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包服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供应链外包服务商 外包服务商 供应链融资 优势 价值
进入二十一世纪,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企业管理思想风靡全球。基于这种思想,越来越多的企业更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而将采购、生产制造、物流等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由此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催生了我国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物流企业的诞生和成长。一批以“供应链”为名称,以“供应链管理服务”为产品的供应链外包服务商(以下也称“外包服务商”)在我国广东、上海、厦门、天津等地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
通过研究对比,笔者发现,我国的供应链外包服务商大多从传统的贸易流通企业转型而来,借助以往经验,为客户提供包括采购执行、进出口通关、保税仓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分销执行等在内的一系列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在这些服务中,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集成服务往往作为产品特色或创新的服务模式被重点强调,即将商务文件及单据处理、货物通关运输仓储等物流过程实现、资金结算及供应链融资、货物相关信息查询及传递等商务活动整合在一起,提供一整套完整和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这当中,与物流相结合的资金配套结算及供应链融资服务更成为这些外包服务商独特的优势及重要的利润来源。
一、供应链外包服务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的主要方式
国内最早的供应链金融概念是2007年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在研究该行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1+N”融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后各商业银行相继开发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将其作为战略发展方向。而此前,国内一些供应链外包服务商已经在其一揽子供应链管理服务中为客户提供了供应链融资服务(当时被称为资金配套结算服务或资金支持服务),因此这些外包服务商比银行有着更长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历史,只是当时理论界对此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及理论建构。
分析国内主要供应链外包服务商的业务模式得知,他们提供的供应链融资主要依托分销执行和采购执行这两项核心业务载体,相应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采购执行业务中的应收款融资
应收款融资通常出现在供应链外包服务商的采购执行业务中。采购是供应链中从原材料供应商(上游配套厂商)到制造商(核心厂商)的那部分链条。在采购链条中,核心制造厂商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对上游供应商采购时普遍采用先货后款方式。这对上游中小供应商来讲不仅形成了应收账款,而且还加剧了自身流动资金的紧张。另外,采购环节中核心厂商为降低库存成本,通常会通过“JIT(准时制)”采购来进行供应商库存管理,这要求在核心厂商周围建立供应商仓库并保有一定的库存,这也给上游供应商带来一定的库存资金占用压力。当外包服务商承接了核心制造厂商的采购业务后,以核心厂商的资信作担保,可向上游供应商提供应收款融资。即外包服务商接到核心制造厂商的采购指令后,向上游供应商通过信用证、电汇(T/T)或保函等垫付采购货款,上游供应商确认收证、收款或收票后向外包服务商发货,外包服务商将原材料办结进口通关(涉及到境外采购)手续后入其物流中心仓库,当核心制造厂商JIT采购时,向外包服务商偿付应收款融资项下货款,外包服务商收款发货。
(二)分销执行中的预付款融资
预付款融资通常出现在供应链外包服务商的分销执行业务中。分销是产品从制造商(核心厂商)到最终用户(消费者)的那部分链条。和采购链条一样,处于供应链强势地位的制造厂商对下游中小分销企业的销售业务往往采用先款后货方式,由此形成的预付款同样也给下游中小分销企业带来资金压力。同样,分销链条中核心制造厂商为降低存货成本也存在“零库存”管理需要。当核心制造厂商将分销业务外包给外包服务商时,外包服务商以核心制造厂商的产品作抵押,向下游分销企业提供预付款融资,即由外包服务商代替下游分销企业向核心制造厂商垫付货款提货,分销货物进入外包服务商物流中心仓库,待下游分销企业销售需要时向外包服务商逐笔偿付预付垫款,外包服务商随即办理分销货物的出口通关手续(涉及境外销售)和境内外配送。
二、供应链外包服务商提供供应链融资的独特优势
目前各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银行操作供应链融资的核心风险在于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之一。相比银行,供应链外包服务商能够更有效地建立和掌控多方信息渠道,在解决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基于这些优势,供应链外包服务商可将供应链融资风险降到最低。
(一)供应链外包服务商拥有专业人才优势,精通各专业领域
通过研究国内比较领先的供应链外包服务商的客户所在行业,笔者发现,一般每家外包服务商都只专注于少数几个熟悉的行业领域。例如怡亚通(股票代码:002183)的服务客户主要集中在IT、家电和医疗等行业;飞马国际(股票代码:002210)则主要集中在煤炭、石化等领域;广州高新供应链则专注于ICT(信息、通讯、技术)和化工行业。相比银行,这些外包服务商拥有突出的专业人才优势。这些人才是行业专家,拥有资深行业背景,对行业状况和发展趋势洞察深刻;对行业内的商业运作模式和市场价格动态等了如指掌;对供应链方案的设计、执行和管理能力超群。这种稀缺的专业人才优势使供应链外包服务商比银行更能掌握全面、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更能对业务风险和收益做出精准的判断。
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是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的专业机构。按专业机构所属的国籍划分,可把这种专业机构划分为诸如翰威特(Hewitt)、合益(Hay)、美国ADP外包服务公司等国外机构和我们国内的中介机构两大类。目前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主要有人才市场、开发区管委会、外服公司、咨询公司四种类型。人才市场包括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开发中心、评价推荐中心;开发区包括保税区、留学生创业园区、高新区、科技园区等;咨询公司包括为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招聘服务等的公司,如新华信管理咨询公司、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等。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可分为普通中介咨询机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三大类。如南京九方佳略企业管理服务公司等普通中介咨询机构,业务广泛,人力资源管理仅仅是他们的一项业务,它们可完成诸如招聘、培训等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像比拓国际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咨询服务,业务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可完成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活动,业务量大。而像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则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工作,业务分析常常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入手,主要是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问题诊断咨询、人力资源规划、薪酬设计和员工培训等工作。这三大类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各有优势、劣势,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要从企业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外包的目的出发。
如果企业未曾使用过外包服务商,为了提高寻找外包服务商的有效性,最好找一家自己熟悉的过去曾经成功进行过项目外包的公司提供外包服务商信息,或者通过与其他一些最近正在做人力资源职能外包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交流,以获取他们的外包服务商名单和相关信息。
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选择标准
寻找和确定合适的外包服务商事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的成功。一般来说,企业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标准有:外包服务商的信誉;外包服务商的主营业务;外包服务商的财务是否稳定;外包服务商的以往业绩表现;外包服务商能否提供适合本企业的解决方案;外包服务商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开发能力或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怎样;外包服务商提供的能说明其长期以来持续、有效益和有效率的业绩文件;外包服务商与本企业是否有共享价值观;外包服务商是否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选择外包服务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成功的关键,既要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又要考虑与外包服务商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将上述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标准总结为三个维度标准:成本标准(外包价格、交易成本)、质量标准(外包商专业化水平、从业经验、运营状况、硬件设施)和合作标准(合作亲密度、共同愿景、沟通能力、文化价值观)。
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选择步骤
在确定了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标准后,为了寻找和确定合适的外包服务商,企业还必须遵循外包商选择的基本步骤:一是制定外包实施计划。最成功的人力资源外包商选择方案始于根据企业所处外部坏境和内部条件制定的清晰的外包实施计划和目标。二是确定外包服务商的选择要求。根据外包实施计划和目标,确定外包服务商的选择范围,选择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专业机构,是普通的还是专业的机构,以及选择外包服务商的标准、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三是提出备选服务商名单。依据外包服务商的选择范围、标准、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目标外包服务商进行市场调查,提出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备选服务商名单。四是对外包服务商资格进行初审。企业可通过要求外包服务商提供计划书的方式对外包服务商资格进行初审,特别要关注那些与本企业能力能够互补、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外包服务商。初审后留下3-4家备选服务商供企业进一步选择是比较合适的;五是确定外包服务商。要从企业自身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对上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选择三维度标准中哪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既要遵循科学的标准,又要具有灵活性,选择那些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高质量和及时的服务且能同公司密切沟通战略合作伙伴。外包服务商确定后还要签订一份外包协议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顺利实施。
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商选择方法
关键词:服务外包 创新 运营模式
前言
尽管铁通与移动融合之声经年累月不绝于耳,固网网络的运营之道仍然与移动网络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就网络外包来说,全球主要的电信运营商,早已将他们的2G、3G基础网络管理交给了设备供应商。作为端到端的电信产品解决方案提供者,设备供应商拥有从固网到移动、从业务软件到终端等所有产品及技术,这意味着设备供应商对运营商在网络中运用的各类技术都非常熟悉,能够进行有效的一站式管理。同时,设备供应商还能充分利用内部技术,在提供网络分包方案的同时,结合设备供应商的产品技术优势,为运营商提供网络TCO的优化方案,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但在移动运营业务之外,这样的公司还是寥寥可数。而与此同时,随着下一代光纤接入网的普及,固网业界已悄然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网络外包并由此延伸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一、网络运营现状
在当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信市场上,运营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首先是来自市场的:终端用户需求越来越丰富、变化也越来越快,运营商需要聚焦细分终端用户市场以发展新用户群及提高渗透率。同时需不断推进新产品及业务的开发和上市,以扩大ARPU(用户月均话费)来源并实现收入增长。由此带来的是竞争白热化、价格战加剧、ARPU不断降低、客户流失率不断上升。运营商需要进一步加强客户关怀、品牌提升、业务创新等聚焦于终端客户的销售及营销活动,想方设法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以实现客户保持(customer retention)及收入增长。
为满足用户持续增长的需求,网络需要不断优化和扩容。相伴而来的是网络的运营成本增长越来越快,而且在网络相关的TCO(总拥有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加剧运营商的成本及现金流动压力,运营商有迫切的降低网络OPEX(运营成本)及TCO的需求。
网络融合不断推进,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以管理。保持及不断提升网络质量为终端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是运营商对网络管理最基本的诉求。同时运营商也希望能够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提高效率,来更有效地管理网络。
最后是产品及技术的生命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快速的技术革新及演进给运营商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和增长点,成为运营商日益依赖的市场竞争利器。与此同时,也会给运营商带来了技术能力的巨大挑战,如何快速获取对新技术的掌握是运营商日益头痛的问题。
二、网络外包服务兴起及解决方案
今天,无论在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运维业务是可以创造价值的。面对这些挑战,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都倾向于选择网络外包策略来应对。比如:全球一些知名的跨国运营商,都在选择可信赖的网络外包伙伴,来共同应对这些日新月异的市场及网络变化。
网络外包是指运营商将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外包给有能力的相关设备供应商或有关公司,而自身聚焦于核心业务的运营模式。
伴随着网络外包,运营商原有的维护人员、资产和服务合同也可以随着项目一起转给新的服务提供商。
(一)网络外包服务解决方案(Outsourcing)
网络外包服务解决方案(Outsourcing)包括交接(Transition)阶段和转换运行(Operation&Transformation)两个阶段。
Transition阶段主要目的是将运维责任、相关人员、资产和第三方合同等从运营商转移到外包机构,通过管理,将由于责任主体变更而带来的对网络和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
Operation&Transformation阶段主要是外包机构按照预先设定的服务范围责任分工以及所承诺的服务标准来对运营商的网络实施维护和管理,包括NOC(网络运营中心)运维、现场维护、备件管理以及网络性能管理,还可以成功地对由多厂家构建的网络进行管理。
外包方案的服务内容和模块可以进行定制以适应不同区域、不同运营商的特殊要求。随着外包服务项目的推进,还将不断地寻求业务改良的机会点进行业务改良,通过对流程、IT工具、组织和人员的改良、交付模式的变更等不断提高效率和网络质量,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设计端到端的外包业务流程,以更有效地支撑外包业务的快速发展,作为外包机构,必须有一支专业队伍专注在管理服务领域,这些员工技能覆盖了从固网到无线、从核心网到接入网、从底层传输到业务软件应用等几乎所有的主流电信网络技术及主流厂商设备,有力地保证外包服务机构管理服务项目交付的成功。
此外,外包机构有必要从运营商接收运维人员来快速构建管理服务项目交付能力,从而有效地规避网络移交的风险。在人员接收领域,外包服务机构在组织及流程优化、人员技能培训、职业发展、企业文化融合、运维效率提升等多个关键领域积累经验,创建并推广最佳实践。
网络融合技术(FMC、TT/IC 、ALL?―IP)是今后运营商网络演进的方向和业务发展的基础。由此外包服务商要更理解和识别网络融合对网络运维的影响,(如:运维模式、维护流程、维护工具、技能需求等)从而能迅速地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建立相匹配的能力以适应这些网络运维的变化,为运营商的网络平滑演进保驾护航。
(二)面向端到端用户体验的网络外包方案演进:
外包服务商未来的网络外包方案的演进,将与运营商运营理念的发展同步。从网络问题驱动转而为终端用户使用质量驱动;从保证网络性能转而为保证业务性能,提升终端用户体验,为运营商创造更大的价值。
首先,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越详细越好。接收一个网络是很困难的,因为这是一个转移网络。其它服务提供商已经运维了一段时间,有很多历史问题和运维问题,而不单是技术问题;如果不清楚运维和网络的历史,是很难做好的。其次是经验积累,经过经验积累,作出详细计划,厘清合同责任矩阵,考虑清楚各个问题所在,准备好具体的Checklist(责任问题清单)。
与客户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凡是Transition(过渡)阶段做得好的项目,都是与客户密切合作达成的。
三、网络外包服务发展
在探寻国内外大部分移动运营商引入外包服务的动机时,我们发现在现有的技术成熟度下,运营商们相信由自己来进行网络管理,无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相反,引入外包服务,使运营商得以将资源和精力聚焦于市场拓展和创新服务,但经营光纤到X(FTTX)网络的运营商对他们的运作是否也持相同的观点呢?我们看到固网的外包业务在不断增长,但这些新增业务量通常来源于新兴市场或继承网络。
绝大多数宽带运营商与对手的竞争聚焦于价格、上网速度和服务质量等基础领域。而FTTX技术的成熟度,还不能让运营商可以将其完全外包。
利益是可以刺激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现在,FTTX技术正驱使一种全新的外包模式的出现。在一些大的运营公司仍然坚持掌控他们自有网络的同时,一些未来的市场竞争者决定不将网络运营作为其核心业务。他们投资光纤网络的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或其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其聚焦点是网络服务的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而主动地去进行网络运营,是这些机构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的。
市场的空白很快就会被填补,一些公司已经开始向上述网络基础设施拥有者提供服务了。一些网络经营者利用其特许经营模式,在本地和区域公用事业光纤到户网络上(FTTH)向消费着提供Altibox三通服务(语音、电视及户联网接入,也称“三网合一”工程将提供的服务)。
北欧的一些公用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向公众和行业组织提供批量的信息服务,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外包其网络。一些小规模的服务提供商将他们的网络外包给规模较大的友商来管理,由此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瑞典的一些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这一宽广的渠道,在更大范围提供跨网络的内容服务,而不用自行投资建设和拥有这些网络。
这样的趋势仍会坚持演进。而想在这一服务批发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网络规模将不断扩容,而要实现网络资源的集约化,需要网络拥有者之间更深远的合作和整合。
目前,欧洲及其它多个地区的投资商在FTTX技术方面投入巨资,期望通过批量服务取得丰厚的回报。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服务提供商,将不得不出售或外包他们的网络。但即使是资金充足的企业,也不能无视网络外包带来得好处。
新进投资者已建设好他们自有的网络,而新运营商已经接手进行管理。理论上说,成熟的运营商也拥有同样的机会,因为大部分网络提供“开放式接入”。也就是说,向任何想要使用基础网络的第三方提供相同的条件。但大部分成熟运营商都因为技术或文化上的原因尚未进行这项工作。我们要考虑到,传统运营商习惯于使用单一网络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网络运行,他们必须保护其投资,因为这些网络都是响应国家的主要电信公司的基础网络。
正因为如此,必将促使一些灵活的网络专业运营商的崛起,他们能够在区域范围内管理多个且很复杂的网络。一些传统运营商试图通过与这些新兴的公司合作,来进入这一市场。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人力资源外包 外包服务商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根据企业的具体战略要求将原来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承担的重复的、事务性的、不涉及企业机密的职能,通过招标、协商的方式,签订付费合同委托给从事该项业务的专业机构管理的一种生产经营战略。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史短、管理经验少、经济规模小、资产实力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管理的人事制度,没有战略性的人力资源规划,很难招聘到高素质员工,员工满意度差,而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动因
1.简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专心于核心业务
中小企业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外包可以使企业把精力都集中于核心业务,解决战略性问题。
2.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这种成本主要包括企业付给雇员的工资福利费用、办公费和培训发展费等。首先,外包服务商专业化水平高,比企业具有更专业的管理技术和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各种成本。其次,对中小企业而言,独立开发维护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很不经济,通过外包可以降低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中小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专业的信息系统服务。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专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服务商将会为企业量身订做一套管理模式,高效、专业地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这样的方式会使企业接触到新的管理技术,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效率,在人才市场上占据先机。
4.规范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机构在外包过程中会对企业进行细致的考察,从而制定适合企业的薪资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制度,使管理工作规范、公正,提高员工满意度。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
1.外包服务商选择错误的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包括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伴随着人力资源外包热潮的兴起,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猎头公司等不断涌现,然而市场上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公司的水平却参差不齐。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企业对外包业务的理解与掌控能力不足,企业无法真正了解外包服务商的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发展状况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资质信息,以致外包前无法筛选合适的外包服务商,造成逆向选择的后果。此外,道德风险是指企业和外包服务商达成契约后,可能出现企业无法掌握外包商的某些行为,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仅为外包商所掌握,进而损害企业的利益。
2.将核心部门外包后失去控制的风险
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划分是企业外包前最重要的工作,如果在划分时出现错误,将核心业务划分成非核心业务并将这部分业务外包,即使在外包机构的选择上再正确这次外包计划都注定会失败。企业将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失去对核心能力的控制,失去了竞争优势。将即将成为核心能力的业务外包出去也会丧失构建核心能力的时机。同时将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后导致战略不清会使企业迷失发展方向。企业与外包服务商是合作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但是因为这种合作关系,使得企业对服务商没有控制力。外包应该不断评价外包服务商的工作进度和业绩,确保外包服务达到预期效果。
3.商业信息泄漏的风险
中小企业在实施外包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外包工作有效进行,必须向外包服务机构提供相关的真实资料和信息,此时外包服务商就能掌握了企业的重要信息和机密。由于服务商的人员素质、职业道德以及管理水平等原因,可能存在多种泄密机会和途径。无论是有意或是无意,都可能导致企业的竞争对手获得这些信息,从而对实施外包的中小企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很多中小企业不愿尝试人力资源外包。
虽然企业在与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时都要签订保密协议,但是我国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外包行业的运作,保障企业的商业机密,一旦商业信息泄漏,企业将难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另外,从员工发展角度来看,容易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生疏。尽管人力资源外包在国外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但是不少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仍心存疑虑。
4.企业与员工、服务商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风险
一方面是企业自身与员工的沟通。外包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必然会影响到一部分员工的自身利益,如机构精简后一些员工可能被辞退、或者被转岗,也有可能被取消或减少进修机会,因此进行外包时企业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若在员工不了解企业计划的情况下进行外包容易遭到员工的反对,使外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企业与外包服务商的沟通,若两者缺乏沟通,外包机构对企业业务流程不熟悉,制定的外包计划将会不适合企业,造成外包失败。
5.企业文化冲突的风险
企业文化相容性冲突体现在企业与外包服务本身及与外包服务商的适应。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并且有自身的稳定性。有些外包商由于专业水平低,会弱化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此外,如果双方在各自的企业理念、员工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有摩擦,将会影响企业对外包服务商设计方案的接受度以及方案执行的力度。
三、完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应对措施
1. 转变观念,认识到外包是一种多赢的、有效的管理方式
一方面企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人力资源外包的优势和先进性;另一方面,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应更好地认识外包市场和他们的潜在客户,将推力和拉力统一起来。
此外,培育市场观念的最好渠道还有第三方信息服务,即增加人力资源外包研究,通过第三方(包括研究机构、院校)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宏观战略研究,把握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趋势,使用国际先进理念为市场提供专业信息。
2.正确判断外包的内容和范围
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外包之前要判断到底哪些工作适合外包,哪些工作不适合外包。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包括岗位需求分析、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几大方面的内容,其中工作分析、员工招聘、薪酬福利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完全可以外包出去,而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绩效考核、重大决策等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属于战略性工作,不能轻易外包。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不妨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细致的SWOT分析,企业只有在全面分析内部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后,才能制定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最客观、最有效、最合理的策略。
3.选择好合适的外包商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的选择的是外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外包服务商直接影响着整个外包活动的成功与否。企业除考虑价格因素外,更应对外包商的整体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外包机构的文化是否与本企业的文化有冲突;其所设计的方案是否真正为企业量身打造,并能够与企业的其他部分整合为一体;其在业界的声誉、以前的业绩状况、目前的财务状况等能否支持这一业务;其对本企业所在行业的了解程度等等。中小企业除事先对外包商以前的客户做深入的调查与核实外,还应该制定尽可能详细周密的外包协议,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对方的行为。
4.加强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管控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时,应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双方应商定外包合同的具体条款,以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及对意外情况的处理。合同中应当明确服务的范围和绩效标准、定价计划、第三方审计和合同条款转化及终止等以及外包企业的要求和服务商没有达到期望将会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企业给予外包商的报酬是以它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为基础的,因此企业应建立监督和评价外包商业绩的制度,并设计好退出机制。
此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应与外包商密切沟通,这样既有助于企业学习外包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弹性处理人力资源业务。
5. 政府对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的规范
一方面,政府应借鉴国外成熟的人力资源外包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从制度上发挥政府的市场监管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人力资源外包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是否达到了要求,是制约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网络化程度不同,也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实施效果。比如HRM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是利用专门的软件通过计算机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末有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集中的数据库将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源。HRMS包括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人力资源管理(即EHR)。EHR强调员工的自助服务,如果员工的个人信息发生了变化,他本人就可以去更新自己的信息,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即可生效。同样,培训、假期申请、报销等日常的行政事务也可作类似处理。因此,EHR对公司的硬件环境、员工的素质和公司的管理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初蓓: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在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6,(1).
[2] 陈益云: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其规避初探[J].现代财经,2008,(3)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发达国家金融业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一条提高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将人力资源管理由事务型、职能型管理向战略型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字:人力资源外包;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概述
1990年,Gary Hamel和C.K Prahaoad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最早提出“外包”一词。所谓“外包”,即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者辅的功能或者业务外包给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利用它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利用外部资源来完成组织自身的再设计和发展,而自身更专注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和业务。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将原来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承担的工作职能,包括人员招聘、薪酬方案设计、员工培训与开发、劳动仲裁等签约付费委托给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机构,使人力资源管理者能集中精力专注于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中,从而达到管理绩效最优的目的。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优势
(一)控制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外包服务商凭借其规模效应和专业优势,广泛地应用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操作系统为商业银行提供一种获取和维护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途径,为商业银行节省了大量的技术性投资,以较低成本提供更好服务,实现资源的更加有效的配置。
(二)精简组织规模,优化组织结构
当由于银行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规模庞大而造成的组织反应迟钝、创新精神缺乏等问题时,为了保持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企业更趋向于压缩雇员人数,实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商业银行更加灵活地参与市场竞争。
(三)整合人力资源专家,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外包服务商的优势在于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通过外包可以整合具有薪酬、绩效、招聘等专门知识的人力资源专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指导和规划,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高度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点。这种转变,要求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一般性行政管理职责中解放出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战略需求、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
(五)聚焦主营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应该是金融创新,金融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焦点已由传统的价格竞争、功能竞争和品质竞争等转向了应变能力竞争、客户价值竞争和技术创新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从行政管理职责中释放出来,成为决策层的战略伙伴,集中精力和资源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
(一)内部环境风险
1.选择风险。
(1)外包内容选择风险。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在商业银行竞争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人力资源外包的项目范围也逐渐扩大,然而很多商业银行在没有对自身规模、性质、文化、制度等方面做出明确定位时就盲目地选择外包项目,这样往往会影响到外包服务的效果。
(2)服务商选择风险。
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外包服务商的管理能力和专家团队难以被量化考察。同时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尚未成熟,相关的法津法规尚未完善,针对商业银行的外包服务没有形成规模,加大了外包服务商的选择风险。
(3)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风险。
外包在人力资源中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意味着商业银行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实际操作和控制权逐渐缺失,引发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边缘化的风险,一旦与外包商的合作终止或出现问题,将给商业银行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和损失。
2.监控风险。
商业银行对外包活动的管理和对外包服务商监控,直接影响外包的交易成本和银行的收益。商业银行把原本由内部员工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出去,对该部分职能的控制能力减弱,必然会增加监控成本。
3.文化融合风险。
每家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由于外包服务机构对商业银行文化背景、价值观、行为方式及用人理念等认识不足,难免会造成双方沟通上的障碍,甚至导致外包的失败。
4.商业信息安全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之一就是掌握着客户大量重要的个人信息、信用信息,然而在外包合作过程中必须向服务商披露相关信息以帮助外包机构更好地服务。例如,企业战略、经营方案、人力资源规划等。但是外包商可能与其他客户分享商业银行的信息,泄露商业银行招聘计划、薪酬、福利制度等极其敏感性的资讯,使其丧失对某些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技能和优势资源的独占性。
(二)外部环境风险
1.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政策法规滞后。
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迅速,但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外包服务商的行为和操作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行业在资格审查制度、服务收费标准、服务质量规范等方面存在管理盲区,难以形成公平效率的竞争环境,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的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未形成规模。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的专业机构少,外包服务商整体专业素质不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我国外包市场中,为金融业人才定制的外包服务很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外包市场无法实现规模优势。
四、结语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进行战略分析,是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探索我国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途径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为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应对全球化趋势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应该辩证看待外包服务的利与弊,找到一条真正适合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凌轩.人力资源外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J].人力资源研究,2008,2
关键词:软件外包;校企合作;企业实训模式
软件外包是当前我国鼓励重点发展的贸易形式,对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外贸整体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软件外包产业来说,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作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新兴力量,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备受全球瞩目,但是缺少专业人才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培养满足外包企业项目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1-2]。
软件专业学生要在软件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依赖两个条件[3]:一是企业进行软件生产流程再造,将大量工作进行分工细化和生产标准化,为学生提供适用岗位;二是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用化,按企业的岗位要求培养实用人才。虽然目前企业和学校对此都已有认识,但要达到完美的结合尚需时日。因此,现阶段的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着几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企业分工不细,对学生提出了过高要求,学生难以适应;二是高校的“共性”教育与企业的“个性”需求相矛盾;三是高校教师知软件而不知软件生产,学生所学知识缺少实用性和针对性。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对传统的软件专业培养方式进行改革。
1我国软件外包人才短缺的原因
无论是国外看中国,还是国内横向比较,我国软件外包服务都有较好的市场。从全球范围来看,2004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了328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5%,而且这一市场规模还在呈膨胀式增长。到2009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5%。瑞士日内瓦霍拉西斯战略咨询公司和美国全球投资风险研究所早在2005年联合推出的《2005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就预测,中国将在未来10年内取代印度,成为全球科技业务外包的最大承接国,中国外包服务行业方兴未艾,前景诱人[4-5]。
而我国软件外包出现人才短缺,具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我国软件外包服务的发展异常迅速,大大超出了预期,而国内对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认识比较滞后,没有较早地进行人才储备。
其次,我国缺少外包服务的内需环境。目前我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客户大都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外市场,国内企业对软件外包的认识不深,基本靠自己的内部资源解决,而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再次,目前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民营和私人企业,与大型传统的IT企业相比,在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方面的竞争力较弱。
最后,目前国内高等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大学毕业生所学知识与软件外包项目的需要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达不到企业的标准。
找出外包人才短缺的原因,然后按图索骥,对症下药,培养和挖掘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将是软件外包行业需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历史使命,需要校企双方高度重视,并寻求有效途径。
2软件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
外包服务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软件外包行业是软件服务业,具有多样性、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等特征,与其他传统服务行业有显著的不同,因此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就必然有行业自身的特征。
事实上,我国软件外包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根据需求有所区别的,最合理的软件外包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
具体来说,底层是基础的软件开发人员,能够编写代码、技术文档等,与团队成员和项目经理共同完善设计方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层是数量较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经理人才,应该具有很强的沟通和团队领导能力,了解客户需求,能够对软件项目进行系统分析、模块化分析,协调各种资源并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这类人才需要有技能和经验以及较高的个人素质。
最高层是既懂管理又懂软件,并具有外包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他们应该熟悉国际化企业工作管理模式,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国际标准和规范,熟悉对方的文化,参与国际软件竞争和市场开拓。
目前,软件外包企业对人才的一致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掌握外语(英语、日语、朝鲜语等)的读写和口语交流技能。由于客户来自国外,因此对外语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第二,掌握外包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管理和行业知识都有较深入的了解。
第三,熟悉和遵守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态度。
第四,理解、尊重国外客户在文化、传统、习俗、思维和时差等方面的不同,并能与他们密切交流和沟通,解决外包项目的具体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从对人才的要求分析来看,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并不是门槛较低的工作,而是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的人才。
3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之道
笔者认为,培养软件外包人才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外包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从目前的培训渠道看,我国软件外包人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类软件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历教育人才。这些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掌握了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英文读写能力,但是他们缺乏参与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因此,他们是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
第二,各种自发的社会办学和认证机构培训人才。他们以就业或取得技能证书为目的,注重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不少机构缺乏良好的师资,而且过分重视培训的盈利目的,学员的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缺乏严格的考核评定,因此学员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定制和联合培养人才。由于有了企业的参与,这种培训模式更有针对性,与外包项目的实际结合得更紧,而且培训后的学员需要经过企业的考核才能正式进入企业,所以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软件外包企业与培训机构往往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企业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不足,使课程内容、进度和学习要求与实际需求仍存在脱节。
第四,软件外包企业内部培养。由于社会上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又无法满足企业的期望,因此很多软件企业加强了员工的内部培训。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参与培训的员工熟悉企业的外包工作方式,在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培训人员授课下,通过参与实际的外包项目,获得最直接的项目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流程和交流方式。但是,企业内部培训成本过高,培训后的员工离职带来的损失成为企业内部培训的制约因素。
以上各种人才培养渠道各有利弊,面对巨大的外包人才缺口,是否存在破解软件外包人才匮乏的有效办法呢?
4校企合作培养软件外包人才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各种外包人才培养方式优劣的综合比较,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新出现的一种“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业界人士称之为“企业实训模式”。它的总体思路是:首先由各家软件外包服务公司深入分析人才培训需求,提取行业需要的共性技能和知识以及每个企业具体的人才要求;然后由软件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或遴选外包培训机构,由各个企业推荐培训教师,共同编写培训教材和考核体系,完成培训授课和跟踪学员学习情况。采取学习和辅导并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培训方式。常规课堂授课和到外包公司实习相结合,参与实际外包项目。实行“严进严出”的招生方式,从招生源头开始控制学员的基础素质,再经过企业的阶段性考核,决定学员是否能满足软件外包企业的实际需要。
“企业实训模式”并不是空头设想。实际上,IBM、惠普等大型软件公司已经在我国实行了这种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应该对此模式进行考证和试用推广,以期找到软件外包人才的最佳培训模式。
高校本着这种思路,可以建立以下实施方案:从高校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依托软件外包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建设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联合当地或周边地区的软件外包企业,开展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利用多方资源,搭建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优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通过实训指导、课程开发、教材编制、互建基地、订单培养、就业推荐等各种方式,全方位参与学校软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借鉴相关软件企业或培训机构的软件实用人才培养经验,探索软件外包人才的专业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该方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 请企业辅助综合实训和毕业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主要目标是通过一些实际的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尽享项目虚拟团队运作。一方面锻炼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进入企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再通过邀请IT企业的管理精英,对学生进行仿真测试和就业指导,为每个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建议,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 校企全面合作,共建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与本地或周边地区软件企业的全面合作,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实际的件外包项目。学校在软件企业中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软件专业的毕业生在软件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直接以实际开发的外包项目作为实习训练项目,实习后将具备相当于在专业IT公司工作超过半年的员工的软件开发能力与经验,可直接上岗,参与实际项目开发。
(3) 以销促产,全面开展软件外包方向人才订单培养工程。
与本地或周边地区软件企业开展软件外包方向人才订单培养。通过召开相关的研讨会,邀请企业专家,就如何开展该专业方向的教学工作进行研讨,确定教学方案并实施。同时,让企业尽早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工作中,使学生能更好地达到软件外包企业的人才要求。
该方案实施的难点是如何解决课程设置、外包项目真实案例收集、校内真实环境实训与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时间分配以及外包软件人才技能认证等问题。
5结语
软件外包是新兴的行业,据一些行业分析机构预测,中国在未来3~5年内一定会出现几千人甚至是接近万人的软件外包企业,届时外包人才将呈现“井喷式”发展。我们依靠专业院校的师资和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与软件外包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究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丛,万丽丽,南方,等. 对特色培养本科软件外包适用型人才的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9(17):126-128.
[2] 金柘苗,臧新. 南京软件外包业发展战略选择[J]. 江苏科技信息,2008(8):34-36.
[3] 李英. 南京软件外包人才问题研究[J]. 人力资源,2009(1):126-128.
[4] 李洛,吴绍根. 基于印度NIIT培养模式的两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思路[J]. 高教探索,2004,5(2):53-56.
[5] 万晓兰,王丽燕. 中印软件外包业基于“钻石模型”的竞争力分析与发展策略[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18(3):61-67.
Thinking about Training Software Outsourcing Personnel in Universities
CHEN Ye-bin 1, LI Ying 2
(puter Science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China;2.Polytechnic Department,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243041, China)
【关键词】银行业 信息科技外包 外包风险
一、银行业信息科技外包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外包服务以合同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提供所需的信息技术服务,银行业信息科技外包类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说明如下:
银行业信息科技外包:研发咨询类外包:科技管理及科技治理等咨询设计外包,规划、需求、系统开发、测试外包。系统运行维护类外包:包括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机房配套设施、网络、系统的运维外包,自助设备、POS机等远程终端及办公设备的运维外包。业务外包中的信息科技活动:市场拓展、业务操作、企业管理、资产设置等外包中的系统开发、运行维护和数据处理活动。
二、信息科技外包风险
银行业金融机构得益于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凭借着外包供应商优质的软硬件环境最大化了金融机构的竞争优势,在得到极大优势的同时必然要面临相应的风险。
(一)跨境外包风险
金融机构购买某一国家服务供应商的信息产品、系统等相关外包服务,在合同期间该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事件产生了国家级别的风险,从而导致该合作供应商不能正常经营,致使对金融机构造成重大影响。
(二)集中度风险
金融机构将信息科技外包服务集中交由少量服务供应商承接,在合同期间,该服务商或者其供应链上某公司出现无法正常运营的情况,导致金融机构出现集中性的服务中断、一系列的安全事件。
(三)信息安全风险
首先服务供应商或者其供应链上某公司是额外增加的不可控的信息安全风险环节,其次服务供应商内部控制有出现漏洞的可能,致使金融机构遭受黑客攻击、银行客户信息和资产被窃取等事件的发生,导致包含客户信息在内的金融机构非公开数据被服务商、黑客等非法获得。
(四)科技能力丧失风险
金融机构长期购买某些服务供应商的服务,熟悉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形成了对供应商及其所提供的外部资源过渡依赖,导致金融机构失去科技控制力及创新能力,影响业务创新,掣肘机构发展。
(五)业务中断风险
金融机构由于更换服务供应商、供应商更新或停止某项服务等原因造成无法持续享有外包服务,导致金融机构某项业务中断。
(六)服务水平下降风险
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有限,技术水平、研发能力不足,行业声誉下降,内外部协作效率低下,不能迅速跟进技术应用、对产品及时升级改造,导致外包服务质量达不到合约预期目标,供应商对金融机构的科技服务质量下降。
三、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
(一)建立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管理机构
要π畔⒖萍纪獍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必须首先建立外包服务管理机构。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外包过程中,仅当外包商选择或发生了法律纠纷时,才成立临时性机构来处理相关外包事务,管理机构的缺失给外包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带来不便,无法充分保障外包服务的质量。
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管理机构应该建立健全外包服务管理相关制度,做到对外包服务相关事务的处理有制度可依循,防范在外包立项、审批、采购、实施、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
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管理机构应做好外包服务商准入控制。控制外包服务项目预算经费;核查外包服务项目与金融机构发展趋势、信息科技外包战略是否一致;在筛选服务供应商时,国产供应商优先,禁止与监管部门风险预警的外包服务商合作,避免与提供外包服务不满三年的供应商合作,避免与已签订其他外包项目的供应商合作;对重要的服务供应商开展尽职调查,必要时为保证公允,可聘请第三方机构协助调查,调查应关注供应商技术经验、行业声誉、内部控制力、企业管理能力、持续经营状况等。
(二)规范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合同
在购买外包服务前,金融机构应与外包服务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应根据外包服务需求、尽职调查结果确定详细程度和重点。
合同应合规,遵从法律法规及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合同应明确服务范围、内容、方式、时限、责任分配等事宜;合同应明确供应商在安全和保密方面的责任,禁止使用、泄露金融机构非公开信息,明确加强安全保密的具体措施;合同应满足服务连续性要求,具有完善的灾难恢复设施和应急管理体系,若供应商由于其自身原因造成的服务中断可能时,需提前向金融机构提出事务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处理,做好过渡安排,保障业务连续性;合同应包括争端解决机制、违约及赔偿条款,明确信息安全、服务质量、知识产权等违约情况下的赔偿及解决办法;合同应包括报告条款,明确常规报告内容、频度、突发事件的报告流程、方式、时限要求等。
(三)落实信息科技风险评估
金融机构应定期开展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评估,由牵头部门组织,信息科技部门技术配合开展系统、全面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评估工作。
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评估应涵盖信息科技外包战略执行情况、外包信息安全、机构集中度、服务连续行、服务质量、政策及市场变化等因素。
定期对重要的外包服务供应商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应涵盖供应商合规情况、服务的执行效果、供应商企业内部控制力等因素。
完成风险评估后应及时提交评估报告,并针对评估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评估及整改情况宜留存信息科技外包服务管理机构,用于核定供应商续约等事务。
眼下,金融危机席卷国际市场,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威胁,各企业不得不对2009年以后的商务计划和预算进行重新调整。由于财政紧缩,企业很可能会将2009年的IT预算一并削减,如果幸运的话,也只是与2008年保持相同水平。如何在不景气的境况中更有效地整合企业的IT业务,成为当下各大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做好审核工作
大体上说,企业应该结合当下不景气的现状,重新审核每个IT项目的商业价值。企业真的需要这个项目么?是迫在眉睫还是可以暂缓实施?企业通常会选择延迟原本计划2009年后实施的IT项目,除非该项目被视为对企业的业务命脉生死攸关。
现在也是企业对其现存的IT业务进行严格审核的绝佳时期。通过审核,可以了解到哪些业务运作重叠。这也是企业去冗存精,进行资源重组的有利时机。同时,企业也须密切关注自身的业务流程,IT系统的繁冗往往导致业务流程低效率运作。简化流程,将大大降低IT运营成本。
利用IT业务外包
不少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薪酬支出以及客户服务上,此外,那些需要承担大量IT开支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向外包服务商抛出“橄榄枝”。目前,众多的业务外包服务商已开始从事这项服务,尤其在印度和菲律宾等国。
一个资深、可靠的IT业务外包服务商,不失为企业理想的合作伙伴。通过业务外包,企业可以将高昂的费用转嫁给对方。企业的网站建设就是一种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的典型业务。如果企业已开始与外包服务商协商合作,在洽谈过程中,应该把握的是合作费用协商的空间。在协议签订前的6个月内,企业应与不同的服务商接洽,以了解更多信息,才能掌握当下市场的行情和报价,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大企业而言,“离岸外包”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企业可将部分甚至全部IT业务转移至雇员及其他成本极其低廉的国家,以达到优化成本的目的。但如果该企业先前从未尝试过“离岸外包”,那么,实施前最好先对此进行一个慎重的长期规划,切忌盲目行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软件即服务”(SAAS)可能是更加有效的方案了。它省去了企业对购买、运营和维护软件的需求。相反,只需付费给服务供应商,所有用户即可拥有并运作IT系统。该方案有助于企业有效控制IT业务的支出和预算。
留住IT核心人才
企业依据自身情况缩减IT经费确实可行,但总体来说,建议企业不要因此解聘内部的IT核心人才。
核心人才的流失,可能导致企业IT系统运营产生严重的问题;另外,等需要用人时再招聘也并非易事。企业应该对IT人员进行评估,如果确实由于项目被取消或外包而减少对IT人员的需求,也应该根据员工不同的增值发展进行重新部署。当下。也是对IT精英进行投资的绝佳时机,特别是在IT管理层的人才开发上。
如果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企业对IT人才的利用率不足100%,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莫过于通过开设培训课程,最大程度地充实他们的时间,有助于其今后对企业作出长期贡献。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至今,以灵活用工、降低成本为核心优势获得企业关注,而提供增值服务这个潜在价值,却一直被淡化进而被忽视。
随着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兴起,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正在全面应用数字技术,这将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数字技术的涌现与应用,不仅能推动企业更加有效地与客户展开互动,还能帮助优化企业运营。
中国企业认识到这一轮数字化转型的机遇,纷纷寻求业务升级或转型。以节省成本为目的的外包,不再是企业考虑的核心要务,追求开源创新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成了企业寻求合作伙伴时最关键的筛选维度。
在此背景下,服务外包产业快速进入3.0时代,数字化技术让外包服务商能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满足企业业务转型所需。
当下,中国企业O2O业务转型潮流正盛,亟需一个金字塔型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结构:能够按需部署、迅速交付、敏捷管理的自动化、数据分析和专业人才。它既包括技术,也包含技能和人才,不断释放着新一代服务外包的价值。
青岛啤酒推出了“青啤快购”APP,消费者可以像使用“滴滴打车”APP那样,通过移动端下单,由附近销售青岛啤酒的商户接单,实现本地化配送和服务。该模式增强了消费者便捷购物体验,成为O2O的关键一环。但大多数企业若要建立这样的崭新数字销售渠道,成功的关键除了技术,还在于快速部署能力。不过,执行数字化战略所需的数字化人才和专业技能恰恰是企业目前的普遍短板。
与此同时,得益于自动化、数据分析、云技术和移动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卓越绩效业务流程外包(简称BPO)的数字化趋势非常显著,技术在成功的外包服务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借助技术力量和按需部署的外包服务团队,企业能快速提高运营模式的敏捷性和可扩展性。
《埃森哲2015年卓越绩效业务流程外包报告》也印证了这点,69%的卓越绩效企业表示,在BPO合作中获取技术非常重要,与2012年调查结果相比增加了10%,而绩效平平的企业中仅有27%对此表示认同。卓越绩效企业往往能够将服务商的专业化技术解决方案和专家技能纳入BPO合作关系中。在所有信息和数字技术中,自动化和数据分析在提升企业客户服务水平、改善流程及运营效率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同样,与技术同步的人才是激发BPO价值的另一大关键要素。如今,许多企业已纷纷意识到,对人才投资的不足会影响到从BPO项目中所获得的价值。超过75%的卓越绩效企业指出,来自于外包服务商的BPO专家意见对自身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据此,埃森哲认为自动化、数据分析和人才构成了一种金字塔型的BPO服务结构,能够释放出新一代服务外包的价值。
地基:数字化
自动化技术可以精简重复性的日常业务处理,实现速度、精准度、标准化和生产率等方面的提升。
例如,通过引入外包服务,企业可以利用外包服务商开发的软件检查供应商发票有无重复,他们是否对同一张发票支付了两次?外包服务商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供应商门户,这样,供应商就能够看到它与企业之间的明细账目往来。他们大可不必再打电话去催款,而能直接从该门户上看到当前的发票付款处理进度。这些自动化技术开发的小工具能从源头改善精简流程。
又例如,一家银行将对账户维护、债务管理和收款等常规业务流程加以自动化后,减少了80%的工作时间和成本。另一家能源行业客户则利用自动化技术来发送客户邮件,不但显著降低了对人工作业的需求,而且提高了与客户沟通的质量。其结果是,20余名员工无需再处理这些繁琐工作,能够以全新方式为企业创造价值。
塔身:数据分析
位于金字塔中间的是数据分析能力,是否能有效利用外包服务商的数据,决定了企业是否真正发挥了外包服务的附加值。
外包服务商不但对整个行业有着清晰的洞察,而且在为其客户运营业务的全过程中占据着独特的有利位置。外包服务从消费者研究、全球供应链优化,一直延伸到了为业务单元和决策管理层提供洞察。通过数年的BPO或ITO服务交付,外包服务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与信息。如果企业能与拥有成熟数据分析能力的外包服务商合作,那企业能够测算关键流程指标、识别流程中的繁冗或薄弱环节,发现潜在的提升机遇,同时重新设计流程以实现可衡量的业务成果。
不仅如此,优秀的外包服务商还能发现业务运营规律和异常情况,深入洞察客户的行为和偏好,由此充分抓住新的市场机遇。埃森哲调查显示,与一般企业不同,75%的卓越绩效企业肯定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卓越绩效企业能够从来源于BPO合作的数据和信息中挖掘新的商业效益。65%的卓越绩效企业认为,外包服务商提供的分析技能是BPO关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健康有效的BPO关系而言,外包服务商就像是“企业诊断专家”,从服务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炼结果,找到问题反过来改善企业运营。举例来说,如果客服中心突然接到大波消费者问询,外包服务商所做的不仅仅是增加坐席数量或提高应答效率,而是查找是否产品供应链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
塔尖:人才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计算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较低的人力成本从事重复性工作将逐渐丧失其在业务流程外包所实现价值中的重要性。78%的卓越绩效企业表示,BPO合作关系有助他们扩大人才库、获取掌握稀缺技能的人才。现如今,行业专家和高水平的数据分析人才始终供不应求,完全依靠企业自身最终只会导致成本增加、资源空耗。而采用BPO服务恰恰是弥合这一缺口的有效手段。
埃森哲调查还发现,超过半数企业表示,BPO合作关系不仅能够引入新的人才,还会产生许多深远影响,如推动他们对外包后的企业内部人才模式进行变革;又如获得全新能力、对现有人才进行技能再培训,从而使全体员工更加关注业务成果,而非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