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职业素质与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素质与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素质与能力

第1篇: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教师专业能力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17-01

在高职院校毕业生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加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加强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教师满足学生解决职业发展难题、分析当前职业发展的困境、运用专业测评工具、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的教育教学与指导实践能力。

1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现状的调查

据对本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三十余名教师调查统计,师资队伍的总体情况及专业能力水平如下:

(1)学历层次与专业方面。45%以上任课教师为硕士研究生或研究生在读,这一部分多是青年教师,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不足20%,近65%的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

(2)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方面。在调查的任课教师中,从事一年以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不足15%,有过一年以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工作经验的仅35%左右,仅从事课程教学而不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占75%以上。

(3)参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培训情况。 任课教师参加教育部门、职业资格培训部门以及更高级别的专业性培训不足30%。拥有职业指导、职业规划等相关职业资格的教师仅占46.5%。

2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多是理论授课形式,多采取合班上课。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教师不愿教,很大程度上缺乏专业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缺乏具有职业指导资格的专门人才,尤其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教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数采用简单化的一对多的理论教学法和传统的实践经验性传授方法,缺乏具有高职职业教育特色的有效教学训练与指导方法。

(3)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的实际工作有些脱节。教、学、做、管分离。理论教学不适合这种应用性训练课程,教师只是把理论知识讲完,然而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能力仅仅通过这一门课是很难得到深化和提高的。

(4)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与专业能力不足。从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75%以上是近二、三年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稍年长的教师也很少有直接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实践经验。

(5)目前,就业市场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形势信息瞬息万变,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对信息的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繁杂,然而现在就业市场发展迅速,变化极快,教师缺乏有效信息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进行指导,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教师也缺乏对高职学生特点的深度了解与掌握,从而影响了本课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3 探讨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的建设对策

(1)提高对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视度。遵循课程教学的规律,配置足够的师资资源。我校现在已经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按课程目标要求,职业生涯规划16学时,就业指导16学时,创业教育16学时,每阶段课程结束后分阶段考核。

(2)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加强对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校现在已经组织分期分批派出培训与考察,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下足了功夫。因为这样可以使专业教师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专门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逐步取得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专门资质,提高教师的工作成效。

(3)加重教学改革力度,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以真实场景训练与观摩式、项目式、训练式、模拟式、毕业生与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报告式等等,具有高职职业教育训练特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育、指导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了解企业用人要求、掌握求职技巧,并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就业相结合、课内训练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等多种结合方式,创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4)组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现场真实体验与实践经验交流。组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经常参与院校组织的招聘会、与企业人力资源专业座谈会、与现场观摩人才市场招聘会,感受实践体验,使教学训练接近现实、更生动、更有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

(5)我校已经重新建立和划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我校招就处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划分到思政教研室下,独立承担起专门化的教育教学与研究任务,制定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可行计划,开展了有效的教研活动。

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与工作是一个新兴领域,必须适应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我校在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改革的道路上,要适应整个高职教育的创新建设要求,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切实加强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解决这一问题是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

[2] 王壮.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月.

第2篇: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 人文素质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大多数学生学校生涯的终结,也是大多数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缓冲和预备。换句话来说,高等教育承载着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对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相较于中小学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相对开放和自由地多,但是这种开放和自由其实并没有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高等教育亟需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项长远的任务,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改进,并不能一蹴而就,而从课程入手无疑是最现实、最有效的改革途径之一,而职业核心能力和人文素质教育恰恰是课程改革的两大重点。

1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有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其实并没有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虑,也间接地为学生顺利走向社会设置了许多障碍。

1.1专业课程设置泾渭分明,课程结构严重失衡

当前高等教育基于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所有专业需要学习的公共课程仅仅有英语、思想政治、体育及军事等等课程,其与课程均为各自专业的课程或者是小类别公共课。例如理科和工科都需要学习高等数学课程,而文科专业并未设置这一课程。这样设置课程的好处是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自小学到中学以来的学习压力。但是这样的课程设置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得不到提升,理科学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文科学生看不懂最简单的化学式成为了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当前社会来说,毕业生不必上知天文地理、下知矩阵概率,但是在多学科、多领域都有涉猎是这个时代的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

1.2忽视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落后时代

尽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认为其属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专业也仅仅是从专业角度去考虑,而并没有真正地在教学中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举例来说,思想政治和哲学相关专业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会让刚刚走进社会的学生感到非常迷惘,其四年乃至更多时间所学的内容在社会中很难直接应用,这就是学校忽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重要表现。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党和我国永葆活力不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在课程设置上能够更加务实,更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更大的帮助。

1.3过分重视知识,忽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当前很多专业课程的设置都只教育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即便拔高层次,也只是让学生学到了更艰深的知识。对于实践与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育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出现越来越多问题的根源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的经验教训,但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在当前却并没有真正实现。除了实践的缺失导致学生在社会中寸步难行之外,“高分低能”也成为了社会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普遍看法,各种低素质行为出现在当前青年群体中,无疑是社会的悲哀,也是学校教育的悲哀。

2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问题研究

在进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厘清相关的概念。所谓“核心”,顾名思义就是处于最重要位置,发挥最重要作用的重点内容。我们这里所说的核心仍然是学术范围内的核心,这种核心也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所区别,更加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培养。而职业核心能力这个概念我们有两个层次的理解。第一个层次是狭义的职业核心能力,指的是不同职业不同的主要能力,举例来说,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职业核心能力就是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外科手术的能力;对于公交车司机来说,职业核心能力就是驾驭大型客车的能力。第二个层次是广义的职业核心能力,它是从所有的职业中归纳出来的,从事所有职业的人都应当具备的能力,我们常常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自我管理和交流沟通认定为职业核心能力。本文研究分析的是二者的统一,也就是每个专业、每个职业相同的和不同的核心能力。至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指的就是每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改革,以确保本专业学生更加适应未来该专业在社会中的要求,稳定掌握该专业及未来相关职业的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应当遵循以下几个重要的原则:首先是要有针对性。每个职业都有不同的核心能力,那么不同专业的教师就应当针对性地设置相关课程。即便是上文中所说的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等职业核心能力,在不同专业中也是不同的。其次要有灵活性。当前的社会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职业的特点也不可能一直没有变化。所以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置也应当具有灵活性,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再次是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毕竟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如果教师以太过于前沿和艰涩的知识和技能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很可能不能得到好的效果。最后是要有现实可行性。也就是说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教师教授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一定能够让学生未来在职场上获益而并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之上。

根据上述的原则,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设置应当包含以下的内容:

(1)应当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大学最终是与社会和职场接轨的,想要学生真正获取职业核心能力,仅靠课堂上教师的教授活动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凭借社团活动等等模拟性质的实践也是远远不够的,这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职场体验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其中的精髓的。所以应当加强学生在职场中的实地学习,加深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

(2)应当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由于职业核心能力是一项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能力,而实践不可能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始终,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应当进行必要的改革。教师应当多设置一些场景教学方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鼓励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理解什么是职业核心技能。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由于职业教育是一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悟性”的学习内容,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多去想,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引,再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何而来,从学生自身入手,让学生对这种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准确,为社会输送出更多优秀人才。

3人文素质课程改革问题研究

人文素质指的是人的内在品质,其由人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表现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精神风貌及为人处世的作风,是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特质。人文素质教育自然就是以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精神作风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人文素质的教育在考试卷面上是体现不出来的,甚至在毕业的评价上也无法完全地体现,真正能够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果是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通过在工作单位中对领导、同事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在社会中遇到真善美和假恶丑时的看法与做法等等当面体现出来的。人文素质与学生的知识架构和技能掌握是独立的两个部分,是对于学生本人更为简单、更为直观的评价。

当前高校中人文素质课程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和诸如诗歌鉴赏、影视欣赏评析等等选修课程的设置来实现教育目标。但是仅凭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升和改革。

(1)应当加大人文类课程的设置。无论是文科、理科或者工科、农学、军事院校,都应当将人文历史类的课程加入到日常的教育中去。例如大学语文、世界简史、诗歌鉴赏等等课程应当设置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在考核上可以采取更加轻松的形式,但是一定要成为一种日常的、基础的课程,引起学生的重视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当然,由于学生的课程压力本身就较为紧张,一些课程的增加必然要降低另外一些课程的分量,或者是加重学生的负担,但是这却是一种必须要做的尝试和改革。

(2)应当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的体系。单纯地增加一些人文类的课程其实对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打翻现有的整个课程设置的体系,改变整个的教育模式。由于人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最基本的教育,也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所以应当对学生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心理情感进行教育活动,而这些教育通过传统的课堂教育根本无法实现,只有通过开放性的小组讨论、表演展示、一对一交流等等形式才能够实现。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也能够让课堂教育和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相互结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加强师资力量的素质和能力。课程的改革归根究底还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师来实现,如果只有教学目标的改变、课程设置的改变,而教师没有相应的提升,那么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对于师资力量的提升,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是为教师提供各种改革需要的先进的硬件设备,给教师创造出较好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激励,重视对教师本身人文素养的考察,保证教师的基本素质,才能够为人师表地教育学生形成较好的人文素养。学校还应当采取各种措施调动教师进行创新和改革的积极性,从而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4结语

直接针对就业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重要特点之一,而当前的社会对于就业者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职业核心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就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的社会瞬息万变,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局势、社会发展不可预测因素都太多,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史无前例地高,要想在当前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掌握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核心能力并且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高等院校以及教师的指引和教育。在“十三五”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的重要时期,高等院校应当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逐渐将课程的目标和重点放在职业核心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为社会、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尚元明,朱新生.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芳.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能力培养――法律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探析[J].文学教育,2010(11).

第3篇: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核心能力;核心素质

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一国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类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教育部起草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一、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现状

随着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大力扶植的跨境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有一定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技能人才逐渐受到青睐。

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该类人才缺乏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核心能力的缺失反映在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核心素质的缺失反映在人文素质、人际沟通与交流、情商修炼、压力管理、冲突管理等方面。 因此,在转型发展,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大好的前提下,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培养研究势在必行。

二、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

1.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须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应用。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三个部分:

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

拓展核心能力: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创新创业

延伸核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个人与团队管理、礼仪训练、五常管理、心理平衡

职业核心能力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成功就业和可持续职业发展的关键能力,这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

2.职业核心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其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素质。

职业核心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1)做人方面:德商-正直、节制、尊重、和善、宽容、公正;意志品质-自制性、自觉性、坚毅性、果敢性;

(2)心智方面-做事的思路方法:创新思维模式:主动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开放性动态思维;做事行为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才智方面-自我管理:人际沟通与交流、情商修炼、压力管理、冲突管理;

(4)才能方面-高效工作方法:目标管理、时间管理、高效会议管理、高效汇报展示管理。

三、提高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途径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即: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平台及人才培养评价提高其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

1.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包括人才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定位体现在具备专业而扎实的商务英语知识,又具备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同时满足企业需要,能够在毕业后随时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合格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

培养模式下着重研究的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达成。对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大量的改革创新,针对商务英语人才缺失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搭建对应的课程群。基础必修课中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及英语基础写作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量、英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及交际能力。专业基础课中商务英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外贸事务英语、工商导论及商务沟通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商务词汇、专业用语及相关商务知识,培养其商务英语交际技能,具备掌握并运用商务交际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在商务语境下进行有效英汉、汉英互译的口笔译,正确传达信息、顺畅开展交流,熟练掌握商务合同、商务函电、商务报告等重要商务文体的翻译工作;了解工商企业形式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要求等,使学生在掌握企业环境、经营管理、金融财务、法律保险等方面的专业英语词汇、以及有关业务的英语表达用语的基础上,了解市场经济及现代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专业核心课中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的多元化特点,熟悉英语国家传统、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了解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以及跨文化交际的途径等,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比较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选修课中国际商务礼仪、商务英语谈判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塑造个人形象正确的国际商务礼仪习惯,培养学生礼仪素养,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了解并掌握商务谈判技巧,熟悉各种谈判活动及操作程序,具备商务谈判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平台。

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积极为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搭建实践教学和实验训练的培养平台,实现校内课程实训、实验室实训及校外实践的三位一体。既保证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最实用、最新的操作技能,具备用人企业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

校内课程实训包括应用性较强的商务谈判、外贸实务英语等课程,利用实践课堂对学生进行商务谈判和外贸实务英语的内容及流程开展集中性、实操性训练。实验室实训利用相应的软件对学生在外贸单证缮制、电子商务操作等进行模拟实践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就业所需要的商务操作技能。校外实践的培养平台的建立,各高校应积极联系政府部门及企业,针对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搭建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如电商企业、外贸公司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掌握实用的实践技能。

3.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评价。

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可以反映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应采取校内、校外,教学与实践双轨的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具体地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教研活动。教学评价包括两方面,分别是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其中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基础,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两个方面。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传统的教学评价因存在很大的缺陷而影响了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的改革和推进,同时也就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单一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评价功能上,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2)在评价形式上,以单一的测试或者考试为评价形式,缺乏说服力;

(3)在评价内容上,以单维度的评价代替多维度的评价;

(4)在评价结果上,采用“标准答案”,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方法;

(5)在评价机制上,缺乏明确的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设置。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要想达到其培养目标,应从评价功能、形式内容、结果及机制上进行改革和实践。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客观的教学评价。

形成性教学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生的学习条件、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培养评价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的过程加以监控式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支出,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学生不间断的学习状况反馈而调整并推进教学进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获得成就感,学习所需通识知识及专业知识。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结束的时候开展的,主要考察是否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终结性评价,根据布鲁姆的说法,这种判断的确在师生中间引起焦虑和抵触情绪,但教学中扔需要这种教学评价,通过权威性的判断,确定学生在经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后各自达到的等级和水平。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常常通过形成性评价体现学生日常学习状态,也借助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恰当与否并及时做出适当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在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施和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而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无论从数量和|量上都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对其职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质的研究和培养途径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商务英语技术技能性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培养路径研究及其成果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商务英语高职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兄弟院校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及搭建实践平台具有资讯的作用,研究成果在同类院校中有推广的价值。

注:

本文受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质量工程建设-商务英语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资助。

第4篇: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体育素养;职业能力;高职;体育教学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所承担的责任重大,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目前高职教育发展中体育教育占据比例得到提高,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其效率与质量不容乐观。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以职业能力与体育素养为基础实现高职体育教学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体育锻炼要求,并且也可以积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促使学生以强健的体魄适应学习与生活。

一、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基本概述

(一)体育素养的概述从整体角度分析,体育素养与人的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以身体素质为基础,经后期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个体素养。在体育素养当中涉及了个体的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质水平等,现阶段时代在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得如火如荼,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也成为目前的一部分,只有保证体育素养的良好性才能为高职生迈向社会,找到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带来帮助。

(二)职业能力的基本概述理论上分析,职业能力是指学生毕业后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表现出的能力与水平,职业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一般而言,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相比较,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能力水平较高,能够帮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时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发展与进步。在当前因为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要想轻松获得好的工作,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的工作,才能顺应潮流,适应环境,所以职业能力关系到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对此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要积极地参与学校所开展的各项职业活动,推动自身职业知识的丰富性,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当然,在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岗位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将其作为最为主要的指标。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从本质上出发,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做好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根据调研与分析,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压力比较大,仍有部分学生因为受到自身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部分学生容易患上职业病,在工作中懒散、恐惧。此外,经过调查与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化程度比较强,特别是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较,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工作时间,都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存在差异,也正因为如此,患上职业病的概率非常高。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分析,做好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有效性,增强其全面性,真正帮助学生在迈向工作岗位后能够以强健的身躯面对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困难。

(二)体育教学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主要服务对象,存在的意义比较大,所以教师需要认识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并结合实际的情况,将专业教学作为基础与保障,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需要对体育教学策略加以修订与制定,紧紧围绕职业培养做好体育教学的改革,这是新课改下深化体育教学策略的重要载体。

(三)实现学生体育价值的体现一般而言,在职业院校当中具有体育潜力的学生在诸多运动方面有着一定的个性与能力,先天身体素质比较强,或者经过后期的不断努力,运动水平比较高,其中不管是先天性的潜力还是后天的努力,这些学生都希望自己脱颖而出,得到重点培养。面对这种情况,职业院校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需要从体育教学方面出发,加以挖掘,充分发挥出这一类学生的体育价值。

三、现阶段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问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素质过差是目前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非常多的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育学习当中会存在困难,尤其是参加强度较大的体育训练时,往往无法得心应手,甚至会感到疲惫不堪,这样一来则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这一类学生可能肥胖,也可能过于消瘦,从小身体不好,在体育学习当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收获的效果不明显。

(二)缺乏对体育学习的重视从当前的整体现状分析,有非常多的职业院校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可以,体育课只是分支,课堂参与一下即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正因为存在这种错误的理念,导致体育课程存在意义不明显,学生不仅对其产生抵触心理,也无法投入全部的精力,甚至部分体质过差的学生还会编造理由逃课,久而久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三)学生个体心理因素存在问题有非常多的高职生因为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性格过于内向,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也不愿意积极投身于体育活动之中,认为自己在体育运动当中会出丑,完不成任务会被别人笑话,久而久之会出现自卑的心理,严重损害了自信心。还有一点有诸多体育教师对学生区分对待,没有严格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学生会更加优秀,差的学生会更差。

(四)体育教学项目过于单一在众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当中,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像球类运动、体育技能教学等。严格意义上分析,这一种体育教学项目过于单一,无法从本质上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并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高职生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演变得越来越严峻,无法真正满足市场人才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体育场地与硬件设施存在问题之所以会出现体育场地与硬件设施问题,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其重视,学校没有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没有构建良好的体育环境。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破旧没有及时更换,体育器材不全面没有及时补充,这种情况则会对体育教学产生影响。还有部分学校因缺乏重视,没有建造排球场、田径场,这种情况则会制约学生体育活动需求,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四、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的改善对策

在高职体育教学改善当中,需要从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两点出发,多层次探究,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以此满足高职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下文中则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基于提升素养与职业能力分析了高职体育教学的改善对策。

(一)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则需要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引导与培训,采取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素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平时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比赛当中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以及失败所带来的感觉,以此对后期的体育教学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在教学当中,教师也要从社会角度入手,明确分析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让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其中在教学当中,需要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职业需求合为一体,保证教学计划的全面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以良好的态度适应社会的竞争。

(二)做好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性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每一位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分析与讨论,比如有的学生从小身体素质比较强,弹跳力比较好,抗压能力比较强,但是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容易生病感冒,体育素养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性的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内容。对于弹跳力比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让其参与跳高、篮球等相关运动,而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可以选择慢跑、排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这样能够起到分层教学,在教学当中,教师还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从社会发展方向出发,完善职业能力培养对策。比如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其过度强度比较大,工作时间比较久,往往会对学生的意志力有着影响与要求,对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创造困难情景,引导学生越挫越勇,积极克服,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坚毅品质。

(三)选择一体化教学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为了促使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需要做好校企合作,加强与校外企业的沟通合作,以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另外,校企合作下实训以及顶岗实习时间会有所增多,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的时间会有所缩减,体育教学的作用也会降低,所以为从本质上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其中院领导需要加强学生课外锻炼计划的分析,与体育教师沟通,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当然,体育教师需要将更多的体育锻炼技巧以及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融合校内体育与社会体育,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调整心态。

(四)依据专业特色采取分班教学在体育教学当中,可以采取分班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压力,并且也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照顾到,推动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得到发展。然而从当前职业院校分班教学实施情况分析,有部分体育教师过分依赖于分班授课教学模式,体育课程设置以及分班以随机的方式,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分配,如此则有效降低了基本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在分班教学时,笔者认为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多加分析,深入了解,严格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程上得到发展与进步。

(五)依据学生职业特色合理选择体育项目依据学生的职业特色合理选择体育项目是值得考虑的措施,新时期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当中,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现状加以分析,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职业特性作为切入点,有效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并且还要从本质上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在体育教学当中要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按照职业特点进行体育项目的设置,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同时,还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本载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完善的游戏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趣味性中提高学习兴趣,这样在愉快的氛围当中能够做到快乐学习。

(六)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与形式教学模式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与重点,因为教学观念不同,所以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当前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内容上偏重于理论知识,并且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将职业技能作为基本的导向,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过关,无法满足市场岗位对学生所提出的身体素质标准。在体育教学当中需要以依据实际的情况改善教学环境,设计教学工作,补充薄弱内容与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可以开展竞赛活动,以足球或篮球为例,可以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多个小组,采取半场比赛获胜的小组获得自由时间,这种方式可以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七)采取专项与职业整合的体育教学内容一般而言,体育教学素材是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没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在新时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发展,需要结合现实情况,依据学校设置专业的现状,采取专项与职业相互整合的方式,制定全面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在增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也能够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比如职业院校在教学当中考虑学生身体需求以及办学现状,以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主,一年级开设球类与田径类,让学生快速入门体育课,完成过度,激发其兴趣。到了二年级则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严格按照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与开发,还要遵循学生的专业差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专业项目,此外,还要将自学模式融入其中,将竞争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如此可以在遵循学生差异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积极参与性。

(八)加强资金的投入正如上文所言,现阶段资金欠缺,体育场地有限,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强资金的投入,做好体育器材与设备的更换,并不断地扩大体育场地,以此为体育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另外,要进一步保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有序开展,还需要设置专门的领导机构,保证体育项目的有序运行,不论是从理论知识、身体素质还是其他方面都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为主,向学生定期公布体质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素养。

(九)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及体育素养的同时,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特色体育活动,融入本土化气息,并通过多样的方式进行完善,比如竞赛、讲座等,当然,在竞赛的时候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在配合学校活动之余开设高校体育赛事,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另外根据实践证明,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对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有所帮助。其中还可以借助文化节贯彻全民健身的基本要求,或者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场地开展各类比赛,这样能够拓宽体育活动的相关内容。但是需要注意到的一点需要与学生的专业项目为主,针对性地进行以学生的职业为主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帮助学生更好地贴近职业生活,增强其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当中增加成本,对此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不同的体育项目,并且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一口吃个胖子,要脚踏实地的逐步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极具特色性的体育项目。

第5篇: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能力素质模型;就业与创业能力;评价研究

作者简介:马长世(1961-),男,甘肃天水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温贻芳(1975-),女,四川资中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以创业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880148),主持人:马长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73-03

当前,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并在承担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如何评价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的效果,并借此衡量创业教育在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与提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拟根据麦可利兰博士的能力素质模型,结合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与实证研究,构建高职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数学模型,确定了创业就业能力评价的权重,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评价实验,以证实该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一、能力素质模型理论

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1]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里兰(David McClelland)博士是国际上公认的能力素质模型方法的创始人。麦克里兰将“能力”明确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能力素质模型”被定义为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麦可利兰把能力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自我概念(Self-Concept)、特质(Traits)、动机(Motives)。他认为,不同层次的能力素质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形式不同。

麦克里兰认为,可以把人的能力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冰山理论),知识和技能属于海平面以上的浅层次的部分,而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层次的部分。真正能够把优秀人员与一般人员区分开的是深层次的部分。因此,麦克里兰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称为基准型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ies),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为鉴别型素质(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

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需要按基准型素质和鉴别型素质进行界定。“以创业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研究”课题组经过对苏州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合作企业、有创业经验的校友和三届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分别对40项就业能力指标和26项创业能力指标进行赋分、排序,分别得到能力指标序列[2,3]。根据各指标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各能力核心指标。通过对核心指标的分析,建立起就业能力素质模型和创业能力素质模型。

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素质模型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对专门化知识的学习、专项技能的训练、身心素质的培养和自身潜能的开发而积累起来的,为获得工作机会、适应工作要求、应对工作变化、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本领。

对照40项就业能力指标,按照五个水平进行赋分后,按分值高低排序,得到20项高于平均分的指标,将这20项指标作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指标,进行聚类分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核心。核心指标有四大类,分别是学习、自我认训、品质和基础。四大类为就业能力一级指标,20项核心指标为就业能力二级指标。

基础包含的指标较多,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简单的技能训练。品质包括了企业、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责任意识、诚信、自信的期望。结合课题组对专家的访谈结果,课题组统一认为,自我认知、品质和基础,包括对自我的深入了解、个人性格的特质和基础能力,区分学生就业能力属于优秀还是一般的重要标准,当属于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部分。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自我认知,表达了学生对知识、技能、自我的正确认识与定位。麦克里兰认为,对于自我的认识和自我以外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均是可以习得的,可称为基准型素质。

建立起的能力素质模型见图1。

三、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素质模型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将相关知识、信息或技术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情感和智力总和。

对照26项创业能力指标,按照五个水平进行赋分后,按分值高低排序,得到16项高于平均分的指标,将这16项指标作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核心指标,进行聚类分析[4-5],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核心。核心指标有六大类,分别是学习、战斗、合作、创造、品质和基础。六大类为就业能力一级指标,16项核心指标为就业能力二级指标。

基础和品质包含的指标也较多。同时,在创业过程中,单枪匹马是难以创业成功的,在某种程度上,合作的能力决定了创业的成败。结合课题组对专家的访谈结果,课题组统一认为,合作、品质和基础既展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社会对创业人员提出的必要条件,是创业所需的最基本技能,当属鉴别型素质。而学习、战斗和合作,均是创业过程中知识和技能习得的方法与手段,为基准型素质。

建立起的能力素质模型见图2。

四、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评价研究

(一)确定创业就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根据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评价问题的特点,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届毕业生、学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具有创业经历的校友等开展了问卷调查,就前述核心指标的权重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召集7-9名专家进行专门研讨,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见表1和表2。

(二)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评价

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回答了“评什么”的问题。而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总体水平和各个体的能力提升情况如何,还需要回答“评价谁”、“谁来评”、“如何评”和“如何用”四个问题。

评价谁:对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评价对象,需要做到分类分层,不能一成不变,整齐划一。一是需要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不同类别进行评价。如普识性阶段的创业教育,侧重于学生基准型素质的培养,而创业模拟班训练,侧重于学生鉴别型素质的培养,需要分类进行评价。二是需要按照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进行评价。如刚入学的学生、接受过工学交替的学生、参加过创业模拟训练和创业孵化的学生,也需要进行分类评价。三是需要参照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背景等进行评价。

谁来评:需要坚持自评、互评、教师或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以企业社会评价为主导,重视自我评定的原则。

如何评:评价的指标较多,既包括单项评价,也包括整体评价。评价的组织单位一般是各高职院校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办公室。各辅导员需要参与其中。

如何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否则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对于评价结果的使用,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对参加创业教育全过程的全体学生进行跟踪评价,并及时反馈。第二,对参加创业教育中部分模块的部分学生进行踊跃评价,并及时反馈。

五、评价试验研究与结论

根据所建立的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素质模型,为了验证创业教育对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升的效果,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所正在进行的“创业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课题研究为依托,开展了就业与创业能力评价试验研究。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教育分三个层次、形成“金字塔”状。最下层是普及型,主要针对全院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和创业教育必修课程。第二层范围缩小,主要针对部分对创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设凸显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和网络课程。第三层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主要针对选的具有优秀创业潜质和基础的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创业模拟实训。

试验主要采取比较法进行,以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数评定。评定结束后,赋以权重,计算得分。并据此评价各个项目内容是否有提升。

根据课题组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创业教育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这反映在金字塔形的最下层,也即普及型创业教育对学生整体就业和创业能力均有提升,但提升的数据变化并不是非常明显,个别数据没有大的突破。这说明仅仅通过大班化的教学,对于改变高职学生的鉴别型素质帮助并不太大。

二是创业模拟实训班在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部分指标方面有较大的突破。这反映在金字塔的最上层,也即经过创业教育模拟班的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效果非常明显。这说明小班化、有资金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拟班培训,对学生创业方法和创业技能的掌握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也说明创业模拟实训班在学生基准型素质和鉴别型素质方面均有突破。

三是选修课程和网络课程在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部分指标方面有选择性的提高。理论上,选修课程应该起到“缺什么补什么”的作用。但由于高职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弱项来选择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教育前后就创业能力基本持平。

通过对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的评价试验,既可以衡量高职学生个体的能力变化情况,也可以衡量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升就业与创业能力的成效。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非常必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秦杨勇.能力素质模型设计五步法[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9.

[2]宋东林,付丙海,唐恒.创业型大学的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05).

[3]杨伦超.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能力要素体系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4).

第6篇: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21-02

就业,是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高职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重要交汇点,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但能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也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市场对求职者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尤为激烈。因此高职院校在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其职业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因为高职学生毕业后能不能真正融入并适应社会,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而言:在实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时,在培养要求上需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匹配。只有这样,在对问题的破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

一、企业对高职学生岗位要求的分析

铁路行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仅看应聘者专业基础知识,更看应聘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民族意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甚至后者比前者更为看重。通过笔者的走访及向铁路行业企业招聘负责人咨询发现:正因为在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不足,已成为铁路行业企业对其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走访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统计

1、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素质要素分析

课题组对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公民素质、科学思维、人文素养、人际交流、个性品质、创新素质等6个方面的操作化得到铁路行业企业的认可,并将特质分为46个特质要素,但是这些特质要素是否能够准确反映每一项特质是一个有待检验的问题。为此,课题组对各特质要素在各项特质中的重要性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形成了特质要素重要性分布表。(表1)

在了解了各特质要素的重要性分布情况之后,课题组就挑选哪些特质要素来作为特质的组成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调查,95%的企业员工认为可以将最重要的前3个素质要素作为各项特质的组成部分。

根据表2数据显示,我们认为,公民素质这项特质主要可以从民族意识、爱岗敬业、道德素质3个方面进行评价;科学思维这项特质主要可以从尊重事实、理解能力强、遵循逻辑3个方面进行评价;人际交流这项特质可以从诚实守信、有亲和力、能换位思考3个方面进行评价;人文素养这项特质可以从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做事认真、人格独立3个方面进行评价;个性品质这项特质可以从宽容、吃苦耐劳、孝顺有爱心3个方面评价;创新素质这项特质可以从积极进取、创新意识、喜欢质疑3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对数据进行分析所获得的结论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铁路行业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岗位要求,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民族意识、爱岗敬业、道德素质、尊重事实、诚实守信、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事认真、宽容、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等。因此可见,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需着重就上述能力的形成下工夫。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通过在校生座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走访、个人访谈等形式我们了解到,目前部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能令人满意,还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表现在择业上,往往是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的关注,在城市工作、丰厚的薪金是学生们的共同愿望,从而导致一些岗位趋之若鹜、一些岗位无人问津;表现在敬业精神上,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奉献意识已弱化,比较强调索取,缺乏实干精神和基本的敬业精神;表现在创业上,自主自立意识淡薄,缺乏积极进取,缺少吃苦和奋斗精神。

三、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对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和企业对高职学生岗位要求分析的差距,基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和“两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就业指导”、“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要从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前提,以开展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

(二)拓宽教育途径,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育

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一个职业人。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的同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纪律等,把专业课堂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主渠道之一,使职业道德“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其次通过教师自己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将良好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于学生心中,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择业。

(三)充分利用实践、实习环节,在实训中完成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通过真正的职业场景,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更好的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各种实践、实习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可以考虑安排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践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

每年,我院轨道交通系都会组织学生到相关制造企业或者铁路行业进行企业实习。通过实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强化学生基本职业技能。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第7篇: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职教;分析;认识;提升;

一、引言

辽宁传媒学院现全面启动了整体教学与教改工作,并且先后出台了各项的措施和政策,用来督促这一项工作的顺利圆满进行。为了深化改革目的,各种举措无疑都指向一个目的,那就是促进我学院校风和学风、教风的全面提升,提高学院整体办学实力与办学质量,打造职教中的高品牌文化。

二、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对有效的办法

从当今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来看,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能讲多少,而在于教师能引导学生做多少,也就是“在学中做,在教中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如果仅仅具备了教师资格证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的是良好的师风和师德,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扎实的职业教育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思想进行课程设计的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下相对有效的办法:第一,端正教学态度。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上,真正的树立服务意识。除了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外,还应该主动承担为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而服务,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能够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重任。切实树立弯下腰来教书,俯下身子育人的意识,把学生始终看成是一个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兼顾所有的教育感化任何一个教育的对象。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管理等工作的关系,坚持以教学为本,妥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不断更新职教观念。在今后的职教教学过程中,能够把先进的职教理念真正贯彻于实践教学中,而不能仅仅再是纸上谈兵。要磅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把传授文化知识和陶冶学生的情操结合起来。努力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层次、职业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尽量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能够自觉的终身学习。确实的实现从学科转向能力,重点突出教书育人中育人的特色。第三,运用新技术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想提高自己的职业教育能力。首先提高基本功。其次,系统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此外,能够系统学习并且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开发切实可行的项目载体强化学生实践训练。

三、在职教中如何对测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应该对教育目标有进一步的认识、对高职教改原则有着明确的理解。在当今时代中的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有很多种,其中,主要应该对:从应试导向到就业导向;从校内封闭教学到开放式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教学;从智育基础到素质基础;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从逻辑载体到项目载体;从概念推导到行动引导;从知识展示到能力实训;从灌输学习到建构学习;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从理论实践分离到一体化教学等等。通过于雷专家的引导以及王院长的讲解,使我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我们在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和整体设计上受到一些具体的启发,如:课程目标要明确:每个单元课程都有明确的目标,特别突出能力目标;真是案例的引入,利用问题来驱动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例举案例主要是为了讲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任务和问题中;正反实例,操作示范。通常教师只设计正面的,事实上反面的实例更有效;案例的模仿,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宽,教师先师范给学生,在学生完全理解和能够独立操作原有案例的基础上再进行案例的拓宽,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类似或者近似的案例。讨论消化,归纳总结。事情做完了,对其中使用的知识进行消化总结。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持续学习的能力上,强调学生的独立钻研和探索的精神。强调与技术能力、过程与方式方法、职业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无可怀疑,现阶段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意味着学院将更加有壮大的发展实力!让进入辽宁传媒学院学习的学生都能够在社会中独立完成工作,甚至能超越工作任务中的要求。让未来辽宁传媒学院输出到社会中的学生都能够非常优秀。今天的改革,将会影响辽宁传媒学院未来的发展。既然要进行职教能力的改革与培训,就必须要有衡量的标准。当然,在任何一重改革中,都会存在困难或者进退两难的情况。辽宁传媒学院采用的测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办法。即让教师能够在学习中得以提高,又能让教师在改革与学习中有急迫感与危机感。所以在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制度下,辽宁传媒学院的职教培训必定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我们明确了目的,端正了路线。,就一定会涌现出成功者,这其中包括教师,包括学生,这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将是一次质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只有具备现代职业教育观念的教师,才能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也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到专业提升的活动当中,在业务提升中也将相应学院的教学改革,投身于课程教学改革,使自己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学院、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当地经济情况的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智.论高校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

[2]陈尚含.浅谈艺术及其教育价值[J].戏剧之家.2015(24).

第8篇: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发展;职业能力素质;学习环境;职业指导;职业教育

一、序言

尽管在西方社会中,雇主希望现在的雇工比20年前的雇工具有更多的知识、技能并且具有更强的内在动机。但是,职业教育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这些期望。在学生的内在动机、知识水平及所掌握的技能方面却是存在许多令人怀疑的地方。这个令人失望的结果肯定有其造成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在读书期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愿望,更不用说职业认识。缺乏内在动机导致学生做出相当随意的职业选择,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较高的辍学率,最近几年,欧盟对职业院校中职业指导的投入不断上升。同时,很明显,学校的管理者并不注重职业指导和职业辅导。他们几乎不向这方面投入经费。

二、职业学习:理论观点

在西方国家,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主要是基于特质论的理论基础之上。wWw.133229.COm该理论对荷兰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及职业辅导的模式构建及内容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概念有“知情选择”和“制定决策”。在该模式中,要做出较好的职业选择,雇工的个性及才能必须要与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匹配。因此,咨询顾问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关于自身能力的可靠信息以及在实施特定工作中所需要知识和技能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职业做出理性的选择。

该模型的局限越来越明显。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越来越不可预测,因此,基于某些信息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就变得非常的困难。存在一种观点,即学生是否有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的认知能力,这仍是一个挑战。30年前,有专家观察发现,人们之所以没有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主要的原因有他们没有掌握当时的实际情况,没有一个坚持的价值体系,此外,还没有掌握高效的推理技巧。人类的理性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经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只能做出短期的预期,因此,在某一段时间内,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解释了年轻人“有限理性”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前额皮质(大脑的一部分,负责做出事物的选择)要到20-30岁的时候才会发展完全。因此,当年轻人面临复杂情况的时候,就会立即做出决定。

基于以上理论,还是不可能提供关于个体及劳动力市场的准确信息。因此,传统的职业指导及咨询变得越来越过时。这个结果对学生是毫无益处的,尤其是作为教育系统多重选择及基于市场系统的选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作出决定的实际责任主要就是落在学生身上。所以,在学生有必要做出决定之前,没有必要为他们提供大量信息,只要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及怎样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知识和行为即可。很明显,发展职业素质能力是一种高阶段的学习过程,传统的学习环境是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

三、职业学习

职业发展的第一个理论的学习观点是强调再生性学习。该理论是建立在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观点是职业选择是职业定位自我效能感、预期结果及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关于行为结果的信心与期望被看作两种学习过程的结果:由成功学习和失败学习或者替代性学习所造成的正强化或负强化。自信与个人行动的期望的结合产生了职业愿望。在这些愿望基础之上,做出职业的决定,选择职业。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的经验与空间还受种族与性别的约束。

当今社会,发展飞速,很难使用社会认知的学习理论来准确的描述职业学习的过程。在当今全球化经济的环境下,工作变化如此之快,以至于使不断增长的学生去广泛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另外,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中,社会经验被看作是做出决定的外部因素,然而,经验主义的研究建议,它们实际上是做出职业决定的完整部分。要在众多理论当中去理解职业发展,了解理论也是很有必要的。

这种方法是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的,其观点是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将信息转换为有意义的知识的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中,有意义的构建是通过个体与其他个体关于实际经验进行的对话来实现的。

四、教育中的职业学校环境

在职业导向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获得真正的工作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具有发言权,最后,可以积极参交流与并讨论工作中的学习经验。这种学习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环境在很多方面上都不同,具体如下:

1.不注重信息的转移,而注重获取真实的工作经验;

2.不注重由教师到学生的知识讲解,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意见交换;

3.在作出职业决定的时候,不注重制度的干涉,而注重持续的指导;

4.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5.不注重单一的标准的学习路线,而是注重多元选择的创新和相互分享。

五、研究问题及研究模型

然而,经验主义并没有像以上所定义的职业导向学习环境,这还有待于加强职业能力的发展。该研究旨在寻求以下问题的答案:

学习环境中哪些方面证明了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学生所掌握职业能力的程度?

除了刚才以上所提到的学习环境的特点,个人在职业能力学习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个人发展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性别的影响。在工作当中,男生和女生看上去都有很高的职业兴趣以及较高的独立性。但是,专家研究显示,在作出职业选择的能力方面,女生比男生的得分更高,而结果往往是男学生更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年龄也与职业选择和能力有关:学生的年龄越大,他们为职业选择所做的准备就越充分,对他们的职业也就更加确定。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点有助于职业规划,工作态度的知识以及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在研究当中,专家使用了“内部控制点”这一概念,来说明人们怎样理解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假如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归功于自己的行为,那么别人会说,应归功于内部控制点。

六、样本选取

该研究中的学生样本是来自职业准备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第三年或第四年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分成两个子

类,要么注重实践训练,要么注重理论培训。样本的抽取都是经过多个阶段的选拔过程的。在第一个阶段,荷兰所有的342所职业准备教育学校和1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被邀请参加一个关于职业指导和咨询的会议,这个会议是由非官方的机构来组织的。该组织是由教育部来资助的。参加会议的代表首先被问及是否愿意参与目前的这项研究。其中,一些积极响应该研究的学校选出一定数量的老师和学生,并要求他们参与该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参与的学校遍布荷兰全国,并且覆盖中心城市的学校和农村学校。参与研究的学校和未参与的学校在学校的大小,学校人数及环境方面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然而,参与学校可能比未参与的学校在职业指导和咨询方面更积极而已。

七、方法的构建

用于从学生方面搜集信息的手段,即一个列有88条的基于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是经过五个阶段制定出来的。首先,对教育中的职业发展,特别是职业能力素质领域中现有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因为没有完全适用于改研究的方法,所以,调查问卷成为测量职业能力的方法基础。其次,最初的定性的访谈是与职业准备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老师、学生及职业咨询者一起进行的,其目的是使相关变量可操作化。在这些访谈中,职业学校使用的具体的职业导向方法和与职业相关的方法被确定。在该研究的基础之上,额外的一些条目也已确定。第三,基于前两个阶段,一个实验性的调查问卷在访谈中已经发给18名同学。该实验性问卷中的每一个条目都与各位学生进行讨论。因此,再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并请语言专家和方法论专家进行评价。第四,把调查问卷分发给200名学生进行心理表现的考试,其目的是精选一定数量的条目作为最后的调查问卷内容。最后,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制定出的调查问卷再送给一些职业发展领域的专家,让他们给与评价,并对不当之处进行较小的修改,再最后定稿。

除了为学生开发的调查问卷之外,同时,也为老师开发了一套调查问卷,目的是想收集与职业学习环境相关的数据。这些调查问卷中的条目是在定性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把它送给一部分教师进行评价修改。选出来的条目再以手写的形式分发给每一位学生。

调查问卷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职业能力:衡量职业能力的手段是基于手写的、自我评价的调查问卷。曾有专家划分为五种职业能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职业能力的三因素模型最具有代表性。能力和动机反射构成其中的一个因素――职业反射,工作探究和职业行为构成了第二个因素――职业形成,所以,现阶段,三种职业能力为:职业反射,职业形成以及网络(即以交互行为为特点的网络)。

条目举例如下:

职业反射:

(1)与自己的父母聊天,找出什么才是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2)经常思考,在我的生活中,我最擅长的事情。

(3)与有经验的人讨论自己未来的计划

2.职业方法与手段:在职业教育中,经常用到的职业定位方法有职业选择测试、课程方法的使用,它是以手写材料的形式来收集面向职业定位、生涯会谈(一对一的与学生进行交谈,但是仅限于那些准备辍学的学生)、聘请职业顾问。另外,现阶段正在使用的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方法有是个人发展计划(pdp)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到,那些方法在职业定位和指导领域对参与该项研究的学生使用。

3.职业定位指导:学生也被询问一些关于哪些生涯对话是发生在工厂,哪些是发生在学校。例如,“老师问我,我向学什么?”,“老师问我,为什么想学那些内容?”,“在讨论当中,老师/指导者就会帮助我找到自己将来的目标。”,“在实习期间,我与我的指导者探讨我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4.个人及环境约束因素:各种各样的环境的及个人的变量也被包含在调查问卷中。环境的变量有学校类型和学生入学登记程序的形式。改程序分为以下几部分:技术研究、经济学、农业、卫生保健、职业准备教育理论及其他内容。个人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内部控制点以及学习成绩。内部控制点由三个条目来衡量。成绩是作为认知能力的一个指标。

为了调查研究哪种职业导向的学习环境在职业准备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影响程度更大,我们对它做了回归分析。三种职业能力的规模作为因变量,描述学习环境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个体的及环境的特点被包含在潜在的混乱变量中。

第9篇:职业素质与能力范文

关键词 课程改革;课堂情境;教学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62-0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驾驭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因此,提高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发显得重要,它对于创设真正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课堂情境非常重要。

叶澜教授曾讲过: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我能否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我能否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界敞亮?

……

笔者认为教师若想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营造和谐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千奇百怪,教师想用简单的说教去敷衍学生,学生是不会同意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努力学习教育新理念,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树立自身形象,塑造人格魅力,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2 勇于教学实践,善于总结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才能有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与动力,才能减少行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坚持写教育反思,把每一天的疑惑、收获记录下来,看似简常的一件小事,长期坚持下来,就能成就大学问。而教师的反思多流于形式,且常常半途而废。“懒惰是平庸的罪魁祸首。”只有去除惰性,勇于教学实践,善于总结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成长。

3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魅力,苦练教学基本功,比如语言的、思维的、智慧的等

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 教师的个人修养,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身的情感、仪表、举止等方面的约束能力。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课堂教学应当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师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就会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反之,如果教师情绪失控,动辄发火,学生就会焦虑不安;如果教师没精打采,口授随便,那么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中的反应也只能是死水微澜;若教师情感过度,渲染过重,语调始终高昂激越,学生就会趋于疲惫麻木,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种种情形,都难以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影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同样,教师的仪表、举止等如果失度,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切忌把坏的情绪带入课堂,同时也要适度约束自己的仪表、举止等。

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表达的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科学使用教学语言,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保证。

1)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

2)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能否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否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是实现课堂教学控制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要把问题点到,又不把话说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3)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要善于应用形象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提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媒体的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努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如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也可多种教法并重,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堂控制。

其实教师提高自身魅力的途径确实有很多: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升综合文化素养,会让自己的心灵更充实;转变工作作风,营造“快乐、智慧、高效”的课堂,就能够和学生共享活力课堂的魅力;学会换位思考,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工作、看待自己,可以让自己的心情更愉悦;塑造阳光心态,合理释放压力,更能增强自信心和职业幸福感。注重自我心灵的关照,努力进行自我提升,多一点儿进取心,多一点儿感恩心,多一点儿平常心,教师就可以魅力四射,也能使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4 在课堂上积极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密切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头脑清醒,能够密切关注学情,并能根据课堂生成、出现的问题,巧妙引导,灵活处理。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要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调整教案中原有设想,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捕捉,合理利用。这样做,常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一节语文课上,笔者用课件出示生字,请一名学生领读,这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都把手举得高高,并不停地喊:“我,我……”课堂上出现了混乱。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有点儿生气,但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说道:“同学们都认识了生字朋友,都能积极踊跃地展示自我,老师真高兴。但是这次老师要找一个坐得最端正、不大吵大闹的同学来领读。”话音刚落,教室内很快就安静了下来。从中,笔者懂得了面对课堂教学中比较混乱的情况,教师既不能头脑发懵,也不能大发雷霆,而是要很平静、理性、巧妙地去处理,这样做不但稳定了教学秩序,也渗透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还有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春天的手》,那时正值春天。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时向窗外望,笔者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了他们的渴望。在学生读熟了课文,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后,笔者说:“下面请同学们排好队,我们一起到外面寻找‘春天’的足迹,好吗?”话音刚落,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来到操场上,学生的情绪异常活跃,有的学生说:“老师,当我看到五星红旗飘动的时候,我知道春风来跳舞了。”有的学生说:“当我看到嫩绿的树枝摇晃的时候,我知道春风在和我们打招呼。”……笔者笑着说:“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时一个学生要求到操场上跑一跑,笔者欣然同意了。一会儿,他跑回来说:“老师,当我跑步的时候,感到春风像妈妈的手一样在轻轻地摸我的脸,暖暖的……”笔者表扬他们说:“你们体会得真细致”……就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上完了这一课。

其实,笔者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带学生到外面去学习,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很想到外面去,就临时做了这样一个决定。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愿望出发,巧设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舒展的学习环境,既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也使他们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每一节课面对的都是学生,他们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个体,在大力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努力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今天,教师无法预料到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结果,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互动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怎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冷静面对,正确引导,巧妙处理各种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且,真正地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界敞亮……

参考文献

[1]柳斌.教师素质培养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