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拯救未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如今的地球,已大不如前,以前的美好,已失去......但是,一切的事物都是可以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可是!如果人们不及时改正,如果......不要让这些事情发生,让美丽的面纱覆盖住地球可怖的面貌,让地球变得美丽,覆盖住这个可怕的传说......
而就在信誉楼的后面,矗立这两个大烟筒,冒出来的,却不是人们美好的希望,而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污染了空气,那的空气本就浑浊,再加上.....这好比如虎添翼,加快了地球的毁灭,是人类自生自灭......所以,罪魁祸首是我们,是人类!
保护地球,爱护地球,善待地球上的生物,不让它们流泪,不让我们人类流泪,更不能让地球流泪。善待它们,不放弃,不丢弃,要努力!地球因我们而骄傲!因我们让美好!
未来的天,是碧蓝的;未来的鸟,是布满蓝天的;未来的空气,是美好而甜美的;未来的大海,是翠绿的;未来的大地,是可爱的!
前不久,跟朋友一起逛花市,朋友买了一盆仙客来,要送给其母亲。仙客来紧凑的株形,肥厚的叶子,鲜艳而奇特的花朵着实令人喜爱。朋友怕公交车上人多拥挤,碰伤仙客来,还特地打车把花送到老太太家。老太太收到儿子的礼物,也是爱不释手。
没过几天,朋友打来电话,说:“这盆仙客来蔫了,叶子和花梗全部耷拉下来,彻底塌架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缺水,仔细一问,果然如此。原来,老太太非常喜欢这盆仙客来,看到花盆有些小,就换了一个比较大的瓦盆,又掺些以前养花剩的土。将花放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后,就去走亲戚了。3天之后回来,就发现仙客来蔫了,老太太也想到可能是缺水,但浇水浇到顺着盆底的排水孔直流,也没见叶子恢复。
我告诉朋友,仙客来在前期的生长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养分,贮存在萝卜状的块根内,这些养分足够供应其开花的需要,根本用不着换盆。如果换盆时操作不当,还会对根系造成伤害,影响其对水分的吸收。况且盆内的土也是由草炭土、珍珠岩等组成的专用土,如果换成自己配的土,反而不利于其生长。因此,买回家的仙客来只需平时勤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就可以了,但要避免积水,浇水时也不要将水浇到块根的生长点上,以防块根腐烂。一般情况下不用施肥。如果施肥可用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向叶片喷洒,以补充磷钾肥,促使花蕾绽放。对于因缺水而叶子、花梗萎蔫的植株,不能按照常规的方法从上面浇水。这是因为用于种植仙客来的土有着极好的排水性,如果等其完全干透,从上面浇水,水就会很快流出,但土壤还是干的,其根系吸收不到水分,叶片只能继续蔫着。长此下去,叶片会发黄,最后干枯,花蕾也不能绽放,植株完全进入休眠状态。正确的方法是,将花盆放在与室温相近的水盆内,采取“浸盆”的方法补充水分。朋友的母亲按照我说的方法做,两小时后花梗和大部分叶片恢复了坚挺的状态,满满的一盆水也被仙客来吸收得所剩无几。
我还告诉朋友,从花市买回的仙客来应放在室内阳光充足处,不要离暖气片或炉子等取暖设施较近,以免因温度过高、光照不足而导致叶子、花梗徒长,这样株型不仅会变得杂乱难看,容易倒伏,而且还会消耗过多的养分,对正常开花造成影响,从而缩短花期。所浇的水应与室温相近或手感不过于冰冷,理想的方法是将水放在室内几天后再浇,这样既可挥发掉水中的氯气,又不至于过于冰凉。
如果离家时间过长,可先将仙客来浇透水,然后再找一盆水和一块吸水能力较强的棉布,把棉布湿透后一头搭在水盆内,一头搭在盆土上,这样盆里的水就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花盆里,供植物吸收(对于其它种类喜欢湿润的花卉也可使用此法补充水分,但喜干旱的多肉植物则不宜用此法,否则会因土壤过湿引起烂根)。
这些年我陆续出过几本有关心理健康的书,谈怎样走出焦虑症,也谈怎样有效地在职场减压。不少朋友来信,大多是告诉我读了这些书有怎样的感想,也有些朋友说他们按照我书中的方法去做,使生活工作的状态得以改善,这是令人欣慰的。
但是也有一些朋友提出相反的看法。
“柯先生:你好!
对于你的减压提议,不会有多少人接受的。因为时下人们对成功的理解就是能挣很多钱。而中国有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要想赚钱,就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拼尽体力。这能不损害健康吗?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还有央视十套节目中介绍过的许多“大家”,他们就不会英年早逝,不会过劳死。因为他们不带任何功利目的,不图任何利益回报,他们全神贯注搞科研,一门心思做学问,乐此不疲,乐而忘忧,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得到了乐趣,获得了身心的享受。他们都是高寿的。所以说‘英年早逝’、‘过劳死’等说法并不科学。
心情舒畅地劳动,心甘情愿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干也不会累死人。干完事情痛痛快快地睡一觉就解除疲劳了。可怕的是为了钱或者权去拼命,不累死才怪呢。因为人的欲望很难满足,要不然怎么会有欲壑难填的说法呢!
以有限的生命去填无底的私欲,到头来只能自取灭亡……”
首先我想说,这位朋友提到的“大家”并非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相信也不是“不图任何回报”,他们事业的成功,就是最大的功利,而社会对他们的承认,亦是对这些“大家”最大的回报。
当然,这位朋友的观点有一些道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确有“乐此不疲”的一面。但这只是一面,任何真理超过限度都可能成为谬误。几年前,我在博客上写了篇文章,谈著名画家陈逸飞过早离世,题目是“焦虑过多的时代我们怎么办?”
天才夭折,社会自然一片叹惜。但陈逸飞是累死在自己投资的片场上,没有人强迫他做这个项目。我想,他也不仅仅是出于挣钱的目的才来拍片,他有自己的追求,他希望在电影领域也能实现自我。实在说,对于画家陈逸飞来说,后人对他成就的评价不会因为多了一部《理发师》而提高多少,也不会因为这部片子中途遭遇挫折而降低一些。在他去世不久的几次拍卖活动中,陈逸飞的生前画作一一拍出了高价。只可惜,他再不能享受自己才华的成果。
多年来,我一直关注心理健康,且认为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样重要,甚至认为,由于相应的知识在大众中普及率相当低,许多人对心理疾病没有认识,其结果是它对现代人的伤害更大,许多悲剧由此产生。前两天我还遇到一位朋友,说起抑郁症,他很天真地说,不就是小心眼遇事想不开吗?
所以,即使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即使是做自己热爱的事业,也要有一个“度”。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加强对这一领域社会文明的建设。未来在表彰成功者和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时,希望不再用“积劳成疾”这样的词汇,不再是“带病工作”,不再是“废寝忘食”,不再是“英年早逝”,而是“会工作又会休息”,是“成功而健康”,“成功而快乐”。
生命对于任何人都只有一次。这位朋友说,“因为人的欲望很难满足,要不然怎么会有欲壑难填的说法呢!”我对欲望历来并不否定。人活在世上都会有欲望,都会有追求。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活得智慧就是随时能清醒地把握自己力量的限度,在“力不从心”的时候清醒,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古代有一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现代有一名句“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一个人,如果目的正确,方法明确,那么,活40岁与活80岁能做的事显然大有不同。对于一个拼命劳作的人来说,当他以自己身家性命的拼博倒下时,可能比同龄人多一点成就。但如果换一种活法,善于减压地工作,善于量力而行地工作,那多出去的40年,不知能干多少事呢!
关键词:煤矿;思想政治;发展;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煤矿企业的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煤矿企业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探究,保证煤矿企业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1.思想政治工作对煤矿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管理的内在要求
煤矿思想政治是以思想和马列主义作为主要思想政治观念,来对员工启发、引导和教育的,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对自身在煤矿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有正确的认识,将自己的行为和煤矿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发挥主动性、责任感和创造性,用自身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到煤矿事业生产和管理中去,不断促进煤矿管理和效益的提升。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在如今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1.2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管理的核心工作
人员管理是在煤矿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过重,而人在管理中是最活跃也是潜力最大的因素。在当今煤矿工作中,人、物、财是三大要素,更是管理的重要对象。三大要素中,人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因为管理需要人来管理,而思想工作的对象也是人。管理思想要以人为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是管理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不仅对煤矿精神有效推广,也能陶冶员工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员工团队整体素质。
2.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我国煤矿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并且不断改革和创新,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但是对于目前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式,对员工开展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虽然如此,还是有很多煤矿企业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忽视,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费力耗时,也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因此而消极怠工只走形式。目前我国煤矿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没有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煤矿思想政治工作中煤矿企业员工是主题,因此加强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能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并端正员工工作态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素质,让企业团队具有凝聚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很多中小煤矿没有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只认为煤矿思想政治工作是费力耗时的工作。这就造成企业员工思想政治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状况出现脱节情况,而且十分严重,造成企业发展不具备文化底蕴,日常生产中员工无法积极投入工作,这就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
2.2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水平偏低
对于煤矿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来说,自身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无法起到领导和带头作用,思想政治的开展抓不到重点,最终导致员工对学习失去热情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负责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负责人员自身思维老旧,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方法脱离实际,过于纸上谈兵,而在实践方面无法积极有效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2.3煤矿企业员工积极性不足
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往往只是形式的存在,一味的对员工进行灌输和说教,没有对员工的思想方面进行考虑,导致员工对工作不热情,积极性也不高。而且,煤矿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这就不能形成有效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不能带动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造成目前的煤矿企业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只是被动接受,而效果则差强人意。
3.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趋势研究
3.1煤矿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
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会对各能源需求也就不但提高,如果没有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能源,就会对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起到阻碍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3.1.1思想与时俱进
党和国家每年都会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关的知道策略和房展,我国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也要积极贯彻和落实。保证员工学习党的先进思想、落实国家政治理念,端正工作态度。
3.1.2管理与时俱进
煤矿企业的经营者和相关负责人在制定经营方案和管理办法时,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充分考虑,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管理工作中去。
3.1.3实践与时俱进
实践做到与时俱进主要是针对煤矿生产人员来说,煤矿生产工作者在生产操作中,对每项指标都要严格控制,保证煤矿生产负荷相关规定和要求。还要积极学习党的先进的思想政治,对自身理论知识不断扩充,提高个人素质和行为的规范化。
3.2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的综合保障
煤矿企业中大部分员工从事采集工作,劳动强度大,危险性较高。所以,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员工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首先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并且煤矿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模式和规模逐渐扩大,员工越来越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就更加重要并且逐渐突出,已经成为企业的综合保障。所以煤矿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建立更加重视,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断开展,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3.3科技对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煤矿企业中同样也是,最近几年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这就促使煤矿企业的相关技术和工作模式发生很大改变。科技的发展使煤矿企业获取到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一定消极影响,很多不良思想对员工价值观造成影响,使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中小煤矿企业为了收益和发展,导致员工思想发展脱节,对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负面影响。科技在不断进步,煤矿企业就应该注重在发展中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员工工作方向进行调整。
3.4煤矿体制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转型使煤矿企业也开始进行体制改革,随着煤矿企业自身发展和体制改革的进行,原来的企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变,这就造成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一部分员工无法适应新型的内部结构而造成思想波动,但这属于煤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必经过程。所以,煤矿企业要做好准备,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结构进行调整,尽可能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保证员工适应企业发展和改革,降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4.结束语
总之,煤矿企业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重点话题。煤矿企业要针对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不断发现问题,制定相关策略、企业机制,并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企业正常开展,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制度,更好的发展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作者单位:贵州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晓伟,煤矿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科技风,2013
但R&D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会产生某一企业的R&D成果在没有市场交易的条件下被其他企业无偿获得的外部性。而且R&D活动同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万一研发失败,只有研发企业独自承担损失。R&D活动的外部性和不确定性会引起市场失灵,导致企业R&D投入不足。我国政府采用给予企业R&D活动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来引导企业扩大R&D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允许企业的R&D活动支出从应纳税所得额中加计扣除(国税发[2008]116号),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所得税率(国科发火[2008]172号),以及部分营业税和增值税方面的优惠(财税字[1999]273号)等。这些公共政策引导企业R&D投入的效果如何,是目前文献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影响企业R&D投入的因素、财政补贴政策的效果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政府引导企业R&D投入提供有益启示。
一、影响企业R&D投入的因素
影响企业R&D投入的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公共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引导效果。故在此首先梳理研究影响企业R&D投入因素的相关文献。
(一)企业规模
企业特征会对其R&D投入产生显著影响。现有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入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些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正相关关系。企业规模越大,可能会有实力雇用更多的研发人员,财力也越雄厚,R&D投入也就越多。Shefer和Frenke(2005)发现,企业的规模越大,R&D投入也越大。张西征等(2012)发现,由于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差且不稳定,因此这些企业的R&D活动缺少企业内部财务资源的支持,而大企业盈利能力强且稳定,因此R&D投入也越大。二是倒U型关系。企业为提高市场地位,有很强的创新动力,但当企业规模足够大,能成为市场上的垄断者时,则创新动力下降。孔伟杰和苏为华(2009)分别以销售收入和企业员工数量来衡量企业规模,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R&D之间的关系是先正后负的倒U型关系,即存在规模拐点,当企业规模超过该拐点时,企业R&D投入下降。三是无相关关系。影响企业R&D投入的因素很多,企业规模只是其中一个,因此,企业R&D投入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或倒U型关系。Jefferson等(2006)发现,中国制造企业R&D支出与企业规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二)产权性质
公司中控股股东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产权性质。现代公司大股东(或控股投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冲突,控股股东总是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事,并且不同特点或属性的控股股东,其目标和行为方式也不同。比如在外资控股的企业中,外资控股机构在投资等方面专业性更强,比内资控股机构的资本运作能力更强,而且更倾向致力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姚铮等(2014)发现,外资背景创业投资机构持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行为比内资背景创业投资机构持股的公司更积极。为了保护社会情感财富(Socioemotional Wealth),家族控制企业的R&D投入显著低于非家庭控制的企业(Chen和Hsu,2009);但当家族的目标与其控制企业的经济目标一致时,或当家族财富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较小时,家族企业会有更多的R&D投入(Sciascia等,2015)。
(三)融资能力
企业R&D投入也与其获取资金的能力有关,当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越强时,企业的R&D投入也会越多。廖信林等(2013)研究发现,当企业的营业收入越大,所在地区金融市场越发达时,企业获取用于R&D资金的能力就越强,相应的R&D投入也就越大。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会抵制其R&D的投入。Hall(2002)研究发现,新成立的、规模较小的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只能通过风险投资筹集R&D所需的资金;但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筹集资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R&D投入。张杰等(2012)发现,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并不能增加R&D投入,反而减少了企业的R&D投入,说明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并不是用于R&D,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企业的R&D投入。
二、政府对企业R&D活动补贴的效果
对企业R&D活动直接补贴是政府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政策之一。对这一政策效果的讨论和实证检验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补贴政策效果的实证检验
现有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有三种:一是激励效应,即财政补贴增加了企业的R&D投入(朱平芳、徐伟民,2003;Wollf、Reinthaler,2008;王俊,2010);二是挤出效应,即财政补贴挤出了企业的R&D投入(逯东等,2012;Guan、Yam,2014;杨晔等;2015);三是财政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是一种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Zhu等,2006;Hussinger,2008;刘虹等,2012;戴小勇、成力为,2014),即当财政补贴的金额超过临界值时,财政补贴越多,则企业R&D投入的金额越小。
(二)影响财政补贴效果的原因
以上研究表明目前对于财政补贴效果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原因是企业规模、企业产权性质以及融资能力等均会对财政补贴的效果产生调节作用。Lach(2002)发现财政补贴对小企业的R&D投入会产生激励效应,而对于大企业的R&D投入会产生挤出效应;Guellec 和 Van Pottelsberghe(2003)研究发现,财政补贴的效果依赖于政府对R&D补贴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当政府对企业R&D活动提供长期或持续的补贴时,则会导致激励效应,否则会出现挤出效应。江静(2011)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出现在内资企业中,而在外资企业中则出现挤出效应。王一卉(2013)发现,在民营企业中,财政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是激励效应,而在国有企业中则呈现出挤出效应。李永等(2014)研究发现,财政补贴能引导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大的R&D投入,而对于大企业或国有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差。Hyytinen 和 Toivanen(2005)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应在融资约束越大的企业中越显著。
(三)提高财政补贴效果的对策
针对影响财政补贴效果的原因,现有研究对提高财政补贴效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王俊(2010)提出应加大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资助力度,从而缓解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缺口导致企业R&D投入不足的现象。Liu和Li(2014)将财政补贴分为对研发成果的奖励补贴和对研发费用的补贴,研究发现,对研发费用进行补贴所产生的产品数量、利润和社会福利等均小于对研发成果的奖励补贴,因此,他们建议政府应当更多地使用对研发成果奖励补贴的方式。安同良等(2009)建议改革科技评估和评审体制,加强对企业 R&D 的外部监督,增加企业发送虚假创新类型信号的成本以及企业R&D补贴的违约成本,从而降低由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三、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R&D投入的效果
(一)税收优惠政策是否提高了企业R&D投入
国外的研究大多发现,政府对企业R&D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激励企业增加R&D投入,研发更多的新产品(Czarnitzki等,2011;Kobayashi,2014)。而国内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朱平芳和徐伟民(2003)、蒋建军和齐建国(2007)分别以上海大中型企业以及中关村科技园企业为样本,发现税收优惠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效果比较显著;而范金等(2011)以及王再进、方衍(2013)均发现,现行R&D税收政策与企业R&D投入的相关性不明显,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作用较小。
(二)影响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原因
由于国内部分研究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激励并不明显,有的学者就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连燕华等(2012)认为,可享受减免的研发费用范围较窄、费用界定不明确、费用审核与监管无明确规定以及企业研发费用基础管理薄弱等问题,是导致税收优惠政策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范金等(2011)调查发现,企业是否有健全的研发支出核算会计制度,是影响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我国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政策的改进方向
由于目前企业研发享有税收优惠的范围仅限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因此,可以享受此政策的企业较少。薛薇、李艳艳(2010),王玺、张嘉怡(2015)建议取消研发领域限制,实现普惠性的优惠政策。影响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研发费用的归集和认定比较困难,因此,现有研究建议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财务管理水平,完善研发支出的会计核算体系(连燕华等,2012),以及落实好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和统一企业研发费用的归集口径,简化认定程序,降低政策执行成本(王再进、方衍,2013)。
[关键词]单独二胎;Leslie模型;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
The research on the "separate two-child" policy for China's future population size, structure and impact
Mu Xin,Zang Di,Yu Hai―yan
(College of Mathematics,Baicheng Normal University,Jilin Baicheng 137000)
Abstract: The number and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first statistics 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 data,using Excel spreadsheet calculat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of all ages, establish Leslie model, predicted 2035 - between 2040, the number of 0-14 year olds will reach the maximum,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ill be reduced. After 2040, the number of 0-14 year olds will be reduced, while the elderly population will increase. Therefore, the "separate two-child" policy just to alleviate the short-term problem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Keywords:separate two-child; Leslie model; population; population aging
人口问题有不少经典的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都依赖于生育模式、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与政策及人的观念、社会文化习俗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单独二胎”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的变化趋势如何?是否能缓解人口老龄化?
为方便起见,本文作如下假设:在验证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其它人口结构保持稳定;不考虑其它政策或重大事件、灾难等对人口问题的影响;我国人口没有较大的迁入和迁出,保持动态平衡;我国人口出身率和死亡率视为常数,短期内保持不变。
我们首先收集整理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并按年龄段提取男女性数量,计算出各年龄段男女性比例,见下表1。
表1 各年龄段男女性比例统计表(%)
通过以上数据,以女性个体数量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总体数量按一定的性别比算出,建立Leslie模型。以每五岁为一个年龄组,将0-84岁分为17个组,85岁及以上分为第18个年龄组。设实数a为未来年份的生育率与现在种群的生育率之比,,通过改变a值来改变每个夫妇所生的孩子的个数,而且a的值大概等于每对夫妇所生的孩子的数除以总和生育率,计算得到在“单独二胎”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的分布如下表2:
表2 “单独二胎”政策下,中国未来人口的分布(单位:万人)
我们算出各年龄段占总人数的比例,绘制出散点图,见下图1
图1 2015-2060年各年龄段人口散点图
由上图知,0-14岁的人口比例先增加后减少,在2035年达到顶峰,15-64岁的人口比例变化无明显趋势,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先减小后增加,因此在“单独二胎”政策下,只是暂时缓解老龄化等人口现象,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人口结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M].中国统计出版杜,2011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编.数学模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赵东泉,黄汉明,龙文.人口发展模型预测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作者简介
牟欣(1980――),女,白城师范学院数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数学;
在素质教育蓬勃葱郁的今天,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是一股澎湃的大潮,一道飞扬的风景。两者“牵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造成闪耀学生“眼球”的心理效应,包括观者眼里的“热火朝天”,而是通过“声色光影”的融融氛围,涌起学生强烈的自我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本源探究能力。
一、现状明鉴,革古之旨
首先,不妨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在轰轰烈烈的语文“网络媒体化”运动中存在的“山那边还是山”的状况。其误区主要存在于以下三种形式:
(一)“展览会”式
此误区的观摩状主要表现为“油盐酱醋、鸡鸭鱼肉”或你唱罢,我登场,或群起而露脸。知识系统在此成了“皮偶”,而多媒体技术存在于几类玩偶背后的那根线,学生和老师在纷纭嘈杂中浑然不知所归:语文课怎么了?
推往究因,过去的教学模式形式上曾为“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粉笔打天下。”但其弊端所在,并不仅仅在于粉笔的知识传输速度及书本的认知范围局限,而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执掌着“话语霸权”,简单局限了学生的认知过程,甚而漠视学生的认知成果。
(二)“喧宾夺主”式
此教学状貌唯信息技术为乾,唯网络知识为坤,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能动意义微乎其微,主人翁地位更是薄弱不堪。由此,应像水一样流动、云一样飘逸的课堂内涵需重新眸亮。事实上,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的“拔山为寨”过程,它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并获得质化的过程。
(三)“隔靴搔痒”式
在语文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媒体或网络的存在,并不是针对性地辅助课程结构的艺术化、知识容量的最优化,以及学生获取信息并发展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性,而是显得有些“浮光掠影”,说本质一点,即类似于“隔靴搔痒”。
具体表现为如下种种:其一,从教师角度分析,他所择取的网络资源(文字、声音、书画类)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处于遥遥相对的状况,不能激发学生的“跃马”意识或启示他们对问题的自主反馈,另外,也有可能教师对学生在网络媒体环境下的“反馈”信息没有给予足够的“通渠”,从而导致学生“徘徊复徘徊”;其二,从学生角度来说,有时会因观念上的模糊,他们只是“走马看花“式地对待媒体信息,而非积极的融会、自主的发现。
二、反思针砭,鉴今资明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信息化必将涉及许多具体的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缘于此,它使得一些人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笼统知识以媒体的包装粉墨登场,并以热闹效应作为评价课程创新力度的标准。“展览会”式的畸形运世,只不过用知识的出现方式改变一下而已,其话语的霸权性质并无本质动摇。另则,其过于招摇、过于喧嚣的场面破坏了语文课堂应有的人本气息的酝酿。
就“喧宾夺主”而论,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权柄。而“喧宾夺主”式的误区正是忽视了这一点,把多媒体的功效提高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本应“生旦”地位的学生群体沦落至“杂”类角色,有时教师也不免“作茧”于媒体技术的翻新状态。因此,除了知识容量的膨胀之外,课堂的弹性活化因素依然没有得到激荡。信息化课堂依然要以教师的创造性教为主导,以学生的探索性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一个利于观察、思考、发现的互动环境。
谈及“隔靴搔痒”,此误区在认识区域相对模糊。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观念里,尽管也强调“尽善尽美”,提倡“水滴穿石”,但是相对来说,敏锐意识与“究根”观念不强。延及开来,信息与语文课程整合之所以会出现“隔靴搔痒”的状况,亦有此思想渊源。但是,从本质上探讨,还是应归咎于教师与学生对新课程中网络媒体的功能认识不够。
三、未来探究,鼎新之成
基于以上误区,语文多媒体教学应如何走出“山那边还是山”的窘境,从而走向“山那边是海”的广阔天地呢?苏联教授巴克拉诺夫指出:“采用信息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离开了这些,电教媒体也就谈不上比传统媒体的新与优。”
(一)“旁枝斜逸”
这一创设既是基于多媒体的工具性效应,也是导源于心理学“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感催化因素。
至于语文课堂借助电脑可以扩大知识容量,加快课程节奏,这一点有目共睹,也就不再赘述了。然而在浩渺的网络资源中如何精选原料,并巧妙“嫁接”到课堂之中,从而实现“物尽所用”,却非弹指一挥间。教学思维惯常的状态是“直道而行”,无形中导致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较为疲倦,所以教者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不妨巧妙的旁敲侧击,以自然界的“旁枝斜逸”渗透进人文课堂。比如采用对比化的声音图像效果比类引申,采用相关而非直接的文字资料引发学生对源问题的联想思考,诸多方案应势而动,不一而足。
不过,此“旁枝”也要旁得如东家之子,恰到好处,此斜逸也不能斜至九霄云外,斜至碧落茫茫。“度”的尺度不仅是发散性思维需注意的问题,在这里也同样举足轻重。
(二)情感点燃
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元在谈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强调指出:“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大力推行“乐学”即是重视情感的明证,现行的素质教育更是把情感因素置于前所未有的峰巅。而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设施,在语文课堂中应发挥其潜在的“星星之火”博情效应,从而以情促思,以诱激思。
具体来说,多媒体特有的“声光色影”有利于创造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对知识的获取、处理、创造及表现能力也就顺势扶摇而上。可以说,网络资源下的音乐感、画面感,包括那些无法借助口头语言领会然而意蕴深远的超文本结构,改变了语文课堂以往的“黑白”色调,给于其斑斓的艺术气息。学生在课堂的艺术里“艺术”其灵感与思维。
面对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本“人情”十足这一特点,适机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氤氲氛围,点燃情感,可谓大有市场。比如诗歌可以配上朗诵,小说可以抹上画面,曲词可以协以唱段,话剧可以调以实况录像。
(三)对话互动
根据教育学家刘庆昌先生的研究“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教学的最终产品是具有对话理性的,具有社会交往、沟通对话能力的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推广时最忌讳也是最明显的误区即是“展览会”式,它漠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得本应处于腾挪状态的“深沉对话”显得弱不禁风。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处理此环节,完全可以焕发其本有的“生命光泽”。
新课程强调,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语文多媒体教学也应在此主旨下乘风破浪,并且可以走得更远,看得更高。其先决条件是改变“人机”间单一化的输送模式,实行“生机”间对话,以此融合活化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系统。
事实上“人机”对话即学生不是单一的吸收网络信息,而是在思维的深处与信息进行生生不息的筛选重铸工程,以此凸现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创造性。在这基础上,师生间、生生间再以辩论的氛围、切磋的语言使新生知识千锤百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维能力。”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对话教学也使此能力获得长足前行。
从人类文化史来看,“末世灾难”是一种普遍的宗教意识。“末世灾难”就是关于现实世界在某个时间点终结的意识。基督教的千禧年和佛教的轮回说中都包含着这种终结意识,从它们的“极乐来世”和“彼岸天堂”观念,我们知道,现实世界的终结,是人类进入更理想、更幸福的世界的开端。玛雅历法关于“2012末世说”的预言本身也是指一个大轮回的新起点。因此,依诸多古代宗教之意,“世界终结”不是人类的毁灭,而是人类的拯救。“终结”是通过“毁灭”而实现拯救和更兴。依照《圣经》的叙述,人类诞生早期就经历了一次大洪水的没顶之灾,因为诺亚方舟的拯救而保存了物种,从而获得更兴。为什么古代宗教普遍具有一种“毁灭―更兴”的教义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人类超现实的理想性意志的表现,渴望现实世界经历凤凰涅式的更兴而成为更理想、更完美的世界。宗教精神不是科学精神,但是作为前科学的人类精神的高度体现,包含了更基本、更深刻的人类学内含,“末世意识”是其体现之一。电影《2012》就是以基督教的“毁灭―拯救”模式为叙事结构的,因此,与其说这部电影宣扬了“末世灾难”,不如说它是在呼吁“从地球灾难拯救人类”的宗教意识复兴。
那么,为什么在进入21世纪近十年的时候,“末世意识”流行起来,并获得了娱乐市场?这种现象当然不排除商业炒作和部分民众的游戏心态。但是,在流行的背后也包含着更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动机。这个动机就是对高速发展的世界未来的预测。“末世灾难”可以理解为一种极端性的未来预测。这种终结意识的着眼点是,在当下的常态生活世界终结或转换之后,世界或人类的生活将如何进行?
为什么今天对世界未来的极端性预测,即终结预测变成了一个流行问题,形成了“末世意识”?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对世界的掌控能力巨大提升,人类要求看到更广阔遥远的未来世界,就是说对未来预测的愿望更强烈了;另一方面人类对于技术本身造成的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和人类社会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即科技发展导致的人类存在危机意识也日益增强。因此,笔者认为,今天的末世情怀是人们对未来的极度预测需求和强烈危机意识结合的产物。
诚如上文所说,前一段时间索尼为PS4打造的VR头显PS VR开始接受预订,而相对于Oculus Rift和HTC Vive,PS VR的预订渠道极多,对于想要体验VR的用户来说,购买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在很短的时间内,亚马逊与沃尔玛等店面中,PS VR附带有手柄和摄像头的首发包已经完全售罄,只有头显本体的核心包有少量存货。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索尼自己宣布将在今年内有50款VR游戏上市,让市场对其信心大增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整个市场对于VR产业未来前景的看好。
不只是索尼,在早前,扎克伯格也调转了Facebook的方向,准备走VR路线。他甚至还花了20亿美元收购了一个VR硬件制造商―也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Oculus,并加入了各种新的全景视频,从而试图在硬件和软件上打造自己的VR帝国。但是,PS VR的大热和扎克伯格的看重,真的能够证明VR行业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其实,游戏不能拯救VR行业
我们知道,VR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各方认为是未来影音娱乐和游戏市场的发展方向,但令人尴尬的是,它也一直处于“扶不起的阿斗”的状态之中―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难以真正获得突破。画面失真、沉浸感不足,以及没有真正适合的游戏在这一平台中出现,都成为了限制VR发展的瓶颈。所以现在很多VR硬件生产商都纷纷推出各种低价VR设备,就是期望用低价策略先把市场做大,让用户真正开始接受VR这种娱乐方式。但是从目前来看,VR眼镜卖得多,并不能代表VR市场能做大,很多VR眼镜在被用户购买后,使用了没几次就陷入了“吃灰”的境地,VR始终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目标用户群中。在这种环境下,Facebook的举措能否引爆VR行业,我们姑且不论,那游戏又是否能拯救VR行业呢?恐怕很难!
目前,VR游戏的数量和质量,是限制VR游戏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很多被寄予厚望的VR游戏至今没有上市,人们只能根据游戏开发者所提供的几个游戏视频和游戏截图来推测它的质量。同时,为了强调VR游戏的沉浸感,很多游戏类型都非常相似,不是深海探险就是鬼屋猎奇,再不然就是和恐龙“突突突”,大有不把人吓死不开心的味道。但是一个平台上聚集了数量过多的同类游戏,本身就意味着这个平台对其他游戏类型不够友善。如果VR游戏开发商只能提供给玩家恐怖游戏,那么不要说拯救了,这些游戏很可能会反过来毁了VR游戏的未来。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开发商都盯着这一题材游戏不放呢?就是因为“简单”!很多开发商只看到了VR的沉浸感,并想要用恐怖游戏来将其增强。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让人神经紧张之外,还应该如何让人不自觉地就投入这个世界之中。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VR游戏,看起来就好像一个个VR视频一般,游戏开发者在自说自话地告诉玩家“我很真实”,却没有考虑到玩家自身的互动需求。
VR游戏想要迎来春天,还得等
在VR游戏开发商不断鼓吹VR未来一片美好之时,我们看到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对于VR其实都还持着怀疑的态度。前一段时间刚刚回归A股市场的完美环球推出了自己的首款VR游戏《深海迷航》,但是这并没有拯救完美环球的股价。在VR市场上,依旧缺少真正能够在这一平台中大红大紫的游戏,而我们知道,没有好游戏,就意味着它注定只能成为小众爱好,设备再多,也难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