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代做课程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代做课程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代做课程设计

第1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摘 要:本文提出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意通过“课题作业”这一重要创新载体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总结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题作业设计与实践案例,以解决目前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中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弊端。

关键词 :专业教学 课题作业 教学改革

一、职业能力不足是职业教育落后的根本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传授知识常常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是尽可能地把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没有建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间接的知识传授和积累,而忽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这将导致毕业学生在社会发展中可持续性严重不足。

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按照职教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二、综合能力目标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在实际课程教学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是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指标,而综合能力指标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实战”能力,它不是单纯掌握专业知识体系,甚至不仅是掌握单纯的专业技能,它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实际工作。

所以,在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当的课题项目为载体,通过课程的不断深入,以任务为导向,逐步解决课题中的各种问题,用实际操作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课题作业是课程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创新载体

综合能力培养通常是以综合实训项目来完成,但综合实训是目前职业院校当前课程教学的弱项。学生一般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时才得到训练,这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应当在每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践表明,运用“课题作业”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它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课题作业法是基于任务驱动、心理暗示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是任务主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创新,它强化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每位学生课题可以相同,但参数各异,课题作业完成的基本内容统一却无上限,学生可根据自己不断的内容争取更高的等级分。课题作业一般采用5人一组的分组合作机制,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学习综合运用教学资源、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运用。

四、能力本位的专业课题作业设计与实践案例

1.课题作业的设计过程

课题作业的实施,必须立足课程选用的具体教材及教辅材料,在明确课程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后,再分以下几个步骤有序推进。

(1)明确课题任务。课题作业选择必须紧贴生产实践,必须联系教材各章节的基本要点,必须以图表等形式加以展示。

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两大部分:一是研究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类型、运动特点、功能、设计方法及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有关知识;二是从承载能力出发,研究一般工作条件下,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用及设计问题。

由于课程属于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需要运用多课程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所以课堂设计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创新,笔者为该课程设计两个主要课题作业,一是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二是机械传动方案设计,每个课题作业的子项目均能密切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通过照片、视频(微电影)等多媒体再现或展示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多练习、多实践,举一反三,不断积累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2)设计课题实施步骤。为循序渐进完成既定任务,保证学生既能快速上手,又能主动思考,课题的子项目实施步骤必须精心设计,课题作业进程图表必须与课堂教学图表相一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根据作业任务探究解题的理论依据,积累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与其类似的工程实例。合适的梯度设计可以有效保障课题作业的顺利完成。

在“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课题作业中,笔者以牛头刨床执行机构类型设计为实例(见下表及下图),需要解决三个子项作业:刀架切削运动执行机构、工作台进给运动执行机构方案设计和绘制牛头刨床执行机构运动简图。通过简图或图样、实物照片和生产现场视频(微电影)等多种方式加以佐证,还可以列举其他类似机构简图,作业内涵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自觉拓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意识和成就感。

2.课题作业实施过程及评价体系

(1)课题作业分配的原则。课题作业在布置时,一定要分配到人,基本任务可以相同,但拓展的内容可以不同。

(2)课题实施过程的跟踪。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熟悉生产设备、设施,步步深入获取教材相关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的适当启发下,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作业中的具体问题。

(3)课题作业总结与评价。课题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小组间要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优化作业方案。提交作业时,每位学生均要参加作业答辩,答辩的成绩按照20%折算纳入学期考核总成绩,特别优秀的作业要公开展示表扬。

五、实际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不同于专门的课程设计,没有设计说明书等繁琐内容,它是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知识体系的一种手段和载体。

二是在实际应用中,要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教学过程要加以引导,课堂教学要适当穿插、补充;考核评价在得到上级教学部门的支持下,才能采用考核手段加以约束和鼓励。

第2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我院新的教学大纲对课程设计时间做了一个大的调整,进行了一个重大的改革。把所有的课程设计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做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设计学期,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课程设计有连续性,少一些干扰,让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做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被安排到大四第一个学期的第一个设计,两周的课程设计,学生完成的建筑施工图纸,将成为后序课程设计的基础。例如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再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施工组织管理》等课程设计。房屋建筑课程设计是其他课程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尽可能少出错误,不出错误,否则后续的课程设计就有可能无法进行下去。

2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

2.1改革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题目选择课程设计题目选择的难易程度、范围大小以及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多年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题目一直比较单一,全班同学统一做一个题目,没有选择的余地,主要是单元式多层住宅建筑设计,结构形式采用砖混结构,单一的设计题目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特别是目前在大中城市,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多层住宅已经越来越少开工建设,取而代之的高层、小高层住宅,结构形式也变成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课程设计的题目要顺应时代潮流,必须进行改革,结构形式也有必要从砖混结构改成框架结构。2.2改革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题目选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比较枯燥的专业课程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融入课程的方法。在选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好关,不要设计过难或者过于复杂的题目,经常接触的一些简单的建筑就比较合适,以防止学生因工作量太大而心生厌倦。设计题目要符合教学要求,同时还要利用学生在设计中查阅和熟悉一些常用的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构造标准图集,设计题目可以选择学生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建筑物,如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公寓、中小型医院、中小型办公楼、中小型商场等题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课题。老师让选择同一个建筑类型课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兴趣小组,共同去实际建筑物现场参观学习,但是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建筑设计方案都不同,避免抄袭。大多数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题目有兴趣,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主动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做出来的设计方案也有独创性。

3课程设计指导内容

3.1改革前指导内容范围较窄改革前因为全班都做一个题目(单元式住宅设计),所以教师的课程设计指导内容主要针对住宅,从整栋房屋的平面形状、户型的布局、各房间尺寸设计、楼梯计算设计等内容以及详图设计,制图规范一一的讲解,主要是针对住宅,知识面比较窄。房建课程在教材的安排上多侧重于设计原理的介绍,而对实际设计过程中要用到的建筑设计规范内容没有过多的强调,学生做建筑设计时会涉及到很多建筑设计规范的内容,需要进行补充和学习。很多数据的设计是书本没有提及的,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查阅建筑设计规范等参考资料。因此指导内容需要扩大和不断完善。3.2改革后指导内容范围扩大改革后教师指导内容范围扩大,一方面设计题目的数量增加涉及到的知识增多,另一方面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建筑设计的需要。教师应在原来讲课的基础上,再精心准备指导讲义,针对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做耐心的讲解和提醒。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举例说明一些数据究竟是如何得来的。例如楼梯的设计中,不同建筑类型楼梯净宽、楼梯踏步高度、踏步宽,楼梯平台净宽均不同。学生可以查阅建筑专业设计常用数据进行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列举出相关的参考资料、各种手册、规范、标准图集和设计资料,让学生学会根据需要查找各种设计数据。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广泛的主动接触和使用相关参考资料,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信,对今后工作遇到难题怎么解决找到方法。

4绘图方法的选择

4.1改革前建筑施工图用手工绘制过去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要求采用传统的手工绘制,绘制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制图标准绘制,包括粗细线条的正确使用、定位轴线的正确标注,三道尺寸线的正确标准、仿宋字的使用。但是目前手工绘制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工程需要,在电脑已经普及使用的今天,工程中已经普遍使用电脑绘图,传统绘图方式已经被取代。4.2改革后建筑施工图用电脑绘制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采取手工绘制一张方案图,其余图纸用电脑绘制的方法。由于大四第一学期做课程设计,CAD绘图课程已经学过,使学生不用花太多时间研究怎么画图,同时,练习用电脑画图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是并不是用电脑绘图就不需要制图的基本知识了,在给学生检查打印出来图纸的过程中,依然发现学生线条使用、定位轴线标注、三道尺寸线标注、标高符号、标高表示方法等错误,一些制图的错误存在证明在用电脑绘图的今天,制图标准的正确掌握依然十分必要。

5考核方式的更新

5.1改革前的考核方式过去课程设计成绩的考核评定完全由最后学生上交的图纸作为依据,至于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表现情况、图纸是否为独立完成教师没有计入考核范围。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学习认真程度,也不能判断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少部分学生蒙混过关,甚至学生图纸存在抄袭现象教师也不容易发现,这样的考核方式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迫切需要改革,找到一种更加好的考核办法。5.2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借鉴国外大学的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和平时的作业、小考在总评中的比例可以占到60%,超过期末的考试成绩比例。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强调成绩不仅仅是最后的图纸,过程管理也很重要。最终成绩考核由下列三个部分组成,见表1。最后根据三个方面的分数计算出最后的得分,按90~100为优秀、80~89为良好、70~79为中等、60~69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五个等级给出最终成绩。

6结语

第3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时处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在企业当中得到足够的培训,从而保持自身的不断成长,已成为员工选择企业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对企业来说,培训不但是实现组织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需要,也是吸引员工、保证员工职业生涯得到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企业的培训能否满足组织和个人的需要,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和效率;同时,经过需求的评估、评估的目标、评估标准的建立、培训项目实施以及评估效果评价等步骤,令培训过程本身也进行系统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培训战略支撑作用得以良好发挥。

一直低调做事的普尔摩,在喧嚣的培训行业稳扎稳打地走过了15年。1998年,普尔摩创始人陈庆华,基于自己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和对该市场的了解,成立了普尔摩,并根据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其中包括通用技能、人力资源管理、销售、领导力等内容。其客户也主要以外资企业为主。发展到2002年之后,随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培训需求的明显增强,普尔摩依据这些企业与外资企业需求的不同,在提供培训服务的基础上,并为企业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开始尝试咨询式培训。2009年后,培训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培训公司数目激增,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数不胜数,普尔摩清醒地意识到唯有转型才能继续发展,转型已刻不容缓。于是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一是与国外知名培训教育机构深度合作,二是走专业咨询之路,深入挖掘技术类培训。经过两年对客户进行概念梳理与培养,普尔摩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同。

培训新主张

普尔摩不仅延展了培训价值链条的服务内容,涵盖了领导力、销售、人力资源、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物流采购及质量管理,以及其他通用类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基础上,普尔摩将咨询的工作方法也渗透到了培训业务流程中,将单纯的培训升级为咨询式培训,根据客户的需求,以绩效为导向,设计出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培训方案,并提供训后跟踪服务。

“目前,我们的培训服务主要是涉及到企业中从基层管理者到高层管理者这个群体。随着企业的转型,学习将会涉及到每一位员工,我们下一步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计划在下半年所推出的项目中将涵盖基层的员工,并实行从线上到辅导、跟踪一条龙服务。从现在市场来看,领导力系列和通用类系列是企业培训需求较多的内容,因为企业对中高层领导的培训可能更重视一些,对基层的投入还不是很多。但这将来可能会发生调整,因为高层的流动比基层的流动对企业的影响更具有杀伤力。如果企业建立一个从基层到高层的体系化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造血功能,就无需害怕流动。就培训形式而言,咨询式培训在未来也将失去它的优势,因为未来将逐步发展为与互联网结合的学习,即混合式+咨询式的培训。这种形式在第一阶段是在线学习,之后是讲师面授,随后是辅导跟踪。而这种培训就会催生出一种新的职业――学习顾问,他们主要负责在前期了解学员的需求,帮助学员规划学习,在面授前对学员做一些测评,面授后做一些跟踪辅导和绩效,他们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比讲师还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在和全球最大的在线学习顾问商SkillSoft达成合作。”普尔摩总经理陈庆华向记者介绍了普尔摩培训服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

专属定制

专属定制,一方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更是个性的凸显,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理,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培训课程,不仅可以极具针对性的解决企业当前存在问题,更可以直观地考核培训效果,因为有针对性的培训才使得培训效果立竿见影。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培训中课程开发与设计的重要性。

据悉,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起源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军方。由于二战后的冷战时期美国军方需要系统科学的培训军官与士兵,以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化的武器与装备。在这个要求之下,一些教育学家研发出了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并于80年代广泛应用在公司的培训之中。一般遵循ADDIE模型,即Analysis (分析),Design (设计),Development(开发),Implementation(执行),Evaluation(评价)。

正是看到市场的这一需要,普尔摩在自己培训服务、课程设计与开发咨询、管理咨询和国际认证项目四大板块业务中,率先将课程设计与开发作为自己的核心业务,抢占市场先机。“目前上规模的企业很多,很多企业都设有企业大学、培训中心、培训学院,但大都是找一些培训讲师,并没有在自身的课程和核心内容上下功夫。往往是从外面请一些老师讲课,最后连系统的培训讲师手册都没有,留下的仅是一个PPT。或者是企业内部自主开发能动性比较强,可以开发专业课程,但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培训面授与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亦或是培训内容具有特殊性,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外购课程。这无疑就为我们普尔摩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业务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课程设计与开发也是企业未来需求的方向。”陈庆华说道。

其实,普尔摩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对于企业而言,就是“授之以渔”的一种投资。首先,普尔摩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发出相应的课程,然后在企业内部进行移植,这相当于企业拥有了一笔可以重复使用的核心资产。其次,为企业培养的员工,成为了其有形财富。最后,通过课程设计与开发对企业本身在行业的地位也是一种提升。陈庆华自豪地告诉记者,普尔摩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与开发的危机应对和处理的培训课程,在航空业已形成一门品牌课。

在为企业设计与开发培训课程的过程中,普尔摩会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应用CTTTM(创造性培训技术),与客户紧密沟通,完成需求访谈、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调整与验证、课程移植与讲师辅导等步骤,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了保证该服务的质量,与国际BOB PIKE集团合作,使自身的开发队伍得到提升,普尔摩负责该项目的团队核心设计人员在美国、加拿大获得课程设计开发专业学位,并具有多年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经验。此外,它还将专业的国际资源整合到设计开发合作中。这些都为普尔摩在这个行业奠定了专业地位。

专业铸就竞争力

埋头深耕的普尔摩,一方面准确的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完成转型,另一方面从自身软件入手,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专业,首当其冲的成为普尔摩的代名词。普尔摩的讲师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其内部专职讲师,他们既是公司顾问,又是核心课程的讲师;二是长期签约讲师;三是自由职业讲师。这三部分师资力量均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设定,但三者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专业,在某一个领域有其自身的优势。其次是讲师的学习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可随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变化来改变自己讲课的风格。“现在企业所需要的培训,不再是之前那种讲师站在台上滔滔不绝的重复已经老掉牙的案例,而是想知道与自己企业息息相关的内容,更关注课后的后续跟进与辅导,这就要求讲师具备一定专业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强大的学习力。与普尔摩合作的讲师大大小小有400多人,每年都会有所调整,原因就在于普尔摩需要的讲师必须术业有专攻,且能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提升我们自身的竞争力。”

第4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模式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82-01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促使其加快发展对于儿童健康成长以及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形势来看,幼儿园课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每个幼儿园所设计的课程方案都不尽相同。学前教育课程个性化、多样化是我国幼儿园课程园本化以及本土化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课程建设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进行集中阐述。

一 课程实施以创生取向为原则

通常课程实施可分为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以及创生取向。从我国传统课程实施来看,由于受到经济体制以及课程管理方式的影响,课程实施一般都是忠实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传输规定的教学内容。例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普遍使用苏联分科教材,学前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如实传递给儿童。我国目前幼儿教育没有规定必须执行的教材,并且课程内容回归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课程实施就应该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但实际上,目前我国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课程内容依然主要来源于各种版本的教材,并且在课程进行中,绝大多数教师也仍旧坚持教材的忠实取向。这一取向使得课程实施成了程序化、技术化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是知识的接受者,这就使儿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抹杀,是完全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理念的。

当前形势下所倡导的儿童主体地位,强调儿童不但是课程实施的对象,而且更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在这一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学前教育课程应当坚持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课程是师生亲身体会、领悟到的经验,而事先计划的课程方案仅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教育经验,因而教师应更加注重创造性、反思性教学实践。实施创生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变得更高,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关注儿童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教师就要更加尊重儿童活动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二 将儿童活动视为课程设计的通道

活动作为儿童的天性与本能,同时也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儿童在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交往等多种活动来获得直接经验,进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唯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他们才能够把内在的东西逐渐外露,并通过长时间地和外界接触,改造他们的生命,丰富他们的心灵。所以,学前课程实施的重点绝非是教师的“讲”,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做”。教师通过引导儿童在现实世界或现实情境中不断感受、体验、尝试,使儿童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体会所学知识的意义。游戏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是积极主动、自主自发、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他可以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创造。

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的生活中主要有生活、游戏以及学习三种活动,这三个活动应充分发挥合力,共同保证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这三者当中,游戏始终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主要是因为游戏是最符合儿童本性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实现积极主动、自由自在、自主自发、不受约束,并且能够自由探索、自由创造。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都只重视幼儿的学习,却严重忽视甚至忽略了儿童的游戏以及生活。从当前形势来看,伴随“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生活”逐渐被纳入到法律法规,且开始深入人心,幼儿园方面也开始对幼儿游戏活动高度关注起来。虽从表面来看都是游戏,但实际上多数为假游戏,游戏成了包裹知识的工具。所以,学前教育改革应以儿童游戏活动为出发点,同时关注儿童生活,并对儿童学习进行合理设计,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交往、操作等活动方式,从而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 结束语

第5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从学习书本知识向模拟工程设计过渡的重要训练环节,对训练学生初步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正确使用工具书,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教学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在该课程理论教学结束时进行,时间一般为两周。近几年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设计进行得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设计课题分为不同层次“齿轮减速器”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长期采用的典型课题,它具有以下诸多优点:一是齿轮减速器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装置,也是各种机械中通用的传动装置,与课程性质相一致;二是通过这类课题的设计实践,能够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训练,较好地达到设计教学目的;三是在难易程度和设计工作量方面应变性较强,便于根据需要灵活掌握。所以,我仍然选择“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课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三类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一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和“二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课程设计是紧接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进行的。通常的做法是在课程设计开始时布置设计任务。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虽然在前面理论教学中已经学过,但此时却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开学初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学生暂不分组),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把设计课题分解成带传动、齿轮传动、轴传动和轴承等四个设计模块,融入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把设计课题中的理论计算,如带传动设计、齿轮传动设计计算、轴的设计等,与教材中相应的练习题结合起来,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课题中的理论计算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用分组后各自的原始设计数据代替前面练习时的数据,将所作过的资料(计算)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分解到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去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是我组织实施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地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去,防止少数学生偷懒,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小、任务足,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小组之间的原始设计数据各不相同,并且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抓紧时间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平时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为评定学生设计成绩的一个方面。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

图纸必须上机绘制,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计算机绘图是工科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早已纳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之中。在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将CAD/CAM机房向学生开放,要求学生所有图纸必须用AutoCAD绘制。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满足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愿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在计算机上绘出的图纸干净整齐,避免了过去用图版绘图存在线条粗细不匀、图面难以保持干净等问题,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的CAD绘图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充分重视答辩环节,促进学生反思和提高学生在完成设计后,把设计资料交给教师评阅,往往只关心成绩,而不关心自己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因而,教师的评阅环节对学生的进步没有多大帮助。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设计的效果,尽可能使学生多受益,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安排一个下午进行答辩,答辩时请相关教师参与,把每班分为四个答辩组,每组两位教师,负责4~5个设计小组。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教学的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的有两点: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过去按“优带差”分组常常演变成“优代差”的弊端。学习较差的学生不得不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课程设计的效率,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有关章节时有了明确的针对性,看到了理论的应用性,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真正实现了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互相促进,有利于该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6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 实践教学 创新意识 教学改革思路 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机电类专业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为一体的交叉学科,①随着电子信息类、机电制造类技术的发展,该专业逐渐向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微型化发展,目前高校对于机电类专业的教学处于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但是这样的方式仅仅给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而忽略了他们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在教学环节里面加一些实践和创新环节。

1.1 教师观念和自身定位的转变

在本科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只是附属和服从于理论教学,而理论教学通常都显得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这样使得学生不仅不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更加是不知道。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课程就会失去兴趣,觉得所学知识毫无意义。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们必须打破这种传统观念,增加对实践能力的重视。

首先可以从教学开始进行改革,将教学中那些传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化,安排学生自学,将整个课程的重难点突出,②并尽可能多地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在学到重点的同时能够有时间进行自学和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理论教学观念,增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并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实践教学演示,比如实例仿真、实例演示、案例分析等以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

1.2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定位转变

很多高校都对一些应用性较高的课程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分为基本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多个层次,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这些实践环节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跟着实验指导书做的一些验证性试验,这仅仅处于实践教学的基本试验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更满足不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能力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在试验课中减少一些验证型试验,③一般以占40%~50%为宜,使得学生能够在试验过程中增强动手能力,理解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一些带有扩展型的试验,一般以占30% ~ 40%为宜,主要以培养学生强动手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设计一些研究和创新型试验,一般以占10%~30%为宜,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在试验过程中增强动手能力,还能使其创新思维得到锻炼,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

2 机电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2.1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机电类专业是多学科和多种技术融合的专业,在教学和学生的培养上应该要结合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一些综合设计性的试验和课程设计等试验环节,在此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尽量保证在试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上的开放,以全开放的教学模式④来引导学生试验,让学生自主完成试验。全开放的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能不论时间、不论内容、不受试验环境限制的进行实践学习,这样能够极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某些应用要求高的课程的综合实验项目添加到学生课程设计中,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时针对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题目,而且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够为创新做好知识储备。

2.2 组织各类设计大赛

各高校应该响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号召组织各类设计大赛,⑤如机器人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与此同时可以用举办讲座的形式对这些比赛进行宣讲,让学生能够了解比赛的性质、内容、参加途径等,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对比赛有兴趣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发挥所长。

在参加这些设计大赛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由浅入深的培训课程,让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能够掌握到学习方向,基础好的则可以进行更深入学习。在这些比赛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可见这些科技活动对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3 毕业设计改革

高校中组织的课程设计一般都是针对高年级学生,而毕业设计对高年级学生而言也是迟早的事,因此可以在毕业设计中增加一些课程有关的应用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不那么陌生,而且可以让他们能选择自己在课程设计中自己感觉有兴趣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

机电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大多都具有较强应用性,而在组织课程设计时考虑到应该让多数学生都会做,而且课程设计会受课时等时间限制,因此在难度上会有所考虑。但如果将课程有关应用添加到毕业设计中时则不用考虑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将问题难度、广度有所增加,使选择这些题目的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深入研究学习。

3 结论

机电类专业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是该探索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层次化、模块化的新的教学模式运作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具体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点:(1)改革实践教学,以全开放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不论时间、不论内容、不受试验环境限制的进行实践学习;(2)组织各类设计大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3)在毕业设计中增加课程相关应用课题,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注释

① Craig K. Is anything really new in mechatronics education[J].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magazine,2001.8(2):12-19.

② 丁泽庆.巧妙设计单片机原理及运用课堂教学.中职教育,第664期:127.

③ 于秋红,田瑞.“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7.27(7):55-57.

第7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系对编译原理课程实践的改革,陈述了该实践活动的内容、方法、效果和经验教训。

关键词:编译原理;课程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当今本科生人数大幅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不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薄弱、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在学科的专业实践(特别是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

1) 各课程的课程实践各自独立,实践内容跟不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内容陈旧、覆盖面窄、综合性不高、难度低、规模小,不注重对学生工程、质量、团队等意识的培养;

2) 学生数与助教数比率增加,一些学校采用研究生作为助教,助教对学生实验的检查力度和深度不够,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

3) 未结合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来规划和组织实践,学生的热情不高,拷贝风气日益蔓延。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精力分散,多数有计算机,但是投在课程学习及实践的时间大大减少;不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遇到挫折容易退缩,在学习上的钻劲和毅力有所降低。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加强和改善专业实践应首先抓课程实践改革,而课程实践改革则应以整体规划各计算机专业课的课程实践为指导思想。专业实践所能覆盖的程度依赖于制度的保证、学科机构的资源以及教职人员的利益。

就软件类的课程而言,课程实践主要围绕着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展开。课程实践的整体目标是学生至少能参与完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这样的项目应能涉及到对多门课程所学原理的综合运用。在整体规划课程实践时,应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整体规划课程实践所涉及的语言、工具和环境,注意学生软件工程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意识等的培养。

在内容选取上,低年级的课程实践(如C语言、数据结构)以巩固课程知识的小实验为主,训练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技能;而高年级的课程实践(如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等)则应以综合运用的课程设计为主,训练学生软件工程的能力。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笔者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和准备,于2007年上半年在本系2004级学生的编译原理教学实践中开展了编译原理课程实践改革。本文将在以下各节依次介绍这次课程实践改革的内容、方法和实施效果,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供同行参考。

2课程实践方案

2.1课程实践的规划及历程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们将编译课程实践定位为综合运用的课程设计,即学生(通过合作)为某个实用语言设计和开发一个可运行的编译器。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编译原理和技术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水平。学生在实践中将熟悉和掌握一些软件工程工具、环境和规范,培养工程、质量和团队等意识。

制定这样的课程设计方案,首先要合理选择编译知识点,定义待实现的语言;然后对语言的编译器进行模块划分和预实现,估计实现的难度和工作量;最后研制提供给学生的支持库、样例、工具和文档,明确学生的任务。在方案研制中,既要注意使课程设计有一定的规模,又要考虑到学生和课时的实际情况,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编译知识并得到综合训练。

为此,我们于2004年秋开始调研国外一些知名大学的编译课程设计,从中选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编译课程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我们以本科毕业论文的形式让学生做其中的部分实验,从中感受和总结实验的难度、难点以及工作量等。2006年起,我们着手设计适合国情的课程设计,它由一系列的小课程设计组成,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做其中的一部分即可实现一个实用语言。我们选取Java语言的一个子集MiniJOOL作为实验语言,它不支持import和package指令,也不支持interface、抽象类和抽象方法、public等访问控制修饰和异常等,程序中所有的类都放在同一个文件中。这样的语言既具有相当规模的语言特征,又比Java语言小得多。但是即便如此,实现这样的语言也不容易。为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现,我们又对MiniJOOL进行裁剪,定义了SimpleMiniJOOL和SkipOOMiniJOOL两个非面向对象语言。前者只允许程序中包含一个方法,后者则包含MiniJOOL的所有非面向对象特性。目前,系列课程设计及支持库等仍在不断改进之中,感兴趣的同行可以从/~yuzhang/compiler获得已研制并已在使用的相关课程实践资源。

为检验系列课程设计及相关资源的合理性和效果,发现其中的疏漏和不足之处,我们在2007年上半年的编译原理教学中开展了如2.2节描述的编译课程实践,并制定了如2.3节描述的考评方法来督促、激励、评价学生的课程设计。

2.2课程实践的任务

在这次课程实践中,要求学生用Java实现SkipOOMiniJOOL语言,每个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编译器的前端(或后端),并自行选择完成后端(或前端)的合作伙伴。前端要求完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检查并生成抽象语法树(AST);后端则要求由AST生成x86汇编码,不要求代码优化,生成的汇编码应能直接用gcc汇编连接得到可执行文件。前后端的学生需要定义好接口,不开放源代码给对方,而只提供jar文件和接口说明,在运行时应能输出前端和后端的作者名。

我们规定采用Eclipse JDT(Java Development Tools)中的AST实现,但不限制学生实现前端或后端所采用的方法。我们在3月底将已编写的课程设计讲义印发给学生,并将相关的工具和支持库等在主页上,供学生参考。下面简述本次课程设计涉及的语言、工具、支持库和样例。

1) SkipOOMiniJOOL语言

一个合法的SkipOOMiniJOOL程序有且仅有一个名为Program的类定义;类中所有数据和方法成员都必须是static的;除主函数外,其余函数都允许有参数和返回值,所有函数都必须由return语句返回。出现在程序中的类型只能有int、boolean、String以及一维的int型数组(数组长度是常量)。

2) 工具

我们选择一些开源的免费工具供学生使用,包括Java集成开发环境Eclipse (/)、Java SDK()、Ant编译工具(,

编译文件是XML格式,比GNU make的makefile更清晰易懂)、词法分析器的生成工具JFlex (jflex.de/)、语法分析器的生成工具CUP(www2.cs.tum.edu/projects/cup/,

支持LALR(1)文法)或JavaCC (/,支持LL(k)文法)、GCC(,Windows下可以用MinGWStudio (/))。

3) 支持库和样例

讲义中简要描述了AST并列出要用到的AST节点类,提供AST的树型显示类ASTViewer便于学生显示AST。我们以赋值语句序列语言为例,说明如何手工或利用工具构造词法、语法分析器,得到语法树,并提供相关的文法文件、Java源代码框架和ant编译文件等。我们引入访问者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对AST的解释器、语义检查和x86代码生成等的代码框架。不过,语义检查和代码生成部分的讲义和代码框架还显得非常粗糙,有待完善。

2.3考评机制

课程实践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实践的内容,还取决于实践中的激励、过程管理和考评机制等。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实践中,学生可以自行推销和选择前端(后端),如果某个学生的前端(后端)被采用得越多,则得分越高。我们在4月中旬和5月安排两次课堂辅导,并利用校bbs的CompilerTech版(/

cgi/bbsdoc?board=CompilerTech)和E-mail等进行日常交流。

在考评方面,我们将学生分成15组,每组约10人。每组用近4小时的时间进行现场测试、答辩和评分;评委由教师、助教和同组的所有同学担任,教师主导测评过程、学生现场操作并采用投影仪显示;所有评委均可以提问,学生需当众回答,所提问题主要围绕其完成的设计和编程以及测试中暴露出的错误等展开。评委的评分依据主要包括编译器的正确性、错误定位与恢复能力、生成的目标代码质量、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对本课程设计所涉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自己的前端(后端)的熟悉程度、操作的熟练程度、提交物的完整性和条理性及其中反映的分析和设计思想等。每个评委当场给该组的全部同学排名;由助教根据各有效排名表给出最终排名;由教师根据本组情况确定本组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并依据排名确定每个同学的分数。此外,还规定了其他一些评分细则。

3实施效果与经验教训

在这次课程实践中,一些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2007年5月11日起的一个半月中,学生在校bbs的CompilerTech版发了约300封帖子讨论课程实践,改变了该版自2005年11月开版以来不太活跃的状况(该版自开版到2007年底的总贴数仅为978封)。十来个学生编写的前端或后端有较强的语义检查和错误恢复功能,甚至支持一些代码优化功能,部分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挖掘。但是,仍有许多学生投入时间不足,采取临时突击的方式,使得结果不好或者没有做完。下面分别总结本次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3.1经验

(1) 在所提供的程序框架和文档说明下扩展实现语言的编译器,既有挑战性又有好的效果。实现一个完整的编译器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难度,提供程序框架和文档给学生,让学生先阅读再设计编码,这能使学生易上手并降低难度,不会出现大的设计偏差。在实践效果上,学生不仅能巩固从课本所学的编译器各个阶段的功能和技术,增强实践能力,而且补上了对编译器的整体认识。

(2) 以AST为中间结构将实验划分为前后端两类任务,并允许自行设计接口,既控制了学生开发的规模又允许有自行设计的空间。由于规定了AST实现,选择前端或后端的学生可以以此为基础分别独立实验;但是,Eclipse JDT的AST实现是面向Java语言的,在用它实现SkipOOMiniJOOL语言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扩展,如数组类型的处理、变量的作用域等,这就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和约定。

(3) 提供AST Viewer并要求生成x86汇编码,便于测试和考评。有了AST Viewer,学生和评委可以方便地查看所生成或接收的AST是否正确;采用x86汇编码,可以利用gcc得到可执行文件,从而方便学生和评委测试代码生成的正确性。

(4) 合作开发、自主推销和选择、整体评测,既培养了团队精神,又增强了质量意识。学生虽然只实现前端或后端,但是在评测时要求看整个编译器的优劣,这促使学生相互合作沟通并增强工作责任心。通过自主推销和选择,一些学生积极深入其他宿舍推销产品并承诺和履行售后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质量意识,并体会到市场上只接受高质量的或者是提供良好服务的产品。

(5) 规定了统一的版本提交截止时间,既有公平性和工程性,又易于评测。评测同一时间节点的版本,可以避免后评测的学生根据之前的评测情况来完善程序,也可以避免评测开始后不断有新版本来干扰评测。公布截止时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6) 教师主导的集体公开评分方式,既有公平性又易评测。由学生参与评分,既能弥补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的局限性,又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尽管存在少数人恶意打分的情况,但是采用记名的排名记分形式,大部分学生的打分都比较公正,恶意打分不起作用。

3.2教训及改进之处

(1) 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开发出一定规模的编译器并培养工程意识,我们引入了不少开发工具和环境,这加宽了学生的技术层面,但也导致学生不能把精力集中到和编译有关的技术上来。改进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前导软件课程实践中逐步熟悉掌握其中的部分工具(如gcc、eclipse等),同时提供对使用这些工具的文档说明和样例。

(2) 讲义中对SkipOOMiniJOOL语言的描述不够精确,这使得学生对上下文有关的约束不够重视或认识不清;对后端没有较明确的实现要求,所提供的代码生成样例采用逐变量存储分配,并用运算栈完成表达式计算,学生基本上通过修改、扩展该样例完成后端,降低了实验难度。为此,需要进一步形式化语言规范,吸收常规编译器的代码生成做法并改进支持库和样例,细化对后端的实现要求。

(3) 讲义中规定了开发环境目录,但是对提交环境目录和编写能编译运行编译器的批处理文件等要求太迟,学生对统一的环境目录、环境设置及批处理文件的编写等没有引起重视,这给评测带来了麻烦。另外各个开发工具都有许多版本,由于没有事先对版本做限定,造成在评测前临时通知并准备多种环境。今后的改进是在讲义中增加对提交环境目录和批处理文件编写指南的描述,说明要考虑哪些版本和环境问题,并给出几种测试环境组合供参考;平时要注意对学生强调这些问题。

(4) 只规定了最后版本的提交截止时间,许多学生采取临时突击的方式,投入时间不足,使得结果不好或者没有做完。对提交内容描述不够细致,缺少过程管理与控制措施,使得学生忽略了环境设置以及使用相对路径和批处理文件等用来保证程序包在其他机器上快速运行的方法;不注重规范,有的学生没有按要求实现语言,更多的人不按要求建立开发环境或进行提交上传;由于没有事先一批测试程序,大家对测试关注不够。今后的改进是制定多时间节点和多次提交的过程管理与控制机制,如提交设计文档、提交源代码、测试程序、评测环境、提交最终版本等;在讲义中细化对开发环境、提交环境、版本问题、批处理文件等的描述,平时反复强调这些事情。

(5) 课程实践要求主讲教师和助教必须熟悉2.2节所列的各种工具和环境。助教尤其需要熟悉开发和测试环境等,以便应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交不规范所引起的问题等。要教育助教遵守规则,否则截止时间等各种规定变成虚设。对于这样规模的实验,研究生做助教不合适。

4结束语

这次课程实践让我们看到了少数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才智与个性化特点,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改进系列课程设计,改善支持库、样例以及进一步细化讲义等是大有裨益的;它们也为我们进一步细化过程质量管理细则和考评细则提供了有力的指南。

参考文献

第8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智能优化算法;启发式教学;Matlab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从教材和教学大纲出发,“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这门课程主要针对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神经网络优化算法、混合算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特别对各种优化算法的实际应用不能灵活掌握。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和对课程学习的厌倦情绪。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作者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出发对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改善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效果。

2 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教师提出问题,使他们思考去解决、分析、批评、判断和归纳,因而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经验逐渐扩张,思路更为灵活。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思考和逐步掌握各个知识点,使他们真正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为了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首先向同学们阐述该课程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介绍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让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并产生好奇心。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可根据他们的思考结果给与适当的提示与鼓励,使他们的思考更加深入。接着可采用问答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答案加以分析,使得学生的思维达到升华。最后,将学生讨论的结果与课本的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通过上述启发式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理解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如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随机优化方法,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已对经典的基于梯度的优化方法有一定了解。在介绍模拟退火算法之前,可先向学生提问:经典的优化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接着可再提出问题:如果在经典的优化方法中加入随机因素会出现什么结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提示,最后再给出模拟退火算法的主要步骤和主体思想。

此外,在介绍混合算法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如可提问学生如果把模拟退火算法和神经网络混合起来进行问题求解应该怎么做。3示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纯粹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可能觉得索然无味,从而直接导致学习兴趣的减弱。而通过选择一些经典的示例进行分析、讲解与讨论,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增加对所学知识实用性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讲解遗传算法的主要步骤,即编码、解码、交叉、变异、选择时,通过选择最短路径问题的示例来解释其运行机理。最短路径问题是一类离散优化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到一条从起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在运用示例讲解时,首先给学生介绍如何对每一条路径进行编码,然后介绍如何对不同的路径进行交叉、变异和选择等操作,而且说明在上述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合法路径应该如何进行处理,最后讲解如何选择较好的路径来进行下一次进化等等。通过上述讲解,学生对遗传算法的主要步骤具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

此外,在讲解神经网络时,可首先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神经网络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接着通过选择一种经典的神经网络示例,即BP神经网络,对其原理及具体实现过程进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作者通过选用Matlab语言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对BP神经网络进行了讲解,包括如何构造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如何执行反向传播等等。最后再通过选用一个BP神经网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示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对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应用便有了具体而生动的认识,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多媒体课件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有许多“黑板+粉笔”不可企及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可以生动且有效地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讲解,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演示、录像演示等可以使学生对学习要点有更直观和深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解释遗传算法对某一优化问题的进化过程时,可将初始群体中个体的分布,运行到中间代数时群体中个体分布,和进化结束时群体中个体的分布情况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这样,学生便对遗传算法的进化迭代寻优思想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学生可以很深刻的理解遗传算法搜索到全局最优解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此外,还可通过录像演示,将整个进化过程中每一代群体中个体的分布情况全部演示出来,这样遗传算法的整体执行过程便在学生眼前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在介绍各种智能优化算法之间的优缺点、异同点时,也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图形工具将优缺点和异同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使得教师在讲解时便于归纳叙述。

5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对于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这门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将优化算法应用到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全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为学生设计了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差异进化算法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BP网络解决XOR分类问题等几个题目,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要求学生采用Matlab、c语言等软件实现上述问题的编程求解,并规定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周。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对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应用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升华,并且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9篇:代做课程设计范文

绩效工资是指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

绩效工资的特征

它的基本特征是将雇员的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业绩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内涵更为宽泛,它不仅包括产品数量和质量,还包括雇员对企业其他贡献。企业支付给雇员的业绩工资虽然也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几项主要内容,但各自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绩效工资的实施条件

(1)工资范围足够大,各档次之间拉开距离;

(2)业绩标准要制订的科学、客观;业绩衡量要公正有效,衡量结果应与工资结构挂钩;

(3)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支持业绩评估系统的实施和运作,使之起到奖励先进、约束落后的目的;

(4)将业绩评估过程与组织目标实施过程相结合,将工资体系运作纳入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运作系统之中。

教师工作量计算及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一)课堂教学教分值按公式N= 计算。其中 为教师所授第i班学时数, 为所授第i班课时折算系数。

计算以教务科正式下达的学期教学计划及实际授课学时数为基本依据。按不同情况取值如下:

1.与教学内容有关的

(1)教师担任不同班级同一学科,但授课内容要求及侧重等差异较大,且按不同教学大纲、计划或教材授课,并编写了不同教案(简称“两个头”),则

=1.00

(2)教师担任同教材同进度的重复课,其 =0.9。(4)教师同时讲授两门课,教分较少的课 =1.2。

(5)在学期进行中,因教学任务需要,临时安排接(代)课时,在前两周,所接(代)课与任课若为两门课,所接(代)课的 (6)其余情况授课, =1.0。

2.与授课班级内学生人数有关的 (2)21~35人,=0.9

(3)36~50人,=1.0

(4)51~65人,=1.1

(5)66~80人,=1.2教师所担任的授课如涉及上述多种情况,则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复合计算。

二)在校外带领并指导学生野外操作实习按每周每班40教分计,由参加指导实习的教师按情况分配,但每个教师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2教分。

(三)无课教师指导校内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按周学时×0.6进行计算。

(四)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同时又指导校内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按如下标准核定教分。

(1)所任课时6学时,实习教分=(1周总学时-所任课时)×0.6(五)除教学授课计划以外所开展指导的各项文体活动,另计工作量,其计算标准为:

(1)每领做一次早操按0.5教分计。

(2)每领做一次课间操按0.2教分计。

(3)组织开展辅导课外文体活动每小时按0.5教分计 。

(4)组织筹备校运动会,根据其工作量由体育组写出报告,经

教务校长审核后由校长批准发给一次性奖金,不另计教分。5)练习代表队参加经学校批准的校外文体比赛活动,每次实际练习时间达1小时以上的计0.6教分;如比赛取得好成绩,可按取得的名次,由基础部写报告,经教学校长审核后由校长批准发给体育组一次性奖金。

(六)教师因公出差,每周工作量按10教分计。

(七)由专业科、教研室指定并经教学校长批准的指导教师,有指导计划并予以实施,有检查考核,期满有鉴定,视其指导情况每学期计0~12教分工作量。

(八)由学校安排教师编写教材(无稿酬)及其他教学资料,按全稿(包括审定、校核)每1000字计1教分工作量。

(九)学校统一停课考试的学科,任课教师出考卷每套(包括标准答案、评分标准)2教分,改卷(包括成绩单、成绩分析、整理上交试卷)每班2教分。

(十)教师受学校委派在校外任课,其工作量计算与校内任课相同。

(十一)教师完成其他零星工作任务,一般均不再计算工作量,非凡情况可由专业科申报,由教务科会同教学校长决定其工作量。

(十二)教师工作量由所在专业科(部)填报,教务科核定和汇总。

(十三)教师业务档案中,工作量按实际授课时数及完成的其他教学任务填写。

(十四)假如教师每月教学工作量折合教分超过50分,超过部分每1个教分的效益工资增加5元(指导校内外停课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不计超教分)。(十五)见习教师在见习期内任课,在18教分/月内,不计发任课效益工资,超过18教分/月,超出部分每1教分计发10元效益工资。

二、绩效工资及部分津贴的计发;(一)任课教师每一个教分按所聘职称发给单位教分绩效工资,其金额为副高级20元,中级17元,助理级15元,员级13元。

(二)教师(含职工)举办经学校批准的讲座,每次发给讲座津贴100元。

(三)教师按规定进行早、晚自习辅导,并到班级认真答疑和治理,每辅导1次自习发给津贴10元。

(四)教师(含职工)参加由教务科正式排定的监考,每次发给监考津贴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