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免疫抑制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尽管器官移植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移植排异反应仍然是一个主要问题;临床上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也主要有赖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但目前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仍没有达到高效和安全的要求。新型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以其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和安全性而倍受关注,目前已应用于心、肾移植排异[1]和免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2]、血管炎[3]等的治疗,本文就该药的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作用机制 MMF口服后在体内迅速水解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活性代谢产物麦考酚酸(mycophenolic acid, MPA), 后者可逆性地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经典合成途径(de nuvo pathway)中的一种限速酶即次黄嘌呤核苷酸经典合成途径(de nuvo pathway)中的一种限速酶即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对鸟嘌呤核苷酸合成的另外一条途径即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无影响[4]。IMPDH受抑制后导致鸟嘌呤核苷酸的减少,进而阻断DNA和RNA的合成。淋巴细胞主要依赖经典途径合成嘌呤核苷酸,而中性粒细胞却同时可通过经典和补救途径合成,故MPA对淋巴细胞更具有特异性,即MPA可选择性作用于增殖性T和B淋巴细胞。MPA对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的IMPDH同形物的抑制作用几乎是其他细胞产生的同形物的5倍[5]。在兔和狗模型中,全血IMPDH活性与MPA浓度呈负相关,给予单剂量MPA后,IMPDH活性受抑制的时间比MPA持续在血中可测出的时间要长得多[6,7]。在鼠实验中,给单剂量MPA可抑制三磷酸鸟苷(GTP)合成达24 h[8]。
但MPA除作用于IMPDH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如MPA对培养的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有抑制作用,有利于改善与慢性排异有关的移植物动脉硬化。另外,实验研究显示,在有丝分裂激活的细胞,MPA使白介素-3(IL-3)的产生受到抑制。在超抗原激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PA可抑制多种细胞因子[9],而后者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MPA还可抑制白细胞内糖蛋白的合成,如果粘附分子发生改变,后者可能在这些细胞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尽管MPA有多种作用,目前认为MPA作用于IMPDH,导致鸟嘌呤核苷酸减少是最主要的。
药物动力学 MMF是MPA的2-乙基酯类衍生物,口服后迅速被肠道吸收,经肠壁、肝脏及其他组织脱酯化,迅速转化为有活性作用的MPA。正常人口服MMF后,其血浓度不能被测出;静脉注射MMF后,测定其T(1)/(2)少于2 min[10]。从原药裂解出来后,MPA先快速降解后较慢被清除。静注或口服8~12 h后,MPA浓度有轻度回升,此现象与肠肝循环有关[10]。Sugioka等[11]的实验研究显示:MMF在人工消化液中是稳定的。在小白鼠的组织液和血浆中,MMF迅速水解成MPA。在不同器官组织中MMF转变成MPA的速率依次是肝脏>肾脏>血浆>小肠上皮细胞。静注MMF16.7 mg.kg-1后,其最终(转变为MPA后)T(1)/(2)为(4.7±0.3) h, AUC为 (48 ± 6) μg.h.mL-1, 而十二指肠灌注 MMF 16.7 mg.kg-1后,T(1)/(2)为(3.9±1.0) h, AUC为(38±8) μg.h.mL-1。MPA在肝 脏转变成无活性的麦考酚酸葡糖苷酸(MPAG),再由肾脏排泄[4]。口服或静注MMF1 h后,MPAG的浓度已高于MPA[10]。对肾移植后急性排异病人使用MMF(3 g.d-1)后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发现MPAG有蓄积,而MPA则无。随着肾功能的恢复,MPA浓度也逐渐下降。MPAG并能部分被血液透析清除。
MMF进入人体后,生物利用度达94%[4]。动物实验显示,经十二指肠给药MMF的生物利用度为MPA的1.5倍[11]。在肾移植病人以AUC表示,MPA的生物利用度在移植后d20是d 1的2倍[12],最高浓度也更高,而在心脏移植病人,差别并不显著[4]。在肾移植病人为何生物利用度提高仍不清楚,可能尿毒症病人吸收较慢,或者移植后抗酸剂治疗改变了它的生物利用度。MPA的分布容积大约是4 l.kg-1。
药物相互作用 已被证实的与MMF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包括:抗酸剂(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可减少MMF的吸收,考来烯胺也可降低MMF的生物利用度。MPA大部分与清蛋白结合,离体研究显示高浓度(>250 mg.L-1)水杨酸和呋塞米可竞争MPA与清蛋白的结合,但其临床意义不清楚。重要的是,环孢素与MMF无相互作用[4]。
临床应用 最初发现MPA是将其作为抗细菌和真菌药,后来又被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直到近年Sollinger[1]等首次成功地将MMF应用于肾移植中。
1 器官移植 MMF近年来主要被应用于肾脏和心脏移植,尤其是前者,除了大量小样本的报告外,目前已有3个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13-15],均显示MMF2~3 g.d-1比安慰剂或硫唑嘌呤显著减少经活检证实的急性排异的发生。如欧洲MPA协作研究组的报告指出,与安慰剂和环孢素、皮质激素相比,MMF的使用使急性排异的发生率降低60%~70%[13]。因为 3 g.d-1毒性明显增加而与2 g.d-1相比,疗效并无显著差异,故目前推荐剂量为2 g.d-1[4]。MMF在心脏移植方面的对照性临床试验未见报告。在一个开放性试验中,对复发性或持续性心脏排异的病人,MMF3.5 g.d-1并用环孢素和皮质激素6 mo后显示每月排异反应率从0.67%降至0.27%[16]。而另一个开放试验结果提示难以评价MMF的疗效[17]。
2 自身免疫性疾病 MMF应用于银屑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已早有报道,并取得了较好疗效[18,19]。最近Rainer等[3]报道4例系统性血管炎[2例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 2例显微镜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以MMF2 g.d-1合用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血管炎无再发。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对2例重症IgA肾病病人采用相同剂量的MMF治疗,结果2 wk后起效,4 mo后病人尿蛋白基本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国内[2]报告1例重症狼疮性肾炎伴肾功能衰竭(肾衰)病人,给MMF1.5 g.d-1并用泼尼松30 mg.d-1。6 wk后尿量增加,Scr下降并摆脱透析。因此MMF给难治性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对其疗效的评价,有待更多更科学的临床试验。
副作用 MMF与硫唑嘌呤和环孢素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没有肝脏和肾脏毒性。其常见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血液系统损伤、机会感染和有可能诱发肿瘤。MMF曾被用于85例牛皮癣病人,疗程最长者达13 a,最初75%出现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腹泻、腹痛等,数年后发生率下降至13%~27%[19]。血液系统损伤包括贫血和白细胞减少,但多为轻度。机会感染轻度增高[13,14]。在3 g.d-1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增高[13,15]。亦有报告使用MMF后淋巴细胞增生症或淋巴瘤发生率增高[14,15],但目前还不能肯定MMF使肿瘤发生增多。
讨论 MMF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移植方面的效用已得到肯定。因其高效、安全,目前被推荐与环孢素和皮质激素同时应用于肾移植。其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重症和难治性者 )方面的疗效,也正引起人们更多的兴趣。但它与目前使用的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ollinger HW. Update of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J]. Transplant-proc 1996; 12; 28(6 suppl 1): 24-9.
[2]胡伟新,黎磊石.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感染和肾衰应用霉酚酸酯治疗[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7;6:491-7.
[3]Nowack R, Birck R, Fokko J. Mycophenolate mofetil for systemic vasculitis and IgA nephropathy[J]. Lancet 1997; 349: 774.
[4]James J. Mycophenolate mofetil[J]. Lancet 1996; 348: 1357-9.
[5]Carr SF, Pappe E, Wu J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type I and type II IMP dehydrogenase[J]. J Biol Chem 1993; 268: 27286-90.
[6]Langman LT, LeGatt DF, Yarscoff RW. Pharmacodynamic assessment of mycophenolic acid-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 by measuring IMP dehydrogenase activity[J]. Clin Chem 1995; 41: 295-9.
[7]Langman LJ, Shapiro AMJ, Lakey JRT. Pharmacodynamic assessment of MPA-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 by measurement of IMP dehydrogenase activity in a canine model[J]. transplantation 1996; 61: 87-92.
[8]Franklin TJ, Morris WP. Pharmacodynamics of the inhibition of GTP synthesis in vitro by mycophenolic acid[J]. Adv Enzyme Regul 1994; 34:107-17.
[9]Nag e SE, Andersson JP, Andersson UG. Effect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on cytokine production inhibition of superantigen-induced cytokines[J]. immunopharmacology 1993; 26: 11-20.
[10]Bullingham R, Monroe S, Nicholls A.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healthy subjects after single-dose oral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J]. J Clin Pharmacol 1996; 36: 315-24.
[11]Sugioka N, Chen SH, Hayashida K. Stability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a new immunosuppressant mycophenolate mofetil (RS-61443) in rats[J]. biopharm Drug Dispos 1995; 16: 591-601.
[12]Sollinger HW, Deierhoi MH, Belzer FO. RS-61443-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and pilot rescue study[J]. Transplantation 1992; 53: 428-32.
[13]European Mycophenolate mofetil Cooperative Study Group.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combined with cyclosporin and corticosteroids for prevention of acute rejection[J]. Lancet 1995; 345:1321-5.
[14]Sollinger HW, US Renal Transplant Mycophenolate mofetil Study Group. mycophenolate mofetil fo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rejection in primary cadaveric renal allograft recipients[J]. Transplantation 1995; 60: 225-32.
[15]The&n bsp;Tricontinental Mycophenolate mofetil Renal Transplantation Study group. A blind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acute rejection in cadaveric renal transplantation[J]. Transplantation 1996; 61: 1029-37.
[16]Kirklin JK, Bourge RC, Naftel DC. Treatment of recurrent heart rejection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itial clinical experience[J].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1994; 13: 444-50.
[17]Taglor DO, Ensley D, Olsen SL. Mycophenolate mofetil: preclinical, clinical and three years experience in heart transplantation[J].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1994; 13: 5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1-0009-04
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粒细胞减少等血细胞减少症原因众多,临床上常见,其中许多血细胞减少源于免疫异常,称之为“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由于引起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异常免疫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异常和细胞免疫异常,故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时应明确免疫异常的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合理选用免疫抑制剂。
1 体液免疫异常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
病例1――女性,35岁,因“牙龈出血1wk、皮肤瘀斑3d”入院。查体:T 37℃,P 88次/min,R 18次/min,Bp 18/10 kPa;神清,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肤可见散在瘀点瘀斑,口腔上腭黏膜可见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不红,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NS(-)。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73×109L,分类正常,RBC2.04×1012/L,Hb 68g/L,PLT 4×109/L,网织红细胞2.3%;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肿瘤指标均正常;免疫全套检查除ANA 1:320(+)外,其余均阴性,CD55、CD59正常,抗人球蛋白试验(一),血小板抗体(+)。骨髓涂片: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1.73:1);粒系比例相对稍偏低且左移,可见粒系分裂型;红系增生活跃,可见簇状幼红细胞及幼红细胞岛,分类以中晚幼红细胞居多,可见双核型原、早、中幼红细胞及红细胞有丝分裂型、H-J小体、嗜碱性点彩及脱核障碍。全片巨核细胞22只,其中2只幼稚型,20只颗粒型;所见骨髓小粒均为造血细胞。骨髓流式细胞仪检查未见异常细胞,染色体检查正常。诊断为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待查。
诊断分析:患者尽管全血细胞减少,但网织红细胞不低、骨髓增生活跃,可以排除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溶血危象;患者CD55、CD59正常,可以排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无恶性造血克隆证据,可以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在进一步排除严重营养不良、转移性肿瘤等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后,结合患者有ANA(+)、血小板抗体(+)等自身免疫指标异常及骨髓巨核系成熟障碍,考虑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可能性大。
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mg/(kg・d)、口服和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0.4g/(kg・d)、连续5 d治疗。患者血象在2wk内逐渐好转、3wk后恢复正常,从而确诊患者的诊断为IRP。在泼尼松逐渐减量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环孢素(CsA)0.5~3.0mg/(kg・d)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
体液免疫异常、即自身抗体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系机体产生了针对成熟红细胞的自身抗体、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吞噬或直接激活补体破坏成熟红细胞而导致的贫血。2)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机体产生了抗血小板或巨核细胞膜抗原、或巨核细胞增殖分化,血小板生成相关因子的自身抗体而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3)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系机体存在抗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导致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或通过脾脏破坏、或由补体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溶解作用使粒细胞减少。4)Evans综合征,系患者同时出现针对成熟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自身抗体而并发的AIHA和ITP。也有学者认为应包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即患者同时出现针对3种成熟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全血细胞减少。5)IRP,系患者仅产生了针对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的自身抗体,通过介导巨噬细胞吞噬、激活补体原位溶血或封闭造血细胞膜上的功能蛋白,抑制造血细胞增殖、分化而导致的骨髓衰竭或无效造血。6)自身抗体介导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系机体产生了中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自身抗体或封闭红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膜EPO受体的自身抗体而表现为EPO抵抗和PRCA。7)同种抗体导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在ABO血型不合输血后,供、受者同种ABO血型抗体相互破坏各自的红细胞而导致产生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8)自身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IP),系机体产生了中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酶的自身抗体,引起vWF不能被有效切割,从而介导血小板广泛聚集,形成多发性微栓塞而出现的消耗性血小板减少、血管内溶血、肾功能损害、神经精神症状和发热五联症。9)某些感染相关血细胞减少,也是由于体液免疫亢进、在抗感染的同时损伤了不同阶段的造血细胞而引起的血细胞减少。
2 细胞免疫异常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
病例2――女性,21岁,因“乏力伴牙龈出血2wk、月经量增多1 wk”入院。查体:T 37%,P 96次/rain,R 18次/min,Bp 16/9.3 kPa;神清,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双下肢皮肤可见较密集瘀点瘀斑,齿龈间可见凝血块;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不红,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9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NS(-)。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5×109/L,N 2/20,L 18/20,RBC 1.74×1012/L,Hb 60 g/L,PLT4×109/L,网织红细胞0.3%;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叶酸、Vit B12、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肿瘤指标均正常,免疫全套检查阴性,铁蛋白>616.00ug/L,CD55、CD59正常,Coombs试验(-),Hams试验(-),血小板抗体(-),尿Rous试验(-);T细胞亚群CD4/CD8=0.5。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欠活跃,粒红比值正常,部分成熟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中性颗粒丢失和空泡等退行性改变;片上淋巴细胞、浆细胞比例增多,均为成熟型,还可见少量异形淋巴细胞、造骨细胞及组织嗜碱细胞。计数2张骨髓片找到巨核细胞0~2只,均为颗粒型;找到骨髓小粒15堆,以非造血细胞为主,造血细胞少量。骨髓活检示5~6个髓腔,其中仅见一个髓腔内有造血组织,略呈增生,其余髓腔为脂肪空泡,几无造血细胞,未见骨髓纤维化,网状染色(-)。骨髓流式细胞仪检查未见异常细胞,染色体检查正常。诊断为全血细胞减少,原因待查。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骨髓增生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和骨髓小粒空虚,在排除PNH、MDS、白血病、严重营养不良、转移性肿瘤、骨髓纤维化、IRP等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后,结合患者T细胞亚群倒置,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且患者的血象已达重型AA(SAA)的诊断标准。
治疗:即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CsA进行强烈免疫抑制治疗。猪ATG 20~30mg/(kg・d)或者兔ATG 2.5~3.5mg/(kg・d),连续5d。糖皮质激素以泼尼松1mg/(kg・d)换算成甲泼松龙或地塞米松,经另一静脉与ATG同步输注以预防ATG的过敏反应和血清病(非AA本身的治疗)。糖皮质激素足量用至15d,随后减量,2wk后减完。CsA 3~5mg/(kg・d),口服(也可在糖皮质激素停用后开始)。疗效达平台期后继续服药12个月,目标血药浓度(谷浓度)控制在150~250ug/L(成人),随后缓慢减量。ATG治疗期间给予血制品输注、防治感染及造血生长因子等支持治疗。本病例在ATG治疗后6个月,血象完全恢复正常。
细胞免疫异常、即T细胞因子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AA,是T细胞功能亢进介导的、以造血组织为靶器官、骨髓衰竭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T细胞因子介导的PRCA。除了前述自身抗体介导的PRCA外,还有一部分PRCA为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大量淋巴因子或细胞毒T淋巴细胞,进而特异性地凋亡骨髓中的红系所致。3)T细胞因子介导的ITP。部分ITP患者T细胞功能亢进,特异性地凋亡巨核祖细胞,引起“低巨核细胞性ITP”。4)宿主抗移植物(HVG),系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异基因干细胞被排斥而出现的骨髓衰竭。5)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系造血干细胞植入后,供者的免疫系统在受者体内建立、通过细胞免疫攻击受者组织器官而造成的血细胞减少。6)部分病毒感染相关血细胞减少,系T细胞功能亢进、在抗病毒同时损伤了造血细胞所致。
此外,有些血细胞减少症与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同时亢进有关。
3 免疫抑制剂的选用
3.1免疫抑制剂的分类
无论是体液免疫异常或细胞免疫异常,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治疗除了病因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外,关键都是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剂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和B淋巴细胞等)的增殖和功能,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为适应器官移植飞速发展而不断问世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也为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免疫抑制剂在药理学上分为8类:1)中、短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松、甲泼松龙等;2)烷化剂,如环磷酰胺(CTX)等;3)抗代谢药,如硫唑嘌呤(Aza)、甲氨蝶呤(MTX)等;4)核苷酸还原酶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羟基脲(Hu)、青霉胺等;5)植物药,如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等;6)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CsA、霉酚酸酯(MMF)等;7)雷帕霉素靶分子抑制剂,如西罗莫司(RPM)、他克莫司(FK506)等;8)生物药品和单克隆抗体,如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达利珠单抗(daclizumab,抗[L-2受体单克隆抗体)、音利昔单抗(抗TNF-a单克隆抗体)等。由于免疫抑制剂既可抑制免疫病理反应,又会干扰正常免疫应答,故要求临床医师了解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合理选用。
3.2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
对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如为体液免疫亢进者,首选一线治疗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和(或)IVIG,巩固维持治疗常选用CsA,而细胞毒免疫抑制剂CTX、长春新碱(VCR)和Aza等则用于一线治疗失败者。近年也有医师选用新型免疫抑制剂MMF以及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和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阿仑单抗(alemtuzumaL)治疗难治性病例。对细胞免疫亢进者,CsA为常规用药,ATG和ALG用于需要强力免疫抑制如SA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等,也可选用MMF、RPM、CTX等。近年来,FKS06、氟达托滨(fludarabine)、达利珠单抗等也被用于治疗难治性病例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3.2.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品种较多,主要作用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诱导细胞凋亡杀伤淋巴细胞,并能影响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是体液免疫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治疗的首选免疫抑制剂。
3.2.2IVIG
主要成分为无抗体补体活性的IgG及其亚类,可封闭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减少该系统细胞对带有自身抗体血细胞的破坏,并可结合自身抗体参与免疫调节。IVIG常与糖皮质激素联用,用于体液免疫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的一线治疗。
3.2.3CsA
选择性免疫抑制剂,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主要抑制辅T细胞(Th)活化,并进一步抑制B细胞的正调控以及白介素一1和干扰素的产生,但对抑制性T细胞(Ts)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无影响,故能抑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而不会显著影响机体的一般防御能力,是细胞免疫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的常规用药,也是体液免疫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的巩固维持治疗药物。CsA治疗强调小剂量、长疗程。
3.2.4CTX
属细胞毒药物,能选择性地抑制B淋巴细胞,大剂量时也能抑制T淋巴细胞,还可抑制免疫母细胞,从而阻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CTX可用于治疗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大剂量冲击还可治疗一些难治性的复发病例,如AIHA、AA患者异基因移植前的预处理等。
3.2.5Aza
细胞毒免疫抑制剂,通过干扰嘌呤代谢的所有环节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是嘌呤途径抑制剂。由于抑制了T、B和NK细胞增殖,故能同时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T细胞较B细胞更敏感,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在非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好、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禁忌症时,可以选用该细胞毒药物。
3.2.6MMF
也是嘌呤途径抑制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增殖性T、B淋巴细胞而对非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与Aza和CsA相比,MMF的最大优点是无明显的肝脏、肾脏和骨髓毒性,作为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患者。近年来,MMF也用于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治疗,可减少其它免疫抑制剂的用量。
3.2.7利要昔单抗
系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得的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清除B淋巴细胞的作用肯定,已作为治疗CD20阳性淋巴瘤的常规用药,并用于治疗体液免疫亢进导致的血细胞减少症。不过,由于正常的B细胞也被清除,故会增加病毒感染机会。
3.2.8阿仑单抗
是人源化的抗CD52单克隆抗体。CD52表达在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上。阿仑单抗能通过清除CD52阳性细胞,长时间地强力抑制T和B淋巴细胞。除了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还用于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主要不良反应与利妥昔单抗相似。
3.2.9ATG/ALG
是用人胸腺导管淋巴细胞或胸腺淋巴细胞免疫兔、马或猪等动物而制成的一种抗血清,主要成分是IgG,能选择性地与T淋巴细胞结合,在补体的共同作用下,使淋巴细胞裂解,对T和B细胞均有作用,但对T细胞的作用较强,可非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也可抑制抗体形成,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除了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抗排异反应外,还用于SAA和其它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清病及过敏性休克。
3.2.10RPM
是一种具有强力免疫抑制功能的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抑制T、B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由于与CsA的作用机制不同,故常与CsA联合用药,并有望用于长期的免疫抑制维持治疗。
3.2.11FK506
能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使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及其它核因子不能脱磷酸而向细胞核内转位,从而阻断白介素-2(IL-2)和a-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细胞因子的转录,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及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由于FK506与CsA的结合蛋白不同,但活性却相似并有相同的抑制T细胞活化作用,故可用于CsA方案失败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3.2.12氟达拉滨
氟化嘌呤类似物,对淋巴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能通过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而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效应,故氟达拉滨也被用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该药主要从肾脏清除,肾功能不全者不适用。
3.2.13达利珠单抗
系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得的人源化抗IL-2受体(CD25)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地与激活状态的T淋巴细胞上IL-2受体的Tae CD25亚单位结合,阻止IL-2引发的细胞活化信号胞内传导,从而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竞争性阻断作用。鉴于在器官移植患者中的良好免疫抑制作用以及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达利珠单抗近年来也被用于细胞免疫亢进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
4 结语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溴吡斯的明 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6-0270-02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极易疲劳和无力,但休息或使用胆碱脂酶抑制剂后可获缓解。作为一种可治性疾病,MG的主要治疗措施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和胸腺切除等,其中以胆碱酯酶抑制剂溴吡斯的明的应用最为广泛。虽然溴吡斯的明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但其仅起对症治疗作用,并不能从免疫发病机制水平影响MG的病程和病情变化,故当患者经充分免疫治疗且病情稳定后可完全停用。然而,由于对该药作用机制认识上存有不足,临床上有过度使用溴吡斯的明的现象,部分患者、甚至少数医生将该药作为治疗MG的唯一药物服用终生。本研究对经免疫治疗后病情稳定的15例MG患者实施停用溴吡斯的明并在1个月后作对比观察,以判断对病情稳定的MG患者是否需继续使用该药及停用后会不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的、病情稳定的全身型MG患者,他们均经糖皮质激素和(或)硫唑嘌呤的充分治疗且在同时服用溴吡斯的明60 mg、tid。
1.2病情观察标准
停用溴吡斯的明前进行《改良的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QMG量表(MGFA-QMG)》[1]、《徒手肌力量表(MMT)》[2]和《MG日常生活量表(MG-ADL)》[3]评定;停用1个月后随访时重复上述评定。MGFA-QMG主要反映MG患者的疲劳耐受性;MMT主要反映徒手肌力;MG-ADL则反映疾病对生活状态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标示,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观察了15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7~76岁,平均(36.2±16.5)岁;病程1~9年,平均(2.47±2.43)年;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分型标准[1],II型8例、III型7例。15例患者均经免疫抑制剂充分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除1例已停用免疫抑制剂外,其余14例在服用小剂量泼尼松,其中2例联用硫唑嘌呤50 mg、bid。
所有15例患者停用溴吡斯的明后自觉症状无明显变化。15例患者停用药物前及停用1个月后的MGFA-QMG、MMT和MG-ADL评分见表1,各项评分在停用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现代观点认为,MG的临床症状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ACh)受体的功能和(或)数量下降有关,主要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补体等自身免疫异常所致。因此,治疗环节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增加突触传递和抑制自身免疫,前者属于对症治疗,不涉及MG的发病实质,起效快、但不持久;后者针对病因,起效相对缓慢、但可持久改善和稳定MG病情。
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作为增加突触传递的药物治疗MG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药物是溴吡斯的明。虽然MG患者突触间隙的胆碱酯酶并不增多,但抑制此酶活性可使ACh降解减慢并使ACh和受体结合的时间延长,从而代偿受体结合点的不足而缓解肌无力症状。溴吡斯的明可改善MG患者的肌无力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应永久服用该药。随着MG患者接受充分的免疫抑制治疗并获得稳定、良好的反应,可考虑停用吡啶斯的明。MGFA在评价MG“治疗后状态”时将“轻微症状-1(minimal manifestations-1, MM-1)”定义为“在使用某种免疫抑制剂、但不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的情况下仅具有非常轻微症状的状态”,而“药物性缓解(pharmacologic remission, PR)”也将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者排除在外。如果患者不能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即使症状有明显改善也只能归于“治疗后状态”相对较差的MM-2或MM-3,说明在MG治疗中并未要求将溴吡斯的明保留到最后甚或终生服用,其应用应取决于免疫治疗的效果和病情是否控制稳定。
本研究选择了15例病情稳定的全身型MG患者,在进行MGFA-QMG、MMT和MG-ADL评分后停用溴吡斯的明,1个月后重复评估,所有患者均未诉病情加重,MGFA-QMG、MMT和MG-ADL评分也都没有明显变化。根据MGFA对“治疗后状态”的定义,这些患者均可归为“药物性缓解”,其中14例可进一步归为“MM-1”,另1例是否达到“完全稳定缓解”或“MM-0”还需随访1年。本研究结果说明,对于免疫治疗反应好且病情稳定改善的MG患者可完全停用溴吡斯的明,而MG患者不再依赖该药则是评价免疫治疗是否成功的指标之一。
目前,在应用溴吡斯的明治疗MG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忽略免疫治疗的重要作用而盲目增加溴吡斯的明剂量,有的已非病情所需但仍长期服用。作为间接增加突触传递的药物,长期服用溴吡斯的明会使其疗效下降,而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MG患者中甚至会引起“反常现象(paradoxical response)”,即减量或停用后反而会使患者症状改善。此外,虽然溴吡斯的明比较安全,但仍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可引起神经毒性相关副反应[4]。因此,在进行充分免疫抑制治疗的前提下,应尽量以最小剂量的溴吡斯的明达到最大的对症治疗效果;一旦病情稳定改善,可考虑尝试在保留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停用该药。
总之,合理使用溴吡斯的明对减少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指导充分的免疫抑制治疗至关重要,在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中可考虑停用溴吡斯的明,即使患者在停用后确有肌无力症状加重也不必担心,只要恢复服用即可,同时注意调整患者的免疫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Jaretzki A,Barohn RJ,Ernstoff RM,et al. Myasthenia gravis: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research standards[J].Neurology, 2000, 55(1): 16-23.
[2] Ciafaloni E,Massey JM,Tucker-Lipscomb B,et al. Mycophenolate mofetil for myasthenia gravis:An open-label pilot study[J].Neurology,2001,56(1):97-99.
[3] Wolfe GI,Herbelin L,Nations SP,et al. Myasthenia gravi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rofile[J].Neurology,1999,52(7):1487-1489.
关键词:分阶段辩证施治;免疫抑制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发生与免疫机制有关,常用糖皮质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治疗[1]。中药对于疾病的缓解,症状的改善起到明显的作用,现将中西医结合分阶段辨证施治PNS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平行对照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21±5.01)岁,病程≤3个月11例,1年7例,平均病程(2.3±0.7)年;病理类型:MCD7例,MsPGN15例,FSGS4例,MN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2.10±5.12)岁,病程≤3个月10例,1年9例,平均病程(2.5±0.6)年;病理类型:MCD7例,MsPGN14例,FSGS4例,MN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微小病变型和系膜增生型,用强的松起始量1.0mg/(kg・d);膜性肾病和局灶节段型,同时使用环磷酰胺1.0g,每月冲击1次,共6次。激素足量使用1个月后每周撤减10%~0.4mg/(kg・d)维持。24w为观察终点。
1.2.2治疗组 在足量、规范免疫抑制剂使用过程中,患者常出现“脾肾气虚,水湿血瘀内停-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证候变化,因此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阶段中药辨证施治。第一阶段:第1~2w(脾肾气虚,水湿血瘀内停证阶段)。予健脾益气,活血化湿利水。自拟水肿汤加减:生黄芪20g,太子参20g,茯苓皮15g,猪苓15g,泽兰15g,冬瓜皮15g,白茅根15g,益母草10g,丹参10g,当归10g,桃仁10g;第二阶段:第3~8w(阴虚火旺扰神证阶段)。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知柏地黄汤和酸枣仁汤加减:知母10g,黄柏10g,生地15g,山茱萸15g,酸枣仁15g,茯神15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淡竹叶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丹参10g,玄参10g,柏子仁10g。第三阶段:第9~24w(激素减量、维持阶段),呈现气(阳)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八珍散加减: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黄芪15g,党参15g,生地15g,当归15g,赤芍10g,川芍10g,丹参10g,山药15g,桑椹子15g。阳虚者加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益智仁各15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草、鳖甲、龟板各10g。1剂/d,水煎服,3次/d,100ml/次。24w为本观察终点。
1.3观察指标
1.3.1中医疗效评价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2]。
1.3.2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①完全缓解: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尿常规转阴,24h尿蛋白定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副作用 观察组痤疮、神经系统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证特点相当于中医学“水肿”、“腰痛”、“尿浊”的范畴[3]。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主;标实多见于水湿、湿热、瘀血。PNS的发生大多是免疫机制介导,根据病理类型采用糖皮质激素或激素联合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其疗效因不同病理类型而异[4]。
我们观察发现,在足量、规范激素使用过程中,患者常出现“脾肾气虚,水湿血瘀内停-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证候变化,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阶段中药辨证施治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疾病早期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本证”临床表现,脾肾气虚、水湿瘀血内蕴阶段,予健脾益气、活血化湿利水治疗;随着大剂量激素使用,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心悸、出汗等阴虚火旺扰神证,宜滋阴降火,清心安神;当激素撤减至一定量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激素撤减综合征,常由阴虚证转变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证,予滋阴益气温阳之法,整个治疗过程使患者达到“阴平阳秘”。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两组MCD,MsPGN两个病理类型改善尤为明显(P
本观察结果提示:分阶段辨证施治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其复发率是否降低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侯海晶,杨霓芝.中医药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防治中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6:537-538.
[2]周福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抑制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1:5-8.
【关键词】天疱疮;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护理
重症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糖皮质激素因用量大、时间长,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或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1]。有报道将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2]。本科2005-2009年收治重症天疱疮36例,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并辅以精心的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6例重症天疱疮均为本科住院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全身散在分布密集红斑和水疱,出现糜烂、渗出和结痂,全身弥漫性潮红、水疱、渗出、脱屑和结痂,皮损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70%。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7~79岁,其中48~79岁32例。并发中、重度高血压、糖尿病和胃溃疡等严重内科疾病者除外。
1.2治疗方法:予静滴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均8~20 mg/d,同时口服甲氨喋呤2~5mg/d 或静脉冲击环磷酰胺10~15mg/(kg·d),1次/w,免疫球蛋白0.4 g/(kg·d),连用3~5天,病情平稳或好转后停用免疫球蛋白,再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1.3护理方法
1.3.1皮损护理:用连柏煎剂1 000mL(自制,组分:黄连、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和马齿苋,加入50L温度为 38℃~40℃的水中,浸泡20min,1次/d)清除结痂和污秽。水疱予无菌低位抽吸,保留水疱的表皮,以保护创面,水疱充盈后,多次重复抽吸,水疱破溃处,表皮松解,不可清除松解的表皮,保持清洁,予0.1%利凡诺湿敷20min,2次/d,再用白炽灯照射渗出部位,每创面10min,距离30cm,防止烫伤,2次/d,保持皮损干燥。夜间用无菌甘草油纱贴敷创面上,并用支被架支起盖被。当皮损逐渐干燥结痂后,外涂红霉素软膏,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皮损长期受压和渗出增加。油腻性结痂外涂无菌油剂浸泡,待自行脱落,不可强行剥离。间擦部位腋下、颈前部、腹股沟由于皮损互相摩擦,不能暴露,故不易愈合,给予双上肢或双下肢外展位,颈后垫小软枕使颈部后曲,充分暴露皮损。
1.3.2黏膜护理
①口腔护理:口腔黏膜损害可引起疼痛,伴进食困难,进食后予漱口液(地塞米松注射液l0mg、0.1%利多卡因注射液0.1g、庆大霉素注射液l6万u加人生理盐水500 mL) 漱口,可减轻进食时口腔黏膜的疼痛,加速黏膜的恢复,抑制细菌生长。预防念珠菌生长,采用0.15%碳酸氢钠液每2小时交替漱口1次,并予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2次/d,唇部结痂清除后外涂红霉素软膏,口腔护理时应注意观察溃疡的部位、面积、深度及有无念珠菌感染[3],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皮损外涂制霉菌素。
②外阴护理:外皮损每日予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30min后,0.1%利凡诺湿敷2次,便后用33℃~36℃温开水清洗外阴,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并观察水肿后黏膜脱落和溃疡深度,有无念珠菌感染等。
1.3.3治疗中的护理:密切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新发水疱的数量、部位和性质,原有水疱及渗出的变化,是否感染为脓疱,为医生调整用药剂量提供依据。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与环磷酰胺联用可提高疗效,但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大便隐血阳性,因此要观察大便颜色,每隔3~7天查大便隐血。出现鼻出血时,轻症者予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出血较多予膨胀海绵或碘仿纱条局部定位压迫,并监测血压、血糖,加强巡视,了解患者睡眠状态,有无精神兴奋、失眠、幻觉、幻视,有无腹胀、乏力, 防止低钾、低钙。静滴环磷酰胺时需大量饮水,每天饮水2 500-3 000mL,必要时记录排尿情况,有无血尿等;有无出现骨髓毒性:如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中医认为本病急性期辨证以脾虚湿盛为本,湿热、毒热、血热为其标;根据该原则,急性期应清热除湿、清热解毒、凉血解毒上[4];口服中药煎剂治以泻心凉血、清脾除湿、活血化瘀为法,用清脾除湿饮加减内服。早饭前、晚饭后30min,热开晾凉后服用。人体对免疫球蛋白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肌痛、面红、恶心、血压变化和心动过速,常在应用免疫球蛋白后1小时内发生,宜视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停止或减慢输注免疫球蛋白速度。
1.3.4心理护理:患者大部分皮肤黏膜破溃,且病情易反复,经久不愈,皮损疼痛,经济负担较重,会出现悲观、沮丧烦和躁等消极情绪,护士应尊重和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交谈,缩短护-患距离,增加信任感。解除解除患者顾虑,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5饮食护理:患者皮损面积大,渗液多,机体消耗较大,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伴口腔病变者,鼓励其进冷流质或软烂饮食,如鱼汤、蔬菜汁、水果汁、牛奶、豆制品、鸡蛋糕、瘦肉粥等,避免进食粗糙纤维及尖硬的食物,忌食辛辣、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可少食多餐[5]。病情好转时可以逐渐进易消化、质软的食物。进食困难时由静脉补充营养,以保持机体的营养需要和水、电解质平衡。多食薏苡仁、山药、绿豆、红枣以祛湿健脾,清热生津祛燥。
1.3.6保护性隔离:对病人实施保护性隔离,住单间,避免与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疾病同居一室,因患者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力低下。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用1 000 mg/L(0.02%)的含氯清洁消毒液擦拭地面和桌面,紫外线床单位消毒2次/d,并每日更换无菌床单、被套、病号服。渗出较多时,随时更换,病室温度24℃ ~26℃为宜。保护好患者的浅静脉,扎止血带时,应垫上纱布或包扎在患者的衣服上,固定输液敷贴时,应避免固定至水疱上。
1.3.7出院指导:天疱疮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后,多数需继续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定期随访。
1.4疗效判定标准[8]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或原有糜烂面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显效:皮损消退>70% ,或原有糜烂面基本干燥;有效:皮损消退70%-30% ,或有个别新皮损出现;无效:皮损消退70%所需时间。
2结果
36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继发感染;无外阴念珠菌感染;2例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对症护理后,一周后治愈;治疗8~12天后,糜烂面干燥,11~18天后可见红色新生表皮,21~24天后逐渐恢复为正常皮肤。复查IgG和C3均正常。住院时间19~28天,平均住院日23天,3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辅以皮肤护理,有效控制皮肤感染;间擦部位暴露辅以白炽灯照射,加速皮损干燥;口腔护理、外阴护理防止念珠菌感染;饮食护理补充大量渗出丢失的蛋白质;及时监测体温、血压、血糖的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保护性隔离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结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冲击治疗重症天疱疮的护理关键是皮肤护理,防止皮肤感染,保持皮损局部干燥,给予恰当的外用药物,及时发现血压、血糖升高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可以加速治愈,减少并发症。
4讨论
苏海丹等[6]29例皮质类固醇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观察及护理,住院时间29~102d,平均住院时间65.5d;褚利娟[7]68例寻常型天疱疮护理体会,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平均住院时间28天。在治疗重症天疱疮的过程中,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若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相比较,平均起效时间、皮损明显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8],显示免疫球蛋白能迅速抑制免疫性损伤,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皮肤护理、黏膜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保护性隔离和出院指导,皮损渗出明显减少,皮损恢复加速,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减轻了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未见静滴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后出现不良反应,这可能与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关[8]。虽然免疫球蛋白价格较贵,但是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效果较好,改善天疱疮患者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眭洪峰,孙新芬,翁孟武.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大疱病26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9):539-540
[2]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637
[3]孙艳,毕轶霞,徐艳红.l例重症多形红斑的护理体会[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15
[4]安家丰,张芃. 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0
[5]蒋为霞,唐跃琼,郭小兰.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48
[6]苏海丹,侯霞,彭春玲. 皮质类固醇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观察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4):427
关键词:牛磺酸;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抗氧化
Abstract: Taurine is one of the conditionally essential amino acids in the human body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human body. In this research, our purpose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aurine on immune function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animals. A mouse model of immunosuppression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mice of different ages with cyclophosphamide, and then the immunosuppressed mice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various doses of natural taurine physically extracted from bovine liver. After 12 hours, we measured immunological indicators and antioxidant parameters and correlated immunological indicators with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urine at both high and low doses had an immunoregulatory effect and improve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immunosuppressed mice of different ages and immune function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juvenile and old mice administered with taurine reached or exceeded the normal level.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mmune function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mice.
Key words: taurine; cyclophosphamide; immunosuppression; mice; antioxidant
DOI:10.15922/ki.rlyj.2016.11.001
中图分类号:TS25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6)11-0001-05
牛磺酸(Taurine,Tau)又称牛黄酸,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同时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条件性必需氨基酸之一[1]。经相关研究表明,牛磺酸有增加细胞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以及抗病毒侵害的能力[2],还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脂肪代谢、抗氧化等多种功能[3-5],同时牛磺酸还具有增强视力、加快促进大脑发育、缓解疲劳的功能,另外牛磺酸还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等功能。与此同时,经国内外多项实验表明,牛磺酸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对新生婴幼儿听力、身高发育、神经系统、体质量等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婴幼儿自身合成牛磺酸的能力又极为有限,因此牛磺酸被广泛添加于婴幼儿乳粉和功能性食品中,以弥补母乳的不足[6]。由于国内外目前牛磺酸的提取存在着成本高、环境污染程度大和回收率低等现象,本实验从牛肝中提取天然高纯度牛磺酸并且较为深入地研究其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肉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逐渐改变,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其副产物产量也随之大量增加,所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副产品,无疑将成为企业增加效益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从我国对于肝脏的加工利用程度来看,肉牛屠宰后的肝脏大部分作为原料销向市场,只有少部分经过简单加工成饲料等,这样既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7]。因此,基于国内外从牛肝中提取牛磺酸及对其深入研究的报道极少,本实验以牛肝为原料,采用简单的物理方法,从牛肝中提取天然牛磺酸,并且研究了牛磺酸对不同年龄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肉牛副产物利用率,而且也为国内外今后研究婴幼儿食品、功能性食品及牛磺酸免疫调节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实验所用牛肝脏 沈阳法库的八家子牧场。
挑选饲养、健康无病状的2 岁左右雪花牛10 头集中屠宰后采集肝脏,洗净、沥干,样品在冷冻状态下带回实验室,于4 ℃条件下保存样品。
实验所用动物:健康的昆明系小鼠,雄性、清洁级 辽宁长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PF级动物实验室饲料(符合试验室动物饲料相关标准) 沈阳市于洪区前民动物实验室饲料厂。
牛磺酸标准品 盐城捷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环磷酰胺 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检测试剂盒、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检测试剂盒、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检测试剂盒、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检测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科技公司;小鼠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小鼠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 美国R&D公司;无水乙醇、活性炭(分析纯试剂)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WD2102A酶标仪 北京市六一仪器厂;TD6A高速冷冻离心机 德国Ependoff公司;UV-2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龙尼柯仪器有限公司;XH-B涡旋混匀器 北京中西远大科技公司;DNP-9162恒温恒湿培
养箱 精宏(上海)试验设备厂;GFL-70鼓风干燥箱 上海书培仪器有限公司;LDZX-30KBS高压蒸汽灭菌锅 上海申安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3 方法
1.3.1 牛肝中牛磺酸的提取及测定[8]
将冷冻的牛肝样品解冻,再除去脂肪结缔组织,称取5.0 g,切碎研磨至糜状,加入20 mL蒸馏水充分混匀。将2 mol/L盐酸溶液加入到磨碎后的组织中,将组织液的pH值调节到5.5左右,再将调节后的组织液转移到锥形瓶中,用脱脂棉塞住瓶口,置于50 ℃水浴锅内,加热24 h后取出锥形瓶,再将温度调节到80 ℃,将锥形瓶放入水浴锅,继续恒温提取60 min后取出、冷却,用细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取上述提取液1.0 mL,加入2.0 mL显色剂并用蒸馏水稀释至8.0 mL,于100 ℃条件下水浴加热20 min,显黄色,冷却至室温,再在413.5 nm波长处检测,测定牛磺酸含量。按照式(1)计算提取率。
1.3.2 实验动物分组[9-10]
清洁级健康昆明种小鼠:21 日龄幼年小鼠、10 周龄中年小鼠和12 月龄老年小鼠各28 只,每组7 只,共4 组。
1.3.3 血样的制备
药物干预12 h后,将实验小鼠处死眼球采血,静置时间约1 h,于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离心后上清液,迅速转移至-80 ℃冰箱保存。
1.3.4 组织样品的处理
无菌条件下,采用断颈椎方式处死小鼠,迅速取出脾脏、胸腺及肝脏组织,精确称取质量,放入液氮,取出所需组织后,快速转移至-80 ℃冰箱保存。检测时于冰水浴条件下,加生理盐水制得10 g/100 mL组织匀浆液,于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备用。
1.3.5 免疫指标的测定[11-13]
1.3.5.1 脏器指数的测定
胸腺和脾脏指数以胸腺、脾脏的质量与小鼠体质量的比值表示。分别按照式(2)、(3)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
1.3.5.2 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2的测定[14]
免疫球蛋白(IgG)、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测定按照相应试剂盒说明操作,使用酶标仪于450 nm波长处测定。
1.3.6 抗氧化指标的测定[15-17]
T-AOC、SOD、MDA、GSH-Px测定按照相应试剂盒说明操作,使用分光光度计于520 nm波长处比色测定。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7.0/PC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用平均值±
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显著性检验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各组间数据采用最小显著差数(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法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磺酸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2.1.1 牛磺酸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Y、M、O分别为幼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下同。
由图1a可知,幼年组和中年组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后,与空白组比较脾脏指数呈下降趋势,组间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
由图1b可知,幼年、中年和老年3 个年龄小鼠的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小鼠胸腺指数均显著降低
(P
2.1.2 牛磺酸对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影响
IgG是免疫球蛋白的最主要的成分,也是血清免疫球蛋白中含量最多的一种[18]。一般情况下,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与年龄有一定关系,机体IgG的含量可表示机体体液免疫水平的高低。对实验小鼠的血清样本进行IgG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牛磺酸对小鼠的血清IgG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对于中年小鼠,牛磺酸可提高血清IgG水平,但不同剂量对免疫的增强作用无显著差异;对于老年组小鼠,牛磺酸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幼年模型组小鼠血清IgG水平升高,而补充一定剂量牛磺酸的小鼠血清IgG含量降低,并趋向于机体正常水平。说明灌胃牛磺酸可以增强机体体液的免疫力,且对免疫的调节是双向的。
2.1.3 牛磺酸对小鼠血清IL-2的影响
由表3可知,各模型组小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2(P
2.2 牛磺酸对小鼠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由表4~7可知,环磷酰胺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导致氧化与抗氧化状态向氧化方向倾斜,诱导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导致损伤机体[20]。小鼠受到免疫抑制剂的刺激后,体内的氧化还原系统失衡,导致T-AOC能力下降,SOD和GSH-Px酶活力降低,MDA含量上升,而灌胃牛磺酸的小鼠T-AOC、SOD和GSH-Px的水平得到提高,MDA含量下降,但不同剂量牛磺酸对不同年龄的影响各不相同。幼年组小鼠灌胃高、低剂量的牛磺酸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效果差异显著,血清中T-AOC水平低于对照组;中年组小鼠两剂量组间抗氧化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老年组小鼠,高剂量牛磺酸对血清中的
GSH-Px、MDA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的作用效果。因此,高、低剂量牛磺酸可提高幼年组和老年组的机体抗氧化能力。
2.3 免疫指标与T-AOC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8可知,血清IgG与T-AO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幼年组小鼠血清IgG与T-AOC相关性极显著;中年组小鼠血清IgG水平与T-AOC不显著;老年组小鼠血清IgG水平与T-AOC相关性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可发现,幼年组和老年组的免疫水平和抗氧化能力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中年组相关性较小,可能是由于中年组机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牛磺酸对其影响较弱。
IL-2与T-AO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幼年及老年小鼠IL-2与血清T-AOC相关性显著,中年组小鼠IL-2与其血清T-AOC相关性极显著。通过对免疫指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小鼠抗氧化能力升高免疫能力也随之升高。
3 讨 论
本实验通过物理方法对牛肝中牛磺酸进行提取,并测定脾脏、胸腺器官的免疫指标、体液免疫指标血清IgG、细胞因子指标IL-2。结果表明,灌胃牛磺酸可减轻免疫抑制对幼年和中年小鼠脾脏的退化作用,但不同剂量对中年组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牛磺酸可显著抑制老年小鼠的脾脏肥大现象,且高剂量效果优于低剂量。牛磺酸对小鼠的血清IgG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对于中年小鼠,牛磺酸可提高血清IgG水平,但不同剂量对免疫的增强作用无显著差异;对于老年组小鼠,牛磺酸的增强免疫力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幼年模型组小鼠血清IgG水平升高,而补充一定剂量牛磺酸的小鼠血清IgG含量降低,并趋向于机体正常水平,说明灌胃牛磺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且对免疫的调节是双向的。模型组小鼠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降低,而补充牛磺酸的小鼠免疫抑制后IL-2水平没有明显降低,表明牛磺酸可以抵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且高剂量效果优于低剂量,但对幼年和中年小鼠两剂量差异不显著;幼年组小鼠灌胃高、低剂量的牛磺酸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效果差异显著,中年组小鼠两剂量组间抗氧化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老年组小鼠,高剂量牛磺酸对其脾脏T-AOC、MDA以及肝脏和血清中的GSH-Px、MDA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的作用效果。小鼠的血清IgG、IL-2与T-AOC存在一定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BIRDSALL T.The arpeutie applications of taurine[J]. Alternative Medical Review, 1998, 3(2): 128-136.
[2] HUXTABLE R J. Physiological actions of taurine[J]. Physiological Review, 1992, 72(1): 101-164.
[3] GURER H, OZGUNES H, SAYGIN E, et al. Antioxidant effect of taurine against lead-induced oxidative stress[J].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1, 41(4): 397-402.
[4] 王芙蓉, 佟建明, 张晓鸣, 等. 牛磺酸对鹌鹑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1, 30(2): 190-193.
[5] BBEYRANVAND M R, KHALAFI M K, ROSHAN V D, et al. Effect taurine supplementation on exercise capacity of patients with heart[J].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1, 57(3): 333-337. DOI:10.1016/j.jjcc.2011.01.007.
[6] 白小琼, 孔德义. 牛磺酸研究进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 17(5): 78-80.
[7] 孙娜. 牛肝中牛磺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13.
[8] 龚丽芬, 陈碧娥, 郑志福. 从文蛤提取牛磺酸的工艺[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24(3): 300-304.
[9] 郭杰, 王蓓, 戎瑞雪, 等. 牛磺酸对顺铂所致H22荷瘤小鼠免疫器官及淋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 食品科学, 2015, 36(5): 200-204.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505038.
[10] 赵明明, 范秋领. 牛磺酸营养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 食品与药品, 2011, 13(3): 97-99.
[11] 黄春喜, 袁建敏, 周淑亮, 等. 牛磺酸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1, 30(2): 190-193. DOI:10.16303/ki.1005-4545.2009.06.022.
[12] 刘玉芝, 刘艳琴. 牛磺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29(4): 45-48.
[13] 杨小然. 牛磺酸对蛋雏鸭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2.
[14] 张和平, 郭军, 李立民, 等. 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测定[J]. 中国乳品工业, 2001, 29(2):22-24.
[15] 李丽娟, 王安, 王鹏. 牛磺酸对爱拔益加肉雏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0, 22(3): 696-701. 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0.03.026.
[16] 王芙蓉, 谢中国, 叶兴乾, 等. 牛磺酸对大鼠铁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3, 32(5): 546-550.
[17] FANG Y J, CHIU C H, CHANG Y Y, et al. Taurine ameliorates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via enhancing self-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alcohol metabolism[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1, 44(9): 3105-3110. DOI:10.1016/j.fooddres.2011.08.004.
[18] 曾得寿, 黄冠庆, 高振华, 等. 牛磺酸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07, 28(5): 20-23.
[19] MOCHIZUKI H H, YOKOGOSHI H. Increasing effect of dietary taurine on the serunl HDL-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in rats[J]. Bioseience Biotechnology Biochemistry, 1998, 62(3): 578-579.
[20] TMK M, NAH S A R. Cytoprotective effects of DL-alpha-lipoic acid or squalene on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oxidativeinjury: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rat myocardium, testicles and urinary bladder[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0, 48(9): 2326-2336. DOI:10.1016/j.fct.2010.05.067.
[21] 王清滨. 牛磺酸对投喂高脂饲料草鱼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脂质代谢的影响[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14.
[22] 高梦祥, 姚小东. 田螺中牛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8): 84-87.
[23] 崔忠艾, 李苹苹, 王道波, 等. 贻贝废弃液中天然牛磺酸的提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6): 8671-8673. DOI:10.13989/ki.0517-6611.2010.16.021.
[24] 胡文正. 蛤蚧牛磺酸的提取及常压耐缺氧能力研究[J]. 食品工业, 2014, 35(11): 179-182.
[25] 章骞, 郑福来, 翁凌, 等. 鲍鱼内脏中天然牛磺酸的提取与检测[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1): 70-76.
[26] 王瑞芳, 张凌晶, 翁凌, 等. 天然牛磺酸提取新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09, 30(4): 111-113.
[27] 杨广会, 周燕霞, 徐晓莉, 等. 鱿鱼中牛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6): 215-217.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0.06.013.
[28] 蒋燕, 胡建民, 杨建成, 等. 牛磺酸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 中国兽医科技, 2005, 35(6): 480-483. DOI:10.16656/j.issn.1673-4696.2005.06.016.
[29] 林树梅. CSD基因在大鼠胰岛细胞中的表达及牛磺酸对大鼠糖尿病治疗作用研究[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09.
[30] 李和生, 王鸿飞, 陈檬, 等. 蛤蜊中牛磺酸提取的工艺条件研究[J]. 食品技术, 2005, 7(12): 39-42. DOI:10.13684/ki.spkj.2005.07.012.
[31] 万鹏, 任南南, 蔡冰娜, 等. 香港巨牡蛎中牛磺酸的超声、酶解提取工艺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20): 114-118.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4.20.009.
[32] SCHULLER-LEVIS G, MEHTA P D, RUDELLI R, et al. Immunologic consequences of taurine deficiency in cats[J]. 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 1990, 47(4): 321-331.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狂犬病暴露后接种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区别及适用范围。方法:本文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2017 年狂犬病暴露高峰季的100 例到我单位接受诊治的暴露对象,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置。结果:在随机抽取的100 例中其中有60 例在狂犬病暴露后进行正确处置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其中有40 例在狂犬病暴露后进行正确处置后进行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
【关键词】被动免疫制剂;人用狂犬疫苗;区别;适用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此外,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6, 18,19, 22]: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置。
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并获得知情同意后,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置。
A 饲养或触摸动物;
B 无破损的皮肤被舔舐;
C 无破损的皮肤被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接触。
以上这几种情况属于I 级暴露者,不需要进行处置。
A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B 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以上这几种情况属于II 级暴露者,应该迅速清洗伤口,按照暴露后的免疫程序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
A 一处或多处皮肤被咬伤或抓伤导致出血;
B 有损伤的皮肤被舔舐;
C 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疑似疯动物的唾液污染;
以上这几种情况属于III 级暴露者,应该迅速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理,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是用狂犬病固定毒aG株接种生物反应器培养的Vero 细胞,经过培养,收获,浓缩,灭活病毒,纯化后,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冻干而成,经过疫苗稀释剂复溶后为澄明液体,不含任何防腐剂。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免疫力。经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获得签发合格证的狂犬病疫苗方可上市使用。
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及剂量:
1,使用疫苗稀释剂复溶并摇匀后注射。
2,接种程序,途径、部位和剂量:暴露后按照“5 针法”(0、3、7、14、28 天)接种。成人和两岁及以上儿童在上臂三角肌进行肌内注射;2 岁以下儿童的注射部位是大腿前外侧肌。
不能在臀部肌肉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
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建议第一剂接种狂犬疫苗的剂量加倍:
A 在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前注射过被动免疫制剂的慢性病人;
B 存在免疫缺陷病人;
C 进行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病人;
D 老年人群;
E 暴露后超过48 小时后才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人员。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是通过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健康人后,采集狂犬病抗体效价较高的血浆,经过相应的科学方法提取,进行严格的病毒灭活处理完成。目前使用的制剂均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资料证实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照以下方法使用:
用量:注射剂量按20IU/kg 体重计算进行注射。如果总剂量大于1000IU,需在1 ~ 2 日内分次注射。然后接种狂犬病疫苗,被动免疫制剂与人用狂犬病疫苗不能使用同一具注射器注射,不能在相同侧的肢体注射!
用法:暴露部位彻底清创后,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尽可能多的在暴露部位作皮下浸润注射,余下剂量进行肌内注射(头部咬伤者可注射于背部肌肉)。如果暴露部位深、广,则应对本品进行稀释后再注射。在狂犬病疫苗诱导机体还未产生有效抗体之前,在患者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的被动免疫制剂,可使伤口周围很快产生高浓度的中和抗体,阻断病毒扩散。暴露者在接种狂犬病疫苗7 天后,机体就会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因此狂犬病暴露者在这个阶段就没有必要再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由此得出,被动免疫制剂和人用狂犬病疫苗在作用机理及效果上相辅相成,各有特点,医务工作者在接诊狂犬病暴露者后,正确判断伤口暴露级别,给予规范处置。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了2017 年狂犬病暴露高峰季的100 例到我单位接受诊治的暴露对象。
1.2 处置方法
①判定为 I 级暴露者,不需要进行处置;
②判定为 II 级暴露者,需立即清洗伤口,按照“5 针法”(0、3、7、14、28 天)接种接种狂犬病疫苗。
③判定为 III 级暴露者,需立即规范处置伤口,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狂犬病疫苗。
2 结局
在暴露者知晓狂犬病的危害并取得同意后,根据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置。
【关键词】腹腔镜; 直肠肿瘤; 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735.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38-01
本研究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普外科行Miles 80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组(L组)和开腹组(O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Miles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80例拟行Miles的老年患者,男54例,女26 例,年龄60~75岁,平均(66.23±6.01)岁,分为L组和O组,术前纤维结肠镜和病理活检证实直肠腺癌(肿瘤距距离<5 cm)。严重心、肝、肺、脑、肾等脏器合并症;有任何气腹禁忌证者;急性肠梗阻患者;近期接受输血、免疫抑制剂及放化疗者;术中出血量>400 ml者除外。2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异丙酚和万可松,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万可松及异丙酚,术中输入液体为乳酸钠林格溶液(R-L)、糖水(GS)及6% HENS。
O组40例,年龄61~73岁,平均(66.68±4.23)岁,其中男30例,女10例;L组40例,年龄60~74岁,平均(65.19±4.78)岁,其中男24例,女16例。2组性别、年龄、总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2组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Miles,结肠造瘘术。L组手术用时(240.4±52.6) min,长于O组(157.5±32.8) min, L组术后排气时间(2.6±0.5) d,早于O组(3.8±0.7) d(P<0.05),2组在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并发症发生。TNM分期,O组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12例;L组Ⅰ期16例、Ⅱ期16例、Ⅲ期8例。2组相关指标比较注:与O组比较,*P<0.051.2
1.2.1 白细胞介素-2(IL-2)、IL-6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IL-6的水平。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IL-2、IL-6含量。
1.2.2 CD3 + CD56 + T细胞和CD3-CD56 +自然杀伤(NK)细胞检测:术前1 d和术后第3天检测全血CD3 + CD56+ T细胞和CD3-CD56+ NK细胞的百分比,用Elite2ESP型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
1.2.3 检测辅助T淋巴细胞(TH)亚群Th1、Th2细胞含量: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 采用流式细胞仪常规分离淋巴细胞,检测Th1、Th2细胞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包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均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O组与L组手术前后机体免疫功能比较2组术前各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L组Th1细胞含量高于O组(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L组Th2细胞含量低于O组,Th1/ Th2高于O组(P<0.05);术后第2天,L组IL-2含量高于O组,术后第1天L组IL- 6含量低于O组(P<0.05)。2组手术对CD3+CD56+T细胞、CD3-CD56+ NK细胞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本研究比较了2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显示,除手术时间外,L组其余项目均优于O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L组创伤轻,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小。本组资料显示,L组Th1/Th2 比值高于O组,且术后第3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说明其引起的创伤应激导致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小。本研究发现,2组患者术后IL2水平均下降,24 h 达高峰,但L组下降程度较O组轻微;2组术后IL6水平均表现为升高,一直延续到术后36 h,L组上升程度亦无O组明显,表明腹腔镜Miles可保留患者部分免疫功能。
手术和创伤对T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大。外科应激会抑制NK细胞的活性,本研究证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NK细胞的细胞活性影响较小。所以得出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保留患者部分NK细胞的功能,对肿瘤的预后有利。
亓玉忠等和Walker等报道人体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和应激反应小,比开腹手术能更好地保存机体免疫功能。尽管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但也要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以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和较好地保存免疫功能。
总之,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对机体造成的手术创伤小,免疫功能程度抑制轻,较好地保留了全身性免疫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利。
参考文献
[1]Hansbrough JF. Altered helper and suppressor lymphocyte populations in surgical patients[J]. Am J Surg,2009,148(3):303-306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紫癜性肾炎;疗效;免疫功能
紫癜性肾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血管性疾病,是小儿泌尿系统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腹痛、水肿、关节肿痛,甚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1]。目前治疗以抗敏、抗血小板及糖皮质激素为主,因其治疗时间长,毒副反应大且并发症多等,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近年来研究表明,紫癜性肾炎多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雷公藤多苷作为新一代非甾体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临床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分析了我院小儿紫癜性肾炎80例临床资料,通过观察其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数字法抽选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12岁,平均(7.6±2.4)岁;病程9 d~3个月,平均(2.1±0.9)月;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1岁,平均(6.8±3.5)岁;病程8 d~3个月,平均(2.0±1.3)月;两组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水肿、关节痛、蛋白尿(24h尿蛋白>150mg)及血尿(肉眼或镜下可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 低脂、低盐、限水、维生素C及抗感染。
1.2.2观察组 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33021207,浙江仙锯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用法用量:初始剂量1.5~2.0mg,3次/d,连服4~8w。之后根据症状减量至维持量10mg。治疗3个月为1疗程。1.2.3 治疗组 泼尼松片,用法用量:初始剂量0.5~1.0mg,每日晨起一次,之后根据症状减量至维持量10mg,同时联合应用雷公藤多苷(国药准字Z42021212,远大医药黄石飞云有限公司),1~1.5mg/次,3次/d。治疗3个月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对比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
1.4疗效评定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蛋白尿、血尿转阴;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肉眼血尿消失,尿蛋白(+);无效:临床症状、血常规无改变。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5.0进行,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χ2检验(%)和t检测(x±s),结果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对照组总有效率95%优于治疗组77.5%,见表1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无统计学意义(t2.164)2,治疗后IgA较观察组明显下降(|t3.557),见表2。
3讨论
小儿紫癜性肾炎是由于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发的肾小球继发性损害,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之一[2]。临床症状主要以蛋白尿、血尿同时出现居多,甚者出现肾小球硬化导致肾衰竭。有报道表明,年龄越小往往发病率较高。目前,因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紫癜性肾炎多从抗过敏常规基础上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研究显示[3]药物短暂性疗效明显,长期服用可出现胃肠不适、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毒副作用大,因此用药很受局限。雷公藤多苷提取于中草药雷公藤,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T、B淋巴细胞的活化,阻断其增值,最终改善炎症反应的发生,起到免疫应答的作用。另外,研究表明[4,5],雷公藤多苷有类激素之功,可不同程度的减轻血尿及蛋白尿,减轻肾损伤,毒副作用小。本研究在常规激素泼尼松片的基础上联合服用雷公藤多苷,一方面减轻了泼尼松片的用量,另一方面两药协同抑制免疫应答,降低泼尼松片长期单独服用的副作用,远期疗效更显著。
本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95%优于治疗组77.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IgA较观察组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雷公藤多苷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励,邓宏伟.雷公藤中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炎的主要成分及作用[J].中药研究,2012,32(2):14-16.
[2]万毅刚,孙伟,陈晓艳,等.雷公藤多苷对抗Thy1.1抗体肾炎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
[3]金彩云,胡国华,郑碧忠,等.狼疮性肾炎血清IL-18及雷公藤多苷对其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3(8):107-108.