算、建筑施工技术等相关课程,旨在完成四个单项工程预算项目的工作过程。

③大二下学期,建立在工程预算的基础之上,重点进行工程招投标方面及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方面的实践教学,将一年以来的预算成果,在这个学期进行总结,对专业知识进行再认识和提高。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应开设计算机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工程招投标、建筑法规、建筑工程清单编制、工程经济学等课程。旨在完成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清单的编制、清单报价、招投标文件的编制以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等四个项目的工作过程。

④大三上学期,本学期的教学基本在实训室进行,拓展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动手能力,如工程投资分析、工程估算的编制、设计概算的编制,并且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完成工程价款的支付、工程决算书的编制以及工程审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完成工程审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应开设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资料编制、建筑企业会计等专业课程,最终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工作过程。

⑤上述各教学环节,必须由院项目负责人和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工程项目,并亲自指导,也可通过信息化技术,行业专家以双向视频的形式进行实践性指导教学,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看到工程人员实际的工作过程。

4 体会和反思

4.1 “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工程项目和工程造价过程的实际工作为重点,努力将教和学的过程落实到真实的项目和工作过程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习的方向感明确,工作过程的融入,让学生直接的在工作中去吸取专业知识,学生可以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4.2 “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不同于纯理论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实践课程,它是一个培养完成工程造价工作和解决工程造价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学模式的制定者必须对行业现状进行长期的调研,并对行业的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才能有超前意识。同时,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知识传播者,还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工程造价人员。

4.3 “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对实训基地的要求更高,只有在设备齐全、功能先进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实施教学,才能使这种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所以校企共建实训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4 “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工作过程,是将零散的知识点,在工作中整合,教材的适用性非常关键。高校应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和企业人员合作完成自编教材,打破现有教材的局限性。

5 总结

“项目引导式――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是对现有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完全颠覆,此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职业竞争力,符合工程造价行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这个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后劲稍显不足,不如学科体系教学模式的教学严谨性好,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广泛度不够。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和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颜红艳.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2:212-214.

[2]肖毓珍.浅析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J].职业教育[J].2013(11).

[3]向群.基于多维立体化教学思路的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4年1月.

第9篇:工程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岗位能力 培养 研究 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现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无论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师资队伍及教材建设等方面也都有了相当的基础。特别是在国家实施示范性院校建设以来,各地各院校都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并且逐步推广实施。“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学校经过6年多的研究和实践,现已形成了在石油化工行业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内,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性的“基于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先后有河北、江苏、山东、四川、新疆等地的多家职业技术院校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现将我们的研究实践过程及实施效果介绍如下。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

1.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

我们通过深入石油化工及其他相关企业现场调研、走访企业人事部门、与来学院招聘毕业生的单位人员座谈、与往届毕业生信函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以及在这些岗位上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的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见表1。

表1 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

主要就业岗位 岗位能力要求

(1)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管理(2)化工设备的检修维护

(3)化工设备制造工艺的编制、施工及质量检验

(4)设备及管道的安装、防腐施工及管理

(5)机械工程材料应用及管理 (1)化工设备的结构分析与使用能力

(2)流体机械的安装、调试、使用及检修能力

(3)化工装备的技术管理与安全运行能力

(4)化工设备的制造、安装及质量检验能力

(5)机械工程材料应用及管理能力

(6)设备及管道防腐及施工能力

2.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目前在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但基本认同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某一领域有较强的工程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据此,针对以上调研结果和本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我们把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义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的工程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在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一线从事化工机械及设备的安全运行、故障检测、安装调试、制造检验、使用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毕业标准

为达到以上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除取得大学专科层次的毕业证外,还必须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AutoCAD证书、化工检修钳工中级工证书。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

1.引入职业标准,构建“324”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我们引入化工行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把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结合,职业行为能力培养与技能取证相结合,综合能力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由此搭建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两个平台;将全部课程分为职业素质、专业技术、岗位能力和技能拓展四个教学模块,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原则。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教学体系,形成了基于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三结合、两平台、四模块的“324”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324”课程体系

2.分析知识结构,优化课程设置

我们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分析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由知识结构要求设置课程,并总结和筛选出核心课程。在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构思中,淡化“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坚持“能力为本”的人才观,紧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在某一领域有较强工程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一主线。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实现“四个融合”,即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融合、理论课与实践课融合、职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教学与生产融合,见表2、表3。

表2 岗位能力要求与知识结构分析

岗位能力要求 知识结构分析

化工设备的结构分析与使用能力 绘图识图,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标准规范和应用,化工设备构造及强度设计、化工腐蚀原理与防护技术

流体机械的安装、调试、使用及检修能力 绘图识图,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标准规范和应用,流体性质及应用,流体机械构造及故障原理,机械设备的安装修理

化工装备的技术管理与安全运行能力 化工设备、设备制造技术、化工装备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安装、化工安全生产、密封技术、设备状态检测技术

化工设备的制造、安装及质量检验能力 绘图识图,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标准规范和应用,化工设备构造及强度设计、化工腐蚀原理与防护技术

机械工程材料应用及管理能力 工程材料的组织、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标准规范、管理和应用

设备及管道防腐及施工能力 绘图识图,常用工程材料的组织、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标准规范、管理和应用,腐蚀原理与防护技术

表3 核心课程

序号 核心课程名称 设为核心课程的理由

1 化工机器 石油化工企业的核心装备就是各种机器类和工艺类设备,如各种泵、压缩机、加热炉、换热器、反应器等。这两门课程也是本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类课程,是核心中的核心

2 化工容器及设备

3 化工制图 任何设备的形状和结构都要通过工程图来体现,工程图是一种工程语言,是工程界进行技术交流的基本方式。制图是工科类大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根据本专业的具体要求设置“化工制图”课程

4 机械工程材

料及应用 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它是构成各种化工设备的物质基础。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能、并能合理选择使用,是学好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

5 机械设计基础

(包括力学知识) 各种设备都是由不同的基本机械结构组成的,设备的结构和受力分析都要用到机械设计基础方面的知识

6 化工设备制造技术 化工设备的制造、安装是本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主要的就业岗位

7 化工腐蚀与防护 化工生产介质绝大部分是有腐蚀性的,以金属材料为主体的各种设备,很容易受到各种腐蚀性介质的腐蚀

8 化工检修钳工实训 化工设备检修是本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化工检修钳工也是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之一

三、人才培养的实施及成效

1.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要从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出发,结合“四个融合”原则,筛选关联知识及能力要素,整合教学内容。在理论上以“必须、够用”为度,不要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适当删减复杂的数理分析和计算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工程应用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内容,注重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注意各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内容的交叉和重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规范教学要求,各课程均制定了统一格式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基本教学目标、先修与后续课程及相互关系、课程主要内容说明、课程教学组织安排说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建议、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要求说明、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课程建设等级(如省级或院级精品课)说明、教学资源及利用等内容。

根据不同性质和内容的课程,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以文字叙述和讲述分析为主的课程,如“机械工程材料及应用”“化工设备制造技术”“化工腐蚀与防护”等课程,以多媒体课件为主配合黑板进行;对以方法为主的课程如“化工制图”,以多媒体演示为主配合学生课内外大量的练习进行;对以分析计算为主的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黑板教学为主配合多媒体演示进行;对涵盖机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工程应用分析计算、使用维护等综合性内容的课程,如“化工机器”“化工容器及设备”等课程,采取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即将原来由多名老师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由一名老师一贯到底,将教室黑板教学、实训现场对照设备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在一起,并灵活应用,形成了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对以技能训练为主的课程。如“化工检修钳工实训”课,则完全在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实际操作训练,并且采取“考证合一”的方式进行考核,即只有取得国家职业技能“化工检修钳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者,才视为本课程达到教学要求。

2.编写特色教材,打造精品课程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资料,为了适应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广泛调查和研讨的基础上,组织兰州石化公司、天华研究院等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天津、河北、江苏、湖南、辽宁等地化工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合作编写了《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化工设备制造技术》《化工腐蚀与防护》《化工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及应用》等特色教材,分别由高教、化工、石化等出版社出版,其中5部为“十一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全部用于本专业教学中。8门核心课程中5门都采用本校教师主编的教材。这些教材不仅本校使用,其他大多数同类院校也都在使用,而且受到了出版社和读者的好评,有的已再版发行。

在教材建设的基础上,推进课程建设,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学院级精品课程5门;8门核心课程中,化工容器及设备和化工机器2门为省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化工制图、化工腐蚀与防护3门为学院级精品课程。电子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料全部上网,实现资源共享。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保障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核心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我们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学校自筹、企业捐助(兰州石化、庆阳石化等企业)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采取自主开发设计、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设和使用实训基地,建成了设备故障检测、油气储运操作、流体输送操作、机动设备检维修、管道及工艺设备制作安装等9个校内实训基地(室),总价值480万元、各种设备426台(套),可同时容纳5个班的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实训,实训开出率达97%以上。同时制定了实训室日常管理制度、设备的使用及管理制度、教学安全作业及管理制度、实训室对外开放有关规定、耗材的使用及管理制度、经费的申请审批制度等。每个实训基地(室)都有专职管理人员,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对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如工艺设备的制造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建成校外实训基地,共在兰州石化、中油二建、兰州锅炉厂、兰州四方公司等企业建成了5个校外实训基地。

4.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就业质量稳步攀升

本项目实施以来,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核心课程平均一次性及格率由原89.67%上升到96.25%;“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达100%;“AutoCAD”和“化工检修钳工中级工”取证率达92.3%;毕业设计通过率100%。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四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神化煤化工、中国壳牌石油、云天化股份、新疆天业、陕西延长石油、青海盐湖等30多家大型企业长期到学院遴选毕业生,有的企业(如新疆广汇、山东胜越等)提前一年到学院挑选、预定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