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波儿童诗范文

金波儿童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波儿童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波儿童诗

第1篇:金波儿童诗范文

我常常喜欢出声地去诵读这本诗集里的诗,觉得它们可以让自己返回童年,感受美好与童真。为了让班里的孩子们也和我一起享受儿童诗带来的快乐,我让每个孩子手执一卷,与我一起诵读。很多个清晨,那朗朗的童声为新的一天注入了美好。从他们闪亮的眼神里、投入的表情中,我分明看到那颗童诗的种子已悄然播撒。

怎样让更多的孩子也能受到儿童诗的润泽,快乐地走进童诗的世界?

一、诵读――用声音走进

童诗

领着孩子们走进童诗,诵读应该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对于诗歌这样音乐性很强的文学样式来说,它的意蕴、情趣、韵律,会在声音的形象中一一呈现。诵读童诗,也是让儿童用自己的声音去寻找诗的感觉,使他们对诗的感觉能在声音的刺激中变得敏锐起来。

于是,我设计了大量不同形式的诵读。课始,让学生齐声朗读一年级教材里金波老师写的儿童诗《鲜花和星星》,通过已有的儿童诗教学经验,我为孩子们架起通向新儿童诗的认知桥梁。大声地读《愿站成一棵树》,是在孩子们认识第一首新的儿童诗之时;而轻轻地读《想变成……》,则是在他们接受儿童诗以后的一种诗情的熏陶。孩子们像一棵棵树整齐地站着读《愿站成一棵树》,男女生合作读《想变成……》,和老师一起合作读《让太阳长上翅膀》,师生共享诵读童诗带来的快乐。

尽情地诵读,适当地理解,是教会孩子们用声音走进诗歌、拥有诗歌、享受诗歌,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一种有效方法。而我,也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朗读去浸润学生、感染学生。我知道,只有投入情感诵读,才能让孩子们牵着我的衣角走上诗歌之旅,才能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激起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

二、想象――用情境唤醒

诗性

儿童诗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逼真地传达出了作者那种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而这些如果缺少了想象,学生是无法体会到的。想象,是诗歌腾飞的翅膀,是创造新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方法。如儿童诗《愿站成一棵树》,描述的是作者在林中站成一棵树,聆听鸟儿叫声的美妙。反复诵读这首诗,我感觉这首诗还暗暗传递着更深层的意蕴。那就是,当站成一棵树的时候,心会静下来,想象的翅膀便会展开飞翔。因此,教学《愿站成一棵树》这首诗时,我创设了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我把这种感觉化为自己喜欢这首诗的原因告诉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传递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当我们站成一棵树,也就是静下心来的时候,就不仅会听到鸟儿们的叫声,还会听到许多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在充分感知这首诗以后,我让孩子们站起来,站成一棵棵“树”,站成一片“林”,让他们跟着音乐再去诵读、去聆听。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自然感悟到了诗的意境,同时也激活了他们的诗性。

以凝神想象来唤醒沉睡的诗意,在本诗的教学中还有一个细节得以体现,就是让学生欣赏由《想变成……》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同时,我这样加以引导:“孩子们,请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让你的想象飞起来。这时候,你,就是一棵树,一朵花,一阵风……”在如此诗意的描述中,孩子们走进了诗情画意中,找回了自己潜在的诗心。

三、言说――用想象放飞

诗情

儿童诗是属于儿童的,因为它离孩子们很近很近。课堂上,我们除了要为孩子们创设自由的诗境以外,更要给他们创设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与想之后再进行言说,就能使他们用想象来放飞诗性。言说,是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与儿童诗对话,也是儿童的自我感受与天然诗性的对接。

为了能让孩子们自由地言说,对学习儿童诗的写作不产生畏难情绪,我运用了无痕的台阶式训练。而这台阶,是三年级孩子能够跨得上的,是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认知水平的。如,在学习《愿站成一棵树》时,我让他们学说一句话“在你的想象中,鸟儿唱的是 ”,根据童诗进行一句话的模仿。学习第二首诗《想变成……》,我将由模仿一句话变成了模仿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变成的事物。请你也来模仿诗人,说说你想变成的事物能为大家做些什么。”这样的言说,是让课堂成为一片放飞诗情的天空,能使孩子们与诗快活地对话;这样的言说,是一种自然状态的言说,是一种口头的抒发,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成功的愉悦;这样的言说,也是通过想象来放飞诗情,通过诗的韵律来锤炼孩子们的语言。

四、倾听――用耳朵捕捉

诗意

教学儿童诗,应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发现丰富多彩的世界,捕捉生动奇妙的声音。好的倾听习惯,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捕捉到更多的诗意。

在孩子们欣赏我朗诵的《让太阳长上翅膀》一诗时,我和他们齐声诵读最后一小节之后,没有做任何讲解,只是接着他们的诵读,把这一小节再读了一遍,然后把其中的一句又反复朗读了一次。这样的接读,其意就是让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诗的关键句上,聆听诗的内涵,捕捉诗的意蕴,从而直抵诗的内核,产生顿悟。

聆听金波爷爷与孩子们的对话时,更是让他们懂得儿童诗还可以“带着我们神游四方,让我们的心灵一起歌唱”,懂得在读儿童诗的时候,“诗也在读我们,诗让我们的情感温暖,呼吸流畅,心跳有力,让我们生命如歌”,懂得“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阅读从诗歌开始”。聆听金波爷爷这些至真至诚富有诗意的语言,对于每个儿童来说,都是一次最生动最富感染力的启蒙。

引导学生尽情地朗读、自由地想象、大胆地言说、有趣味地倾听,可以促使学生在展露天性、开启情智的同时,领悟儿童诗的情趣。然而我觉得,这只是从儿童诗的一个角度去准备教学,在解读儿童诗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去解读学生。于是,在上公开课之前,我会把听课学生的名字一个一个读准记牢,不敢确认的字,还一一查过字典。在做这些事的时候,灵感突然来了:可以将他们的名字做成胸牌,这样既可以很快地解除学生与我的隔阂感,又

可以将我和孩子们的心贴得紧

紧的。

是的,课堂上,如果想让孩子们与儿童诗、与儿童诗人的心贴得紧紧的,那作为教者,就必须与孩子的心贴得紧紧的。拥有童真,才可以感受童趣;珍惜童真,才可以分享孩子们阅读童诗带来的快乐。我多想,自己的心也能长上飞翔的翅膀,带着儿童诗飞到孩子们的心里,为孩子们的生命注入爱与美的源泉,让孩子们的心灵因诗歌而得到舒展。

第2篇:金波儿童诗范文

【关键词】儿童诗 创作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115-02

著名的情智教育创立者孙双金老师认为:“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呼唤语文课上的情感魅力,这是人性的回归,这是教育的回归,这是语文本质的回归!我曾有幸观摩过孙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儿童诗歌――阳光》。课上,孩子说:“阳光爬上了窗台,像一个淘气的娃娃。”多么富有灵性的一句儿童诗,它就悄悄地诞生在孙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多少花哨的设计,没有多少炫目的课件,有的仅是孙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像是打开了孩子的心门,诗样的话语悄悄地流淌,不露痕迹却又动人心弦。学习归来,深受触动。我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也给孩子们播下一粒诗歌的“种子”。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编排了《雨点》和《鲜花和星星》两首现代儿童诗。我希望以此为契机,开始尝试将诗歌教学由单纯学习、赏析向自主联想、创作转变。

一 模仿是创作的“引路人”

儿童诗《雨点》是巧妙地将雨点的旅程安排进水域的变化之中。拟人化的写法让学生既感受到雨点的调皮,又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不同的水域特点:池塘是安静的,河流是奔涌的等等。当学生完全理解并借助朗读体会诗歌的乐趣后,我的实验才正式开始。“小朋友们,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思绪开始让雨点乱飞:房顶上、马路边、草丛里……“雨点在那里干什么呢?”“雨点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玩滑滑梯!”“雨点落到花苞里,在花苞里做香香的梦!”……学生的话语充满童趣。但是,最让我吃惊的还是一个幼时患过脑瘫的孩子,她站起来,慢慢地说“雨点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看风景!”我自愧不如,孩子才是真正的诗人。我趁热打铁,煞有其事地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纸,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自己的作品认真地写下来,大声地读出来。学生们的小脸红红的,那是第一次当小诗人的激动。学生们的字写得特别认真,那是第一次当诗人的责任。学生们朗读自己作品时声音尤其响亮,那是第一次当诗人的自豪。

《鲜花和星星》是著名儿童诗作者金波的作品。他将儿童的天真可爱融入了简短的诗句中,让学生们一读就明白了鲜花美、星星多。学生们课上还争论着到底是鲜花多,还是星星多。争论的结果是鲜花和星星都很多。我追问,生活中还有什么像鲜花、星星那样多的呢?答案千奇百怪、包罗万象。那你会像金波爷爷那样写一写吗?学生们有过一次当小诗人的经历,这次驾轻就熟,张嘴就来了:我最喜欢春天的小草: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真比路旁的野花还多。最有趣要算这一句:我最喜欢满冰箱的冰淇淋:这儿一个,那里一个,真比存钱罐里的零钱还多。最富有诗意的是郝××同学的作品:我最喜欢我头上的麻花辫,这边一甩,那边一甩,真比海盗船还快!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把头摇得比拨浪鼓还快的小姑娘,两条小辫儿甩得飞快!小姑娘哪里是甩小辫儿,她是要把快乐甩出去呀!

每一首儿童诗都是学生们模仿创作的佳品。教师把教材用好、用活,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孩子如何用自己的语言传情达意。

二 想象是创作的“助跑器”

一册语文书就只有几首儿童诗,是不是教完了就将“诗歌教学”实验搁置一旁了呢?非也!我会在很多课文中寻找儿童诗创作的机会。比如,教学完《这儿真好》一课后,学生都能明白荒岛变绿岛的原因,都替小熊高兴。我抓住契机,问:“这儿真好!这儿好在哪里?”请学生先画一画(事先发放了一张荒岛图),再在图的空白处请学生自由创作儿童诗《这儿真好》。结果,图上荒岛变成了绿岛,诗歌更是给图画锦上添花。“这儿真好!有高高的椰树,有鲜艳的花朵,有蓝色的大海,还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同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创作的《世界多美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们创作儿童诗《世界多美呀》:世界多美呀!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太阳是红彤彤的,雪地是白茫茫的,稻田是金灿灿的……如果不是下课铃响了,怕是要创作一首长诗吧!

三 阅读是创作的“大本营”

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是智慧的集中体现,要让这样的灵感始终保持,只靠品析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很有必要。苏教版《新补充读本》是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的课外补充读物。其中,儿童诗较多。学生们喜欢读,爱读,更爱朗诵。《七彩语文》也是全国最早发行的语文配套阅读期刊,其中刊载了许多著名儿童诗作家的作品。乾隆的进士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儿童诗创作也是如此,读得多了,水满则溢,学生出口成诗也不奇怪了。

引导学生创作诗歌只是我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的尝试。江苏省特级语文教师管建钢老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和作品意识;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重要的事情。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要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指导学生进行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发动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一年级的诗歌创作教学还达不到管老师所说的作文教学高度,但是,我会在课堂上渗透这种思想,让学生有创作的兴趣和欲望。这种自主创作的意识如果越来越强,将会变成影响人一生的写作习惯。我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只是把课文当成一个范例,学生通过学习范文不仅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受到文字透露的情,还能学会这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来抒发自己的心情,这才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为此,我在努力中!

参考文献

第3篇:金波儿童诗范文

一、诵读优秀的童诗,激发浓厚的兴趣

1.推荐优秀童诗,开启智慧。开展诗教必须先从引导学生大量诵读优秀的儿童诗人手。课内外,我积极引导学生读诗,让学生从小接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我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课外书的领域中。

2.大量诵读积累,厚积薄发。语文课上、诗教课上、社团活动中,我积极引导同学们多读优秀的诗作来积累语言,让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艺术一点一点地深入学生的心中,以达到虽未从师,却已潜移默化,学以致用的境界。

3.反复品读欣赏,激发兴趣。在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利用校本诗教课、班队活动等,举行诗歌朗诵会、推荐好诗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去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对诗歌中的个别字眼进行反复研读,仔细品味。这对激发学生读诗、写诗的热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创设诗意氛围,熏陶启蒙。注重在学生的生活中创造出诗的氛围。例如,用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优秀诗句布置班级、校诗歌墙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鼓励其积极投稿。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创作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儿童诗:可以抒情,可以叙述,可以咏物,甚至写童话诗,使创作的儿童诗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点燃创作的激情,倾听花开的声音

1.在诵读感悟中迁移仿写。诗读多了,背多了,学生们的口头语言就变得丰富了,语言中的想象因素也增多了。再加上有了诵读的优秀诗篇打底,他们开始摸索、模仿其中一些诗歌的写作套路进行自我创作。从语文教材中的《乡下孩子》《一株紫丁香》到《水乡歌》《雨后》等诗中,他们懂得了儿童诗的格式;从对表达内容的构思中,明白了诗歌要写什么,怎样写;从学习,吸收和方法的掌握中,他们领悟了儿童诗写作的技巧、特点。

2.在迁移写作中自发创造。最先,学生们只是模仿诗的语言方式,为诗添加另外的意境。熟能生巧后,我开始教他们学会和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对话,把它们想象成如同我们人类一样灵动的生物,渐渐地在头脑里形成一张张色彩鲜明的画卷。

3.在激情创作中捕捉诗花。写诗不同于习作,两三行也能是一首诗,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和发现就可以了,而学生比成人更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新奇的想象,这些又是写诗的必然要素。学生们一首首稚嫩、新奇、纯真的小诗跃然纸上,如《初雪》:

雪花落在了冬青树上/冬青树变白了/它在洗发/满头的泡沫/雪花落在了草叶子上/草叶子变白了/穿上了一件白棉袄/雪花落在了汽车上/汽车变白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

4.在朵朵诗花中精心润色。写诗和写其他文章一样,也要多修改多润色。修改润色的最好办法是朗诵给自己听。听起来不顺,就修改。改得读起来琅琅上口,自己越读越感动,越读越有味,这样就好了。在引导学生自觉修改的基础上,我和大家一起修改润色,典型的修改处说出修改润色的原因,通过比较,使全体写诗的学生受到教益。其间,修改润色的内容包括语言、形象、押韵甚至立意等。这样,一首首清新隽秀的小诗就会尽情绽放。

三、引领倾情的品读,润泽心灵的净土

诗能够对人的精神进行引导、教化,对人的心灵进行熏陶、滋养。通过对同伴创作的儿童诗的赏析、品读,学生由个人心灵的净化、性情的温柔敦厚,进而发展为人与人关系的融合,从而弥漫于家庭、社会以至国家。郑国威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年级就与诗歌结缘。2004年2月2日,他投到《京江晚报》的一首小诗——《关爱小树》发表了:

别揪小树的头发,别折小树的手脚,难道你没有听到小树在哭诉?假如有人揪你的头发,你会不会因疼痛而忍住?

假如有人断你的手脚,你会不会因伤残而不顾?

叶子还是小树的鼻子和嘴,枝杈是小树的手脚,在阳光下,它们吸进二氧化碳,把新鲜的氧气儿吐,

空中的气是多么清新,人的心情是多么畅舒?

树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为了你我他,请关爱小树!

第4篇:金波儿童诗范文

关键词: 读书活动 诗歌教学 营造氛围 教学相长

这几年,幕小教师一直走在“让诗歌点亮童心”这一课题的研究路上,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诗歌教研的信心。

大家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轻轻地拨动了孩子们心中诗的琴弦,从而让孩子们与诗歌产生了共鸣,一起徜徉在诗歌的王国,奏响了一首首诗歌的畅想曲。

儿童具有天生的想象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诗心,他们的思维具有模糊性特点,语言跳跃,会关注大自然的每一次心跳,能捕捉到翅膀的每一次振动,能听到花香飘荡的声音,他们都是天生的诗人。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在经典阅读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让书香飘满校园,让学生享受读书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营造浓浓氛围,让书香滋润孩子心田

最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是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氛围。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能使其自然启动和保持课外阅读行为,进入课外阅读的实践之中。

学生漫步校园,那小径旁诸多的励志石刻给人以启迪;小憩读书吧,精致的小书架吸引着孩子的眼球;图书馆里孩子们拿着书在读、在讲、在小声交流;驻足长廊或小坐石凳,耳濡目染校园文化,这是学校最美的风景。

二、引导学生读诗、品诗,创造诗的氛围,让诗进入学生生活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一位诗评家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明确了读诗在整个诗教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认为,造成写诗难的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们诗读得太少。开展诗歌教学,必须先从引导学生读诗入手。

引导学生读诗,首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我们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订阅各类选发儿童诗的、有一定文学品位的少儿报刊,让儿童诗进入学生课外书队伍。

其次,十分重视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早在几年前,我们学校就固定时间让孩子晨诵、午读、暮醒,每天清晨,琅琅的读书声响彻校园。

低年级的老师让孩子积累诗歌,从中汲取营养。孩子手边的《古诗文诵读》书,学生读起来兴致颇高,甚至在春秋游的车上,大家都齐声背诵,可见孩子们多么喜欢这些经典诗歌;我校很多班孩子都配有《日有所诵》,有时上小科时,学生融会贯通,用儿歌理解知识。

三、抓好课堂主阵地,教学相长

老师们研究兴趣浓厚,研究深入而又扎实,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吸取了各地宝贵的诗教经验,及时总结了教学设想,使得课题研究迅速而有效地开展起来。

每次教研活动,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如: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融情入诗;感受欣赏儿童诗与大量积累的有效结合;不同内容童诗的相应教学策略;童诗的写作指导等。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谈谈自己的理解、经验或困惑,然后大家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童心诗意满校园

教研组定期与教导处联动,开展学生读书活动,举行诗歌朗诵会、推荐好诗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理解、读懂每一首诗。这对激发学生读诗、写诗的热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我们还注重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创造诗的氛围。

学校的诗歌社团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孩子们的新诗屡屡获奖,身边榜样的力量带动了许多小粉丝的全新投入。

学校总是认真组织好孩子们参加各种诗歌大赛,让孩子参与到比赛中,进一步历练自己。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诗歌竞赛中,多人获奖,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修养,学校也获得了“最佳组织奖”。

五、困惑与反思

确实,诗歌已经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拨动着孩子心中的琴弦。自开展童诗教学以来,孩子们作文的语言更精练了,整体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了,大家惊喜地发现诗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随着诗歌课题的不断深入,老师们产生了许多困惑,期待各位专家和同仁们的引领解惑。

1.儿童诗歌的教学经验、学习机会少。平时听课、观摩等学习活动都以名家名篇、重点课文为主,导致儿童诗歌教学方法的学习机会太少。

2.儿童诗缺乏歌理论。在教学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儿童诗歌的重要性,但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修养。

第5篇:金波儿童诗范文

关键词: 儿童诗 幼儿园活动 教学效应

一、引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保持着“诗教”的优良传统。李咏吟教授曾在《儿童与诗教的精神生活的自由》一文中指出,对儿童进行诗教有两个显著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儿童继承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文化底蕴”,二是“可以充分提高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童心与诗内涵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对儿童进行诗教的必要条件,即“诗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提高儿童的自由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儿童诗的内涵和特征

(一)儿童诗的内涵

专家们对于儿童诗的含义看法不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综合专家说法,我们将儿童诗定义为:儿童诗是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心理特征和理解水平,能够满足儿童欣赏需求,以一种优美的、诙谐、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抒写儿童情趣和心声的文学作品,其必须具有诗的基本特征。

(二)儿童诗的特征

1.纯真而饱满的情感

诗歌最主要的特征是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感染读者,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非常巨大。要想写出一首充满感情的儿童诗,就必须在创作的过程中投入真情感。从人的发展轨迹来看,儿童的理解能力没有成人那样强,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因此,他们不可能对世界有更加充分、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万物等问题,儿童可以以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事物形态,他们具有一定的思维来思考来这个世界,尽管其见解非常肤浅。另外,儿童非常容易受情感支配,他们常常靠感性的直观形象思考问题。

2.具体而生动的意象

意象以感性的方式在儿童诗中存在,其特点是逻辑性不强,呈现在儿童面前的形象活灵活现,从而使书本上那些文字活跃起来,变成一首富有情感色彩的“诗”,进而打动儿童,使儿童对学习诗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联想、想象和感知,领悟诗的内涵,对诗意产生美感。

3.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我国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意境,他们常常把意境当成创作诗的灵魂。由于儿童是儿童诗的读者,这就决定儿童诗必须营造富有情趣的意境。儿童对这个大千世界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是由他们的思维特点决定的,他们高高跃起与鸟儿一起飞翔,也可以潜入大海与鱼儿欢快畅游。抓住儿童的这种思维特点,找到可以吸引儿童的事物,展开想象,因此儿童诗就会富有儿童情趣,创设儿童容易碰触的意境,给儿童无限的欢乐和享受。

三、幼儿园活动中儿童诗的教学效应

诗对于儿童的发展有促进的作用,在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事物的想象力,而儿童诗,恰恰可以为儿童提供想象的巨大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因此,儿童诗与儿童天生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使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得到开启和培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一)儿童诗有利于儿童习得新知识

富有教育启发性质的知识是儿童诗的一大特点,如风雨雷电、潮起潮落、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甚至是关于鸟语花香、飞禽走兽等的想象情节,这些景观可以充分吸引儿童的眼球,题材也非常丰富,资历尚浅的儿童很容易对这些景观产生好奇。这样儿童在学习儿童诗时,可以心情愉快地从这些诗歌中获取知识。对于那些他们曾经学习过的知识,也会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不容易忘记。

比如有一首儿童诗《蛾》:“在我的身体里,有一条饥饿的小虫,正在吃着我的心,但是它把我的心吃完了,还是不满足,居然又在我的身体里吐丝,吐完丝后,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见蓝色的天空中,有一双飞翔的翅膀,它不听我的劝告闯入了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他对我说: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非常精彩,它很温暖,不像我所呆在的那个地方比较昏暗和寒冷,面对一堆火把,他为了体验这个世界温暖,飞了过去,却被烧成灰烬永不回来。”蚕的一生通过这首诗完美真实地表现了出来。儿童通过阅读和学习这首诗,不仅学到了生物成长的规律知识,而且通过了解诗的内涵,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到另外一种深意。

(二)儿童诗有利于儿童语感的培养

诗歌的优美、诙谐的语言决定了诗歌是儿童语感训练的最好材料。诗歌的语言优美,文化底蕴深,极富有意蕴美和抒情性。而要真正了解一首诗的内涵,必须不断诵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从内心深处理解其真正的内涵,通过文字的描述转化为视觉形象,从而使儿童在更深层次地体会语言所蕴含的魅力。另外,儿童的认知规律决定他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篇幅较小的文学作品。而儿童诗的特点恰恰是篇幅较小的,但又富有情感、构思巧妙、充满情趣,意境优美,这种给人以美的感受的文字非常适合儿童。儿童诗歌中的句子,通常是通俗易懂的。所以儿童容易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思,体会其中所富有的情趣,并很快地学会诗中出现的文字;由于通俗易懂,儿童可以比较轻松地学到语言优美的句子,这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儿童通过简单的语汇累积,逐渐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但在学习文字的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在学习这些语汇运用的同时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儿童通过学习儿童诗,充实了他们表达的内涵,锻炼了他们表达的技巧。总体上来看,儿童学习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就是儿童诗。再从诗歌自身的创作过程来看,创作一首诗首先需要作者反复诵读,反复修改,如觉得拗口,便修改句型,直至读来语言顺畅、语句押韵,实现词句之间组合的最优化,使学生充分体验语言的特色,进而提高语言素养,增强语感。

(三)儿童诗给儿童铺垫精神的底子

诗歌对于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梦想的生命个体,在某种意义上,儿童诗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其可以帮助儿童树立自由创造的精神。儿童是学习儿童诗的对象,他们心灵的美好世界主要是通过儿童诗来体现的,诗艺的内涵可以在精神层面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同时提高他们诗歌鉴赏的能力。通过学习儿童诗“汲取”文学作品中的的精神素养,这对于在精神层面上儿童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习儿童诗,可以使儿童精神力度和生命质感得到增强。诗人金波曾说:“诗人的情感是通过诗表现出来的。诗人通过诗要让孩子们学会去爱,懂得去爱,爱自己的国家,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一切美好的自然事物。”前苏联著名作家普罗科菲耶大在《我扶起了一棵小树》中说:“一棵小树长在草地上,我轻轻地扶起它,就如同掉队的战友,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它不会和天上的星星进行交流,也不曾享受鸟语花香的氛围。”可以让他们树立博爱精神,对于宇宙中的每一个弱小的生命我们都应该给予怜悯和扶助。

四、结语

对于那些纯真的儿童,诗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有了诗,他们体验自己内心世界的快乐,享受充满情感、神秘的和诗情画意的美好生活。有了诗,他们不仅可以获取眼睛看不到世界的知识,而且能够触摸到内心深处的空间。当儿童学会了用诗意的眼睛去看待这个大千世界,日常的一切生活便有鲜活的色彩。

参考文献:

[1]陈志勇.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Z4).

[2]卓洪艳.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以儿童诗为例[J].教育探究,2010(03).

第6篇:金波儿童诗范文

一、用童诗滋润童年

走进书店,放眼望去,一整列,一整行的儿童作品摆放的井然有序。其中,有不少儿童诗集。最受孩子们欢迎地莫过于金波的诗集《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带雨的花》等;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林达的《像自由一样美丽》……

放眼看去,站在文学创作高处的儿童作家们,几乎都创作了蕴含劝喻的朗朗上口的儿童诗。作家们年岁增长了,但心灵的慰藉却慢慢地回到了童年,回到童年的哪一方净土上。吟读童诗让孩子们的童年多姿多彩。

二、用童诗丰润童年

1.用童诗临摹自然

自然界里生活的每一个物种,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新鲜奇特的。每当课间,喧闹中总会有几个特例:躲在树下遥望树叶的,趴在地上偷看蚂蚁的,藏进花丛与花比美的……只要是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的,他们绝不借他人之眼。雨中的自然更令孩子们喜欢,也更让他们有写诗的冲动。

昨夜, 窗外, 唉,

刮了一场风, 飘进一片树叶, 一场好春雨,

下了一场雨。 飘落几多花瓣。 却打落了许多花!

题为《好一场春雨》的小诗,适时下起的春雨在孩子的眼中是多么坏啊!正在绽放的花朵都被绵绵的春雨打落了,很可惜啊!

诗人华兹华斯说:“人和自然本质上是相互适应的,人的精神自然而然地成为自然界最美丽最有趣的属性的一面镜子。“自然界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童诗触点,一花一草、一风一雨、一树一景、一虫一鱼,都像谜一样吸引着儿童,所要多组织儿童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近距离地观察所处的社会。要学会通过儿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看待经常见到的世间景物,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新奇想象。

2.用童诗绘刻生活

作为情感外放的儿童,他们喜欢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喜欢用不对仗不工整的童诗来述说生活中的点滴。童诗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它是儿童生活经验、人生感受的写照。童诗从本质上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不是生硬的外加成分。其实,生活是童诗创作的基础,儿童的生活中处处都含有童诗的基因:

一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子,拿着淋雨的蜗牛说:“小蜗牛爬的太慢了,雨一直淋,怎么办?”只见思索了一会儿,他立刻和好朋友用纸为蜗牛建造了一个家。可是问题来了,有人提出:应该放蜗牛自由。辩论在课间开始了,小诗也诞生了。《你说,我说》:下雨了,蜗牛出现了,争论开始了。争什么?为爬的慢的小蜗牛,你说,我说,不如让蜗牛说,到底该去哪儿?最终,铃声响起的那一刻,蜗牛回到了草丛中。

实际发现中,这样形式的诗歌很多,每首里都透露着小快乐。生活处处不精彩。只要用心观察、敢于表达,童诗就会迸涌而出。

三、让童诗浸润童年

对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童诗教学所追求的教育目的和所能达到的教育功效与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让童年的生活中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小学语文教学现场,可以让儿童在愉悦的诗意中点亮生活释放童真,使课堂诗意漫溯,趣味横生。

方式一:天马行空的想象

想象,儿童具备的独特能力。一切能看到、不能看到的事物都会出现在爱想象的孩子头脑中。我们教师应该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越飞越远。

方式二:读文化诗的轻巧

苏教版有不少童趣盎然、清新优美的文章,是指导儿童读文化诗的范本。《北大荒的秋天》里有关于云色彩变化的优美句子。这些句子在孩子们的眼里根本不是文本中的句子而是会动的画面。

子惠:我有一双神奇的手,在天空写写画画,变幻出五彩的云朵。

紫晗:变炫彩,变纯红,变小马,变火车,原来,大自然有一双魔术手。

博菲:彩,彩,彩,满眼都是彩色。花,树,车,房,满眼都是事物。

语文书中有很多读文化诗的文章,此类文章都适合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诗可作。有了范本的依托,儿童就一只脚迈进了童诗的殿堂,触摸到了诗歌的“真味“。

方式三:多维的展示平台

第7篇:金波儿童诗范文

1.借助四季感悟诗的韵味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本是不变的规律,然而大自然不用着色,不用雕琢,却将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变成了人间最美丽的景色。如果把这些美景变成一首首诗,就成了最美的童诗。学习这些诗歌时不能把孩子们关在教室里,要让他们到校园、到大自然中去追寻四季的脚步,这样才能感悟四季诗中的韵味。比如,在春天,可以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寻找春的消息。孩子们就会发现,“春天在柳树枝上,荡呀荡;春天在鸟的嘴上,唱呀唱;春天在风筝尾上,摇呀摇;春天在桃花瓣上,笑呀笑”(选自课本中的诗歌《 春天走来了 》,下同),从而感受到春天带给人们的喜悦。而到了秋天,可以让孩子们走进果园,孩子们就会发现,“一只只苹果红了!一串串葡萄亮了!一个个梨黄了!秋天的孩子很顽皮,一个个爬上树梢,在树上,摇!”(《 秋天的孩子 》),从而感受到秋天带给人们的收获。而当雪花漫天飞舞的冬天到来时,可以让孩子们在雪地追逐,孩子们仿佛就能听到“小朋友慢点走,把你的小脚印留给我一行吧!我是冬孩子,等到春天来了,我好踩着你的小脚印回家……”(《 雪的话 》),从而感受到冬天的渴望。结合四季的变化读诗,可以让孩子们读出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味。

2.借助想象了解诗的世界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力,生活就会平淡无奇。有了丰富的想象力,阅读诗歌时就会思维活跃,浮想联翩。儿童是一个最富有想象的群体,虽然外面的世界他们不一定了解,但是教师可以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了解诗歌所描绘的世界。比如,每到农忙时节,水田就成了一面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和绿树。孩子们对农村或许不太了解,但是通过诗歌,借助想象,他们可以看到插秧时,秧苗“插在绿树上,插在青山上,插在白云上,插在蓝天上”。(《 插秧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田园画!还可以让孩子们思绪更自由地驰骋,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白云般的羊群是春风的好伙伴,飞奔的骏马是永不消失的闪电,还有胖蘑菇似的蒙古包呀,就像童话里的宫殿”。诵读这首《 草原的春天 》,孩子们对草原充满了无尽的向往!还有那草原上的土拨鼠,在地下打了四通八达的洞穴,“他们敢和所有的猎手捉迷藏/就像一支不可战胜的游击队/真正地拥有自己的天下”。读着《 草原上的土拨鼠 》,美丽的大草原进一步激起了孩子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欲望。

3.借助生活寻找诗的踪迹

生活是一本打开的儿童诗集。童诗,就藏在生活的丛林里,奔跑在弯曲的小径上,飘荡在明净的湖水之上,成长于绿色的田野里……要学会借助生活寻找诗的踪迹。寻找,就是激活,激活生活的诗意。因此,语文教师每天都要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寻找。清晨,校园小道旁的绿叶上,晶莹的露珠在闪耀。孩子们俯下身子,就能找到童诗:“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 露珠 》)学校的小树林,孩子们凝神聆听,就能找到诗:“沙沙沙——沙沙沙——却又读不懂,你听,一边读还一个劲儿地问着,啥啥啥?啥啥啥?”(《 爱读书的风 》)实践活动课上,孩子们来到草地上,在秋天的落叶上就能找到诗:“蚂蚁爬上去,把它当作运动场;毛虫爬上去,把它当作棉被抬回了家……”(《 秋叶 》)天冷了,学校的水池里,鱼儿还光着身子在游,孩子们会关切地问:“它们怎么就不怕着凉,不会感冒?”(《 鱼儿 》)当冬天第一株腊梅悄然绽放,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腊梅花,脸儿黄,身上不穿绿衣裳。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 腊梅花 》)五彩斑斓的生活里处处有诗,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拥有一个缤纷的世界。

4.借助童话尝试写诗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正如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所说:“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在读诗的过程中,培养了儿童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尝试写诗,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而且还能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尤其在第一学段,儿童文学类的文本占到一定的比例。其中,童话故事是个“大户”。由于童话和童诗是亲密的邻居,尤其在“富含童趣”“美好导向”等方面有着兄弟般的相似性,所以它们之间只有一墙之隔,并没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我们可以说童话蕴含着转化为童诗的最大可能性。要让学生尝试写诗,不妨从童话入手。比如,在一年级上册《 北风和小鱼 》这一课中,冰雪覆盖的小河里,鱼儿们在痛快地捉迷藏,这对得意洋洋的北风是一个讽刺。我顺势问孩子们:“冬爷爷尽管威力很大,但是仍有很多人不怕他呢,想想都有谁?”孩子们说:“我们小朋友就不怕,鼻子吹成了红萝卜也要快乐地玩。”也有孩子说:“我们校园的大雪松也不怕,腰杆直直的。”“腊梅花也不怕啊,冬爷爷一吹,花香飘得更远了。”……我趁势引导:“那你们想对北风爷爷说些什么呢?”这句话让孩子们走进了童话故事,同时也让他们用诗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北风爷爷,您一吹,青草变了色,梧桐落了叶,鸟儿进了窝,小河也结了冰。要是以为谁都怕您,那就错了,您瞧瞧,雪松腰杆挺得直,腊梅脸儿黄灿灿,我们小朋友也玩得欢。所以,别再得意啦,您的威力大,我们的毅力强。”学生写的这些语句,虽然还显稚嫩,但却是孩子们的体验,很有诗的味道。

第8篇:金波儿童诗范文

一、读写生态链的建构:关注三维空间

(一)长度:从两节课走向一个月

传统作文课,一般情况下只有两节课,我们也往往限于此。在学生没有充分感知、充分体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匆匆而作”,其结果是很多学生对于习作产生畏惧。而“读写生态链”则将“读”与“写”置于情境之中,从两节课走向一个月。

1. 晨诵午读,日积月累。每天的晨诵时间,就开始诵读诗歌。午间更是“大声朗读”和“持续默读”的时间,全班同学或静悄悄地阅读与玩具有关的故事、图书,或听老师大声朗读相关故事。

2. 亲子共读,思行并举。每周,都有亲子互动活动内容,或给爸爸妈妈讲有关玩具的故事、介绍玩具影片的精彩情节,或听家长讲述他们小时候的玩具,或动手制作喜欢的玩具。

“玩具”主题亲子共读分享表

活动名称 填写时间

我最难忘的表现

我的思考和困惑

家长的评价

3. 每周一次,读写分享。在这一个月里,大家围绕“玩具”主题展开分享,有读书交流会,有片段指导课等。

(二)宽度:从书面阅读走向立体阅读

围绕“玩具”主题,师生共同选择了童谣、诗歌、图画书、电影等媒介一同赏读。在赏读时注重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追求广度与深度,突破传统书面阅读,倡导立体阅读,除了纸质文本外,倡导读电影、读音乐、读视频。同时,将各种有趣的活动与阅读有机穿插。在选择媒介时要把握“三味”。

1. 儿童味。经过时间的检验,符合本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

2. 文学味。感情真挚,文辞优美,充满情趣,具有极强的文学味。

3. 时代味。切合当下儿童生活,传达正能量。

“玩具”主题立体阅读明细

阅读时段 媒介名称 内容明细

晨读时间 童谣 《不倒翁》《搭积木》《跷跷板》《橡皮泥》《小小七巧板》《我来照顾布娃娃》《纸飞机》《玩具进行曲》

晨读时间 诗歌 《布娃娃过桥》(圣野)、《玩具》(泰戈尔)、《绒毛小熊》(任溶溶)、《风筝》(马云超)、《风筝》(英帅克)、《我的风筝》(莫利斯・卡列姆)

午读时间 阅读课时间 图画书 《出走的绒布熊》《小熊可杜罗》《我的兔子朋友》《第五个》《大猩猩》《飞机》《玩具船去旅行》《爱德华的神奇旅行》

午读时间 阅读课时间 童话故事 《玩具之夜》(周锐)、《小人精和玩具兵的战争》(杨红樱)、《玩具店的夜》(孙幼军)、《玩具手枪惹祸了》(金波)、《玩具审判团》(李志伟)、《坚定的锡兵》(安徒生)

社团活动时间 电影 《玩具总动员1》《玩具总动员2》《长江七号》《舒克和贝塔》《马格瑞姆的玩具店》

午读时间

阅读课时间 散文 《一起长大的玩具》(金波)、《童年的玩具》(王安忆)、《打弹珠》(黄忠达)、《童年时的玩具》(吴凤珍)、《我小时候的玩具》(刘晓明)

(三)高度:从单一训练走向多样训练

1. 关注表达。无论是阅读童谣诗歌还是散文故事,我们都会带着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创作的。

2. 多样训练。传统习作一次习作只训练一种体裁,而“读写生态链教学模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儿童诗写作”“编写童话”“写新闻报道”“写说明书”“创作图画书”等都有所介入。

3. 突出重点。根据年段特点,四年级重点是对于段的训练,在写作指导时就要以此为准。

二、读写生态链的实施:关照自觉读写

(一)情境创设:让读写有情有境

情境的创设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想象的空间。“读写生态链”的建设,创设情境是关键一步。

以“玩具”主题为例,我们举办了“玩具节”。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专门举办了“童年的玩具”展览:有鸡毛毽子、弹珠、沙包等。教室墙壁上张贴着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的资料、图片。读着这些资料,孩子们知道了: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七巧板,在19世纪已广为流传,外国人称之为“唐图”……在教室的前门,还贴上了“玩具国”的文字。教室成了一个小型“玩具博物馆”。

之后的每一项活动都在这样的大情境中展开。整整一个月,每一天都和玩具有约,读与玩具有关的诗歌、童话故事,做属于自己的泥人、风车、风筝、纸飞机等玩具,看与玩具相关的电影、动画片。玩玩具,聊玩具,写玩具,这样的日子孩子们兴奋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整整一个月,我、孩子和玩具们融为了一体,一起上课,一起游戏,一起读书,在其中观察、思考、交流、表达、操作。这为学生的想象与思维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我仿佛就是故事中的某个玩具”“童话中的玩具就像我”,他们可以去组合和创造新的形象。

(二)立体阅读:让读写有声有色

每天清晨,当阳光爬上课桌的时候,我们开始诵读圣野的《布娃娃过桥》、泰戈尔的《玩具》、马云超的《风筝》等充满趣味的与玩具相关的儿童诗,有时伴着音乐深情吟诵,有时打着拍子齐声朗读,有时看着文字默默记诵。

当午间阅读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们开始和孙幼军爷爷笔下的“小布头”一起去历险,坐火车,等飞机,好玩有趣!阅读课、活动课上,我们一起读《我的兔子朋友》《第五个》《爱德华的神奇旅行》等图画书,一起读《坚定的锡兵》《玩具店的夜》等童话故事。读着读着,孩子们身边的一个个玩具活起来,有的会生病,有的烦恼多多,有的孤单寂寞,还有的机智勇敢……

影视欣赏时间,我们看《玩具总动员1》《玩具总动员2》《舒克和贝塔》《长江七号》《马格瑞姆的神奇玩具店》等。我和孩子们不禁感叹:玩具世界真精彩!

立体阅读让阅读变得有声有色。在读的过程中“说来听听”也是我们经常做的。

【说来听听】片段:

师:孩子们,前面两周,我们读了哪些跟玩具有关的故事呢?又看了哪些跟玩具有关的电影、图画书呢?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一一板书。)

师:在这些故事和电影中,你最喜欢哪个玩具、哪个故事呢?请大家说来听听。

生:我喜欢长江七号里的七仔。七仔太可爱了,为了救小狄的爸爸,它把自己的能量全部输送给了他。后来七仔死掉了,变成了一个布娃娃,它的两只眼睛也变成了叉叉。

师:是的,七仔为了救小狄的爸爸,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很伟大噢!

生:我最喜欢《我的兔子朋友》。为了拿回老鼠的玩具飞机,它把大象、犀牛、河马、松鼠、鹿、鳄鱼、棕熊、鸭子都集合在树下。它们一个叠一个,可就快够到玩具飞机时,兔子的手一松,动物们哗啦啦地全都摔到了地上……真好玩!

师:这个故事跟我们读过的《月亮的味道》有点像。

生:我喜欢《小布头奇遇记》这个故事。小布头原本是个胆小的玩具,在漫长又有趣的历险中,它变得勇敢又坚强。

生:我喜欢《49只风筝和49只纸船》。因为故事里面的风筝和纸船上面可以写祝福的话,下次我也要试一试,说不定可以交到新的朋友呢!

生:我觉得《玩具总动员》中的胡迪很聪明。当火柴被吹灭后,胡迪用巴斯光年头上的氧气罩当放大镜,再把火箭的导火索放在氧气罩下面,调整好位置,导火索就嗤嗤嗤地烧起来。于是,火箭带着胡迪和巴斯光年飞了起来。

生:我也喜欢胡迪。当胡迪和巴斯去追安迪的搬家汽车时,身上背着火箭的巴斯被卡住了,已经跳上车的胡迪没有一个人先走,他又跳下车来,用力拉巴斯。然后两人一起走。胡迪可真够朋友的!

师:看来胡迪成了许多小朋友心中的偶像了。说真的,张老师也挺崇拜胡迪的,他勇敢、机智、够朋友,是个好玩具。

将想法说给别人听,意味着听众也开始思考,原本只是自己的想法,转化成同组成员的共同财富,又能碰撞出新的想法。交流能够促进更好、更深的阅读;交流能够培养民主、平等的精神。

(三)活动体验:让读写有滋有味

活动能够活跃身心,给学生真切的体验。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习作题材,更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

“玩具总动员”系列活动

活动一:“秀秀我的玩具――我是玩具代言人”

1. 将自己最喜欢的或最有特点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

2. 通过查阅说明书、上网、请教教师或家长等方式了解玩具的名称、特点、玩法、来历等。

3. 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一写玩具。然后,练习有条理地介绍。

4. 介绍自己的玩具,评选“最佳代言人”。

活动二:“巧手做玩具――我是玩具小主人”

1. 师生自己先学习一种玩具的制作方法,譬如纸船、万花筒、风筝等。

2. 把制作玩具的步骤一一写下来。

3. 师生准备好做玩具的材料。

4. 教师教学生做一种玩具,请几位学生教大家做几种玩具。

5. 评选“最佳指导奖”。

活动三:“用玩具写童话――我是玩具小作家”

1. 阅读与玩具有关的童话故事,感悟写法。

2. 学生合作,摆玩具、编故事。可以自己编,可以和同桌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3. 给自己编的故事取个名字,交流编写的童话故事。

4. 评选“最佳童话小作家”。

活动四:“亲自演故事――我是玩具小演员”

1. 演故事,展示自我。请学生试一试把自编的故事演出来。

2. 小组合作排演。先在小组内交流编写的童话故事,评选出最有趣的童话故事作为排练的剧本,然后分角色、做头饰、排练。

3. 在全班演出,评出最佳剧本、最佳演员。

4. 课后把自己编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邻居、朋友们听,请他们评评你写得怎么样。

(四)写法指导:让“习作”有章可循

在“玩具”主题的情境与活动中,“写什么”已经不难,“怎么写”才是需要教的。当然教学生“怎么写”的过程中,不在乎面面俱到,而在乎一课一得。

【创作诗歌】片段:

师:孩子们,上一周,我们学会了做纸船。双休日,你和家长一起去放纸船了吗?

生:星期天下午,我和爸爸到东州公园放纸船。小纸船随着水流摇摇晃晃地向前漂去。

生:星期六下午,我和妈妈到乡下的小河边去放纸船。我蹲下身子把船放到水面上。起先纸船漂行得很慢,后来一阵风吹来,纸船飞快地往前航行。我蹦跳着去追纸船。纸船漂啊漂,我在岸上跑啊跑!

师:说得非常好!让我想到了我们读过的一首儿童诗《风筝》。谁来背一背。

生:天上飘着一只风筝M地上跑着两个儿童M风筝驮着两朵白云M儿童牵着一缕春风MM风筝飘啊飘M儿童跑啊跑M天上的风筝多像戏耍的儿童M地上的儿童就是飞舞的风筝。

生:老师,我会模仿说一首。河里漂着一艘纸船M地上跑着一个儿童MM纸船漂啊漂M儿童跑啊跑M河里的纸船M多像奔跑的儿童M奔跑的儿童M就是河里的纸船。

师:掌声送给他,模仿得真不错。我们写诗,往往就是从模仿起步的。好的,我们继续交流。

生:星期日上午,太阳特别好。我和妈妈每人拿一只纸船,小心翼翼地放到小河里。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阳光照在小船上。小船,小船,我祝你一路顺风。

师:说得真好!我仿佛听到了鸟叫,看到了纸船悠悠漂向远方。如果把你说的写下来,分分行,稍做修改,就有可能是一首好诗哦!

(教师边说边板书)

一艘小纸船,

轻轻离开我的小手,

随风远航。

披着阳光,

满载鸟儿的歌声,

带上我们的祝福,

漂向遥远的地方。

师:你们看!这还挺像一首诗吧!我们要大胆地去写,模仿是一种方法,自己写下来后反复修改也是一种方法。

在大量诵读与做纸船、放纸船的基础上,学生习得了语言,初步感受了儿童诗的语言特点并有了“放纸船”的生活体验。这一片段,让初学儿童诗写作的学生明白了仿写往往是走上创造的第一步,写诗歌并不难,有时候只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稍作修改,就能成为儿童诗。

【编写童话】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读过的与玩具有关的童话故事,说说看,这些故事中的玩具有什么特点?

生:有的玩具像小朋友一样会说话,会活动,譬如小布头。

生:而且有的玩具像人一样会高兴,会生气,会发怒。

师:小朋友们的发现都很了不起!那么在我们编写的时候,就可以把有些玩具当作“人”来写。

师:你们有没有留意,故事中的玩具往往是在什么时候活动的?

生:我发现,《玩具总动员》中的玩具总是在人不在的时候全都动了起来。只要有人一来,他们就恢复原样。

生:《小纸船大航行》中的纸船是在小主人睡着后才开始航行的。

生:玩具小熊可杜罗是在店门关上以后,天黑了,才开始去找扣子的。

师:这些故事中的玩具往往是在没人在的时候开始活动,这样会给人感觉更真实。

师:那么,故事往往是怎样开始的呢?

生:《我的兔子朋友》是由于一只小老鼠把玩具飞机飞到了树上。

生:《第五个》中的玩具都受伤了,于是就开始了故事。

生:《大猩猩》中安娜一直想去动物园看真正的大猩猩,可是他的爸爸没有空。于是一个晚上,玩具大猩猩变成高大的活的大猩猩带着安娜去动物园。

师:我们在编写故事的时候,总得想想故事是因为什么而开始的。还要说清楚故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么发生发展、结果怎样。最重要的,内容还要有趣,里面要有玩具。

读了那么多写玩具的故事,听了那么多跟玩具有关的童话,学生心里早就痒痒的。“我的玩具也有故事啊”他们巴不得告诉老师。这时候需要师生聊一聊,先聊后写,先说后写。在聊中掌握了方法,在说中完善故事。

(五)平台展示:让写有人可看

发表欲永远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涌动,如果自己写的作品没有读者,那写就失去了意义。

《小鸟之歌》是我们的班级小报。“牵手大作家”栏目,主要介绍作家及其作品,登载他们的题词。“我是小诗人”栏目,主要刊载学生的诗作。“说来听听”栏目,刊载学生读后的感想。“读写对对碰”栏目,发表学生的作品。崔超的《两只恐龙》、杨敏艺的《我的玩具小猫》、张一诺的《教你做风筝》、顾佳豪的《玩具国历险记》等作品都登在了班报上,整一期班报都是围绕“玩具”的,到目前为止,已有圣野、梅子涵等八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为小报题词。我们班每个人都已在小报上发表作品。《小鸟之歌》上的作品已有三十余篇正式发表在《新作文》(小学版)、《小朋友》等报刊上。

我们希望,当孩子们走过童年,“小鸟之歌”会在他们的心底留有一块怀想的芳草地,会想念那些曾经陪伴他们走向纯真、善良的文字。

三、读写生态链的意义:关怀生命成长

(一)重新认识读写关系

“读写”之间其实存在着一种生态关系,不是简单的由读决定写的被动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由写促进读的主动过程。

(“读写生态链”示意图)

(二)尊重儿童言说方式

学生的思维各异,语言积累不同,阅读背景不一,这些促成了学生的表达习惯也不尽相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言说方式。读写生态链教学模式顺应儿童个性,激发学生用不同体裁、不同言说方式表达自己。

第9篇:金波儿童诗范文

关键词:作品阅读 学法指导 教法指导

一、引言

儿童文学是我院初等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专业课,这就是说,无论我院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的是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美术、音乐、体育等何种学习方向,都必须修好《儿童文学》课程。这是将来学生所从事的小学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也是将来工作对象(儿童)的要求。因此,完成好《儿童文学》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切实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将来初等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现实的情况是:近几年来,我院所使用的《儿童文学》教材,重理论,轻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教材中没有儿童文学作品选读部分)。这就造成了学生视野狭窄,对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所知甚少,既不利于将来的教学工作,也更影响现在对儿童文学理论的学习。因为,没有阅读一定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做基础,是不可能学好儿童文学理论的。这样,就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指导,使之彻底改变学生阅读面狭窄的这一不利局面,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本文正是从这一需要出发,探讨在学校环境中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步骤和一般方法。

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步骤

结合笔者近二十年教授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我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以及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笔者认为,对我院初等教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我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是做好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的最基础的工作,又因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的图书馆开展阅读,因此,还必须要了解我院的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笔者为摸清我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进行调研,并结合笔者近几年来在教学一线所掌握的情况,得出我院学生的学习的基本情况,概括地说就是:在一个年级组中,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努力刻苦的学生约占20%;学习态度基本端正,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学生约占40%;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能够学习一些文化知识的学生占20%左右;而得过且过、完全不学习的学生占20%左右。这样的学习现状十分令人堪忧,究其产生原因,笔者认为:其一是由于许多普通本科高校无限制地扩招,不断开设新专业所致;其二是由于许多优秀的学生囿于传统观念,不愿意报考师范专业,致使师范专业的生源质量严重下降。

(二)了解我院图书馆馆藏情况

笔者所任职的学院由一所职工大学、一所工科中专学校、一所师范学校、一所幼儿教师学校合并而成,加之建院的时间较短,致使学院图书馆藏书远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这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馆藏图书量小;其二,所藏图书陈旧,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并不多。根据我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现状和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要指导学生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首先就需要与图书馆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力求实现馆藏图书的最佳流通、借阅;其次,从我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当下的学习状况出发,要切实调动第二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把第一类学生和第四类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实效。

(三)向学生推介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在儿童文学的诸多体裁中,有的同学喜欢阅读儿童小说,有的同学喜欢阅读童话,有的喜欢阅读科学文艺作品,有的喜欢阅读儿歌,有的喜欢阅读儿童诗,有的喜欢阅读儿童散文,有的则特别偏爱儿童影视剧。学生阅读的口味不同是极其正常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另外,儿童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不能把它全部读完。而师范生还要学习其他多门课程,精力十分有限。这就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读一些经典的、优秀的、有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的时机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依笔者在长期的儿童文学教学中的得到的经验,结合各种儿童文学体裁讲授的同时向学生推荐所讲授体裁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时机最佳、效果最好。如,在讲授《儿童诗》一章时,不但向学生推荐叶圣陶、艾青、冰心、曾卓、袁鹰、严文井、郭风、金近、圣野等老一代作家的优秀儿童诗作品,而且也向学生推荐柯岩、金波、刘饶民、高洪波、张继楼、樊发稼、傅天琳、王宜振等中年儿童诗人和新生代儿童诗人王立春、薛卫民等人的的作品。再如,在讲授《童话》一章时,除了布置学生阅读《鹅妈妈的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豪夫童话》等四部经典童话集外,还向学生推荐了《稻草人》(中国,叶圣陶)、《大林和小林》(中国,张天翼)、《小溪流的歌》(中国,严文井)、《皮皮鲁总动员》(中国,郑渊洁)、《水孩子》(英国,查尔斯・金斯莱)、《艾丽斯漫游奇境记》(英国,刘易斯・卡洛尔)、《彼得・潘》(英国,巴利)、《小熊温尼・普》(英国,米尔恩)、《青鸟》(比利时,梅特林克)、《夏洛的网》(美国,怀特)、《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骑鹅旅行记》(瑞典,拉格勒英)、《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罗大里)等大量的中外优秀童话作品。这样,不但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而且帮助学生从浩瀚的书海里,找出了最有价值的童话书籍,学生阅读后,都纷纷表示:用了最少的时间,走了一回美丽的童话之旅。这里还要指出的是,为学生推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最好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为不同层次、不同阅读爱好的学生列出书目,以便于学生课下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

(四)组织学生对选读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讨论评析

在学生阅读了一定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基础上,可分专题组织几次儿童文学作品讨论评析会。这样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其一,可以检验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情况;其二,能够及时了解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动态及存在的问题;其三,通过讨论评析提高学生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的理论水平;其四,通过讨论评析,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儿童文学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效率;其五,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

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成果,一般地说,表现为内在的文学素养的提高和文学底蕴的积累上,而外在的显现则很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读书心得、札记,也可以写儿童文学作品的小评论;更可以根据所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进行再创作,如将主题鲜明、情节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童话或儿童小说排演成儿童剧,在班级、校园中演出。这样,既拓展和深化了阅读行为,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最有效地巩固学生阅读成果的手段是――教师通过帮助学生修改其习作,推荐到相关杂志报刊发表,将会使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更浓,学习积极性更高。

另外,我们更不应忽视的是,网络时代给人类的阅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观。指导初等教育专业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必须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网络世界。鼓励学生浏览、阅读有关儿童文学的网站。一方面,上网阅读是深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方式;另一方面,这也解决了校园图书馆藏图书量不足的问题。

三、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方法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结合我院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指导我院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组织儿童文学阅读兴趣小组

从各个班级中选出爱好儿童文学的骨干分子,组成校外儿童文学阅读小组,由专人负责,通过以点带面,推全院的儿童文学的阅读。

(二)建设班级儿童文学图书角

由班级的辅导员或班长组织,投入一部分班费或者班级每名同学捐一两册儿童文学书籍,聚少成多,建设班级图书角。既可在班级营造一种阅读氛围,又解决了同学们无书可读的困难。

(三)开展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竞赛活动

由教务处、语文教研室,或院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竞赛活动,既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又能提高广大学子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四)举行各种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表演会

结合课堂内儿童文学理论的学习,举行各种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表演会,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加深学生对儿童文学理论的准确把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举行儿童诗朗诵会、童话故事讲演会、儿童戏剧表演会等,既受学生欢迎,又开放了原本封闭的课堂,使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

(五)开展儿童文学的创作征文活动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目标。由读到写,把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引向深入。儿童文学创作征文评比后,将获奖作品(或优秀作品)编辑成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必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使儿童文学课的教学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