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初一语文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一语文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一语文教学总结

第1篇:初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广州话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七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录象带,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第2篇:初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教学细节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语文与我们生话息息相关,我们需要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全面完整了解语文教学的任务,更需要懂得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实在的容易理解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懂得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语文的学习不仅会变得轻松容易,也变得更容易让学生们对语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一、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蕴含量比较广的初中语文教学,其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出健康向上的心理素养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文内容里蕴含着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也就表明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所涵盖的大量的思想道德的特点。而教师要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熏陶和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教育提升,就应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中。如联系当代语文教学的现实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分析课文时将思想道德贯穿进去,有利于从道德上感染学生;在总结课文中心时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心概况能力,从而更好地领悟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与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是初中语文教学课程的起始点。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并由此来感悟生活,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达成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必要步骤,有了目标才能在后期的学习中有无尽的动力。学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对学习往往只能保持短期的好奇心,等到好奇心过了以后就将学习丢在一边。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做的是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在教学课程中内容的集中性,尽量强化语文课堂的创新性,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从而树立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不断鼓励鞭策自己。

三、语文教学与培养能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结合起来,毕竟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让新一代的学生不仅具备拥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探索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读死书,而是让学生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灵活的学习能够让学习在学习时更加轻松,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有了积极的轻松的心态,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讲解系统的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训练,即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实际训练,并且在学生训练以后进行耐心地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收获了什么以及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的教学,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将各科知识或者各个方面的知识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接触到最多的知识,从而达到高效的学习,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师与学生的关联

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能很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亦是教师可以快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教师在处理彼此的关系之时就应注意到彼此间的微妙关系,并从中把握。首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提出其中的疑问,即教师的讲解需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可以加入对学生的提问,这样才能发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教师提问的方向应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为主,教师不仅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还要指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行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课堂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

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并且要创造出更多让学生可以自我提升的空间和机会。这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向高素质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有处理好彼此的关系才能更快速地完成教学目标和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教师想要教好语文,学生要想学好语文,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很重要的。有些学生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那么就主要是由于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不仅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培养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还要积累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并且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学生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教师便需要由此来引导学生。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重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学生谨记一些写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学生只有拥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教师也需谨记“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的恒心。

总之,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法宝,对于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过去死板的教学方式,而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结合新的知识,通过新的方法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发的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兰荣.对话式教学与语文课程的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2).

第3篇:初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一、中小学现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比较: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相对来说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小学主科较少,以语、数、英为主,小学语文教师多数只教一个班兼班主任,并且每天基本有两堂以上的语文课,相对来说,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下午的托管还有一段时间老师可以辅导做作业或做练习。晚上的作业又能让家长进行辅导,几乎日日有“家听”、“读书”、“背书”等作业。老师又对作业精批细改,要求学生每个知识点都过关。测验题量少,难度小,时间充裕,且考点多已在平时练习中反复操练过。就连写作文,很多老师都拟好“套路”给学生,要么给范文仿写,要么有固定格式,甚至有固定句子: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总是“我在海边拾起一颗闪亮的小贝壳”;一写读后感,结尾总是“我掩卷沉思”。可以说,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的依赖性强,不注意总结学习方法,缺乏独立钻研的习惯。

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增多(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又各有难点和重点),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难度增大(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等问题)。而且不是语文一科难度加大,而是所有科目难度同时加大,对于学生来说就很困难了。并且中学课时紧,一天只有一堂课,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学生可能连当天的知识还没有掌握,第二天又要学习新知识,如果学生不懂得预习和复习,日积月累,就会有学习障碍,成绩也自然不理想。而随着难度的加大,家长也难以对孩子加以辅导。加上由于大多数教师至少教两个班,老师不可能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测验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且考点多作了变形,还有知识点的延伸,要求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总之,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老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

从上可知,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分化,自然感到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累积,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造成相当大的困难。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做好师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工作。

向学生讲明白初中由于科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变少,学习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并且可以向学生讲解初中语文知识体系,让学生对自己在初中阶段该掌握什么有个大致了解。同时邀请上一届优秀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学习的。此外,还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小学时的作业本、笔记本、试卷及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小学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爱好特长等情况。

2.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发问讨论;每日一回顾,每周一小结,每单元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养成并且提倡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切合实际的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坚持课前阅读教材预习,课上抓住重点记笔记,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等。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读教科书,帮助它们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和及时归纳所学知识的习惯。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竞赛、语文活动、展览等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

3.了解小学的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使初中和小学在教学上形成一个整体。

课堂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跟学生温故知新,适当复习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如学习文言文《童趣》,可以让学生复习《所见》《村居》《池上》《小儿垂钓》等充满儿童天真情趣和乡土气息的诗词;学习朱自春的散文《春》、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时,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背诵小学时学过的《春晓》《咏柳》《泊船瓜洲》《忆江南》《小池》《江南春》《清明》《渔歌子》《春夜喜雨》等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学习《山中访友》时,可以让学生复习《山行》《寻隐者不遇》《鹿柴》《题西林壁》等描写山景的古诗。

4.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中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课堂中可运用多种手段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例如教《皇帝的新装》一课,让学生把其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好的理解课文;又如文言文的复习比较枯燥,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复习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语文活动来让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例如初一一入学就可以举办一个采访活动,让学生任意分组对老师们甚至是校长进行采访,既让学生锻炼了在小组中的协调、合作能力,又能与老师进行沟通,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5.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差距较大这一特点,注意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几乎所有学生上到初中后,都有向上的愿望。但是如果用统一难度、统一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往往是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消,这也是学生中抄作业的越来越多,放弃学习的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所以初一一开始授课要放慢脚步、放低要求,然后慢慢加快进度、缓缓提高难度,并且采用激励评价的方法,让大多数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注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且设计的课堂练习也要有几个梯度。确保全体学生参与,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提问,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因人设问,使优、中、差三类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所长尽量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动口,不让部分人代替。例如有的学生擅长朗读,可以让他多朗诵;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可以让他参与课本剧;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多让他上黑板做练习……此外,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提问学生的数量始终有限,所以还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每日一讲、小组比赛等,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为防止一部分学生掉队,对学习较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为他们查漏补缺,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且还可以成立学习小组,以优带差。

6.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生在小学阶段受家长的辅导、督促较多,上了初中应该逐渐走向自立。

在初期,家长不宜马上放手,否则一些不自觉的学生会由于“自由”走向散漫。所以,还是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要求、作业布置等。并让家长明白小学与初中衔接的重要性,在日常营造良好环境给学生,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子女、老师交流,共同做好衔接工作。此外,明确初中成绩比起小学有一定后退是正常的,消除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包袱。

7.做好考试评价的衔接。

作好考试和评价内容及方式的衔接,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阶段的考试其内容、形式、方法等有很多地方不同于中学,因此,小学六年级教师应适当渗透初中一年级的有关题型和训练考试的要求,中学老师也应在开学初期尽量使用小学阶段学生熟悉的内容和题型做到平稳衔接。在评价方式上,尽量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较高的兴趣和信心。

8.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逐步适应中平稳过渡。

第4篇:初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学校;群文教学;指导经验

所谓“群文教学”,指的是围绕一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根据这组文章展开阅读,师生充分利用个体智慧优势,围绕共同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在学生不同意见的基础之上逐步建构文本最终意义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群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预示着一场语文教学革命正在悄悄到来。在农村地区开展“群文教学”,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阅读缺乏指导等问题,教师必须要有策略地进行教学指导。下面谈谈农村地区语文“群文教学”指导策略。

一、议题的选择策略

语文“群文教学”活动的基础就是议题的确立。整个“群文教学”都是围绕着议题展开讨论的,科学合理的议题对于提升“群文教学”指导工作质量、实现课程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议题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学生阅读资源有限等问题,因地制宜确定可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的议题。

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资源相对较少,教师不妨以教材为依托,选择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探究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群文教学”中来。事实上,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现在人教版教材每单元的文章基本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都是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都是说明文;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课文《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都是新闻体文章。教师可任意选择某一单元,围绕本单元几篇文章的主题展开“群文教学”,这样就不需担心学生难以获得阅读资源的问题了。

二、集体建构的策略

在“群文教学”过程中,议题和文本确定之后,教学就要进入集体建构阶段了。在集体建构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就议题和文本展开讨论,最终在立足个人观点的基础之上吸纳集体智慧,就该议题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起城镇学校,农村学校面临着更为沉重的升学压力,农村语文课堂笼罩于应试教育阴霾之下,学生鲜有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上课时,教师急于向学生灌输考试重点,学生并没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受过科学系统的集体建构训练。集体建构过程应当是高效、有目的、有方向的,切忌胡思乱想、漫天胡侃,学生在集体建构过程中可以就议题自由表达想法,但教师应为学生给出方向,使学生的讨论能契合议题,和文本进行心灵火花的碰撞。

教师应当针对“群文教学”集体建构,为学生提供问题和方法,使学生围绕议题将多组文本横向联合、纵向分析,学会在群文中提取、整合对集体建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主题升华。

问题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设计,应力求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重整、伸展、评鉴。蒋军晶教授教学《创世神话》之后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神话传说是先人的想

象,并不是真实科学的,为什么现今仍要学习?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可以学会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神话传说对于研究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结晶的重要意义。

比较是“群文教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主题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多种方式,以供学生鉴别思考。例如,在“抓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家借景抒情”的群文阅读指导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初一下册第三单元的三篇文章《春》

《济南的冬天》《秋天》,让学生了解作者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常常与周边景区结合起来进行表达的写作手法。

“群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形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旧面临着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农村地区开展语文“群文教学”也遭遇了诸多挑战。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以期完美实现“群文教学”目标,推动语文课程教学研究进程。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但无庸讳言,当下的语文课堂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极力精致地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对探究的问题,走马观花式的总结,问学生懂了没有,学生答“懂了”。可事实上,在作民意调查时,大部分学生都是似懂非懂,只是想表达的话语被“懂了”的声音淹没了。要其用概括的语言对某个问题、观点进行阐述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究其原因,学生有这样的认为:一是老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后要马上进行交流,对于交流的方向、预期的目的都还没有搞懂,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些奢谈。二是在提问之后,教师会给学生翻来覆去的提示,加速了学生对“提示”的反应速度。思维容易打岔,这种“唠叨”式的提示,反而干扰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

那么,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参与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多给学生提供参与式教学的机会

教无定法,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参与式教学的机会,无疑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初一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逐个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当然乐于表达。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在大家的认同中,不光进行了沟通与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己对语言的整合及综合表达的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就某个热点问题举行班级辩论会,让他们的思想因交流而碰出火花,因表达而使语言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当然,教师还可以适时适度地针对某篇课文,让学生在讲台上作“课前导入”或主持某个班级活动,或进行学校活动节目间的串词训练,让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整合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寓教于乐,平等对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将课堂教学活动化。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其氛围必然是沉闷的。教学活动化,有利于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主动探究学习的喜悦与困惑。当然,教师在课堂中当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动脑的同时,学会动嘴,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多阐述自己独到的思维与见解,在此过程中,锻炼自己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比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析字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和谐”:禾,粮食;口,嘴巴;言字旁,说话;皆,全部。意即: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这个社会就和谐了。“息”要自心开始,真正的休息是心有所息……多么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在此过程中,既享受了成功的快乐,又使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诚然,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在引领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当注意以下两点:

一、让时间慢些,让语文安静

卢梭曾说过:“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是要浪费时间。”学生的思考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后,学生的表情达意才更臻于完善,思想才更加严密与深刻。教师切不可面面俱到,为了完成众多的目标而浅尝辄止。适当地停留时间,会让教学更具语文味。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表达时,应严格要求课堂保持绝对的安静,井然有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听明白老师的提示意象并听清楚同学准确的表达。

二、善于引导,学会倾听

让学生能讲话是一门艺术,让学生大胆而独立地回答问题更是一项技巧。“倾听受教育者的述说是老师的道德责任”。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努力倾听,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种尊重,而主角在这时会充满激情。教师适时正确的引导,则会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里,找到自我,展开交流、碰撞,进行真实的表达。

第6篇:初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根据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新的语文课程也需要转变现行的语文教学方式,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新形势下,语文老师更应该加强合作探讨、研究,为了做到这点就必须采取集中备课的形式,集思广义,下面我就以我的一堂课《陈太丘与友期》为例,谈谈我们初一语文组实行的“写、议、补、记”四位一体的备课模式的具体做法:

一、写教案(由执教老师自己先写出教案的初稿)

《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方法:朗读式、探究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韫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再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㈡、正课

1、朗读,学生翻译课文。(内容略)

2、探究质疑: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何以见得?

3、探究质疑: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当堂背诵这篇课文

㈢、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 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礼、无信”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结尾“入门不顾”的动作细节,再次强化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二、讨论教案(由初一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起来讨论教案的可行性)

1、何建海老师说:“在教学目标中应该详细一点,分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即三维目标,其中本课的德育目标教人怎样去做人显得尤为重要。”

2、曾广平老师说:“导入简单了一点,应 该设置情境教学,引入课堂,这样的一开始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3、肖玉珍老师说:“朗读课文应该多一点样式,比如说可以分上课、点读,译读等等。形式多样化,既可以加强朗读,又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

4、赖慧光老师说:“在分析课文时,要注意一些文言字词的积累,比如说“乃、期、妾、去、引、舍、顾”等词,要掌握它们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词义。”

5、钟建平老师说:“这一课当中有许多“两”的现象,如‘课文描写了两个人物,课文中有两个字形同而音和义不同,’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去发现。”

6、申君老师说:“读了这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也是这篇课文的一个要点,不能忽视。”

7、赵超老师说:“课堂的内容可以拓赛开来,不要仅仅局限课本知识,比如说可以叫 学生收集有关“礼”和“信”的名言警句,或者说可以让学生讲讲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故事等等。”

三、修改补充教案(由执教老师自己综合老师的意见以及再查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案)

过程(略)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这篇文言文

能力目标

1、结合理解,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①朗读背诵文言文

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三、教学方法:

朗读式、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㈠、导入:

㈡、朗读课文

1、正读:①学生先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句读。教师纠正读音中的错误及停顿不妥之处。

②教师纠正之后,学生读第二遍。(作出评价并鼓励)

2、点读:

①教师指出,课文中有这样一些字义要识记、掌握:

②学生点读这些字词的注释并识记,然后教师抽查点读效果(作出评价并鼓励)

3、译读:

①学生自读自译

②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③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4、理读

①揣摩人物语气性格。由两学生扮友人和元方对话。要法语读得畅快流利和把握人物的语气。

可由三组学生表演,并评出最佳组合给予鼓励。

②文中有许多“两”的现象。如“课文描写了两个人物”、“课文中有两个字形词而音和义不同。”要法语每个同学都从课文中有所发现,并积极举手发言。教师及时鼓励或点拔。

㈢、合作探究:

1、请学生以“某某人是一个____人,我以____词语中可以看出”这种句式说话,对课文人物性格进行品析。

2、读了这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㈣、拓展

1、请你说出一句或几句有关“礼”、“信”的名言警句。

2、学生讲故事(要与本课主题相似)

㈤、作业:

积累成语(找出与课文词义相同的含有下列词语的成语。如“期”:后会有期。有有以下几个字:去、引、舍、信、顾)

㈥、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一)期行

(友人)过中不至——无信

品析人物性格:

某人是一个____人,我从____词语中可以看出

(二)对话

(友人)对子骂父——无礼

四、教学后记:(执教老师上完这堂课之后,自己再加以总结,找出得失之处)

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课堂容量较大,形式也较多样,气氛也较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应用了新标准中“自主、合作、探究”新学习方式。效果不错,但是时间安排得较紧一点,讨论少了一点。

补:

讨论与归纳:

⑴他认为客人“无礼”“无信”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⑵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吴小玲老师说:“在读课文时,应该揣摩人物语气性格,可以由学生扮演角色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从中悟出人物的性格。”

张秀莲老师说:“这篇课文的人物性格分析是一个重点,可以以“某某人是一个____人,我以____词语中可以看出”这种格式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黄明主任说:“课外延伸,积累成语也是一个好的方法,比如课文中的“期”,后会有期等等。”

林孚彪主任说:“板书要精炼,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德育目标:

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都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跟同学们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钟要到公园玩,可是过了十点钟以后,你的同学还没有来,你会怎么办呢?(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在交通、通讯都很发达,可是同学们有没有想到,古代的交通、通讯都不发达,在约定时间没有到场的时候,他是怎么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陈太丘与友期》看看古人是如何与人约定的事情。(教师板书课题)

(生)①打电话询问原因;②再等一会儿;③很着急;④继续等,等到他来为止;⑤再一次约他出来……

期(约定)、舍(弃)、不(通“否”),委(丢下)、信(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

顺势板书:

(一)期行

(友人)过中不至——无信

(二)对话

(友人)对子骂父——无礼

(做人要讲理,讲诚信、讲礼貌、守时,不要得理不让人等)

第7篇:初一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一、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③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势必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1、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懒惰,怕吃苦、不爱动手动脑,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难以形成.

(2)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由于青少年身心都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自制能力不够,做事常不能持之以恒,需要教师经常旁敲侧击地进行跟进、督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知识教育重于方法与能力教育,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跟进督促不足是造成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形成的一个重好原因.

(3)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居住在亲戚朋友监管。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等也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低,对孩子教育缺乏应有的知识,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于孩子的学习通常是不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随着问题的日积月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丧失,因此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较城里学生差。

二、培养良好学习惯的重要性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有观察思考方面的良好习惯、时间安排方面的良好习惯、课前预习方面的良好习惯、课堂听讲方面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总结归纳系统复习方面的良好习惯。。。。。。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逐一进行介绍。

1、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1)观察周围事物,以发现它们共通性与差异性

(2)观察老师在课堂讲课中一言一行、轻重缓急的观察以便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重点。

(3) 在平常的练习中观察、发现知识间的规律与联系以便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与体系等等。

(4)在观察中认真思考,边观察边思考。

2、养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惜时如金,讲究效率的习惯.

(1)学会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天、周、月、学期计划).

(2)做事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有先后次序之分.

(3)学习时应专心致志、力争一次性做好、讲求质量与效率.

3、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1)通过看注释等、读课文,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熟悉生词和词组。

(2)细读课文,初步掌握大意。

(3)了解新知识和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4)理出内容和知识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5)利用课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养成正确又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1)听的习惯。---“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 耳、眼、脑、手、口齐用,做到侧耳静听,以目助听,以思导听,以写促听。做到边看边听,边思边听,边记边听,专一聆听。①一边听,一边看,以听为主,以看促听。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②边听边思考、边理解、边记忆。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③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④听课必须记笔记,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⑤积极参与,积极举手发言。

(2)说的习惯。①准确把握“说“的状态、注意说话的仪表仪态。②确定话题。③清晰的思路:说谁?说什么?怎么说?都是说话之前应该想好的,有条理、有重点。④注意语速、语调。生动,有感情。⑤注意说话的词语规范,一是说话时应该尽力避免使用方言词汇;二是尽力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词语。⑥紧扣话题,言简意赅。

(3)大声朗读、背诵的习惯。①读书坐姿端正,书本与眼睛的距离适度为30~35厘米。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正确,就是读文章时,要读准字音,要用普通话语音朗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拉腔唱读,按照标点符号掌握停顿的位置和停顿时间的长短。

流利就是读得自然、流畅、有适当的速度,区别各部分间的轻重缓急。

最重要的还是要读得有感情。首先在朗读时,对每一句话里的关键字、词或短语,都要读重音影响我们情绪的字、词或短语,要读重音。特别要注意具有鲜明形象的形容词、比喻词以及重叠词等更要读重音。其次,注意停顿。

朗读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应根据标点符号而定。逗号停一拍,分号和冒号停两拍,句号停三拍,删节号或段落结束停四拍。但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显示某一语气,停顿的时间可以变化,

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语调就是通常所说的腔调,也就是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

③应背诵一些精彩的段落与词语。

(4)写的习惯。①书写姿势正确,格式、词距、标点规范。②书写工整, 字迹清楚,作业整洁,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5、养成上课认真听讲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做好笔记,努力做到当堂理解、记忆。

(1)做好课前准备:预备铃一响,马上进教室,书本放好,安静端正坐好.

(2)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3)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踊跃发言。①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认真做好笔记。②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③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④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⑤要力求当堂理解。⑥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

6、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检查、自我改错的习惯.

(1)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

(2)先复习后做作业、先审题后作答。

(3)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不懂的一定多方求证弄懂。

(4)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5)书写工整, 字迹清楚,作业整洁,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6)作业做完后还应仔细检查.对自己没有100%把握的题重点检查. 7)、注意教师的批改,及时找出错误原因订正错误。

7、养成练后反思、课后复习、单元总结的习惯.

(1)练后反思: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2)课后复习,把握每课知识要点、重点。①重温课本,理清脉络。②归纳整理,把握重点。③比较异同,抓住关键.④遇到问题,主动请教。⑤认真实践,力求熟练。

(3)单元总结:每一单元学完后,要利用列提纲、绘图表等手段,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整理,拉知识线索,提纲契领,将知识浓缩,比较记忆. 每次考完后,都要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整理错题集找出缺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二)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坚持的原则

(1)教师主引导、督促,学生主反复强化训练。由于农村学生特殊的环境导致了他们获得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信息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又得不到他(她)们家长的及时指导,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知之较少,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借鉴、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技巧,然后向学生介绍,传授给学生,再由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消化运用。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原则。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教师也要经常督促,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

(3)坚持共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方法、习惯有共通性的东西,但也因人而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2、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由教师将学习方法习惯的知识内容融合于每堂课的内容中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试范,课堂上引导。

(2)对于已经传授的方法习惯教师要在日常中随时指导、督促、检查。

(3)建立学生交流机制,定期让学生对良好的学习方法习惯进行讨论、交流。举办学习习惯方法的交流会,用学生的真实感受现身说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