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描写母爱的诗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母爱的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母爱的诗歌

第1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冰心既是一位小说家,又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散文家。她一生勤于写作,关心祖国和人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早期诗作《繁星》和《春水》,不仅是冰心诗歌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诗作的代表性作品,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所熟知。

【精彩片段一】

(一)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二)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品味赏析】

冰心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这两首小诗对这双重内涵都有所体现。它们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比喻新颖,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精彩片段二】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品味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儿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儿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儿的“血雨”,生动贴切,引人深思。告诉我们在羡慕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更应看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精彩片段三】

《春水》之一七四: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品味赏析】

这是一首极富哲理的劝勉诗。诗歌开篇用呼告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劝勉青年人勤奋努力地学习,去“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不要懈怠,不要蹉跎。然后,用一拟人兼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原因,催人上进;因为“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啊!诗歌与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到此,我们耳畔会油然响起古代那位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而扬鞭催马自奋蹄,勤勉地去抒写辉煌的人生。

【精彩片段四】

繁星春水

寂寞增加郁闷

忙碌铲除烦恼——

我的朋友!

快乐在不停的工作里!

【品味赏析】

在寂寞里我们只会想到那些令我们烦恼的事,而在忙碌中,就会没有时间去想烦恼的事,自然而然忙碌就会铲除烦恼,有的人不喜欢忙碌,然而在不忙碌的时候,就会增加烦恼,不是也很烦恼嘛?所以快乐在不停的工作中!这首诗写得最好的就是第一句中的“增加”,这个词的本身意义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而不是只是在寂寞中才有郁闷。

【精彩片段五】

繁星春水

聪明人!

在这漠漠的世上,

只能提着“自信”的灯儿,

进行在黑暗里。

【品味赏析】

这首诗像是冰心对聪明人的一个警告,警告那些聪明人不要自以为是。这个世界上有不少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但是就像冰心所说的一样,只能提着“自信” 的灯儿。有多少人聪明反被。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最好的词是:漠漠,这个词写得很新颖,也有一点诗意!

【精彩演练】

1.冰心原名___________ ,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于l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在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年的模仿。

3.“五四”以后进行新诗创作取得较高成就的除冰心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冰心的诗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并恰当地运用对比,如:“言论的花开得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冰心早年艺术上,追求“___________ ”的境界,她的诗也具有这些特点。

6.“春江水暖鸭先知”是 朝

___________ 的诗句,在冰心笔下有着同样的诗句:“人在廊下,书在膝上,

___________ 。”

7.冰心在《繁星》里回忆童年的美好:“童年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8.冰心的《繁星》诗中发人深省的格言式小诗触目皆是,如“成功的花,___________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___________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9.冰心的诗中洋溢着_________的哲学。

10.冰心的早期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为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2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这本书的作者是冰心,原名叫做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她是我国女作家、女儿童文学家,1922年《繁星》和《春水》在《晨报副》上发表,这一首首富有哲理的小诗,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冰心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1一直习惯于看小说,读散文的我,今天竟然对冰心奶奶的诗集《繁星-春水》爱不释手。第一次是在语文书上见过,当时,这一首打动了我: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样简单的几句话,竟然能把人物的心灵刻画的如此生动。于是,我不再单纯的喜欢看小说和散文了。

冰心奶奶的诗集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只是发自内心的把感受记录下来而已,也不是类似于悲剧的那种,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它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所以,母爱,童真,自然就成了她诗歌的主旋律。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见,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纯真,多么的令人回味啊!

“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洽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用一种愉悦,惊喜的心情去感受春,春就会为你而变的可爱,美丽!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一首小诗抒发了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冰心善于捕捉那一瞬间的灵感,从而构出美妙的小诗。冰心的诗往往是有双重内涵的:一是母爱,童真,自然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童真以及自然的深深赞颂。她的诗并不难懂,简单的诗中往往蕴含着层层哲理,给人以一种无穷的回味和启迪。冰心的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深长,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着幽艳的花儿凝望,为着将来的果子,只得留它开在枝头了!”

“紫藤萝落在池上了,花架下长昼无人,只有微风吹着叶儿响。”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2面对着冰心的诗歌,我会不由自主地有一种被净化了的感觉。当我读完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了,我觉得自己被孤独紧紧地抱住了,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当我读到:“幢幢的人影,沉沉的烛光——都将永别的悲哀,和人生之谜,刻在我最初的回忆里。”这段文字使我深深的沉醉,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它在此刻说出了我的心声;也许是因为我阅读的时候太投入了;也有可能是因为……许多的原因都有可能会产生,我自己也无法一一列举出来。“幢幢的人影,沉沉的烛光”会使你们想到什么?它会使我想起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一位老太太坐在点燃着蜡烛的桌子的旁边,在一间两百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只有她一个人在这空荡荡的房间里读书,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清清楚楚地听见。这会是多么得孤独,多么得无助啊!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自己身边的老人也遭受同样的待遇,让他们感觉到寂寞。现在想来,我的爸爸妈妈,这点儿做的还是蛮周到的,没有让他们的父母一个人安享晚年,让他们和舅舅舅妈住在一块儿,每年都会去看他们十多次,陪他们谈心聊天。有趣的是每当我们去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播放“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家人开心的在桌边吃着饭,我相信,这时的老人们都会是最开心的了。我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过;“老人们最喜欢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他们之所以唠叨也是希望我们多多关心自己,所以,以后如果我很唠叨的话,你可不要嫌我烦哦,你老了也会是这样的。”

读完这首诗歌后,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我们不要让自己家里的老人感到孤单无助!

第一次认识冰心是在小学低年级课文《三寄小读者》中,冰心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和蔼可亲,一心为孩子们创作的老奶奶.初中时,我再一次在(《繁星》《春水》提要)中读到冰心的作品,使我对冰心有了认识.我被她那生动、优美的文字深深的文字吸引住.

终于,我在暑假时买到了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我拿到刚买的书,兴奋不已.

冰心的这两本诗集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

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亲是大写的“人”,母爱是崇高,无私的爱。“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有躲到你怀里。/”

冰心的心中永远有一颗童真的心,正是因为有这可童真的心才能写出孩子们喜欢的文章。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来开玩笑,低下来弄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唱出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崇仰和追求。

《繁星》、《春水》里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

冰心的小诗不仅表达了爱的哲学,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它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新与旧的斗争。有一些小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吧,/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通过这本书,使我感到了童年的美好,母爱的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繁星·春水的表达的主要内容总结在一起莫过于是母爱·童真·自然

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赚取人们的“泪珠”,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像。在她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竟会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我读懂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坠入了凉静的安闲的境界,我会想到人生是多么有意义呀。

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当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可靠的避难所。

与对母亲的颂扬相联系的,便是对童真的歌咏,以及时一切新生、初萌的事物的珍爱。儿童是纯真的,因而也最伟大,草儿是弱小的,世界的欢容却须赖它以装点。她放情地赞美纯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现了她的纯真与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她亦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歌咏自然,描绘自然之美:”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图画。“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不施浓墨重彩,没有夸饰与渲染,只是用轻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她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这短短的诗行中了。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时,裂成了两半了。”有一些小诗,表现了她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这温婉的诗句,固然表现了她“自我为中心的宇宙观人生观”,然而,又何尝不是对革命的新生力量的信任与鼓励呢。

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3《繁星》、《春水》体现了两大主题:一是纯真的童心;二是圣洁的母爱。主要内容是对母爱、童真及大自然的讴歌。

《繁星》共164首,主要体现纯真的童心。《春水》共182首,主要体现圣洁的母爱。《繁星》《春水》是冰心奶奶给我们点燃的一盏爱与美的小桔灯,是人生的一个指向,是一个永恒的渴望,是遥远的一个梦想。《繁星》、《春水》中还有一些歌咏自然的诗篇,不施浓墨重彩,没有人为的夸猸和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

一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奶奶的诗句中,我们总能学到很多。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读完这本诗集,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冰心奶奶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冰心奶奶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这繁星春水,我的心灵微微触动了一下,也许,这便是感动……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4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记得在冰心写的《繁星·春水》中曾经有这样的一首小诗: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虽然这小诗只有三十来个字,但却深深地体会出母爱是多么的博大无边!不是吗?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们,是妈妈的心;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是,当妈妈帮我们补衣服刺到手指,妈妈仍然会觉得开心,因为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是痛不欲生,对于妈妈来说也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妈妈对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伟大的人,而这怎么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在这个地球里,每个人只有一个亲妈妈,我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妈妈好》,就这么简单,妈妈也会觉的心满意足!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5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卧冬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布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看与幸福。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看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看。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6最近,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很深。冰心奶奶以其温柔与忧愁的抒情风格歌咏了纯真的母爱,描绘了大自然的美。《繁星》由16首小诗组成,冰心奶奶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她将神圣的母爱,纯洁的童心和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全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利用笔尖谱写在了《繁星春水》中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文中第一段: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颂赞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祥和,清幽,和谐而又宁静的夜空。冰心奶奶让这样一个神奇美妙的幻想让冷冰冰的夜空,无感情的星星,都有了思想,互相赞颂,含蓄的抒发了冰心奶奶对‘人类之爱’的追求。冰心奶奶真是别用一番心思呀。

第3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一.营造学习环境,创建和谐之美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动态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提出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课堂上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就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投入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猎取新知的过程中,感悟到语文的魅力。

二.掌握自主学习技巧,感悟文章之美

阅读教学的中心内容是要培养学生理解、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基础的工程是培养理解能力。这里的理解首先就是对文本的解读,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由于文章各异,阅读目的与重点不同,因而具体步骤便有所区别。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全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加旁批眉批,记下自己的鉴赏、评价、感受之类的文字,还要记下阅读中的疑难点。自主阅读的关键还在于找准中心句或关键句,提高概括能力,它是我们理解内容、分析文章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阅读技巧,才会在深情地凝视中发现文中浇铸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才会体味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并用获得的感悟去认真观察、体悟生活,以美的眼光去寻觅生活中的美。

三.激发学生想象,塑造意境之美

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可用精美、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和景物,或者演示形象逼真的审美情境,渲染审美氛围,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比如教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可让学生把它作为一幅有声图画赖欣赏,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山中秋天的美丽,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明暗、动静、构图等方面感知形象。然后从学生感知的这些形象引发开去,想象这幅诗画中由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而这一切又笼罩在月光下,别有一番奇丽的朦胧美,既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也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动静相生的动态美,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含蓄美。这样,教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启发想象、诱导联想,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体验,从而让学生陶醉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景之中。

四.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写作之美

在进行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时,我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感人故事、古代母亲教子的故事、自己的母爱故事以及动物世界中的舐犊情深的故事等。让学生阅读有关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把握文学作品中母亲的形象,摘录文章中精彩片断,感悟母爱的永恒和真谛。搜集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以及歌颂母爱的歌曲。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利用假日拿起照相机走向街头、公园等场所捕捉母爱的感人镜头。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捕捉感恩母亲的镜头,还让学生对母亲进行采访录像,母亲以另一种方式吐露自己的心声等。同学们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才能,他们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利用一起可以利用的资源。然后,我将学生们搜集的材料、捕捉的照片、采访的录像制作成课件,在课上进行展示。课上,同学们讲述母亲的故事,介绍看到的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配乐朗诵有关母爱的诗歌,展示捕捉到的母爱的照片,无不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尤其在讲到自己母亲的故事时,同学们感受更加真切,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

在这次活动后的有关“母爱”的作文中,许多学生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他们的作文都流露出真情实感,对母爱有了新的感悟。有位同学的作文结尾写到:“母爱是什么?母爱是那火红的太阳,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暖;母爱是一泓清泉,给予我们清凉和舒爽;母爱是一丝清风,带给我们秋天般的凉爽;母爱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浪花,梦里梦外,给儿女以爱的滋养……

这次写作,有的文章朴实无华,有的生动形象,都包含了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了写作的激情之美。

第4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一、书海航行靠舵手,单元目标要整合

我们的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对不同作者、不同内容或题材进行的文本组合,每个单元都有独特的阅读方向和方法指导,但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不见得适合所有的学生阅读,也不见得篇篇都可以当作范例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合理整合,引领学生在更多相关题材(或主题)的文本的阅读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具体方法是:教师首先认真研读单元教学目标和所选例文的教学目标,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梳理整合,提取单元学习精粹,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引领整个单元的语文学习。

例如,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依据单元导读我们可以整合出两个学习重点: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学习多种表达方式并体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产生的艺术效果。阅读本单元《云南的歌会》和《端午的鸭蛋》两篇文章,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引领学生品味沈从文、汪曾祺语言风格的佳作;《吆喝》一文可以引领学生学习人物形象描写、品味冯骥才的语言特点;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则需要我们引领学生阅读更多的文本,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综合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考虑到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较为陌生,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如下:1. 关注民俗,在阅读中体验有声有色的民俗生活,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2. 体会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3.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努力传承。4.品味沈从文、汪曾祺的语言风格。

二、例文学习有典范,教材文本巧整合

教材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思路、范本和参考,所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我们首先对教材内的文章进行整合,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步》和《秋天的怀念》是落实朗读训练目标的散文代表作品,在具体学习《散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在吟咏体悟中品味散文的语言美,从而学会如何读懂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下一步自主阅读同题材的散好铺垫。《秋天的怀念》则作为自主阅读的散文代表篇目,其目的是巩固、提升学生散文朗读的兴趣。泰戈尔的《母亲》和《冰心诗四首》是诗歌朗读学习的例子,精读、展示朗读都可以,重点是通过对文本的整合,避免了烦琐的文本分析,让学生在诗歌朗读中感受母爱的美好,品味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则是开启学生文言文学门的钥匙,通过文本整合,可以引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三、拓展阅读有方向,主题引领大整合

所有的整合都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阅读更多的文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我们阅读的核心,教材内文本的整合点则是我们拓展阅读的基点,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认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及一些可以给孩子更多精神养料的好文章,选择与例文内容相同或者相关的文本,以主题学习的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可以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步》和《秋天的怀念》作为散文阅读的例文,分别整合与之相关性更强的阅读资源,如以“平凡的温暖”为话题,精讲《散步》,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家园落日》《爱的信笺》《我在散场后等你》;其次,以“好好活着就是爱”为主题,将《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好好活着就是爱》等文章整合到课堂中,和学生共同阅读。关于诗歌阅读,可以以“母爱情深”为主题,整合学习《金色花》(泰戈尔)、《冰心诗四首》一系列描写母爱的诗歌。为了落实本单元教学目标,即“学习圈点勾画以及作评注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和“重视亲情,珍惜亲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我们可以通过“亲情悠悠”“名仕风采”等主题,整合丛书及《世说新语》,引导学生开展更广泛的文本阅读。以教材为核心,精读、略读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我们就可实现对丛书及更多文章的有序阅读,并为本单元关于亲情主题的写作提供更集中、更广阔的素材选择。

四、具体阅读有核心,主题引领微整合

因为整合了更多文本,我们在一节课内的阅读内容几乎翻倍增加,如果还是像从前一样面面俱到地分析,必将是形式化的浅阅读、假阅读,只能让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学习主题简化教学程序和问题设计,通过主问题的设计,整合微观阅读内容,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入文本,在明晰的方向引领中关注文字的内涵,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并能从多角度理解文本的阅读价值。

首先,要对教材内文本进行整合。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周敦颐的《爱莲说》和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文本整合的典范,我们可以在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主问题:周敦颐和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有什么不同?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陶渊明式还是周敦颐式?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并巧妙插入作者的其他代表作品,让学生在对语言的品味中自然地感悟两位作家的高尚人格。

第5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一、注重诵读,以情感人

中学生学习、诵读一些优秀诗篇,对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升华、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健全,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是一个能发挥语文学科特点、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中的朗诵就是发挥情感因素积极作用的重要一环,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如李白的《行路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通过诵读,理解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些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读者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的复杂情感。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这首诗歌,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大陆故乡的怀念。诗歌用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教师对学生提出朗诵要求,学生自会在充满激情的朗诵中体验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历劫不灭的思乡之情、民族之魂。

二、寻找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为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人格形象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如,笔者教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紧扣父子亲情,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意创设情境: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这篇课文却写父爱,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这篇课文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学生在这几个问题的引领下,大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四次背影的刻画、四次动人的眼泪,很自然在学生心中触动。学生的良心激活了、感情激动了,课文的主题自然就升华了。又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在和学生分析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在黑板上写“法兰西万岁”时,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最后一课的特定氛围中,尤其是我,用心扮演着悲痛的韩麦尔先生,并辅以传神的动作,这样一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便能逐步加深,爱国的主题也油然而生。在引领学生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所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打开学生心扉,让他们主动探究、尽情感悟,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

第6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古代中国作为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所留下的优秀诗篇、经典名句灿如星海,名篇名句在语文课本中所占的份量有增无减。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益频繁,古典诗词名句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对名句的深刻内涵了解并不深,学生难免感觉到古代诗歌的枯燥,加之翻译过程中的不当处理,诗句的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课标明确作出的规定。为拉近现实与要求的距离,我认为,可从三个大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广泛的传播。

一、点明诗意之美

诗词名句,常常以意境美、意象美给人艺术上的美感享受。从古到今,很多古诗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老师可应用生动的语言勾勒文中绝妙的图景,让学生脑海中有鲜明可感的景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常言道“诗如画”,这是确定无疑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令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又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气势又是何等壮阔!他的《静野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朝辞白帝彩云间”、“孤帆远影碧空尽”、“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名句,意境意象多姿多色,更是流传千古而不衰。根据古诗词的这一大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常让学生画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地兴奋、异常地投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二、点明诗意之情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远在江南,送友人返洛阳,以自己的心如冰洁玉莹作比,表示自己的气节清廉,比喻是多么生动啊!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

第7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关键词:大海;深情;故土;赞颂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19-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区域里出现了运用音乐手段来演绎作品的现象,自古中国人民一向比较喜欢诗歌,特别是歌颂大海的诗歌和音乐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白居易的诗句《海水无风时》,陆游的《三万里河东入海》等等,这些诗歌自近现代以来大都经作曲家谱曲、歌唱家所演唱。

现实生活中笔者对大海形象的认识主要是在歌曲、文学作品、电影、电视里看到大海雄浑壮丽的影子,其次就是我们用歌声来赞美大海的刹那,感受到它博爱的存在。而词曲作家王立平笔下的大海就展现在我们眼前,真实得如同画卷一般,一切都让人惊叹!那海边的阳光、沙滩、波浪等等,这一切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面对大海,让人仿佛回到了离别已久的故乡,不由自主地唱道一首歌曲《大海啊!故乡》:"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飘流四方,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海边出生,海里成长大海啊大海……"

这是一首二段体歌曲,第一部分速度平稳、深情,演唱时发声咬字很亲切、自如;直到处继而转为歌唱激情的抒发。第二部分的演唱应表现出新的歌唱内容,表现要从容、热情,唱出内心对大海和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祖国的热爱之情。若从科学角度考察,生命起源于大海,人类对于大海总有一种天生的留恋,也许大海就是人类的故乡!这不仅是艺术,也是音乐形象,当我们读歌词时,就会这样联想,妈妈生育了我们,大海生育了人类,"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你就理解了为什么大海是我的故乡了。因此对大海深情的歌唱,就是对母亲炽热的挚爱,这是第一乐句。

母亲的生活,应是自己故乡的起源,歌词中用了"海边生,海里长",说明作者对大海的依赖,正是对自己母亲的依恋。母亲的呵护是为了放飞自己的儿女,让儿女们去走自己的人生路,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母爱都是你的精神支柱、生活的源泉,因此随我飘流四方的是深爱,这是演唱的第二乐句。

大树对根的依恋,孩子对母亲的眷念,是永恒的。无论你走到何方,如同风筝一样,放飞的风筝总围绕风筝的线,风筝和线的关系,就如母亲和自己儿女的关系。因此,"走到天涯海角,总在我身旁"这是演唱的第三乐句。这样层层叠叠深情的演唱,把感情推向了。耳边回荡着"大海啊故乡,大海啊 故乡,我的故乡,我的故乡"。这种割舍不断的声音在回荡。

此曲首唱者中国著名歌唱家朱明瑛,她把这首歌曲表现的高雅而不失亲切,她真情演绎更为此曲添光加彩;她的嗓音深沉舒缓、情谊深长,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在演唱技巧方面,这首歌纯朴亲切、优美感人,格调高雅、深情;节奏可以稍自由控制,可把演唱技巧和对大海的真情实感的完美融合,歌唱气息的平稳恰好能展示大海的美好形象,使听者仿佛置身于漂游的海船上;尤其是歌曲演唱结尾处的声韵回旋美,让人留恋往返。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化让很多有志之士离开家乡,环游世界;因此,许多歌唱祖国,抒发思乡之情的歌曲广为传唱;《大海啊,故乡》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歌曲的词、曲作家都是王立平,主要作品有:《潜海姑娘》、《海港之歌》、《红楼梦》,《少林寺》等;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歌曲创作于1981年,是作曲家王立平为中国第一部反映海边海员生活的影片《大海在呼唤》而作的电影歌曲。这首歌之所以在一直深受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它有一个博大的主题爱。它表面上是对大海、对故乡的爱,实际上是歌唱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对伟大祖国的歌颂与祝福。

作者王立平说:"这首歌应该说是关于爱的赞歌。是对童年、对大海、对母亲、对生活、对祖国的一种赞美和深深挚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可能引起人们对爱的许许多多的联想。演唱时能感觉到真挚的爱、深沉的爱,能于很多人产生情感共鸣,使很多人喜欢它。正是因为这首歌蕴含着一种博爱的主题,所以它不仅在中国广为传唱,更成为不少音乐会及歌舞晚会上的保留曲目,同时也深受海外华侨和外国人的喜爱,音乐是无国界的,这首作品不光能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她的旋律感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灵。尤其是海外的学子,看到大海,能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仿佛隔着大海能够看到故乡。这种音乐魅力也同样可以带进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种族、每一个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每一个人,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想,这就是音乐,这种美的音乐是全世界人都能感受的。

这首歌表达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不可剥离的感情,这首歌没有气壮山河的气势、没有纵横妖娆的旋律,但它却让人们在朴实中见到了真情,在温暖中见到力量;这首歌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更没有用很高的很强的音调来表达,但它娓娓道来,倾诉着一种非常质朴的、纯真的感情;歌曲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歌词虽简洁质朴、却满溢真情。通过描写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表达了主人公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故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整首歌浓郁的抒彩与优美秀丽的曲调相互辉映,造就了一种别致的浪漫情调。在演唱时要用真情实感,唱出歌曲中那缠绵而又浓烈的故土情!

参考文献

[1]米哈伊拉瓦 E.《音乐概念》捷希伊出版社. 2009年.

[2]普希金 A.《精选创作第二卷》文学艺术出版社. 1978年.

[3]徐青《声乐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年.

第8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一、以“真”谱写“爱”的旋律

冯骥才先生在《表白的快意》中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变了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它是生命的核儿。一旦面对它,就会感到这原是一片易感的、深情的、灵性而幽阔的世界。它一方面珍藏、密封着许多自享的内容,而另一方面它又要说话、要交流,受不住永远的封闭,总想把这个“真实的本质的自我”坦露给世界。这种心灵渴望的表白,正是作文的原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刘老师在打通学生真爱心门上,善于运用纯真的课堂言语和亲和的肢体语言,善于通过自身的真情表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温暖学生的心扉,打开自由言说的阀门。

1.言谈呵护,述“真”理“爱”

【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从哪些事情当中你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在你的眼里妈妈的爱又是什么呢?大家先静静地思考一下,好好地回忆一下,想好了再选择其中一件事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好吗?(学生轻声地相互交流。)

师(巡视,鼓励学生回忆):想好了一件事就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有的同学还没有动起来,一起说一说,和同桌分享一下。(学生们交头接耳。)看大家说得有滋有味的,谁愿意把自己想好的事情跟大家一起来分享?最后那位同学你先说。

生1:……我觉得妈妈的爱就是一盘香喷喷的菜。

师(赞许地摸着学生的头):说得好极了!妈妈的爱就是不厌其烦地做着好吃的香喷喷的菜。非常好,开了个好头,谁接着来?

生2:……我觉得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

师:你真幸福!妈妈的爱是冒雨给你买回来的一件漂亮的连衣裙。(走到另一学生跟前)好,你来!

生3: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在书房里背课文。妈妈轻轻地走进来,在我的桌上放了一杯浓浓的牛奶。妈妈的爱是温柔的关怀。

师:好极了!大家给她来点掌声。(学生热烈鼓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她就把这首诗给续上来了。真好!

【聚焦赏析】

赏识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学生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虽晶莹透亮,但容易破碎。我们要关爱他们的成长。刘老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每一点成功。综观刘老师的课堂,无论是言语鼓励,还是眼神激励,或是肢体呵护,刘老师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用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

小学生习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童真童趣是小学生作文的灵魂,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笔去写小学生的生活。这当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文题)去表述,然后由“述”而作,才是教师作文指导的着力点,也只有将习作训练置于言语交际的活动之中,才能有效地锻炼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刘老师温情的呵护,不断引导学生打开思绪、情感的阀门,不断激励学生流露出最为本真的母爱情节,在言说中编织起爱的记忆。

2.下水直白,学“真”悟“爱”

【课堂实录】

师(讲述《妈妈的爱是一碗浓浓的鸡汤》下水作文):刘老师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了,你们再读读看,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女儿的爱?(大屏幕出示。)

生:“只见她一只手扶着门框,一只手拎着一个饭盒,大汗淋漓地站在门口。”我从这句话中看出妈妈冒着酷暑,出了汗,特别累,还要把鸡汤送过来。

师:说得真好,你关注到了妈妈此时的几个动作。这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折射出慈母的心。(板书“动作”)

生:“哦,天气太热我不想吃。”妈妈肯定也很口渴,也很想喝,但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多喝点鸡汤,就故意找借口,这让我很感动。

师(赞许地拍拍学生肩膀):哦,你关注到了妈妈的语言。(板书“语言”)

生:我从一些提示语中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一句是“看着妈妈气喘吁吁的样子”,另一句是“妈妈一边喘气一边换鞋”。从这两句提示语中,可以看出妈妈为了把鸡汤送给我喝,非常累。

师:冒着酷暑,不辞辛劳。你是从妈妈这些“神态”当中感受到的。(板书“神态”)

【聚焦赏析】

赞可夫说:“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课堂上,刘老师以下水作文的真情告白,通过自己的感情流露,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带领学生步入母爱的圣洁殿堂,和学生融为一体,并带领着学生走进了情感的剧场,启发、引导学生去认识母爱,分析生活,表现真情。

古人云:“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作文教学是以素材为文源,以感知为手段,以情感体验为灵肉。学生的习作要体现出真诚坦荡的人格,鲜活丰满的个性,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如何帮助学生搭建抒感的平台?如何引导学生找到习作构思的支点?刘老师通过让学生在自己的下水习作中找寻“爱的影子”,在真爱的普照下闪亮学生的双眸,为学生发现“怎么写”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也为学生领悟真爱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毋庸置疑,学生在如此真切的导写氛围中,在刘老师真挚情感的感染下,必将逐渐萌发出美丽的“写作冲动”。

二、以“境”营造“情”的磁场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过程。”显然,习作是学生内心表达、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强调“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小学生易为真实、具体、形象的东西所感化,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宣泄欲望,形成强大而恒久的情感磁场。

1.诗歌导引,入“境”生“情”

【课堂实录】

师:前几天刘老师读到一首很美的诗,今天我把它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吧。(大屏幕出示《妈妈的爱》,老师和着乐声深情地朗诵。)看得出来,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感受到了妈妈对她的爱,而且她也非常爱妈妈。

师:非常好。那在小作者的眼里,妈妈的爱是什么呢?

生:在小作者的眼里,妈妈的爱既是清凉的风,又是遮雨的伞;既是滴落的泪,又是责备的目光。

师:哦,你一口气把它全说完了。这些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生活小事当中,原来都有妈妈深深的爱。

【聚焦赏析】

叶圣陶先生说过:“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力的,能自己发育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作文教学亦如此。要有“充分的合适条件”,就要有一个适宜学生作文的情境。如同演员演戏要服从剧情发展的需要一样,学生的喜怒哀乐、爱恨怨愁的感情体验将直将影响到写作的进行,并从作文中体现出来,所以创设必要的情境是课堂作文成功的保证。

巧妙地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是圆满达到作文教学目标的前提。刘老师的开课恍如信手拈来的一曲“天籁”音韵,在柔美清新的诗歌情境中,铺垫起课堂的情感基调,入境生情,在引导学生触摸“妈妈的爱是什么”的温情中,生发出本次习作教学的最初体验。这其中,不仅有轻柔、温馨的母爱情韵的真挚告白,亦有入丝入微的习作技法的渗透沉淀。

2.歌曲探微,创“境”觅“情”

【课堂实录】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啊,并不是只有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让人刻骨铭心,很多时候打动人心的往往是这些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这些毫不起眼的生活细节,以及这些最朴实、真挚的情感。比如说,阎维文演唱的这首《母亲》,就打动了千万儿女的心,我们一起来欣赏。说说看,刚才画面中哪个细节、哪个场景感动了你?

生:我看到有一个小男孩摔跤了以后在哭,这时候他妈妈就把他抱起来,用怜爱的眼神望着他,还轻轻地擦干他的眼泪。

师:哦,那一刻让你特别地感动。还有吗?

生:妈妈包饺子给女儿吃的时候。她很辛苦地包好饺子,看见女儿吃得那么欢、那么开心,她自己也十分高兴,这让我非常感动。

师:真好。还有你(走向下一个学生)。

生:一开始歌词中说上学的书包有妈妈帮你拿,这让我很感动。

师:就是妈妈背书包那个细节让你很感动。

生:下雨天,妈妈给他打伞那个场面也让我很感动。

【聚焦赏析】

罗丹有句至理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写作来讲,所谓生活不应是表面意义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碰撞交流后产生了独特的体验的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毛荣富《说“体验”》)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始终被生活浸泡着,他们所缺乏的并不是“走千里路”去寻找生活,而是感知生活,走进生命成长的喜悦与幸福之中。

生活是作文的矿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情感是作文的源泉,喷涌而出,择地而流。刘老师节选的《母亲》音乐视频,不仅让习作、情感、艺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文化意蕴,让学生在艺术营造的情境中感受画面、言语的意思、意味、意蕴,也让学生在一个个片段场景中激荡起生命情感的交融,在采撷动人画面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视听艺术的熏陶,更有人文素养的浸润。在小事中、在平凡中见证母爱的伟大,同时也教会了学生从小事中挖掘意蕴,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感恩中学会做人。

三、以“法”贯通“文”的脉络

古语有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刘勰亦云:“披文以入情。”作文教学重在启发诱导,而又忌讳言之无物、空洞教条。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逐步掌握和提高思维与遣词造句的能力呢?加强技巧训练可谓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由表及里,登堂入室,循序渐进,这应该符合科学的发展观。由此可见,从作文写作技巧入手,以法贯通习作的脉络,从而让学生韬略在胸。

1.文题撷英,引“法”立“文”

【课堂实录】

师:刘老师想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题目(大屏幕出现《妈妈的爱》《孩子,早点回家》),如果要你们来选择,你觉得哪个文章题目更能吸引人?为什么?

生:我觉得《孩子,早点回家》这个文章题目比较吸引我。《妈妈的爱》很空洞,光看题目也不知道文章内容会写什么。《孩子,早点回家》可能写的是妈妈放学时接孩子的一个情景。

师:是妈妈对孩子的一句叮咛。还有谁来补充?

生:我觉得第二个题目更好,“孩子,早点回家”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常用语,最能体现妈妈的一种情感,最普通的一句话把母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我都看到了你的激动。这一句话当中可能包含妈妈对儿女的牵挂、关心以及期盼,这是妈妈爱的呼唤,所以更能吸引你。像这样的题目既新颖又贴切,最能打动读者的心。(板书:题好文一半。)一个好的标题,会让文章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目光,这样,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聚焦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好的标题就是文章明亮的眼睛,通过它读者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著名作家秦牧这样说:“好的题目,总是概括性很大,饶有深意,引人深思,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标题,总是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是文章的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刘老师通过出示两个作文题目,让学生比较文题的优劣,在明了“题好文一半”的命题优化方略的同时,更为学生打开习作文路奠定了统摄全局的基础。

2.板书提炼,渡“法”撰“文”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看着熟悉的画面,听着动人的旋律,我想你们对妈妈的爱一定有了更深的体会。那如果你能选择生活当中表现妈妈爱的事例,(走近黑板,指着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抓住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具体地展开描写,并且抒发你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就一定能感受到妈妈爱你的心以及你爱妈妈的心(在黑板上画下一颗大大的心),并且能打动读者的心。接下来把你选取的妈妈爱你的一件事情写下来,注意把细节描写具体,表达你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聚焦赏析】

第9篇:描写母爱的诗歌范文

阅读彦林同志的散文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仅为他独特的发现、细致的描写所折服,还为他包含深情、富有深度的议论所感动。我一直认为,彦林同志是一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诗人作家,他的写作具有文本意义,正如石英先生所说“在当前庞大的散文产出中看到不少的类型化、‘公众模式化’作品比比皆是的势头下,我又实在不能不对有特色、风格显明的可贵表现表示由衷的赞叹。而彦林同志的这些以写乡情生活为主的散文作品是当前应当受到欢呼的突出典型之一。”我始终认为散文界对彦林同志的研究重视不够,这也许与他低调的为人为文风格有关。

彦林同志的散文,以八百里沂蒙为背景,展示了沂蒙山的沧桑、博大、深沉、厚重。他笔下汩汩流出的是山村、小河、老树、乡路、炊烟、庄稼,同时用厚重的笔墨深沉描述了父老乡亲们的勤劳、朴实、善良、憨厚、坚韧,故乡情如山泉喷涌而出,对亲人的爱跃然纸上。彦林同志笔下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景一情,对于我是那样熟悉,他的那个小山村仿佛就是我的那个小山村,他的父老乡亲仿佛就是我的父老乡亲,其实,如群星一样散落在沂蒙山深处的每个村庄都是相似的,他们血脉相连,就像一根长藤上结出的同一墩地瓜。

沂蒙山是彦林同志灵魂的家园,是他精神的根,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的绝大多数诗文都是从这片土地上生发出来的。故乡是什么?是我们生命的根!小到一草木、一捧土、一片叶、一块石头、一粒虫鸣、一声犬吠……都令作者低吟长叹、魂牵梦绕。无论岁月怎样流转,她永远是作者精神的王国,故乡的太阳永远照耀在他的头顶,温暖着他生命历程;故乡的明月永远滋润着他的诗心,让他不断收获着饱满诚实的美文。

彦林同志的散文,没有长篇的议论和喋喋不休的说教,更少见动辙上万字的鸿篇巨制,大都精练、隽永,但让人爱不适手,读起来绵远悠长,如饮一壶老酒,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值得关注。

乡情浓郁、感情真挚是彦林同志作品的第一个显著特点。莫泊桑说,爱自己的父母像人活着一样自然。彦林同志的文章中,充满了对父母、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厚爱,爱得深沉而刻骨铭心,处处体现着对父母养育和教诲的感恩。通过《回家吃顿娘做的饭》《凝望娘满头的白发》《煤油灯》《回家过年》《布鞋》等文章,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母亲:她朴实、勤劳、娴慧、善良,心怀大爱。这就是彦林同志的母亲,她是沂蒙山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缩影。文章许多描写母亲的细节,比如煤油灯下母亲的身影、送儿远行母亲脸上的泪痕、做衣做鞋的母亲手指上的血滴等,都深深感染着我们。尤其读到“在家的日子,娘总会把积攒了一年的好东西纷纷拿出来,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顿顿都是七个碟子八个碗,像招待远方尊贵的客人。吃饱了,娘还逼着多吃几口,恨不得把好吃的东西全都塞进我们肚子里。”(《回家吃顿娘做的饭》)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眼湿润了,也对季羡林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天天吃‘红的’(注,指高粱饼子)。”所以,彦林同志才发出这样幸福的感叹:“回家吃顿娘做的饭,是一次幸福而快乐的旅行,是对逝去岁月的追溯和留恋,源自对父母的牵挂和对浓浓亲情的期盼。”(《回家吃顿娘做的饭》)写到这里,我向天下的游子们呼吁,请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回家吃顿娘做的饭吧!

彦林同志在《父爱》中写道:“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包括平民百姓,歌颂母亲的多,歌颂父亲的少……这不知是观念问题,还是缘于父亲情感厚重、不善言表?”读过许多写父爱的文章,但像彦林同志这样尖锐提出这个问题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觉心里一震。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对子女的爱不会像母爱一样细腻缠绵如水,但藏在威严深处、不善言表的那份爱,一点也不逊于母爱。不信,请读读《家训》《祖孙四代求学梦》《父爱》等文章,无论是父亲坐12马力拖拉机冒严寒去城里给儿子送煎饼、鸡蛋、散发体温的五十元钱,还是悄悄为帮儿子割麦子,哪一个情节不打动儿女的心弦?当年,我在《山东文学》上读到《家训》这篇文章时,心潮起伏,彦林同志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为此,我还写了一点感想寄给了《山东文学》。今天再读这篇文章,倍感亲切。彦林同志的父亲是位老实巴交、憨厚地道的农民,他说出的话不是大道理但又句句是大道理,“人活一辈子不容易,但无论如何要活得正,站得直,人活就是一口气。”这样的话语土坷垃一样土,掉到地上却砸个坑,大实话就是大真理,这不仅是对子女教诲,更是对他们的期盼和深沉的爱。正如彦林同志感悟到的:“真正理解父爱的深沉凝重,需要岁月的凝聚,需要细心的品味和琢磨。”(《父爱》)

观察细腻,语言具有诗意之美,是彦林同志作品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章不讲究语言的锤练,就显得粗糙而失去感染力。彦林同志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的散文中处处散发诗意之美。读他的文章,像畅游在野花盛开的山野,常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奇,无法不被他富有感染力、精彩而富有内涵的句子所感染。他写春雨后的山野,“细腻柔婉的春雨过后,几朵白云点缀在蔚蓝的天空,密密匝匝的花草探出尖尖的脑袋,青春的希望陡然钻破残雪覆盖的土层。”(《聆听春天的脚步》)鲜活、生动、形象。写春雨,“雨滴的声音,若禅音悠长,涤尽风尘,溅起清香。”好一个溅起尘香!春雨是什么味道,也许只有诗人知道。“看雨,会萌生一种冲动;听雨,能回味一种浪漫;品雨,会是一种人生解脱。”作者的灵魂与春雨发生共鸣,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写故乡的小河,“清澈的小河像一面波光粼粼的镜子,又宛若华丽的绿绸缎,月亮在河水中荡漾,在波浪上跳动。”(《故乡那弯弯的小河》)动静结合,美丽如画。再看他的《春天住在我的村庄》,简直就是诗,整篇文章由春景、春雨、春晚等几幅画组成,既写了春天景物的变化,又写了春雨的朦胧,春晚的幽静,读这样的句子“等圆月从山嘴上升起,把银色的月光洒满山乡的角角落落,村庄已枕着夜色和湿润的雾气,沉浸到恬静、安静的梦乡里去了。”这样的山村夜景多么令人向往。当下一些散文,不注意谋篇布局,不注意提炼构思,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陈谷子烂芝麻,是素材的无序堆积,读起来索然无味;也有的有筋无血肉,硬梆梆的硌牙。语言的功夫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作家的造诣和层次。彦林同志的语言,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三十年不懈锤炼的结果。

生动准确的语言,靠凭空的想像是写不出来了,而是源于作者深厚的生活根基和非凡的观察能力。看看彦林同志写炊烟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如果炊烟的颜色是清淡的白色,那说明灶里的柴是干燥易燃的。假若是浓浓的黑色,那或者是绿草太多了,或者是柴草太潮湿;如果股股浓浓的又黑又白的烟涌出,那肯定是刚起灶,母亲刚把柴火点着;如果烟口出现的是连续不断且透明的烟,肯定是锅里的饭菜正在闷炖的时候;如果炊烟只剩下那么一小丝轻薄的样子,那肯定是饭菜已出锅了。”我看到这段文字后,会心一笑,如果没有在农村长期生活过,不会写出这种变化;即使生活在农村,不注意细微观察,也写不出。善于捕捉生活细节部分,是一个作家深厚功力的体现。

融情于文、融理于文,散发人性之美,是彦林同志作品的第三个显著特点。好的作品是作者对生活、人生、社会的发现、感悟、思考,具有促人思索、教人向善之功效。彦林同志的散文不是板着面空干巴巴说理,而是融情于文、融理于文,把叙事、描写、抒情、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顺畅自然地把“我”摆进文章中,打上“我”的烙印,而别人不可重复,作品就有了特色和独立性,这不是一般的功夫,是高手才能达到的境界。“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风雨荷塘》)人与荷交融了一起,我是荷,荷是我。“只有品味世态炎凉,体验人间风雨雪霜,人生才会趋于完美,也着上成熟的颜色。”(《青石小巷》)这是彦林同志对人生的感悟,也是对世人的劝戒。“我一直在想像,天烛峰的迎客松是如何历经风雪,扎根发芽,坚守着,抗争着,开拓着自己的家园,一天天、一步步长大。”(《我盼拥有一捧土》)这是对顽强生命的敬畏和礼赞,教育人们怎样面对逆境、困难和挫折,所以“经历逆境和挫折,有时会让你拥有意想不到的美丽和独特的姿势”(《我盼拥有一捧土》)。“那些不起眼的穷乡僻壤,绿荫丛中的乡村小菜园,那里有人们塑造的‘人间天堂’。城市与乡村正各行其道,各显其长,为拓展出不同的思想领地和生存空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值得我们尊敬和留恋。”(《乡下老家的菜园子》)我非常赞同彦林同志的这种包容思想,不像有些文章,要么把乡村说得一钱不值,要么把城市说得一无是处,读了总让人觉得造作,不舒服。彦林同志深怀悲悯和大爱之心。在《“沂蒙特产”》这篇文章中,彦林同志在与一位失学女孩的对话中,了解了小姑娘家庭的不幸,也了解了她的坚强和对上学的渴望,让他心情非常沉重,小女孩透着蒙山骨气、沂水灵气的大眼睛令他难忘,她的微笑与眼泪令他难忘,由此彦林同志想到了沂蒙山“和她一样遭遇的所有孩子。”

彦林同志还写了《沂蒙山小调》《走近孟良崮》《沂蒙红嫂》等一系列文章,来歌颂英雄的沂蒙山,歌颂英雄的沂蒙人民。作为沂蒙之子,彦林同志写这些文章时,心怀敬意,包含深情,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沂蒙红嫂,沂蒙母亲,吮吸过您的乳汁、穿过您做的布鞋、吃过您碾的小米、受过您掩护的将士惦念您、崇拜您,享受着和平和幸福生活的每一位中国人佩服您、怀念您,那页艰难而又辉煌的历史将永远铭记着您!”(《沂蒙红嫂》)没有千百万个“红嫂”,就不会有革命的胜利,何谈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类文章现在却很少看到了,这是很不正常的,忘记历史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