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家推迟开学的通知,也是情不得已,形势所迫,也是为了防控疫情采取的果断措施。但是,听课不停学,下面初心范文材料网编辑给大家分享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下载网址链接:
bp.pep.com.cn/jc/ywjygjkcjc/xyjc/
抗击冠状肺炎疫情手抄报: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实践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
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背景下,大多数的小学教育课程都得到了有效的改革,而且,教育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可是,仔细调查发现,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被排除在外。这就导致小学语文的教育和教学一直处在瓶颈处,不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突破。当然,这其中也自然而然的包括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
在长期的调查中,发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受欢迎程度一直处在两个比较极端的层面。一是有的学生对小学语文表现出强烈的热爱,而其他的学生对小学语文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对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正确对待的学生少之又少。这使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不断加大。这种教学境况的形成也让教师无法对小学语文教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而小学写作包含在小学语文内容之内,当然也就严重地受到不良教学境况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待小学写作的态度都存在很大的误区。首先是小学生认为数学、英语这样的正课才应该得到重视,而对小学语文很轻视。再有就是教师和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不重视小学语文的写作部分。这种对待写作的态度就渗透到了学生的学习思想中。因此,就算小学语文包含写作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写作内容的时候,学生也没有正确合理地对待写作。种种原因导致小学语文的写作陷入迟迟不能突破瓶颈的发展期。
二、关于小学语文写作发展的探究和实践
现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已经陷入不良的境地,所以要通过创新来让写作教学走出泥潭。以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来探究小学语文写作的科学实践。
1.运用正确的方法提升课堂质量
在对人教版教材的调查中,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普遍缺乏生动性,课堂上,教师就仅仅讲授课本的内容,却不为学生提供课外的一些知识性的补充。这样的授课方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很高的厌学情绪。如果这样的话,不用说让学生认真学习写作了,就连最基本的课堂质量都达不到。所以,要想使学生认真学习写作,就必须先提升课堂质量。但是,提升课堂质量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比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先准备一些趣味性的课外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巧妙地通过授课的方式输送到学生的耳朵里。这会对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2.将写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生活实践和小学语文的写作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关联。因为,生活的实践可以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区别于一般的表达,正是因为这种表达运用在写作上,这种表达才会有一定意义上的语言的修饰和思想的深究。在这种联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提升的机会。例如,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单元的课后写作举例:《我的课余生活》作文指导设计。这是人教版教材对提升教材与生活的联系而专门设计的教学环节。这次作文设计的内容是小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会对自己生活的组成有一定的思考,再配上教师和教材的专业指导,小学生就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写作与生活实践相关联的内容设计就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3.积累写作素材和多样训练相结合
写作的基础是有东西可写。而有东西可写的前提就是对生活有足够的积累。所以,大量地积累写作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的写作课堂就只有写作文这一种单调的方式。如果这种训练被长期不变地使用,学生就会对这种方式感到单调和无趣。因此,要想全面综合地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写作的兴趣,就需要教师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和积累,并且适当地更换小学生写作的训练方式,不要总是局限于课堂写作这种单一的方法。这不仅是基于小学生思维特点而进行创新的教学方式,还是配合人教版教材的内容而进行的科学改革。小学语文写作实践的提升,不是短期能实现的,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科学的创新,才能突破瓶颈,真正帮助小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写作作为能够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以生活和教学实践来促进写作质量的提升。以丰富多样的写作方式和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来促进小学生写作的突破。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小学语文和写作教学的状况已经不容忽视,通过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台孟巧.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3(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问题研究;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在实际的教学中,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逐渐摒弃传统式教科书的设计形式,开始增加教科书的趣味性,实现教科书的多元化[1]。在实际的教科书设计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教科书中增加了许多插图,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但是,过程设计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诸如,课本设计不符合小学生爱童趣与幽默的特点,实际的插图与文本内容相背离,不符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插图内容背离历史事实及插图位置选择不当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给予了相应的对策分析,即设计教科书插图,要以学生为本,增加趣味性;插图要与实际情况,与历史事实及课文内容相统一;选择恰当的插图位置等等。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存在的相关问题
针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插图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一一进行介绍。如下:
首先,课本设计没有坚持以人为本,不符合小学生爱童趣与幽默的特点。翻看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总共课文有 358 篇,课文中配置的插图共 324 幅,我们能够看出,课文中的插图很多,且低年级语文教科书的插图的覆盖率几乎达到 100%[2]。数量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是质量上却不尽如人意。插图的形式过于呆板,缺乏趣味性及幽默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
其次,插图与文本内容、文本主题及历史事实发生严重脱离现象。插图与课本内容明显不符,这里举一例证明之,在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一个叫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这段描写,描绘了贝蒂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小燕子的情景。而课文中给予的插画是贝蒂抱着小燕子的情景,很显然,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符的。让我们再举一例,一年级下册第 4 课《古诗两首》中的《春晓》,该诗文中“花落知多少”,表现的是庭院破败的景象,表现了一场雨后,花朵纷纷落了的场景,而插图中显现的是一派盎然生机,与语境不符[3]。
最后,插图位置选择不当。位置不当,主要体现在分布不同页,这就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不便。比如《南辕北辙》一文,我们便能够看出。交谈的内容在35页,而关于交谈的插画却分布在了36页,不同页,导致阅读不便。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对策建议
首先,设计教科书插图,要以学生为本,增加趣味性。在实际的教科书插图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增加教科书插图的生活性及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看语文课本,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插图要与实际情况,与历史事实及课文内容相统一。插图的设计要与课本情况相一致,哪里该体现教育意义,哪里该体现趣味性,哪里又该严肃等等,要根据课本的具体语境及具体内容来设计插图,让插图成为学生理解课本内容的另一个载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内容,促进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
最后,选择恰当的插图位置。教育学家梅椰曾经指出过插图的重要作用,如果把插图安排在文章的前面,要比把插图安排在文章的后面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内容与插图设置在同一页,学生更容易被所学的知识吸引[4]。因此,在插图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插图放在合理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关注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重要意义
教科书插图的设计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很深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科书插图,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策略,促进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具有指导意义。此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觉得语文学科的枯燥,进而提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存在的相关问题,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对策建议,关注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重要意义。以上三方面构成全文。其中的问题包括课本设计不符合小学生爱童趣与幽默的特点,实际的插图与文本内容相背离,不符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插图内容背离历史事实及插图位置选择不当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给予了相应的对策分析,即设计教科书插图,要以学生为本,增加趣味性;插图要与实际情况,与历史事实及课文内容相统一;选择恰当的插图位置等等。
参考文献:
[1]叶荣华.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4):105.
[2]李沙沙.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适切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动态性;多元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
迄今为止,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的课堂教授过分注重“生成客体”―教材知识框架与内容,轻视乃至忽视“生成客体”―在课堂中活跃的主体学生。以课本内容的逻辑结构为基础提前预设和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在增强教学方式丰富性的同时,却也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时反馈,这种较为死板的教学方式增强了教育的“刚性”,大大缩小了教育的“弹性”。学生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自由交流,极具敏锐性灵活性,能够迅速、及时进行实时反馈,有生命力的课堂,而生成性教学恰恰具有这些特性,可以满足这些教学要求。因之,对《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颇具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1课堂中易出现的问题
存在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愈加被放大。经过把具体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经验相联系,笔者把这些问题总结为四点。1、课堂教学过于“标准化”。教学活动进行前,教师会对教学环节进行预设,形成教案。有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不注重课堂反应,盲目赶进程,极不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营养”进行吸收,难免显得哗众取宠。2、课堂教学过于“应试化”。成绩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衡量标尺,高分固然值得追求,但“应试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过度泛滥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加大,极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实现,反而得不偿失。3、“填鸭式”课堂教学,也是小学课堂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填鸭式”课堂教学易增加学生疲倦感,降低学生课堂积极性,减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不易集中学生精力,教学效果不佳。4、过度“重视教学方法”,轻视“学习方法”。教师过于重视教学,将自己总结好的知识内容一股脑传授给学生,但却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学习的反应,只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念,学生记。这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易造成学生对学习的烦躁感,无力感。
1.2生成性教学对课堂问题解决的意义
所谓生成性教学,具有动态性、构建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性教学可以使原本机械、教条的学习变得更加鲜活灵动、富有生命力,也能够帮助克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生成性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极具必要性。例如,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难免有些“功利化”,在教学中,忽视学习的根本意义,单纯为做题而学习课文本身,“舍本逐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一课,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翻译古诗,要求同学们背诵默写,单纯迎合考试,就失去了学习本文的最大意义。但是采用生成式教学法,向同学们具体阐释古诗意境与韵味,多元建构,从多种角度给同学们以启发,或许就能达到另一个高度。
二、从生成性教学层面提出的解决方法
2.1增大预设教案的弹性进行生成性教学
教师在依据教材对教学教案进行预设时,不应把教案安排的太过紧凑,应刻意留出一定空间,增大教学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留心学生的学习反应,尽量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对学生们对于课堂内容的反馈的把握,了解学习障碍,对其进行反复强调与练习,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增大预设教案的弹性,进行生成性教学。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古诗两首》一课时,首先应考虑到小学课堂一般为四十分钟,如果在预设时设置环节过多,那么预设环节就进行不完,同时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再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预设时应留出一定空间,在课堂中交由教师与学生自由发挥。
2.2重视诱导,弱化教授,增强课堂动态性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一个引领者的作用,可以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摆脱死板教授知识的方法,选择一种轻快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的不断诱导与启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由此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思考的氛围。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做到“授之与鱼亦授之与渔”。
2.3生成性教学,强化课堂互动
小学课堂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针对小学生上课最多能集中二十分钟注意力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进行生成性教学,强化课堂的互动,增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此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牢固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柳树醒了》一课,教师在授课时就应相应的让学生们相互交流一下什么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柳树醒了,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提高同学们的感知力与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要求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新一代的学生也需要新的语文课堂,而只有动态的、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生成性课堂才能满足这一点。只有在生成性教学中,学生们的小学语文成绩才能有节奏的稳步提升,所以必须加大对生成性教学课题的研究,并不断在探索中坚持与完善生成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唐冬梅小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与应对[D]湖南大学2012-04-09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为学生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在提升小学生的整体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的: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主体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启发性的语文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真正使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在本篇文章中,我通过分析三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模式,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指导。
一、在引导质疑中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所谓的“质疑”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教学后分别要有所思考,并对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消化,提出自己的题和想法,聆听教师和同学的观点,从而真正贯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穷人》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找出文章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渔夫夫妇所具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穷困的悲惨境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分析能力。在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首先在课前的预习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预习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我们现在所说的穷人的含义是什么呢?那本篇文章为何要用穷人来做题目呢?”其次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学生要针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即“课文中到底写了哪些穷人呢?文章中的两次‘沉默’的含义有何不同?”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贯穿全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解决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在激发兴趣中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特定的教学主题给学生插入兴趣性强的图片、音乐或者视频,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种快乐、和谐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的过程中,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实践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掌握课本中的生字词,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体会文章中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播放一些地球上资源的图片,然后再播放《保护地球的宣传片》,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最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即“通过给学生展示出地球遭到破坏的相关数据,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和目前人类无法移居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只能去保护她”。学生经过学习形成新的思考并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地球,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三、在自主学习中打造高效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路人,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新的问题,思考新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中的“以学生为本”。
比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匆匆》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读一些重点句子读出自己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优良品质。在进行本课实际教学中,教师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语速阅读本篇课文,使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即“文中作者所说的‘匆匆’指的是什么呢?文章中哪些句子是表达‘匆匆’的含义呢?文中写作的具体线索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时间流逝的诗句有哪些呢?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合适的答案,并在同伴之间进行分析讨论,理清学习的思路,并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总结学习的规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组织新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引导提出质疑教学模式,兴趣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能力,促进语文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反思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小学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对小学语文老师来说是一项历史性的工作,决定学生的一生,证明了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如果语文老师用枯燥传统的观念去进行阅读教学,即使当时学生学会了,也绝不会学会阅读学习的方法,进而影响学生一生。那么如何创新思想,优化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要把重点放在改革课堂教学上,积极创造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确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生阅读经历少能力差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大步前进,引领科技进步的电子产品充斥着现在人的生活。小学生已经能熟练操作各种电子设备,而且在家长的带动下,很少接触纸质书本,阅读量急剧减少,阅读习惯非常不好,长此以往阅读能力很难养成,在接受教育时会发现明显阅读能力差,接受领悟知识慢。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弥补这种缺陷,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创造阅读的机会,增加阅读量,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
1.课堂教学以老师灌输为主 学生缺乏兴趣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延伸的教学,相对识字背诗,阅读只是作为拓展内容进行教学,为今后的中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常容易被忽视,课堂上主要以老师灌输答案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不容易理解,也布置从何下手补习,逐渐容易丧失学习阅读的兴趣。而且如今的小学生学习压力日渐增加,参加各种课外补习班,英语、奥数、艺术班等等,但几乎很少有老师或家长重视语文阅读的教学,在种种困境中,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也是情理之中。在很多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虽然也会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但是在这种貌似积极的课堂氛围下,殊不知仅仅有一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而且永远是这一部分学生在参与,教师很少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是以学生回答对问题为最终的教学目的,用这种目的锁定学生的思维,持续进行填鸭式教学。
2.课堂阅读训练不全面 教学模式僵化
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容易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解决兴趣和参与的问题,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升,老师应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方法的教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方法能使学生受益终。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阅读的训练不全面,往往更加重视的是对文本的通读,而对题目的针对性训练尤其是对中心思想的分析训练少之又少。而且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缺少必要的交流和创新,局限于课本,与阅读训练本身开放性的要求背道而驰,将难以逃脱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命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是活泼的开放的,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快乐,积累知识,学习方法,受益终生。阅读是一个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也是语文教学本身的核心,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种种原因导致阅读课堂中存在种种问题,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打破瓶颈。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主要以人教版为主,因此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营造和谐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多数学生容易以玩代学,老师不应扼杀孩子们的童真,反而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在玩中学到知识。创设情境是小学课堂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先展示出一系列桂林的山水图片,用美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一旦产生了兴趣,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轻松很多。还可以用谜语,故事,课前问题竞赛等各种手段营造氛围,加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拓宽阅读训练形式 促进多项能力培养
对阅读的教学,训练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亡羊补牢》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果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将会怎么解决。这种训练以文章文本为原点进行引申,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缜密的思维和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卷面上的一种反应,更应该作为学生今后生活的一种本领。对训练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在这种体验中使学生潜移默化。
(三)以学生为课堂主导,引导自主合作
语文课堂最应该体现学生为主导,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读书,将小组合作摆脱形式化,真正做到互动互助。在建立小组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既不能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能力相近的化为一组,又不能将能力相差悬殊的勉强结合,要充分考虑组内的合作互助层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合作学习。
语者,说也。语文,便是要说文,要解说文字意义,晓畅文章道理,让孩子们识得祖先所造之字,懂得个中道理,这是学校设立语文一科的最低要求。这从人教版六年级的语文课文中便有所体现,例如此册课本设立了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热爱民族(“民风民俗”专题)、热爱国家(“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异国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现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越来越多大家之作,这些文章短而精悍,道理通透,文字优美,更有甚者可以说字字珠玑,古今诗歌也尽选意境清新,恬淡雅致的,这样看来只是让孩子们识得一些字,懂得一些理便是白白浪费了这些瑰宝般的文章了。这些文章就是一个个的艺术品,它们需要所有者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而不是用去市场买蔬菜的市侩品位去丈量。那么教师该如何带领孩子们进入文字艺术的殿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带领学生学会品味咀嚼文字
这个环节就如教牙牙学语的孩子吃饭一样,首先要从最基本的饭食品尝,告诉他们那些如白雪的米粒比乳汁要好吃,它从坚硬变得柔软后香气如何的隽永芬芳,吃到嘴中是如何的可口难忘,当他们垂涎欲滴之时第一步宣告大功告成,然后就告诉他们如何咀嚼才能品出个中味道,随后再让他们品味别的菜肴,最后让他们举一反三,独自尝出属于自己的佳肴。小学生就是那个要学吃饭的孩子,我们的课本就是最基本的白米饭,文字的品味欣赏就从此处开始。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为例,文质兼美的文章就很多,如在《匆匆》一文讲解中,老师可以事先让同学们写时间过的快,字数不限,不可叙事,只写感觉,同时老师自己将这篇文章的骨架挑出,不带任何修辞的写出剔除文字之后的东西。然后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先对学生所写进行点评,再将自己写的那些毫无文采的文字骨架给学生看,接下来就可以引出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了,当讲完课文之后孰优孰劣自见分晓,这样让学生在课文讲解中就可以体会到丰满的文字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诗歌的讲解让学生领略文字意境是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古代诗词讲究情景意的交融,讲究含蓄婉转,这让学生进入文字审美更能推进一步。
二、带领学生寻找文字的美丽
语文无处不在,课堂是语文的一个栖居之地,但是却是最微弱最不舒适的地方,想让思绪飞翔,文字翩飞,就不能让学生只是囿于一方之地,应该让他们积极的在生活中去寻找语文的身影,街角建筑的对联,梧桐背后的小店,漂亮饰品袋子上的话语,华美手机的广告语,自己喜欢的歌词等等,驻足细观,文字便周身围绕,香气盈鼻。其中笔者最喜欣赏便是那些文采飞扬的歌词了,近年来中国风歌曲从街头吟唱到了巷尾,学生对这些流行风该是如数家珍的,不如就顺了他们的意,在教学中加入歌词的欣赏。在讲古典诗歌之时便寻些时下流行的而意境与诗歌相似的中国风歌曲加入课堂,如在讲到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之时,教师们完全可以找后弦的《若相惜》来辅助课堂教学。歌词如下:月瓣似乎凋谢倒映在那湖边点亮湖面一个圈一个人的感觉静静的看着天不知道天有多远像出列的孤雁游弋在白云间划不完美的和弦屋檐上冒着烟对烟囱说再见这一去就是永远多少离恨昨夜梦回中画梁呢喃双燕惊残梦月斜江上棹动晨钟前梦迷离渐远波声笛声悠悠春去匆匆这个歌词写出了离别之后的思念,而课文之中的则是送别的场面,笔者认为是很好的一个补充,而且教师若是课堂时间控制的好的话,完全可以由此及彼的讲一些古代送别习俗,诗歌中常用的离别意象,让学生走进文字创造的意境殿堂。除此之外,一定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慢慢走上寻找文字之旅。在学习这些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找来这些诗歌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在优美的语音中,学生更能很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然后联系整篇课文,对于文章中的语句,字词的运用更熟悉。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养成这种习惯后,学生在自己写作文或者是日记的时候,会写出来很好的文章。
三、让文字的华美倾泻与笔尖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高效;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是严格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重要理念进行的,其中有倡导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应用的内容,认为我国应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教育中的普及,在充分考虑该学科教学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基础上追求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完成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使其成为促进课堂教学发展的催化剂。
一、现代信息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武器
传统课堂教学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它的落后在某一方面表现为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无法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采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将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补充了课本静态呈现理论知识的局限,利用形、声不仅达到了完美呈现理论知识的目的,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书本知识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掌握。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呆板课堂的状况,使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的学习乐园,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主体的角色扮演中,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发散性思维不断进行创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由以往教师灌输的状况转变为学生主动追求新知,这样必然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取代课本,作为课堂三要素之一的教材,是本学科重点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教师安排教学进程、创设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目标的展现,多媒体教学将书本的知识动态化,或者扩充书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书本知识,主要扩充形式有图片、音频、视频等。
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一课为例,利用多媒体将与天都峰有关的风景图片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对天都峰的高、险有一个视觉上的体验,还可将游客爬天都峰的场景播放给学生看,并配以激昂的音乐,让学生了解爬天都峰是一件需要毅力的事情,因为本课中一个重难点就是让学生从文中老爷爷和“我”爬天都峰这个事件中理解: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精神。这时让学生了解课文精神内涵的任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再让班级学生进行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结束之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秀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这个例子主要说明了多媒体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情感中的应用,至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多媒体更是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如在学习生字词时,多媒体可以将字体的构造和读音灵活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价值
当今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带着其强大的优势,已经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扩大招生,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入社会,导致社会市场中的工作岗位供不应求,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竞争力增强,各大家长对我国教育的要求提高,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必然为重中之重,因此,信息技术进军教育事业是必然趋势。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具有较大的优势,它的这些优势运用在教学中必然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如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庞大的信息量,能够辅助教师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师能够迅速有效地掌握该门学科的最新动态,了解当下该门学科的教学特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出合理、完整、高效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还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称象》为例,在本文的教学目标中,有一项是让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学习生字词来说,上文已经提及,在此就不过多的阐述,但是在向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步骤时,如果单纯由教师来讲,效果不够好,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想象能力较差,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曹冲称象的步骤用动画的方式动态呈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就说明,利用多媒体能够为课程活动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针对课堂教学难点探究信息技术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抽象性,还有较强的情感融入,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足,耐心又不够,这给教师的教学设置了很多障碍,教师常常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去理解,但总是收不到良好的成效,有时甚至不仅没能让学生理解,还使他们产生误解,或产生排斥情绪。而多媒体教学正为突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难点提供了一个契机,其灵活性、动态性的特征能够活化课文内容,将抽象变具体,带学生亲身体验课文情感。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父亲和鸟》为例,这篇课文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年龄较小,情感经验不丰富,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文中“我”的“护鸟心愿”,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操。没有较多的故事情节,只依据文中父亲和孩子的对话来把握课文的情感主线,如果单独依靠教师讲解,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要借助多媒体。在导入环节,可播放音乐《鸟叫》,用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静下心来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提出几个问题,慢慢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这篇课文上来,在接下来的课文朗读中,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父亲和鸟》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想象,并将自己融进课文的角色中去,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就能够使学生对本文的情感有一定的了解,并也会顺其自然地产生爱鸟、护鸟之情,那么教学目标中感情体验的部分也就即将完成,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的应用
新的教育理念主张学生主动学习,提倡探究性教学模式,这种理念明显体现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但是从逃课、旷课的学生越来越多的状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强迫性的学习不仅没能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价值,反而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将小学生性格中的攀比心理应用于学习当中。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利用小学生求知欲、好胜心、集体意识来促进课堂学习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式学习,可以达到资源共享,为他们开放式学习、发散性思维开创了一个空间,这必然会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的图画》一课为例,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让他们提前在网上查阅秋天的景象,并在家长的帮助下下载一些以“秋天风光”为主题的图片,在课堂上设计活动“我是秋姑娘”,让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搜集的图片,并采取即兴演讲的方式,以“我是秋姑娘,我有红彤彤的苹果,我有……”为开头。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还可以提高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课堂45分钟变得有活力,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从优化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出发,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其中,教学手段是突破口,传统课堂教学手段被证明无法达到较高的效率,因此,我们就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弥补以往教学手段的不足,采取有效方式将其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喜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3).
[2]田应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谈[J].新课程学习:下,2009(12).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1.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认为只要他们讲的清楚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不重视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没有更好的教学方式时,那是无奈之选,但是,在现代教学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如果仍然固守着这一模式,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只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和概念,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会让学生害怕学习,而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吃力,学生在缺乏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情况下,也很难培养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一方面是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却是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启用了多媒体,但是却又过度使用变得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例如,在一些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明明根本无需采用信息信术的地方,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板书或是口头讲解便可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却仍然使用图像、动画等来展示,使学生形成了过于依赖图像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思维上形成了较大的惰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下降了。而且,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少了与学生的交流,课堂学习气氛也会压抑。
不管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还是过度依赖信息技术,都不是正确的应用方式,需要纠正。
二、改善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信息量较大,涉及内容十分丰富的课程,而小学生由于其缺乏生活阅历,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能十分有限,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急于将知识全部呈现于学生,而应该要严格区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心中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具有的直观、交互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与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结合起来,做好课堂规划。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学习效果,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一些与花生的生长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能够通过图像更好了解花生的习性,然后再通过播音员朗诵课文,让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加深印象,激发兴趣。这样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为学生创设接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经历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此一阶段为其创新贴近于其生活的学习情境,将会有助于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吸收所学的语文内容,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能够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有《夜莺的歌声》一课,教师可以在快下课时,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任务,让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生的兴趣不同,收集的资料可能也会完全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关注更多的武器资料,有些则可能更多的关注军事史料,有些则可能是更关注二战时的著名人物等。学生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对其中历史有更深的学习和了解,让学生能够在查阅过程中,不仅更深入地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还对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