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学论文范文

光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光学论文

第1篇:光学论文范文

光电检测技术是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1]。它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对光学信号进行检测,并进一步传递、储存、控制、计算和显示[2]。光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讲可以检测一切能够影响光量和光特性的非电量。它可通过光学系统把待检测的非电量信息变换成为便于接受的光学信息,然后用光电探测器件将光学信息量变换成电量,并进一步经过电路放大、处理,以达到电信号输出的目的[3]。然后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及物理学等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便于进行相应的电路改进,更好地研究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的特点与相关性,从而了解非电量的状态。微弱信号检测的目的是从强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同时提高检测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

1光电检测电路的基本构成

光电探测器所接收到的信号一般都非常微弱,而且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往往被深埋在噪声之中,因此,要对这样的微弱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都要先进行预处理,以将大部分噪声滤除掉,并将微弱信号放大到后续处理器所要求的电压幅度。这样,就需要通过前置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主放大电路来输出幅度合适、并已滤除掉大部分噪声的待检测信号。其光电检测模块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2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式与等效模型

2.1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式

光电二极管一般有两种模式工作:零偏置工作和反偏置工作,图2所示是光电二极管的两种模式的偏置电路。图中,在光伏模式时,光电二极管可非常精确的线性工作;而在光导模式时,光电二极管可实现较高的切换速度,但要牺牲一定的线性。事实上,在反偏置条件下,即使无光照,仍有一个很小的电流(叫做暗电流或无照电流1。而在零偏置时则没有暗电流,这时二极管的噪声基本上是分路电阻的热噪声;在反偏置时,由于导电产生的散粒噪声成为附加的噪声源。因此,在设计光电二极管电路的过程中,通常是针对光伏或光导两种模式之一进行最优化设计,而不是对两种模式都进行最优化设计[4]。

一般来说,在光电精密测量中,被测信号都比较微弱,因此,暗电流的影响一般都非常明显。本设计由于所讨论的待检测信号也是十分微弱的信号,所以,尽量避免噪声干扰是首要任务,所以,设计时采用光伏模式。

2.2光电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模型

工作于光伏方式下的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型如图3所示,它包含一个被辐射光激发的电流源、一个理想的二极管、结电容和寄生串联及并联电阻。图中,IL为二极管的漏电流;ISC为二极管的电流;RPD为寄生电阻;CPD为光电二极管的寄生电容;ePD为噪声源;Rs为串联电阻。

由于工作于该光伏方式下的光电二极管上没有压降,故为零偏置。在这种方式中,影响电路性能的关键寄生元件为CPD和RPD,它们将影响光检测电路的频率稳定性和噪声性能。CPD是由光电二极管的P型和N型材料间的耗尽层宽度产生的。耗尽层越窄,结电容的值越大。相反,较宽的耗尽层(如PIN光电二极管)会表现出较宽的频谱响应。硅二极管结电容的数值范围大约在20或25pF到几千pF以上。而光电二极管的寄生电阻RPD(也称作"分流"电阻或"暗"电阻),则与光电二极管的偏置有关。

与光伏电压方式相反,光导方式中的光电二极管则有一个反向偏置电压加至光传感元件的两端。当此电压加至光检测器件时,耗尽层的宽度会增加,从而大幅度地减小寄生电容CPD的值。寄生电容值的减小有利于高速工作,然而,线性度和失调误差尚未最优化。这个问题的折衷设计将增加二极管的漏电流IL和线性误差。

3电路设计

3.1主放大器设计

众多需要检浏的微弱光信号通常都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来进行非电量的转换,从而使检测对象转变为电量(电流或电压)。由于所测对象本身为微弱量,同时受各种不同传感器灵敏度的限制,因而所得到的电量自然是小信号,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采样处理。本设计中的光电二极管前置放大电路主要起到电流转电压的作用,但后续电路一般为A/D转换电路,所需电压幅值一般为2V。然而,即使是这样,而输出的电压信号一般还需要继续放大几百倍,因此还需应用主放大电路。其典型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

该主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A=l+R2/R3,其中R2为反馈电阻。为了后续电路的正常工作,设计时需要设定合理的R2和R1值,以便得到所需幅值的输出电压。即有

3.2滤波器设计

为使电路设计简洁并具有良好的信噪比,设计时还需要用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处理。为保证测量的精确性,本设计在前置放大电路之后加人二阶带通滤波电路,以除去有用信号频带以外的噪声,包括环境噪声及由前置放大器引人的噪声。这里采用的有源带通滤波器可选通某一频段内的信号,而抑制该频段以外的信号。该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如图5所示。图5中,f1、f2分别为上下限截止频率,f0为中心频率,其频带宽度为:

B=f2-f1=f0/Q

式中,Q为品质因数,Q值越大,则随着频率的变化,增益衰减越快。这是因为中心频率一定时,Q值越大,所通过的频带越窄,滤波器的选择性好。

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含有半导体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有源器件的滤波电路。这种滤波器相对于无源滤波器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结构牢固、可以集成。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输人阻抗高、输出阻抗低、高的开环增益和良好的稳定性,且构成简单而且性能优良。本设计选用了去处放大器来进行设计。

本设计选用了去处放大器来进行设计。

图6所示的二阶带通滤波器是一种二阶压控电压源(VCVS)带通滤波器,其滤波电路采用有源滤波器完成,并由二阶压控电压源(VCVS)低通滤波器和二阶压控电压源高通滤波器串接组成带通滤波器。

对于第一部分,即低通滤波器,系统要求的低通截止频率为fc,其传递函数为:

第二部分为高通滤波器,系统要求的高通截止频率为fc,其传递函数如下:

4完整的检测电路设计

本光电检测系统设计的完整电路如图7所示。为方便表示,电路中的R2、R3即为前面等效电路模型中的RT、RF。前级部分由光电转换二极管与前级放大器组成,这也是光电检测电路的核心部分,其器件选用高性能低噪声运算放大器来实现电路匹配并将光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以实现数倍的放大。然而,虽然前级放大倍数可以设计得很大,但由于反馈电阻会引入热噪声而限制电路的信噪比,因此前级信号不能无限放大。

第2篇:光学论文范文

1、中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根据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笔者选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为分析对象,发现其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补修课程。这4所高校广告专业研究生学位总学分要求基本接近,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所占学分比例也大体相当。笔者综合了所选4所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的内容,分析发现4所高校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设置有较高的一致性:首先,都设有包含的公共课程;其次,专业基础课基本都是围绕传播、媒介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课程,表现为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居多;再者,专业必修课主要以广告综合理论研究为核心,涉及广告运作管理、广告伦理法规等方面;最后,专业选修课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研究方法类的课程,也有广告专业实务课程,还包括营销、公关、媒体等方面的研究课程,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

2、美国高校课程结构分析根据2013年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国际广告教育论坛所提供的《中外部分院校广告教育教学计划》,本文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佛罗里达大学、西北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4所美国高校为研究对象。他们都将广告专业设在其新闻或传播学院之下,其课程一般分为广告专业的必修课程、相关学科的选修课程以及毕业环节(包括论文和研讨会),所有课程基本要求学生在两个学年内修完,课程安排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通过对所选4所美国高校广告专业硕士教学计划内容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与中国高校不同,美国高校广告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有各自的特点,这种差异在选修课内容设置与选择要求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西北大学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远多于其他高校广告专业,分为“品牌与广告策略”、“企业传播与公共关系”、“媒介管理”、“营销分析”、“直销与互动市场销售”5种类型。

二、中美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

1、学科归属到2004年,根据《我该去哪里学广告和公关》所列美国129所设有广告专业大学的统计,有占总数近80%的广告专业设在新闻、传播或新闻/大众传播院系。而梳理中国高校广告专业所属学院,根据其不同的办学特色,将广告专业基本设立于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三类院系之中。就本文所选择的中美两国高校来看,其广告专业也基本都设于传播学院之下,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以新闻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为研究生广告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固的学科基础。

2、课程分类中国的大学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为政治与英语,美国因社会体制与国情的不同,并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一般就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有的学校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辅修课程、强化课程(concentration)等。本文所选的中美8所高校都会根据该校广告专业自身特色来开设不同的专业必修课,例如西北大学IMC项目就以整合营销传播相关课程为主。除此之外,中美两国也都同样开设了广告学理论与传播学研究方法两门核心课程。

3、课程安排美国高校研究生的研究课程可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选择,美国学生可完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和相应的教师,只需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学足够数量的选修课,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即可毕业。因此,完全学分制也是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佛罗里达大学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课程安排时间,但提供了一份“推荐课程列表”,让学生在课程安排选择时有所参考。而中国虽然也实行选课制,但在课程安排上却几乎是统一划定。

三、对中国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1、改革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随着市场条件的成熟,广告业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专业型硕士的培养,但整体上仍侧重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深受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的影响,并未形成针对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内高校广告专业应拓宽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与资历雄厚的广告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寻求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学习平台。

第3篇:光学论文范文

有多少超脱常规的经典作品就有多少别出心裁的构图。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思草图来观察变换构图的多样性,或借助照相机取景框的方法记录感兴趣的视角(如平视、俯视、仰视等),求新、求变、求异,用创新思维来完成画面的构成,墨守成规只会让作品平庸无力。因此,在广告学专业设计素描课程中,构图上应没有模式,没有束缚,只有个性和艺术创造。

2多种手法,创新教学

为提高设计素描课程创新教学的效果,在临摹、写生、归纳等教学环节都要围绕创意创新的理念展开教学。

2.1临摹入手,启发引导

“向现代派大师学习”,从经典的艺术作品中得到灵感与启发,是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广告学专业的设计素描在临摹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表现力,引导他们用客观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探索的习惯。引领学生开拓眼界,打开思路,摆脱传统的临摹方式,将素描基础表现与创意紧密结合起来。在临摹借鉴中,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创意表现。安格尔说:“我劝你去临摹,难道你们以为我想把你们培养成复制家吗?不,我是要你们到花丛中去采集蜜汁。”因此,临摹不是一种“奴隶式的屈从”,而是一种理智的分析和理解,通过揣摩他人的作品,将一种成熟的观察方法和素描方法引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创造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在临摹范本选择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创意、构思和构图俱佳的作品,摆脱过去一切由教师包办,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临摹作画方式。教学中,可以从现代派大师或风格流派中汲取精华,从构图的图形选择到具象与抽象的表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选择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静物作品作为范画,在学习中理解画家在观察、表现事物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引导学生找出毕加索的范画与其他流派的差异,从分析比较中不难看出:以往传统的绘画作品都是从一个角度去表现事物,通过焦点透视和写实手法,画出与生活中相同的东西,摆脱不了物象原型对视觉的束缚;而毕加索作品打破了客观物象,加入了更多主观因素,从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角度去观察,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达物象。运用具象的手法,立体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通过变形、提炼、取舍、添加、几何概括等进行富有创意性地处理,在物象上改变其形态特征、空间变化、透视关系,用概括提炼甚至是反透视的方式,并运用了多点透视的构图,从不同的方向拼合碎片,具有错置感,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学生在临摹经典作品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吸收与借鉴作品中的创新创意点,从构图、色调、线条的运用中吸取大师作品中的精华,为自己的创作作铺垫。在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中,艺术家以点、线、面为基础,自由大胆地表现概念与创意,利用点的大小聚散、线的粗细浓淡、面的方圆等组合成活泼而富有形式美的构图,超过了他人的绘画表现形式。抽象派绘画追求新奇和独创性,作品本身具有扩张性与“进攻性”,以独特的形式、饱和的色彩,形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感染力。点、线、面是最简单的,可最简单的东西往往蕴藏最强大的生命力;“一切具体的都是有限的”,而有限的东西却能孕育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罗丹说:“艺术家的任务:使那即使在隐藏之下的真理,明白地揭示出来。”用符号性的语言,简单地、概括地、抒情地表达出深层的象征意义是抽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临摹康定斯基、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了解现代绘画的抽象与具象的特质,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得到启发,进而运用到广告设计的创意构思与表现方法上。

2.2物象写生,多形态表现

在广告学专业设计素描课的写生训练中,学生通过对物体的写真、联想、添加、再创造等手法训练,可以提高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写生过程中,表现手法可灵活多样,或线、或面、或线面结合,以粗细不同的线条、浓淡虚实的笔法,针对具体的物象,进行有创意性的、多形态的表现。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物象所引发的感受有独特的表达指向,并在表达形式上充分强调自己的主观建构。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获得创作源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对待来自传统的写实性绘画素描的影响,在观察方法、造型意念、构图形式等方面要有全新的创意思维。在表现方式上,并非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进行被动的描绘和再现,而要有深度的联想与想象,提高设计素描的创意实践能力。在写生中,采用研究性教学,使多种思路与想法或多种表达形式与语言相融合,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物象写生中,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态地观察和表现事物,将创意融入写生之中,以达到传统写生训练未能达到的创新效果,画面主体是一只经过创意变形的鞋子。作者运用联想、夸张的方法,将一只普通的鞋子变得充满趣味。这只鞋的鞋头经过灵活、巧妙的变形,成了鲨鱼的嘴巴,形似且神似。另外,鞋口处也变形为鸟巢的形状,经过作者联想、夸张、变形,使一只普通的鞋子顿时有了别样魅力,成为一件妙趣横生、创意独特的作品。因此,在写生时,要着重训练与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大胆地展开联想,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2.3归纳创新,发散思维

创作型设计素描应在对物体形态与空间的各种基本性质的观察和发现中展开,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运用发散式思维将事物分解为具有本质特性的可变单元,从中确定新的内容,探求新的发现,在探索表达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造型任务。在创作中,引导学生挖掘个人自身潜在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广泛了解与掌握广告设计素描的观念与思维模式。广告设计基础创新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临摹、写生与创作,挖掘内在的个性特质和潜在的创作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途径和多层次上考察、分析事物,使其思维更具流畅性和独立性,并通过分析和归纳解决他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有效训练,还应提倡创造融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彻底解放,使学生能超常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养成全新的思维习惯。因此,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在具体的创作中能帮助学生逐渐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而增强构思能力。朗加明说:“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饱满的创作激情,当一个人的创作激情处于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有一位‘恋人’经常如影相随,这位‘恋人’便是灵感。”灵感,是创造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灵感迸发的时候,创意的种子就在不经意间得以孕育生发。作者用文字和物象进行组合,发散性的思维创意使这幅画在构图上大大地区别于传统素描。以象棋为背景,以“兵”为主题元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字体变形,将“兵”字的一划与人的身体进行置换,语义上也有巧妙的联系,最终产生的效果让人眼前一亮。德国著名平面设计师米歇尔希尔纳曾说:“所谓新的创意来源于原有的设计,元素可以是旧的,但概念一定是新的。”而戈登德莱顿亦说:“一个想法是旧成分的新组合,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作者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中国元素表现创意素描,主画面构成一张用中国文化元素组成的“脸”。作者以打开的墨盒作为人的眼镜,毛笔作为鼻子,笔架作为嘴,形成了一张古代书生的面孔,用较为写实的方法,组成了一张意象的“脸”,给人以中国传统文人的印象。其表现内容与形式及良好的创意,显示出非凡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一件优秀的创意素描作品就此诞生。

3结束语

第4篇:光学论文范文

1管理变革与阳光体育二者间的关系

阳光体育就是充分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条件拓宽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空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体育课结束即停止体育活动的现象,使学生的体育活动由课内延续到课外。体育课不可能在学校或者教材中就能展示出其全部内容,阳光体育就是要将学生带出体育课堂。阳光体育运动具有完全的开放性,接纳在校的所有学生,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活动的内容、时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国家提出亿万学生参与其中的“阳光体育”运动,需要较充足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体育信息资源以及体育人力资源等体育资源作保障,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指导与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都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1]。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运动技能是阳光体育开展的目标之一。学生要科学合理地掌握任何一项运动技能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教授,离不开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这就决定了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必须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资源相对丰富,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体育资源优势,在不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便利,切实做好阳光体育工作。

2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分析

2.1利益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明确指出:“在所有的推论中,把行为者的情形说明得更清楚的莫过于行为的利益”[2]。毋庸置疑,利益关系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也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个人有自身利益,阶级有阶级利益,国家有国家利益,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与利益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是一个充满着各种各样利益矛盾的集合体,学校体育管理领域亦是如此。

2.2利益多元分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意志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学校、体育教师等只是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工具。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价值观念有了全方位的更新,高校体育管理从单一的利益相关者逐渐演变成政府、教职工群体、高校行政人员、学生群体和社会合作办学者等。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利益逐渐分化,形成了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并存的局面。我国学校体育管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央政府有限放权,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组织取得自,体育教师、在校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主管体育教学的领导、学生体育社团都有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利益分化必然带来利益冲突。如果不对利益冲突进行有效管理,会对学校体育发展甚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实质上是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的过程,而利益调整就会使部分人受益,相反还会使部分人利益受损。目前,学校体育资源的分配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一种集中化趋向,而这种集中化与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有关。而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与能力有多有少,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对不同利益主体亦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进行如下分类:表1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利益相关者分类第一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强,左右学校体育资源分配的政策决策,决定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结果对其最有利的群体。该群体主要有各级体育行政领导部门、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分管体育的学校领导等。第二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影响力较弱,然而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效果却对他们有益的人,比如地方的民营企业老板,他们虽然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无直接影响,但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学校体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未来能直接使用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员工。第三类是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影响力,但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他们没有效果甚至会有负效果的群体。这类人群以体育教师为主,体育教师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力量是很强的,但分离出来,他们又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过程中某些利益的损失者。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对体育教师的学识、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需要体育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满足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成为管理变革的阻力。第四类是不能影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进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成效很难或者很少普照到的群体,这是一个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弱势群体,以广大学生群体为主。普通学生无论在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的制定上,还是在学校体育计划的执行上都无法施加有效的影响。

2.3利益冲突

任何制度或体制改革既包含程序性问题,也包含着深层次的利益冲突,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也无法避免。学校体育管理变革表面看来是对学校体育管理活动主体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化的过程,实则是对学校体育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制度化过程。学校体育管理变革就是要改变各利益相关者在学校体育资源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有人因变革获利而支持改革,有人因变革丧失利益而阻拦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的顺利与否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学校体育改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特定的主体,而不同主体之间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不同利益主体对学校体育改革的认识。实际上,目前学校体育管理矛盾重重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利益冲突使然。为了均衡学校体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推进和实现学校体育平稳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以协调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确保利益实现均衡分配。

3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变革中的利益冲突原因

3.1低层利益相关者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社会地位,并为其他集团所认识的过程[4]。而现实情境下,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之中的体育教师以及学生组织化程度较低,呈现出“原子化”状态,低层利益相关者难以依靠组织的力量与上层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以实现个体利益。

3.2低层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边缘化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这种管理体制特征就是层级管理,下级执行上级任务,并接受上级的考评,以决定干部荣辱与升迁,营造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出于政绩或迎合上级部门、领导的喜好,部分学校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常常优先考虑如何获得更大的政绩,很难真心考虑学生、教师的意愿,结果造成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被边缘化。

3.3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应为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管理监督具有直接的参与性特点,然而作为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下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学生缺乏话语权,被排斥在学校体育管理决策之外,进而难以对学校体育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造成学校体育管理决策偏失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偏好,难以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4走向利益均衡

利益相关者与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学校体育管理变革会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与行为将直接决定学校体育变革能否顺利。同时,不能忽视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潜在合作同盟,也可能是相互排斥的冲突主体,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支持性的稳定互信关系,走向利益均衡,对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着积极的意义。走向利益均衡首先应着手构建起学校体育管理利益需求表达与利益驱动机制。

4.1利益需求表达机制

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是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有效的“重叠共识”的改革方案才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重叠共识”的达成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因此,以低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切入点,进一步畅通与完善学校体育“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是达成各利益主体“重叠共识”的必然选择。可行方案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民主,而且“在这个理想化的过程中,参与是广泛的,参与者是充分知情的,话语商谈本身是无压制的,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态度与需要”[5]。如果从上到下的模式依旧占据统治地位,总体的学校体育管理变革方案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少数专家小范围设计的结果,那么学校体育管理变革的效果就会与所设计的初衷有所偏失,甚至无疾而终。如果在决策者看来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只是被改革的目标、被调配的资源,那么真正的改革就难以进行。要不断开拓所有的便于低层利益相关者表达自己真实需求的渠道,将分散在人群中横向循环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效集中起来,并及时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反馈,以便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4.2利益驱动机制

第5篇:光学论文范文

由于国情不同,每个国家农业推广采取的形式也不同。资料显示,全球农业推广体系可分为六大类:即以政府农业部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体系、商品生产组织或开发机构所附属的推广体系、非政府性质的推广体系、私人农业推广体系及其他形式的农业推广。美国是大学农业推广体系的发源地,该体系是在《莫里尔法》(MorrillActof1862)、《哈奇法》(HatchActof1887)、《斯密斯-利弗法》(Smith-LeverActof1914)等三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的。美国农业科技推广率已达80%,科技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也达到了75%,其大学农业推广体系的成功对我国大学农业推广工作的探索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诞生于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五级农业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史上做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作为科学技术的创新源与辐射源,涉农高校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服务新农村建设。特别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实施以来,我国39所大学积极响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校地、校企等不同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以高等学校为依托的大学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以期使之成为我国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现阶段,我国大学在农业推广实践中比较成功的有4种模式:①河北农业大学“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将太行山区综合开发与治理相结合,走出了教育、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太行山之路”;②浙江大学建立了“南太湖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及多个专业性科技服务平台,开创了有效快速的农技推广体系,被誉为“湖州模式”;③东北农业大学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快速传播科技与成果,免费提供涉农服务,被称为“农业科技110”;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建立试验站,开展科技培训与信息服务,探索了“一体两翼”的农业推广“西农模式”。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的“西农模式”,通过在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试验站,零距离服务现代农业,不仅有力推动了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而且受到政府支持、农民欢迎和社会高度关注。

2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做法与成效-白水苹果试验站为例

2.1在产业中心地带建立试验站,创新了农技推广载体

产业中心地带建立试验站,是整个“西农模式”的核心所在。产业中心建站,一是遵循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把农产品与生俱来的竞争力放在第一位,有助于放大产业优势;二是遵循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规模种植(养殖)能在当地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比例中占据较大份额,科技介入有利于整个产业的提升。2005年,学校将大学推广模式建立的第一个试验站选址白水,并以这个占地163亩的试验站为载体,示范、展示新成果,开展技术研究与创新。经过9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科学研究、试验示范、教学实习、人才培养四大基本功能,成为我国首个功能齐全的苹果专业试验示范站。

2.2组建首席专家领衔的专家团队,走出了校地人员结合的新路子

“西农模式”最大的创新在于围绕产业组建了多学科、多层次结合的强大专家团队。学校打破院系、学科界限,从土地到餐桌从全校遴选专家团队,并由在本产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教人员担任首席专家,领衔团队。同时,试验站以项目为纽带,组建了学校专家与地方科技人员结合的工作团队。学校专家理论功底扎实、掌握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地方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知晓农民生产实际,校地人员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白水苹果站首席专家从事苹果生产近30年,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苹果专家之一。学校苹果遗传育种、栽培、植保、土肥、品质、贮藏、加工等领域的20余名技术力量与白水县农技人员结合,采取“1+4+4”的传帮带模式(即1名大学专家与4名县园艺站技术员、4名乡镇农技骨干),组建了一直长年深入一线的科技推广队伍。

2.3试验站校地共建共管,密切了农技推广合作关系

试验站校地共建共管,是“西农模式”长期存在的关键所在。学校大胆解放思想,变试验站“为我所有”为“为我所用”,建立了校地合作新机制。试验站校地共建共管,加挂学校与地方政府的两家牌子,政府无偿提供土地,建设满足推广工作的设施,配套一定额度的推广经费,选派技术干部;大学选派专家,提供农业新成果。学校教授与地方专家组团,科技成果与生产问题对接,大学人才科技与地方需求零距离对接,密切了农技推广合作关系。白水县每年为学校提供20万元推广经费,配备了56名技术人员吃住在试验站参与推广工作。年初目标制定、年中工作任务落实、年末考核等环节均由校县共同组织实施,推动了白水苹果产业的优化升级。

2.4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激发了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活力

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是“西农模式”活力所在。对大学来说,试验站是建立在田间地头的“野外实践教学平台”,本科生深入一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研究生进驻试验站,在专家指导下,科研定位准确,数据翔实、精确,原创性成果突出,研究水平明显提高。试验站还是大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露天实验室”,研究课题来自一线,针对性强;研究成果就地应用,反馈及时准确,科研与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白水苹果站先后有127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1600多名本科生驻站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站围绕苹果产业发展的问题开展研究,选育并通过审定良种5个,取得发明专利和适用新型专利6项,获省级一等奖2项。带动白水苹果总产值由2005年的5.25亿元增长到15.5亿元,果农人均苹果一项收入达到3800元。

3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困境

3.1推广队伍后继乏人

大学推广模式建立之初,人员80%以上来自学校合并前的省属科研单位,但最近几年以年均5人递减,同时学校人员招聘主要在教学上,推广人员只出不进,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人员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大学推广模式发展的瓶颈。白水苹果试验站原有常驻专家13人,多学科结合专家7人。目前仅存的16人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44岁,平均年龄也超过了50岁。十年之后,谁在一线从事科技推广工作这一严峻问题亟待解决。

3.2经费不足

中国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大学从事社会服务依靠项目申请获得短期支持,没有常态化,更谈不上制度化。这种经费投入的不确定性和非持续性,影响到大学农业推广工作的长期开展。白水苹果试验站占地165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现在学校、地方政府每年提供经费50万元,而试验站每年基本维持费用就需要50万元,科研推广业务费全靠项目争取,经常出现“运转经费严重不足,影响试验站正常工作的开展”的情况。

3.3获取政府支持难

大学推广模式从严格意义来说,是一种社会力量的自发推广行为,而非完全意义上的政府推广行为,难以达到美国大学推广工作的地位。同时,高校与地方农业、科技部门并无直接关系,导致大学从事农业推广工作获取地方政府支持难。甚至有些农业部门认为,大学推广工作抢了自己的“饭碗”,影响了部门利益和政绩。同样是开展技术服务,地方农技部门能从上级获得工作车辆,而白水苹果站不行;同样是建立果品储藏冷库,地方企业、协会能得到财政补贴,苹果站却不能。

4提升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影响力的具体建议

4.1建设一支稳定的推广队伍

高校一要建立吸引教师参与科技推广工作的机制,吸引教师参与推广工作,鼓励有能力、有意愿从事科技推广的专家进入专职推广队伍。二要建立青年教师试验站锻炼制度,涉农学科青年教师,应到试验站进行科研推广方面的实践锻炼。三要从职称评审、津贴发放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使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真正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奔头。同时,可以探索在试验站设立学生推广助理岗位,支持试验站根据需要,从毕业生中聘任“助理推广员”。鼓励试验站在人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按实施项目的需要临时聘任基层农技人员到站工作。

4.2确保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

一方面高校要紧紧围绕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拓宽项目申报渠道,使承担的重大科技推广项目数量、经费都能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推广项目经费能逐年递增。另一方面试验站所在地政府要重视大学推广工作,将其视为本地工作部门,按年度给予稳定的经费支持。同时农业、科技等政府涉农部门,要打破部门界限,按照协同创新的要求,将大学推广模式纳入国家推广体系,按照其从事的推广工作量给予和公益性推广机构一样的平等支持。大学也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运用信贷、保险等金融工具,多层次、多元化筹措资金。

4.3给予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合理地位

第6篇:光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化学发光,化学光源,草酸酯,荧光剂,合成

1发展背景

化学发光是指某些化学反应中发出可见光的反应过程。化学发光体系有数种,但适用于化学光源的只有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它以草酸酯、过氧化氢和荧光剂为主要成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有效的化学(非生物)发光体系,量子产率高达20%~30%。

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最早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此后,20世纪70年代AmericanCyanamide公司的Rauhut等合成了一系列草酸酯。Rauhut等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应急光源,并称之为“化学光源”(chemicallight),成为草酸酯获得实际应用的重要实例之一,并成功地研制和开发了发光棒。最初化学光源只是用于军事活动,后来逐步进入民用市场。使用这种冷光源可以杜绝因电火花或热光源引起火灾的可能性,也可用作紧急照明等。近年来,这种化学冷光源已日益流行于各大晚会上,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另外,将应急光源与警报结合的紧急设施有利于人们在发生火灾时的逃生。

2化学光源的结构和组成

化学光源一般是由内外套管构成,外管的材质是聚乙烯塑料,内管是一个玻璃泡[1],不同的发光材料分别封装在内外管中。使用时将聚乙烯管折曲,使中间的玻璃泡破碎,两种液体一经混合立即反应,发出荧光。标准的化学光源持续发光2~20h。近年来化学光棒的构造也有一些改变,如Lexington&Assoelates公司发明的化学光棒里含有2种或以上的草酸酯,可发多色光。AmericanCyan-amide公司发明的化学发光器件只需转动就可产生化学发光。现在Omniglow公司还发明了一种化学发光器件,可连续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光源的组成主要包括二芳基草酸酯和氧化剂,通常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当向体系中加入荧光剂,则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此外,这一反应体系一般还包括一种或多种溶剂、催化剂和添加剂等。即在聚乙烯外管中放入草酸酯、荧光剂、溶剂,玻璃泡中封入过氧化氢、催化剂、添加剂。

3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原理

虽然草酸酯的化学发光经过了40多年的研究,但是至今它的发光原理也没有确定,其主要原因是反应的中间体活性较高、寿命短,无法直接获得检测,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草酸酯类化学发光过程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2]:

ArOCOCOArO+H2O2+荧光剂+催化剂=2CO2+2ArOH+荧光剂+hν

其发光机理可认为是:过氧化氢对草酸酯的羰基亲核进攻,生成双氧基环状中间体二氧杂环丁二酮,中间体分解将能量传递给受体荧光分子,使之处于激发状态,这种激发态分子从激发单重态回到基态,释放出光子即发出荧光。总的发光过程可用下式表示:发光效率是评价一个化学发光反应体系性能的重要参数。1摩尔分子发生化学发光反应如能产生1摩尔光子则化学发光效率为100%。过氧草酸酯化学发光的效率可用下式表示[3]:

QCL=YKI.YES.QFL

其中,YKI是关键双氧基环状中间体的产率,YES是激发态荧光分子的产率,QFL是荧光剂的荧光量子产率。由上可见,草酸酯的反应性能和荧光剂的荧光量子产率是决定其化学发光激发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采用具有较高量子产率的荧光剂将有助于提高化学发光的效率。

4草酸酯的种类及合成

草酸酯的化学发光强度和寿命主要取决于发光过程中的速率步骤,也就是过氧化氢与二芳基草酸酯的亲核进攻,以及随后2个取代基苯酚作为离去基团生成环状双氧基中间体的反应活性。一般芳基草酸酯分子中苯环上连有吸电的取代基,且该取代基的电负性越强,则越有利于酯的分解而形成环状过氧化合物。一个理想的草酸酯化学发光试剂还应在所用的有机溶剂(通常为邻苯二甲酸酯)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要求草酸酯浓度达到10-2~10-1mol/L)及稳定性。

对于草酸酯的选择,Rauhut等已作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我国对开发新型草酸酯化学发光试剂也作了较多研究。现有报道的草酸酯种类达数10种,可是能够满足上述发光条件要求的只有几种,用于化学光源较好的草酸酯是双(2,4,62三氯苯基)草酸酯,双(2,4,52三氯262烷基羰苯基)草酸酯和双(2,42二氯262烷基羰苯基)草酸酯。

双(2,4,62三氯苯基)草酸酯在邻苯二甲酸酯中具有较小的溶解度,发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可通过调节组分配比达到所需要求,较适合于化学发光体系。双(2,4,52三氯262烷基羰苯基)草酸酯化学发光量子效率较高,在溶剂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适合于高强度的发光体系。双(2,42二氯262烷基羰苯基)草酸酯发光强度比前一种弱,持续时间长,适合于制造低强度长寿命的光源。系列中各种酯的化学发光性能无明显差异,但双(2,42二氯262异戊氧羰苯基)草酸酯易提纯,稳定性高。

5荧光剂的选择及合成

荧光剂的结构决定了化学发光的颜色和效率。选用不同的荧光剂可以得到特定颜色的化学光源,然而,这种选择还必须受到荧光分子在溶剂中溶解度,以及在碱性和氧化气氛介质中稳定性的约束;同时荧光分子的荧光产率也对化学发光效率有影响,浓度淬灭效应小,具有较高荧光产率的荧光剂将有助于化学发光效率的提高。荧光剂在体系中的浓度有一适当的范围,一般在10-2~10-4mol/L,浓度太大容易引起浓度淬灭,太小则光强不足。

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体系中使用的荧光剂,通常选用较稳定的稠合线性共轭芳烃[4]。较好的荧光剂为蒽的衍生物:9,102二苯基蒽,9,102二苯乙炔基蒽[5,6]及其取代衍生物[7~9]等。除此之外,还有萘[10]和聚酰亚胺[11,12]的取代衍生物。

AmericanCyanamide公司还发现在发光系统中加入可溶性苝类荧光染料,可在黑暗中发出白光或更高强度的有色光。如在含有蓝色荧光剂的发光组分中加入可溶性苝类荧光染料,就可得到白光。改变用量则可得到蓝色和白色至白色和粉红色之间的颜色。合适的可溶性苝类荧光染料包括N,N’2二(2,52二叔丁基苯基)23,4,9,102苝四甲酰亚胺。

6影响发光体系的因素

6.1催化剂和抑制剂

在双氧环状中间体的生成过程中,一些弱碱的加入可增加发光强度,提高量子效率,但也会降低发光寿命[13]。实际使用时,常用的催化剂为水杨酸钠。通过调节催化剂的加入浓度,可以使长寿发弱光的体系转化为短寿发强光的体系。相反,抑制剂的加入,可以抑制化学发光,使光能以较平稳的趋势长时间地释放。抑制剂通常是一些有机强酸或酸酐。

6.2氧化剂的结构及浓度

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一般选用无水过氧化氢作氧化剂。当H2O2浓度较高时,不利于化学发光强度的提高;但在较低的浓度下,发光衰减的速率也随之加快。理论上草酸酯与过氧化氢浓度之比应为1∶1,但一方面因为草酸酯比过氧化氢贵得多,另一方面过氧化氢易分解,所以在制备化学光源时,为使草酸酯完全发挥作用,过氧化氢一般稍过量一些。如果加入一些酚类化合物,如2,4,62三叔丁基苯酚,可抑制储存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

6.3溶剂

考虑到草酸酯、荧光剂溶解性及与H2O2互溶性方面的原因,过氧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一般采用邻苯二甲酸作为溶剂,也可用二甲酯,丁酯,叔丁醇或三乙基柠檬酸酯[14]等。当溶剂中有水分或其它杂质时,会对草酸酯溶液的稳定性有影响,使制备的冷光源保存期缩短。

6.4提高发光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其它方法

在发光体系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邻苯二甲酸二(十三)酯(DTDP)或已二酸二(十三)酯(DTDA),可以明显增强原发光体系的发光强度和发光持续时间。例如,在一种由AmericanCyanamide公司生产的绿色发光棒的化学液体(7mL)中分别加入410mLDTDP或DTDA,可使发强光的时间从原来的2h增加到20h。

加入少量的聚合物添加剂,如适量的聚苯乙烯[15],能明显增强化学发光,加入纤维素2乙酸2丁酸酯聚合物和聚环氧乙烷也能增强发光。

7不同颜色的化学发光组分

根据以上的内容,现介绍几种发不同颜色光的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2,16]。

绿色化学发光,试剂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为溶剂,荧光剂二苯乙炔基蒽1.1mg/mL,草酸酯0115g/mL,还可以加入柠檬酸或聚苯乙烯,以改善发光效率;试剂B:8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0%叔丁醇作为溶剂,浓缩H2O2(体积比为4125∶0.75);试剂A与试剂B体积比为1∶2混合,即可观察到发出绿光。

红色化学发光,试剂A:10mL罗丹明B(碱性)饱和溶液+160mL聚乙二醇400+2mL31%H2O2;试剂B:250mg双2(2,42二硝基苯苯基)草酸酯;向试剂A中加入粉末状的试剂B,摇动混合。蓝色化学发光,试剂A:250mg双2(2,42二硝基苯苯基)草酸酯+50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5mL二苯蒽;试剂B:25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15mL正丁醇+1.5mL31%H2O2;向100mL的试剂A中加入50mL试剂B,摇动混合。

黄色化学发光,试剂A:250mg双2(2,42二硝基苯苯基)草酸酯+50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10mg5,6,11,122四苯基萘;试剂B:25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5mL正丁醇+1.5mL31%H2O2;向100mL的试剂A中加入50mL试剂B,摇动混合。

8展望

化学光源现阶段的研究方向应该是提高发光的强度和寿命,以利于发挥更大的用途。长时间发亮的荧光棒可用于娱乐场合,而高亮度的荧光棒可在一些不宜用电或没有电的地方应急用,所以对过氧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作系统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从原料的选择,各组分的配比到工业化生产都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熊振湖,刘玉茹,杨淑英.化学光源的研究与应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1996,2(4):55-60.

[2]林金明.化学发光基础理论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玉山江.过氧草酸酯的发光机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4):27-28.

[4]李斌,苗蔚荣.过氧草酸酯类化学发光激发荧光[J].化学通报,1996,6:32-36.

[5]雷丽红,雷春华.蒽类荧光染料的荧光性质以及其化学发光效应[J].光谱实验室,2001,18(6):703-705.

[6]李承志,廉世勋,吴振国等.中位取代蒽类染料的荧光及其化学发光性质[J].光谱实验室,2003,20(3):455-458.

[7]LeeChil2Won,JooSang-Woo,KoJaejungetal.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copolyesterscontainingredandbluechromophores[J].SyntheticMetals,2002,126(6):97-104.

[8]ParkHoon2Young,GeumNeri,KoJaejungetal.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polymericbluefluorophorescontainingdiphenylanthraceneunit[J].DyesandPigments,2002,54(7):59-66.

[9]KimDae2Wook,LeeChil-Won,JooSang2Wooetal.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polyurethanefluorophorescontainingredandbluechromophoremoieties[J].JournalofLumines-cence,2002,99(10):205-212.

[10]CheonJong-Woo,LeeChil-Won,GongMyoung-Seonetal.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bluefluorophorescontainingnaphthaleneunit[J].DyesandPigments,2004,61(4):23-30.

[11]ShimJ2J,LeeC-W,GongM-S.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perylene-containingpolymericredfluorophores[J].Syn-theticMetals,2001,124(10):435-441.

[12]ParkJae2Seok,LeeChil-Won,GongMyoung-Seon.Prepara-tionandchemiluminescencepropertiesofperylene–containingpolyimidesaspolymericredfluorophores[J].SyntheticMet-als,2003,132(1):177-184.

[13]支正良,杨绪杰,陆路德等.影响双(22丁氧羰基23,4,62三氯苯基)草酸酯化学发光体系的因素[J].应用化学,1998,5:77-79.

[14]CranorEarl.Highoutputchemiluminescentlightformulations[P].US6126871,2000-10-03.

第7篇:光学论文范文

消费者要选择一些广告与产品都比较规范的商家。消费者首先要观察广告本身是否是规范,其次要对产品本身的标识及说明等是否规范,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去了解厂家的正规性。《广告法》规定: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产品质量法》要求产品包装上的标识必须有: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厂名和厂址;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中文警示说明。例如:在医疗广告中,首先要注意是否具有医疗广告审批文号。只有正规的医疗机构,经过卫生局和工商局的严格审批,合格的才发放广告审批文号。虚假整形美容广告肯定没有医疗广告审批文号。

二.用“挑剔”的目光看广告产品的信誉

是关注信誉还是价格、还是广告好坏呢?我们不可否认:有的产品还没有什么大的信誉,但是质量并不错。看广告,更要看企业的信誉品牌。一个业已形成的品牌是经过了市场严酷的检验得来的,是吃得住考验的。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多了解信誉好、品牌强的厂家的广告,从中进行选择,基本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广告做得好但是知名度并不够的商品,最好还是让市场去建议一下,再去考虑。当前,网络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迅速,很多消费者会在淘宝或者其他商城中挑选满意的商品,这时候首先看的就是每一个商家的广告说明。很多人的经验表明,网络购物不能够贪图价格便宜,而是要选择一些信誉星级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很多小的卖家可能也有信誉好的,但是消费者没有必要去发掘这些商家、也没有为他们提供机会的义务,这就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基本规则。对于网络购买商品的消费者而言,要对所邮购的商品有充分的认识,包括商品的型号、规格、质量等级、数量、成分、颜色、用途、性能、产地、生产者、有效期限、包装、交货期限等;同时还要应对经营者的信誉情况有所了解,有很多广告上的图片是下载的,所以要认真审查广告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是否一样。

三.用科学的眼光看广告产品的功能介绍

尤其是一些保健品、美容等广告,宣传的功效非常多而且短期内得不到有效的证实,出现问题后,广告在法律上又不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承诺。根据我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等规定,医疗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科学、准确,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或误导公众。但是我们在广告中,仍然经常看到诸如“100%治愈、药到病除、根治、30分钟见效”等字眼。2005-2006年前后,在北京地区一家私人医院,秘密地卖一种高血压药物,对外宣称秘方,两个疗程能彻底治愈高血压,以后就不用吃药。这种药价格上千元,简易的包装上只有名称,用短短的两年时间聚敛了上千万的钱财。工商部门查抄以后发现,所谓的高血压新药其实就是普通的高血压药与鸡饲料混合而成的。其实,辨别这样的宣传是非常简单的,大医院的很多专家都说:高血压一般要终身用药,一个江湖郎中能让你不吃药?我们很多消费者的武侠传奇看多了,真的幻想在这个世界有一个神秘而强大的江湖奇人,这是不现实的。这个例子说明:忽视厂家正规性的消费者是缺乏理性的。

四.用淡然的目光漠视过于热情的宣传推销

当前,有一种企业堪称是“推销型企业”,这些企业不是在产品的质量上、售后的服务上下功夫,而是组建强大的推销团队,用高额的返利,刺激商的推销潜能,发掘一切资源把产品卖出去。这样的推销目前主要存在在一些保健品、保健器材、一些新的未经市场检验的“高科技”产品。这样的商品只有两种情况:一是缺乏市场检验,产品功效不实在;二是针对一些缺乏理性与科学常识的人群,对他们进行心理暗示与误导。对于这样的热情推销,消费者要抱着漠视的态度。小李的妈妈65岁了,经常有失眠等症状。一个卖磁疗床垫的中年妇女盯上了她,一有时间就拉着她去免费试试他们的新产品,逐步让老人失去戒心。在这个中年妇女为期一个月的公关下,小李的妈妈终于下狠心,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定的认为这样的床垫具有神奇的功效,化了9900元高价,买回一个中间只夹着几块磁铁的所谓高科技床垫。这个床垫的价格等于李妈妈五个月的退休金。

五.用谨慎的目光注意消费促销中的陷阱

现在广告促销无所不用其极。一些商家为了招揽生意,出台了很多消费的优惠措施。这时候我们消费者一定要注意的是:商家永远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所谓的促销中一定有有利可图的获利点。如果我们消费者能明显地看出其中的获利点,这可能是好事,如果我们发现不了其中明显的获利点,这就意味着必定存在着消费的陷阱。商场与饭店赠送的购物券、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一看就有大好处,但是其中很可能隐藏着危机。例如,2009年1月15日东方网的新闻看点栏目报道这样一则新闻:王女士被某电视直销频道中宣传的女性内衣“买一送一”所打动,根据电视中提供的销售单位资金帐户进行了汇款购买。然而一个星期过后,王女士来到消保委投诉:她收到的只有一套内衣和一双袜子而不是两套内衣,要求对方根据广告宣传的承诺再寄一套内衣遭到拒绝。消保委根据消费者提供的情况与该公司取得了联系,原来销售公司是在天津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通过电视和网络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虽然公司承认在广告中没有明明白白告知消费者所谓的“买一送一”,但公司只同意为消费者再寄一些其他内衣系列的产品,最后消费者也只好接受了这个结果。这里也提醒我们:遇到这样的购物陷阱,一是要谨慎,二是要留好证据。女士是用手机短信进行购物的,很难得到有力的维权。

六.用务实的眼光看待广告的宣传

人们的消费心理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从众心理引起的消费、攀比心理引起的消费、求异心理引起的消费以及务实的心理引起的消费。从众心理的消费与广告有一定关系,一些人认为买东西要选熟悉的买,广告看的多了,大家都认识这个东西了就自然熟悉了,感觉就是适合自己的,这是凭直觉消费;攀比心理引起的消费与广告关系更大,只有上黄金时间广告的才是高档的,明星代言的就是好的,买这些东西有面子、适合自己的身份。其实,我们说了这么多的关于怎样看待广告的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是越过这些纷繁复杂的广告宣传,考虑这样几个内容:

第8篇:光学论文范文

(一)新媒体形态下广告人才需求发生改变互联网产生以后,科技与市场的驱动,使得互联网、手机、平板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蓬勃发展。新媒体及新技术的推动,使得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接触时间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四大媒体的受众人数不断下降,受众的接触时间也呈负增长趋势。2009年,互联网(含新媒体)、电视、报纸、广播用户接触时间比分别为:67.8%、22.4%、3.8%、2.1%,2013年,这一比例变为:83.5%、9.1%、2.6%、1.6%。用户媒介接触时长的变化,使得广告主对媒体的传播价值进行新的审视,网络媒体的广告投入逐年加大。有数据显示,我国网络广告所占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09年前的4%,提升到2013年的12%。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00亿元。考虑到有些项目如游戏植入、网络公关等难以精准的统计,实际的网络广告市场更大。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的增多直接导致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逐年下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此消彼长,使得业界对能够适应与应对新媒体的广告从业人员需求越来越大。相对于传统的广告从业人员,新媒体的广告从业者需要对新媒体有更多的知识,许多知识都是新的领域如网络投放、排期、效果监测、数据分析、SEM优化、技术后台等。可以说不论是策划、文案、媒介还是公关、客户,广告从业人员都有新的要求。具体来说广告从业者应熟悉新媒体的内容与形式、通晓新媒体语言符号、知晓新媒体技术可能性,进而进一步地适应新媒体对广告人的要求。

(二)传统的教与学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过度新媒体之一的互联网已经产生与发展了很多年,从年代来说目前可以归纳为传统媒体的范畴。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熟与商业化,普及率越来越高,同一时期,电脑与互联网一起发展了起来。电脑与互联网的产生与逐渐普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类课程冲击是巨大的。传统的艺术设计类课程主要是纸张化,老师学生书本上教与学、纸张上进行设计与创意,成品的时候才用到一些电子设备。然而电脑的普及化、设计软件的智能化、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传统的艺术设计课程教育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数字投影仪使得理论课的教与学更加丰富与生动。过去学生仅从教材与参考书上获取少量静止的信息,而现在老师可以把实时更新的图片、丰富的视频与理论结合起来讲述,扩展学生视野与想象空间。设计实操也由传统的纸张笔墨模型向数字化转变。传统实操课上,学生更多需要纸张、模型等,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实操内容可以在电脑上设计与输出。以海报设计为例,学生在接到创意需求之后,可以在电脑上构思、设计、与客户进行讨论修改,并把最终作品传给图文制作公司进行出图,全程数字化使得沟通时间与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在夯实基础素养如三大构成、艺术理论后的设计实操几乎全部交给电脑来完成,所见即所得、功能丰富、操作简便的电脑软件逐渐成熟、越来越智能化,设计用的电脑实验室已经成为各大小院校的标配。

二、广告学专业艺术设计类课程面临的教学困境

我国首个广告学专业于1983年6月由厦门大学的新闻传播系创办,广告学高等学科教育迄今为止已有了31个春秋。据统计,1983—1992年间,我国仅6所高校开办广告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设广告专业的院校在90所左右。据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8月,全国共有412家设有广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虽然办学实力、专业建设参差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高等院校广告学教育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广告界提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整体广告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广告业发展迅速,但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些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创意人员缺失的问题。以国际获奖为例,在以创意为诉求点的国际广告节上,我国广告业一直缺乏创意突出的获奖作品。创意是广告的核心,创意的匮乏直接导致我国广告公司业界影响力有限。成功的广告公司大都只在局部或某行业为人所知,有影响的跨国本土广告公司尚无,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严重不符。由此可见,传统的广告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广告业由量向质提升的需要。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培养理论、实践、创意结合的创造型广告人才,已成为广告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广告学艺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目前广告学专业艺术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策划创意轻艺术设计我国教育体系中广告学专业属于文学(05)下的新闻传播学(0503)的范畴。众多的院校都是从文学院抽调师资力量创立新闻学院,新闻学院创立与发展稍起,便从中抽调师资或招兵买马进行广告专业的创办,很多院校“一个黑板与粉笔”就创办起了广告学。从广告专业设立的普遍路径来看,我国广告专业先天与文学关系较多,由于广告策划、创意等相对容易上手且需要的设备物质条件不多,因此在前期未能给学生很好的艺术设计教育,很多学校教完三大构成之后再无艺术设计类课程。

(二)有艺术设计实操缺艺术设计理论广告学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随着近些年社会对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广告专业教育也向宽广范围延伸,策划、设计与创意、媒介、公关、客户方向等越来越细。不管是策划、创意、设计、公关都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然而一些高校增加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仅仅是增加一些动手的实践课。具体到理论素养方面就是全系列的策划、文案、市场营销等,艺术设计理论素养的课程很少。

(三)课程设置难题融合传播学、营销学、设计学、美学、文学等的广告学专业,自产生以来就是一个交叉学科。广告学专业产生之后到现在已经产生了许多分支如策划、文案、技术、创意等。这些分支丰富了广告学专业的内容,但是却给课程设置带来了一些问题。是普遍性的广告学基础教育还是分方向的专业教育?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还是侧重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目前高校政治、外语、体育等公共课之后的学分有限,加上中文、新闻的通识课,留给广告专业的学分实在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学分内将知识传达给学生是个难题。同时,新媒体的层出不穷、营销手段的实时更新等也导致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难。

三、提高新媒体时代广告学专业艺术设计教学效果的建议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艺术设计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广告学专业艺术设计教学方面又面临着先天素养不足、后期定位不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制约着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新媒体时代广告学专业艺术设计教学效果便成为研究的应有之义。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投入,实时更新教学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广告学教学设备更新加快,然而各大小院校教学设备上更新速度太慢。照相机年代久远,存储卡的空间有限,操作界面复杂。摄像机块头大,仍然以磁带为存储媒介,采编导复杂且老化严重。电脑配置方面平面的软件运行尚可,但涉及数字化的非编、3D电脑卡顿严重。这些情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教学设备的更新迫在眉睫。

(二)引进或培养适应新媒体教学的教师一张黑板一支粉笔就能办学的时代早已经过去,现在的教师如果不懂得基本的数字教学是不合格的。广告专业的艺术设计教学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教师需要实时了解与掌握最新的设备、软件,另一方面也需要汲取业界最新的实践与理论成果,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广告专业的相关院系,应注重引进或培养适应新媒体教学的教师,加强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三)明确广告学教学中艺术设计的定位明确艺术设计在广告学中的定位,主要是与院系的整体培养方案有关。是侧重策划创意,还是侧重设计;是注重实操还是注重理论?具体到艺术设计课程方面,如果院系注重策划创意,那么艺术设计课程更多的就是理论素养的培植;如果院校注重实践或实操,那么艺术设计课程就应该更注重设计理论、设计实训的教学。只有明确了定位,才能在有限的学分中让学生真正有所裨益。

第9篇:光学论文范文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中,系统性规范性贯穿其中。包装设计课程设计通常按部就班从包装基本形态到应用设计逐步进行。但在结合广告学专业特性,尤其要求审美与使用结合的前提下,若仍一成不变得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包装设计如何面向传统和未来,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审美的水平,但也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方面进行包装设计创造力的教学。我们需要认清专业课堂教学与课程体系在社会实践中的关系。市场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当下社会实际状况。包装设计课程中有许多细微的环节并没有做到从市场、实用以及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包装设计,比如学生对包装材料认识的缺失———相当部分可利用材料已经成熟运作在产品包装中,但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并没有更新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当然也无法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包装设计课程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综合性、先进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以及设计教学与市场研究的关系。

二、广告学专业教学中包装设计课程的建设的建议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包装设计是与市场及产品非常贴合的课程,这需要我们在包装设计课程过程中加强对市场的勘探了解。作为以现代设计为导向的设计课程,不论我们在设计理论中,还是实践操作中,现代包装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都要了然于心,而且这个过程是不断发展不断跟进的。这也是对于设计类课程教学来说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这并不是简单的几分问卷调查,也不是纸上谈兵,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市场发展,还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包装设计的现代化,做到包装的超前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把握包装设计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包装设计并非孤立地做好保护产品和视觉美观就够了,它在广告学专业中是作为一个环节一个链条存在的。课程教学需要带动学生宏观得观察包装设计的意义并思考包装设计要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将包装设计课程与其他课程融会贯通。将“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注入教学设计。“绿色包装”等环保观念在包装设计发展中常被提及,实际上有些设计也已经将此付诸市场。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还是一个挑战。有些学生在错误的引导下盲目地追求“绿色包装”,结果导致设计成品甚至比非“绿色”更昂贵。这种形式主义在教学中确实需要我们深思,正确引导,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

要想为学生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丰富的知识内容教学与实践制作教学视作同等重要。包装设计课程需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实践操作,包装设计教学并不能止于学生的电脑样稿或者手绘概念图,它需要学生熟悉相应的材料和工艺,熟悉包装制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尤其是在课程中后期,实践制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学生是否将包装理论知识转化成设计能力并提高了设计素养,最终这些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将有利于他们今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