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句子成分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句子成分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句子成分分析

第1篇: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一英语 语法教学 句子成分分析 必要性

初三进入高一的第一学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转折点。从语言知识体系和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看,高一和初三同属基础阶段,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不是新阶段的起点,而是基础阶段的继续。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参加高考的成绩和将来的发展。而语法教学是高一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根据笔者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在高一语法教学中,重新讲解英语语法学习中的基础问题――英语句子成分,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高一学生句子成分分析能力低下的成因分析

绝大多数初三的学生进入高一之后,句子成分分析能力低下,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清楚什么叫句子成分,什么是单词的词性,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句子成分分析能力低下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教材与教法的设计不关注语法。

在初中英语新教材中,其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初中英语教学是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教材的指导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初中英语教师将听说等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结对子等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学生的听说能力确实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却把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的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或者根本不进行语法及语言知识的教学。事实上,这种过分淡化英语语法教学的做法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大部分高一英语老师觉得每年新进的高一新生在基础的语法知识上有很大的欠缺。通过平时的上课,发现大约有60%的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词性,也不知道什么词可以修饰什么词,对句子成分更是模糊不清。

2.中考的导向问题。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语法知识还是比较多的,有词法: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情态动词、连系动词、助动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非谓语动词);常用的八种时态和被动语态;句子的成分;句子的种类: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复合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等。这些语法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法知识,可是,对于单词的词性、句子的成分和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因为中考基本上考不到这些知识,所以初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太重视。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大部分学生连单词的词性都弄不清楚,更谈不上正确地运用单词了;由于单词词性不清楚,句子的成分也就不会分析,一接触到复杂的句子就晕头转向。在学高一语法定语从句时,有些学生连什么叫定语都弄不清,那就更加不要说什么定语从句了。

二、学生句子成分分析能力低下所造成的后果

在高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其实许多学生花在英语语法学习上的时间是比较多的,但是学习效果却不怎么理想。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学生不会分析句子成分,进而导致学生在高一的语法学习中不能从宏观层面去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导致学不能用,效果当然就差了。现以人教版2007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必修一、二、三、四,也就是高一学生所要学的四本书中的语法规则为例,来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在高一语法教学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1.人教版必修一,第90页,定语从句部分。

基本概念:在复合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做定语从句。看到这里学生就有疑问了,什么叫名词?什么叫代词?再来看看关于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讲解:(1)关系代词that,which,who引导的定语从句。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which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who,whom在从句中分别作主语或宾语。在这里,能不能区别主语和宾语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例如:1)A plane is a machine that can fly.2)The noodles(that) I cooked were delicious. 在这两个句子中,第一句中的“that”因为在从句中充当主语,所以是不可以省略的,而第二句则因为“that”在从句中充当宾语,所以是可以省略的。如果学生不能分辨什么是主语,什么是宾语,就很难理解并且掌握。(2)关系副词when,where,why引导的定语从句。when在从句中作时间状语,where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why在从句中作原因状语。我们知道,在做定语从句的练习时候,学生对于什么时候使用关系代词,什么时候使用关系副词很难区分。为什么难区分呢?就是因为学生不了解什么是主语宾语,什么是状语。例如:1)This is the place which/that I told you.2)This is the place where we worked on the farm.很多学生在做这两个题目的时候都会错。要不就两个先行词后面全部使用“which/that”,要不就两个先行词后面全部使用“where”。但他们只记得关系词代替物的时候使用“that”或者先行词是地点的时候使用“where”。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了解两个关系词在从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在讲解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的时候,我相信绝大多数高一的英语老师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很多老师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效果不好。如果我们在高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能够帮助他们打好词性、句子成分等知识的基础,我相信这些问题在解决的时候就相对容易很多了。

2.人教版必修二,第86页,定语从句部分。

此部分的讲解跟人教版必修一基本一样,但是还加多了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因为讲解的基本原理一样,所以不作过多的阐述。

3.人教版必修三,第91页,名词性从句部分。

基本概念: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在复合句中的作用相当于名词。因此,这四种从句被称为名词性从句。(1)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起宾语的作用,可以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2)表语从句表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句子的表语。(3)主语从句主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句子的主语。(4)同位语从句在主从复合句中,用作同位语的从句,叫同位语从句。首先,我们如果要搞清楚名词性从句的概念的话,从纯语法的角度来讲,我们就必须要对什么是宾语、表语、主语、同位语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如果连这些基本概念都没有了,那还何谈从句呢?其次,如果从各从句的细则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必须要搞清楚句子的成分。例如:1)I think(that)women can reach very high achievements in many fields of science.2)Her wish is that she could lose weight soon.这两个例句中的“that”引导的从句不同,一个是宾语从句,一个是表语从句。引导宾语从句的“that”可以省略,而引导表语从句的“that”不可以省略,如果学生连宾语、表语的区别都搞不清楚的话,他们怎么去区分什么时候可以省略,什么时候不可以省略呢?

4.人教版必修四,第90页,动词-ing形式部分。

基本概念:动词-ing形式能在句中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宾语补足语和状语,但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ing形式部分涉及的句子成分的概念就更多了。我们在学生的习作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下错句:1)Collect in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businessmen.2)He finished read the book yeterday.等。这些错句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是很不应该的,一个简单句中出现了两个动词,这个时候就应该使用动词的-ing形式了。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按照题目的中文意思把句子翻译出来了,觉得已经写得不错了。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可能知道“collect”是动词,但是为什么不能用却不清楚。如果是基础差点的学生,他甚至连“collect”是什么词性也搞不清楚。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跟学生讲解动词的-ing形式呢?笔者觉得重点还是要回到原点:重拾句子成分分析这一基础。

三、结语

从刚刚的教材分析中可以看出,句子成分分析在高一英语语法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涉及高中语法的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动词-ing形式,这些都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而且都是高考必考的语法项。这些都还只是学生高一所要学到的语法项目,还有高二、高三的。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句子的成分,完全靠死记硬背的话,这些项目可以说完全学不好,对于学生的高中英语学习会带来很大的障碍。应该说,英语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学生没有好的语法基础知识就不可能有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在高一英语语法教学之前,重拾句子成分的分析,花几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解清楚什么是词性,什么是句子成分,各有什么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且查找原因,研究对策,以使学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亚光.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4):6-10.

第2篇: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低碳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建筑 低碳生产 低碳政府

从1990年开始,全世界就已经开始重视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各种问题,联合国开始推动国际气候问题的谈判,并且于1992年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2005年2月16日,联合国正式签署《京都议定书》,开启全人类温室气体减排的工程,《京都议定书》强调附件I国家应承担减排义务,创建了“京都三机制”,即:国际排放权交易(IET)、联合履行(JI)、清洁发展机制(CDM),努力促进世界“碳交易”和提高减排效率。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如何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发展,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说至关重要。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发展目标以及主要内容

我国学者在根据低碳城市构建的主要内容,分析低碳城市发展的条件,提出相应不同的低碳城市概念。

付允(2008)在《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提出,低碳城市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戴亦欣(2009)的《低碳城市的概念沿革与测度初探》中,规定低碳城市的概念为“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和低碳化生产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发展旨在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

刘志林(2009)进一步将政府政策归纳到低碳城市的建设中,认为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

依据李金兵(2010)、唐方方(2010)提出的低碳城市系统模型,我们可以了解低碳城市的主要构成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模型依据构成低碳城市所涉及的不同视角,具体包括:低碳经济视角、能源视角、城市规划视角、交通视角和内涵生产生活及建筑在内的其他视角,按照城市运行结构的特征,分析低碳城市系统运行的情景。模型指出由于城市是各个子系统和具体要素构成的综合复杂系统,因此低碳城市也是不同主体低碳化行为运行并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城市子系统之间的行为会相互影响,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组织秩序、稳定性以及变动程度直接影响LCS系统运行。由此可见,低碳城市系统是一系列线性和非线性反馈作用的结果,统一而不可分割,只有城市的生态、经济、生活共同促进低碳城市运行和发展,才可以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综上所述,由于城市建设是涉及经济、社会、技术、政策以及观念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之从内容上分析城市建设是城市空间形态、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整体发展规划的结果。所以,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低碳技术和清洁可再生能源为支撑,以政府低碳政策和相关法律为指导,通过改变并促进城市经济、生活、结构以及观念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努力实现能源使用低碳化、产业低碳化、消费低碳化、交通低碳化和形成低碳文化观念,从而明显降低城市碳排放规模和能源消耗,在长期内使城市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二、低碳城市的主要特征

根据城市系统运行的模型图,我们可以观察到组成城市系统各种具体要素和子系统,了解到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具体行业。同时归纳出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一)开放性

在碳减排的国际背景下,低碳城市发展不仅需要各种主题的积极参与,同时更加需要建立适应国际环境、符合国际标准的开放型低碳城市,努力推进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

(二)多样性

由于城市建设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不同主体的低碳化策略、减排目标和方式以及具体的政策都是不同的,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具体分析各主体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的特点和影响。

(三)动态性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内部的以及国际环境的各种变化以及科学技术、能源结构等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国家低碳战略的实行。

(四)技术性

节能减排、碳汇、碳吸收、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是低碳城市有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国家低碳城市的建设必然包含各种尖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五)经济发展稳定性

低碳城市的发展基础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由此可见发展低碳城市必须要合理地调整经济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既要确保温室气体减排的实现,又不能使经济发展受到明显的影响。并且,低碳经济在长期内是低碳城市的发展动力,为低碳城市提业发展、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六)社会生活和谐性

在低碳城市内形成低碳生活氛围和节约能源的低碳观念是低碳城市的重要特征。因此,低碳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改变居民以往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生活习惯,但是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制约低碳城市的建设,所以一个有效运行低碳城市必须要使居民生活和文化传统同节能减排战略相协调,既保证低碳城市的运作,也要确保居民生活的舒适与便利。

(七)生态平衡性

低碳城市的本质目标就是要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温室效应继续恶化,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在长期内“零排放”状态,城市的碳汇能力和碳循环直接决定城市的碳排放余额。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碳吸收和碳捕获能力,实现城市内部的碳循环。

三、低碳城市系统的具体分析

(一)低碳能源

低碳能源问题贯穿于低碳城市的建立、运作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决定着一国低碳城市发展的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根据能源在城市系统的循环路径可知,各种能源通过城市能源系统,为城市运行提供动力,城市的排放系统将消耗燃料产生的废物排出。因此,考察低碳城市的能源指数,从能源供应角度要分析能源结构和化石燃料的存量;从能源消耗角度,要分析能源消耗的碳排放水平和低碳能源的产出水平。

目前,低碳能源主要包括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两大类,例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水利发电等。目前在能源研究方面,太阳能发展集中于光伏发电技术,核能发展的重点在中国“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和重水反应堆的利用,风能发电的主要焦点是风力涡轮机技术的改进,热能技术主要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

(二)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为低碳城市建立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持。低碳技术目前可以分为三类,即: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去碳技术。减碳技术是指在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和居民生活里节能减排技术的利用以及石油、煤炭、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运用情况;无碳技术是指核能、风能、太阳能、水利、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的开发和生产技术;去碳技术是指主要是指“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等具有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目前,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主要有四种类型:燃烧后分离(烟气分离)、燃料前分离(富氢燃气路线)、富氧燃烧和工业分离。减碳和去碳技术例如像生产领域的模块化和轻量化的复合加工生产设备、技术利用等。

(三)低碳建筑

在城市建设中,住宅建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碳排放是城市的重点碳源之一,建筑的材料和设备、平均占地面积以及建筑内部使用的各种用品直接影响房屋和基础设施的碳排放水平。

当前,英国和日本是低碳建筑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在建筑低碳化领域内,建筑师和设计者的主要方法是:就地取材降低交通运输,房屋采用无铅化设计并且增加太阳能和日光的使用规模和效率,使用低辐射玻璃,设计引入阳光的方式降低建筑照明的能耗。低碳建筑现在处于试验阶段,受制于投资规模和技术的限制,目前低碳建筑在商业建筑和居民住宅领域并未得到普及。

(四)低碳交通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张,以及私家用车的不断普及,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和低碳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以及相应的普及策略,我国目前基本已经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技术,并且经济开始在公共交通领域投入使用。

同时,公路系统的改革也为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和物质保障。公路体系通过充分利用地区的原有地貌,充分利用地层结构特征进行建设,实现低碳交通发展。

(五)低碳生产生活

城市企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是城市的最大碳源,有效降低城市生产生活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是低碳战略的最重要的内容。在城市居民生活方面,低碳化主要体现在居民消费低碳化和能源消耗低碳化,而能源消耗主要体现在居民能源使用效率和再生能源的使用强度。在居民消费问题上,低碳化消费的原则是在不对居民生活造成明显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生活碳排放量,促进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走绿色生活道路。因此,低碳化的生活既要确保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和规律,又要通过改变消费理念和行为等方式降低居民生活的碳排放。其中包括:提高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的使用,改变日常消费品的使用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和合理利用室内光照、供暖,改善生活垃圾的分配和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等。

企业生产方面,一者需要在能源使用上重视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的使用,从生产经营的源头开始,建立企业制造、生产的低碳化。此外,通过企业现有设备利用率的提高降低设备替换频率,通过产业结构变化实现企业碳排放的“内部化”处理,提高低碳技术使用的数量直接帮助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六)碳金融

碳交易是目前治理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联合国《京都议定书》构建了三个机制用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碳减排。在碳交易行业内,碳金融目的在于为碳交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例如: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通过跨国金融企业帮助CDM交易项目的实现和低碳技术的推广,通过设立碳交易所为碳排放权提供定价空间。目前,欧盟已经建立了世界上交易最为活跃的碳交易市场,成为世界碳交易的重要中心。中国根据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地位,以构建公平合理的世界性碳交易市场为原则,积极开展CDM交易,但是由于缺乏定价权、国外减排技术垄断和国际资本碳排放权的投机交易等问题,发展比较缓慢。

中国目前建设碳金融和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主要任务在于:深化碳金融的认识,积极开展部分城市碳交易的业务,金融行业需要为排放权交易提供间接融资服务和投资产品的开发,政府逐步建立完善碳金融监管体系和法律体系。

(七)低碳政府

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推动者,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税收等经济手段,推动地区居民、企业以及其他机构的低碳化发展;作为监管者,为确保低碳战略的实现以及成果的维护,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行政监管方法,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和目标监督;作为倡导者,政府着力从微观主体出发,提供宣传、交流等大型活动的方式,努力推广低碳生活理念和方法,促进社会低碳生活氛围的建立和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革新。总体来说,政府在城市的低碳建设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低碳引导力、低碳管理力、低碳自制力和低碳保障力四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政府的行政职能、经济管理职能、群众引导力和发展保障力。

(八)碳汇

自然界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地球的二氧化碳,通过反映转化为“固态碳”形式并释放出氧气,不仅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低碳城市建设和“碳减排”战略实现的有效方法。增加城市绿化程度和植被覆盖率,提高了城市空间的“碳捕获”能力,促进城市内部的碳循环,进而实现城市“零碳”目标。增加城市、国家的“碳汇”能力提高国家森林覆盖率,已经是工业化社会向生态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森林“碳汇”一方面帮助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另一方面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健康指数。所以,考察城市“碳汇”的规模和发展程度,用以评价城市低碳发展状况和预测城市碳循环能力,可以提高城市低碳化评价的准确性。

四、结语

低碳城市发展是国家以及整个世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决定人类文明能否继续发展和人类在未来能否继续生存的决定因素之一。无论任何国家当前面临何种主要问题,发展低碳城市、推进国家节能环保事业,是至关重要的长远目标和历史任务。因此,人类在面对世界性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效应的环境威胁方面,需要认清事实,权衡利弊,团结一致,共同参与到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使命中,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目前,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一的碳排放国,正在积极建设低碳经济、社会,有效促进节能减排,为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MALUEG D A. Welfare consequences of emission credit trading programs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0,19:66-77.

[2]庄贵阳,李红玉,朱守先.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功能定位和内容解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08).

[3]李晓燕,邓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J].现代经济讨,2010(02).

[4]雷仲敏,曾燕红.低碳经济理论方法与政策模型研究的综述[J].能源与节能,2011(01).

[5]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04).

[6]付允,刘怡君,汪云林.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08).

[7]刘金兵,唐方方.低碳城市系统模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

第3篇: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证券『订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将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以获取更大程度的利润,本文将以中小城市居民的投资行为切入点,对其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和建议。

    1近年证券投资市场概况

    证券投资就是指有价证券投资(Quotedsecuritiesinvestment),是狭义上的投资,是个人或企业用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以盈利为怒地的投资行为。证券投资具有高度的“市场力”是对预期会带来收益的有价证券的风险投资,投资和投机是证券投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行为。

    近年来,证券市场随经济周期波动,2006沪深股市领涨全球,上证指数从2005年底的i16l点强劲上扬至2006年12月29日,终盘报收2675点,累计上涨高达l5l4点,涨幅超过l30%,沪深股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06年上证综指、沪深300、深成指等9项指数同比涨幅翻番;股票市场筹资总额出现大幅增长,本年度深沪两市股票筹资总额逾2200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证券市场也随之受到了一定冲击,进入了个低沉阶段。随着金融危机逐渐消除,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进入新的生命周期。

    2中小城市居民收入分析

    2009年上半年,据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lI.2%,这一数据超过了GDP涨幅。而,这一收入增加幅度也高于去年增加幅度,居民的实际收入增加。

    中小城市居民收入的实际增加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随着投资理念的改进,居民开始选择出了银行储蓄以外的其他投资方式,于是更多人加入到证券投资行业中。虽然证券投资具有不可避免的风险性,但是其风险伴随者高收益,于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中小城市居民也开始进行这种具有风险性的投资,并且伴随着更高的热情和自主学习性。

    3中小城市居民证券投资现状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的“2009年投资者综合调查”涉及55家证券公司、350家营业部的28000名投资者,采取抽样方式随机抽取2800个样本,该调查显示,今年前1O个月,我国占比三成五的个人投资者实现了整体盈利;多数股民对未来3个月、6个月大盘向上表示了信心,但近期买入意愿有所下降。

    调查还显示,股民主体的年龄段是25岁至55岁的适业人群,占68.27%,25岁以下和55岁以上股民所占比率为13.65%、18.08%,且这两部分人群所占比率有所提高。从入市资金量上来看,25岁以下和55岁以上两个群体投资在五万元以下的占21.38%。而在适业群体中,投资在五万元以上的占56.27%。从职业上来看,所占人数比例较高的依次是机关干部、科教文卫:[作者、工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但在投资二十万以上的股民群体中,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所占比例最高。股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年收入在两万以下的占33.87%,年收入在两万至五万之间的占47.52%,年收入在五万以上的占i8.61%,不同收入群体的投资规模在各个档位均有分布,年收入与投资规模的比值反映了股民投资的高杠杆性,股民投资总额平均占家庭总资产的46.32%,。而4.28%的股民曾经或正在举债炒股,该现象降低了股民的市场风险承受力,增大了股市波动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

    4中小城市居民证券投资心理分析

    股市的波动往往引领者股民的思想动态,股市波动导致人心波动,人心波动导致社会波动,社会波动则往往引起‘些社会问题。可以说,股民的细想动态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着股民资深,也影响着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因此,了解股民的思想与行为状况,为加强股民群体的教育引导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完善而高效的股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市场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借鉴。

    相关调查显示,对多数投资者而言,多数投资者的求胜心理过强,投资绩效与内心期望差距悬殊,风险承受能力依然较弱,股市波动甚至开始对股民心理健康状况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而且,多数中小城市投资者自身权利认知非常有限,权益保护状况主观感受不良,证券市场监管状况和相关法规建设令股民不满意。但多数股民对股市波动有客观的认识,对中国股市未来发展基本持乐观态度。

    5对与中小城市居民证券投资的建议

    由于中小城市大部分证券投资者处散户和中户的投资水平,其投资具有一定很大的群体特点,针对其收入水平、心理特征等,笔者对中小城市居民投资行为作出如下建议。#

    5.1不要过度迷信专家

    很多投资建议是来自专家本人的判断,虽然专家具有更深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但是盲目跟随往往不是股市的明智之举,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各方面知识和信息,作出充分而明智的判断。

    5 2适度补充专业投资知识,避兔盲目投资

    中小城市的投资者构成和居民普遍专业水平都不能达到专业水平,很多时候往往出现跟风盲从现象,最终无法盈利反而亏损。一定的专业知识会增强投资者的投资理性,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53坚持对个别股票的中场期投资

    不少个股股价不断攀高,新股民追高获利机会很大,但还是应注意风险,股市也会发生预期之外的跌损。从实际回报率来看,选择好的股票进行中长期投资往往能超越短线操作的业绩。

    84进行基金投资,降低风险

    基金投资是一种间接股票投资,它可以对资金进行集合理财,专业管理,是‘种“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方法,对与收入水平偏低,风险承受力较弱的中小城市投资者而言,不失为一种良策。

第4篇: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Gartner研究总监Nick Heudecker表示:“北美洲继续引领大数据投资,有47%的受访机构已进行投资,高于2013年的37.8%。在过去的一年中其他地区对于大数据的投资也都在增长。”

不过,投资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实施大数据项目的企业机构数量也增加了。与2013年一样,目前大多数的工作仍然是围绕着战略部署,以及大数据的试水项目。

Nick Heudecker表示:“我们说2013年是大数据试验和早期部署的一年。2014年也是一样。2013年,只有8%的企业机构表示已经将大数据项目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到2014年这个比例增加到13%。不过,收集大数据的企业机构的比例减少了6%,试验和试水大数据项目比例则增加了7%,这表明企业机构正在理解和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会。”

Gartner研究总监Lisa Kart表示:“大数据可以帮助解决多个行业的一系列业务难题,在该项研究的第三个年头,增强客户体验和改善流程效率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最显著的变化是改善客户体验,尤其是在交通、医疗、保险、媒体、通信、零售和银行。另外一个我们看到有所增长的领域,是利用大数据部署信息项目,企业机构希望从大数据中掘到金,尤其是对IT厂商、政府和制造业来说。”

所有垂直行业的投资和计划投资都非常抢眼,其中通信和媒体领跑,有53%的受访者已经投资,另外有33%的受访者计划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投资。

该研究的另外一个变化是采用阶段的功能。随着企业机构逐步走过知识收集和部署战略以进行投资、试水和部署,他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加实际了。那些还没有相关大数据技术的企业机构感受到他们正在面对如何从大数据中获得价值、制定战略、解决领导者或者企业机构难题的挑战,甚至他们仍然在试图理解大数据是什么。在规划阶段,除了确定价值之外,最主要的挑战是获得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制定战略、获得资金以及开始考虑基础设施的问题。那些进一步加大投资的企业机构必须考虑风险和监管、数据集成和基础设施问题。

当谈到数据的量、多样化和速度时,数据的量往往最受关注。数据量不断增长最易理解:你得到的数据和以前一样,但是量级却大得多。数据量也是最适合通过提高存储容量和计算能力来提升的。同时,数据多样化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从多样化的数据来源中获得价值,例如社交媒体数据、机器数据和传感器数据,甚至是自由格式的文本数据,这些不仅要求更大的存储容量,而且还需要不同的工具和利用这些数据的技能。

第5篇: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摘 要: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补充和完善。建立健全住房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城市“安居工程”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科学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是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科学有效地对城市“安居工程”建设投资及销售定价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是城市“安居工程”建设的必要的前提条件。本文拟对城市“安居工程”投资建设及销售定价展开分析。

关键词 :安居工程 建设投资 销售定价 分析

本文主要对漳州市拟规划建设的“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及住宅销售定价进行分析。

一、项目建设方案分析

(一)项目建设用地分析

本“安居工程”项目拟征用市农科所现有占用地。

1、市农科所现有占地情况

市农科所现有占地面积(土地证)357.51亩,其中农村用地面积220.67亩,城镇用地面积136.84亩。

2、项目建设用地分析

市农科所现占地面积(土地证)357.51亩。现行政办公区以南及东南片区约200亩农用地已规划为市农产品物流城。另外农科所根据实际需要拟提出保留约70亩作为行政办公区、室内重点试验室和科技咨询服务窗口,以利于农科所有效地开展业务工作。这样农科所可提供作为拟建“安居工程”项目的征用地约为87.51亩。

(二)项目建设规模分析

根据上述项目拟规划用地分析,项目可用于“安居工程”建设的总用地面积为87.51亩(约58340.29平方米)。参照目前市区已建成的安置工程容积率基本上控制在(2.0~2.5),因此拟建“安居工程”项目容积率拟按2.2数值控制,则项目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128348.64平方米。

(三)项目建设方案分析

1、建设方案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拟建设项目规模为总建筑面积128348.64平方米。项目区需配置其他用房(如:幼儿园、社区卫生所、物业及社区各类管理用房等)按拟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的5%计,则其他用配套房建筑面积约为6417.43平方米;“安居工程”住宅面积按项目总建筑面积的93%计,则“安居工程”住宅建筑面积约为119364.24平方米;商业用房面积按项目总建筑面积的2%计,则商业用房面积约为2566.97平方米。

项目住宅建筑(含商业用房,地上一层)层数平均按15层(不包括地下一层)计,其他用房建筑层数平均按4层计,项目建筑占地总面积约为8150.14平方米。

项目绿地率按项目总用地面积的30%计,则项目绿地面积约为17502.09平方米,区内道路广场面积约为32688.07平方米。

项目地下室(人防)工程8150.14平方米,平常可作为停车场。

若项目安居住宅户型平均按85平方米计,则约可安置1404户。

2、主要工程量构成分析

项目主要工程量构成为住宅建筑、其他配置用房、商业用房、地下室(人防)工程、绿地工程、道路广场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水、电、燃气管网等)。项目区需配置其他用房(如:幼儿园、社区卫生所、社区各类管理用房等)作为公建工程。项目主要工程量构成见下表1。

二、项目投资费用估算

拟规划建设“安居工程”项目投资费用构成主要包括工程费用、其他费用(包括征地搬迁补偿费)、基本预备费用等。

(一)投资费用估算说明

1、工程费用主要包括:主体建筑工程费用(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和其他用房)、区内道路广场建设费用、其他配套设施(水、电、天燃气管网等)建设费用;

住宅建筑工程及其他配套用房造价费用按2500元/平方米计,商业用房工程造价费用按2800元/平方米计;

人防工程平均按3500元/平方米计;

区内道路广场建设费用平均按150元/平方米计,绿化费用50元/平方米计;

其他配套设施(水、电、燃气管网等)建设费用按项目总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平均配套230元计。

2、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项目前期工作及咨询费(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编制费用等)、勘察费、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工程保险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场地临时设施费和土地费用等。其他费用(不包括土地费用)按工程费用的8%计。

3、项目征地搬迁补偿费用

农科所新试验基地建设费用约2000万元(农科所测算数据)。农科所测算数据说明:保留所部面积70亩建设方案,拟在所外交通方便、有利科研成果推广的地方重新建设200亩试验基地(土地整理、道路建设、水利设施、试验设施、试验管理工作室等),建设约需2000万元(由本项目承担);

本“安居工程”项目征用地87.51亩的田间设施和作物搬迁费用(包括苗木死亡补偿)约需105万元;项目征地费用暂按10万元/亩计取,征地费用需875万元;

项目征地搬迁补偿费用约为2980万元。

4、项目拟申请银行贷款按20000万元计,贷款利率按5.76%计取。

5、基本预备费用按工程费用和其他费用的5%计。

(二)投资费用估算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28348.64平方米、总投资金额49807.4万元,单位综合造价3880.6元/平方米。项目投资费用测算见下表:项目投资费用估算表2。

(三)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项目估算总投资为49807.4万元,所需资金由业主单位自筹29807.4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按3年计划进行使用安排。

三、项目住宅计划销售单价测算

(一)测算说明

项目属为民造福的“安居工程”项目,依据其建设性质和目的要求:项目建设是不以盈利为宗旨。因此,项目计划投资净利润率拟控制在6%(与筹资费用率6%持平)。根据计划投资净利润率控制值对住宅计划销售单价进行测算。

(二)测算基础数据

1、住宅出售:项目住宅可出售总面积为119364.24平方米,出售期按4年测算,第1年销售率按可出售总面积的15%计取、第2年销售率按可出售总面积的30%计取、第3年销售率按可出售总面积的35%计取、第4年销售率按可出售总面积的20%计取;

2、商业店面出售:项目商业店面可出售总面积2566.97平方米,根据项目区相关情况综合考虑销,售价拟按每平方米9500元计取,出售期按4年测算。

3、各项税费的取值执行现行规定:项目土地增值税按增值部分的30%计,营业税税率5%,城乡建设维护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税率4%,企业所得税率税率执行25%计取;

4、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5%计,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1.5%计;

5、工资福利费:该费用建设期计入建设单位管理费中;在经营期计入销售费用;

6、经营期贷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7、筹资费用率按6%计取。

(三)住宅计划销售单价测算

通过项目计划投资净利润率控制值6%(与筹资费用率6%持平),测算住宅计划销售单价。

项目住宅销售单价测算过程见表3(计划投资净利润率控制下的销售收入测算表)、表4(总成本费用测算表)、表5(税费测算表)、表6(计划销售单价测算表)。

经以上测算:项目计划投资净利润率控制在6%(与筹资费用率6%持平)时,

住宅计划销售收入为74617.69万元,住宅计划销售单价约为6250元/平方米。

四、项目住宅保本销售单价测定

为了比较合理确定项目住宅最低的销售单价,下面拟对项目住宅进行保本销售单价测算,以作为项目住宅销售的最低参考单价。

(一)项目保本销售收入(盈亏平衡点)测算

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则保持盈亏平衡要求的销售收入点为:

项目BEP(保本销售收入)=项目总投资/(1-筹资费用率-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率)

=49807.4/(1-6%-5.55%)

=56311.36(万元)

注: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率=营业税税率+营业税税率×(城乡建设维护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税率)

=5%+5%×(7%+4%)=5.55%

(二)项目住宅保本销售单价测定

1、项目销售保本率测算:

项目销售保本率=项目BEP(保本销售收入)/项目计划销售收入×100%

=56311.36/77056.31×100%=73.1%

即销售收入需达到计划销售收入的73.1%,则项目可保本。

2、项目住宅保本销售单价测定:

项目住宅保本销售单价=(项目保本销售收入-商业店面保本销售收入+业主自筹建设资金成本)/住宅可销售面积

=(56311.36-2438.62×73.1%+29807.4×6%)/11.9 = 4733(元/平方米)

五、结束语

综上,通过对上述拟规划建设的“安居工程”项目的建设投资及住宅销售定价的分析。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28348.64平方米、总投资金额49807.4万元,单位综合造价3880.6元/平方米。本工程为拟规划建设的“安居工程”项目,依据其建设性质和目的要求:项目建设是不以盈利为宗旨。建议本“安居工程”项目建成后住宅销售单价定位:略高于4733元/平方米(保本销售单价)。

参考文献:

[1]王爱美.浅议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科技致富向导.2011.

[2]周成旺.如何通过工程经济管理以控制工程造价.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

[3]韩志.工程经济管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作用 广东科技,2007

[4]劳少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研究 广东科技,2011.

[5]于鑫.张大丰.魏延余.浅谈对建筑工程经济的理性思考[J].现代商业,2010(11).

[6]韩志 工程经济分析对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 广东科技,2007.

[7]王晓琳 工程经济分析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铜业工程,2005.

第6篇: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关系融资;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

本文为巢湖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安徽省金融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WY-201302)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31日

引言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者们探讨的话题,也日益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就目前来看,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89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03倍。可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在这里仅仅从金融的视角来看农村地区金融落后的现状,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普惠制金融,让金融成为改善收入分配的有效渠道。而适宜农村地区的金融制度安排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关系融资。关系融资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应对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之一。但关系融资只是一种制度安排,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也适用,尤其适用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传统的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社会,通过社会关系可以缓解农村地区的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交易成本。关系融资有助于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利于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体制,减少与城市金融的差距,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一、“小银行优势”

关系融资中的“小银行优势”理论,就是指小银行更倾向于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图1)在图1中,横轴表示决策权分散化程度,纵轴表示贷款成本,由信息成本和成本组成。信息成本随着决策权分散程度而降低,但到达一定的点之后又会上升,这是因为如果信贷人员有一定的决策权,并且与企业亲密接触,那么他们获得信息的成本较低。但是,信贷员往往不能够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对银行的整体经营战略也缺乏认识,故存在一个信息成本最低的决策点,超过这一点后,信息成本会上升。

成本则随着决策权的分散程度而上升。银行科层越多,组织越复杂,信息在传递时,就会存在丢失现象。如果银行的总部又离借款者很远,则更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大银行往往采用标准化的信息,如财务报表、资产抵押和信用评分,这些信息易观察、核实和传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硬信息”,小银行组织结构要简单得多,在传递信息方面更有优势。

银行应当选择使总成本最小的最优决策点,此时信息成本曲线和成本曲线相交。由于大银行与小银行的成本不同,在每一个决策分散程度上,大银行的成本都高于小银行,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大银行与小银行在信贷市场上的专业化分工也就因此形成。如图1中所示,小银行相比大银行,决策分散程度更高。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户之间的接触比较频繁,但信用意识淡薄,相互交易通常使用口头语言。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贴近农户,通过长期接触收集到他们的内部信息,这些内部信息往往很难量化,不容易以标准化的形式反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软信息”。

二、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关系融资的动力因素

(一)关系融资减少了农村金融的高交易成本。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农户只有采购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时才到市场上交易,因此农户的信息供给严重不足,金融机构搜集信息的成本非常高。同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若大银行在农村广泛设立网点,则花费的成本非常高。

面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高成本,关系融资模式却有着极大的优势:农村广为存在的“人缘、血缘、地缘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大银行融资模式所要求的技术标准。关系融资的操作比较简便,可以灵活设计合同的内容。同时,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种种创新,也节省了交易成本。最后,关系融资的执行常常通过农村社区的规章得以实现,从而避免了通过正规法律途径所需的高昂费用。

(二)关系融资适应农户的资金需求特点。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的现象,农户的资金需求往往单笔金额小但频率高,通常缺乏合格的抵押物,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并且,农户所借资金的用途不明确,可能用于生产经营也可能用于生活消费,而金融机构事前很难判断。农户的这种资金需求特点就需要金融机构与农户和企业亲密接触,通过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建立长期关系,灵活安排信贷合约,如贷款的归还期限、利率和归还的方式等;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也有降低抵押担保的作用。

(三)关系融资适合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特点。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户距离较近,可以深入到社区,通过对农户各种服务,克服信息不对称。其次,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简单,科层安排少,有利于收集软信息,也便于软信息的传递。农村金融机构应当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利用当地资源,以农户为服务对象,改变与大银行争夺大客户中的不利局面。

(四)新农村建设为金融机构发展关系融资提供了机遇。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户收入不断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正在转变,消费贷款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趋势。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代表的农村中小企业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资金需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关系融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户基础,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关系融资的大好机遇。

三、农村地区的社会背景优势: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

农村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发展关系融资的良好社会背景。由于农户住在同一社区,彼此之间非常熟悉,邻里之间接触与交往频繁,有的还存在亲戚关系,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个人的信誉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不但影响他们在社区中的地位,还会影响他们与村里其他农户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网络在这里就相当于一种隐性担保机制。农户之间还可能在商品市场上存在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也是一种担保。这种互助形式的关系不仅加强了群体之间的团结,还被赋予了特殊的道德价值。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种特有的资源来发展关系融资,关系融资本身也能得到当地农户的认可和接受。在农村地区,民间融资能够保持80%以上的履约率,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

四、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关系融资实际上是基于一种预期,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融资,基于的不是农户现有的资产,而是农户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来说,往往不能以书面化、标准化的方式提供财务会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以及抵押品,而关系融资模式强调的就是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长期的交往关系,关系融资模式可以利用当地的社会关系,减轻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见,关系融资是适宜农村地区的一种融资安排,资金是逐利的,金融机构偏向城市发展的战略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可以采用更适宜农村的金融制度安排,强化农村资金回流反哺农村建设,改变农村资金匮乏的状态,只有建立一种普惠制的金融制度,才能够改善农村地区落后的金融现状,为农村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成为提高农户收入的有效渠道,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主要参考文献:

[1]Arnoud W.A.Boot and Anjan V.Thakor.Can Relationship Banking Survive Competi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55,No.2(Apr.,2000).

[2]Allen N.Berger and Gregory F.U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The Economic Journal,Vol.112,No.477,Features(Feb.,2002).

[3]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6.

第7篇: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消费结构;因子分析

一、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从协方差矩阵或相关矩阵出发,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组变量用一个不可观测的假想变量表示,将这个假想变量称为公共因子,这几个公共因子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

二、数据来源

本文对我国31个省市2015年城镇居民的各地消费结构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按照我国常用的消费支出分类方法,人均消费支出可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及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等类。依次用代号表示为:X1、X2、X3、X4、X5、X6、X7和X8。

三、实证分析

1.消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首先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变量间在量纲上的不同。把2015年全国31个省市作为样本,把8项指标作为变量,可以得到相关矩阵。从表中可以看出,各项指标都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都比较大,达到0.5以上的有22个(79%)。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8项指标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2.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对于因子分析来说,重点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的原始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变量,因此要求变量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主要采用KMO和Bartlett的检验。本文数据的KMO测度值为0.846,接近于0.9,显著性水平为0.000,因此本文选取的样本适合作因子分析。

3.提取因子。表1为公因子方差表,给出的是初始变量的共同度,其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指标。表1中的“提取”行即为变量共同度的取值,共同度取值为。由表1中的结果可知,这8个变量的共同度均大于0.5,且大部分都大于0.8,故表示提取的两个公因子能够很好的反映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

4.对旋转前的总的解释方差进行分析。解释的总方差表给出了每个公共因子所解释的方差及累计和。从“初始特征值”一栏可以看出,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解释的累计方差达82.739%,而后面的公共因子的特征值较小,对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越来越小,因此提取两个公共因子是合适的。

5.旋转后的成份矩阵分析。未经旋转而得到的结果很容易导致多个主成分在同一个因子上有很大的载荷量,这对于解释变量会有一定的困难,为避免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因子旋转来进一步分析因子得分的情况。第一主成分中相对较大的因子载荷量在X1、X3和X5这三个变量的系数分别达到了0.936,0.869和0.855。对于第二主成分来说,可以看到在X2和X7两个变量上的系数比较高,达到了0.863和0.834。而对于第二主成分而言,对其得分正面影响较大的是X2和X7,负向影响较大的是X1,这说明,如果一个地区的衣着和医疗保健的消费水平较高,而对食品的消费较低,那么该地区第二主成分的得分就会比较高。可以看出,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的是城镇居民对保障性需求的消费情况,这表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精神消费。

总体上来说,在居民的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虽然仍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单单是食品支出这一方面。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作为消费主力军的70-90年代人的消费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消费重点已经由原来的物质产品消费转向对个人健康投资、提升个人素质的消费。

7.各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省市的消费情况并进行对比,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我对各个省份的主成分得分情况及综合得分进行了排序。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消费能力明显比欠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高;沿海的地区如浙江、广东、福建、天津、海南等地消费水平较之内地的省份消费水平要高一些;北方与南方地区的消费结构差别较大,差别比较明显的就是辽宁和海南,差距比较悬殊。整体来看符合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刘昱清.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与水平的因子分析[J].济宁学院学报.2014(04).

[2]马银晓,柳虹.因子分析法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的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03).

[3]赵丽棉,黄基廷.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广西科学.2012(02).

第8篇: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社会资本;居民意愿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03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居民意愿对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社会公众角度来说,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社会资本,只要能够提供安全、便利的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就能得到公众的认同。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多为国有资本建设运营,那么,公众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现状是否满意?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产品(服务)质量和价格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对社会资本的引入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后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品质量下降、价格上涨等,这显然也会影响公众对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意愿。

基于此逻辑,根据调研数据,我们首先就居民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满意度和引入社会资本的总体满意度进行分析。其次,针对居民对现有的国有资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现状以及其可能产生的问题的评价状况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之后可能存在的问题来评价居民的风险意识。最后,针对不同的解释变量对上述问题展开实证分析。

一、居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O运营的满意度分析

1.居民满意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总体来看,居民对于杭州市基础设施水平比较满意。据调研,居民对杭州市基础设施水平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在70%以上,而表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居民占比不到10%。

具体细分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各个行业,居民的满意度情况差别较大。其中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居民占比达70%以上的行业分别为供水、管道燃气、市容环卫和城市照明,其中城市照明设施的满意度达到了80%,评价最高。而对于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河道保洁这三个行业的评价中,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仅为50%左右,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三个行业的满意度明显不高。

2.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对城市基础设施总体满意度以及各细分行业满意度的情况往往受很多因素影响,本次调查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问卷中第一部分被调查居民的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职业、户籍等具体特征;二是问卷中第四部分(题项4.1设施建设质量较差、4.2运营设施亏损、4.3设施维修服务不及时、4.4设施更新维护不到位)中涉及居民对国有资本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存在问题的评价;三是问卷中第五部分(题项5.1产品/服务涨价、5.2产品/服务质量降低、5.3设施养护不到位、5.4应急保障能力下降、5.5偏远地区设施覆盖不完全、5.6国有资产流失)中涉及居民对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后可能产生问题的评价。本报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居民对城市基础设施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首先,先考虑第一和第二项因素。对调查问卷中的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职业和户籍分别赋值于sex、age、edu、inc、job、hk(HuKou),对第四部分的题项4.1、题项4.2、题项4.3、题项4.4分别设为qual、loss、ser、ren。对城市基础设施总体满意度赋值于satis(satisfaction),对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管道燃气、市容环卫、河道保洁、城市道路和城市照明设施的满意度分别设为satis1-satis8。

基于以上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我们构建如下模型:

对整体基础设施满意度进行初次模拟,得到表达式如下:

从初次拟合的结果来看,拟合效果并不好。在关于总体满意度的解释变量当中,只有学历(edu)、月收入(inc)和质量(qual)在统计上显著,其他因素均不显著。

而用R软件中的逐步回归函数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对所有基础设施水平(包括总体)进行逐步回归后的效果来看,在对城市基础设施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服务(ser)成为显著变量,居民月收入的显著性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满意度与居民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与居民月收入,较差的基础设施质量和不及时的服务成反比。

在对具体的八个基础设施行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中,可以看出,在10个解释变量当中,显著性最强的是居民月收入(inc)和设施质量较差(qual)。这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基础设施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居民学历、年龄以及运营单位亏损也是显著变量,其他变量并不显著。

其次,考虑第一和第三项的影响因素。将前面细分的八个基础设施行业归总为四类,分别是:管网运输类、污水处理类、市容保洁类、城市设施类,并依次赋值为satisGw、Ws、satisSr、satisSs,总体情况赋值为satisTotal,一共是5个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一共是12个,包括:消费者即时效用(包括题项5.1、题项5.2)、消费者滞后效用(包括题项5.3、题项5.4)、社会责任(即题项5.5)、重置投资不足(即题项5.6)、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职业和户籍,分别赋值为utility1,utility2,resp,reinvestment,sex, age, edu, inc,job, hk(HuKou)。

调查结果显示,一定比例的居民认为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之后可能产生的问题严重或较严重,特别是普遍服务缺失问题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最受居民关注。其中,有20.57%的居民认为普遍服务缺失(5.6偏远地区覆盖不完全)问题严重,20.12%的居民认为该问题较严重;有0.57%的居民认为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会严重,37.54%认为该问题较严重。

2.居民对引入社会资本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在对城市基础设施引入社会资本的居民意愿分析中,主要包括居民对现有国有资本运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满意度和对引入社会资本的认同度两个方面。由于运营现状对居民的态度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运营现状能够对居民带来较高的福利水平。首先从宏观上分析居民对国有资本经营情况的态度。接下来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评价的指标体系由4.1-4.4题项构成,评语论域则由{严重 较严重 一般 不太严重 不严重}构成,得到模糊隶属关系矩阵后,进一步得到居民对国有资本经营城市基础设施质量评价的模糊合成结果,即综合态度为:

严重 较严重 一般 不太严重 不严重

=(0.089 0.245 0.469 0.143 0.054)。

由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在居民看来,国有资本经营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是令人满意的。在选取的4个指标中,综合看来居民态度隶属于“严重”一级的程度是0.089,隶属于“较严重”一级的程度是0.245,该两级所占的比较较低;接近一半的居民认为国有资本经营基础设施的效果一般,占比最高。细分到各个评价项目来看,风险评价最高的是设备更新不到位问题与设备维修服务不及时问题,各有40%的居民认为这两个问题“严重”及“较严重”。

作为比较,接下来我们就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以后可能存在问题(题项5.1―5.6)来分析居民的态度,以此为突破口,来尝试分析居民对于引入社会资本的认同度。

类似于前面的分析,首先选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体系包括:即期效用、滞后期效用和社会责任三个变量,而二级指标体系则由题项5.1-5.6构成,评语论域同样由{严重 较严重 一般 不太严重 不严重}构成,进一步可以得到居民对社会资本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价的模糊合成结果。

严重 较严重 一般 不太严重 不严重

=(0.128 0.286 0.387 0.135 0.063)

@然,认为存在严重和较严重问题的居民所占的比例还是很高的,而认为问题不会太严重的居民仅仅占不到20%的比例。针对该结果,我们可以作如下的解读:近40%居民认为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以后会带来相对比较严重的潜在问题,这种态度可能会对社会资本的引入带来一定的障碍。特别地,居民认为普遍服务缺失与产品/服务涨价问题较严重。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相较于国有资本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居民认为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更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国有资本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资本规模,而民营资本的规模未能被普通居民清晰认识到,加上民间资本在融资渠道和数量、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规范,这使得居民对民间资本不抱有太大的期望。另外,对于国有资本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居民认为存在的风险点主要是设备更新不到位问题与设备维修服务不及时问题;对于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点主要在于普遍服务缺失与产品/服务涨价问题较严重。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改善基础服务,提高居民满意度

为使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必须加大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满足城市居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使杭州市基础设施每年投入达到GDP的3%-5%的标准,另一方面,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2.加强政府监管,降低引入风险

要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主管部门(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地位,赋予相应的监管职责和权限,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监督程序实行监管和处置,既能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体制改革,又使城市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提高居民对社会资本的认同度。

3.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认同度

城市基础设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公众参与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对国家政策的顺利推行、人民利益的保障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公众参与是监管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要求,有助于防止监管机构的权力滥用和监管俘获现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第9篇:句子成分分析范文

关键词:甘肃;金融资产结构;影响因素

从甘肃省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金融资产总量有了很大提升,城镇居民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完善省内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使居民受益,凸显城镇居民在储蓄转化为投资方面的重要性,对于促进甘肃省经济发展有深远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外对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比较全面,在财富收入水平、家庭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及偏好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成果。Mankiw和Zeldes(1991)、Haliassos和Bertaut(1995)及Heaton和Lueas(2000)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即使是很富有的人,也很少参与股票市场。并且,Heaton和Lueas(2000)强调,一些富人将资金完全用于投资私人资产而不是股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史代敏、宋艳(2005)的结论为:居民的金融资产随着学历的提高而增加、也随着年龄的增大提高,而收入对金融资产总量并没有明显影响。潘旭(2008)研究了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并用计量模型对居民消费、居民收入、经济发展、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等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度量。徐梅、李晓荣(2012)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和外部冲击的敏感度是不同的,而股票作为风险资产敏感性更强。在经济上行期宏观经济指标对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影响作用会有所增强。

二、甘肃省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比较单一,基本只有现金和储蓄存款,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发展,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种类日益丰富。现今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有现金、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及储蓄性保险。有价证券包含各种股票,企业债券,国债及基金等。

金融资产种类增加的同时,金融资产的结构,即金融资产存量中各资产所占的比重也发生了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一)现金比重下降。1981年,居民手中的现金持有量是人均13.38元,在人均金融资产存量中所占的比例为30.93%,2002年所占比重下降到22.49%,而到了2011年,这一比重降为16.92%。

(二)储蓄存款比重有所上升。在居民金融资产中,无论是总量还是相对占有额,储蓄存款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三十多年间,除了1985年和2000年低于60%,其它年份储蓄存款所占的比重都高于60%,且基本在70%左右浮动。

(三)有价证券比重一直较低。1988年,甘肃省城镇居民资产中开始出现有价证券,城镇居民有价证券人均拥有量为0.79元,占金融资产存量的比重仅为0.45%。从绝对数量来看,有价证券的人均拥有量变化不大,除了2007年是115.18元外,其它年份都少于100元,2011年为10.66元。而从有价证券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来看,这一比重一直在5%以下,最高曾达到4.14%,2011年有价证券的比重为0.18%。

(四)储蓄性保险比重小幅上升。1988年,甘肃省开始出现储蓄性保险。1996年之前,城镇居民手中储蓄性保险在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1%左右。1996年之后,储蓄性保险开始呈现出上升趋势,最高曾达6.04%。 2011年储蓄性保险的比重为2.74%。

三、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迅猛增长是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多元化变动的先决条件。居民收入增长后生活水平提高,由此,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平均消费倾向减少,导致居民可以有更多的储蓄投资多种类型的金融资产。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1年的488.04元增长到2012年的17156.89元。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对金融产品的投资热情增加,居民的收入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就会寻求各种渠道去投资,以增加其资产的增值性。

(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在资本市场上,由于风险的来源多种,理性的居民将财富分配在各种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上的时候要考虑分散化的问题。在对各种资产有充分的了解、评估以及可便利地购置该资产的时候,人民愿意选择投资于多种资产。然而,由于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对金融资产的认识不同,导致投资偏好不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更快地了解和接受新兴的金融资产,从而在分散化上有更大的资产选择空间。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城镇居民人均金融资产存量越大。甘肃省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在1981年至1990年一直保持增长,1991年暂时下降,之后持续增长,2005年之后呈平稳增长趋势。其中1981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中高中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9%,2012年增加至24.36%,增长幅度较大。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其金融资产机构变化相适应。

(三)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从1981年以来一直保持增长,1981年消费水平仅为460元,2012年增至15047.7元。分阶段来看,1998年以前,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幅度较小,2000年出现了小幅下降,降为4890元,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长,2006年以后增长尤为迅速。居民的消费水平保持增长,但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又会对其消费水平的过度增长有制约作用。当居民的收入增加,并且收入量超过了居民的现期消费需要量时,就开始显示出对投资和储蓄的需要。虽然消费水平流量和金融资产流量整体都在波动中保持增长,但是1997年以后消费水平流量的增长速度低于金融资产流量的增长速度。居民金融资产总量增加了,对金融资产的选择需求也日益凸显出来,其金融资产结构也趋向多元化。

四、优化甘肃省城镇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建议

(一)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拓宽投资渠道

近年来,甘肃省的金融创新速度加快,网上证券交易、网上银行、股指期货、投资信托等金融工具及服务应运而生。但是,甘肃省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较短,金融创新的规模、深度和水平方面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创新的金融产品满足不了城镇居民的理财需要,金融创新方面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新对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目前,甘肃省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较多,金融创新的发展前景广阔。商业银行应该把握时机,积极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供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进行投资选择,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二)增强居民理财意识,提高理财水平

目前城镇居民的投资热情逐步提高,但理财观念缺乏、理财专业知识匮乏,通常是以投机的心态进行金融资产投资,缺乏风险意识,这种不理性的投资投资行为对金融资产结构的优化及调整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为此,建立相应的机构专门负责投资理财知识的宣传工作,从而引导居民理性投资,以优化其金融资产结构。

(三)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投资和消费能力

居民收入的增长是拉动消费和投资的源动力。首先,要调整工资增长机制,保持居民收入长期稳定的增长。其次,要加强收入的结构性调控,拓宽各个群体的收入增长机制,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最后,要建立居民的就业保障机制。近年来,随着就业弹性的下降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造成就业岗位缺乏,此时增加就业对扩大投资和消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政府可以投入一部分专项资金,加大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提高其吸纳能力;另外,要鼓励居民改变传统思想,充分运用民间资金,大力激发群众创业方面的热情,让群众的财富多渠道增长,最大限度增加居民的财富。

参考文献:

[1]Ricardo M.Sousa,Financial Wealth,Housing Wealth,and Consumption,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ISSN 1450-2887 Issue 19(2008).

[2]徐梅,李晓荣.经济周期波动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动态影响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10):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